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867A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867A
CN101960867A CN2009801076005A CN200980107600A CN101960867A CN 101960867 A CN101960867 A CN 101960867A CN 2009801076005 A CN2009801076005 A CN 2009801076005A CN 200980107600 A CN200980107600 A CN 200980107600A CN 101960867 A CN101960867 A CN 101960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vibration
oscillating plate
speaker uni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76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867B (zh
Inventor
小笠原靖昭
前川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Publication of CN101960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8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 H04R9/047Construction in which the windings of the moving coil lay in the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其获得驱动部不受由热引起的不良影响的薄型的双向扬声器装置。该扬声器装置具备对置配置的一对振动板(101、102)、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各振动板外周的框架(12)以及支承各振动板的背面且根据音频信号对振动板赋予振动的多个驱动部(14),该驱动部(14)具备沿着与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磁隙(20G)的一对磁电路(201、202)、在磁隙内沿着一轴方向振动自如地配置且根据音频信号靠近或离间地振动的一对音圈(301、302)以及转换音圈的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振动板的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有分别在振动板侧和一对音圈的对置端侧形成关节部(52)且相对于音圈的方向斜设的连杆部分(51),并且配置多个连杆部分(51),以使对称于音圈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2轴。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般的扬声器装置,公知有动圈式扬声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1所示,该动圈式扬声器装置例如具备框架3J、锥形振动板21J、将振动板21J支承在框架3J的边缘4J、接合在振动板21J的内周部的音圈骨架610J、将音圈骨架610J支承在框架3J的阻尼器7J、缠绕在音圈骨架610J的音圈611J、磁轭51J、磁石52J、薄板53J,并且具有形成配置音圈611J的磁隙的磁电路。在该扬声器装置中,若音频信号被输入到音圈611J,则音圈骨架610J通过产生在磁隙内的音圈611J的洛伦兹力振动,通过该振动驱动振动板21J。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8-149596号公报(第1图)
如图1所示,上述的一般的动圈式扬声器装置例如相对于振动板21J的音响放射侧而在相反侧配设音圈611J,并构成为音圈611J及音圈骨架610J的振动方向与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成为相同方向。并且,在这种扬声器装置中,用于振动板21J振动的区域、用于音圈骨架610J振动的区域、配置磁电路的区域等沿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音响放射方向)而形成,所以成为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不得不变得比较大的结构。
更详细地,如图1所示,沿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的大小包括如下:沿锥形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的大小、将振动板21J支承在框架3J的边缘4J的总高(a)、从振动板21J与音圈骨架610J的接合部到音圈611J的上端的音圈骨架高度(b)、音圈高度(c)、磁电路的主要磁石高度(d)、磁电路的主要磁轭51J的厚度(e)等。在这种扬声器装置中,为了确保充分的振动板21J的振动行程,需要充分确保上述的a、b、c、d的高度,而且为了得到充分的驱动力,需要充分确保上述的c、d、e的高度,所以尤其在大音量对应式扬声器装置中,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不得不变大。
这样,在以往的扬声器装置中,音圈骨架610J的振动方向与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成为相同方向,所以若想加大振动板21J的振幅而得到大音量,则为了确保音圈骨架610J的振动行程而导致扬声器装置的总高变大,难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即,存在很难兼顾装置的薄型化和大音量化的问题。
然而,为了使音圈611J的振动有效地传递到振动板21J,优选将音圈611J的振动直接传给振动板21J,即,使音圈611J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一致。音圈611J的振动方向与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不同时,有时音圈611J的振动无法确实地传到振动板21J,这就产生与扬声器装置的再生效率的恶化有关的问题。尤其是为了得到高音区的良好的再生特性,需要确实地将音圈611J的振动传给振动板。
另一方面,在一般的动圈式扬声器装置中,锥形的振动板21J的内周部接合有音圈骨架610J,并从音圈骨架610J向振动板21J的内周部传递驱动力,所以使振动板整体以大致同相位驱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求能够以大致同相位驱动振动板整体的扬声器装置。
并且,为了进行大音量的低音再生,需要大口径(大面积)的振动板。此时,如现有技术,仅在振动板的中心附近连接音圈骨架610J的扬声器装置中,不得不将通过音圈611J产生的驱动力加大某种程度,而为了加大驱动力需要磁电路的大型化,从而产生无法实现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的问题。并且,在大面积的振动板中,通过将振动板形状设为锥形,可以提高振动板的刚性,但用基于单一的音圈骨架611J的驱动容易产生分割振动,无法得到高品位的宽频带中的再生。另外,在现有的技术中,有时磁电路接受振动系统的反作用振动,且该振动顺着框架从扬声器的安装部等发出不必要的声音。
