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6834A - 容器的开盖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的开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6834A
CN102056834A CN200980122009.7A CN200980122009A CN102056834A CN 102056834 A CN102056834 A CN 102056834A CN 200980122009 A CN200980122009 A CN 200980122009A CN 102056834 A CN102056834 A CN 102056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ing closures
extension
lid
spigot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20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6834B (zh
Inventor
中西忠彦
永尾镇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mo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mo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mo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mo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56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6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6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68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00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16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for removing flanged caps, e.g. crown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00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18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for removing threaded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00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40Devices for engaging tags, strips, or tongues for opening by tearing, e.g. slotted keys for opening sardine tins
    • B67B7/403Devices for engaging tags, strips, or tongues for opening by tearing, e.g. slotted keys for opening sardine tins adapted for engaging the ring of a pull tab for opening an aperture
    • B67B7/406Devices for engaging tags, strips, or tongues for opening by tearing, e.g. slotted keys for opening sardine tins adapted for engaging the ring of a pull tab for opening an aperture and subsequently tearing off the top of the ca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00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44Combination tools, e.g. comprising cork-screws, can piercers, crowncap rem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动容器的螺纹式盖而打开的开盖器。该开盖器(1)由板材制成。包括:板面弯曲成圆弧状而成的圆弧状部(11)和自该圆弧状部(11)的两端连续延伸正对的两个延伸部(3)。一个延伸部(3)具有板面被扭曲板侧沿朝向另一个延伸部(3)的扭曲部(4),在该扭曲部(4)的板侧沿上,形成有为了与另一个延伸部(3)一起夹持容器的螺纹式盖并使该螺纹式盖转动而与该螺纹式盖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部(6)。

Description

容器的开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打开果汁、饮料瓶等的螺纹式盖的开盖器,尤其涉及一种易于打开罐装啤酒、罐装果汁等的拉罐盖或者调味料瓶等的内栓的开盖器。
背景技术
罐装啤酒、罐装果汁等饮料罐多采用拉罐式。小孩、老人、病人等指力较弱的人出于难以打开的理由而对这些拉罐敬而远之;指甲薄而弱的人或者涂了指甲油的女性等出于担心损伤手指等理由,也对这些拉罐敬而远之。
另一方面,装满了果汁、饮料等的塑料瓶、啤酒类等也广泛使用螺纹式盖,要打开它,则需要夹持住螺纹式盖并让它转动。手指的力量不够大或者握力不够大,有时是无法打开的。经常发生劲小的老人、小孩等打不开这些该螺纹式盖的事情。
