CN102084149A - 电磁连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连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4149A
CN102084149A CN2009801257443A CN200980125744A CN102084149A CN 102084149 A CN102084149 A CN 102084149A CN 2009801257443 A CN2009801257443 A CN 2009801257443A CN 200980125744 A CN200980125744 A CN 200980125744A CN 102084149 A CN102084149 A CN 102084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nking department
component
armature
ta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57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4149B (zh
Inventor
藤原孝久
山路博由
杉原恒
明道政彦
齐藤伸浩
田村忠司
三木利夫
村岸恭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4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4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1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7/11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027/007Bias of an armature of a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by flexing of substantially flat springs, e.g. 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8Electric or magnetic
    • F16D2121/20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electromagnets
    • F16D2121/22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electromagnets for releasing a normally applied bra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连结装置,其能抑制撞击噪音、防止连结部的损伤,并能够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切换为连结状态和非连结状态。电磁连结装置(1)具备:旋转驱动部(10),其能够在规定的旋转驱动方向上移动;连结部(30),其被设置成在与旋转驱动方向大致正交的进退方向上相对于旋转驱动部(10)能够相对地进退;以及切换部件(40),其通过电磁力的作用将连结部(30)与旋转驱动部(10)切换为相互压接的连结状态和相互分离的非连结状态。连结部(30)具备多个板状构件(31),该多个板状构件(31)在进退方向上被层叠为至少周缘部呈非连接状态。在相邻板状构件(31)之间的至少一个板状构件(31)的与另一个板状构件(31)相向的面上设置有滑动限制部(32),该滑动限制部(32)限制另一个板状构件(31)在旋转驱动方向上滑动。

Description

电磁连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磁作用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从非连结状态切换为连结状态,从而利用连结部对旋转驱动部的驱动状态进行制动或者进行传动的电磁连结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电磁作用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切换为非连结状态和连结状态的电磁连结装置,可举出通过形成为连结状态对旋转驱动部侧的旋转运动进行制动的电磁制动器、将旋转驱动部侧的旋转运动传动到连结部侧的电磁离合器等。更具体地说,如果以电磁制动器为例,该电磁制动器包括轴、盘、板件、衔铁、线圈弹簧以及电磁铁。盘是表面设置用于增加摩擦系数的衬片件而能够与轴一起旋转的旋转驱动部。板件与衔铁是设置在盘两侧的连结部。线圈弹簧对衔铁施力而将衔铁按压到盘上。电磁铁通过电磁力的作用来吸引衔铁,使衔铁抵抗线圈弹簧的施力而从盘分离。在这种电磁制动器中,在不对电磁铁供给电流的状态下,衔铁被从电磁铁释放,通过线圈弹簧的施力在衔铁与板件之间夹持盘,由此与盘之间产生摩擦。因此,通过由衔铁与板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转矩来制动盘。另一方面,通过将电流提供给电磁铁,衔铁被电磁铁吸引而从盘分离,从而盘处于在板件与衔铁之间能够自由地旋转的状态。
在此,在上述电磁连结装置中,由于电磁铁的吸引、释放动作而使作为连结部的板件与衔铁在与旋转驱动部、电磁铁接触时有时发生较大的撞击声音。因此,提出了降低这样的撞击声音、即使在限制噪声的环境下也能够使用的技术。例如,提出了以下技术:关于作为连结部的衔铁,通过层叠环状的平坦的铁板与硅钢板来构成,并在内外周相互进行焊接来使其一体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具备了这样的连结部的电磁连结装置,在电磁铁的吸引、释放动作时,即使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电磁铁相抵接,此时产生的撞击力也会被层叠结构的缓冲作用吸收。另外,连结部的固有振动频率通过层叠结构而降低。因此,能够降低将连结部压接到旋转驱动部时产生的撞击噪音。
另外,提出了以下技术:关于作为连结部的衔铁与板件,使用多个金属板与配置在该多个金属板之间的软木板状的缓冲材料或者橡胶板状的缓冲材料来构成,利用螺栓连接多个金属板与缓冲材料来使它们一体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后,利用分别设置在轭铁的外周部与板件的外周部上的孔以及插入到这些孔中的安装用螺栓,将轭铁与板件的间隙保持为恒定。根据具备了这样的连结部的电磁连结装置,作用于连结部的撞击力被缓冲材料吸收,由此能够降低将连结部压接到旋转驱动部时产生的撞击噪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47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68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2的电磁连结装置中,当将连结部压接到旋转驱动部而从该旋转驱动部传递转矩时,连结部的所层叠的各部件中的与上述旋转驱动部接触的构件在连结之后比不与上述旋转驱动部接触的构件要提前绕旋转轴旋转,因此相对于不与上述旋转驱动部接触的构件产生滑动。其结果,上述接触的构件与上述不接触的构件相比,承受较大的来自安装用螺栓的反作用力,从而存在安装用螺栓插入用的孔产生应力集中而受损伤的问题。在此,还考虑将连结部的周缘部牢固地进行结合来使各层的构件进一步一体化,或者提高形成上述各层的材质的强度或者增加构件厚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整体的刚性提高而无法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抑制撞击噪音、防止连结部的损伤,同时能够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切换为连结状态和非连结状态的电磁连结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驱动部,其能够在规定的旋转驱动方向上移动;连结部,其被设置成在与上述旋转驱动方向大致正交的进退方向上相对于该旋转驱动部能够相对地进退;以及切换部件,其通过电磁力的作用将上述连结部与上述旋转驱动部切换为相互压接的连结状态和相互分离的非连结状态,其中,上述连结部具备多个板状构件,该多个板状构件在上述进退方向上被层叠为至少周缘部呈非连接状态,在相邻该板状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板状构件的与另一个板状构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滑动限制部,该滑动限制部限制该另一个板状构件在旋转驱动方向上滑动。
