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7410A - 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 - Google Patents

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7410A
CN102057410A CN200980120833.9A CN200980120833A CN102057410A CN 102057410 A CN102057410 A CN 102057410A CN 200980120833 A CN200980120833 A CN 200980120833A CN 102057410 A CN102057410 A CN 102057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plate
display part
audio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08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城户淳二
坂本良雄
后藤芳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wood KK
Got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nwood KK
Got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wood KK, Got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nwood KK
Publication of CN102057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2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with luminescent surfaces or parts
    • G09F13/22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with luminescent surfaces or parts electroluminesc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27/00Combined visual and audible advertising or displaying, e.g. for public addr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09F13/04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9F2013/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dicating exit way or orient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9/00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9F19/22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on roads, walls or similar surfaces, e.g. illuminated
    • G09F2019/225Fire evacuation route indicating means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Audible And Visible Signal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Fire Alar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的设置空间、简化复杂的维护以及降低随着显示和声音的统合失调而导致混乱的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荧光板系统(100)包括:电荧光板部(1),具有可进行信息显示和照明中的至少一者的显示部(20)以及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部(20、40);控制部(200),使显示部(20)以及声音输出部(20、4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动作。

Description

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
背景技术
以往,显示避难口的显示装置用于在紧急状况时将人们引导至避难口。进而,还有另行设置利用扬声器等的发声装置以便能够通过声音将人们引导至应急口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有时还使用有机电荧光板作为该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2-48559号公报(权利要求1等)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因为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是分开的,分别需要显示装置的设置场所和发声装置的设置场所,所以需要较大的设置空间;另外,分别设置的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的配线、控制以及维护变得复杂。
