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956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5956A
CN101925956A CN2009801033368A CN200980103336A CN101925956A CN 101925956 A CN101925956 A CN 101925956A CN 2009801033368 A CN2009801033368 A CN 2009801033368A CN 200980103336 A CN200980103336 A CN 200980103336A CN 101925956 A CN101925956 A CN 101925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ylindrical portion
cap
motor
rotor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33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市崎博之
金谷忠之
小野和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25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2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connectors, cables, switch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能够装卸具有装配孔的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将上述旋转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机构;和保持上述轴承机构的静止体,上述旋转体具有:轮毂,该轮毂围绕上述轴旋转,并且,上述轮毂具备在径向与上述装配孔的内侧面对置的中央圆筒部、从上述中央圆筒部朝径向延伸的盖部、和从上述盖部的外周缘朝轴向下侧延伸的圆筒部;和用于磁吸引上述光盘的环状的吸引磁铁,上述吸引磁铁在从上述中央圆筒部起径向外侧的部位与上述中央圆筒部的外侧面分离,且直接或者间接地紧固于上述盖部,在上述吸引磁铁中的与上述光盘的下表面对置的面设有用于载置上述光盘的载置部。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卸光盘的电动机。特别地,涉及搭载于便携式设备的小型电动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搭载于便携式设备的光盘驱动装置中,开发出了不具备夹紧部件,而是利用吸引磁铁直接吸引光盘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利用配置在比旋转台的光盘载置面更靠内侧的位置的吸引磁铁将光盘吸引在电动机侧。作为该例子能够举出日本特开2001-8468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6-60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4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60890号公报
在上述的两个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吸引磁铁的侧面与转子磁轭接触。因此,吸引磁铁的磁力会朝转子磁铁或电枢泄漏。
并且,随着近年来的便携式设备的小型化,搭载于该便携式设备的光盘驱动装置以及该光盘驱动装置所搭载的电动机的小型化的要求也提高。
但是,在上述的两个公报所公开的构造中,吸引磁铁配置在比旋转台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使电动机进一步小型化的情况下,存在吸引磁铁成型困难的可能性。并且,随着吸引磁铁的体积变小,存在吸引磁铁的磁力下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吸引磁铁吸引光盘的电动机中,能够降低来自吸引磁铁的磁力的不良影响的电动机。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吸引磁铁吸引光盘的电动机中,形成为电动机能够小型化的构造、且能够充分地磁吸引并保持光盘的电动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能够装卸具有装配孔的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体,其以轴为中心旋转;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体支承为能够旋转;和静止体,其保持所述轴承机构,所述旋转体具有:轮毂(hub),该轮毂围绕所述轴旋转,并且,所述轮毂具备:中央圆筒部,该中央圆筒部在径向与所述装配孔的内侧面对置;盖部,该盖部从所述中央圆筒部朝径向延伸;和圆筒部,该圆筒部从所述盖部的外周缘朝轴向下侧延伸;和环状的吸引磁铁,该吸引磁铁磁吸引所述光盘,所述吸引磁铁在从所述中央圆筒部起径向外侧的部位与所述中央圆筒部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且直接或者间接地紧固于所述盖部,在所述吸引磁铁中的与所述光盘的下表面对置的面设有用于载置所述光盘的载置部件。
在本发明中,首先,吸引磁铁以与旋转体的中央圆筒部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被紧固。由此,不会在吸引磁铁与轮毂之间形成磁回路,能够降低吸引磁铁的磁力经由轮毂朝转子磁铁侧或电枢侧泄漏的情况。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在吸引磁铁中的与光盘的下表面对置的面设有用于载置光盘的载置部。因此,设有载置部的部分也能够形成吸引磁铁。因此,与以往的构造相比较,能够维持吸引磁铁的体积,并且能够缩小电动机的径向尺寸。
