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6771B - 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6771B
CN102066771B CN200880129867.XA CN200880129867A CN102066771B CN 102066771 B CN102066771 B CN 102066771B CN 200880129867 A CN200880129867 A CN 200880129867A CN 102066771 B CN102066771 B CN 102066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scrollwork
housing
point
su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98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6771A (zh
Inventor
冈泽宏树
堤博司
山谷贵宏
西宫一畅
川乘幸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50676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06677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66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6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1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uction 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供给规定量的吹出风量时降低所产生的声音的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本发明的西洛克风扇(100)的吸入口(2a)位于风扇(1)的旋转中心的延长线上,形成于涡卷壳体(2)的两侧面,其中,在将风路(2c)内的通风阻力设为P[Pa]、将从吸入口(2a)吸取的空气的量设为Q[m3/min]、将风扇(1)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设为L[mm]、将k设为常数、将涡卷壳体(2)的高度设为H=246k[mm]、将P/Q2设为损失系数ξ[Pa/(m3/min)2]的情况下,在0.1≤k4ξ≤0.4的范围内,f(k4ξ)=0.34947(k4ξ)2-1.0554(k4ξ)+1.8成立,0.75f(k4ξ)≤L/H≤f(k4ξ)成立。

Description

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降低所产生的噪音的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具有圆筒形状并能够向空调对象区域吹出宽度宽的带状的风的、作为多叶片离心风扇的西洛克风扇。该西洛克风扇多利用于构成空调装置的室内机、除湿机、空气净化机等。一般地说,这样的西洛克风扇,通过将多个细长的叶片板排列在圆周上且作为整体呈圆筒形状的风扇收纳在形成有吸入口及吹出口的涡卷壳体中而构成。另外,西洛克风扇形成为从吸入口向内部吸取空气、将所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侧排向空调对象区域的方式。
作为这样的设计,提出了以下的西洛克风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具备在相互之间带有空间地沿相同的旋转轴连结的多个多叶片离心风扇单元、和收纳所述连结的多个多叶片离心风扇单元的壳体,所述壳体形成用于将从所述多个多叶片离心风扇单元排出的空气向外部吹出的吹出用流路,所述吹出用流路是关于所述多个多叶片离心风扇单元连续的共同的流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4984号公报(第5页、图7~8)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的多叶片风扇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动作点的损失系数小、动作点位于比喘振区域更靠开放侧的情况下,风扇的横宽短,规定风量时所产生的噪音变大。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西洛克风扇中,将规定量的吹出风量供给到空调对象区域时,有时从风扇产生的声音会变大,其成为噪音传递到空调对象区域,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另外,还存以下问题,即,当使规定噪音值降低时,从西洛克风扇吹出的风量变小,当增大吹出风量时,噪音值变大,难以实现吹出风量与声音产生的适当平衡。另外,还存以下问题,即,在风扇宽度短、损失系数小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噪音必须不必要地增大风扇直径。进而,还存以下问题,即,在将这样的西洛克风扇用于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当风扇宽度短时,在风扇下游侧有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速度分布不均匀,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降低,压缩机的消耗电力增加。另外,还存在损失系数和风扇宽度的关系不明确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在供给规定量的吹出风量时降低所产生的声音的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西洛克风扇具备:涡卷壳体,该涡卷壳体具有用于吸取空气的吸入口、用于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以及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吹出口的风路;风扇,该风扇收纳在所述涡卷壳体内,通过旋转驱动,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空气;和喇叭口,该喇叭口安装在所述涡卷壳体的所述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的延长线上,形成于所述涡卷壳体的两侧面;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风路内的通风阻力设为P[Pa]、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的空气的量设为Q[m3/min]、将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设为L[mm]、将k设为常数、将所述涡卷壳体的高度设为H=246k[mm]、将P/Q2设为损失系数ξ[Pa/(m3/min)2]的情况下,在0.1≤k4ξ≤0.4的范围内,f(k4ξ)=0.34947(k4ξ)2-1.0554(k4ξ)+1.8成立,0.75f(k4ξ)≤L/H≤f(k4ξ)成立。
