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1593A - 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1593A CN101991593A CN2009101623761A CN200910162376A CN101991593A CN 101991593 A CN101991593 A CN 101991593A CN 2009101623761 A CN2009101623761 A CN 2009101623761A CN 200910162376 A CN200910162376 A CN 200910162376A CN 101991593 A CN101991593 A CN 1019915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quercitroside
- quercetin
- group
- medicine
-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OXGUCUVFOIWWQJ-HQBVPOQASA-N C[C@@H]([C@@H]([C@H]([C@H]1O)O)O)O[C@H]1OC1=C(c(cc2O)ccc2O)Oc(cc(cc2O)O)c2C1=O Chemical compound C[C@@H]([C@@H]([C@H]([C@H]1O)O)O)O[C@H]1OC1=C(c(cc2O)ccc2O)Oc(cc(cc2O)O)c2C1=O OXGUCUVFOIWWQJ-HQBVPOQA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品和保健品、治疗癌症药品和保健品、抗病毒药品、抗菌药品、抗炎药品、治疗肺纤维化药品、治疗糖尿病药品和保健品、抗氧化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涉及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以及含槲皮苷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目前已占总死亡人数的近40%。心血管病也是造成劳动力损失、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估计,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约130万例次,脑卒中约400万例次。全国现有1.1亿高血压患者,1亿多血脂异常者,3000万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至少具有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治疗费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05年全世界死亡5800万人,癌症为760万(13%),估计2015年将有900万人死于癌症,2030年将达到1140万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约200万。环境污染和现代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我国癌症死亡率逐年升高。癌症主要有四种:癌瘤,影响皮肤、粘膜、腺体及其他器官;血癌,即血液方面的癌;肉瘤,影响肌肉、结缔组织及骨头;淋巴瘤,影响淋巴系统。常见的癌症有血癌(白血病)、骨癌、淋巴癌(包括淋巴细胞瘤)、肠癌、肝癌、胃癌、盆腔癌(包括子宫癌、宫颈癌)、肺癌(包括纵隔癌)、脑癌、神经癌、乳腺癌、食道癌、肾癌等。
病毒性疾病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如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成人几乎都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其他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很普遍,几乎人人都患过此病。人体的病毒性感染多数呈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少数为显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症状)。显性感染中多数病毒性感染表现为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多在1~2周内自愈,少数表现为潜伏性感染(如疱疹病毒感染等)和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病毒性感染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眼及泌尿生殖器和胎盘传播。在病毒性感染病人中,儿童多于成人。病毒性感染的病人,多数均能自愈。严重感染的病人可发生死亡及遗留后遗症。
细菌性疾病系由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革兰阳性需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α型溶血链球菌、β型溶血链球菌、非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重要的革兰氏阴性需氧球菌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摩拉卡他菌等。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有不动杆菌属(无硝不动杆菌、洛菲氏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和其他假单胞菌)、粪产碱杆菌、布鲁菌属、百日咳杆菌、军团菌属等。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鲁菲登菌属、摩根菌属)、鼠疫杆菌以及流感杆菌等。属于弧菌科的有霍乱弧菌、ElTor弧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阳性厌氧球菌有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如费氏球菌,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梭形杆菌。形成芽胞的细菌有炭疽杆菌、蜡样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难辨梭菌等。不形成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有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红斑丹毒丝菌等。此外,重要的致病菌还有白喉杆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肺脏间质组织由胶原蛋白、弹性素及蛋白醣类构成,当纤维母细胞受到化学性或物理性伤害时,会分泌胶原蛋白进行肺间质组织的修补,进而造成肺脏纤维化;即肺脏受到伤害后,人体修复产生的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早期出现肺泡炎,肺泡内有浆液和细胞成分,肺间质内有大量单核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浆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完整。进入晚期,慢性炎症已减轻,肺泡结构为坚实的胶原代替,肺泡壁被破坏,形成扩张的蜂窝肺。胶原、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分布在间质中,肺泡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基于以上病理变化,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或伴有刺激性干咳,胸部X线显示两中下肺野网状阴影,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呈持续性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的应用和研究又爆发出新的生命力。对中药的现代医学研究主要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部位和单体成分。槲皮苷可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得到,目前发现其有镇静、抗抑郁等活性。
药物制剂的剂型有很多种,如常用的片剂、胶囊、微丸、混悬液等,但高度分散剂型对于药物的给药有特殊优势。高度分散剂型包括脂质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微粒、纳米粒、乳剂、胶束、纳米凝胶等。