而且,因为上述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是分开的,有时不得不将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设置于相互分离的场所。例如,在欲将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设置于墙壁强度不适于固定重物的墙壁上时,就需要将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设置于相互分离的场所。这样,在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被设置于相互分离的场所时,有时候就会发生显示引导和声音向导统合失调而导致混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该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能够减小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的设置空间,简化复杂的维护以及降低伴随显示和声音的统合失调而产生的混乱。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荧光板系统,包括:电荧光板部,具有可进行信息显示和照明的至少一者的显示部以及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部;控制部,用于对显示部以及声音输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在根据上述发明所构成的另一发明中,使声音输出部和显示部重叠布置,并且使声音输出部的驱动部分接触显示部的背面。
另外,在根据上述发明所构成的另一发明中,电荧光板系统包括检测光、气体、烟雾、温度变化、振动和液状体中的至少一种的传感器部;控制部利用传感器部的检测进行触发而控制电荧光板部。
另外,在根据上述发明所构成的另一发明中,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显示、照明以及输出声音之中至少2个联动动作。
另外,在根据上述发明所构成的另一发明中,所述电荧光板系统被搭载到运输工具上。
另外,在根据上述发明所构成的另一发明中,控制部以对显示部和/或声音输出部发送信号、提醒注意或者引导方向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在根据上述发明所构成的另一发明中,在显示部包含紧急引导显示部。
另外,另一发明提供一种电荧光板,包括:显示部,能够进行信息显示和照明中的至少一者;声音输出部,输出声音;并且通过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显示部以及声音输出部之中至少一个进行动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该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能够减小显示装置和发声装置的设置空间,简化复杂的维护以及降低伴随显示和声音的统合失调所引发的混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电荧光)板扬声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Y2方向观看图1的有机EL板扬声器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Y2方向观看图1的有机EL板扬声器的有机EL板时的平面图;
图4是将图3的有机EL板沿A-A线切断后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从Y2方向观看图1的有机EL板扬声器的外观的平面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有机EL板扬声器沿图中B-B线切断后的截面图;
图7是将图6的C部分放大后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图1中的有机EL板扬声器的有机EL板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图1中的有机EL板扬声器的有机EL板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图1中的有机EL板扬声器的有机EL板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图1中的有机EL板扬声器的有机EL板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有机EL板扬声器(电荧光板扬声器);4:指示标识(紧急情况时的引导标记);20:有机EL板(显示部、音响输出部);40:音圈型振动装置(音响输出部);100:应急用引导系统;200:控制部;300:传感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电荧光板扬声器的一示例,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电荧光板扬声器1(以后称为有机EL板扬声器1)进行说明。此外,为了简化附图,在图1以外的附图中省略对后述的支架2的图示。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通过设有机EL板扬声器1发声的方向为Y1方向并设其相反侧为Y2方向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从Y1方向观看有机EL板扬声器1时的外观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向避难口进行引导和指示的有机EL板扬声器1主要包括对该有机EL板扬声器1进行固定等用的支架2和主体部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Y方向延伸的2个支架2被间隔固定在主体部10的Z2方向一侧的面上。另外,支架2的Z2方向的面的整面为一平滑面。因此,例如可以将支架2的Z2方向的面放置于地板上,或者例如将支架2的Z2方向的面固定在地板上。
