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7643B -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7643B
CN101987643B CN201010242931.4A CN201010242931A CN101987643B CN 101987643 B CN101987643 B CN 101987643B CN 201010242931 A CN201010242931 A CN 201010242931A CN 101987643 B CN101987643 B CN 101987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unit
unit case
pedal
bent axl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2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7643A (zh
Inventor
竹繁彻朗
渡边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87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7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6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将缓冲空间配置在动力单元箱侧方,能够使配线结线部等内燃机辅机的保护和维护性良好。在车辆用动力单元(17)的辅机配置构造中,内燃机(18)的动力单元箱(20)具有曲轴(35),在曲轴的后方配置有V带式变速机(33)的从动轴(37),在从动轴的后方配置有输出轴(43),在曲轴方向的一侧配置有V带式变速机,在另一侧配置有发电机罩(68)以及输出轴端的输出链轮(44),曲轴沿车宽方向地被装载在车辆上,其中,缓冲空间(147)沿曲轴方向观察与V带(40)的旋转轨迹重合且与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20La)相邻,而且,在发电机罩的后方,缓冲空间(147)被配置在输出链轮前方。

Description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例如两轮摩托车用的单汽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动力单元,尤其涉及在动力单元箱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具有用于收容V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机箱的动力单元、其构造及其内燃机辅机的配置。
背景技术
在两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中存在如下情况:将曲轴沿车宽方向配向,在动力单元箱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具有用于收容V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机箱。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变速机,驱动带轮被支承在曲轴上,从动带轮被支承在配置在曲轴的后方的从动轴上,通过V带在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进行动力传动,并公开了:从动轴的动力从与该从动轴同心设置的输出轴通过链条被传递到后轮的构造。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动力单元的情况下,动力单元箱(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发动机箱”)的一侧的侧壁被短轴间的V带式的变速机箱占用,而且,还由于在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上,曲轴、输出轴以及脚踏轴的位置相互接近地设置,因此,存在难以在动力单元箱侧部得到配置内燃机辅机的空间的问题。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O2003/085241公报(图1~图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能够将作为内燃机辅机的配线结线部配置在动力单元箱侧方且使配线结线部的保护和维护性良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内燃机的动力单元箱中具备曲轴,在所述曲轴的后方配置有V带式变速机的从动轴,在该从动轴的后方配置有输出轴,在所述曲轴方向的一侧配置有所述V带式变速机,在另一侧配置有发电机罩以及输出轴端的输出链轮,所述曲轴以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被装载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缓冲空间沿所述曲轴方向观察与所述V带式变速机的V带的旋转轨迹重合,且与所述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相邻,并且,被配置在所述发电机罩的后方且在所述输出链轮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中,在所述缓冲空间中配置有所述车辆的电气配线的结线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中,还具有从外侧覆盖所述输出链轮和所述缓冲空间的后部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中,脚踏轴在所述缓冲空间内,被配置在所述曲轴和所述输出轴的下方,所述结线部被配置在所述脚踏轴的上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2~4的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中,所述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的下部向外侧突出并形成油盘扩宽部,在该油盘扩宽部的上方配置有所述结线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3~5的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