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3523A - 液位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位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3523A
CN101963523A CN2010102809775A CN201010280977A CN101963523A CN 101963523 A CN101963523 A CN 101963523A CN 2010102809775 A CN2010102809775 A CN 2010102809775A CN 201010280977 A CN201010280977 A CN 201010280977A CN 101963523 A CN101963523 A CN 101963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evel
sensor
fluid
armatur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09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D·凯勒
W·G·斯普里尔三世
G·V·贝内克
J·B·史密斯
M·L·戴里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Corp filed Critical Eat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3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3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10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M11/12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lubricant lev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2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1/00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1/00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 G01N2011/006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indirectly by measuring other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 G01N2011/0066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indirectly by measuring other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electr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 Level Indicators Using A Flo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位检测系统,包括限定有用于保持流体的空腔的储液器。液位传感器安装在该储液器上。螺线管主体限定有建立衔铁腔和由储液器限定的空腔之间的流体连通的第一开口。从而,衔铁在衔铁腔内的运动时间受储液器中的液位的影响。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传感器并可操作成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指示衔铁运动时间的传感器信号,并形成与之对应的控制信号。电源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以向线圈和控制器供电。

Description

液位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储蓄器/储液器中的液位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容纳和使用用于加压、润滑及其它方面的流体的系统中,重要的是使流体保持在适当的液位以确保系统的部件正常工作。例如,车辆上的流体容纳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和差速器必须保持润滑以便于冷却或扭矩传递。因此监测操作中的液位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液位检测系统,该液位检测系统包括流体储蓄器,该流体储蓄器限定有用于将流体保持在其中的空腔。具有螺线管主体的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流体储蓄器上,该液位传感器的第一部分伸入空腔内部,其第二部分伸到流体储蓄器外部。伸到流体储蓄器外部的部分可以仅是电连接器,或者可以更多地是螺线管主体。该传感器还包括线圈、衔铁、极靴以及将衔铁偏压离开极靴的偏压装置。偏压装置和线圈构造成随着线圈循环(周期性地)通电使衔铁在衔铁腔内循环(周期性地)运动。螺线管主体限定有衔铁腔,衔铁响应于线圈的通电在衔铁腔内移动。螺线管主体限定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使得衔铁腔和由流体储蓄器限定的空腔之间流体连通。因此衔铁在衔铁腔内的移动时间受流体储蓄器中的液位影响。
传感器可操作成提供指示移动时间的传感器信号。控制器可操作地与传感器连接,并且可操作成接收来自该传感器的信号以及生成与之对应的控制信号。电源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以向线圈和控制器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流体容纳部件与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相连接以向输出装置提供指示流体部件中的液位、温度和/或粘度的控制信号。例如,车辆的发动机、变速器和后轴差速器可以装有传感器,用以向车辆驾驶员提供液位、温度和粘度信息。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位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液位检测系统具有与需要流体的部件流体连通的储液器;
