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6016B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6016B
CN101986016B CN2010102394298A CN201010239429A CN101986016B CN 101986016 B CN101986016 B CN 101986016B CN 2010102394298 A CN2010102394298 A CN 2010102394298A CN 201010239429 A CN201010239429 A CN 201010239429A CN 101986016 B CN101986016 B CN 101986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al substrate
illuminating part
sensor sec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94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6016A (zh
Inventor
长冈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86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6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6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6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2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of recess-mounted type, e.g. downlighters
    • F21S8/026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of recess-mounted type, e.g. downlighters intended to be recessed in a ceiling or like overhead structure, e.g. suspended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7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the presence or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or a pers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05B47/13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by using 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02Wall, ceiling, or floor bases; Fixing pendants or arms to the bases
    • F21V21/04Recessed bases
    • F21V21/041Moun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lse ceiling panels or partition walls made of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21Y2105/10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具备器具主体,该器具主体的内部配置有发光部以及用于检测红外线的传感器部,抑制传感器部的温度上升,并且抑制由于伴随发光部的闪烁的辐射热的变化而在传感器部的输出中产生干扰噪声,从而能够降低误动作。照明器具具备:具有LED元件(未图示)的发光部(2);具有红外线传感器元件(未图示)的传感器部(3);以及在内部配置发光部(2)及传感器部(3)的器具主体(10)。在器具主体(10)的内部的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之间配置有隔壁(41),该隔壁(41)使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透射,并且遮断从发光部(2)向传感器部(3)发射的红外线,并且形成为不干涉传感器部3的检测区域的形状。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包括点灯装置以及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该点灯装置根据具有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部的输出,使发光部点灯及灭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响应照明器具的节能化的要求,使用着具备发光部的照明器具及灯,由使用低耗电LED元件的白色光源构成所述的发光部。
此外,提供了一种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照明器具,其具备点灯装置,该点灯装置基于热电传感器等的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的输出,使发光部点灯以及灭灯,该照明器具在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的检测区域内没有人且没有来自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的输出时,使发光部自动灭灯,从而能够降低耗电。
作为这种照明器具,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照明器具(参照专利文献1),即如图8所示,具备:使用了LED元件的多个发光部2′;电路基板51′,安装有该多个发光部2′,并且形成有用于将该多个发光部2′串联连接的电路图形(未图示);传感器部3′,由对从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元件构成;控制基板52′,设有传感器部3′以及控制电路(未图示),该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来自传感器部3′的输出,控制后述的电源电路;电源基板53′,经由引线7′分别与电路基板51′以及控制基板52′连接,并设有对发光部2′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未图示);基底基板1′,形成为圆板状且在一个表面侧安装有电路基板51′,并且在另一个表面侧安装有控制基板52′;以及器具主体10′,外形形成为电球状,并将安装有电路基板51′及控制基板52′的基底基板1′以使上述一个表面侧朝向来自发光部2′的光射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将电源基板53′以配置在基底基板1′的上述另一个表面侧的方式进行支承。上述控制电路根据传感器部3′的输出,控制上述电源电路的输出,并进行从上述电源电路向电路基板51′的电流的供给及停止,从而使多个发光部2′点灯及灭灯。这里,由上述点灯电路、上述控制电路以及上述电源电路构成点灯装置。