本发明的西洛克风扇具备:涡卷壳体,该涡卷壳体具有用于吸取空气的吸入口、用于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以及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吹出口的风路;风扇,该风扇收纳在所述涡卷壳体内,通过旋转驱动,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空气;和喇叭口,该喇叭口安装在所述涡卷壳体的所述吸入口上;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的延长线上,形成于所述涡卷壳体的单侧面;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风路内的通风阻力设为P[Pa]、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的空气的量设为Q[m3/min]、将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设为L[mm]、将k设为常数、将所述涡卷壳体的高度设为H=246k[mm]、将P/Q2设为损失系数ξ[Pa/(m3/min)2]的情况下,在0.1≤k4ξ≤0.4的范围内,g(k4ξ)=1.39788(k4ξ)2-2.1108(k4ξ)+1.8成立,1.5g(k4ξ)≤L/H≤2g(k4ξ)成立。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的西洛克风扇。
根据本发明的西洛克风扇,由于仅基于规定的算式来确定风扇宽度以便使风扇的动作点成为规定范围,即可实现空气的吹出风量和噪音的均衡,所以,可有效降低供给规定量的吹出风量时所产生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西洛克风扇的内部的透视立体图。
图2是表示风扇的整体形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西洛克风扇的概略纵剖面构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西洛克风扇的P-Q特性及Ks-Q特性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西洛克风扇的L0/H0和损失系数ξ0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在通过动作点A的情况下的西洛克风扇的P-Q特性及Ks-Q特性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风扇的每一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和叶片板的位置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喇叭口的纵剖面构成的概略剖面图。
图9是表示喇叭口的区域α的西洛克风扇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无台阶差的区域α的部分的壁面上的静压变动的rms值的区域α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有台阶差的区域α的部分的壁面上的静压变动的rms值的区域α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西洛克风扇的概略剖面构成的纵剖面图。
图13是透视表示西洛克风扇的透视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通过动作点B的情况下的西洛克风扇的P-Q特性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搭载有西洛克风扇的顶装室内机的概略整体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顶装室内机的纵剖面构成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顶装室内机的噪音值的表。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扇,2涡卷壳体,2a吸入口,2b吹出口,2b1舌部,2c风路,3喇叭口,4舌部,5吸入空间,100西洛克风扇,110顶装室内机,150空调装置,151压缩机,152冷凝热交换器,153节流装置,154蒸发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透视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西洛克风扇100内部的透视立体图。图2是表示风扇1的整体形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西洛克风扇100的剖面构成的概略纵剖面图。基于图1~图3对西洛克风扇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该西洛克风扇100被利用于构成空调机、除湿机等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或除湿机、空气净化机等中。另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有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
如图1所示,西洛克风扇100由风扇1、涡卷壳体2及喇叭口3构成,该风扇1在圆周上排列多个细长的叶片板(叶片)且作为整体成圆筒形状,该涡卷壳体2收纳风扇1并在内部形成风路,该喇叭口3在风扇1的旋转中心的延长线上(以下单称为旋转轴上)安装在涡卷壳体2的两侧面。风扇1具有旋转中心,通过旋转吸取空气,吹出该空气。涡卷壳体2由吸入口2a、吹出口2b和风路2c构成,该吸入口2a在旋转轴上形成开口,该吹出口2b将从吸入口2a吸取的空气向对象区域吹出,该风路2c在风扇1的旋转圆周方向上形成为涡卷壳体形状(曲线形状)并连通吸入口2a与吹出口2b。
