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5512B -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5512B
CN110655512B CN201810694476.8A CN201810694476A CN110655512B CN 110655512 B CN110655512 B CN 110655512B CN 201810694476 A CN201810694476 A CN 201810694476A CN 110655512 B CN110655512 B CN 110655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salt
reac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44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5512A (zh
Inventor
邵旭升
李忠
侯晴晴
须志平
徐晓勇
程家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6944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551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3093 priority patent/WO20200014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5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5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5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式(A)化合物,各基团的定义参见说明书。该类化合物是一类优良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在特定波长光照射下会发生光异构化反应,生成关环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及其光致异构后的关环衍生物对农林业害虫蚜虫、长角亚目蚊科的白纹伊蚊幼虫等具有高的活性,并且光照后关环化合物的活性比光照前开环化合物的活性高。

Description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和医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变色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背景
1952年,Hirshberg首次定义了光致变色。光致异构化合物也可称为光致变色化合物或者光控开关,该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两种异构体,它们在吸收光谱、空间几何结构和偶极矩等方面表现着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化合物可以在两种异构体之间相互转换且这种转换是可逆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可以产生可逆的颜色变化。迄今为止,人们已对光致异构材料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该类化合物已经在光信息存储、液晶材料、分子开关以及生物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光致异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物理化学性能,很多新型的光致异构化合物也在不断开发。
在光致异构类有机化合物中,二芳基乙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杂环取代的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具有一个共扼六电子的己三烯母体结构,它的光致变色基于分子内的环合反应(周环反应)。在紫外光激发下,化合物顺旋闭环生成成色体,成色体在可见光照射下又能发生相反的变化,发生了热不可逆光致变色反应,,化合物普遍表现出来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疲劳性从而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该结构作为光致变色发生的核心单元而大受关注,通过其结构优化获得新的功能型化合物成为热点,所以近来该结构的合成与修饰也屡屡创新,备受瞩目。
基于二芳基乙烯特殊的光致异构性质,人们开发出多种光致变色功能材料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超高密度光信息存储、分子开关、分子逻辑门、分子导线、光电材料、多光子器件、表面/纳米器件、液晶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成像、自组装、聚集诱导发光、光控生物体系等诸多领域。其中,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因其出色的热稳定性、优良的耐疲劳性、快的响应速率、高的转化率和量子产率以及出色的固相反应活性而成为理想的光致变色材料之一。
大部分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可通过光致异构化作用改变其分子两端首尾距离,从而引起目标生物分子功能性改变,如果在开环或关环状态下,能使目标生物分子完全成非活性或活性状态,二芳基乙烯光开关可能将是最有效的。在平稳的黑暗环境中,二芳基乙烯化合物以更稳定的开环构型存在。用紫外光照射可转化为大量的关环结构,而在加热或蓝光照射下关环又可转变为开环结构。二芳基依稀类的化合物已应用于光控耦合的光异构化反应,包括体外的多肽、蛋白质和核酸以及体内的离子通道和受体。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可由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以及一些外源性的药物进行调控。人类的许多精神疾病如癫痫、精神分裂症、失眠、酒精中毒、帕金森综合症等都与GABA受体有关。
为了提高作用于GABA受体的配体的选择性以及活性的精确的控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光致异构结构引入GABA受体配体中,设计了光致异构GABA受体配体,实现了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受体的精准调控。
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光致变色明显、热稳定性好、抗疲劳性好且杀虫活性高的光致异构GABA受体配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类可作为GABA受体配体的光致异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在防治害虫等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具有式(A)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21
式(A)中:
R1,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烯丙基、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羰基或苯氧羰基;或者R1和R2共同构成-CH2-CH2-或-CH2-CH2-CH2-;
各个R3分别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基、卤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氟、C1-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或R4、R5、R8和R9中的一种和R6或R7的结合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Z选自S、O或NH;
其中,上述的取代是指氢原子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卤原子、C1-6烷基或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或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的C2-6烯基、卤代的C2-6炔基、C1-4烷氧基-C1-6烷基、C1-6烷氧基-羰基、C2-6炔基-羰基、C2-6烯基-羰基。
在一个优选例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1-4烷基。
在一个优选例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
在一个优选例中,各个R3分别独立地为氢、C1-3烷基或卤原子。
在一个优选例中,各个R3分别独立地为氢。
在一个优选例中,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氟或C1-4烷基;
在一个优选例中,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或氟。
在一个优选例中,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2烷基或C1-2烷氧基。
在一个优选例中,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甲基。
在一个优选例中,Z为S。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具有式(B)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41
式(B)中:
R1,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烯丙基、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羰基或苯氧羰基;或者R1和R2共同构成-CH2-CH2-或-CH2-CH2-CH2-;
各个R3分别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基、卤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氟、C1-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或R4、R5、R8和R9中的一种和R6或R7的结合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Z选自S、O或NH;
其中,上述的取代是指氢原子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卤原子、C1-6烷基或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或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的C2-6烯基、卤代的C2-6炔基、C1-4烷氧基-C1-6烷基、C1-6烷氧基-羰基、C2-6炔基-羰基、C2-6烯基-羰基。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包含0.001-99.99重量%的成分(a)和成分(b);其中,
成分(a)为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和/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
成分(b)为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
在一个优选例中,成分(a)占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0.01-99.9重量%,优选0.05-90重量%。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用于杀灭或预防选自如下的害虫: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翅目、或双翅目昆虫。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害虫优选等翅目或鳞翅目昆虫。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害虫具有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害虫为蚜虫、孑孓、飞虱、粉虱、叶蝉、蓟马、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粘虫。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杀虫剂还包含其它活性物质,所述其它活性物质选自:杀虫剂、饵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真菌剂或生长控制剂,以及将该杀虫剂组合物应用于危害动物健康的害虫中。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杀虫和/或防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如下一种或多种施加于遭受或可能遭受虫害的植物体、其周围的土壤或环境中:
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
第二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
第三方面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
并任选地用波长为310-380nm的光照射该植物体、其周围的土壤或环境。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第二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在制备杀虫剂组合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的用途,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在310-380nm波长的光照射后生成第二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51
各式中:
R1,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烯丙基、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羰基或苯氧羰基;或者R1和R2共同构成-CH2-CH2-或-CH2-CH2-CH2-;
