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759B - 空气调节装置和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和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10759B CN101910759B CN2008801233904A CN200880123390A CN101910759B CN 101910759 B CN101910759 B CN 101910759B CN 2008801233904 A CN2008801233904 A CN 2008801233904A CN 200880123390 A CN200880123390 A CN 200880123390A CN 101910759 B CN101910759 B CN 1019107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cold
- producing medium
- blocking
- tub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5—Outdoor unit 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9—On-off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8—Temperatures of a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包括:配置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储液器(24)的下游侧、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的液体侧闭锁阀(26);配置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储液器(24)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的室外膨胀阀(38);将制冷剂回路(10)中液体侧闭锁阀(26)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部分连接的旁通制冷剂管(61);检测存在于进行制冷运转时的液体侧闭锁阀(26)的上游侧、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液面检测传感器(39)。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定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的机能(功能)、特别是判定通过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连接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储液器的热源单元与具有利用侧膨胀机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利用单元而构成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机能。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判定通过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连接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储液器的热源单元与具有利用侧膨胀机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利用单元而构成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转空气调节装置。作为这样的规定条件下的运转,例如控制起到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为正值,并控制基于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的制冷剂压力恒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023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第1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第一阻断机构、第二阻断机构、连通管和制冷剂检测机构。制冷剂回路包含: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储液器的热源单元;具有利用侧膨胀机构和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利用单元;连接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至少能够进行使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在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使利用侧热交换器作为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后通过储液器、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以及利用侧膨胀机构而被输送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供冷运转)。第一阻断机构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在储液器的下游侧、且位于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第二阻断机构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储液器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连通管连接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一阻断机构和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与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分。制冷剂检测机构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检测有关存在于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的状态量。
在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判定中,作为用于判定制冷剂量的运转条件采用进行各种运转控制的手段(部件),所以稍显复杂。
因此,本发明人进行以下发明:通过在利用侧膨胀阀和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上游侧所配置的阻断阀,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阀和阻断阀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由阻断阀断绝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循环,由此,将在起到作为冷凝器的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存留在制冷剂回路中阻断阀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并且通过压缩机的运转,形成在利用侧热交换器、气体制冷剂连接管等制冷剂回路中利用侧膨胀阀的下游侧、且压缩机的上游侧的部分上几乎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集中聚集在制冷剂回路中阻断阀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制冷剂的量所相关的状态量,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
但是,当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在阻断阀的上游侧存在储液器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适用上述的制冷剂量的判定手段(或部件),则通过利用侧膨胀阀以及阻断阀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阀和阻断阀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由阻断阀断绝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循环,而逐渐存留在制冷剂回路中阻断阀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时,储液器占据制冷剂回路中阻断阀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上较大的容积,所以变为存留在储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的量不恒定的状态,由此,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检测精度变低,不能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相对于此,也不得不考虑以液体制冷剂填满储液器内的方式进行运转,但是为了以液体制冷剂填满储液器内,需要预先增多封入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所以不是理想的。另外,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阻断阀的下游侧存在储液器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适用上述的制冷剂量的判定手段,则通过利用侧膨胀阀以及阻断阀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阀和阻断阀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由利用侧膨胀阀以及阻断阀断绝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循环之前的阶段中,也变为存留在储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的量不恒定的状态,所以在由利用侧膨胀阀以及阻断阀断绝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循环后的阶段,也变为封入利用侧膨胀阀和阻断阀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量不恒定的状态,由此,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检测精度变低,不能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
因此,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储液器的上游侧设置第二阻断机构,并设置将制冷剂回路中第一阻断机构与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和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分连接的连通管。由此,在进行制冷运转时,能够通过利用侧膨胀机构以及第一阻断机构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机构和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并由第一阻断机构以及第二阻断机构,阻断制冷剂回路中包含储液器的第一阻断机构与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制冷剂的通过,并由连通管将制冷剂回路中第一阻断机构与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和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分连接。并且,当进行这些操作时,在起到作为冷凝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由于由第二阻断机构断绝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循环,所以逐渐存留在热源侧热交换器等制冷剂回路中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而且,通过压缩机的运转,形成在压缩机的上游侧的部分几乎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并且储液器内的制冷剂也通过连通管被吸入压缩机,所以形成在储液器内也几乎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由此,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不存留在储液器内,而集中聚集在制冷剂回路中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所以能够抑制制冷剂存留在储液器内导致的检测精度的降低,并且能够通过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集中在该部分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能够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
由此,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使用于进行关于制冷剂量的判定的条件简易,并能够进行适当制冷剂量的判定。
第2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第1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基础上,还设有运转控制部件和制冷剂判定部件。运转控制部件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该制冷剂量判定运转进行如下运转:形成由利用侧膨胀机构以及第一阻断机构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机构和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并由第二阻断机构以及连通管将制冷剂回路中包含储液器的第一阻断机构和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连通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状态,使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而存留在包含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部分。制冷剂量判定部件根据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
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由于还设有制冷剂量判定部件,所以至少能够自动进行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判定。
第3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第2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基础上,还设有温度调节机构,其能够在由利用侧膨胀机构以及第一阻断机构将液体制冷剂封入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机构和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之前,调节从热源侧热交换器通过液体制冷剂连接管而向利用侧膨胀机构输送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由于能够通过温度调节机构,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机构和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之前,调节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为恒定,所以,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能够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机构和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封入也考虑到制冷剂的温度的准确量的液体制冷剂。
