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1348B - 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1348B
CN101981348B CN200980110866.5A CN200980110866A CN101981348B CN 101981348 B CN101981348 B CN 101981348B CN 200980110866 A CN200980110866 A CN 200980110866A CN 101981348 B CN101981348 B CN 101981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tooth
pulley
movable
axial region
driv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08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1348A (zh
Inventor
三浦吉孝
吉野将志
峰田淑子
岩崎晶彦
松下雄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81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1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3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36Pulleys
    • F16H55/38Means or measures for increasing adhe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F16G5/18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in the form of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32Friction members
    • F16H55/52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 F16H55/56Pulleys or friction discs of adjustable construction of which the bearing parts are relatively axially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1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only one flange of each pulley bein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2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chains or toothed belts, belts in the form of links; Chains or belt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h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借助于缠绕在两个滑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将一个滑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另一个滑轮,所述两个滑轮均具有可调节滑轮槽宽。该无级变速器包括:待被啮合的部分,其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缠绕在一个滑轮上的一侧;以及可动啮合部分,其设置在一个滑轮的轴部上,可动啮合部分能沿轴部的径向前后移动以从轴部突出以及缩入轴部中,并且可动啮合部分能够在如下两种情况的至少一种情况下向前移动并与待被啮合的部分啮合,所述两种情况为:当滑轮比区域处于最高速设置时以及当滑轮比区域处于最低速设置时。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CVT)。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如下的无级变速器:在无级变速器的操作期间,使设置在滑轮上的齿与驱动力传递装置啮合以传递驱动力。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V带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无级变速器,例如,已知一种常规“无级变速机构”(参见专利文献1)。根据该常规“无级变速机构”,V带型无级变速机构利用V带在设置于旋转驱动轴上的滑轮与设置于旋转从动轴上的滑轮之间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这两个滑轮中至少一个是节距可变型滑轮。此外,该V带型无级变速器机构的特征在于,V带包括齿并且节距可变型滑轮包括在V槽的底部与V带的齿啮合的齿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63-120950 
发明内容
然而,在常规的“无级变速机构”中,齿轮在V槽底部安装在节距可变滑轮中并与V带的齿啮合,且该齿轮紧固到V槽底部的轴部上。因此,当在V槽的底部紧固到轴部上的齿不能与V带的齿充分地啮合时,V带的齿的节距与齿轮的齿的节距不一致。此时,不可避免的是,轴部所具有的齿碰击V带。 
也就是说,妨碍了安装到位于节距可变滑轮的V槽底部的轴部上的齿(即啮合装置)和通过与轴部的齿啮合来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V带、链条等)之间的协调动作。因此,可能不能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并且使驱动力传递装置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其中,设置在位于滑 轮的V槽底部的轴部上的啮合装置不碰击通过与啮合装置啮合来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并且不会妨碍驱动力传递装置与啮合装置之间的协调动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可动啮合部分构造成在如下两种情况的至少一种情况下从滑轮的轴部突出以与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啮合接纳部分啮合,所述两种情况为:当滑轮比区域处于最高速设置时以及当滑轮比区域处于最低速设置时,即,当滑轮比取最高偏移区域的值时以及当滑轮比取最低偏移区域的值时。 
根据本发明,可动啮合部分在如下两种情况的至少一种情况下从滑轮的轴部突出以与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啮合接纳部分啮合,所述两种情况为:当无级变速器的滑轮比区域处于最高速设置时以及当无级变速器的滑轮比区域处于最低速设置时。因此,设置在位于滑轮V槽的底部的轴部上的啮合装置不碰击通过与啮合装置啮合来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并且不会妨碍驱动力传递装置与啮合装置之间的协调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2是示出链条没有缠绕在图1中的从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链条缠绕在图1中的从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供可动齿安装在其上的可动齿固定部件的斜视透视图。 
图5是示出可动齿安装在可动齿固定部件中的安装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6A是示出在最高速设置时可动齿固定部件已经被安装到从动滑轮的轴部中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6B是示出在最低速设置时可动齿固定部件已经被安装到从动滑轮的轴部中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7是示出基于链条与可动齿之间的关系的各种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滑轮轴的滑移率和可动齿的弹簧力相对于滑轮比的关系的曲线说明图。 
图9是示出可动齿相对于受驱动的链条从可动齿安装孔中突出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可动齿相对于受驱动的链条沉入可动齿安装孔中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在链条与可动齿的突出台阶部接触的状态下的力的关系的剖视说明图。 
图12是利用滑轮比和滑移率之间的关系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无滑移状态和常规技术中的滑移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可动齿固定部件内部的可动工具处于链节的凹部与可动齿啮合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4是可动齿的另一实例的剖视说明图。 
图1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链条缠绕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从可动齿引导件的相反侧观看到的以等轴测投影图示出的安装有图15中的可动齿的可动齿引导件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7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可动齿的说明图。 
图18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可动齿引导件的背面侧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9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图15中的弹簧的说明图。 
图20是部分地示出可动齿被支撑在可动齿引导件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链条缠绕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2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图21中的弹簧的说明图。 
图2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链条缠绕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4是以等轴测投影部分地示出可动齿被保持在图23中的可动齿引导件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5是利用沿着轴部的轴向截取的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可动齿的说明图。 
图26是示出沿着图25中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用于安装图25中的可动齿的可动齿固定部件的斜视透视说明图。 
图28是可动齿和图27的可动齿固定部件安装到滑轮轴部上的状态的斜视透视说明图。 
图29是示出图26中的可动齿安装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30是示出沿着滑轮的轴向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可动齿的剖视说明图。 
图31是示出用于安装图30中的可动齿的可动齿固定部件的斜视透视说明图。 
图32是示出可动齿和图31中的可动齿固定部件安装到滑轮轴部上的状态的斜视透视说明图。 