各个R3分别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基、卤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氟、C1-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或R4、R5、R8和R9中的一种和R6或R7的结合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Z选自S、O或NH;
其中,上述的取代是指氢原子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卤原子、C1-6烷基或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或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的C2-6烯基、卤代的C2-6炔基、C1-4烷氧基-C1-6烷基、C1-6烷氧基-羰基、C2-6炔基-羰基、C2-6烯基-羰基。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了第二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的用途,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在大于493nm(优选为493-760nm)波长的光照下生成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61
各式中:
R1,R2各自独立地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烯丙基、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氧基-羰基或苯氧羰基;或者R1和R2共同构成-CH2-CH2-或-CH2-CH2-CH2-;
各个R3分别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4烷基、卤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氟、C1-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或R4、R5、R8和R9中的一种和R6或R7的结合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环;
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4烷基或C1-4烷氧基;
Z选自S、O或NH;
其中,上述的取代是指氢原子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卤原子、C1-6烷基或卤代C1-6烷基、C1-6烷氧基或卤代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的C2-6烯基、卤代的C2-6炔基、C1-4烷氧基-C1-6烷基、C1-6烷氧基-羰基、C2-6炔基-羰基、C2-6烯基-羰基。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其盐的制备方法,
(a)当R1与R2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或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7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相同;
(b)当R1与R2不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1h)化合物;和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h)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8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不相同;
(c)当R1与R2不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和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82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不相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式(1g)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a)化合物与溴进行亲核反应,得到式(1b)化合物;
(2)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b)化合物与乙二醇进行保护反应,得到式(1c)化合物;
(3)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c)化合物经正丁基锂拔溴后再与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91
反应,得式(1d)化合物;
(4)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d)化合物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式(1e)化合物;
(5)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e)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1f)化合物;
(6)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f)化合物进行氯化反应,得到式(1g)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92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式(1g)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a)化合物与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093
进行傅克酰化反应,得到式(2b)化合物:
(2)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b)化合物进行关环反应,得到式(2c)化合物:
(3)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c)化合物经正丁基锂拔氯再与二甲基甲酰胺反应,得式(1e)化合物:
(4)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e)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1f)化合物:
(5)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f)化合物进行氯化反应,得到式(1g)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0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化合物1在乙腈溶液中紫外光照射前后的吸收光谱图。
图2显示了发明的化合物1在特定波长处的抗疲劳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通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将二芳基乙烯片段引入已经商品化的氟虫腈,合成了一类含GABA受体抑制剂单元的光致变色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光照关环产物杀虫活性高。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基团定义
如本文所用,术语“C1-4烷基”指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或类似基团。
术语“C1-4烷氧基”指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或类似基团。
如本文所用,术语“C2-6烯基”指具有2-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烯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异丁烯基、仲丁烯基、或类似基团。
如本文所用,术语“C2-6炔基”指具有2-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炔基,例如乙炔基、丙炔基、异丙炔基、丁炔基、异丁炔基、仲丁炔基、或类似基团。
术语“卤原子”指氟、氯、溴、或碘。术语“卤代的”指被相同或不同的一个或多个上述卤原子取代的基团,例如三氟甲基、五氟乙基、或类似基团。
术语“杂环”指形成所述杂环骨架的原子中至少一个原子不是碳,为氮、氧或硫。通常,杂环包含不超过4个氮、不超过2个氧和/或不超过2个硫。除非另外指明,杂环可以是饱和的、部分不饱和的或完全不饱和的环。例如吡啶基、噻唑基、三唑基、嘧啶基、二氢呋喃基、四氢呋喃基、噁唑基、哌啶基、哌嗪基、吡咯基、吗啉基、吲哚基等。
术语“5~6元杂环”是指具有5-6个环原子的饱和的、部分不饱和的或完全不饱和的杂环,例如吡啶基、噻唑基、三唑基、嘧啶基、二氢呋喃基、四氢呋喃基、噁唑基、哌啶基、哌嗪基、吡咯基、吗啉基等。
术语“5~6元芳杂环基”是指具有5-6个环原子的完全不饱和的杂环,例如吡啶基、噻唑基、嘧啶基或噁唑基等。
术语“6~10元芳环基”指具有6-10个碳原子的芳基,例如苯基、萘基等。
术语“光致变色”是指一个化合物(A),在收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效应,获得产物(B),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可见部分的)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或热的作用下,产物(B)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
术语“关环产物”是指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经特定波长紫外光照射后,发生分子内周环反应关环后得到的化合物。
术语“抗疲劳性”是指基于化合物经历光致变色的呈色和消色之间循环次数的评价指标。
术语“惰性溶剂”指的是不与原料发生反应的各种溶剂,包括各种直链、支链或环状的醇,醚或酮,卤代烷,1,4-二氧六环,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等。
本文所用的“组合物”指任何混合物。可以是溶液、混合液、液体、粉末、油膏、水性的、非水性的或他们的任何组合。
这里使用的任何保护性基团,氨基酸和其他化合物的缩写,与他们通用的、公认的缩写或IUPAC-IUB委员会颁布的生化命名一致,除非特别说明。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中心,并因此以消旋体、外消旋混合物、单一对映体、非对映异构体化合物和单一非对映体的形式出现。可以存在的不对称中心,取决于分子上各种取代基的性质。每个这种不对称中心将独立地产生两个旋光异构体,并且所有可能的旋光异构体和非对映体混合物和纯或部分纯的化合物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包括化合物的所有异构形式。
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式(A)所示化合物可通过如下的方法制得,然而该方法的条件,例如反应物、溶剂、酸碱、所用化合物的量、反应温度、反应所需时间等并不限于下面的解释。本发明化合物还可以任选地通过将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或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合成方法组合起来而方便的制得,这样的组合可由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地进行。
本发明通式(A)所示化合物可通过如下的方法合成:
(A)当R1与R2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a)化合物与溴进行亲核反应,得到式(1b)化合物;
(2)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b)化合物与乙二醇进行保护反应,得到式(1c)化合物;
(3)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c)化合物经正丁基锂拔溴后再与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21
反应,得式(1d)化合物;
(4)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d)化合物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式(1e)化合物;
(5)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e)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1f)化合物;
(6)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f)化合物进行氯化反应,得到式(1g)化合物:
(7)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或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3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相同;
或(B)当R1与R2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a)化合物与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32
进行傅克酰化反应,得到式(2b)化合物:
(2)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b)化合物进行关环反应,得到式(2c)化合物:
(3)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c)化合物经正丁基锂拔氯再与二甲基甲酰胺反应,得式(1e)化合物:
(4)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e)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1f)化合物:
(5)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f)化合物进行氯化反应,得到式(1g)化合物:
(6)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或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4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相同;