由此,由于例如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能够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机构和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始终封入恒定量的制冷剂,所以即使在构成制冷剂回路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长度长,封入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中的制冷剂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能够在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中封入准确的量的制冷剂,由此能够抑制对制冷剂回路中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制冷剂量的影响,能够通过液面检测传感器进行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稳定检测。
第4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第3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基础上,温度调节机构是连接在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之间的过冷却器。连通管具有调节制冷剂的流量的连通管膨胀机构,使从热源侧热交换器通过液体制冷剂连接管而向利用侧膨胀机构输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第一阻断机构和第二阻断机构之间分流(分支),将该分流的制冷剂由连通管膨胀机构减压后导入过冷却器,与从热源侧热交换器通过液体制冷剂连接管而向利用侧膨胀机构输送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返回压缩机的吸入侧。
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由于作为温度调节机构的过冷却器的冷却源适用流经连通管的制冷剂,兼作用于形成制冷剂几乎不存在于储液器内的状态的结构和用于调节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制冷剂的温度恒定的结构。
由此,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抑制用于进行关于制冷剂量的判定的结构的复杂化。
第5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第1~第4发明的任一个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储液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储液器的底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储液器底部温度检测机构。
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由于设置有储液器底部温度检测机构,所以能够可靠地检测液体制冷剂存留在储液器内。
由此,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能够进行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稳定的检测。
第6发明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判定在空气调节装置中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该空气调节装置设有制冷剂回路,其包含: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储液器的热源单元;具有利用侧膨胀机构和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利用单元;连接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至少能够进行使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在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使利用侧热交换器作为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后通过储液器、液体制冷剂连接管以及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输送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该制冷剂量判定方法中,形成由第一阻断机构和利用侧膨胀机构在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利用侧膨胀机构和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并由第二阻断机构以及连通管将制冷剂回路中包含储液器的第一阻断机构和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连通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状态,进行使在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并存留在包含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部分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其中,第一阻断机构配置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储液器的下游侧、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第二阻断机构配置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储液器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连通管连接制冷剂回路中第一阻断机构和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与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分,由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有关存在于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的状态量,该制冷剂检测机构配置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检测有关存在于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的状态量,根据有关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制冷剂量的状态量,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
在该制冷剂量判定方法中,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由于由第二阻断机构断绝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循环,所以逐渐存留在热源侧热交换器等制冷剂回路中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而且,通过压缩机的运转,形成在热源侧热交换器等制冷剂回路中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上游侧的部分几乎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并且储液器内的制冷剂也通过连通管被吸入压缩机,所以形成在储液器内也几乎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由此,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不存留在储液器内,而集中聚集在制冷剂回路中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且压缩机的下游侧的部分,所以能够抑制制冷剂存留在储液器内导致的检测精度的降低,并且能够通过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集中在该部分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能够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
由此,在该制冷剂量判定方法中,能够使用于进行关于制冷剂量的判定的条件简易,并同时能够进行适当制冷剂量的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室外热交换器的概略图。
图3是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块图。
图4是表示制冷运转下的流经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5是制冷剂量判定运转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下的流经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7是模式表示图2的热交换器主体以及头部的内部的图示、表示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下制冷剂存留在室外热交换器中的状态的图示。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空气调节装置
2、202室外单元(热源单元)
4、5室内单元(利用单元)
6液体制冷剂连接管
7、7a、7b气体制冷剂连接管
10、110、210制冷剂回路
21压缩机
23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26液体侧闭锁阀(第一阻断机构)
33储液器底部温度传感器(储液器底部温度检测机构)
38室外膨胀阀(第二阻断机构)
41、51室内膨胀阀(利用侧膨胀机构)
42、52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61旁通制冷剂管(连通管)
62旁通膨胀阀(连通管膨胀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关于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剂量判定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空气调节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转而在楼房等室内的制冷采暖中使用的装置。空气调节装置1主要具有作为一台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2、与其并列连接的多台(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台)的作为利用单元的室内单元4、5、连接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4、5的作为制冷剂连接管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即,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通过连接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5和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而构成。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4、5通过埋入或悬吊等方式设置在楼房等的室内顶板上,或通过挂壁等方式设置在室内的壁面上。室内单元4、5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连接在室外单元2上,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关于室内单元4、5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室内单元4和室外单元5为同样的结构,所以在此仅说明室内单元4的结构,关于室内单元5的结构,分别将表示室内单元4的各部分的40序号替换成50序号,各部分的说明省略。
室内单元4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在室内单元5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主要具有作为利用侧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和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膨胀阀41是为了进行流经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内的制冷剂的流量的调节等而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也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42是由导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翅型的翅管式热交换器、在制冷运转时起到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在采暖运转时起到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42是交叉翅型的翅管式热交换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热交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4具有将室内空气吸入单元内,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作为供给空气供给室内的作为送风扇的室内风扇43。室内风扇43是能够改变供给室内热交换器42的空气的风量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由DC风扇电机等构成的电机43m驱动的离心风扇或多翅风扇等。
另外,在室内单元4中设置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设置检测制冷剂的温度(即,与采暖运转时的冷凝温度或制冷运转时的蒸发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设置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在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置检测流入单元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6。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46由电热调节器(thermistor)构成。另外,室内单元4具有控制构成室内单元4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室内侧控制部47。并且,室内侧控制部47能够与用于单独操作室内单元4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处理,或者能够与室外单元2之间经由传送线8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处理。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在楼房等室外,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连接在室内单元4、5上,在室内单元4、5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10。
接着,关于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方切换阀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第二阻断机构或热源侧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8、储液器24、作为温度调节机构的过冷却器25、作为第一阻断机构的液体侧闭锁阀26、气体侧闭锁阀27。
压缩机21是能够改变运转容量的压缩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由变频器控制转速的电机21m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1仅为一台,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室内单元的连接台数等并列连接2台以上的压缩机。