喇叭口3形成开口,成为安装在涡卷壳体2的吸入口2a的形式,可使从吸入口2a吸取的空气汇集提速,供给到风扇1。风扇1可以构成为,风扇直径D例如为φ192mm、宽度尺寸L例如为150~400mm、叶片板数例如为40片。涡卷壳体2可构成为,涡卷壳体高度H为246mm。另外,喇叭口3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根据风扇直径D的长度确定。
图4是表示西洛克风扇100的P-Q特性及Ks-Q特性的曲线图。基于图4对西洛克风扇100的P-Q特性及Ks-Q特性进行说明。在此,P表示静压[Pa],Q表示风量[m3/min],Ks表示比噪音(比騒音,SpecificNoise)[dB]。另外,比噪音Ks基于算式Ks=SPL-10·log10(P·Q2.5)算出。另外,SPL表示噪音值,采用的是在从安装于涡卷壳体2的吸入口2a的喇叭口3的中心沿旋转轴上离开1m左右的位置、测定从西洛克风扇100产生的噪音的值。另外,涂黑圆标表示P-Q特性,空白圆标表示Ks-Q特性。进而,(1)~(3)表示动作点。
所谓P-Q特性,表示在使风扇1的转速为一定的状态下、作为通风阻力的静压P(左侧纵轴)和风量Q(横轴)的关系。如图4中用涂黑圆标所示那样,静压越小,在风路2c中风就越容易流动,静压越大,在风路2c中风就越难以流动。即,在动作点(3),容易得到风量,在动作点(1),难以得到风量。因此,成为静压越小风量就越大,静压越大风量就越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高静压且低风量侧称为封闭侧(曲线图的左上侧),将低静压且高风量侧称为开放侧(曲线图的右下侧)。
在此,如图4所示,即使风量变小,也在局部存在静压变小的区域。将该区域称为喘振区域(由图4所示的虚线围着)。在这样的喘振区域中,风路2c内的空气的流动容易变得不稳定。即,喘振区域是由空气的流动不稳定而形成异常声音的原因的可能性高的区域。另外,如图4的空白圆标所示,比噪音Ks(右侧纵轴)形成为当风量Q增加时变大。该比噪音Ks是考虑了静压P和风量Q的噪音值。
图5是表示西洛克风扇100的L0/H0和损失系数ξ的关系的曲线图。基于图5对西洛克风扇100的L0/H0和损失系数ξ0的关系进行说明。该图5将涡卷壳体高度H0固定成246mm,使风扇宽度尺寸L0变化成150~500mm,相对于损失系数ξ0=P0/Q0 2[Pa/(m3/min)2],使用比噪音Ks最小的宽度尺寸L0,表示L0/H0和损失系数ξ0的关系。在该图5中,分别用纵轴表示L0/H0,用横轴表示损失系数ξ0
损失系数ξ0=P0/Q0 2,在图4所示的P-Q特性上,表示损失系数ξ0越大则越是处于封闭侧,损失系数ξ0越小则越是处于开放侧。另外,损失系数是由后述的动作点(P、Q)的位置求出的值。另外,L0/H0表示固定了涡卷壳体高度H0、改变了宽度尺寸L0时的比例。从该图5可以了解,由损失系数ξ0使比噪音Ks成为最小的宽度尺寸L0变化。即,越是损失系数ξ0小的开放侧,比噪音Ks成为最小的宽度尺寸L0就越变长。因此,由图5,在将损失系数ξ设为0.1≤ξ≤0.4的范围的情况下,f(ξ0)=0.34947ξ0 2-1.0554ξ0+1.8成立,在L0/H0=f(ξ0)时,比噪音Ks成为最小。另外,f(ξ0)=0.34947ξ0 2-1.0554ξ0+1.8,是从图5所示的曲线图算出的算式。
接着,对由损失系数ξ0及宽度尺寸L0使比噪音Ks变化的理由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使宽度尺寸L0为230或300mm、通过动作点A的情况下的西洛克风扇100的P-Q特性及Ks-Q特性的曲线图。另外,分别用涂黑圆标表示宽度尺寸L为230mm时的P-Q特性,用空白圆标表示宽度尺寸L0为300mm时的P-Q特性,用涂黑三角标表示宽度尺寸L0为230mm时的Ks-Q特性,用空白三角标表示宽度尺寸L0为300mm时的Ks-Q特性。另外,在此说明的动作点,由单元的设计风量及设计静压(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或单元的风路、通道的风路的通风阻力、由过滤器等形成的通风阻力)确定。
在宽度尺寸L0为230mm、300mm的情况下,比较通过动作点A的P-Q特性时,可以了解,在宽度尺寸L0为长的300mm时,喘振区域向P-Q特性的曲线图的右下(开放侧)移动,接近动作点A。由图6所示的P-Q特性及Ks-Q特性可知,比噪音Ks成为最小的动作点位于喘振区域附近。在此,当动作点处在喘振区域内或喘振区域附近时,流动变得不稳定,产生逆吸入或异常声音,或是风量的时间变动变大。因此,在确实形成稳定的流动时,有必要使动作点比喘振区域更靠开放侧。
即,相对于某一动作点(P、Q),当增大风扇容积时,在P-Q特性图中,喘振区域向右下方移动。此时,若动作点从喘振区域向开放侧(即P-Q特性图的右下侧)离开的话,越是离开就容易产生异常声音。其原因是,在壳体的舌部(图3所示的2b1)、喇叭口与风扇的距离短的区域中,静压变动增大的缘故。在本发明中,通过相对于预先确定的动作点增大风扇的容积,移动喘振区域,使得动作点和喘振区域尽量接近,减少所产生的噪音。
在此,为了增大风扇的容积,考虑增大风扇直径,或加宽风扇宽度。但是,当增大风扇直径时,单元高度会不必要地变大。在本发明中,不用不必要地增大单元高度,构成比现有技术更大的风扇宽度,可使动作点和喘振区域的关系最优化,故可获得单元的设置制约少、可降低噪音的单元。
图7是表示风扇1的每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和叶片板的位置的关系的曲线图。基于图7对构成西洛克风扇100的风扇1的每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和叶片板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在该图7中,纵轴表示每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m3/min),横轴表示叶片板的位置。另外,在图7中,涂黑圆标表示动作点(1)处的每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和叶片板的位置的关系,空白菱形标表示动作点(2)处的每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和叶片板的位置的关系,涂黑三角标表示动作点(3)处的每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和叶片板的位置的关系。
另外,在图7中,对于纵轴所示的风扇1的每片叶片板的叶片间风量,将风从叶片(叶片板)的内周侧向外周侧流动的情况表示为正,将风从叶片的外周侧向内周侧流动的情况表示为负。另外,在图7中,将横轴所示的叶片板的位置用时钟的时针表现来进行表示。即,将叶片板的位置替换表现为从0时0分~12时0分的时钟的时针的位置。进而,如图7所示的动作点(1)~动作点(3)表示与图4所示的动作点(1)~(3)相同的动作点。