或(C)当R1与R2不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a)化合物与溴进行亲核反应,得到式(1b)化合物;
(2)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b)化合物与乙二醇进行保护反应,得到式(1c)化合物;
(3)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c)化合物经正丁基锂拔溴后再与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42
反应,得式(1d)化合物;
(4)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d)化合物进行脱保护反应,得到式(1e)化合物;
(5)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e)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1f)化合物;
(6)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f)化合物进行氯化反应,得到式(1g)化合物:
(7)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1h)化合物;
(8)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h)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5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不相同;
或(C1)当R1与R2不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方法(C)中的步骤(1)-(6);以及(7)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和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且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不相同。
或(D)当R1与R2不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a)化合物与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61
进行傅克酰化反应,得到式(2b)化合物:
(2)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b)化合物进行关环反应,得到式(2c)化合物:
(3)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c)化合物经正丁基锂拔氯再与二甲基甲酰胺反应,得式(1e)化合物:
(4)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e)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1f)化合物:
(5)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f)化合物进行氯化反应,得到式(1g)化合物:
(6)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2g)化合物;
(7)在惰性溶剂中,将式(2g)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17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不相同。
或(D1)当R1与R2不相同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方法(D)中的步骤(1)-(5);以及(6)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化合物和式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且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同前且R1与R2不相同。
本发明活性物质的杀虫活性
术语“本发明的活性物质”或“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是指本发明化合物、其光学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或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具有显著提高的杀虫活性,以及扩大的杀虫谱。
术语“农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意指该盐的阴离子在形成杀虫剂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时为已了解的和可接受的。该盐较好的为水溶性的。合适的、由式(A)化合物形成的酸加成盐包括有无机酸形成的盐,例如盐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及包括有机酸形成的盐,如醋酸盐,苯甲酸盐。
本发明的活性物质能用作控制和消灭广泛的农林植物害虫、贮藏谷类的害虫、公共卫生害虫以及危害动物健康的害虫等。在本说明书中,“杀虫剂”是具有防治上述提到的所有害虫的作用的物质的统称。害虫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鞘翅目昆虫: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ioctomaculata),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sparsa),细胸叩头虫(Agriotesfuscicollis),红脚绿金龟(Anomala cupripes),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马铃薯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稻根象(Echinocnemus squameus),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桑天牛(Apripona germari),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或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鳞翅目昆虫:舞毒娥(Lymantria dispar),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黄刺蛾(Cnidocampa flauescens),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古毒蛾(Orgyia gonostigma),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棉卷蛾(Adoxophyes orana),栗子小卷蛾(laspyresia splendana),小地老虎(Agrotis fucosa),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桔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或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a)。同翅目昆虫: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桃蚜(Myzus persicae),棉蚜(Aphis gossyd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pseudobrassicae),梨班网蝽(Stephanitis nashi),或粉虱(Bemisia tabaci)。直翅目昆虫: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美国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或亚洲飞蝗(Locus migratoria)。等翅目昆虫: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或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双翅目昆虫:家蝇(Muscadomestica),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种蝇(Delia platura),库蚊(Culex sp.),或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尤其对刺吸式、锉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粉虱等农林害虫有特效以及对卫生害虫蚊子幼虫有特效。
含本发明活性物质的杀虫剂组合物
可将本发明的活性物质以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杀虫剂组合物。这些活性化合物可做成常规的制剂,例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粉剂,泡沫剂,糊剂,颗粒剂;气雾剂,用活性物质浸渍的天然的和合成的材料,在多聚物中的微胶囊,用于种子的包衣复方,和与燃烧装置—块使用的制剂,例如烟熏药筒,烟熏罐和烟熏盘,以及ULV冷雾(Cold mist)和热雾(Warmmist)制剂。
这些制剂可用已知的方法生产,例如,将活性化合物与扩充剂混合,这些扩充剂就是液体的或液化气的或固体的稀释剂或载体,并可任意选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泡沫形成剂。例如在用水作扩充剂时,有机溶剂也可用作助剂。
用液体溶剂作稀释剂或载体时基本上是合适的,如:芳香烃类,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化的芳香或氯化的脂肪烃类,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肪烃类,例如环己烷或石蜡,例如矿物油馏分;醇类,例如乙醇或乙二醇以及它们的醚和脂类;酮类,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已酮;或不常用的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以及水。液化气的稀释剂或载体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将成为气体的液体,例如气溶胶推进剂,如卤化的烃类以及丁烷,丙烷,氮气和二氧化碳。
固体载体可用地面天然的矿物质,例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石英,活性白土,蒙脱土,或硅藻土,和地面合成的矿物质,例如高度分散的硅酸,氧化铝和硅酸盐。供颗粒用的固体载体是碾碎的和分级的天然告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云石,以及无机和有机粗粉合成的颗粒,和有机材料例如锯木屑,椰子壳,玉米棒子和烟草梗的颗粒等。
非离子的和阴离子的乳化列可用作乳化剂和/或泡沫形成剂。例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例如烷芳基聚乙二醇醚类,烷基磺酸酯类,烷基硫酸酯类,芳基磺酸酯类以及白蛋白水解产物。分散剂包括,例如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在制剂中可以用粘合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和以粉末,颗粒或乳液形式的天然和合成的多聚物,例如阿拉伯胶,聚乙烯基醇和聚乙烯醋酸酯。可以用着色剂例如无机染料,如氧化铁,氧化钻和普鲁士蓝;有机染料,如有机染料,如偶氯染料或金属钛菁染料;和用痕量营养剂,如铁,猛,硼,铜,钴,铝和锌的盐等。
本发明的这些活性化合物可与其它活性化合物制成混合物存在于商品制剂中或从这些制剂制备的使用剂型中,所述其它的活性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杀虫剂,合饵,杀菌剂,杀螨剂,杀线,杀真菌剂,生长控制剂等。杀虫剂包括,例如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除虫菊酯类,氯化烃类,苯甲酰脲类,沙蚕毒素类以及由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如阿维菌素。
此外,本发明的这些活性化合物也可与增效剂制成一种混合物存在于它们的商品制剂中成从这些制剂制备的使用剂型中。增效剂是提高活性化合物作用的化合物,由于活性化合物本身有活性,也可不必加增效剂。
这些制剂通常含有占所述杀虫剂组合物0.001-99.99重量%,优选0.01-99.9重量%,更优选0.05-90重量%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从商品制剂制成使用剂型中的活性化合物的浓度可在广阔的范围内变动。使用剂型中的活性化合物的浓度可从0.0000001-100%(g/v),最好在0.0001与1%之间。
基于光药理学(photopharmachology)基本原理,本发明提供的一类含GABA受体抑制剂单元的光致变色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光致变色明显,热稳定性好,抗疲劳性好,关环产物杀虫活性高,可用作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同时又为GABA受体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其中,r.t.代表室温。
实施例1 化合物1的合成
1.1制备4-溴-5-甲基-2-噻吩甲醛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01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甲基-2-噻吩甲醛(6.3g,50.0mmol)和50mL乙酸,然后用恒压滴液漏斗称取Br2(8.78g,55.0mmol)溶于适量乙酸,室温下慢慢滴加溴的乙酸溶液,室温搅拌24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停止反应。反应混合物用无水碳酸钠中和至中性。产物用乙醚萃取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黑色液体,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40:3(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白色固体3.1g,产率为30.1%。1HNMR(400MHz,CDCl3)δ9.78(s,1H),7.26(s,1H),2.49(s,3H).13C NMR(101MHz,CDCl3)δ181.60,145.84,140.12,138.73,111.24,15.93.
