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105B - 由至少两个布片沿一共同伸展部交织而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由至少两个布片沿一共同伸展部交织而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105B
CN101978105B CN200880128138.2A CN200880128138A CN101978105B CN 101978105 B CN101978105 B CN 101978105B CN 200880128138 A CN200880128138 A CN 200880128138A CN 101978105 B CN101978105 B CN 1019781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thread
cloth
weft yarn
fabric
interw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1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8105A (zh
Inventor
M·贝尔托拉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lo beyana Co ltd
Antica Valserchio S R L
Loro Piana SpA
Original Assignee
Lolo beyana Co ltd
Antica Valserchio S R 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lo beyana Co ltd, Antica Valserchio S R L filed Critical Lolo beyan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8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8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3/00Scarves; Head-scarves; Neckerchie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由至少两个布片(20,21)构成的织物,所述布片的每一个均由一系列的纵向纱线(经纱)(22,24)与一个或更多个系列的横向于所述一系列的纵向纱线的纱线(纬纱)(23,25)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片(20)和第二布片(21)分别沿着一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连接,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平行于经纱(22,24)或平行于纬纱(23,25),其中,两个布片(20,21)的纬纱(23,25)和经纱(22,24)交织;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相对于布片(20,21)横向地延伸,从而形成一种第三布片,该第三布片的宽度至少充分保证布片(20,21)沿着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的牢固连接。

Description

由至少两个布片沿一共同伸展部交织而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涉及一种由至少两个布片沿一共同伸展部交织而成的织物,以及用于其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双倍宽度的织物仅可以由有梭织机制得,所述有梭织机用于制造宽度是通常能由筘幅获得的织物宽度两倍的织物。
通过所述技术,获得一个设在另一个顶部上并在一侧连接到一起的两个织物;一旦其离开织机,获得的该织物因此具有两倍于筘幅的宽度。
对于上述织物的生产,如可以在图1中注意到的,必须将织物正面的组织和背面的组织在经纱11和纬纱10的方向上结合。
在平纹组织的情况中,引纬将遵循以下的顺序:插入的第一根纬纱将与顶部织物12的经纱(在顶部织物顶面上的奇数纱线)交织;插入的第二根纬纱将与底部织物13的经纱(在底部织物顶面上的奇数纱线,并且与顶部织物的纱线一起提升)交织;同样地插入第三根纬纱(在底部织物顶面上的偶数纱线,并且与顶部织物的纱线一起提升);并且插入的第四根纬纱将与顶部织物的经纱(在顶部织物顶面上的偶数纱线)交织。
通过采用上述的逻辑顺序,有可能获得三倍宽度12、13、14和17的织物,其在图2中示出并在下文具体描述。
同样仅能由有梭织机制得的圆筒织物(图3中示出),由一个设在另一个顶部上并且仅在端部17处通过两个布边连接到一起的两个织物12和13而构成;它们通常用于制造包或袋、或者圆筒织物衣料。
就引纬系统而言,圆筒织物不同于双倍-宽度的织物,在平纹组织的情况中,其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根纬纱将与顶部织物的经纱(在顶部织物顶面上的奇数纱线)交织;第二根纬纱与底部织物的经纱(在底部织物顶面上的偶数纱线,并且与顶部织物的纱线一起提升)交织;第三根纬纱将与顶部织物的经纱(在顶部织物顶面上的偶数纱线)交织;并且第四根纱线将与底部织物的纱线(在底部织物顶面上的奇数纱线,并且与顶部织物的纱线一起提升)交织。
如果在圆筒织物中经纱和纬纱交替,如可以在图4中看到的,则获得一个交替的圆筒织物,其中构成顶部织物12和13的经纱和纬纱在纵向线15上互相交换,然后开始形成底部织物13'和12',如图4中所示。
