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9772B -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9772B
CN102069772B CN201010558045.2A CN201010558045A CN102069772B CN 102069772 B CN102069772 B CN 102069772B CN 201010558045 A CN201010558045 A CN 201010558045A CN 102069772 B CN102069772 B CN 102069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wivel
fastened component
rotation
axia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80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9772A (zh
Inventor
马越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9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9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2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one spring and on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in parallel
    • B60R2022/4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one spring and on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in parallel th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being an electric actu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其能够降低由第2旋转体(旋转体)向卡合构件附加的力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少因轴部的外周部以及轴承部的内周部之间的阻力造成的卡合构件的转动损耗。其中,支承连结爪(110)的支承轴(102)的外周形状不是圆形而是形成有平面部(102A),在连结爪(102)与棘轮(114)卡合时在来自棘轮(114)的反作用力(F)的方向上,在平面部(102A)和连结爪(110)的圆孔(112)的内周部之间形成有缝隙。因形成这样的缝隙而导致反作用力(F)不传递给支承轴(102),因此能够使支承轴(102)变细,使圆孔的内周部和支承轴的外周部的摩擦变小,使转动损耗变小。

Description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承离合器等中的爪等的卡合构件的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能够经由这种离合器将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给卷轴从而使卷轴旋转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电机和卷轴之间存在有离合器,若离合器的底板利用电机的驱动力向卷绕方向旋转,则设置在底板上的爪转动从而与旋转盘卡合。并且当在这种状态下爪和底板一起进一步向卷绕方向旋转时,旋转盘被爪按压向卷绕方向旋转,爪与卡合器的外齿啮合。由于爪是以相对卷轴无法相对旋转的状态与卷轴连接,所以当在这种状态下爪和底板一起向卷绕方向旋转时,被爪按压的卡合器向卷绕方向旋转从而导致卷轴向卷绕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从其长度方向基端侧被卷轴卷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2788号公报
但是,与底板一起向卷绕方向旋转的爪与停止状态的卡合器啮合的时候,与爪按压卡合器的按压力对应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爪上。因此,将为了可转动地支承爪而设置在底板的基部的凸台形成的足够粗从而使其具有能够耐受上述反作用力的强度。但是,因凸台变粗而导致凸台的外周部与爪上形成的圆孔的内周部之间的摩擦变大,从而爪转动时的损耗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的情况,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能够降低由第2旋转体(旋转体)向爪之类的卡合构件附加的力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少因轴部的外周部以及轴承部的内周部之间的阻力造成的卡合构件的转动损耗。
本发明之1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卡合构件支承构造,其对卡合构件进行可转动地支承,该卡合构件绕规定的转动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承体上,而该支承体设置于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且该旋转体与卷轴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从而能够向上述卷轴传递旋转或者传递来自上述卷轴的旋转,上述卡合构件通过朝向绕着上述转动中心的一方的卡合方向转动来与上述旋转体卡合,从而使上述旋转体旋转或者限制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轴部,形成在上述支承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一方上;轴承部,形成在上述支承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的另一方上,能够供上述轴部嵌合插入,通过嵌合插入上述轴部,来使上述卡合构件在上述支承体上的支承位置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支承体上,并且在轴承部内周面中的朝着与下述力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的面和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该力是指在上述卡合构件与上述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卡合构件从上述旋转体接受的力。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卡合构件支承构造,在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卡合构件被支承体可转动地支承,当卡合构件相对支承体向着转动方向的一个方向、即卡合方向旋转时,卡合构件与旋转体卡合。由此,例如,支承体的变位经由卡合构件传递给旋转体从而使旋转体旋转,或者,卡合构件如上面所述那样与旋转体卡合,由此限制旋转体的旋转。