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泡囊(Vesicles),是一种可以在水溶液中高度分散的传递系统,可以作为很多种药物的载体。它的高度分散性使其在体内具有靶向、缓释等效果,口服具有淋巴趋向性,较易携带药物穿越血脑屏障,容易通过融合、内吞等途径进入细胞内。修饰后的磷脂组成的脂质体还可以有体内长循环、温度靶向、pH靶向、磁靶向、主动靶向等功能。脂质体的局部(眼、鼻、皮肤)给药有生物相容性好、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脂质体还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转染试剂,现在还是基因治疗的一种重要载体。
脂质体泡囊的磷脂双分子层膜将内部包裹的水相和外部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内呈疏水性。药物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分别包裹在内水相或膜中。一般地,水溶性药物在内水相中;脂溶性药物在膜层中。脂质体的制备是磷脂分子在水中自组装的过程,内外水相的体积比例不能很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Niosomes)是指某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司盘60)在一定条件下在水中自组装成泡囊结构,类似脂质体。它同样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类似脂质体的一些体内外特征。
微粒(Microparticles)一般指粒径在微米级的粒子,范围可从1微米到1000微米。由于其高度分散性,在体内可产生黏附,高的表面积也有助于药物特别是脂溶性药物的溶出,也能产生控释效果。微球(Microspheres)一般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基质中的微粒。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小胶囊称微囊(Microcapsules)。
纳米粒(Nanoparticles)一般指是纳米级分散的固体粒子,由于其高度分散性,它作为药物载体有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等特点。固体脂质纳米粒(SLN)采用人体相容的脂质材料作为主要辅料形成纳米粒,具有普通纳米粒的特点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近年来研究较多。纳米囊(Nanocapsules)特指药物包裹在成膜材料中形成的纳米粒子,同样具有纳米粒的体内外特点。
乳剂常用作脂溶性药物的传递系统,在体内具有靶向性、缓释和控释效果。乳剂的粒径分布范围很广,从数微米到纳米级。纳米乳(Nanoemulsions)是指粒径在200纳米以下的乳滴组成的体系,可以将脂溶性药物包裹在乳滴中。由于其高度分散性,它作为药物载体同样有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等特点。而微乳(Microemulsions)是指粒径在100纳米以下的乳滴组成的体系,同样具有纳米乳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槲皮苷可以在制备多种疾病治疗药品中得到应用,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病毒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炎症、肺纤维化、糖尿病、氧化损伤疾病。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槲皮苷在制备治疗癌症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槲皮苷在制备抗病毒药品中的应用、槲皮苷在制备抗菌药品中的应用、槲皮苷在制备抗炎药品中的应用、槲皮苷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药品中的应用、槲皮苷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槲皮苷在制备抗氧化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槲皮苷,其分子结构特征为:
其中R为糖基分子,并且R选自葡萄糖基、鼠李糖基、半乳糖基、芸香糖基、桑布双糖基、二葡糖基、芹菜糖基芦丁糖基、木糖基、阿拉伯糖基,即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芸香糖苷、槲皮素桑布双糖苷、槲皮素二葡糖苷、槲皮素芹菜糖苷芦丁糖苷、槲皮素木糖苷、槲皮素阿拉伯糖苷;优选自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发现槲皮苷有降血脂作用;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其中心血管疾病优选自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血栓性疾病。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治疗癌症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其中癌症类型并不受到限制,选自白血病和各种实体肿瘤疾病,其中实体肿瘤疾病选自肝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优选自肝癌、胃癌、肺癌。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抗病毒药品中的应用,其中病毒类型选自人类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流感病毒,其中人类肝炎病毒又选自人类甲型肝炎病毒、人类乙型肝炎病毒、人类丙型肝炎病毒、人类丁型肝炎病毒、人类戊型肝炎病毒、人类庚型肝炎病毒;其中流感病毒选自人类流感病毒、动物流感病毒、动物和人类杂交病毒。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抗菌药品中的应用,具体感染的细菌选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由这些菌可以引起人类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槲皮苷可在制备治疗这些细菌性疾病的药品中得到应用。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能缓解甚至消除炎症的发生发展。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抗炎药品中的应用,具体炎症类型选自非病毒性肝炎、肺炎、支气管炎、胃炎、风湿性关节炎。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能延缓甚至停止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药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有降血糖作用。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发现槲皮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槲皮苷可作为对心血管的保护,抗衰老等药物或保健品。
槲皮苷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包括某些中药、蔬菜、果实等,选自猴耳环、猫儿刺、银杏叶、大叶蛇葡萄、松叶防风、四川寄生、田基黄、合欢花、藜芦、南蛇藤茎、罗布麻叶、鱼腥草、阳春砂仁、锁阳、芦丁、红旱莲、红八角莲、沙棘果、槲寄生、桑寄生、马鞭草、满山白、桑叶、侧柏叶、玫瑰花、月季花、火炭母、萹蓄、金钱草、黄蜀葵花、水红花子、虎耳草、菟丝子、辣木叶、青钱柳、贯叶连翘、金丝桃、唐松草、头花蓼。通过常规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就可以得到槲皮苷。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后可以得到较纯的槲皮苷,可用于药物的进一步加工,如制备成各种剂型的组合物。很多公开的文献已报道了如何从植物中提取得到槲皮苷,并进行纯化。
一般地,对植物中槲皮苷的提取工艺可以如下操作:将植物或药材粉碎,经过一至多次醇水溶液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浸膏,浸膏有机溶剂沉淀后上柱或直接上柱,进行柱分离,有机溶剂洗脱,并在有机溶剂中重结晶,挥干溶剂,得槲皮苷单体。对提取工艺过程进行优化,如提取溶剂组成、量、温度、速率,柱填料型号、量,可以得到较高收率(80%以上)的槲皮苷。