图2是液位检测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液位检测系统具有多个储液器;
图3是液位检测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液位检测系统具有位于储液器上的不同位置的多个液位传感器;
图4A是具有液位检测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液位检测系统的可选电源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图1-4B的液位检测系统的液位传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用于图1-4B的液位检测系统的液位传感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液位检测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了液位检测系统10,该液位检测系统包括安装到储液器15或流体容纳部件的壁14上的用于感测其中的液位L的液位传感器12。在下文中,将关于图5更详细地描述液位传感器12。图6示出了可以代替传感器12使用的传感器112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描述图1时,也将提及储液器15。不过,储液器15也可以替代地是流体容纳部件,如图4A中所示的发动机15E、变速器15F、第一轴差速器15G或第二轴差速器15H。或者,储液器15可用于非机动车环境例如食品加工行业中,在该行业中大型流体容纳桶经常被用于搅拌、加热或以其它方式处理食品和饮料。储液器15可用于任何需要追踪储存流体的液位的行业中。传感器12固定到储液器15上,使得流体状态/条件及液位传感器12在储液器15中定位成能够检测多个流体状态,包括流体温度、流体粘度、最高(满)液位和低液位,如下文所述。
如下文关于图5所述,传感器12可操作成经由第一电缆11A或无线地将传感器信号17提供给电子控制器16。控制器16可以被设置在储液器15的内部或外部。传感器信号17指示的是储液器15中的液位。来自传感器12的传感器信号也可以指示流体温度和流体粘度。启动开关19可以闭合以将电流从电源38(如蓄电池、发电机或太阳能电池)沿着传输导体(导线)13A提供给控制器16,继而经由导体11B使传感器12通电,如下文关于图5所述。导体11B可以被捆束在具有第一电缆11A的缆线中。控制器16经由导体13B与电源38连通。控制器16具有处理器,该处理器上存储有算法,该算法通过将传感器信号17与查询表中的存储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储液器15中流体的液位(和/或温度和粘度)。然后,控制器16经由第二电缆13沿着传输导体或者无线地将控制信号21提供给输出装置23。或者,控制器16可以与输出装置23和传感器12无线通信。输出装置23可以设有液位、温度或粘度的可视指示器或者可听指示器。例如,可视指示器可以是指示低液位的灯。可听指示器可以是指示低液位的警报器。
在储液器15为与需要流体的部件25(如发动机、食品加工机等)流体连通的储液器的实施例中,当部件25处于“开启”状态(即,正在运行并且需要流体时),泵27将被引导通过过滤器31的流体经由管道29提供给部件25,当部件25处于“关闭”状态(即,不需要流体时),泵27不提供流体。流体最终经由管道33返回储液器。因此,当部件25处于关闭状态时,储液器中的流体将处于静态液位L1,但是当部件25处于开启状态时,储液器中流体将下降至动态液位L2。如图5所示,当液位下行至临界液位以下、例如当动态液位L2下降至与传感器12中的开口64相对应的位置C以下时,传感器12可如下所述地操作成指示液位并告知监视器。
液位传感器的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5和图6详细描述两个可选的液位传感器12和112的结构和操作。参考图5,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12具有螺线管主体20,该螺线管主体包括外部部分22(也称为外壳)、底部24、线圈支承部26、延伸部28和帽部34。线圈支承部26(也称为绕线筒、线圈架)支承线圈30。外部部分22、底部24、线圈支承部26、延伸部28和帽部34可以通过铸造、模制或其它工艺形成整体或彼此制成为单件。
极靴32以压配合或其它方式固定在外部部分22以内。帽部34包围极靴32的末端并具有电连接器36,通过该电连接器36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源38(例如蓄电池)和控制器16。磁通收集器40设置在极靴32和帽部34之间。
螺线管主体20的底部24和延伸部28连同极靴32一起限定衔铁腔42,在该衔铁腔42内衔铁44在底部24的端面46和极靴32的端面48之间运动。衔铁44包括主体部50和从该主体部伸出的杆部52。偏压装置(例如弹簧)53设置在极靴32和衔铁主体部50之间以将衔铁44背离极靴32偏压至所示的非通电位置(即,当线圈30不通电时衔铁44的位置)。
安装法兰51使传感器12穿过开口54固定在储液器侧壁14中。螺栓或其它的固定机构(未示出)穿过法兰51的配合开口56,58和侧壁14伸出。当被固定到储液器15上时,底部24伸入由储液器15限定的空腔60内。传感器12的其余部分位于储液器15以外。底部24具有上开口62和下开口64。如本文所述,上开口62称为第一开口。
衔铁44大致横向于储液器15中的液位变化方向移动。更具体地说,衔铁44在衔铁腔42内大致横向(垂直)于液位下降(从液位A至液位B、液位C、液位D)或者液位上升(从液位D至液位C、液位B、液位A)的方向来回运动。或者传感器12可以安装成使得衔铁相对于储液器15中的流体成另外的角度移动。
极靴32、外部部分22、线圈30、磁通收集器40、法兰51和衔铁44形成一电磁铁。当线圈30由电源38供电时,在极靴32和衔铁44之间的间隙66中产生磁力线。当使线圈30通电时,磁通驱动衔铁44向极靴32运动,使衔铁腔42的位于端面48和衔铁44之间的部分减小。当停止对线圈30供电时,弹簧53驱动衔铁44返回到所示的非通电位置,使衔铁腔42的位于端面48和衔铁44之间的部分增大。随着衔铁44的移动,流体(无论是空气还是液体)被推动通过开口62,64。衔铁腔42的间隙66中的流体也随着衔铁44的循环(往复)运动被促使通过衔铁44的外径和延伸部28的内径之间的空隙67。类似地,流体被促使通过衔铁44中的沟槽69。空隙67和沟槽69构造成具有比开口62,64更大的对于流体流动的阻力。因此,衔铁的移动/运动时间根据流过空隙67和沟槽69的流体所受阻力而定,该阻力又取决于存在于衔铁腔42中并且被促使通过空隙67和沟槽69的是空气还是液体。