可是公知有具备多个振动板而能够用各振动板向不同方向进行音响放射的扬声器装置。例如,为了得到如日本专利公开平7-203589号公报中记载的扬声器装置,组合2个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来使各振动板朝向相互反方向一体化,则需要上述的扬声器装置的总高的大致2倍的厚度。并且,此时用于驱动双方的振动板的2个磁电路靠近配置,因此驱动双方的振动板时从音圈产生的热传到磁电路,并在靠近配置的磁电路相互加热,所以存在产生音圈的热损失或由热引起的磁电路的减磁等不良状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的一例。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放射大音量的再生音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将音圈的振动确实地传给振动板而得到再生效率高的扬声器装置;提供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放射高音质的再生音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并且提供振动板以比较简单的结构、以大致同相位振动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在可提供在大面积振动板实现高品位且大音量的低音再生的同时薄型的扬声器装置,并且磁电路用来自振动系统的反作用振动,其传到框架,从而能够防止从扬声器的安装部等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并且具有驱动向双向音响放射的一对振动板的驱动部的扬声器装置中,避免在各驱动部产生由热引起的不良影响等。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方面所涉及的结构。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置配置的一对振动板、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所述各振动板外周的框架以及支承所述各振动板的背面且根据音频信号对所述振动板赋予振动的多个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具备沿着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磁隙的一对磁电路、在所述磁隙内沿着一轴方向振动自如地配置且根据所述音频信号靠近或离间地振动的一对音圈以及转换所述音圈的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所述振动板的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有分别在所述振动板侧和所述一对音圈的对置端侧形成关节部且相对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斜设的连杆部分,并且配置多个该连杆部分,以使对称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和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2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同图(a)为A-A剖面图,同图(b)为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同图(a)为A-A剖面图,同图(b)为俯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磁电路及音圈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磁电路及音圈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磁电路及音圈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磁电路及音圈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中的振动方向转换部的结构例与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中的振动方向转换部的形成例的说明图(同图(a)为侧视图,同图(b)为斜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中的振动方向转换部的形成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基于保持部的音圈支承部的保持机构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的汽车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虽然包括图示的内容,但并非仅限于此。另外,在以后的各图的说明中,与已经说明的部位共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而部分省略重复说明。
[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2、图3]
图2及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同图(a)为A-A剖面图,同图(b)为俯视图)。扬声器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对置配置的一对振动板10(101、102)、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各振动板10(101、102)外周的框架12以及支承各振动板10(101、102)的背面且根据音频信号对振动板10(101、102)赋予振动的多个驱动部14,驱动部14具备沿着与振动板10(101、10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磁隙的一对磁电路20(201、202)、在磁隙内沿着一轴方向振动自如地配置且根据音频信号靠近或离间地振动的一对音圈30(301、302)以及转换音圈30(301、302)的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振动板10(101、102)的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有分别在振动板侧和一对音圈的对置端侧形成关节部52且相对于音圈30(301、302)的振动方向斜设的连杆部分51,并且配置多个连杆部分51,以使对称于音圈30(301、302)振动方向和振动板10(101、102)的振动方向的2轴。
振动板10(101、102)对置配置且向互不相同的音响放射方向SD双方放射声音。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俯视为矩形,但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俯视圆形或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并且,图示的例子中振动板10的剖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具有由处于中央部的2个曲折部折弯的形状,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成为倒梯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由1个曲折部折弯的剖面形状或弯曲为U字形的剖面形状。
框架12为支承振动板10及驱动部14等的振动的部位,向振动方向(例如Z轴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10的外周,且由从框架12的侧壁朝向振动板10的中心侧延设的安装部12P支承驱动部14。振动板10(101、102)的外周部通过边缘11(111、112)支承在框架12。在安装部12P安装有磁电路20(201、202)。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框架12的侧壁通过保持部15保持音圈30(301、302)。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安装部12P的侧面通过保持部15保持音圈30(301、302)。
驱动部14具备有磁电路20、音圈30、振动方向转换部50,音圈30沿磁电路20的磁隙20G向一轴方向振动,振动方向转换部50转换其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振动板10。在图示的例子中,振动成音圈30沿着X轴方向相互靠近或离间,在与其正交的Z轴方向可振动地配置有振动板10,振动方向转换部50将音圈30(301、302)的X轴方向的相互靠近或离间的振动转换为本身的斜射角度的变化,使振动板10(101、102)向Z轴方向振动。
音圈30缠绕被输入音频信号的导线形成,其本身振动自如地配置在框架12,或者通过音圈支承部40振动自如地配置在框架12。音圈支承部40例如可以由平板状的绝缘部件形成,在其表面上或内部支承音圈30。
