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6767B -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6767B
CN102006767B CN201010267228.9A CN201010267228A CN102006767B CN 102006767 B CN102006767 B CN 102006767B CN 201010267228 A CN201010267228 A CN 201010267228A CN 102006767 B CN102006767 B CN 102006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unit
parts
drive motor
unit
driv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72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6767A (zh
Inventor
杉田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06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6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电子部件上的吸附嘴吸附位置的调整,缩短电子部件的安装所需要的时间。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中,具有CPU,其作为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驱动数据对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的电动机控制单元、在电动机控制单元的驱动控制时对振动部的上下振动进行控制的振动部控制单元起作用,驱动数据设定为,仅依靠由部件收容带A输送动作的加速和减速中的一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引起的部件收容带内的电子部件的惯性力,就能够克服该电子部件和收容该电子部件的收容部之间的摩擦,振动部控制单元控制为,在驱动电动机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定时,使振动部上下振动。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由吸附嘴吸附的电子部件移动至基板上并进行搭载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具有搭载吸附嘴并可以在X-Y平面上自由移动的搭载头,利用吸附嘴吸附通过电子部件供给器而输送至吸附区域的电子部件,然后,将搭载头移动至基板的部件搭载位置,使吸附嘴下降,将电子部件搭载在基板上。
作为上述电子部件供给器,已知下述技术,即,具有部件收容带,其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用于收容电子部件的凹部,通过利用链轮等使部件收容带移动,从而将上述凹部依次向部件吸附区域移送。
另外,在这种电子部件供给器中,有时从电子部件搭载装置侧向凹部内进入粘接剂等残渣或尘埃,该残渣等会附着在凹部底面上,使得凹部内的电子部件难以从凹部底面分离,从而无法利用吸附嘴进行部件吸附。
因此,例如已知下述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在电子部件供给器刚要利用吸附嘴吸附电子部件前,通过向凹部内吹入空气,从而由吹入的空气使电子部件从凹部底面上浮,可以利用吸附嘴可靠地对电子部件进行吸附保持(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由部件收容带的移动或者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驱动所引起的振动,而使部件吸附区域内的电子部件的位置产生波动,在利用上述吸附嘴进行电子部件的吸附时,电子部件和吸附嘴没有成为适当的位置关系,产生电子部件的吸附错误。
因此,例如已知下述技术,即,利用与吸附嘴并列设置的照相机,对移送至吸附嘴的吸附位置的确认位置的电子部件进行拍摄,基于该电子部件的图像信息,对吸附嘴相对于被供给至电子部件供给位置的电子部件的吸附位置进行确认,从而可以对该吸附位置的误差进行校正(参照专利文献2、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56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51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590987号
发明内容
但是,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吹入空气的单元,并且由于空气而使部件位置不稳定,可能产生使部件起立的“部件竖起”。
另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2、3中记载的发明所示,使用与吸附嘴并列设置的照相机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在使照相机自身与电子部件的正上方对齐进行拍摄的基础上,对吸附嘴的位置进行调整,所以产生多余的时间,耗费电子部件安装所需要的时间,使生产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电子部件上的吸附嘴吸附位置的调整,缩短电子部件的安装所需要的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具有:电子部件供给器,其具有部件收容带和驱动电动机,该部件收容带在收容带输送方向上具有多个用于分别收容电子部件的收容部,该驱动电动机用于输送所述部件收容带,以使所述收容部依次位于利用吸附嘴吸附所述电子部件的吸附位置;以及搭载头,其具有对位于所述吸附位置的收容部内的电子部件进行吸附的吸附嘴,该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件供给器具有振动部,其配置为可以在与所述吸附位置相比的所述收容带输送方向上游,与所述部件收容带的下表面抵接,在电气作用下产生向上下方向的振动,所述电子部件搭载装置还具有:驱动电动机控制部,其对所述驱动电动机的速度进行控制;振动部控制部,其对所述振动部的电气作用进行控制;以及控制单元,其对所述驱动电动机控制部以及振动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驱动电动机加速时或者减速时,使所述振动部发挥作用。