图33是示出沿着图25中的线B-B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第一)可动齿构造的剖视图。 
图34是示出图33中的可动齿安装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35是沿着图25中的线B-B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第二)可动齿构造的剖视图。 
图36是示出图35中的可动齿安装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的示意性说明图。如图1所示,无级变速器(CVT)10包括:驱动滑轮(主滑轮)11、从动滑轮(副滑轮)12和驱动力传递装置或介质13。该驱动力传递装置13在驱动滑轮11和从动滑轮12之间缠绕在(通过)驱动滑轮11和从动滑轮12上。可动齿(可动啮合部分)16通过可动齿固定部 件15安装到从动滑轮12的轴部(滑轮轴)14上。 
例如,CVT 10设置在车辆内,并且可以使车辆的行驶速度无级地(即,连续地)改变。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使用皮带、链条等作为驱动力传递装置13。下面,将要说明使用链条作为驱动力传递装置13的实例。 
来自引擎(未示出)的驱动力输入至驱动滑轮11。然后,从动滑轮12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轴(未示出)。在驱动滑轮11和从动滑轮12两者中,可动滑轮相对于固定滑轮移动以在固定滑轮和可动滑轮之间形成V形横截面槽(V槽)。可以借助可动滑轮的移动来改变该V槽的槽宽。通过无级地改变位于驱动侧的驱动滑轮11的V槽宽度并通过改变位于从动侧的从动滑轮12的V槽宽度,改变驱动侧和从动侧各侧的链条13的传动节距(transmitting pitch)(缠绕节距)。从而可以获得平稳的无级变速(stepless shift)。 
图2是示出链条没有缠绕在图1中的从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链条缠绕在图1中的从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可动齿固定部件15安装在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的外周表面上。可动齿16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整个外周范围内安装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外周上。可动齿16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突出并能够缩入可动齿固定部件15。也就是说,可动齿16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中设置成可动齿16可以沿着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移动。当CVT 10处于最高速设置的状态时(例如,在超速传动(OD)时),可动齿16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突出并与链条13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说明了可动齿16设置在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上的情况。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可动齿16可以设置在驱动滑轮11上。在该情况下,当CVT 10处于最低速设置的状态时,可动齿16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突出并与链条13啮合。 
也就是说,当CVT 10处于最高速设置的状态时或者当CVT 10处于最低速设置的状态时,即,当驱动力传递装置(链条)13位于 滑轮的V槽的底部时,各个可动齿16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突出并与链条13啮合。 
链条13包括均形成为薄板环状的链节17。通过在链节17彼此重叠的状态下利用多对销18将链节17相互连接成环形形状来形成链条13。由于通过利用成对销18作为连接轴而将链节17相互连接,因此,各个链节17通过将成对销18作为旋转轴而围绕成对销18自由地旋转(摆动)。每个链节17包括位于链节17的接触并缠绕在可动齿16上的一侧的凹部(啮合接纳部分)17a。此外,凹部17a位于与可动齿16接触的接触位置。也就是说,通过将链节17切割成与从轴部14的外表面突出的可动齿16的突出形状对应的形状来形成凹部17a。各个凹部17a以与相邻可动齿16之间的节距(间隔)相同的节距(间隔)进行布置。 
图4是供可动齿16安装在其上的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斜视透视图。如图4所示,可动齿固定部件15形成为圆筒形(管形)形状。可动齿固定部件15包括多个可动齿安装孔19,这些可动齿安装孔19用于将可动齿16安装或固定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周面上。该可动齿固定部件15可以被沿着筒形形状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分割线15a分成两个部件,以便以嵌入的状态将可动齿固定部件15安装到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的外表面上。此外,可动齿固定部件15包括槽15b,在周面的两个端部附近在槽15b内部设置卡环(未示出),以在将分开的两件可动齿固定部件15安装到轴部14上之后紧固可动齿固定部件15。 
各个可动齿安装孔19贯穿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周壁,即从周壁的径向内表面穿至周壁的径向外表面。各个可动齿安装孔19形成为长孔形状,该长孔形状沿着圆筒形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在可动齿安装孔19的一端包括宽度增大部19a。也就是说,在平面图中,各个可动齿安装孔19形成为T形形状。各个可动齿安装孔19设置成彼此平行,从而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周向上以大致相同的间隔分隔开。可动齿固定部件15包括朝向圆筒形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中心轴线突出的分隔壁部分20。每个分隔壁部分20形成 于可动齿安装孔19之间的分界部分处,并且位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内部。借助于这些分隔壁部分20,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周壁呈凸缘形状朝向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从而周壁的径向内表面形成台阶表面(突出限制部分)20b(参见图5)。因此,台阶表面20b位于可动齿安装孔19的两侧。 
图5是示出可动齿安装在可动齿固定部件中的安装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如图5所示,每个可动齿16包括突出台阶部16a和止动部分16b。当将可动齿16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上之后,突出台阶部16a从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此外,突出台阶部16a沿着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轴向延伸。止动部分16b在突出台阶部16a的底面的两侧呈凸缘形状向外突出。该可动齿16可以形成为仅在下表面形成有开口(凹陷)的箱形形状。可选地,可动齿16可以形成为具有倒U形横截面的形状,即在下表面并且在纵向两端侧形成有开口的形状。 
倾斜表面16c形成突出台阶部16a的上表面的缘部。也就是说,倾斜表面16c形成突出台阶部16a的上表面的两个侧缘部分,这两个侧缘部分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轴向上彼此相对。当可动齿16(突出台阶部16a)从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参见图5)时,各个倾斜表面16c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相互协作以形成在倾斜表面16c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之间延续的和缓斜面。也就是说,突出台阶部16a的上表面的整个周围(矩形的四条边)由倾斜表面16c构成,倾斜表面16c以切除突出台阶部16a的上表面的四个边缘的方式形成。 
在可动齿16从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的状态下,可动齿16的突出量足以与位于从动滑轮12的V槽底部的链条13的凹部17a啮合,并且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轴向上的长度也足以与凹部17a啮合。 
通过将例如螺旋弹簧等偏压构件21置于可动齿16与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的外表面之间,而使该可动齿16以压缩和偏压的状态安装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上。也就是说,当可动齿16被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中时,受到偏压构件21偏压的可动齿16使得突出台 阶部16a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外表面突出(参见图5)。此时,可动齿16的移动受到限制;由于止动部分16b从径向内侧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台阶表面20b接触,从而从动齿16的移动受到止动。这样,将可动齿16保持在仅仅突出台阶部16a的倾斜表面16c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突出的状态。 
当将该可动齿16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上时,将可动齿16导入被分割线15a分割的两件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中的一者,该分割线15a沿着轴向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侧通过宽度增大部19a延伸。然后,从径向内侧将突出台阶部16a插入到可动齿安装孔19中,接着,在将偏压构件21布置在突出台阶部16a内部的同时,使可动齿固定部件15以嵌入的状态安装到轴部14的外表面上。以相同的方式,将突出台阶部16a插入两件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中的另一者的可动齿安装孔19中。然后,在将偏压部件21布置在突出台阶部16a内部的同时,将两件可动齿固定部件15结合成圆筒管形状,并以嵌入的方式安装到轴部14的外表面上。 
借助于形成于可动齿固定部件15内部的分隔壁部分20上的止动部分20a(参见图5,在除了图5之外的附图中省略示出止动部分20a)来支撑处于突出台阶部16a已经插入可动齿安装孔19中的状态下的可动齿16,从而使可动齿16不会从可动齿安装孔19朝向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内部掉落(下落)。止动部分20a形成在如下的位置处:即,使得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止动部分20a与台阶表面20b之间存在空间以允许突出台阶部16a的倾斜表面16c完全缩入可动齿安装孔19的内部。也就是说,止动部分20a的位置设定为使得突出台阶部16a的倾斜表面16c能够完全退回到可动齿安装孔19中。 