在此,所谓的非连接状态包括以下情况:即,在上述进退方向上多层层叠的板状构件被设置成,能够在上述进退方向上以在各板状构件之间形成间隙的程度地相互独立地进退。
根据该结构,在由切换部件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从非连结状态切换为连结状态时,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相互相对地进退,相互压接。此时,由于至少将连结部的多个板状构件的周缘部形成为非连结状态,因此不会在与上述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产生约束力,而能够以在各板状构件之间形成间隙的程度地在上述进退方向上相互独立地进退,从而能够持续保持整体的刚性降低的状态。因此,特别是,能够抑制与旋转驱动部、其它构件相抵接时产生的撞击噪音的高频成分的比例,从而能够实现噪音级别的降低。
另一方面,在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被压接而形成连结状态时,在连结部的板状构件之间产生摩擦力。此时,通过在相邻板状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板状构件上设置有滑动限制部,而由滑动限制部限制相邻板状构件之间的滑动,从而能够使相邻板状构件之间形成在旋转驱动方向上相互约束的状态。因此,在将连结部压接到旋转驱动部时,旋转驱动部在规定的旋转驱动方向上移动,即使外力在旋转驱动方向上作用于连结部,由于与旋转驱动部接触的构件以及与旋转驱动部不接触的构件一体地被压接到旋转驱动部,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安装用螺栓的较大反作用力集中施加到上述接触的构件的插入用孔。这样,连结部的多个板状构件能够一体地抵抗外力,从而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到安装用螺栓插入用孔而使板状构件受损伤。
另外,上述滑动限制部优选是使上述另一个的板状构件与上述一个板状构件卡合的卡合部。
根据这种结构,利用卡合部使另一个板状构件与一个板状构件卡合,由此能够限制在旋转驱动方向上滑动。因此,能够形成相邻板状构件之间彼此约束的状态,多个板状构件一体地抵抗外力而能够防止受损伤。
另外,上述滑动限制部也可以是摩擦面。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摩擦面使一个板状构件与另一个板状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增加,由此能够限制在旋转驱动方向上滑动。因此,形成相邻板状构件之间彼此约束的状态,多个板状构件一体地抵抗外力而能够防止受损伤。
另外,本发明优选具备:大致板状的板件;以及被设置成在上述进退方向上与该板件隔开间隔、能够在该进退方向上进退的衔铁,在上述板件与上述衔铁之间以能够在上述进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夹设有上述旋转驱动部,上述板件与上述衔铁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多个上述板状构件作为上述连结部。
根据这种结构,利用切换部件能够将板件与衔铁切换为抵接到旋转驱动部而夹持旋转驱动部的连结状态和与旋转驱动部之间具有间隙的非连结状态。并且,板件或者衔铁具备多个板状构件作为连结部,通过设置有该板状构件的滑动限制部,从而使板件或者衔铁在连结状态下在旋转驱动方向上一体地抵抗外力而防止受损伤,并且能够降低与旋转驱动部、其它部件相抵接时的撞击噪音。
另外,优选上述板件与上述衔铁两者具备多个上述板状构件作为上述连结部。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板件与衔铁两者具备板状构件作为上述连结部,从而在旋转驱动方向上一体地抵抗外力而防止受损伤,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
另外,优选上述切换部件具有施力构件和电磁铁,其中,该施力构件对上述连结部向上述进退方向的一侧施力,该电磁铁通过电磁力的作用能够将上述连结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向上述进退方向的另一侧吸引,将由该电磁铁作用于上述连结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的电磁力设定为小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并且将作用于全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的电磁力的合力设定为大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
根据这种结构,利用施力构件对连结部向进退方向的一侧施力,由此能够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维持为连结状态或者非连结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另外,在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从连结状态或者非连结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切换为另一个状态时,利用电磁铁使电磁力作用于连结部。在此,将由电磁铁作用于连结部的各板状构件的电磁力设定为小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由此,即使多个板状构件处于非连接状态,也能够防止仅一部分板状构件从其它板状构件分离而抵抗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被电磁铁吸引。并且,将作用于全部各板状构件的电磁力的合力设定为大于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从而构成连结部的多个板状构件一体地抵抗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被电磁铁吸引,能够切换为连结状态或者非连结状态的另一个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并且能够防止板状构件由于电磁力的作用分离而与旋转驱动部滑动接触。
另外,优选将由上述电磁铁作用于除了任一个以外的其它上述板状构件的电磁力的合力设定为小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