本发明中的槲皮苷分子结构中含有槲皮素基团和糖基R。糖基R可源于各种糖分子。糖基R可源于单糖、二糖、寡糖。糖基R可选自葡萄糖基、鼠李糖基、半乳糖基、芸香糖基、桑布双糖基、二葡糖基、芹菜糖基芦丁糖基、木糖基、阿拉伯糖基,优选的是葡萄糖基、鼠李糖基,更优选的是鼠李糖基。具体地,本发明中的槲皮苷选自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芸香糖苷、槲皮素桑布双糖苷、槲皮素二葡糖苷、槲皮素芹菜糖基芦丁糖苷、槲皮素木糖苷、槲皮素阿拉伯糖苷,优选的是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更优选的是槲皮素鼠李糖苷。
本发明中的槲皮苷可制备成各种形式的组合物,其特征是以所述化合物(槲皮苷)为活性成分,加入医用辅料,制成任何一种剂型的药剂。具体剂型可选自注射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乳剂、自乳化系统。槲皮苷还可以制备成缓释制剂、固体分散体等剂型达到长效或速效,并提高吸收的效果。
将适量槲皮苷溶于水,或添加适当助溶剂、增溶剂后,获得其注射剂。助溶剂可选自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乙醇胺、二乙胺。增溶剂一般为表面活性剂,可选自吐温、泊洛沙姆、卞泽、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具体型号例如吐温20、吐温60、吐温80、泊洛沙姆P188。注射剂中还可添加等渗调节剂、缓冲剂、抗菌剂、抗氧化剂。等渗调节剂如氯化钠、葡萄糖、甘油。缓冲剂如磷酸盐、醋酸-醋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抗菌剂如三氯叔丁醇。抗氧化剂如亚硫氢酸钠。对于不同糖基类型的槲皮苷,一般根据它们在水和其它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可筛选处合适的处方,制备得到稳定的注射剂。水中溶解度小的槲皮苷还可以制备成混悬型注射剂,此时分散介质一般为水或水溶液,助悬剂可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聚维酮。混悬型注射剂注射后可产生缓释效果。含槲皮苷的口服液的处方与其注射剂类似,选择的辅料范围更广。本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常规制备工艺手段就可以得到槲皮苷的注射剂和口服液。
含槲皮苷的片剂可参考本专业一般技术制备得到。本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槲皮苷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润湿性、密度等,选择合适的处方和工艺就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含槲皮苷的片剂。同样含槲皮苷的胶囊剂、颗粒剂可参考本专业一般技术制备得到。
根据药物体内药效的需要,本发明中的槲皮苷还可制备成高度分散剂型。本发明中含槲皮苷的高度分散剂型,其粒子成高度分散状态,一般地粒子直径小于1000微米,优选的粒子直径小于100微米,更优选的粒子直径小于1微米,进一步优选的是小于0.5微米,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小于0.2微米。高度分散剂型一般以水性分散液的形式存在并给药,也可以经过适当处理如干燥过程获得固态或半固态形式。高度分散剂型选自脂质体、纳米粒、纳米乳、微乳、自微乳化系统、脂质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微粒、纳米粒、乳剂、自乳化系统、胶束、纳米凝胶。高度分散剂型根据其具体组成和给药途径,在体内会表现出促吸收、靶向、缓释或控释等作用。
含槲皮苷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和专业技术(如:New RRCed.Liposome:a practical approac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邓英杰.脂质体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一般地,如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可以将槲皮苷与磷脂等膜材共同溶于有机溶剂,盛入烧瓶中,减压旋转蒸发,得到一层薄膜,然后加入水或适当缓冲液,进行振荡和超声,直至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如果超声时间延长,还可能得到纳米级分散系统。如果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可以将槲皮苷与磷脂等膜材共同溶于有机溶剂,加入水或缓冲液,高速搅拌或超声制备成乳剂,然后减压旋转蒸发,得到凝胶态物质,然后加入水或适当缓冲液或不加,继续减压旋转蒸发,直至形成均匀的脂质体混悬液。脂质体混悬液还可以选择适当处方并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形成固态,这样可以保证制剂的稳定性,临用前加入水溶液振摇即可得到脂质体混悬液。运用相似的技术可以获得含槲皮苷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选择合适的处方和工艺就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含槲皮苷的脂质体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
含槲皮苷的微粒包括微球和微囊。微球的制备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和专业技术(如:Perez MH,et al.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poly(e-caprolactone)microparticles containing both a lipophilic and a hydrophilicdrug.J Controlled Rel,2000,65:429-438)。一般地,可将药物与聚合物共同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利用O/W乳化法制备得到微球。还有很多其他制备微球的方法,在许多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如:Freiberg S,Zhu XX.Polymermicrospheres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Int J Pharm,2004,282:1-18),包括单体聚合法、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等(如:陆彬主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选择合适的处方和工艺就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含槲皮苷的微粒。
含槲皮苷的纳米粒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文献也很多,根据纳米粒的材料和要求不同,可参考相关文献和专业技术(如:Nanoparticles A Review.Mohanraj VJ,Chen Y.Tropic J Pharm Res,2006,5(1):561-573)一般地,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法、沉淀法、溶剂挥发法、盐析法;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制备方法包括高压乳匀法、微乳法、溶剂挥发法;无机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沉淀法。纳米囊的方法一般地包括单体界面聚合法和聚合物界面纳米沉积法。含槲皮苷的纳米粒混悬液还可以选择适当处方并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形成固体粉末状,这样可以保证制剂的稳定性,临用前加入水溶液振摇即可得到纳米粒混悬液。选择合适的处方和工艺就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含槲皮苷的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含槲皮苷的纳米粒剂型的优选。一般地,将槲皮苷与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质,如磷脂、脂肪酸、甘油酯,共同加热熔融,然后加入水或适当缓冲液,在加热情况下在高压乳匀机上循环乳化多次,形成纳米分散的乳滴,迅速冷却,使之固化,即得到含槲皮苷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用微乳法也可制得含槲皮苷的固体脂质纳米粒。