然后,通过将卡环L安装到槽15b上来将可动齿固定部件15紧固到呈圆筒管形状的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的外周上(参见图6A和图6B)。这样,轴部14与安装有可动齿16的可动齿固定部件15成一体。由于可动齿固定部件15嵌入到轴部14的外周部分中,所以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径向)外表面与轴部14的(径向)外表面平齐(参见图6A和图6B)。也就是说,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外表面与 轴部14的外表面相互协作,从而限定了在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与轴部14之间延续的相同高度的表面。 
图6A和图6B示出可动齿固定部件已经被安装到从动滑轮的轴部中的状态。图6A是最高速设置时的剖视说明图。图6B是最低速设置时的剖视说明图。如图6A所示,当CVT 10处于最高速设置的状态时,从动滑轮12使可动滑轮12b布置成远离固定滑轮12a,从而链条13位于V槽的底部。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当CVT 10处于最低速设置的状态时,从动滑轮12使可动滑轮12b布置成靠近固定滑轮12a,从而链条13位于V槽的上部。当CVT 10处于最高速设置时,即,当链条13因从动滑轮12的V槽扩大而处于V槽的底部而使缠绕在从动滑轮12上的链条13的缠绕半径较小时,链条13会与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接触。于是,链条13的凹部17a与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的可动齿16啮合。 
可动滑轮12b沿着轴部14的(径向)外表面与轴部14的外表面接触地滑动并且还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外表面接触地滑动。此时,可动滑轮12b在克服偏压构件21的偏压力向下推压均具有倾斜表面的突出台阶部16a的同时移动。因此,使得从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的可动齿16缩回(退回)到可动齿安装孔19中。因此,由于该退回到可动齿安装孔19中的退回状态,可动齿16不会阻碍可动滑轮12b移动。 
接下来,将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CVT 10的操作。 
图7是示出基于链条与可动齿之间的关系的各种状态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用符号○表示链条13与可动齿16接触的状态(C-T接触),另一方面,用符号×表示链条13不与可动齿16接触的状态。接下来,用符号○表示链条13跨在(ride on)可动齿16上从而使可动齿16下沉的状态(C:骑-T:沉),另一方面,用符号×表示链条13不跨在可动齿16上从而可动齿16不下沉的状态。接下来,用符号○表示链条13与可动齿16啮合或咬合的状态(C-T啮合),另一方面,用符号×表示链条13不与可动齿16啮合或咬合的状态。此外,用符号○表示链条13的滑移被抑制的状态(C:滑移抑制), 另一方面,用符号×表示链条13的滑移不被抑制的状态。符号△表示由符号○表示的状态与由符号×表示的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如图7所示,(A)条件被限定为:(C-T接触)为×、(C:骑-T:沉)为×、(C-T啮合)为×,以及(C:滑移抑制)为×。(B)条件被限定为:(C-T接触)为○、(C:骑-T:沉)为○、(C-T啮合)为×,以及(C:滑移抑制)为×。(C)条件限定为:(C-T接触)为○、(C:骑-T:沉)为○、(C-T啮合)为×,以及(C:滑移抑制)为△。(D)条件被限定为:(C-T接触)为○、(C:骑-T:沉)为△、(C-T啮合)为○,以及(C:滑移抑制)为○。 
图8是示出滑轮轴的滑移率和可动齿的弹簧力相对于滑轮比(pulley ratio)的关系的曲线说明图。如图8所示,当从动滑轮12的滑轮比等于0.4时,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的滑移率S(SEC轴的滑移率)大约等于1%。当从动滑轮12的滑轮比等于0.5时,该滑移率S大约等于4.5%,并且当从动滑轮12的滑轮比等于0.6时,该滑移率S大约等于4%。当从动滑轮12的滑轮比等于0.4时,可动齿16的弹簧力(SEC轴的齿弹簧力)F大约等于2。当滑轮比等于0.5时,该弹簧力F大约等于1.5,当滑轮比等于0.6时,该弹簧力F大约等于1。 
当滑轮比等于0.4时,链条13与可动齿16之间的啮合宽度(重合深度)等于2.0mm,并且弹簧力等于2.0Kgf。当滑轮比等于0.5时,啮合宽度等于1.0mm并且弹簧力等于1.5Kgf。此外,当滑轮比等于0.6时,啮合宽度等于0.0mm并且弹簧力等于1.0Kgf。当滑轮比接近0.6时,满足上述(A)条件。当滑轮比在约0.5至0.6的范围内时,满足(B)条件。当滑轮比在约0.4至0.5的范围内时,满足(C)条件。当滑轮比接近0.4时,满足(D)条件。 
首先,对于CVT 10的操作状态,当传动比(滑轮比)大于最高速设置的值(参见图7和图8中的(A)条件)时,从动滑轮12的轮面与链条13的销18的端面接触,以在从动滑轮12与链条13相对滑移的情况下传递动力。此时,链条17的凹部17a不与轴部14的可 动齿16接触(参见图2)。 
接下来,当由于传动比逐渐接近最高速设置使得凹部17a与可动齿16更加强烈地接触(参见图7和图8中的(B)条件)时,凹部17a与可动齿16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太弱而不能抑制链条的滑移。 
当由于传动比进一步接近最高速的设置使得凹部17a更有力地与可动齿16接触(参见图7和图8中的(C)条件)时,凹部17a与可动齿16之间的接触变得更强同时链条滑移。此时,如果凹部17a与可动齿16同相,则可动齿16的突出量变大。另一方面,如果凹部17a不与可动齿16同相(如果凹部17a的位相偏离可动齿16的位相),则可动齿16成为该可动齿16沉入轴部14中的退回状态。 
图9是示出可动齿相对于受驱动的链条从可动齿安装孔中突出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图10是示出可动齿相对于受驱动的链条沉入可动齿安装孔中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图11是示出在链条与可动齿的突出台阶部接触的状态下的力的关系的剖视说明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可动齿16成为该可动齿16相对于受驱动的链条13(以图9中的箭头指示链条13的驱动方向)从可动齿安装孔19中突出的状态(参见图9),或者成为该可动齿16沉入可动齿安装孔19中的状态(参见图10)。在这两个状态之间,尤其是如图11所示当链条17的凹部17a与突出台阶部16a的倾斜表面16c接触时,可动齿16受到三个力:在链条13上滑移的力(=滑移力a)、斜面摩擦力b和弹簧力c。 
如下式(1)和(2)所示,由链条13的缠绕区域上的“滑移力a”的总和与“反作用力d”的总和之间的量值关系判断链条13是否发生滑移。该滑移反作用力d是斜面摩擦力b和弹簧力c的合力。 
∑滑移反作用力d<∑滑移力a→链条13产生滑移。(1) 
∑滑移反作用力d>∑滑移力a→链条13的滑移较小或不产生滑移。(2) 
当CVT 10的传动比最终达到最高速设置时(参见图3),相邻两个可动齿16之间的节距(间隔)等于链条17的相邻两个凹部17a之间的节距(间隔)。因此,链条13的缠绕区域中的所有可动齿16均与链条13啮合。结果,滑移反作用力d的总和变为最大(参见图7和图8中的(D)条件)。相应地,如式(2)所示,可以达到链条13的滑移较小或不产生滑移的状态。因此,可以在传动比为最高速设置时改善燃油经济性。
因此,当CVT 10处于最高速设置时,位于从动滑轮12的V槽底部的链条13与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接触,并且还通过与链节17啮合的可动齿16与轴部14啮合,同时使销18的端部抵靠在从动滑轮12上。也就是说,用于与链条13啮合的机构(可动齿16)设置在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上,从而可以沿着轴部14的径向移动,该轴部14在最高速设置时形成链条13的小缠绕半径。 
在用于与V带的齿啮合的齿轮设置在滑轮的V槽底部的常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齿轮被紧固,所以当齿轮不与V带的齿牢固地啮合时,齿轮不可避免地碰击V带。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CVT 10的情况下,如果可动齿16不与链条13牢固地啮合,则位于滑轮V槽底部的设置在轴部14上的可动齿16借助于可动构造沿着轴部14的径向移动。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CVT 10的情况下,可动齿16不碰击链条13。 
此外,因为在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上设置有用于与链条13啮合的机构,所以可以在链条13驱动从动滑轮12时抑制链条13在从动滑轮12上的滑移。因此,CVT 10可以改善无级变速的情况下的燃料消耗性能,并且还实现了通常在有级变速的情况下产生的高效率。换句话说,在将带/链条用作CVT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情况下,通常,在传递动力的同时会使得形成较小缠绕半径的一个滑轮的滑移率降低至从3%到5%的范围内。因此,在该情况下,当滑轮比处于最高速设置以及处于最低速设置时燃油经济性变差。具体地说,燃油经济性在最高速设置时变差。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CVT 10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解决该变差问题。 
此外,当滑轮比高于最高速设置时的值(参见图8中的(C)条 件)时,可以降低从动滑轮12和链条13之间的滑移率。当滑轮比为最高速设置(参见图8中的(C)条件)时,从动滑轮12和链条13不相对滑移或者几乎不相对滑移。 
图12是利用滑轮比和滑移率之间的关系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无滑移状态和常规技术中的滑移状态的说明图。图12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CVT10中处于最高速设置时的无滑移状态S1、常规技术中的滑移状态S2、常规技术中的从动滑轮的轴部的滑移状态S3(SEC轴的滑移)、以及常规技术中驱动滑轮的轴部的滑移状态S4(PRI轴的滑移)。 
如图12所示,当滑轮比高于最高速设置的设定值(参见图8中的(C)条件)时,设置在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上的可动齿16沿着轴部14的径向移动,从而在可动齿16和链条13之间产生斜面摩擦力b。于是,降低了从动滑轮12与链条13之间的滑移率。另一方面,当滑轮比处于最高速设置(参见图8中的(D)条件)时,可动齿16与链条13充分地啮合。因此,从动滑轮12和链条13成为在从动滑轮12与链条13之间无滑移的状态,或者成为在从动滑轮12与链条13之间几乎无滑移的状态。 
因此,可以抑制当滑轮比处于最高速设置(参见图8中的(D)条件)时以及当滑轮比高于最高速设置时链条13在从动滑轮12上的滑移。因此,可以获得无级变速的燃油经济性以及有级变速的高效率的改善。 
此外,可动齿16的突出台阶部16a的倾斜表面16c(作为从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的部分)被设计为在链节17的凹部17a与可动齿16啮合的状态下具有最大有效接触范围。 
图13是示出可动齿固定部件内部的可动工具处于链节的凹部与可动齿啮合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如图13所示,在链节17的凹部17a与可动齿16啮合的状态下,在可动齿16的止动部分16b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台阶表面20b之间设定空间(间隙)S。也就是说,可动齿16的止动部分16b与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台阶表面20b被设计成不允许止动部分16b和台阶表面20b在链节17的凹部17a与可动齿16啮合的状态下彼此接触。台阶表面20b用作对可动齿16的突出进行限制的突出限制部。 