根据这种结构,将作用于除了任一个以外的其它上述板状构件的电磁力的合力设定为小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由此通过电磁力的作用,能够不会使连结部分离地更可靠地一体地吸引连结部。
另外,优选上述切换部件具有施力构件和电磁铁,其中,该施力构件对上述连结部向上述进退方向的一侧施力,该电磁铁通过电磁力的作用能够将上述连结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向上述进退方向的另一侧吸引,在与上述连结部相向的端面形成有凹部。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利用电磁铁吸引连结部的板状构件,从而使连结部与电磁铁的端面上的除了凹部以外的其它部分相抵接而被以梁状支承。因此,连结部在与电磁铁相抵接时产生翘曲,通过翘曲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
另外,优选上述旋转驱动部包括主体构件和衬片构件,其中,该主体构件被设置成与上述连结部相向,该衬片构件被设置成在与该主体构件的上述连结部面对一侧能够与该连结部相抵接的方式突出,将该衬片构件的厚度设定为大于上述主体构件的厚度。
根据这种结构,在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处于连结状态时,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的衬片构件接触。因此,根据衬片构件的材质,通过该衬片构件弹性地变形,从而吸收与连结部相抵接时的撞击力而降低撞击噪音,并且能够有效地产生摩擦来维持连结状态。在此,将衬片构件的厚度设定为大于主体构件的厚度,由此通过衬片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
另外,优选上述旋转驱动部包括主体构件和第一衬片构件,其中,该主体构件被设置成与上述连结部相向,该第一衬片构件被设置成在与该主体构件的上述连结部面对的一侧能够与该连结部相抵接的方式突出,并且,在上述旋转驱动部的上述主体构件与上述连结部的相互面对侧的至少一侧上,突出设置有材质的弹性模量小于形成上述第一衬片构件的材质的弹性模量的第二衬片构件,以使在上述第一衬片构件与上述连结部相抵接之前该第二衬片构件能够先与相对的另一侧相抵接。
根据这种结构,在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处于连结状态时,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的第一衬片构件接触。因此,根据第一衬片构件的材质,该第一衬片构件弹性地变形,从而吸收与连结部相抵接时的撞击力而降低撞击噪音,并且能够有效地产生摩擦来维持连结状态。在此,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的第一衬片构件相抵接时,设置在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相互面对侧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二衬片构件提前与另一侧相抵接。并且,第二衬片构件的材质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衬片构件的材质的弹性模量,因此更柔软地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以更小的撞击使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的第一衬片构件相抵接。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相抵接时的撞击噪音。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连结装置,连结部包括具有滑动限制部并多层层叠的板状构件,由此有效地抑制撞击噪音或者防止连结部的损伤,并能够将旋转驱动部与连结部切换为连结状态和非连结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的非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的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的板状构件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剖面线A-A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磁制动器的板状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的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的非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磁制动器的非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非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的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此,图1以及图2示出作为电磁连结装置的一例的无励磁动作型的电磁制动器。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1具备盘10、板件20、衔铁30以及切换部件40。盘10是安装在进行旋转驱动的轴2上并可与轴2同轴旋转的旋转驱动部。将板件20相对于盘10设置于轴2的旋转轴L方向的一侧上。衔铁30是设置于另一侧的连结部。切换部件40通过电磁力的作用来切换将衔铁30压接到盘10的连结状态和将衔铁30与盘10分离的非连结状态。
盘10具有:固定构件11,其外套于轴2而固定,大致呈筒状;主体构件12,其外置于固定构件11,大致呈环状;以及衬片构件13,其设置于主体构件12的两面。固定构件11通过未图示的键固定在轴2上。另外,在固定构件11的外周面沿着旋转轴L方向形成有多个齿11a。另一方面,在主体构件12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固定构件11的齿11a对应地沿着旋转轴L方向形成的槽部12a,该槽部12a在旋转轴L方向上可滑动地与固定构件11的齿11a啮合。即,轴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绕旋转轴L旋转,由此构成盘10的固定构件11、主体构件12以及衬片构件13能够一体地以绕轴2的旋转轴L旋转的方向作为旋转驱动方向而旋转。另外,在盘10中,主体构件12和衬片构件13在旋转轴L方向上能够相对于轴2和固定构件11进退。
另外,衬片构件13大致呈环状,其以能够压接到板件20和衔铁30的方式在主体构件12的两面分别朝向另一方的面突出地设置。衬片构件13例如选择橡胶、各种树脂等材质。另外,衬片构件13一般使用刚性低于板件20、衔铁30的材质。另外,衬片构件13优选具有使板件20、衔铁30之间产生摩擦而在与旋转轴L正交的方向以及绕旋转轴L旋转的方向上能够彼此约束的程度的摩擦系数的材质。另外,衬片构件13的厚度根据材质、使用条件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但是更优选将厚度设定为大于设置了衬片构件13的位置中的主体构件12的厚度。
板件20是被轴2贯穿了其中央所形成的贯通孔20a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板件20采用磁性体或者金属形成。