含槲皮苷的乳剂制备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和专业技术(如:陆彬主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一般地,需要添加乳化剂、油相,采用各种乳化设备(如电动搅拌器、胶体磨、超声波乳化器、高速搅拌器、高压乳匀机)进行分散制得。选择适当处方后,乳剂还可以干燥形成干乳,临用前配置重新形成乳剂。设计适当处方后,还可以制备得到自乳化系统(如:Gursoy RN,et al.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EDDS)for improved oral delivery of lipophilic drugs.Biomed Pharmacother,2004,58:173-182)。纳米乳和微乳是较特殊的乳剂。纳米乳的粒径主要分布在200nm以下;而微乳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0nm以下。含槲皮苷的纳米乳制备参考相应文献(如:Solans C,et al.Nano-emulsions.Curr Opin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5,10:102-110)。含槲皮苷的微乳制备可以参考相应文献。一般地,在微乳中包括乳化剂、助乳化剂、助溶剂、油相、水相、药物。一般在选择合适的处方后,即可容易地形成微乳。如果选择合适的处方,一般包括乳化剂、助乳化剂、助溶剂、油相,还可以组成自微乳化系统,在加入适量水溶液后,系统可以自行分散成微乳。选择合适的处方和工艺就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含槲皮苷的乳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分离纯化
取干燥合欢花粉碎至10~40目,以70%~90%乙醇渗漉提取,收集约生药量的10倍量渗漉液,减压回收得浸膏,依次以石油醚(bp 60~90℃)、乙酸乙酯、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合并各次萃取液,减压得各部分浸膏。取乙酸乙酯部分浸膏,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范围从100∶1~0∶1梯度洗脱),经重结晶,得到黄色粉末。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Molish反应显阳性。结晶经聚酰胺薄膜层析,采用多种展开剂展开,其色谱行为与标准品槲皮素鼠李糖苷完全一致。经HPLC分析,与标准品色谱行为一致,确认该化合物为槲皮素鼠李糖苷。其化学式C21H20O11,分子量为448.38,分子结构式如下:
除合欢花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植物,在上述说明书内容中已经列举。其它槲皮苷,如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芸香糖苷、槲皮素桑布双糖苷、槲皮素二葡糖苷、槲皮素芹菜糖基芦丁糖苷、槲皮素木糖苷、槲皮素阿拉伯糖苷可采用类似提取步骤得到。
实施例2.槲皮素葡萄糖苷注射剂
处方:
槲皮素葡萄糖苷 10g
吐温80 8ml
乙醇 20ml
亚硫酸氢钠 0.2g
注射用水加至100ml
取槲皮素葡萄糖苷、吐温80、乙醇搅拌溶解,搅拌下缓慢加入含亚硫酸氢钠的注射用水,得澄清溶液。分装至100支玻璃安瓿中,灌封后灭菌。每支注射剂含100mg槲皮素葡萄糖苷。
用类似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得到其它槲皮苷,包括槲皮素鼠李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芸香糖苷、槲皮素桑布双糖苷、槲皮素二葡糖苷、槲皮素芹菜糖基芦丁糖苷、槲皮素木糖苷、槲皮素阿拉伯糖苷的注射剂。
实施例3.槲皮素鼠李糖苷片剂
处方:
槲皮素鼠李糖苷 10g
乳糖 100g
玉米淀粉 20g
羧甲基淀粉钠 8g
聚乙烯吡咯烷酮 2g
硬脂酸镁 0.5g
取槲皮素鼠李糖苷、乳糖共同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玉米淀粉、一半量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取10%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制软材,过20目筛制备湿颗粒,在60℃干燥,干颗粒用20目筛整粒,与另一半量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用7mm浅凹冲压片,平均片重为140mg。每片含100mg槲皮素鼠李糖苷。该片剂在水中迅速崩解,在37℃水中45分钟内槲皮素鼠李糖苷溶出超过80%。
用类似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得到其它槲皮苷的片剂。
实施例4.槲皮素葡萄糖苷胶囊剂
处方:
槲皮素葡萄糖苷 10g
乳糖 100g
玉米淀粉 20g
羧甲基淀粉钠 4g
聚乙烯吡咯烷酮 2g
取槲皮素葡萄糖苷、乳糖共同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玉米淀粉、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取10%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制软材,过20目筛制备湿颗粒,在60℃干燥,干颗粒用20目筛整粒,装于硬胶囊壳内。胶囊内容物平均重为135mg。每粒胶囊含100mg槲皮素葡萄糖苷。该胶囊在37℃水中45分钟内槲皮素葡萄糖苷溶出超过75%。
用类似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得到其它槲皮苷的胶囊剂。
槲皮苷颗粒剂的处方和工艺与胶囊剂类似。
实施例5.槲皮素鼠李糖苷乳剂
取槲皮素鼠李糖苷、泊洛沙姆P188、玉米油、丙二醇加热,全溶,溶液缓慢滴入搅拌着的pH7.4磷酸缓冲液中,得到乳剂。该乳剂经过高压乳匀机循环乳化3次,得到乳滴粒径小于1微米的乳剂。该乳剂灌封于安瓿内,经过100℃加热30分钟加热。取样观察,绝大部分乳滴粒径小于5微米。该乳剂在室温放置可保持较长时间稳定。该乳剂可用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也可以用于口服。
用类似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得到其它槲皮苷的乳剂。
实施例6.槲皮素葡萄糖苷自乳化系统
取槲皮素葡萄糖苷(5g)、为油酸(5g)、吐温80(12g)、1,2-丙二醇(12g)混合,加热全溶,冷却至室温后,制备成软胶囊,即为槲皮素葡萄糖苷自乳化系统。该软胶囊放于37℃水中,稍搅拌,可在5分钟内形成均匀乳剂。
用类似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得到其它槲皮苷的自乳化系统。
以下实验例证明槲皮苷的药理学作用。
实验例1.槲皮苷抗心肌缺血和高血脂的药理学实验
取Wistar雄性大鼠50只,质量为(200±20)g,高脂饲料(2%胆固醇,10%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0.5%胆酸钠,87%基础饲料)喂养7天,用2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后,记录肢体II导联心电图,ST段接近等电位线,T波无低平或高耸者即可入选,共选出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槲皮素鼠李糖苷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10只。
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禁食12h大鼠内眦静脉取血,抽查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含量,高脂饲料喂养的各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后,各组分别开始灌胃用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药物对照组给予消心痛2.5mg/k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等体积混悬液;槲皮素鼠李糖苷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分别为5mg/kg和2.5mg/kg,每日1次,连续12日。自末次给药前3日,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于灌胃给药30min后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5mg/kg,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日。
