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1409A -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 Google Patents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1409A
CN101941409A CN201010278000XA CN201010278000A CN101941409A CN 101941409 A CN101941409 A CN 101941409A CN 201010278000X A CN201010278000X A CN 201010278000XA CN 201010278000 A CN201010278000 A CN 201010278000A CN 101941409 A CN101941409 A CN 101941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gather
folding
input port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80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1409B (zh
Inventor
横山亚纪
二宫友子
内藤幸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Pla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Pla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Pla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Pla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41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1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1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1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60R2021/2375Fol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气囊折叠作业的成本,使气囊的展开特性良好。本发明中,将气囊(12)平面状地展平。沿着在(4)个部位上放射状设定的线(R),由线状形成部对气囊(12)进行夹持并保持。由第1推压体(44)对线(R)彼此之间进行推压,在中央输入口(26)的周围蛇腹状地形成第1集聚部(51),同时沿着线(R)形成耳部(52)。然后由第2推压体(45)对各耳部(52)进行推压,蛇腹状地形成第2集聚部(54)。一旦从输入口(26)导入气体,则使第2集聚部(54)迅速地展开,能够遏制气囊的内压上升。在该折叠工序中,无需使气囊(12)转动,能够简化制造装置。

Description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10月20日、申请号为200610064206.6、发明名称为“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流入而膨胀展开的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配置在机动车的方向盘上的气囊装置是公知的。该气囊装置包括形成为扁平袋状的气囊、覆盖该气囊的罩体、供给气体的充气机等。该气囊在平常情况下以规定的方法被折叠变小并收容在罩体的内侧。当传感器检测发现碰撞的冲击时,该气囊装置从充气机供给气体,使气囊膨胀,由该膨胀压力断裂罩体从而使气囊突出,气囊在乘员的前方膨胀展开,缓和施加在乘员上的冲击。
目前追求一种展开性能良好,同时能够自动化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气囊的折叠方法。
例如对于驾驶席用的平面圆形气囊来说,由4个剑状工具分别形成狭窄部,然后由滑块压缩而无秩序折叠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结构中,由滑块压缩的部分彼此相互咬合地折叠,虽然为了试图得到在展开时相互不干涉的效果,但由于由各个滑块压缩的部分分别仅从外周侧压缩而只是无秩序地折叠,因而,从中央供给的气体难以顺利地供给到外周部,不容易迅速地向外周侧展开。
而且由多个板状滑块向内侧推压气囊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但是在该结构中存在下述问题,与专利文献1相同,从中央供给的气体难以顺利地供给到外周部,同时驱动多个滑块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升高。
而且将气囊皱褶状地折叠后,对折叠后的气囊进行折曲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例如专利文献3)。但是在该结构中,对于皱褶状折叠的结构以及对折叠后的气囊进行折曲的结构来说,没有显示任何适应自动化的结构,同时在皱褶状也就是将气囊整体沿相互平行的多条直线,即向一方向折叠的结构中,在展开时气囊的举动中产生很强的方向性,具有难以获得所希望的展开特性的问题。