另外,在通过卡合构件与旋转体卡合来将支承体的变位传递给旋转体的构成,和通过卡合构件与旋转体卡合来限制旋转体的旋转的构成中,在卡合构件与旋转体卡合时,卡合构件从旋转体接受按压力和按压反作用力等的力。
这里,在本发明涉及的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中,在这样的卡合构件和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下,轴承部的内周面中的、向着与旋转体向卡合构件附加的力的朝向相对应的方向的面,和被嵌合插入入轴部的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因此,上述的力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没有传递给轴部。因此,也可以不用使轴部具有克服旋转体传递给卡合构件的这种力的机械的强度。
本发明之2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有:卷轴,其通过对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侧进行卡定并向卷绕方向旋转来从上述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侧卷绕上述安全带并对其进行收纳;驱动单元,利用驱动力使输出轴旋转;第1旋转体,与上述输出轴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因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被传递来而旋转;第2旋转体,与上述卷轴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因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被传递来而旋转,进而将该旋转传递给上述卷轴从而使上述卷轴旋转;和,卡合构件,在从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向半径方向外侧离开的位置能够相对上述第1旋转体旋转且被支承于上述第1旋转体上,该卡合构件随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而绕着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中心旋转,并通过上述第1旋转体的向着规定方向的旋转而以上述第1旋转体上的支承位置为中心朝向规定的卡合方向转动,从而与上述第2旋转体卡合,并将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规定方向的旋转传递给上述第2旋转体,从而使上述第2旋转体旋转;还设置有:轴部,形成在上述第1旋转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一方上;轴承部,形成在上述第1旋转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的另一方上,能够供上述轴部嵌合插入,通过嵌合插入上述轴部,来使上述卡合构件在上述支承位置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第1旋转体上,并且在轴承部内周面中的朝着与下述反作用力的朝向相对应的方向的面和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该反作用力是指在上述卡合构件与上述第2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卡合构件从上述第2旋转体接受的反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若驱动单元输出驱动力从而输出轴旋转,则该输出轴的旋转被传递给第1旋转体从而使第1旋转体向规定方向旋转。在从第1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向其半径方向外侧变位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卡合构件,当第1旋转体旋转时卡合构件随第1旋转体旋转。另外,在设置有卡合构件的第1旋转体的规定位置上,第1旋转体设置有轴部或者轴承部,轴部以及轴承部中没有设置在第1旋转体上的一方被设置在卡合构件上,轴部被轴承部支承,由此卡合构件相对第1旋转体被可转动地支承。
如上面所述那样,当第1旋转体在规定方向上旋转时,卡合构件一边与第1旋转体共同旋转一边绕着轴承部或者轴部的轴心向着卡合方向转动。因该卡合构件向卡合方向转动而导致卡合构件与第2旋转体卡合。在该卡合构件与第2旋转体的卡合状态下若卡合构件与第1旋转体一起向规定方向旋转,则卡合构件按压第2旋转体使第2旋转体向规定方向旋转。该第2旋转体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卷轴连接,从第1旋转体经由卡合构件传递给第2旋转体的旋转进而被传递给卷轴从而使卷轴旋转。
例如,在乘客戴着从卷轴拉出的安全带的状态下,从驱动单元经由第1旋转体、卡合构件以及第2旋转体传递给卷轴的旋转力如果是卷绕方向的旋转力,则安全带从其基端侧被卷轴卷绕,由此,除去了乘客戴着的安全带的微小松弛、即所谓的“松弛”。
但是,如上面所述那样,在卡合构件一边与第1旋转体一起向规定方向旋转一边相对第1旋转体转动从而使卡合构件与第2旋转体卡合的时候,卡合构件接受来自第2旋转体的反作用力。
这里,在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在这种卡合构件与第2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下,轴承部的内周面中的、向着与第2旋转体向卡合构件附加的反作用力的朝向相对应的方向的面,和被嵌合插入入轴部的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因此,上述的反作用力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没有传递给轴部。因此,也可以不用使轴部具有克服第2旋转体传递给卡合构件的这种反作用力的机械的强度