并且,与以往的构造相比较,能够比较自由地设计吸引磁铁的径向的宽度。即,由于能够扩大设计吸引磁铁的体积时的自由度,因此,在吸引磁铁的吸引光盘的力中,能够与各种要求对应。特别地,即便是对于增大吸引磁铁吸引光盘的力、以免光盘由于电动机的外部冲击而脱落的要求也能够容易地对应。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降低来自吸引磁铁的磁力的不良影响的电动机。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利用吸引磁铁吸引光盘的电动机中,能够提供一种形成为可实现电动机的小型化的构造、并且能够充分地磁吸引并保持光盘的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沿轴向剖切作为本发明中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上侧观察电动机10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示出电动机1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沿轴向剖切作为本发明中的其他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沿轴向剖切作为本发明中的其他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沿轴向剖切作为本发明中的其他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转子保持器的下平面图。
图8是示出在使突出部塑性变形之前的中心锥体(center cone)、转子保持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图。(a)是沿轴向剖切后的示意剖视图,(b)是从(a)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仰视图。
图9是示出在使突出部塑性变形之后的中心锥体、转子保持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图。(a)是沿轴向剖切后的示意剖视图,(b)是从(a)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0、10a...电动机;20、50...旋转体;21、51...轴;22、57...转子磁铁;23...轮毂;231、521...基部;2311、5211...引导部;2312、5212...中央圆筒部;232...外侧盖部(盖部);233...圆筒部;24、55...吸引磁铁;25、56...载置部件;251...载置面;30...静止体;40...轴承机构;52...中心锥体;5213...延长部;5222...突出部;53...转子保持器;531...盖部;5311...凹部;532...圆筒部;54...磁轭;70...刀具;H1...载置部件的轴向的厚度;J1...中心轴;T1...轮毂的外侧盖部的轴向的厚度;T2...轮毂的圆筒部的径向的厚度;T3...磁轭的轴向的厚度;T4...转子保持器的圆筒部的径向的厚度;T5...转子保持器的盖部的轴向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电动机的整体构造>
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作为本发明中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
图1是利用包含中心轴J1的沿着轴向的平面剖切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的示意剖视图。并且,图2是从上侧观察电动机10的示意俯视图。
电动机10构成为包括旋转体20、具有电枢32的静止体30、以及轴承机构40。旋转体20以轴21为中心旋转,且具有转子磁铁22。静止体30具有在径向隔开间隙与转子磁铁22对置的电枢32。轴承机构40由静止体30保持,并将旋转体20支承为能够旋转。
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化说明,为了方便,沿着中心轴J1将旋转体20侧称为轴向上侧,将静止体30侧称为轴向下侧。但是,中心轴J1并非一定与重力方向一致。
旋转体20构成为包括轴21、轮毂23、转子磁铁22、圆环状的吸引磁铁24以及载置部25。
轴21与中心轴J1同轴地配置,且在轴21的上部固定有轮毂23。在轮毂23固定有转子磁铁22和吸引磁铁24。在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设有用于载置光盘(未图示)的载置部25。
轮毂23由作为软磁体的金属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马氏体系不锈钢。
轮毂23构成为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基部231、圆环状的外侧盖部232以及圆筒部233。大致圆筒形状的基部231具有用于固定轴21的内侧面。外侧盖部232从基部231的下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并形成圆环状。圆筒部233从外侧盖部232的外周缘沿着轴向下侧延伸。
静止体30构成为包括电枢32、外壳31、安装板33、电路基板34以及罩(cap)35。
外壳31形成为保持电枢32的中空圆筒形状。安装板33固定于外壳31。电路基板34安装于安装板33的上表面。罩35安装于安装板33的轴向下侧。
外壳31形成为具有用于保持电枢32的外侧面的中空圆筒形状。在外壳31的外侧面具有电枢保持部311和安装板固定部312,电枢保持部311用于保持电枢32,安装板固定部312设在比电枢保持部311更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并固定安装板33。
电枢32构成为包括电枢铁心321和线圈322,电枢铁心321具有铁心轭铁(core back)3211和齿部3212。
铁心轭铁3211具有与外壳31的外侧面接触的内侧面。齿部3212从铁心轭铁3211朝径向外侧延伸。线圈322通过在齿部3212缠绕多圈导电线而形成。
