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9275A -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9275A
CN102079275A CN2010105740697A CN201010574069A CN102079275A CN 102079275 A CN102079275 A CN 102079275A CN 2010105740697 A CN2010105740697 A CN 2010105740697A CN 201010574069 A CN201010574069 A CN 201010574069A CN 102079275 A CN102079275 A CN 102079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ned space
partition member
substrate
telltale
b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40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9275B (zh
Inventor
齐藤朋广
保坂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503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8093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9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9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9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9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显示器装置。该车辆用显示器装置(1)包括:显示器(22);第一基板(26),其用于在显示器(22)上进行显示;筐体(5),其收容显示器(22)和第一基板(26);第一分隔部件(42),其将筐体(5)内分隔,将筐体(5)内的显示器(22)侧作为第一密闭空间(S1);在第一密闭空间(S1)内设置有第一基板(26),在筐体(5)上设置有将第一密闭空间(S1)以外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进行连通的通气孔。

Description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各种显示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中设置有用于显示作业状况或各种机器的状态等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下面有时仅称为显示器装置)。该显示器装置包括:具有显示器的显示部;控制显示部的显示的控制部。
作为这种显示器装置,众所周知的是显示部和控制部成为一体的一体型显示器装置(例如、文献1:(日本)特开2002-47694)以及显示部和控制部被分体地构成的分离型显示器装置(例如、文献2:(日本)特开2006-327308号公报)。
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受到包括设置在筐体表面的散热片在内的筐体表面积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不管是一体型还是分离型,优选的是扩大筐体的表面积。
然而,在文献1的显示器装置中,筐体的大小取决于显示器或基板等占有较大面积的部件的大小。为了扩大筐体的表面积,需要扩大散热片的大小,或增加散热片的数量,但是,这些应对方法由于筐体大小的不同也存在限度。这样,一体型显示器装置就难以确保与其使用温度范围和内部发热量相称的筐体表面积。
并且,在一体型显示器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具有向外部开放的连接器的控制部是与显示部一体的结构,难以提高显示部的密闭性,因此,含有湿气的空气就易于进入显示部。因此,由于装置内外的温度差,在显示部中的显示器的防护用玻璃的内侧表面或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上有可能产生凝露。
在文献2的显示器装置中,显示部和控制部被分体地形成,显示部和控制部构成为经由托架能够互相固定且能够互相分离。虽然该文献2的显示器装置具有显示部的筐体的背面部分也能够作为散热用的表面积被利用的优点,但是,显示部和控制部互相固定时显示部的支承刚性有降低的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确保充分的散热性和刚性,也能防止显示部中产生凝露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装置是一种进行各种显示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第一基板,其用于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筐体,其收容所述显示器和所述第一基板;第一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分隔,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显示器侧作为第一密闭空间;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筐体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连通的通气孔。
优选在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中设置有第二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空间以及该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密闭空间,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的第二基板,所述通气孔与形成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散热空间连通。
优选在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中,在所述筐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电缆插孔,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具有由所述电缆插孔连通的密闭结构。
优选在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中,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件上设置有散热用的散热片。
优选在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中,在所述筐体的侧面上,相对向地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孔。