保持部15具有如下结构:沿着振动方向(例如X轴方向)振动自如地保持音圈30或音圈支承部40的同时,避免向其以外的方向移动地规制移动。例如,保持部15可沿音圈30的振动方向(例如,X轴方向)变形,在与该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可以通过具有刚性的弯曲板部件形成。
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备多个连杆部分51(第1连杆部分51A、第2连杆部分51B、第3连杆部分51C、第4连杆部分51D)和多个关节部52(52A、52B、52C、52D、52E、52F)。该连杆部分51和关节部52呈所谓缩放结构,配置多个连杆部分51,以使对称于音圈301、302的振动方向(X轴方向)和振动板101、102的振动方向(Z轴方向)的2轴。振动方向转换部50,一端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音圈30的同时,另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连结在振动板101、102,并且分别相对于振动板101、102的振动方向及音圈30的振动方向斜设而配置。
该振动方向转换部50,各连杆部分51的倾斜角度通过靠近或离间的音圈301、302的振动来进行变化,使振动板101、102向相互反方向振动。如图示,连杆部分51通过振动板侧的关节部52B、52C、52E、52F直接连结于振动板101、102时,需要振动板101、102本身具有刚性。连杆部分51不直接连结于振动板101、102时,刚性的连结部分介于振动板侧的关节部52B、52C之间及关节部52E、52D之间,其连结部分分别连结于振动板101、102
这种扬声器装置1,向多个驱动部14的音圈30输入相同的音频信号,由此各音圈301、302沿着同一平面方向(例如图示的X轴方向或Y轴方向)相互靠近或离间地振动。根据该振动,对置配置的一对振动板101、102通过各驱动部14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向与音圈30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图示的Z轴方向)相互靠近或离间地振动,同时向不同的音响放射方向SD双方放射声音。
根据这种扬声器装置1,在多个不同的部位支承振动板10的背面,并且设置多个通过音频信号赋予振动的驱动部14,所以即使是比较大面积的振动板10也能够使振动板10一体振动。由此,抑制振动板10的分割振动的产生而可以实现高音质的再生。并且,可以加大振动板10的面积而以小振幅获得低音再生时的高音压,且实现高品位的低音再生。
并且,根据振动方向转换部50使音圈30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成为不同方向,所以与使音圈30沿着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振动时相比,能够薄型化振动板10的背面侧。由此,能够得到可由高音压再生低音区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
并且,通过振动方向转换部50转换音圈30的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振动板10,所以即使通过加大音圈30的振幅来加大振动板10的振幅,扬声器装置1的音响放射方向的厚度(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也不会变厚。由此,能够得到可放射大音量的再生音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
而且,从对置的一对振动板101、102向不同方向放射声音时,可以离间配置驱动振动板101、102的驱动部14的磁电路201、202,所以能够抑制由从音圈301、302产生的热引起的音圈30的热损失或磁电路20的减磁等。并且,能够在框架12的侧壁附近配置磁电路201、202,所以可通过框架12迅速地放热从音圈301、302产生的热,并且可以回避驱动时的热对双方的驱动部14带来不良影响。
一对振动板相互向相反方向振动的同时,一对音圈相互向相反方向振动,所以基于这些振动的反作用相互作用而抵消。由此,磁电路等接受振动系统的反作用振动,不产生该振动引起异音产生的不良状况。并且,由于连杆部分的反作用相互抵消,所以振动板的振动稳定且能够产生高品位的再生音。
[磁电路/音圈;图4~图7]
图4~图7是说明磁电路及音圈的说明图。
用于使音圈30振动的磁电路20不仅形成有沿音圈30的振动方向的磁隙20G,而且在音圈30流过电流(伴随音频信号的音频电流),由此为了使洛伦兹力作用于音圈30,磁隙20G以反方向形成一对磁场。由此,若在音圈30流过音频电流,则音圈30沿着形成一对磁场的磁隙20G的配置方向振动。
磁电路20通过磁石21和磁轭部22形成,将形成Z轴方向上相互反方向的磁场的一对磁隙20G在X轴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形成,并且使流过各磁隙20G的电流在Y轴方向上成为相互反方向地围绕音圈30,从而使沿X轴方向的洛伦兹力作用于音圈30。磁石21和磁轭部22的配置可以设为多少不同的方式而形成具有与前述同样功能的磁电路20。
在图4及图5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20具有多个磁石21(21A~21D)。在该磁电路20中,磁石21设置在磁隙20G的沿磁场方向的两侧。在图示的例子中,磁轭部22具有下侧的磁轭部22A、上侧的磁轭部22B以及支柱部22C。磁轭部22A、22B隔开规定间隔大致平行地配置,并在中央部形成为支柱部22C向相对于磁轭部22A、22B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磁轭部22A、22B配置磁石21A~21D,由磁石21A和磁石21C形成一个磁隙20G2,由磁石21B和磁石21D再形成一个磁隙20G1。该一对磁隙20G1和磁隙20G2平面上排列形成,并形成相互反方向的磁场。
另一方面,音圈30,平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由沿Y轴方向形成的直线部30A、30C与沿X轴方向形成的直线部30B、30D构成。音圈30的直线部30A、30C配置在磁电路20的各磁隙20G内,并规定为磁场的方向沿向Z轴方向。优选对音圈30的直线部30B、30D不外加磁场。并且,即使是对直线部30B、30D外加磁场时,也构成为在其直线部30B、30D产生的洛伦兹力相互相抵。音圈30通过将缠绕数设得比较多,从而可以将配置在磁隙20G内的音圈30的一部分设得比较大,并在扬声器驱动时可以得到比较大的驱动力。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示出通过由绝缘平面板41构成的音圈支承部40支承音圈30的例子,并示出在该绝缘平面板41形成开孔部41b的例子,但也可以对音圈30赋予刚性而将整体形成为板状。音圈30具有刚性时,不使用音圈支承部40也无妨。
磁电路20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多个磁石21A~21D,磁石21A和磁石21C向同方向磁化,而磁石21B和磁石21D向与其相反的同方向磁化,以使音圈30的直线部30A所涉及的磁场的方向相对于直线部30C所涉及的磁场的方向成为反方向。磁石21的磁化可以在组装磁石21和磁轭部22之后进行,但在图4、图5所示的例子中需要进行2次此时的磁化工序。
与此相反,在图6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由向同方向磁化的磁石21A、21C形成磁隙20G2,而磁隙20G1形成于在各个磁轭部22A、22B形成的磁轭凸部22a、22b之间。由此,可以使在组装磁石21和磁轭部22之后进行的磁化工序1次性完成,实现工序的简化。
并且,图示的例子中,用于将磁轭部22定位支承于安装部12P等的支承部22A1、22B1形成在磁轭部22本身。由此,能够省略前述的支柱部22C,并且通过对安装部12P的磁轭部22的定位来规定磁隙20G的间隔。
[振动方向转换部;图8~图10]