因此,使可动齿16的倾斜表面16c与凹部17a的分界倾斜表面之间的有效接触范围最大化,从而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凹部17a的该分界倾斜表面指的是凹部17a与除了凹部17a之外的部件之间的分界部分。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链条13在安装在位于从动滑轮12的V槽底部的轴部14上的可动齿16上的滑移。在本实施例的上述实例中,可动齿16可以借助于偏压构件21沿着轴部14的径向移动以从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不使用设置为独立构件的偏压构件21的情况下获得与偏压构件21相似的功能。 
图14是可动齿的另一实例的剖视说明图。如图14所示,可动齿22可以形成为包括突出台阶部22a和腿部22b。突出台阶部22a在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15上时从可动齿安装孔19突出,并且沿着可动齿固定部件15的轴向延伸。腿部22b位于突出台阶部22a的下部,并具有压缩偏压力。也就是说,例如,突出台阶部22a和腿部22b可以由偏压构件(材料)一体地形成,以限定功能与可动齿16的功能相似的可动齿22。 
此外,为了稳定地支撑可动齿22以及为了使可动齿22以与可动齿16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可以在可动齿22上设置以与止动部分16b相同的方式起作用的止动部分22c和22d。 
(第二实施例) 
图1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链条缠绕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15所示,多个可动齿30(例如,在图15中示出十二个可动齿)通过形成为圆筒管形状的可动齿引导件31安装到滑轮的轴部14的外表面上。也就是说,可动齿引导件31用作安装可动齿30的可动齿固定部件。各个可动齿30在可动齿30受到形成环形形状(圈形形状)的弹簧32的偏压力而被偏压的情况下安装到可动齿引导件31上。可动齿30的上端侧借助于偏压力从可动齿引导件31的(径向)外表面突出。 
可动齿30的突出上端侧被在用作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链条(锁定链条)13的链节17中形成的凹部17a止动或卡住,从而可动齿30与链条13啮合。 
也就是说,在第二实施例中,用环形弹簧32来代替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例如螺旋弹簧(参见图5)等的偏压构件21。可动齿30被这些环形弹簧32偏压,从而沿着滑轮的轴部14的径向向外突出。除了通过环形弹簧32获得偏压力的构造及其相关构造之外,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结构和操作相似。 
图16是从可动齿引导件的背面侧观看到的以等轴测投影图示出的安装有图15中的可动齿的可动齿引导件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如图16所示,各个可动齿30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隔开,从而嵌入到可动齿引导件31中。弹簧32安装到可动齿引导件31的内表面(背面)侧。多个弹簧32(例如,示出三个弹簧)布置成彼此大致平行,并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轴向上分隔开。多个弹簧32将可动齿30保持并偏压在可动齿引导件31上。 
图17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可动齿的说明图。如图17所示,可动齿30在其下端面侧和两个横向端面侧敞开。也就是说,可动齿30大致形成为具有Ω形竖直截面的矩形箱形形状。可动齿30的长边部的两个下侧呈凸缘形状向外突出,从而限定止动表面30a。可动齿30在止动表面30a的背面侧包括用于安装弹簧32的多个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各个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具有能够使弹簧32以嵌入状态安装到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中的形状。多排(例如,在图中示出三排)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在可动齿30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纵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隔开。 
图18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可动齿引导件的背面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如图18所示,可动齿引导件31形成为圆筒管形状(参见图15)。如图18所示,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面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有用于安装可动齿30的多个可动齿安装孔(通孔)34。可动齿引导件31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内周面上包括用于安装弹簧32的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 
该可动齿引导件31可以由沿着圆筒管形状的轴向延伸的分割线分割成两个部件。将分割成的两件可动齿引导件31安装到滑轮(例如,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的外表面上,以与轴部14成一体。然后,在形成于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面的两个端部处的槽31a中安装用于紧固可动齿引导件31的卡环(未示出),从而在一体安装状态下紧固可动齿引导件31。 
各个可动齿安装孔34贯穿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形成为长边沿着可动齿引导件31的轴向延伸的长孔形状(例如,在轴向上延长的形状)。各个可动齿安装孔34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隔开。可动齿引导件31包括朝向可动齿引导件31的中心轴线(朝向内侧)突出的分隔壁部分36。各个分隔壁部分36形成在相邻可动齿安装孔34之间的分界部分处,并形成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壁的内表面上。相对于圆筒形形状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向,各个分隔壁部分36的周向宽度窄于周壁的突出有分隔壁部分36的部分的周向宽度。因此,在筒形形状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向上在各个分隔壁部分36的两侧形成有台阶表面(突出限制部)31b。台阶表面31b位于可动齿安装孔34的两侧。 
通过从圆筒形形状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轴线侧切除分隔壁部分36来形成各个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并且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具有使弹簧32能够以嵌入状态安装到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中的形状。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沿着圆筒形形状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向通过所有分隔壁部分36直线地彼此相连。多排(例如,在图中示出三排,也参见图17)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在圆筒形形状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轴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隔开。在已将可动齿30安装到可动齿安装孔34中的状态下,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与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呈直线地相连,从而与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成一体。 
此外,在分隔壁部分36沿圆筒形形状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轴向的整个区域中,在分隔壁部分36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在图18中为两个)上形成有止动突出部37。止动突出部37朝向圆筒形形状 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中心侧突出。当可动齿引导件31安装到轴部14上时,止动突出部37被形成于轴部14中的接纳部分(未示出)卡住和锁定,从而可动齿引导件31可以与轴部14成一体。 
图19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图15中的弹簧的说明图。如图19所示,弹簧32形成为将环形形状的一部分切除后的环形(圈形)形状。弹簧32具有使弹簧32能够被接纳在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和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中的横向宽度。弹簧32包括多个突出部32a(例如,示出十二个突出部)。突出部32a的数目对应于安装在可动齿引导件31中的可动齿30的数目。 
各个突出部32a形成为向外突出的倒U形形状,以允许突出部32a从可动齿引导件31的内侧进入可动齿30的内部空间的上端侧,并保持在内部空间的上端侧。在弹簧32的整个圆周上,突出部32a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隔开。通过在圈(环形形状)的周向上切割并移除突出部32a的一部分来限定非连接部分32b。当弹簧32的直径减小时,弹簧32借助于(原始状态)恢复力而在增大弹簧32的直径的方向上施加偏压力。 
通过使用上述构造,可动齿30从可动齿引导件31(分隔开的其中一件)的内侧插入可动齿安装孔34中。然后,可动齿30在各个可动齿30的上端侧从可动齿安装孔34中突出的状态下安装到可动齿安装孔34中。然后,将安装有可动齿30的两件可动齿引导件31彼此结合以形成圆筒形形状。因此,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与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相连,以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内表面侧形成用于安装弹簧32的多排(例如,三排)环形槽(参见图16)。 
将安装有可动齿30和弹簧32的可动齿引导件31安装在滑轮(例如,从动滑轮12)的轴部14的外表面上,从而一体地安装到轴部14上。然后,通过将用于紧固可动齿引导件31的卡环(未示出)安装到位于可动齿引导件31的周面的两个端部附近的槽31a中,在安装状态下紧固可动齿引导件31。 
当弹簧32安装到可动齿弹簧安装槽33以及安装有可动齿30的可动齿引导件31的引导件弹簧安装槽35中时,在使弹簧32的直径 减小的状态下,弹簧32的各个突出部32a布置在可动齿30的上端侧的内表面(背面)。此时,虽然可动齿30借助于弹簧32的偏压力被推向可动齿引导件31的外部,但可动齿30的止动表面30a会与可动齿引导件31的台阶表面31b接触以限制可动齿30的移动。因此,设置在可动齿安装孔34中的各个可动齿30保持在可动齿30的上端侧从可动齿引导件31的(径向)外表面突出的状态。 