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叶片间风量在叶片板的位置处于10时30分附近的情况下,越是开放侧就越为变大,越是封闭侧就越为变小。另外,可以看出,叶片间风量在9时30分~11时30分以外的区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若将叶片间风量设为Qi(在将叶片板片数设为40片的情况下,i=1~40)的话,则关于噪音值SPL、风扇输入值W,大体上以下所示的算式(式(1)及式(2))成立。
式(1)SPL∝∑10·log10Qi6
式(2)W∝∑Qi3
因此,叶片间风量Qi的分布越均匀,噪音值SPL及风扇输入值W就越小。即,在如图4所示靠近喘振区域的动作点(1)的情况下,因为叶片间风量Qi的分布均匀,所以比噪音Ks成为最小。在此,如上所述,相反,动作点越是接近喘振区域,即越接近L0/H0=f(ξ0),比噪音Ks就越小,但当超过L0/H0=f(ξ0)时,动作点就包含在喘振区域中,相反地造成比噪音Ks恶化。另外,动作点越是从喘振区域向开放侧离开,在壳体的舌部(图3所示的2b1)、或喇叭口的与风扇的距离短的区域中,静压变动就越大,因而容易产生异常声音。
因此,设0<n≤1,L0/H0=n×f(ξ0),在损失系数小的条件(风量大、通风阻力小)的情况下,即在0.1≤ξ0≤0.4的范围内,求算不产生异常声音的最小的n时,n=0.75。因而,在损失系数小的条件(风量大、通风阻力小)的情况下,即在0.1≤ξ0≤0.4的范围内,只要是0.75f(ξ0)≤L0/H0≤f(ξ0)的话,就能形成比噪音Ks小、不产生异常声音的流动。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壳体高度H0=246mm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以下就将壳体高度的尺寸一般化的情况进行说明。设k为常数,H=kH0,L=kL0,D=kD0。在尺寸变化的情况下,由类似准则,关于P及Q,以下所示的算式(式(3)及式(4))成立。在此,N为转速。
式(3)P=P0(D/D0)2(N/N0)2
式(4)Q=Q0(D/D0)3(N/N0)
从式(3)及式(4)消去N/N0,进行整理后,式(5)成立。
式(5)P0/Q0 2=P/Q2(D/D0)4
将ξ=P/Q2、D=kD0代入该式(5),则式(6)成立。
式(6)ξ0=k4ξ
当使用式(6)及H=kH0、L=kL0时,
0.1≤ξ0≤0.4可一般化为0.1≤k4ξ≤0.4,
0.75f(ξ0)≤L0/H0≤f(ξ0)可一般化为0.75f(k4ξ)≤L/H≤f(k4ξ)。
也就是说,在将风扇1用于热交换器安装在风扇下游侧的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在损失系数小的条件(风量大、通风阻力小)的情况下,因为通过增大风扇宽度,使噪音变小且使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速度分布接近均匀,所以,不用不必要地增加压缩机的消耗电力即可。
接着,对西洛克风扇100为单侧吸入型的情况进行说明。
只要将上述的L换成L/2,将Q换成Q/2即可。另外,若设g(ξ)=f{P/(Q/2)2}的话,则g(k4ξ)=1.39788(k4ξ)2-2.1108(k4ξ)+1.8成立,1.5g(k4ξ)≤L/H≤2g(k4ξ)成立。即,在西洛克风扇100为单侧吸入型的情况下,通过在0.1≤k4ξ≤0.4的范围内使1.5g(k4ξ)≤L/H≤2g(k4ξ)成立,可以形成比噪音Ks小、不产生异常声音的单元。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西洛克风扇100单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对于将西洛克风扇100搭载在空调机、除湿机、空气净化机等单元上的动作点也可以同样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求出单元的转速N1及单元的风量Q1,由西洛克风扇100单体的P-Q特性,使用转速N1及风量Q1,求出静压P1即可。另外,在单元上搭载m个风扇的情况下,只要将一个风扇的风量设为Q1/m,将静压设为P1,求出损失系数即可。
如以上说明所表明的那样,在西洛克风扇100为两侧吸入型的情况下,通过在0.1≤k4ξ≤0.4的范围内使0.75f(k4ξ)≤L/H≤f(k4ξ)成立,可以形成比噪音Ks小的稳定流动。另外,在西洛克风扇100为单侧吸入型的情况下,通过在0.1≤k4ξ≤0.4的范围内使1.5g(k4ξ)≤L/H≤2g(k4ξ)成立,可以形成比噪音Ks小的稳定流动。
图8是表示喇叭口3的纵剖面构成的概略剖面图。图9是表示喇叭口3的区域α的西洛克风扇100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无台阶差的区域α的部分的壁面上的静压变动的rms值的区域α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表示有台阶差的区域α的部分的壁面上的静压变动的rms值的区域α部分的放大图。基于图8~图11,对以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方式安装喇叭口3的情况和以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没有形成台阶差的方式安装喇叭口3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说明安装在西洛克风扇100的喇叭口3的特征。
在图8所示的喇叭口3的纵剖面构成中,将西洛克风扇100侧的端点(喇叭口3的最小开口部的端点)设为点A和点A’(相对于喇叭口3的中心与点A呈点对称的点),将另一端点(喇叭口3的最大开口部的端点)设为点B和点B’(相对于喇叭口3的中心与点B呈点对称的点),将从点B向风扇1的方向引出的直线与涡卷壳体2侧面的交点设为点C,将从点B’向风扇1的方向引出的直线与涡卷壳体2侧面的交点设为点C’,将线段AA’与风扇1的旋转轴延长线的交点设为点O,进行说明。
即,在BC>0时,以在涡卷壳体2侧面形成台阶差的方式安装喇叭口3,在BC=0时,以在涡卷壳体2侧面没有形成台阶差的方式安装喇叭口3。另外,以BC>0时的BC长度为[5mm]、区域α以外的静压变动的rms值大体为0[Pa]的情况为例表示。在图9~图11中,通过如图8所示那样安装喇叭口3的方法,比较在涡卷壳体2侧面形成台阶差的静压变动和没有形成台阶差的静压变动,进行表示。
以下表示静压变动的rms值的定义式。
式(7)ps(t)=ps+ps’=(t)
式(8)rms值={(∑ps’(t)2)/N}0.5
在此,ps表示时间平均值,ps’(t)表示静压的变动值。
壁面上的静压变动的rms值越大,则从壁面产生的噪音就越大。从图10及图11可以看出,在涡卷壳体2侧面形成台阶差的情况下的静压变动比没有形成台阶差的情况下的静压变动小。因此,在涡卷壳体2侧面形成台阶差时,可降低所产生的噪音。
图12是表示西洛克风扇100的概略剖面构成的纵剖面图。图13是透视表示西洛克风扇100的透视立体图。基于图12及图13,对西洛克风扇100的静压变动的rms值大的区域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2中,在构成西洛克风扇100的涡卷壳体2的从风路2c到吹出口2b的弯曲的部分,将最接近风扇1的外周部的部分作为舌部4,进行图示。