图8是说明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结构例与动作的说明图。转换音圈30的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振动板10的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有分别在振动板10侧与音圈30侧形成关节部52而相对于音圈30的振动方向斜设的连杆部分51。在此,关节部52是指旋转自如地接合2个具有刚性的部件的部分,或者使一体化的具有刚性的2个部分曲折或弯曲自如的部分,连杆部分51是指关节部52形成在端部的具有刚性的部分。在此,刚性是指不易变形,并非仅指完全不变形。连杆部分51可以形成为板状或棒状。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杆部分51具备有第1连杆部分51A、第2连杆部分51B、第3连杆部分51C、第4连杆部分51D。第1连杆部分51A形成在一对音圈301、302的对置侧端部的一方侧的关节部52A与一对振动板101、102的一方侧的关节部52B之间。第2连杆部分51B形成在一对音圈301、302的对置侧端部的另一方侧的关节部52D与一对振动板101、102的一方侧的关节部52C之间。第3连杆部分51C形成在一对音圈301、302的对置侧端部的一方侧的关节部52A与一对振动板101、102的另一方侧的关节部52E之间。第4连杆部分51D形成在一对音圈301、302的对置侧端部的另一方侧的关节部52D与一对振动板101、102的另一方侧的关节部52F之间。
而且,第1连杆部分51A与第4连杆部分51D相互平行配置,第2连杆51B与第3连杆51C相互平行配置,所有的连杆部分51A~51D具有相同的长度。在此,在振动板侧的关节部52B、52C之间形成刚性的连结部分53,在关节部52E、52F之间也形成刚性的连结部分53。
图8(a)示出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处于振动的中间位置的情况。连杆部分51以角度θ0斜设在音圈301、302(或者音圈支承部401、402)与振动板101、102(省略图示)之间。此时,在从音圈301、302沿着振动板101、102的振动方向仅远离距离H0的位置Z0配置有振动板侧的关节部52B、52C及关节部52E、52F。音圈301、302(或者音圈支承部401、402)规制振动方向为向一轴方向(例如,X轴方向)振动,振动板101、102规制振动方向为向与音圈301、30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振动。
如同图(b)所示,形成于音圈301、302的对置侧端部的关节部52A、52D从最初的位置X0向振动方向(X轴方向或-X轴方向)仅移动ΔX1而到达位置X1,则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的倾斜角度转换为θ10>θ1),从而振动板侧的关节部52B、52C及关节部52E、52F的位置向振动板101、102的振动方向(Z轴方向或-Z轴方向)仅移动ΔZ1而到达位置Z1
如同图(c)所示,形成于音圈301、302的对置侧端部的关节部52A、52D从最初的位置X0向振动方向(-X轴方向或X轴方向)仅移动ΔX2而到达位置X2,则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的倾斜角度转换为θ20<θ2),从而振动板侧的关节部52B、52C及关节部52E、52F的位置向振动板101、102的振动方向(Z轴方向或-Z轴方向)的振动方向(-Z轴方向)仅移动ΔZ2而到达位置Z2
这样由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及关节部52(52A、52B、52C、52D、52E、52F)构成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功能为如下:将音圈301、302的靠近或离间的振动转换为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角度变化而传给振动板101、102,使振动板101、102同时向与音圈301、302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振动。
图9及图10是表示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形成例的说明图(图9(a)为侧视图,图9(b)为斜视图)。如前述,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备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与形成在其两端的关节部52(52A、52B、52C、52D、52E、52F)。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的一方侧通过关节部52形成连结部分53(53A),在连杆部分51(51A、51B、51C、51D)的另一方侧通过关节部52形成连结部分53(53B)。在此,连结部分53A是连结在音圈301、302或音圈支承部401、402与音圈301、302一体振动的部分,连结部分53B是连结在振动板101、102与振动板101、102一体振动的部分。
该振动方向转换部50,连杆部分51、关节部52、连结部分53被一体形成,由1个部件形成连结部分53A(音圈301侧)、关节部52A、连杆部分51A、关节部52B、连结部分53B(振动板101侧)、关节部52C、连杆部分51B、关节部52D、连结部分53A(音圈302侧),由1个部件形成连结部分53A(音圈301侧)、关节部52A、连杆部分51C、关节部52E、连结部分53B(振动板102侧)、关节部52F、连杆部分51D、关节部52D、连结部分53A(音圈302侧)。
关节部52(52A、52B、52C、52D、52E、52F)由通过横跨该关节部52的两侧部分连续的曲折自如的连续部件形成。此处的连续部件可以是形成连杆部分51和连结部分53整体的部件,也可以是形成连杆部分51和连结部分53的一部分的部件。
由板状部件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时,如图9(b)所示,关节部52形成为沿宽度方向的线状。并且,连杆部分51要求为刚性,关节部52要求曲折自如,所以相对于连杆部分51或连结部分53的厚度将关节部52的厚度形成为薄壁状,从而使一体部件具有不同的性质。
并且,将关节部52与连杆部分51的厚度的变化形成为倾斜面状,在横跨关节部52的两侧部分的端部形成面对面的倾斜面51t、53t。由此可以防止在角度变更连杆部分51时,连杆部分51的厚度对角度变更进行干涉。
图10所示的例子,在曲折自如的连续部件一体化刚性的部件而形成连杆部分51或连结部分53,将关节部52设为仅是连续部件的部分。同图(a)所示的例子中,在曲折自如的片状部件的连续部件50P表面粘贴刚性部件50Q而形成连杆部分51或连结部分53。由此,连续部件50P在横跨关节部52的两侧的部分连续延伸,关节部52仅由该连续部件50P曲折自如地形成。另一方面,在连续部件50P粘贴刚性部件50Q的连杆部分51或连结部分53形成在具有刚性的部分。
同图(b)所示的例子中,挟持连续部件50P地粘贴刚性部件50Q而形成连杆部分51或连结部分53。在此,未粘贴有刚性部件50Q的部分也成为关节部52。同图(c)所示的例子中,形成连杆部分51的刚性部件层压多层刚性部件50Q1、50Q2形成。另外,在同图(c)中,多层的刚性部件50Q1和刚性部件50Q2设为实际上相同的层也无妨。这样,通过在曲折自如的连续部件50P局部粘贴刚性部件50Q,可以一体形成曲折自如的关节部52与具有刚性的连杆部分51、连结部分53。
连续部件50P优选具有仅能承受扬声器装置驱动时反复的关节部52的曲折的强度与耐久性,并具有曲折动作反复时不发出声音的柔软性。作为具体例,连续部件50P可以由高强度纤维的织物或无纺物形成。作为织物的例子可以设为均一素材的平纹织物、经纱和纬纱为不同材质的平纹织物、1根交替地改变纱材质的平纹织物、基于交捻纱的平纹织物、并纱的平纹织物等,除了平纹织物以外,还可以设为三轴、四轴织物、三轴、四轴向经编织物、编织物、一方向并纱的纤维等。
将高强度纤维使用于全部或一部分时,沿着音圈30的振动方向配置高强度纤维,从而相对于音圈30的振动可以获得充分的强度。将经纱和纬纱均设为高强度纤维时,均使纤维方向相对于音圈30的振动方向倾斜大约45°,从而对经纱和纬纱施加均等的张力而可提高耐久性。作为高强度纤维可以使用芳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并且,为了调整连续部件的弯曲应力或刚性等物性,也可以涂覆(赋予)清除剂(减振剂、制动材料)。
作为刚性部件50Q优选为轻量易成型且固化后具有刚性的部件,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金属、纸等。刚性部件50Q在成型为板状之后,在连续部件50P的除关节部52以外的部分的表面用粘结剂粘贴,从而可以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并且,作为刚性部件50Q使用热硬化性树脂时,可以使树脂局部地浸泡于纤维质的连续部件50P中的连杆部分51或连结部分53之后,使之固化来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并且,作为刚性部件50Q使用树脂或金属时,可以通过嵌件成型在连杆部分51和连结部分53中一体化连续部件50P和刚性部件50Q。