因此,才有适于拉罐盖、螺纹式盖的各种开盖器问世。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开盖器。该开盖器包括将板材弯成环状的环状部和从该环状部的两端朝外延伸的一对正对着的把持部,在一个把持部形成有钩部。当要从瓶子上取下螺纹式盖时,将环状部套在盖子上,对两个突出部施加把持力,让环状部紧扣在盖子上,再在该状态下对两个突出部施加旋转力让盖子转动。打开拉罐式罐时,一个突出部的钩部钩挂在拉环(pull tab)上,以该突出部的顶端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向上拉起拉环。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开盖器。该开盖器在“U”字状折回部相连大致平行延伸的一对长板部的中间形成有正对的半圆部,在两个长板部的顶端形成有钩部。在打开螺纹式盖时,用正对着的长板部上的半圆部夹持住螺纹式盖;在打开拉罐式罐时,将钩部钩挂在拉环上。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注册第3081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用新型注册第3057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开盖器而言,在将环状部套在螺纹式盖的外周并让盖子转动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环状部内周面相对于盖子的外周面打滑,而无法让盖转动的现象。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开盖器是用一对半圆部夹持螺纹式盖。和专利文献1一样,使用该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开盖器时,也有可能出现半圆部的内周面相对于盖子的外周面打滑,而无法让盖转动的现象。
特别是,专利文献1及2中都是让环状部或半圆部与盖子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所以接触压力变低,把持力不会充分地作用于盖子上,环状部或半圆部就会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易于造成无法让螺纹式盖转动的结果。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易制造性、良好的操作性,很简单地即能够让螺纹式盖转动而打开的开盖器。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不是让由板材制成的开盖器用板面与盖子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而是用板侧沿与盖子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因此能够用较小的力获得较高的接触压力,使得开盖器难以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
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板材制成的开盖器,该开盖器包括:板面弯曲为圆弧状而成的圆弧状部和自该圆弧状部的两端连续延伸正对的两个延伸部。至少一个延伸部具有板面被扭曲板侧沿朝向另一个延伸部的扭曲部,为了与另一个延伸部一起将容器的螺纹式盖也夹持住并让该螺纹式盖转动,在该扭曲部的板侧沿形成有使其与该盖子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部。
因此,能够利用由板侧沿构成的抵接部以较大的接触压力夹持住螺纹式盖,开盖器便难以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即使用很小的力也能够让盖可靠地转动打开。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扭曲部的板侧沿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两端的棱部位形成为所述抵接部。于是,因为抵接部形成为棱,所以开盖器难以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用很小的力便能够让该盖可靠地转动打开。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两个延伸部的各延伸部形成有抵接部。据此便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开盖器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从用很小的力让该盖可靠地转动打开这一点来看是有利的。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两个延伸部,由各自的所述板侧沿构成的抵接部形成为相互正对。这样便更有利于防止开盖器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延伸部的顶端侧设有板面相互正对着对方的延伸部的手柄部。因此,则易于握住开盖器,对手柄部施加很小的力,便能够以较大的接触压力挟持住盖,操作性优良。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延伸部中至少一个延伸部的手柄部,其顶端部弯向内侧或者外侧,形成为用以打开带拉环的栓的、挂在拉环上的部分。因此也易于打开带拉环的栓。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两个延伸部中至少一个延伸部的手柄部的顶端,形成有用以打开拉罐式容器的、挂在拉环上的部分。因此也易于打开拉罐式容器。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延伸部中的一手柄部,其顶端部弯向内侧或者外侧,形成为用以打开带拉环的栓的、挂在拉环上的部分。
在所述两个延伸部中的另一手柄部的顶端,形成有用以打开拉罐式容器的、挂在拉环上的部分。
据此,也易于打开带拉环的栓、拉罐式容器。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让盖转动,在所述圆弧状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绕在该盖子的外周面上的绕挂部。因此,不仅延伸部能够用来打开螺纹式盖,圆弧状部也能够用来打开螺纹式盖,有利于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弧状部设有强度减弱部,其减小为保证所述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变小而使所述圆弧状部变形所需要的力。因此,劲小的老人、子供也能够简单地操作,将螺纹式盖打开。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一手柄部的顶端设有以该手柄部作启子用的、与王冠型金属盖的沿接合的接合部。因此,能够以手柄部作启子用,通用性高。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弧状部设有以该圆弧状部作启子用的、与王冠型金属盖的沿接合的接合部。因此,能够以该圆弧状部作启子用,通用性提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板材制成的开盖器包括:板面弯曲为圆弧状而成的圆弧状部和自该圆弧状部的两端连续延伸正对的两个延伸部。至少一个延伸部具有板面被扭曲板侧沿朝向另一个延伸部的扭曲部,为了与另一个延伸部一起将容器的螺纹式盖夹持住并让该螺纹式盖转动,在该扭曲部的板侧沿形成有使其与该盖子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部。因此,能够用较高的接触压力夹持住螺纹式盖,开盖器难以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即使用很小的力也能够让盖子可靠地转动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将图3中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另一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又一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7示出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开盖器成形以前板材的状态。