本发明之3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本发明之2所述的本发明的基础上,将上述轴承部构成为内周形状为圆形的圆孔,将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中向着上述反作用力的方向的一侧及其附近的面构成为曲率半径与上述轴承部的内周部的半径尺寸大致相等的曲面,将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中向着与上述反作用力的朝向相反方向的一侧及其附近的面构成为距离上述轴部的中心的尺寸与上述轴承部的内周部的半径尺寸相比足够短的曲面或者平面。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对于卡合构件或者第1旋转体上形成的轴承部,其内周形状被构成为圆形的圆孔。
另一方面,对于卡合构件以及第1旋转体中没有形成轴承部的一方上设置的轴部,其外周面中向着卡合构件从第2旋转体接受的反作用力的方向的一侧以及其附近的面被构成为曲面。向着该反作用力的方向一侧以及其附近的轴部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与上述的轴承部的内周部的半径尺寸大致相等,因此,轴部被绕着轴承部的中心轴线可旋转地支承。
与此相对,向着轴部的外周面中与上述的反作用力的朝向相反的方向的一侧以及其附近部分的面被构成为曲面或者平面,距离上述的曲率的中心的尺寸与轴承部的内周部的半径尺寸相比足够短。因此,向着轴部的外周面中与上述的反作用力的朝向相反的方向的一侧以及其附近部分的面从轴承部的内周面间隔开。由此,在轴部的外周部和轴承部的内周部之间形成缝隙,上述的反作用力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没有被传递给轴部。
本发明之4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本发明之3所述的本发明的基础上,在上述轴部的外周部,上述曲率半径与上述轴承部的内周部的半径尺寸大致相等的曲面的范围被设定为绕着上述曲率中心180度以上。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轴部的外周部曲率半径与圆孔的内周部的半径尺寸大致相等的曲面的范围被设定为绕着其曲率中心180度以上。因此,当卡合构件将要在轴承部的半径方向上变位时,轴部的外周部以及轴承部的内周部中设置在卡合构件的一方被设置在第1旋转体的一方干涉。由此,抑制卡合构件向着轴承部的半径方向进行不需要的变位。
本发明之5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本发明之2至本发明之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本发明的基础上,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在相对上述卡合构件而处于与上述反作用力的朝向对应的方向的外侧,并从上述卡合构件的外侧对接受了上述反作用力的上述卡合构件进行干涉。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当在卡合构件和第2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下卡合构件接受来自第2旋转体的反作用力企图变位时,卡合构件的外侧上设置的支承体与卡合构件干涉。由此,卡合构件的变位被限制。这样,由于要使卡合构件变位的反作用力被卡合构件的外侧的支承体接受,所以轴部和轴承部的关系只要是可旋转地支承卡合构件即可,可以不附加克服上述的反作用力的机械的强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能够降低由第2旋转体和旋转体向卡合构件附加的力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少因轴部的外周部以及轴承部的内周部之间的阻力造成的卡合构件的转动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放大的侧面图。
图3是与表示卡合构件与第2旋转体卡合的状态的图2相对应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安装在干涉片的齿轮箱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中符号的说明:
10...安全带卷绕装置
12...框
18...卷轴
20...安全带
40...电机(驱动单元)
42...输出轴
92...输入齿轮(第1旋转体、支承体)
102...支承轴(轴部)
110...连结爪(卡定构件)
112...圆孔(轴承部)
113...支承部
114...棘轮(第2旋转体、旋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通过分解立体图表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构成。
如该图所示那样,安全带卷绕装置10例如具备固定在车辆的骨架构件和加强构件等的车体构成构件上的车架12。车架12具备在向着车体安装的状态下沿着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互相对置的脚板14、16。
这些脚板14、16之间设置有卷轴18。卷轴18被形成为轴方向沿着脚板14和脚板16的对置方向的近似圆筒形状。被形成为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0的长度方向基端部被卡定在该卷轴18上。卷轴18通过向绕着其中心轴线的一个方向、即卷绕方向旋转来将安全带20从其长度方向基端侧卷绕收纳,例如,在乘客将安全带20戴在身体上的时候,若拉拽安全带20,则卷绕在卷轴18上的安全带20被拉出,同时卷轴18向着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
卷轴18的内侧设置有未图示的扭转轴。扭转轴被构成为轴方向沿着卷轴18的轴方向的棒状的构件。扭转轴在比脚板14侧的端部更靠近脚板16一侧,以无法相对卷轴18同轴相对旋转的状态与卷轴18连接在一起。
另外,在脚板14的与脚板16相反的一侧,作为锁定单元的锁定机构22的壳24被安装在脚板14上。上述的扭转轴的脚板14一侧的端部被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承在壳24上,能够绕着卷轴18的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在壳24的内侧,容纳有构成“VSIR机构”的各种部件和构成“WSIR机构”的各种部件,所谓的“VSIR机构”在车辆急减速状态的情况下动作并通过动作来限制扭转轴的脚板14一侧的端部向着拉出方向旋转,所谓的“WSIR机构”通过扭转轴在拉出方向上急剧旋转而动作并通过动作来限制扭转轴的脚板14一侧的端部向着拉出方向旋转。
