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2533A - 电机用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用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2533A
CN102082533A CN2010105651903A CN201010565190A CN102082533A CN 102082533 A CN102082533 A CN 102082533A CN 2010105651903 A CN2010105651903 A CN 2010105651903A CN 201010565190 A CN201010565190 A CN 201010565190A CN 102082533 A CN102082533 A CN 102082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ignal
motor
drive circuit
l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51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2533B (zh
Inventor
加藤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Hightech Motor Holding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ONICS SHIBAUR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ONICS SHIBAUR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ONICS SHIBAUR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2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2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2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2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a single motor
    • H02P6/08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torque of a single motor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otor
    • H02P2203/03Determination of the rotor position, e.g. initial rotor position, during standstill or low speed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电机用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机。电机用驱动电路包含旋转位置检测部、超前控制部和输出信号生成部。旋转位置检测部检测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的旋转位置。超前控制部生成用于校正流入定子的电流相位的超前信号。输出信号生成部根据旋转位置、控制信号以及超前信号,生成用于驱动电机的输出信号。此外,超前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控制信号设定超前信号。

Description

电机用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电机进行驱动控制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电机转子进行旋转控制的电机用驱动电路。例如日本特开2002-101683号公报的图1及第0015段等公开那样,该电机用驱动电路使用流入控制装置的电流,向电机输出用于调节相位角的相位角调节用电压。
但是,在进行电机的驱动控制的情况下,公知有以下结构:不是检测流入电机的电流值来进行控制,而是检测转子的旋转位置并根据该旋转位置进行控制。在使用转子的旋转位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基于电流值的相位控制。因此,通常使用与最大转速等相应地设定的超前值来进行转子的驱动控制。
由此,在使用固定的超前值来进行转子的驱动控制时,除了与超前值对应的转速以外,流入电机的电流的相位也偏离最佳相位。此时,电机的运转效率降低,振动和噪音增大。
另一方面,在使用电流值来进行转子的旋转控制的情况下,需要检测电流值的结构、或者根据电流值进行相位控制的结构等。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结构复杂且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例的电机用驱动电路不根据电流值而根据转子的旋转位置进行转子的旋转控制。本发明一例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包含旋转位置检测部、超前控制部和输出信号生成部。旋转位置检测部检测设置为能够相对定子旋转的转子的旋转位置。超前控制部生成对流入定子的电流相位进行校正的超前信号。输出信号生成部根据旋转位置、控制信号以及超前信号,生成用于驱动电机的输出信号。控制信号控制转子的转速。此外,在本发明一例的电机用驱动电路中,将超前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控制信号设定超前信号。本发明一例的电机用驱动电路简单且低成本地实现能够设定最佳超前值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1的电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1的电机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3是一览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1的电机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动作例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1的电机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2的电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2的电机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2中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另一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2的电机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输入电压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2的电机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3的电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3的电机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3中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另一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3的电机的电压判断部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3的电机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输入电压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3的电机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4的电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4的电机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4中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另一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4中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的又一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4的电机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输入电压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4的电机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例示,本发明不限制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范围。