通过采用同样的逻辑顺序,有可能获得交替的三重织物12、13、16;16’、12’、13’;13”、16”、12”,如图5中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一种织物,所述织物由一个或更多个系列的纵向纱线(经纱)与横向于这些纵向纱线的一个或更多个系列的纱线(纬纱)交织而形成,通过由一个或更多个交织伸展部限制,其可以形成具有三个、四个或更多织物布片的产品,所述织物布片由所述的交织得到。
交织伸展部及其各布片的互相限制可以是纵向或横向的。
织物布片可以由具有平纹组织的织物或者由具有复杂组织的织物构成,并且因此可以利用综片织机(heddle looms)或者提花织机生产。
本发明源自双倍或三倍宽度的织物以及平直或交替的圆筒织物。本发明的独创性在于以下事实,获得将各个织物布片连接到一起的一个或更多个交织伸展部,然后使所述各个织物布片以各种方式彼此分开和独立。
此外,上述的布片将具有这样的特性,即:为纵向边提供折入边(tuck-in selvedges)、光边的处理,或者也可以提供由纱罗运动机构进行的处理和/或在后续步骤中执行缝边。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将在下文中被更充分地理解的另外的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和一种用于生产该织物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由至少两个布片构成的织物,所述至少两个布片的每一个均由一系列的经纱与一个或更多个系列的横向于所述经纱的纬纱交织而成,其中,第一布片和第二布片分别沿着一共同的交织伸展部连接,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平行于经纱或平行于纬纱,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布片的纬纱和经纱交织;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布片横向地延伸,从而形成一种第三布片,该第三布片的宽度至少充分保证所述至少两个布片沿着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的牢固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交织伸展部的两侧上设有至少一个顶部织物和至少一个底部织物,所述至少一个顶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一经纱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一纬纱制成的两个布片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底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二经纱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二纬纱构成的两个布片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由至少两个布片构成的织物的方法,所述两个布片为第一、顶部布片和第二、底部布片,每个布片均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形成,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产生所述至少两个布片,所述至少两个布片一个设在另一个顶部上,以便形成至少一个顶部织物和至少一个底部织物,所述至少一个顶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一经纱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一纬纱制成的两个布片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底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二经纱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二纬纱构成的两个布片形成;
-沿着一共同的交织伸展部连接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在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是纵向的、即平行于经纱的情况中,通过形成单个系列的顶部布片的第一经纱和底部布片的第二经纱、并将顶部布片的第一纬纱与单个系列经纱中的第一经纱交织以及将底部布片的第二纬纱与单个系列的经纱中的第二经纱交织而获得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而在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是横向的、即平行于纬纱的情况中,通过形成单个系列的顶部布片的第一纬纱和底部布片的第二纬纱、并将顶部布片的第一经纱与单个系列的纬纱中的第一纬纱交织以及将底部布片的第二经纱与单个系列的纬纱中的第二纬纱交织而获得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
附图说明
现在将根据附上的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其中:
图1-5示出了属于现有技术的织物的不同实施例;每个附图以示意性的形式并以网的形式表示织物;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织物的一些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