1.2制备4-溴-5-甲基-2-(1,3-二氧戊环)噻吩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11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溴-5-甲基-2-噻吩甲醛(2.0g,9.75mmol)、乙二醇(Glycol)(1.23g,19.51mmol)和对甲苯磺酸(0.15g,97.53mmol),加入60mL苯(Benzene)溶解,装上分水器,搅拌回流(reflux)反应4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用3.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洗三次,再用水洗涤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黄色液体,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白色油状物2.4g,产率为90.8%。1H NMR(400MHz,CDCl3)δ6.96(s,1H),6.00(s,1H),4.18-3.88(m,4H),2.38(s,3H).13C NMR(101MHz,CDCl3)δ138.70,135.35,128.79,108.45,99.69,65.19,14.86。
1.3制备1,2-二[2-甲基-5-(1,3-二氧戊环)-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12
在氮气及-78℃条件下,在50mL低温反应瓶中加入4-溴-5-甲基-2-(1,3-二氧戊环)噻吩(2.4g,9.63mmol),加入30mL无水四氢呋喃,搅拌,慢慢用注射器加入2.5mol/L n-BuLi/正己烷(7.7mL,19.27mmol),继续低温搅拌反应40min,用预先冷却的注射器慢慢加入八氟环戊烯(1.23g,5.78mmol),继续低温搅拌反应2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自然升至室温,用浓度为2M的盐酸(15mL)淬灭反应,分液,水层用无水乙醚萃取三次,合并有几层,然后用水洗涤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油状液体2.0g,此粗产物不需要进一步的分离,直接投入下一步脱保护反应。
1.4制备1,2-二(2-甲基-5-甲酰基-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21
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粗产物1,2-二[2-甲基-5-(1,3-二氧戊环)-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2.0g,3.90mmol)和对甲苯磺酸(0.4g,2.22mmol),加入混合溶剂水(30mL)和丙酮(acetone)(80mL)溶解,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2.0mL吡啶,搅拌回流反应24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反应液分别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液,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黄色液体,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5(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蓝色固体0.15g,产率为8.7%。1H NMR(400MHz,CDCl3)δ9.86(s,2H),7.74(s,2H),2.03(s,6H).19F NMR(376MHz,CDCl3)δ-110.30(t,J=5.1Hz,4F),-130.57--133.99(m,2F).
1.5制备1,2-二(2-甲基-5-羟甲基-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22
在氮气及冰浴条件下,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二(2-甲基-5-甲酰基-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0.45g,1.06mmol),加入35mL甲醇溶解,然后分批加入硼氢化钠(0.16g,4.24mmol)。继续冰浴下搅拌反应1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水淬灭反应,然后反应混合物用乙醚(3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黄色固体,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1(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白色固体0.45g,产率为99%。1H NMR(400MHz,CDCl3)δ6.95(s,2H),4.76(s,4H),1.88(s,8H).19F NMR(376MHz,CDCl3)δ-110.10(t,J=10.9Hz,4F),-131.48--134.27(m,2F).
1.6制备1,2-二(2-甲基-5-氯甲基-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23
在氮气及冰浴条件下,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二(2-甲基-5-羟甲基-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0.25g,0.58mmol)和无水吡啶(1.0mL),加入40mL无水四氢呋喃溶解,搅拌。将氯化亚砜(0.28g,2.33mmol)称在恒压滴液漏斗里,慢慢滴加到反应体系中,继续冰浴搅拌反应2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慢慢倒入40mL冰水混合物中,搅拌。然后反应混合物用乙醚(30mL×2)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30mL饱和碳酸氢钠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淡黄色固体0.35g,产率为92%。由于产物在空气中非常不稳定,所以不进行纯化立即投入下一步反应中。
1.7制备化合物1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31
在氮气及50℃油浴条件下,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氟虫腈(0.421g,0.9mmol)和碳酸铯(0.949g,2.17mmol),加入30mL二甲基甲酰胺溶解,50℃恒温搅拌反应半个小时。然后慢慢加入用5mL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的1,2-二(2-甲基-5-氯甲基-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继续恒温反应4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沉淀物,减压除去溶剂得棕红色固体,柱层析,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5(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白色固体0.35g,产率为28.3%。m.p.231.8-238.8℃.1H NMR(400MHz,DMSO)δ8.40(s,2H),8.39-8.33(m,4H),7.04(d,J=5.2Hz,2H),4.71(dt,J=17.2,5.6Hz,2H),4.45(dd,J=17.6,6.4Hz,2H),1.80(d,J=4.4Hz,6H).13C NMR(101MHz,DMSO)δ149.59,141.85,139.05,136.05,135.84,134.18,133.91,133.58,127.01,125.53,124.35,123.47,120.81,111.31,95.38,94.48,42.66,14.01.19F NMR(376MHz,DMSO)δ-61.36--61.65(m),-73.32(t,J=8.3Hz),-108.91--109.89(m),-131.04--131.49(m).HRMS(ESI-TOF):m/z C41H18 35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286.8800,实测值:1286.8793;m/z C41H18 35Cl3 37ClF18N8O2S4Na[M+Na]+计算值:1288.8770,实测值:1288.8760;m/z C41H18 35Cl2 37Cl2F18N8O2S4Na[M+Na]+计算值:1290.8741,实测值:1290.8707;m/z C41H18 35Cl37Cl3F18N8O2S4Na[M+Na]+计算值:1292.8711,实测值:1292.8723.
实施例2 化合物2的合成
2.1制备1,5-二(5-氯-2-甲基噻吩-3-基)戊烷-1,5-二酮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41
在5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三氯化铝(12.1g,90.49mmol)以及硝基甲烷150mL,冰浴条件下,先滴加戊二酰氯(6.37,37.71mmol)的硝基甲烷溶液,再滴加2-氯-5-甲基噻吩(10g,75.41mmol)的硝基甲烷溶液。加完后,继续反应0.5h,然后撤去冰浴,室温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6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小心慢慢加入60mL冰水混合物,继续搅拌5min,分液分出有机相,水层用无水乙醚(5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至中性,然后用水洗涤,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旋蒸除去大量溶剂,将得到的粘稠黑色粗产品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醋过硅胶柱(7:3,v/v),蒸干溶剂得到16g淡黄色固体粉末,产率为59%。1H NMR(400MHz,CDCl3)δ7.19(s,2H),2.93-2.78(t,J=18Hz,4H),2.66(s,6H),2.06(m,2H).13C NMR(101MHz,CDCl3):δ194.7,147.6,134.7,126.7,125.2,40.4,18.1,16.0.