《实施方式1》
图1示出具有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机用驱动电路3的电机1的概略结构。电机1在未图示的壳体内,配置有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电机部2、和设置有电机用驱动电路3的电路板(省略图示)等。在电机部2中,相对于具有线圈的定子,可旋转地设置有具有多个磁铁的转子。例如,定子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转子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并且在定子的内侧大致同心状地配置。电机用驱动电路3包含逆变器部11、驱动控制部21以及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逆变器部11对电机部2的定子线圈提供电力。驱动控制部21向逆变器部11内的多个开关元件12输出驱动信号。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逆变器部11具有针对定子的各相线圈进行通电的接通/断开的多个开关元件12(在图1的例子中为6个开关元件)。开关元件12三相电桥连接。具体而言,逆变器部11具有串联连接2个开关元件12、12而成的3个开关桥臂(switching leg)13a、13b、13c。开关桥臂13a、13b、13c彼此并联连接。各开关桥臂13a、13b、13c在开关元件12、12之间具有中点。各中点与定子的各相线圈连接。如图1所示,在电机驱动时,逆变器部11被施加电机电压Vm。
驱动控制部21根据作为控制信号输入的速度指令电压Vsp和电机部2的转子的旋转位置,对逆变器部11内的各开关元件12进行驱动控制。驱动控制部21例如形成在IC等半导体集成电路内。此外,对驱动控制部21施加电压Vcc作为控制电压。
具体而言,驱动控制部21包含PWM控制部22、定时控制部23、旋转位置判断部24和超前信号生成部25。PWM控制部22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生成PWM信号。定时控制部23按照预定的定时,根据转子的旋转位置和超前值,由PWM信号生成通电信号。旋转位置判断部24向定时控制部23输出与旋转位置相关的信号。超前信号生成部25向定时控制部23输出与超前值对应的超前信号。驱动控制部21将分别从旋转位置判断部24和超前信号生成部25输出的信号输入到定时控制部23,由此定时控制部23确定考虑了转子的旋转位置和超前值的通电定时。此处,定时控制部23表示输出信号生成部的一例。此外,输出信号表示通电信号的一例。
此外,驱动控制部21包含上臂驱动电路26和下臂驱动电路27。上臂驱动电路26对在逆变器部11中位于定子的上游侧的开关元件12进行驱动控制。下臂驱动电路27对在逆变器部11中位于定子的下游侧的开关元件12进行驱动控制。通过驱动电路26、27可驱动逆变器部11内的开关元件12。
PWM控制部22将速度指令电压Vsp与三角波进行比较,生成与转子的要求转速对应的PWM信号。
具体而言,PWM控制部22包含三角波振荡电路22a、比较器22b和PWM信号生成部22c。三角波振荡电路22a输出三角波信号。比较器22b对三角波信号和速度指令电压Vsp进行比较。PWM信号生成部22c根据上述比较结果生成PWM信号并输出。
定时控制部23包含定时生成部23a和通电信号生成部23b。定时生成部23a根据PWM信号、从旋转位置判断部24输出的旋转位置信号、以及从超前信号生成部25输出的超前信号,生成定时信号。定时信号确定了对电机部2的转子的各线圈进行通电的定时。通电信号生成部23b根据定时生成部23a生成的定时信号生成通电信号。通电信号生成部23b生成的通电信号被输入到上臂驱动电路26和下臂驱动电路27。
旋转位置判断部24在从位置检测元件14(对电机部2的转子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元件,例如是霍尔元件)输入了检测信号时,根据检测信号输出与转子的旋转位置对应的信号。此处,位置检测元件14表示旋转位置检测部的一例。
超前信号生成部25根据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详情后述)输出的超前输入电压,输出超前信号。具体而言,超前信号生成部25预先具有用于将超前输入电压与超前信号关联起来的映射表。此外,超前信号生成部25根据所输入的超前输入电压,生成预定的超前信号并输出。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和图4所示,超前信号生成部25根据超前输入电压输出3个阶段的超前信号。此处,超前信号生成部25和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表示超前控制部的一例。
上臂驱动电路26和下臂驱动电路27分别根据从定时控制部23输出的通电信号,驱动开关元件12。具体而言,上臂驱动电路26和下臂驱动电路27根据所输入的通电信号,向开关元件12输出用于驱动开关元件12的驱动信号。
接着,根据图1和图2说明向超前信号生成部25输出超前输入电压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的结构。
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在输入了速度指令电压Vsp时,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的电压值输出预定的超前输入电压。具体而言,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包含指令电压判断部32和超前调节部33。指令电压判断部32判断所输入的速度指令电压Vsp对应于3个区域中的哪一个。超前调节部33根据该判断结果输出超前输入电压。此处,指令电压判断部32表示信号判断部的一例。
具体而言,指令电压判断部32判断速度指令电压Vsp是否比作为上述区域的阈值的预定值大。此外,超前调节部33在通过指令电压判断部32判断为速度指令电压Vsp比预定值大的情况下,切换超前输入电压以增大超前值。即,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按3个阶段输出超前输入电压。
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可通过使用了电阻和开关元件等的简单结构来实现。在图2中示出构成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的电路的一例。
在图2的例子中,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在速度指令电压Vsp的输入侧并联地连接了2个比较器35、36。此外,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根据比较器35、36的输出结果切换2个分压电压37、38来输出预定的超前输入电压。具体而言,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具有2个分压电路37、38,这2个分压电路37、38的导通状态根据比较器36的输出结果而切换。此外,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根据比较器35的输出结果切换超前输入电压的输出和停止。