在脚板14的与脚板16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有作为强制拉拽机构的预紧器26。预紧器26在车辆急减速状态下动作,通过动作向上述的扭转轴的脚板14一侧的端部或者卷轴18附加向着卷绕方向的旋转力,强制使卷轴18向着卷绕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脚板14和脚板16之间的卷轴18的下侧设置有作为驱动单元的电机40。电机40通过未图示的作为控制单元的ECU,与搭载于车辆上的电池和、测定与车辆的前方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车辆前方的障害物之间的距离的雷达装置等的前方监视装置电气的连接在一起。若ECU根据前方监视装置输出的电气信号判定为与车辆的前方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车辆前方的障害物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值,则ECU使电机40动作。电机40被构成为输出轴42的轴方向与卷轴18的轴方向是相同的方向,输出轴42的前端侧通过脚板16上形成的未图示的透孔向脚板16的外侧(脚板16的与脚板14相反的一侧)突出。
在脚板16的与脚板14相反的一侧还设置有驱动力传递机构50。驱动力传递机构50具备作为保持单元的齿轮箱52,该齿轮箱52在脚板16的与脚板14相反的一侧安装在脚板16上。齿轮箱52形成为向着与脚板16相反的一侧开口的凹形状。在该齿轮箱52的底部形成有孔部54,通过了脚板16的孔部的电机40的输出轴42通过孔部54进入到齿轮箱52的内侧。
外齿是平齿的齿轮56与输出轴42同轴并且一体地安装在进入到齿轮箱52的输出轴42的前端侧上。在该齿轮56的侧面,在齿轮箱52的底部上形成有支承轴58。支承轴58被构成为轴方向与输出轴42的轴方向相同。双级齿轮60被支承在该支承轴58上,能够绕着支承轴58自由旋转。双级齿轮60具备外齿是平齿的大直径齿轮62。大直径齿轮62被设定为比齿轮56的直径大并且齿数比齿轮56多,与齿轮56啮合在一起。在大直径齿轮62的轴方向侧面,与大直径齿轮62同轴并且一体地形成有小直径齿轮64,该小直径齿轮64被构成为比大直径齿轮62的直径小并且外齿是平齿。在该双级齿轮60的旋转半径方向侧面,在齿轮箱52的底部形成有支承轴68。
支承轴68被构成为轴方向与输出轴42和支承轴58的轴方向相同。双级齿轮70被支承在该支承轴68上,能够绕着支承轴68自由旋转。双级齿轮70具备外齿是平齿的大直径齿轮72。大直径齿轮72被设定为比小直径齿轮64的直径大并且齿数比小直径齿轮64多,与小直径齿轮64啮合在一起。在大直径齿轮72的轴方向侧面,与大直径齿轮72同轴并且一体地形成有小直径齿轮74,该小直径齿轮74被构成为比大直径齿轮72的直径小并且外齿是平齿。在该双级齿轮70的旋转半径方向侧面,在齿轮箱52的底部形成有支承轴78。
支承轴78被构成为轴方向与输出轴42和支承轴58、68的轴方向相同。外齿是平齿的齿轮80被支承在该支承轴78上,能够绕着支承轴78自由旋转。齿轮80被设定为比小直径齿轮74的直径大并且齿数比小直径齿轮74多,与小直径齿轮74啮合在一起。
在齿轮80的旋转半径方向侧面设置有离合器90。离合器90具备作为第1旋转体或者支承体的输入齿轮92。输入齿轮92具备底壁部94。底壁部94上形成有圆孔96。在齿轮箱52的底部上对应圆孔96形成有环状的支承部98。圆孔96从输入齿轮92的底部向着与脚板14相反侧竖直设置。另外,支承部98被形成为其中心轴线相对上述的卷轴18的中心轴线基本同轴。
该支承部98贯通圆孔96支承底壁部94、即输入齿轮92,使其能够绕着支承部98的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在底壁部94的外周部形成有外齿是平齿的齿轮部100。齿轮部100相对底壁部94的圆孔96同轴形成,同时比上述的齿轮80的直径大并且比齿轮80的齿数多,与齿轮80啮合在一起。如上面所述那样,齿轮80经由双级齿轮70、60与设置在电机40的输出轴42上的齿轮56机械连接,因此当电机40动作并通过该驱动力使输出轴42旋转的时候,输出轴42的旋转被减速传递至齿轮部100,齿轮部100、即输入齿轮92旋转。
另一方面,在齿轮部100的内侧设置有分别作为轴部的一对支承轴102。每个支承轴102被构成为轴方向与圆孔96的轴方向相同,从输入齿轮92的底壁部94向着与脚板16相反侧突出形成。这些支承轴102经由圆孔96的中心被形成为相互对置。在这些支承轴102上设置有作为卡合构件的连结爪110。在各个连结爪110上形成有作为轴承部的圆孔112。上述的支承轴102通过圆孔112,各个连结爪110通过对应的圆孔112被支承,能够绕着圆孔112的中心轴线旋转。
在齿轮部100的内侧设置有棘轮114,该棘轮114作为第2旋转体又或者作为构成本发明之5所述的本发明的旋转体。棘轮114被安装在通过底壁部94的圆孔96进入齿轮部100的内侧的卡合器116上。卡合器116在相对上述的扭转轴无法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扭转轴的脚板16一侧的端部上,棘轮114在相对卡合器116无法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安装在卡合器116上。因此,棘轮114经由卡合器116以及扭转轴以无法相对卷轴18同轴相对旋转的状态间接地与卷轴18连结在一起。
在该棘轮114的外周部形成有外齿的棘轮齿。对应该棘轮114的棘轮齿地,在上述的连结爪110上形成有啮合部122。连结爪110绕着贯通圆孔112的支承轴102的一个方向转动,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啮合部122向棘轮114的外周部接近,从而啮合部122与棘轮114的棘轮齿啮合。在啮合部122与棘轮114的棘轮齿啮合的状态下,若输入齿轮92绕着支承部98向卷绕方向旋转,则与输入齿轮92一起向卷绕方向旋转的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向卷绕方向按压棘轮114,使棘轮114和输入齿轮92一起向卷绕方向旋转。
这里,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102的外周形状没有被形成圆形。即,支承轴102的外周的一部分被构成为平面部102A。该平面部102A是通过将形成圆形的支承轴102构成为在从其中心位置向半径方向偏移的位置上在支承轴102的轴方向切割支承轴102那样的构造而形成的。该平面部102A在如图3所示那样的连结爪110和棘轮114的啮合状态下被形成为大致从圆孔112的中心对着连结爪110和棘轮114的接触位置(啮合位置)的方向。