在此,基底基板1′形成为在中央部设有向一个表面侧突出的俯视呈圆形状的突出部1a′的形状。在基底基板1′的突出部1a′的前端面,贯通设置有传感器插通孔(未图示),该传感器插通孔被设置成:以俯视呈圆形状开口,且内径比俯视呈圆形状的传感器部3′的外径大。在电路基板51′的中央部,开出了用于使基底基板1′的突出部1a′插通的突出部插通孔51a′,电路基板51′以在突出部插通孔51a′中插通了基底基板1′的突出部1a′的方式,隔着使用硅胶等形成的散热部件54′,安装于基底基板1′的上述一个表面侧。此外,控制基板52′以将传感器部3′插入至上述传感器插通孔中的方式,安装于基底基板1′的突出部1a′的另一个表面侧。另外,电路基板51′通过安装螺钉55′螺旋在基底基板1′上,在电路基板51′和基底基板1′之间夹持有散热部件54′。
此外,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照明器具(参照专利文献2),即:在安装了具有LED元件的发光部的基板上,连接用于对发光部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由此对发光部产生的热进行散热。
进而,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照明器具(参照专利文献3),即:由LED元件构成的发光元件以及由与该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多个端子构成的端子部配置在一个基板上,并且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用于将上述发光元件和上述端子部进行热分离的槽,遮断在上述发光元件中产生且经由上述基板传递至上述端子部的热,由此抑制上述端子部的温度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5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79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9846号公报
但是,从专利文献2、3中记载的照明器具的散热措施中可看出,一般,由LED元件构成的发光部的发热量较大,从发光部辐射的红外线的量较大。因此,如图8所示的结构的照明器具那样,在配置有多个发光部2′以包围传感器部3′的周围的情况下,传感器部3′被从多个发光部2′辐射的红外线致热,传感器部3′的温度上升。此外,在传感器部3′由检测从人体发射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元件构成的情况下,随着发光部2′的闪烁,由于从发光部2′辐射的红外线的量的变化,传感器部3′的输出中产生干扰噪声,上述控制电路有可能使照明器具进行误动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具备发光部以及器具主体,该器具主体在内部配置了检测红外线的传感器部,抑制传感器部的温度上升,并且抑制由于伴随发光部的闪烁的红外线的变化而在传感器部的输出中产生干扰噪声,从而能够降低误动作。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部,具有发光元件;传感器部,具有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点灯装置,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部的输出,控制向发光部供给的电力,从而使发光部点灯以及灭灯;以及器具主体,保持发光部以及传感器部,在发光部和传感器部之间配置有隔壁,该隔壁使从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透射、且遮断从发光部向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该隔壁形成为不干涉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的形状。
根据该发明,通过将遮断从发光部向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隔壁配置在发光部和传感器部之间,隔壁遮断从发光部辐射的红外线,因此能够抑制由从发光部向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造成传感器部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抑制由于随着发光部的闪烁而从发光部向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量的变化而在传感器部输出中产生干扰噪声,因此能够抑制照明器具的误动作。此外,由于隔壁使从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透射,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的利用效率下降。此外,由于隔壁形成为不干涉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的形状,因此从外部入射至传感器部的红外线的一部分不会被隔壁遮住,因而通过隔壁能够抑制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被缩小。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上述器具主体具有用于将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取出至外部的开口部,并且具备以覆盖上述器具主体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透光面板,透光面板由透射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上述发光部向上述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上述隔壁与透光面板连续一体地形成。