电磁阀20具有独特的感应冲击(inductive kick),该感应冲击为明显的电流下降之后跟随电流上升,表征着衔铁44到达已知的流体温度和流体填充位置下的行程终点。电磁阀20通电后,感应冲击的时间周期受衔铁44遇到的运动阻力的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电磁阀的感应冲击现象,2008年10月16日公开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80250851A1示出并描述了该感应冲击现象,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全体合并于此。
上述衔铁腔42、空隙67、沟槽69和开口62,64确定了指示各种流体状态——如流体粘度、流体变化的发生以及储液器15中的不同液位——的衔铁移动时间,如下文所述。通过追踪出现感应冲击之前的时间,并将该时间与存储在控制器16上的查询表中的预定时间进行比较,控制器16能够确定液位和粘度。传感器12也可操作成基于电流确定油温。
流体粘度
当线圈30通电和断电时,衔铁44在衔铁腔42内运动。当衔铁44离开极靴32时,流体也从衔铁腔42被推动通过空隙67和沟槽69。流过空隙67和沟槽69的流体所受的阻力和运动部件的摩擦力的总和减缓了衔铁的运动,使得通过测量衔铁运动时间以及然后应用存储在控制器16中的算法所得到的响应时间对应于指示流体粘度的值。流体粘度越高,导致当衔铁44循环运动时其运动得越慢,增加了衔铁响应时间。在该循环运动中的衔铁行程终点产生的感应冲击可由与线圈30连接的控制器16检测。流体越粘稠,则产生感应冲击所需的时间越长。然后将总的衔铁响应时间与存储在控制器16中的查询表核对以获得流体的相对粘度。因此能够使用传感器12测量流体粘度,除非液体的液位极低(即,低于开口64,比如处于液位D)。
还可以测量传感器12的电阻,并且可以控制发动机控制器电压以维持供应至传感器12的恒定的工作电流,从而维持衔铁44的恒定的力。这减少了电流变化性对衔铁响应时间的影响。将电压限制成低于12伏可以使衔铁44减速,甚至还可以改变响应时间对粘度的关系,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液位
当储液器15中的液体流体高于预定的满液位B(例如处于液位A)时,衔铁运动时间根据流过空隙67和沟槽69的流体所受阻力的总和而定,其中作用于衔铁44的粘性阻力也有轻微影响。开口62,64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允许液流体相对自由地从中流过,使得流过空隙67和沟槽69的流动决定了衔铁运动时间。由于这些阻力随液体液位的改变而不同,因此流体状态检测系统10能够监测并记录储液器15中的液体液位,将即时液位识别为处于下列两个范围之一以内:高于第一位置(满液位B)和低于第二位置(低液位C)。需要时,可以通过将输出装置23(见图1)(如仪表板屏幕上的监视器)与控制器16连接以及对控制器16编辑指令以将对应于被监测液位的控制信号21发送到监视器而将此信息传达给系统操作员,如车辆驾驶员。
如果储液器(盘)15中的液位处于低于开口64(即,低于液位C)的任何液位,如图1中所示的“过低”液位D,则在衔铁的第一循环过程中衔铁腔42中的任何流体都被促使流出开口62,64。由于开口62,64高于液位,因此当衔铁44循环运动时,空气而非液体被吸入衔铁腔42。在接下来的循环运动中,由于只有空气通过开口62,64、空隙67和沟槽69,因此衔铁运动时间相对较快。于是,控制器16将会把这样的衔铁运动时间识别为指示“过低”液体液位以及存储此信息,并且控制器16可被编辑指令来发送通知给显示器以便告知车辆操作员需要添加流体。
当液体流体处于高于开口62的任何液位(即,高于液位B)时,随着衔铁44移动,衔铁腔42将不断地被注入液体,且液体将被促使通过空隙67和沟槽69。这将产生唯一的被控制器16识别为指示满液体液位的衔铁运动时间,该衔铁运动时间根据流过空隙67和沟槽69的流体所受的阻力的总和而定。传感器12可以在储液器15上安装成使得液位B代表希望的最低静态液位,而液位C代表希望的最低动态液位。
流体温度
线圈30的温度会受到流体的影响。为了测量流体温度,测量线圈的电阻,然后与存储在控制器内的温度查询表核对以确定流体的温度。或者,可对传感器12循环施加预定电压。通过测量电流,能够计算出线圈的电阻并将该电阻与温度建立关联。
液位传感器的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6,示出了流体状态及液位感测系统110的另一实施例,该系统包括穿过储液器115的侧壁114伸出的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112。传感器112在储液器115(如车辆上的发动机油盘)上固定成使得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112位于由储液器115限定的空腔160内以便能够检测多个流体状态,包括流体温度、流体粘度以及多液位,如下文所述。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112可操作地连接到电子控制器116,该电子控制器116可以被设置在储液器115的内部或者外部,例如安装在车辆发动机上或者车辆的其它部位。
参考图6,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112具有螺线管主体120,该螺线管主体120包括外部部分122(也称为外壳)、底部124、线圈支承部126和帽部134。线圈支承部126(也称为绕线筒、线圈架)支承线圈130。外部部分122、底部124、线圈支承部126和帽部134相互之间可以通过铸造、模制或其它工艺形成整体或彼此制成为单件。
极靴132以压配合或其它方式固定在外部部分122内。帽部134包围极靴132的末端并具有电连接器136,通过该电连接器136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源138(例如蓄电池)和控制器116。磁通收集器140设置在极靴132和帽部134之间。垫圈141设置在线圈支承部126和底部124之间。
螺线管主体120的底部124连同极靴132一起限定衔铁腔142,在该衔铁腔142内衔铁144在非通电位置(底部124的端面146附近)和通电位置(靠近极靴132的端面148)之间运动。偏压装置(例如弹簧)153设置在极靴132和衔铁144之间以将衔铁144偏压离开极靴132至所示的非通电位置(即,当线圈130不通电时衔铁144的位置)。