四方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在制冷剂运转时,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到作为由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起到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将压缩机21的喷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侧连接(参照图1的四方切换阀22的实线),在采暖运转时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起到作为由压缩机21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并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到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将压缩机21的喷出侧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侧连接,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参照图1的四方切换阀22的虚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交叉翅型的翅管式热交换器,如图2所示主要具有由导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热交换器主体23a、连接在热交换器主体23a的气体侧的头部23b和连接在热交换器主体23a的液体侧的分流器23c。在此,图2是室外热交换器23的概略图。室外热交换器23是在制冷运转时起到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在采暖运转时起到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的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23其气体侧连接在四方切换阀22上,其液体侧连接在室外膨胀阀38上。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侧面设置有如图2所示配置在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液体侧闭锁阀26的上游侧,作为检测存在于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制冷剂检测机构的液面检测传感器39。液面检测传感器39是用于检测作为存在于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存留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液体制冷剂的量的传感器,通过沿室外热交换器23(更具体地、为头部23b)的高度方向配置的管状检测部件构成。在此,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通过由室外风扇28供给的空气冷却而冷凝,形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即,液面检测传感器39以制冷剂以气体状态存在的区域和以液体状态存在的区域的边界作为液面检测。另外,液面检测传感器39不限于这样的管状检测部件,例如也可以由沿室外热交换器23(更具体地、头部23b)的高度方向配置在多处的电热调节器等温度传感器构成,以比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氛围温度高的气体制冷剂的部分和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氛围温度同程度温度的液体制冷剂的边界作为液面检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交叉翅型的翅管式热交换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热交换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23b设于热交换器主体23a的一端上,分流器23c设于热交换器主体主体23a的另一端上,但不限于此,头部23b以及分流器23c也可以设于热交换器主体23a的同一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膨胀阀38是为了进行流经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流量等的调节而配置在进行制冷剂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储液器24的上游侧(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的电动膨胀阀,也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单元2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向室外排出的送风扇的室外风扇28。该室外风扇28是能够改变供给室外热交换器23的空气的风量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由DC风扇电机等构成的电机28m驱动的螺旋桨风扇等。
储液器24连接在室外膨胀阀38与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是能够根据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制冷剂循环量差值、室内单元4、5的运转负载的变动等,存留在制冷剂回路10内产生的剩余制冷剂的容器。
过冷却器2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二重管式的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与后述的旁通制冷剂管61接触而构成的配管热交换器,为了冷却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后向室内膨胀阀41、51输送的制冷剂,设于室外热交换器23与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之间。更具体地、过冷却器25连接在储液器24与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作为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的旁通制冷剂管6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从制冷剂回路10除去旁通制冷剂管61后的部分称作主制冷剂回路。旁通制冷剂管61以使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送向室内膨胀阀41、51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主制冷剂回路分支,将分支的制冷剂减压后导入过冷却器25,与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通过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而向室内膨胀阀41、51输送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方式连接在主制冷剂回路上。具体地、旁通制冷剂管61具有以使从室外膨胀阀38向室内膨胀阀41、51输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室外热交换器23与过冷却器25之间的位置分支的方式连接的分支管64、以从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出口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方式连接在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汇合管65、作为用于调节流经旁通制冷剂管61的制冷剂的流量的连通管膨胀机构的旁通膨胀阀62。在此,旁通膨胀阀62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由此,从室外热交换器23向室内膨胀阀41、51输送的制冷剂在过冷却器25中通过由旁通膨胀阀62减压后的流经旁通制冷剂管61的制冷剂冷却。即、过冷却器25通过旁通膨胀阀62的开度调节进行能力控制。另外,旁通制冷剂管61如后所述也能够起到作为连接制冷剂回路10中液体侧闭锁阀26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部分的连通管的作用。另外,旁通制冷剂管6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制冷剂从储液器24与过冷却器25之间的位置分支的方式设置,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以使制冷剂从室外膨胀阀38与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的位置分支的方式设置即可。
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气体侧闭锁阀27是设于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的连接口上的阀。液体侧闭锁阀26配置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上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储液器24的下游侧、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上游侧(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在过冷却器25上),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气体侧闭锁阀27连接在四方切换阀22上。
另外,在室外单元2上,除上述的液面检测传感器39外,还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地,在室外单元2上设置有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压缩机21的喷出压力的喷出压力传感器30、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1、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传感器32。在过冷却器25的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上设置有检测制冷剂的温度(即、液管温度)的液管温度传感器35。在旁通制冷剂管61的汇合管65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流经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旁通温度传感器63。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置有检测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即、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温度传感器31、排出温度传感器32、液管温度传感器35、室外温度传感器36以及旁通温度传感器63由电热调节器构成。另外,室外单元2具有控制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室外侧控制部37。并且,室外侧控制部37具有用于控制室外单元2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控制存储器、电机21m的变频电路,在与室内单元4、5的室内侧控制部47、57之间经由传送线8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处理。即,通过连接室内侧控制部47、57和室外侧开度调节部37和控制部37、47、57之间的传送线8a构成进行空气调节装置1整体的运转控制的控制部8。
控制部8,如图3所示以能够接收各种传感器29~32、35、36、39、44~46、54~56、63的检测信号的方式被连接,并以能够根据这些检测信号等控制各种设备以及阀21、22、28、38、41、43、51、53、62的方式被连接。另外,在构成控制部8的存储器上收纳各种数据,例如,收纳有考虑到施工于建筑物上后的配管长度等的对每个物件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的适当制冷剂量数据等。并且,控制部8在进行后述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和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时,读出这些数据,对制冷剂回路10填充适当的量的制冷剂或通过与该适当制冷剂量进行比较以判断有无制冷剂泄漏。另外,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上,与该适当制冷剂量数据(适当制冷剂量Z)独立地、收纳有确定制冷剂量数据(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和室外热交换收集制冷剂量数据(室外热交换收集制冷剂量X),满足Z=X+Y。在此,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是在进行使从后述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经由室外膨胀阀38、储液器24、过冷却器25、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到室内膨胀阀41、51的部分由恒定温度的液体制冷剂密封的运转的情况下,被从液体侧闭锁阀26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到室内膨胀阀41、51的部分固定的制冷剂量。另外,室外热交换收集制冷剂量X是从适当制冷剂量Z减去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而得的制冷剂量。另外,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中收纳能够根据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面的数据计算从室外膨胀阀38到室外热交换器23存留的制冷剂量的关系式。在此,图3是空气调节装置1的控制方块图。
<制冷剂连接管>
制冷剂连接管6、7是在将空气调节装置1设置于楼房等设置场所时现场施工的制冷剂管,根据设置场所、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的组合等设置条件使用具有各种长度、管径的制冷剂管。因此,例如新设置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对空气调节装置1需要填充与制冷剂连接管6、7的长度、管径等设置条件对应的适当的量的制冷剂。
如以上,连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10b、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和制冷剂连接管6、7,构成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通过由室内侧控制部47、57和室外侧控制部37构成的控制部8,由四方切换阀22切换制冷运转以及采暖运转而进行运转,并根据各室内单元4、5的运转负载进行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4、5的各机器的控制。
(2)空气调节装置的动作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运转模式有以下模式:根据各室内单元4、5的运转负载进行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4、5的构成机器的通常运转模式、在空气调节装置1的构成机器的设置后进行试运转时对制冷剂回路10填充适当量的制冷剂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以及结束包括这样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的试运转而开始通常运转后判定有无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10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
以下,关于空气调节装置1的各运转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常运转模式>
首先,关于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使用图1进行说明。
