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6839A - 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6839A
CN102026839A CN2009801170280A CN200980117028A CN102026839A CN 102026839 A CN102026839 A CN 102026839A CN 2009801170280 A CN2009801170280 A CN 2009801170280A CN 200980117028 A CN200980117028 A CN 200980117028A CN 102026839 A CN102026839 A CN 102026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duct
cylinder piston
wheel
steam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70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bo P & 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bo P & 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800997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1079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59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5272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bo P & 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bo P & 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26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38Slack adjusters
    • F16D65/40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 F16D65/52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one direction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play
    • F16D65/54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one direction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play by means of direct linear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02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挖掘机等重型设备用的驱动轮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本发明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是将连接行星齿轮及中心毂轮轮架的复杂的结构,通过多个单独制造组装而成,从而降低了零件的不合格率,使组装更加简易;同时,随着制动盘与摩擦板的摩擦,自动调节并维持制动盘与摩擦板的间距。

Description

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挖掘机等重型设备用的驱动轮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本发明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是将连接行星齿轮及毂轮轮架的复杂的结构,通过多个单独制造组装而成,从而降低了零件的不合格率,使组装更加简易;同时,随着制动盘与摩擦板的摩擦,自动调节并维持制动盘与摩擦板的间距。
背景技术
图 1是以往技术的重型驱动轮轴的截面结构图,图 2是以往技术的通常轮架的立体图。
一般以往技术的重型设备用行星传动轮轴的结构如图 1所示,包括因重型设备的引擎动力而旋转的驱动轴 10;与可在所述驱动轴 10 内部旋转,且水平配置的壳体 20;连接固定在所述壳体 20 端部的齿圈 30;与所述齿圈 30 连接的外壳 40;可在所述齿圈 30 及外壳 40 内部旋转的轮架 50;包住所述外壳 40 的一部分,且与轮架 50 连接,安装在车轮上的毂轮 60;固定结合在所述驱动轴 10 端部的中心太阳轮 11;与所述中心太阳轮 11 及齿圈齿合,使其自转或公转,并可在轮架 50 上旋转的行星齿轮51;与所述轮架 50 的外周边保持一定间距的多个制动盘 52;内置于所述制动盘 52 之间,配置在外壳内面上的多个摩擦板 41;使所述多个制动盘 52 与摩擦板 41 相互紧贴,产生制动力,且设置在所述外壳 40 上的制动器汽缸活塞 70。