安装法兰(未示出)使传感器112穿过开口154固定在储液器侧壁114中。螺栓或其它的紧固机构(未示出)穿过法兰的配合开口和侧壁114伸出。当被固定到储液器115上时,底部124伸入由储液器115限定的空腔160内。传感器112的其余部分位于储液器115以外。
底部214包括具有上开口162和下开口164的延伸部161。如本文所述,上开口162称为第一开口。如图6最佳地示出,下开口164轴向延伸并与径向槽165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衔铁144大致横向于储液器115中的液位变化方向移动。更具体地说,衔铁144在衔铁腔142内大致横向(垂直)于液体液位下降(从液位AA至液位BB、液位CC、液位DD)或者液体液位上升(从液位DD至液位CC、液位BB、液位AA)的方向来回运动。或者,传感器112可以安装成使得衔铁相对于储液器115中的流体成另外的角度移动。
极靴132、外部部分122、线圈130、磁通收集器140、垫圈141和衔铁144形成一电磁铁。当线圈130由电源138供电时产生磁通。磁通驱动衔铁144向极靴132运动,使衔铁腔142的位于端面146和衔铁144的侧面145之间的部分增大。当停止对线圈130供电时,弹簧153驱动衔铁144返回到所示的非通电位置,使衔铁腔142的位于端面146和衔铁144之间的部分减小。随着衔铁144的运动,流体(无论是空气还是液体,例如油)被推动通过开口162,164。开口162在衔铁144的第一侧145与衔铁腔142可通空气或液体。开口164与衔铁144的第二侧147可通空气或储液器115内的低于液位DD的液体。通过形成衔铁腔142的空腔的内径与衔铁144的外径之间的空隙166,可以在位于衔铁144的两侧145,147之间的衔铁腔的部分之间通空气。空隙166设计成阻止任何液体通过。因此,衔铁运动时间根据流过开口162,164的流体所受的阻力而定,该阻力又取决于流过这些开口的是空气还是液体。因此螺线管主体120通电后至产生感应冲击的时间周期受流过开口162,164的流体所受的阻力的影响。如上所述,衔铁腔142和开口162,164确立了指示不同流体状态——如流体粘度、流体变化以及储液器115中的不同液位——的衔铁运动时间,如下文所述。通过追踪感应冲击产生之前的时间并将该时间与存储在控制器116上的查询表中的预定时间相比较,控制器116能够确定液体的液位和粘度。传感器112也可以基于电流确定流体温度。
流体粘度
当线圈130被循环供电(通电和断电)时,衔铁144在衔铁腔142内来回运动。当线圈130通电和断电时,衔铁144分别朝向和背离极靴132运动,且流体从衔铁腔142被推动通过开口162,164。总的流过开口162,164的流体所受的阻力和运动部件的摩擦力减缓了衔铁的运动,使得通过测量衔铁的运动时间然后应用存储在控制器116中的算法所得到的响应时间对应于指示流体粘度的值。流体粘度越高,导致当衔铁144循环运动时其运动得越慢,增加了衔铁响应时间。在该循环运动中的衔铁行程终点产生的感应冲击可由与线圈130连接的控制器116检测。流体越粘稠,则产生感应冲击所需的时间越长。然后将总的衔铁响应时间与存储在控制器116中的查询表核对以获得流体的相对粘度。因此,能够使用传感器112测量流体粘度(除非液体的液位很低,即,低于开口164,如处于液位DD)。
还可以测量传感器112的电阻,并且可以控制发动机控制器电压以维持供应至传感器112的恒定的工作电流,从而维持衔铁144的恒定的力。这减少了电流变化性对衔铁响应时间的影响。将电压限制成低于12伏可以使衔铁144减速,甚至还可以改变响应时间对粘度的关系,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液位
当储液器115中的液体高于预定的满液位AA时,衔铁运动时间根据流过各个开口162,164的流体所受阻力的总和而定,其中作用于衔铁144的粘性阻力也有轻微影响。由于这些阻力随液体液位的改变而不同,因此流体状态检测系统110能够监测并记录储液器115内的液体液位,将当前液体液位识别为处于下列三个范围之一以内:高于液位AA(例如,过满液位),低于液位DD(例如,低液位)和液位AA与液位DD之间(例如,满液位)。需要时,可以通过将输出装置23(见图1)(如仪表板屏幕上的监视器)与控制器116连接以及对控制器116编辑指令将对应于被监测的液位的控制信号发送到监视器。
如果储液器115中的液位处于低于开口164的任何液位(即,低于图6中的液位DD的任何液位),则在衔铁的第一循环过程中衔铁腔142中的任何液体流体都被迫流出。由于开口162,164高于液体液位,因此当衔铁144循环运动时,空气而非液体被吸入衔铁腔142。在接下来的循环运动中,由于只有空气通过开口162,164,因此衔铁运动时间相对较快。于是,控制器116将会把这样的衔铁运动时间识别为指示“过低”液体液位以及存储此信息,并且控制器116可被编辑指令来发送通知给显示器以告知车辆操作员需要加油。
如果储液器(盘)115中的液体液位为低于开口162但高于开口164的任意液位(即,位于液位AA和液位DD之间的液位,如液位BB和液位CC),则衔铁144会在第一循环运动过程中使至少一些液体流体流出衔铁腔142。当弹簧153偏压衔铁144时,开口164将吸入液体。由于开口162高于液体液位,并且至少一部分衔铁腔142位于液体液位上方,因此当传感器112通电时一些空气将被吸入衔铁腔142。因此,衔铁运动时间将比液体流体处于极低液位DD时的衔铁运动时间长,但不如液位高于开口162时的衔铁运动时间长。控制器116将比较该衔铁运动时间和存储值,并将这样的衔铁运动时间识别为指示位于液位AA和液位DD之间的液位。
当液体流体处于高于开口162的任何液位(例如高于液位AA)时,当衔铁144移动时,衔铁腔142将不断地被注入液体,且液体将被促使通过开口162,164。这将产生唯一的被控制器116识别为指示过满液位的衔铁运动时间,该衔铁运动时间根据流过开口162,164的流体所受的阻力的总和而定。
流体温度
线圈130的温度受流体的影响。为了测量流体温度,测量线圈的电阻,然后将该电阻与存储在控制器内的温度查询表核对以确定流体的温度。或者,传感器112可以被循环施加预定电压。通过测量电流,能够计算出线圈的电阻然后将该电阻与温度建立关联。
