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3934B -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 Google Patents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3934B
CN101973934B CN2010102727084A CN201010272708A CN101973934B CN 101973934 B CN101973934 B CN 101973934B CN 2010102727084 A CN2010102727084 A CN 2010102727084A CN 201010272708 A CN201010272708 A CN 201010272708A CN 101973934 B CN101973934 B CN 101973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enyl
pentadiene
methoxy
compound
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27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3934A (zh
Inventor
宋宝安
吴剑
薛伟
陈鹏丽
杨松
曾松
胡德禹
王贞超
徐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2727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3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3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3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3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3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I)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式中Ar为芳基且可被一个或多个基团所取代,R1O可在邻位、间位及对位;R1,R2分别是C1-6烷基、C2-6链烯基或C2-6链炔基、苄基、酰基、杂环基团,且可被一个或多个基团所取代,n=0~3。本发明是在姜黄素衍生物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的结构基础上,引入肟醚结构制备的一系列新型姜黄素衍生物1,5-二取代苯-1,4-戊二烯-3-酮肟醚,这些化合物及制剂具有防治农作物害虫的作用,特别是对小菜蛾、褐飞虱、螟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具有高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虫剂领域,涉及一种新型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姜黄素是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的一种黄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消炎、抗氧化、抑菌、杀虫等。在食品添加剂、工业染料、化妆品、医药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姜黄素类衍生物具有对人体低毒、生物活性广泛等优点,已成为药物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衍生物是研究热点之一。
在抗癌活性方面,Ligeret等(Ligeret H,Barthelemy S,Zini R,Tiliement J P.Effecfs of curcumin and curcumin derivatives on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transition pore[J].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04,36(7):919-929)发现含环己酮结构的姜黄素衍生物能促进线粒体膜(PTP)的张开,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Jinming等(Zhou Jinming,Geng Guoyan,Shi Qingwen,et al.Design and synthesis ofand rogen receptor antagonists with bulky side chains for overcoming antiandrogenresistance[J].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9,52:5546-5550)将紫罗酮引入到姜黄素类似物中,得到的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毒性优于姜黄素和紫罗酮。Hiroyuki等(Hiroyuki Y,Hisatsugu O,Chieko K,Atsuko S.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 of C5-curcuminoids and synthesis of their molecular probes thereof[J].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10,18:1083-1092)报道的一系列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并测试其抑制人类结肠癌HCT-116的细胞毒性。
在消炎抗氧化活性方面,郭晓河等(郭晓河,程森祥,程桂芳.新型含羟基E,E’-(3’-吲哚基)-5-取代苯基-1,4-戊二烯-3-酮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药学学报,2006,41(4):349-351)报道了一系列E,E’-(3’-吲哚基)-5-取代苯基-1,4-戊二烯-3-酮衍生物具有和卢黎醇接近的抗炎活性,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Guang等(Guang L,Xiaokun L.Synthesis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mono-carbonylanalogues of curcumin[J].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8,18:1525-1529)报道的三个系列单羰基化合物(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环戊酮,环己酮)具有具有较好的抗炎性,部分化合物抑制LPS诱导的TNF-α表达比姜黄素更有效。
在抑菌活性方面,Satyendra等(Satyendra M,Upma N.Design,development andsynthesis of mixed bioconjugates of piperic acid-glycine,curcumin-glycine/alanineand curcumin-glycine-piperic acid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properties[J].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5,13:1477-1486)将胡椒酸,甘氨酸与姜黄素中的酚羟基反应生成具有较好的亲水性的酸酐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商品药头孢吡肟,部分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活性较高;在离体抗真菌活性测试中发现部分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与氟康唑活性相当。
