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465A -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5465A
CN101925465A CN2009801030904A CN200980103090A CN101925465A CN 101925465 A CN101925465 A CN 101925465A CN 2009801030904 A CN2009801030904 A CN 2009801030904A CN 200980103090 A CN200980103090 A CN 200980103090A CN 101925465 A CN101925465 A CN 101925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a ink
mentioned
gas
jar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30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5465B (zh
Inventor
玉置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5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5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4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5978With pump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该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逆流阻断机构(200),该逆流阻断机构(200)设置于将调整副墨罐(120)的内压的压力控制部件和副墨罐(120)连结起来的、用于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调整副墨罐(120)的内压的作为气体流路的管线(177)中,在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通过管线(177)将副墨罐(120)的内压减压为负压状态、贮存于副墨罐(120)内的墨流出到管线(177)时,该逆流阻断机构(200)封闭管线(177)而阻断墨向压力控制部件侧流入。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用于喷出墨的打印头供给墨的墨供给装置以及设置于该墨供给装置中的逆流阻断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这样的装置:一边使形成有许多个喷嘴的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相对移动,一边自喷嘴喷出墨的微粒子而使其涂敷于打印介质上,从而在打印面上描画文字、图形、花纹、照片等信息。在喷墨打印机中,与墨喷出相应地消耗墨,因此,在打印头的滑架或者打印机主体中设有基于用途的容量的墨罐(墨盒)。在打印商业用的大幅广告、长条旗等的大型的喷墨打印机中,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墨。因此,在该商业用的喷墨打印机中,通常在打印机主体中设有大容量的墨罐,利用管等连接墨罐和打印头等,与墨喷出相应地自墨罐向打印头供给墨。
在此,在打印头的内压高于大气压时,墨自喷嘴被挤出而滴到打印介质上,产生所谓的“出墨过多(日文:ぼた落ち)”的问题。因此,在喷墨打印机中,墨供给装置构成为打印头的内压为稍稍低于大气压的微负压。作为以往的墨供给装置,公知有这样的“负压产生方式”的墨供给装置:在设置于打印机主体中的墨罐(主墨罐)与设置于滑架上的打印头之间设置具有小容量的墨室的副墨罐,通过将该副墨罐的墨室减压而使打印头成为微负压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方式的墨供给装置中,为了不断地向喷嘴供给墨,而控制为与自喷嘴喷出的墨喷出量相应地在副墨罐的墨室中贮存规定量的墨。作为该控制的一个例子,有检测墨室内的墨的液面高度而根据检测出的墨的液面高度来进行控制的方法。具体地讲,以在自喷嘴喷出墨而检测到墨的液面高度降低至规定的下限高度时、自主墨罐向副墨罐的墨室中供给墨的方式进行控制。作为用于检测收容于容器内的液体的液面高度的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这样的构造:使安装有磁铁的浮子能够上下移动地浮起到液面,在规定的高度位置(例如下限高度)配设用于检测来自对峙的磁铁的磁性的传感器(霍尔元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42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41547号公报
但是,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在将副墨罐减压的状态下向副墨罐补充墨,因此,即使在采用小型的墨移送部件(泵)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补充墨,而且具有墨不会自打印头的喷嘴泄漏这样的优点,而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由于液面检测传感器的故障等而不停地补充墨,导致副墨罐的墨室内的墨超过规定高度而还在补充墨的情况下,墨室内的墨会流出(逆流)到与压力控制部件相连接的气体流路中。而且,存在由该逆流的墨损伤构成压力控制部件的各装置这样的问题。因此采取了在墨室内设置逆流防止部的对策,在副墨罐的墨室内的墨液面超过规定的高度而进一步上升时,该逆流防止部的封堵用浮子与墨液面一同上升,将与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的墨室内的开口部封堵。但是,即使在副墨罐内设置该逆流防止部,例如也存在因墨液面急剧上升而封堵用浮子没有来得及上升或者封堵用浮子粘在墨室内等而无法起到逆流防止功能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副墨罐内的墨向与压力控制部件相连接的气体流路中流出(逆流)时能够可靠地阻断该墨逆流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罐,其连接于用于喷出墨的打印头,用于贮存墨;主墨罐,其连接于上述副墨罐,用于贮存向上述副墨罐供给的墨;墨移送部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墨移送部115),其用于将贮存于上述主墨罐内的墨移送到上述副墨罐中;压力控制部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副墨罐减压部140、副墨罐加压部150及送气泵160等),其用于调整上述副墨罐的内压;其中,该墨供给装置包括逆流阻断部件(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逆流阻断机构200、300),该逆流阻断部件设置于将上述压力控制部件和上述副墨罐连结起来的、用于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调整上述副墨罐内的内压的气体流路(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合流回路171的管线177)上,在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通过上述气体流路将上述副墨罐的内压减压为负压状态、而使贮存于上述副墨罐内的墨流出到上述气体流路中时,该逆流阻断部件封闭上述气体流路而阻断墨向上述压力控制部件侧流入。
另外,在上述构造的墨供给装置中,优选上述逆流阻断部件包括:壳体构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02、302),其在内部形成有气体流通空间(例如发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内部空间201、301),并且,形成有第1气体导入通路(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上侧管连接器204的导入通路204a或者壳体302的导入通路302a)及第2气体导入通路(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下侧管连接器205的导出通路205a或者密封构件304的导出通路304a),该第1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压力控制部件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的上部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该第2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以及浮子构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逆流阻断用浮子203、303),其设置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在墨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时,该浮子构件受到墨的浮力而上下移动,上述浮子构件在与通过上述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的墨的液面上升相应地向上运动时,将上述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开口封堵。