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基础上,还具有存储单元,其存储与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控制模式相关的驱动数据,所述驱动电动机控制部基于所述驱动数据,对所述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数据设定为,使由所述部件收容带输送动作的加速和减速中的一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引起的所述部件收容带内的电子部件的惯性力,与所述振动部振动时该电子部件和收容该电子部件的所述收容部之间的摩擦力相比较大,所述振动部控制部控制为,在所述驱动电动机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定时,使所述振动部上下振动。
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基础上,还具有确定单元,其确定用于输送向所述基板搭载的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所述电子部件供给器设置多个,以分别供给多个电子部件,所述存储单元,与用于输送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对应地,存储所述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数据,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中提取与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部件收容带对应的驱动数据,根据该提取出的驱动数据,对所述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数据被模式化,以使得在所述加速结束后,在惯性力比所述摩擦力小的状态下进行定速以及减速控制。
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振动部由直流振动器单元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电子部件供给器中设置振动部,其配置为可以在与所述吸附位置相比的所述收容带输送方向上游,与所述部件收容带的下表面抵接,在电气作用下,产生向上下方向的振动,并且,通过对所述驱动电动机控制部以及振动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驱动电动机的加速时或者减速时,使所述振动部发挥作用,由此,可以使电子部件位于吸附区域中的收容部的端部上,使吸附嘴在该端部处进行吸附。
通过使驱动电动机驱动控制为,仅依靠由部件收容带输送动作的加速和减速中一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引起的部件收容带内的电子部件的惯性力,就能够克服该电子部件和收容部之间的摩擦,具体地说,在利用部件收容带进行电子部件的输送动作时,通过向该电子部件作用与由上述输送动作引起的加速方向反方向的惯性力,使电子部件向与摩擦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使电子部件位于吸附区域中的收容部的端部,使吸附嘴在该端部处进行吸附。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为在驱动电动机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定时,使与部件收容带的下表面抵接的振动部上下振动,所以可以缓和电子部件和收容部之间的摩擦的影响,可以更可靠地将电子部件向收容部的端部移动。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上述结构而调整吸附位置,所以不需要吹入空气的构造,也不需要利用照相机进行拍摄。
因此,可以说本发明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电子部件中的吸附嘴吸附位置调整,缩短电子部件的安装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从沿X轴方向的视线观察的搭载头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供给器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图3中的T部的放大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的控制的框图。
图6是针对每个指针而记载驱动电动机中流过电流的线圈端子的表。
图7是对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数据进行例示的图,(A)表示驱动电动机的加速度及速度的时间变化,(B)表示振动部的振动状态的切换(ON/OFF),(C)表示在驱动电动机内施加电流的线圈端子的切换,(D)表示向驱动电动机以及振动部施加的电流值,(E)表示(C)的切换后的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计时器值)。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中的电子部件的吸附位置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对图7所示的驱动数据的其他方式进行例示的图,(A)表示驱动电动机的加速度及速度的时间变化,(B)表示振动部的振动状态的切换(ON/OFF)。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如图示所示,将在水平面上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另外,将与它们正交的铅垂方向作为Z轴方向。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100在基板K上进行各种电子部件C的搭载,例如具有:基板输送单元108,其在X轴方向上输送基板;基板保持部104,其将位于该基板输送单元108的基板输送路径上的基板K保持在电子部件搭载作业位置上;部件供给部150,其在X轴方向上排列多个电子部件供给器160,该电子部件供给器160用于供给作为搭载对象的各种电子部件C;搭载头140,其可升降地支撑用于吸附保持电子部件C的吸附嘴141;作为搭载头移动机构的X-Y龙门架107,其将搭载头140向包含部件供给部150和基板保持部104在内的作业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输送;底座框架114,其搭载支撑上述各结构;以及控制部10,其进行上述各结构的动作控制。