另一方面,肟醚衍生物在医疗及其农药方面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菌、抗烟草花叶病毒等生物活性,且具有高效、低毒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杀虫活性方面,王胜得等(王胜得,杨春明,刘兴平.基于苯乙酮的肟醚-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8(1):56-59)合成了一系列酰胺类肟醚化合物,其中化合物(E)-2-1-(4-氯苯基)-[2-(甲硫基)亚己基]-N-甲基-N-苯乙酰胺肟醚在500mg/L时对蚜虫及粘虫有100%的除杀活性;Liu等(Liu A,Huang M.Synthesis and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oximeether pyrethroids[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5,61:166-170)合成了一系列含肟醚化合物,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粘虫的LC50与虫螨腈相当,大部分化合物对粘虫的效果优于虫螨腈;化合物对黑尾叶蝉的LC50相当于或低于虫螨腈。
在杀菌活性的应用中,肟醚类衍生物同样表现出良好的活性,2008年,刘卫东等(刘卫东,何奇喜,李仲英,王晓光.一种结构新颖的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08,7:522-527)报道含strobilurin类肟醚化合物,在浓度在25mg mL-1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稻瘟病菌、灰霉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活性特别表现在抑制稻瘟病菌、小麦白粉病菌方面;2009年,尹安琴等(尹安琴,薛思佳,方治坤,陈龙,胥杨.1-取代哌啶-4-酮肟醚的合成与杀菌活性测定[J].有机化学,2009,29(3):454-458)报道了1-取代哌啶-4-酮肟醚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黄瓜灰霉、棉花炭疽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抗植物病毒活性方面,杨松等(杨松,宋宝安,刘新华.2-(苯并噻唑-2-基硫代)-1-(2,3,4-三甲氧基苯基)乙酮肟酯和肟醚新化合物合成与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5,25:1116-1120)制备的2-(苯并噻唑-2-基硫代)-1-(2,3,4-三甲氧基苯基)乙酮肟酯和肟醚新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活性;薛伟等(薛伟,宋宝安,汪华.2-[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2-基硫代]-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醚合成与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6,26(5):702-706)报道的2-[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2-基硫代1-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醚类化合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在以上背景技术下,本发明将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姜黄素衍生物1,4-戊二烯-3-酮与肟类衍生物进行拼接,寻找高活性化合物。在以往的研究中,李少博等[李少博,胡德禹,宋宝安.新型1,5-二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8,28(2):311-316]等将两者进行拼接,得到的1,5-二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酯类衍生物具有杀菌特性,但未涉及到1,5-二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衍生物及其在杀虫活性方面的应用。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并且特别涉及到该类化合物在防治小菜蛾、褐飞虱、螟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等方面的应用。李少博等的报道为本发明中部分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供了借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并且特别涉及到该类化合物在防治小菜蛾、褐飞虱、螟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等方面的应用。其化合物结构通式(I)如下: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041
式中:作为苯环上的取代基,R1O可在邻位、间位及对位;R1为C1-6烷基、C2-6链烯基或C2-6链炔基、苄基、烷基酰基、芳基酰基、磺酰基、杂环基团且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原子、腈基、硝基、羟基、巯基、C1-6烷基、C2-6链烯基、C2-6链炔基、C1-6烷氧基、C2-6链烯氧基、C2-6链炔氧基、C1-6烷硫基、C2-6链烯硫基、C2-6链炔硫基的基团所取代;
R2为C1-6烷基、C2-6链烯基或C2-6链炔基,其中各基团均可以被至少一个或多个卤原子、腈基、硝基、羟基或巯基取代基所取代;或为C1-6烷硫(氧)基、C2-6链烯硫(氧)基或C2-6炔硫(氧)基,其中各基团均可以被至少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基所取代;或为苄基、取代苄基,取代苄基中的取代基团任选为一个或多个选自卤原子、腈基、硝基、羟基或巯基的基团;或为含有4-12碳原子和含有1-3个选自氮、氧或硫的杂原子的单环或双环杂环基团,其中,并且所述杂环基团上可被1个或多个独立选自卤原子、腈基、硝基或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基所取代的C1-6烷基、C2-6链烯基或C2-6链炔基中的基团所取代;
Ar代表可被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烷硫基、苯基、苯氧基、卤素原子、腈基、硝基、羟基、巯基可选择地单独地或多元取代的苯基或Het,其中Het代表具有五元或六元杂环,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且可被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烷硫基、卤素原子、腈基、硝基、羟基或巯基或芳环基,且可单独地或多元取代。
本发明内容中,n为0~3;
本发明内容中,杂环基团及Het为吡咯基、呋喃基、四氢呋喃基、噻吩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咪唑基、吡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噻二唑基、吡啶基、吗啉基、哌嗪基、三嗪基、哌啶基、哒嗪基或嘧啶基;卤原子可为氟、氯、溴、碘原子。
本发明内容中,C1-6烷基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
本发明内容中,C2-6链烯基可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双键在1位、2位或3位)、异丁烯基(双键在1位或2位)。
部分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特征如下:
2-氯-5-甲基吡啶-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
苄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B)烯丙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C)
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D)
丙炔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E)
2-氯-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F)
丙炔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G)
4-甲氧基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H)
3-甲氧基苄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I)
2-氯苄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J)