各组大鼠均于末次皮下注射ISO后45min用20%乌拉坦5ml/kg腹注射麻醉,内眦静脉取血1mL,按试剂盒说明,采用过氧化酶清除法(CAT)法测定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随后将大鼠仰位固定于鼠板上,将针状电极插入大鼠四肢皮下,连接心电图机,描记II导联,并与造模前心电图进行自身比较。取心尖部心肌组织,生理盐水冲洗,甲醛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微米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TC、LDL-C有所升高,HDL-C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对照组、槲皮素鼠李糖苷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TG、TC、LDL-C均有所下降,HDL-C均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槲皮素鼠李糖苷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TG、TC、LDL-C下降,HDL-C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槲皮素鼠李糖苷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与实验前所做心电图相比,空白对照组心电图ST段接近等电位线,T波无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T段压低及T波有所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复制心肌缺血模型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对照组和槲皮素鼠李糖苷大、小剂量组均能对抗大鼠心电图变化,ST段及T波压低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槲皮素鼠李糖苷大、小剂量组ST段及T波压低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空白对照组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横纹清晰,心肌及内膜细胞连续完整,胞核居中,胞浆着色均匀,间质无水肿,无细胞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的组织学改变。模型对照组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肿胀,多处断裂,肌横纹消失,心肌间质灶性出血,空泡变性明显。血管淤血,管壁扩张,管腔增大。内膜细胞局部排列紊乱,核肿胀变圆甚至脱失,间质水肿,有较多炎细胞浸润,组织间隙明显增宽。药物对照组较模型对照组改变轻微。心肌纤维轻度肿胀,局灶性断裂,少量空泡变性。内膜组织连续,间质轻度水肿,炎细胞浸润明显,组织间隙增宽。槲皮素鼠李糖苷大剂量组改善最明显,光镜下可见组织学轻微改变,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结构尚好,未见断裂,心肌及内膜细胞排列整齐,间质轻度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组织间隙轻度增宽。槲皮素鼠李糖苷小剂量组光镜下较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也有明显改变。
表2.槲皮素鼠李糖苷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槲皮素鼠李糖苷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病理结构,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的作用,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其它槲皮苷也显示出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治疗冠心病、抗血栓、降血脂药品和保健品。
实验例2.槲皮苷血管舒张作用实验
取雄性SD大鼠(220-260g)处死后迅速打开胸腔,取出胸主动脉放入4℃Krebs-Henseleit(K-H)液中,清除血管周围脂肪和结缔组织,分成长约3-4mm的血管环,。将血管放入37℃的K-H液的浴槽内,并向其中通入5%二氧化碳。通过张力换能器与传感器调理仪连接,再通过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与电脑连接进行多通道记录,。血管环悬挂后稳定15-30min,将静息张力调至2.0g,在37℃下平衡1h,期间每15min换一次K-H液,维持张力2.0g。1h后加KC160mM,刺激血管收缩,连续3次后,加苯肾上腺素至浓度10μM,达到收缩平台后,加入槲皮素鼠李糖苷1-100μM,记录张力随时间变化曲线,至舒张反应达最大,计算舒张百分率。结果显示各浓度下槲皮素鼠李糖苷有明显的血管舒张作用,并且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舒张百分率在10μM槲皮素鼠李糖苷时达到68%。
实验证明槲皮素鼠李糖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它槲皮苷也显示出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
实验例3.槲皮苷的抗癌作用
用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以106个细胞/ml浓度接种于裸鼠腰背部,待皮下移植瘤长到直径约1cm时切取肿瘤,在Hanks液中,去除坏死组织后切成1mm小块,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行左上腹横切口,暴露肝脏,取上述1块瘤组织,在离体40ming内用粗针头植入裸鼠肝叶深部实质内,压迫止血后全层关腹。
裸鼠在SPF条件下分笼饲养。将造模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术后24h即进入实验。槲皮素鼠李糖苷低浓度组(A组):50mg/kg灌胃;中浓度组(B组):100mg/kg灌胃;高浓度组(C组):200mg/kg灌胃;化疗组(D组):替加氟注射液160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4周。
药物干预3周后,槲皮素鼠李糖苷组总存活率为94.4%,明显高于化疗组58.3%(P<0.01);A组的存活率虽然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D组(P<0.05)。4周时,槲皮素鼠李糖苷组总存活率为50.0%,高于化疗组(D)0%(P<0.01);A组存活率虽高于D组,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C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D组(P<0.05或0.01)。
上述实验证明槲皮素鼠李糖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其它槲皮苷也显示出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治疗癌症药品和保健品。
实验例4.槲皮苷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120只,体重为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头孢拉定对照组,槲皮素葡萄糖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组动物按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头孢拉定对照组在感染菌前1d开始给药1次),1次/d。感染前小鼠禁食12h,第3天,给药后30min,根据菌株毒力的预试情况选用使80%~100%小鼠死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干酵母悬液(9.2×105CFU/ml)0.5ml/只,给小鼠腹腔注射造成感染(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溶液)。感染后6h再给药1次,继续给药1d,观察和记录各组动物感染后7d内的反应情况以及死亡数(见表3)。
上述实验证明槲皮素葡萄糖苷具有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感染致死的作用,显示了其一定的体内抗菌作用。其它槲皮苷也显示出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抗菌药品。