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是一种进行各种显示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用于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筐体,其收容所述显示器、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第一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分隔,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显示器侧作为第一密闭空间;第二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侧的散热空间以及该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密闭空间;所述筐体包括:外壳,其收容所述显示器和所述第一基板;后部箱,其收容所述第二基板;中部箱,其在所述后部箱侧具有底部,并且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且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后部箱;所述第一分隔部件是收容在所述中部箱中的隔板,所述第二分隔部件是所述中部箱的底部,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在所述隔板和所述中部箱的底部,面对所述散热空间设置有散热用散热片,在所述隔板和所述中部箱中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电缆插孔,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具有由所述电缆插孔连通的密闭结构。
优选在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中,从侧面看,所述中部箱的包围所述散热空间的部分被形成为与所述底部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该中部箱的端部而变大的三角形,在所述筐体的侧面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孔,所述端部侧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所述端部的相反侧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大。
由于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具有第一分隔部件,其将收容显示器和第一基板的筐体内分隔,将筐体内的显示器侧作为第一密闭空间,因此,能够防止湿气高的空气或液体从外部流入显示器侧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在显示器的显示画面或保护面板的内侧表面产生凝露。
并且,由于在第一密闭空间内设有第一基板,在筐体上设置有使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因此,能够使显示器或第一基板产生的热量从通气孔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确保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
再者,能够将显示器装置一体地构成。因此,对于显示器装置,能够确保其充分的刚性。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第二分隔部件,其将筐体内的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空间以及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密闭空间,在第二密闭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的第二基板,通气孔与形成在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散热空间连通的情况下,在使第一分隔部件的显示器侧的空间以及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相反侧的设置有第二基板的第二密闭空间分别成为密闭空间的基础上,能够设置与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散热空间连通的通气孔。因此,不仅能够将显示器或收容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空间作为密闭空间从而抑制凝露的产生,而且通过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通气孔,能够确保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另外,由于设置有多个分隔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器装置的刚性。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密闭空间以及第二密闭空间具有由电缆插孔连通的密闭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电缆插孔并使用电缆等连接显示器侧和显示器的相反侧。该第一密闭空间比第一分隔部件更靠近显示器侧,该第二密闭空间夹着分隔了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的第二分隔部件,位于第一分隔部件的相反侧。因此,即使在考虑到例如显示器装置的规格或零件结构而需要连接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闭空间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维持显示器收容部分的密闭状态,因此,不仅能够抑制显示器周边的凝露的产生,也能够确保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分隔部件和第二分隔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件上设置有散热用的散热片的情况下,就能够相应地增加那么多的散热用的表面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
在本发明中,在筐体的侧面上相对向地设置有多个通气孔的情况下,能够使通气孔的通风良好。因此,能够使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中,该车辆用显示器装置的筐体包括:外壳,其收容显示器和第一基板;后部箱,其收容第二基板;中部箱,其在后部箱侧具有底部,并且设置有连通散热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且连接外壳和后部箱,由于通过隔板将筐体内的显示器侧分隔为收容第一基板的第一密闭空间,并且,利用中部箱的底部将筐体内的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分隔板侧的散热空间以及在该分隔板的相反侧收容第二基板的第二密闭空间,因此,能够防止湿气高的空气或液体从外部流入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闭空间,且能够抑制在显示器或基板侧的凝露的产生。