图8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开盖器的制造工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部分正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17是说明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19是说明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开盖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开盖器
2 板材主体
3 延伸部
4 扭曲部
5 缺口部
6 抵接部
7 手柄部
8 孔部
11 第一开栓部
12 第二开栓部
13 内栓用开栓部
14 拉罐用开栓部
15 狭缝
16 肋
17 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以下优选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而已,并无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适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等意图。
在本发明中,在由板材制成的开盖器上设有扭曲部,以板侧沿部作抵接部夹持盖子,因此开盖器难以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易于让盖子转动而松开。此外,优选在两个延伸部中各个延伸部都设扭曲部及抵接部,在一个延伸部上设置扭曲部及抵接部也没有问题。而且,通过在开盖器上设置用以打开带拉环的栓、拉罐式容器的部分,并进一步设置开盖部分,则开盖器的通用性提高,非常方便。
在本发明中,优选适合于两侧的延伸部的打开、合上的弹性和硬度。为此,从圆弧状部到延伸部顶端的长度在60mm~150mm左右是一个合适的范围。开盖器的板厚在0.3mm~1.5mm这一范围,板的宽度在5mm~20mm这一范围。主要根据使用者的性别、年龄等适当决定盖子的大小即可。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盖器的侧视图。图3~图6是说明图1中的开盖器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7示出了在图1中的开盖器成形以前板材的状态,图8示出了开盖器的制造工序。
开盖器1优选用不锈钢、铁、铝合金等金属制造,开盖器1由板厚约1.5mm、板宽10mm的板材制成。如图1和图2所示,板材,在其中间部位板面被弯曲而呈弯曲状,形成为具有外周面2a和内周面2b的直径约24mm的圆弧状部2。该圆弧状部2的内周面2b与螺纹式盖的外周面接触,该圆弧状部2构成用于让螺纹式盖转动而打开的第一开栓部(开启器)11。开盖器1具有从第一开栓部11(圆弧状部2)的两端连续延伸的两个延伸部3、3。在延伸部3、3上,接着第一开栓部11,形成有板面3a、3b相对于该第一开栓部11的板面相互反向扭曲约90°而形成的扭曲部4、4。扭曲部4、4形成为内侧的板侧沿4a相互正对。扭曲部4、4的长度约为40mm,在扭曲部4、4的内侧的板侧沿4a上形成有直径在25mm左右的近似圆弧状缺口部5。缺口部5的两端,也就是缺口部5与其两侧的板侧沿4a的交界部形成为是棱的抵接部6、6。该抵接部6、6与螺纹式盖的外周面接触,构成让螺纹式盖转动而打开的第二开栓部12。后面对该第二开栓部12进行详细说明。
延伸部3的接着扭曲部4的顶端侧,朝着与扭曲部4相反的方向扭曲回来约90°,而成为手柄部7。一个手柄部7的顶端侧朝着外侧被弯曲约90°,构成带拉环的内栓用开栓部13。另一个手柄部7的顶端侧没有被弯曲,以原状态延伸,构成拉罐用开栓部14。此外,内栓用开栓部13及拉罐用开栓部14中任一个开栓部都形成为圆角,以保证顶端侧易于插入拉环中。孔部8设在拉罐用开栓部14,可以将绳子穿入其中挂起来。
接下来,参照图3~图6对开盖器1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转动主要灌满了以果汁或饮料等为主的液体的瓶子B1的螺纹式盖C1而打开的情况下,让抵接部6、6靠过来,保证螺纹式盖C1位于构成第二开栓部12的抵接部6、6之间。握住手柄部7,让四个地方的抵接部6与螺纹式盖C1的外周面接触。
通常情况下,因为塑料瓶(pet bottle)等的螺纹式盖C1的直径约为28mm,缺口部5的直径约为25mm,所以不是缺口部5的内周面与螺纹式盖C1的外周面接触,而是四个地方的抵接部6与盖子的外周面抵接。其结果,四个地方的抵接部6像边一样从周围以很大的力夹住螺纹式盖C1。因此,在让开盖器1转动之际,在四个地方的抵接部6不会在盖子的外周面上打滑的情况下,便能够让螺纹式盖C1转动。特别是,因为设有扭曲部4且在扭曲部4的板侧沿4a上形成有抵接部6,所以即使用很小的力握住手柄部7、7,抵接部6相对于螺纹式盖C1的外周面的接触压力也会升高,在不打滑的情况下,便能够可靠地夹持住螺纹式盖C1的外周面,让该盖C1转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抵接部6有四个地方,但并不限于四个地方。可以为三个地方,或者多于四个地方。此外,若在偶数个地方形成抵接部6,并使两侧的扭曲部4、4的抵接部6、6成为正对的位置关系,那么,在夹持螺纹式盖C1之际则难以使该盖子变形,所以易于让盖子转动,很有利。也就是说,若将四个地方的抵接部6设置在相对于螺纹式盖C1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则在夹持螺纹式盖C1之际,就是从两侧对盖C1施加大致均等的力,而且,螺纹式盖C1难以变形。因此,易于让盖子转动,用很小的力即能够操作。
特别是,从夹持螺纹式盖C1的角度来考虑,优选抵接部6像边一样形成为棱,因为这要比抵接部6形成为平滑面好。如图3所示,在用手握住开盖器1进行操作之际,可以握住扭曲部4顶端侧的手柄部7,还可以用手握住扭曲部4的外侧进行操作。
参照图5对打开罐装啤酒、果汁等饮料罐等拉罐时的情形进行说明。将开盖器1的拉罐用开栓部14插入罐B2上的拉环C2的孔部C21中,然后让扭曲部4朝向下方(图5中顺时针方向)移动,拉罐用开栓部14借助该操作被以由罐B2的沿支撑着的手柄部7的中途部分为支点抬起,拉环C2被拉起,罐即被打开。就这样,既简单且用力很小地就将拉环C2拉起,从而将罐打开。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做法,将开盖器1的拉罐用开栓部14插入罐B2上的拉环C2的孔部C21,让扭曲部4朝向上方(图5中逆时针方向)移动,不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往上拽拉环C2来将罐打开。