根据该发明,由于上述器具主体具有用于将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取出至外部的开口部,并且具备以覆盖上述器具主体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透光面板,透光面板由透射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上述发光部向上述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上述隔壁与透光面板连续一体地形成,从而上述隔壁和透光面板各自独立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因而能够实现提高组装性能以及降低成本。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具备:第一基底基板,形成为板状,并且在中央部贯通设置有贯通孔;以及第二基底基板,形成为板状,外形形成为比上述贯通孔小,并且配置在上述贯通孔的内侧,在第一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发光部,并且在第二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传感器部,上述隔壁由透射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上述发光部向上述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从上述隔壁的第一基底基板侧以及第二基底基板侧的端面向第一基底基板侧以及第二基底基板侧延伸的多个第一支脚片以及多个第二支脚片,第一支脚片在前端部形成有第一爪片,该第一爪片向与第一基底基板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部相对的一侧突出,第二支脚片在前端部形成有第二爪片,该第二爪片向与第二基底基板的外周部相对的一侧突出,上述隔壁将各第一支脚片以及各第二支脚片插入于在第一基底基板和第二基底基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而使第一爪片卡止在第一基底基板的上述贯通孔的周部,并且使第二爪片卡止在第二基底基板的外周部,由此隔壁安装于第一基底基板上,并且保持第二基底基板。
根据该发明,具备:第一基底基板,形成为板状,并且在中央部贯通设置有贯通孔;以及第二基底基板,形成为板状,外形形成为比上述贯通孔小,并且配置在上述贯通孔的内侧。在第一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发光部,并且在第二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传感器部,在第一基底基板和第二基底基板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与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传感器部配置在同一基底基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从上述发光部传递至上述传感器部的热,因而能够抑制上述传感器部的温度上升。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具备形成为板状的基底基板,在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传感器部,上述隔壁由透射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上述发光部向上述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从基底基板侧的端面向基底基板侧延伸的多个支脚片,各支脚片在前端部形成有爪片,上述隔壁将各支脚片插入于在基底基板的上述发光部和上述传感器部之间设置的槽中而将爪片卡止在槽的周部,由此上述隔壁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基底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形成为板状的基底基板,在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传感器部,上述隔壁由透射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上述发光部向上述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从基底基板侧的端面向基底基板侧延伸的多个支脚片,各支脚片在前端部形成有爪片,上述隔壁将各支脚片插入于上述发光部和上述传感器部之间设置的槽中而将爪片卡止在槽的周部,由此上述隔壁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基底基板上,因此能够抑制在上述发光部长生的热经由基底基板传递至上述传感器部,因而能够抑制上述传感器部的温度上升,并且上述隔壁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基底基板上,因此与技术方案3的发明相比,能够提高组装性能。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上述隔壁包括:筒状部,形成为筒状,并且在内侧配置有上述传感器部;以及锥状部,与筒状部连续,并且形成为越远离筒状部则内径越大的锥状。
根据该发明,由于上述隔壁包括:筒状部,形成为筒状,并且在内侧配置有上述传感器部;以及锥状部,与筒状部连续,并且形成为越远离筒状部则内径越大的锥状,因此即使减小上述隔壁的筒状部的外径,也能够设定为上述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的一部分不被上述隔壁遮住,并且能够通过减小上述隔壁的筒状部的外径而减小上述发光部和上述传感器部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维持上述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的范围,并且能够实现照明器具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器具的遮断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照明器具的概略立体图。
图3表示上述照明器具,(a)是概略截面图,(b)是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4是上述照明器具的其他实施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照明器具的概略截面图。
图6表示实施方式3的照明器具,(a)是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b)是概略截面图,(c)是其他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d)是其他实施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7表示实施方式4的照明器具,(a)是概略截面图,(b)是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8是现有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基底基板