现在,放射状地设置耳状余部,使这些余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向中央部聚集,同时在折叠过程中使气囊转动,使余部沿着聚集后部分周围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在该结构中,虽然沿着余部顺利地将气体供给到外周部,能够迅速地向外周侧展开,能够实现最佳的展开特性,但是在折叠过程中必须需要使气囊转动的工序也就是制造装置,从而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表2000-501354(图9-图11)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29381号公报(图3、图4)
专利文献3专利第3579702号公报(图1、图2、图5)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97/35745号小册子(图44)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1/076917号小册子(图9、图10、图13)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单在中心侧推压的折叠结构具有不容易实现所希望的展开特性的问题。
而且,在放射状地设置耳状余部,并且使这些余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向中央部聚集,同时在折叠过程中使气囊转动,使余部沿着聚集后部分周围的结构中,虽然沿着余部顺利地将气体供给到外周部,能够迅速地向外周侧展开,并且能够实现最佳的展开特性,但是在折叠过程中必须需要使气囊转动工序也就是制造装置,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展开性能良好且制造成本能够降低的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解决问题的措施
技术方案1记载的气囊的折叠方法是一种具有设置了将气体导入的输入口的一侧面部、与该一侧面部相对的另一侧面部的气囊的折叠方法,其具备:沿着朝向上述输入口的多条线,对上述一侧面部和另一侧面部相互接近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工序;将位于上述线之间的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推压并集聚,从而构成第1集聚部的第1集聚工序;在该第1集聚工序后,将处于相互接近状态的被控制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进行推压并集聚在上述第1集聚部的外侧部上,从而构成第2集聚部的第2集聚工序。
因而在该结构中,在气囊的折叠作业时,由于无需从端部按顺序对气囊进行折叠工序以及在折叠中途使气囊转动的工序,通过单纯的进退动作组合就能对气囊进行折叠,因而能够简化折叠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在折叠后的气囊展开时,从输入口导入的空气通过在控制工序中被线状控制的部分,迅速地被导入到第2集聚部的外缘部,而且,由于第2集聚部集聚到第1集聚部的外侧部,因而该第2集聚部沿着上述线方向放射状地迅速展开,然后,第1集聚部展开。从而,气囊在所希望方向上迅速地稳定地展开。
技术方案2记载的气囊折叠方法是一种具有设置了将气体导入的输入口的一侧面部、与该一侧面部相对的另一侧面部的气囊的折叠方法,其具备:沿着朝向上述输入口的多条线,对上述一侧面部和另一侧面部相互接近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工序;将位于上述线之间的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进行推压的第1推压工序;在该第1推压工序后,将处于相互接近状态的被控制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进行推压并蛇腹状集聚的第2推压工序。
因而在该结构中,在气囊的折叠作业时,由于无需从端部按顺序对气囊进行折叠工序以及在折叠中途使气囊转动的工序,通过单纯的进退动作组合就能对气囊进行折叠,因而能够简化折叠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在折叠后的气囊展开时,从输入口导入的空气通过在控制工序中被线状控制的部分,迅速地被导入到外缘部,因而蛇腹状折叠部分沿着上述线方向放射状地迅速展开,气囊在所希望方向上迅速地稳定地展开。
技术方案3记载的气囊具省设置了将气体导入的输入口的一侧面部、与该一侧面部相对的另一侧面部,其配置了:通过设定得以上述输入口为中心并连通至外缘部的多条假想线,相互不啮合地集聚在上述输入口的外侧部上的多个第1集聚部;在沿着上述假想线的部分中,上述一侧面部和另一侧面部相互不啮合地相向,而且包含沿着该假想线的部分的部分分别集聚在上述第1集聚部的外侧部上的第2集聚部。
在该结构中,在折叠后的气囊展开时,从输入口导入的空气通过假想线的部分,迅速地被导入到第2集聚部的外缘部,而且,由于第2集聚部集聚到第1集聚部的外侧部,因而该第2集聚部沿着假想线方向迅速地放射状地展开,然后,第1集聚部展开。从而,气囊在所希望方向上迅速地稳定地展开。而且在气囊的折叠作业时,由于无需从端部按顺序对气囊进行折叠工序以及在折叠中途使气囊转动的工序,通过单纯的进退动作组合就能对气囊进行折叠,因而能够简化折叠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方案4记载的气囊具有设置了将气体导入的输入口的一侧面部、与该一侧面部相对的另一侧面部,其配置了:在沿着设定得以上述输入口为中心并连通至外缘部的多条假想线的部分中,上述一侧面部和另一侧面部相互不啮合地相向,而且包含沿着该假想线的部分的部分分别相互不啮合地蛇腹状地集聚在上述输入口的外侧部上的集聚部。