另外,在上述构造的墨供给装置中,优选上述逆流阻断部件与形成于上述副墨罐上的、构成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的气体导入口(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阻断机构连接器109)相连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逆流阻断装置(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逆流阻断部件200、300)在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中设置于将压力控制部件和副墨罐连结起来的、用于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调整上述副墨罐的内压的气体流路(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合流回路171的管线177)中,上述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罐,其连接于用于喷出墨的打印头,用于贮存墨;主墨罐,其连接于上述副墨罐,用于贮存向上述副墨罐供给的墨;墨移送部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墨移送部115),其用于将贮存于上述主墨罐内的墨移送到上述副墨罐中;压力控制部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副墨罐减压部140、副墨罐加压部150及送气泵160等),其用于调整上述副墨罐的内压;其中,该逆流阻断装置包括:壳体构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02、302),其在内部形成有气体流通空间(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内部空间201、301),并且,形成有第1气体导入通路(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上侧管连接器204的导入通路204a或者壳体302的导入通路302a)及第2气体导入通路(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下侧管连接器205的导出通路205a或者密封构件304的导出通路304a),该第1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压力控制部件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的上部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该第2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以及浮子构件(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逆流阻断用浮子203、303),其设置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在墨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时,该浮子构件受到墨的浮力而上下移动,上述浮子构件在与通过上述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的墨的液面上升相应地向上运动时,将上述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开口封堵。
另外,在上述构造的逆流阻断装置中,优选上述壳体构件与形成于上述副墨罐上的、构成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的气体导入口(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阻断机构连接器109)相连结。
在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中,包括逆流阻断部件,该逆流阻断部件设置于将压力控制部件和副墨罐连结起来的、用于调整副墨罐的内压的气体流路上,在利用压力控制部件将副墨罐的内压减压为负压状态、贮存于副墨罐内的墨流入到气体流路中时,该逆流阻断部件封闭该气体流路而阻断墨向压力控制部件侧流入。因此,即使在设置于副墨罐内的逆流防止部因某种原因而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在副墨罐内的墨流入(逆流)到上述气体流路时,也能够在设置于该气体流路上的逆流阻断部件中可靠地阻断该墨逆流。结果,能够防止构成压力控制部件的各装置被该逆流来的墨损伤于未然。
另外,在上述墨供给装置中,优选逆流阻断部件包括:壳体构件,其在内部形成有气体流通空间,并且,形成有第1气体导入通路及第2气体导入通路,该第1气体导入通路与压力控制部件侧的气体流路相连接,在气体流通空间的上部将该气体流路与气体流通空间连通,该第2气体导入通路与副墨罐侧的气体流路相连接,将该气体流路与气体流通空间连通;以及浮子构件,其设置在气体流通空间内,在墨流入到气体流通空间内时,该浮子构件受到墨的浮力而上下移动,该浮子构件在与通过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气体流通空间内的墨的液面上升相应地向上运动时,将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开口封堵。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墨自副墨罐发生逆流的情况下,浮子构件与通过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壳体的气体流通空间内的该墨的液面相应地向上运动,在该墨到达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的开口部之前将该开口部封堵,因此,该墨不会通过第1气体导入通路而到达压力控制部件侧的气体流路。因此,例如不具有由检测墨的逆流的传感器、根据来自该传感器的通知发生逆流的信号封闭上述气体流路的电磁开关阀等构成的复杂的装置构造,就能够如上所述那样在由简单的装置构造构成的逆流防止部件中可靠地阻断墨的逆流。
另外,在上述墨供给装置中,优选逆流阻断部件与形成于副墨罐上的、构成副墨罐侧的气体流路的气体导入口相连结,通过这样地构成,自副墨罐内逆流到气体流路中的墨立即到达逆流防止部件,能够在逆流防止部件中如上所述那样阻断墨逆流,因此,能够将被该逆流来的墨污损的气体流路的范围抑制得较小。因此,能降低在发生墨逆流时被污损而不得不更换的零件件数,结果,能够获得削减喷墨打印机的维护成本这样的效果。
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逆流阻断装置设置于将压力控制部件和副墨罐连结起来的、用于调整副墨罐的内压的气体流路上,该逆流阻断装置包括:壳体构件,其在内部形成有气体流通空间,并且,形成有第1气体导入通路及第2气体导入通路,该第1气体导入通路与压力控制部件侧的气体流路相连接,在气体流通空间的上部将该气体流路与气体流通空间连通,该第2气体导入通路与副墨罐侧的气体流路相连接,将该气体流路与气体流通空间连通;以及浮子构件,其设置在气体流通空间内,在墨流入到气体流通空间时,该浮子构件受到墨的浮力而上下移动,该浮子构件在与通过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气体流通空间内的墨的液面上升相应地向上运动时,将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开口封堵。采用这样的构造,浮子构件与通过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壳体的气体流通空间内的墨的液面相应地向上运动,在该墨到达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的开口部之前将该开口部封堵,因此,该墨不会自第1气体导入通路流出到外部。因此,例如不具有由检测墨流入到壳体内的传感器、根据来自该传感器的通知墨流入的信号封闭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电磁开关阀等构成的复杂的装置构造,就能够如上所述那样在由简单的装置构造构成的逆流防止部件中可靠地阻断墨的流动。结果,能够防止构成压力控制部件的各装置被从副墨罐逆流来的墨损伤于未然。
另外,在上述逆流阻断装置中,优选壳体构件与形成于副墨罐上的、构成副墨罐侧的气体流路的气体导入口相连结,通过这样地构成,自副墨罐内逆流到气体流路内的墨立即到达逆流防止装置,能够在逆流防止部件中如上所述那样阻断墨的逆流,因此,能够将被该逆流来的墨污损的气体流路的范围抑制得较小。因此,能降低在发生墨逆流时被污损而不得不更换的零件件数,结果,能够获得削减喷墨打印机的维护成本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而表示的打印装置的从斜前方看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上述打印装置的从斜后方看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打印装置的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构造的主视图。
图4是上述打印装置的滑架的周边的立体图。
图5是墨供给装置的系统图。
图6是设置于滑架上的副墨罐及逆流阻断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墨供给装置的概要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逆流阻断机构的构造的图,(a)是逆流阻断机构的侧视图(省略一部分),(b)是逆流阻断机构的立体图(省略一部分)。