在可动齿30从可动齿安装孔34突出的状态下,可动齿30的上端侧的突出量足以与位于从动滑轮12的V槽底部处的链条13的凹部17a啮合,并且可动齿30的上端侧在可动齿引导件31的轴向上具有足够与凹部17a啮合的长度。 
图20是部分地示出可动齿被支撑在可动齿引导件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20所示,在可动齿30与链条13啮合的状态下,借助于弹簧32的偏压力将可动齿30的上端侧布置在链条13的凹部17a中。此时,在弹簧32的周向上,在弹簧32的突出部32a与可动齿30的上端侧的内表面(背面)之间存在空隙(间隙)D。也就是说,每个弹簧32具有例如形状和偏压力等构造和功能,这些构造和功能可以在突出部32a与可动齿30的上端侧的内表面(背面)之间提供空隙D。 
当通过减小弹簧32的直径来使弹簧32产生必要的偏压力时,利用空隙D允许突出部32a借助于在弹簧32的周向上的直径减小力而变形。这样,可以减小弹簧32的直径,从而弹簧32可以产生必要的偏压力。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可动齿构造中,除了当滑轮比处于最高速设置之外,可动齿30沉入位于固定滑轮12a附近的可动滑轮(滑动滑轮)12b下方(参见图6B)。此时,每个可动齿30在滑轮的径向(在轴部14的径向)上具有最大行程(伸缩动作)量。相反,当滑轮比处于最高速设置时,因为可动滑轮12b沿着背离固定滑轮12a的方向移动,所以可动齿30借助于弹簧32的偏压力沿着滑轮的径向突出(参见图6A)。 
在用于使滑轮比为最高速设置值的变速操作之后,可动齿30与 链条13啮合,从而在可动齿30上施加扭矩。因此,与该施加的扭矩成比例地,可动齿30受到沿着滑轮的径向(向内)按压可动齿30的力。此时,弹簧32需要抵抗按压可动齿30的力的偏压力水平。 
圈形弹簧32安装到滑轮的轴部14的外周上,并且用于减小或增大轴部14的外周上的圈形弹簧32的直径。当圈形弹簧32的直径增大时,使得设置在轴部14的外周上的多个可动齿30一体地突出。也就是说,弹簧32用作如下偏压构件:即,设置用于各个可动齿30并在滑轮的轴部14的径向上扩展或收缩以使可动齿30突出。 
因为圈形弹簧32用作向可动齿30施加偏压力的装置,所以可以通过减小弹簧32的直径来产生偏压力。因此,不需要偏压构件在滑轮的径向上产生行程来产生偏压力。在将盘簧用作向可动齿30施加偏压力的装置的情况下,不能获得足够的行程量。因此,在该情况下,需要以堆叠的方式来使用多个盘簧,这样,会使组装性能变差和/或不能稳定地施加偏压力。 
这样,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圈形弹簧32,不需要在滑轮的径向上产生行程。也就是说,设置用于向可动齿30施加偏压力的装置,而不影响滑轮的轴部14的构造。因此,可以充分地保证轴部14的强度。 
此外,由于弹簧32具有形成为圈形形状的一体构造,所以易于将弹簧32安装到设置在可动齿引导件31中的可动齿30内。因此,改善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组装性能。 
此外,形成为圈形形状的弹簧32包括突出部32a,该突出部32a安装在可动齿30中以保持施加偏压力的稳定性。这样,弹簧32不沿着弹簧32的周向移动,从而非连接部分32b不移动。因此,可以维持弹簧32的位置,该位置是在弹簧32安装到可动齿引导件31上时确定的。 
此外,弹簧32将偏压力施加到多个可动齿30中的每一者上。在圈形形状的弹簧32中一体地形成有突出部32a,该突出部32a被各个可动齿30卡住并且用于向各个可动齿30施加偏压力。因此,在使用弹簧32的该实施例中,不需要独立地(单独地)安装与各个可 动齿30对应的多个偏压构件(装置)。因此,可以改善组装性能。 
另外,在需要较大偏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弹簧32的板厚和/或圈形形状弹簧32的直径来满足该需要。 
(第三实施例)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链条缠绕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21所示,在该可动齿构造中,作为包括多个突出部的弹簧32的替代,使用仅仅包括一个突出部的弹簧40作为向可动齿30施加偏压力的装置。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似。 
图22是以等轴测投影示出图21中的弹簧的说明图。如图22所示,弹簧40没有形成设置在弹簧32上并且位于可动齿30中的突出部32a。作为替代,弹簧40包括以突出的方式形成的一个移动防止部分40a,以防止或阻止弹簧40在弹簧40的周向上移动。弹簧40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弹簧32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似。该移动防止部分40a位于在弹簧平面中穿过非连接部分32b的假想直径线上,也就是说,移动防止部分40a和非连接部分32b的位置对应于弹簧40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部。 
当弹簧40连接在安装于可动齿引导件31中的可动齿30上时,多个弹簧40(例如,三个弹簧40)的非连接部分32b不是布置在沿着滑轮的轴向延伸的线上,而是布置在沿弹簧40的周向彼此偏移的位置。 
这样,弹簧40仅仅形成有一个突出部。因此,弹簧的形状不复杂。因此,可以提高弹簧的产率。 
此外,移动防止部分40a可以防止弹簧40的周向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分别设置在滑轮的轴向上的弹簧40的多个切除部分(非连接部分32b)由于弹簧40的移动而进入一个可动齿30中。相应地,可以施加更稳定的弹簧偏压力。 
此外,由于非连接部分32b分别在弹簧40的周向上彼此偏离,所以不稳定地产生偏压力的非连接部分32b不集中在一个可动齿30上。因此,多个弹簧40可以产生更稳定的偏压力。 
(第四实施例) 
图2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链条缠绕在滑轮的轴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23所示,在该可动齿构造中,使用多个弹簧45作为将向可动齿30施加偏压力的装置,而不是使用一个弹簧32。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似。 
图24是以等轴测投影部分地示出可动齿被保持在图23中的可动齿引导件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24所示,弹簧45包括位于弹簧45中部的一个突出部45a以及位于弹簧45的两个端部的腿部45b。突出部45a设置为安装到可动齿30上。各个腿部45b朝着与突出部45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弹簧45形成为窄板形状。粗略地,弹簧45具有通过根据每个突出部32a分割圈形弹簧32来获得的形状,即,通过将圈形弹簧32的包括一个突出部32a的部分与圈形弹簧32的其它部分分离开的形状。也就是说,用作向各个可动齿30独立地施加偏压力的装置的所安装的弹簧45的数目(例如,在图23中示出十二个弹簧)对应于可动齿30的数目。 
(第五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可动齿包括沿着滑轮轴部14的轴向(滑轮轴向)突出的止动部分,而不包括沿着轴部(滑轮轴部)14的周向突出的止动部分(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中的16b)。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可动齿安装到形成为用于该止动部分的可动齿固定部件。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似。 
图25是利用沿着轴部的轴向截取的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可动齿的说明图。如图25所示,可动齿50包括止动部分50b和倾斜表面50c。止动部分50b沿着滑轮的轴向从凸起部分50a突出,并且呈凸缘形状向外突出。该凸起部分50a形成为横向宽度长的隆起形状。切除或斜切凸起部分50a的上表面的整个周围(矩形的四条边)的角部(边缘)而形成倾斜表面50c。 
该可动齿50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51中,从而借助于例如螺旋弹簧等偏压构件21布置在从动滑轮12的轴部的外表面14a与可动齿固定部件51之间。偏压构件21布置在外表面14a与可动齿50之间。当可动齿50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51中时,可动齿50成为止动部分50b和50b均被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下述环形部分(圈形部分)51a的下表面止动的状态。偏压构件21设置在可动齿50的沿着滑轮的轴向彼此背离的两个部分上。 
图26是示出沿着图25中的线A-A截取的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26所示,安装在可动齿固定部件51中的每个可动齿50使得包括倾斜表面50c的凸起部分50a的上部从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径向)外表面突出。此时,因为两个止动部分50b和50b被环形部分(突出限制部分)51a止动,所以可动齿50的向上移动受到限制,从而保持如下状态:即,凸起部分50a的包括倾斜表面50c的上部从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外表面突出。 
也就是说,两个止动部分50b和50b仅仅沿着滑轮轴部的轴向设置在凸起部分50a上,而不是沿着滑轮轴部的周向设置在凸起部分50a上。因为止动部分50b和50b两者被环形部分51a锁定,所以可动齿50从可动齿固定部件51上的突出受到限制。 
在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51上的可动齿50从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外表面突出的状态下,可动齿50的突出量足以与位于从动滑轮12的V槽底部的链条13的凹部17a啮合,并且可动齿50在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轴向上的长度也足以与凹部17a啮合。 
各个可动齿50与用于偏压并支撑可动齿50的偏压构件21一起布置在分隔件52的槽部53中。分隔件52形成为圆筒管形状。分隔件52在滑轮轴部14穿过分隔件52并且与分隔件52成一体的状态下通过覆盖滑轮轴部14的外周面而安装到滑轮轴部14上。也就是说,各个可动齿50的凸起部分50a的下部进入槽部53中,从而与分隔件52啮合。因此,可动齿50通过形成有槽部53的分隔件52与滑轮轴部14啮合,该滑轮轴部14与分隔件52成一体。 
各个槽部53沿着滑轮的轴向在分隔件52的外表面的整个宽度 范围上敞开,以允许可动齿50从槽部53自由地提升和缩入槽部53中。槽部53布置成在分隔件52的整个圆周范围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分隔开(即,以周向上的相等间隔形成在分隔件52的整个圆周上)。也就是说,该槽部53限制设置在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上的可动齿50的滑轮周向位置。根据该实施例,虽然在上述实例中槽部53形成在分隔件52的外表面上,槽部53也可以直接形成在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上而不设置分隔件52。 
图27是示出用于安装图25中的可动齿的可动齿固定部件的斜视透视说明图。如图27所示,通过将多个横向构件部分51b大致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横向设置(以彼此相对)的两个环形(圈形)部分51a之间来获得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形状。也就是说,可动齿固定部件51看起来好像通过将梯子的两端彼此连接起来而变形成管形形状的梯子。各个可动齿50安装在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相邻横向构件部分51b和51b之间,从而可以在可动齿50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布置成排的状态下设置可动齿50。 