中,通过所述后部罩覆盖将发电机的配线从所述动力单元箱内向外引出的开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3~6的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中,通过所述后部罩覆盖发动机通气装置的软管连接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是技术方案1~7的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中,乘员用踏板从侧面观察被配置在所述缓冲空间内,所述后部罩在比所述乘员用踏板更靠后方的位置具有外侧突出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在曲轴的后方配置有V带式变速机的从动轴,而且在该从动轴的后方配置有输出轴,因此,能够使被支承在曲轴上的发电机的发电机罩和被支承在输出轴端上的输出链轮之间的间隔扩宽,由此,沿曲轴方向观察,能够与配置在动力单元箱的一侧的V带式变速机的V带的旋转轨迹重合且与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相邻地配置缓冲空间。
另外,沿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在发电机罩的突出和输出链轮的突出之间配置缓冲空间,由此配置在缓冲空间内的内燃机辅机被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作为内燃机辅机的车辆的电气配线的结线部与发电机接近地配置,因此,能够使发电机的配线缩短。另外,结线部被配置在动力单元侧方,因此,能够保护结线部,并且其维护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2的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覆盖输出链轮的后部罩也覆盖缓冲空间,因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另外,仅通过拆下后部罩就能够对配置在缓冲空间内的内燃机辅机进行维护。而且,短轴间的具有V带式变速机的车身的车身布局变得良好,并且提高了动力单元侧面的外观形状的美观性和乘员的安全保护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或3的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在由发电机罩、输出链轮、脚踏轴包围的缓冲空间中配置有结线部,因此,能够实现后部罩的小型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结线部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4的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在由发电机罩、输出链轮、油盘扩宽部包围的空间配置有结线部,由此能够实现后部罩的小型化,并且进一步提高对结线部的保护。另外,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的下部向外侧突出而形成油盘扩宽部,因此,能够将油盘扩宽部作为向在曲轴室的下部设置的油盘室追加的容积加以利用,由此能够确保充分且最适的油量和油位。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5的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用于发电机的配线的开口被后部罩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泥水等进入动力单元箱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6的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发动机通气装置的软管连接部被所述后部罩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泥水等进入通气装置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7的任一项的效果的基础上,在相当于乘员的脚踝的位置具有后部罩的外侧突出部,从而能够使乘员的脚远离动力单元箱,能够降低热、振动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装载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左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截面展开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截面展开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切掉一部分地表示的左侧外观图,是主要旋转轴、V带、后轮驱动链轮、发电机罩、后部罩、缓冲空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除了后部罩等一部分零件以外的、从两轮摩托车左后侧观察的立体图,是配线结线部等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左侧外观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两轮摩托车,2...车身架,17...动力单元,18...内燃机,19...动力传递装置,20...动力单元箱,20L...左动力单元箱,20La...左侧上部壁面,20Lb...左侧下部壁面,20R...右动力单元箱,21...汽缸体,22...汽缸头,23...汽缸头罩,33...V带式无级变速机(V带式变速机),35...曲轴,36...驱动带轮轴,37...从动带轮轴(从动轴),40...V带,43...输出轴,44...后轮驱动链轮(输出链轮),48...起动电机,52...脚踏轴,55...缸膛,68...发电机罩,71...曲轴室,76...交流发电机(发电机),76a...配线,115...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33~137...轴承部,140...油盘扩宽部,140a...扩宽宽度,141...后部罩,142...螺栓,143...开口部,144...配线结线部(车辆的电气配线的结线部),145...通气装置软管(发动机通气装置),146...通气装置软管连接部(软管连接部),147...缓冲空间,148...发电机用电气配线,149...外侧突出部,150...侧支架,151...侧支架开关,152...侧支架开关用配线,155...乘员用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两轮摩托车1的侧视图。在该两轮摩托车1的车身架2中,从车身前部的头管3向后方斜向下倾斜地延伸出一根主车架4,在该主车架4的后部向下方延伸并固定有左右一对枢轴托架5、5。在主车架4的后部,从枢轴托架5、5的固定位置附近向后方斜向上地延伸出左右一对座椅轨道6、6,该左右一对座椅轨道6、6在中途弯曲并到达后端。在该座椅轨道6、6的中央部和枢轴托架5、5之间夹装中间车架7、7。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方向,“前”、“后”、“左”、“右”是指以两轮摩托车1的搭乘者的朝向为基准。