衔铁30由多个板状构件31构成,该多个板状构件31是被轴2贯穿了其中央所形成的贯通孔31a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多个板状构件31相互在非连接状态下层叠。在本实施方式中,衔铁30由两层的板状构件31构成。另外,各板状构件31由铁等磁性体构成。在各板状构件31的相互相向的相向面31b上分别设置有作为滑动限制部的卡合部32。如图3以及图4所示,卡合部32由呈放射状地设置的凹凸构成。即,卡合部32由以旋转轴L为中心沿着径向呈线状地形成的多个凸部32a和多个凹部32b构成。将凸部32a和凹部32b在旋转轴L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地进行配置使得截面形成为锯齿状。因此,相邻的板状构件31的相向面31b之间被相互相向的凸部32a和凹部32b卡合。由此,与旋转轴L的径向相比,在绕旋转轴L旋转的旋转驱动方向上产生更有效的约束力,从而限制相邻的板状构件31相互滑动。
切换部件40具有电磁铁41和线圈弹簧42。将电磁铁41设置在衔铁30的与盘10相反的一侧。线圈弹簧42是在旋转轴L方向上从电磁铁41侧朝向盘10对衔铁30施力的施力构件。电磁铁4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轭铁43和线圈44。在轭铁43的中央设置有贯通孔43a,将轴2贯通到该贯通孔43a。另外,在轭铁43的与衔铁30相向一侧形成的大致圆环状的槽内收容线圈44。
在轭铁43的外周侧设置有固定用孔43b。固定用孔43b固定与旋转轴L大致平行的大致轴状的导向构件45。导向构件45的前端部从轭铁43向板件20侧突出。导向构件45的前端部贯穿过分别形成于衔铁30的各板状构件31和板件20的导向孔31c、20b。另外,导向构件45的前端侧具有台阶部45a,在台阶部45a处直径缩小。并且在导向构件45的前端侧形成有外螺纹,在外螺纹上螺纹结合有螺母45b。在导向构件45中,在台阶部45a与螺母45b之间外套有弹簧构件46。在弹簧构件46与螺母45b之间通过弹簧构件46的施力弹性地夹持板件20。因此,板件20被保持为与轭铁43大致固定间隔,另一方面,衔铁30的各板状构件31沿着导向构件45在旋转轴L方向上能够进退。此外,在图1中,图示设置了一个导向构件45,但是在平面上在周向上设置了多个导向构件45。
将线圈弹簧42的一端侧收容于在轭铁43与衔铁30相向的端面43c上形成的收容孔43e中,另一端侧与衔铁30相抵接。由此线圈弹簧42使衔铁30向盘10侧施力。此外,在图1中,图示设置了一个线圈弹簧42,但是在平面上在周方向上设置了多个线圈弹簧42。并且,如图1所示,在使电流流过电磁铁41的线圈44而处于励磁的状态下,衔铁30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抵抗线圈弹簧42的施力而被吸引,衔铁30在旋转轴L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形成为使衔铁30从盘10的衬片构件13分离而与轭铁43相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不使电流流过电磁铁41的线圈44而处于无励磁的状态下,电磁力不作用于衔铁30而使衔铁30能够处于被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压接到盘10的衬片构件13的状态。在此,将构成衔铁30的各板状构件31的厚度设定为由电磁铁41作用于一个板状构件31的电磁力小于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的总和,并且设定为作用于全部板状构件31的电磁力的合力大于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的总和。
接着,根据图1以及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切换部件40的电磁铁41被励磁的状态下,由电磁铁41产生磁场。因此,电磁力作用于由磁性体形成的衔铁30,衔铁30抵抗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而被轭铁43侧吸引,从而处于与轭铁43的端面43c相抵接的状态。因此,盘10形成为在衔铁30与盘10之间具有间隙的非连结状态,并形成为根据轴2的旋转而能够旋转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对轴2与盘10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情况下,在切换部件40中使供给到电磁铁41的线圈44中的电流停止,而形成无励磁的状态。即,电磁力不作用于衔铁30,由此衔铁30通过线圈弹簧42的施力而在旋转轴L方向上向盘10移动。因此,盘10的衬片构件13被压接、夹入到板件20与衔铁30之间,而形成连结状态。因此,轴2与盘10的旋转通过与衬片构件13的材质相应地产生的摩擦而被板件20与衔铁30约束,从而被制动。
在此,构成衔铁30的多个板状构件31处于非连结状态,由此即使在电磁力起作用而一体地被吸引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在与旋转轴L方向正交的半径向上相互产生约束力,从而能够持续保持整体的刚性降低的状态。因此,特别是,能够抑制在电磁铁41中与轭铁43的端面43c相抵接时产生的撞击噪音的高频成分的比例,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噪音级别的降低。另外,在盘10中,将板件20与衔铁30所接触的衬片构件13的厚度设定为大于主体构件12的厚度,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
另外,在利用线圈弹簧42的施力将衔铁30压接到盘10上而处于连结状态时,从盘10向衔铁30作用朝向旋转驱动方向即绕旋转轴L旋转的外力,并且由导向构件46限制旋转。由此,从导向构件46作用有朝向旋转驱动方向的反向力。在此,衔铁30与盘10进行压接,从而在衔铁30的板状构件31之间在上述旋转驱动方向上产生摩擦力。但是,在板状构件31的相向面31a上设置有在径向上放射状地形成的凹凸即卡合部32,因此在与径向大致正交的旋转驱动方向上有效地产生约束力,从而能够限制相互滑动。因此,在将衔铁30压接到盘10时,如上所述,即使在旋转驱动方向上作用有外力,多个板状构件31也可以一体地抵抗。即,与盘10直接接触的板状构件31相对于不与盘10接触的板状构件31滑动而与导向构件45相抵接,由此能够防止与盘10直接接触的板状构件31的贯通孔31c附近产生应力集中而受损伤。
接着,再次返回到非连结状态,在使轴2与盘10旋转的情况下,在切换部件40中,使电流流过电磁铁41的线圈44而励磁。由此产生磁场,电磁力作用于由磁性体形成的衔铁30的各板状构件31,板状构件31抵抗线圈弹簧42被向轭铁43侧吸引。在此,将构成衔铁30的各板状构件31的厚度设定为作用于各板状构件31的电磁力小于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的总和。因此各板状构件31不会抵抗线圈弹簧42的施力而从其它板状构件31分离而独立地移动。并且,设定为作用于全部板状构件31的电磁力的合力大于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的总和,因此板状构件31一体地抵抗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被电磁铁41吸引。并且,形成一体的衔铁30的板状构件31从盘10分离,并由导向构件45引导,与轭铁43的端面43c相抵接而处于非连结状态。因此,盘10形成为在板件20与衔铁30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成为能够根据轴2的旋转而旋转的状态。