表3.槲皮素葡萄糖苷对金葡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实验例5.槲皮苷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用0.06%胰蛋白酶将2.2.15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细胞悬液,按0.1ml/孔分种于96孔板,置37℃饱和湿度5%CO2培养箱内培养,2天后换含药培养液0.1ml/孔,每个浓度4孔。将槲皮素鼠李糖苷原液作系列倍比稀释成以下7个浓度370、185、92.5、46.25、23.13、11.56、5.78μg/ml,继续培养,并设空白对照;4天后收集上清,备作ELISA法测定HBsAg、HBeAg。所余细胞用MTT法测药物细胞毒性。向吸去上清的细胞孔中加入0.4g/L MTT的无血清培养液0.1ml/孔,37℃培养4小时,去上清,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甲瓒颗粒,测A570nm。细胞破坏百分率ηdestroy=(A细胞组-A实验组)/(A实验组-A空白组)×100%,50%毒性浓度(TC50)为细胞半数毒性浓度。用所留取第12天的细胞上清液,做ELISA法测定。药物对抗原的抑制百分率ηinhibitory=(A细胞组-A实验组)/(A实验组-A空白组)×100%,50%抑制浓度(IC50)为HBsAg或HBeAg以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治疗指数TI=TC50/IC50。
槲皮素鼠李糖苷的TC50=436.5μg/ml,对HbsAg的IC50=18.80μg/ml,TI=23.2;对HBeAg的IC50=18.25μg/ml,TI=23.9。实验证明槲皮素鼠李糖苷显示出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其它槲皮苷也显示出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抗病毒药品。
实验例6.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取BALB/c小鼠处死,取脾脏,1640培养基(含20%FBS)制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槲皮素鼠李糖苷每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90μL的各浓度的药物和10μL的ConA/LPS,共同孵育,并设置空白对照、细胞对照和药物对照组。设三个时间点24h、48h、72h,将孔板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培养结束时,从各孔小心吸出上清,再加入10μL MTT,继续放入培养箱中孵育。4小时后,各孔再加入100μL甲臜裂解液,放回培养箱中孵育过夜,于酶标仪上在吸收波长为570nm参比波长为630nm的条件下读取OD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
实验表明槲皮素鼠李糖苷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和时间、剂量有依赖性关系。剂量越高,时间越长,抑制越明显(见表4)。槲皮素鼠李糖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见表5)。
表4.槲皮素鼠李糖苷对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表5.槲皮素鼠李糖苷对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其它槲皮苷也显示出类似的对小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明显抑制作用。上述实验表明槲皮苷对炎症淋巴细胞能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抗炎药品。
实验例7.槲皮苷对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半乳糖苷组和激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大鼠经气管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A5(5mg/kg)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博莱霉素。造模成功后第1天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参照成人每日常规剂量进行换算。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2ml,激素组用氢化可的松10mg/kg/d,腹腔注射给药,槲皮素半乳糖苷组给予50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7d、14d、28d。给药第7、14、28天称体重后,经腹主动脉放血分批处死各组大鼠,每次每组5只。开胸将心肺完整取出并分离,称取肺湿重计算肺系数(肺系数=肺湿重(g)/体重(kg)×1000)。
正常组大鼠活泼好动、强壮肥硕、皮毛光泽发亮、呼吸平稳、体重逐渐增加。模型组大鼠,7d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精神不振、食量减少、便干、行动迟缓、弓背蜷缩、皮毛耸立枯槁、无光泽、多见倒竖现象、身体较其他组消瘦;14d后大鼠的活动能力有所提高,呼吸困难缓解;28d时大鼠状态呼吸情况未好转,出现眼部周围、尾尖青紫等乏氧的体征。槲皮素半乳糖苷组在7d内也呈呼吸稍急促,皮毛欠光泽,饮食一般,活动状态稍差,但均比模型组好;7d后身形、皮毛、呼吸等状态及饮食情况均好转,变得活泼好动。激素组大鼠7d内亦有呼吸急促、精神不振、懒动等症状;7d后其呼吸、皮毛、精神、饮食等一般状态好转,优于模型组;14d出现身体消瘦,皮毛欠光泽,饮食及进水量不如前;28d时身体明显消瘦,皮毛光泽度较差,脊柱背凸,饮食及进水量等一般状态较槲皮素半乳糖苷组差。正常组双肺呈淡粉色,表面光滑,弹性好。模型组肺颜色暗红,肺叶轮廓不清,质地变硬,肺体积略缩小,可见小片状、凹凸不平的苍白灶,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大量出血点。槲皮素半乳糖苷组和激素组在第28天时,肺颜色略显暗,表面稍粗糙,触之弹性尚好,体积无明显缩小。对肺系数的影响见表6。
表6.槲皮素半乳糖苷对大鼠肺系数的影响
实验证明槲皮素半乳糖苷有明显抗肺纤维化作用。其他槲皮苷也呈现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抗肺纤维化药品。
实验例8.槲皮苷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取体重在23-33g的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造模前禁食16小时(自由饮水),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60mg/kg。注射72小时后,禁食6h,断尾取血测定各实验动物血糖,取血糖值大于11.1mM者作为糖尿病模型动物。取已成模的小鼠60只,分成阳性对照组、槲皮素鼠李糖苷小、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和预防组,每组10只,按照槲皮素鼠李糖苷小剂量组3mg/ml、中剂量组8mg/ml、高剂量组13mg/ml,每日3次,每次1ml灌胃,阳性对照组按照糖尿乐的用药说明,换算成小鼠剂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各组连续给药15天,分别于第7天、第15天禁食6h后,用血糖仪断尾采血测定血糖及体重。糖耐量实验在成模后第10天禁食8h后,取对照组、模型组、小、中、高剂量组各10只,按照3g/kg的剂量,灌胃给予50%的葡萄糖,并用血糖仪断尾取血的方法,记录0min(灌胃前)、30min、60min和120min的血糖值。
实验组经过治疗15天后,阳性对照组、预防组、槲皮素鼠李糖苷各剂量组的随机高血糖显著低于模型组。在控制体重减轻上,槲皮素鼠李糖苷组与阳性对照组的体重均高于模型组。糖耐量实验数据见表7。
表7.槲皮素鼠李糖苷对小鼠糖耐量的影响
上述实验证明槲皮素鼠李糖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其他槲皮苷也呈现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抗糖尿病药品和保健品。
实验例9.槲皮苷的抗氧化作用
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均食普通饲料和自来水,对照组给予花生油,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槲皮素鼠李糖苷,分别为20mg/kg、10mg/kg、2mg/kg。小鼠喂养30d后,颈椎脱位法处死,取心、肝、肾组织,用冷生理盐水冲洗,拭干,放入小玻璃瓶中冷冻备用。以5,5’-双硫代对硝基苯甲酸直接比色法(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
表8.槲皮素鼠李糖苷对小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U/mg)
表9.槲皮素鼠李糖苷对小鼠SOD活力的影响(U/mg)
表10.槲皮素鼠李糖苷对小鼠MDA活力的影响(mmol/g湿重)