制冷运转时,四方切换阀22为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21的喷出侧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并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侧闭锁阀27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气体侧的状态。在此,室外膨胀阀38形成全开状态。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气体侧闭锁阀27形成开状态。各室内膨胀阀41、51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出口(即、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气体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以过热度目标值恒定的方式被开度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通过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与蒸发温度对应)而检测出,或者通过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的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换算为与蒸发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而检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被采用,但是也可以设置检测流经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将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与蒸发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由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从而检测出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另外,旁通膨胀阀62以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为过热度目标值的方式被开度调节(以下、称作过热度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通过将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的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换算为与蒸发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从由旁通温度传感器63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而检测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被采用,但是也可以在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入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将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由旁通温度传感器63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从而检测出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当运转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以及室内风扇43、53,则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形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之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方切换阀22向室外热交换器23输送,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形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然后,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38中通过,暂时存留在储液器24中后,流入过冷却器25,与流经旁通制冷剂管61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进一步冷却而形成过冷却状态。这时,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被旁通制冷剂管61分支,由旁通膨胀阀62减压后,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侧。在此,在旁通膨胀阀62中通过的制冷剂被减压到接近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从而其一部分蒸发。然后,从旁通制冷剂管61的旁通膨胀阀62的出口朝向压缩机21的吸入侧流动的制冷剂在过冷却器25中通过,与从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室外热交换器23送往室内单元4、5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然后,变为过冷却状态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而向室内单元4、5输送。
向该室内单元4、5输送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41、51减压至接近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变为低压的气液二态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42、52输送,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形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向室外单元2输送,经由气体侧闭锁阀27以及四方切换阀22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这样、在空气调节装置1中,至少能够进行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后通过储液器24、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以及室内膨胀阀41、51送来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
在此,进行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的分布状态,如图4所示,以制冷剂取液体状态(图4中的涂黑的阴影部分)、气液二态状态(图4中的格子状的阴影部分)、气体状态(图4的斜线的阴影部分)的各状态进行分布。具体地、经由室外膨胀阀38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出口附近的部分至储液器24的入口的部分、经由储液器24的液态部分(即、除去气态部分)、过冷却器25的主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以及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从储液器24的出口到室内膨胀阀41、51的部分、以及旁通制冷剂管61的旁通膨胀阀62上游侧的部分由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填满。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中间的部分、旁通制冷剂管61的旁通膨胀阀62上游侧的部分、作为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部分的入口附近的部分、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入口附近的部分由气液二态状态的制冷剂填满。另外,经由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以及压缩机21从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中间的部分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入口的部分、室外热交换器23的入口附近的部分、以及作为过冷却器25的旁通制冷剂管侧的部分的从中间的部分到旁通制冷剂管61的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汇合的部分由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填满。在此,图4是表示制冷运转下的流经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的模式图。
另外,在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中,制冷剂以这样的分布在制冷剂回路10内分布,但是在后述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以及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形成液体制冷剂集中在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和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分布(参照图6)。
接着,关于通常运转模式的采暖运转进行说明。
采暖运转时,四方切换阀22形成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21的喷出侧经由气体侧闭锁阀27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气体侧,并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的状态。室外膨胀阀38为了使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制冷剂减压到在能够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蒸发的压力(即、蒸发压力)而被开度调节。另外,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气体侧闭锁阀27形成开状态。室内膨胀阀41、51以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以过冷却度目标值恒定的方式被开度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通过将由喷出压力传感器30检测的压缩机21的喷出压力换算为与冷凝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从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减去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而检测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被采用,但是也可以设置检测流经各室内热交换器42、5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将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与冷凝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由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54检测的制冷剂温度值减去,从而检测出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另外,旁通膨胀阀62被闭锁。
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当运转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以及室内风扇43、53,则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连接管被吸入压缩机21而被压缩,形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方切换阀22、气体侧闭锁阀27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向室内单元4、5输送。
然后,送至室内单元4、5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2、52中与室内空气热交换而冷凝,形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后,在室内膨胀阀41、51中通过时,对应于室内膨胀阀41、51的阀开度减压。
在该室内膨胀阀41、51中通过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向室外单元2输送,经由液体侧闭锁阀26、过冷却器25、储液器24以及室外膨胀阀38而被进一步减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然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低压的气液二态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的室外空气热交换而蒸发,形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方切换阀22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以上的通常运转模式下的运转控制通过起到作为进行包括制冷运转以及采暖运转的通常运转的运转控制部件的作用的控制部8(更具体地、将室内侧控制部47、57、室外侧控制部37和控制部37、47、57间的传送线8a)进行。
<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
接着,关于试运转时进行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使用图5~图7进行说明。在此,图5是制冷剂量判定运转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下的流经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的模式图。图7是模式表示图2的热交换器主体23a以及头部23b的内部的图示、表示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下制冷剂存留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状态的图示。
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是在空气调节装置1的构成机器的设置后等试运转时进行的运转模式,对制冷剂回路10自动填充与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以及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的容积对应的适当的制冷剂量。
首先,打开室外单元2的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气体侧闭锁阀27,使预先填充在室外单元2中的制冷剂填满制冷剂回路10内。
接着,进行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的操作者将添加填充用的制冷剂瓶连接在制冷剂回路10(例如、压缩机21的吸入侧等)而开始填充。
然后,操作者对控制部8直接或由遥控器(未图示)等发出开始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的指令时,由控制部8进行伴随图5所示的步骤S1~步骤S5的处理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以及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判定。