在图13中,在通过图8所示的点A、点O及点A’的平面与舌部4的交线上,将与风扇1的距离为最小的点设为点D,将喇叭口3的与点D最近的点设为点E,将以点O为中心从点E起位于风扇1的旋转相反方向65°的点设为点F,将以点O为中心从点F起位于风扇1旋转相反方向40°的点设为点G,将以点O为中心从点F起位于风扇1的旋转方向40°的点设为点H,将以点O为中心从点F起位于风扇1的旋转方向180°的点设为点I,进行图示。
在这样定义区域的情况下,可以看出,西洛克风扇100的静压变动的rms值大的区域是连结点H、点F及点G的大体圆弧HFG的区域。因此,在将圆弧HFG的线段BC的长度设为X、将大体圆弧HIG(连结点H、点I及点G的圆弧)的线段BC的长度设为Y时,若为在L/H≤f(ξ)或L/H≤g(ξ)的范围内成为X>Y≥0的喇叭口3的话,则可减少静压变动的rms值,可降低噪音。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没有形成台阶差的情况下,圆弧HFG的区域的静压变动的rms值最大为7Pa,但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情况下,圆弧HFG的区域的静压变动的rms值是最大为1Pa以下。即,通过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可以降低以喇叭口3为音源的噪音。其理由是,认为是与风扇1的距离扩大了与形成台阶差的量、即线段BC的长度的量相应的量,抑制由风扇1的旋转产生的静压变动的缘故。
图14是表示通过动作点B的情况下的西洛克风扇100的P-Q特性的曲线图。基于图14对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的在通过动作点B的情况下的P-Q特性及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没有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的在通过动作点B的情况下的P-Q特性进行说明。在图14中,涂黑圆标表示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没有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的P-Q特性,空白圆标表示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的P-Q特性。另外,在图14中,纵轴表示静压P[Pa],横轴表示风量Q[m3/min]。
如图14所示,对于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和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没有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对喘振区域进行对比时,可以看出前者处于开放侧。在将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搭载在空调装置、除湿机、空气净化机等的单元上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单元的尺寸的制约,不能增加西洛克风扇100的宽度尺寸。即,由于宽度尺寸短,在动作点位于比噪音成为最小的喘振区域更靠开放侧那样的情况下,能够使喘振区域接近动作点,所以,对低噪音化是有效的。
图15是表示搭载西洛克风扇100的顶装室内机110的概略整体构成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顶装室内机110的纵剖面构成的剖面图。基于图15及图16,对将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搭载于顶装室内机110的情况下的静压变动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5中,图示了搭载两个西洛克风扇100、在各自的宽度方向侧面形成吸入空间5的情况。另外,在图16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在顶装室内机110搭载有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的情况下,有时由于所形成的台阶差,与台阶差的量相应地使得吸入空间5减少,成为使噪音增大的原因。根据上述的说明,静压变动的rms值大的区域是圆弧HFG,在其他的区域中,静压变动的rms值对与风扇1的距离的影响小。因此,若将在圆弧HFG的区域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搭载于顶装室内机110的话,则可以将台阶差定位于吸入口2a的下游侧,可以降低吸入空间5的减少。
图17是表示顶装室内机110的噪音值的表。基于图17,对于从搭载了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的顶装室内机110产生的噪音值、从搭载了在涡卷壳体2的侧面没有形成台阶差的西洛克风扇100的顶装室内机110产生的噪音值进行说明。另外,台阶差形成在圆弧HFG的区域。另外,分别表示吹出风量为16m3/min的情况下的噪音值。
如图17所示可知,在吹出风量设为16m3/min的情况下,在圆弧HFG的区域形成台阶差时的噪音值是42.4[dB],在圆弧HFG的区域没有形成台阶差时的噪音值是44.0[dB]。这样,通过在圆弧HFG的区域形成台阶差,可降低噪音值。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在圆弧HFG的区域设置台阶差,可以抑制吸入空间5的减少,且可降低噪音值。
实施方式2.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50的概略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基于图18对空调装置150的构成进行说明。该空调装置150搭载了实施方式1的西洛克风扇100。该西洛克风扇100搭载在构成空调装置150的室内机(室内单元)且热交换器附近进行使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2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该空调装置150利用制冷剂配管顺次连接压缩机151、冷凝热交换器152、节流装置153和蒸发热交换器154而构成。其中,在设置冷凝热交换器152或蒸发热交换器154的室内机中,设置实施方式1的西洛克风扇100。即,西洛克风扇100设置在设于室内机的冷凝热交换器152或蒸发热交换器154的附近,具有向冷凝热交换器152或蒸发热交换器154供给空气的功能。