在该结构中,在折叠后的气囊展开时,从输入口导入的空气通过假想线的部分,迅速地被导入到集聚部的外缘部,而且,由于集聚部蛇腹状地集聚,因而各个集聚部沿着假想线方向迅速地放射状地展开,从而,气囊在所希望方向上迅速地稳定地展开。而且在气囊的折叠作业时,由于无需从端部按顺序对气囊进行折叠工序以及在折叠中途使气囊转动的工序,通过单纯的进退动作组合就能对气囊进行折叠,因而能够简化折叠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方案5记载的气囊为,在技术方案3或4记载的气囊中,一侧面部和另一侧面部相互不啮合地分别朝向输入口蛇腹状集聚地进行折叠。
在该结构中,在气囊展开时,从输入口导入的空气通过相互不啮合部分,迅速地被导入到各个面部的外缘部,能够向外周侧迅速地展开。
技术方案6记载的气囊为,在技术方案3-5之一记载的气囊中,另一侧面部在与一侧面部的输入口相对的部分中实质上形成为单一层。
在该结构中,在气囊展开最初期间,仅规定的尺寸迅速地在正面侧展开,在能够使覆盖气囊的部分迅速地断裂的同时,在随后的展开过程中,能够遏制向正面侧的突出,能够实现折叠后的部分朝向外侧部展开的最佳展开特性。
技术方案7记载的气囊为,在技术方案3-6之一记载的气囊中,其配置了:构成一侧面部并设置了输入口的圆形第1基布;构成另一侧面部的圆形第2基布;设置得位于所述第1基布和第2基布之间并覆盖上述输入口的第3基布;将上述第3基布连接在上述第1基布上的多个连接部;位于所述这些连接部彼此之间,将从上述输入口导入的气体沿着假想线导向的导向部。
因而在该结构中,经由简单的结构,能够沿着假想线部分顺利地供给从输入口导入的气体,能够轻易地实现遏制在展开初期向正面侧的展开并扁平地展开的最佳展开特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降低制造成本,展开性能良好的折叠的气囊。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气囊折叠方法和气囊一实施例的折叠工序的说明图;
图2是同上气囊折叠工序的说明图;
图3是配置了同上气囊的气囊装置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气囊折叠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同上气囊折叠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同上气囊的说明图,图6(a)是平面视图,图6(b)是(a)的I-I剖面图;
图7是上述图1实施例的变形示例的局部放大视图。
符号说明
12气囊  21第1基布  22第2基布  23第3基布  26输入口
29连接部  30气体导向部  51第1集聚部  54作为集聚部的第2集聚部  R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气囊折叠方法和气囊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3中,1表示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1安装在机动车方向盘的方向盘本体中央的轴毂部上,在乘员也就是驾驶员和方向盘之间展开,从而保护乘员承受碰撞的冲击。而且,方向盘通常在倾斜状态下使用,设计得能够在规定范围内可倾动,但是在下文,以气囊装置1的正面侧也就是乘员侧为上侧,以气囊装置1的底面侧也就是车体侧为下侧,以通常机动车的前侧上方也就是前玻璃侧的部分为前侧,以组成机动车后侧下方的部分为后侧进行介绍。而且,虽然图中未示出方向盘,但是方向盘包括圆环状的边缘部、位于该边缘部内侧的轴毂部、对边缘部和轴毂部进行连接的辐条部。例如在配备了3个或4个辐条部的结构中,在轴毂部两侧方设置了2个辐条部,在后侧方设置了1个或2个辐条部,确保在轴毂部的前侧和边缘部之间用于识别仪表类的空间很大。
然后,气囊装置1由安装在方向盘本体上金属制的底板11、以折叠状态配置在该底板11上的袋状气囊12、从上侧覆盖气囊12并安装在底板11上的罩体14、从下侧安装在底板11上并向气囊12供应气体的充气机16、将气囊12和充气机16固定在底板11上的保持架17等构成。
底板11包括基板部11a、从该基板部11a的周缘部向上侧突设的侧板部11b。在基板部11a上形成了充气机插入孔11c、位于该充气机插入孔11c周围的安装孔11d。而且在侧板部11b上设置了与罩体14进行接合等并固定的罩体固定部11e。而且,从侧板部11b的上侧部多个部位突设了支撑部11f,在各个支撑部11f上安装了喇叭开关19。
而且,罩体14例如将被覆部14a和安装壁部14b由合成树脂注塑成形等一体形成,被覆部14a对方向盘的轴毂部和辐条部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安装壁部14b从下侧突设在该被覆部14a的里面上。由此,在被覆部14a上形成了比其它部分形成得脆弱的撕裂线。
充气机16包括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的本体部16a、突设在该本体部16a外周部上的法兰部16b。在本体部16a的内侧上配置了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推进剂、对该推进剂进行点火的点火器(点火器)。而且,在本体部16a的周面在法兰部16b的上侧上保持规定间距地形成了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口。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充气机16能够使气体以所谓的双类型在例如130kPa和180kPa这两个等级上变化。而且,在法兰部16b的四角附近,设置了圆孔状的安装孔16c。