(基板输送单元以及基板保持部)
基板输送单元108利用未图示的输送带将基板K沿X轴方向输送。
基板保持部104设置在基板输送单元108的基板输送路径上,在将电子部件C向基板K搭载的作业位置处,固定保持基板K。另外,该基板保持部104设置未图示的多个支撑销,其从下方与基板接触,防止电子部件C搭载时的基板K的弯曲。
由此,基板K以稳定的状态被保持,进行电子部件C的搭载作业。
(部件供给部)
部件供给部150具有:多个电子部件供给器160,其收容各种电子部件C,将其向包含吸附嘴141的吸附位置在内的吸附区域160a供给;以及供给器收容部151,其在X轴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列保持该电子部件供给器160。
供给器收容部151由下述部分构成:载置板151a,其设置在底座框架114的Y轴方向一端部上,沿X-Y平面载置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以及立板151b,其对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的前端部进行抵接定位。上述供给器收容部151相对于底座框架114可拆卸,成为在安装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的构造。
另外,在上述供给器收容部151的立板151b上,在X轴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列形成定位用孔,在电子部件供给器160的前端部,形成有可以与上述定位用孔嵌合的未图示的凸起。由此,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在载置板151a的上表面,沿X轴方向排列且安装在X轴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上。
此外,在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上设置有闩销机构,通过闩销机构的操作,可以向供给器收容部151进行安装/拆卸。
电子部件供给器160如图3及图4所示,包含下述部分而构成:带盘161,其将部件收容带A卷绕为盘状;输送部160b,其将部件收容带A输送驱动至包含利用搭载头140(吸附嘴141)吸附电子部件C的吸附位置在内的上述吸附区域160a;驱动电动机164,其驱动输送部160b;以及振动部165,其在部件收容带A的输送方向L上,设置在吸附区域160a的下方。
部件收容带A由下述部分构成,即:载料带AA,其在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凹部(收容部)Aa,并且同样地,在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链轮孔(未图示);以及外封带B,其贴附在载料带AA上,以覆盖在上述凹部Aa上。在各凹部Aa中收容电子部件C。
输送部160b包含下述部分而构成,即:链轮162,其与上述载料带AA的链轮孔卡合,从带盘161将部件收容带A向吸附区域160a送出;以及回收盘163,其在上述吸附区域160a的带输送路径前,对从载料带AA剥离的外封带B进行回收。
带盘161卷绕有部件收容带A,随着链轮162的旋转,将该部件收容带A向输送方向L送出。
链轮162在外周面上形成与部件收容带A的上述链轮孔卡合的多个凸起部(省略图示)。另外,链轮162经由传动带162a与驱动电动机164连接,在与驱动电动机164的旋转对应而旋转时,可以通过上述凸起部将部件收容带A可靠地向输送方向L送出。
回收盘163经由传递带163a与驱动电动机164连接,在与驱动电动机164的旋转对应而旋转时,对在未图示的剥离部处从载料带AA的表面剥离的外封带B进行回收而卷绕。在将该外封带B剥离后,由于载料带AA成为收容在凹部Aa中的电子部件C向上方露出的状态,所以成为可以在吸附区域160a中利用吸附嘴141对电子部件C进行吸附的状态。
驱动电动机164是与从控制部10输出的驱动信号对应地进行旋转的电动机,由使线圈1相、2相交替地励磁的1-2相励磁步进电动机构成,与旋转角对应地,将部件收容带A向图3所示的输送方向L输送。
具体地说,驱动电动机164具有用于磁化转子的2个线圈(将一个线圈的端子设为X和X’,将另一个线圈的端子设为Y和Y’)而构成,例如通过使图6的表180所示的指针0~7依次变化,而阶段性地切换施加电流的线圈端子X、X’、Y、Y’,由此可以将电动机的旋转角按照这8个指针(细微地)进行调整。此外,在图6中,“1”和“0”分别表示在各个线圈端子中“流过电流的状态”和“没有流过电流的状态”。
(振动部)
振动部165设置为,在输送方向L上的吸附区域160a的前下方,与部件收容带A的下表面抵接,具有直流振动器单元165A,其构成为通过施加电流而可以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上述直流振动器单元165A,例如利用与压电扬声器相同的原理,通过施加电流而产生振动。即,如果与从控制部10输出的驱动信号对应地,向上述直流振动器单元165A施加电流,则振动部165沿上下进行振动,该振动向与振动部165上方接触的部件收容带A传递,所接触的部分的部件收容带A沿上下进行振动。由此,收容在凹部Aa内的电子部件C同样地沿上下进行振动。振动部165配置为,与位于上述吸附位置上的凹部Aa相比,在收容带输送方向上位于规定数量前的凹部Aa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其与吸附位置前一个凹部Aa的下方相对设置,但只要是相对于吸附位置而位于水平直线上的输送方向前方即可。
(X-Y龙门架)
X-Y龙门架107具有:X轴导轨107a,其在X轴方向上引导搭载头140的移动;两根Y轴导轨107b,其将搭载头140与该X轴导轨107a一起沿Y轴方向引导;作为驱动源的X轴电动机109,其使搭载头140沿X轴方向移动;以及作为驱动源的Y轴电动机110,其经由X轴导轨107a使搭载头140沿Y轴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各电动机109、110的驱动,可以将搭载头140在两根Y轴导轨107b之间的大致整个区域进行输送。