1a 第一基底基板
1aa 贯通孔
1b 第二基底基板
1c 间隙
1d 槽
2 发光部
3 传感器部
10 器具主体
10a 开口部
31、32a 透光面板
41 隔壁
43b 支脚片
43b1 第一支脚片
43b2 第二支脚片
43c 爪片
43c1 第一爪片
43c2 第二爪片
44a 圆筒状部(筒状部)
44b 锥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是顶板嵌入型LED照明器具,具备:多个(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6个)发光部2,由使用了LED芯片的发光元件即LED元件(未图示)构成;传感器部3(参照图3),具有检测从人体发射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点灯装置(未图示),具有作为控制单元的后述的控制电路部(未图示),该控制电路部根据传感器部3的输出,控制对发光部2供给的电力,从而使发光部2点灯以及灭灯;以及器具主体10,在内部配置有发光部2以及传感器部3。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基底基板1,形成为俯视呈圆形的板状,并且由在一个表面侧安装有发光部2以及传感器部3的印刷电路基板构成;以及透光面板31,由透射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的透光性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形成为圆板状。另外,透光面板31的表面也可以被加工为棱镜状,以使透射透光面板31的光具有指向性。
如图3(b)所示,考虑来自照明器具的光的配光,多个发光部2在对配置于俯视呈圆形状的基底基板1的中心部上的传感器部3的周围形成包围的一个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此外,在基底基板1的另一个表面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用金属板21。
发光部2具备:LED芯片;安装上述LED芯片的安装基板(未图示);光学部件(未图示),控制从上述LED芯片发射的光的配光,形成为圆顶状,以在与上述安装基板之间收纳上述LED芯片的方式固定安装在上述安装基板的一面侧,并且由透光性材料构成;密封部(未图示),在由上述光学部件和上述安装基板包围的空间,对上述LED芯片以及与上述LED芯片电连接的焊接线(未图示)进行密封,由透光性材料(例如,硅树脂、环氧树脂、玻璃等)构成;以及色变换部件(未图示),以从上述安装基板的上述一面侧覆盖上述光学部件的方式设置,且由其中分散有荧光体的透光性材料形成为圆顶状,该荧光体被从上述LED芯片发射并透射了上述密封部以及上述光学部件的光激励,发射出与上述LED芯片不同颜色的光。此外,在上述色变换部件和上述光学部件的表面之间设有空气层(未图示)。上述空气层抑制在上述色变换部件内由荧光体向上述光学部件侧散射的光以及从荧光体发出的光透射上述光学部件并由上述安装基板等吸收,起到提高发光部2的光取出效率的作用。这里,作为上述LED芯片,使用发射蓝色光的GaN系蓝色LED芯片,作为在上述色变换部件中分散的荧光体,使用黄色荧光体,从发光部2发射白色光。另外,发光部2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作为上述LED芯片,使用发射紫外光的紫外LED芯片,作为在上述色变换部件中分散的荧光体而使用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以及蓝色荧光体。此外,也可以代替上述色变换部件而使用不含有荧光体的透光性部件(未图示),作为上述LED芯片,使用红色LED芯片、滤色LED芯片以及蓝色LED芯片。
此外,传感器部3作为上述红外线传感器元件,例如使用热电型传感器元件。
如图1及图2所示,器具主体10由圆筒状的框体12以及散热模块11构成,该散热模块11设有多个散热片11a,并且通过安装螺钉(未图示)安装于框体12上。此外,在框体12的外侧,设有用于将器具主体10安装于顶板材C(参照图2)上的多个(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2个)安装弹簧14。这里,构成器具主体10的一部分的框体12中的、散热模块11侧的相反侧构成用于将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取出至外部的开口部10a。
框体12具有从下端部的外周整体向外方延伸的外凸缘部12a。此外,在框体12的内面,在框体12的中心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全周上形成有阶梯部12b,并且在上述中心轴方向上的下端部的全周上形成有槽部12c。这里,槽部12c在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切口部(未图示)。在框体12的内部以从框体12的上端侧插入、并且一个表面侧的外周部与阶梯部12b抵接的方式配置有基底基板1。此外,在框体12的内部的基底基板1的另一个表面侧,配置了用于将在发光部2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作为散热用部件的散热用树脂片22。这里,在散热模块11上通过上述安装螺钉来安装框体12的同时,以散热模块11隔着散热用树脂片22将基底基板1的外周部推压到框体12的阶梯部12b的方式,将基底基板1固定在光体12的内部。这里,散热用树脂片22的下侧面与基底基板11的散热用金属板21接触,并且上侧面与散热模块11接触。于是,在发光部2产生的热经由散热用金属板21、散热用树脂片22以及设有散热片11a的散热模块11而散至外部。另外,作为散热用树脂片22,例如能够使用在环氧树脂中高密度填充无机填料而成的片状的密封材。
此外,在框体12中安装有形成为圆板状的透光面板31。透光面板31在外周部的多个部位设有向离心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未图示),在将该突出部从在上述的槽部12c的多个部位形成的上述切口部插入之后,使透光面板31在圆周方向上旋转,从而将外周部嵌合到槽部12c。另外,透光面板31的表面也可以被加工为棱镜状,以使其具有指向性。
上述点灯装置设置在器具主体10的外部,具备:整流平滑部(未图示),在将从商用电源(未图示)供给的交流电力整流之后进行平滑化,输出直流电流;恒电流电源部(未图示),用于对发光部2供给一定大小的电流;作为上述控制单元的上述控制电路部,与传感器部3电连接,根据传感器部3的输出,控制从上述恒电流电源部向发光部2供给的电力;以及控制电源部(未图示),用于对上述控制电路部供给电力。