另外,在本发明中,“(曲轴方向的)一侧”、“另一侧”是指相对于图4所示的缸膛中心线(或汽缸轴线)X-X的横向(曲轴方向)上的右侧、左侧,在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中,“一侧”指“右侧”、“另一侧”指“左侧”,但并非否定与其相反的情况。
在车身架2的左右一对座椅轨道6、6之间架设收纳盒8等,座椅9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盒8等的上方。在车身前部下方,延伸有被轴支承在头管3上的前叉10,在其下端轴支承有前轮11,在前叉10的上方设置有转向手柄12。通过设置在车身中央的枢轴托架5、5上的枢轴13,后叉14的前端被轴支承并向后方延伸,在其后端部轴支承有后轮15。在以枢轴13为中心上下摆动的后叉14的后部和座椅轨道6、6之间夹装有后减震器16、16。在主车架4的下方且在枢轴托架5、5的前方装载有动力单元17。动力单元17通过支轴30被吊设在设置于主车架4上的支承托架29上,并且通过支轴31支承在枢轴托架5、5的上部和下部。车身架2由被分割成各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罩部件32覆盖。150表示侧支架。
动力单元17由前部的内燃机18和后部的动力传递装置19构成。内燃机18是单汽缸的四冲程循环内燃机,其以汽缸体21、汽缸头22以及汽缸头罩23(以上是本发明的“汽缸”)相重叠且接近大致水平的状态、以大幅度前倾的姿态从动力单元箱(也称为“发动机箱”。兼作曲轴箱。)20的前表面突出地安装。在向汽缸头22的上方延伸出的进气管24上连接有节流阀体25和空气过滤器26。另外,向汽缸头22的下方延伸且向后方弯曲的排气管27朝向后方延伸并连接在后轮15的右侧的消音器28上。
图2是上述动力单元17的右视图。关于动力传递装置19的壳体,参照图4后述,但动力单元箱20具有被左右分割的左动力单元箱20L和右动力单元箱20R,如图4所示,左动力单元箱20L和右动力单元箱20R通过对合面Y被一体化结合,由此构成动力单元17。图2表示右动力单元箱20R。在图2中,动力传递装置19由V带式无级变速机(本发明的“V带式变速机”)33和减速齿轮机构34构成。
图2表示该动力传递装置19的各旋转轴的位置和齿轮组。在动力单元箱20的前部设置有内燃机18的曲轴35。曲轴35的右侧延长部成为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驱动带轮轴36。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轴(本发明的“从动轴”)37被设置在动力单元箱20的后部。在设置在上述驱动带轮轴36上的驱动带轮38和设置在从动带轮轴37上的从动带轮39上卷挂V带40,构成V带式无级变速机33。
在上述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以下,也参照图4)上设置有与从动带轮39大致相同直径的湿式离心离合器41,而且,该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成为减速齿轮机构34的输入轴。减速齿轮机构34的旋转轴具有上述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110及输出轴43,通过设置在这些轴上的齿轮组构成减速齿轮机构34。上述输出轴43从左动力单元箱20L的后部向左侧突出。动力单元17的旋转驱动力通过上述输出轴43被输出。如图1所示,在嵌合在上述输出轴43上的后轮驱动链轮(本发明的“输出链轮”)44和与后轮15一体地设置的后轮从动链轮45之间架设有动力传动链46,动力单元17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后轮15。
图3是上述动力单元17的左视图。图示的动力传递装置19的外壳是右动力单元箱20R的左侧面。在上述动力单元17中具有电机起动机构47和脚踏式起动机构51。电机起动机构47由起动电机48的驱动小齿轮48a、电机起动机构中间轴49、设置在该中间轴49上的大小的齿轮及设置在曲轴35的左部(也参照图4)的电机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构成。电机起动机构47是减速机构。此外,起动电机48如图所示地配置在穿过曲轴35的中心的铅直线C的前方。
脚踏式起动机构51由脚踏轴52、脚踏臂52a、脚踏式踏板52b(图1)、第一中间轴53a、第二中间轴53b、设置在这些轴上的齿轮组及设置在曲轴35的右部的脚踏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4等构成。脚踏式起动机构51是增速机构。此外,脚踏轴52位于曲轴35和输出轴43之间,被配置在这两轴的下方。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动力单元17的截面展开图。在动力单元箱20的前方,按照顺序安装有汽缸体21、汽缸头22、汽缸头罩23。在汽缸体21的缸膛55内往复运动的活塞56和曲轴35经由活塞销57和曲轴销58并通过连杆59连结。此外,在图4中,X-X线是缸膛中心线,动力单元17被装载在两轮摩托车上时,X-X线以指向两轮摩托车1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
该内燃机18采用SOHC型式的阀系统,在汽缸头罩23内设置有气门传动机构60。向气门传动机构60进行动力传动的凸轮链61被架设在凸轮链驱动链轮62和凸轮链从动链轮64之间,其中,凸轮链驱动链轮62嵌合在曲轴35的左侧延长部35L上,凸轮链从动链轮64嵌合在凸轮轴63的左端。因此,凸轮链室65与左动力单元箱20L、汽缸体21、汽缸头22连通地设置。在汽缸头22的汽缸体21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燃烧室66,从汽缸头22的右外侧朝向燃烧室66嵌入火花塞67。