[保持部(阻尼器);图11]
保持部15将音圈30或音圈支承部40保持在磁隙20G内的规定位置,以免音圈30接触于磁电路20,同时将音圈30或音圈支承部40支承为沿振动方向(X轴方向)直线性地振动。该保持部15在与音圈支承部40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在Z轴方向或Y轴方向规制为音圈支承部40无法移动。保持部15可沿音圈30的振动方向变形,并且能够在与该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通过具有刚性的弯曲板部件形成。
图11是表示基于保持部15的音圈支承部40的保持机构的具体例的说明图。在此,虽然保持音圈支承部40,但也可以直接保持音圈30。保持部15例如由导电性金属形成,在音圈支承部40侧的端部与音圈30的端部或来自该端部的音圈引出线43电连接,并在框架侧的端部与音频信号输入端子电连接。如前述,可以将保持部15本身设为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振动配线,也可以保持部15成为配线基板(例如在基板上形成有线状的配线的基板)。音圈30如前述,平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通过沿Y轴方向形成的直线部30A、30C和沿X轴方向形成的直线部30B、30D构成。音圈30的直线部30A、30C配置在磁电路20的磁隙20G内,并规定为磁场的方向沿向Z轴方向。
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持部15是容许音圈支承部40的沿振动方向的一方向的变形而规制向其他方向的变形的弯曲板状部件,大致左右对称地保持音圈支承部40。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保持部15的两端部,一端通过连接部15X安装在音圈支承部40侧,另一端通过连接部15Y安装在框架侧。连接部15X、15Y由树脂等绝缘体构成,从音圈30引出的音圈引出线43利用焊锡等与保持部15电连接,保持部15与音频信号输入端子电连接。
并且,可以由该连接部15X、15Y形成电接线端子,也可以连接部15X连接于音圈30的端部或从该端部引出的音圈引出线43,且连接部15Y与音频信号输入端子电连接。
使用于以往的扬声器装置的导线在驱动扬声器装置时振动,所以需要在导线构成扬声器装置的部件,例如为了抑制接触于框架的、预定的空间内围上导线,这成为阻碍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图11的例子,通过在音圈支承部40上形成音圈引出线43,无需设置用于围上音圈引出线43的预定的空间而可以薄型化扬声器装置。
在连接部15Y安装有保持部15的另一端,连接部15Y将保持部15支承在框架,以使音圈支承部40基本上向X轴方向振动。并且,音圈引出线43延伸至导电性的保持部15而被电连接,从而可以抑制音圈引出线43与保持部15断线,并且可以使扬声器装置的信赖度提高。
作为弯曲板状部件的由导电性金属构成的保持部51,通过保持部15的变形在沿X轴的方向上容许音圈支承部6的移动,在沿Z轴的方向上通过弯曲板状部件的高刚性规制移动。从而,音圈支承部40在Z轴方向上相对于框架始终保持预定的高度。并且,大致左右对称地设置保持部5,从而相对于音圈支承部40的Y方向的移动处于基于保持部15的弹性力的均衡状态,这相对于框架也保持于预定的位置。
[扬声器装置的其他方式]
图12及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图12表示剖面图,图13表示俯视图)。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附加相同符号而引用在前面示出的说明。
图12(a)示出的扬声器装置1(1A)将一对振动板101、102设为大致平板形剖面。图12(b)是将一对振动板101、102的一方设为大致平板形剖面,将另一方设为大致V字形剖面的图。图12(c)是将一对振动板101、102均设为大致V字形,并且一对磁电路201、202的一方至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距离L2长于一对磁电路201、202的另一方至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距离L1的图。这样,通过将距离L1和距离L2设为不同的尺寸,可以使振动板101、102成为非对称,由此可以抑制分割共振的产生,并且可以使再生频率特性均匀。
图13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1D、1E),在振动板10形成有沿音圈30的振动方向的肋(加强突起)203。如同图(a)所示的俯视矩形振动板10时,或者如同图(b)所示的俯视大致圆形的振动板10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在驱动部14的支承部附近沿着音圈30的振动方向形成肋203。通过形成肋203可以相对于音圈30的振动提高振动板10的刚性,即使是大面积的振动板10也可以使其根据驱动部14一体振动。
另外,在前述的各扬声器装置1中,对于驱动振动板101、102的多个驱动部14分别被输入相同的音频信号。此时,在各音圈30既可以分别连接来自分开的音频源的输入代码,也可以分支来自共同的音频源的输入代码而分别进行连接。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在该例子中,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备在前述的连杆部分51(51A~51D)的内侧还具备连杆部分51(51E~51I)的连杆机构。连杆部分51E~51H具有连杆部分51A~51D的大致一半的长度,一端在各个连杆部分51A~51D的中间部分形成关节部,连杆部分51E与连杆部分51G的另一端由关节部结合,连杆部分51F与连杆部分51G的另一端由关节部连结,在形成于连杆部分51E和连杆部分51G的另一端的关节部与形成于连杆部分51F和连杆部分51G的另一端的关节部之间设置有连杆部分51I。前述的连杆机构,连杆部分51接受来自振动板101、102相反侧的反作用力进行角度转换。
由此,连杆部分51E和连杆部分51G具有在另一端侧相互支承而用其反作用力上推或下压连杆部分51A、51C的功能,连杆部分51F和连杆部分51H具有在另一端侧相互支承而用其反作用力上推或下压连杆部分51B、51D的功能。从而,若一对音圈201、202靠近或离间地振动,则连杆部分51A~51D通过连杆部分51E~51I相互作用的反作用力确实地进行角度转换,并使一对振动板101、102以同振幅、同相位靠近或离间地振动。根据具有这种连杆机构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即使振动板101、102中没有刚性,也能够使两振动板同时且向反方向振动。
[扬声器装置的优点及应用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由于通过振动方向转换部50转换音圈30的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振动板10,所以通过加大音圈30的振幅,即使加大振动板10的振幅,扬声器装置1的音响放射方向的厚度(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也不会变厚。由此,能够得到可以放射大音量的再生音的薄型的扬声器装置。
并且,振动方向转换部50由于通过结构比较简单的机械性连杆机构确实地将音圈30的振动传给振动板10,所以实现薄型化的同时,可得到再生效率高的扬声器装置,且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放射高品位的再生音。
并且,由于振动板10的背面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多个驱动部14支承,所以即使将振动板10设为大面积也能够使振动板10一体振动,并且能够放射抑制振动板10的分割振动的高品位的再生音。在加大振动板10的面积进行低音再生时尤其有效,实现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的同时,可进行高品位的低音再生,并且可进一步降低低音再生界限而扩大再生频带。
而且,从对置的一对振动板101、102向不同方向放射声音时,由于能够离间配置驱动振动板101、102的驱动部14的磁电路201、202,所以能够抑制由从音圈301、302产生的热引起的音圈30的热损失或磁电路20的减磁等。并且,能够在框架12的侧壁附近配置磁电路201、202,所以可通过框架12迅速地放热从音圈301、302产生的热,并且可以回避驱动时的热对双方的驱动部14带来不良影响。