图7、8、9、10和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在其一些实施例中以与如图1-5中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织物相同的方式示出;
图7a、8a、9a和10a示出了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获得的折入边。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使用上述织物类型的基本思想,在织物布片的组织、缩减(reductions)、可能的交替方式以及数目的所有可变形式中,根据本发明织物的独创性特有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纵向的(并不必须是直线的)交织伸展部,在所述交织伸展部周围、在至少一侧上,织物的各个布片自由且互相独立,虽然不排除的可能性是,它们通过交织在横向线上也以不同的方式被限制。
所谓的“交织伸展部”构成一种限制,由此织物的各个布片被保持在一起;交织伸展部优选但非排它地具有一个纵向的延展,也就是说在经纱方向上的延展。实际上,对于织物的某些应用,交织伸展部可以具有横向延展,也就是说在纬纱方向上的延展,在上述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情况中,它都可以具有线性或非线性的延展;线性伸展部可以由综片织机和由提花型织机制成;非线性伸展部必须由提花型织机制成。
交织伸展部通过将构成织物各个布片的经纱与纬纱交织而制成,以便使得它们能够互相连接到一起;其宽度可以更宽或更窄;也就是说它可以包含更多或更少数量的经纱。
可以制成的交织伸展部的数目是可变的,并且可以在同一个织物上制成一给定尺寸(宽度×长度)的数量为n的伸展部和另一尺寸(宽度×长度)的n个伸展部。
在图6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制成的织物的一些实施例;为了简化附图,在除了H的所有实施例中,交织伸展部以细带30示出,虽然它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平面伸展度以便保证构成产品的各个布片的牢固连接。
例如,在图6中示出了:具有四个布片的织物A,其中两个形成圆筒织物;织物B,与织物A类似,但圆筒织物纵向地切开以形成四个布片;具有四个布片的织物C;具有六个布片的织物D;具有四个布片和一中央圆筒织物的织物E;具有六个布片和一中央横向圆筒织物的织物F;具有八个布片的织物G,其由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两个交织伸展部分割;和具有三个布片的织物H。实施例H是唯一的一个其中交织伸展部30非常宽以致这也形成了一个织物布片的实施例,并因此,该织物具有三个布片。
可以使用简单的组织或复杂的组织来用于组织和共同交织伸展部的产生,包括可以呈现几何形状、装饰图案或斜纹图案的均匀的组织。
任何可能的横向限制在原理上也类似于交织伸展部,也就是,它们在纬向上被制成在织物上,可以与纵向伸展部相结合或不进行结合。
该织物在传统的有梭织机上手工或机械制成,也可以在具有不同引纬系统的织机上制成,所述引纬系统为:箭杆型、片梭型(projectiletype)、夹片型(gripper type)或喷射型。
在需要生产操作的(提花型)织物的情况中,两种类型的织机可以理解为由综片经纱控制装置或借助于提花型织机来进行调节。
也可以利用“开槽的纱罗综”体来用于纱罗型或轻薄织物的形成。
织机可以具有单个织轴或者具有多个织轴,所述织轴的每一个设置有一对或多对的凸缘。
在无梭织机的情况中,根据要在织机宽度中同时生产织物的各个宽度的数目,可以设置折入装置,或者在希望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布边处理的情况中,可以使用纱罗运动装置来使n个物件在织机上生产。
构成织物经纱的纱线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也就是,光滑或者各种处理过的、具有平纹或花式斜纹的各类纤度和成分的纱线;它们的数量可以根据宽度和根据每单位长度织物的缩减而或多或少;并且它们可以是单一类型的或者是互相结合的。
它们可以使经纱形成为具有缩减和任意类型颜色的阴影。
这些纱线将以希望的宽度被放置到经轴上,该希望的宽度由一对凸缘限定。
构成织物纬纱的纱线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也就是,光滑或者各种处理过的、具有平纹或花式斜纹的各类纤度和成分的纱线,并且它们可以是单一类型的或者是互相结合的,与用于经纱的纱线相同或不同。
它们可以使纬纱形成为具有缩减和任意类型颜色的阴影。
对于综片织机,经纱的穿经根据所要生产的织物的类型和根据织机允许的综片的最大数量而不同。
对于提花型织机,穿经方式可以是传统的,但根据所要使用的经纱的类型也可以采用区别化的穿经方式。
织机可以设置有单独的钢筘,或者设置具有相同或不同穿筘的双钢筘,也可以根据所要生产的织物的类型设置具有变化横截面的钢筘。
下面仅通过举例给出根据本发明生产的许多织物中最具体类型织物中的用于生产围巾的五种类型的具体说明。应该理解,虽然描述了将围巾作为织物的用途,但并不暗示对根据本发明织物的可能应用的任何限制。
实际上,这种织物可以在制衣、室内装饰、工业用纺织品的领域中找到多种应用,并且总之能够在其中织物能有优势地表现根据本发明织物特性的所有领域中找到应用。
实施例1
围巾(参见图7)具有四个布片,交织伸展部在中央设置;对于织物的四个布片,设计为采用平纹组织,而对于中央伸展部使用Batavia2/2(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类型的组织。
该围巾在任意宽度的综片织机上生产,如果其是有梭类型的织机,围巾宽度将必然对应于织机的宽度(单个围巾),而如果其在引纬方式不同于有梭织机的织机上生产,则借助于多对折入装置能够在同一个织机宽度上制成多个围巾,每个折入装置用于切断一段纬纱的再次插入。在围巾被制成带有流苏和/或侧面的密拷边的情况中,折入装置可以是多余的或者不操作的。