上述以往技术的重型设备用行星传动轮轴,在驱动轴 10 转动时,带动结合在所述驱动轴 10 端部的中心太阳轮 11旋转,同时与所述中心太阳轮 11 齿合的行星齿轮 51 在自转的同时,随着齿圈 30 公转,与行星齿轮 51 结合的轮架 50 及毂轮 60 的转动带动安装在毂轮 60上的车轮旋转,从而使重型设备运行。
另外,在所述毂轮 60 旋转的状态下,制动器汽缸活塞 70 启动,制动盘 52 与摩擦板 41紧贴 ,与旋转的所述制动盘 52 结合的轮架 50 的旋转减速,并停止。同时与所述轮架 50 连为一体的毂轮 60 停止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毂轮 60 上安装的车轮停止旋转,从而使重型设备减速并停止。
如上所述,以往技术的重型设备用行星传动轮轴可以直接带动安装在旋转着的毂轮 60 及轮架 50,从而迅速准确地控制运行中的重型设备,并因其准确地控制,从而避免了反冲,以确保使用重型设备时的安全作业。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所述轮架 50 的一端向着所述行星齿轮 51 的方向凸出形成,安装在行星齿轮 51 的旋转中心,在其外周形成齿轮,与所述制动盘 52 结合,另一端凸出形成插入突起部,以用于插入到所述毂轮 60 上。
如上所述,轮架 50 一般通过铸造工程制造,其结构如图 1 及图 2 所示,极为繁琐,在铸造工程时,易于发生气泡,生产出不合格产品。
另外,所述齿圈 30 的内周与多个行星齿轮 51 咬合,这仅仅是为了增强耐磨性,这样一来,所述齿圈 30 须与外壳 40 及/或壳体 51结合,如图1 及图 2 所示,其机构复杂,以往通过锻造所述齿圈 30 使元件一体化,其制造工程繁琐,所耗工期长。
另一方面,移动性强的产业车辆,其自身重量高,并要装载高重量的货物,所以必须具备在紧急制动时具有安全性的制动器装置,适用于这种车辆的制动器装置为湿式多盘制动器装置。
湿式多盘制动器装置如图 3所示,具有包住制动器外壳 120 的驱动轴 110。所述驱动轴 110 传送引擎的旋转力,从而驱动车辆车轮。
此外,在所述驱动轴 110 上,设置有多个制动盘 112,并与所述驱动轴 110 连为一体旋转,同时保持一定的间隔,所述各个制动盘 112 之间配置有摩擦板 122。
所述摩擦板 122 组装在制动器外壳 120 的内周,可向轴方向移动。进一步,所述制动器外壳 120 因扭簧 132 使具有复原力的汽缸活塞 130 随着制动器外壳 120移动。所述汽缸活塞 130因通过制动器外壳 120 的油道 124 所提供的油压而移动,可向摩擦板 122 的一侧加压。
因上述结构,首先车辆在运行中,司机要踩刹车器,此时通过油道 124 供给压油,该压油再供向制动器外壳 120 及汽缸活塞 130 之间。
在这种状态下,汽缸活塞 130 因压油而移动,推动外侧的摩擦板 122中的最外侧的摩擦板,同时使各个摩擦板 122 移动,将其推向各个制动盘 112,结果因制动盘 112 与摩擦板 122 间的摩擦力,而实现强烈的制动。
上述以往技术的车轮型产业车辆用制动器装置可长期使用,但因重复摩擦,而使摩擦板 122 与制动盘 112 老化,从而导致摩擦板 122 与制动盘 112 之间的间距加大,并促使汽缸活塞 130 做更大的移动才能使摩擦板 122 与制动盘 112 互相接触并实现制动。因上述问题导致汽缸活塞 130 在大幅度移动时,需更多的压油,因压油所需增大,在踩刹车器的时候,需要踩得更深,从而导致制动器制动时间变长,制动性能及灵敏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轮架的结构由多个简单的结构并分开制作,并使其易于组装,从而防止因轮架结构复杂而导致的产品不合格,同时使其制作更简便,同时更易于组装在重型设备用的行星传动轮轴中。另外,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制动盘间隔调节装置,可自动调整制动盘与摩擦板的摩擦后的间距,使其保持稳定,避免制动力的降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包括:在内置有驱动轴的壳体上固定结合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相对,可独立旋转,在中心部形成第一贯通孔,在外部安装有车轮的毂轮;与所述驱动轴结合的中心太阳轮;与所述中心太阳轮咬合,并旋转的多个行星齿轮;一端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的旋转中心,另一端与所述毂轮结合的轮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包住所述行星齿轮的齿圈;控制所述轮架旋转的摩擦结构。
所述轮架包括一端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的旋转中心,在中心部形成第二贯通孔的第一轮架部及插入安装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轮架部一同与所述毂轮相互连接,呈柱型的第二轮架部。
在所述毂轮相反方向的所述第二轮架部的一端的直径要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轮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将所述第二轮架部固定结合在所述毂轮上的连接元件。