此外,上述支架2还可以被配置于Z1方向一侧的面上并固定于天花板上。另外,上述支架2还可以被配置于X1方向侧、X2方向侧或者Y2方向侧并固定于墙面上。进而,还可以在支架2上设置用于插入螺钉的沿Z方向贯通的通孔,从而能够用螺钉等将有机EL板扬声器1固定于墙面上。另外,支架2还可以与后述的前框或者后框形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Y1方向观看主体部10时,能看到有机EL板20从后述的前框12的开口部露出。另外,在有机EL板部20的Y1方向一面上粘贴着根据消防法规定的紧急引导用的指示标识4(紧急引导显示部的一个示例)。
对于指示标识4,例如,将在单侧涂覆有粘着剂的绿色透光性树脂薄膜切取出厚度为0.1mm的指示标识4的形状。然后,将切取出的指示标识4上形成有粘着剂的一面粘贴至有机EL板部20。这样,能够在有机EL板部20发光时清楚明了地识别指示标识4。
图2是从Y2方向一侧(背侧)观看图1中的有机EL板扬声器1时的分解立体图。
有机EL板扬声器1的主体部10主要包括有机EL板部20,分别在有机EL板部20的Y方向两侧各配置1张的缓冲材料11,前框12以及构成音圈型振动装置40的磁路构件50、音圈60以及后框70。
前框12形成为矩形框体,能够在内侧、即在Y2方向侧支撑有机EL板部20,而其对应于有机EL板部20的显示面的部分形成为开口部13。在前框12的内周形成有环绕开口部13一周并朝向内侧延展的延展部15。此外,前框12例如由铝材形成,前框12的外周在Z方向上的长度T21和在X方向上的长度S21各为157.5mm,Z方向的厚度D21为8mm,另外,内周在Z方向上的长度T22和在X方向上的长度S22各为138.0mm。在前框12的内侧能够收纳X方向以及Z方向的长度各为137.5mm的正方形有机EL板部20。开口部13的Z方向的长度T23和X方向的长度S23各为120mm,前框12是宽度为9.75mm(图中W21所示的距离)的框体。另外,延展部15的宽度为9mm(W22所示的距离)。
图3是从Y2方向观看有机EL板部20时的平面图。另外,图4是表示将图3的有机EL板部20沿A-A线切断后的截面图。此外,省略对连接后述的输入端子部26以及输入端子部46以对透明电极层29以及金属电极层49供给电力的引线的图示。
有机EL板部20如图3所示,例如在Z方向的长度T13和X方向的长度S13各为137.5mm的大致正方形的透明玻璃基板21上,依次层压透明电极层29(阳极)、有机发光层39、兼作反射层的金属电极层49(阴极),从而形成有机EL板主体22。将透明电极层29、有机发光层39、金属电极层49所组成的层称为层压部27。此外,还包括被配设在该有机EL板主体22之上的吸湿片23和密封板24。另外,在玻璃基板21和密封板24之间的空间25封入氮气,以设定成与封入空气时不同的音响特性。通过适当选择封入空间25中的气体,能够获得与气体种类相应的音响特性。
玻璃基板21能够采用例如Y方向的厚度D11为0.7mm、Z方向的长度T11和X方向的长度S11各为300mm的玻璃制板材。
透明电极层29由例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或者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形成,膜厚约为130nm。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铟锡氧化物。有机发光层39由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成膜层所构成,具体而言,从阳极的透明电极层29一侧起将约60nm的双〔N-(1-萘)-N-苯基〕联苯胺作为霍尔迁移层、将约70nm的3(羟基喹啉)铝络合物作为电子迁移层兼发光层、以及将约1nm的氟化锂所形成的层作为电子注入层进行重叠而形成成膜层。金属电极层49由铝形成,膜厚约为120nm。上述各层29、39、49例如通过以真空蒸镀法为代表的薄膜形成方法,形成为Z方向的长度T12和X方向的长度S12均为122mm的大致正方形的形状。在透明电极层29的侧部突出形成输入端子部26,在金属电极层49的侧部突出形成输入端子部46,并使输入端子部26和输入端子部46从层压部27的边缘突出。
2个吸湿片23的大小例如为:Y方向的厚度为0.3mm、Z方向的长度为40mm、X方向的长度为30mm。2个吸湿片23形成具有空间25的间隙,并列收纳于后述的密封板24的凹部中。另外,吸湿片23的单面预先具有粘着层,将吸湿片23的设置有粘着层的一面朝向密封板24一侧收纳于凹部中。从而,吸湿片23被配置成与金属电极层49相接。
密封板24例如由玻璃材料形成,在一个面上形成较大的正方形凹部(未图示),2个吸湿片23形成具有空间25的间隙,并列收纳于该凹部中。密封板24的大小例如为:Y方向的厚度为1mm且Z方向的长度和X方向的长度各为127.6mm。凹部在Y方向的深度为0.3mm且Z方向的长度和X方向的长度各为122.6mm。从而在凹部的周围,密封板24的X方向以及Z方向的宽度(127.6mm)与凹部的X方向以及Z方向的宽度(122.6mm)的差形成周缘部28。在本实施方式中周缘部28的宽度为2.5mm。
密封板24被配置于有机EL板主体22上,使层压部27的整面位于凹部的下侧,从而形成密封板24的周缘部28抵接玻璃基板21的状态。另外,使用粘接剂(未图示)将密封板24的周缘部28和玻璃基板21粘合并密封。从而使层压部27以及吸湿片23在玻璃基板21和密封板24之间成为密封状态。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有机EL板部20中,有机发光层39所发出的光经由透明电极层29出射到玻璃基板21一侧,同时在金属电极层49反射,并从玻璃基板21一侧出射。也就是说,有机EL板部20构成为所谓底部发光(Bottom Emission)型的有机EL板。
配置于有机EL板部20的Y方向两侧的缓冲材料11例如是由独立发泡的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形成的薄片状矩形框体,其大小为:在前框12的框体内侧能够环绕延展部15一周与之重叠布置。缓冲材料11较延展部15的外周稍小、且较延展部15的内周大,从而使得在将缓冲材料11重叠配设于延展部15时不会从延展部15脱出。
