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7592A - 计时钟表 - Google Patents

计时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7592A
CN101957592A CN2010102319920A CN201010231992A CN101957592A CN 101957592 A CN101957592 A CN 101957592A CN 2010102319920 A CN2010102319920 A CN 2010102319920A CN 201010231992 A CN201010231992 A CN 201010231992A CN 101957592 A CN101957592 A CN 101957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ation
time
timing
pointer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19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7592B (zh
Inventor
加藤一雄
高仓昭
小笠原健治
间中三郎
佐久本和实
清水洋
井桥朋宽
本村京志
长谷川贵则
山本幸祐
野口江利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57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7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7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7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FTIME-INTERVAL MEASURING
    • G04F8/00Apparatus for measuring unknown time intervals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04F8/08Means used apart from the time-piece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sa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Unknown Time Interval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计时钟表。其课题在于,针对在时间计测开始操作与时间计测停止操作的操作感不同的计时钟表,即使在计测到计时钟表的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开始时间计测时的操作感也不会发生变化。作为解决手段,最大计测控制部(61)当判定为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时,以使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规定位置的方式,控制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对电机(35)进行驱动,并使其停止。该状态下,当再次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了开始操作时,再次开始与通常相同的时间计测动作。此时由于机械构造(5)已回到复位状态,因此即使在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后再次开始时,开始操作时的负荷也与通常相同,不会感到不协调。

Description

计时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时刻指示功能和时间计测功能的计时钟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经开发出这样的计时钟表:其搭载有分别对多个指针进行驱动的多个驱动电机,并且,该计时钟表以时刻信息显示为基本功能,而且还搭载了进行时间计测的时间计测功能,其中,通过所述驱动电机以电气方式对各指针进行驱动,并且,通过心形凸轮等机械机构进行计时指针的归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于上述现有的计时钟表,在通常使用中,在时间计测开始操作时,操作部的点击感(click feel)较重,而在时间计测停止操作时,点击感较轻,由此,用户可根据操作部的操作感来判断当前的操作是哪种操作。
但是,在计时到计时钟表所能计测的最大时间(即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从电气方面看,是自动停止时间计测。而从机械方面看,与操作部的操作联动地移位的杆还保持在时间计测状态,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当在该状态下,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以再次开始时间计测时,如停止操作时那样,点击感较轻,感到与通常使用时的操作不一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730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针对时间计测开始操作时与时间计测停止操作时的操作感不同的计时钟表,即使在计测到计时钟表的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开始时间计测时的操作感也不会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计时钟表,其特征在于,该计时钟表具有:操作单元,其进行时间计测的开始操作、停止操作和复位操作;时间计测单元,其进行规定的最大计测时间以内的时间计测动作;计时指针,其显示计时到的时间;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计时指针;控制单元,其以响应于所述开始操作而开始所述最大计测时间以内的时间计测动作、响应于所述停止操作而停止时间计测动作、以及响应于所述复位操作而进行时间计测动作的复位的方式,控制所述时间计测单元,并且,以根据所述时间计测单元计测到的时间来驱动所述计时指针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杆单元,其响应于所述开始操作而从归零状态移位到开始状态,解除限制,使所述计时指针能够走针,并且,响应于所述复位操作而从所述开始状态移位到所述归零状态,对所述计时指针进行限制和保持,并且,改变所述开始状态与归零状态下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感,在所述时间计测单元计测到所述最大计测时间而成为计测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复位操作之后进行了所述开始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时间计测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开始时间计测动作,驱动所述计时指针。