另外,铁心轭铁3211是比沿着图1中的电枢32的中心轴J1的虚线更靠径向内侧的部位。齿部3212是比沿着图1中的电枢32的中心轴J1的虚线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齿部3212在周方向离开地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齿部3212设有6个。
并且,线圈322由在各个齿部3212集中地缠绕1根导电线的集中绕组形成。并且,线圈322由U相、V相以及W相构成。通过将U相、V相以及W相的一端形成星形联结而构成中性点。线圈322的U相、V相以及W相的各相的另一端和中性点与电路基板34电连接。
轴承机构40构成为包括大致中空圆筒形状的衬套41和圆板状的止推板42。衬套41固定于外壳31的内侧面,且由含油烧结材料构成,并在径向将轴21保持为能够旋转。止推板42配置于安装板33的上表面,与轴21的下端面接触,并将轴21支承为在轴向能够旋转。
<旋转体20的构造>
其次,使用图1至图3对电动机10的旋转体20的构造、特别是载置光盘(未图示)的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将图1的旋转体20中的载置光盘的部位放大后的放大图,示出对载置部件实施切断加工的状态。
构成旋转体20的轮毂23的基部231具备引导部2311和中央圆筒部2312。引导部2311具有将光盘引导至载置部件25的锥状的外侧面。中央圆筒部2312设在吸引磁铁24的径向内侧,且具有在径向与光盘的装配孔的内侧面(未图示)对置的外侧面。
并且,吸引磁铁24固定于外侧盖部232的上表面。进而,圆环状的转子磁铁22固定在圆筒部233的内侧面。
吸引磁铁24呈圆环状,且由含钕的稀土类磁铁构成。含钕的稀土类磁铁可以通过烧结法制造。吸引磁铁24以与中心轴J1同轴的方式配置在轮毂23的外侧盖部232的上表面。吸引磁铁24的内侧面和轮毂23的基部231的外侧面在径向对置配置。在吸引磁铁24的内侧整面和中央圆筒部2312的外侧整面之间在径向设有间隙。即,形成为吸引磁铁24和轮毂23的中央圆筒部2312不抵接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吸引磁铁24的磁力朝转子磁铁22侧和电枢32侧泄漏的情况。
并且,吸引磁铁24能够不受中央圆筒部2312的外侧面的形状影响地与J1同心地配置。因此,吸引磁铁24能够以使光盘的装配孔的中心和中心轴J1一致的方式进行磁吸引。
并且,也可以在吸引磁铁24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各自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设有倒角部。在该情况下,内侧面、外侧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遍及整周由倾斜面连结。
在吸引磁铁的上表面、即与光盘的下表面对置的面设有用于载置光盘的载置部。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光盘载置部,能够增大吸引磁铁24的外径。即,能够增强吸引磁铁24的磁力,从而能够增加吸引光盘的力。
对于该构造,特别是当电动机10小型化时,与以往的构造相比较,能够维持吸引磁铁的体积。这种吸引磁铁24对于电动机10的小型化来说是合适的。
这样,即便使电动机10小型化也能够保持吸引磁铁24的磁力。因此,相对于来自电动机10的外部的冲击,能够防止光盘从电动机10脱离。基于本发明的电动机特别适合搭载于耐冲击特性的要求严格的便携式设备。
进一步,也可以使吸引磁铁24的外径与轮毂233的外径实质上相等。如果形成为这种结构,则在电动机10的有限的体积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大吸引磁铁24的体积。即,能够增强吸引磁铁24的磁力,从而能够增加吸引光盘的力。
例如,对于搭载于便携式电话等小型便携式设备的光盘驱动装置的电动机,旋转体20的外径、即轮毂23的圆筒部233的外径为直径10mm左右、或者10mm以下的直径,是小型的。
因此,在以往的配置的构造中,吸引磁铁变小。在含钕的通过烧结法形成的稀土类磁铁中,圆环状且小型的磁铁的成型困难。
然而,以往,光盘载置部由与磁铁不同的部件设置,因此无法将该部分形成为磁铁。
但是,在本发明所采用的吸引磁铁24中,光盘载置部设在吸引磁铁的上表面。结果,能够增大吸引磁铁24的外径。具体地说,能够使吸引磁铁24的外径为与轮毂23的圆筒部233的外径相同的程度。因此,能够增大吸引磁铁24的体积。结果,即便是含钕的稀土类磁铁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成型。
吸引磁铁24以单面为单极的方式磁化。例如,以在轴向与光盘的下表面对置的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为N极、在轴向与轮毂23的外侧盖部232的上表面对置的吸引磁铁24的下表面为S极的方式磁化。与此相反,也可以是上表面为S极、下表面为N极。由于以这种方式磁化,因此能够增加朝轴向下侧吸引光盘的力。因此,即便使电动机10小型化,也能够抑制吸引磁铁24朝轴向下侧吸引光盘的磁力下降的情况。
如果轮毂23由软磁体构成,则相对于转子磁铁22和吸引磁铁24分别起到作为磁轭的作用。即,轮毂23能够降低转子磁铁22和吸引磁铁24的各自的磁力泄漏的情况。轮毂23的外侧盖部232的轴向的厚度T1形成为比轮毂23的圆筒部233的径向的厚度T2厚(参照图1)。由此,能够降低吸引磁铁24朝转子磁铁22侧和电枢32侧的磁力泄漏。
因此,能够防止通过吸引磁铁24的磁力对由转子磁铁22和电枢32构成的磁回路的影响。结果,能够抑制吸引磁铁24吸引光盘的力降低,并且能够防止电动机10的磁特性恶化。
载置部件25呈圆环状,且由橡胶等防止光盘的周方向的滑动的材料形成。进而,载置部件25以与中心轴J1同轴的方式安装于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载置部件25的外侧面以位于与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的外周缘大致相同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即,载置部件25的外侧面配置在比吸引磁铁24的外侧面与上表面之间的倒角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载置部件25的外周缘由于上述倒角部而变形。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载置部件25安装于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