3-甲氧基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K)
烯丙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L)
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M)4-甲氧基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N)
3-甲氧基苄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O)
烯丙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P)
2-氯-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Q)
2-氯-5-甲基吡啶-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R)
2-氯-5-甲基噻唑-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S)
甲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T)2-氯-5-甲基吡啶-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U)
烯丙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V)
O-((6-氯吡啶-3-基)甲基)-1-(5-氯-1,3-甲基-1H-吡唑-4-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W)
O-((5-氯噻唑-2-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X)
O-苄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4-((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Y)
O-(4-甲氧基苄基)-1-(5-氯-1,3-甲基-1H-吡唑-4-基)-5-(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Z)
O-(6-氯吡啶-3-基甲基)-1-(5-氯-1,3-甲基-1H-吡唑-4-基)-5-(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A)
O-((2-氯噻唑-5-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1)-5-(4-((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B)
O-((2-氯噻唑-5-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1)-5-(2-((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C)
O-(3-硝基苄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D)
O-烯丙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E)
O-苄基-(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F)
O-((6-氯吡啶-3-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2-氯噻唑-5-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G)
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O-丁-2-炔-1-基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H)
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O-烯丙基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I);
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2-氯噻唑-5-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O-苄基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J);
2-((((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4-甲氧基苯氧基)苯基)-1,4-戊二烯-3-亚甲基氨基)氧)甲基)苯腈(化合物编号为AK)。
本发明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可用作农药,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特别是对小菜蛾、褐飞虱、螟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方法所合成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与可与惰性无毒溶剂或载体的混合物和形成农药组合物,用以防治农作物害虫。
本发明是以单取代羟基苯甲醛、取代甲氧基苯甲醛、吡唑醛、卤代烃、氢氧化钠、碳酸钾、碘化钾、氢化钠、丙酮等为原料,以无水乙醇、四氢呋喃、丙酮、乙腈、氯仿、二氯甲烷、甲苯、1,2-二氯乙烷、水等为溶剂经五步合成,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081
第一步:4-(单取代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制备:
将单取代羟基苯甲醛加入到丙酮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室温搅拌,滴加1%~50%的碱性水溶液,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酒红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向残液中加入热水至红色固体全部溶解,通入二氧化碳5~60min(或滴加酸性试剂)左右至反应液不再变色为止,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用丙酮/水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
单取代羟基苯甲醛∶丙酮∶氢氧化钠=1~1.5∶3~100∶1~15(物质的量之比)
反应温度:10~120℃
反应时间:1~48h
本步骤适用于所有上述4-(单取代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第二步:1-(单取代羟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的制备
将4-(单取代羟基苯基)-3-丁烯-2-酮,取代甲氧基苯甲醛,溶于无水乙醇中,在室温下搅拌数分钟至固体完全溶解,逐滴加入1%~50%的碱性水溶液,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酒红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向残液中加入热水至红色固体全部溶解,通入二氧化碳5~60min(或滴加酸性试剂)左右至反应液不再变色为止,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用无水乙醇/水重结晶,得到淡黄色晶体。
4-(单取代羟基苯基)-3-丁烯-2-酮∶氢氧化钠∶取代甲氧基苯甲醛=1~1.5∶3~100∶1~15(物质的量之比)
反应温度:10~100℃
反应时间:1~48h
本步骤适用于所有上述1-(单取代羟基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第三步:1-(取代醚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制备
将1-(单取代羟基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碱溶于无水适当溶剂中,加热回流,逐滴加入卤代烃,反应结束后析出得黄色片状晶体。
1-(单取代羟基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卤代烃∶碱=1~10∶1~14∶4~14(物质的量之比)
反应温度:20~150℃
反应时间:1~48h
本步骤适用于所有上述1-(取代醚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第四步:1-(取代醚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制备