在要在四个布片上制成平纹组织并将中央伸展部的组织制成Batavia组织的情况中,加上用于布边的综片,必须有8个综片;4个综片将用于制造布片,剩余的4个综片用于制造交织的伸展部。
在具体实施例中,执行织造以便产生一顶部织物,其形成两个布片20和20’并由经纱22和纬纱23构成;和产生一底部织物,其形成布片21和21’并由经纱24和纬纱25构成。
如可以注意到的,顶部纬纱23与顶部织物的经纱22以及底部织物的经纱24都交织;同样地,底部织物的纬纱25与顶部织物的经纱22以及底部织物的经纱24都交织,在对应于伸展部30的区域中,其根据需要可以更宽或更窄,但其无论如何都在已经形成的四个织物布片之间限定一类似于铰接轴的连接部(axis of hinge)。
在用于在产品的四个布片上生产更复杂的组织或生产特别的变化样式或图案的中央交织伸展部的情况中,可以考虑采用提花型织机。
在将产品在设置有折入装置的无梭织机上生产的情况中(所述折入装置用于在织物的两侧处将切断的纬纱重新插入),应该考虑设计织机的空载拾纬(idle pick),此时没有用于形成织物的引纬,但具有提升综片的操作,以使得在前一次拾纬中由折入装置切断的纬纱端部能够被重新插入织物中。
图7a图示了如何根据这个解决方案获得折入边。
实施例2
围巾(参见图8)具有两个在中央设置的伸展部,所述两个伸展部限定一圆筒织物的中央带,同时在两个伸展部的外侧延伸两个相应的织物布片。这些布片在围巾中以交替的方式延伸;也就是:左侧的顶部布片20在左手侧交织伸展部30之后居中地到达底部侧20'上,并且在右手侧交织伸展部30’之后再次到达顶部侧20”上;织物的另一布片沿着相对的路径:从左手侧底部21,在第一交织伸展部30之后它到达顶部侧21’上,并且在第二交织伸展部30'之后,回到底部侧21”。对于织物的布片20、20’、21、21’,采用平纹组织,而对于两个交织伸展部30、30’,采用Batavia2/2组织。
该围巾将在任意宽度的综片织机上织造,如果是有梭织机,围巾宽度将必然对应于织机的宽度(单个围巾)。如果该围巾在引纬方式不同于有梭引纬的织机上织造,则借助于多对折入装置能够在同一个织机宽度上制成多个围巾,每个折入装置用于切断一段纬纱的再次插入。在围巾被制成带有流苏和/或侧面的密拷边的情况中,折入装置可以是多余的或者不操作的。
在要在两个交替面上完成平纹组织、并且对两个轴部形成Batavia组织的情况中,加上布边综片,必须有12个综片;4个综片将用于制造两个轴部,而另外的8个综片用于制造两个交替的织物。
在用于在产品的两个(交替)布片上生产更复杂的组织或者轴部的特别的变化样式或图案的情况中,可以考虑采用提花型织机。
在将产品在设置有折入装置的无梭织机上生产的情况中(所述折入装置用于在织物的两侧处将切断的纬纱重新插入),应该考虑设计织机的空载拾纬,此时没有用于形成织物的引纬,但具有提升综片的操作,以使得在前一次拾纬中由折入装置切断的纬纱端部能够被重新插入织物中。
图8a图示了如何根据这个解决方案获得折入边。
实施例3
围巾(参见图9)具有六个布片,交织伸展部在中央设置;对于织物的六个布片设计为采用平纹组织;对于中央伸展部设计为采用Batavia2/2类型的组织。
该围巾在任意宽度的综片织机上生产,如果其是有梭织机,围巾宽度将必然对应于织机的宽度(单个围巾)。如果该围巾在引纬方式不同于有梭引纬的织机上织造,借助于多对折入装置能够在同一个织机宽度上制成多个围巾,每个折入装置用于切断一段纬纱的再次插入。在围巾被制成带有流苏和/或侧面的密拷边的情况中,折入装置可以是多余的或者不操作的。
在于六个布片上完成平纹组织并对交织伸展部制成Batavia组织的情况中,加上布边的综片,需要有10个综片;6个综片将用于生产布片,剩余的4个综片用于生产交织的伸展部。
在具体实施例中,执行织造以便产生一顶部织物,其形成两个布片20和20’并由经纱22和纬纱23构成;和产生一中间织物,其形成布片21和21’并由经纱24和纬纱25构成;以及产生一底部织物,其形成两个布片28和28’并由经纱26和纬纱27构成。
在这种情况中,顶部纬纱23的纱线与以下纱线交织:顶部织物的经纱22、中间织物的经纱24以及底部织物的经纱26。
同样地,中间织物的纬纱25和底部织物的纬纱27与上述三组经纱22、24、26交织,在对应于中央伸展部30的区域中,其宽度可以根据需要更宽或更窄,但其无论如何在已经形成的织物六个布片之间确定一类似于铰链轴的连接部。
在用于在产品的六个布片上生产更复杂组织或者轴部的特别的变化样式或图案的情况中,可以考虑采用提花型织机。
在将产品在设置有折入装置的无梭织机上生产的情况中(所述折入装置用于在织物的两侧处将切断的纬纱重新插入),应该考虑设计织机的空载拾纬,此时没有用于形成织物的引纬,但具有提升综片的操作,以使得在前一次拾纬中由折入装置切断的纬纱端部能够被重新插入织物中。
图9a图示了如何根据这个解决方案获得折入边。
实施例4
围巾(参见图10)具有两个布片,交织伸展部横向地设置以限定一第三布片;对于织物的两个布片设计为采用平纹组织;对于横向伸展部设计为采用Batavia2/2类型的组织。
该围巾在任意宽度的综片织机上生产,如果其是有梭织机,围巾宽度将必然对应于织机的宽度(单个围巾)。如果围巾在引纬方式不同于有梭引纬的织机上织造,借助于多对折入装置可以在同一个织机宽度上制成多个围巾,每个折入装置用于切断一段纬纱的再次插入。在围巾被制成带有流苏和/或侧面的密拷边的情况中,折入装置可以是多余的或者不操作的。
在具体实施例中,将执行织造以便产生一顶部织物,其形成一个布片20并由经纱22和纬纱23构成;和产生一底部织物,其形成布片21并由经纱24和纬纱25构成。
如同在参照图7说明的实施例1中一样,顶部纬纱23的纱线与顶部织物的经纱22以及底部织物的经纱24都交织。
同样地,底部织物的纬纱25也与顶部织物的经纱22以及底部织物的经纱24两者在对应于伸展部30的区域中都交织,该伸展部在这个情况中足够宽以提供一任意所需宽度的第三布片30.
在用于在产品的六个布片上生产更复杂组织或交织伸展部的特别的变化样式或图案的情况中,可以考虑采用提花型织机。
在将产品在设置有折入装置的无梭织机上生产的情况中(所述折入装置用于在织物的两侧处将切断的纬纱重新插入),应该考虑设计织机的空载拾纬,此时没有用于形成织物的引纬,但具有提升综片的操作,以使得在前一次拾纬中由折入装置切断的纬纱端部能够被重新插入织物中。