所述第一轮架部的另一端由包住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中空形扩张部向所述毂轮方向凸出形成,所述扩张部的外周安装有轴承。
所述齿圈包括配置在所述外壳及壳体之间,内部形成插入孔的固定结合部及呈中空圆筒形,插入安装在所述插入孔内,形成外周与所述行星齿轮咬合的齿轮的齿圈形成部。所述齿圈形成部的外周上凸出形成锯齿部,所述插入孔的直径要小于所述锯齿部的外围直径,将所述齿圈形成部强制插入所述固定结合部的插入孔中,并使其固定结合。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内部形成第一油道的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传动轴;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外周及所述外壳的内周之间,并保持一定间距,在所述传动轴上从属旋转的多个制动盘;配置在所述制动盘之间,可在所述外壳的内周移动的多个摩擦板;因通过所述第一油道流入的油压,在原始位置上移动,向所述制动盘与摩擦板加压的汽缸活塞;向所述汽缸活塞向原始位置弹性加压,并安装有扭簧的支撑螺栓。所述外壳的外周与所述汽缸活塞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的油压间隙,在所述汽缸活塞上形成与所述油压间隙选择性连通的第二油道;随着所述制动盘与所述摩擦板的摩擦,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油压间隙连通,并因油流入,而使所述汽缸活塞的原始位置向所述摩擦板方向移动。
在所述油压间隙和所述第二油道未到一定距离,不能相互连通时,所述汽缸活塞移动时,所述第二油道内不流入油; 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达到一定距离,互相连通时,所述汽缸活塞移动时,所述第二油道内流入油,并改变所述汽缸活塞的原始位置。
在所述第二油道内流入油的状态下,因所述扭簧,所述汽缸活塞复位,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切断时,所述第二油道内充进油,并使所述汽缸活塞的原始位置向着所述摩擦板移动。
在所述外壳的内周与所述汽缸活塞的外周之间,安装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油压间隙在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间形成;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最初连通前,为使所述油压间隙因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油道切断,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间配置有所述第一垫圈,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至少一次连通后,所述第二油道则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之间。
在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向着所述汽缸活塞的移动方向凸出形成,并插入所述第二油道内的引导突起,因所述引导突起,所述第二油道向一方开放,在所述汽缸活塞移动时,因所述引导突起而改变所述第二油道的体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轮架分为第一轮架部和第二轮架部来制做组装,避免了在铸造工程中印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气泡,从而减小产品的不合格率。
进一步,因第二轮架部的一端直径要大于第一轮架部的第二贯通孔的直径,在第二轮架部的另一端使用连接螺栓连接时,可使第二轮架部的一端坚固地连接在第一轮架部上。
进一步,齿圈分为固定结合部和齿圈形成部来制做,并组装,这使结构复杂的齿圈更易于制作。
此外,因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即使制动盘与摩擦板发生磨耗,也可自动地调节制动盘与摩擦板的间距,并使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制动力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 是以往技术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的截面结构图;
图 2是以往技术的通常轮架的立体图;
图 3是以往技术车轮型产业车辆的制动器装置的结构截面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的截面结构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轮架分解立体图;
图 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齿圈分解立体图;
图 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2 的安装有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截面图;