该动力单元17的动力传递装置19的壳体由如下部分构成:由左动力单元箱20L和右动力单元箱20R的合体形成的动力单元箱20、设在左动力单元箱20L的左侧的发电机罩68;设在右动力单元箱20R的右侧的变速机箱69;覆盖变速机箱69的右侧的变速机罩70;从外侧覆盖后轮驱动链轮44的左侧的后部罩141。后部罩141以如下方式形成:在曲轴35方向从左侧观察,使脚踏轴52周边的上方的左动力单元箱20L的左侧上部壁面20La与发电机罩68的后缘相继地覆盖到后轮驱动链轮44,动力驱动链46能够通过其后端(图1、6)。
在动力单元箱20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曲轴室71和减速齿轮室72。曲轴35经由轴承73A、73B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分别被支承在左右动力单元箱20L、20R上。曲轴35指向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地配置。在减速齿轮室72中收容了减速齿轮机构34的一部分。
左动力单元箱20L和发电机罩68之间成为发电机室74,在向这里延伸的曲轴左侧延长部35L上,设置有凸轮链驱动链轮62、电机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以及交流发电机(本发明的“发电机”)7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交流发电机76,但只要是直流发电机等能够同样地被旋转驱动的发电机即可,在本发明中对发电机的种类没有限定。
在曲轴35的左侧延长部35L上,在凸轮链驱动链轮62的左侧相邻位置,电机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而且在该左侧相邻位置嵌合有交流发电机76的外突起部77,在电机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0和外突起部77之间夹装有单向离合器78。交流发电机76的碗状的外转子79固定在外突起部77上,在外转子79的内周面的圆周方向范围内配设的磁铁80的内侧,具有定子线圈的定子81被固定在发电机罩68的内表面。发电机罩68覆盖外转子79并被安装在左动力单元箱20L的侧壁的开口部周壁82上。
右动力单元箱20R和变速机箱69之间成为离心离合器室83,变速机箱69和变速机罩70之间成为变速机室84。曲轴35贯通右动力单元箱20R的轴承73B的右侧相邻位置的密封部件85并向离心离合器室83延伸,而且贯通变速机箱69的密封部件86并向变速机室84延伸。在曲轴35的、向离心离合器室83延伸的部分上,花键嵌合地设置有脚踏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4。曲轴35的、向变速机室84延伸的部分成为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驱动带轮轴36,一体地设有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驱动带轮38。
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轴37经由轴承87A、87B被支承在右动力单元箱20R和变速机箱69上,在从动带轮轴37的、位于变速机室84内的部分上,设置有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39。在从动带轮轴37的、位于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部分上,设置有湿式离心离合器41和离合器输出齿轮88。在经由轴承87B贯通有上述从动带轮轴37的变速机箱69的轴承开口上夹装有密封部件89。
收容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变速机室84被变速机箱69液密地与离心离合器室83相分隔,与离心离合器室83连通的开口部如上所述地被密封部件86、89密封,防止离心离合器室83的润滑油漏到变速机室84。
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驱动带轮38由固定带轮半体91和可动带轮半体92构成。固定带轮半体91一体地被固定在驱动带轮轴36上,其左侧的可动带轮半体92以能够沿轴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套筒94上,所述套筒94用于固定被嵌合在驱动带轮轴36上的凸轮板93。设置在凸轮板93的外周端的滑动件93a以能够沿轴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卡合在滑动件滑动用突部92a上,该滑动件滑动用突部92a沿轴向形成在可动带轮半体92的外周端上,由此,凸轮板93和可动带轮半体92一体旋转。因此,可动带轮半体92与驱动带轮轴36一起旋转,并且,能够沿轴向滑动并接近或远离固定带轮半体91。在两带轮半体91、92间卷挂有V带40。
可动带轮半体92的凸轮板93侧的侧面朝向凸轮板93倾斜,在该倾斜面的内侧和凸轮板93之间收容有配重辊95。因此,在驱动带轮轴36的旋转速度增加时,配重辊95通过离心力向离心方向移动,可动带轮半体92被配重辊95推压而向右侧移动并接近固定带轮半体91,使夹在两带轮半体91、92间的V带40向离心方向移动,从而使卷挂直径增大。
从右侧嵌合在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轴37的、变速机室84内的部分上的套筒96通过螺母97的紧固被固定在其与轴承87B的内环之间并与从动带轮轴37一体地固定,在该套筒96上嵌合有固定带轮半体98。在该固定带轮半体98的右侧,可动带轮半体99通过环状滑块100以能够沿轴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套筒96上,并且被弹簧101向左侧弹压。从动带轮39由上述的两带轮半体98、99构成,在两带轮半体98、99间夹持有所述V带40。
由于V带式无级变速机33如上所述地构成,所以通过V带40将驱动带轮轴36(即曲轴35)的动力向从动带轮轴37传递。随着驱动带轮轴36的旋转速度增加,通过配重辊95的离心方向的移动,驱动带轮38的可动带轮半体92接近固定带轮半体91,夹在两半体91、92间的V带40的卷挂直径变大,相反地,夹在从动带轮轴37上的从动带轮39的固定带轮半体98和可动带轮半体99间的V带40的卷挂直径变小。由此,自动地进行无级变速。
在位于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上,设有湿式离心离合器41。在湿式离心离合器41中,保持离合器内部件103的基端的内侧部突起部104被花键嵌合在从动带轮轴37上,离合器配重106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承在突出设置于离合器内部件103的外周端侧上的多个支轴105上。在离合器外部件107中,使其圆筒部的内周面与离合器配重106相对,并覆盖离合器内部件103。