压缩机151吸入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压缩该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冷凝热交换器152在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凝和液化该制冷剂。节流装置153对制冷剂减压使之膨张。蒸发热交换器154在空气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蒸发和气化该制冷剂。在设置构成该空调装置150的冷凝热交换器152或蒸发热交换器154的室内机中,搭载实施方式1的西洛克风扇100,由此可降低传递到室内的噪音。
在此,对空调装置150的动作简单地进行说明。图18所示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由压缩机151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热交换器152。在该冷凝热交换器152中,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冷凝热交换器152流出的制冷剂,其后由节流装置153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或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蒸发热交换器154。在蒸发热交换器154中,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高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次由压缩机151吸入。在制暖运转时,冷凝热交换器152搭载于室内机,制冷运转时,蒸发热交换器154搭载于室内机。
在损失系数小、风扇宽度长的情况下,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速度分布接近均匀,与风扇宽度短、速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相比,可有效地使用热交换器的传热面积。为此,为得到规定的空调能力所必要空气和制冷剂的温度差变小,压缩机输入变小,且噪音变低。另外,在损失系数小的情况下,即使风扇直径变大,若加长风扇宽度的话,则可减小噪音。进而,在设有多个风扇宽度短的风扇的空调装置中,通过置换成风扇宽度长的风扇,即使减少风扇的个数,也可以减少在规定动作点处的空调装置的噪音值,而且可使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速度分布接近均匀。

Claims (5)

1.一种西洛克风扇,该西洛克风扇具备:
涡卷壳体,该涡卷壳体具有用于吸取空气的吸入口、用于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以及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吹出口的风路,
风扇,该风扇收纳在所述涡卷壳体内,通过旋转驱动,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空气,和
喇叭口,该喇叭口安装在所述涡卷壳体的所述吸入口;
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的延长线上,形成于所述涡卷壳体的两侧面;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风路内的通风阻力设为P[Pa]、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的空气的量设为Q[m3/min]、将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设为L[mm]、将k设为常数、将所述涡卷壳体的高度设为H=246k[mm]、将P/Q2设为损失系数ξ[Pa/(m3/min)2]的情况下,
在0.1≤k4ξ≤0.4的范围内,
f(k4ξ)=0.34947(k4ξ)2-1.0554(k4ξ)+1.8成立,0.75f(k4ξ)≤L/H≤f(k4ξ)成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洛克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涡卷壳体的从所述风路到所述吹出口的弯曲的部分,将最接近所述风扇的外周部的部分作为舌部,
在所述喇叭口的纵剖面中,
将所述喇叭口的最小开口部的端点设为点A,
将相对于所述喇叭口的中心与点A呈点对称的点设为点A’,
将所述喇叭口的最大开口部的端点设为点B,
将从所述点B向风扇的方向引出的直线与所述涡卷壳体侧面的交点设为点C,
将线段AA’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延长线的交点设为点O,
设在通过所述点A、所述点O以及所述点A’的平面与所述舌部的交线上与所述风扇的距离最小的点为点D,
将所述喇叭口的与点D最近的点设为点E,
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E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相反方向65°的点设为点F,
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F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相反方向40°的点设为点G,
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F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40°的点设为点H,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F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180°的点设为点I,
将连结所述点H、所述点F以及所述点G的大体圆弧HFG中的线段BC的长度设为X,
将连结所述点H、所述点I以及所述点G的大体圆弧HIG中的线段BC的长度设为Y,
此时,
在L/H≤f(k4ξ)的范围内,
X>Y≥0成立。
3.一种西洛克风扇,该西洛克风扇具备:
涡卷壳体,该涡卷壳体具有用于吸取空气的吸入口、用于吹出空气的吹出口以及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吹出口的风路,
风扇,该风扇收纳在所述涡卷壳体内,通过旋转驱动,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空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空气,和