参照图6,说明是如何打开不仅有盖,还有内栓的调味料等的瓶子的。如图6所示,在打开带设在调味料等的瓶子B3上的带拉环的内栓C3的情况下,取代将手指插入孔部C31往上拽的做法,将形成在开盖器1的手柄部7顶端的内栓用开栓部13插入孔部C31,通过拉来打开内栓C3。在该情况下,也无需将手指伸入孔部C31,所以在不损伤指甲的情况下,就能够进行开栓操作。此外,内栓用开栓部13的折弯角度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中的构造,可根据用途做适当设定。
在使用第二开栓部12时,圆弧状第一开栓部11具有杠杆原理下的支点的作用,也能够利用该圆弧状第一开栓部11让螺纹式盖转动而打开。在该情况下,将第一开栓部11绕在螺纹式盖上,握住延伸部3、3(手柄部7、7),让第一开栓部11紧贴在盖子的外周面上,在该状态下让开盖器1转动即可。进一步优选在第一开栓部11的内周面形成用来防止打滑的凹凸。
握着手柄部7进行操作之际的握力的强度,可根据开盖器1的材质、厚度等进行调整。此外,在想要减弱该握力的强度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第一开栓部11设置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狭缝,以使第一开栓部易于弯曲。该狭缝可以设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宽度方向的一侧或者两侧。为了提高摩擦力(提高接触压力),可以让在形成该狭缝之际被切并翻起的部分或端部和让抵接部6带棱一样,形成为与盖子的外周面抵接的突出部。相反,在想要增加所述握力的强度的情况下,则不是设置狭缝,而是在第一开栓部11设置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肋。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延伸部3、3的顶端部是敞开(敞开意味着顶端部分别被切断,没有相互连为一体)的,所以增大或者减小延伸部3、3的顶端部之间的间隔简单可调。通过该调整,便能够由第二开栓部12、12夹住例如直径在27~40mm的盖子来打开。此外,在夹着直径小于25mm的盖子并想让该盖子转动的情况下,将缺口部5的直径加工得小一些即可。
接下来,参考图7及图8对开盖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准备一定厚度、一定宽度的细长板材。接着,在远离板材中央部位于两侧的两个地方形成缺口部5,使成为手柄部7之部分的顶端部分形成为圆角。在一个手柄部7开一个孔部8。成形到该状态以后,让板材中央部分湾曲约150°的旋转角度而使板材整体变成近似“U”字状,形成板面已成为圆弧状的第一开栓部11。在自第一开栓部11的两端延伸的延伸部3的中途相对于第一开栓部11的板面扭曲约90°形成扭曲部4。再进一步朝着原来的方向将接着扭曲部4的延伸部3的顶端侧部分扭曲回去形成手柄部7。进一步将一个手柄部7的顶端朝着外侧折弯,形成内栓用开栓部13。
此外,该制造工序是一例,本发明的制造工序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作为手柄部7是从扭曲部4朝着原来的方向扭曲回去而形成的。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朝着相同方向扭曲。而且还可以不扭曲回去,以与扭曲部4相同的状态形成手柄部。在该情况下,就是手指、手心接触延伸部3的板侧沿,在觉得该触觉不舒服的情况下,可以用盖部件等将延伸部3覆盖起来,以便改善手指、手心的触觉。
可以在第一开栓部11的内周面上形成用以防止打滑的凹凸止动面。
将手柄部7朝着外侧弯曲而形成了内栓用开栓部13,但弯曲方向并不限于该方向,还可以是内侧、其它方向。该实施方式中,约弯曲了90°,但除此以外,只要是一个适于打开内栓的角度即可,并不限于该角度。在该实施方式中,让内栓用开栓部13弯曲,拉罐用开栓部14却没有弯曲。但除此以外,还可以内栓用开栓部13和拉罐用开栓部14双方皆不弯曲或者双方皆弯曲。
可以将绳子穿入孔部8将该开盖器挂好,还可以安上手机用细绳等那样的装饰物。也可以没有孔部8。
缺口部5并不限于圆弧状,只要形成抵接部6即可。缺口部可以为椭圆形、矩形等其它形状。此外,在是矩形缺口部的情况下,当需要避免应力集中在该角部时,可以将该部分加工成圆角。可以让矩形缺口部结构具有让六角螺栓头转动的螺丝刀的作用。缺口部5的大小左右相同,但并非一定相同,大小不同也是可以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个简单的结构,能够广泛地作为拉罐式容器的开启器、瓶、纸容器类的螺纹式盖的开启器、调味料容器的内栓的开启器等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一扭曲部4,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形成有两个抵接部6、6,在另一扭曲部4仅设有一个为棱的抵接部61,这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一扭曲部4上的两个抵接部6、6之间的部分、另一扭曲部4以及抵接部61正对,靠这三个抵接部6、6、61夹持螺纹式盖。抵接部61两侧的缺口部51制成平滑弯曲的凹形状,难以破损。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相对于盖子的外周面的接触点是3个,抵接部6、6和抵接部61的位置是错开的,所以即使是很小的力也能够很好地夹持住螺纹式盖。第二实施方式对于螺纹式盖不是塑料瓶盖等那样的较软树脂制而是金属制,需要较大的旋转力开盖或者需要更大的夹持力的情况适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抵接部6、6和抵接部61打开啤酒瓶等的王冠型金属盖,亦即开盖器1可作为启子使用。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另一扭曲部4上的抵接部6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在另一扭曲部4没有形成缺口部5,在内侧的板侧沿4a形成了具有三角波状凹凸的抵接部62。在该情况下,能够用来打开直径不同的各种螺纹式盖,通用性高。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抵接部6、6和抵接部62打开啤酒瓶等的王冠型金属盖,亦即开盖器1可作为启子使用。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一延伸部3形成扭曲部4,在另一延伸部3未形成扭曲部,而是形成了不同状态的抵接部63,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在另一延伸部3形成有横截面近似半圆形的抵接部63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该情况下,因为抵接部63整体与螺纹式盖的外周接触,所以优选设置防滑件。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因为不需要对另一延伸部3进行扭曲工序和扭曲回去工序,所以能够简化制造工序。还有,因为另一延伸部3上没有扭曲部,所以还具有易握的优点。