此时,构成衔铁30的多个板状构件31也处于非连结状态,因此即使在电磁力起作用而一体地被吸引的状态下,也能够持续保持整体的刚性降低的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在电磁铁41中与轭铁43的端面43c相抵接时产生的撞击噪音的噪音级别的降低。
另外,如上所述,衔铁30的各板状构件31并非分离地独立地移动,而是形成为在非连结状态下可靠地被电磁铁41吸引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在非连结状态下盘10旋转时分离了的板状构件31与盘10滑动接触。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产生转矩损耗或者由滑动接触的声音所产生的噪音。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1中,衔铁30具有作为滑动限制部的卡合部32而具备多层层叠的板状构件31,由此有效地抑制撞击噪音、防止衔铁30的损伤,并且能够将盘10与衔铁30切换为连结状态和非连结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衔铁30中,将多个板状构件31设为相互非连结状态。但是,并不限于此,并不一定是形成为各板状构件31整体在非连结状态下、各板状构件之间以形成间隙的程度地能够在旋转轴L方向上相互独立地进退的状态。在各板状构件31中,可以是至少周缘部处于非连结状态,由此抑制在与进退的旋转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产生约束力,而形成作为整体的刚性降低的状态,由此能够实现噪音级别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卡合部32的凸部32a和凹部32b形成为锯齿状,但是并不限于此。图5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衔铁的详细剖视图。在该变形例的构成衔铁50的多个板状构件51相互的相向面51a上交替地形成有作为卡合部52的截面矩形状的凸部52a和凹部52b。这样,即使卡合部52的凸部52a和凹部52b的截面例如为矩形状,通过相互卡合也能够限制板状构件51彼此之间滑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限制部使用了由设置为放射状的凹凸构成的卡合部32,但是并不限于此。即,以与旋转驱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对相向面31b放射状地进行粗糙加工或者使用于提高摩擦系数的纤维材料等从相向面31b露出的方式放射状地埋入等,可以形成使旋转驱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大于径向的摩擦面。如果形成为这样的摩擦面,将板状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作为约束力来实现一体化,从而能够期望获得防止损伤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衔铁30的板状构件31中,滑动限制部形成于相向面31b整体上,但是并不限于此,即使设置于至少一部分上而使其有效地产生约束力来实现多个板状构件31的一体化,也能够期望获得防止损伤的效果。另外,在相邻的板状构件31中,滑动限制部形成于相互的相向面31b上,但是并不限于此,即使形成于任一个上也对另一个有效地产生卡合或者摩擦力,也同样地能够期望获得防止损伤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驱动部的盘10进行旋转,因此采用以与旋转驱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放射状地设置的凹凸作为滑动限制部32,但是在相当于旋转驱动部的结构进行直线运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在与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了凹凸的结构作为滑动限制部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衔铁30的板状构件31设为两层,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三层以上。另外,在设为三层以上的情况下,作为板状构件31的厚度,不仅设定为作用于各板状构件31的电磁力小于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的总和,优选还设定为作用于除了任一个板状构件31以外的其它剩余的板状构件31的电磁力的合力小于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的总和。通过这样进行设定,只有作用于全部板状构件31的电磁力相叠加才能大于线圈弹簧42的作用力,能够更可靠地保持一体化的状态。此外,如上所述,说明了根据板状构件31的厚度来设定电磁铁41的电磁力与板状构件31的关系,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提供给电磁铁41的线圈44的电流的大小来设定。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件相同的构件附加与100系列对应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101中,板件161也作为连结部而发挥功能,因此形成多个板状构件162的层叠结构。板件161的板状构件162也同样地在非连结状态下相互层叠。并且弹簧构件146和螺母145b作为夹持部件165在旋转轴L方向上夹持板件161。另外,在板件161的板状构件162上同样地,在相互接触的相向面162a上设置有由以旋转轴L为中心放射状地形成的凹凸构成的卡合部166来作为滑动限制部。
在该电磁制动器101中,在从非连结状态转变为连结状态时,板件161也压接到盘110,产生撞击声音,但是板件161也将多个板状构件162设为层叠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撞击噪音的降低。另外,在板件161的各板状构件162上也设置有卡合部166,由此同样地能够期望获得防止损伤的效果。另外,板件161被夹持构件165弹性地夹持,由此板状构件162能够抵抗夹持构件165的弹簧构件146的作用力而能够在旋转轴L方向上独立地进退,并进一步形成为一体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非连结状态下板状构件162中的一个分离而与盘110滑动接触,而使滑动接触的声音成为噪音。