根据本发明的计时钟表,即使在计时到计时钟表的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开始时间计测时的操作感不会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计时钟表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计时钟表的计时机构的机械结构的概要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计时钟表的外观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计时钟表;5、机械方式的归零控制机构;6、电气方式的驱动机构;11、时针;12、分针;13、秒针;14、计时秒针;15、计时分针;16、上条柄轴;17、日期;18、开始/停止按钮;19、复位按钮;21、计时秒轴;22、计时秒凸轮;23、计时分轴;24、计时分凸轮;25、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指针复位传递杆B);26、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指针复位传递杆A);27、指针复位杆;28、停止杆;31、复位开关弹簧;32、接点部;33、开始/停止开关弹簧;34、接点部;35、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6、计时指针走针用齿轮组;41、振荡电路;42、分频电路;50、电机驱动控制用集成电路;51、基本驱动控制部;52、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3、电机驱动电路;54、归零控制部;55、旋转检测电路;57、计时秒计数器;58、计时分计数器;61、最大计测控制部;A1、A2:方向;B1、B2:方向;C1、C2、C3:中心轴线;D1、方向;G、驱动脉冲;J1、K1、M1:基准位置;J2、K2、M2:归零位置;Pa、开始信号(工作信号);Pb、驱动停止信号;Pd、驱动控制信号;Pf、驱动停止信号;Qa、复位信号;S1、开始状态;S2、归零状态;U、电机驱动脉冲。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计时钟表1为手表的形式,其具有:绕中心轴线C1旋转的显示当前时刻的时刻指针(时针11、分针12和秒针13);以及计时指针(绕中心轴线C2旋转的计时秒针14和绕中心轴线C3旋转的计时分针15)。
例如,构成为:在沿D1方向拔出两级的状态下,通过转动上条柄轴16,可使时刻指针11~13旋转,并且,在沿D1方向将上条柄轴16拔出一级的状态下,通过转动上条柄轴16,可改变经窗口显示的日轮的日期17。计时钟表1的通常时刻显示所涉及的动作与普通的电子钟表相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因此,在下文中,省略了与通常走针相关的结构、功能和动作的描述。
在计时钟表1中,通过步进电机,以电气方式对计时指针14、15进行驱动控制,通过机械结构对计时指针14、15进行归零控制。
在计时钟表1中,通过沿A1方向按压开始/停止按钮18,来指示计时钟表1的计时动作的开始/停止。更具体地讲,计时动作的开始/停止是指,指示计时指针14、15的走针的开始/停止,并且,如后所述,与此相关联地进行电气驱动系统的动作、以及计时指针的电气位置信息的保存。但是,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不保存计时指针的电气位置信息。另外,开始/停止按钮18和复位按钮19构成操作单元。
此外,在计时钟表1中,通过沿B1方向按压复位按钮19,来指示计时钟表1的计时动作的复位,即,指示回到初始状态(归零)。更具体地讲,计时动作的复位是指:使计时指针14、15强制回到初始位置(正点位置)(归零)、对计时指针14、15的走针进行限制、以及使计时指针的电气位置信息复位。
首先,主要根据图2(a)和(b),对计时钟表1的开始、走针和归零所涉及的机械构造5及其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的框图的左侧部分也简单地示出了计时钟表1的开始、走针和归零所涉及的机械构造5。
计时钟表1除通常走针用(时刻指针走针用)电机(未图示)之外,另外具有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该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在被旋转驱动时,经由计时指针走针用齿轮组36,使计时指针14、15进行走针。
上述通常走针用电机和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是用于钟表的公知结构的步进电机。上述步进电机具有:定子,其具有转子收容孔和确定转子停止位置的定位部;转子,其配设在所述转子收容孔内;以及驱动线圈,并且,该步进电机向所述驱动线圈提供极性不同的交变信号(驱动脉冲),使所述定子产生磁通,由此来使所述转子旋转,且使所述转子停止在与所述定位部对应的位置处。每当通过极性不同的驱动脉冲交替地进行了驱动时,所述转子以规定角度(例如180度)为单位连续旋转,而即使通过多个同相的驱动脉冲连续进行驱动,当通过最初的驱动脉冲实现了旋转时,通过第二个以后的同相驱动脉冲也无法实现旋转。
计时钟表1具有:计时秒凸轮22,其安装在计时秒针14所处的计时秒轴21上;以及计时分凸轮24,其安装在计时分针15所处的计时分轴23上。
此外,计时钟表1还具有: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以下也称为“指针复位传递杆B”)25;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以下也称为“指针复位传递杆A”)26;指针复位杆27;以及停止杆28。