首先,在步骤S1中,进行机器控制以进行基本上与上述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相同的运转。其中,进行液体温度恒定控制的方面与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相同。在该液体温度恒定控制中,进行冷凝压力控制和液管温度控制。在冷凝压力控制中,以使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的冷凝压力恒定的方式控制由室外风扇2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23的室外空气的风量。冷凝器中的制冷剂的冷凝压力比室外温度的影响变化大,所以由电机28m控制从室外风扇28供给室外热交换器23的室内空气的风量。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制冷剂的冷凝压力恒定,流经冷凝器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稳定化。然后,形成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室内膨胀阀41、51的包含室外膨胀阀38、储液器24的液态部分、过冷却器25的主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以及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流路和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旁通制冷剂管61的旁通膨胀阀62的流路上流动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由此,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室内膨胀阀41、51以及旁通膨胀阀62的部分的制冷剂的压力也稳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压力控制中,以由喷出压力传感器30检测的压缩机21的喷出压力作为冷凝压力使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未被采用,但是也可以设置检测流经室外热交换器23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将与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冷凝温度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值换算为冷凝压力而用于冷凝压力控制。在液管温度控制中,与上述的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中的过热度控制不同,以使从过冷却器25向室内膨胀阀41、51输送的制冷剂的温度恒定的方式控制过冷却器25的能力。更具体地、在液管温度控制中,以使由设于过冷却器25的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的液管温度控制35检测的制冷剂的温度以液管温度目标值恒定的方式开度调节旁通制冷剂管61的旁通膨胀阀62。由此,从过冷却器25的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到室内膨胀阀41、51的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制冷剂管内的制冷剂密度稳定化。
接着,在步骤S2中,通过进行步骤S1的液体温度恒定控制,从而判断液体温度是否达到恒定温度。在此,当判定为液体温度变为恒定时,移向步骤S3,当判定为液体温度未恒定时,继续步骤S1的液体温度恒定控制。然后,当由液体温度恒定控制控制液体温度恒定时,使从图4的涂黑的阴影部分中过冷却器25的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到室内膨胀阀41、51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制冷剂管内由恒定温度的液体制冷剂稳定地密封。
由此,在后述的步骤S3中,通过室内膨胀阀41、51以及液体侧闭锁阀26,在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和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之前,由过冷却器25将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通过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而向室内膨胀阀41、51输送的制冷剂的温度调节为恒定,形成保证作为由从液体侧闭锁阀26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至室内膨胀阀41、51的部分固定的制冷剂量的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的状态。
接着,在步骤S3中,使室内膨胀阀41、51形成全闭状态,使液体侧闭锁阀26形成全闭状态,从而在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与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由此,能够以保证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的制冷剂量的状态下断绝制冷剂的循环,将也考虑到制冷剂的温度的准确的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的液体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与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的部分。另外,与室内膨胀阀41、51和液体侧闭锁阀26的操作同时,将旁通膨胀阀62形成全开状态,将室外膨胀阀38形成全闭状态,从而形成由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室外膨胀阀38阻断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储液器24的液体侧闭锁阀26和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制冷剂的通过,进而由室外膨胀阀38以及旁通制冷剂管61将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储液器24的液体侧闭锁阀26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连通到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状态。在此,将阀41、51、26、38形成为全闭状态后,也继续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的运转。由此,如图6所示,在起到作为冷凝器的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的制冷剂,由于由室外膨胀阀38断绝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循环,室外热交换器23中通过由室外风扇28供给的室外空气冷却而冷凝,逐渐存留在室外热交换器23等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而且,通过压缩机21的运转形成制冷剂几乎不存在于室内热交换器42、52、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等制冷剂回路10中室内膨胀阀41、51的下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上游侧的部分,并且储液器24内的制冷剂也通过旁通制冷剂管61被吸入压缩机21,所以形成在储液器24内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由此,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不存留在储液器24内,而集中在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被冷凝而形成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到室外热交换器23内存留。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将液体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与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的部分,所以在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中,包括存留在储液器24内的液体制冷剂、从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到室外热交换器23内存留的液体制冷剂的量不会过大。
接着,在步骤S4中,由液面检测传感器39检测存留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制冷剂的液面。在此,液面检测传感器39以制冷剂以气体状态存在的区域与以液体状态存在的区域的边界为液面检测。由此,通过将由液面检测传感器39得到的液面的高度h(参照图7)带入收纳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中的关系式,从而计算从室外膨胀阀38到室外热交换器23存留的制冷剂量。
接着,在步骤S5中,判断在上述步骤S4中计算的制冷剂量是否到达收纳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中的室外热交换收集制冷剂量X。在此,当未达到室外热交换收集制冷剂量X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的处理,继续向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当到达室外热交换收集制冷剂量X的情况下,结束向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由此,能够抑制在储液器24内存留制冷剂导致的检测精度的降低,并同时由液面检测传感器39检测集中在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能够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能够使用于进行与制冷剂量所相关的判定的条件简易,能够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
这样、在空气调节装置1中,通过上述的步骤S1~S3的各种控制,能够进行使制冷剂不存留在储液器24内,而使压缩机21中压缩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23中冷凝,存储在包含室外热交换23的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部分的运转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通过上述的步骤S4、S5的处理,检测存在于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根据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液面检测传感器39检测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判定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
这些控制等处理通过起到作为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的运转控制部件以及判定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的制冷剂量判定部件的作用的控制部8(更具体地、将室内侧控制部47、57与室外侧控制部37、控制部37、47、57间连接的传送线8a)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进行液体温度恒定控制(特别是、液管温度控制),在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利用侧膨胀机构与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始终封入恒定量的制冷剂,所以即使在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长度长,通过步骤S3的处理,封入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中的制冷剂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能够在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中封入准确的量的制冷剂,由此能够抑制对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制冷剂量的影响,能够通过液面检测传感器39进行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稳定检测,但是在构成制冷剂回路10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长度短,通过步骤3的处理,封入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中的制冷剂量少的情况下,对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制冷剂量的影响小,所以没必要进行液体温度恒定控制(特别是、液管温度控制),可以省略步骤S2的处理。
<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
接着,关于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由于除伴随制冷剂填充作业外,与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大致相同,所以仅说明不同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是例如定期地(休假日或深夜等没必要进行空气调节的时间带等)检测有无制冷剂因不可预测的原因从制冷剂回路10向外部泄漏的情况下进行的运转。
在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中,进行与上述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
即、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制冷运转以及液体温度恒定控制,液体温度变为恒定后,使室内膨胀阀41、51以及液体侧闭锁阀26形成全闭状态,使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确定。另外,通过与室内膨胀阀41、51、液体侧闭锁阀26的操作同时,使旁通膨胀阀62形成全开状态,使室外膨胀阀38形成全闭状态,使制冷运转继续,从而进行在储液器24内不存留制冷剂,而在室外热交换23中存留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
在此,当液面检测传感器39检测的检测液面高度h维持在规定时间不变时,则将此时的油面高度h带入收纳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中的关系式,计算从室外膨胀阀38到室外热交换23存留的判定液体制冷剂量X′。在此,根据在算出的判定液体制冷剂量X′加上液管确定制冷剂量Y是否为适当制冷剂量Z,来判断制冷剂回路10中是否有制冷剂泄漏。
另外,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内液面高度h不变而取得液面高度h的数据后,立刻停止压缩机21的运转。由此,结束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
另外,作为制冷剂泄漏检测的判定,不限于上述的计算判定液体制冷剂量X′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预先计算与最适制冷剂量对应的基准液面高度H,将该值收纳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中,从而没必要进行上述的判定液体制冷剂量X′的运算,而通过直接将所检测的检测液面高度h与作为指标的基准液面高度H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制冷剂泄漏检测。
(3)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剂量判定方法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以及制冷剂量判定方法中有以下的特征。