例如,在图2的电路例中,比较器35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3V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信号输出。由此,在速度指令电压Vsp小于3V的情况下,不从比较器35进行信号输出,而如后所述,超前输入电压的输出变成零。另一方面,比较器36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4V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信号输出。由此,能够在速度指令电压Vsp小于4V的情况下和4V以上的情况下,改变比较器36的输出状态,能够切换对分压电路37、38的电流导通状态。
2个分压电路37、38中的第1分压电路37串联地连接电阻R1、R2。另一方面,第2分压电路38串联地连接电阻R3和第1分压电路37的电阻R2。即,第1分压电路37和第2分压电路38共有电阻R2。分压电路37、38分别被施加由控制电压Vcc得到的电压(在图2的例子中为5V)。此外,第2分压电路38的电阻R3具有比第1分压电路37的电阻R1大的电阻值。由此,第2分压电路38的中间点处的电压高于第1分压电路37的中间点处的电压。
此外,在分压电路37中设置有开关元件SW1,在分压电路38中设置有开关元件SW2。例如,开关元件SW1由N型的半导体元件构成,开关元件SW2由P型的半导体元件构成。开关元件SW1在2个电阻R1、R2之间,源极(或发射极)侧连接在分压电路37的中间点上。开关元件SW2在2个电阻R1、R3之间,漏极(或集电极)侧连接在分压电路38的中间点上。开关元件SW1、SW2的栅极分别被输入比较器36的输出。在图2那样的电路结构中,即使对开关元件SW1、SW2的栅极(或基极)施加相同电压,各开关元件的源极(或发射极)侧的电压也不同。因此,一个开关元件成为接通状态,另一个开关元件成为断开状态。由此,对开关元件SW1、SW2中的成为接通状态的开关元件进行切换,使电流导通到分压电路37、38中的某一方。
在分压电路37、38的中间点和超前输入电压的输出侧(图中的LA)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超前输入电压的输出或停止的开关元件SW3。开关元件SW3的栅极(或基极)与构成第3分压电路39的电阻R4、R5的中间点连接。此外,在第3分压电路39的2个电阻R4、R5之间,以漏极(或集电极)侧与电阻R4、R5的中间点连接的方式设置有开关元件SW4。在开关元件SW4的栅极(或基极)上,连接有比较器35的输出侧。由此,开关元件SW4根据比较器35的输出结果进行接通断开动作。此外,在开关元件SW4接通时,对开关元件SW3的栅极施加电压从而开关元件SW3也接通。
在图3中示出图2的电路例中的电路动作的一览。
在图3中,示出了切换从电路输出的超前输入电压时的各开关元件SW1~SW4以及比较器35、36的动作。在速度指令电压Vsp小于3V的情况下(图中的阶段1),超前值为零。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3V以上且小于4V的情况下(图中的阶段2),超前值为15°。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4V以上的情况下(图中的阶段3),超前值为22°。
首先,在速度指令电压Vsp小于3V的情况下(阶段1的情况),比较器35、36均不输出信号(关闭)。因此,开关元件SW2~SW4为断开状态。但是,开关元件SW1为接通状态。此时,切换超前输入电压的输出和停止的开关元件SW3为断开状态。因此,不从电路输出超前输入电压,超前输入电压为零。由此,由超前输入电压得到的超前值为零。
接着,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3V以上且小于4V的情况下(阶段2的情况),从比较器35输出信号(打开)。因此,开关元件SW4为接通状态,开关元件SW3也为接通状态。此时,不从比较器36输出信号,因此开关元件SW1保持接通状态。由此,经过开关元件SW3输出第1分压电路37的中间点电压,作为超前输入电压。此时的超前输入电压在图3的例子中为2.2V。
接着,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4V以上的情况下(阶段3的情况),从比较器35、36输出信号(打开)。因此,开关元件SW2~SW4为接通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W1为断开状态。由此,经过开关元件SW3输出第2分压电路38的中间点电压,作为超前输入电压。此时的超前输入电压在图3的例子中为3.5V。
如上所述那样输出的超前输入电压在超前信号生成部25中被转换为超前信号。在图3的例子中,在超前信号生成部25中,超前输入电压0V、2.2V、3.5V分别被转换为与超前值0°、15°、22°对应的超前信号。即,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和超前信号生成部25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阶段性地改变超前信号。
在图4中示出了在上述那样的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阶段性地切换超前值的情况下的、速度指令电压Vsp与超前值的关系的一例。在图4中,虚线表示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最佳超前值。从图4可知,在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阶段性地切换超前值的情况下(图4中的实线),超前值变成接近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最佳值(图4中的虚线)的值。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在不根据流入电机部2的电流进行转子的旋转控制、而根据转子的旋转位置进行旋转控制的结构中,能够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阶段性地切换超前值。因此,能够高效驱动电机部2。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改变以往为恒定的超前值。因此,能够防止电流相位的偏差引起的振动和噪音。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阶段性地改变超前值,没有必要精细地设定超前值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变化比例等。而且,即使在如上所述阶段性地改变超前值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也能够使超前值接近理想值。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高效地驱动电机。此外,能够防止电机1中产生振动和噪音。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阶段性地切换输入到由IC等构成的驱动控制部21中的超前输入电压。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进行简单的超前切换。
《实施方式2》
接着,根据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2的电机用驱动电路40的结构。电机用驱动电路40与实施方式1的电机用驱动电路3的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平滑地改变超前值。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机用驱动电路40的结构除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以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而仅说明不同部分。
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输出超前输入电压以使超前值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平滑变化。此外,如图8所示,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在预定的速度指令电压Vsp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V)改变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变化比例。具体而言,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包含第1电压调节部42和第2电压调节部43。第1电压调节部42针对速度指令电压Vsp调节超前输入电压。第2电压调节部43切换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变化比例。此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表示电压输出部的一例。此外,超前输入电压表示输出电压的一例。并且,速度指令电压Vsp表示预定电压的一例。
