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382A - 弹片及音圈马达 - Google Patents

弹片及音圈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382A
CN101997382A CN2009103057852A CN200910305785A CN101997382A CN 101997382 A CN101997382 A CN 101997382A CN 2009103057852 A CN2009103057852 A CN 2009103057852A CN 200910305785 A CN200910305785 A CN 200910305785A CN 101997382 A CN101997382 A CN 101997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art
extension
elastic portion
magnetic element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57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7382B (zh
Inventor
江舜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57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7382B/zh
Priority to US12/842,039 priority patent/US8390154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997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7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3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25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027Planar, e.g. in sheet form; leaf sp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呈波浪形,且自第一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一固定部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也呈波浪形,且自第二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二固定部延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音圈马达。

Description

弹片及音圈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防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及应用于该音圈马达的弹片。
背景技术
相机模组通过快门控制光线投射到影像感测器的时间长短,比如,快门速度为1/2秒时,表示影像感测器感光的时间为1/2秒,若在这1/2秒内由于抖动的原因同一束光线在影像感测器上发生移动,影像感测器就会记录下该光线的运动轨迹,使拍摄的照片模糊不清。为了补偿由于抖动造成的光线偏移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利用影像稳定系统以防止抖动的相机模组。具体请参阅Cardani B.等人2006年4月在Control Systems Magazine,IEEE(Volume 26,Issue 2,Page(s):21-22)上发表的论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for digital cameras”。
随着数码相机技术不断发展,相机的机身往往既小且轻,容易造成手震,导致影像模糊。以下三种情况容易产生模糊的影像:一,长焦聚拍摄,由于长镜头会将相机的振幅放大,轻微的抖动也会造成较大的模糊,因此手部震动对画面清晰度的影响较使用广角镜头明显。二,弱光环境拍摄,在室内、黄昏等弱光源环境,相机会将快门速度调得较慢以增加入光量,因此较易发生手震。三,微距拍摄,细微对象在镜头高倍放大的情况下,轻微震动也会变得相当明显。这些情况都可以造成手震,使得影像变得模糊。由于所拍摄的物体距离远大于相机晃动的位移,所以通常手震造成影像模糊的主要原因都是相机本身的偏转,而非相机本身的位移,特别是在远距离拍摄时这种情形特别严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拍摄过程中防止由于相机的抖动造成成像偏移的音圈马达及能够应用于上述音圈马达的弹片。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弹片及一种音圈马达。
一种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呈波浪形,且自第一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一固定部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也呈波浪形,且自第二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二固定部延伸。
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其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及所述弹片,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固定于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可动组件,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可动组件,并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其中之一为电磁铁,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转动。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弹片,可以在第一固定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绕不同的方向发生偏转时提供弹性回复力。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的弹片中的两个弹性部相对于内固定部相互对称设置,可以保证内固定部受到的弹性力平衡。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达,在可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了上述的弹片进行连接,通过控制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相应的两个磁性元件之间产生洛仑兹力,可以可动组件绕着滚动元件发生转,从而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达可以应用于相机模组防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弹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沿VI-V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Y轴偏转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X轴偏转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弹片及音圈马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片100,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部110、第一弹性部120、第二弹性部130、第二固定部140及第三固定部150。