基底基板1以外周部与框体12的阶梯部12b抵接的方式配置在框体12的内部。此外,在基底基板1上连接有用于对发光部2及传感器部3供给电力的电源部23、以及用于将传感器部3和上述控制电路部进行电连接的信号线(未图示)。电源线23通过设置在散热模块11中的电源线插通孔(未图示),引出至器具主体10的外部,上述信号线通过设置在散热模块11中的信号线插通孔(未图示),引出至器具主体10的外部。这里,上述点灯装置的上述恒电流电源部和发光部2经由电源线23以及形成在基底基板1上的布线图形(未图示)而电连接。此外,上述点灯装置的上述控制电路部和传感器部3经由信号线(未图示)以及形成在基底基板上的布线图形(未图示)而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配置于俯视呈圆形状的安装孔C1的内侧,该安装孔C1贯通设置在顶板材C(参照图2)中。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若将安装弹簧14向器具主体10的侧面(参照图2的箭头D1)推倒的状态下插入于安装孔C1中(参照图2的箭头D2),进而向安装孔C1的里侧压入直到框体12的外凸缘部12a与顶板材C的安装孔C1的轴部下面抵接,则安装弹簧14向从器具主体10离开的方向打开。这里,器具主体10以如下方式安装在顶板材C上,即,安装弹簧14的一部分弹性连接在顶板材C的安装孔C1的周部上面,用框体12的外凸缘部12a和安装弹簧14的一部分夹持顶板材C。即,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的照明器具构成为,通过用框体12的外凸缘部12a和安装弹簧14夹持顶板材C,将器具主体10安装于顶板材C。此外,用于对照明器具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未图示)与照明器具分开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隔壁41在基底基板1的上述一个表面侧上以包围传感器部3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之间,该隔壁41形成为角筒状,由对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的透射率高、对从发光部2向传感器部3辐射的红外线的透射率低、且遮蔽该红外线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等)构成。
于是,由于隔壁41大致遮断从发光部2向传感器部3辐射的红外线,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部2向传感器部3辐射的红外线造成的传感器部3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抑制由于伴随发光部2的闪烁的上述红外线的量的变化而在传感器部3的输出中产生干扰噪声,因而能够降低照明器具的误动作。此外,隔壁41使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透射,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的利用效率下降。
此外,如图3(a)所示,隔壁41形成为从基底基板1的上述一个表面起的高度为不干涉传感器部3的检测区域的高度。即,隔壁41被设定为:若将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未图示)的中心、并与包含该受光面的平面的法线之间所成的角度最大的红外线的入射方向(即,从最远离法线的检测区域入射的红外线的入射方向)与上述法线所成的角度定义为检测角度,则不阻碍传感器部3所具有的红外线传感器元件能够检测的红外线中的、向红外线传感器元件入射的入射方向与上述法线所成的角度比上述检测角度小的红外线。即,隔壁41的高度被设定为不干涉传感器部2的检测区域。
于是,从外部向传感器部3入射的红外线的一部分不会被隔壁41遮住(参照图3(a)的点划线),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部3的检测区域因隔壁41而缩小。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也可以在传感器部3的前面侧设有红外线聚光用的透镜42。在该情况下,有能够扩大传感器部3的检测区域的优点。
在图4所示的结构的照明器具中,在隔壁41的、基底基板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设有阶梯部41a,并且在该阶梯部41a的内侧穿设有透镜安装孔(未图示)。另一方面,在透镜42的外周部突出设置有突起(未图示),若将透镜42嵌入于阶梯部41a,则上述突起与上述透镜安装孔结合,从而透镜42固定到隔壁41上。此外,在制造时,不需要使用用于安装透镜42的安装部件(未图示),因此能够实现提高组装性能。另外,透镜42也可以通过粘接材料固定安装在隔壁41。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如图5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用于器具主体10将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取出至外部的开口部10a,并以覆盖开口部10a的方式配置有透光面板32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隔壁41与透光面板32a连续一体地形成,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透光面板32a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中央部贯通设置有贯通孔32c,隔壁41与透光面板32a的贯通孔32c的周部连续一体地形成,该隔壁41在透光面板32a的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侧突出。这里,透光面板32a以及隔壁41由透射率比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的透射率高且比从发光部2向传感器部3辐射的红外线的透射率低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及玻璃等)形成。此外,在隔壁41的、基底基板1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阶梯部32d,并且在该阶梯部32d安装有红外线聚光用的透镜42。
于是,与实施方式1那样隔壁41和透光面板31为独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部件个数,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图5所示、隔壁41的全部由透光面板32的一部分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隔壁41也可以由透光面板32的一部分和基底基板1的一部分构成。
(实施方式3)