音圈型振动装置40如图2所示包括磁路构件50和音圈60。音圈60具有圆筒状的线轴部61和形成在此线轴部61一端侧的凸缘部63,在线轴部61的周围缠绕导线而形成线圈部62。牢固缠绕线圈部62使其不会相对于线轴部61前后移动。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粘合线轴部61和线圈部62,从而使线圈部62相对于线轴部61固定。
图5是从Y2侧观看有机EL板扬声器1时的平面图。图6是说明沿图5的B-B线进行切断时的截面的放大截面图。另外,图7是将图6的虚线所示的范围C放大表示的放大截面图。
磁路构件50如图7所示具有板极54、电磁铁55和磁轭56。板极54呈圆盘状,由作为磁性材料的铁材形成。电磁铁55呈环状,由包含钕的合金构成。磁轭56具有圆盘部51和圆筒部52,为被称为所谓的壶形磁轭的形体。此外,圆盘部51的直径比圆筒部52大,圆盘部51从圆筒部52的外周突出的部分在磁轭56上形成凸缘部57。
电磁铁55的外周直径比磁轭56的圆筒部52的内周直径小。而且,将电磁铁55配置成使得在电磁铁55的外周面和磁轭56的圆筒部52的内周面之间环绕该外周面存在均匀的间隙58。
另外,板极54外周的直径亦比磁轭56的圆筒部52的内周直径小。将板极54配置成使得在磁轭56的圆筒部52的内周面和板极54的外周面之间环绕板极54的外周存在的均匀的间隙59作为磁隙,并相对于电磁铁55进行固定。
磁路构件50和音圈60形成线圈部62以及线轴部61,该线圈部62以及线轴部61能够插入磁隙的间隙59内而不会接触到板极54以及圆筒部52。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板扬声器1中,通过设磁轭56的圆筒部52内周的直径L21为25.54mm、设板极54的直径L26为24.2mm,使间隙59的宽度为0.67mm。另外,设音圈60的线轴部61内周的直径L23为24.4mm,设线轴部61的包含线圈部62在内的外周的直径L24为25.34mm。
通过上述设置,在线轴部61的内周侧,板极54能够插入线轴部61并相对于线轴部61的内周面有0.1mm的间隔,且线圈部62以及线轴部61能够插入间隙59并相对于圆筒部52的内周面有0.1mm的间隔。此外,磁轭56的圆筒部52外周的直径L25为29.98mm,从圆筒部52的开口端到圆盘部51的内侧的深度D22为5.5mm。另外,电磁铁55的厚度D23为3mm,外周的直径L26为23mm,而且内周的直径L27为10mm。另外,板极54的厚度D24为2mm。音圈60的线圈部62的卷幅D25为3mm,阻抗被设定成4Ω。
后框70具有矩形外框部和设置于此外框部内侧并将外框部的相对的边连起来的十字形内框部72。另外,在外框部的前侧形成有沿着外框部形成为框状的肋棱部73(参照图10以及图11)。外框部的外周在Z方向上的长度T24和X方向的长度S24例如各为157.5mm。另外,肋棱部73的外周在Z方向上的长度T25和X方向的长度S25例如各为137.0mm。而且,肋棱部73的内周侧阶梯部的前后方向的厚度D26例如形成为8mm。外框部和内框部72均形成为宽广面,如图2所示在内框部72的中央形成有圆形开口部75,磁路构件50的磁轭56的圆筒部52插入该圆形开口部75。例如,除形成开口部75的部分外,内框部72的X方向的宽度W24例如形成为25mm。针对内框部72中形成开口部75的部分,开口部75的直径L28形成为较宽,其大小能够插入磁轭56的圆筒部52。开口部75的直径L28例如为30mm。
因内框部72为十字形,故在外框部的内侧和内框部72之间形成有矩形的4个开口部74。开口部74配置于外框部的4个边角方向,且被配置于相对于开口部75为中心对称的位置。
此外,上述结构的后框70是通过例如将矩形板体中对应于开口部74和开口部75的部分切除等方式制成,外框部和内框部72形成为一体。通过这样与外框部对应形成内框部72,提高了后框70针对变形的刚性。
对于具有如上结构的有机EL板扬声器1,只要从线圈部62上所连接的引线(未图示)输入音频信号,就驱动音圈型振动装置40。即,音圈60相对于磁路构件50进行振动。只要音圈60振动,该振动就传给密封板24,结果,有机EL板扬声器1整体振动,并从作为光的出射面的玻璃基板21面发出声音。
这样,通过显示部和声音输出部构成主体部10,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醒人们注意。更具体而言,不会发生显示和声音不协调而招致混乱之类的问题。例如,即便在视野因烟雾等而变得恶劣等情况下,通过向声音方向行进就可容易地发现应急口。另外,通过由显示部和声音输出部构成主体部10,能够减小设置空间。
另外,作为用于将声音进行扩音的振动板采用有机EL板部20,所以无需另行使用振动板,重量轻并且安装场所不易受限。
另外,有机EL板扬声器1使音圈型振动装置40内的重量较大的磁路构件50支撑在后框70上,所以能够使密封板24变薄并提高发声效率。
另外,上述有机EL板扬声器1的有机EL板部20的周围部分如上所述在前框12和后框70的外框部上得以支撑。有机EL板部20的周围部分容易变形,利用前框12和后框70的外框部从前后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地抑制有机EL板部20的变形。另外,后框70通过设置十字形的内框部72而提高刚性,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有机EL板部20的变形。
另外,上述有机EL板扬声器1的有机EL板部20隔着缓冲材料11被支撑在前框12和后框70之间。因此,前框12和后框70彼此借助于螺钉81得以固定,通过缓冲材料11能够缓和作用于前框12和后框70之间的有机EL板部20的按压力,能够防止有机EL板部20的变形。另外,通过包括缓冲材料11,能够使低音频带上的再生频率在听觉上比较好听。
接下来,就上述有机EL板扬声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8到图11是用于说明有机EL板扬声器1的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首先,制作有机EL板部20。在有机EL板部20的玻璃基板21之上通过溅射等在4个地方形成层压部27。例如,如图8所示,在厚度D11为0.7mm、纵T11和横S11各为300mm的玻璃基板21之上形成纵T12和横S12各为122mm的层压部27。此外,分别在透明电极层29的侧部突出形成输入端子部26,在金属电极层49的侧部突出形成输入端子部46,并形成各层29、39、49使输入端子部26和输入端子部46从层压部27的边缘部突出。
