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1763A - 杆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杆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1763A
CN101981763A CN200980112485.0A CN200980112485A CN101981763A CN 101981763 A CN101981763 A CN 101981763A CN 200980112485 A CN200980112485 A CN 200980112485A CN 101981763 A CN101981763 A CN 101981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lever
type connector
chimeric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4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1763B (zh
Inventor
酒卷一诚
小宫山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1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1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同时,能够使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简单化。杆式连接器(1)具备设于线罩(20)的背面的锁定部件(27)。锁定部件(27)具有板簧部(27a)以及设于板簧部(27a)的锁定片(27b)和解除用凸部(27c)。板簧部(27a)以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一方侧向着联接部(33)的另一方侧延伸的方式形成。锁定片(27b)以卡止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一方侧的方式形成。解除用凸部(27c)设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另一方侧。

Description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杆旋转而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和嵌合的解除的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等领域所使用的电连接器中,多极化取得进展。而且,在形成为多极的电连接器中,在进行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时和解除嵌合时需要较大的力。因此,在汽车等领域中,使用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利用杆的增力效果来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和嵌合的解除。
在杆式连接器中,通过使杆旋转而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和嵌合的解除,通过使杆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而完成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在此,在杆式连接器中,设有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阻止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向嵌合解除位置侧的旋转。于是,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中,通过锁定部件阻止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向嵌合解除位置侧的旋转,从而维持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的状态。
然而,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中,有时候由于外力作用于锁定部件而导致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而且,在杆式连接器中,如果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则有时候变成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不完全的状态。
于是,在现有技术中,开发了一种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的构成的杆式连接器。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的构成的杆式连接器,例如,已知图14所示的杆式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
图14是现有的杆式连接器的侧面图。
图14所示的杆式连接器100具备:连接器壳体110,容纳接触件;杆120,以能够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0而旋转的方式安装;以及线罩13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10的后侧。
杆120具有一对装配脚部121以及将这两装配脚部121互相联接的联接部122。而且,在两装配脚部121,分别设有凸轮槽123,该凸轮槽123进行设于对方连接器200的凸轮销210的引入和推出。在联接部122,设有锁定爪124,该锁定爪124卡止于设在连接器壳体110的锁定片111。在锁定爪124的前端部,设有解除操作部125。
在线罩130的背面,设有误解除限制部131,该误解除限制部131以向着后方凸起的方式形成。
在杆式连接器100中,使杆120向着嵌合完成位置侧旋转,由此,两装配脚部121的凸轮槽123分别将对方连接器200的凸轮销210引入。然后,在杆式连接器100中,使杆120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由此,联接部122的锁定爪124卡止于连接器壳体110的锁定片111,与对方连接器200的嵌合完成。
而且,在与对方连接器200的嵌合完成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100中,线罩130的误解除限制部131使得外力难以作用于杆120的锁定爪124的解除操作部125。由此,在杆式连接器100中,防止由于外力而无意地解除杆120的锁定爪124向连接器壳体110的锁定片111的卡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9582号公报
一般而言,汽车用的杆式连接器由配线制造厂进行组装,以组装完成的状态从配线制造厂纳入汽车制造厂。然后,在纳入有杆式连接器的汽车制造厂中,在车辆组装工序中,将杆式连接器搭载于汽车,并且,进行杆式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
在此,在车辆组装工序中,在进行杆式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首先,有必要以使杆式连接器的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虚嵌合。所以,对于汽车制造厂而言,将从配线制造厂纳入的杆式连接器的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在作业效率方面优选。
然而,在杆配置于嵌合解除位置的杆式连接器中,杆的端部成为向着线罩的外侧突出的状态。所以,如果以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搬送杆式连接器,则有时候由于搬送中的冲击而导致杆破损。尤其是,在形成为多极的杆式连接器中,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的反力变大,因此,由于杆大型化而导致杆的增力效果变大。所以,如果以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搬送形成为多极的杆式连接器,则尤其容易发生由于搬送中的冲击而导致的杆的破损。