此外,各电动机109、110是伺服电动机,通过由控制部10识别各自的旋转量,并控制为期望的旋转量,从而经由搭载头140进行吸附嘴141的定位。
另外,根据电子部件搭载作业的需要,上述部件供给部150、基板保持部104均配置在可以通过X-Y龙门架107进行搭载头140的输送的区域内。
(搭载头)
搭载头140例如如图1、图2、图5所示,具有:吸附嘴141,在其前端部通过空气吸引而保持电子部件C;支撑架142,其由刚体构成;旋转电动机144,其向吸附嘴141施加旋转动作;移动体145,其支撑在支撑架142上,可以沿Z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吸附嘴141;以及作为驱动源的Z轴电动机146,其对吸附嘴141沿Z轴方向施加上下移动动作。
上述吸附嘴141,内部为中空且在其下端部进行电子部件C的吸附,并且在其上端部从未图示的气管接受负压的供给。
另外,吸附嘴141经由未图示的推力轴承支撑在移动体145上,与移动体145一起进行上下移动,并且可以相对于移动体145进行旋转动作,可以实现进行电子部件C的吸附、输送、搭载等时的上下移动。
另外,在搭载头140上,如图1所示搭载有基板拍摄照相机152,其用于在电子部件C的搭载时对设置在基板K上的定位标记进行拍摄,而识别基板位置。该基板拍摄照相机152,以其视线沿Z轴方向朝向下方的方式,安装在搭载头140上。
(控制部)
控制部10如图5所示,主要与下述部分等连接,即:X-Y龙门架107的X轴电动机109、Y轴电动机110、在搭载头140中使吸附嘴141进行升降的Z轴电动机146、使吸附嘴141进行旋转的旋转电动机144、对向吸附嘴141的负压供给和停止进行切换的切换用电磁阀153、用于在电子部件C的搭载时识别基板位置的基板拍摄照相机152、驱动输送部160b而将部件收容带A向输送方向L输送的驱动电动机164、被施加电流而进行上下振动的振动部165的直流振动器单元165A。
另外,控制部10例如具有:CPU 30(电动机控制部30A,振动部控制部30B,确定单元30C),其按照各种控制程序,对上述各结构执行各种处理及控制;系统ROM 12,其存储有用于执行该各种处理及控制的程序;RAM 13,其通过存储各种数据而成为各种处理的作业区域;I/F(接口)14,其实现CPU 30与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ROM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7(存储单元),其存储各种设定信息等;操作面板15,其用于进行各种设定及操作所需的数据的输入;以及显示器18,其进行各种设定的内容及必要信息的提示等。
存储装置17中存储下述内容:搭载数据,其存储有向基板搭载的各电子部件C的搭载顺序及搭载位置,以及用于识别该搭载的电子部件C的标识符等;供给器信息,其针对每个电子部件供给器160,存储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所供给的电子部件C的标识符以及输送该电子部件C的部件收容带A的编号(部件收容带编号)等;驱动数据,其与部件收容带编号相对应,分别存储与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控制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设定信息等。
在这里,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数据例如是使驱动电动机164加减速的驱动数据,以使得部件收容带A输送动作的加速和减速中的一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引起的部件收容带A内的电子部件C的惯性力,与振动部165振动时该电子部件C和收容该电子部件C的凹部Aa之间的摩擦力相比较大,该驱动数据针对每个部件收容带A的种类或者部件收容带编号而被模式化。即,在利用部件收容带A进行电子部件C的输送动作时,通过向该电子部件C作用与由上述输送动作引起的加速方向反方向的惯性力,使向吸附区域160a输送的电子部件C沿与摩擦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位于凹部Aa的端部。
此外,该驱动数据被模式化为,在除了上述加速或减速中的一种情况以外的定速、以及减速或加速中的另一种情况时,控制为使惯性力与上述摩擦力相比较小。
更具体地说,驱动数据是与部件收容带A的种类对应而生成下述内容的数据:表180,其以指针为单位记载图6所示的驱动电动机164内的施加电流的线圈端子(X、Y、X’、Y’);基于上述各个指针而驱动驱动电动机164的时间(例如如图7(E)所示的指针“0”:4.5ms,“1”:3ms,“2”:2ms,“3”:1.5ms,···,等计时器值);以及进行驱动时的电流值(例如,图7(D)的Amov)。
另外,CPU 30基于该驱动数据而设定指针,以基于该指针的驱动时间使特定的线圈端子中流过电流,通过切换指针,反复进行相同的过程,而使驱动电动机164驱动,从而可以得到图7(A)所示的的加速度/速度变化。
由此,如图7(A)的“加速度”及“速度”所示,通过在使驱动电动机164急剧加速后缓慢地减速,由此,与图4的输送方向L相反方向的惯性力克服电子部件C和凹部Aa之间的摩擦力,使电子部件C向与输送方向L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可以将电子部件C的由吸附嘴141进行吸附的吸附位置调整为图4的收容部160a的端部A1。
另外,在驱动数据中,如图7(A)、(B)所示,包含与向直流振动器单元165A施加的电流值以及电流施加时间相关的数据(图7(D)的Avib),以在驱动电动机164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且加速度即将达到最大值的定时,向振动部165的直流振动器单元165A施加电流。即,由于通过与驱动电动机164的加速度变化对应地,使振动部165上下振动,可以缓和电子部件C和凹部Aa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可以更可靠地将电子部件C的吸附位置调整到凹部Aa的端部。
此外,图7(C)的“X”、“Y”、“X’”、“Y’”,表示在驱动电动机164内的各个线圈端子中流过电流的状态/没有流过电流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由各条纵线围成的区域,从左依次与图6的表180中的指针0~7的状态对应。另外,也可以通过计算而求出电子部件C和凹部Aa之间的摩擦与驱动电动机164的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上述驱动数据,但也可以通过在利用振动部165向电子部件C施加振动的状态下输送部件收容带A,以试验的方式求出实际上用于在凹部Aa内使电子部件C向端部A1或A2侧移动的加减速模式,由此进行确定。