将1-(取代醚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羟胺,碱加入适当溶剂中,在室温下搅拌,溶液由悬浮液变为黄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适当的溶剂萃取,用0.5%~15的稀酸(体积比)酸化,调节pH值约为6,用30mL×4水洗,干燥,过滤,脱溶即得产品。
1-(取代醚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羟胺∶碱=1∶3∶1.5(物质的量之比)
反应温度:10~100℃
反应时间:3~50h
本步骤适用于所有上述1-(取代醚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第五步:1-(取代醚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制备
将碱,适当的溶剂,1-(取代醚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卤代烃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结束后用柱层析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
1-(取代醚苯基)-5-(取代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碱∶卤代烃=1~4∶1.1~5∶1~5.5(物质的量之比)
反应温度:10~120℃
反应时间:3-50h
本步骤适用于所有上述-1-(取代醚苯基)-5-(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特别适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褐飞虱、白背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甜菜夜蛾、蚜虫,从而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隶属鳞翅目菜蛾科(Plutellidae)。生活能力强、世代间虫口增长快,能够在不同地理区间相互扩散,小菜蛾初孵幼虫钻入叶片组织取食叶肉,虫龄稍大则啃食叶肉,仅留下一层表皮,在菜叶上形成多个透明斑,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绝收其粪便污染也会导致蔬菜的品质与价格的降低,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对十字花科蔬菜为害最重的害虫。
菜青虫(Pieris rapae)幼虫2龄前只能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3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口累累,重则仅剩叶脉或叶柄,影响蔬菜生长发育和包心,造成减产。此外,虫粪污染花菜球茎,降低商品价值;造成的伤口易招致软腐病菌的侵人而引起病害流行。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褐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稻株上的分布位置较褐飞虱稍高。虫口大时,受害水稻大量丧失水分和养料,上层稻叶黄化,下层叶则粘附飞虱分泌的蜜露而孳生烟霉,严重时稻叶变黑枯死,并逐渐全株枯萎。被害稻田渐现“黄塘”、“穿顶”或“虱烧”,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
螟虫,是稻的害虫。属鳞翅目,常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夜蛾科的大螟,其中,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是水稻的历史性大害虫。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alis)初孵幼虫取食水稻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抽穗期危害最大。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初龄幼虫在叶背群集吐丝结网,食量小,3龄后,分散为害,食量大增,昼伏夜出,危害叶片成孔缺刻,严重时,可吃光叶肉,仅留叶脉,甚至剥食茎杆皮层。幼虫可成群迁飞,稍受震扰吐丝落地,有假死性。3-4龄后,白天潜于植株下部或土缝,傍晚移出取食为害。一年发生6-8代,7-8月发生多,高温、干旱年份更多,常和斜纹夜蛾混发,对叶菜类威胁甚大。
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
实施例
实施例一、2-氯-5-甲基吡啶-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A):
(1)4-(2-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向10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2-羟基苯甲醛(20.0mmol),24mL丙酮,10mL水,室温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逐滴滴加氢氧化钠(24mmol)+20mL水的溶液,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酒红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向残液中加入70mL热水至红色固体全部溶解,通入二氧化碳30min左右至反应液不再变色为止,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用丙酮/水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78.3%,熔点:137~139℃。
(2)1-(2-羟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向10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4-(2-羟基苯基)-3-丁烯-2-酮(20.0mmol),4-甲氧基苯甲醛(20.1mmol),50mL无水乙醇,10mL水,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逐滴滴加氢氧化钠(27mmol)+15mL水的溶液,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酒红色清液,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向残液中加入70mL热水至红色固体全部溶解,通入二氧化碳30min左右至反应液不再变色为止,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用无水乙醇/水重结晶,得到淡黄色晶体,收率:68%,熔点:126~129℃。
(3)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1-(2-羟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23mmol),碘化钾(0.23mmol),碳酸钾(26mmol),100mL丙酮,在室温下搅拌,后滴加苄氯(26mmol),加热回流,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淡黄色时,反应完全,趁热过滤除去过量的碘化钾,碳酸钾,将滤液旋除溶剂,得淡黄色片状晶体,收率:83%,熔点:83~84℃。
(4)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在100mL单口瓶中,依次加入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13mmol),盐酸羟胺(43mmol),无水乙醇60mL,吡啶30mL,在室温下搅拌,溶液由悬浮液变为黄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氯仿,用5%稀盐酸(体积比)酸化,调节pH值约为6,用30mL×4水洗,干燥,过滤,脱溶,得黄色粘稠液,加入10mL乙酸乙酯,则有固体析出,抽滤,丙酮/水重结晶,得白色固体,收率:56%,熔点:130~132℃。