并且,由于在分隔板和中部箱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散热空间,并且设置有连通散热空间与外部的通气孔,因此,能够将显示器或基板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空间从通气孔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确保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
并且,由于在筐体内设置有中部箱的底部和分隔板等多个分隔部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器装置的刚性。
再者,由于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闭空间均具有由电缆通孔连通的密闭结构,因此,能够利用电缆插孔通过电缆等连接显示器、第一基板侧和第二基板侧。因此,例如、即使在需要通过电缆等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维持显示器或基板的收容部分的密闭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凝露的产生,并且能够确保显示器装置的散热性。
在本发明中,从侧面看,中部箱的包围散热空间的部分被形成为从底部至外壳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该中部箱的端部而变大的三角形,在筐体的侧面排列设置有多个通气孔,且端部侧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被形成为比端部的相反侧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例如在竖立设置状态下使用显示器装置时,易于存蓄热量的端部侧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较大,因此,该部分的热量变得易于散热,能够有效地对显示器装置内的热量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机械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内的侧视图。
图3是搭载在建筑机械上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车辆用显示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5表示沿图3的V-V线剖面的图。
图6是车辆用显示器装置的显示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车辆用显示器装置的控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车辆用显示器装置的背面图。
图9是车辆用显示器装置的分隔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建筑机械的液压挖掘机10。该液压挖掘机10由上部转动体11、行驶装置12、工作装置13以及驾驶室14构成。
在上部转动体11上搭载有:设置在前方侧的工作装置13;设置在左前方侧的驾驶室14;设置在后方侧的发动机15;未图示的包括由发动机15驱动的液压泵的液压回路。
行驶装置12设置在上部转动体11的下部,并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自如地支承上部转动体11。该行驶装置12包括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体121。
工作装置13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地轴支撑在构成上部转动体11的主框架上的大臂131;摆动自如地设置于大臂131的前端的小臂132;设置于小臂132的前端的铲斗133;驱动大臂131的大臂液压缸134;驱动小臂132的小臂液压缸135;驱动铲斗133的铲斗液压缸136。
在该工作装置13中,通过从设置于上部转动体11内部的液压回路供给液压油,并利用液压油使各液压缸134~136伸缩,能够或者使工作装置13上下方向地移动,或者变更铲斗133的姿态,也能够进行挖掘作业、平整土地作业、土砂装载作业等各种作业。
如图2所示,在驾驶室14内的操作员座位141的附近设置有操纵杆142以及显示器装置(车辆用显示器装置)1。乘坐在驾驶室14内的操作员通过操作该操纵杆142来操纵工作装置13。显示器装置1除了显示液压挖掘机10的作业状况或行驶状况以外,也显示各种机器的状态等。操作员通过确认显示器装置1的显示内容,就能够把握液压挖掘机10的作业状况或机器的状况。
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器装置1包括:进行各种显示的显示部2;控制显示部2的显示的控制部3;一体地连接显示部2和控制部3的连接部4。
如图4和图5所示,显示部2和控制部3的后述的结构部件被收容在筐体5内。筐体5构成为包括收容显示部2用的部件的外壳21、收容控制部3用的部件的后部箱31、以及作为连接部4起作用的中部箱41。并且,虽然详细内容后述,但是在中部箱41中设置有与内部的散热空间S2连通的通气孔411E(参照图4),这样,显示器装置1内的热量就从散热空间S2经由通气孔411E向外部排出。
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部2包括:外壳21、显示器22、橡胶框23、散热板24、第一传热片25、显示器驱动用基板(第一基板)26以及导电衬垫27。
外壳21收容有显示部2中的显示器22等结构部件。在外壳21的开口部分安装有由透明的丙烯酸树脂等形成的保护面板211。在外壳21内的最接近保护面板211一侧,经由橡胶框23,设置有LCD(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等显示器22,外壳21和显示器22之间由橡胶框23密封。在该显示器22的背面侧设置有铝板制的散热板24。
散热板24具备第一传热部241、第二传热部242以及第三传热部243。第一传热部241设置在散热板24的中央部,并且形成为向第一传热片25侧突出的凸状。第二传热部242和第三传热部243隔着第一传热部241设置在两个端部上,并且向第一传热部241的突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折。
在该散热板24中,第一传热部241设置为面向显示器22的背面侧,并且将显示器22和第一传热片25夹在中间地固定在外壳21上。在散热板24和显示器22之间,在散热板24的四角设置有未图示的防振橡胶,散热板24将该防振橡胶压在显示器22的背面部分,并与橡胶框23一起保持显示器22。
在该状态下,散热板24的第一传热部241经由第一传热片25与显示器22的背面部分接触。并且,第二传热部242和第三传热部243分别经由第二传热片44、45与后述的连接部4的中部箱41(参照图5和图9)接触。