第一固定部110用于与音圈马达的可动组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0连接于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30之间。第一固定部110大致呈长方形的片状,其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111、与第一侧边111相对的第二侧边11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边113、与第三侧边113相对的第四侧边114。为了方便与可动组件需要光线透过的区域相配合,自第三侧边113向第四侧边114形成有半圆形的开口115。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部110内还开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L型通孔116,以减轻弹片100的重量并且节约制造弹片100的材料。
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140之间,第一弹性部120沿基本平行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侧边111相邻,其长度基本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相等,第一弹性部120基本呈波浪形,其具体可以为正弦波,余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20基本成方波形,其包括多个第一延伸段121及多个第二延伸段122,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二延伸段122交替连接,即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段121仅连接有一个第二延伸段122,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段122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一延伸段121。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的第一侧边111靠近第四侧边114的一端。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一固定部1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第二延伸段122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方向基本平行。具体的,第一弹性部120包括5个第一延伸段121及4个第二延伸段122,位于第一弹性部120两端的第一延伸部121分别与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二固定部140相连接,每个第二延伸部122平滑连接于与其相邻的第一延伸段121的一端,从而使得第一弹性部120基本呈方波形。即第一弹性部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122、第一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122、第一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122、第一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122及第一延伸段121。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121的宽度大于第二延伸段122的宽度,当然,第一延伸段121的宽度也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二延伸段122的宽度。第一延伸段121和第二延伸段122的长度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弹性变形的大小和该弹片需要提供的弹性回复力的大小进行设定。
第二弹性部13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三固定部150之间。第二弹性部130的形状与第一弹性部120的形状相同。第一弹性部120与第二弹性部130关于第一固定部110的中心轴线对称。第二弹性部130沿基本平行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二侧边112相邻,其长度基本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相等,第二弹性部130基本呈方波形,其包括多个第三延伸段131及多个第四延伸段132,第三延伸段131与第四延伸段132交替连接,即相邻的两个第三延伸段131仅连接有一个第四延伸段132,相邻的两个第四延伸段132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三延伸段131。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13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的第二侧边112靠近第四侧边114的一端。第三延伸段131与第一固定部1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第四延伸段132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方向基本平行。具体的,第二弹性部130包括5个第三延伸段131及4个第四延伸段132,位于第二弹性部130两端的第三延伸段131分别与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三固定部150相连接,每个第四延伸段132平滑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三延伸部131的一端之间,从而使得第二弹性部130基本呈方波形,即第二弹性部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延伸段131、第四延伸段132、第三延伸段131、第四延伸段132、第三延伸段131、第四延伸段132、第三延伸段131、第四延伸段132及第三延伸段131。本实施例中,第三延伸段131的宽度大于第四延伸段132的宽度,当然,第三延伸部131的宽度也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四延伸段132的宽度。第三延伸段131和第四延伸段132的长度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弹性变形的大小和该弹片需要提供的弹性回复力的大小进行设定。
第二固定部140和第三固定部150用于固定于音圈马达的固定组件。第二固定部1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片141和第二固定片142,第二固定片141和第二固定片14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第一固定片141与第三侧边113相邻,位于靠近第一侧边111的一端,与第一弹性部120相连接,第一固定片141与第一固定部110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固定片142与第一固定片141远离第一弹性部120的一端相连,第二固定片142垂直于第一固定片141所在的平面。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片141与第一弹性部120相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43,用于通过其将第二固定部140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第二固定部140的形状也可以只包括第一固定片141,第一定位孔143也可以开设于第一固定片141内。
第三固定部150与第二固定部140形状相同并关于第一固定部110的中心轴线对称。第三固定部15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固定片151和第四固定片152,第三固定片151和第四固定片15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其中,第三固定片151与第三侧边113相邻,位于靠近第二侧边112的一端,与第二弹性部130相连接,第三固定片151与第一固定部110位于同一平面内。第四固定片152与第三固定片151远离第二弹性部130的一端相连,第四固定片152垂直于第三固定片151所在的平面。本实施例中,在第三固定片151与第二弹性部130相连接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53,用于通过其将第三固定部150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第三固定部150的形状也可以只包括第三固定片151,第二定位孔153也可以开设于第三固定片151内。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部140和第三固定部150也可以直接相互连接。