图10a图示了如何根据这个解决方案获得折入边。
实施例5
织物(参见图11)具有两个布片,交织伸展部横向地设置以限定一第三布片。
示出的实施例是这样的情况,其中交织伸展部不是沿纵向制成,也就是说不是平行于经纱,而是沿横向方向,即平行于纬纱。
在横向交织的伸展部的情况中(其它实施例涉及纵向交织的伸展部),不必再现在先实施例的所有情况,只需要从每种情况的附图旋转90°就可以简单地获得。
这个实施例与图10的实施例4相当,其中具有通过一交织伸展部连接的两个布片。在这个具体实施例中,将进行织造以产生一织物,其形成一个由经纱22和纬纱23构成的布片20,和一个由经纱24和纬纱25构成的布片21。
如同参考图10说明的实施例4中一样,在布片20中,纬纱23与经纱22交织;在布片21中,纬纱25与经纱24交织;在对应于共同交织伸展部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中交织伸展部也足够宽以提供一任意所需长度的第三布片30,两根纬纱23和25与经纱22和24两者都交织。
在用于在产品的六个布片上生产更复杂组织或中央交织伸展部的特别的变化样式或图案的情况中,可以考虑采用提花型织机。
在将产品在设置有折入装置的无梭织机上生产的情况中(所述折入装置用于在织物的两侧处将切断的纬纱重新插入),应该考虑设计织机的空载拾纬,此时没有用于形成织物的引纬,但具有提升综片的操作,以使得在前一次拾纬中由折入装置切断的纬纱端部能够被重新插入织物中。

Claims (10)

1.一种由至少两个布片(20,21)构成的织物,所述至少两个布片的每一个均由一系列的经纱(22,24)与一个或更多个系列的横向于所述经纱的纬纱(23,25)交织而成,其中,第一布片(20)和第二布片(21)分别沿着一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连接,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平行于经纱(22,24)或平行于纬纱(23,25),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布片(20,21)的纬纱(23,25)和经纱(22,24)交织;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布片(20,21)横向地延伸,从而形成一种第三布片,该第三布片的宽度至少充分保证所述至少两个布片(20,21)沿着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的牢固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交织伸展部(30)的两侧上设有至少一个顶部织物和至少一个底部织物,所述至少一个顶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一经纱(22)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一纬纱(23)制成的两个布片(20,20’)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底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二经纱(24)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二纬纱(25)构成的两个布片(21,21’)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是纵向的,平行于经纱(22,24),从而在所述伸展部中,第一布片(20)的第一经纱(22)和第二布片(21)的第二经纱(24)形成单个系列的经纱(22,24),同时第一布片(20)的第一纬纱(23)与所述单个系列的经纱中的第一经纱(22)交织,第二布片(21)的第二纬纱(25)与所述的单个系列的经纱中的第二经纱(24)交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是横向的,平行于纬纱(23,25),从而在所述伸展部中,第一布片(20)的第一纬纱(23)和第二布片(21)的第二纬纱(25)形成单个系列的纬纱(23,25),同时第一布片(20)的第一经纱(22)与所述单个系列的纬纱中的第一纬纱(23)交织,第二布片(21)的第二经纱(24)与所述的单个系列的纬纱中的第二纬纱(25)交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为两条互相垂直的交织伸展部,一条交织伸展部是纵向的,平行于经纱(22,24),另一条交织伸展部是横向的,平行于纬纱(23,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布片(20,21)延伸超过所述交织伸展部(30)以形成一圆筒织物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布片(20,21)的所述交织伸展部(30)具有足够的宽度以使其本身形成一第三布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布片为成对分开的、通过交织伸展部(30)连接的四个布片(20,21;20’,2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布片为六个布片(20,20’;21,21’;28,28’),所述六个布片以每组三个布片分成两组,每个布片均通过交织的伸展部(30)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单个产品中采用具有互不相同的尺寸的多个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31),所述多个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31)互相连接多对或者多组布片。