CPU 30通过执行存储在系统ROM 12中的各种控制程序,而对向基板上搭载各电子部件C等进行控制。
具体地说,CPU 30读取搭载数据,取得向基板搭载的电子部件C的标识符,基于该标识符,根据供给器信息确定供给该电子部件C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然后,CPU 30从所确定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取得部件收容带编号,确定输送该电子部件C的部件收容带A,从存储装置17中提取与上述部件收容带编号对应的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数据。然后,CPU 30基于上述提取出的驱动数据,驱动控制驱动电动机164,并且,通过对振动部165的上下振动进行控制,可以将向基板上搭载的电子部件C的由吸附嘴141进行吸附的吸附位置,调整为凹部Aa的端部。
(电子部件的吸附位置调整处理)
基于图8中记载的流程图,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CPU 30所执行的电子部件C的吸附位置调整处理。
首先,CPU 30读取存储装置17的搭载数据,从电子部件C的列表中取得向基板搭载的电子部件C的标识符,基于该标识符,根据供给器信息确定用于供给该电子部件C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步骤S1)。
然后,从供给器信息中取得在由步骤S1确定的电子部件供给器160上配置的部件收容带A的编号(部件收容带编号)(步骤S2)。
然后,CPU 30与由步骤S2确定的部件收容带编号对应地,确定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数据(步骤S3)。
然后,为了利用由步骤S3确定的驱动数据使驱动电动机164驱动,读取表180、基于上述表180中记载的各个指针而使驱动电动机164驱动的时间(计时器值)、以及上述驱动时的电流值等,设定当前指针、例如图6中的指针0以及计时器值,向与该指针对应的线圈端子施加电流,开始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步骤S4)。上述计时器值是向与例如图7(C)及图6中的指针0对应的线圈端子“X”、“Y’”施加电流的时间,与图7(E)的4.5ms对应。
另外,此时,CPU 30设定基于驱动数据使振动部165上下振动的定时,与该定时对应而向直流振动器单元165A施加电流,并且开始相对于计时器值的计时处理。此外,将计时器值设定为0ms的情况,作为使驱动电动机164停止的定时。
然后,判断步骤S4中设定的计时器值是否小于或等于0(步骤S5),在判断非小于或等于0的情况下,持续基于该指针的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直至小于或等于0为止(步骤S5;否)。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判断小于或等于0的情况下(步骤S5;是),在当前的指针上加1,而转移至下一个指针(例如,图6的指针1)(步骤S6)。
然后,判断与转移后的指针对应的栏是否存在于表180中,即,转移后的指针是否超过表180中的指针的最大值(步骤S7),在判断不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7;否),将当前的指针恢复为表180中的开头指针(步骤S8)。
然后,CPU 30从驱动数据中读取步骤S7中判断为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7;是)的指针,以及步骤S8中变更的开头指针的计时器值(步骤S9)。
然后,在判断步骤S9中读取的计时器值为0的情况下(步骤S10;是),本处理结束,在判断为非0的情况下(步骤S10;否),反复进行步骤S5以后的处理。
根据以上内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100中,电子部件供给器160具有:输送部160b,其将部件收容带A输送至利用吸附嘴141吸附电子部件C的吸附区域160a,该部件收容带A具有分别收容电子部件C的凹部Aa;驱动电动机164,其驱动输送部160b;以及振动部165,其在吸附区域160a附近与部件收容带A的下表面抵接,使电子部件C上下振动,该电子部件搭载装置100具有:存储装置17,其存储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数据;CPU 30,其作为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17中的驱动数据对驱动电动机164进行驱动控制的电动机控制单元、在电动机控制单元的驱动控制时对振动部165的上下振动进行控制的振动部控制单元起作用,驱动数据设定为,仅依靠由部件收容带A输送动作的加速和减速中的一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引起的部件收容带A内的电子部件C的惯性力,就能够克服振动部165振动时该电子部件C和收容该电子部件C的凹部Aa之间的摩擦,振动部控制单元控制为,在驱动电动机164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定时,使振动部165上下振动。
即,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100中,驱动电动机164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得仅依靠由部件收容带A输送动作的加速和减速中一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引起的部件收容带A内的电子部件C的惯性力,就能够克服该电子部件C和凹部Aa之间的摩擦。因此,在利用部件收容带A进行电子部件C的输送动作时,通过向该电子部件C作用与由上述输送动作引起的加速方向相反方向的惯性力,使电子部件C向与摩擦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使电子部件C位于吸附区域160a中的收容部161a的端部。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为在驱动电动机164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定时,使振动部165上下振动,所以可以缓和电子部件C和凹部Aa之间的摩擦力的影响,可以更可靠地将电子部件C向凹部Aa的端部移动。另外,在电子部件搭载装置100中,由于利用上述结构而调整吸附位置,所以不需要吹入空气的构造,也不需要利用照相机进行拍摄。