请参见图3,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片200,其结构与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00的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弹性部220及第二弹性部230的形状均基本呈三角波形。具体的,第一弹性部220包括多个第一延伸段221和多个第二延伸段222。第一延伸段221和第二延伸段222相互交替相连,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段221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二延伸段222,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段222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一延伸段221。第一延伸段22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段222的延伸方向不同且均不平行于第一固定部210的宽度方向。第二弹性部230的形状与第一弹性部220的形状相同,并关于第一固定部21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300,其包括固定组件310、可动组件320、连接于固定组件310和可动组件320之间的弹片330、第一磁性元件341、第三磁性元件342、第五磁性元件343、第二磁性元件351、第四磁性元件352、第六磁性元件353及转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310与可动组件320之间的滚动元件360。弹片330可以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弹片,下面以采用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片为例进行说明。
固定组件310包括一个固定框架311及一个固定板312。
固定框架311长方形固定框架,其包括第一侧壁3111、第二侧壁3141、第三侧壁3113及第四侧壁3114,第一侧壁3111、第二侧壁3112、第三侧壁3113及第四侧壁3114围成一第一收容空间3115。其中,第一侧壁3111与第二侧壁311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3113与第四侧壁3114相对设置。第二侧壁3112的中心开设有第一收容孔3116,第三侧壁3113的中心开设有第二收容孔3117,第四侧壁3114的中心开设有第三收容孔3118。在第一侧壁3111的平行于固定框架31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端的中心,形成有一个凹陷3119,用于将固定板312固定配合于固定框架311。
固定板312固定于固定框架311,其用于将弹性元件330固定于固定框架311并且用于与滚动元件360配合连接。固定板312的形状与固定框架310的形状相配合。固定板312包括收容部3121和与收容部3121相互连接的固定部3122。收容部3121的形状与凹陷3119的形状相配合,收容部3121收容于凹陷3119内,固定部3122固定于第一侧壁3111、第三侧壁3113和第四侧壁3114。在收容部3122靠近收容空间3115的内表面3123开设有圆形的第一收容槽3124,用于配合收容滚动元件360。
可动组件320包括收容框架321及连接板322。
收容框架321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3115内,其包括第一侧板3211、第二侧板3212、第三侧板3213、第四侧板3214及顶板3215。第一侧板3211、第二侧板3212、第三侧板3213、第四侧板3214及顶板3215围成一长方体形第二收容空间3216。第二收容空间3216用于收容需要音圈马达300驱动的元件,如镜片或镜头模组等。第一侧板3211与第一侧壁3111相邻,第二侧板3212与第二侧壁3112相邻,第三侧板3213与第三侧壁3113相邻,第四侧板3214与第四侧壁3114相邻。
连接板322固定于收容框架321,其用于与固定板313共同配合收容滚动元件360。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22固定于收容框架321的顶3215和第一侧板3211。连接板322具有连接部3221,连接部3221设置于固定板312的收容部3121和第一侧板3211之间,连接部3221与收容部3121不相接触。在与第一收容槽312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收容槽3222。第二收容槽3222也为半球形凹槽。优选地,第二收容槽3222与第一收容槽3124大小相等。
可以理解,第一收容槽3124也可以开设于第一侧壁3111,第二收容槽3222开设于第一侧板3211,仅需第一收容槽3124和第二收容槽3222相对,围成的空间可收容滚动元件360即可。
弹片330的第一固定部331固定于可动组件320,使得固定组件310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弹片330的第一固定部331。将弹片330所在的平面定义为XY平面,将与第一固定部331宽度方向定义X轴方向,将XY平面与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334固定于第一侧壁3111。具体的,第一固定片3341固定于第一侧壁3111的上表面靠近第三侧壁3113的一侧,第二固定片3342与第一侧壁3111的外表面相接触。第三固定部335固定于也固定第一侧壁3111具体的,第三固定片3351固定于第一侧壁3111的上表面靠近第四侧壁3114的一侧,第四固定片3352与第一侧壁3111的外表面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341、第三磁性元件342及第五磁性元件343为电磁铁。第一磁性元件341固定于第二侧壁3112,第三磁性元件342固定于第三侧壁3113,第五磁性元件343固定于第四侧壁3114。第一磁性元件341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侧壁3112,第三磁性元件34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三侧壁3113,第五磁性元件34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四侧壁3114。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341收容并固定于第一收容孔3116内,第三磁性元件342收容并固定于第二收容孔3117内,第五磁性元件343收容并固定于第三收容孔3118内。
第一磁性元件341与第二磁性元件351相对,其包括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上的第一部分3411以及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下的第二部分3412。可以理解,当第一磁性元件341中通有电流时,第一部分3411的电流流向与第二部分3412的电流流向相反。
第二磁性元件351固定于第二侧板3212。当第一磁性元件341中通有电流时,第二磁性元件351与第一磁性元件341之间产生平行于Z轴方向的磁力。第二磁性元件351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3411相对的第一永磁铁3511和与第二部分3412相对的第二永磁铁3512。第一永磁铁3511和第二永磁铁3512沿平行于Z轴方向相邻设置,且第一永磁铁3511和第二永磁铁3512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一永磁铁3511的S极靠近第二侧板3212,第一永磁铁3511的N极远离第二侧板3212。第二永磁铁3512的N极靠近第二侧板3212,第二永磁铁3512的S极远离第二侧板3212。当然,在第一永磁铁3511的N极靠近第二侧板3212的情况下,第一永磁铁3511的S极也可以远离第二侧板3212。第二永磁铁3512的S极靠近第二侧板3212,第二永磁铁3512的N极远离第二侧板3212。
从而,当第一磁性元件341中通有电流时,所述第一部分3411与第二部分3412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它们所处的第一永磁铁3511和第二永磁铁3512的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方向也相反,从而使得第一永磁铁3511和第二永磁铁3512受到的平行于固定组件310中心轴线的洛仑兹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磁性元件342与第四磁性元件352相对,其包括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上的第三部分3421以及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下的的第四部分3422。可以理解,当第三磁性元件342中通有电流时,第三部分3421的电流流向与第四部分3422的电流流向相反。