计时秒凸轮22、计时分凸轮24和指针复位杆27构成限制机构,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和指针复位杆27构成解除单元。并且,计时秒凸轮22、计时分凸轮24、指针复位杆27、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和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构成机械方式复位单元。此外,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和指针复位杆27还构成杆单元。
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可以在基准位置J1(图2(b)中的实线)与归零位置J2(图2(a)中的实线、(b)中的虚线)之间转动,与弹簧状定位部件29卡合,从而被定位在基准位置J1或归零位置J2,所述弹簧状定位部件29具有与定位销25a卡合的槽。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通过长孔26a与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的销25b卡合。当使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基准位置J1移动到归零位置J2而进行了位置设定时,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从基准位置K1(图2(b)中的实线)移动到归零位置K2(图2(a)中的实线、(b)中的虚线)。
另一方面,当使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从归零位置K2移动到基准位置K1而进行了位置设定时,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归零位置J2移动并定位到基准位置J1。
指针复位杆27通过长孔27a与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的销26b卡合,响应于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的向基准位置K1或归零位置K2的位置设定,而定位在基准位置M1(图2(b)中的实线)或归零位置M2(图2(a)中的实线、(b)中的虚线)。
当指针复位杆27被设定到归零位置M2时,指针复位杆27通过秒锤杆部27b敲击计时秒凸轮22,使计时秒针14归零到初始位置,并且,通过分锤杆部27c敲击计时分凸轮24,使计时分针15归零到初始位置。
停止杆28具有弹簧部28a、卡合臂部28b以及卡定臂部28c,并且,停止杆28可以在归零时的校正控制位置或限制位置E2(图2(a)中的实线、(b)中的虚线)与校正控制解除位置或限制解除位置E1(图2(b)中的实线)之间,绕销28d转动。关于停止杆28的卡定臂部28c,在该停止杆28处于限制位置E2的状态SE2下,所述卡定臂部28c与和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的转子齿轮35a连接的计时指针走针用齿轮组36中的某个齿轮36a卡合,限制齿轮组36的旋转,在停止杆28处于限制解除位置E1的状态SE1下,所述卡定臂部28c与齿轮组36的齿轮36a分离,允许电机35的转子齿轮35a和齿轮组36进行旋转。
停止杆28在弹簧部28a处受到朝向限制位置E2的方向的偏向力,当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归零位置J2转动地移位到基准位置J1时,所述停止杆28在卡合臂部28b处与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的臂部25d卡合,从归零时的限制位置E2转动地移位到限制解除位置E1。另一方面,当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基准位置J1移动到归零位置J2时,该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的臂部25d与卡合臂部28b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停止杆28借助弹簧部28a的弹力而从限制解除位置E1返回到限制位置E2。
当计时钟表1处于图2(a)所示的归零(复位)状态S2时,如果沿A1方向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了按压操作,则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在突起部26c处沿A1方向受到按压,从位置K2移位到位置K1,并且,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位置J2移位到位置J1,指针复位杆27从位置M2移位到位置M1。由此,解除锤杆部27b、27c对心形凸轮22、24和计时指针14、15的旋转限制(归零控制)。此外,响应于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位置J2向位置J1的转动,通过臂部28b与该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的臂部25d卡合的停止杆28,从限制位置E2转动到限制解除位置E1,停止杆28的卡定臂部28c与计时齿轮组36脱离,解除齿轮组36的旋转限制(停止控制)。由此,机械方式控制机构5返回状态S1,计时指针14、15可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当计时钟表1处于图2(b)所示的开始状态或走针状态S1时,如果沿B1方向对复位按钮19进行了按压操作,则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在突起部25c处受到B1方向的按压,从而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位置J1移位到位置J2。当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从位置J1移位到位置J2时:一方面,与该杆25卡合的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从位置K1移动到位置K2,与该杆26卡合的指针复位杆27从位置M1移动到位置M2,秒锤杆27b和分锤杆27c敲击秒心形凸轮22和分心形凸轮24,使计时秒针14和计时分针15归零;另一方面,解除臂部25d对停止杆28的卡定,停止杆28从位置E1转动到位置E2,通过臂部28c与计时齿轮组36卡合,对齿轮组36进行限制。