与此相对,除去该平面部102A之外的支承轴102的外周面被构成为曲面部102B。该曲面部102B的曲率中心被设定在与假设支承轴102上没有形成上述的平面部102A而是将支承轴102的外周面构成圆形的情况下的支承轴102的中心轴线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即,在支承轴102进入到圆孔112的内侧的状态下,曲面部102B的曲率的中心和圆孔112的中心基本一致。并且,曲面部102B被设定在绕着支承轴102的中心轴线(更详细来说,绕着假设支承轴102上没有形成平面部102A而是将支承轴102的外周形状构成圆形的支承轴102的中心轴线)180度以上的范围内。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输入齿轮92上还设置有支承部113。该支承部113沿着输入齿轮92的旋转半径方向设置在比连结爪110更靠近外侧的地方。在该支承部113上设置有干涉部113A。该干涉部113A相对于连结爪110形成在支承轴102的平面部102A的面的方向的相反侧,与圆孔112附近的部分对应弯曲。该干涉部113A与连结爪110接触或者稍微间隔,当连结爪110将要向支承轴102的平面部102A的面的朝向相反的一侧变位时,干涉部113A干涉连结爪1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方的支承轴102,另一方的支承轴102以绕着输入齿轮92的旋转中心偏移180度的状态被形成。与此相对,棘轮114上形成的外齿的棘轮齿被构成为奇数。因此,若一方的支承轴102支承的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与棘轮114的棘轮齿啮合,则另一方的支承轴102支承的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与沿着棘轮114的旋转周方向的棘轮齿的斜面的中间部接触,没有与棘轮齿啮合。在这样的构成中,如果棘轮114仅旋转棘轮齿的形成间隔的一半的角度,则任意的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与棘轮114的棘轮齿啮合。
另一方面,在沿着相对上述的支承轴102的输入齿轮92的旋转周方向的拉出方向一侧,在底壁部94上形成有支承销124。在这些支承销124上分别安装有回位弹簧126。回位弹簧126的中间部是被构成线圈状的扭簧,其一端被卡定在底壁部94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卡定部上。与此相对,回位弹簧126的另一端被压力接触到连结爪110的弹簧邻接部128上,绕着支承轴102的另一个方向,即使啮合部122从棘轮114的外周部离开的方向向连结爪110加力。
另外,离合器90具备一对干涉片140。如图4所示那样,干涉片140具备基部142。基部142被形成为宽度方向沿着干涉片140的高度方向、更详细来说是卷轴18的轴方向的较细宽度的板状。与该基部142对应地,在上述的齿轮箱52的底部形成有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
这些外侧保持环146以及内侧保持环148被形成为相对上述的支承部98同轴的环状,向着与脚板16相反的一侧从齿轮箱52的底部竖直设置。上述的干涉片140的基部142进入该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之间,同时利用其弹性与外侧保持环146的内周部和内侧保持环148的外周部压力接触。
另外,干涉部152从基部14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端部(即、在基部142进入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之间的状态下的与支承部98的底部相反一侧的基部14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基部142的长度方向中央侧延伸出来。如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在输入齿轮92的底壁部94上与干涉部152对应地形成有透孔154。透孔154被形成在支承轴102支承的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的附近。对于在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之间配置有基部142的干涉片140,干涉部152通过透孔154,特别是在干涉片140的初始状态下,在沿着输入齿轮92的旋转周方向的啮合部122的卷绕方向一侧,干涉部152与啮合部122对置。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那样,在与齿轮箱52的脚板16相反一侧的开口端侧设置有关闭板162。关闭板162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和螺丝等的紧固机构被一体安装在齿轮箱52上。安装在齿轮箱52上的关闭板162关闭与齿轮箱52的脚板16相反一侧的开口从而限制双级齿轮60、70、80和输入齿轮92(离合器90)的脱落。另外,安装在齿轮箱52上的关闭板162并不只是关闭齿轮箱52的开口,还关闭容纳输入齿轮92的连结爪110和回位弹簧126的一侧,从而限制连结爪110和回位弹簧126从输入齿轮92内脱落。
在关闭板162上还形成有在关闭板16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透孔164,相对卷轴18同轴并从卡合器116突出而形成的轴部166通过透孔164向关闭板162的外侧突出。在关闭板162的外侧(与关闭板162的齿轮箱52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弹簧罩172。
弹簧罩172与齿轮箱52一体连结。通过透孔164的轴部166进入弹簧罩172的内侧,被在弹簧罩172内形成的未图示的轴承部支承,能够自由旋转。另外,在弹簧罩172中容纳有未图示的盘黄。该盘黄的螺旋方向外侧的端部被直接或者间接地卡定在弹簧罩172上,螺旋方向内侧的端部被直接或者间接地卡定在进入弹簧罩172的轴部166上。
该盘黄在轴部166向拉出方向旋转时被拧紧,并向卷绕方向向轴部166加力。在通常的状态下,在将从卷轴18拉出的安全带20卷绕在卷轴18上并容纳的时候,利用该盘黄的附加力使卷轴18向卷绕方向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通过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动作的说明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中,若ECU根据前方监视装置输出的电气信号判定为与车辆的前方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车辆前方的障害物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值,则ECU使电机40通电并动作。若因电机的动作导致输出轴42旋转,则设置在输出轴42上的齿轮56将输出轴42的旋转传递给双级齿轮60的大直径齿轮62从而使双级齿轮60旋转。并且,由于双级齿轮60的小直径齿轮64与双级齿轮70的大直径齿轮72啮合,所以双级齿轮60的旋转被传递给双级齿轮70从而使双级齿轮70旋转。该双级齿轮70的旋转被传递给与小直径齿轮74啮合的齿轮80,进而被减速传递给与齿轮80啮合的齿轮部100,由此,输入齿轮92向卷绕方向旋转。
输入齿轮92卷绕方向旋转,由此在输入齿轮92的底壁部94上形成的支承轴102向卷绕方向旋转,由此,支承轴102支承的连结爪110和输入齿轮92一起向卷绕方向旋转。这里,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在构成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的卷绕方向一侧,由于存在初始状态下的干涉片140的干涉部152,所以当连结爪110和输入齿轮92一起向卷绕方向旋转时,啮合部122与干涉部152抵接并向卷绕方向按压干涉部152。