而且,如图2和3所示,气囊12包括:作为构成第1面部的下侧基布的第1基布21;第2基布22,其与第1基布21重叠并且作为构成第2面部的上侧基布;第3基布23,其作为设置在第1基布21和第2基布22之间的中间基布。而且这些基布21、22、23具有规定的强度、柔软性、气密性和耐热性等,例如在尼龙制的布上,根据需要实施了涂敷而形成。所谓的第1基布21和第2基布22形成为彼此形状相同的圆形,周缘部彼此缝合,在展平状态下为圆板状,在膨胀展开状态下构成例如成为60升的扁平球状的驾驶席用气囊12的外壳。而且,第1基布21的中央部成为底面部25,在底面部25上形成了圆孔状的输入口26的同时,在包围该输入口26的多个部位上在本实施例中4个部位上形成了圆孔状的安装孔27。而且在该第1基布21上例如在前侧外周部附近的2个部位上形成了圆孔状的排气口(通风孔)28。而且,第2基布22的与输入口26相对的上面变成正面部。另一方面,第3基布23包括形成为圆形的中央部23a、从该中央部23a放射状地在本实施例中向4个方向突设的突设片部23b。该第3基布23与第1基布21内侧的中央部重合,中央部23a覆盖包含输入口26的底面部25,同时各个突设片部23b由圆环状的缝合线也就是连接部29而连接到第1基布21上。而且,各个突设片部23b设置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这些突设片部23b彼此之间构成气体导向部30。也就是气囊12构成为从输入口26附近供给的气体由第3基布23导向,通过气体导向部30而朝向外周部并在外周侧折返而朝向正面侧的所谓的2.5层气囊12,并对气流进行控制。而且,各个排气口28形成得面向气体导向部30。而且虽然图中未示,除了这些基布21、22、23之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将称作防火布的增强用基布重合并缝合在气囊12上。
而且保持架17包括由金属制造且形成为环状的保持架本体17a、从保持架本体17a突设的4个安装螺栓17b。螺母17c螺纹啮合在各个安装螺栓17b上。
藉此,该气囊装置1将保持架17插入到气囊12的内侧,在将安装螺栓17b插入到气囊12的安装孔27内的状态下,后述那样地对气囊12进行折叠,而且,通过将安装螺栓17b插入到底板11的安装孔11d内,使输入口26与充气机插入孔11c位置重合地设置气囊12。充气机16通过输入口26和充气机插入孔11c,将本体部16a插入到气囊12的内侧,同时将安装螺栓17b插入到安装孔16c内,通过使螺母17c与安装螺栓17b螺纹啮合并拧紧,将气囊12和充气机16固定在底板11上。然后,为了对折叠后的气囊12进行覆盖,从上侧将罩体14的安装壁部14b嵌合在底板11的侧板部11b上,将安装壁部14b接合在罩体固定部11e上,或通过使用铆钉等进行固定,对气囊装置1进行组装。
该气囊装置1在机动车发生碰撞等时,由来自图中未示控制装置的信号,起动充气机16的点火器,通过使填充的推进剂反应,从充气机16的气体喷射口将气体急速地供给到气囊12的内部。一旦如此,则气囊12急速膨胀展开,由其膨胀压力,罩体14的撕裂线断裂,形成了气囊12的突出口。在该状态下,突出到罩体14外侧的气囊12在乘员的前方膨胀展开,对被抛向前方的乘员进行约束,避免乘员承受碰撞冲击。
下文将参考图1和2对气囊12的折叠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在该折叠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虽然图中未示,但是其包括水平板状的载置部、位于该载置部上方并相对于该载置部进退也就是上下运动的高度控制部。在载置部的中心部上设置了对安装在气囊12上的保持架17进行保持的保持部。而且沿着以保持部为中心的放射方向的线R,在多个、至少3个方向最好是4个方向上设置了线部形成部41。各个线部形成部41包括沿着线R上下成对的相向控制板,这些控制板能够不与载置部和高度控制部干涉地上下运动。
而且折叠装置包括沿着载置部的上面朝向中心侧的保持部进退的垫块也就是多个第1推压体44和多个第2推压体45。这些推压体44和45对应于线部形成部41地设置了4个,第1推压体44设置得能够沿着各个线部形成部41彼此之间的位置移动,第2推压体45设置得沿着各个线部形成部41也就是线R能够移动。各个推压体44、45例如形成为平面梯形状的块状,朝向中心侧保持部的面成为平面状的推压面。
而且折叠装置包括根据程序对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手段、对由该控制手段控制而对各部进行驱动的气缸等。
折叠工序首先使高度控制部向上方退避,使线部形成部41的各个控制板上下退避,而且,在各个推压体44、45退避到外周侧状态下,如图2所示,使安装在气囊12上的保持架17保持在保持部上,使气囊12在载置部上展平为平面状。而且,在图1和2中,在图中省略了保持架17。
然后,使高度控制部前进到也就是下降到相对于保持部只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同时使在线部形成部41的上下相向的各个控制板相互接近,沿着线R对气囊12进行夹持。
然后使各个第1推压体44以规定的速度向中心侧前进。一旦如此,则如图1(a)所示,由第1推压体44的推压面所推压的部分成为在输入口26也就是保持架17的周围被蛇腹状折叠的第1集聚部51,同时由线部形成部41夹持的保持部分残剩为耳状的耳部52。在该工序中,通过使第1推压体44以规定的速度移动,由残留在展平为平面状气囊12内的少量空气,气囊12变得稍微膨胀状态,第1基布21和第2基布22更详细地说,第1基布21和第3基布和第2基布22分别蛇腹状折叠,从而不相互啮合。