第1电压调节部42使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平滑变化(参照图8)。第2电压调节部43在变为预定的速度指令电压Vsp(图中示例为4V)时,改变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变化量的变化量(图中的线的斜率)。由此,即使在超前输入电压与超前信号的关系以预定的超前输入电压为界而变化的情况下,由驱动控制部21构成的IC也能够在超前信号生成部25中生成适当的超前信号并输入到定时生成部23a。而且,如图9所示,驱动控制部21即使速度指令电压Vsp过大也能够防止超前值变得过大。
例如,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通过图6所示的电路实现。图6的电路包含多个二极管44。此外,多个二极管44串联连接以使速度指令电压Vsp降低到预定值。此外,图6的电路包含分压电路45。分压电路45经由二极管46与二极管44的下游侧连接。二极管46在作用了预定的导通电压的情况下,阴极侧与分压电路45的中间点连接,以使电流流向分压电路45的中间点。由此,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极管44将超前输入电压降低至超前信号生成部25能够将速度指令电压Vsp转换为预定的超前信号的超前输入电压。此外,在向分压电路45和二极管46施加了比二极管46的导通电压与分压电路45的中间点电压之和大的电压时,电流流向分压电路45侧。由此,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与电流不流向分压电路45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超前输入电压,能够减小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变化比例。由此,二极管46和分压电路45能够切换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变化比例。
即,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预定值以上时,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使内部电阻变化以切换与超前信号对应的超前输入电压。预定电压表示二极管46的导通电压与分压电路45的中间点电压之和。此外,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包含二极管46。二极管46在速度指令电压Vsp为预定电压以上时进行通电,使超前输入电压降低。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1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变更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变化比例。
此处,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极管44与第1电压调节部42对应。此外,二极管46和分压电路45与第2电压调节部43对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极管44作为第1电压调节部42,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二极管44的一部分或全部变更为电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电压调节部43中包含分压电路45,但是也可以是不包含分压电路45的结构、或者替代分压电路而设置了电阻的结构。此外,如图7所示,在第1电压调节部中设置了分压电路47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48中,也可以应用上述结构。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针对速度指令电压Vsp平滑地改变超前输入电压,并且在预定的速度指令电压Vsp处改变超前输入电压相对于速度指令电压Vsp的变化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输出考虑了构成驱动控制部21的IC的特性的超前输入电压,并且即使速度指令电压Vsp过大也能够防止超前值变得过大。由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高效地对电机部2进行旋转驱动。
《实施方式3》
接着,根据图10和图11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3的电机用驱动电路50的结构。电机用驱动电路50在根据电机电压Vm改变针对速度指令电压Vsp的超前值的方面与实施方式2的电机用驱动电路40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机用驱动电路50的结构除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的一部分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2相同。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而仅说明不同部分。
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平滑地改变超前输入电压,并且还根据电机电压Vm改变超前输入电压。具体而言,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包含电压切换部52、与实施方式2相同结构的第1电压调节部42以及第2电压调节部43。在电机电压Vm比设定电压大的情况下,电压切换部52通过改变第1电压调节部42的结构来增大超前输入电压。在图11中示出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的电路例。从图11可知,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在包含电压切换部52的方面与实施方式2的图6所示的电路结构不同。此外,与实施方式1、2同样,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和超前信号生成部25是与本发明的超前控制部对应的一例。
此处,一般而言,在电机的情况下,当电机电压Vm变大时,转子转速相应变高。此时,当要使转子转速与设定转速一致时,速度指令电压Vsp变小,因此超前输入电压也变得比设定值小。由此,在电机电压Vm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以所设定的超前相位对电机进行驱动控制,希望增大超前输入电压。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机电压Vm是比需要切换超前值的设定电压大的值时,电压切换部52构成为使得构成第1电压调节部42的多个二极管44中的一部分不流过电流。由此,超前输入电压的电压值与不流过电流的二极管44的电压下降相应地增大。即,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根据施加到定子上的电机电压Vm改变内部电阻。根据上述结构,与电压切换部52不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超前输入电压,能够增大超前值。
具体而言,电压切换部52包含电压判断部52a和切换电路52b。电压判断部52a判断电机电压Vm是否大于预定电压。切换电路52b根据电压判断部52a的判断结果使第1电压调节部42的二极管44中的一部分不流过电流。即,切换电路52b切换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的内部电阻。
在图13中示出电压判断部52a的电路一例。如图13所示,电压判断部52a通过比较器54对施加了电机电压Vm的分压电路53的中间点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该基准电压被设定为与电机电压Vm等于设定电压时分压电路53的中间点处的电压为相同程度。即,电压判断部52a在电机电压Vm大于设定电压时,从比较器54输出信号。