第一传热片25以及第二传热片44、45是由散热硅橡胶等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的片状部件。后述的第三传热片48(参照图7)以及第四传热片49(参照图9)也是同样。显示部2和控制部3产生的热量通过这些传热片25、44、45、48、49有效地传递至连接部4。
显示器驱动用基板26是显示器22的驱动器,也是作为与控制部3之间的界面起作用的部分。该显示器驱动用基板26夹着散热板24并与显示器22相对向地配置,并被固定在散热板24上。
导电衬垫27由金属材料形成,或者至少表面部分是由金属材料覆盖的电磁波屏蔽用材料。该导电衬垫27被设置在显示器驱动用基板26和后述的连接部4的分隔板42(参照图5和图9)之间,并抑制来自显示器驱动用基板26的电磁波的产生。
在图5和图7中,控制部3包括:后部箱31、电源用基板(第二基板)32、控制用基板(第二基板)33、连接器衬垫34~36、警报器衬垫37以及警报器38(参照图8)。
铝压铸制的后部箱31收容电源用基板32或控制用基板33等控制部3的结构部件。如图8所示,在后部箱31的外部表面形成有多个散热片311。并且在后部箱31上形成有连接器插孔312~314和警报器插孔315。
电源用基板32(参照图7)作为用于供给显示器装置1的动作所需的电压的稳定化电源起作用。如图8所示,电源用基板32具有多个连接器321、322,各连接器321、322插入连接器插孔312、313并向外部露出。该连接器321、322与未图示的外部电缆连接。该电源用基板32固定在后述的连接部4的中部箱41上。
控制用基板33(参照图7)具有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运算处理装置,并控制显示器22的显示内容。如图8所示,控制用基板33上设置有与未图示的外部电缆连接的连接器331,连接器331插入连接器插孔314并向外部露出。该控制用基板33也固定在中部箱41。
如图8所示,连接器衬垫34~36在分别被安装在连接器321、322、331的周围的状态下,设置在连接器插孔312~314内。连接器321、322、331和连接器插孔312~314之间的缝隙被这些连接器衬垫34~36密封。
警报器衬垫37(参照图7)设置在警报器38和后部箱31的内表面之间,并密封后部箱31和警报器38之间的缝隙。该警报器38设置在电源用基板32上并嵌插在后部箱31的警报器插孔315内。
在图5和图9中,连接部4包括:中部箱41、分隔板(第一分隔部件)42、分隔板用O形环43、第二传热片44、45、显示部衬垫46、控制部用O形环47(参照图7)、第三传热片48(参照图7)以及第四传热片49。
铝压铸制的中部箱41收容将外壳21侧作为显示侧密闭空间(第一密闭空间)S1进行密闭的分隔板42,并且具有将显示部2和控制部3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排出的功能。该中部箱41包括:有底筒状的分隔板收容部411、沿着该分隔板收容部411的开放侧的边缘一体地形成的散热板抵接部412、在分隔板收容部411的图中下侧一体地设置的开关收容部413。并且,中部箱41是使外壳21相对于中部箱41以规定角度θ被倾斜地安装的形状,从侧面看,中部箱41的与外壳21相对应的部分、即、包围后述的散热空间S2的部分被形成为从底部411A至外壳21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中部箱41的端部(侧部411B)而变大的三角形。
分隔板收容部411具有底部(第二分隔部件)411A。该底部411A与分隔板42形成散热空间S2,并且将筐体5(参照图5)内的显示侧密闭空间S1以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分隔板42侧的散热空间S2和分隔板42的相反侧的后侧密闭空间(第二密闭空间)S3。如图9所示,在分隔板收容部411中,从底部411A向开关收容部413的相反侧的侧部411B延伸的多个散热片411C被面向散热空间S2而形成,在分隔板收容部411左右的侧部411D上形成有与散热空间S2连通的通气孔411E。并且,分隔板收容部411上形成有贯通内外的电缆插孔411F。
如图5和图9所示,在分隔板收容部411的开放侧的边缘部分上沿着周向形成有向外侧伸出的分隔板42安装用的伸出部411G。在伸出部411G中,O形槽411H被形成为通过电缆插孔411F和散热空间S2之间并绕伸出部411G一周,在O形槽411H中嵌合有分隔板用O形环43。在该伸出部411G中,在将分隔板用O形环43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固定分隔板42,中部箱41和分隔板42之间的缝隙被分隔板用O形环43密封。
在这里,分隔板收容部411的开放侧的边缘部分以及设置在该边缘部分的伸出部411G相对于分隔板收容部411和开关收容部413的排列方向倾斜,因此,分隔板42具有一定角度地安装在分隔板收容部411上。
散热板抵接部412具有从分隔板收容部411的伸出部411G立起并形成为台阶状的台阶部412A、412B。显示部2的散热板24经由第二传热片44抵接在一个台阶部412A的抵接面412C上,散热板24经由第二传热片45抵接在另一个台阶部412B的抵接面412D上。在该台阶部412A、412B上,通过抵接部412C、412D的外侧并包围散热板24地形成有衬垫槽412E,在衬垫槽412E中嵌合有显示部衬垫46。
开关收容部413与分隔板收容部411排列设置。该开关收容部413的内部收容有操作员操作用的多个开关413A。在开关收容部413的左右侧部413B分别形成有多个散热片413C。
在该中部箱41中,在将显示部衬垫46夹持在中间的状态下,外壳21被固定在台阶部412A、412B上。即、在显示部2相对于分隔板收容部411和开关收容部413的排列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显示部2被安装在中部箱41上。外壳21和中部箱41之间的缝隙被显示部衬垫46密封。
另一方面,在中部箱41中的控制部3侧的面中,沿着从分隔板收容部411至开关收容部413的外周边缘形成有未图示的O形槽。该O形槽中嵌合有控制部用O形环47,控制部用O形环47密封后部箱31和中部箱41之间的缝隙。并且,在控制用基板33和中部箱41之间设置有第三传热片48,控制用基板33中产生的热量经由该第三传热片48传递至中部箱41。
分隔板42将筐体5(参照图5)内的显示器22侧作为显示侧密闭空间S1,并具有突出部421、散热片422(参照图5)以及电缆插孔423。在分隔板42的一个面上,向面外方向突出地形成有突出部421。在该突出部421和显示部2的散热板24之间设置有第四传热片49,散热板24经由第四传热片49与突出部421抵接。因此,散热板24的热量通过第四传热片49传递至分隔板42。
如图5所示,在分隔板42的另一面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片422。这些散热片422面向分隔板收容部411内的散热空间S2,传递至分隔板42的热量的一部分被释放到散热空间S2中。
如图9所示,电缆插孔423被形成在与中部箱41的电缆插孔411F相对应的位置,未图示的内部电缆插入插电缆孔411F、423,并与显示部2和控制部3连接。
如图5所示,在上述结构的显示器装置1中,由于显示部2、控制部3以及连接部4通过外壳21、后部箱31以及中部箱41而被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确保显示器装置1的充分的刚性。
并且,在显示器装置1中,显示部2的显示器22经由第一传热片25(参照图6)、散热板24、第二传热片44、45(参照图6和图9)与连接部4的中部箱41连接。再者,显示器22经由第一传热片25、散热板24以及第四传热片49(参照图9)与连接部4的分隔板42连接。通过该结构,显示器22的热量经由外壳21向外部排出,并且被传递至中部箱41和分隔板42。