能够利用抵接部63和6、6和抵接部6、6打开啤酒瓶等的王冠型金属盖,亦即开盖器1可作启子用。在该情况下,将抵接部63的圆弧形状两端部顶在王冠型金属盖上,将抵接部6、6顶在王冠型金属盖的沿上,对开盖器1进行扭曲,即能够开盖。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开栓部11设有沿其圆周方向延伸的狭缝15,使第一开栓部11易于弯曲,就是老人、子供等劲小的人也能够用较小的力操作开盖器1,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此外,狭缝的长度、大小、位置等随素材的材质、强度、厚度等不同而不同,只要调整为对操作力合适的一定值即可。狭缝可以设在一个地方,也可以设在多个地方。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延伸部3、3中各个延伸部的两端设有两个成为抵接部6的缺口部5,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将离第一开栓部11较近一侧的缺口部5形成得小一些,将离第一开栓部11较远一侧的缺口部5形成得大一些,做到能够广泛地用来打开直径不同的盖子。大一些、小一些的缺口部5、5结合起来可用来打开各种不同直径的盖子。在该情况下,只要根据操作人的易握度、易操作度选择使用某缺口部5即可。
此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使各延伸部3上的两个缺口部5、5大小不同。但除此以外,还可以使两个缺口部5、5大小相同。还可以与此相反,将离第一开栓部11较近一侧的缺口部5形成得大一些,将离第一开栓部11较远一侧的缺口部5形成得小一些。还有,各延伸部3上的缺口部5并不限于设两个,还可以设3个以上。还可以让一个延伸部3的缺口部5和另一个延伸部的缺口部5大小不同。也可以在离第一开栓部11较近一侧和较远一侧中的任一侧的延伸部仅设一个缺口部5,在另一延伸部不设缺口部,或者,在离第一开栓部11较近一侧和较远一侧这两侧中,都是仅在一延伸部设缺口部5,在另一延伸部不设缺口部。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因为离第一开栓部11较近一侧的缺口部5与手柄部7间的距离较长,所以即使使加在手柄部7、7的把持力较小,也能够将该缺口部5两端的抵接部6牢固地顶在螺纹式盖C1上。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缺口部5及抵接部6分为两段,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在各延伸部3,所设的大直径缺口部53和小直径缺口部52分两段,且在小直径缺口部52的两端设有抵接部62,在大直径缺口部53的两端设有抵接部63。在该情况下,让抵接部63与大直径盖抵接,让抵接部62与小直径盖抵接,便能够进行开栓操作。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即使加长延伸部3的长度,该开盖器也能够广泛地用于打开直径不同的各种盖子。此外,还可以仅在一延伸部3设置大直径缺口部53及小直径缺口部52,在另一延伸部3仅设置大直径缺口部53或者仅设置小直径缺口部52。第七实施方式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大直径缺口部所在的部位也适用。
(第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第一开栓部11的部分主视图。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相同部分的说明省略不提。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为使第一开栓部11易于弯曲,用板厚较薄的薄部111形成了第一开栓部11的圆弧部,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第一开栓部11易于弯曲,适于劲小的老人、孩子等使用。
此外,薄部111的板厚为其它厚部112的一半左右,但并不限于该厚度。而且,还可以将多个薄部111和多个厚部112交替着设置在圆周方向上。
第八实施方式中的薄部111,可代替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图12所示的狭缝15而设,还可以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图12所示的狭缝15所涉及的结构下追加上该薄部。
(第九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及图17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6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开栓部11设有开盖结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对第一开栓部11中央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侧沿部进行切割并翻起,亦即约折弯90°来形成折弯部17。自第一开栓部11向内侧扭与扭曲部4相连的部分41有一部分被切除,扭曲部4的面对该切除部分的沿形成用以开盖的支点部42。此外,因为还可以对内栓用开栓部13和拉罐用开栓部14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的配置,所以在该第九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相反的配置结构。
参照图17说明以第九实施方式中的开盖结构部分作啤酒瓶的启子用时的状态。此外,在图17中,为便于判断折弯部17与啤酒瓶B4的栓(王冠型金属盖)C4的下端部C41接合的状态,用在中央分割为左右的剖视图来表示开盖器1。
如图17所示,使用时,让折弯部17与啤酒瓶B4的王冠型金属盖C4的沿C41接合,让支点部42与王冠型金属盖C4的上表面接触。然后,以支点部42为支点,让开盖器1在图17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折弯部17因此而被提起,王冠型金属盖C4的沿C41也一起被撬起,王冠型金属盖C4则脱离啤酒瓶B4。
此外,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对向着板材内侧扭曲的部分41做了部分切除,但是并非一定要进行该切除,该切除是可以省略的。也就是说,扭曲部4或延伸部3原样就可以作为按在王冠型金属盖C4的上表面的支点部使用。
(第十实施方式)