第四磁性元件352固定于第三侧板3213。第四磁性元件352用于当第三磁性元件342中通有电流时,第四磁性元件352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力。第四磁性元件352包括与第三部分3421相对的第三永磁铁3521和与第四部分3522相对的第四永磁铁3522。第三永磁铁3521和第四永磁铁3522沿平行于Z轴方向相邻设置,且第三永磁铁3521和第四永磁铁3522的磁力线方向相反。从而,当第三磁性元件342中通有电流时,第三部分3521与第四部分3522电流流向相反,它们所处的第三永磁铁3521和第四永磁铁352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三永磁铁3521和第四永磁铁3522受到平行于固定组件310中心轴线的洛仑兹力的方向相同。
相似的,第六磁性元件353固定于第四侧板3213,并与第五磁性元件343相对应。第六磁性元件353用于当第五磁性元件343中通有电流时,使得第六磁性元件353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力。并且,通过控制第一磁性元件341和第五磁性元件343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二磁性元件351和第六磁性元件353受力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可动组件320转动。当然,音圈马达300也可以不包括第六磁性元件353及第五磁性元件343。
滚动元件360配合收容于固定组件310和可动组件320之间,使得可动组件320可以相对于固定组件310转动。本实施例中,滚动元件360为一个圆球形滚珠,其配合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24与第二收容槽3222内,并与第一收容槽3124的内壁和第二收容槽3222的内壁接触。当第二磁性元件351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则可动组件320则可以滚动元件360为支点绕平行于Y轴的直线相对于固定组件310转动。当第四磁性元件352及第六磁性元件组353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且它们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时,则可动组件320则可以滚动元件360为支点绕平行于X轴方向的直线相对于固定组件310转动。
可以理解,当音圈马达300仅用于在当第二磁性元件351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则可动组件320则可以绕平行于Y轴的直线转动时,滚动元件360也可以为设置于可动组件320与固定组件310之间的平行于Y轴方向的枢轴,所述枢轴可以为滚柱等元件。在此情况之下,音圈马达300则不需要设置第三磁性元件342、第四磁性元件352、第五磁性元件343及第六磁性元件353。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7,当第一磁性元件341与第二磁性元件351之间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固定部331绕Y轴发生偏转,第一固定部331沿Z轴的方向发生偏转,使得与第一固定部331相连的第一弹性部332和第二弹性部333也相应产生方向相反的弹性变形,从而对第一固定部331产生方向相反的弹性回复力。当第一固定部331受到的力停止作用或减小时,则第一固定部331在第一弹性部332和第二弹性部333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8,当可动组件320受到第三磁性元件342和第四磁性元件352之间的磁力的作用相对于固定组件310发生偏转,则第一固定部331相对于第二固定部334和第三固定部335发生偏转。在第一固定部331发生偏转同时,与第一侧边3311相连接第一弹性部332向Z轴负或者正方向发生变形,从而对第一侧边3311施加Z轴正或者负方向的弹性回复力。与第四侧边3314相连的第二弹性部333向Z轴正或者负方向发生变形,从而对第二侧边3312施加Z轴负或者正方向的弹性回复力。从而,第一固定部331受到的力停止作用或减小时,则第一固定部331在第一弹性部332和第二弹性部333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弹片,可以在内固定部相对于外固定部绕不同的方向发生偏转时提供弹性回复力。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的弹片中的两个弹性部相对于内固定部相互对称设置,可以保证内固定部受到的弹性力平衡。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达,在可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了上述的弹片进行连接,通过控制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相应的两个磁性元件之间产生洛仑兹力,可以可动组件绕着滚动元件发生转,从而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达可以应用于相机模组防抖。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方案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呈波浪形,且自第一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一固定部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也呈波浪形,且自第二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二固定部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二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关于第一固定部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关于第一固定部的中心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第一弹性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片垂直于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固定片和第四固定片,所述第三固定片与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四固定片垂直于第三固定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第一固定片及第三固定片位于同一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正弦波形、方波形或三角波形,所述第二弹性部为正弦波形、方波形或三角波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方波形,其包括多个第一延伸段和多个第二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二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弹性部也为方波形,其包括多个第三延伸段和多个第四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三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四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四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侧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均呈三角波形,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多个第一延伸段和多个第二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段之间仅连接一个第二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段之间仅连接一个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所成角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所成角也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所述第二弹性部其包括多个第三延伸段和多个第四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三延伸段之间仅连接一个第四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四延伸段之间仅连接一个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边所成角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所述第四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边所成角也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9.