一对振动板相互向相反方向振动的同时,一对音圈相互向相反方向振动,所以基于这些振动的反作用相互作用而抵消。由此,磁电路等接受振动系统的反作用而振动,不产生该振动引起异音产生的不良状况。并且,由于连杆部分的反作用相互抵消,所以振动板的振动稳定而能够产生高品位的再生音。
如以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可以薄型化,并且还可以实现大音量化。这种扬声器装置可以作为各种电子设备或车载用有效地利用。图1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同图(a)所示的如手机或便携信息终端的电子设备2或者如同图(b)所示的如平板显示器的电子设备3可以减小扬声器装置1的设置所需的厚度空间,所以实现电子设备整体的薄型化。并且,在薄型化的电子设备中也能够获得充分的音频输出。图1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的汽车的说明图。同图中所示的汽车4可通过扬声器装置1的薄型化扩大车内空间。尤其在门板内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的汽车中,去掉门板的突出物而能够扩大驾驶员的操作空间。并且,因能获得充分的音频输出,所以在噪音多的高速行驶时等,也能够在车内舒适地享受音乐或收音机广播。
并且,作为具备扬声器装置1的建筑物,在以人的居住为用途的住宅(建筑物)或可容纳多数人员举行会议、演讲会、聚会等活动的宾馆、旅馆或研修设施等(建筑物)设置扬声器装置1时,可以缩小扬声器装置1的设置所需的厚度空间,所以能够除去不必要的空间,并能够有效活用空间。并且,近几年,随着投影机或大画面电视等的普及,设置具备音响/影像设备的居室的例子逐步多见,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不设置具备音响/影像设备的居室而将起居室作为家庭影院使用的实例。在这种实例中,通过利用扬声器装置1可以简易地使起居室等家庭影院化等,并可进一步有效地活用起居室内的空间。另外,扬声器装置1的配置地点可以例举居室内的顶棚或壁等。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有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并且,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要在其目的及结构等上不存在特别的矛盾或问题,就可以通用相互的技术。
并且,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应用于利用平板状的音圈的动圈式扬声器装置(例:里费尔型扬声器装置、带式扬声器装置、平板状的音圈的音响放射侧及在与音响放射侧的相反侧配置磁极部的扬声器装置),并可以薄型化扬声器装置。
另外,2008年1月28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8/051197、2008年10月14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8/068580、2009年1月20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9/050764、2008年10月27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8/069480所记载的全部内容组合于本申请中。

Claims (29)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置配置的一对振动板、
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所述各振动板外周的框架、以及
支承所述各振动板的背面且根据音频信号对所述振动板赋予振动的多个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具备沿着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形成磁隙的一对磁电路、
在所述磁隙内沿着一轴方向振动自如地配置且根据所述音频信号靠近或离间地振动的一对音圈、以及
转换所述音圈的振动的方向而传给所述振动板的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
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有分别在所述振动板侧和所述一对音圈的对置端侧形成关节部且相对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斜设的连杆部分,并且配置多个该连杆部分,以使对称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和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的2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多个所述连杆部分的长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各振动板侧的一对关节部之间形成刚性的连结部分,该连结部分连结于所述振动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振动板,其一方或双方具有大致V字形的剖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振动板,其一方或双方具有大致平板形的剖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振动板,其一方具有大致V字形的剖面,另一方具有大致平板形的剖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平面形状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平面形状为大致矩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磁电路相互离间而配置在所述框架的侧壁附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电路安装在从所述框架的侧壁朝向中心侧延设的安装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振动自如地保持在所述支承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磁电路的一方至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距离长于所述一对磁电路的另一方至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振动板形成有沿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的加强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通过边缘支承于所述框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设在一对所述振动板的外周部的所述边缘的硬度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电路至少具备磁石和磁轭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电路,沿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排列形成相互反方向的磁场的一对磁隙,
所述音圈形成为平面状,且形成为环状,以使在所述一对磁隙向反方向流过电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具有配置在各个所述一对磁隙内且与该音圈的振动方向交叉的直线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将所述音圈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保持在所述框架的同时,规制成不向其以外的方向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可沿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变形,并在与该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通过具有刚性的弯曲板部件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通过具有线状的曲折部的板状部件形成,并将所述曲折部设为所述关节部。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杆部分的一端形成有倾斜面。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连杆部分具备:
第1连杆部分,形成在所述一对音圈的对置侧端部的一方侧与所述一对振动板的一方侧之间;
第2连杆部分,形成在所述一对音圈的对置侧端部的另一方侧与所述一对振动板的一方侧之间;
第3连杆部分,形成在所述一对音圈的对置侧端部的一方侧与所述一对振动板的另一方侧之间;以及
第4连杆部分,形成在所述一对音圈的对置侧端部的另一方侧与所述一对振动板的另一方侧之间,
所述第1连杆部分与所述4连杆部分相互平行配置,所述第2连杆与所述第3连杆相互平行配置,所有的所述连杆部分具有相同的长度。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一端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所述音圈的同时,另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连结于所述振动板,
分别相对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及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斜设而配置。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使形成在所述音圈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连杆部分角度转换。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所述连杆部分接受来自与所述振动板相反侧的反作用力而角度转换。
2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2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29.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CN2009801076005A 2009-03-19 2009-03-19 扬声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5527 WO2010106686A1 (ja) 2009-03-19 2009-03-19 スピー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867A true CN101960867A (zh) 2011-01-26
CN101960867B CN101960867B (zh) 2013-06-12

Family

ID=42739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76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867B (zh) 2009-03-19 2009-03-19 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290198B2 (zh)
EP (1) EP2410766A4 (zh)
JP (1) JP5037697B2 (zh)
KR (1) KR20120005441A (zh)
CN (1) CN101960867B (zh)
BR (1) BRPI0924402A2 (zh)
MX (1) MX2011009655A (zh)
RU (1) RU2011142163A (zh)
WO (1) WO201010668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342A (zh) * 2011-06-10 2012-12-12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06797515A (zh) * 2014-10-15 2017-05-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扬声器以及搭载有扬声器的移动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6988A1 (ja) * 2008-10-23 2010-04-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097930A1 (ja) * 2009-02-26 2010-09-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用ボイスコイル、スピーカ装置
WO2011004478A1 (ja) * 2009-07-09 2011-01-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EP2343910A4 (en) * 2009-07-29 2013-05-22 Pioneer Corp SPEAKER DEVICE
US20120207321A1 (en) * 2009-10-15 2012-08-16 Tohoku Pioneer Corporation Speaker device
WO2011077560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振動体、スピーカ装置
US9055370B2 (en) * 2012-08-31 2015-06-09 Bose Corporation Vibration-reducing passive radiators
JP5907285B2 (ja) * 2012-12-12 2016-04-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平面型スピーカおよびav機器
US10250994B2 (en) 2016-03-18 2019-04-02 Dolby International Ab Force balanced micro transducer array
US10631096B1 (en) 2019-03-07 2020-04-21 Apple Inc. Force cancelling transducer
CN214101762U (zh) * 2020-12-16 2021-08-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扬声器
US11564033B2 (en) 2021-06-09 2023-01-24 Apple Inc. Vibration and force cancelling transducer assembly having a passive radiator
US11570547B2 (en) 2021-06-09 2023-01-31 Apple Inc. Vibration and force cancelling transducer assembl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50995A (ja) * 1987-04-07 1988-10-18 Citizen Watch Co Ltd 薄型スピ−カ
JP2005159409A (ja) * 2003-11-20 2005-06-16 Minebea Co Ltd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の振動板を使用したスピー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4805A (en) * 1981-09-25 1985-10-01 Tadashi Sawafuji Plane speaker
JPS6273898A (ja) * 1985-09-26 1987-04-04 Sony Corp スピ−カ
JP2662866B2 (ja) * 1987-08-25 1997-10-15 フオスタ−電機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3236921B2 (ja) 1993-12-28 2001-12-10 フオ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双方向輻射スピーカ