上述实验证明槲皮素鼠李糖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他槲皮苷也呈现类似作用。因此槲皮苷可用于制备抗氧化药品和保健品。
Claims (10)
1.槲皮苷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2.槲皮苷在制备治疗癌症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3.槲皮苷在制备抗病毒药品中的应用。
4.槲皮苷在制备抗菌药品中的应用。
5.槲皮苷在制备抗炎药品中的应用。
6.槲皮苷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药品中的应用。
7.槲皮苷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8.槲皮苷的抗氧化作用。可作为对心血管的保护,抗衰老等药物或保健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槲皮苷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品中的应用,其中心血管疾病选自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血栓性疾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23761A CN101991593A (zh) | 2009-08-14 | 2009-08-14 | 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23761A CN101991593A (zh) | 2009-08-14 | 2009-08-14 | 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1593A true CN101991593A (zh) | 2011-03-30 |
Family
ID=4378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23761A Pending CN101991593A (zh) | 2009-08-14 | 2009-08-14 | 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91593A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0170A (zh) * | 2011-05-19 | 2011-11-23 | 浙江农林大学 | 黄秋葵果实中两个活性黄酮苷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CN102766180A (zh) * | 2012-06-01 | 2012-11-07 | 贵州师范大学 | 虎耳草中两个活性单体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及其产品的用途 |
CN103239465A (zh) * | 2013-04-25 | 2013-08-14 | 苏州谷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槲皮素-3-O-α-L-鼠李糖-3’-α-L-鼠李糖苷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药物中的应用 |
CN103813723A (zh) * | 2011-06-06 | 2014-05-21 |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 可食用组合物 |
CN104042679A (zh) * | 2014-07-08 | 2014-09-17 | 江平凡 | 一种含青钱柳成分的降血糖制品 |
CN105816511A (zh) * | 2016-05-10 | 2016-08-03 | 中山大学 | 猴耳环提取物在制备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
JP2018529689A (ja) * | 2015-09-17 | 2018-10-11 | ソウル大学校産学協力団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R&Db Foundation | グラム陰性菌に対する抗菌活性を示す切断または折り畳まれたヘリックスペプチドまたはペプチド類似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
KR20180116162A (ko) * | 2017-04-14 | 2018-10-24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유무기 복합 과립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N109438536A (zh) * | 2018-10-29 | 2019-03-08 | 广东金骏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
CN109700822A (zh) * | 2019-03-13 | 2019-05-03 | 中央民族大学 | 治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227094A (zh) * | 2019-07-19 | 2019-09-13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合欢花水提取物在制备防治妇科炎症性疾病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
CN110551169A (zh) * | 2019-09-10 | 2019-12-10 | 陈昱西 | 甘草次酸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2089692A (zh) * | 2020-09-10 | 2020-12-18 | 浙江赛沛力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吉白茶槲皮苷微囊制备及其应用方法 |
US20210346339A1 (en) * | 2016-07-27 | 2021-11-11 | Henry C. Lowe | Therapeutic flavonoid based antiviral agents |
CN115770223A (zh) * | 2022-11-01 | 2023-03-10 |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热淋清颗粒治疗肺纤维化的用途 |
-
2009
- 2009-08-14 CN CN2009101623761A patent/CN1019915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0170A (zh) * | 2011-05-19 | 2011-11-23 | 浙江农林大学 | 黄秋葵果实中两个活性黄酮苷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US9387219B2 (en) | 2011-06-06 | 2016-07-12 | Conopco, Inc. | Edible composition |
CN103813723A (zh) * | 2011-06-06 | 2014-05-21 |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 可食用组合物 |
CN102766180A (zh) * | 2012-06-01 | 2012-11-07 | 贵州师范大学 | 虎耳草中两个活性单体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及其产品的用途 |
CN102766180B (zh) * | 2012-06-01 | 2015-12-02 | 贵州师范大学 | 虎耳草中两个活性单体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及其产品的用途 |
CN103239465A (zh) * | 2013-04-25 | 2013-08-14 | 苏州谷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槲皮素-3-O-α-L-鼠李糖-3’-α-L-鼠李糖苷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药物中的应用 |
CN104042679B (zh) * | 2014-07-08 | 2016-08-17 | 江平凡 | 一种含青钱柳成分的降血糖制品 |
CN104042679A (zh) * | 2014-07-08 | 2014-09-17 | 江平凡 | 一种含青钱柳成分的降血糖制品 |
JP2020128386A (ja) * | 2015-09-17 | 2020-08-27 | ソウル大学校産学協力団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R&Db Foundation | グラム陰性菌に対する抗菌活性を示す切断または折り畳まれたヘリックスペプチドまたはペプチド類似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