干涉片140克服自身的弹性在基部142弯曲的状态下进入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之间来与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压力接触。因此,若基部142没有被超过最大静止摩擦力的大小的力按压,则基部142不会在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之间在其周方向上移动,上述最大静止摩擦力是基部142和外侧保持环146的接触部分以及基部142和内侧保持环148的接触部分的最大静止摩擦力。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通过接受来自干涉片140的干涉部152的按压反作用力来克服回位弹簧126的附加力从而绕着支承轴102转动,啮合部122接近棘轮114的外周部。各个连结爪110如上面所述那样转动,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当一方的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与棘轮114的棘轮齿啮合时,啮合部122向卷绕方向按压棘轮114的棘轮齿。
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由于连结爪110限制了进一步的转动,所以若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持续按压干涉片140的干涉部152而导致附加在干涉片140的干涉部152上的向着卷绕方向的按压力超过了基部142与外侧保持环146的接触部分以及基部142与内侧保持环148的接触部分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则干涉片140被外侧保持环146和内侧保持环148引导向卷绕方向上旋转。
由此,输入齿轮92进一步向卷绕方向旋转,输入齿轮92的向着卷绕方向的旋转经由连结爪110传递给棘轮114,从而使棘轮114向卷绕方向旋转。由于棘轮114经由卡合器116以及扭转轴以相对卷轴18无法相对旋转的状态与卷轴18连接,所以因棘轮114向卷绕方向旋转而导致卷轴18向卷绕方向旋转。因卷轴18这样向卷绕方向旋转而导致安全带20被卷绕在卷轴18上,除去了戴在车辆的乘客身上的安全带20的微小松弛、即所说的“松弛”。
但是,如上面所述那样,若在连结爪110和输入齿轮92一起向卷绕方向旋转的状态下连结爪110的啮合部122与棘轮114的棘轮齿啮合,则啮合部122接受来自棘轮114的棘轮齿的反作用力F(参照图3),连结爪110在该反作用力的方向上变位。
这里,支承连结爪110的支承轴102的外周部不是圆形而是形成有平面部102A,该平面部102A之外的曲面部102B与圆孔112的内周部接触从而支承连结爪110。因此,在平面部102A和圆孔112的内周部之间形成有缝隙。并且,该平面部102A的面的朝向大致沿着连结啮合部122与棘轮114的棘轮齿的接触部分和、支承轴102的曲面部102B的曲率中心的线的方向,该方向大致沿着上述反作用力F的方向。
因此,即使上述的反作用力F作用在连结爪110上,圆孔112的内周部也不会接触到平面部102A,反作用力F不会作用在平面部102A(即支承轴102)上。所以,在支承轴102上,不需要这样的克服这种反作用力F的机械的强度,能够使支承轴102的外周形状变小(即、使支承轴102变细)。
这样,通过使支承轴102变细,能够减小支承轴102的外周部和圆孔112的内周部的接触面积,因此连结爪110旋转时在支承轴102的外周部和圆孔112的内周部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变小,连结爪110的旋转的损耗变小。
并且,由于在支承轴102上与圆孔112的内周部接触的曲面部102B被设定在绕着其曲率中心的180度以上的范围内,所以当连结爪110要向着与支承轴102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位时,曲面部102B上的平面部102A的附近部分与圆孔112的内周部干涉。由此,能够抑制连结爪110向与支承轴102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变位,从而能够支承连结爪110良好地旋转。
并且,在输入齿轮92上设置的支承部113的干涉部113A相对连结爪110形成在与支承轴102的平面部102A的面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所以,当连结爪110要利用上述的反作用力F变位时,干涉部113A与连结爪110干涉。由此,因上述的反作用力F造成的连结爪110的变位被限制,因此不会发生连结爪110不慎在与支承轴102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将支承轴102作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变位的情况,连结爪110绕着支承轴102的曲面部102B的曲率中心转动,能够使啮合部122在合适的时机与棘轮114的棘轮齿良好地啮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连结爪110上形成作为轴承部的圆孔112,在输入齿轮92上形成作为轴部的支承轴102,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连结爪110上形成作为轴部的支承轴102而在输入齿轮92上形成作为轴承部的圆孔112。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被构成为将本发明应用于介于电机40和卷轴18之间的离合器90的构成,但是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观点,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这种离合器90。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上述的锁定机构22中通过摆动来与棘轮等的旋转体卡合的爪等的卡合构件的支承。

Claims (4)

1.一种卡合构件支承构造,其对卡合构件进行可转动地支承,该卡合构件绕规定的转动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承体上,而该支承体设置于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且该旋转体与卷轴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从而能够向上述卷轴传递旋转或者传递来自上述卷轴的旋转,上述卡合构件通过朝向绕着上述转动中心的一方的卡合方向转动来与上述旋转体卡合,从而使上述旋转体旋转或者限制上述旋转体的旋转,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轴部,形成在上述支承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一方上;