如上所述,当处于图2(a)所示的归零(复位)状态S2时,如果沿A1方向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按压操作而执行了开始操作,则开关弹簧33、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以及指针复位杆27成为开始操作时的负荷(第1负荷)。
另一方面,详情后述,在计时钟表计测到所能计测的最大时间(即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电气方式的计测单元结束计时动作,计时指针停止在规定位置,机械构造5中的杆25~27未被复位,因此,停止在图2(b)所示的开始状态或走针状态S1。因此,在该状态下再次开始计测的情况下,则是在图2(b)的状态下,沿A1方向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按压操作。
在计时指针1的机械构造5处于图2(b)所示的开始状态或走针状态S1的情况下,开始操作时的负荷(第2负荷)只是开关弹簧33,因此,通常的开始操作时的负荷大,用户会感到别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在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在进行了复位操作而返回到图2(a)的归零状态S2之后,则不能再次开始时间计测动作,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之后的再次开始操作负荷与通常时的开始操作负荷相同。
另外,在计时指针1处于图2(b)所示的开始状态或走针状态S1时,复位按钮19的复位操作时的负荷(第3负荷)为开关弹簧31、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和指针复位杆27。
对于计时钟表1,如果从电气方面来描述与图2(a)和(b)所示的机械构造5相关联的范围,则可描述如下。
当计时钟表1处于图2(a)所示的复位状态S2时,如果沿A1方向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了按压,则该开始/停止按钮18在其里端附近按压开始/停止开关弹簧33,使接点部34闭合,经由该接点部34产生开始信号Pa(图1),其中,所述开始/停止开关弹簧33产生A2方向的偏向力。另外,当计时钟表1处于图2(b)所示的开始状态S1时,如果沿A1方向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了按压,则该开始/停止按钮18按压开始/停止开关弹簧33,使接点部34闭合,经由该接点部34产生停止信号Pb(图1)。
另一方面,当计时钟表1处于图2(b)所示的开始状态(或停止状态)S1时,如果沿B1方向对复位按钮19进行了按压,则该复位按钮19在其里端附近按压复位开关弹簧31,使接点部32闭合,经由该接点部32产生复位信号Qa(图1),其中,所述复位开关弹簧31产生B2方向的偏向力。
下面,以如上所述动作中的下述动作为中心,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即:在图2(a)的归零状态S2下,朝A1方向按压开始/停止按钮18时的启动动作的开始及进行。
即,随着沿A1方向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按压,一方面,经由开关接点34输出电气的驱动开始信号Pa,由此进行电机35的旋转驱动,另一方面,通过与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的转动相伴的指针复位杆27的转动,解除了机械方式的归零控制状态,并且,通过与该指针复位传递第二杆26和指针复位传递第一杆25的转动相伴的停止杆28的转动,解除了齿轮组36的卡定(停止控制状态),通过机械方式允许走针(解除机械方式的限制)。
这里,为了使计时钟表1进行适当的动作从而准确地进行计时,需要在完成了机械方式的限制解除之后,才进行电机35的旋转驱动。在该计时钟表1中,可靠地实现了以下方案:避免结构复杂化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在完成了机械方式的限制解除之后,进行电气方式的驱动。此外,构成为:在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在进行了复位操作而返回到图2(a)的归零状态S2之后,则不能进行再次开始操作,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之后的再次开始操作负荷与通常时的开始操作负荷相同。以下,以该点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2的机械构造5,主要基于图1的框图,说明计时钟表1的电气方式的驱动机构6的概要。
计时钟表1的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的旋转是由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的驱动控制用集成电路50来控制的,其中,基于经由振荡电路41和分频电路42提供的时钟脉冲,对该驱动控制用集成电路50进行驱动控制。
电机驱动控制用集成电路50具有:基本驱动控制部51、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电机驱动电路53、归零控制部54、旋转检测电路55和最大计测控制部61,该最大计测控制部61判定计时钟表1是否进行了所能计测的最大时间(即最大计测时间)的计测。这里,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的驱动单元具有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电机驱动电路53和旋转检测电路55。此外,控制单元具有基本驱动控制部51、归零控制部54和最大计测控制部61。此外,此外,归零控制部54构成通过电气方式进行复位的电气方式复位单元,与上述机械方式复位单元一起构成复位单元。
另外,电机驱动控制用集成电路50还具有:对计时秒进行计数并保存该计时秒信息的计时秒计数器57;以及对计时分进行计数并保存该计时分信息的计时分计数器58。还可以设置对计时小时进行计数并保存该计时小时信息的计时小时计数器。
基本驱动控制部51接收计时钟表1处于归零(复位)状态S2时、响应于开始/停止按钮18的按下而经由接点部34提供的开始信号或工作信号Pa。