并且,参照图3对载置部件25的加工进行说明。在将载置部件25安装在安装于轮毂23的吸引磁铁24之后的状态下,利用刀具70进行切断加工。对于切断加工,具体地说,通过在使电动机10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使刀具70沿与中心轴J1垂直的方向移动来切削载置部件25。此处,利用刀具70切削后的载置部件25的轴向的厚度H1也可以具有在周方向不均匀的部位。
通过这种加工,能够将光盘载置面251形成为与中心轴J1(参照图1)垂直的平面。
特别地,对于利用含钕的稀土类磁铁成型的吸引磁铁24,由于无法高精度地形成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的平面度,因此存在仅凭单纯地将载置部件25安装于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无法高精度地形成载置部件25的上表面(光盘载置面)的平面度的情况。因此,即便将光盘载置于载置部件25,光盘也会振动,存在产生记录再现错误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在将载置部件25安装于吸引磁铁24之后通过进行切削形成光盘载置面251,则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光盘载置面251的平面度。即,光盘载置面251不会受到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的平面度的影响,能够具备与中心轴J1垂直的平面。因此,能够降低光盘的端面摆动。结果,能够提供一种防止光盘的记录再现错误的可靠性高的电动机。
并且,作为结果,存在光盘载置面251在整个周方向具有不与吸引磁铁24的上表面平行的部位的情况。
<电动机的其他的构造>
使用图4对作为本发明中的优选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a所涉及的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电动机10a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构造的沿轴向剖切后的示意剖视图。在电动机10a中,静止体30和轴承机构40形成为相同的构造,仅旋转体50的构造不同,因此仅对旋转体50进行说明。
参照图4,旋转体50构成为包括轴51、中心锥体52、转子保持器53、磁轭54、吸引磁铁55、载置部件56以及转子磁铁57。轴51与中心轴J1同轴地配置,中心锥体52固定于轴51。转子保持器53安装于中心锥体52,磁轭54安装于转子保持器53。吸引磁铁55安装于磁轭54,载置部件56安装于吸引磁铁55。转子磁铁57安装于转子保持器53。
中心锥体52可以由黄铜等切削性能优异的铜系材料形成。进而,中心锥体52构成为包括大致圆柱形状的基部521和固定部522。固定部522固定有设在基部521的下部的转子保持器53。
基部521具备引导部5211、中央圆筒部5212以及延长部5213。引导部5211具有将光盘引导至载置部件56的锥状的外侧面。中央圆筒部5212设在比吸引磁铁55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具有在径向与光盘的装配孔的内侧面(未图示)对置的外侧面。延长部5213设在中央圆筒部5212的轴向下侧,且从中央圆筒部5212朝径向外侧突出。
固定部522构成为包括下表面5221和圆环状的突出部5222。下表面5221是供后述的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上表面接触的面。圆环状的突出部5222在下表面5221的比盖部531的内侧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朝轴向下侧突出。
转子保持器53通过对软磁体的薄板状的钢板进行冲压加工形成。转子保持器53构成为包括盖部531和圆筒部532。盖部531被固定于中心锥体52,且沿径向延伸。圆筒部532从盖部531的外周缘朝轴向下侧延伸。
转子磁铁57安装于圆筒部532的内侧面。并且,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内周缘和中心锥体52的固定部522的突出部5222的外周缘抵接。在该状态下,通过冲压加工等使突出部5222的前端附近朝径向外侧塑性变形。由此,能够在轴向将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内周部附近固定在中心锥体52的下表面5221和折弯突出部5222之间。由此,转子保持器53被所谓的“敛缝”固定于中心锥体52。
呈圆环状、且由软磁体构成的磁轭54通过点焊等方法安装于盖部53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铁系材料。并且,磁轭54的内侧面通过压入于延长部5213的外侧面而被固定。在磁轭54的上表面安装有吸引磁铁55。进而,吸引磁铁55的内侧面与中央圆筒部5212的外侧面和延长部5213的外侧面在径向隔开间隙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磁轭54固定于中心锥体52,并且,吸引磁铁55不会受到中央圆筒部5212和延长部5213的形状的影响,能够与中心轴J1同轴地配置。
通过将该磁轭54配置在吸引磁铁55的轴向下侧,能够防止吸引磁铁55的磁力对转子磁铁57和电枢32造成影响。特别地,磁轭54的轴向的厚度T3形成得比转子保持器53的圆筒部532的径向的厚度T4厚。由此,能够降低吸引磁铁55的磁力对转子磁铁57和电枢32赋予的影响。进一步,能够使转子保持器53的板厚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冲压加工。因此,能够提高转子保持器的生产效率。并且,通过使转子保持器53的板厚薄,能够达成电动机的小型化。
