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8814B -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 Google Patents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8814B
CN101908814B CN200910302913.8A CN200910302913A CN101908814B CN 101908814 B CN101908814 B CN 101908814B CN 200910302913 A CN200910302913 A CN 200910302913A CN 101908814 B CN101908814 B CN 101908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element
side plate
voice coil
fixation kit
coi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2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8814A (zh
Inventor
江舜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29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8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8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88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弹性元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可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可动组件,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转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Description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防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及一种能够光学防抖的相机模组。
背景技术
相机模组通过快门控制光线投射到影像感测器的时间长短,比如,快门速度为1/2秒时,表示影像感测器感光的时间为1/2秒,若在这1/2秒内由于抖动的原因同一束光线在影像感测器上发生移动,影像感测器就会记录下该光线的运动轨迹,使拍摄的照片模糊不清。为了补偿由于抖动造成的光线偏移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利用影像稳定系统以防止抖动的相机模组。具体请参阅Cardani B.等人2006年4月在Control Systems Magazine,IEEE(Volume 26,Issue 2,Page(s):21-22)上发表的论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for digital cameras”。
随着数码相机技术不断发展,相机的机身往往既小且轻,容易造成手震,导致影像模糊。以下三种情况容易产生模糊的影像:一,长焦聚拍摄,由于长镜头会将相机的振幅放大,轻微的抖动也会造成较大的模糊,因此手部震动对画面清晰度的影响较使用广角镜头明显。二,弱光环境拍摄,在室内、黄昏等弱光源环境,相机会将快门速度调得较慢以增加入光量,因此较易发生手震。三,微距拍摄,细微对象在镜头高倍放大的情况下,轻微震动也会变得相当明显。这些情况都可以造成手震,使得影像变得模糊。由于所拍摄的物体距离远大于相机晃动的位移,所以通常手震造成影像模糊的主要原因都是相机本身的偏转,而非相机本身的位移,特别是在远距离拍摄时这种情形特别严重。因此,防手震技术的本质是校正取像过程中,相机的抖动引起光线对应于相机模组上的成像位置的偏移。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拍摄过程中防止由于相机的抖动造成成像偏移的音圈马达及相机模组。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音圈马达及相机模组。
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弹性元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可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可动组件,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转动。
一种相机模组,其包括镜头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光学耦合的影像感测器及上述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的可动组件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音圈马达用于驱动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转动。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达,在可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了滚动元件,并且可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通过弹性元件进行连接,通过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相应的两个磁性元件之间产生洛仑兹力,可以可动组件绕着滚动元件发生转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相机模组,通过音圈马达驱动,使得位于音圈马达可动组件内的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发生偏转,从而可以补偿由于震动产生的偏转,进而可以避免相机模组在进行拍摄时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成像模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沿II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绕X轴偏转后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校正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绕Y轴偏转后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校正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音圈马达及相机模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100,其包括固定组件110、可动组件120、连接于固定组件110和可动组件120之间的弹性元件130、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第五磁性元件143、第二磁性元件151、第四磁性元件152、第六磁性元件153及转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110与可动组件120之间的滚动元件160。
固定组件110包括一个固定框架111及一个固定板112。
固定框架111长方形固定框架,其包括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41、第三侧壁1113及第四侧壁1114,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三侧壁1113及第四侧壁1114围成一第一收容空间1115。其中,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113与第四侧壁1114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112的中心开设有第一收容孔1116,第三侧壁1113的中心开设有第二收容孔1117,第四侧壁1114的中心开设有第三收容孔1118。在第一侧壁1111的平行于固定框架11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端的中心,形成有一个凹陷1119,用于将固定板112固定配合于固定框架111。
本实施例中,将垂直于第三侧壁1113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平行于固定框架111中心轴线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
固定板112固定于固定框架111,其用于将弹性元件130固定于固定框架111并且用于与滚动元件160配合连接。固定板112的形状与固定框架110的形状相配合。固定板112包括收容部1121和与收容部1121相互连接的固定部1122。收容部1121的形状与凹陷1119的形状相配合,收容部1121收容于凹陷1119内,固定部1122固定于第一侧壁1111、第三侧壁1113和第四侧壁1114。在收容部1122靠近收容空间1115的内表面1123开设有圆形的第一收容槽1124,用于配合收容滚动元件160。
可动组件120包括收容框架121及连接板122。
收容框架121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1115内,其包括第一侧板1211、第二侧板1212、第三侧板1213、第四侧板1214及顶板1215。第一侧板1211、第二侧板1212、第三侧板1213、第四侧板1214及顶板1215围成一长方体形第二收容空间1216。第二收容空间1216用于收容需要音圈马达100驱动的元件,如镜片或镜头模组等。第一侧板1211与第一侧壁1111相邻,第二侧板1212与第二侧壁1112相邻,第三侧板1213与第三侧壁1113相邻,第四侧板1214与第四侧壁1114相邻。