在从动带轮轴37的左侧部分37L的端部,通过滚针轴承108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有离合器输出齿轮88,在该离合器输出齿轮88的突起部上焊接固定有上述离合器外部件107的基端部。在从动带轮轴37的旋转速度超过规定速度时,离合器配重106的偏斜增大,并作用于离合器外部件107,从而离合器卡合,离合器外部件107开始旋转,与此同时,离合器输出齿轮88也开始旋转。
在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轴37和配置在其后方的输出轴43之间,设置有减速齿轮机构34。减速齿轮机构34的中间轴110通过轴承111A、111B被支承在左右动力单元箱20L、20R上,在该中间轴110的位于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部分上嵌设有中间轴大径齿轮112L,在该中间轴110的位于减速齿轮室72内的部分上切削设有中间轴小径齿轮112S。上述中间轴110的大径齿轮112L与所述离合器输出齿轮88啮合。
输出轴43通过轴承113A、113B被支承在左右动力单元箱20L、20R上。在该减速齿轮室72内的部分上嵌设有输出轴大径齿轮114L,在向左动力单元箱20L的左侧延伸的部分上嵌设有后轮驱动链轮44。输出轴43的大径齿轮114L与上述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110的小径齿轮112S啮合。
减速齿轮机构34如上所述地构成,离合器输出齿轮88的旋转通过与中间轴大径齿轮112L的啮合被减速传递到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110,减速齿轮机构中间轴110的旋转通过中间轴小径齿轮112S和输出轴大径齿轮114L的啮合被减速传递到输出轴43。在输出轴43的贯通左动力单元箱20L并向外部突出的左端上嵌合的后轮驱动链轮44的减速旋转动力通过动力传动链46(也参照图1)使后轮15旋转从而使两轮摩托车1行驶。
左动力单元箱20L中,位于其下部的后述油盘扩宽部140(图5)的上部的左侧上部壁面20La,在曲轴35方向从左侧观察被后部罩141从发电机罩68的后缘覆盖到后轮驱动链轮44。后部罩141通过螺栓142被安装在左动力单元箱20L上,其后端部以动力驱动链46能够通过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143(也参照图1、6)。
图5是图2及图3的V-V截面图,是在图2及图3的动力单元箱20的侧视图中,下部所示的脚踏式起动机构51的起动开始前的截面展开图。在图3中,脚踏轴52在曲轴35(驱动带轮轴36)和输出轴43之间,被配置在这两轴的下方,另外,被配置在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轴37的下方。在曲轴35和湿式离心离合器41(图4)的中间下方设置有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5,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5与曲轴室71连通。由于这样地配置,所以能够将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5的容积追加到设置在曲轴室71的下部的油盘室作为容积进行利用。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左动力单元箱20L的脚踏轴52周围的左侧下部壁面20Lb向左外侧突出,形成有油盘扩宽部140。因此,作为被追加到曲轴室71的下部的油盘室中的容积加以利用的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5的容积只增大油盘扩宽部140的扩宽幅度140a的量,能够确保充分且最适合的油量和油位。
如图5所示,脚踏轴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在左右动力单元箱20L、20R上,主要部分被设置在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5中。脚踏轴52的左端贯通设置在左动力单元箱20L的油盘扩宽部140上的轴承部120并向左侧突出。在脚踏轴52的左端嵌合有脚踏臂52a的基端部。在脚踏臂52a的前端部以能够俯仰的方式安装有脚踏式踏板52b。脚踏轴52的右端被轴支承在右动力单元箱20R的右侧鼓出部上,被收容在该鼓出部内的回动弹簧121被卷绕在脚踏轴52上(也参照图3)。回动弹簧121的外端被卡定在从右动力单元箱突出的弹簧卡定部116上。通过该回动弹簧121,以在起动结束后与脚踏臂52a一起回到操作开始位置的方式弹压脚踏轴52。
脚踏轴52的轴承部120被设置在油盘扩宽部140上,所以能够使脚踏轴52的外伸量减小,脚踏轴52的支承变得良好。
在脚踏轴52的右端部上花键嵌合有止挡部件122,止挡部件122的突起与设置在右动力单元箱20R上的突起123抵接,从而将被回动弹簧121弹压的脚踏臂52a保持在规定的操作开始位置。
在脚踏轴52上锯齿嵌合有大径的脚踏轴大径齿轮124L。在脚踏轴52的前方,长度短的第一中间轴53a通过轴承部133、134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在左右动力单元箱20L、20R上。
而且,在第一中间轴53a的前方,长度长的第二中间轴53b通过轴承部135、136、137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在左右动力单元箱20L、20R和变速机箱69上。第二中间轴53b贯通右动力单元箱20R,并跨过曲轴室71和离心离合器室83地设置。
尤其,第一中间轴53a、第二中间轴53b的左动力单元箱20L侧的轴承部133、135被设置在比油盘扩宽部140更靠内侧,由此,能够使各轴的轴承间隔变窄,能够缩短轴长。
在第一中间轴53a上切削设有第一中间轴小径齿轮125S,并锯齿嵌合有第一中间轴大径齿轮125L,上述第一中间轴小径齿轮125S与所述脚踏轴大径齿轮124L啮合。
在第二中间轴53b的左端的轴支承部附近形成有第二中间轴小径齿轮126S,并与所述第一中间轴大径齿轮125L啮合。在第二中间轴53a的位于离心离合器室83内的部分的外周具有三条外螺纹127。在该部分螺合有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