然后使线部形成部41的各个控制板上下退避,使各个第1集聚部51退避到后方也就是外周侧,同时使第2推压体45向中心侧前进。一旦如此,如图1(b)所示,耳状的耳部52由第2推压体45的推压面推压,折叠为蛇腹状,从而在第1集聚部51的外周部重叠,形成作为集聚部的第2集聚部54。而且,该第2集聚部54的蛇腹折叠线沿着上下方向,也就是成为与第1集聚部51的蛇腹折叠线交叉垂直的方向。
而且气囊12的排气口28设置得位于第2集聚部54的部分上。
而且,在第1集聚部51和第2集聚部54的折叠工序中,由高度控制部控制气囊12的折叠高度。
在此状态下,由包裹部件对折叠后的气囊12进行覆盖,或通过使罩体14被覆气囊12,结束气囊12的折叠工序。
也就是折叠后的气囊12在设置了中央输入口26的底面部25的周围配置了4个蛇腹状折叠的第1集聚部51,而且位于第1集聚部51的外周侧,配置了4个蛇腹状折叠的第2集聚部54。在各个第1集聚部51中,第1基布21和第2基布22形成得不相互啮合,在第2集聚部54上,沿着至少沿着线R由线部形成部41所保持的部分进一步被蛇腹状折叠的部分,第1基布21和第2基布22相互不啮合的假想线从中央输入口26形成到气囊12的外缘部。而且,第2基布22的正面部由高度控制部推压,实质上成为单一层,也就是几乎由1个基布构成。
藉此,在将气体引导到该气囊12的输入口26内时,罩体14开裂,气囊12变成突出状态,首先沿着各条假想线供给气体,各个第2集聚部54相互不干涉地并向蛇腹延伸方向也就是外周侧迅速展开。而且由于通过第3基布23的气体导向部30,气体沿着各个第2集聚部54也就是线R被供给到外周侧,因而助长了各个第2集聚部54向外周侧迅速展开。然后,虽然各个第1集聚部51向蛇腹延伸方向也就是外周侧展开,但是在各个第1集聚部51中,由于第1基布21和第2基布22相互不啮合地折叠,因而气体能够顺利地供给到外周侧,并能够向外周侧迅速展开。然后,由于向外周侧急速展开,气囊12在展开初期状态下,第2基布22的正面部附近变为负压,能够遏制气囊12向正面侧突出。于是,气囊12沿着方向盘的边缘所构成的面扁平地展开后,朝向正面侧展开,成为所谓的完全展开状态。在此状态下,能够有效地约束佩戴安全带的通常状态下着座的乘员被抛向前侧,从而能够保护乘员。
而且,由于气囊12迅速地向外周方向扁平地展开,由于展开初期向正面侧的展开被遏制,因而,即使在乘员接近气囊装置1的状态下(不正确位置,OOP)气囊12展开时,也能够有效地遏制对乘员的推压力。特别是由于各个第2集聚部54相互不干涉地展开,在接近展开时,能够使各个第2集聚部54进入方向盘本体的边缘部和轴毂部之间的空间地展开,能够有效地降低对非常接近的乘员的压力。
因而,根据配备了本实施例气囊12的气囊装置1,由于气囊12在折叠工序中无需使气囊12转动,通过组合单纯进退的部件而构成折叠装置,能够简化折叠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气囊12没有被卷绕地折叠的部分,都是蛇腹状折叠,在气囊12展开时,蛇腹迅速地展开,在气囊12的折叠自身中不承受任何阻力。而且,构成气囊12的基布21、22折叠得相互不啮合,特别是沿着第2集聚部54的假想线的部分相互不啮合地线状相对。藉此,在气囊12的展开初期,将气体顺利且迅速地供给到外周部,能够朝向外周侧扁平地展开,能够防止气囊12的内压高于所必需的压力。
而且,气囊12没有被卷绕地折叠的部分,气囊12展开时不产生扭曲力,能够轻易地使动作稳定。
而且,由于相互邻接的第1集聚部51彼此以及第2集聚部54彼此分别不啮合地集聚,因而在展开时相互不干涉,能够顺利和迅速地展开。
藉此,各个集聚部51、54在突出方向等的动作的控制变得容易,例如避开辐条部,能够轻易地使各个第2集聚部54潜入方向盘本体的边缘部和轴毂部之间的空间地展开。
而且,由于气囊12的排气口28设置得位于第2集聚部54的部分上,因而第2集聚部54展开后确保开口状态,其它部分不展开也能排气,能够遏制气囊12的内压升高。
而且,覆盖输入口26并由连接部29与第1基布21相连的第3基布23设置在气囊12的内侧,沿着假想线也就是第2集聚部54将气体向外周侧引导,因而经由简单的结构,沿着假想线顺利地供给从输入口26导入的气体,并且能够轻易地遏制展开初期向正面侧的展开,实现扁平地展开的最佳展开特性。
而且,第2基布22的正面部在折叠工序中由高度控制部推压,在折叠状态下,变成实质上的单一层,也就是由1个基布构成。藉此,在气囊展开的最初时期,仅规定尺寸迅速地正面侧展开,罩体14能够迅速地断裂,同时在随后的展开过程中,能够遏制向正面侧的突出,能够轻易地实现折叠部分向外侧部展开的最佳展开特性。
如上所述,能够遏制气囊12的内压升高,即使对于非常接近气囊装置1的乘员,也可以降低气囊12的展开时的压力,实现最佳的展开特性。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通过气囊12的折叠能够实现最佳的展开特性,因而不要求特殊型号的充气机16,例如不使用多个充气机,不使用由配备了多个点火器的多级(マルチスクイブ)型所引起的多段控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设定了4条假想线,由于第1集聚部51和第2集聚部54分别为4个,因而最好将线部形成部41、第1推压体44、第2推压体45分别设置为4个,与设置了超过5个的多个集聚部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折叠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使线R也就是假想线也就是第2集聚部54为3个以上特别是4个以上,对于展开为扁平圆状的气囊12来说,气囊12在展开时没有方向性,能够在全周方向上平衡良好地展开,能够使动作稳定,能够轻易地实现最佳的展开特性,同时能够减少各个第2集聚部54径向和周向等尺寸,例如避开辐条部,能够轻易地使各个第2集聚部54潜入方向盘本体的边缘部和轴毂部之间的空间地展开。