连接板122固定于收容框架121,其用于与固定板113共同配合收容滚动元件160。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22固定于收容框架121的顶板1215和第一侧板1211。连接板122具有连接部1221,连接部1221设置于固定板112的收容部1121和第一侧板1211之间,连接部1221与收容部1121不相接触。在与第一收容槽112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收容槽1222。第二收容槽1222也为半球形凹槽。优选地,第二收容槽1222与第一收容槽1124大小相等。
可以理解,第一收容槽1124也可以开设于第一侧壁1111,第二收容槽1222开设于第一侧板1211,仅需第一收容槽1124和第二收容槽1222相对,围成的空间可收容滚动元件160即可。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30为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及第二弹性连接部135。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收容框架121,第二固定部132与第三固定部133均固定于固定框架111。第一弹性连接部134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二固定部132之间,第二弹性连接部135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三固定部13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收容框架121的顶板1215,第二固定部132固定于固定板112和第三侧壁1113之间,第三固定部133固定于固定板112和第四侧板1114之间。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呈“U”型,且开口方向朝向第二侧壁1112。即,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段1341、第一连接段1342及第二延伸段1343。第一延伸段1341与第一固定部131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1343与第二固定部132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1342连接于第一延伸部1341和第二延伸部1343靠近第一侧壁1111的一端。第二弹性连接部135呈“U”型,且开口方向朝向第三侧壁1113。即,第二弹性连接部13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延伸段1351、第二连接段1352及第四延伸段1353。第三延伸段1351与第一固定部131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四延伸段1343与第三固定部133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段1352连接于第三延伸部1351和第四延伸部1353靠近第一侧壁1111的一端。
当然,弹性元件130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弹片结构,其也可以为连接于可动组件120与固定组件110之间的多个弹簧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动组件120产生转动时,弹性元件130可以产生弹性回复力,使得可动组件120处于弹性平衡位置。当然,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和第二弹性连接部135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形状,其也可以为螺旋形、波浪形或者其它任意形状。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为电磁铁。第一磁性元件141固定于第二侧壁1112,第三磁性元件142固定于第三侧壁1113,第五磁性元件143固定于第四侧壁1114。第一磁性元件141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侧壁1112,第三磁性元件14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三侧壁1113,第五磁性元件14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四侧壁1114。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41收容并固定于第一收容孔1116内,第三磁性元件142收容并固定于第二收容孔1117内,第五磁性元件143收容并固定于第三收容孔1118内。
第一磁性元件141与第二磁性元件151相对,其包括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上的第一部分1411以及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下的第二部分1412。可以理解,当第一磁性元件141中通有电流时,第一部分1411的电流流向与第二部分1412的电流流向相反。
第二磁性元件151固定于第二侧板1212。当第一磁性元件141中通有电流时,第二磁性元件151与第一磁性元件141之间产生平行于Z轴方向的磁力。第二磁性元件151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1411相对的第一永磁铁1511和与第二部分1412相对的第二永磁铁1512。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沿平行于Z轴方向相邻设置,且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一永磁铁1511的S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第一永磁铁1511的N极远离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N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S极远离第二侧板1212。当然,在第一永磁铁1511的N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的情况下,第一永磁铁1511的S极也可以远离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S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N极远离第二侧板1212。
从而,当第一磁性元件141中通有电流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它们所处的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的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方向也相反,从而使得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受到的平行于固定组件110中心轴线的洛仑兹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磁性元件142与第四磁性元件152相对,其包括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上的第三部分以及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下的的第四部分。可以理解,当第三磁性元件142中通有电流时,第三部分1421的电流流向与第四部分1422的电流流向相反。
第四磁性元件152固定于第三侧板1213。第四磁性元件152用于当第三磁性元件142中通有电流时,第四磁性元件152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力。第四磁性元件152包括与第三部分1421相对的第三永磁铁1521和与第四部分1422相对的第四永磁铁1522。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沿平行于Z轴方向相邻设置,且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三永磁铁1521的S极靠近第三侧板1213,第三永磁铁1521的N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第四磁性元件1512的N极靠近第三侧板1213,第四永磁铁1522的S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当然,在第三永磁铁1521的N极靠近第三侧板1213,第三永磁铁1521的S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的情况下,第四永磁铁1522的S极靠近第三侧板1212,第四永磁铁1522的N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
从而,当第三磁性元件142中通有电流时,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电流流向相反,它们所处的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受到平行于固定组件110中心轴线的洛仑兹力的方向相同。
相似的,第六磁性元件153固定于第四侧板1213,并与第五磁性元件143相对应。第六磁性元件153用于当第五磁性元件143中通有电流时,使得第六磁性元件153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力。并且,通过控制第一磁性元件141和第五磁性元件143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二磁性元件151和第六磁性元件153受力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可动组件120转动。当然,音圈马达100也可以不包括第六磁性元件153及第五磁性元件143。
当然,也可以将第二磁性元件151、第四磁性元件152及第六磁性元件153固定于固定组件110,而将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对应的固定于可动组件120。当然,第二磁性元件151、第四磁性元件152及第六磁性元件153也可以分别由两个电磁铁组成。