轴承部,形成在上述支承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的另一方上,能够供上述轴部嵌合插入,通过将上述轴部嵌合插入在该轴承部中,来使上述卡合构件在上述支承体上的支承位置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支承体上,并且在轴承部内周面中的朝着与下述力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的面和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该力是指在上述卡合构件与上述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卡合构件从上述旋转体接受的力;以及
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在相对上述卡合构件而处于与上述力的朝向对应的方向的外侧,并从上述卡合构件的外侧对接受了上述力的上述卡合构件进行干涉。
2.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卷轴,其通过对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侧进行卡定并向卷绕方向旋转来从上述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侧卷绕上述安全带并对其进行收纳;
驱动单元,利用驱动力使输出轴旋转;
第1旋转体,与上述输出轴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因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被传递来而旋转;
第2旋转体,与上述卷轴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因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被传递来而旋转,进而将该旋转传递给上述卷轴从而使上述卷轴旋转;和,
卡合构件,在从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中心向半径方向外侧离开的位置能够相对上述第1旋转体旋转且被支承于上述第1旋转体上,该卡合构件随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而绕着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中心旋转,并通过上述第1旋转体的向着规定方向的旋转而以上述第1旋转体上的支承位置为中心朝向规定的卡合方向转动,从而与上述第2旋转体卡合,并将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规定方向的旋转传递给上述第2旋转体,从而使上述第2旋转体旋转;
还设置有:
轴部,形成在上述第1旋转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一方上;
轴承部,形成在上述第1旋转体以及上述卡合构件的其中的另一方上,能够供上述轴部嵌合插入,通过将上述轴部嵌合插入在该轴承部中,来使上述卡合构件在上述支承位置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第1旋转体上,并且在轴承部内周面中的朝着与下述反作用力的朝向相对应的方向的面和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该反作用力是指在上述卡合构件与上述第2旋转体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卡合构件从上述第2旋转体接受的反作用力;以及
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在相对上述卡合构件而处于与上述反作用力的朝向对应的方向的外侧,并从上述卡合构件的外侧对接受了上述反作用力的上述卡合构件进行干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轴承部构成为内周形状为圆形的圆孔,将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中向着上述反作用力的方向的一侧及其附近的面构成为曲率半径与上述轴承部的内周面的半径尺寸大致相等的曲面,将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中向着与上述反作用力的朝向相反方向的一侧及其附近的面构成为距离上述轴部的中心的尺寸与上述轴承部的内周面的半径尺寸相比足够短的曲面或者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部的外周面,上述曲率半径与上述轴承部的内周面的半径尺寸大致相等的曲面的范围被设定为绕着上述曲面的曲率中心180度以上。
CN201010558045.2A 2009-11-24 2010-11-19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Active CN102069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6662 2009-11-24
JP2009266662A JP5452186B2 (ja) 2009-11-24 2009-11-24 係合部材支持構造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9772A CN102069772A (zh) 2011-05-25
CN102069772B true CN102069772B (zh) 2014-05-07

Family

ID=4402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8045.2A Active CN102069772B (zh) 2009-11-24 2010-11-19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87906B2 (zh)
JP (1) JP5452186B2 (zh)
CN (1) CN102069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4463B2 (ja) * 2009-06-19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8127035A (ja) * 2017-02-06 2018-08-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回動部材支持構造