如上所述,通过使线R也就是假想线也就是第1集聚部51和第2集聚部54设为4个,不仅实现最佳的展开特性,而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在使线R也就是假想线为4个,第2集聚部54为4个的场合下,如果仅由第2集聚部54集聚气囊12,各个第2集聚部54沿着气囊12径向的尺寸变大,不能够轻易地整数地进行蛇腹状折叠,但是通过设置第1集聚部51,对第2集聚部54的尺寸进行限制,能够轻易地实现第2集聚部54的折叠。
而且,也可以使线R也就是假想线也就是第1集聚部51和第2集聚部54超过5个。
而且,由第1推压体44推压的第1集聚部51的部分因第2集聚部54的数量等,不一定成为基布蛇腹状集聚的集聚部,也可以处于1层或1层程度的基布沿着设置了输入口26的底面部25的周围的状态。
例如如图4-6所示,设定了8条线R也就是假想线,沿着各条线R形成8个第2集聚部54,同时在由第1推压体44所推压的部分中,也可以不形成蛇腹状折叠的集聚部。
也就是在该结构中,如图4(a)和4(b)所示,各个第1推压体44的前端部不是平面状,而被形成为光滑的角部。藉此,如图4(a)所示,气囊12平面状展平,如果从由图中未示的线部形成部41而沿着线R对气囊12进行保持的状态起,使8个第1推压体44前进的话,则如图4(b)所示,各个第1推压体44一边对基布进行推压一边前进,形成了8个耳状的耳部52。然后使线部形成部41和各个第1推压体44后退后,使图中未示的8个第2推压体44前进,如图5所示,通过对各个耳部52进行蛇腹状地折叠,形成第2集聚部54,如图6所示,能够获得折叠后的气囊12。
即使对于这种折叠后的气囊12,在展开时,气体也顺利且迅速地供给到各个第2集聚部54的前端部,使气囊12迅速地向外周侧展开,能够遏制展开初期朝向正面侧的力。
图7是上述图1实施例(折叠装置)的变形示例。
下文将参考图7对该变形示例的折叠装置140进行说明。
该折叠装置140是类似于图2的装置,特征是将将给予折叠机构154细装在也被称作集聚块的第1推压体151的内部。相邻的2个第1推压体151前进到规定点,气囊112变为类似于图1的中间形状。
此时,推压垫块156处于后退状态,该推压垫块156也称作相邻的2个推压垫块156的各自给予折叠机构154的交叉块。各个耳部52处于毗邻2个推压垫块156的相向侧面部151b、151b之间的通路内。藉此,如图7所示,在图中的通路长度方向上并列,而且,设置在方向左右不同方向上的推压垫块156前进,与承受部157接触或移动到该承受部157之前就停止,上述承受部157在处于相向位置的毗邻的第1推压体151的侧面部151b形成。
由于这2个推压垫块156、156和承受部157、157相互地从第1推压体151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前进,耳部52成为缓和的波形。在该状态下一旦使推压垫块156下降,然后就使第2推压体152前进。
通过该预先的折叠给予,在波形上产生规律性,也就是能够使耳部的前端选择左右任一方向弯曲地对折,而且能够控制波形状的数量,因而,耳部前端的折曲方向也就是所希望的方向,而且,波形的大小偏差和数量偏差都不存在,能够大量生产展开性能优良的气囊。
而且与在先实施例中的第1推压体44相同,通过使预先相邻的2个第1推压体之间的空间扩大,形成耳部的气囊部分变大,在通过对这种比较大的部分进行推压而折起后的气囊中,能够遏制里层(バツキング)密度极端的偏差,并且能够合适地展开。
而且,使第1推压体44、154前进到预定点后,第1推压体的前端部分能够分离,使其在上述规定点停止,使第1推压体的剩余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稍微后退,使相向的第1推压体之间的空间增大,能够经由第2推压体推压耳部,该第2推压体具有选择得适合该空间的尺寸。
在扩大后的空间内折叠为波形的耳部的波形数少,推压后的气囊保持密度变稀疏的倾向。因而,例如缓和耳部被集聚所形成的角部的气囊的集聚密度,能够遏制气囊展开时的压力,从而顺利地展开。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适用于设置在机动车方向盘等上的气囊装置。

Claims (2)

1.一种气囊的折叠方法,该气囊具有设置了将气体导入的输入口的一侧面部、与该一侧面部相对的另一侧面部,其特征在于:
沿着朝向上述输入口的多条线,对上述一侧面部和另一侧面部相互接近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工序;
将位于上述线之间的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推压并集聚,构成第1集聚部的第1集聚工序;
在该第1集聚工序后,将处于相互接近状态的被控制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进行推压并集聚在上述第1集聚部的外侧部上,从而构成第2集聚部的第2集聚工序。
2.一种气囊的折叠方法,该气囊具有设置了将气体导入的输入口的一侧面部、与该一侧面部相对的另一侧面部,其特征在于:
沿着朝向上述输入口的多条线,对上述一侧面部和另一侧面部相互接近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工序;
将位于上述线之间的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进行推压的第1推压工序;
在该第1推压工序后,将处于相互接近状态的被控制部分朝向上述输入口进行推压并蛇腹状集聚的第2推压工序。