10.一种用于生产由至少两个布片构成的织物的方法,所述两个布片为第一、顶部布片(20)和第二、底部布片(21),每个布片均由经纱(22,24)与纬纱(23,25)交织而形成,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产生所述至少两个布片,所述至少两个布片一个设在另一个顶部上,以便形成至少一个顶部织物和至少一个底部织物,所述至少一个顶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一经纱(22)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一纬纱(23)制成的两个布片(20,20’)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底部织物通过由所述经纱中的第二经纱(24)和所述纬纱中的第二纬纱(25)构成的两个布片(21,21’)形成;
-沿着一共同的交织伸展部(30)连接顶部织物和底部织物,在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是纵向的、即平行于经纱的情况中,通过形成单个系列的顶部布片(20)的第一经纱(22)和底部布片(21)的第二经纱(24)、并将顶部布片(20)的第一纬纱(23)与单个系列经纱中的第一经纱(22)交织以及将底部布片(21)的第二纬纱(25)与单个系列的经纱中的第二经纱(24)交织而获得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而在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是横向的、即平行于纬纱的情况中,通过形成单个系列的顶部布片(20)的第一纬纱(23)和底部布片(21)的第二纬纱(25)、并将顶部布片(20)的第一经纱(22)与单个系列的纬纱中的第一纬纱(23)交织以及将底部布片(21)的第二经纱(24)与单个系列的纬纱中的第二纬纱(25)交织而获得该共同的交织伸展部。
CN200880128138.2A 2008-02-14 2008-07-18 由至少两个布片沿一共同伸展部交织而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01978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112A ITTO20080112A1 (it) 2008-02-14 2008-02-14 Tessuto costituito da almeno due falde intrecciate tra loro lungo un tratto comune e procedimento per la sua realizzazione.
ITTO2008A000112 2008-02-14
PCT/EP2008/005900 WO2009100737A1 (en) 2008-02-14 2008-07-18 Fabric made up of at least two laps interwoven along a common stretch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105A CN101978105A (zh) 2011-02-16
CN101978105B true CN101978105B (zh) 2014-12-10

Family

ID=3976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138.2A Active CN101978105B (zh) 2008-02-14 2008-07-18 由至少两个布片沿一共同伸展部交织而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264B2 (zh)
EP (1) EP2247777B1 (zh)
JP (1) JP5269912B2 (zh)
CN (1) CN101978105B (zh)
HK (1) HK1151563A1 (zh)
HU (1) HUE053259T2 (zh)
IT (1) ITTO20080112A1 (zh)
SI (1) SI2247777T1 (zh)
WO (1) WO2009100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7093B1 (fr) 2010-03-02 2012-03-23 Snecma Preforme fibreuse pour un secteur d'anneau de turbin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102011017207A1 (de) * 2011-04-15 2012-10-18 Global Safety Textiles Gmbh OPW-Airbag
US9522747B2 (en) 2014-06-03 2016-12-20 Analytical Mechanics Associates, Inc. Inflatable deceleration apparatus
JP6969544B2 (ja) * 2016-12-02 2021-11-24 東レ株式会社 ノンキルト用テープおよび当該テープを用いた衣類
KR101843013B1 (ko) 2017-05-22 2018-03-28 유재현 이중직 원단을 포함하는 심리스 원단 제조방법 및 심리스 원단
IT201800003155A1 (it) * 2018-03-01 2019-09-01 Loro Piana S P A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 tessuto elasticizzato comprendente fibre vegetali sostanzialmente inestensibili, e tessuto elasticizzato realizzato mediante tale metodo.