与电动机10的轮毂23相比较,在电动机10a中,通过利用中心锥体52和转子保持器53构成相当于轮毂23的部位,部件数量增加。
但是,在上述的电动机10中,能够通过对马氏体系不锈钢进行切削加工而制造轮毂23。与此相比较,在电动机10a中,能够通过对铜系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来制造中心锥体52,能够通过冲压加工来制造转子保持器53。
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各个部件。即,对于电动机10a的中心锥体52和转子保持器53,虽然部件数量和组装工时增加,但是,与电动机10的轮毂23相比较,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的低价格化。
并且,中心锥体52和转子保持器53是分体的。由此,能够根据吸引磁铁55的磁力适当地选择安装具有轴向的厚度的磁轭54。结果,在电动机10a中,能够容易地与必须改变吸引磁铁55的厚度的情况等对应,因此是优选的。
以上对基于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电动机10a中,中心锥体52和转子保持器53通过“敛缝”固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对于中心锥体62和转子保持器63,也可以使中心锥体62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朝轴向下侧突出,使其通过设于转子保持器63的贯通孔631,并通过熔接进行固定。在该图5的情况下,中心锥体62优选是树脂材料。
并且,也能够利用嵌入成型来固定中心锥体62和转子保持器63。详细地说,在将转子保持器63配置在模具内之后,朝模具内注塑熔融树脂而形成中心锥体62,同时使中心锥体62和转子保持器63紧固。
上述的电动机10、10a的吸引磁铁24、55分别以单面为单极的方式磁化,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根据吸引磁铁24、55的吸附力的规格,也可以以在周方向具有多个磁极的方式进行磁化。
吸引磁铁24的外侧面的径向的位置配置在与轮毂23的圆筒部233的外侧面的径向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电动机10的配置空间存在余裕的情况下,吸引磁铁24的外侧面的径向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圆筒部233的外侧面的径向位置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电动机10a中,磁轭54压入固定于延长部5213的外侧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磁轭54也可以通过粘接等方法固定于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或者也可以同时采用压入和粘接。并且,也可以在通过粘接等方法将吸引磁铁52固定于磁轭54之后,通过熔接、粘接等方法将磁轭54固定于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
在电动机10a中,在将磁轭54安装于转子保持器53的上表面的基础上安装吸引磁铁55,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直接将吸引磁铁55安装于转子保持器53的上表面。
在电动机10a中,将磁轭54安装于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上表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磁轭54只要在轴向配置在吸引磁铁55和转子磁铁57之间即可。例如,如图6所示,磁轭54也可以安装于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下表面。
通过以这种方式将磁轭54安装于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下表面,能够防止磁轭54的轴向的厚度和安装误差对旋转体50整体的轴向的高度造成影响。另外,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沿轴向剖切的示意剖视图。
并且,作为将转子保持器53“敛缝”固定于中心锥体52的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使突出部5222塑性变形并将转子保持器53“敛缝”固定于中心锥体5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保持器的结构和使突出部塑性变形后的状态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详细情况根据图6至图9在以下进行说明。
图7是在图6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转子保持器53的下平面图。
图8是示出使突出部5222塑性变形之前的中心锥体52、转子保持器53及其周围的结构的图。(a)是沿着轴向剖切的示意剖视图,(b)是从(a)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的仰视图。另外,(a)也是沿着(b)的A-A线的剖视图。
并且,图9是示出使突出部5222塑性变形之后的中心锥体52、转子保持器53及其周围的结构的图。(a)是沿着轴向剖切的示意剖视图,(b)是从(a)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仰视图。另外,(a)也是沿着(b)的A-A线的剖视图。
首先,根据图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保持器53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内周缘,沿着周方向局部地形成有在径向内侧开口的凹部5311。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3个。