(5)2-氯-5-甲基吡啶-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向50mL三口瓶中加入氢化钠(2.0mmol),四氢呋喃7mL,在室温下搅拌,在冰水浴条件下滴加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1.45mmol)+5mL四氢呋喃的溶液,撤去冰浴,在室温下搅拌2h,反应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滴加2-氯-5-氯甲基吡啶(1.5mmol)+5mL四氢呋喃的溶液,室温下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二氯甲烷,用5%稀盐酸(体积比)调节pH值约为6,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脱溶,用硅胶薄层层析分离[V(正己烷)∶V(乙酸乙酯)=7∶1],得到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二、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D):
(1)4-(2-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1-(2-羟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2)方法和条件合成。
(3)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1-(2-羟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23mmol),碘化钾(0.23mmol),碳酸钾(26mmol),100mL丙酮,在室温下搅拌,后滴加4-甲氧基苄氯(26mmol),加热回流,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深黄色时,反应完全,趁热过滤除去过量的碘化钾,碳酸钾,将滤液旋除溶剂,得红黄色晶体,收率:76%,熔点:88~90℃。
(4)-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在100mL单口瓶中,依次加入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13mmol),盐酸羟胺(43mmol),无水乙醇60mL,吡啶30mL,在室温下搅拌,溶液由悬浮液变为黄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氯仿,用5%稀盐酸(体积比)酸化,调节pH值约为6,用30mL×4水洗,干燥,过滤,脱溶,得黄色粘稠液,加入10mL乙酸乙酯,则有固体析出,抽滤,丙酮/水重结晶,得白色固体,收率:67%,熔点:143~144℃。
(5)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向50mL三口瓶中加入氢化钠(2.0mmol),四氢呋喃7mL,在室温下搅拌,
在冰水浴条件下滴加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1.45mmol)+5mL四氢呋喃的溶液,撤去冰浴,在室温下搅拌2h,反应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滴加苄氯(1.5mmol)+5mL四氢呋喃的溶液,室温下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二氯甲烷,用5%稀盐酸(体积比)调节pH值约为6,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脱溶,用硅胶薄层层析分离[V(正己烷)∶V(乙酸乙酯)=7∶1],得到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三、4-甲氧基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N):
(1)4-(4-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向10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4-羟基苯甲醛(20.0mmol),24mL丙酮,10mL水,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逐滴滴加氢氧化钠(24mmol)+20mL水的溶液,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酒红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向残液中加入70mL热水至红色固体全部溶解,通入二氧化碳30min左右至反应液不再变色为止,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用丙酮/水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收率:84%,熔点:99~101℃。
(2)1-(4-羟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向10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4-(4-羟基苯基)-3-丁烯-2-酮(20.0mmol),4-甲氧基苯甲醛(20.1mmol),50mL无水乙醇,10mL水,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逐滴滴加氢氧化钠(27mmol)+15mL水的溶液,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酒红色清液,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向残液中加入70mL热水至红色固体全部溶解,通入二氧化碳30min左右至反应液不再变色为止,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用无水乙醇/水重结晶,得到淡黄色晶体,收率:65%,熔点:149~150℃。
(3)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1-(4-羟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23mmol),碘化钾(0.23mmol),碳酸钾(26mmol),100mL丙酮,在室温下搅拌,后滴加苄氯(26mmol),加热回流,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淡黄色时,反应完全,趁热过滤除去过量的碘化钾,碳酸钾,将滤液旋除溶剂,得淡黄色片状晶体,收率:83%,熔点:81~83℃。
(4)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在100mL单口瓶中,依次加入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13mmol),盐酸羟胺(43mmol),无水乙醇60mL,吡啶30mL,在室温下搅拌,溶液由悬浮液变为黄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氯仿,用5%稀盐酸(体积比)酸化,调节pH值约为6,用30mL×4水洗,干燥,过滤,脱溶,得黄色粘稠液,加入10mL乙酸乙酯,则有固体析出,抽滤,丙酮/水重结晶,得白色固体,收率:68%,熔点:132~134℃。
(5)4-甲氧基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向50mL三口瓶中加入氢化钠(2.0mmol),四氢呋喃7mL,在室温下搅拌,在冰水浴条件下滴加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1.45mmol)+5mL无四氢呋喃的溶液,撤去冰浴,在室温下搅拌2h,反应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滴加4-甲氧基苄溴(1.5mmol)+5mL四氢呋喃的溶液,室温下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二氯甲烷,用5%稀盐酸(体积比)调节pH值约为6,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脱溶,用硅胶薄层层析分离[V(正己烷)∶V(乙酸乙酯)=7∶1],得到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四、烯丙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P):
(1)4-(4-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三(1)方法和条件合成。