图 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2 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 9是图 7中将油流入油压间隙,使汽缸活塞移动的状态截面图;
图 10是油流入第二油道,改变汽缸活塞原始位置的状态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方式 1
图 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的截面结构图;图 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轮架分解立体图;图 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齿圈分解立体图。
如图 4至图 6 所示,本发明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包括:外壳 210、毂轮 220、中心太阳轮 240、轮架 260、摩擦结构 270等。
外壳 210与因重型设备的引擎动力而旋转的、内置有驱动轴 212 的壳体 211固定结合。毂轮 220 为中空形,以外壳 210为基准,配置在驱动轴 212 的相反方向。
毂轮 220与外壳 210相对,可独立旋转,在中心部形成第一贯通孔,在外部安装有重型设备的车轮。中心太阳轮 230 与驱动轴 212的端部固定结合,并配置在外壳 210 的内部。
齿圈 250 固定安装在外壳 210 及/或壳体 211 上,内周形成齿轮,包住行星齿轮 240。上述齿圈 250 如图 4 及图 6 所示,由固定结合部 251 及齿圈形成部 255 构成。
固定结合部 251 配置在外壳 210 及壳体 211 之间,因外壳 210 及壳体 211上的螺栓等而固定,在内部形成插入孔 252。
齿圈形成部 255为中空圆筒形,插入安装在插入孔 252中,内周形成与行星齿轮 240 咬合的齿轮。此时,最好是铸造制成固定结合部 251,锻造制成齿圈形成部 255 。一般来说,齿圈 250 的内周与行星齿轮 240 咬合,因此为提高耐磨性而建锻造制成。
因上述齿圈 250 须与外壳 210 及/或壳体 211 结合,其结构复杂,以往技术中通过锻造齿圈 250使其一体化,其制造过程不易,工期较长。
但是,本发明中,齿圈250 分为固定结合部 251 和齿圈形成部 255 分开制造后结合,使其制造简易。即,将与行星齿轮 240 咬合的齿圈形成部 255 锻造制成,将与外壳 210 及/或壳体 211 结合的固定结合部 251 铸造而成,这样比以往技术更简易,且工期可缩减,解决了制作难题。
进一步,齿圈形成部 255 的外周上,沿外周凸出形成锯齿形的锯齿部 256。此时,插入孔 252 的直径要小于锯齿部 256 的最外侧的直径,内周为无凸凹或锯齿的平坦面。
如上所述,将齿圈形成部 255 强压到固定结合部 251 的插入孔 252内时,如图 4 所示,因锯齿部 256 插入固定结合部251上所形成的插入孔 252 中,可使齿圈形成部 255 和固定结合部 251 牢固地结合起来。
此外,通过锯齿形的锯齿部 256,可使齿圈形成部 255 与固定结合部 251 牢固地结合起来,与塞缝结合不同,可防止齿圈形成部 255 在固定结合部 251 的插入方向直线移动。
若齿圈形成部 255 与固定结合部 251 相互塞缝结合时,虽然齿圈形成部 255 与固定结合部 251 可以相互从属旋转运动,但是也可以独立地进行直线运动。
如本发明中,齿圈形成部 255 与固定结合部 251 锯齿结合时,不仅齿圈形成部 255 和固定结合部 251 可作旋转运动,也可以互相从属性的作直线运动,可以有效地防止齿圈形成部 255 相对于固定结合部 251 做独立性地直线运动,并可防止其滑动。
进一步,最好是锯齿部 256 在齿圈形成部 255 的外周,由多个形成,并按一定间隔分开。
行星齿轮 240 由多个形成,咬合安装在中心太阳轮 230 的外周和齿圈 250 的内周,在中心太阳轮 230 旋转时,可进行自转及公转。
轮架 260 配置在外壳 210 及齿圈 250 的内部,并可旋转,一端安装在行星齿轮 240 的旋转中心,另一端与毂轮 220 结合。
轮架 260分为第一轮架部 261 和第二轮架部 265。第一轮架部 261的一端安装在行星齿轮 240 的旋转中心,中心部形成第二贯通孔。
第二轮架部 265 为柱型,插入安装在第一贯通孔及第二贯通孔内,起连接第一轮架部 261 与毂轮 220 的作用。
此时,毂轮 220 的第一贯通孔的内周及第一轮架部 261 的第二贯通孔的内周分别形成花键轴齿轮,在第二轮架部 265 的外周形成花键轴齿轮,在第一轮架部 261 旋转时,通过第二轮架部 265,毂轮 220 也一同旋转。
在第二轮架部 265中,未与毂轮 220结合的第二轮架部 265的一端的直径 要大于第二贯通孔的直径,第二轮架部 265 另一端上,安装有将第二轮架部 265 固定结合在毂轮 220上的连接元件 280。
连接元件 280 由固定螺栓形成,连接在第二轮架部 265 的另一端。在第二轮架部 265 的另一端插入在第一贯通孔及第二贯通孔的状态下,第二轮架部 265 的另一端上连接连接元件 280,第二轮架部 265 向连接元件 280的方向渐渐移动。
此时,因第二轮架部 265 的一端的直径要大于第二贯通孔,第二轮架部 265 的一端不能通过第二贯通孔,从而牢固地结合在第一轮架部 261 上。