喇叭口,该喇叭口安装在所述涡卷壳体的所述吸入口上;
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的延长线上,形成于所述涡卷壳体的单侧面;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风路内的通风阻力设为P[Pa]、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取的空气的量设为Q[m3/min]、将所述风扇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设为L[mm]、将k设为常数、将所述涡卷壳体的高度设为H=246k[mm]、将P/Q2设为损失系数ξ[Pa/(m3/min)2]的情况下,
在0.1≤k4ξ≤0.4的范围内,
g(k4ξ)=1.39788(k4ξ)2-2.1108(k4ξ)+1.8成立,1.5g(k4ξ)≤L/H≤2g(k4ξ)成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西洛克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涡卷壳体的从所述风路到所述吹出口的弯曲的部分,将最接近所述风扇的外周部的部分作为舌部,
在所述喇叭口的纵剖面中,
将所述喇叭口的最小开口部的端点设为点A,
将相对于所述喇叭口的中心与点A呈点对称的点设为点A’,
将所述喇叭口的最大开口部的端点设为点B,
将从所述点B向风扇的方向引出的直线与所述涡卷壳体侧面的交点设为点C,
将线段AA’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延长线的交点设为点O,
设在通过所述点A、所述点O以及所述点A’的平面与所述舌部的交线上与所述风扇的距离最小的点为点D,
将所述喇叭口的与点D最近的点设为点E,
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E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相反方向65°的点设为点F,
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F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相反方向40°的点设为点G,
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F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40°的点设为点H,将以所述点O为中心从所述点F起位于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180°的点设为点I,
将连结所述点H、所述点F以及所述点G的大体圆弧HFG中的线段BC的长度设为X,
将连结所述点H、所述点I以及所述点G的大体圆弧HIG中的线段BC的长度设为Y,
此时,
在L/H≤g(k4ξ)的范围内,
X>Y≥0成立。
5.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西洛克风扇。
CN200880129867.XA 2008-07-10 2008-07-10 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Active CN102066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2442 WO2010004628A1 (ja) 2008-07-10 2008-07-10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6771A CN102066771A (zh) 2011-05-18
CN102066771B true CN102066771B (zh) 2012-12-12

Family

ID=4150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867.XA Active CN102066771B (zh) 2008-07-10 2008-07-10 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314880B1 (zh)
JP (1) JP4660634B2 (zh)
KR (1) KR101045750B1 (zh)
CN (1) CN102066771B (zh)
AU (1) AU2008359151B2 (zh)
ES (1) ES2402790T3 (zh)
TW (1) TW201002944A (zh)
WO (1) WO20100046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7046B2 (ja) * 2010-11-12 2015-05-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ファン
CN102977856A (zh) * 2012-11-21 2013-03-20 青岛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抑尘剂
CN103835997B (zh) * 2014-03-06 2017-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蜗壳
KR102240314B1 (ko) 2015-02-16 2021-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스크롤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US11319961B2 (en) * 2016-05-20 2022-05-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blower,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O2018225217A1 (ja) * 2017-06-08 2018-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ロッコ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16075672B (zh) * 2020-08-07 2024-02-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风机单元及包括该风机单元的空气处理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37888Y (zh) * 2006-02-21 2007-08-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管道式空调器