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弹片,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固定于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可动组件,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可动组件,并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其中之一为电磁铁,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弹片的第一固定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垂直于第一侧壁,所述可动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相邻,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二侧板相邻,所述第三侧壁与第三侧板相邻,所述滚动元件配合设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第二侧板,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及第四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和第四磁性元件其中之一为电磁铁,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定于第三侧壁,所述第四磁性元件固设于第三侧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垂直于第三侧壁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和第四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转动。
CN2009103057852A 2009-08-19 2009-08-19 弹片及音圈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7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57852A CN101997382B (zh) 2009-08-19 2009-08-19 弹片及音圈马达
US12/842,039 US8390154B2 (en) 2009-08-19 2010-07-23 Plate spring and voice coil mo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57852A CN101997382B (zh) 2009-08-19 2009-08-19 弹片及音圈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382A true CN101997382A (zh) 2011-03-30
CN101997382B CN101997382B (zh) 2013-01-09

Family

ID=4360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57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7382B (zh) 2009-08-19 2009-08-19 弹片及音圈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390154B2 (zh)
CN (1) CN10199738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088A (zh) * 2012-01-09 2012-10-03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
CN102799046A (zh) * 2011-05-24 2012-1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及成像装置
CN102967912A (zh) * 2012-01-09 2013-03-13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3104162A1 (zh) * 2012-01-09 2013-07-18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04879409A (zh) * 2015-04-10 2015-09-02 太仓斯普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
CN107462964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Sma组件及ois装置的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224986D0 (en) 2002-10-28 2002-12-04 Smith & Nephew Apparatus
GB0325129D0 (en) 2003-10-28 2003-12-03 Smith & Nephew Apparatus in situ
CA2604623C (en) 2006-09-28 2018-10-30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Portable wound therapy system
GB201015656D0 (en) 2010-09-20 2010-10-27 Smith & Nephew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KR101803809B1 (ko) * 2011-05-18 2017-12-04 주식회사 이엠텍 선형 진동자
CN102810969A (zh) * 2011-06-01 2012-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
US9084845B2 (en) 2011-11-02 2015-07-21 Smith & Nephew Plc Reduced pressure therapy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9427505B2 (en) 2012-05-15 2016-08-30 Smith & Nephew Plc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pparatus
WO2016103035A2 (en) 2014-12-22 2016-06-30 Smith & Nephew Plc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101766743B1 (ko) * 2016-02-01 2017-08-11 (주)알비케이이엠디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카메라 모듈
KR102350679B1 (ko) 2019-12-02 2022-01-13 주식회사 휴비츠 타겟 위치 조정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7896B2 (en) * 1994-05-05 2005-03-15 Idc, Llc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of radiation