滚动元件160配合收容于固定组件110和可动组件120之间,使得可动组件120可以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本实施例中,滚动元件160为一个圆球形滚珠,其配合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124与第二收容槽1222内,并与第一收容槽1124的内壁和第二收容槽1222的内壁接触。当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则可动组件120则可以滚动元件160为支点绕平行于X轴的直线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当第四磁性元件152及第六磁性元件组153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且它们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时,则可动组件120则可以滚动元件160为支点绕平行于Y轴方向的直线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
可以理解,当音圈马达100仅用于在当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则可动组件120则可以绕平行于X轴的直线转动时,滚动元件160也可以为设置于可动组件120与固定组件110之间的平行于X轴方向的枢轴,所述枢轴可以为滚柱等元件。在此情况之下,音圈马达100则不需要设置第三磁性元件142、第四磁性元件152、第五磁性元件143及第六磁性元件153。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达,在可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了滚动元件,并且可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通过弹性元件进行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磁性元件、第三磁性元件及第五磁性元件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第三磁性元件与第四磁性元件之间及第五磁性元件与第六磁性元件之间分别可以产生洛仑兹力,可以使得可动组件120绕着滚动元件发生转动。
请参见图5,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模组20,其包括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100、镜头模组200及影像感测器300。
镜头模组200收容并固定于音圈马达100的可动组件120的收容框架121的第二收容空间1216内,镜头模组200的光轴平行于Z轴。镜头模组200用于进行光学成像,其包括镜筒210及收容于镜筒210内的光学元件220。镜头模组200与影像感测器300光学耦合。
当相机模组20开始取像时,弹性元件130处于自然状态。此时,光线经过镜头模组20的光学元件220到达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
请参见图6,当相机模组20由于手的震动发生转动时,相机模组20绕X轴发生转动,假定其偏转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上述光线经过相机模组20的光学元件220到达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二位置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偏移,因此,便会造成成像模糊。
请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在相机模组20发生偏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第三磁性元件142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一磁性元件141对应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Z轴的负方向的洛仑兹力,从而第二磁性元件151带动可动组件120第二侧板1213一侧向Z轴的负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得上述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220仍可以达到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从而可以避免了相机模组20成像模糊。
可以理解,当相机模组20由于手的震动发生转动时,相机模组20绕X轴发生转动,假定其偏转的方向为Z轴的负方向,可以控制第一磁性元件141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一磁性元件141对应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Z轴的正方向的洛仑兹力,从而第二磁性元件151带动可动组件120第二侧板1213一侧向Z轴的正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得上述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220仍可以达到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
请参阅图8,当相机模组20开始取像时,弹性元件130处于自然状态。此时,光线经过镜头模组20的光学元件220到达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请参见图9,当相机模组20由于手的震动发生转动时,相机模组20靠近第三侧板1213一侧绕Y轴向Z轴的正方向发生转动,上述光线经过相机模组20的光学元件220到达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三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相互偏移,造成成像模糊。
请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在相机模组20发生偏转后,可以通过控制第三磁性元件142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三磁性元件142对应第四磁性元件152受到Z轴的负方向的洛仑兹力,从而第四磁性元件152带动可动组件120第三侧板1213一侧向Z轴的负方向发生偏转。并且,通过控制第五磁性元件143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五磁性元件143对应的第六磁性元件153受到Z轴正方向的作用力,从而第六磁性元件153带动可动组件120的第四侧板1214一侧向Z轴的正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得上述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220仍可以达到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从而可以避免了相机模组20成像模糊。
可以理解,当相机模组20由于手的震动发生转动时,相机模组20靠近第三侧板1212一侧绕Y轴向Z轴的负方向发生转动,则可以通过通过控制第三磁性元件142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三磁性元件142对应第四磁性元件152受到Z轴的正方向的洛仑兹力,从而第四磁性元件152带动可动组件120第三侧板1212一侧向Z轴的正方向发生偏转。并且,通过控制第五磁性元件143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五磁性元件143对应的第六磁性元件153受到Z轴负方向的作用力,从而第六磁性元件153带动可动组件120第四侧板1214一侧向Z轴的负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得上述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220仍可以达到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
另外,当相机模组20发生偏转时,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均发生偏转时,可以分别控制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中的电流方向,使其产生与震动方向相反的转动以对由于震动产生的转动进行补偿,从而使得相机模组20成像清晰。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相机模组,通过音圈马达驱动,使得位于音圈马达可动组件内的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发生偏转,从而可以补偿由于震动产生的偏转,进而可以避免相机模组在进行拍摄时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成像模糊。