基本驱动控制部51在接收到开始信号或工作信号Pa时,经过用于防止颤振的短暂期间,发出驱动控制信号Pd。在下文中,只要未作特别说明,则开始信号或工作信号Pa的接收时点与驱动控制信号Pd的发送时点实质上是相同的。驱动控制信号Pd是在进行计时动作的期间保持为高电平的信号。
此外,当基本驱动控制部51接到计时钟表1处于开始状态S1的情况下、响应于开始/停止按钮18的按下而经由接点部34提供的停止信号Pb时(或者停止从接点部34送出开始信号或工作信号Pa时),基本驱动控制部51停止驱动控制信号Pd的发送。
来自基本驱动控制部51的驱动控制信号Pd还被提供给计时秒计数器57,在驱动控制信号Pd保持为高电平的期间,计时秒计数器57接受从分频电路42提供的时钟脉冲,对计时秒进行计数,并且,将根据该驱动控制信号Pd开始计时的时点t1作为始点,从该时点起,按照周期T产生计时时序脉冲Ph。该脉冲Ph的周期(计时指针驱动周期)T是与计时钟表1的计时精度对应的,例如为1/100秒(即10ms)。并且,计时指针的1次走针(1步)是与所述计时精度对应的。
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在接到驱动控制信号Pd时,向电机驱动电路53提供通常的计时指针驱动用的主驱动脉冲G。电机驱动电路53向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提供与该主驱动脉冲G对应的电机驱动脉冲U,对该电机35进行旋转驱动。此后,电机35被极性不同的通常的主驱动脉冲U(P1-1、P1-2)交替地驱动,每次旋转规定角度。
另一方面,当基本驱动控制部51接到停止信号Pb时,该驱动控制部51停止驱动控制信号Pd的送出(在希望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驱动停止信号Pf),停止从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送出驱动脉冲G,停止电机驱动电路53送出电机驱动脉冲U,停止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的旋转驱动,停止该电机35的转子或输出轴的旋转,停止计时指针14、15的基于计时指针走针用齿轮组36的走针。
在通过按压复位按钮19按下了开关弹簧31、从而使接点部32闭合的情况下,向归零控制部54提供复位信号Qa。归零控制部54在接到来自接点部32的复位信号Qa时,向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提供驱动停止信号Pf。结果,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停止产生驱动脉冲G,使电机驱动电路53停止送出电机驱动脉冲U。因此,停止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的旋转驱动,停止计时指针14、15的走针。
另外,归零控制部54响应于接收到复位信号Qa,将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的内容复位成零。归零控制部54根据基于复位按钮19的复位操作的复位信号Qa,进行计时的复位控制(走针停止和计数复位)。
此外,在操作了复位按钮时、电机35已经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根据旋转检测电路55的结果,当旋转检测电路55检测到未旋转时,基本驱动控制电路51判断为是由于机械方式的限制而未旋转,使电机驱动电路53不对下一次驱动的预定驱动脉冲的极性进行反转。由此,在检测到由于归零时的限制而未旋转的情况下,在时间计测动作的再次开始时,利用与上一次同相的驱动脉冲U来开始驱动。
另一方面,最大计测控制部61在被输入了开始信号Pa时,开始判定动作,即,判定是否进行了最大计测时间的计测。最大计测控制部61在被输入了停止信号Pb时,停止判定动作,即,停止判定是否进行了最大计测时间的计测。
最大计测控制部61响应于接到当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时从计时分计数器58输出的进位信号,而判定为进行了最大计测时间的计测。
最大计测控制部61在判定为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时,以使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规定位置的方式,控制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对电机35进行驱动,并使其停止。
最大计测控制部61在判定为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禁止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对电机35进行驱动,直到输入了复位信号Qa为止。
最大计测控制部61在被输入了复位信号Qa时,解除针对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的驱动动作的禁止控制,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可以对电机35进行旋转驱动。
接下来,主要基于图4所示的流程图,并参照图1至图3,说明以上结构的计时钟表1的动作。在该流程图中,主要针对图1的计时钟表1中集成电路50的基本驱动控制部51以及最大计测控制部61的动作,示出了与该动作对应的程序处理的流程。
对于计时钟表1,基本驱动控制部51在最初的处理步骤S401中,检查是否指示了计时动作的开始。该开始检查步骤S401对应于检查是否发生了下述情况,即:开关弹簧33响应于开始/停止按钮18的A1方向按压而在A1方向上发生移位,通过该移位使接点部34闭合接触,进而从接点部34向集成电路50的基本驱动控制部51提供工作信号或开始信号Pa。
在未输出开始信号Pa的情况下,归零控制部54在步骤S407中检查是否输出了复位(归零)指示。该复位检查步骤S407对应于检查是否发生了下述情况,即:开关弹簧31响应于复位(归零)按钮19的B1方向按压而在B1方向上发生移位,通过该移位,使接点部32闭合,进而从接点部32向集成电路50的归零控制部54提供复位信号Qa。在未输出复位信号Qa的情况下,返回最初的处理步骤S401。在输出了复位信号Qa的情况下,归零控制部54在步骤S408中,进行使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的内容归零的计数复位处理,之后,返回最初的处理步骤S401。
基本驱动控制部51在开始检查步骤S401中确认到计时动作的开始指示(开始信号Pa)的情况下,在步骤S402中,检查是否经过了相当于计时动作的计时周期T(在该例中,例如为1/100秒,即10ms(毫秒))的时间。当达到计时周期T时,转移到步骤S403。这对应于如下情况:在计时秒计数器57中,对从计时动作的计时开始时点起的时间进行计时,当达到相当于计时周期T的时间时,输出定时脉冲Ph。