因此,一般而言,杆式连接器以将杆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并由锁定部件锁定该杆的状态被纳入汽车制造厂。然后,在杆式连接器被纳入的汽车制造厂中,在车辆组装工序中,在进行杆式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在使杆旋转至嵌合解除位置之后,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虚嵌合。
然而,在图14所示的杆式连接器100中,成为外力难以作用于杆120的锁定爪124的解除操作部125的构成。所以,在杆式连接器100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作业者解除杆120的锁定爪124向连接器壳体110的锁定片111的卡止时,花费时间,作业效率下降。另外,在杆式连接器100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作业者解除杆120的锁定爪124向连接器壳体110的锁定片111的卡止时,有时候使锁定爪124或锁定片111破损。
本发明是为了解除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该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同时,能够使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简单化。
发明内容
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具备:
壳体,容纳接触件;
线罩,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覆盖与容纳于所述壳体的接触件连接的电线;
杆,具有一对侧板以及将该两侧板互相联接的联接部,以能够在跨过所述线罩的背面侧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以及
锁定部件,设于所述线罩的背面,阻止所述杆的旋转,
通过使所述杆向着一方侧旋转而解除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通过使所述杆向着另一方侧旋转且将该杆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而完成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具有板簧部以及设于该板簧部的锁定片和解除用凸部,
所述板簧部,以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杆的所述联接部的一方侧向着该联接部的另一方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锁定片,以卡止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杆的所述联接部的一方侧的方式形成,
所述解除用凸部,以位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杆的所述联接部的另一方侧的方式设置。
在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锁定部件具有板簧部以及设于该板簧部的锁定片和解除用凸部。另外,解除用凸部,以位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的联接部的另一方侧的方式设置。由此,作业者在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时,能够通过使用指尖推入解除用凸部而解除锁定片向杆的联接部的卡止,同时,能够通过使用手指的腹侧拉动联接部的另一方侧的侧面而使杆向着一方侧旋转。所以,依照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使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简单化。
另外,在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解除用凸部设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的联接部的另一方侧。由此,在由锁定部件锁定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的状态下,解除用凸部位于杆的联接部的另一方侧,因而能够防止外力从线罩的背面侧作用于解除用凸部。所以,依照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
因而,依照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同时,能够使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简单化。
另外,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在所述联接部的一方侧的侧面,设有所述锁定片所卡止的凹部。
在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在由锁定部件锁定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的状态下,锁定部件的锁定片隐藏于杆的联接部的凹部中。
所以,依照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由于外力作用于锁定片而导致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
另外,第三发明的杆式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在所述线罩的背面的所述解除用凸部的两侧方,分别设有向着所述解除用凸部突出的方向延伸的侧壁。
在第三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中,在由锁定部件锁定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的状态下,解除用凸部被杆的联接部和两侧壁包围。
所以,依照第三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由于外力作用于解除用凸部而导致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的上面侧和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4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侧面图。
图5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侧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7是显示分解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在壳体安装线罩的途中的状态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由杆的两侧板跨过线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显示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1显示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和嵌合完成位置之间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12是显示杆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14是现有的杆式连接器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 杆式连接器
10 壳体
11 接触件容纳孔
12 滑动件容纳槽
13 滑动件
15 轴承部
16 轴承部
16a 闩锁臂
17 固定片
17a 固定用凸部
20 线罩
21 本体部
22 抑止部
24 电线引出口
25a 侧壁
25b 前壁
27 锁定部件
27a 板簧部
27b 锁定片
27c 解除用凸部
28 锁定用凸部
29 固定部
29a 固定用槽部
29b 闩锁臂
30 杆
32 侧板
33 联接部
33a 凹部
33b 突出部
34 轴部
35 滑动件移动用轴
37 联接板
37a 凹部
37b 凸部
39 切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