因此,本发明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电子部件中的吸附嘴吸附位置调整,缩短电子部件的安装所需的时间。
另外,根据电子部件搭载装置100,其构成为,CPU 30具有作为确定单元30C的功能,即,确定用于输送向基板K搭载的电子部件C的部件收容带A,电子部件供给器160设置多个,以分别供给多个电子部件C,存储装置17针对每个输送电子部件C的部件收容带A而存储驱动电动机164的驱动数据,电动机控制单元从存储装置17中提取与由确定单元30C确定的部件收容带A对应的驱动数据,利用提取出的驱动数据对驱动电动机164进行驱动控制。
即,由于电子部件搭载装置100通过电动机控制单元,利用与部件收容带A的种类对应的驱动数据,对驱动电动机164进行驱动控制,所以不会受到部件收容带A的种类的影响,可以使向基板K搭载的多个电子部件C相同地向凹部Aa的端部移动。因此,可以利用具有例如多个吸附嘴141的搭载头140,从多个电子部件供给器160中,同时从相同的吸附位置吸附不同的电子部件C,向基板K上搭载。
此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进行各种改良以及设计变更。
具体地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A)、(B)所示,通过在使驱动电动机164急剧加速后,缓慢地减速,使振动部165从上述加速时的最大加速度附近开始进行上下振动,由此,将电子部件C的由吸附嘴141进行吸附的吸附位置,调整为图4中的收容部161a的端部A1,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如图9(A)、(B)所示,通过在使驱动电动机164缓慢地加速后,急剧地减速,使振动部165从上述减速时的最大加速度附近开始进行上下振动,由此,将电子部件C的由吸附嘴141进行吸附的吸附位置,调整为图4中凹部Aa的端部A2。

Claims (6)

1.一种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具有:
电子部件供给器,其具有部件收容带和驱动电动机,该部件收容带在收容带输送方向上具有多个用于分别收容电子部件的收容部,该驱动电动机用于输送所述部件收容带,以使所述收容部依次位于利用吸附嘴吸附所述电子部件的吸附位置;以及
搭载头,其具有对位于所述吸附位置的收容部内的电子部件进行吸附的吸附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供给器具有振动部,其配置为可以在与所述吸附位置相比的所述收容带输送方向上游,与所述部件收容带的下表面抵接,在电气作用下产生向上下方向的振动,
所述电子部件搭载装置还具有:
驱动电动机控制部,其对所述驱动电动机的速度进行控制;
振动部控制部,其对所述振动部的电气作用进行控制;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驱动电动机控制部以及振动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驱动电动机加速时或者减速时,使所述振动部发挥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存储单元,其存储与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控制模式相关的驱动数据,
所述驱动电动机控制部基于所述驱动数据,对所述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存储单元,其存储与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控制模式相关的驱动数据,
所述驱动数据设定为,使由所述部件收容带输送动作的加速和减速中的一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引起的所述部件收容带内的电子部件的惯性力,与所述振动部振动时该电子部件和收容该电子部件的所述收容部之间的摩擦力相比较大,
所述振动部控制部控制为,在所述驱动电动机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定时,使所述振动部上下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确定单元,其确定用于输送向基板搭载的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
所述电子部件供给器设置多个,以分别供给多个电子部件,
所述存储单元,与用于输送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对应地,存储所述驱动电动机的驱动数据,
所述驱动电动机控制部,从所述存储单元中提取与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部件收容带对应的驱动数据,根据该提取出的驱动数据,对所述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数据被模式化,以使得在所述加速结束后,在惯性力比所述摩擦力小的状态下进行定速以及减速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由直流振动器单元构成。
CN201010267228.9A 2009-08-27 2010-08-27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Active CN102006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6306A JP5372661B2 (ja) 2009-08-27 2009-08-27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JP2009-196306 2009-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6767A CN102006767A (zh) 2011-04-06
CN102006767B true CN102006767B (zh) 2015-01-21