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具有圆筒状突起部128,通过设置在该圆筒状突起部128内部的内螺纹129与上述外螺纹127螺合。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从右动力单元箱20R侧被盘簧130向变速机箱69的壁面侧推压并与第二中间轴53b的轴承部抵接。在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圆筒状突起部128的外周的槽128a(也参照图2)中,嵌合紧固有摩擦式弹簧131的弹簧部131a,对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旋转进行制动。从摩擦式弹簧131的弹簧部131a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的柄部131b的前端的槽内滑动部131c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形成于右动力单元箱20R的固定部上的左右侧向的槽132(也参照图2)中。
脚踏式起动机构51如上所述地构成,脚踏式踏板52b被踏入,脚踏轴52抵抗回动弹簧121旋转时,与脚踏轴52一体的脚踏轴大径齿轮124L旋转,通过该脚踏轴大径齿轮124L和第一中间轴小径齿轮125S的啮合,第一中间轴53a增速旋转,与该第一中间轴53a一体地旋转的第一中间轴大径齿轮125L与第二中间轴53b的第二中间轴小径齿轮126S啮合并使第二中间轴53b进一步增速旋转。将该方向的旋转称为“正转”,以与后述的“逆转”相区别。
第二中间轴53b正转时,外周的三条外螺纹127也正转,但与三条外螺纹127螺合的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旋转被摩擦式弹簧131制动。由于与摩擦式弹簧131的制动力相比,由三条外螺纹127施加的正转方向的摩擦力大,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没有完全被制动,以比第二中间轴53b的正转速度慢的速度边正转边向左侧移动,并与设置在曲轴35上的脚踏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4啮合。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到达规定的移动停止位置即止挡部133时,以与第二中间轴53b相同的速度正转并向从动齿轮54传递旋转,曲轴35被强制地旋转,从而内燃机18起动。
停止脚踏式踏板52b的踏入并释放脚踏式踏板52b时,通过回动弹簧121(图5),脚踏轴52与脚踏臂52a一起返回原操作开始位置,因此,第一中间轴53a以及第二中间轴53b逆转,三条外螺纹127也逆转。但是,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与和曲轴35一体地旋转的脚踏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4啮合,从而维持起动旋转方向的正转。即,由于第二中间轴53b和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所以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急速地向右侧移动,并从脚踏式起动机构从动齿轮54脱离,啮合被解除。
在啮合解除后的状态下,施加到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上的力是从逆转中的第二中间轴51的三条外螺纹127施加的逆转方向的力、摩擦式弹簧131的制动力及盘簧130的轴方向力。从三条外螺纹127向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施加的逆转方向的摩擦力比摩擦式弹簧131的制动力大,因此,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没有完全被制动,以比第二中间轴51的逆转速度慢的速度边逆转边向右侧移动。盘簧130的轴方向力辅助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的右侧移动,第二中间轴大径齿轮126L恢复到图5的状态。
图6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17中的、主要旋转轴35、37、43、52、V带40、后轮驱动链轮44、发电机罩68、后部罩141、缓冲空间147、作为内燃机辅机的配线结线部144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17,在其左动力单元箱20L的左侧面,比上述油盘扩宽部140更靠上部的左侧上部壁面20La被后部罩141从发电机罩68的后缘覆盖到后轮驱动链轮44。后部罩141通过螺栓142被安装在左动力单元箱20L上,其后端部以动力驱动链46能够通过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143(也参照图4)。
支承后轮驱动链轮44的输出轴43与配置在曲轴35的后方的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从动带轮轴37相比被配置在更靠后方,因此,能够更宽地设置被支承在曲轴35上的交流发电机76的发电机罩68和后轮驱动链轮44之间的左侧上部壁面20La的间隔。
因此,沿曲轴35方向观察,能够与设置在动力单元箱20的右侧(曲轴35方向的一侧)的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V带40的旋转轨迹重叠地,且在与动力单元箱20的左侧(曲轴35方向的另一侧)的侧壁相邻的缓冲空间147内配置配线结线部144。即,通过V带40在车身前后方向形成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长的侧壁,代替不能配置配线结线部144的动力单元箱20右侧,在沿曲轴35方向观察的该位置,在动力单元箱20左侧,在该侧壁上得到将配线结线部144设置在动力单元17的侧面的场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发电机罩68和后轮驱动链轮44之间的间隔中,配线结线部144与左侧上部壁面20La相邻地被配置在缓冲空间147中。这样,沿着左动力单元箱20L的左侧上部壁面20La,在发电机罩68的突出和后轮驱动链轮44的突出之间的缓冲空间147中配置配线结线部144,由此防止空间浪费的发生,并且,能够保护配线结线部144。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内燃机辅机的配线结线部144是具有包含交流发电机76的配线76a的多个结线部的电气配线结线集合部(本发明的“车辆的电气配线的结线部”)。此外,作为配线结线部144不限于电气配线结线集合部,还包含有与例如电子控制装置(ECU)、电池、燃料泵、控制用电机、侧支架开关151的侧支架开关用配线152之间的连接部。另外,不限于配线结线部,还可以将燃料过滤器、蒸发罐(Evapor Canister)、二次空气用引导阀等适当的部件配置在缓冲空间147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其保护和维护作业。