图1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的上面侧和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侧面图。图5是显示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侧面图。图6是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背面图。图7是显示分解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显示在壳体安装线罩的途中的状态的下面侧和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立体图。图9是显示由杆的两侧板跨过线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显示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11显示杆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和嵌合完成位置之间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截面图。图12是显示杆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平面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杆式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1至图7所示的杆式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容纳多个接触件(图中未显示);线罩20,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侧(图3所示的上侧);以及杆30,安装于壳体10。
如图7所示,壳体10以沿着左右方向(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具有多个沿着前后方向(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贯通的接触件容纳孔11。如图2和图5所示,在壳体10的上下方向(图4和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的两内面,分别设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动件容纳槽12。而且,滑动件13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自由地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各滑动件容纳槽12。如图7所示,在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设有一对轴承部16,该一对轴承部16分别嵌合有杆30的后述的轴部34。在壳体10的各轴承部16的后方,设有闩锁臂16a,该闩锁臂16a用于锁定嵌合于各轴承部16的杆30的轴部34。如图7所示,在壳体10的背面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线罩20的固定片17。两固定片17分别以向着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各固定片17的上下方向的外侧的侧面,沿着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向着外侧突出的固定用凸部17a。
各滑动件13形成为平板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各滑动件13的内面,沿着左右方向设有多个凸轮槽(图中未显示),该凸轮槽进行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图中未显示)的引入和推出。另外,如图7所示,在各滑动件13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设有轴承部15,该轴承部15嵌合有杆30的后述的滑动件移动用轴35。
杆30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板32以及将这两侧板32的另一端互相联接的联接部33,形成为U字状。
如图7所示,在两侧板32的一端部的外面,分别以向着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滑动件移动用轴35,该滑动件移动用轴35与滑动件13的轴承部15嵌合。在两侧板32的一端部的内面,分别以向着内侧突出的方式设有轴部34,该轴部34与壳体10的轴承部16嵌合。另外,如图9所示,在两侧板32的一端部的内面,分别设有向着内侧延伸的联接板37。而且,通过设于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凹部37a和设于另一方的侧板32的联接板37的前端的凸部37b嵌合而将两侧板32的一端部互相联接。另外,在两侧板32的内面,分别设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切口部39。
如图1所示,在联接部33的后侧的侧面,设有凹部33a,线罩20的后述的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卡止该凹部33a。另外,如图3所示,在联接部33,设有突出部33b,该突出部33b相对于锁定部件27的后述的解除用凸部27c而向着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突出。
线罩20具有覆盖电线(图中未显示)的本体部21和设于本体部21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抑止部22,其中,该电线连接至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本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杆30的两侧板32的间隔更小。另一方面,抑止部22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杆30的两侧板32的间隔更大。由此,抑止部22抑止旋转至嵌合解除位置(参照图10)的杆30继续向后侧旋转。
在抑止部22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设有使电线以捆扎的状态导出的电线引出口24,其中,该电线与容纳于壳体10的接触件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体部21的背面,设有锁定部件27,该锁定部件27阻止旋转至嵌合完成位置(参照图12和图13)的杆30的向后侧的旋转。锁定部件27形成为悬臂梁的板簧状,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后侧(一方侧)向着前侧(另一方侧)延伸。锁定部件27具有板簧部27a以及设于板簧部27a的外面的锁定片27b和解除用凸部27c。板簧部27a以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后侧向着该联接部33的前侧延伸的方式形成。锁定片27b以卡止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凹部33a的方式形成。解除用凸部27c以位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的联接部33的前侧的方式设置。另外,解除用凸部27c以从板簧部27a向着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在本体部21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有锁定用凸部28,该锁定用凸部28阻止旋转至嵌合解除位置的杆30的向前侧的旋转。各锁定用凸部28以卡止于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杆30的各侧板32的切口部39的侧面的方式设置。
在本体部21的背面的解除用凸部27c的两侧方,分别设有侧壁25a,该侧壁25a向着解除用凸部27c突出的方向延伸。另外,在本体部21的背面的解除用凸部27c的前侧,设有前壁25b,该前壁25b向着解除用凸部27c突出的方向延伸。两侧壁25a和前壁25b以相对于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而向着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如图7所示,在本体部21的上面的前端部和下面的前端部,分别设有固定部29,该固定部29用于将线罩20固定于壳体10。两固定部29分别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两固定部29分别以向着上下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各固定部29的内面,沿着左右方向设有固定用槽部29a,壳体10的固定用凸部17a插入该固定用槽部29a。在各固定部29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闩锁臂29b。在各闩锁臂29b,设有凸部(图中未显示),该凸部卡止于壳体10的固定用凸部17a的侧面。