EP1703138A3 (en) * 2005-02-24 2010-03-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Blow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75881A (en) * 1931-01-27 1932-09-06 American Blower Corp Fan housing construction
JPS61229999A (ja) * 1985-04-03 1986-10-14 Matsushita Refrig Co 送風装置
JPH07208396A (ja) * 1994-01-27 1995-08-08 Nippondenso Co Ltd 遠心式送風機
JPH08312592A (ja) * 1995-05-19 1996-11-26 Akaishi Kinzoku Kogyo Kk 送風機のケーシング開口部構造
JP3700217B2 (ja) * 1995-10-31 2005-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式送風機
JPH09195978A (ja) * 1996-01-17 1997-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風機設計方法
JPH11324984A (ja) 1998-05-06 1999-11-26 Toto Ltd 多翼ファン
JP2001115997A (ja) * 1999-10-14 2001-04-27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多翼ファン
JP2004169579A (ja) * 2002-11-18 2004-06-17 Sanden Corp 遠心式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03138A3 (en) * 2005-02-24 2010-03-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Blower
CN2937888Y (zh) * 2006-02-21 2007-08-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管道式空调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100399A 1989.04.18
JP特开2001-115997A 2001.04.27
JP特开平6-10891A 1994.01.21
JP特开平8-312592A 1996.11.26
JP特开平9-126193A 1997.05.13
JP特开平9-195978A 1997.07.2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60634B2 (ja) 2011-03-30
EP2314880A1 (en) 2011-04-27
KR101045750B1 (ko) 2011-06-30
ES2402790T3 (es) 2013-05-09
KR20100134684A (ko) 2010-12-23
JPWO2010004628A1 (ja) 2011-12-22
AU2008359151A1 (en) 2010-01-14
EP2314880B1 (en) 2013-01-09
AU2008359151B2 (en) 2011-07-28
CN102066771A (zh) 2011-05-18
EP2314880A4 (en) 2011-08-10
TWI354735B (zh) 2011-12-21
TW201002944A (en) 2010-01-16
WO2010004628A1 (ja)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771B (zh) 西洛克风扇以及使用它的空调装置
CN111279085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US20130125579A1 (en) Air-sending device of outdoor unit,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3089661B (zh) 横流风扇
US20210115943A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U2021277705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2018059506A (ja) クロスフロー型の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5295321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319961B2 (en) Centrifugal blower,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WO2018131121A1 (ja) 除湿装置
AU2010293544A1 (en) Crossflow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ing device
JP5791276B2 (ja) 送風機、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952905B2 (ja)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480526B2 (en) Axial flow fa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U2019450775B2 (en) Centrifugal fa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WO2018092262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885339B2 (en) Turbo fan, air sending devic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20136788A1 (ja)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WO201318309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