Family

ID=4381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7228.9A Active CN102006767B (zh) 2009-08-27 2010-08-27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72661B2 (zh)
CN (1) CN102006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3669B2 (ja) * 2013-05-09 2016-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6498777B2 (ja) * 2015-09-30 2019-04-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6764019B2 (ja) * 2017-03-22 2020-09-30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
US11576290B2 (en) 2017-10-31 2023-02-0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JP7227461B2 (ja) * 2018-12-14 2023-02-22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544A (zh) * 2004-06-25 2009-02-18 神钢电机株式会社 Ic芯片安装体的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999Y2 (ja) * 1988-05-13 1994-07-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H02103998A (ja) * 1988-10-13 1990-04-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部品自動装着装置
JPH1140985A (ja) * 1997-07-17 1999-0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の供給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4202102B2 (ja) * 2002-12-03 2008-12-24 上野精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テーピ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544A (zh) * 2004-06-25 2009-02-18 神钢电机株式会社 Ic芯片安装体的制造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167099U 1989.11.22 *
JP平2-103998A 1990.04.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49350A (ja) 2011-03-10
JP5372661B2 (ja) 2013-12-18
CN102006767A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6767B (zh) 电子部件搭载装置
CN105532082B (zh) 对基板作业系统、作业方法及供料器转移方法
CN101060771B (zh) 元件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01869011B (zh) 元件供给方法、表面安装机、送料器及台车
CN105580506A (zh) 安装装置
JP5451478B2 (ja) 部品補給案内方法
JP7249350B2 (ja) 移動作業管理装置、移動型作業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作業管理方法
JP4372522B2 (ja) 表面実装機
JPH09331196A (ja)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02577660A (zh) 电子电路零件安装机
JPH11340692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12791913A (zh) 手机摄像头排线点胶设备
JP2007048891A (ja) 表面実装機
CN101742897B (zh) 电子部件的安装方法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4884349B2 (ja)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制御装置
JP4932683B2 (ja) 部品供給方法、表面実装機及び台車
CN101932224B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3614219B2 (ja) 部品装着装置
CN108353535A (zh) 元件安装装置、元件安装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JP4670795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532693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5171511B2 (ja) 電子部品供給カセット、電子部品供給カート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KR100600532B1 (ko) 칩본딩용 테이프 부착장치
JP2005032877A (ja) フィーダー交換方法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JP2010272684A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該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を用いた表面実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