JP7313305B2 (ja) * 2020-03-24 2023-07-2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12918344A (zh) * 2021-04-15 2021-06-08 宁波安普力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安全座椅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8820A (zh) * 1999-12-09 2001-06-13 株式会社星宇 车辆安全带收缩器
CN1453163A (zh) * 2002-04-26 2003-11-05 Trw车辆电气与零件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车辆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
US7083136B2 (en) * 2002-07-11 2006-08-0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retra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4646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Takata-Petri Ag Seat belt force limiter
JP3842625B2 (ja) * 2001-11-16 2006-11-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組立方法
JP2004042782A (ja) * 2002-07-11 2004-02-12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924213B2 (ja) * 2002-07-11 2007-06-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及びクラッチ機構
JP4238079B2 (ja) * 2003-01-15 2009-03-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364463B2 (ja) * 2009-06-19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8820A (zh) * 1999-12-09 2001-06-13 株式会社星宇 车辆安全带收缩器
CN1453163A (zh) * 2002-04-26 2003-11-05 Trw车辆电气与零件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车辆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
US7083136B2 (en) * 2002-07-11 2006-08-0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retractor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20027A 2002.08.06
JP特开2003-154919A 2003.05.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9772A (zh) 2011-05-25
US8387906B2 (en) 2013-03-05
JP5452186B2 (ja) 2014-03-26
US20110121122A1 (en) 2011-05-26
JP2011110974A (ja)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9772B (zh)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1239611B (zh) 带卷收器
CN102039869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WO2010147223A1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2529880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1306677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安装结构
EP2923898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device using same
EP3098121B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CN102085846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3183001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3978949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2189977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US7971820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EP1731387B1 (en) Webbing winder
CN102529879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3661238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6064606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3121432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JP5930951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314572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4890617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US8540179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US9360072B2 (en) Brake mechanism and clutch unit
CN212332593U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和成套设备
JP2013052730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