接着,对杆式连接器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组装杆式连接器1时,首先,在图7所示的分解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1的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容纳孔11,分别容纳与电线连接的接触件。另外,将滑动件13分别插入壳体10的两滑动件容纳槽12。
接着,将线罩20安装于容纳有多个接触件的壳体10。在将线罩20安装于壳体10时,如图8所示,使设置于壳体10的后侧的线罩20从壳体1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向着一方侧滑动。由此,将壳体10的两固定片17的多个固定用凸部17a分别插入线罩20的各固定部29的固定用槽部29a。在此,将多个固定用凸部17a从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固定用凸部17a开始按照顺序从固定用槽部29a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插入固定用槽部29a。然后,滑动线罩20,如果设于左右方向的最另一方侧的固定用凸部17a的侧面与固定用槽部29a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壁面碰触,则成为线罩20向壳体10的安装完成的状态。
在线罩20向壳体10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将设于固定部29的闩锁臂29b的凸部卡止在设于左右方向的最另一方侧的固定用凸部17a的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侧面,由此,锁定线罩20。另外,在线罩20向壳体10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与容纳于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连接的电线以捆扎的状态从线罩20的电线引出口24导出。
接着,将杆30安装于安装有线罩20的壳体10。在将杆30安装于安装有线罩20的壳体10时,首先,如图9所示,将杆30配置于线罩20,从而成为两侧板32跨过线罩20的背面侧的状态。
然后,将杆30的两侧板32的轴部34分别与壳体10的各轴承部16嵌合,并且,将杆30的两侧板32的滑动件移动用轴35分别与各滑动件13的各轴承部15嵌合。由此,如图1所示,将杆30安装于线罩20,杆式连接器1的组装完成。
接着,对杆式连接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组装完成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1中,如果使杆30向着前侧(另一方侧)旋转,则滑动件13向容纳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内的方向移动。另外,如果使杆30向着后侧(一方侧)旋转,则滑动件13向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出来的方向移动。
在进行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首先,使杆30向着后侧旋转,如图10所示,成为杆30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抑止部22使得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杆30成为不能继续向着后侧旋转的状态。另外,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锁定用凸部28分别卡止于杆30的两侧板32的切口部39的侧面,由此,阻止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杆30向前侧旋转。另外,在杆30配置于嵌合解除位置的杆式连接器1中,滑动件13向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出来的方向移动,能够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插入滑动件13的凸轮槽。
然后,在杆30配置于嵌合解除位置的状态下,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分别插入滑动件13的多个凸轮槽,将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虚嵌合。
接着,解除线罩20的本体部21的锁定用凸部28对杆30的锁定,使配置在嵌合解除位置的杆30向着前侧旋转。如果使杆30向着前侧旋转,那么,滑动件13向容纳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内的方向移动,由此,滑动件13的多个凸轮槽分别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向着后侧引入。由此,容纳于杆式连接器1的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分别与容纳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嵌合。
然后,如果使杆30向着前侧旋转,那么,如图11所示,联接部33的前侧的侧面与线罩20的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接触。
而且,如果使杆30向着前侧旋转,那么,锁定部件27的板簧部27a弯曲,由此,联接部33越过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由此,如图12和图13所示,成为杆30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状态,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完成。
两侧板32的切口部39的侧面分别与线罩20的固定部29的背面接触,由此,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成为不能继续向着前侧旋转的状态。另外,如图13所示,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卡止于联接部33的凹部33a,由此,阻止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向后侧旋转。
在此,在杆30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式连接器1中,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位于杆30的联接部的前侧。由此,依照杆式连接器1,能够防止外力从线罩20的背面侧作用于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所以,依照杆式连接器1,能够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将27对杆30的锁定。
另外,在杆30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式连接器1中,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隐藏于杆30的联接部33的凹部33a中。由此,依照杆式连接器1,能够防止由于外力作用于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而导致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