JP2018529689A (ja) * | 2015-09-17 | 2018-10-11 | ソウル大学校産学協力団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R&Db Foundation | グラム陰性菌に対する抗菌活性を示す切断または折り畳まれたヘリックスペプチドまたはペプチド類似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
JP6990268B2 (ja) | 2015-09-17 | 2022-01-12 | ソウル大学校産学協力団 | グラム陰性菌に対する抗菌活性を示す切断または折り畳まれたヘリックスペプチドまたはペプチド類似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
US11123400B2 (en) | 2015-09-17 | 2021-09-21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R&Db Foundation | Broken or folded helical peptide or peptide analog exhibiti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use thereof |
CN105816511A (zh) * | 2016-05-10 | 2016-08-03 | 中山大学 | 猴耳环提取物在制备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
CN105816511B (zh) * | 2016-05-10 | 2019-09-17 | 中山大学 | 猴耳环提取物在制备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
US20210346339A1 (en) * | 2016-07-27 | 2021-11-11 | Henry C. Lowe | Therapeutic flavonoid based antiviral agents |
KR102227720B1 (ko) | 2017-04-14 | 2021-03-16 | 한국재료연구원 | 유무기 복합 과립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KR20180116162A (ko) * | 2017-04-14 | 2018-10-24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유무기 복합 과립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N109438536A (zh) * | 2018-10-29 | 2019-03-08 | 广东金骏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与制备方法 |
CN109700822A (zh) * | 2019-03-13 | 2019-05-03 | 中央民族大学 | 治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227094A (zh) * | 2019-07-19 | 2019-09-13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合欢花水提取物在制备防治妇科炎症性疾病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
CN110551169A (zh) * | 2019-09-10 | 2019-12-10 | 陈昱西 | 甘草次酸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551169B (zh) * | 2019-09-10 | 2022-07-15 | 陈昱西 | 甘草次酸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2089692A (zh) * | 2020-09-10 | 2020-12-18 | 浙江赛沛力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吉白茶槲皮苷微囊制备及其应用方法 |
CN115770223A (zh) * | 2022-11-01 | 2023-03-10 |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热淋清颗粒治疗肺纤维化的用途 |
CN115770223B (zh) * | 2022-11-01 | 2024-05-10 |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热淋清颗粒治疗肺纤维化的用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91593A (zh) | 槲皮苷在制药中的应用 | |
CN102273621B (zh) |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食品或保健食品 | |
Zu et al. | Lycium barbarum lipid-based edible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experimental colitis | |
CN100528155C (zh) | 一种盐酸黄连素纳米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20091257A (ko) | 스테로이드 복합체를 중간 담체로서 이용한 파클리탁셀의 서브마이크론 에멀젼 | |
CN101955505B (zh) | 一种免疫抑制剂及其组合物 | |
CN101347422B (zh) | 丹酚酸a在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中的应用 | |
CN105125592A (zh) | 一种含蟾酥脂溶物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16184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099753A (zh) | 救必应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3027981B (zh) |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葛兰心宁软胶囊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1549014A (zh) | 一种麝香保心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43157A (zh) | 酪醇及酪醇副产红景天苷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剂与用途 | |
CN102716135B (zh) | 羽扇豆酮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 |
CN108653296B (zh) | 榄香桐酸的应用及治疗胰腺炎的药物 | |
CN1919339B (zh) | 含有蛋白的葫芦素纳米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3285022B (zh) | 用于制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单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27793B (zh) | 一种益坤宁药物组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 | |
JP2021512997A (ja) | 分離された防風多糖及びその用途 | |
CN106137957A (zh) | 一种齐墩果酸型皂苷脂微乳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52427A (zh) | 一种含有穿心莲内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1108224A (zh) | 一种植物生物碱提取物及其制剂与用途 | |
CN103830247A (zh) | 一种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1433598A (zh) | 虎杖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用途 | |
CN100563647C (zh) | 灯盏花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药用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