图9的(a)是由图8的(a)中的Ⅸ-Ⅸ看到的逆流阻断机构的剖视图,图9的(b)是表示逆流阻断机构中的逆流阻断用浮子向上运动的状态的逆流阻断机构的侧视图(省略一部分)。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逆流阻断机构的侧视图(省略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P、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机);60、打印头(60C:第1打印头、60M:第2打印头、60Y:第3打印头、60K:第4打印头);100、墨供给装置;109、阻断机构连接器(气体导入口);110、主墨罐(110C:第1主墨罐、110M:第2主墨罐、110Y:第3主墨罐、110K:第4主墨罐);115、墨移送部(墨移送部件);120、副墨罐(120C:第1副墨罐、120M:第2副墨罐、120Y:第3副墨罐、120K:第4副墨罐);140、副墨罐减压部(压力控制部件);150、副墨罐加压部(压力控制部件);160、送气泵(压力控制部件);171、合流回路(气体流路);200、逆流阻断机构(200C:第1逆流阻断机构、200M:第2逆流阻断机构、200Y:第3逆流阻断机构、200K:第4逆流阻断机构)(逆流阻断部件、逆流阻断装置);201、内部空间(气体流通空间);202、壳体(壳体构件);203、逆流阻断用浮子(浮子构件);204a、导入通路(第1气体导入通路);205a、导出通路(第2气体导入通路);300、逆流阻断机构(逆流阻断部件、逆流阻断装置);301、内部空间(气体流通空间);302、壳体(壳体构件);302a、导入通路(第1气体导入通路);303、逆流阻断用浮子(浮子构件);304a、导出通路(第2气体导入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个例子,对适用于UV固化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装置)的结构例进行说明,该UV固化喷墨打印机采取使打印介质在沿着打印对象面的正交的两个轴中的一个轴上移动、使打印头在另一个轴上移动的类型,使用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的墨(以下称作UV墨)。图1表示从斜上方看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P的立体图,图2表示从斜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P的立体图,并且,图3表示该打印装置P中的装置主体1的主要部分构造,首先,参照这些附图概略说明打印装置P的整体构造。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分别将图1中标注的箭头F、R、U所指的方向称作前方、右方、上方来进行说明。
打印装置P大致由起描画功能的装置主体1、设置在用于支承装置主体1的支承部2的前后的、用于送出卷成卷状的未打印状态的打印介质M的送出机构3、用于卷取描画结束的打印介质M的卷取机构4等构成。
装置主体1在形成主体的框架10的上下中间部形成有供打印介质M前后贯穿的横长窗状的介质贯穿部15,在位于该介质贯穿部15下侧的下部框架10L中设有用于支承打印介质M的台板20和使被支承于台板20上的打印介质M前后移动的介质移动机构30,在位于介质贯穿部15上侧的上部框架10U中设有用于保持打印头60的滑架40和使滑架40左右移动的滑架移动机构50。在装置主体1中设有控制单元80,该控制单元80用于控制利用介质移动机构30进行的打印介质M的前后移动、利用滑架移动机构50进行的滑架40的左右移动、利用打印头60进行的墨喷出、利用后述的墨供给装置100进行的墨供给等打印装置P的各部动作,在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上设有操作面板88。
台板20在介质贯穿部15的下侧沿前后延伸地设置于下部框架10L上,在打印头60进行打印的左右带状的描画区域中形成有水平支承打印介质M的介质支承部21。在介质支承部21上开口形成有许多个小径的吸附孔,该吸附孔与设置在其下侧的减压室(未图示)相连结,在通过真空产生器的工作等将减压室设定为负压时,打印介质M被吸附保持于介质支承部21上,能避免打印介质M在打印机中错位。
介质移动机构30由配设为上部周面露出到台板上且左右延伸的圆筒状的输送辊31和用于借助正时带(timing belt)32旋转驱动该输送辊31的辊驱动电动机33等构成,在输送辊31的上方左右排列地设有多个辊组件35,该辊组件35具有能各自前后自由转动的夹送辊36。辊组件35能够设定在将夹送辊36按压于输送辊31的夹紧位置和使夹送辊36与输送辊31分开的松开位置,通过在将辊组件35设定在夹紧位置而将打印介质M夹在夹送辊36与输送辊31之间的状态下旋转驱动辊驱动电动机33,能够以基于输送辊31的旋转角度(自控制单元80输出的驱动控制值)的输送量向前后输送打印介质M。另外,在图3中,同时表示了将辊组件35设定在夹紧位置的状态和设定在松开位置的状态这两个状态。
滑架40借助省略图示的滑动块能左右自由移动地支承于导轨45上,该导轨45与输送辊31平行延伸地安装于上部框架10U中,利用后述的滑架移动机构50来驱动该滑架40。在滑架40中设有用于喷出UV墨的打印头60,打印头下端的喷嘴面与台板20的介质支承部21空开规定间隙地相对配置。
通常来说,左右排列地配置与打印装置P所采用的墨数量相应的个数的打印头60,例如,在针对青色(C)、深红色(M)、黄色(Y)、黑色(K)这四种基本颜色的UV墨每种颜色各使用一个墨盒的打印装置的情况下,像图4中表示滑架40的周边的立体图那样,设有与各墨盒相对应的4个打印头60(第1打印头60C、第2打印头60M、第3打印头60Y、第4打印头60K)。在滑架40中,分别与各打印头60C、60M、60Y、60K相对应地设有之后详细说明的墨供给装置100的副墨罐120(第1副墨罐120C、第2副墨罐120M、第3副墨罐120Y、第4副墨罐120K)。另外,在使滑架40位于非打印时的基准位置(所谓的原始位置)的状态下,在打印头60(60C、60M、60Y、60K)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UV墨的盆状的墨托盘180。另外,打印头60的驱动方式(墨微粒子的喷出方式)可以是热喷式和压电式中的任一种。
在滑架40的左右侧部设有UV光源,该UV光源向自打印头喷出到打印介质M上的UV墨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UV光源由设置在滑架40的左侧部的左UV光源70L和设置在滑架40的右侧部的右UV光源70R构成,这些左右UV光源70L、70R配设成从左右外侧夹着设置于滑架40上的第1~第4打印头60C、60M、60Y、60K。左UV光源70L及右UV光源70R采用出射波长λ=100~380nm左右的紫外线的光源、例如UV灯、UV-LED等。与利用滑架移动机构50进行的滑架40的移动及自打印头60的墨喷出相对应地利用控制单元80来控制左右的UV光源70L、70R的亮灭动作。
如图3所示,滑架移动机构50由夹着导轨45而设置在框架10的左右侧部的驱动皮带轮51及从动皮带轮52、用于旋转驱动驱动皮带轮51的滑架驱动电动机53、绕挂在驱动皮带轮51与从动皮带轮52之间的环状的正时带55等构成。滑架40连结固定在正时带55上,通过旋转驱动滑架驱动电动机53,使被导轨支承的滑架40以与滑架驱动电动机53的旋转角度(自控制单元80输出的驱动控制值)相应的移动量在台板20的上方左右移动。
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80包括如下等构件:写入有用于控制打印装置P的各部动作的控制程序的ROM81;用于临时存储要在打印介质M上描画的打印程序等的RAM82;针对自RAM82读入的打印程序、从操作面板88输入的操作信号等进行运算处理、按照控制程序控制各部动作的运算处理部83;用于显示打印装置P的工作状态等的显示面板及设有各种操作开关的操作面板88,该控制单元80用于对利用介质移动机构30进行的打印介质M的前后移动、利用滑架移动机构50进行的滑架40的左右移动、自打印头60的各喷嘴的墨喷出、利用墨供给装置100进行的墨供给等进行控制。
例如,在根据读入到控制单元80的打印程序对打印介质M进行描画的情况下,将利用介质移动机构30进行的打印介质M的前后移动和利用滑架移动机构50进行的滑架40的左右移动组合起来,使打印介质M与打印头60相对移动,自各打印头60向打印介质M喷出墨,并且点亮位于滑架40的移动方向后方的UV光源(例如在滑架向右移动时点亮左UV光源70L),描画基于打印程序的信息。
在这样概略构成的打印装置P中,利用墨供给装置100向设置于滑架40上的打印头60供给UV墨。图5表示墨供给装置100的系统图,图6表示副墨罐120及逆流阻断机构200的外观立体图,图7表示墨供给装置100的概要框图。
如图5所示,墨供给装置100由连接于打印头60的副墨罐120、连接于该副墨罐120并用于贮存向副墨罐供给的UV墨的主墨罐110、将副墨罐120的内压减压成负压状态的副墨罐减压部140、将副墨罐120的内压加压成正压状态的副墨罐加压部150、将贮存于主墨罐110的UV墨移送到副墨罐120的墨移送部115等构成,副墨罐减压部140及副墨罐加压部150由一台送气泵160构成。
主墨罐110被设定为能够贮存与该打印装置P的每单位时间的墨消耗量相应的容量的UV墨。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这样的结构例:采用上述C、M、Y、K这四种颜色每种颜色500ml左右容量的盒式的主墨罐110(第1主墨罐110C、第2主墨罐110M、第3主墨罐110Y、第4主墨罐110K),将这些主墨罐110能够装卸地配设在装置主体1的背面(参照图2)。另外,主墨罐110的形态也可以是圆筒容器状、具有柔软性的袋状等其他形态,墨罐的配设位置可以是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侧、上部或者相对于装置主体1独立地放置等适当地配置。
如图6所示,副墨罐120由容纳构件121和覆盖该容纳构件121的开口面而将其封闭的盖构件122构成,该容纳构件121在一侧(右方)开口,为在侧视看时上下较长的薄型矩形箱状,在由盖构件122的封闭而形成的罐内部形成有用于贮存UV墨的墨贮存室123,在该墨贮存室123的后部形成有上下延伸的槽状的浮子收容部124。在浮子收容部124中收容有能上下自由移动的圆盘状的液面检测用浮子134,该液面检测用浮子134在中心部固定有磁体,该液面检测用浮子134漂浮在UV墨上。
在容纳构件121的开口缘面涂敷密封剂或者粘接剂而封闭盖构件122封闭在该开口缘面上,从而一体接合形成副墨罐120,并且,利用省略图示的螺栓等连接部件使盖构件122与容纳构件121牢固地结合,从而将墨贮存室123保持为密闭状态。盖构件122及容纳构件121中的至少一个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从外部能够目测确认墨贮存室123的UV墨的贮存状态及UV墨中的液面检测用浮子134的漂浮状态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构件122采用透明的材料形成。
在副墨罐120的下表面侧形成有自容纳构件121的底壁121b向下方突出的短圆筒状的连接器部125,在连接器部125的上方形成有自底壁121b在墨贮存室123内向上方延伸的块状的通道部126。而且,形成有上下贯穿底壁121b而将墨贮存室123的底面和连接器部125连接起来的第1导出通路127a,形成有上下贯穿通道部126及底壁121b而将通道部126的上表面126a和连接器部125连接起来的第2导出通路126b。因此,在使用连接管69将副墨罐下表面的连接器部125连接于打印头60时,副墨罐120的墨贮存室123和打印头60的墨室通过第1导出通路127a及第2导出通路126b相连接。另外,在连接管69与打印头60的连接部设有用于对通过的UV墨进行过滤的过滤器61。