(2)1-(4-羟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向10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4-(4-羟基苯基)-3-丁烯-2-酮(20.0mmol),3-甲氧基苯甲醛(20.1mmol),50mL无水乙醇,10mL水,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逐滴滴加氢氧化钠(27mmol)+15mL水的溶液,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酒红色清液,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向残液中加入70mL热水至红色固体全部溶解,通入二氧化碳30min左右至反应液不再变色为止,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过滤,水洗,烘干,用无水乙醇/水重结晶,得到淡黄色晶体,收率:78%,熔点:140~141℃。
(3)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合成
向250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1-(4-羟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23mmol),碘化钾(0.23mmol),碳酸钾(26mmol),100mL丙酮,在室温下搅拌,后滴加苄氯(26mmol),加热回流,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淡黄色时,反应完全,趁热过滤除去过量的碘化钾,碳酸钾,将滤液旋除溶剂,得淡黄色片状晶体,收率:87%,熔点:95~98℃。
(4)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合成
在100mL单口瓶中,依次加入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13mmol),盐酸羟胺(43mmol),无水乙醇60mL,吡啶30mL,在室温下搅拌,溶液由悬浮液变为黄色清液,反应完全,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氯仿,用5%稀盐酸(体积比)酸化,调节pH值约为6,用30mL×4水洗,干燥,过滤,脱溶,得黄色粘稠液,加入10mL乙酸乙酯,则有固体析出,抽滤,丙酮/水重结晶,得白色固体,收率:57%,熔点:127~129℃。
(5)烯丙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向50mL三口瓶中加入氢化钠(2.0mmol),四氢呋喃7mL,在室温下搅拌,在冰水浴条件下滴加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1.45mmol)+5mL四氢呋喃的溶液,撤去冰浴,在室温下搅拌2h,反应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滴加烯丙基溴(1.5mmol)+5mL四氢呋喃的溶液,室温下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加入25mL二氯甲烷,用5%稀盐酸(体积比)调节pH值约为6,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脱溶,用硅胶薄层层析分离[V(正己烷)∶V(乙酸乙酯)=4∶1],得到目标化合物。
实施例五:O-((5-氯噻唑-2-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化合物编号为X)
(1)4-(2-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
(2)1-(5-氯-o-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羟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制备
向1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4-(2-羟基苯基)-3-丁烯-2-酮1.62g,然后加入1.58g 5-氯-1,3-二甲基-1H-吡唑-4-醛随后加入25mL无水乙醇,搅拌,等固体充分溶解后想体系中滴加10%的NaOH溶液(10mL),约5min内滴加完室温下反应24.0h,反应液由淡黄色清液变为红色清液,最后出现大量的红色固体,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向残液中加入100mL水后,用稀盐酸调节Ph到酸性,体系由红色变为黄色,过滤、水洗、烘干,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2.5g黄色固体,收率:83.3%,m.p.188~189℃。
(3)1-(5-氯-o-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的制备
向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1-(5-氯-o-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羟基苯基)-1,4-戊二烯-3-酮1.6g,然后加入1g K2CO3,随后加入20mL无水乙腈,搅拌,约5min后向体系中一次性加入1.2g碘甲烷,加热回流,用TLC跟踪反应,约5小时反应结束,过滤,除去K2CO3,母液脱溶后得到黄色固体,用乙醇重结晶,得1.5g黄色固体,收率:89%,m.p.115~117℃。
(4)1-(5-氯-o-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的制备
依次向50mL三口瓶中加入4mmol 1-(5-氯-o-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盐酸羟胺(8.0mmol)、10mL EtOH、10mL吡啶。与28℃强力搅拌,TLC跟踪反应,5.0h后反应原料消失,得到黄色溶液,用5%稀盐酸洗至pH~6,再用25mL×4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除溶剂,得到黄色粘稠液体。
(5)O-((5-氯噻唑-2-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的合成
向100mL的三口瓶中,投入1-(5-氯-o-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0.33g(1mmol),0.3g K2CO3,10mL乙腈,搅拌10min后加入2-氯-5-氯甲基噻唑0.16g(1mmol),加热回流,TLC跟踪反应,约5小时后原料消失,趁热过滤,得到褐红色混合液,用TLC分离提纯,得到目标化合物。
利用类似的合成方法,合成的1,5-二取代-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如表1所示。部分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数据如表1所示,物化性质与元素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数据如表3所示。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191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01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21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31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41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51
表2部分所合成化合物的物化性质与元素分析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61
表3部分所合成化合物的13C NMR数据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72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81
实施例六、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试验
试验方法
对小菜蛾的室内活性测定供试药剂用田间推荐浓度及1/10田间推荐浓度,试虫为小菜蛾3龄幼虫。每个浓度设3次重复,每重复10头试虫。