如图11所示,切换电路52b与构成第1电压调节部42的多个二极管44的一部分并联连接。此外,切换电路52b包含开关部52c,开关部52c根据从电压判断部52a输出的信号进行接通断开动作。具体而言,开关部52c根据在电机电压Vm大于设定电压时从电压判断部52a的比较器54输出的信号,进行接通动作。例如,在开关部52c由开关元件(由半导体等构成)构成的情况下,向开关元件的栅极(或基极)输入比较器54的输出信号。
在图14和图15中示出使用上述结构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进行与电机电压Vm对应的超前值校正的一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电机电压Vm改变超前输入电压和超前值。此外,图15所示的超前值是将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1输出的超前输入电压换算为超前值后的值。
此外,开关部52c不限于开关元件,只要是能够使切换电路52b相对于第1电压调节部42的二极管44并联连接和断开的结构,则可以是任何结构。
此外,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同样,成为在第1电压调节部中设置了分压电路55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56(参照图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电机电压Vm的判断结果来切换电路,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使二极管44的一部分单元化并能够相对于电路基板拆装。或者,也可以在电机电压Vm较大的部位拆下单元。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根据电机电压Vm变更超前输入电压。因此,即使在电机电压Vm变大从而转子转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电机电压Vm变更超前值,能够防止电机1产生振动和噪音。
《实施方式4》
接着,根据图16和图17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4的电机用驱动电路60的结构。电机用驱动电路60在根据电机内的温度改变针对速度指令电压Vsp的超前值的方面与实施方式2、3的电机用驱动电路40、50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机用驱动电路60的结构除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的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2、3相同。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而仅说明不同部分。
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与实施方式2同样,根据速度指令电压Vsp平滑地改变超前输入电压。此外,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还根据例如线圈温度或开关元件周边温度等电机内的温度(电机温度)改变超前输入电压。具体而言,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包含第1电压调节部63和第2电压调节部43。第1电压调节部63具有电压校正部62,电压校正部62在电机内的温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第1电压调节部42的电压调节来增大超前输入电压。第2电压调节部43与实施方式2、3为相同结构。此外,第1电压调节部63的电压校正部62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3相同。此外,与实施方式1~3同样,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和超前信号生成部25与本发明的超前控制部对应。
此处,在电机内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定子的铜损变大,因此希望增大超前值以尽可能减小铜损。由此,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在电机内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增大超前输入电压。此外,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在电机内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超前输入电压,也可以不改变超前输入电压。
在图17中示出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的电路的一例。如图17所示,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在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电路结构中,在第1电压调节部63中设置了电阻值根据温度变化的作为可变电阻的热敏电阻。在图17的电路例的情况下,热敏电阻与电压校正部62对应。热敏电阻62在温度变高时,电阻值变小。通过设置热敏电阻62,即使电机内的温度变高,热敏电阻62的电阻值也相应变小。由此,即使电机内的温度较高,如图20所示,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也能够增大所输出的超前输入电压,能够如图21所示增大超前值。由此,定子的铜损不会由于电机内的温度上升而增大。
此外,如图18和图19所示,热敏电阻62也可以应用于第1电压调节部63中设置的分压电路64、65的电阻的一部分。此处,图18和图19中的符号66、67表示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电机内的温度改变超前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即使在电机内变成高温从而铜损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变更超前值来抑制铜损的增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高效驱动电机而不受电机内的温度变化的影响。
而且,将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设为使用了电阻值根据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62的结构。因此,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61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现与电机内温度对应的超前值变更。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41、51、61,示出了它们的电路例,但是不限于此。上述各实施方式只要是能够实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超前输入电压调节部31、41、51、61的电路结构,则可以是任何电路结构。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电机1的壳体内配置驱动控制部2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电机1的壳体外配置驱动控制部21。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发明可用于根据转子的旋转位置检测结果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机。

Claims (12)

1.一种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该电机用驱动电路具有:
旋转位置检测部,其检测设置为能够相对定子旋转的转子的旋转位置;
超前控制部,其生成用于对流入定子线圈的电流的相位进行校正的超前信号;以及