在副墨罐120的后表面侧设有用于检测墨贮存室123的UV墨的贮存状态的副墨罐贮存检测部130。副墨罐贮存检测部130由液面检测用浮子134和液面检测基板135构成,该液面检测用浮子134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于浮子收容部124内,与墨贮存室内的UV墨液面一同上下移动,该液面检测基板135通过检测该液面检测用浮子134来检测UV墨的液面高度。
在容纳构件121的后方壁121r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蚁槽状的基板安装部131,安装有磁传感器136(136H、136L)的液面检测基板135安装固定在该基板安装部131上。即,液面检测基板135隔着后方壁121r与液面检测用浮子134相对配置,通过由磁传感器136检测固定于墨贮存室123(浮子收容部124)内的液面检测用浮子134上的磁体,能够检测液面检测用浮子134的高度位置、即贮存于墨贮存室123内的UV墨的液面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磁传感器136,表示了在液面检测基板135上设有Hi检测传感器136H和Lo检测传感器136L这两个传感器的结构例,该Hi检测传感器136H用于检测在墨贮存室123中填充有UV墨而UV墨的液面为填充基准高度的状况;该Lo检测传感器136L用于检测墨贮存室123内的UV墨被消耗而小于等于规定量的状况。另外,磁传感器136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也可以做成能够根据磁力变化连续地检测墨贮存室内的液面高度变化的构造。液面检测基板135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单元80。
在副墨罐120的前表面侧的、上下中间的规定高度位置,形成有前后贯穿容纳构件121的前方壁121f的墨导入通路,设有与该墨导入通路相连接的管连接器128。另外,在副墨罐120的上表面侧形成有上下贯穿容纳构件121的顶壁121t的气体导入通路,设有与该气体导入通路相连接的管连接器129。在该气体导入通路(管连接器129)下方的墨贮存室123内的顶壁121t上设有逆流防止部132。
逆流防止部132由封堵用浮子133和前后一对的浮子支承部132a构成;该前后一对的浮子支承部132a自顶壁121t向下方延伸,其下端部向前后方向弯曲;该封堵用浮子133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在形成于该前后的浮子支承部132a之间的封堵用浮子收容部中,与墨贮存室内的UV墨液面一同上下移动。在封堵用浮子133在封堵用浮子收容部内与UV墨的液面一同移动至上限位置时,与顶壁121t相抵接而封堵上述气体导入通路的下端开口。另外,封堵用浮子133构成为如上所述那样飘浮在UV墨上而与UV墨的液面一同上下移动,而不会因利用副墨罐减压部140等自上述气体导入通路吸引墨贮存室123内的空气时的吸引力而上下移动。
如图5所示,墨移送部115由将主墨罐110与副墨罐120之间连结起来的主供给回路116形成。主供给回路116由墨吸入管线117a、墨送出管线117b和送液泵118等构成;该墨吸入管线117a的一端连接于主墨罐110,另一端连接于送液泵118的吸入口;该墨送出管线117b的一端连接于送液泵118的喷出口,其另一端连接于副墨罐120的管连接器128;该送液泵118位于主墨罐110与副墨罐120之间并设置于装置主体1上,通过墨吸入管线117a吸入贮存于主墨罐110内的UV墨,通过墨送出管线117b将UV墨供给到副墨罐120。
送液泵118采用这样方式的泵:即使在墨吸入管线117a未被UV墨充满而混入了空气的状态下,也能自主墨罐110吸起UV墨而将其加压输送到副墨罐120中,并且能够阻断自墨吸入管线117a侧或墨送出管线117b侧施加的压力,例如适合采用管泵、隔膜泵。
副墨罐减压部140由将副墨罐120与送气泵160的吸入口161之间连结起来的负压回路141形成。负压回路141的主要构成设备如图5中由框A围成的部分所示,负压回路141由利用气密容器构成的空气室142、用于检测负压回路141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44、用于开闭负压回路141的负压控制阀145和管线147(147a、147b、147c、147d)等构成,该管线147由将空气室142、压力传感器144、负压控制阀145连接起来而将送气泵的吸入口161与副墨罐120之间连结起来的管形成。另外,图5中以框C包围的部分是设置于滑架40上的设备,框外的部分是设置于装置主体1上的设备。
空气室142通过管线147a连接于送气泵的吸入口161,利用送气泵160的工作排出室内的空气而将其减压为负压状态。在空气室142中设有向被减压为负压状态的室内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管线147i,设有对通过该空气导入管线147i流入的空气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阀143a和对导入的空气进行除尘的空气过滤器143b。
在送气泵160和副墨罐120通过负压回路141连接起来的状态下,流量调整阀143a通过对流入到空气室142内的空气流量进行调整而将空气室142的内压定压化,由此,墨贮存室123的内压被设定为适合在打印头60的喷嘴部上形成弯液面的-1~-2kPa左右的规定负压(例如-1.2kPa的负压:以下称作“设定负压”)。这样,空气室142起到吸收由送气泵160的工作产生的吸气脉动、并且将副墨罐120的内压保持为恒定的设定内压的作为缓冲罐的功能。
负压控制阀145位于空气室142与副墨罐120之间并设置在滑架40上,是用于将空气室142侧的管线147c和副墨罐120侧的管线147d切换为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的电磁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采用三通阀作为负压控制阀145的构造,在负压控制阀145的共用口(COM)上连接着管线147c,在常开口(NO)上连接着管线147d,常闭口(NC)通过管线147x和消音器148开放于大气中。
因此,在负压控制阀145关闭时(打印中、待机中等通常的运转时),管线147c与管线147d相连接,负压回路141被设定为连通状态,送气泵160的吸入口161和副墨罐120通过后述的合流回路171相连接。另一方面,在负压控制阀145开启时(填充墨时、清洁时等),管线147c与管线147d的连接被断开而负压回路141被阻断,并且,管线147c连接于管线147x,送气泵160的吸入口侧的回路开放于大气中。负压控制阀145连接于控制单元80,利用控制单元80来进行开启/关闭控制。
压力传感器144是具有±5kPa左右的检测区域、设置在空气室142与负压控制阀145之间的表压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副墨罐附近的管线147的压力。具体地讲,在负压控制阀145被设定为关闭、送气泵160与副墨罐120利用负压回路141相连接的状态下,在压力传感器144中检测出对上述设定负压追加了直到副墨罐120的管线压力损失后的压力(例如-1.3kPa左右的压力)。反过来说,通过预先调整设定(初始设定)流量调整阀143a而将墨贮存室123的内压设定为设定负压,使得由该压力传感器144检测到的压力为上述压力值。因而,通过监测压力传感器144的检测压力,能够检测出墨贮存室123的压力是否被设定为设定负压。压力传感器144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单元80。
副墨罐加压部150由将副墨罐120和送气泵160的喷出口162之间连结起来的正压回路151形成。构成该正压回路151的主要构成设备如图5中由框B围成的部分所示,该正压回路151由用于调整在正压回路151中流动的空气流量的流量调整阀153a、对朝向副墨罐120流动的空气进行除尘的空气过滤器153b、用于检测正压回路151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54、用于开闭正压回路151的正压控制阀155和管线157(157a、157b、157c、157d)等构成,该管线157由将上述流量调整阀153a、空气过滤器153b、压力传感器154、正压控制阀155连接起来而将送气泵的喷出口162与副墨罐120之间连结起来的管形成。
流量调整阀153a是这样的阀:在送气泵160和副墨罐120被正压回路151连接的状态下,通过调整在正压回路151中流动的空气流量来进行调整,使得墨贮存室123的内压不会上升到规定以上的程度,将副墨罐120的内压调整设定为20kPa左右。
正压控制阀155位于流量调整阀153a与副墨罐120之间地设置在滑架40上,是用于将管线157c和管线157d切换为连通状态和阻断状态的电磁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采用三通阀作为正压控制阀155的构造,在正压控制阀155的共用口(COM)上连接着管线157c,在常闭口(NC)上连接着管线157d,常开口(NO)通过管线157x和消音器158开放于大气中。
因此,在正压控制阀155关闭时(打印中、待机中等通常的运转时),管线157c与管线157d的连接被断开而正压回路151被阻断,并且,管线157c连接于管线157x,送气泵160的喷出口侧的正压回路开放于大气中。另一方面,在正压控制阀155开启时(填充墨时、清洁时等),管线157c与管线157d相连接,正压回路151被设定为连通状态,送气泵160的喷出口162和副墨罐120通过合流回路171相连接。正压控制阀155连接于控制单元80,利用控制单元80来进行开启/关闭控制。
压力传感器154是具有±50kPa左右的检测区域、设置于滑架40上的表压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副墨罐附近的管线157的压力。具体地讲,在正压控制阀155被设定为打开、送气泵160与副墨罐120被正压回路151连接的状态下,检测对副墨罐120施加的压力。因而,通过监测压力传感器154的检测压力,能够检测出墨贮存室123的压力是否被设定为规定的正压状态。压力传感器154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单元80。
送气泵160是自连接于吸入口161的负压回路141吸入空气、将该吸入的空气加压输送到连接于喷出口162的正压回路151的泵,其采用对喷出口162及吸入口161产生规定的正负压力的方式的泵。即,在负压回路141被关闭的状态下对喷出口162产生规定压力的负压,在正压回路151被关闭的状态下对喷出口162产生规定压力的正压。作为这样的泵,例如适合采用产生±40kPa左右的正负压力的隔膜泵。