DK180306B1 (da) * 2018-04-11 2020-10-26 V Guldmann As Strop til løftesejl og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af sådan strop samt anvendelse af sådan strop
JP2020100904A (ja) * 2018-12-20 2020-07-02 千代田ネクタイ株式会社 開口部を有するマフラー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9353A (en) * 1973-03-21 1974-08-13 J Fisher Method of making inflatable assembly with bulkheads and resulting article
DE4419410A1 (de) * 1994-06-03 1995-12-21 Ulrich Johannes Hinderer Faltbare und/oder rollbare Bahn
US5657795A (en) * 1993-07-01 1997-08-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ethod to produce flexible ceramic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resistant to high aeroacoustic noise
JP2003147660A (ja) * 2001-11-12 2003-05-21 Miyake Design Jimusho:Kk 布帛よりの付着表面層付布製品形成方法
CN1860266A (zh) * 2003-09-29 2006-11-08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高密度袋组织底布
GB2435049A (en) * 2006-02-14 2007-08-15 Selectus Ltd Plied fabric tape with loop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S151197B1 (zh) * 1967-12-22 1973-09-17
US3711627A (en) * 1969-12-12 1973-01-16 K Maringulov Devi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its manufacture
GB1356545A (en) * 1971-04-23 1974-06-12 Statni Vyzkumny Ustav Textilni Weavi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a partly woven and partly knitted textile fabric
JPS5381766A (en) * 1976-12-28 1978-07-19 Tsudakoma Ind Co Ltd Weaving of bag by double loomed tissue
US4154061A (en) * 1977-07-21 1979-05-15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c. Fabric forms for concrete
US4320160A (en) * 1979-08-21 1982-03-16 Toray Industries, Inc. Fabric structure for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JPS57133241A (en) 1981-02-10 1982-08-17 Mitsubishi Rayon Co Fabric for three dimensional molding and production thereof
US4449847A (en) * 1982-09-27 1984-05-22 Nicolon Corporation Revetment panel
US4530113A (en) * 1983-05-20 1985-07-23 Intervascular, Inc. Vascular grafts with cross-weave patterns
US4748996A (en) * 1987-02-06 1988-06-07 J. B. Martin Company Woven multilayered textile fabrics and attendant method of making
US5040572A (en) * 1987-05-25 1991-08-20 Foreshore Protection Pty Limited Revetment mattress
US4816028A (en) * 1987-07-01 1989-03-28 Indu Kapadia Woven vascular graft
FR2619399B1 (fr) * 1987-08-11 1991-10-25 Brochier Sa Structure textile pour la realisation de stratifies a hautes proprietes mecaniques
JPH0239927A (ja) * 1988-07-29 1990-02-08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5091247A (en) * 1988-12-05 1992-02-25 Nicolon Corporation Woven geotextile grid
US5273080A (en) * 1990-10-18 1993-12-28 Nippon Oil Co., Ltd. Tubular multilayer 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weaving same
JP3232892B2 (ja) 1994-07-21 2001-11-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脱水洗濯機
JP3318668B2 (ja) * 1995-03-22 2002-08-26 株式会社松井テープ工業所 立体織物
US5800514A (en) * 1996-05-24 1998-09-01 Meadox Medicals, Inc. Shaped woven tubular soft-tissue prosthes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DE19927127A1 (de) 1999-06-14 2000-12-21 Buesgen Alexander Gewebe aus mindestens zwei Gewebelagen
US6220309B1 (en) * 1999-09-24 2001-04-24 Milliken & Company Inflatable fabrics comprising basket-woven attachment points between fabric panels
GB9918011D0 (en) * 1999-07-31 1999-09-29 Leuven K U Res & Dev 3-D sandwich preforms and method to provide the same