液位检测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2,液位检测系统210具有多个容纳流体的储液器15A、15B和15C,例如可用于利用流体或多流体的处理系统中。各储液器15A、15B、15C分别具有安装到其上并可如上操作的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12A、12B、12C。各传感器12A、12B、12C将单独的传感器信号17A、17B、17C沿导线或者无线地传送给系统控制器16A,该控制器16A构造成处理各个传感器信号并将指示关于各个储液器15A、15B、15C的液位、温度和/或粘度信息的控制信号21A提供给输出装置23A,以便能够监测储液器15A、15B、15C。尽管图中示出三个储液器15A、15B、15C,但是系统210可以包括一个到几百个甚至更多储液器。电源38A可以是蓄电池、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或其它形式的电源,该电源38A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16A以向控制器16A供电,并通过控制器16A连接到传感器12A、12B、12C以向传感器12A、12B、12C供电。如果储液器15A、15B、15C的相对位置允许的话,则所示的提供传感器信号17A、17B、17C和将电能从控制器16A提供至传感器12的传输导体可以被捆束在一总线中或以其它方式被包裹。
液位检测系统的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3,液位检测系统310具有单个储液器15D,所述储液器15D具有三个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12D、12E、12F,这三个流体状态及液位传感器彼此相同并且与如上所述的传感器12或传感器112相同但安装在储液器15D的不同位置。传感器12D安装在第一位置,传感器12E安装在比第一位置低的第二位置,传感器12F安装在比这两个位置都低的第三位置。因此,各传感器12D、12E、12F可操作成将不同的传感器信号17D、17E、17F沿着总线29A或以其它方式(如无线地)提供给控制器16B。控制器16B构造成具有处理器,该处理器上存储有处理信号17D、17E、17F的算法,并且该控制器将控制信号21B提供给输出装置23B以便能够监测储液器15D,该控制信号指示关于储液器15D中的邻近各传感器12E、12E、12F的流体的液位、温度和/或粘度信息。电源38B可以是蓄电池、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或其它电源,且该电源38B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器16B以向控制器16B供电,并通过控制器16B连接到传感器12D、12E、12F,以向传感器12D、12E、12F供电。所示的提供传感器信号17D、17E、17F和将电能从控制器16B提供至传感器12D、12E、12F的传输导体可以被捆束在一总线中或以其它方式被包裹。
液位检测系统的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4A,车辆431的燃料液位检测系统410包括多个流体容纳部件,如发动机15E、变速器15F、可操作地连接第一后轴437的车轮435的第一轴差速器15G,以及可操作地连接第二后轴439的车轮435的第二轴差速器15H,所有这些可操作地由多部件车架433支承。发动机15E和变速器15F具有“开启”和“关闭”状态,并受到运行过程中产生静态和动态液位的循环流体的作用,如上所述。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当车轮435运动时,差速器15G和15H可能经历动态液位,而当车辆431停止时,经历静态液位。传感器12G、12H、12I、12J分别安装在发动机15E、变速器15F和差速器15G、15H上。传感器12G、12H、12I、12J如关于图5和图6中的传感器12或112所述地构造和操作。具体地,传感器12G、12H、12I、12J将传感器信号17G、17H、17I、17J沿传输导体提供给控制器416。或者,传感器12G、12H、12I和12J可以与控制器416无线通信。控制器416构造成具有处理器,该处理器上存储有算法。该算法处理传感器信号并将控制信号421沿传输导体或无线地提供给输出装置423。控制信号421指示发动机15E、变速器15F和差速器15G、15H内的各种液位。输出装置423可以是车辆仪表板上的显示器、音频信号器或其它指示器。电源438如车辆蓄电池或发电机通过控制器416向传感器12G、12H、12I、12J提供电源以使传感器12G、12H、12I、12J通电。或者,如图4B所示,电源可以是安装在车辆431的顶部441上的太阳能电池板438A。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装置423可以是控制发动机15E、变速器15F、差速器15G,15H中的一个或几个和/或车辆制动系统451的操作的第二控制器。输出装置423提供输出信号449,该输出信号被提供给制动系统451以使车轮435减速。当传感器信号17G、17H、17I、17J指示发动机15E、变速器15F或差速器15G,15H中的一个或几个的液位达到不应使车辆431高速运行的低动态液位时可能会如此。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各种可选设计方案和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液位检测系统(10;110;210;310;410),所述液位检测系统包括:
流体储蓄器(15;15A,15B,15C;15D;15E,15F,15G,,15H;115),所述流体储蓄器限定有用于将流体保持在其中的空腔(60;160);
液位传感器(12;12A,12B,12C;12D,12E,12F;12G,12H,12I,12J;112),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螺线管主体(20;120)、线圈(30;130)和衔铁(44;144),所述螺线管主体安装在所述流体储蓄器上并且具有伸入所述空腔内部的第一部分(24;124)和伸到所述流体储蓄器外部的第二部分(22;122);其中,所述螺线管主体限定有衔铁腔(42;142),所述衔铁响应于所述线圈通电在所述衔铁腔内运动;
极靴(32;132);
将所述衔铁偏压离开所述极靴的偏压装置(53;153),所述偏压装置和线圈构造成随着所述线圈被循环供电使所述衔铁在所述衔铁腔内循环运动;
其中,所述螺线管主体限定有第一开口(62;162),所述第一开口建立所述衔铁腔和由所述流体储蓄器限定的所述空腔之间的流体连通,从而所述衔铁在所述衔铁腔内的运动时间受所述流体储蓄器中的液位的影响;所述传感器可操作成提供指示所述运动时间的传感器信号(17;17A,17B,17C;17D,17E,17F;17G,17H,17I,17J);
控制器(16;16A;16B;116;416),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传感器,并且可操作成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以及产生对应于所述传感器信号的控制信号(21;21A;21B;421);以及