进一步,在第一轮架部 261 的另一端上,包住第二贯通孔且呈中空形的扩张部 262 向着毂轮 220 的方向凸出形成。在扩张部 262 的内周形成与第二轮架部 265 的外周上形成的花键轴齿轮相结合的花键轴齿轮。
如上所述,因形成扩张部 262,可增大第一轮架部 261和第二轮架部 265 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轮架部 261 的动力更好地传向第二轮架部 265。
在扩张部 262 的外周上,安装有轴承 285,可减小第一轮架部 261 旋转时的摩擦力。摩擦结构 270可控制轮架 260 的旋转,由在以往技术中提到的制动盘、摩擦板及汽缸活塞等构成。
摩擦结构 270与公开的以往技术相同,对此不作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 轮架 260分为第一轮架部 261 和第二轮架部 265 制成,其零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避免了因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气泡产生,减小不合格率,此外第一轮架部 261 与第二轮架部 265 的组装容易,更易于安装。
接下来,就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运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驱动轴 212 旋转时,固定结合在驱动轴 212 上的中心太阳轮 230 也随之旋转。
因中心太阳轮 230 的旋转,与中心太阳轮 230 齿合的行星齿轮 240 在外壳 210 上固定的齿圈 250 之间进行自转及公转。
随着行星齿轮 240 的公转,安装在行星齿轮 240 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轮架部 261 也随之旋转。
在第一轮架部 261 旋转时,插入安装在第二贯通孔的第二轮架部 265 也旋转,因第二轮架部 265 的旋转,毂轮 220 也随之旋转,从而安装在毂轮 220 上的车轮也开始旋转,并带动重型设备运行。
 实施方式 2
 图 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2 的安装有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截面图;图 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 2 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图 9是图 7中将油流入油压间隙,使汽缸活塞移动的状态截面图;图 10是油流入第二油道,改变汽缸活塞原始位置的状态截面图。
如图 7 至图 10 所示,本发明的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外壳 310、传动轴 320、制动盘 330 和摩擦板 340、汽缸活塞 350、扭簧 360、支撑螺栓 370 及引导突起 380 等。
本发明实施方式 2 中的制动盘 330 间距调节装置适用在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上。
外壳 310 的内部形成第一油道 311。
传动轴 320 安装在外壳 310 的内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轴 320 显示为行星齿轮结构的轮架。
制动盘 330 由多个形成,安装在传动轴 320 的外周和外壳 310 的内周之间,并保持一定间隔,从属于传动轴 320 旋转。
摩擦板 340 由多个形成,配置在制动盘 330 之间,安装在外壳 310 的内周,并可移动。
汽缸活塞 350 配置在外壳 310 的内部,因通过第一油道 311 流入的油压而从原始位置移动,向制动盘 330 与摩擦板 340 加压,使其紧贴。
扭簧 360 安装在支撑螺栓 370 上,可向汽缸活塞 350 向原始位置弹性加压。
支撑螺栓 370 的一端贯通汽缸活塞 350,固定安装在外壳 310 上,另一端与汽缸活塞 350 之间配置有扭簧 360。
因此,因油 400的油压,汽缸活塞 350使扭簧 360 压缩并移动,在油压解除后,因扭簧 360 的弹性复原,汽缸活塞 350 回到原位置。
在外壳 310 的内周和汽缸活塞 350 之间,形成与第一油道 311 连通的油压间隙 351。
油压间隙351在安装在外壳 310 的内周和汽缸活塞 350 外周之间的第一垫圈 391 和第二垫圈 392 之间。
进一步,在汽缸活塞 350 上形成可选择性地连通油压间隙 351 的第二油道 352。
随着制动盘 330 与摩擦板 340 的磨耗,第二油道 352 与油压间隙 351 连通,因油 400 的油压,汽缸活塞 350 的原始位置向摩擦板 340 移动。
在油压间隙 351 和第二油道 352未到一定距离,不能相互连通时,汽缸活塞 350移动时,第二油道 352内不流入油 400; 在油压间隙 351与第二油道 352达到一定距离,互相连通时,汽缸活塞 350移动时,第二油道 352内流入油 400,并改变汽缸活塞 350的原始位置。
在第二油道 352内流入油 400的状态下,因扭簧 360,汽缸活塞 350复位,在油压间隙 351与第二油道 352切断时,第二油道 352内充进油 400,并使汽缸活塞 350的原始位置向着摩擦板 340移动。