JPH08149596A (ja) 1994-11-25 1996-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
DE19954880C1 (de) * 1999-11-15 2001-01-25 Siemens Audiologische Technik Elektromagnetischer Wandler zur Schallerzeugung in Hörhilfen, insbesondere miniaturisierten elektronischen Hörgeräten
KR20040035762A (ko) * 2001-09-11 2004-04-29 소니온키르크 에이/에스 2개의 진동판을 구비한 전기 음향 변환기
EP1627550B1 (en) * 2003-05-09 2009-10-07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coustic energy in a receiver assembly
JP2005159698A (ja) 2003-11-26 2005-06-16 Canon Inc 画像通信装置、画像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ATE549869T1 (de) * 2008-01-28 2012-03-15 Pioneer Corp Lautsprechereinrichtung
CN101810010B (zh) * 2008-10-14 2013-04-17 日本先锋公司 扬声器装置
WO2010046988A1 (ja) * 2008-10-23 2010-04-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049990A1 (ja) * 2008-10-27 2010-05-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用磁気回路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097930A1 (ja) * 2009-02-26 2010-09-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用ボイスコイル、スピーカ装置
JP5037722B2 (ja) * 2009-02-27 2012-10-0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用振動方向変換部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CN102474689A (zh) * 2009-07-09 2012-05-23 日本先锋公司 扬声器装置
WO2011004478A1 (ja) * 2009-07-09 2011-01-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JPWO2011004479A1 (ja) * 2009-07-09 2012-12-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EP2343910A4 (en) * 2009-07-29 2013-05-22 Pioneer Corp SPEAKER DEVICE
WO2011077560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振動体、スピー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50995A (ja) * 1987-04-07 1988-10-18 Citizen Watch Co Ltd 薄型スピ−カ
JP2005159409A (ja) * 2003-11-20 2005-06-16 Minebea Co Ltd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この振動板を使用したスピー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342A (zh) * 2011-06-10 2012-12-12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06797515A (zh) * 2014-10-15 2017-05-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扬声器以及搭载有扬声器的移动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1009655A (es) 2011-10-12
EP2410766A1 (en) 2012-01-25
JPWO2010106686A1 (ja) 2012-09-20
JP5037697B2 (ja) 2012-10-03
US20110051988A1 (en) 2011-03-03
CN101960867B (zh) 2013-06-12
BRPI0924402A2 (pt) 2016-01-26
RU2011142163A (ru) 2013-04-27
WO2010106686A1 (ja) 2010-09-23
EP2410766A4 (en) 2013-04-17
KR20120005441A (ko) 2012-01-16
US8290198B2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867B (zh) 扬声器装置
CN102172045A (zh) 扬声器用振动体、扬声器装置
CN102113347A (zh) 扬声器装置
CN101960868A (zh) 扬声器装置用振动方向转换部及扬声器装置
JP4457165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2132585A (zh) 扬声器装置
CN102334346A (zh) 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及扬声器装置
CN102474689A (zh) 扬声器装置
CN102204277A (zh) 扬声器装置
TW201218788A (en) Micro speaker having linear vib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4425643U (zh) 电磁扬声器
CN102577435A (zh) 扬声器装置
JP2002247690A (ja) スピーカ用導電ダンパー装置
WO2010106690A1 (ja) スピーカ装置用磁気回路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5037723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106687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106685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2474687A (zh) 扬声器装置用磁电路及扬声器装置
WO2010106684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US20090016562A1 (en) Loudspeaker
JP2003514471A (ja) フラット・スピーカ
WO2010097952A1 (ja) スピーカ用ボイスコイル、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097951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WO2010106673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Pioneer Co., Ltd.

Applicant after: Pioneer Tohoku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Pioneer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Tokita Pioneer K. 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