如图6(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第一基底基板1a,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中央部贯通设置有贯通孔1aa;以及第二基底基板1b,形成为圆板状,外形形成为比贯通孔1aa小,并且配置在贯通孔1aa的内侧;在第一基底基板1a上安装发光部2,并且在第二基底基板1b上安装传感器部3,隔壁41保持第二基底基板1b,并且安装于第一基底基板1a上。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这里,如图6(b)所示,隔壁41由透射率比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的透射率高且比从发光部2向传感器部3辐射的红外线的透射率低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形成,并且具有多个第一支脚片43b1以及多个第二支脚片43b2,该多个第一支脚片43b1以及多个第二支脚片43b2从第一基底基板1a侧以及第二基底基板1b侧的端面向第一基底基板1a侧以及第二基底基板1b侧延伸。此外,在第一支脚片43b1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一爪片43c1,该第一爪片43c1向与第一基底基板1a的贯通孔1aa的内周部相对的一侧突出,在第二支脚片43b2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二爪片43c2,该第二爪片43c2向与第二基底基板1b的外周部相对的一侧突出。隔壁41将各第一支脚片43b1以及各第二支脚片43b2插入于间隙1c中,从而使第一爪片43c1卡止在第一基底基板1a的贯通孔1aa的内周部,并且使第二爪片43c2卡止在第二基底基板1b的外周部,从而保持第二基底基板1b的同时安装到第一基底基板1a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如图6(a)、(b)所示,传感器部3形成为俯视呈圆形状。
于是,由于在第一基底基板1a和第二基底基板1b之间形成有间隙1c,因此与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安装在同一基底基板1上的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照明器具相比,能够降低在发光部2产生并经由基底基板1a及第二基底基板1b而传递到传感器部3的热,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部3的温度上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如图6(c)、(d)所示,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配置在同一基底基板1的一个表面侧,在基底基板1的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之间设有多个槽1d(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3个),隔壁41由透射从发光部2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发光部2向传感器部3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从基底基板1侧的端面向基底基板1侧延伸的支脚片43b,在支脚片43b的前端部形成有爪片43c,将支脚片43b插入于槽1d中而使爪片43c卡止在槽1d的周部,从而隔壁41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基底基板1。
于是,隔壁41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基底基板1,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隔壁41和透光面板31由独立部件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隔壁41和透光面板31连续一体地形成。
(实施方式4)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在具备隔壁41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该隔壁41包括:圆筒状部44a,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内侧配置有传感器部3;以及锥状部44b,与圆筒状部44a的连接至基底基板1上的一端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连续,并且形成为越远离基底基板1、则内径越大的锥状。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这里,由于隔壁41的锥状部44b形成为越远离基底基板1则内径越大的形状,因此即使将隔壁41的圆筒状部44a的外径减小,也能够设定为传感器部3的检测区域的一部分不被隔壁41遮住(参照图7的点划线)。
因此,隔壁41在不将传感器部3的检测区域的一部分遮住的同时,减小隔壁41的圆筒状部44a的外径而减小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基底基板1的外形尺寸,因此能够维持传感器部3的检测区域的范围,并且实现照明器具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隔壁41和透光面板31由独立部件构成的照明器具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隔壁41和透光面板31也可以连续一体地形成。或者也可以为,隔壁41的锥状部44b和透光面板31连续一体地形成,并且隔壁41的圆筒状部44a和基底基板1连续一体地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照明器具同样,为如下结构的照明器具,其具备:第一基底基板(未图示),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中央部贯通设置有贯通孔(未图示);以及第二基底基板(未图示),形成为圆板状,外形形成为比上述贯通孔小,并且配置在上述贯通孔的内侧;在上述第一基底基板上安装有发光部2,并且在上述第二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传感器部3,隔壁41安装于上述第一基底基板上、并且保持上述第二基底基板。或者,也可以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照明器具同样,为如下结构的照明器具,即,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配置在同一基底基板1的一个表面侧,在基底基板1的发光部2和传感器部3之间设有多个槽(未图示),隔壁41具有从圆筒状部44a的基底基板1侧的端面向基底基板1侧延伸的支脚片(未图示),在该支脚片的前端部形成有爪片(未图示),将上述支脚片插入于上述槽中而将上述爪片卡止在上述槽的周部,由此隔壁41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基底基板1上。