负压回路141与正压回路151在朝向副墨罐120的中途合流,形成有合流回路171。合流回路171由管线177和设在该管线177上而用于开闭合流回路171的合流回路开关阀175构成,该管线177由负压回路的管线147d与正压回路的管线157d合流而形成且连接于副墨罐120。合流回路开关阀175与副墨罐120相对应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流回路171(管线177)在该合流回路开关阀175处分支为4个,能够各自开闭分支出的各合流回路(管线177C、177M、177Y、177K,省略一部分附图标记)。
即,合流回路开关阀175是具有连接于管线177的共用的输入口以及与4个副墨罐相对应地设置的4个阀及输出口的岐管型的电磁开关阀,与第1~第4副墨罐120C、120M、120Y、120K相对应的第1~第4合流回路开关阀175C、175M、175Y、175K能够各自独立地开闭合流回路171。合流回路开关阀175的工作利用控制单元80来控制。
另外,合流回路171的分支数能够根据打印头60的配设数量任意地设定,例如,在打印头60是单一的头构造的情况下,合流回路开关阀175采用单一阀的电磁开关阀即可,在包括8个打印头的打印装置中,能够采用如图5所的8连形的电磁开关阀(或者采用两个4连形的电磁开关阀)来构成合流回路开关阀175。
在将合流回路开关阀175和副墨罐120连接的各管线177上分别设有逆流阻断机构200,在UV墨自副墨罐120经由管线177朝向合流回路开关阀175流出(将其称作“UV墨的逆流”)时,该逆流阻断机构200用于阻断该管线177(参照图5及图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别将第1~第4副墨罐120C、120M、120Y、120K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第1~第4合流回路开关阀175C、175M、175Y、175K连接起来的管线177C、177M、177Y、177K上配设有第1~第4逆流阻断机构200C、200M、200Y、200K。
如图8所示,逆流阻断机构200的主体包括圆柱状的壳体202和逆流阻断用浮子203,该圆柱状的壳体202具有内部空间201,该逆流阻断用浮子203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在内部空间201中,与流入到该内部空间内的UV墨的液面一同上下移动。另外,在图8及图9的(b)中,为了表示壳体202内的构造,用双点划线虚拟地表示壳体202。
在逆流阻断机构200的上表面侧形成有上下贯穿壳体202的顶壁的连接器安装孔,在该连接器安装孔中设有上侧管连接器204,上侧管连接器204的下部突出到内部空间201内。而且,在上侧管连接器204的上部连接着合流回路开关阀175侧的管线177,合流回路171与壳体的内部空间201通过上下贯穿上侧管连接器204的导入通路204a相连接。另外,在逆流阻断机构200的下表面侧也形成有上下贯穿壳体202的底壁的连接器安装孔,在该连接器安装孔中设有下侧管连接器205,下侧管连接器205的上部突出到内部空间201内。而且,在下侧管连接器205的下部连接有副墨罐120侧的管线177,壳体的内部空间201与副墨罐120通过上下贯穿该管线177及下侧管连接器205的导出通路205a相连接。
在壳体202的内部空间201中,在自壳体202的底壁突出到内部空间201内的下侧管连接器205的上端部的上方设有上下开口的圆筒状的支承构件206,在该支承构件206的上方设有逆流阻断用浮子203。在支承构件206的侧面形成有贯穿该侧面的通孔206a,在通常时(在内部空间201内未贮存有逆流的UV墨时),壳体的内部空间201与下侧管连接器的导出通路205a通过该通孔206a相连通。
逆流阻断用浮子203采用漂浮于UV墨上的材料形成为圆盘状,以封堵支承构件206的上端开口的方式载置在支承构件206上。在逆流阻断用浮子203的上表面安装有圆盘状的密封橡胶207,在逆流阻断用浮子203在内部空间201内与UV墨的液面一同移动至上限位置时,该密封橡胶207与自壳体202的顶壁突出到内部空间201内的上侧管连接器204的下端面相抵接,封堵上侧管连接器的导入通路204a的下端开口。另外,逆流阻断用浮子203如上所述那样漂浮在UV墨上而与UV墨的液面一同上下移动,而不会因利用副墨罐减压部140等自上侧管连接器的导入通路204a吸引壳体的内部空间201内的空气室的吸引力上下移动。
另外,在逆流阻断用浮子203的上表面中央形成有从其上表面向上方延伸至上侧管连接器的导入通路204a的下端开口附近的棒状的引导构件208,该引导构件208的外径形成得小于导入通路204a的直径。因此,在逆流阻断用浮子203与UV墨的液面一同移动到上方时,引导构件208嵌入到导入通路204a内,由此,能够引导(导向)逆流阻断用浮子203的上下移动,使得在逆流阻断用浮子203移动到上限位置时,利用密封橡胶207可靠地封堵导入通路204a的下端开口,并且在逆流阻断用浮子203移动至下限位置时(即通常时),利用密封橡胶207可靠地封堵支承构件206的上方开口。
这样,负压回路141与正压回路151连接于送气泵160而形成一条连续的回路,两回路的前端侧集合而形成闭环状的加减压回路。而且,两回路集合而成的合流回路171通过合流回路开关阀175及逆流阻断机构200连接于副墨罐120,通过切换控制负压控制阀145和正压控制阀155,能够将副墨罐的墨贮存室123变更设定为减压状态和加压状态。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墨供给装置100中,能利用控制单元80如下这样控制送液泵118、负压控制阀145、正压控制阀155、送气泵160的工作。另外,由至此进行的说明可明确,对于UV墨的供给系统,4个系统(C、M、Y、K)相同,因此,针对各系统共同的事项省略它们的下标进行说明。
通常运转时的控制
在打印装置P的主电源被开启时,控制单元80读出存储于ROM81的控制程序,根据读出的控制程序控制打印装置各部的工作。对于墨供给装置100,向送气泵160供给电力而使其成为旋转驱动状态,将所有的合流回路开关阀175开启。此时,负压控制阀145及正压控制阀155均保持关闭的状态。由此,在负压回路141中,管线147c与管线147d相连通,送气泵160的吸入口161与副墨罐120的墨贮存室123通过管线147及管线177相连接,在正压回路151中,管线157c与管线157x相连接,送气泵160的喷出口侧的回路开放于大气中。
因此,吸引与送气泵的吸入口161连接的管线147内的空气而使空气室142减压为负压,在由利用流量调整阀143a调整后的流入空气流量与利用送气泵160吸引的空气量的平衡决定的大致恒定的压力下稳定。如上所述,该压力被设定为适合形成打印头60的喷嘴部的弯液面的-1~-2kPa左右的规定负压(例如-1.2kPa的设定负压),4个副墨罐的墨贮存室123的内压全部以被设定为相同设定负压的状态稳定保持。
此时,在正压回路151中,送气泵160的喷出口侧的回路开放于大气中,自负压回路141吸引来的空气通过消音器158开放于大气中。因此,不会发生正压回路151的压力(背压)上升而送气泵160的吸气效率降低的状况,能够稳定地保持负压状态。
能够利用自压力传感器144输入到控制单元80的检测信号来判断墨贮存室123的内压是否被保持为设定负压,在由压力传感器144检测出的压力脱离了设定负压规定以上时,例如在判断为检测压力相对于设定负压超出±20%的范围时,控制单元80能够对其内容(负压回路的压力异常)进行警告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对负压回路的各部确认是否有异常,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调整流量调整阀143a,从而能够设为适当的设定负压。
另外,在通常运转时,在副墨罐120的墨贮存室123中贮存有一定程度的UV墨。但是,贮存于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通过执行打印程序等而自打印头60的喷嘴喷出而被消耗,贮存的UV墨逐渐减少。因此,在墨供给装置100中设有副墨罐贮存检测部130,在贮存于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变为规定量以下时,贮存于主墨罐110中的UV墨利用墨移送部115被供给到副墨罐中而补充UV墨。
具体地讲,在贮存于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减少、UV墨的残留量变为规定量以下时,与UV墨的液面一同上下的液面检测用浮子134被设置于液面检测基板135上的Lo检测传感器136L检测到。自液面检测基板135接收到Lo检测传感器136L的检测信号的控制单元80在墨贮存室123减压为负压状态的状态下使送液泵118启动。利用送液泵自主墨罐110送出的UV墨通过管线117b而自管连接器128被供给到墨贮存室123中,从而室内的贮存墨量增大。而且,在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液面检测用浮子134时,使送液泵118停止,从而UV墨被补充到墨贮存室123中。
这样,由于在将墨贮存室123减压了的状态下向副墨罐120补充UV墨,因此,即使是小型的送液泵118,也能够可靠地移送UV墨,而且,在补充UV墨时,UV墨不会自打印头60的喷嘴泄漏。另外,利用墨贮存室123的容量与空气室142的容量的关系,在补充墨时墨贮存室123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在该补充墨时,与压力传感器144的检测压力相应地增加送气泵160的转速或减小流量调整阀143a的开阀度,或者执行这两者,从而,能使墨贮存室123的压力不上升而将其控制为恒定。在打印装置P这样启动后,送气泵160继续运转,无论在执行打印程序过程中、待机过程中,副墨罐120的内压都被始终保持为设定负压。
如上所述,由于在将墨贮存室123减压了的状态下补充UV墨,因此,具有能够可靠地补充UV墨、且UV墨不会自打印头60的喷嘴泄漏这样的优点,而例如在因Hi检测传感器136H的故障等导致送液泵118不停止,墨贮存室123内的UV墨超过填充基准高度而还补充UV墨的情况下,会发生UV墨自形成于容纳构件121的顶壁121t上的气体流入通路经由管连接器129及管线177朝向合流回路开关阀175流出(逆流)这样的出乎意料的状况。因此,在墨贮存室123内设有逆流防止部132,在墨贮存室内的UV墨液面超过填充基准高度而进一步上升时,封堵用浮子133与UV墨的液面一同上升而抵接于顶壁121t,由此,上述气体流入通路的下端开口被封堵而能够防止UV墨逆流。
但是,也存在由于例如因UV墨的液面上升急剧而封堵用浮子133没有来得及上升或者封堵用浮子133粘在浮子支承部132a上而未与UV墨的液面一同上升等原因,导致逆流防止部132有时不会如上所述那样发挥作用。因此,在将副墨罐120和合流回路开关阀175连接起来的管线177上设有逆流阻断机构200,在UV墨自副墨罐120通过管线177而逆流时,在逆流阻断机构200中阻断该UV墨的逆流。