此外,也可以在板件161中,在板状构件162之间的至少周缘部162b处于非连结状态。另外,如上所述,说明了作为连结部的衔铁为层叠结构的情况以及衔铁和板件为层叠结构的情况,即使仅将板件作为层叠结构,当然也能够防止外力的损伤,并期望获得撞击噪音降低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件相同的构件附加与200系列对应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201中,在切换部件240的电磁铁241中,在轭铁243与衔铁230相向的端面243c的外周侧环状地形成有凹部243e。通过形成该环状的凹部243e,以轭铁243的内周侧比外周侧稍微接近衔铁230的方式进行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201中,盘210具有第一衬片构件213(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衬片构件)。与此同时,在衔铁230中与盘210相向的面以及在板件220中与盘210相向的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第二衬片构件271、272。第二衬片构件271、272大致形成为圆环状,突出设置在不与第一衬片构件213在旋转轴L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在将电磁铁241作为无励磁状态而从非连结状态切换为连结状态的情况下,以板件220和衔铁230与第一衬片构件213相抵接之前能够先与盘210的主体构件212相抵接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第二衬片构件271、272。另外,形成第二衬片构件271、272的材质的弹性模量小于形成第一衬片构件213的材质的弹性模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器201,当将电磁铁241作为励磁状态而从连结状态切换为非连结状态时,衔铁230被电磁铁241吸引,并抵抗线圈弹簧242的作用力而与轭铁243的端面243c相抵接。在此,在轭铁243的端面243c形成有凹部243e,衔铁230在端面243c中与除了凹部243e以外的内周侧的范围相抵接,被电磁铁241的轭铁243以梁状支承。因此,衔铁230在与轭铁243相抵接时,以所抵接的部分为支点,在与凹部243e相向的范围内翘曲变形。由此,吸收撞击能量,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特别是,凹部243e被设置于外周侧,衔铁230形成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被悬臂状地支承的状态,由此能够使翘曲量更大,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撞击噪音。此外,凹部243e的深度也可以是微小的深度。这是由于,衔铁230翘曲变形的结果是,即使也与凹部243e相抵接,也能够至少吸收撞击能量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期望获得撞击噪音降低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将电磁铁241作为无励磁状态从非连结状态切换为连结状态时,衔铁230利用线圈弹簧242的作用力沿旋转轴L方向朝盘210侧移动,盘210被板件220与衔铁230夹持。此时,在板件220以及衔铁230与盘210的各第一衬片构件213相抵接之前,第二衬片构件271、272先与盘210的主体构件212相抵接。并且,第二衬片构件271、272的材质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衬片构件213的材质的弹性模量,因此第二衬片构件271、272更柔软地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以更小的撞击使板件220以及衔铁230与盘210的第一衬片构件213相抵接。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将板件220以及衔铁230压接到盘210时的撞击噪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衬片构件271、272形成为圆环状,但是并不限于此,在不与第一衬片构件213在旋转轴L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能够以各种形状进行设置。另外,将第二衬片构件271、272设置在板件220和衔铁230上,但并不限于此。如图8示出的变形例的电磁制动器201A那样,也可以将第二衬片构件281、282设置在盘210的主体构件212上,与相向的板件220和衔铁230相抵接。另外,与板件220和衔铁230两者对应地均设置了第二衬片构件,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与任一个对应地设置第二衬片构件。
以上,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作为电磁连结装置列举了无励磁动作型的电磁制动器,但是并不限于此。还能够应用在对电磁铁进行励磁时使连结部与旋转驱动部处于连结状态的励磁动作型的电磁制动器。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9以及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作为电磁连结装置的一例示出励磁动作型的电磁离合器。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离合器301中,具备盘310、轮毂320、衔铁330以及切换部件340。盘330为旋转驱动部。将轮毂320配置成与盘310相向。衔铁330是夹设于盘310与轮毂320之间的连结部。切换部件340切换为使衔铁330压接到盘310的连结状态和使衔铁330与盘310分离的非连结状态。盘310是安装到第一轴301的筒状的构件,其中,该第一轴301与主动侧相连接而进行旋转驱动。盘310具有主体构件311和衬片构件312,该主体构件311具有凸缘部311a。该衬片构件312被安装于凸缘部311a的与轮毂320相向的面上。在盘310的主体构件311中在第一轴301上外套固定有从凸缘部311a突出的筒部311b。由此盘310能够与第一轴301的旋转轴L同轴地进行旋转。此外,衬片构件312的材质、形状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衬片构件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轮毂320是安装于第二轴302上的大致筒状的构件,其中,该第二轴与从动侧相连接而能够与旋转轴L同轴地进行旋转。轮毂320与衔铁330相向地具有凸缘部320a。另外,衔铁330包括由磁性体形成的大致圆板状的多个板状构件331、332。多个板状构件331、332相互在非连结状态下层叠。并且,在板状构件331、332相互接触的相向面331a、332a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由以旋转轴L为中心放射状地设置的凹凸构成的卡合部333来作为滑动限制部。此外,作为滑动限制部并不限于卡合部,也可以是摩擦面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衔铁330由两层的板状构件331、332构成,但是也可以由三层以上构成。
切换部件340具有电磁铁341和板簧342,该电磁铁341相对于衔铁330被设置在盘310的凸缘部311a的相反侧,该板簧342作为设置在衔铁330与轮毂320之间的施力构件。电磁铁34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轭铁343和线圈344。并且,通过轴承345相对于盘310的筒部311b能够以绕旋转轴L旋转的方式外置电磁铁341。另外,以旋转轴L为中心放射状地设置有多个板簧342。将各板簧342的一端利用铆钉342a固定在轮毂320上,将另一端利用铆钉342b固定在衔铁330上。在此,在构成衔铁330的板状构件331、332中的轮毂320侧的板状构件331上的在与板簧34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331a。将板簧342固定在最接近盘310的板状构件332上。并且,板簧342以使衔铁330靠近轮毂320的方式施力。因此,在不使电流流过电磁铁341的线圈344的无励磁的状态下,电磁力不作用于衔铁330,从而使衔铁330形成为利用板簧342的作用力与轮毂320的凸缘320a相抵接的状态。