参照图18与图19对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8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十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相同部分的说明省略不提。第十实施方式与第九实施方式一样,也是在第一开栓部11设置开盖结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自第一开栓部11向内侧扭曲与扭曲部4相连的部分41有一部分被切除,扭曲部4的面对该切除部分的沿形成用以开盖的接合部43。第一开栓部11一侧的面对该切除部分的沿形成用以开盖的支点部42a。此外,因为内栓用开栓部13和拉罐用开栓部14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的配置,所以在该第十实施方式中为相反的配置结构。
参照图19对以第十实施方式的开盖结构部分作啤酒瓶的启子用时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9中,用在中央被分割为左右的剖视图表示开盖器1。
如图19所示,使用时,让接合部43与啤酒瓶B4的王冠型金属盖C4的沿C41接合,让设在第一开栓部11的支点部42a与王冠型金属盖C4的上表面接触。然后,以已与王冠型金属盖C4的上表面接触的支点部42a为支点,让开盖器1在图19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接合部43因此便被提起,王冠型金属盖C4的沿C41一起被撬开,王冠型金属盖C4脱离啤酒瓶B4。
此外,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开栓部11形成第九实施方式中的折弯部17那样的结构来作支点部。自第一开栓部11向内侧扭曲与扭曲部4相连的部分41有一部分被切除,形成了接合部43及支点部42a。但除此以外,还可以将该切除范围扩大到第一开栓部11的整个区域,以第一开栓部11的中央部作支点部。也就是说,使第一开栓部11的板宽为延伸部3的板宽的一半。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通过形成接合部43,在第一开栓部11设置支点,便能够作为启子用的情形,接合部43及支点部42a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
(第十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20及图21对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一样示出了开盖器。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部分说明省略不提。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在内栓用开栓部13设置了开盖结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保证内栓用开栓部13朝向第一开栓部11地将内栓用开栓部13的顶端进一步弯曲大约90°,以形成接合部13a。
参照图21说明以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开盖结构部分作啤酒瓶的启子使用时的状态。如图21所示,使用时,让接合部13a与啤酒瓶B4的栓(王冠型金属盖)C4的沿C41接合,让扭曲部4与栓C4的上表面接触。然后,以已与栓C4的上表面接触的扭曲部4为支点,让开盖器1在图21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接合部13a因此而被提起,栓C4的沿C41也一起被撬起,栓C4则脱离啤酒瓶B4。
此外,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将接合部13a设在了内栓用开栓部13,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在拉罐用开栓部14形成接合部13a那样的接合部。
接合部13a被保证朝向第一开栓部11地折弯,但除此以外,还可以保证接合部朝向相反一侧地将它折弯。此外,亦可用接合部13a作内栓用开栓部。或者,对手柄部7的顶端侧进行纵向切割,以一侧作内栓用开栓部13用,将另一侧折弯作接合部13a。
此外,开盖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其它结构。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又追加了开盖结构所得到的结构,所述开盖结构并不限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追加,还可以在其它实施方式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追加。
(其它实施方式)
图22是表示第一开栓部11附近部分的变形例的侧视图,示出的是让第一开栓部11易于弯曲之例或者刚性已提高之例。
图22(A)示出了具有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图12所示狭缝15的开盖器。狭缝15设在第一开栓部11板宽的中央部分,易于弯曲。此外,该结构是作为第五实施方式参照图12所说明的那种结构,所以这里详细说明省略不提,图22(A)是为了与其它实施方式进行比较才做说明的。
图22(B)示出了设肋16来替代狭缝15的其它实施方式。该其它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反,增强了第一开栓部的弯曲强度。也就是说,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削弱第一开栓部11的强度使其易于弯曲,但是在该图22(B)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是使延伸部3比较易于弯曲,使第一开栓部11具有较高强度来延长寿命的。在中央设了一个肋16,但并不限于该结构。肋的位置、大小、数量都可以适当设定。
图22(C)示出了取代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狭缝,将板材主体2的板宽减半,而使第一开栓部11易于弯曲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板宽可以不减半,而是设定为其它宽度。也就是说,只要对板宽进行适当设定即可。
图22(D)示出了取代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狭缝,削减板材主体2的板宽两侧的部分,而使第一开栓部11易于弯曲的又一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作为第一开栓部11的变形例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结构,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都设了第一开栓部,但除此以外,还可以不以圆弧状部2作第一开栓部用,仅单纯地以该圆弧状部2作弹性弯曲支点使用。而且,也可以不设内栓用开栓部、拉罐用开栓部,仅单纯地以延伸部作手柄部用。