<A>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游侧、储液器24的上游侧设置作为第二阻断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8,并设置作为连接制冷剂回路10中作为第一阻断机构的液体侧闭锁阀26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部分的连通管的旁通制冷剂管61,所以在进行制冷运转时,能够通过作为利用侧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51以及液体侧闭锁阀26将液体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和液体侧闭锁阀26之间的部分,并通过液体侧闭锁阀26以及室外膨胀阀38阻断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储液器24的液体侧闭锁阀26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制冷剂的通过,并通过旁通制冷剂管61进行连接制冷剂回路10中液体侧闭锁阀26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和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分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并且,当进行这些运转时,起到作为冷凝器的作用的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的制冷剂,由于通过室外膨胀阀38断绝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循环,所以逐渐存留在室外热交换器23等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而且,通过压缩机21的运转,形成在室内热交换器42、52或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等制冷剂回路10中室内膨胀阀41、51的下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上游侧的部分几乎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并且储液器24内的制冷剂通过旁通制冷剂管61也被吸入压缩机21,所以形成在储液器24内几乎不存在制冷剂的状态。由此,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不存留在储液器24内,而集中聚集在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所以能够抑制储液器24内存留制冷剂导致的检测精度降低,并同时能够通过作为制冷剂检测机构的液面检测传感器39检测集中在该部分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能够进行适当的制冷剂量的判定。
由此,在该空气调节装置1中,能够使用于进行制冷剂量所相关的判定的条件简易,并能够进行适当制冷剂量的判定。
<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由于还具有进行上述的制冷剂量的判定的制冷剂量判定部件,所以能够至少自动进行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判定。另外,关于制冷剂量判定运转的步骤S3(参照图5),由于液体侧闭锁阀26是手动阀,所以虽然使液体侧闭锁阀26形成全闭状态的情况由操作者手动输入控制部8或设置检测液体侧闭锁阀26的全闭状态的限位开关等,但是也能够基本自动进行。
<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通过作为温度调节机构的过冷却器25,在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封入液体制冷剂之前,能够调节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变为恒定,所以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在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能够封入也考虑到制冷剂的温度的准确量的液体制冷剂。
由此,由于例如能够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在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室内膨胀阀41、51与室外膨胀阀38之间的部分始终封入恒定量的制冷剂,所以即使在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长度长,封入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中的制冷剂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能够在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中封入准确的量的制冷剂,由此能够抑制对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且压缩机21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制冷剂量的影响,能够通过液面检测传感器39进行制冷剂量所相关的状态量的稳定检测。
<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作为用于进行液体温度恒定控制(更具体地、液管温度控制)的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使用流经旁通制冷剂管61的制冷剂,所以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能够兼作用于形成制冷剂几乎不存在于储液器24内的状态的结构和用于调节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制冷剂的温度恒定的结构。
由此,在该空气调节装置1中,能够抑制用于进行制冷剂量所相关的判定的结构的复杂化。另外,旁通制冷剂管61以插入到储液器24的底部的状态连接在设于储液器24的喷嘴上,能够抽出储液器24内的液体制冷剂,所以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时,能够从储液器24内迅速将液体制冷剂送给压缩机21的吸入侧。
(4)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液体侧闭锁阀26为手动阀,所以关于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的步骤S3(参照图5),虽然需要使液体侧闭锁阀26形成全闭状态的情况由操作者手动输入控制部8或设置检测液体侧闭锁阀26的全闭状态的限位开关等,但是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采用能够由控制部8开闭操作液体侧闭锁阀26的电磁阀等自动阀。另外,在此,虽然未图示,但是作为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时代替液体侧闭锁阀26进行操作的开闭阀,在液体侧闭锁阀26与过冷却器25之间设置能够由控制部8开闭操作的电磁阀等自动阀。
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制冷剂量判定运转完全自动化。
(5)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机器变形例1中,将旁通制冷剂管61作为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形成制冷剂几乎不存在于储液器24内的状态的连通管、且用于进行液体温度恒定控制(更具体地、液管温度控制)的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使用,但是也可以例如图9所示,设置从储液器24的气态部分(例如、储液器24的顶部)向压缩机21的吸入侧输送制冷剂的抽气制冷剂管66,代替将制冷剂量判定运转的步骤S3(参照图5)中的旁通膨胀阀62形成全开状态的操作,或者与使旁通膨胀阀62形成全开状态的操作一起,进行使设于该抽气制冷剂管66上的抽气开闭阀66a的操作。在本变形例中,抽气开闭阀66a由于是电磁阀。
即使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1的效果。
(6)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1、2中,在进行使制冷剂量判定运转的步骤S3(参照图5)中的旁通膨胀阀62形成为全开状态的操作、使抽气开闭阀66a形成为全开状态的操作时,未积极判断储液器24内是否完全没有液体制冷剂,但是例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储液器24中设置作为检测储液器24的底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储液器底部检测机构的储液器底部温度传感器33,基于进行旁通膨胀阀62、抽气开闭阀66a的操作后的由储液器底部温度传感器33检测的制冷剂的温度,来检测液体制冷剂是否存留在储液器24内。更具体地,在由储液器底部温度传感器33检测的制冷剂的温度比由吸入压力传感器29检测的制冷剂的压力换算为饱和温度所得值足够高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储液器24的底部不存在液体制冷剂,与该饱和温度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在储液器24的底部尚存在液体制冷剂。
由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1、2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稳定地检测基于液面检测传感器39的制冷剂量所相关的。另外,仅使用抽气制冷剂管66,从储液器24内向压缩机21的吸入侧输送制冷剂的情况下,从储液器24的气态部分抽出制冷剂,所以在使用旁通制冷剂管61从储液器24内向压缩机21的吸入侧输送制冷剂的情况下,从储液器24内抽出液体制冷剂需要花费时间,所以基于储液器底部温度传感器33的检测是有效的。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1中,以室外单元为一台的情况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图1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1所示,也可以并列设置多台(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台)的室外单元2。在此,关于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4、5,由于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4、5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1中,在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转模式和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转模式中,基于液面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在各室外单元2中独立进行,并且是否存留室外热交换收集制冷剂量X的判断,针对组合全部的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回路110内的制冷剂量进行的方面不同,但是基本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判定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1中,也可以适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3相同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1、101中,以对能够切换制冷运转以及采暖运转的结构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201所示,也可以对例如对某一空气调节空间进行制冷运转对其他空气调节空间进行采暖运转等、根据设置各室内单元4、5的屋内各空气调节空间的要求而能够同时进行制冷采暖运转的结构适用本发明。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201主要设有作为多台(在此为两台)的利用单元的室内单元4、5、作为热源的室外单元202和制冷剂连接管6、7a、7b。
室外单元4、5经由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作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的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以及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以及连接单元204、205连接在室外单元202尚,与室外单元202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210。另外,由于室内单元4、5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4、5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室外单元202主要设有构成制冷剂回路2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210c。室外侧制冷剂回路210c主要设有压缩机21、三方切换阀2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检测机构的液面检测传感器39、作为第二阻断机构或热源侧膨胀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8、储液器24、作为温度调节机构的过冷却器25、作为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以及连通管的旁通制冷剂管61、作为第一阻断机构的液体侧闭锁阀26、吸入气体侧闭锁阀27a、喷出气体侧闭锁阀27b、高低压连通管233、高压阻断阀234、室外风扇28。在此,三方切换阀222、吸入气体侧闭锁阀27a、高低压连通管233以及高压阻断阀234以外的其他设备、阀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2的设备、阀是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
三方切换阀222是用于以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到作为冷凝器的作用时(以下、称作冷凝运转状态)将压缩机21的喷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到作为蒸发器的作用时(以下、称作蒸发运转状态)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的方式切换室外侧制冷剂回路210c内的制冷剂的流路的阀。另外,在压缩机21的喷出侧和三方切换阀222之间经由喷出气体侧闭锁阀27b连接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由此,能够将从室内单元4、5返回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与三方切换阀222的切换动作无关地返回压缩机21的吸入侧。另外,高低压连通管233是将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三方切换阀222之间的位置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之间连接的制冷剂管和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之间连接的制冷剂管的制冷剂管,具有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的高低压连通阀233a。由此,能够根据需要形成将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相互连通的状态。另外,高压阻断阀234设于将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三方切换阀222之间的位置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之间连接的制冷剂管尚,能够根据需要阻断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阻断阀234配置在将压缩机21的喷出侧与三方切换阀222之间的位置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之间连接的制冷剂管上、比连接有高低压连接管233的位置更靠近压缩机21的喷出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高低压连通阀233a以及高压阻断阀234是电磁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切换冷凝运转状态和蒸发运转状态的机构使用三方切换阀222,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四方切换阀、由多个电磁阀等构成的阀体。