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方案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弹性元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可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可动组件,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中至少一个为电磁铁,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产生平行于固定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磁力,从而使得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元件绕垂直于固定组件的中心轴线的轴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包括平行于固定组件的中心轴线设置的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和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一磁性元件包括电流流向相反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永磁铁与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永磁铁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从而使得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之间产生平行于固定组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磁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槽,所述可动组件具有与第一收容槽相对应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共同配合收容所述滚动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可动组件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相邻,第二侧壁与第二侧板相邻,所述滚动元件配合设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第二侧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元件为设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之间的轴向垂直于固定组件中心轴线的枢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垂直于第一侧壁,所述可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壁 与第三侧板相邻,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及第四磁性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定于第三侧壁,所述第四磁性元件固设于第三侧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平行于第三侧壁中心轴线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和第四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平行于第一侧壁中心轴线的方向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其连接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垂直于第一侧壁,所述可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壁与第四侧板相邻,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第五磁性元件及第六磁性元件,所述第五磁性元件固定于第四侧壁,所述第六磁性元件固设于第四侧板,所述第五磁性元件和第六磁性元件其中一个为电磁铁,所述第五磁性元件和第六磁性元件也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使得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沿平行于第一侧壁中心轴线的方向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元件为滚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弹性连接部、第一固定部、第二弹性连接部及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可动组件,所述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均固定于固定组件。
12.一种相机模组,其包括镜头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光学耦合的影像感测器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的可动组件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音圈马达用于驱动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转动。 
CN200910302913.8A 2009-06-04 2009-06-04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2913.8A CN101908814B (zh) 2009-06-04 2009-06-04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2913.8A CN101908814B (zh) 2009-06-04 2009-06-04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814A CN101908814A (zh) 2010-12-08
CN101908814B true CN101908814B (zh) 2013-07-03

Family

ID=43264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291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8814B (zh) 2009-06-04 2009-06-04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88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7895A (ja) * 2011-05-12 2012-12-06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799046B (zh) * 2011-05-24 2016-07-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及成像装置
CN105785549B (zh) * 2016-05-19 2018-04-17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音圈马达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640A (zh) * 2006-10-30 2007-04-18 磁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及使用磁性弹簧力达成位移控制的方法
CN1982932A (zh) * 2005-12-16 2007-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防手震结构及应用其的数码相机镜头
CN101231375A (zh) * 2007-01-25 2008-07-3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对焦驱动结构的动态响应时间抑制方法及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9300A (ja) * 2005-09-15 2007-03-29 Pentax Corp 手ぶれ補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932A (zh) * 2005-12-16 2007-06-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防手震结构及应用其的数码相机镜头
CN1949640A (zh) * 2006-10-30 2007-04-18 磁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及使用磁性弹簧力达成位移控制的方法
CN101231375A (zh) * 2007-01-25 2008-07-3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对焦驱动结构的动态响应时间抑制方法及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8814A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9012B (zh) 相机模组
CN101997382B (zh) 弹片及音圈马达
CN101969530A (zh) 相机模组
CN102004366B (zh) 影像稳定模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JP4626780B2 (ja)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US8218957B2 (en) Image stabilizer
CN101944817B (zh) 致动器及具有该致动器的相机模组
JP4491565B2 (ja) カメラ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559445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
WO2019037159A1 (zh) 一种整合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CN101860166B (zh) 致动器及防震相机模组
CN101848330A (zh) 小型影像装置的图像稳定
TWI485459B (zh) 成像裝置
CN110500479B (zh) 一种能带动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CN102375287A (zh) 影像稳定模组及成像装置
JP6206456B2 (ja) 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
CN101908814B (zh) 音圈马达及采用该音圈马达的相机模组
CN102116994B (zh) 相机模组
TWI461825B (zh) 影像穩定模組及成像裝置
CN102375286B (zh) 成像装置
CN101964582B (zh) 弹片及音圈马达
CN108810389B (zh) 双摄像头马达
CN102118093B (zh) 弹片及音圈马达
TW201106007A (en) Camera module
CN102572251A (zh) 相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