输出信号生成部,其根据由旋转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旋转位置、用于控制转子转速的控制信号以及超前信号,生成用于驱动电机的输出信号,
超前控制部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超前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超前控制部根据控制信号阶段性地改变超前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超前控制部具有:
信号判断部,其判断控制信号是否大于预定值;以及
超前调整部,其在信号判断部判断为控制信号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变更超前信号以增大超前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超前控制部根据控制信号变更超前信号相对于控制信号变化的变化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控制信号是速度指令电压,
超前控制部具有:电压输出部,其输出与速度指令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以及超前信号生成部,其根据从电压输出部输出的输出电压生成超前信号,
电压输出部能够变更内部电阻,以在速度指令电压为预定电压以上时变更输出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电压输出部具有二极管,该二极管在速度指令电压为预定电压以上时通电,由此降低输出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电压输出部能够根据施加在定子上的电压变更内部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电压输出部能够根据施加在定子上的电压变更内部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电压输出部具有:
电压判断部,其判断施加在定子上的电压是否大于设定电压;以及
切换电路,其根据电压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切换内部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电压输出部具有:
电压判断部,其判断施加在定子上的电压是否大于设定电压;以及
切换电路,其根据电压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切换内部电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超前控制部构成为根据电机温度变更超前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用驱动电路,其中,
控制信号是速度指令电压,
超前控制部具有:电压输出部,其输出与速度指令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以及超前信号生成部,其根据从电压输出部输出的输出电压生成超前信号,
电压输出部具有电阻值根据电机温度变化的可变电阻。
CN2010105651903A 2009-11-30 2010-11-26 电机用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机 Active CN102082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1113A JP2011114995A (ja) 2009-11-30 2009-11-30 モータ用駆動回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JP2009-271113 2009-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2533A true CN102082533A (zh) 2011-06-01
CN102082533B CN102082533B (zh) 2013-06-05

Family

ID=44088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51903A Active CN102082533B (zh) 2009-11-30 2010-11-26 电机用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14995A (zh)
KR (1) KR101245081B1 (zh)
CN (1) CN10208253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203A (zh) * 2012-09-07 2014-03-2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电动机温度补偿的车辆
CN108631655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电机控制装置的智能功率模块
CN111034011A (zh) * 2017-10-27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和使用它的冷藏库
CN114447885A (zh) * 2020-10-30 2022-05-06 茂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相马达驱动电路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6785B2 (ja) * 2011-03-29 2016-02-1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3023176A (ja) * 2011-07-26 2013-02-04 Mitsuba Corp モータ制御装置
WO2013111326A1 (ja) 2012-01-27 2013-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回路および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
TWI492518B (zh) 2013-12-10 2015-07-11 Ind Tech Res Inst 一種電動機之輸出控制裝置及控制器之控制方法
WO2017072965A1 (ja) 2015-10-30 2017-05-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5811851A (zh) * 2016-04-28 2016-07-27 安庆市峰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调速电机主机转速降低控制组件
JP6922175B2 (ja) * 2016-09-01 2021-08-1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9030178A (ja) * 2017-08-02 2019-02-21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及びモータ装置
CN108923700A (zh) * 2018-08-13 2018-11-30 张新华 无刷直流电机延迟关断角控制方法
WO2023188615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及び電動車両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4873A (ja) * 1999-05-13 2000-11-24 Sharp Corp インバータ洗濯機
JP2005312217A (ja) * 2004-04-22 2005-11-04 Nidec Shibaura Corp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CN1797931A (zh) * 2004-12-29 2006-07-05 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马达驱动的电流向量控制脉宽调变逆变器