2.2制备1,2-二(5-氯-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42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无水四氢呋喃和锌粉(7.24g,110.71mmol),冰浴,剧烈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四氯化钛溶液(16.80g,88.57mmol),滴加完毕后继续冰浴搅拌5min,转移到油浴,升温至80℃,加热回流1小时,反应液颜色逐渐由黄绿色变成深黑色。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针筒注入40mL含1,5-二(5-氯-2-甲基噻吩-3-基)戊烷-1,5-二酮)(16g,44.29mmol)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继续加热回流4小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将反应液倒入10%的碳酸钾水溶液中,析出大量固体,抽滤,滤饼用无水乙醚反复洗涤,用乙醚(50mL×2)萃取水层,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过滤,旋蒸除掉溶剂,粗品用石油醚为洗脱剂,过硅胶柱,蒸干溶剂后得到无色油状液体3.3g,低温静置成无色蜡状固体,产率为30%。1H NMR(400MHz,CDCl3)δ6.57(s,2H),2.71(t,J=7.5Hz,4H),2.07-1.96(m,2H),1.88(s,6H).13C NMR(101MHz,CDCl3)δ134.82,134.41,133.28,126.67,125.18,38.32,22.81,14.16.
2.3制备1,2-二(5-甲酰基-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51
在氮气及-78℃条件下,在50mL低温反应瓶中加入1,2-二(5-氯-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1.50g,4.56mmol),加入10mL无水四氢呋喃,搅拌,慢慢用注射器加入2.5mol/Ln-BuLi/hexane(5.5mL),继续低温搅拌反应60min,然后用预先冷却的注射器慢慢加入DMF(2.29mL),继续低温搅拌反应1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自然升至室温,用浓度为2M的盐酸(15mL)淬灭反应,分液,水层用无水乙醚(20mL×2)萃取,合并有几层,然后用水洗涤三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将得到的粗产品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醋过硅胶柱(5:1,v/v),蒸干溶剂得到1.5g蓝色固体粉末,产率为46%。1H NMR(400MHz,CDCl3)δ9.74(s,2H),7.43(s,2H),2.84(t,J=7.5Hz,4H),2.17-2.07(m,2H),2.05(s,6H).13C NMR(101MHz,CDCl3)δ182.38,146.38,140.23,137.42,137.07,134.98,38.41,22.89,15.38.
2.4制备1,2-二(5-羟甲基-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52
在氮气及冰浴条件下,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二(5-甲酰基-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0.87g,2.75mmol),加入35mL甲醇溶解,然后分批加入硼氢化钠(0.42g,11.0mmol)。继续冰浴下搅拌反应1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水淬灭反应,然后反应混合物用乙醚(30mL×2)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黄色固体,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6:1(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白色固体0.86g,产率为98%。1H NMR(400MHz,CDCl3)δ6.61(s,2H),4.61(s,4H),2.75(t,J=7.4Hz,4H),2.32(s,2H),2.06-1.98(m,2H),1.95(s,6H).13C NMR(101MHz,CDCl3)δ139.35,135.33,134.93,134.56,126.91,59.91,38.25,22.98,14.36.
2.5制备1,2-二(5-氯甲基-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53
在氮气及冰浴条件下,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二(5-羟甲基-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0.86g,2.86mmol)和无水吡啶(1.0mL),加入40mL无水四氢呋喃溶解,搅拌。将氯化亚砜(1.28g,10.73mmol)称在恒压滴液漏斗里,慢慢滴加到反应体系中,继续冰浴搅拌反应2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慢慢倒入40mL冰水混合物中,搅拌。然后反应混合物用乙醚(30mL×2)萃取,合并的有机相用30mL饱和碳酸氢钠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得棕色固体。由于产物在空气中非常不稳定,所以不进行纯化立即投入下一步反应中。
2.6制备化合物2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61
在氮气及50℃油浴条件下,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氟虫腈(Fip,0.378g,1.06mmol)和碳酸铯(1.11g,2.54mmol),加入30mL二甲基甲酰胺溶解,50℃恒温搅拌反应半个小时。然后慢慢加入用5mL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的1,2-二(5-氯甲基-2-甲基噻吩-3-基)环戊烯(0.80g,2.24mmol),继续恒温反应4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沉淀物,减压除去溶剂得棕红色固体,柱层析,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5(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白色固体0.2g,产率为16.3%。m.p.113.4-118.5℃.1H NMR(400MHz,DMSO)δ8.38(s,2H),8.36(s,2H),8.30(dd,J=15.0,6.4Hz,2H),6.74(d,J=7.6Hz,2H),4.57(dd,J=17.2,6.0Hz,2H),4.38-4.21(m,2H),2.68(t,J=7.2Hz,4H),1.98(dd,J=14.4,7.2Hz,2H),1.80(d,J=8.0Hz,6H).13C NMR(101MHz,DMSO)δ149.68,136.09,135.91,135.76,134.98,134.26,133.71,126.92,126.10,125.49,123.55,120.79,111.37,95.13,90.7,30.92,22.04,13.96.19F NMR(376MHz,CDCl3)δ-62.10--64.26(m),-73.19--75.35(m).HRMS(ESI-TOF):m/z C41H24 35Cl4F12N8O2S4Na[M+Na]+计算值:1178.9365,实测值:1178.9355;m/zC41H24 35Cl3 37ClF12N8O2S4Na[M+Na]+计算值:1180.9336,实测值:1180.9349;m/zC41H24 35Cl2 37Cl2F12N8O2S4Na[M+Na]+计算值:1182.9306,实测值:1182.9320;m/zC41H24 35Cl37Cl3F12N8O2S4Na[M+Na]+计算值:1184.9277,实测值:1184.9261;m/zC41H24 37Cl4F12N8O2S4Na[M+Na]+计算值:1186.9247,实测值:1186.9230.