US6302044B1 (en) * 1999-09-10 2001-10-16 Clear Image Concepts Llc Multisection sail body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CO20000014A1 (it) * 2000-06-09 2001-12-09 Franco Sciacca Metodo e attrezzatura per produrre articoli a maglia tubolare mediante lo scarico e ripresa di maglie programmati anche con scarto d'ago e f
RU2247521C2 (ru) * 2000-07-24 2005-03-10 Бревитекс Этаблиссман Пур Л`Эксплутасьон Де-Бревет Текстиль Шарф с рисунком, способ и ткацк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акого шарфа
US6408893B1 (en) * 2000-08-25 2002-06-25 Eagle Bag Corporation Tubular bag with ventilation bands and method of making
JP2002120683A (ja) * 2000-10-16 2002-04-23 Nippon Plast Co Ltd 側部用エアバッグ
CA2420271C (en) * 2003-02-28 2009-08-04 Interwrap Industries Inc. Multi-layered woven scrim
US6978808B2 (en) * 2003-07-17 2005-12-27 Milliken & Company Bias-woven side curtain airbag
US7484539B1 (en) * 2007-12-03 2009-02-03 Ching Sui Industry Co., Ltd. Shap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woven fabric with a groove
US7712488B2 (en) * 2008-03-31 2010-05-11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Fiber architecture for Pi-prefor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9353A (en) * 1973-03-21 1974-08-13 J Fisher Method of making inflatable assembly with bulkheads and resulting article
US5657795A (en) * 1993-07-01 1997-08-1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ethod to produce flexible ceramic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 resistant to high aeroacoustic noise
DE4419410A1 (de) * 1994-06-03 1995-12-21 Ulrich Johannes Hinderer Faltbare und/oder rollbare Bahn
JP2003147660A (ja) * 2001-11-12 2003-05-21 Miyake Design Jimusho:Kk 布帛よりの付着表面層付布製品形成方法
CN1860266A (zh) * 2003-09-29 2006-11-08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高密度袋组织底布
GB2435049A (en) * 2006-02-14 2007-08-15 Selectus Ltd Plied fabric tape with loo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00737A1 (en) 2009-08-20
US9080264B2 (en) 2015-07-14
HK1151563A1 (zh) 2012-02-03
ITTO20080112A1 (it) 2009-08-15
US20110005632A1 (en) 2011-01-13
EP2247777B1 (en) 2020-08-26
CN101978105A (zh) 2011-02-16
JP5269912B2 (ja) 2013-08-21
JP2011512461A (ja) 2011-04-21
HUE053259T2 (hu) 2021-06-28
SI2247777T1 (sl) 2021-04-30
EP2247777A1 (en)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105B (zh) 由至少两个布片沿一共同伸展部交织而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EP1015677B1 (en) Network-like woven 3d fabric material
PT1736595E (pt) Têxteis para o fabrico de papel
CN101529003B (zh) 三维表面编织
CN104775223A (zh)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CN211227534U (zh) 一种双层真丝绉
EP0076405B1 (en) Weav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reversible labels on a Jacquard loom
CN110820127A (zh) 一种双层真丝绉及其生产方法
CN102639773B (zh) 须边地毯的制造方法及按此方法制造的织物和地毯
CN1325711C (zh) 一种综丝
EP3307943B1 (en) Triple papermaking fabric
CN216514406U (zh) 一种立体镂空多层结构鞋用织物面料
US2638129A (en) Fabric
US966416A (en) Method of weaving tubular fabrics.
US2398484A (en) Woven fabric
US628867A (en) Textile fabric.
US502699A (en) Method of weaving elastic fabrics
CN109023645B (zh) 一种竹节面料的生产工艺
JPH0241436A (ja) 多重経糸織物地,同織物地の製織方法,同織物地が製織可能な織機,及び多重経糸織物地を製織するためのヘルド
US922641A (en) Woven fabric.
CN117468150A (zh) 一种多重嵌套绞织织机、方法、织物组织及鞋帮
US795354A (en) Looped and cut pile fabric.
US639518A (en) Method of weaving double-faced fabrics.
FI78139C (fi) Vaevd filt speciellt foer pappersindustrin.
US440743A (en) Elastic or corded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5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15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