第二油道 352 的两端开放,在外壳 310 上,向着汽缸活塞 350 的移动方向凸出,并在第二油道 352 上插入安装引导突起 380。
因引导突起 380,第二油道 352 向一方即外壳 310 的方向开放,在汽缸活塞 350 移动时,因引导突起 380 而改变第二油道 352 的体积。
在油压间隙 351 与第二油道 352 最初连通之前,油压间隙 351 因第一垫圈 391,与第二油道 352 切断开,第一垫圈 391 配置在油压间隙 351 与第二油道 352 之间。
进一步,油压间隙 351 与第二油道 352 在一次以上连通后,第二油道 352 则配置在第一垫圈 391 与 第二垫圈 392 之间,使第二油道 352 流入的油 400 不会漏到外部。
接下来,根据上述的构成,就本发明实施方式 2 的运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 7 所示,摩擦板 340 与制动盘 330 相互隔开。
使用者在踩刹车器时,如图 9 所示,油 400 通过第一油道 311,流入在外壳 310 和汽缸活塞 350 之间形成的油压间隙 351 中。
因此,汽缸活塞 350 推动摩擦板 340,并因摩擦板 340 与制动盘 330 相互摩擦而制动。
此时,油压间隙 351 中流入的油 400 因第一垫圈 391 和第二垫圈 392 而与外部隔开。
进一步,第二油道 352 因第一垫圈 391而与油压间隙 351 隔开,使油 400 不能流入。
当使用者放开刹车器时,因汽缸活塞 350 的移动,被压缩的扭簧 360 因弹性复原力,而使汽缸活塞 350 移向原始位置,此时流入到油压间隙 351 内的油 400 通过第一油道 311 而被排向原位置。
因上述反复的制动运作,摩擦板 340 与制动盘 330 发生磨耗,为了制动,汽缸活塞 350 要做更大距离的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踩刹车器时,油 400 流入第一油道 311 及油压间隙 351内,汽缸活塞 350 则向着摩擦板 340 的方向渐渐移动,随着汽缸活塞 350 渐渐移向摩擦板 340,如图 10 所示,第二油道 352与油压间隙 351 连通。
随着第二油道 352 与油压间隙 351 连通,流向油压间隙 351 的油 400 移至第二油道 352,并且随着汽缸活塞 350 的重复移动,汽缸活塞 350 从引导突起 380 的位置做大的移动,从而使第二油道 352 的体积变大。
摩擦板 340 与制动盘 330 接触,实现制动后,当使用者放开刹车器时,压缩的扭簧 360 因复原力,而使汽缸活塞 350 移向原始位置。
随着汽缸活塞 350 渐渐移向原始位置,引导突起 380 渐渐插入第二油道 352 的内部,第二油道 352 的体积也渐渐变小,从而使油压间隙 351 和第二油道 352 相互隔开。此时,第二油道 352 上充进油 400,使汽缸活塞 350 不能再移至原位置。
也就是说,汽缸活塞 350 向引导突起 380 的方向移动,第二油道 352 的体积渐渐变小,第二油道 352内充进油 400,使油压间隙 351 与第二油道 352 隔开,从而使第二油道 352 内充进的油 400 无处排出,因此,汽缸活塞 350 因扭簧 360 的弹性复原力,以及第二油道 352 内充进的油 400而不能移动,从而改变其原始位置。
随之,第二油道 352 内充进的油 400 的油量可推进汽缸活塞 350 向摩擦板 340 的方向前进,从而使汽缸活塞 350 的原始位置向摩擦板 340 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结构,即使制动盘 330 与摩擦板 340 发生磨耗,也可以自动地维持制动盘 330 与摩擦板 340 之间的间距,避免制动力的降低。
产业上的使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用于装载机、挖掘机、铲土机等重型设备的驱动轮轴及/或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包括:在内置有驱动轴的壳体上固定结合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相对,可独立旋转,在中心部形成第一贯通孔,在外部安装有车轮的毂轮;与所述驱动轴结合的中心太阳轮;与所述中心太阳轮咬合,并旋转的多个行星齿轮;一端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的旋转中心,另一端与所述毂轮结合的轮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包住所述行星齿轮的齿圈;控制所述轮架旋转的摩擦结构;及
所述轮架包括一端安装在所述行星齿轮的旋转中心,在中心部形成第二贯通孔的第一轮架部及插入安装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轮架部一同与所述毂轮相互连接,呈柱型的第二轮架部。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毂轮相反方向的所述第二轮架部的一端的直径要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轮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将所述第二轮架部固定结合在所述毂轮上的连接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架部的另一端由包住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中空形扩张部向所述毂轮方向凸出形成,所述扩张部的外周安装有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包括配置在所述外壳及壳体之间,内部形成插入孔的固定结合部及呈中空圆筒形,插入安装在所述插入孔内,形成外周与所述行星齿轮咬合的齿轮的齿圈形成部;所述齿圈形成部的外周上凸出形成锯齿部,所述插入孔的直径要小于所述锯齿部的外围直径,将所述齿圈形成部强制插入所述固定结合部的插入孔中,并使其固定结合。