另外,在室外单元202上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和室外侧控制部37,但是这些部件由于也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外单元2的各种传感器和室外侧控制部37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另外,室内单元4、5其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气体侧经由连接单元204、205能够切换到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以及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地被连接。连接单元204、205主要设有冷暖切换阀204a、205a。冷暖切换阀204a、205a是起到作为切换在室内单元4、5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将室内单元4、5的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气体侧和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连接的状态(以下、称作制冷运转状态)和在室内单元4、5进行采暖运转的情况下将室内单元4、5的室内热交换器42、52的气体侧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连接的状态(以下、称作采暖运转状态)的切换机构的作用的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切换制冷运转状态和采暖运转状态的机构,使用由三方切换阀构成的冷暖切换阀204a、205a,但是不限于此,也能够使用四方切换阀或由多个电磁阀等构成的阀体。
通过这样的空气调节装置201的结构,室内单元4、5能够进行例如对室内单元4进行制冷运转并同时对室内单元5进行采暖运转等所谓冷凝同时运转。
并且,在该能够冷暖同时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201中,将三方切换阀222形成冷凝运转状态,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到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的作用,使冷暖切换阀204a、205a形成制冷运转状态,使室内热交换器42、52起到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从而能够进行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同样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和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判定。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201中,作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具有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以及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所以不如通常运转模式中的制冷运转那样、通过将高低压连通阀233a形成全闭状态且将高压阻断阀234形成全开状态而使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连通,并且当形成为能够将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输送给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的状态时,不能使存留在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中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而存留在包含室外热交换器23的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部分,会给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判定精度带来坏影响,所以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通过将高低压连通阀233a形成全闭状态且将高压阻断阀234形成全开状态,从而使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连通,阻断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输送给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由此,能够使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内的制冷剂的压力相同,形成制冷剂不存在于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中的状态,所以能够使存留在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中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冷凝而存留在包含室外热交换器23的室外膨胀阀38的上游侧的部分,难以影响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判定精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201中,进行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通过使高低压连通阀233a形成全闭状态且使高压阻断阀234形成全开状态,从而使吸入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a和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连通,并阻断从压缩机21喷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输送给喷出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b的操作的方面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不同,但是基本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的判定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201中,也可以适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3相同的结构,另外,如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1所示,也可以采用连接多台室外单元202的结构。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基于附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
例如,不仅能够切换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1、101和制冷运转和采暖运转能够同时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201,在制冷运转专用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制冷剂存留在储液器内导致的检测精度的降低,并能够使进行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判定所需要的条件简易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Claims (5)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101、201),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10、110、210),该制冷剂回路(10、110、210)包括:具有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储液器(24)的热源单元(2、202);具有利用侧膨胀机构(41、51)和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的利用单元(4、5);和连接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利用单元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7a、7b),该制冷剂回路(10、110、210)至少能够进行下述制冷运转: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在所述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作为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后通过所述储液器、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和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而被输送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
第一阻断机构(26),在进行所述制冷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该第一阻断机构(26)被配置在所述储液器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
第二阻断机构(38),在进行所述制冷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该第二阻断机构(38)被配置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下游侧、所述储液器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
连通管(61),其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所述第一阻断机构和所述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分;和
制冷剂检测机构(39),在进行所述制冷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该制冷剂检测机构(39)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检测有关存在于所述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的状态量,
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101、201)还包括:
运转控制部件,其能够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转,该制冷剂量判定运转进行如下运转:形成由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41、51)和所述第一阻断机构(26)将液体制冷剂封入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110、210)中包含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和所述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并且由所述第二阻断机构(38)和所述连通管(61)将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所述储液器(24)的所述第一阻断机构和所述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连通到所述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状态,使在所述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3)中冷凝而存留在包含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部分;和
制冷剂量判定部件,其根据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所述制冷剂检测机构(39)检测到的有关制冷剂量的状态量,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合适与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101、2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调节机构(25),其能够在由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41、51)和所述第一阻断机构(26)将液体制冷剂封入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包含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的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和所述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之前,调节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3)通过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而向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输送的制冷剂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101、2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机构(25)是连接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之间的过冷却器,
所述连通管(61)具有调节制冷剂的流量的连通管膨胀机构(62),使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23)通过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而向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41、51)输送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阻断机构(26)和所述第二阻断机构(38)之间分流,将该分流的制冷剂由所述连通管膨胀机构减压后导入所述过冷却器,使得其与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通过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而向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输送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返回所述压缩机(21)的吸入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101、20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储液器(2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储液器的底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储液器底部温度检测机构(33)。