在玻璃基板21上形成了层压部27后,如图9所示,按照各层压部27分割玻璃基板21,切出纵长T13和横长S13各为137.5mm的正方形有机EL板主体22。
之后,如图10所示,将吸湿片23收纳于凹部中,使吸湿片23安装有粘结片的一面朝向密封板24侧。即,吸湿片23成为被固定于密封板24的凹部内的状态。
接着,如图11所示,将收纳了吸湿片23的密封板24配置于有机EL板主体22上,并且吸湿片23侧朝向金属电极层49,层压部27的整面位于凹部下侧。若以层压部27的整面位于凹部下侧的方式将密封板24配置于有机EL板主体22上,多少具有弹性的吸湿片23轻度变形而成为周缘部抵接到玻璃基板21的状态。因此,通过将密封板24的周缘部和玻璃基板21的抵接部利用粘接剂粘合并密封,层压部27在玻璃基板21和密封板24之间成为密封状态。
接着,将一个缓冲材料11叠置于前框12内侧的延展部15之上。然后,在配置有缓冲材料11的前框12内侧配置有机EL板部20。有机EL板部20被配置于前框12上,隔着缓冲材料11利用延展部15支撑玻璃基板21的周围部分。
接下来,在收纳于前框12内侧的有机EL板部20的周边之上配置另一个缓冲材料11。然后,将音圈60配置于有机EL板部20之上,再将后框70配置于前框12之上使肋棱部73嵌合于前框12内侧。
在音圈60和后框70中,使线圈部62从后框70的前侧通过开口部75,从而将音圈60配置到有机EL板部20上,将后框70配置到前框12上。通过使肋棱部73嵌合于前框12内侧,形成有机EL板部20隔着缓冲材料11被夹入前框12的延展部15和肋棱部73之间的状态,有机EL板部20由前框12和后框70支撑。
接着,将螺钉81分别通过形成在后框70的外框部中的多个通孔82,并将该螺钉81旋紧到形成在前框12背面的螺钉孔14上,从而相对于前框12固定后框70。在将后框70固定于前框12以后,使用卡具进行音圈60的定位使线圈部62的周侧面和开口部75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沿线圈部62的整体均匀设置。在如上定位的状态下,相对于有机EL板部20的密封板24粘接固定音圈60的凸缘部63。
接下来,将磁路构件50安装在后框70上,使磁轭56的圆筒部52插入开口部75内。因为圆筒部52的内周面的直径L21和板极54的直径L26、以及线轴部61内周的直径L23和包含线圈部62在内部分的直径L24的结构如上所述,所以只要将圆筒部52插入开口部75内,线轴部61以及线圈部62就被插入圆筒部52和板极54之间的磁隙即间隙59内。如果将磁轭56的圆筒部52插入开口部75内,凸缘部57抵接后框70,由此,确定磁路构件5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然后,利用粘接剂将凸缘部57粘合至后框70,从而相对于后框70固定磁路构件50,形成图1所示的有机EL板扬声器1。
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有机EL板扬声器1,只要从连接线圈部62的引线(省略图示)输入音频信号,就驱动音圈型振动装置40。即,音圈60相对于磁路构件50振动。只要音圈60振动,该振动就传给密封板24,结果,有机EL板扬声器1整体振动,并从作为光的出射面的玻璃基板21面发出声音。
接下来,对使用了上述有机EL板扬声器1的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进行说明。图12是说明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
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主要由有机EL板扬声器1、控制部200以及传感器部300构成。
控制部200对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进行控制。控制部200在控制使有机EL板扬声器1发声时,对音圈60施加声音信号。另外,在控制部200的控制下,通过对有机EL板的输入端子部26以及输入端子部46施加电压,能够使有机EL板扬声器1照明。
另外,在不需要有机EL板扬声器1显示时,控制部200可以控制其不进行照明。另外,还能够控制成通常仅照明,而例如仅在紧急时进行声音输出。
本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部300对光、气体、烟雾、温度变化、振动和液状体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传感器部300检测出烟雾就向控制部200发送信号。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能够设置如下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即,仅在需要提醒注意所通知的信息时才动作而进行发光、显示或者声音输出。因此,通常情况时,有机EL板扬声器1不会让人感觉烦,仅在紧急情况等需要该信息时才提醒人们注意该显示。
另外,通过传感器部300对烟雾等进行检测,能够在火灾等情况下,自动地开始用于提醒注意的发光、显示或者声音输出。
接下来,就本发明所涉及的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的动作示例进行说明。
当因火灾等而产生烟雾时,在该烟雾由传感器部300检测到时,传感器部300向控制部200发送信号。
控制部200根据该信号使有机EL板扬声器1开始发光并输出声音。作为声音的输出,例如输出“发生了火灾,请进行避难”等声音。通过同时进行发光和输出声音中的一者,能够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注意。
以上,就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了叙述,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以及组合。