接着,根据图9以及图10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如图9所示,在切换部件340的电磁铁341为无励磁的状态下,衔铁330形成为通过板簧342的施力与轮毂320相抵接的状态,即处于与盘310分离的非连结状态。因此第一轴301和盘310的旋转不会传递到衔铁330、轮毂320以及第二轴302。
另一方面,在使第一轴301的旋转传递到第二轴302时,在切换部件340中使电流流过电磁铁341的线圈344而励磁。由此产生磁场,电磁力作用于由磁性体形成的衔铁330的各板状构件331、332。此时,如图10所示,板状构件331、332抵抗板簧342的作用力,被向轭铁343侧吸引,与盘310的衬片构件312相抵接而形成连结状态。因此,第一轴301的旋转从盘310通过衔铁330、轮毂320被传递到第二轴302,第二轴302绕旋转轴L旋转。
此时,衔铁330为非连接状态的多个板状构件331、332的层叠结构,由此抑制在与旋转轴L方向正交的半径向上相互产生约束力,能够持续保持整体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将衔铁330压接到盘310时产生的撞击噪音的高频成分的比例,能够有效地实现噪音级别的降低。此外,即使在停止供给电磁铁341的电流而形成无励磁的状态,将衔铁330与盘310从连结状态切换为非连结状态的情况下,也同样地能够有效地实现衔铁330抵接到轮毂320时的噪音级别的降低。
另外,在利用电磁铁341的吸引而形成将衔铁330压接到盘310的连结状态时,从盘310将朝向旋转驱动方向的即绕旋转轴L的外力作用于衔铁330,并且从板簧342向衔铁330作用有反作用力。在此,如上所述,在衔铁330的板状构件331、332上设置有滑动限制部133,因此能够在旋转驱动方向上有效地产生摩擦力。因此,即使外力在旋转驱动方向上起作用,多个板状构件331、332也能够一体地抵抗,从而能够防止在接受板簧342的约束的位置应力集中而受损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磁连结装置的一例例举了励磁动作型的电磁离合器,但是还能够应用无励磁动作型的电磁离合器。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
附图标记说明
1、60、70、80:电磁制动器(电磁连结装置);10:盘(旋转驱动部);13:衬片构件(第一衬片构件);20、61:板件(连结部);30、50:衔铁(连结部);31、51、62:板状构件;32、52、66:卡合部(滑动限制部);40:切换部件;41:电磁铁;43e:凹部;71、72、81、82:第二衬片构件;100:电磁离合器(电磁连结装置);110:盘(旋转驱动部);130:衔铁;131、132:板状构件;133:卡合部(滑动限制部);140:切换部件;L:旋转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驱动部,其能够在规定的旋转驱动方向上移动;
连结部,其被设置成在与上述旋转驱动方向大致正交的进退方向上相对于该旋转驱动部能够相对地进退;以及
切换部件,其通过电磁力的作用将上述连结部与上述旋转驱动部切换为相互压接的连结状态和相互分离的非连结状态,
其中,上述连结部具备多个板状构件,该多个板状构件在上述进退方向上被层叠为至少周缘部呈非连接状态,在相邻该板状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板状构件的与另一个板状构件相向的面上设置有滑动限制部,该滑动限制部限制该另一个板状构件在旋转驱动方向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限制部是使上述另一个的板状构件与上述一个板状构件卡合的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限制部是摩擦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大致板状的板件;以及
衔铁,其被设置成在上述进退方向上与该板件隔开间隔,并能够在该进退方向上进退,
在上述板件与上述衔铁之间以能够在上述进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夹设有上述旋转驱动部,
上述板件与上述衔铁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多个上述板状构件作为上述连结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件与上述衔铁两者具备多个上述板状构件作为上述连结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部件具有施力构件和电磁铁,其中,该施力构件对上述连结部向上述进退方向的一侧施力,该电磁铁通过电磁力的作用能够将上述连结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向上述进退方向的另一侧吸引,
将由该电磁铁作用于上述连结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的电磁力设定为小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并且将作用于全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的电磁力的合力设定为大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由上述电磁铁作用于除了任一个以外的其它上述板状构件的电磁力的合力设定为小于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部件具有施力构件和电磁铁,其中,该施力构件对上述连结部向上述进退方向的一侧施力,该电磁铁通过电磁力的作用能够将上述连结部的各上述板状构件向上述进退方向的另一侧吸引,并且在与上述连结部相向的端面形成有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驱动部包括主体构件和衬片构件,其中,该主体构件被设置成与上述连结部相向,该衬片构件被设置成在该主体构件的与上述连结部面对的一侧能够以与该连结部相抵接的方式突出,
将该衬片构件的厚度设定为大于上述主体构件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驱动部包括主体构件和第一衬片构件,其中,该主体构件被设置成与上述连结部相向,该第一衬片构件被设置成在该主体构件的与上述连结部面对的一侧能够以与该连结部相抵接的方式突出,
并且,在上述旋转驱动部的上述主体构件与上述连结部的相互面对侧的至少一侧上,突出设置有材质的弹性模量小于形成上述第一衬片构件的材质的弹性模量的第二衬片构件,以使在上述第一衬片构件与上述连结部相抵接之前该第二衬片构件能够先与相对的另一侧相抵接。
CN200980125744.3A 2008-07-01 2009-06-26 电磁连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2255 2008-07-01
JP2008172255A JP5286980B2 (ja) 2008-07-01 2008-07-01 電磁連結装置
PCT/JP2009/061714 WO2010001827A1 (ja) 2008-07-01 2009-06-26 電磁連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149A true CN102084149A (zh) 2011-06-01
CN102084149B CN102084149B (zh) 2013-07-10

Family

ID=4146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574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149B (zh) 2008-07-01 2009-06-26 电磁连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86980B2 (zh)