另一方面,控制部3的控制用基板33经由第三传热片48(参照图7)与连接部4的中部箱41连接。因此,控制用基板33中产生的热量经由外部箱31向外部排出,并被传递至中部箱41。
这样,传递至中部箱41的显示器22和控制用基板33的热量从包含散热片411C的中部箱41的外部表面、或者与中部箱41内的散热空间S2连通的通气孔411E向外部排出。并且,传递至分隔板42的热量从包含散热片411C的分隔板42并通过散热空间S2而从通气孔411E向外部排出。
在这里,如图2所示,显示器装置1有时在竖立设置的状态下被使用,在这种状态下,显示器装置1内的图中上部侧易于存蓄热量。
针对这一问题,如图4所示,在设置在中部箱41的左右侧部411D的两个通气孔411E中,图中上部侧的通气孔411E的开口面积比下部侧的通气孔411E的开口面积大,显示器装置1内的图中上部侧的热量变得易于排出。该特征利用了中部箱41的形状、即、中部箱41的与外壳21相对应的部分从侧面看是三角形。
并且,如图9所示,与以较大开口面积开口的通气孔411E相对应,在中部箱41的图中上部侧设置多个散热片411C。这样,能够扩大显示器装置1的图中上部侧的散热面积,能够使显示器装置1内的热量得到有效散热。
再者,在显示器装置1中,在显示部2侧,由外壳21、显示器22、中部箱41以及分隔板42限定的显示侧密闭空间S1被橡胶框23、显示部衬垫46以及分隔板用O形环43密封。
并且,在控制部3侧,由后部箱31以及中部箱41限定的后侧密闭空间S3被连接器衬垫34~36、警报器衬垫37以及控制部用O形环47密封,显示侧密闭空间S1和后侧密闭空间S3被电缆插孔423连通。
即、显示侧密闭空间S1和后侧密闭空间S3成为通过电缆插孔423连通的密闭空间。因此,由于能够防止湿气高的外部空气或液体流入显示部2侧,因此,能够防止在显示器22的显示画面或保护面板211的内侧表面产生凝露。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都被包含在本发明内。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中部箱41和分隔板42是作为不同部件形成的,但是也可以作为连续的一体成形品形成。此时,由于不再需要上述实施例中的中部箱41和分隔板42之间的分隔板用O形环43,因此,具有缩短显示器装置1的制造时间等制造成本方面的优点。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中部箱41的底部411A与中部箱41一体成形并构成中部箱41的一部分,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底部411A作为与中部箱41不同的部件形成,并在中部箱41或后部箱31上经由密封部件安装底部411A。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器驱动用基板26被设置在显示部2侧,电源用基板32和控制用基板33被设置在控制部3侧,但是不限于此。总之,只要保护各基板26、32、33远离水分或湿气即可,例如、也可以在显示部2侧设置各基板26、32、33。并且,也可以在显示部2侧设置基板26、32、33中的任意两个基板、或者将所有基板26、32、33统一作为一个基板。
这样,在将基板26、32、33设置在显示部2侧的情况下,如果在外壳21或后部箱31上固定分隔板42并在显示器22侧形成显示侧密闭空间S1,并且扩大外壳21或后部箱31的深度方向的尺寸,并隔着分隔板42在显示器22的相反侧设置散热空间S2和通气孔411E,则能够省略中部箱41。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部3侧的密闭空间S3被连接器衬垫34~36和警报器衬垫37密封,显示侧密闭空间S1和后侧密闭空间S3成为由电缆插孔423连通的密闭空间,但是不限于此。总之,在收容有保护显示器22或各基板26、32、33远离水分或湿气的部件的空间内,能够防止外部空气或液体侵入的结构即可,例如、在各基板26、32、33被设置在显示部2侧的情况下,如果显示侧密闭空间S1成为密闭的结构,则后侧密闭空间S3也可以不密闭。
具体地说、例如、如果在中部箱41的电缆插孔244内设置衬垫等密封部件,并密封插入到电缆插孔244中的内部电缆与电缆插孔244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则即使控制部3中的连接器321、322、331是开放型的,显示侧密闭空间S1也呈密闭状态。当然,在后侧密闭空间S3被密闭的情况下,同样地、如果密封内部电缆与电缆插孔244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侧密闭空间S1的密闭性。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气孔411E被设置在分隔板收容部411的左右侧部411D,但是不限于此。总之,只要将通气孔411E与散热空间S2连通地设置在中部箱41中即可,例如、也可以将通气孔411E设置在开关收容部413的相反侧的侧部411B。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密封部件,显示部2使用了橡胶框23,控制部3使用了连接器衬垫34~36、警报器衬垫37以及控制部用O形环47,连接部4使用了分隔板用O形环43和显示部衬垫46,但是不限于此。总之,只要密封了显示侧密闭空间S1或后侧密闭空间S3即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密封部件。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器装置1被用于液压挖掘机10,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具有显示器和多个基板,既可以用于其他的建筑机械或工程机械,也可以用于其他的车辆。

Claims (8)

1.一种进行各种显示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
第一基板,其用于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筐体,其收容所述显示器和所述第一基板;
第一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分隔,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显示器侧作为第一密闭空间;
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基板,
在所述筐体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和外部连通的通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第二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空间以及该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密闭空间,
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设置有用于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的第二基板,