JP2006074990A (ja) * 2004-08-05 2006-03-1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246248A (zh) * 2007-02-14 2008-08-20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模块
JP2008268404A (ja) * 2007-04-18 2008-11-06 Tricore Corp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090009893A1 (en) * 2007-07-03 2009-01-08 Hung-Lin Wang Protecting structure for movable mechanism in a miniature l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3205A2 (en) * 2000-10-31 2002-05-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uspension with net zero stress isolator
US20060028929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utofocus actuator
JP4517297B2 (ja) * 2005-10-17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4495741B2 (ja) * 2006-10-04 2010-07-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12247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157609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Hung-Lin Wang Plate spring for voice coil motor
US7400463B1 (en) * 2007-03-06 2008-07-15 Tdk Taiwan Corp. Miniature lens focusing mechanism
CN101959012B (zh) * 2009-07-17 2013-08-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CN101969530B (zh) * 2009-07-27 2014-02-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TWI437798B (zh) * 2009-12-30 2014-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彈片及採用該彈片之音圈馬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7896B2 (en) * 1994-05-05 2005-03-15 Idc, Llc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of radiation
JP2006074990A (ja) * 2004-08-05 2006-03-1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246248A (zh) * 2007-02-14 2008-08-20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模块
JP2008268404A (ja) * 2007-04-18 2008-11-06 Tricore Corp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090009893A1 (en) * 2007-07-03 2009-01-08 Hung-Lin Wang Protecting structure for movable mechanism in a miniature len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9046A (zh) * 2011-05-24 2012-1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及成像装置
CN102799046B (zh) * 2011-05-24 2016-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及成像装置
CN102710088A (zh) * 2012-01-09 2012-10-03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
CN102967912A (zh) * 2012-01-09 2013-03-13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WO2013104162A1 (zh) * 2012-01-09 2013-07-18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CN102710088B (zh) * 2012-01-09 2015-03-25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
CN102967912B (zh) * 2012-01-09 2015-07-22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879409A (zh) * 2015-04-10 2015-09-02 太仓斯普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
CN107462964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Sma组件及ois装置的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382B (zh) 2013-01-09
US20110043055A1 (en) 2011-02-24
US8390154B2 (en) 2013-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7382B (zh) 弹片及音圈马达
CN102004366B (zh) 影像稳定模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1959012B (zh) 相机模组
CN102798959B (zh) 一种可实现镜头可控倾斜的音圈马达结构
CN104407486B (zh) 电磁驱动装置
US11128788B2 (en) Image sensor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both having such driving device mounted therein
CN102801276B (zh) 电磁驱动装置
CN101969530A (zh) 相机模组
CN108476283B (zh) 摄像单元、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JP7269718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105824165A (zh) 带抖动校正功能光学单元
US11622173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JP627349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606147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WO2020243857A1 (zh) 一种光学采集模组
TWI461825B (zh) 影像穩定模組及成像裝置
JP7323283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TWI437798B (zh) 彈片及採用該彈片之音圈馬達
CN101908814B (zh)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CN101964582B (zh) 弹片及音圈马达
CN102118093B (zh) 弹片及音圈马达
CN108810389B (zh) 双摄像头马达
JP2021139988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384661B (zh) 光学单元
JP7493421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