JP2008154385A (ja) * 2006-12-19 2008-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1411054A (zh) * 2006-03-29 2009-04-15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驱动电路和方法、以及使用了它的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4392A (ja) 1999-06-09 2000-12-19 Denso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3291832A (ja) * 2002-04-08 2003-10-15 Koyo Seiko Co Ltd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4873A (ja) * 1999-05-13 2000-11-24 Sharp Corp インバータ洗濯機
JP2005312217A (ja) * 2004-04-22 2005-11-04 Nidec Shibaura Corp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CN1797931A (zh) * 2004-12-29 2006-07-05 旺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马达驱动的电流向量控制脉宽调变逆变器
CN101411054A (zh) * 2006-03-29 2009-04-15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驱动电路和方法、以及使用了它的盘装置
JP2008154385A (ja) * 2006-12-19 2008-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駆動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4203A (zh) * 2012-09-07 2014-03-2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电动机温度补偿的车辆
US9724997B2 (en) 2012-09-07 2017-08-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ot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N108631655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电机控制装置的智能功率模块
CN108631655B (zh) * 2017-03-15 2021-06-11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电机控制装置的智能功率模块
CN111034011A (zh) * 2017-10-27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和使用它的冷藏库
CN111034011B (zh) * 2017-10-27 2023-05-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和使用它的冷藏库
CN114447885A (zh) * 2020-10-30 2022-05-06 茂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相马达驱动电路及方法
CN114447885B (zh) * 2020-10-30 2023-12-12 茂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相马达驱动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2533B (zh) 2013-06-05
KR101245081B1 (ko) 2013-03-18
JP2011114995A (ja) 2011-06-09
KR20110060839A (ko)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2533B (zh) 电机用驱动电路及具有该电机用驱动电路的电机
JP4769249B2 (ja) 外科用機械及び外科用機械の制御及び/又は調整方法
CN101589545B (zh) 马达驱动电路、风扇马达、电子设备、以及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
US8217602B2 (en)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789733B (zh) 马达驱动电路
TW200901615A (en)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motor unit
JP2011239515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1965679A (zh) 电动机驱动控制装置
CN104081657A (zh) 电源控制装置
CN109891737A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9104894B (zh) 永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控制
JP2013081320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Goswami et al. Brushless DC motor based E-rickshaw controller design
US9685892B2 (en) Brushless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diagnostic processing method for same
WO2020095390A1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21036758A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US9103348B2 (en) DC motor device and DC fan using the same
CN101594104B (zh) 马达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EP2122264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01381998Y (zh) 具有改良式转速控制模块的风扇及其组成的风扇组
US20130015792A1 (en) Motor driving circuit and motor device
Meghana et al. Sensorless Start-Up Control for BLDC Motor using Initial Position Detection Technique
CN204392131U (zh) 基于矩阵变换器的交流磁轴承电主轴运行控制装置
Reyes et al. Control of a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th an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with changing DC voltage
JP5496988B2 (ja) モータ用駆動回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DEC TECHNO MOTOR HOLDINGS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PPON ELECTRONICS SHIBAUR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8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23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dec Hightech Motor Holding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Fukui Prefecture of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Electronics Shibaura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