制备N-甲基氟虫腈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71
将N-(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5-基)丙酰胺(4.91g,10mmol),20mmol稀硫酸在乙醇中搅拌,100℃下反应,TLC跟踪反应至反应结束。水洗,调pH,萃取反应液,由于得到产物较纯,无需纯化直接投下一步。
制备化合物3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72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2,步骤2.6,不同点在于,用N-甲基基氟虫腈替换氟虫腈。
m.p.118.2-123.1℃.1H NMR(400MHz,DMSO)δ7.55(s,2H),7.56(s,2H),6.58(d,J=7.6Hz,2H),4.58(dd,J=17.2,6.0Hz,2H),4.57-4.21(m,2H),2.38(t,J=7.2Hz,4H),2.33(s,6H),1.88(dd,J=14.4,7.2Hz,2H),1.11(t,J=8.0Hz,6H).13C NMR(101MHz,DMSO)δ154.78,141.38,139.09,136.91,135.28,134.76,133.98,131.22,130.11,127.26,125.71,123.92,123.10,115.49,110.37,55.13,46.78,30.92,21.04,12.78.HRMS(ESI-TOF):m/zC43H28 35Cl4F12N8O2S4Na[M+Na]+计算值:1206.9678,实测值:1206.9675C43H28 35Cl3 37ClF12N8O2S4Na[M+Na]+计算值:1208.9649,实测值:1208.9645;m/z C43H28 35Cl2 37Cl2F12N8O2S4Na[M+Na]+计算值:1210.9619,实测值:1210.9616;m/z C43H28 35Cl37Cl3F12N8O2S4Na[M+Na]+计算值:1212.9590,实测值:1212.9577;m/z C43H28 37Cl4F12N8O2S4Na[M+Na]+计算值:1214.9548,实测值:1214.9553.
制备化合物4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81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步骤1.7;不同点在于,用N-甲基基氟虫腈替换氟虫腈。
m.p.121.8-124.3℃.1H NMR(400MHz,DMSO)δ7.58(s,2H),7.57(s,2H),6.68(d,J=7.6Hz,2H),4.88(dd,J=17.2,6.0Hz,2H),4.87-4.51(m,2H),2.45(s,6H),1.21(t,J=8.0Hz,6H).13C NMR(101MHz,DMSO)δ156.78,143.38,142.09,139.12,136.71,135.10,134.16,133.98,131.02,127.56,125.88,123.16,122.49,114.23,109.03,107.11,58.88,55.13,47.78,12.28.HRMS(ESI-TOF):m/z C43H22 35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14.9113,实测值:1314.9110;C43H22 35Cl3 37Cl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16.9083,实测值:1316.9080;m/z C43H22 35Cl2 37Cl2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18.9041.实测值:1318.9044;m/z C43H22 35Cl37Cl3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20.9121,实测值:1320.9117;m/z C43H22 37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22.8982,实测值:1322.8985.
制备N-丁基氟虫腈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82
向超声波喷雾器中(固定功率150W)中加入50mlN,N-二甲基甲酰胺、10.0g氟虫腈、2g KOH,再加入2.7g正溴丁烷,室温下超声震动一小时,震荡完毕打开喷雾开关,通过气管把雾气送入微波反应器顶部,打开微波反应器,功率调节到300W开始加热反应,当超声波喷雾器中溶剂快要雾化干时(现象是连接超声波喷雾器与微波反应器的透明导管中雾气明显减少),停止雾化,关闭微波反应器的进样口,继续反应120min.反应完后产物经水洗,过滤干燥后得11.6g化合物。收率92.6%.1H NMR(400MHz,CDCl3)δ7.90(s,1H),7.80(s,1H),5.62(s,2H),2.82(s,2H),2.52(s,2H),2.02(s,2H),1.52(s,1H).
制备化合物5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91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步骤1.7;不同点在于,用N-丁基氟虫腈替换氟虫腈。
m.p.151.4-154.7℃.1H NMR(400MHz,DMSO)δ7.85(s,2H),7.87(s,2H),6.69(d,J=7.6Hz,2H),4.98(dd,J=17.2,6.0Hz,2H),4.87-4.41(m,2H),3.51(m,4H),3.40(m,4H),3.21(m,4H)2.45(s,6H),1.01(t,J=8.0Hz,6H).13C NMR(101MHz,DMSO)δ165.88,142.38,141.09,139.82,136.11,135.29,135.00,134.78,131.32,127.59,125.69,123.66,123.06,122.21,115.23,108.03,107.61,61.22,57.88,30.87,27.21,21.78,15.06,11.28.HRMS(ESI-TOF):m/z C49H34 35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99.0052,实测值:1399.0056;C49H34 35Cl3 37ClF18N8O2S4Na[M+Na]+计算值:1401.0022,实测值:1401.0020;m/zC49H34 35Cl2 37Cl2F18N8O2S4Na[M+Na]+计算值:1403.0090,实测值:1403.0087;m/zC49H34 35Cl37Cl3F18N8O2S4Na[M+Na]+计算值:1405.0047,实测值:1405.0050;m/zC49H34 37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407.0031,实测值:1407.0030.
制备化合物6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292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1,步骤1.7;在氮气及50℃油浴条件下,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N-甲基氟虫腈(0.202g,0.45mmol)、N-丁基氟虫腈(0.221g,0.45mmol)和碳酸铯(0.949g,2.17mmol),加入30mL二甲基甲酰胺溶解,50℃恒温搅拌反应半个小时。然后慢慢加入用5mL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的1,2-二(2-甲基-5-氯甲基-3-噻吩基)八氟环戊烯,继续恒温反应4h。TLC跟踪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沉淀物,减压除去溶剂得棕红色固体,柱层析,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5(v:v)洗脱,蒸干溶剂得到白色固体0.20g,产率为16.2%。
m.p.181.1-189.5℃.1H NMR(400MHz,DMSO)δ7.57(s,2H),7.45(s,2H),6.58(d,J=7.6Hz,1H),6.57(d,J=7.6Hz,1H),4.58(dd,J=17.2,6.0Hz,2H),4.57-4.11(m,2H),3.41(m,2H),3.01(s,3H),2.47(s,3H),2.48(s,3H),2.21(m,2H),2.11(m,2H),1.11(t,J=8.0Hz,3H).13C NMR(101MHz,DMSO)δ165.05,155.21,143.33,142.23,141.01,139.88,138.88,136.71,137.14,135.33,134.34,133.99,132.01,131.46,128.87,127.86,126.54,125.88,124.33,123.56,123.01,122.11,120.98,120.03,117.21,115.74,114.49,112.45,111.94,111.65,109.52,107.81,62.31,59.91,48.76,47.32,39.21,30.21,27.34,23.44,15.23,12.89.HRMS(ESI-TOF):m/z C46H28 35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56.9582,实测值:1356.9583;C46H28 35Cl3 37Cl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58.9553,实测值:1358.9556;m/z C46H28 35Cl2 37Cl2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60.9511,实测值:1360.9516;m/zC46H28 35Cl37Cl3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62.9494,实测值:1362.9490;m/zC46H28 37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64.9452,实测值:1364.9450.