在基本驱动控制部51判定为经过了时间T时(步骤S402),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向电机驱动电路53提供驱动脉冲G,以对计时指针14、15进行走针驱动,电机驱动电路53向计时指针走针用电机35提供与该驱动脉冲G对应的电机驱动脉冲U,对该电机35进行驱动旋转(步骤S403)。基本驱动控制部51在步骤S402中判定为尚未经过时间T的情况下,直接转到步骤S404。
接着,归零控制部54判定是否对复位按钮19进行了复位操作(步骤S404)。归零控制部54在步骤S404中判定为对复位按钮19进行了复位操作时,向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发出驱动停止信号Pf,停止电机35的旋转驱动,由此使走针停止(步骤S409),将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的计数值复位成零(步骤S410),之后,返回到步骤S401。
在步骤S404中归零控制部54判定为未对复位按钮19进行复位操作的情况下,基本驱动控制部51当响应于经由接点部34接到停止信号Pb而判定为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了停止操作时(步骤S405),停止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的计时动作,并且停止向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发送驱动控制信号Pd,停止计时走针(步骤S411),之后返回步骤S401。
在基本驱动控制部51在步骤S405中判定为未进行停止操作的情况下,最大计测控制部61当响应于从计时分计数器58接收到进位信号而判定为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时(步骤S406),以使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规定位置的方式,控制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对电机35进行驱动,并使其停止(步骤S412)。同时,最大计测控制部61使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的计时停止,并且禁止来自开始/停止按钮18的输入。在图4的例子中,使所述计时指针14、15停止的规定位置是计时为零的位置(归零位置)。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以使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所述规定位置的方式,经由电机驱动电路53对电机35进行了旋转驱动,之后,停止驱动。
接下来,当判定为对复位按钮19进行了复位操作时(步骤S413),最大计测控制部61进行控制,使得计时秒计数器57和计时分计数器58进行复位动作,并且解除开始/停止按钮的输入禁止(步骤S414),之后返回步骤S401。
这样,在时间计测时间到达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不接受开始操作,直到通过复位按钮19进行了复位操作为止。
由于计时指针14、15处于归零状态,并且机械方式的驱动机构5和电气方式的驱动机构6回到复位状态,因此,当之后在步骤S401中再次开始时,再次开始如通常那样的时间计测动作。此时,由于机械构造5已经回到复位状态,因此,即使在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之后再次开始时,开始/停止按钮18的开始操作时的负荷也与通常相同,在开始操作时不会感到不协调。
最大计测控制部61在步骤S406中判定为尚未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时,返回步骤S402,进行上述处理。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计时钟表的流程图。对与图4相同的处理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该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气结构和机械结构与图1~图3相同。以下,仅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最大计测控制部61在步骤S406中响应于从计时分计数器58接收到进位信号而判定为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时,以使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规定位置的方式,对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进行控制(步骤S501)。在图5的例子中,所述规定位置是归零位置的预定量之前的位置,例如,是最大计测时间的1步前的位置。当计时指针14、15走针到距最大计测时间1步的位置时,驱动脉冲产生电路52使电机35的旋转驱动停止,使得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该位置。这样,通过使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归零位置以外的位置,能够使用户容易地识别进行了最大时间计测且被复位的情况。用户进行复位操作使计时指针14、15归零,从而使计时指针14、15回到归零位置。当在该状态下,再次开始时,再次开始与通常相同的时间计测动作。此时,由于机械机构5已经回到复位状态,因此,即使在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之后再次开始时,开始操作时的负荷也与通常相同,不会在开始操作时感到不协调。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计时钟表的特征在于,具有:操作单元18、19,它们进行时间计测的开始操作、停止操作和复位操作;时间计测单元57、58,它们进行规定的最大计测时间以内的时间计测动作;计时指针14、15,它们表示计时到的时间;驱动单元52、53、55,它们驱动计时指针14、15;控制单元51、54、61,它们以响应于开始操作而开始最大计测时间以内的时间计测动作、响应于停止操作而停止时间计测动作、以及响应于复位操作而进行时间计测动作的复位的方式,对时间计测单元57、58进行控制,并且,以根据时间计测单元57、58计测到的时间来驱动计时指针14、15的方式,对驱动单元52、53、55进行控制;以及杆单元25~27,它们响应于开始操作而从归零状态移位到开始状态,解除限制,使计时指针14、15能够走针,并且,响应于复位操作而从开始状态移位到归零状态,对计时指针14、15进行限制和保持,并且,改变开始状态与归零状态下操作单元18、19的操作感,其中,在时间计测单元57、58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而成为计测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当在复位操作后进行了开始操作时,控制单元51、54、61控制时间计测单元57、58和驱动单元52、53、55开始时间计测动作,对计时指针14、15进行驱动。