所述通气孔与形成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之间的散热空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筐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电缆插孔,
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具有由所述电缆插孔连通的密闭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件上设置有散热用的散热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件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件上设置有散热用的散热片。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筐体的侧面上,相对向地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孔。
7.一种进行各种显示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用于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筐体,其收容所述显示器、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
第一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分隔,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显示器侧作为第一密闭空间;
第二分隔部件,其将所述筐体内的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以外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侧的散热空间以及该第一分隔部件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密闭空间;
所述筐体包括:
外壳,其收容所述显示器和所述第一基板;
后部箱,其收容所述第二基板;
中部箱,其在所述后部箱侧具有底部,并且设置有连通所述散热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且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后部箱;
所述第一分隔部件是收容在所述中部箱中的隔板,
所述第二分隔部件是所述中部箱的底部,
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
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
在所述隔板和所述中部箱的底部,面对所述散热空间设置有散热用散热片,
在所述隔板和所述中部箱中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的电缆插孔,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具有由所述电缆插孔连通的密闭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显示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侧面看,所述中部箱的包围所述散热空间的部分被形成为从所述底部至所述外壳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该中部箱的端部而变大的三角形,
在所述筐体的侧面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通气孔,所述端部侧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所述端部的相反侧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大。
CN201010574069.7A 2009-11-30 2010-11-30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Active CN102079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004/09 2009-11-30
JP2009272004 2009-11-30
JP250396/10 2010-11-09
JP2010250396A JP5680936B2 (ja) 2009-11-30 2010-11-09 車両用モニ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9275A true CN102079275A (zh) 2011-06-01
CN102079275B CN102079275B (zh) 2014-06-11

Family

ID=4408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3915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6329U (zh) 2009-11-30 2010-11-30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CN201010574069.7A Active CN102079275B (zh) 2009-11-30 2010-11-30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3915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6329U (zh) 2009-11-30 2010-11-30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189632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625A (zh) * 2012-08-10 2014-04-23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监视装置及具有其的作业车辆
CN103802739A (zh) * 2012-11-06 2014-05-21 阿尔派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271847A (zh) * 2013-04-11 2015-01-0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显示装置以及建筑机械
CN107850920A (zh) * 2015-07-17 2018-03-27 克朗设备公司 用于工业车辆的具有可现场更换的用户界面的处理装置