图28是可动齿和图27的可动齿固定部件安装到滑轮轴部上的状态的斜视透视说明图。如图28所示,各个可动齿(元件)50布置在可动齿固定部件(锁定引导件)51的两个环形部分51a和51a之间以及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横向构件部分51b之间,以获得可动齿50以大致相等的间隔环状地布置成排的状态。然后,在偏压构件21(在图28中未示出)安装在槽部53中从而借助于偏压构件21偏压和保持所布置的可动齿50的状态下,将供滑轮轴部14穿过的分隔件52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51中。在滑轮轴部14上直接形成槽部53的情况下,将滑轮轴部14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51上,该滑轮轴部14的槽部53接纳偏压构件21。 
利用上述构造,当CVT 10处于最高速设置时,从动滑轮的V槽的宽度增大,从而链条13位于V槽的底部。当链条13缠绕在从动滑轮12上的缠绕半径较小时,链条13与从动滑轮12的轴部接触,从而链条13的凹部17a与可动齿50的上部啮合,可动齿50的上部从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环形部分51a之间并且从可动齿固定部件51 的横向构件部分51b之间突出。 
与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接触地滑动的可动滑轮12b构造成也与可动齿固定部件51的外表面接触地滑动。此时,可动滑轮12b在克服偏压构件21的偏压力向下推压可动齿50的上部的倾斜表面50c的同时移动。因此,从环形部分51a之间以及从横向构件部分51b之间突出的可动齿50缩回到环形部分51a和横向构件部分51b的下方,从而可动齿50不会干涉可动滑轮12b的移动。 
如上所述,由于被用作突出限制部分的环形部分51a止动的止动部分50b仅沿着滑轮轴部的轴向设置在凸起部分50a上,而不沿着滑轮轴部的周向设置在凸起部分50a上,所以各个可动齿50不包括沿着滑轮轴部的周向从凸起部分50a突出的凸缘形肋。 
因此,在该第五实施例中,止动部分50b形成为仅仅沿着滑轮的轴向突出。相应地,假设第五实施例中可动齿50的齿数目与第一实施例中可动齿50的齿数目相同,则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在滑轮轴部的周向上形成止动部分(图5中的16b)的情况相比,滑轮轴部的周向上的齿宽增大。因此,多个可动齿50中的各个齿的强度增加。此外,在该第五实施例中,假设可动齿50的齿宽相同,则可以增加齿的数目。这样,可以减小多个可动齿50之中每个可动齿的扭矩分量,从而可以改善可动齿50的耐用性。 
图29是示出图26中的可动齿安装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如图29所示,与凸缘形肋沿着滑轮轴部的周向从凸起部分50a突出的情况相比,可动齿50的齿宽e可以被增大至(即可以占据)槽部53在滑轮轴部的周向上的整个范围。通过齿宽度e的该增大量,可以进一步提高可动齿50的强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可动齿50通过包括槽部53的分隔件52与滑轮轴部14啮合(或者直接与包括槽部的滑轮轴部14啮合)。因此,施加到可动齿50上的驱动力可以由滑轮轴部14接受。因此,与施加到可动齿50上的驱动力仅仅由用于固定可动齿50的可动齿固定部件接受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满足锁定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可动齿固定部件的刚度。 
也就是说,在施加到可动齿50上的驱动力仅仅由用于固定可动齿50的可动齿固定部件接受的情况下,需要使可动齿固定部件的刚度较高以满足锁定性能。在该情况下,如果可动齿固定部件的刚度较低,则例如可动齿固定部件可能发生变形,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如下危险:即因发生节距偏移(改变),而使可动齿固定部件不能满足锁定性能。 
(第六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包括用于对可动齿的向上移动进行限制的三个止动部分,而不是包括两个止动部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类似。 
图30是示出沿着滑轮的轴向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的可动齿的剖视说明图。图31是示出用于安装图30中的可动齿的可动齿固定部件的斜视透视说明图。 
如图30所示,可动齿55除了包括在轴向上设置在凸起部分55a上的止动部分55b和55b之外,还包括在滑轮的轴向上位于可动齿55的大致中部的止动部分55b。限制可动齿55的向上移动的止动部分55b在滑轮的轴向上设置在齿的两侧以及齿的接近中心处这三个位置上。在滑轮的轴向上设置在大致中部的止动部分55b形成为如下槽形形状:该槽形形状能够以与在滑轮轴向上设置在齿的两侧的止动部分55b相同的方式被可动齿固定部件56的下述环形部分56a止动。也就是说,位于大致中部的止动部分55b形成为如下槽形形状:该槽形形状的底面的形状和高度与在滑轮轴向上设置在齿的两侧的各个止动部分55b的上表面的形状和高度相同。可动齿55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可动齿50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似。 
如图31所示,因为三个止动部分55b设置在三个位置处,所以可动齿固定部件56包括与三个止动部分55b对应的三个环形部分56a。此外,可动齿固定部件56包括在三个环形部分56a之间彼此大致平行的多个横向构件部分(肋)56b。也就是说,可动齿固定部件56形成为将多个横向构件部分56b布置在三个环形部分56a中的两 者之间。可动齿固定部件56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可动齿51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似。 
图32是示出可动齿和图31中的可动齿固定部件安装到滑轮轴部上的状态的斜视透视说明图。如图32所示,各个可动齿(元件)55布置在可动齿固定部件55的横向构件部分56b之间,以实现使各个可动齿55以大致相等的间隔环状地布置成排的状态。也就是说,各个可动齿55布置成使可动齿固定部件(锁定引导件)56的三个环形部分56a、56a和56a布置在可动齿55的两侧以及可动齿55的大致中部。然后,在偏压构件21(在图32中未示出)安装到槽部53中以借助于偏压构件21偏压和保持所布置的可动齿55的状态下,将供滑轮轴部14穿过的分隔件52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56上。在将槽部53直接形成在滑轮轴部14上的情况下,将滑轮轴部14安装到可动齿固定部件56中,该滑轮轴部14的槽部53接纳偏压构件21。 
这样,在仅仅位于滑轮的轴向的多个给定位置(在该实例中,为三个位置:滑轮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和大致中部)设置用于对由可动齿55的向上移动而导致的突出进行限制的止动部分55b。通过在滑轮的轴向上将止动部分55b设置在各个可动齿55的大致中点处,使环形部分56a在滑轮的轴向上也位于可动齿55的大致中点处。因此,例如,即使位于可动齿55的两侧的环形部分56a之一由于可动齿55相对于滑轮的轴向倾斜或者由于可动齿55在传递扭矩时发生变形而从可动齿55上离开(偏离),也可以可靠地抑制可动齿55突出。 
此外,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止动部分55b(在该实例中为三个止动部分55b)来分配并由此平衡用于对可动齿55进行偏压的偏压构件21的负荷,从而可以保证用于安装可动齿55的可动齿固定部件56具有足够强度。 
(第七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中,可动齿固定部件的环形部分对限制可动齿突出的止动部分进行止动所借助的止动表面具有凸面形状或凹面形状。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可动齿构造的其它结构和操作相似。 
图33是示出沿着图25中的线B-B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第一)可动齿构造的剖视图。图34是示出图33中的可动齿安装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如图33所示,限制可动齿60突出的止动部分60b被可动齿固定部件61的环形部分61a的下表面止动在环形部分61a的下方。被环形部分61a止动的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止动表面)包括在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的周向上限定凸面形状的斜面。也就是说,如图33所示,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在沿滑轮轴部14的周向截取的横截面中形成为隆起形状。此外,环形部分61a的下表面包括在沿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的周向上限定凹面形状的斜面。也就是说,环形部分61a的下表面在沿滑轮轴部14的周向截取的横截面中形成为凹陷形状,从而形成与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对应的凹陷形状的接纳部分。 
借助于上述构造,如图34所示,当偏压构件21的偏压力施加到可动齿60上从而使负荷F0施加到限制可动齿60突出的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止动表面)上时,会产生正交(垂直)分力F1,该力F1通过止动部分60b的由限定凸面形状的斜面构成的上表面将可动齿60按压到可动齿固定部件61的环形部分61a上。因此,可以防止可动齿60相对于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的周向倾斜。 
图35是沿着图25中的线B-B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第二)可动齿构造的剖视图。图36是示出图35中的可动齿安装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说明图。如图35所示,限制可动齿60突出的止动部分60b被可动齿固定部件61的环形部分61a的下表面止动在环形部分61a的下方。被环形部分61a止动的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止动表面)包括在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的周向上限定凹面形状的斜面。也就是说,如图35所示,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在沿滑轮轴部14的周向截取的横截面中形成为凹陷形状。此外,环形部分61a的下表面包括在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的周向上限定凸面形状的斜面。也就是说,环形部分61a的下表面在沿滑轮轴部14的周向截取的横截面中形成为隆起形状,从而形成与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对应的隆起形状的接纳部分。 