具体地讲,墨贮存室内的逆流防止部132不发挥作用而自顶壁121t的气体流入通路经由管连接器129及管线177流出的UV墨通过连接于该管线177的下侧管连接器205的导出通路205a而流入到壳体202内,起初通过形成于支承构件206侧面上的通孔206a而贮存在壳体的内部空间201中(参照图9的(a)所示的箭头)。而且,在内部空间201内的UV墨液面超过支承构件206的上端部时,逆流阻断用浮子203被要通过支承构件206的上端开口而流入到内部空间201中的UV墨推起而与UV墨的液面上升一同上升,安装在浮子上表面的密封橡胶207抵接于上侧管连接器204的下端面,将上侧管连接器的导入通路204a的下端开口封堵(参照图9的(b))。
这样,在UV墨自副墨罐120逆流而到达逆流阻断机构200时,逆流阻断用浮子203与内部空间201内的UV墨液面一同上升,上侧管连接器的导入通路204a的下端开口被浮子上的密封橡胶207封堵,因此,UV墨不会自上侧管连接器204朝向合流回路开关阀175流出,能够在由这样简单的装置构造构成的逆流阻断机构200中可靠地阻断UV墨逆流。结果,能够防止合流回路开关阀175、负压控制阀145被从副墨罐120逆流来的UV墨损伤的状况于未然。另外,由于逆流阻断用浮子203在壳体202内仅与圆筒状的支承构件206的上端缘相抵接,因此,逆流阻断用浮子203不会粘在其他构件上,能够可靠地进行逆流阻断工作。
填充墨时的控制
在初始填充UV墨时、采用清洗液清洗喷嘴之后启动时等,在打印头60的墨室、主供给回路的管线117内不存在UV墨,在放置恒定时间之后再次启动时、更换主墨罐之后再次启动时等,在UV墨中有时混入有气泡。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自操作面板88输入到控制单元80的填充墨指令,如下这样执行填充墨控制。
在操作面板88中,例如通过功能键的选择等来选择“填充墨”处理,在向控制单元80输入指定打印头60来执行填充墨的指令时,运算处理部83按照填充墨程序,在将副墨罐内压保持为通常运转时的设定内压的状态(即负压控制阀145及正压控制阀155均关闭的状态)下,执行将与应该执行填充墨的打印头相当的合流回路开关阀保持开启、将其他合流回路开关阀关闭的处理(负压维持处理)。例如,在操作面板88中仅对第1打印头60C选择了填充墨的情况下,仅将与第1打印头60C相对应的第1合流回路开关阀175C维持开启,将与第2~第4打印头相对应的第2~第4合流回路开关阀175M、175Y、175K关闭(以下说明这种情况)。
自第1主墨罐110C向减压后的第1副墨罐C移送UV墨而向第1副墨罐120C中补充墨(补充墨处理)。即,仅使与第1副墨罐120C相对应的送液泵118C起动,向第1副墨罐120C中供给贮存于第1主墨罐110C中的UV墨,在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液面检测用浮子134时,使送液泵118C停止。由此,在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贮存有足够量的UV墨。另外,在开始执行该补充墨处理时,就利用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液面检测用浮子134,在判断为UV墨贮存至填充基准高度的情况下,则不进行该填充墨处理而执行下一个处理(打印头填充墨处理)。
接着,阻断负压回路141,利用副墨罐加压部150将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加压成正压状态,使贮存于第1副墨罐120C的UV墨的一部分自第1打印头60C流出(打印头填充墨处理)。具体地讲,控制单元80将负压控制阀145开启而阻断管线147c与管线147d的连通,将管线147c连接于管线147x而将送气泵160的吸入侧回路开放于大气中。另外,将正压控制阀155开启,使管线157c与管线157d相连通而将送气泵的喷出口162和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连接起来。
通过该切换控制,送气泵160与第1副墨罐120C通过负压回路141的连接被阻断,而它们通过正压回路151相连接,自送气泵160的喷出口162喷出的空气通过管线157、管线177、管线177C及第1逆流阻断机构200C而被供给到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如上所述,送液泵118可采用能够阻断自夹着该送液泵118的墨吸入管线117a侧或墨送出管线117b侧作用的压力的泵。因此,第1副墨罐120C的UV墨不会逆流到第1主墨罐110C中,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上升,成为通过流量控制阀153a的调整而设定的压力(例如20kPa左右)的正压状态。结果,贮存于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的UV墨自罐下端的第1导出通路127a及第2导出通路126b被挤出而供给到第1打印头60C,并自第1打印头60C流出而被墨托盘180接住。
此时,在负压回路141中,送气泵160的吸入侧的回路开放于大气中,送气泵160在吸入侧几乎没有负荷的状态下运转。因此,不会发生送气泵的吸气压降低而喷出效率降低的状况,能够可靠地向第1打印头60C的墨室中填充UV墨。并且,在使送气泵160向恒定方向旋转工作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将负压控制阀145和正压控制阀155均开启的简单的控制将第1副墨罐120C从减压状态简单地切换为加压状态。
即使在第1打印头60C的墨室为空的状态下,也能够持续进行该打印头填充墨处理,直到在墨室中充满有UV墨而UV墨自打印头下表面的喷嘴流出为止。例如,能够利用第1副墨罐120C的加压向墨室为空的状态的第1打印头60C中供给UV墨,根据自喷嘴流出一定程度的UV墨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设定计时器来规定该处理的持续时间(时间设定),或者,通过贮存于墨贮存室123的UV墨流出直到液面检测用浮子134被设置于液面检测基板135上的Lo检测传感器136L检测到(墨量)来规定该处理的持续时间。
通过打印头填充墨处理,从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到第1打印头60C的喷嘴都充满了UV墨,在该路径中存在气泡的情况下,该气泡被自喷嘴挤出,成为从第1副墨罐120C到第1打印头60C的喷嘴都充满了UV墨的状态,执行下一个处理(副墨罐填充处理)。另外,此时,合流回路开关阀175除第1合流回路开关阀175C之外都处于关闭状态,第2~第4副墨罐的内压保持为初始的设定负压。
接着,阻断正压回路151而利用副墨罐减压部140将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减压成负压状态,利用墨移送部115自第1主墨罐110C向减压后的第1副墨罐120C移送墨而向第1副墨罐120C中填充墨(副墨罐填充墨处理)。即,控制单元80将正压控制阀155关闭而阻断管线157c与管线157d的连通,将管线157c连接于管线157x而将送气泵160的喷出侧回路开放于大气中。另外,将负压控制阀145也关闭,使管线147c与管线147d成为连通状态而将送气泵的吸入口161和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连接起来。
通过该切换控制,送气泵160与第1副墨罐120C在正压回路151中的连接被阻断,而送气泵160与第1副墨罐120C在负压回路141中相连接,第1副墨罐的墨贮存室123的空气经由第1逆流阻断机构200C、管线177C、管线177及管线147被吸引到送气泵160中。因此,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降低,从正压状态变为负压状态。在利用压力传感器144检测到的压力为规定以下(例如-0.8kPa以下)的负压时,控制单元80使送液泵118C启动,在液面检测用浮子134被Hi检测传感器136H检测到时,使送液泵118C停止。由此,贮存于第1主墨罐110C的UV墨被供给到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向第1副墨罐120C的墨贮存室123中填充UV墨直到填充基准高度。
接着,利用压力传感器144检测到的第1副墨罐120C的内压减压至到达设定负压附近(例如-1.0kPa左右),成为该压力以下时,将至此关闭着的第2~第4合流回路开关阀175M、175Y、175K开启而打开阀,第1~第4副墨罐全部保持为设定负压的负压状态(负压维持处理),填充墨结束。由此,向在操作面板88中所选择的第1打印头60C中填充墨,包括第1副墨罐在内的所有副墨罐被设定为规定的设定负压而被待机保持。另外,在针对多个打印头执行填充墨处理的情况下,也将执行处理的合流开关阀开启而与上述同样地进行处理。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墨供给装置100的逆流阻断机构,对与上述逆流阻断机构200不同的实施方式的逆流阻断机构30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与上述墨供给装置100的构成构件相同的构成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它们的说明。
逆流阻断机构300与第1~第4副墨罐120C、120M、120Y、120K相对应地分别设置在墨供给装置100的合流回路开关阀175与副墨罐120之间,如图10所示,逆流阻断机构300在副墨罐120的上表面侧直接安装于形成为与顶壁121t的气体导入通路相连接的阻断机构连接器109上。逆流阻断机构300的主体包括壳体302和逆流阻断用浮子303;该壳体302具有装卸机构302b,能够装卸地安装于阻断机构连接器109上;该逆流阻断用浮子303能上下自由移动地收容在形成于壳体302内的内部空间301中,与流入到该内部空间内的UV墨的液面一同上下移动。另外,在图10中,为了表示壳体302内的构造,用双点划线虚拟地图示壳体302。
在壳体302中形成有上下延伸而在壳体302的下表面开口的内部空间301,在该下端开口嵌合有圆柱状的密封构件304,将内部空间301保持为密闭状态。在壳体302的上部连接有与合流回路开关阀175相连接的管线177,合流回路171与壳体的内部空间301通过从上端面到内部空间301上下贯穿壳体302的导入通路302a相连接。密封构件304将内部空间301保持为密闭状态,并且,在将逆流阻断机构300安装于阻断机构连接器109上时,密封构件304与阻断机构连接器109的上表面相抵接而防止空气从该抵接部泄漏,内部空间301与阻断机构连接器109通过上下贯穿密封构件304的导出通路304a相连接。
在壳体302的内部空间301中,在密封构件304的上表面设有上下开口的圆筒状的支承构件305,在该支承构件305上设有逆流阻断用浮子303及引导构件306。在支承构件305的侧面形成有贯穿该侧面并且在上方开口的贯穿狭缝305a,在通常时(在内部空间301内未贮存有逆流的UV墨时),壳体的内部空间301与密封构件304的导出通路304a通过该贯穿狭缝305a相连通。