CN112753057A (zh) * 2018-09-25 2021-05-04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96329U (zh) * 2009-11-30 2011-07-13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3350A (ja) * 2002-10-15 2004-04-30 Hiroshi Kinoshita 画像表示応用機器並びに該機器に用いられる側面コネクタ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55899A (ja) * 2005-12-01 2007-06-21 Patoraito:Kk Led表示器及びled表示システム
CN101180439A (zh) * 2005-05-24 2008-05-1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监控装置
JP2008260431A (ja) * 2007-04-12 2008-10-30 Hitachi Ltd 移動車輌用表示装置
CN101342887A (zh) * 2007-07-10 2009-01-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携带用电子设备
CN201896329U (zh) * 2009-11-30 2011-07-13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3350A (ja) * 2002-10-15 2004-04-30 Hiroshi Kinoshita 画像表示応用機器並びに該機器に用いられる側面コネクタ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80439A (zh) * 2005-05-24 2008-05-1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监控装置
JP2007155899A (ja) * 2005-12-01 2007-06-21 Patoraito:Kk Led表示器及びled表示システム
JP2008260431A (ja) * 2007-04-12 2008-10-30 Hitachi Ltd 移動車輌用表示装置
CN101342887A (zh) * 2007-07-10 2009-01-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携带用电子设备
CN201896329U (zh) * 2009-11-30 2011-07-13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625A (zh) * 2012-08-10 2014-04-23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监视装置及具有其的作业车辆
CN103748625B (zh) * 2012-08-10 2016-06-29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监视装置及具有其的作业车辆
CN103802739A (zh) * 2012-11-06 2014-05-21 阿尔派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3802739B (zh) * 2012-11-06 2017-05-10 阿尔派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271847A (zh) * 2013-04-11 2015-01-0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显示装置以及建筑机械
CN104271847B (zh) * 2013-04-11 2017-04-1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显示装置以及建筑机械
US9686876B2 (en) 2013-04-11 2017-06-20 Komatsu Ltd. Display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7850920A (zh) * 2015-07-17 2018-03-27 克朗设备公司 用于工业车辆的具有可现场更换的用户界面的处理装置
CN112753057A (zh) * 2018-09-25 2021-05-04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2753057B (zh) * 2018-09-25 2023-06-16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9275B (zh) 2014-06-11
CN201896329U (zh)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9275B (zh) 车辆用显示器装置
JP5680936B2 (ja) 車両用モニタ装置
KR2008010660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305514B2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WO2014112139A1 (ja) コントローラ組立体、作業機械の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CN102549637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US9820393B2 (en) Monitor and working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monitor
EP3041325B1 (en) Back 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802739A (zh) 显示装置
JP2011048732A (ja) 電子機器
CN110299121A (zh) 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358884B (zh) 显示组件
US9215806B2 (en) Monitor and working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monitor
US8422239B2 (en) Display device
JP3868256B2 (ja) ノート型情報処理装置
US2020020110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344842A (zh) 具有用于电池监测系统的气室的壳体及制造该壳体的方法
EP3798369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17191016A (ja) 車両用計器
US11800651B2 (en)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8001792A (ja) 基板収容ケース、電装ユニット及び作業機
JP7373795B2 (ja) サポート部材、電子機器及びサポート機構
KR2023004593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305174B2 (ja) コンロ
CN218497713U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