制备化合物7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301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6;不同点在于,用氟虫腈替换N-丁基氟虫腈。
m.p.195.8-209.6℃.1H NMR(400MHz,DMSO)δ7.67(s,2H),7.55(s,2H),6.59(d,J=7.6Hz,1H),6.61(d,J=7.6Hz,1H),5.11(d,J=17.2,1H),4.68(dd,J=17.2,6.0Hz,2H),4.77-4.31(m,2H),3.21(s,3H),2.17(s,3H),2.18(s,3H)13C NMR(101MHz,DMSO)δ158.78,155.34,145.65,144.21,142.56,141.31,139.80,138.87,137.21,136.77,135.26,135.11,134.21,133.87,131.29,129.87,128.66,127.61,127.06,126.34,125.78,124.11,123.54,123.07,122.43,122.06,120.87,114.21,112.87,110.98,109.33,108.64,107.26,62.34,47.87,40.26,39.11,15.23.HRMS(ESI-TOF):m/z C42H20 35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00.8956,实测值:1300.8954;C42H20 35Cl3 37Cl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02.8927,实测值:1302.8931;m/z C42H20 35Cl2 37Cl2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04.8897,实测值:1304.8890;m/z C42H20 35Cl37Cl3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06.8868,实测值:1306.8870;m/z C42H20 37Cl4F18N8O2S4Na[M+Na]+计算值:1308.8826,实测值:1308.8823.
实施例3 本发明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测试
(1)对蚜虫的杀虫活性
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等,属于同翅目害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蚜虫繁殖和适应力强,各种防治方法都很难取得根治的效果。对于蚜虫防治,重要的是抓紧防治,避免蚜虫大量发生。以豆蚜(Aphis craccivora)为测试对象,采用浸渍法测试。
操作过程:选取健壮的豆蚜无翅成虫(虫体呈黑绿色,有光泽,腹部饱满。各足褪节、胫节、跗节均暗黑色,其余部分黄白色)若干。避光,在黑暗条件下饥饿处理0.5~1h。选取长势良好,高约3cm的蚕豆豆苗,洗去沙土(注意尽量保持豆皮完整),掐去豆根,插入带水海绵上,使豆苗保持水分供给的充足。将经过饥饿处理的豆蚜抖落在豆苗周围,在阳光下让蚜虫爬苗,并刺入口针(耗时约2~3h),最终使每棵豆苗爬有蚜虫约20~30头。配制所需浓度的化合物溶液,分为两组,第一组不经紫外光的照射(未光照组),第二组用310nm紫外灯照射一定的时间(光照组,放在黑暗条件下),溶液中DMSO含量不超过5%,溶液中含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剂曲拉通(500ml清水中含曲拉通2~3滴)。采用浸苗法处理蚜虫,将爬有豆蚜的豆苗在已配好的两组溶液中浸泡2~3s,连续3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豆苗上多余的溶液,每个浓度3个重复。然后将豆苗插入带水海绵上,罩上马灯罩,避光,在25℃恒温条件下放置48h。48h后观察并统计光照组和未光照组蚜虫死亡情况,并根据公式计算死亡率(%):死亡率(%)=(对照活虫数-处理活虫数)/对照活虫数×100%。结果见表1。
(2)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俗称黑蚊子、花蚊子、花斑蚊、花脚蚊,生性凶猛、攻击力强,也被称为"亚洲虎蚊",属于长角亚目蚊科,中等大小的黑色蚊虫,上面具有白色鳞片形成的斑纹,白纹伊蚊源于东南亚,是东南亚和中国的常见蚊种。白纹伊蚊幼虫(孑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双翅目蚊类的幼虫。它是由雌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白纹伊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而且其幼虫具有"嗜静"的特性。水环境安静、阴凉,不易受打扰,最适合这种伊蚊产卵以及孑孓存活。孑孓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幼虫主要孳生于人房附近的竹筒、树洞、石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瓦钵、泡菜缸等容器积水,也见于菠萝等植物叶腋。孑孓经4次蜕皮后发育成蛹,初期蛹仍可活动,将羽化时则基本不可动,而后羽化为成蚊。白纹伊蚊既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子,也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媒介,它可以传播很多病原体,包括登革热、罗斯河病毒和西尼罗病毒。蚊虫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环境治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法规防治和遗传防治等。化学防治是通过对孳生地投药,对白纹伊蚊的成蚊直接喷洒起到了较好作用,但是在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学药物的应用也使蚊虫产生抗药性。因此研究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来杀灭蚊子的幼虫,可以有效的控制蚊子数量的增加,抑制人类疾病的传播。
操作过程:选取大小一致的4龄白纹伊蚊幼虫若干。将待测化合物以DMSO助溶(溶液中DMSO含量不超过5%),用除氯水稀释,准确配制成800、400、200、100、50、25、12.5、6.25、3.13、1.57ppm溶液,设置两组实验,第一组不经紫外光的照射(未光照组),第二组用310nm紫外灯照射一定的时间(光照组,放在黑暗条件下)。然后取配制好的各浓度的化合物2mL加入到4mL的离心管中,再分别转移30只孑孓进入相应的离心管,最后补加2mL的除氯水,使溶液体积为4mL,最终化合物浓度为400、200、100、50、25、12.5、6.25、3.13、1.57、0.79ppm,并以除氯水溶液处理作空白对照,以吡虫啉作为阳性对照,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将光照组和未光照组都放入黑暗条件下,在25℃恒温条件下放置24h。24h后观察并统计光照组和未光照组孑孓死亡情况,并根据公式计算死亡率(%):死亡率(%)=(对照活虫数-处理活虫数)/对照活虫数×100%。结果见表1。
表1.式(A)化合物的杀虫活性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331
实施例4 化合物1的光致变色现象
光致变色现象(photochromism)是指化合物A,在受到特定波长光照射后,能够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产物B,而在另一波长光照射或者热的作用下,又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现象。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也是一类基于周环反应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的母体结构是一个6π电子共轭的己三烯。在紫外光激发下,处于反平行状态的分子发生分子内的顺旋关环反应,形成共轭的闭环态分子而呈色。而在可见光的照射后,闭环态分子开环恢复至原来状态。经过适当的分子结构修饰,此类化合物的闭环态可以呈现出从黄色到绿色的全部颜色。
以化合物1为例说明:化合物1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发生了闭环的光致变色反应,反应式如下:
Figure GDA0003962203320000341
采用310nm的紫外光照射开环化合物1的乙腈溶液,开环化合物1慢慢形成关环化合物1,在可见光区520nm处出现一个很宽的吸收峰,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关环产物浓度逐渐增大,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增强。大约经过90s照射后,化合物1达到开环闭环的平衡态(图1),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很快由无色变为红色,这说明化合物1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发生了闭环的光致变色反应。然后用493nm的蓝光照射关环化合物1,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关环化合物1在可见光下发生了开环的光致变色反应。
结合实施例3和实施例4可知:关环化合物的杀虫效果更好。
实施例5 化合物1的耐疲劳性
耐疲劳性是基于化合物经历光致变色的呈色和消色之间循环次数的评价指标。光致变色反应总是伴随着化学键的改变,在此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不可避免。这无疑会导致化合物的部分降解,降低化合物的耐疲劳度。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耐疲劳性除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其自身分子结构的差异也会造成其耐疲劳度的不同。在分子结构方面,芳基上取代基的类型会对其耐疲劳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非对称结构也可以提高化合物的耐疲劳性。
研究表明,二苯并噻吩全氟环戊烯类化合物普遍具有很高的耐疲劳度,在空气中的循环次数最高可以达到104以上。
当采用紫外光和可见光交替照射化合物1的乙腈溶液时,它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当用310nm紫外光照射时,化合物1的乙腈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并且在550nm附近处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它形成了闭环体的化合物。而当大于493nm光照射时,溶液红色消失,闭环态的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变成开环态的化合物。
重复采用不同波长光照射的过程,结果如图2所示,整个成色和漂白过程可以重复6次以上而未发生大的衰减,这表明化合物1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
实施例6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
(a)油状悬浮液
按比例准备以下组分:25%(重量百分比,下同)化合物1-7中任一种化合物;5%聚氧乙烯山梨醇六油酸酯;70%高级脂肪族烃油。将各组分在沙磨中一起研磨,直到固体颗粒降至约5微米以下为止。所得的粘稠悬浮液可直接使用,但也在水中乳化后使用。
(b)水悬浮液
按比例准备以下组分:25%化合物1-7中任一种化合物;3%水合硅镁土(hydrateattapulgit);10%木质素磺酸钙;0.5%磷酸二氢钠;61.5%水。将各组分在球磨机中一起研磨,直到固体颗粒降至约10微米以下为止。该水悬浮液可直接使用。
(c)饵剂