逆流阻断用浮子303采用漂浮在UV墨上的材料形成为球状,以将支承构件305的贯穿狭缝305a的上端开口封堵的方式载置在支承构件305上。另外,逆流阻断用浮子303的直径形成得大于壳体的导入通路302a的直径。引导构件306采用格子状的框形成为圆筒状,将逆流阻断用浮子303收容在引导构件306的内部,引导构件306从支承构件305的上表面延伸设置到壳体的导入通路302a的下端开口附近,用于引导(导向)逆流阻断用浮子303的上下移动。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逆流阻断机构300中,如上所述,副墨罐120中的墨贮存室123内的逆流防止部132不发挥作用而自顶壁121t的气体流入通路经由阻断机构连接器109流出的UV墨,通过与该阻断机构连接器109相连接的密封构件304的导出通路304a而流入到壳体302内,起初通过形成于支承构件305上的贯穿狭缝305a的侧面开口而贮存于壳体的内部空间301内。而且,在内部空间301内的UV墨液面超过支承构件305的上端部时,逆流阻断用浮子303被要通过支承构件305的上端开口而流入到内部空间301内的UV墨推起并与UV墨的液面上升一同被引导构件306引导上升,逆流阻断用浮子303抵接于壳体的导入通路302a的下端开口附近而将该下端开口封堵。
这样,在UV墨自副墨罐120逆流而到达逆流阻断机构300时,逆流阻断用浮子303与内部空间301内的UV墨液面一同上升,壳体的导入通路302a的下端开口被逆流阻断用浮子303封堵,因此,UV墨不会自导入通路302a朝向合流回路开关阀175流出,能够在逆流阻断机构300中可靠地阻断UV墨的逆流。另外,由于逆流阻断机构300直接安装在形成在于副墨罐120的阻断机构连接器109上,因此,从副墨罐120逆流来的UV墨立刻到达逆流阻断机构300,在逆流阻断机构300中如上所述那样阻断墨的逆流,因此,管线177不会被该逆流来的UV墨污损。因此,能降低在发生墨逆流时被污损而不得不更换的零件件数,结果,能够获得削减打印装置P的维护成本这样的效果。另外,形成为球状的逆流阻断用浮子303与其他构件(例如引导构件306、壳体302)的抵接面较小,因此,逆流阻断用浮子303不会粘在其他构件上,能够可靠地进行逆流阻断工作。
至此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内容。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个例子,表示了使打印头(滑架)沿在水平面内正交的两轴中的一个轴(Y轴)方向相对于被保持在台板上的打印介质往返移动、并且在台板上沿另一个轴(X轴)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对固定保持在支承台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构造(所谓的平台型)的喷墨打印机、将CD等打印介质载置在托盘上、在利用传送带输送该托盘的同时进行打印的构造的喷墨打印机。

Claims (5)

1.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该墨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罐,其连接于用于喷出墨的打印头,用于贮存墨;主墨罐,其连接于上述副墨罐,用于贮存向上述副墨罐供给的墨;墨移送部件,其用于将贮存于上述主墨罐内的墨移送到上述副墨罐中;以及压力控制部件,其用于调整上述副墨罐的内压,其特征在于,
该墨供给装置包括逆流阻断部件,该逆流阻断部件设置于将上述压力控制部件和上述副墨罐连结起来的、用于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调整上述副墨罐的内压的气体流路上,在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通过上述气体流路将上述副墨罐的内压减压为负压状态、贮存于上述副墨罐内的墨流出到上述气体流路中时,该逆流阻断部件封闭上述气体流路而阻断墨向上述压力控制部件侧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逆流阻断部件包括:
壳体构件,其在内部形成有气体流通空间,并且,形成有第1气体导入通路及第2气体导入通路,该第1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压力控制部件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的上部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该第2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
以及浮子构件,其设置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在墨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时,该浮子构件受到墨的浮力而上下移动,
上述浮子构件在与通过上述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的墨的液面上升相应地向上运动时,将上述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开口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逆流阻断部件与形成于上述副墨罐上的、构成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的气体导入口相连结。
4.一种逆流阻断装置,其在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中设置于将压力控制部件和副墨罐连结起来的、用于利用上述压力控制部件调整上述副墨罐的内压的气体流路上,上述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包括:副墨罐,其连接于用于喷出墨的打印头,用于贮存墨;主墨罐,其连接于上述副墨罐,用于贮存向上述副墨罐供给的墨;墨移送部件,其用于将贮存于上述主墨罐内的墨移送到上述副墨罐中;以及压力控制部件,其用于调整上述副墨罐的内压,其特征在于,
该逆流阻断装置包括:
壳体构件,其在内部形成有气体流通空间,并且,形成有第1气体导入通路及第2气体导入通路,该第1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压力控制部件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的上部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该第2气体导入通路与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相连接,将该气体流路与上述气体流通空间连通;
以及浮子构件,其设置在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在墨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时,该浮子构件受到墨的浮力而上下移动,
上述浮子构件在与通过上述第2气体导入通路而流入到上述气体流通空间内的墨的液面上升相应地向上运动时,将上述第1气体导入通路的气体流通空间侧开口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流阻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构件与形成于上述副墨罐上的、构成上述副墨罐侧的上述气体流路的气体导入口相连结。
CN2009801030904A 2008-09-29 2009-09-28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0652A JP5047916B2 (ja) 2008-09-29 2008-09-29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逆流遮断装置
JP2008-250652 2008-09-29
PCT/JP2009/004947 WO2010035503A1 (ja) 2008-09-29 2009-09-28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逆流遮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465A true CN101925465A (zh) 2010-12-22
CN101925465B CN101925465B (zh) 2012-12-12

Family

ID=42059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30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465B (zh) 2008-09-29 2009-09-28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26254A1 (zh)
EP (1) EP2233297B1 (zh)
JP (1) JP5047916B2 (zh)
KR (1) KR101069695B1 (zh)
CN (1) CN101925465B (zh)
WO (1) WO20100355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575A (zh) * 2019-04-05 2022-09-1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0235B2 (ja) * 2010-09-28 2015-12-09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573377B2 (en) * 2012-07-13 2017-02-21 Hewlett-Packard Industrial Printing Ltd. Ink delivery system
KR101584362B1 (ko) * 2013-05-31 2016-01-19 세메스 주식회사 약액 토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JP2015030172A (ja) * 2013-08-01 2015-02-16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253470B2 (ja) * 2014-03-25 2017-12-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ヘッド洗浄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ヘッド洗浄方法