两个正对扭曲部4、4的扭曲方向并不限于实施方式,扭曲方向可为任意方向。例如,可以将两个扭曲部4、4朝着相同的方向扭曲,或者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扭曲。手柄部7也是自扭曲部4扭回到原来的方向,但并不限于此,任意方向皆可。例如,手柄部可以朝着与扭曲部4相同的方向扭曲,两个手柄部中的一个手柄部可以朝着与另一个手柄部不同的方向扭回去。
所述各实施方式都可以与其它的实施方式相互组合使用。
可以将内栓用开栓部13、拉罐用开栓部14的顶端制成具有螺丝刀、螺帽扳手之作用的部分。
作为开盖器的材质,可以是钢、不锈钢、铝合金材等金属、合成树脂等。
可以利用电镀、涂敷等表面处理方法将防锈材、装饰材、使手握时的触觉良好的表面处理材涂覆在开盖器的表面上,或者,用其它表面部件将开盖器的一部分表面或者整个表面完全覆盖起来。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易于打开罐装啤酒、装满了果汁等的拉罐、装满了果汁、饮料等的容器的螺纹式盖、调味料瓶上的内栓等的开盖器很适用,本发明还能够加工成可作瓶装啤酒的启子用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容器的开盖器,其由板材制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板面弯曲成圆弧状而成的圆弧状部和自该圆弧状部的两端连续延伸正对的两个延伸部,
至少一个延伸部具有板面被扭曲板侧沿朝向另一个延伸部的扭曲部,在该扭曲部的板侧沿,形成有为了与另一个延伸部一起夹持容器的螺纹式盖并使该螺纹式盖转动而与该螺纹式盖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扭曲部的板侧沿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两端的起棱部位形成为所述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延伸部中的各个延伸部都形成有由所述板侧沿构成的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延伸部,各自的由所述板侧沿构成的抵接部形成为相互正对。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延伸部顶端侧,设有板面相互朝向对方的延伸部的正对的手柄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部上的手柄部,其顶端部朝内侧或外侧弯曲而形成为用以打开带拉环的栓的、挂在该拉环上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个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部上的手柄部的顶端,形成有用以打开拉罐式容器的、挂在拉环上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延伸部中的一个延伸部上的手柄部,其顶端部朝内侧或外侧弯曲而形成为用以打开带拉环的栓的、挂在该拉环上的部分;
在所述两个延伸部中的另一个延伸部上的手柄部的顶端,形成有用以打开拉罐式容器的、挂在拉环上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为让所述螺纹式盖转动,所述圆弧状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绕挂在盖子的外周面上的绕挂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弧状部,设置有减小使该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变小地变形所需要的力的强度减小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手柄部的顶端,设置有用于以该手柄部作启子使用的、与王冠型金属盖的沿接合的接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容器的开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弧状部,设有用于以该圆弧状部作启子使用的、与王冠型金属盖的沿接合的接合部。
CN200980122009.7A 2008-06-11 2009-05-20 容器的开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6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3077 2008-06-11
JP2008-153077 2008-06-11
PCT/JP2009/002227 WO2009150787A1 (ja) 2008-06-11 2009-05-20 容器の蓋開け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6834A true CN102056834A (zh) 2011-05-11
CN102056834B CN102056834B (zh) 2012-12-12

Family

ID=41416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200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6834B (zh) 2008-06-11 2009-05-20 容器的开盖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88516A1 (zh)
EP (1) EP2298692A4 (zh)
JP (1) JP5396384B2 (zh)
KR (1) KR20110016957A (zh)
CN (1) CN102056834B (zh)
HK (1) HK1151270A1 (zh)
WO (1) WO20091507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7562A (zh) * 2019-04-28 2019-07-09 浙江大学 一种多功能医用开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8152B2 (ja) * 2013-06-01 2015-10-21 奈子 粕谷 キャップオープナー
CN109231107A (zh) * 2018-08-23 2019-01-18 深圳市晟光优彩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开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405A (en) * 1907-07-25 1908-07-14 Joseph A Weisbeck Jar-opening wrench.