CN201010278000XA 2005-10-21 2006-10-20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Active CN101941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07718 2005-10-21
JP2005307718A JP4947761B2 (ja) 2005-10-21 2005-10-21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42066A Division CN1982127A (zh) 2005-10-21 2006-10-20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1409A true CN101941409A (zh) 2011-01-12
CN101941409B CN101941409B (zh) 2012-10-17

Family

ID=379828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42066A Pending CN1982127A (zh) 2005-10-21 2006-10-20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CN201010278000XA Active CN101941409B (zh) 2005-10-21 2006-10-20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42066A Pending CN1982127A (zh) 2005-10-21 2006-10-20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65765B2 (zh)
JP (1) JP4947761B2 (zh)
CN (2) CN1982127A (zh)
DE (1) DE10200604915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7528B1 (ko) * 2011-07-15 2017-05-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운전자 에어백 쿠션의 폴딩장치 및 폴딩방법
US10239482B2 (en) 2014-06-02 2019-03-26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Method for folding an airbag, and airbag module
DE102014007834A1 (de) * 2014-06-02 2015-12-03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m Falten eines Gassacks sowie Gassackmodul
US10071704B2 (en) * 2014-07-25 2018-09-11 Hyundai Mobi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lding driver airbag
CN106629215B (zh) * 2016-12-13 2018-06-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维z形大型球囊折叠收拢方法
JP7144749B2 (ja) * 2019-05-02 2022-09-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完了体とその折畳方法
CN111169418A (zh) * 2020-02-25 2020-05-19 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主驾驶气囊新型折叠装置及折叠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659A (ja) * 1994-07-01 1996-01-16 Nippondenso Co Ltd エアバッグ
WO1997028024A1 (de) 1996-01-29 1997-08-07 Petri Ag Gassack für ein airbagmodul und verfahren zur faltung des gassackes
KR100340767B1 (ko) 1996-03-26 2002-11-13 니혼 플라스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에어백장치,에어백을접는방법및에어백을접는장치
WO1997045296A1 (de) * 1996-05-28 1997-12-04 Petri Ag Gassack, verfahren zu dessen faltung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6726615B1 (en) * 1996-10-28 2004-04-27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Method of folding a gas bag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 folded gas bag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a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6224100B1 (en) * 1997-03-25 2001-05-01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apparatus, air bag folding method, and air-bag folding device