JP6423961B2 (ja) * 2015-01-29 2018-11-14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プライミングされたプリントヘッドの識別
JP2017077652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5739067A (zh) * 2016-03-23 2016-07-0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拍摄的光学镜头配件
JP6639048B2 (ja) 2016-08-24 2020-02-05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DE202017003026U1 (de) * 2017-06-09 2017-08-31 Jan Franck Vorrichtung zum Spülen oder Betreiben eines mit einem vorgeschalteten Druckdämpfer ausgerüsteten Tinten- oder Tintenstrahl-Druckkopfs
CN114211884B (zh) * 2021-12-08 2022-09-30 北京中电元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二级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0748A (en) * 1994-09-20 1999-03-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an inkjet pen having an automatic pressure regulation system
JP3684022B2 (ja) * 1996-04-25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補充方法、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および該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のメインタンクとして用いられるインクタンク
US5923353A (en) * 1996-09-23 1999-07-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Fail-safe, backup valve in a pressurized ink delivery apparatus
EP1055520B1 (en) * 1998-02-13 2003-10-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er, sub-tank unit suitable therefor, and method of recovering ink droplet discharging capability
JP2000301737A (ja) * 1999-04-23 2000-10-3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141547A (ja) 1999-11-16 2001-05-25 Toshiba Tec Corp 液面検出装置
JP3416614B2 (ja) * 2000-04-26 2003-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086748A (ja) * 2000-09-13 2002-03-26 Ricoh Co Ltd サブタンクと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47156B2 (ja) 2002-12-13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42680B2 (ja) * 2003-03-24 2009-03-25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JP3913720B2 (ja) * 2003-07-22 2007-05-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印画装置
JP2005193482A (ja) * 2004-01-06 2005-07-2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7281785B2 (en) * 2004-09-17 2007-10-16 Fujifilm Dimatix, Inc. Fluid handling in droplet deposition systems
EP1841597A4 (en) * 2005-01-11 2010-01-27 Jemtex Ink Jet Printing Ltd INK JET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4882243B2 (ja) 2005-02-28 2012-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085100B2 (ja) * 2005-03-28 2008-04-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07216535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装置
JP2008030388A (ja) * 2006-07-31 2008-02-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296476A (ja) * 2007-05-31 2008-12-11 Brother Ind Ltd 液滴噴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575A (zh) * 2019-04-05 2022-09-1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15056575B (zh) * 2019-04-05 2023-10-2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26254A1 (en) 2012-02-02
JP2010076393A (ja) 2010-04-08
CN101925465B (zh) 2012-12-12
JP5047916B2 (ja) 2012-10-10
EP2233297B1 (en) 2014-05-07
KR101069695B1 (ko) 2011-10-04
EP2233297A4 (en) 2010-11-17
WO2010035503A1 (ja) 2010-04-01
KR20100036159A (ko) 2010-04-07
EP2233297A1 (en)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465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其逆流阻断装置
CN101925466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01559672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CN101559673B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供给装置
CN101559674A (zh) 墨供给器及搭载有该墨供给器的喷墨打印机
CN103395293B (zh) 液体供应系统以及具有该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消耗装置
JP521956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
CN102171047B (zh) 墨供给装置
JP200922662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方法
JP468711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402162B1 (en) Pressure purging device for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31706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初期インク充填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685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60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9166783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036418A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
KR102126776B1 (ko) 잉크재활용 공급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잉크 프린터 시스템
JP5336808B2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5294748B2 (ja) インク供給器
EP3284600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US7798619B2 (en) Printing device, flexible reservoir and working container and feed system
TWI421170B (zh) 噴印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