5.一种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内部形成第一油道的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传动轴;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外周及所述外壳的内周之间,并保持一定间距,在所述传动轴上从属旋转的多个制动盘;配置在所述制动盘之间,可在所述外壳的内周移动的多个摩擦板;因通过所述第一油道流入的油压,在原始位置上移动,向所述制动盘与摩擦板加压的汽缸活塞;向所述汽缸活塞的原始位置弹性加压,并安装有扭簧的支撑螺栓;所述外壳的外周与所述汽缸活塞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的油压间隙,在所述汽缸活塞上形成与所述油压间隙选择性连通的第二油道;随着所述制动盘与所述摩擦板的摩擦,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油压间隙连通,并因油流入,而使所述汽缸活塞的原始位置向所述摩擦板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压间隙和所述第二油道未到一定距离,不能相互连通时,所述汽缸活塞移动时,所述第二油道内不流入油;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达到一定距离,互相连通时,所述汽缸活塞移动时,所述第二油道内流入油,并改变所述汽缸活塞的原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油道内流入油的状态下,因所述扭簧,所述汽缸活塞复位,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切断时,所述第二油道内充进油,并使所述汽缸活塞的原始位置向着所述摩擦板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内周与所述汽缸活塞的外周之间,安装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油压间隙在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间形成;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最初连通前,为使所述油压间隙因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油道切断,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间配置有所述第一垫圈,在所述油压间隙与所述第二油道至少一次连通后,所述第二油道则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垫圈与所述第二垫圈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 5 至 8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向着所述汽缸活塞的移动方向凸出形成,并插入所述第二油道内的引导突起,因所述引导突起,所述第二油道向一方开放,在所述汽缸活塞移动时,因所述引导突起而改变所述第二油道的体积。
CN2009801170280A 2008-10-10 2009-09-11 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 Pending CN102026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99735A KR100910790B1 (ko) 2008-10-10 2008-10-10 중장비용 드라이브 액슬
KR10-2008-0099735 2008-10-10
KR1020090059060A KR100952727B1 (ko) 2009-06-30 2009-06-30 브레이크 디스크 간극 조절장치
KR10-2009-0059060 2009-06-30
PCT/KR2009/005164 WO2010041824A2 (ko) 2008-10-10 2009-09-11 중장비용 드라이브 액슬 및 중장비용 브레이크 디스크 간극 조절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839A true CN102026839A (zh) 2011-04-20

Family