电源(38;38A;38B;138;438),所述电源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控制器以向所述线圈和所述控制器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系统还包括:
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控制器并可操作成接收所述控制信号的输出装置(23;23A;23B;423)。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系统还包括:
将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构造成将所述传感器信号从所述传感器传输到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电缆(11A);和
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输出装置连接并构造成将所述控制信号从所述控制器传输到所述输出装置的第二电缆(11B)。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构造成提供指示所述流体储蓄器中的液位的可视或可听指示器中的一者,所述指示器基于所述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安装在所述流体储蓄器(15D)的第一位置的第一传感器(12D),所述传感器信号是第一传感器信号(17D);并且所述液位检测系统还包括:
第二传感器(12E),所述第二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基本相同并且在所述流体储蓄器中安装在对应于不同液位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控制器(16B)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二传感器连接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传感器信号(17E)。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第一传感器(12A;12G),所述流体储蓄器是第一流体储蓄器(15A;15E),所述传感器信号是第一传感器信号(17A;17G);并且所述液位检测系统还包括:
第二流体储蓄器(15B;15F);
第二传感器(12B;12H),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基本相同并安装在所示第二流体储蓄器上;其中所述控制器(16A;416)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二传感器连接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传感器信号(17B;17H)并产生对应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信号的另一控制信号(21A;421)。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38;38A;38B;138;438;438A)是蓄电池、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中的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是第一开口(162)并建立所述衔铁腔(142)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空腔(160)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螺线管主体(120)限定有允许所述空腔和所述衔铁腔的第二部分之间流体连通的第二开口(164),所述衔铁腔的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衔铁的相对两侧,从而衔铁的两侧可与所述流体储蓄器流体连通;并且
所述第一开口在比所述第二开口高的液位(AA)处与所述流体储蓄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所述线圈的电阻确定流体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基于衔铁运动时间与预定的和预定粘度值相关的衔铁运动时间的比较确定流体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基本横向于所述流体储蓄器中的液位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系统与需要流体的部件(25)相结合,所述需要流体的部件与所述流体储蓄器(15)流体连通并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由于流体从所述流体储蓄器供应到所述需要流体的部件,因此流体流动是动态的,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流体储蓄器和所述需要流体的部件中的流体是静态的;其中预定的静态液位(B)高于所述第一开口,预定的动态液位(C)低于所述第一开口。
13.一种用于车辆(431)的液位检测系统(410),所述车辆具有框架(433)和流体容纳部件(15E,15F,15G,15H),所述液位检测系统包括:
液位传感器(12G,12H,12I,12J),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螺线管主体(20;120)、线圈(30;130)和衔铁(44;144),所述螺线管主体安装在所述流体容纳部件上并具有伸入流体储蓄器内部的第一部分(24;124)和伸到所述流体容纳部件外部的第二部分(22;122);其中,所述螺线管主体限定有衔铁腔(42;142),所述衔铁响应于所述线圈通电而在所述衔铁腔内运动;
极靴(32;132);
将所述衔铁偏压离开所述极靴的偏压装置(53;153),所述偏压装置和线圈构造成随着所述线圈被循环供电使所述衔铁在所述衔铁腔内循环运动;
其中,所述螺线管主体限定有第一开口(62;162),所述第一开口建立所述衔铁腔和由所述流体容纳部件限定的空腔(60;160)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衔铁在所述衔铁腔内的运动时间受所述流体容纳部件中的液位的影响;所述传感器可操作成提供指示所述运动时间的传感器信号(17G,17H,17I,17J);