例如,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另行设置控制部200以及传感器部300,但并不限于这种形式。还可以将控制部200或者传感器部300中的一者或者两者与有机EL板扬声器1设置为一体。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设置传感器部300,但传感器部300并非必需。但是,通过设置传感器部300,能够检测出火灾以及地震等紧急事态以进行动作。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EL板扬声器1具有在紧急情况时向应急口进行引导以及指示的功能,但是还可以在建筑物内部以外使用。例如,还可以设置于作为运输工具的公交、汽车、飞机、船或者其他交通工具。进而,还可以用于除了紧急情况用的引导指示以外的用途。例如,可考虑用于公交车内等的指示。在该情况下,有机EL板扬声器系统100能够如下实现,即,在公交车处于行驶中时的显示为非点亮状态,而当传感器部检测到公交车停车时,点亮出口显示并输出公交站的名称、以及指示下车口的声音。另外,不限于固定在建筑物或车辆上,还可以进行携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EL板部通过采用粘贴了指示标识4的形状的薄膜的有机EL板部20来进行显示。但是并不限于这种形式。例如,还可以使用油墨等形成规定的形状,还可以使有机EL的规定部分以所希望的颜色以及形状进行发光。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EL板部20的显示为静止图像,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所谓无源型有机EL板扬声器或者所谓有源型有机EL板扬声器1播放活动图像。在所谓无源型有机EL板扬声器中,使阴极和阳极单纯地进行交差并在其交差部配置有机EL元件,利用外带驱动IC使电流瞬间流过而使有机EL元件发光,再现活动图像。在所谓有源型有机EL板扬声器1中,对有机EL元件逐一配置薄膜晶体管(TFT),利用该TFT控制像素上流过的电流量的同时使有机EL元件发光。在利用有机EL板扬声器1播放活动图像时,能够减小瞬间的最大亮度,因此,能够延长元件的寿命,易于省电。进而,通过使活动图像和声音、或者活动图像和发光进行联动,变得能更有效地唤起人们的注意,能够通知信息的显示。
例如,在有机EL板部20能够使显示进行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在非紧急时使有机EL板扬声器1作为白色照明发挥功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地震等紧急情况时,显示与指示标识4同样的标识,且可以通过声音进行指示。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具有有机发光层39的有机EL板扬声器1,但还可以是使用无机材料作为产生电荧光的材料的无机EL板扬声器。对于无机EL板扬声器,取代有机发光层39而形成无机发光层。无机发光层例如能够采用硫化锌等无机物的蒸镀层。由于有机EL板扬声器1能够以低功率获得较高的亮度,所以具有能够提高视觉辨别并能够减少消耗功率等的特征。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音圈型振动装置40的有机EL板扬声器1,但还可以采用具有其他振动致动器(actuator)的有机EL板扬声器。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底部发光型有机EL板部20,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底部发光(Bottom Emission)型有机EL板20。另外,针对各说明中所例示的尺寸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适宜设定。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荧光板部,具有可进行信息显示和照明中的至少一者的显示部以及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部;
控制部,用于对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声音输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进行控制;并且
所述声音输出部通过使所述显示部进行振动而发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荧光板系统被构成为:
所述声音输出部和所述显示部被重叠布置;并且
使所述声音输出部的驱动部分接触所述显示部的背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荧光板系统包括检测光、气体、烟雾、温度变化、振动和液状体中的至少一种的传感器部;
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进行触发,控制所述电荧光板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显示、照明以及输出声音之中至少2个联动动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荧光板系统被搭载到运输工具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对所述显示部和/或所述声音输出部发送信号、提醒注意或者引导指示的方式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包含紧急引导显示部。
8.一种电荧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能够进行信息显示和照明中的至少一者;
声音输出部,通过使所述显示部进行振动而输出声音;
并且,通过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声音输出部之中至少一个进行动作。