ID=42101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0280A Pending CN102026839A (zh) 2008-10-10 2009-09-11 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6839A (zh)
WO (1) WO2010041824A2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0790A1 (en) * 2003-11-28 2005-06-16 Jatco Ltd Planetary gearset mechanism of double sun gear type
KR20070053455A (ko) * 2005-11-21 2007-05-25 두산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브레이크 디스크 간극 조절 장치
CN200953507Y (zh) * 2006-10-09 2007-09-26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外侧盘式制动器的行星架输出型外转子一体化电动轮结构
CN101073985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容海因里希股份公司 工业载重车用的轮毂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3477Y2 (ja) * 1978-12-28 1983-12-0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デイスクブレ−キの自動調整装置
KR20030088849A (ko) * 2002-05-14 2003-11-20 한승우 휠트랜스미션
KR100494515B1 (ko) * 2003-05-21 2005-06-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용 캐리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30790A1 (en) * 2003-11-28 2005-06-16 Jatco Ltd Planetary gearset mechanism of double sun gear type
KR20070053455A (ko) * 2005-11-21 2007-05-25 두산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브레이크 디스크 간극 조절 장치
CN101073985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容海因里希股份公司 工业载重车用的轮毂传动装置
CN200953507Y (zh) * 2006-10-09 2007-09-26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外侧盘式制动器的行星架输出型外转子一体化电动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41824A3 (ko) 2010-06-24
WO2010041824A2 (ko) 201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71961B1 (ko) 오르막 경사로 밀림방지용 단순구조 트랜스미션 내장형액슬장치
KR20080111496A (ko) 배터리 지게차용 구동유닛
CN104583585B (zh) 具有旋转的制动器释放活塞的组合的马达和制动器
CN202326936U (zh) 行走驱动装置
WO2012125778A2 (en) Spur gear final drive with integrated brakes
CN203272537U (zh) 浮动壳体式力传递组件
CN102822569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6274849B (zh) 车辆用制动系统
CN101348109B (zh) 驱动桥的制动装置
KR20060095045A (ko) 오르막 경사로 밀림방지용 단순구조 트랜스미션
CN103016247A (zh) 液压马达及具有该液压马达的行走驱动装置
CN102026839A (zh) 重型设备用驱动轮轴及重型设备用制动盘间距调节装置
CN201138957Y (zh) 一种修枝机刹车装置
WO2012089131A1 (zh) 空间楔合式摩擦连接器
CN115417279B (zh) 一种内转子永磁同步安全节能型曳引机
CN101842276A (zh) 流体静力制动系统
CN102003470A (zh) 一种摩擦式过载保护联轴器
CN201745639U (zh) 湿式转向离合器型履带拖拉机转向装置
CN100540950C (zh) 使用压力产生装置的有摩擦限制滑动差速器
KR102017565B1 (ko) 차량용 공용 브레이크 장치
CN201257956Y (zh) 驱动桥的制动装置
EP1851465B1 (en) Wet brake system for vehicles
JP4024008B2 (ja) 自走車両
CN103939503A (zh) 非摩擦式制动器
CN217074511U (zh) 一种农用机的转向制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