而且,在杆30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式连接器1中,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成为被杆30的联接部33的突出部33b以及线罩20的两侧壁25a和前壁25b包围的状态。由此,在杆30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式连接器1中,如果不将手指插入被联接部33的突出部33b以及线罩20的两侧壁25a和前壁25b包围的空间内,则不能解除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所以,依照杆式连接器1,能够防止由于外力作用于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而导致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
另一方面,在解除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时,解除线罩20的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使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杆30向着后侧旋转。
为了解除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首先,将指尖插入被杆30的联接部33的突出部33b以及线罩20的两侧壁25a和前壁25b包围的空间内。然后,使用所插入的指尖将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从左右方向的另一方侧向着一方侧推入。于是,锁定部件27的板簧部27a向内侧弯曲,由此,解除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向杆30的联接部33的凹部33a的卡止。同时,将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推入的手指的腹侧与杆30的联接部33的前侧的侧面接触,将联接部33向着后侧推出。由此,杆30的联接部33越过锁定部件27的锁定片27b,解除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
而且,使用手指的腹侧拉动锁定部件27的锁定被解除后的杆30的联接部33,由此,使杆30向着后侧旋转。然后,如果使杆30向着后侧旋转,那么,滑动件13向从壳体10的滑动件容纳槽12出来的方向移动,由此,滑动件13的多个凸轮槽分别将设于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销向着前侧推出。由此,容纳于杆式连接器1的壳体10的接触件和容纳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嵌合被解除。
然后,如图10所示,如果使杆30旋转至嵌合解除位置,则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的解除完成。
这样,在杆30配置于嵌合完成位置的杆式连接器1中,锁定部件27的解除用凸部27c以位于杆30的联接部33的前侧的方式设置。由此,作业者在解除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时,能够通过使用指尖将解除用凸部27c推入而解除锁定片27b向凹部33a的卡止,同时,能够通过使用手指的腹侧拉动联接部33的前侧的侧面而使杆30向着后侧旋转。即,作业者能够通过一系列动作来进行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的解除操作和使杆30向着后侧旋转的操作。所以,依照杆式连接器1,能够使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简单化。
以上,依照杆式连接器1,能够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同时,能够使锁定部件27对杆30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简单化。
产业上的实用性
依照第一至第三中任一发明的杆式连接器,能够防止无意地解除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同时,能够使锁定部件对杆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简单化。

Claims (3)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具备:
壳体,容纳接触件;
线罩,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覆盖与容纳于所述壳体的接触件连接的电线;
杆,具有一对侧板以及将该两侧板互相联接的联接部,以能够在跨过所述线罩的背面侧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而旋转的方式安装;以及
锁定部件,设于所述线罩的背面,阻止所述杆的旋转,
通过使所述杆向着一方侧旋转而解除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通过使所述杆向着另一方侧旋转且将该杆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而完成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其中,
所述锁定部件,具有板簧部以及设于该板簧部的锁定片和解除用凸部,
所述板簧部,以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杆的所述联接部的一方侧向着该联接部的另一方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所述锁定片,以卡止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杆的所述联接部的一方侧的方式形成,
所述解除用凸部,以位于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的所述杆的所述联接部的另一方侧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接部的一方侧的侧面,设有所述锁定片所卡止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罩的背面的所述解除用凸部的两侧方,分别设有向着所述解除用凸部突出的方向延伸的侧壁。
CN200980112485.0A 2008-03-28 2009-03-18 杆式连接器 Active CN101981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7617 2008-03-28
JP2008087617A JP4387438B2 (ja) 2008-03-28 2008-03-28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CT/JP2009/055275 WO2009119404A1 (ja) 2008-03-28 2009-03-18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1763A true CN101981763A (zh) 2011-02-23
CN101981763B CN101981763B (zh) 2013-06-19

Family

ID=4111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485.0A Active CN101981763B (zh) 2008-03-28 2009-03-18 杆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21142B2 (zh)
EP (1) EP2276123B1 (zh)
JP (1) JP4387438B2 (zh)
CN (1) CN101981763B (zh)
WO (1) WO20091194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9608A (zh) * 2011-08-29 2013-03-1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具备杆的连接器和电线罩
CN108879218A (zh) * 2017-05-15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8465B2 (ja) * 2008-03-28 2010-05-2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624874B2 (ja) * 2010-12-24 2014-11-1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ワイヤカバー
JP5772729B2 (ja) * 2012-06-06 2015-09-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9142916B2 (en) * 2013-03-15 2015-09-2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ceptacle carriers