采用浸叶片法(赵锋,罗战明,王沫,李建洪.几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J].湖北植保,2005,3:30-31)。将新鲜洁净的甘蓝叶片在供试药液中浸10s后取出,放在台面上自然晾干,然后将叶片置于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10头小菜蛾3龄幼虫。处理后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养虫室中,72h后调查死亡率。
2、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4
表4在100μg/m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292
实施例七、部分化合物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试验
采用稻苗浸渍法(倪珏萍,褐飞虱室内活性测定法的优化与应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8),36-41),在培养箱中培养水稻苗,待稻苗长到约10cm长左右时用于试验,把准备好的稻苗浸入一系列配好的溶液中,浸渍十秒钟后,用镊子取出,放在铺有滤纸的托盘上晾干,然后把苗移入塑料杯子里,接入长势一致的褐飞虱三龄弱虫,每个杯子内20头,用保鲜膜封住杯口,并在保鲜膜上戳大概二十个小洞,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三天后调查数据,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药剂适当延长调查数据的时间。为了减小试验的系统误差,每个浓度设置了三个重复并设置了空白对照。72h后调查死亡率。
2、实验结果见表5
表5在100μg/m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水稻褐飞虱的杀虫活性
Figure BSA00000257146600301

Claims (8)

1.一种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特征为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
Figure FSB00000669882200011
式中,作为苯环上的取代基,R1O可在邻位、间位及对位;R1为C1-4烷基、C2-4链烯基、苄基、杂环基团且可被一个或多个选自卤原子、C1-4烷基、C1-4烷氧基的基团所取代;
R2为C1-4烷基、C2-4链烯基或C2-4链炔基,或为苄基、取代苄基;或
为含有4-12碳原子和含有1-3个选自氮、氧或硫的杂原子的杂环基团,其中,并且所述杂环基团上可被1个或多个独立选自卤原子的基团所取代。
Ar代表被低级烷氧基、烷硫基、卤素原子单独地或多元取代的苯基;或Het,Het代表具有五元或六元杂环,且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该Het可被低级烷基、卤素原子单独地或多元取代。
n为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杂环基团及Het选自吡啶基、噻唑基、吡唑基;所述一个或多个卤原子为单个或多个氯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C1-4烷基为甲基、乙基;所述C2-4链烯基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为选自下列的具体化合物:
化合物A:2-氯-5-甲基吡啶-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B:苄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C:烯丙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D: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E:丙炔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F:2-氯-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G:丙炔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H:4-甲氧基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I:3-甲氧基苄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J:2-氯苄基-1-(2-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K:3-甲氧基苄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L:烯丙基-1-[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M: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N:4-甲氧基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O:3-甲氧基苄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P:烯丙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Q:2-氯-苄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R:2-氯-5-甲基吡啶-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S:2-氯-5-甲基噻唑-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T:甲基-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U:2-氯-5-甲基吡啶-1-(4-苄氧基苯基)-5-(3-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V:烯丙基-1-(4-苄氧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W:O-((6-氯吡啶-3-基)甲基)-1-(5-氯-1,3-甲基-1H-吡唑-4-基)-5-(4-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X:O-((5-氯噻唑-2-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2-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Y:O-苄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5-(4-((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Z:O-(4-甲氧基苄基)-1-(5-氯-1,3-甲基-1H-吡唑-4-基)-5-(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AA:O-(6-氯吡啶-3-基甲基)-1-(5-氯-1,3-甲基-1H-吡唑-4-基)-5-(2-(4-甲氧基苄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化合物AB:O-((2-氯噻唑-5-基)甲基)-1-(5-氯-1,3-二甲基-1H-吡唑-4-基1)-5-(4-((6-氯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醚。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
Figure FSB00000669882200031
以羟基取代苯甲醛和丙酮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后再与另一分子芳醛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到的1,5-二芳基取代-1,4-戊二烯-3-酮,经过醚化、肟化、肟醚化得到制备化合物(I)。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是用作杀虫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作防治小菜蛾、褐飞虱的药物。