例如,为了使动力单元箱20的内压成为大气压,如果通过后部罩141覆盖与空气过滤器26连接的通气装置软管(本发明的“发动机通气装置”)145的通气装置软管连接部(本发明的“软管连接部”)146,则由于通气装置软管连接部146被后部罩141覆盖,所以能够防止泥水等进入通气装置开口。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将配置的配线结线部144作为包含交流发电机76的配线76a的电气配线结线集合部的情况下,由于电气配线结线集合部接近交流发电机76地配置,所以能够使交流发电机76的配线76a缩短。另外,由于电气配线结线集合部配置在动力单元箱20的侧面,所以电气配线结线集合部被保护,并且其维护性提高。
而且,如果由后部罩141覆盖将发电机用电气配线148从动力单元箱20内向外引出的开口,则能够防止泥水等进入动力单元箱20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后部罩141如图8对其外观所示,在动力单元17的左侧面,后罩部141从发电机罩68的后缘覆盖到后轮驱动链轮44,因此,通过以往只覆盖后轮驱动链轮44的后部罩141,也能够覆盖配线结线部144,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另外,只拆下后部罩141就能够进行配线结线部144的维护。
另外,乘员用踏板155侧面观察被配置在缓冲空间147内,在乘员用踏板155的后方,在后部罩141上具有外侧突出部149。因此,由于外侧突出部149位于相当于乘员的脚踝的位置,所以能够使乘员的脚远离动力单元箱20,降低热、振动的影响。
而且,能够使短轴间的具有V带式无级变速机33的车身的车身布局变得良好,并且能够提高动力单元17侧面的外观形状的整洁性、乘员的安全保护性。
另外,脚踏轴52位于曲轴35和动力单元输出轴43之间,被配置在这两轴的下方,配线结线部144被配置在脚踏轴52的上方,因此,配线结线部144被配置在由发电机罩68、后轮驱动链轮44、脚踏轴52围成的空间内,因此,能够实现后部罩141的小型化,并能够进一步保护配线结线部14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动力单元箱20L的脚踏轴52周围的左侧下部壁面20Lb向左外侧突出,并形成有油盘扩宽部140。因此,在被发电机罩68、后轮驱动链轮44、油盘扩宽部140围成的空间内配置配线结线部144,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配线结线部144的保护,除此以外,后部罩141能够只覆盖油盘扩宽部140的上部,能够实现后部罩141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油盘扩宽部140的形成,作为追加到曲轴室71的下部的油盘室的容积而被利用的脚踏式起动机构齿轮室115的容积增大,能够确保充分且最适合的油量和油位。
以上,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两轮摩托车1的动力单元17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这样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辆用动力单元,也能够作为三轮或四轮推车这样的、使用同样的动力单元的车辆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适用并实施。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内燃机的动力单元箱中具备曲轴,在所述曲轴的后方配置有V带式变速机的从动轴,在该从动轴的后方配置有输出轴,在所述曲轴方向的一侧配置有所述V带式变速机,在另一侧配置有发电机罩以及输出轴端的输出链轮,所述曲轴以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被装载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
缓冲空间沿所述曲轴方向观察与所述V带式变速机的V带的旋转轨迹重合,且与所述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相邻,并且,被配置在所述发电机罩的后方且在所述输出链轮前方,
在所述缓冲空间中配置有所述车辆的电气配线的结线部,
还具有从外侧覆盖所述输出链轮和所述缓冲空间的后部罩,
脚踏轴在所述缓冲空间内,被配置在所述曲轴和所述输出轴的下方,
所述结线部被配置在所述脚踏轴的上方,
所述动力单元箱的另一侧的侧壁的下部向外侧突出并形成油盘扩宽部,
在该油盘扩宽部的上方配置有所述结线部,
所述脚踏轴(52)的轴承部(120)设在所述油盘扩宽部(14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后部罩覆盖将发电机的配线从所述动力单元箱内向外引出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后部罩覆盖发动机通气装置的软管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乘员用踏板从侧面观察被配置在所述缓冲空间内,所述后部罩在比所述乘员用踏板更靠后方的位置具有外侧突出部。
CN201010242931.4A 2009-08-03 2010-07-30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7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0889A JP5417080B2 (ja) 2009-08-03 2009-08-03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補器配置構造
JP2009-180889 2009-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7643A CN101987643A (zh) 2011-03-23
CN101987643B true CN101987643B (zh) 2014-07-02

Family