借助于上述构造,如图36所示,当偏压构件21的偏压力施加到可动齿60上从而使负荷F0施加到限制可动齿60突出的止动部分60b的上表面(止动表面)上时,会产生正交(垂直)分力F2,该力F2通过止动部分60b的由限定凹面形状的斜面构成的上表面将可动齿60按压到可动齿固定部件61的环形部分61a上。因此,可以防止可动齿60相对于滑轮轴部14的外表面的周向倾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无级变速器构造成借助于缠绕在两个滑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将一个滑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另一个滑轮,两个滑轮均构造成能改变槽宽,其特征在于,无级变速器包括:啮合接纳部分,其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装置上并且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缠绕在滑轮上的一侧;以及可动啮合部分,其设置在两个滑轮中的至少一个滑轮的轴部上,可动啮合部分可沿轴部的径向移动以从轴部突出以及缩入轴部中,可动啮合部分构造成在如下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情况下从轴部突出以与啮合接纳部分啮合,两种情况为:当滑轮比区域(变速区域)处于最高速设置时以及当滑轮比区域处于最低速设置时。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当驱动力传递装置位于滑轮的凹槽底部并且因此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滑轮缠绕半径小时,驱动力传递装置与滑轮的轴部接触以使可动啮合部分与啮合接纳部分啮合。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可动啮合部分构造成:当两个滑轮之间的滑轮比高于最高速设置时,可动啮合部分沿着轴部的径向移动,以在驱动力传递装置与可动啮合部分之间产生斜面摩擦力并从而降低驱动力传递装置与滑轮之间的滑移率;并且当滑轮比为最高速设置时,可动啮合部分与驱动力传递装置充分地啮合,从而滑轮和驱动力传递装置不相对彼此滑移或者几乎不相对彼此滑移。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可动啮合部分包括仅仅位于滑轮的轴向上的止动部分;并且止动部分构造成被用于限制可动啮合部分突出的突出限制部分止动,突出限制部分设置在轴部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可动啮合部分包括仅仅位于滑轮的轴向的止动部分;并且该止动部分构造成被突出限制部分止 动,该突出限制部分设置在轴部上并用于限制可动啮合部分的突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止动部分的止动表面包括限定凸面形状或凹面形状的斜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驱动力传递装置是通过利用销将多个链节彼此连接成环形形状而形成的链条,并且多个链节中的每一个链节都能围绕销旋转。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啮合接纳部分是形成于链节中的凹部,并且凹部在朝着可动啮合部分的方向上敞开。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两个滑轮由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构成,驱动力输入至驱动滑轮,并且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从驱动滑轮传递给从动滑轮。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借助于偏压构件对可动啮合部分施加偏压,以使可动啮合部分沿着滑轮的轴部的径向向外突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偏压构件是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安装到各个可动啮合部分上并且构造成沿着滑轮的轴部的径向伸缩,并且螺旋弹簧构造成在伸展时使可动啮合部分突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偏压构件是圈形弹簧,圈形弹簧布置在滑轮的轴部的外周上并构造成使轴部的外周上的圈形弹簧的直径增大和减小,并且圈形弹簧构造成当圈形弹簧的直径增大时使布置在轴部的外周上的多个可动啮合部分一体地突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圈形弹簧包括布置在多个可动啮合部分的每一者内的突出部,并且突出部布置成使可动啮合部分与突出部之间存在空隙,空隙允许圈形弹簧借助于偏压力而发生变形。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圈形弹簧包括移动防止部分,移动防止部分构造为防止圈形弹簧在圈形弹簧的周向上移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更优选的是,圈形弹簧包括非连接部分,非连接部分切除了圈形弹簧的一部分以在圈形弹簧的周向上将经切除的两端分离开,并且安装到可动啮合部分上的多个圈形弹簧的非连接部分布置在多个圈形弹簧的彼此偏移的位置。 
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实施例不限于本文所述的结构,并且可以适当地使用在其它实施例中结合各自的结构说明的对应结构。当然,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涉及通过将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结构相结合而获得的结构。 

Claims (14)

1.一种无级变速器,其构造成借助于缠绕在两个滑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将一个滑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另一个滑轮,所述两个滑轮均构造成可改变槽宽, 
所述无级变速器包括: 
啮合接纳部分,其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上并且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缠绕在滑轮上的一侧;以及 
可动啮合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两个滑轮中的至少一个滑轮的轴部,所述可动啮合部分沿所述轴部的径向可移动以从所述轴部突出以及缩入所述轴部中,所述可动啮合部分构造成在如下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情况下从所述轴部突出以与所述啮合接纳部分啮合,所述两种情况为:当滑轮比区域处于最高速设置时以及当滑轮比区域处于最低速设置时, 
其中,所述啮合接纳部分形成为具有倾斜表面的凹部,所述可动啮合部分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凹部的倾斜表面接触的倾斜表面, 
其中,所述可动啮合部分构造成: 
当所述两个滑轮之间的滑轮比高于最高速设置时,所述可动啮合部分沿轴部的径向移动,以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凹部的倾斜表面与所述可动啮合部分的倾斜表面之间产生斜面摩擦力并从而降低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与所述滑轮之间的滑移率;并且 
当所述滑轮比为最高速设置时,所述可动啮合部分与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充分地啮合,从而所述滑轮和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不相对彼此滑移或者几乎不相对彼此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位于所述滑轮的凹槽底部并且因此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滑轮缠绕半径小的时候,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与所述滑轮的轴部接触以使所述可动啮合部分与所述啮合接纳部分啮合,以及 
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位于所述滑轮的凹槽上部并且因此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滑轮缠绕半径大的时候,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不与所述可动啮合部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在所述可动啮合部分与所述啮合接纳部分啮合的状态下,在所述可动啮合部分与限制所述可动啮合部分突出的突出限制部分之间设有空间;并且 
所述突出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轴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可动啮合部分包括仅在所述滑轮的轴向上设置的止动部分;并且 
所述止动部分构造成被用于限制所述可动啮合部分突出的所述突出限制部分止动,所述突出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轴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止动部分的止动表面包括限定凸面形状或凹面形状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是通过利用销将多个链节彼此连接成环形形状而形成的链条,并且 
所述多个链节中的每一个链节都可围绕对应的销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啮合接纳部分是形成于所述链节中的凹部,并且 
所述凹部在朝着所述可动啮合部分的方向上敞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两个滑轮由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构成,驱动力输入至所述驱动滑轮,并且旋转驱动力通过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从所述驱动滑轮传递给所述从动滑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借助于偏压构件对所述可动啮合部分施加偏压,以使所述可动啮合部分沿所述滑轮的轴部的径向向外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偏压构件是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安装到各个可动啮合部分上并且构造成沿所述滑轮的轴部的径向伸缩,并且 
所述螺旋弹簧构造成在伸展时使所述可动啮合部分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偏压构件是圈形弹簧,所述圈形弹簧设置在所述滑轮的轴部的外周上并构造成使所述轴部的外周上的所述圈形弹簧的直径增大和减小,并且 
所述圈形弹簧构造成当所述圈形弹簧的直径增大时使设置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上的多个可动啮合部分一体地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圈形弹簧包括设置在所述多个可动啮合部分的每一者内的突出部,并且 
所述突出部设置成使所述可动啮合部分与所述突出部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允许所述圈形弹簧借助于偏压力而发生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圈形弹簧包括移动防止部分,所述移动防止部分构造为防止所述圈形弹簧在所述圈形弹簧的周向上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中, 
所述圈形弹簧包括非连接部分,所述非连接部分切除了所述圈形弹簧的一部分以在所述圈形弹簧的周向上将经切除的两端分离开,并且 
安装到可动啮合部分上的多个圈形弹簧的非连接部分分别设置在多个圈形弹簧的彼此偏移的位置。 
CN200980110866.5A 2008-03-26 2009-03-17 无级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9530 2008-03-26