控制器(416),所述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框架和所述传感器,并且可操作成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以及产生对应于所述传感器信号的控制信号(421);以及
电源(438),所述电源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控制器以向所述线圈和所述控制器供电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16)是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车辆包括第二控制器(423);所述第一控制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器以将所述控制信号(421)传送到所述第二控制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液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车轮(435);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可操作地与车轮连接,并可操作成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提供输出信号(449);所述输出信号可操作成使所述车轮减速。
CN2010102809775A 2009-07-21 2010-07-21 液位检测系统 Pending CN1019635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506,653 US8199021B2 (en) 2009-07-21 2009-07-21 Fluid level detection system
US12/506,653 2009-07-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3523A true CN101963523A (zh) 2011-02-02

Family

ID=4303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09775A Pending CN101963523A (zh) 2009-07-21 2010-07-21 液位检测系统
CN20102052757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7430U (zh) 2009-07-21 2010-07-21 液位检测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2757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7430U (zh) 2009-07-21 2010-07-21 液位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199021B2 (zh)
EP (1) EP2457068A1 (zh)
JP (1) JP2012533747A (zh)
KR (1) KR20120051023A (zh)
CN (2) CN101963523A (zh)
AU (1) AU2010274719A1 (zh)
MX (1) MX2012000995A (zh)
WO (1) WO20110102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0888A (zh) * 2013-12-16 2019-12-31 德国Skf润滑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润滑剂泵
CN112781679A (zh) * 2020-12-31 2021-05-11 深圳市富罗瑞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一对多型化工液体定量控制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0729B2 (en) * 2009-05-06 2012-07-31 Eaton Corporation Fluid condition and level sensor
US8199021B2 (en) * 2009-07-21 2012-06-12 Eaton Corporation Fluid level detection system
DE102012212992B3 (de) * 2012-07-24 2013-10-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iskositätssensor und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Viskosität von Flüssigkeiten
SE538374C2 (sv) * 2013-05-21 2016-05-31 Scania Cv Ab Förfarande för att följa funktion hos ett smörjsystem samt ett smörjsystem
TWI524057B (zh) * 2014-08-22 2016-03-01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液位量測裝置
CN106248166B (zh) * 2016-08-31 2023-04-07 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3085A (en) * 1985-01-18 1986-04-15 The Singer Company Liquid level sensor assembly
WO1991013322A1 (en) * 1990-02-26 1991-09-05 Caterpillar Industrial Inc. A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liquid in a container
US20080250851A1 (en) * 2007-04-11 2008-10-16 Eaton Corporation Integrated oil condition and level sensor