ID=4374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293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7643B (zh) 2009-08-03 2010-07-30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17080B2 (zh)
CN (1) CN101987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9279B2 (ja) * 2014-09-25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CN108884927B (zh) * 2016-03-30 2021-06-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传动箱构造
JP6799556B2 (ja) * 2018-03-27 2020-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
MY196748A (en) * 2018-09-25 2023-05-03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unit for straddle-type vehicl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647A (zh) * 2002-04-08 2005-06-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
EP1561925A2 (en) * 2004-02-06 2005-08-10 HONDA MOTOR CO., Ltd. Arrangement of electrical devices on a motorcycle
CN1975127A (zh) * 2005-11-30 2007-06-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1847U (ja) * 1984-08-23 1986-03-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エンジンのリ−ド線保護装置
JP2007022098A (ja) * 2003-10-23 2007-02-0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エンジ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US7325527B2 (en) * 2005-11-14 2008-02-05 Brp-Rotax Gmbh & Co. Kg Oil pump arrangemen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046372B2 (ja) * 2007-01-26 2012-10-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047746B2 (ja) * 2007-09-28 2012-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647A (zh) * 2002-04-08 2005-06-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
EP1561925A2 (en) * 2004-02-06 2005-08-10 HONDA MOTOR CO., Ltd. Arrangement of electrical devices on a motorcycle
CN1975127A (zh) * 2005-11-30 2007-06-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7643A (zh) 2011-03-23
JP2011031771A (ja) 2011-02-17
JP5417080B2 (ja)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80105B1 (ko) 모터사이클용 파워유닛 배치구조
JP3933270B2 (ja) 自動二輪車
TWI471233B (zh)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CN101913354A (zh) 车辆
JPH0656193B2 (ja) 車両用副変速機付内燃機関
CN101987643B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辅机配置构造
JP379520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CN102632948B (zh) 机动二轮车的内燃机下部的保护结构
CN101249871B (zh) 跨乘式车辆
CN101932497B (zh) 小型车辆
CN103009998A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
CN108698664A (zh) 三轮跨骑座椅式车辆
CN102003263B (zh) 动力单元的冷却装置
CN101994626A (zh) 脚踏式起动装置
CN102001383A (zh) 跨骑型车辆用发动机壳的保护罩
CN100400821C (zh)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JP2017154676A (ja) 鞍乗り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13209079A (ja) 車両用電動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03306191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CN101850809B (zh) 机动二轮车
CN204627702U (zh) 跨骑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构造
JP2017154675A (ja) 鞍乗り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H0539997Y2 (zh)
EP4436811A1 (en) Saddle-ride motorcycle of scooter type with hybrid propulsion
WO2018042317A1 (en) Location for arrangement of the star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