其次,将转子保持器53“敛缝”固定于中心锥体52。详细地说,使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内周缘和中心锥体52的固定部522的突出部5222的外周缘抵接,在该状态(图8的状态)下,通过进行冲压加工等使突出部5222朝径向外侧塑性变形。这样,如图9所示,形成为在轴向将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内周部附近固定在中心锥体52的下表面5221和折弯的突出部5222之间,并且上述突出部5222的一部分陷入凹部5311内的状态。
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转子保持器53被“敛缝”固定于中心锥体52。并且,通过使突出部5222陷入转子保持器53的凹部5311内,能够限制中心锥体52和转子保持器53在周方向偏移。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形成有3个凹部5311。但是,只要当使塑性变形的突出部5222陷入凹部5311内时,能够限制转子保持器53相对于中心锥体52在周方向偏移即可,凹部的个数可以是任意个。
并且,例如,如图6所示,磁轭54的轴向的厚度T3可以形成为比转子保持器53的盖部531的轴向的厚度T5厚。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吸引磁铁55的磁通泄漏,并且,能够减薄转子保持器54的厚度,并且能够使转子保持器54的厚度恒定,能够容易地制造转子保持器。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突出部5222从中心锥体52的固定部522朝轴向下侧呈圆环状地突出,但是,也可以不是圆环状,而是以散布于周方向的方式使多个突出部突出的结构。

Claims (12)

1.一种电动机,其能够装卸具有装配孔的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体,其以轴为中心旋转;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体支承为能够旋转;和
静止体,其保持所述轴承机构,
所述旋转体具有:
轮毂,该轮毂围绕所述轴旋转,并且,所述轮毂具备:中央圆筒部,该中央圆筒部在径向与所述装配孔的内侧面对置;盖部,该盖部从所述中央圆筒部沿径向延伸;和圆筒部,该圆筒部从所述盖部的外周缘朝轴向下侧延伸;和
环状的吸引磁铁,该吸引磁铁磁吸引所述光盘,
所述吸引磁铁在从所述中央圆筒部起径向外侧的部位与所述中央圆筒部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且直接或者间接地紧固于所述盖部,
在所述吸引磁铁中的与所述光盘的下表面对置的面设有用于载置所述光盘的载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备:
所述中央圆筒部;和
软磁体的转子保持器,该转子保持器是与所述中央圆筒部不同的部件,且该转子保持器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盖部和从该盖部的外周缘朝轴向下侧延伸的圆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磁铁的外径与所述圆筒部的外径实质上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转子磁铁安装于所述圆筒部,
作为软磁体的磁轭在轴向配置在所述吸引磁铁与所述转子磁铁之间,
所述磁轭设于所述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设在所述盖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吸引磁铁的下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设在所述盖部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的轴向的厚度比所述转子保持器的所述盖部的轴向的厚度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圆筒部由铜系材料形成,
所述转子保持器由软磁体的薄板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转子保持器的所述盖部的内周缘与从所述中央圆筒部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部的外周缘抵接,
通过使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附近朝径向外侧塑性变形,在轴向将所述转子保持器的所述盖部的内周部附近固定在所述中央圆筒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突出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保持器的所述盖部的内周缘局部地形成有凹部,
使所述转子保持器的所述盖部的内周缘与从所述中心锥体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部的外周缘抵接,
通过使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附近朝径向外侧塑性变形,在轴向将所述转子保持器的所述盖部的内周部附近固定在所述中心锥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突出部之间,并且,使所述突出部的一部分陷入所述凹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部件形成为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环状,
所述载置部件相对于所述吸引磁铁的所述上表面的轴向的厚度具有在周方向不均匀的部位,以使所述载置部件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中心轴大致垂直的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磁铁在轴向被单极磁化。