5.一种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其判定空气调节装置(1、101、201)中制冷剂回路(10、110、210)内的制冷剂量的合适与否,该空气调节装置(1、101、201)包括所述制冷剂回路(10、110、210),所述制冷剂回路(10、110、210)包括:具有压缩机(21)、热源侧热交换器(23)和储液器(24)的热源单元(2、202);具有利用侧膨胀机构(41、51)和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的利用单元(4、5);和连接所述热源单元与所述利用单元的液体制冷剂连接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接管(7、7a、7b),所述制冷剂回路(10、110、210)至少能够进行下述制冷运转:使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在所述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且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作为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后通过所述储液器、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和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输送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该制冷剂量判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进行如下制冷剂量判定运转:形成由第一阻断机构(26)和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将液体制冷剂封入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所述利用侧膨胀机构和所述第一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并且由第二阻断机构(38)和连通管(61)将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包含所述储液器的所述第一阻断机构和所述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连通到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状态,使在所述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中冷凝而存留在包含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阻断机构(26)在进行所述制冷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储液器的下游侧、所述液体制冷剂连接管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
所述第二阻断机构(38)在进行所述制冷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下游侧、所述储液器的上游侧,能够阻断制冷剂的通过,
所述连通管(61)连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所述第一阻断机构和所述第二阻断机构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分,
由制冷剂检测机构(39)检测有关存在于所述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的状态量,
该制冷剂检测机构(39)在进行所述制冷运转时的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检测有关存在于所述第二阻断机构的上游侧的制冷剂量的状态量,
根据在所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转中所述制冷剂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有关制冷剂量的状态量,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合适与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40778A JP5130910B2 (ja) | 2007-12-28 | 2007-12-28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媒量判定方法 |
JP2007-340778 | 2007-12-28 | ||
PCT/JP2008/073370 WO2009084519A1 (ja) | 2007-12-28 | 2008-12-24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媒量判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10759A CN101910759A (zh) | 2010-12-08 |
CN101910759B true CN101910759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082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233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759B (zh) | 2007-12-28 | 2008-12-24 | 空气调节装置和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78725B2 (zh) |
EP (1) | EP2236960B1 (zh) |
JP (1) | JP5130910B2 (zh) |
CN (1) | CN101910759B (zh) |
ES (1) | ES2684127T3 (zh) |
WO (1) | WO20090845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62596B1 (ko) * | 2009-05-29 | 2014-02-12 |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난방 전용 공기 조화 장치 |
JP2011179689A (ja) * | 2010-02-26 | 2011-09-15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5333292B2 (ja) * | 2010-03-03 | 2013-11-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冷温水装置 |
WO2012158653A2 (en) * | 2011-05-13 | 2012-11-22 | Ietip Ll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
JP6081283B2 (ja) * | 2013-04-26 | 2017-02-15 |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 空気調和装置 |
KR200471061Y1 (ko) * | 2013-10-01 | 2014-02-11 | 고지연 | 냉각시스템 |
JP5751355B1 (ja) * | 2014-01-31 | 2015-07-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5983678B2 (ja) * | 2014-05-28 | 2016-09-0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EP3015793B1 (en) * | 2014-10-29 | 2018-0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4329838A (zh) * | 2014-11-19 | 2015-02-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调节方法、装置和空调 |
JP6339036B2 (ja) * | 2015-03-17 | 2018-06-06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 |
JP6657613B2 (ja) * | 2015-06-18 | 2020-03-0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6388010B2 (ja) * | 2016-09-30 | 2018-09-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US20200339856A1 (en) * | 2017-12-18 | 2020-10-29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ng oil for refrigerant or refrigeran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using refrigerating oil, and use of refrigerating oil |
CN110375468B (zh) * | 2018-04-13 | 2022-10-11 | 开利公司 | 风冷热泵系统、用于其的制冷剂泄漏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CN111174471A (zh) * | 2020-01-06 | 2020-05-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6608A (zh) * | 2004-12-06 | 2006-06-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制冷剂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9105Y2 (zh) * | 1978-04-26 | 1982-10-27 | ||
JPH0539414Y2 (zh) * | 1985-02-25 | 1993-10-06 | ||
JPH07218008A (ja) * | 1994-02-01 | 1995-08-18 | Hitachi Ltd | 冷凍サイクル |
US5752390A (en) * | 1996-10-25 | 1998-05-19 | Hyde; Robert | Improvements in vapor-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
JPH1183250A (ja) * | 1997-09-16 | 1999-03-26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量判定方法 |
JP2001021242A (ja) * | 1999-07-06 | 2001-01-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機 |
JP2002228281A (ja) * | 2001-01-31 | 2002-08-1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5257219A (ja) * | 2004-03-15 | 2005-09-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4270197B2 (ja) | 2004-06-11 | 2009-05-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0434840C (zh) * | 2004-06-11 | 2008-11-1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JP3852472B2 (ja) * | 2004-06-11 | 2006-11-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6234239A (ja) * | 2005-02-23 | 2006-09-07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アキュームレータ内液冷媒検出方法、レシーバ内液冷媒検出方法、冷媒量調整方法、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3963190B2 (ja) * | 2005-04-07 | 2007-08-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システム |
JP4120676B2 (ja) * | 2005-12-16 | 2008-07-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
2007
- 2007-12-28 JP JP2007340778A patent/JP513091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2-24 US US12/808,729 patent/US857872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24 CN CN2008801233904A patent/CN1019107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24 WO PCT/JP2008/073370 patent/WO200908451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2-24 ES ES08867992.3T patent/ES2684127T3/es active Active
- 2008-12-24 EP EP08867992.3A patent/EP223696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6608A (zh) * | 2004-12-06 | 2006-06-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制冷剂量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JP特开2001-21242A 2001.01.26 |
JP特开2005-257219A 2005.09.22 |
JP特开2006-23072A 2006.01.26 |
JP特开2007-163103A 2007.06.28 |
JP特开平11-83250A 1999.03.26 |
JP特开平7-218008A 1995.08.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36960B1 (en) | 2018-07-18 |
ES2684127T3 (es) | 2018-10-01 |
EP2236960A1 (en) | 2010-10-06 |
WO2009084519A1 (ja) | 2009-07-09 |
US8578725B2 (en) | 2013-11-12 |
EP2236960A4 (en) | 2017-09-13 |
US20100275626A1 (en) | 2010-11-04 |
CN101910759A (zh) | 2010-12-08 |
JP2009162410A (ja) | 2009-07-23 |
JP5130910B2 (ja) | 2013-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10759B (zh) | 空气调节装置和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 |
CN101960234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1512256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2077042B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4755855B (zh) | 冷冻循环装置 | |
US7954333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3097835B (zh) | 使用过冷值操作蒸汽压缩系统的方法 | |
CN101680695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0580347C (zh) | 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系统 | |
KR101207004B1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 | |
CN100334407C (zh) | 制冷装置 | |
CN101821560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965203A (zh) | 空调装置 | |
US8069682B2 (en) | Air conditioner that corrects refrigerant quantity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 |
CN101371087B (zh) | 空调装置 | |
KR20080081946A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 | |
KR20090013187A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 | |
CN101512245B (zh) | 制冷装置 | |
CN107208937A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2099639A (zh) | 制冷装置 | |
CN103229004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6415153A (zh) | 制冷循环装置 | |
JP6849138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管理装置、及び冷媒連絡管 | |
CN101512244B (zh) | 制冷装置 | |
CN107683393A (zh) | 空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