US1388083A (en) * 1921-02-01 1921-08-16 Workman Author Douglas Culinary implement
US1812705A (en) * 1927-11-02 1931-06-30 Mario Anthony Ragonese Fu Jar wrench
US1806441A (en) * 1930-03-27 1931-05-19 Bauer Karl Universal kitchen tong
US1994415A (en) * 1933-05-11 1935-03-12 Edwards Charles Jar holder and jar cap wrench
US2131395A (en) * 1937-01-27 1938-09-27 Graef & Schmidt Inc Kitchen scissors
US2304997A (en) * 1941-05-08 1942-12-15 Narciso C Generales Culinary implement
US2523544A (en) * 1946-06-07 1950-09-26 Burnie A Stamp Pivoted arm jar cap wrench
GB653110A (en) * 1948-07-06 1951-05-09 Charles Robert Masters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ottle cap wrenches
US2818754A (en) * 1956-09-17 1958-01-07 John T Kubik Manually operated serrated lid remover for screw threaded containers
US3019521A (en) * 1959-07-02 1962-02-06 Clark Feather Mfg Co Cylinder head aligning means
DE1532526A1 (de) * 1966-02-12 1972-08-24 Guenter Fluegel Zangenartiges Werkzeug zum Loesen des schraubbaren Verschlussdeckels von Behaeltern
US4179954A (en) * 1978-04-18 1979-12-25 Robert Whalen Jar and bottle opener
US4425826A (en) * 1979-08-02 1984-01-17 Morris Albert E Tool for removing lids from tins
US4702130A (en) * 1986-06-02 1987-10-27 Davis Bobby V Bottle cap remover
JPS6432396U (zh) * 1987-08-21 1989-02-28
CN87213531U (zh) * 1987-09-17 1988-04-20 王正元 折叠式多用开罐头钳
JPH0357251A (ja) 1989-07-26 1991-03-12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
JPH0381472A (ja) 1989-08-21 1991-04-05 Shin Meiwa Ind Co Ltd 機械式駐車設備
JP2546451Y2 (ja) * 1990-11-22 1997-09-03 ホクリク総業株式会社 スプレー缶の穿孔具
JPH0483583U (zh) * 1990-11-29 1992-07-21
JPH09183490A (ja) * 1995-12-28 1997-07-15 Kawashima Kogyo Kk ネジ蓋開け具
US5862720A (en) * 1997-02-06 1999-01-26 Jessie L. McNellis Bottle opening tool
DE29800091U1 (de) * 1998-01-06 1998-03-05 Schmidt Karlheinz Zangenförmiger Flaschenöffner
JP3057251U (ja) * 1998-09-03 1999-04-09 有限会社メディカルアシスト 容器の口開け装置
JP4207301B2 (ja) * 1998-11-25 2009-01-1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穴あけ用工具
US6263761B1 (en) * 2000-02-16 2001-07-24 John C. Ryder Pill bottle opener
US7051621B1 (en) * 2003-04-26 2006-05-30 Hal Woodrow Halpin Gripping device
US6918150B1 (en) * 2003-09-25 2005-07-19 Paul P. Robinson Combined nutcracker and bottle opener
NZ528539A (en) * 2003-09-25 2004-10-29 Bryce Leslie Stewart Stopper Removing Tool
KR200380042Y1 (ko) * 2004-11-18 2005-03-28 윤석수 음식물 협지구
JP2007030936A (ja) * 2005-07-27 2007-02-0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ねじ状蓋開蓋具
CN201197576Y (zh) * 2008-03-29 2009-02-25 航通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餐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7562A (zh) * 2019-04-28 2019-07-09 浙江大学 一种多功能医用开瓶装置
CN109987562B (zh) * 2019-04-28 2024-04-02 浙江大学 一种多功能医用开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88516A1 (en) 2011-04-21
EP2298692A1 (en) 2011-03-23
KR20110016957A (ko) 2011-02-18
JPWO2009150787A1 (ja) 2011-11-10
WO2009150787A1 (ja) 2009-12-17
EP2298692A4 (en) 2012-10-17
CN102056834B (zh) 2012-12-12
HK1151270A1 (en) 2012-01-27
JP5396384B2 (ja)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67622A (en) Beverage container opener
US4414865A (en) Beverage bottle and can opener
US20110296955A1 (en) Multi purpose beverage container opener
US8322549B2 (en) Twist off crown
US6070497A (en) Multipurpose implement for opening containers for foodstuffs and other products
CN102056834B (zh) 容器的开盖器
US2082699A (en) Article gripping tool
JP3060045U (ja) ボトル
EP1473270B1 (en) Multi-purpose opener
MY131157A (en)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 having a cap removable with less than a 45 degree twist
US4520696A (en) Champagne bottle opener
US20160264389A1 (en) Container Top Gripping and Prying Tool
US20040261580A1 (en) Opener for threaded jar lids
EP1663843A4 (en) TOOL FOR EXTRACTING PLUGS
CN217049438U (zh) 一种易拉瓶盖
JP3786949B2 (ja) キャップおよび飲料入り閉止装置
CN206156726U (zh) 饮料开盖器
SK500022020U1 (sk) Uzáver na nádobu s jednoduchým otváraním
CN217049762U (zh) 一种新型易开启瓶盖
CN209337193U (zh) 一种提把
CN220640957U (zh) 一种安全易开瓶盖
CN210133462U (zh) 一种易开瓶盖
WO2024084350A2 (en) Closure cap for containers.
JP2001158500A (ja) キャップオープナー及びプルタブオープナーを有する開栓具
EP2392541A2 (en) Multi purpose beverage container ope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2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2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