按比例准备以下组分:0.1-10%化合物1-7中任一种化合物;80%小麦面粉;19.9-10%糖蜜。将这些组分完全混合,按需要形成饵形状。可食用饵可以分散到卫生害虫所侵染的场所,例如家居或工业场所,诸如厨房、医院或商店或户外区域,以通过口服摄入来防治害虫。
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4)

1.具有式(A)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盐:
Figure FDA0003962203310000011
式(A)中:
R1,R2为H;
R3为氢;
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氟;
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4烷基;
Z选自S或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R4、R5、R6、R7、R8和R9均为氢或均为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2烷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各个R10均为甲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Z为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下组:
Figure FDA0003962203310000012
7.具有式(B)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盐:
Figure FDA0003962203310000021
式(B)中:
R1,R2各自独立地为H;
R3为氢;
R4、R5、R6、R7、R8和R9分别独立地为氢、氟;
各个R10分别独立地为C1-4烷基;
Z选自S或O。
8.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包含0.001-99.99重量%的成分(a)和成分(b);其中,
成分(a)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
成分(b)为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用于杀灭或预防选自如下的害虫: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翅目、或双翅目昆虫。
10.一种杀虫或防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如下一种或多种施加于遭受或可能遭受虫害的植物体、其周围的土壤或环境中: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
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
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
并任选地用波长为310-380nm的光照射该植物体、其周围的土壤或环境。
11.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在制备杀虫剂组合物中的用途。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在310-380nm波长的光照射后生成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
13.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在493-760nm波长的光照下生成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
14.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惰性溶剂中,将式(1g)化合物与式01或01’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A)化合物;
Figure FDA0003962203310000031
上述各式中,各个基团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
CN201810694476.8A 2018-06-29 2018-06-29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Active CN110655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4476.8A CN11065551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PCT/CN2019/093093 WO2020001494A1 (zh) 2018-06-29 2019-06-26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4476.8A CN11065551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5512A CN110655512A (zh) 2020-01-07
CN110655512B true CN110655512B (zh) 2023-02-28

Family

ID=6898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4476.8A Active CN11065551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5512B (zh)
WO (1) WO2020001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7334B (zh) * 2021-02-10 2023-09-0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二噻吩乙烯内酯类化合物以及制备、光调控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325A (zh) * 2004-08-30 2006-03-08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光致变色全氟环戊烯类二芳基乙烯希夫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33722A (zh) * 2012-03-20 2012-08-15 金坛市凌云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非泼罗尼的制备方法
CN106397419A (zh) * 2016-09-09 2017-02-15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二芳基乙烯类可光致变色杀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1829B1 (ko) * 2001-07-30 2005-07-20 한국화학연구원 디아릴에텐 유도체와 이를 이용한 광변색 박막
MX2014013430A (es) * 2012-05-04 2015-04-14 Basf Se Compuestos que contienen pirazol sustituido y su uso como plaguicida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325A (zh) * 2004-08-30 2006-03-08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光致变色全氟环戊烯类二芳基乙烯希夫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33722A (zh) * 2012-03-20 2012-08-15 金坛市凌云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非泼罗尼的制备方法
CN106397419A (zh) * 2016-09-09 2017-02-15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二芳基乙烯类可光致变色杀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1494A1 (zh) 2020-01-02
CN110655512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7032B (zh) 杀虫用芳基吡咯烷
HUE027959T2 (en) Anthranilic acid diamide derivative with heteroaromatic and heterocyclic substituents
CN108003162B (zh) 稠合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HUE027086T2 (en) Tetrazol-substituted anthranilic acid amides as pesticides
TWI486124B (zh) 作為除害劑之經三唑-取代的鄰胺基苯甲醯胺類
JP2010532750A (ja) 複素環的に置換された複素環式カルボン酸誘導体
CN111518022A (zh) 具有杀虫活性的芳(杂)环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29481A (zh) 一类含吡唑环的稠合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JP2010513343A (ja) 殺真菌剤としてのビスオキシム
JP5558490B2 (ja) 環状ジオンならびに殺虫剤、殺ダニ剤および/または殺真菌剤としてのその使用
CN110655512B (zh)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10452167B (zh) 喹啉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551148B (zh) 含硅酰基乙腈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97419B (zh) 一种二芳基乙烯类可光致变色杀虫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621280A (zh) 硅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988149B (zh) 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336879B (zh) 一种3-吡啶基-1,2,4-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2745297A (zh) 含嘧啶的哌啶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320505B (zh) 具有杀虫活性的卤代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及用途
CN112442026A (zh) 介离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534677B (zh) 一类含亚胺的三环稠合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336882B (zh) 一种含氟吡啶酰基哌嗪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72452B (zh) 喹啉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JP4532340B2 (ja) 有害生物の防除に有効なスルホニルアミジン誘導体
KR0124946B1 (ko) 4-아미노-2-퀴놀린온 유도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