8.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CN2010102727084A 2010-09-06 2010-09-06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Active CN101973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27084A CN101973934B (zh) 2010-09-06 2010-09-06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27084A CN101973934B (zh) 2010-09-06 2010-09-06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3934A CN101973934A (zh) 2011-02-16
CN101973934B true CN101973934B (zh) 2012-06-27

Family

ID=43573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27084A Active CN101973934B (zh) 2010-09-06 2010-09-06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3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5205B (zh) * 2012-05-25 2014-08-20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在抗癌治疗中的应用
CN104143447A (zh) * 2013-08-27 2014-11-12 成都精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
CN103554080A (zh) * 2013-11-13 2014-02-05 贵州大学 含杂环基团的1,4-戊二烯-3-酮肟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23061A (zh) * 2014-04-17 2014-07-16 贵州大学 含杂环的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96865B (zh) * 2014-04-24 2017-03-22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含均三唑酰胺基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03932A (zh) * 2014-05-05 2014-08-27 成都尔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制备治疗哮喘药物的化合物
CN104327055B (zh) * 2014-10-09 2016-08-24 湖南大学 1-(苯并呋喃-5-基)-2-(1,2,4-三唑-1-基)酮肟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327056B (zh) * 2014-10-09 2016-07-06 湖南大学 1-(苯并呋喃-5-基)-2-(1,2,4-三唑-1-基)酮肟醚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056687B (zh) * 2016-11-23 2020-06-30 贵州大学 含吡啶基团的1,4-戊二烯-3-酮肟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749046B (zh) * 2016-12-08 2019-08-09 贵州大学 一种含4(3h)-喹唑啉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6291A (zh) * 2017-08-31 2018-01-09 贵州大学 一种含喹唑啉的1,4‑戊二烯‑3‑酮肟醚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0078721B (zh) * 2019-05-27 2022-03-25 贵州大学 一类含三嗪的戊二烯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28408B (zh) * 2019-06-17 2022-03-25 贵州大学 一类含喹喔啉的戊二烯酮肟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53630B (zh) * 2022-06-07 2023-06-27 温州医科大学 一种2,6-二苯亚甲基环己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5455A (zh) * 2009-02-10 2009-07-08 贵州大学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5455A (zh) * 2009-02-10 2009-07-08 贵州大学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少博 等.新型1,5-二苯基-1,4-戊二烯-3-酮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有机化学》.2008,第28卷(第2期),第311-3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3934A (zh)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3934B (zh) 1,5-二取代芳基-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杀虫活性应用
CN103524422B (zh) 苯并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074779B (zh) 哒嗪化合物
HUE027959T2 (en) Anthranilic acid diamide derivative with heteroaromatic and heterocyclic substituents
TW201309686A (zh) 殺蟲組成物及與其相關之方法
TWI486124B (zh) 作為除害劑之經三唑-取代的鄰胺基苯甲醯胺類
CN103214461B (zh) 一种喹啉衍生物及其用途
CN103664808A (zh) 一种含氯代环丙烷的芳基三氮唑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483313A (zh) 新型酰肼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60841B (zh) 含杂环酰胺结构的酰腙及肟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TW201208568A (en) Novel heterocyclic alkanol derivatives
CN108059629B (zh) 含嘧啶的取代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75094B (zh) (20s)-喜树碱的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5837569B (zh) 一种骆驼蓬碱噁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93335B (zh) 一类酰腙和酰肼衍生物及其应用
JPH049364A (ja) S−置換カルボニル置換β−チオアクリルアミド殺生物剤および殺菌剤
CN104628723A (zh) 一种骆驼蓬碱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67348B (zh) 以吡啶酮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寄生性有害生物驱除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1263757A (zh) 取代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549053B (zh) 一种吡唑喹(唑)啉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394963A (zh) 一种异噁唑啉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232534B (zh) 含杂环二芳胺基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36879B (zh) 一种3-吡啶基-1,2,4-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655512B (zh)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6397419A (zh) 一种二芳基乙烯类可光致变色杀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