Claims (8)

1.一种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荧光板部,具有可进行信息显示和照明中的至少一者的显示部以及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部;
控制部,用于对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声音输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荧光板系统被构成为:
所述声音输出部和所述显示部被重叠布置;并且
使所述声音输出部的驱动部分接触所述显示部的背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荧光板系统包括检测光、气体、烟雾、温度变化、振动和液状体中的至少一种的传感器部;
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进行触发,控制所述电荧光板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显示、照明以及输出声音之中至少2个联动动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荧光板系统被搭载到运输工具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对所述显示部和/或所述声音输出部发送信号、提醒注意或者引导指示的方式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荧光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包含紧急引导显示部。
8.一种电荧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能够进行信息显示和照明中的至少一者;
声音输出部,输出声音;并且
通过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声音输出部之中至少一个进行动作。
CN200980120833.9A 2008-06-16 2009-06-15 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 Pending CN1020574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7098 2008-06-16
JP2008157098A JP2009301431A (ja) 2008-06-16 2008-06-16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PCT/JP2009/002714 WO2009153961A1 (ja) 2008-06-16 2009-06-15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7410A true CN102057410A (zh) 2011-05-11

Family

ID=41433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0833.9A Pending CN102057410A (zh) 2008-06-16 2009-06-15 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301431A (zh)
KR (1) KR20110021874A (zh)
CN (1) CN102057410A (zh)
WO (1) WO200915396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8456A (zh) * 2015-07-22 2015-11-18 江苏彩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光与积体电路相结合的电子装置
CN109075264A (zh) * 2016-04-29 2018-12-21 3M创新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缓冲膜
CN110189632A (zh) * 2019-05-23 2019-08-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发声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9739B2 (ja) 2010-02-22 2015-10-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誘導灯
JP5466530B2 (ja) * 2010-02-23 2014-04-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634078B2 (ja) * 2010-02-23 2014-12-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887529B2 (ja) * 2011-08-24 2016-03-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3044911A (ja) * 2011-08-24 2013-03-04 Panasonic Corp 表示装置
JP2017058395A (ja) * 2015-09-14 2017-03-23 五洋建設株式会社 看板及び検査装置
KR200489948Y1 (ko) * 2019-03-14 2019-08-30 주식회사 에스에이치산업 비상탈출구 유도표시장치