JPH1120587A (ja) * 1997-07-08 1999-01-26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595548B2 (en) * 1998-03-20 2003-07-22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system, method of folding air bag and air bag folding apparatus
JP3639720B2 (ja) * 1998-06-12 2005-04-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ドライバ用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DE19827725A1 (de) * 1998-06-22 1999-12-23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alten eines aufblasbaren Luftsacks
JP4114303B2 (ja) 1999-07-15 2008-07-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
EP1145920A3 (en) 2000-04-11 2003-01-22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air ba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folding air bag body and method of folding air bag body
JP4113356B2 (ja) 2000-04-11 2008-07-0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6834886B2 (en) * 2003-02-18 2004-12-28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96448A1 (en) 2007-05-03
JP4947761B2 (ja) 2012-06-06
JP2007112361A (ja) 2007-05-10
CN1982127A (zh) 2007-06-20
US7665765B2 (en) 2010-02-23
DE102006049157B4 (de) 2020-07-16
CN101941409B (zh) 2012-10-17
DE102006049157A1 (de) 200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1409B (zh) 气囊的折叠方法和气囊
US20170282841A1 (en) Airbag device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CN102438866B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3328276B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4811028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580049B (zh) 气囊装置
JP340627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205829B (zh) 气囊、气囊装置及转向装置
US20160046257A1 (en) Airbag device for a front passenger seat
CN103963732B (zh) 制造气囊的方法
US7481456B2 (en) Airbag apparatus
CN103963731A (zh) 侧气囊装置
CN102007020A (zh) 安全气囊装置
CN105691347A (zh) 气囊和气囊设备
JP2007055577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783148B2 (en) Air bag cover with integrated steering panel
CN110582433B (zh) 气体发生器过滤器
JP4979066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213301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177254B2 (en) Vehicle airbag device
JP6729499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258061A (zh) 特别用于保护车辆乘员膝部区域的气囊
US7198286B2 (en) Airbag device
JP5005234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
US20090160171A1 (en) Low risk deployment driver airba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