即,在时间计测开始操作时与时间计测停止操作时的开始/停止按钮18的操作负荷不同的计时钟表1中,最大计测控制部61构成为:在计测到最大计测时间使计时指针14、15停止在规定位置而结束了时间计测动作的情况下,在进行了复位按钮19的操作后对开始/停止按钮18进行了开始操作时,再次开始时间计测动作。
以往,在到达最大计测时间时,自动停止计时,在下一次的开始操作时再次开始时间计测动作,针对于以往的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位操作之前的期间,以电气方式始终禁止开始开关输入,由此,是在限制杆肯定处于相同状态下,进行开始操作,能够防止开始操作与停止操作的开关的操作杆差异不一致的状况。这样,即使在计测到计时的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时间计测开始时的操作感不发生变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计时秒针配置在6点侧、计时分针配置在9点侧的计时钟表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应用于将指针13用作计时秒针的中央计时钟表。
此外,也可以应用于倒计时钟表。
此外,为了增大开始/停止按钮18的操作负荷,还可以追加设置与开关弹簧33不同的弹簧。
本发明可应用于进行如下动作的各种计时钟表,即:通过电机,以电气方式对时刻指针和计时指针进行驱动,并且在复位状态下,通过机械机构以使计时指针不动的方式进行限制,在解除了所述机械机构的限制之后,进行所述计时指针的驱动,并且,时间计测开始操作时与时间计测停止操作时操作部的操作感不同。

Claims (4)

1.一种计时钟表,其特征在于,
该计时钟表具有:操作单元,其进行时间计测的开始操作、停止操作和复位操作;时间计测单元,其进行规定的最大计测时间以内的时间计测动作;计时指针,其显示计测到的时间;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计时指针;控制单元,其以响应于所述开始操作而开始所述最大计测时间以内的时间计测动作、响应于所述停止操作而停止时间计测动作、以及响应于所述复位操作而进行时间计测动作的复位的方式,控制所述时间计测单元,并且,以根据所述时间计测单元计测到的时间来驱动所述计时指针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杆单元,其响应于所述开始操作而从归零状态移位到开始状态,解除限制,使所述计时指针能够走针,并且,响应于所述复位操作而从所述开始状态移位到所述归零状态,对所述计时指针进行限制和保持,并且,改变所述开始状态与归零状态下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感,
在所述时间计测单元计测到所述最大计测时间而成为计测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复位操作之后进行了所述开始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时间计测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开始时间计测动作,驱动所述计时指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钟表,其特征在于,
在计测到所述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计时指针停止在归零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时钟表,其特征在于,
在计测到所述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计时指针停止在归零位置的规定量之前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时钟表,其特征在于,
在计测到所述最大计测时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计时指针停止在所述最大计测时间的1步前的位置处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CN201010231992.0A 2009-07-16 2010-07-16 计时钟表 Active CN101957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8254 2009-07-16
JP2009168254A JP2011022042A (ja) 2009-07-16 2009-07-16 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7592A true CN101957592A (zh) 2011-01-26
CN101957592B CN101957592B (zh) 2014-01-15

Family

ID=4346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1992.0A Active CN101957592B (zh) 2009-07-16 2010-07-16 计时钟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15827B2 (zh)
JP (1) JP2011022042A (zh)
CN (1) CN101957592B (zh)