JP2008079530 2008-03-26
JP2008-146756 2008-06-04
JP2008146756 2008-06-04
JP2009-017811 2009-01-29
JP2009017811A JP5347539B2 (ja) 2008-03-26 2009-01-29 無段変速装置
PCT/JP2009/055147 WO2009119380A1 (ja) 2008-03-26 2009-03-17 無段変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1348A CN101981348A (zh) 2011-02-23
CN101981348B true CN101981348B (zh) 2014-04-16

Family

ID=4111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86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348B (zh) 2008-03-26 2009-03-17 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6433B2 (zh)
EP (1) EP2256370B1 (zh)
JP (1) JP5347539B2 (zh)
CN (1) CN101981348B (zh)
WO (1) WO20091193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5818B2 (ja) * 2010-02-10 2014-06-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JP5554670B2 (ja) * 2010-09-24 2014-07-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JP5430532B2 (ja) * 2010-10-14 2014-03-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JP5614223B2 (ja) * 2010-10-14 2014-10-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JP5349442B2 (ja) * 2010-10-14 2013-11-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JP5691602B2 (ja) * 2011-02-15 2015-04-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5895494B2 (ja) * 2011-12-09 2016-03-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ベルト係脱許可判定装置
JP2013127289A (ja) * 2011-12-19 2013-06-27 Nissan Motor Co Ltd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KR101324492B1 (ko) 2012-10-18 2013-11-01 재단법인 전북자동차기술원 체인형 무단변속기
JP5977186B2 (ja) * 2013-03-25 2016-08-2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977185B2 (ja) * 2013-03-25 2016-08-2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031391B2 (ja) * 2013-03-25 2016-11-2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5157940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6399900B2 (ja) * 2014-11-07 2018-10-03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装置
WO2016082133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NL2014092B1 (nl) * 2015-01-07 2016-09-30 Drive Tech Holland Ltd Overbrengorgaan en transmissie voorzien van een dergelijke overbrengorgaan.
JP6474296B2 (ja) 2015-03-26 2019-02-27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装置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ケース
CN104948690B (zh) * 2015-05-07 2019-02-01 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张力保持装置的滑轮
CN104948687B (zh) * 2015-05-07 2019-03-19 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光机检测系统的带传动机构
TWI580876B (zh) * 2016-02-26 2017-05-01 國立清華大學 無段變速器
DE102016215952A1 (de) 2016-08-25 2018-03-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Umschlingungsmittel und Getriebe mit Umschlingungsmittel
KR101775616B1 (ko) * 2017-04-10 2017-09-07 황현 체인벨트식 무단변속기용 동력전달장치
CN107559396B (zh) * 2017-09-13 2024-05-24 王国斌 一种消除活齿滑片啮合齿隙双向传动扭矩的机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6196A (en) * 1930-06-02 1931-09-02 Frank Albert Peschl Variable speed power-transmitting mechanism
CN2299964Y (zh) * 1997-07-22 1998-12-09 谢尚洲 自动无级变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61913A (en) * 1938-10-28 1939-06-13 Canner S Machinery Ltd Sprocket
US4515576A (en) * 1981-02-13 1985-05-07 Wiens William S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JPS6182061A (ja) * 1984-08-23 1986-04-25 Honda Motor Co Ltd Vベルト伝動装置
JPS63120950A (ja) 1986-11-10 1988-05-25 Kayseven Co Ltd 無段変速機構
JP2001041300A (ja) * 1999-07-27 2001-02-13 Kenji Mimura 変速機及びチェーン
US6575856B2 (en) * 2001-05-16 2003-06-10 Lawrence A. Anderson Variable drive transmission
US6955620B2 (en) * 2001-05-16 2005-10-18 Anderson Lawrence A Drive system for an infinitely variable drive transmission
GB0115486D0 (en) * 2001-06-25 2001-08-15 Hammerbeck John P R A non-slip pulley
US7033293B2 (en) * 2002-08-22 2006-04-25 The Gates Corporation Expandable pulley
JP4656211B2 (ja) * 2008-08-19 2011-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摩擦係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6196A (en) * 1930-06-02 1931-09-02 Frank Albert Peschl Variable speed power-transmitting mechanism
CN2299964Y (zh) * 1997-07-22 1998-12-09 谢尚洲 自动无级变速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82061A 1986.04.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56370A4 (en) 2011-03-09
JP5347539B2 (ja) 2013-11-20
EP2256370A1 (en) 2010-12-01
US8506433B2 (en) 2013-08-13
EP2256370B1 (en) 2012-08-29
US20110053717A1 (en) 2011-03-03
WO2009119380A1 (ja) 2009-10-01
JP2010014269A (ja) 2010-01-21
CN101981348A (zh)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1348B (zh) 无级变速器
US8337347B2 (en) Driving belt,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US8109851B2 (en) Driving bel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US20110201467A1 (en) Element for driving belt and driving belt
NL9400586A (nl) Overbrenging met vaste overbrengingsverhouding.
KR101351073B1 (ko) 무단 변속기용 반경 변화 풀리와 무단 변속기
WO2005108819A1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動力伝達装置
KR0150225B1 (ko) 체인 벨트
US6745882B2 (en) Locking clutch
EP2236861B1 (en) Belt type stepless transmission and pulley for the same
JP5614223B2 (ja)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JP5994056B2 (ja) 従動側プーリー
KR101273485B1 (ko) 무단 변속기용 반경 변화 풀리와 무단 변속기
JP2005054940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動力伝達装置
JP2012082928A (ja)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JP6129675B2 (ja) 動力伝達機構
US2897682A (en) Variable speed drive
JP2013210066A (ja) 自動変速機
JP3186528B2 (ja) チェーンベルト
JP5310114B2 (ja) 無段変速装置
US20030121747A1 (en) Locking clutch
US20030121746A1 (en) Locking clutch
KR20200145355A (ko) 부하감응식 자동변속장치
JP2001173730A (ja)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
JP2012082927A (ja)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