DE202020103910U1 (de) * 2020-07-07 2021-10-12 Zumtobel Lighting Gmbh Intelligente Fluchtweganzeigevorrichtung für optisch-akustische Fluchtweglenkung, sowie Wegleit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2805B2 (ja) * 1991-04-08 1999-06-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常用誘導灯
JPH07107592A (ja) * 1993-09-29 1995-04-21 Seikosha Co Ltd 発光スピーカ装置
JPH07160208A (ja) * 1993-12-03 1995-06-23 Shimizu Corp 非常誘導用表示装置
SG107578A1 (en) * 2001-03-28 2004-12-29 Inventio Ag Indicating device
JP2007156651A (ja) * 2005-12-01 2007-06-21 Shomei:Kk 誘導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誘導表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8456A (zh) * 2015-07-22 2015-11-18 江苏彩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光与积体电路相结合的电子装置
CN105068456B (zh) * 2015-07-22 2020-01-21 耿树森 一种冷光与积体电路相结合的电子装置
CN109075264A (zh) * 2016-04-29 2018-12-21 3M创新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缓冲膜
CN109075264B (zh) * 2016-04-29 2021-09-28 3M创新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缓冲膜
CN110189632A (zh) * 2019-05-23 2019-08-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发声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21874A (ko) 2011-03-04
JP2009301431A (ja) 2009-12-24
WO2009153961A1 (ja)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7410A (zh) 电荧光板系统以及电荧光板
TWI732911B (zh) 一種面板振動型顯示裝置
KR101919454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컴퓨팅 장치
US20080232088A1 (en) Acoust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4831205B2 (ja) 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JP5056038B2 (ja) 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US8141676B2 (en) Compound membrane and acoust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057274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2007110382A (ja) スピーカ一体型表示装置
JP2010027845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US11540056B2 (en) Speaker and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thereof
JP4725469B2 (ja) 平型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JP4355860B2 (ja) 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KR101325678B1 (ko) 초박형 압전 스피커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13044912A (ja) 表示装置
JP6479745B2 (ja) 音響振動板を兼ねる光反射板を具備するled照明装置、音響振動板を兼ねる光反射板を具備するled照明装置からの音の取り出し方法、ちらつきを抑制することが可能なled照明装置用の音響振動板を兼ねる光反射板
KR102258141B1 (ko) 스마트 조명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명 제어 방법
JP2008182391A (ja) スピーカとそれ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US10297243B2 (en) Buzzer unit and signal indicator light
JP2002027588A (ja) パネル型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US20240179471A1 (en) Display device
JP4957144B2 (ja) 平型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JP2007200226A (ja) ガス警報器
JP6480074B1 (ja) 音響振動板を兼ねる光反射板を具備するled照明装置、及び、音響振動板を兼ねる光反射板を具備するled照明装置からの音の取り出し方法
JP6666807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