HK (1) HK11488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1943B2 (ja) 2010-02-26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用部材、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2923A (zh) * 1998-04-21 2000-11-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CN1272925A (zh) * 1998-04-21 2000-11-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CN1534412A (zh) * 2003-03-27 2004-10-06 具有调零结构的精密计时时计
JP2005300378A (ja) * 2004-04-13 2005-10-27 Citizen Watch Co Ltd クロノ計測機能付き電子時計
JP2005300282A (ja) * 2004-04-09 2005-10-27 Citizen Watch Co Ltd アナログ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CN101046677A (zh) * 1998-04-21 2007-10-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1066A (en) * 1978-09-29 1980-07-08 Kabushiki Kaisha Daini Seikosha Stop watch
JPS6173085A (ja) * 1984-09-18 1986-04-15 Citizen Watch Co Ltd クロノグラフ付電子時計
CH690524A5 (fr) * 1995-10-31 2000-09-29 Rolex Montres Pièce d'horlogerie à mécanisme de chronographe.
JP3312592B2 (ja) * 1998-04-21 2002-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計時装置
US7597471B2 (en) * 2005-11-24 2009-10-06 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 S.A. Time piece chronograph clockwork movement
EP2073078B1 (fr) * 2007-12-21 2012-11-07 Omega SA Marteau bistable pour mécanisme de chronograph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2923A (zh) * 1998-04-21 2000-11-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CN1272925A (zh) * 1998-04-21 2000-11-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CN101046677A (zh) * 1998-04-21 2007-10-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计时装置及计时方法
CN1534412A (zh) * 2003-03-27 2004-10-06 具有调零结构的精密计时时计
JP2005300282A (ja) * 2004-04-09 2005-10-27 Citizen Watch Co Ltd アナログ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JP2005300378A (ja) * 2004-04-13 2005-10-27 Citizen Watch Co Ltd クロノ計測機能付き電子時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15827B2 (en) 2012-07-10
JP2011022042A (ja) 2011-02-03
CN101957592B (zh) 2014-01-15
US20110013493A1 (en) 2011-01-20
HK1148832A1 (en) 201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6057B2 (en) Chronograph watch with retrograde display
WO2015058029A1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elapsed time on a wristworn device and wristworn device displaying same
CN102081345A (zh) 计时钟表
CN101963781A (zh) 计时钟表
US875007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combination of display members
CN101957592B (zh) 计时钟表
CN101957591A (zh) 计时钟表
CN104730900B (zh) 优化的多功能显示装置
JP3378006B2 (ja) 無線制御時計機構
CN102073267B (zh) 计时钟表
US4282592A (en) Indicating member advancing mechanism
JP4550203B2 (ja) 電子時計
CN101943883A (zh) 计时钟表
JP4957407B2 (ja) 指針式電子時計、およびその運針制御方法
CN101943884A (zh) 计时钟表
CN102117044A (zh) 计时钟表
CN102236320A (zh) 计时钟表
US20220397867A1 (en) Watch comprising an auxiliary function allowing the indication of seconds
JP5691728B2 (ja) 電子時計
JPH0552967A (ja) 多機能電子時計
JP2011122856A (ja) クロノグラフ時計
JP2010190714A (ja) アナログ電子時計
JP5339624B2 (ja) 目覚し時計
JPS5923279A (ja) 指針表示式アラ−ム電子時計
JP2003232873A (ja) 日付表示機能付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88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88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