Claims (4)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部,具有发光元件;
传感器部,具有红外线传感器元件;
点灯装置,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部的输出,控制向发光部供给的电力,从而使发光部点灯以及灭灯;以及
器具主体,保持发光部以及传感器部,
在发光部和传感器部之间配置有隔壁,该隔壁使从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透射、且遮断从发光部向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并且该隔壁形成为不干涉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的形状;
该照明器具还具备:
第一基底基板,形成为板状,并且在中央部贯通设置有贯通孔;以及
第二基底基板,形成为板状,外形形成为比上述贯通孔小,并且配置在上述贯通孔的内侧,
在第一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发光部,并且在第二基底基板上安装有上述传感器部,
上述隔壁由透射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上述发光部向上述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从第一基底基板以及第二基底基板的一个面向第一基底基板以及第二基底基板的另一个面延伸的多个第一支脚片以及多个第二支脚片,
第一支脚片在前端部形成有第一爪片,该第一爪片向与第一基底基板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部相对的一侧突出,第二支脚片在前端部形成有第二爪片,该第二爪片向与第二基底基板的外周部相对的一侧突出,
上述隔壁将各第一支脚片以及各第二支脚片插入于在第一基底基板和第二基底基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而使第一爪片卡止在第一基底基板的上述贯通孔的周部,并且使第二爪片卡止在第二基底基板的外周部,由此上述隔壁安装于第一基底基板,并且保持第二基底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器具主体,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将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取出至器具主体的外部;以及
透光面板,以覆盖上述器具主体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透光面板由透射从上述发光部发射的可见光、且遮断从上述发光部向上述传感器部辐射的红外线的材料形成,
上述隔壁与透光面板连续一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壁包括:
筒状部,形成为筒状,并且在内侧配置有上述传感器部;以及
锥状部,与筒状部连续,并且形成为越远离筒状部则内径越大的锥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传感器部的前面侧设有红外线聚光用的透镜。
CN2010102394298A 2009-07-28 2010-07-27 照明器具 Active CN101986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5894/2009 2009-07-28
JP2009175894A JP5480551B2 (ja) 2009-07-28 2009-07-28 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6016A CN101986016A (zh) 2011-03-16
CN101986016B true CN101986016B (zh) 2013-03-06

Family

ID=4321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94298A Active CN101986016B (zh) 2009-07-28 2010-07-27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280586B1 (zh)
JP (1) JP5480551B2 (zh)
CN (1) CN1019860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2576A4 (en) * 2011-06-14 2015-02-25 Livingstyle Entpr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BULB HAVING A SCREEN STRUCTURE
EP2722587A4 (en) * 2011-06-14 2015-02-25 Livingstyle Entpr Ltd SENSOR LIGHTING DEVICE
JP2013098008A (ja) * 2011-10-31 2013-05-20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017913B2 (ja) 2012-10-10 2016-11-0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動作制御方法
US9781798B2 (en) 2015-04-08 2017-10-03 Xicato, Inc. LED-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s having sense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EP3220042B1 (en) * 2016-03-14 2018-09-12 Tridonic Jennersdorf GmbH Luminaire with motion detection means
CN106594538A (zh) * 2016-12-23 2017-04-26 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灯以及用于防止传感器模块错误触发的系统
CN109140265B (zh) * 2017-06-27 2021-12-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109140266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H714274B1 (de) * 2017-10-30 2022-04-14 Feller Ag Montageeinrichtung für Elektroinstallationsapparate, Elektroinstallationsapparat, Adapter, Befestigungsplatte und Montageverfahren.