KR (1) KR20110033152A (zh)
CN (1) CN102084149B (zh)
TW (1) TW201004108A (zh)
WO (1) WO20100018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1200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式片层结构制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0242B1 (ko) * 2010-10-12 2012-04-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용 연결 장치
KR102015960B1 (ko) * 2013-07-10 2019-08-2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2방향 클러치
CN104912971B (zh) * 2015-05-25 2017-04-12 安徽立信电磁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电动解除制动和电动恢复制动的失电电磁制动器
CN104912972A (zh) * 2015-05-25 2015-09-16 安徽立信电磁离合器有限公司 采用双头螺纹导柱和安装耳的电磁失电制动器的安装方法
US10093409B2 (en) * 2016-05-17 2018-10-09 The Boeing Company Electromechanical decoupler
CN111356856B (zh) * 2017-10-25 2021-10-29 华纳电子欧洲简易股份公司 步进转矩制动设备
DE102018120116B3 (de) * 2018-08-17 2019-12-12 Knorr-Brems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Zahnhaltebremse für eine Tür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Zahnhaltebremse
CN108895099A (zh) * 2018-08-31 2018-11-27 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制动装置
JP7419052B2 (ja) 2019-12-20 2024-01-2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装置、成形装置のクラッチ又はブレーキ
WO2022216569A1 (en) 2021-04-05 2022-10-13 Nexen Group, Inc. Rotary motion control apparatus with zero-backlas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331U (zh) * 1990-07-09 1992-03-11
JPH0680036U (ja) * 1993-04-21 1994-11-08 株式会社椿本エマソン 電磁クラッチ・ブレーキの鳴き音抑止装置
JPH10306834A (ja) * 1997-05-02 1998-11-17 Miki Puurii Kk 電磁ブレーキ
JP2004308708A (ja) * 2003-04-03 2004-11-04 Exedy Corp 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331U (zh) * 1990-07-09 1992-03-11
JPH0680036U (ja) * 1993-04-21 1994-11-08 株式会社椿本エマソン 電磁クラッチ・ブレーキの鳴き音抑止装置
JPH10306834A (ja) * 1997-05-02 1998-11-17 Miki Puurii Kk 電磁ブレーキ
JP2004308708A (ja) * 2003-04-03 2004-11-04 Exedy Corp 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1200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式片层结构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149B (zh) 2013-07-10
TW201004108A (en) 2010-01-16
KR20110033152A (ko) 2011-03-30
WO2010001827A1 (ja) 2010-01-07
JP2010014138A (ja) 2010-01-21
JP5286980B2 (ja)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149B (zh) 电磁连结装置
US8118149B2 (en) Selective freewheel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mechanical vehicle brake having a selective freewheeling mechanism
JP5951215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US11022186B2 (en) Selectable one-way coupling with debris containment
JP5121602B2 (ja) 電磁連結装置
JP2011169381A (ja) 電磁連結装置
JP2019041542A (ja) モータのブレーキ機構
EP3163111A1 (en) Non-excitation operative brake and motor with non-excitation operative brake
JP5471445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及びブレーキ装置
JP2010014139A (ja) 電磁連結装置
JP5200698B2 (ja) 電磁クラッチ
JP3924836B2 (ja) 無励磁作動型電磁クラッチ/ブレーキ
WO2018126353A1 (en) Permanent magnet brake and servo drive motor
JP2010149994A (ja) ブレーキ装置
JP2010014153A (ja) 電磁連結装置
EP1845052A1 (en) Hoist of elevator
JP2023161090A (ja)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JP4859773B2 (ja) ブレーキ装置
JP6724752B2 (ja) 電磁ブレーキ
JP5326593B2 (ja) 電磁連結装置及び自動扉装置
JP2023154438A (ja)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JP2009024819A (ja) 巻上機のブレーキ
JP2024011718A (ja)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JP2004150603A (ja) 電磁ブレーキ
JP2022138999A (ja) 回転伝達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