KR101503507B1 (ko) * 2014-04-09 2015-03-18 주식회사 경신 차량용 커넥터
EP3007283B8 (en) * 2014-10-07 2019-02-27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a complementary mating connector
JP1549392S (zh) * 2015-06-26 2016-05-16
JP1549513S (zh) 2015-06-26 2016-05-16
JP1549512S (zh) * 2015-06-26 2016-05-16
JP1549393S (zh) 2015-06-26 2016-05-16
JP6268620B1 (ja) * 2016-09-16 2018-01-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222588B1 (ja) 2016-10-14 2017-11-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EP3322041B1 (en) * 2016-11-09 2019-10-30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lever locking system
JP6931561B2 (ja) * 2017-07-04 2021-09-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79614B2 (ja) * 2019-11-01 2023-05-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0647B1 (en) * 1995-04-12 1999-07-2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ing unit
JP3321039B2 (ja) * 1997-08-18 2002-09-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3252955B2 (ja) 1998-05-21 2002-02-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5938458A (en) * 1998-06-17 1999-08-17 Molex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730416B2 (ja) * 1998-09-10 2006-01-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DE19938930C1 (de) * 1999-08-17 2001-04-12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US6217354B1 (en) * 2000-03-20 2001-04-17 Molek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086301A (ja) * 2001-09-07 2003-03-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911142B2 (ja) * 2001-09-19 2007-05-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US7175451B2 (en) * 2005-03-15 2007-02-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ever mat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7150640B2 (en) * 2005-04-08 2006-12-19 Yazaki Corporation Lever type connector
JP4602218B2 (ja) * 2005-10-18 2010-1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EP1997193A2 (en) * 2006-02-21 2008-12-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ever mated connector assembly
JP4679458B2 (ja) * 2006-07-19 2011-04-2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レバー付コネク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9608A (zh) * 2011-08-29 2013-03-1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具备杆的连接器和电线罩
CN102969608B (zh) * 2011-08-29 2018-02-2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具备杆的连接器和电线罩
CN108879218A (zh) * 2017-05-15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08879218B (zh) * 2017-05-15 2019-12-2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45609A (ja) 2009-10-22
WO2009119404A1 (ja) 2009-10-01
EP2276123B1 (en) 2014-10-29
EP2276123A1 (en) 2011-01-19
CN101981763B (zh) 2013-06-19
US8221142B2 (en) 2012-07-17
JP4387438B2 (ja) 2009-12-16
US20110014805A1 (en) 2011-01-20
EP2276123A4 (en)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1763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2017319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1981761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1981762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1983460A (zh) 杆式连接器
US7201591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EP192958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assist
JP4679458B2 (ja) レバー付コネクタ
JP4577209B2 (ja) コネクタ
EP1592091B1 (en) An intermediate connector
JP2007188783A (ja) コネクタ
CN111033915A (zh) 用于插接连接的闭锁装置
CN103026556A (zh) 连接器
JP2007317442A (ja) コネクタ
JP4575423B2 (ja) コネクタ
JP5172871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295835B (zh) 连接器外壳及连接器
JP2007184164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8037336A (ja) ロック解除機構、及び、このロック解除機構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コネクタ
JP2011044386A (ja) 分割コネクタ
JP7453087B2 (ja) コネクタ
JP2009272046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WO2004017466A2 (en) A plate locking system for m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05251686A (ja) コネクタ
JP2005302522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