CN201837430U (zh) * 2009-07-21 2011-05-18 伊顿公司 液位检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5255A (en) * 1939-11-03 1942-06-02 Nat Oil Prod Co Filament testing apparatus
US4627272A (en) 1984-11-28 1986-12-09 Cambridge Applied Systems, Inc. Viscometer
US4762000A (en) * 1986-10-06 1988-08-09 Bond Jr Charles R Fluid level indicating apparatus
DE4125588C2 (de) 1991-08-02 1998-02-05 Renk Ag Ölstandsmesser
DE19902991C1 (de) 1999-01-26 2000-07-06 Mar Tec Marine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Viskosität von Flüssigkeiten, insbesondere Mineralölen
DE10242959A1 (de) 2002-04-26 2003-11-06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Viskosität einer Flüssigkeit
JP4260053B2 (ja) * 2004-03-26 2009-04-30 Ntn株式会社 オイルチェックセンサ
US8746408B2 (en) * 2006-09-01 2014-06-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oil change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230729B2 (en) * 2009-05-06 2012-07-31 Eaton Corporation Fluid condition and level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3085A (en) * 1985-01-18 1986-04-15 The Singer Company Liquid level sensor assembly
WO1991013322A1 (en) * 1990-02-26 1991-09-05 Caterpillar Industrial Inc. A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liquid in a container
US20080250851A1 (en) * 2007-04-11 2008-10-16 Eaton Corporation Integrated oil condition and level sensor
CN201837430U (zh) * 2009-07-21 2011-05-18 伊顿公司 液位检测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0888A (zh) * 2013-12-16 2019-12-31 德国Skf润滑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润滑剂泵
CN110630888B (zh) * 2013-12-16 2021-05-07 德国Skf润滑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润滑剂泵
CN112781679A (zh) * 2020-12-31 2021-05-11 深圳市富罗瑞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一对多型化工液体定量控制表
CN112781679B (zh) * 2020-12-31 2023-10-20 深圳市富罗瑞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一对多型化工液体定量控制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18723A1 (en) 2011-01-27
CN201837430U (zh) 2011-05-18
MX2012000995A (es) 2012-04-20
JP2012533747A (ja) 2012-12-27
US8199021B2 (en) 2012-06-12
EP2457068A1 (en) 2012-05-30
WO2011010208A1 (en) 2011-01-27
AU2010274719A1 (en) 2012-02-23
KR20120051023A (ko) 2012-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37430U (zh) 液位检测系统
US8230729B2 (en) Fluid condition and level sensor
US9476419B2 (en) Adhesive disp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including a pump with integrated diagnostics
US7921703B2 (en) Integrated oil condition and level sensor
CN101679009B (zh) 用于监视制动装置的装置和方法
US20150375581A1 (en) Pressure system for a tire assembly of a vehicle
CN107200091A (zh) 车辆高度调整装置
CN102268801B (zh) 洗衣机
CN107200092A (zh) 车辆高度调整装置
US20190178415A1 (en) Valve Electronics and Valve Arrangement
JP5545655B2 (ja) 塗装充填装置
CN203920571U (zh) 一种驱动桥油温自动检测报警装置
CN215034382U (zh) 焊机漏水回收利用装置
KR20220138256A (ko) 동작 상태 감지장치를 포함하는 개폐장치
KR100251185B1 (ko) 자동차의 연료량 측정장치
KR20180055176A (ko) 차량용 오일 레벨 측정장치
KR19980050694U (ko) 자동차의 연료량 측정장치
CN102788239A (zh) 一种智能化油雾器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