JP2020071973A (ja) * 2018-10-30 2020-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12628645B (zh) * 2021-01-27 2022-08-19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接式电子车载照明清新装置
BE1030035B1 (nl) * 2022-01-05 2023-08-03 Prado Europe Bv Inbouwarmatuur met geïntegreerde aanwezigheidsdetector
WO2023131642A1 (en) * 2022-01-05 2023-07-13 Prado Europe Bv Recessed luminaire with integrated occupancy detec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6688Y (zh) * 1999-02-05 2000-03-01 广州万力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灯饰电器厂 感应式顶灯
CN2767821Y (zh) * 2005-01-18 2006-03-29 陈凯柏 具感测功能的灯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6340A (ja) * 1996-09-25 1998-04-24 Asahi Natl Shomei Kk 照明器具
JPH10302535A (ja) * 1997-04-28 1998-11-13 Tec Corp 照明器具
JP2001325810A (ja) * 2000-05-16 2001-11-22 Yamada Shomei Kk 照明器具
JP3829583B2 (ja) * 2000-05-26 2006-10-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センサ付照明器具
TW515107B (en) * 2001-12-25 2002-12-21 Solidlite Corp Power-sav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JP4222011B2 (ja) 2002-11-28 2009-02-12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Led照明器具
JP4085855B2 (ja) * 2003-03-24 2008-05-14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信号式スイッチ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KR200334515Y1 (ko) * 2003-08-18 2003-11-28 황윤규 복합 센서가 일체로 구비된 절전형 자동 점멸 램프
US7327254B2 (en) * 2005-02-02 2008-02-05 Chen Kai-Po Bulb with sensing function
JP3110293U (ja) * 2005-02-09 2005-06-16 凱柏 陳 赤外線センサー付き電球
CN201039528Y (zh) * 2007-04-23 2008-03-19 合肥三川自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红外光控led感应照明灯
JP2009009846A (ja) 2007-06-28 2009-01-1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6688Y (zh) * 1999-02-05 2000-03-01 广州万力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灯饰电器厂 感应式顶灯
CN2767821Y (zh) * 2005-01-18 2006-03-29 陈凯柏 具感测功能的灯泡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25810A 2001.11.22
JP特开平10-106340A 1998.04.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6016A (zh) 2011-03-16
EP2280586A3 (en) 2015-09-09
JP2011029091A (ja) 2011-02-10
EP2280586A2 (en) 2011-02-02
JP5480551B2 (ja) 2014-04-23
EP2280586B1 (en) 201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6016B (zh) 照明器具
JP6094908B2 (ja) 照明器具
CN102384384B (zh) 电灯泡形灯以及照明器件
US8967829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employing LEDS that has equivalent ligh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candescent lamps
US8604679B2 (en) LED light source lamp having drive circuit arranged in outer periphery of led light source
JP4703375B2 (ja) 室内照明灯
GB2473185A (en) Luminaire formed from PCB and cover.
US9285095B2 (en) Combination typ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EP2363636A1 (en) Lighting fixture
TW201433212A (zh) 照明裝置與照明器具
TW201312041A (zh) 發光裝置以及照明裝置
CN101986005B (zh) 照明器具
GB2499002A (en) Luminaire
JP6846635B2 (ja) 照明器具
CN205424486U (zh) 灯装置
JP2018041747A (ja) 照明器具
JP2014146570A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CN109140265B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220817537U (zh) 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JP2012146667A (ja) 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