CN2009801033368A 2008-03-05 2009-03-03 电动机 Pending CN1019259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4293 2008-03-05
JP2008054293 2008-03-05
JP2008250405 2008-09-29
JP2008-250405 2008-09-29
PCT/JP2009/053932 WO2009110450A1 (ja) 2008-03-05 2009-03-03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956A true CN101925956A (zh) 2010-12-22

Family

ID=41056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33368A Pending CN101925956A (zh) 2008-03-05 2009-03-03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5956A (zh)
WO (1) WO200911045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4739U (zh) * 1986-07-28 1988-02-18
JPH01140654U (zh) * 1988-03-16 1989-09-26
JPH04289556A (ja) * 1991-03-19 1992-10-14 Ricoh Co Ltd チャッキング機構
JPH07282530A (ja) * 1994-04-11 1995-10-27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H09153253A (ja) * 1995-11-30 1997-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1319462A (ja) * 2000-05-10 2001-11-16 Sony Corp ターンテ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32014A (ja) * 2000-05-18 2001-11-30 Sony Corp ターンテ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35409B2 (ja) * 2002-09-18 2008-01-2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ターンテーブ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4509083B2 (ja) * 2006-10-24 2010-07-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10450A1 (ja) 200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1606B1 (ko)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CN101086914B (zh) 磁铁的磁化方法、马达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US9030058B2 (en) Vibration generator
WO2007101550A3 (de) Hubmagnet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06257075A (zh) 用于在钟表机芯中使旋转元件的心轴枢转的磁性装置
US8629593B2 (en) Spindle motor with sleeve holder including cylindrical part, seating part, and coupling part
US8139317B2 (en) Disk drive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clamping magnet for attracting a disk
KR20030019159A (ko) 축방향 진동방지기구와 이를 구비한 브러시리스 모터
CN102272839B (zh) 盘驱动装置用电机
CN101925956A (zh) 电动机
KR101101618B1 (ko)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2009100540A (ja)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4146056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用ターンテーブル
CN101820200A (zh) 轴向空隙型无芯振动电动机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US20010033705A1 (en) Motor with compound bearing for OA device
US10938270B2 (en) Spindle motor
CN202142922U (zh) 电动机及盘驱动装置
US9577490B2 (en) Spindle motor
JP5360772B2 (ja)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モーター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1141435B1 (ko) 모터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0688703B1 (ko) 스핀들모터
KR101101442B1 (ko) 모터
KR101101536B1 (ko) 모터
US20090001836A1 (en) Spindle Motor
KR20130030077A (ko) 스핀들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