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0650A - 结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结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0650A
CN101910650A CN2008801232085A CN200880123208A CN101910650A CN 101910650 A CN101910650 A CN 101910650A CN 2008801232085 A CN2008801232085 A CN 2008801232085A CN 200880123208 A CN200880123208 A CN 200880123208A CN 101910650 A CN101910650 A CN 101910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joint
fixed component
beam s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32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0650B (zh
Inventor
国下超
细井康晴
杉本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CHIDA YOYU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CHIDA YOYU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CHIDA YOYU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CHIDA YOYU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10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0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06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74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 E04B2/76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with framework or posts of metal
    • E04B2/761L-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8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 F16B7/185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with a node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在用于结合横梁体和柱状体的结合装置中,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空间构造体的调整的施工性,结合装置(1)设置成如下的结构:将结合装置(1)分成用于连接横梁体(2)的梁侧连结部件(4)和用于连接柱状体(3)的柱侧连结部件(5),并且,使用固定部件从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的外侧固定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横梁体(2)和柱状体(3)的空间构造体的调整的施工性的结合装置(1)。

Description

结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柱状体和横梁体的结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办公室等中,为了很多人利用办公室等的空间时的便利性而构筑各种空间,公开有与上述各种空间的构筑方法有关的技术。例如,公开有能够灵活地应对新的信息设备的出现或信息设备的更新等、且能够容易地设计新的空间构造体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在构成空间构造体的横梁体和柱状体中,从结合横梁体和柱状体的结合部分的内侧使用螺钉等对横梁体和柱状体进行固定。并且,公开有在结合部分的内部设置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槽,并设置能够在该槽内移动至任意的位置且能够在该位置固定的连结单元的技术。
并且,公开有与用于使横梁体和柱状体的组装以及解体作业简化的构造体有关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技术中,在横梁体和柱状体的接合面安装凸状或者凹状卡定部,并将上述凸状或者凹状卡定部插入具有能够与凸状或者凹状卡定部连接的被卡定部的接头主体。由此,能够针对由部件的追加或者形状的变更等引起的设计变更容易地改变横梁体或柱状体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2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557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23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83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平6-54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279707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许第295256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许第2998000号公报
近年来,在信息设备的更新比较快的状况下,必须根据由于新的信息设备的出现等引起的尺寸、形状的变化对构成办公室等的空间构造体的横梁体或者柱状体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现有的结合横梁体和柱状体的结合装置中,对横梁体和柱状体进行固定的位置位于结合装置的内侧,因此这也成为产生施工上的困难性的一个原因。进而,特别是在从将横梁体安装于悬吊天花板等的状态下进行柱状体的装卸的情况下,困难性变得显著。因此,必须预先决定横梁体和柱状体的位置,在对横梁体或者柱状体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设计变更时不方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结合横梁体和柱状体的结合装置中,提高空间构造体的调整的施工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将上述结合装置设置成如下的结构:将结合装置分成用于连接横梁体的梁侧连结部件和用于连接柱状体的柱侧连结部件,并且,使用固定部件从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的外侧固定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横梁体和柱状体的空间构造体的调整的施工性的结合装置。
详细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装置,该结合装置用于结合从地板朝上方延伸的柱状体和相对于该地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根或者多根横梁体,其中,上述结合装置具备:梁侧连结部件,该梁侧连结部件将上述横梁体彼此连接起来;以及柱侧连结部件,该柱侧连结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梁侧连结部件装卸,并与上述柱状体连接,上述梁侧连结部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横梁体和上述梁侧连结部件,上述第二连接部利用第一固定部件从上述梁侧连结部件和上述柱侧连结部件的外侧连接上述梁侧连结部件和上述柱侧连结部件,上述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固定上述梁侧连结部件和上述柱侧连结部件,上述柱侧连结部件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二连接部和上述柱侧连结部件,上述第四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柱状体和上述柱侧连结部件。
上述的作为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由用于连接横梁体的梁侧连结部件和用于连接柱状体的柱侧连结部件之间的连接构成。该结构能够根据空间构造体的设计适当调整。并且,结合装置的整体的形状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
此处,构成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的梁侧连结部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横梁体和梁侧连结部件。第二连接部将柱侧连结部件连接于梁侧连结部件。并且,构成本发明的结合装置的柱侧连结部件具有与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与柱状体连接的第四连接部。该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设计成利用第一固定部件从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的外侧对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二连接部和柱侧连结部件的第三连接部进行固定的结构。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从梁侧连结部件的外侧进行固定,作业者的手能够动作的范围变大,特别是在安装于悬吊天花板等的情况下是有用的,能够容易地进行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之间的装卸。结果,能够任意地对横梁体或者柱状体的位置进行调整。
因此,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二连接部和上述第三连接部形成限制相对于地板的沿水平方向的动作的嵌合构造,上述第一固定部件将上述梁侧连结部件和上述柱侧连结部件以嵌合状态固定。
例如,通过将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二连接部和柱侧连结部件的第三连接部形成为嵌合构造,从而结合部分相对于地板在垂直方向嵌合。通过嵌合构造,本发明在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的结合中限制相对于地板的沿水平方向的动作。进一步,由于使用第一固定部件将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以嵌合状态固定,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梁侧连结部件和柱侧连结部件之间的结合部分抗摆动的结合装置。
此处,在本发明中,上述横梁体和上述梁侧连结部件由第二固定部件固定,上述第二固定部件是固定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横梁体的固定部件,该第二固定部件具有轴部和直径比该轴部的直径大的头部,上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供上述第二固定部件插入的贯通孔,上述贯通孔具有贯通孔下部和贯通孔上部,上述贯通孔下部是上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能够进入、且该第二固定部件的至少轴部插入的贯通孔下部,上述贯通孔上部连接在上述贯通孔下部的上侧,是上述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能够进入、且该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无法进入的贯通孔上部,该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从该贯通孔下部滑动,直到该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与该贯通孔上部接触,由此进行固定。
详细地说,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固定部件是用于固定横梁体和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一连接部的部件,该第二固定部件由头部和轴部构成。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贯通孔设于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一连接部,且由贯通孔下部和贯通孔上部构成。贯通孔下部开有供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进入的孔。并且,贯通孔上部开有供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进入的孔,是具有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无法进入的孔的构造。通过形成为上述结构,当使第二固定部件插入贯通孔下部时,能够从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和轴部的任一方开始插入。
并且,如上所述,上述贯通孔由贯通孔下部和贯通孔上部构成,上述贯通孔下部开有供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进入的孔,上述贯通孔上部开有供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进入的孔,且该贯通孔上部具有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无法进入的孔。并且,贯通孔上部连接在贯通孔下部的上侧,贯通孔下部和贯通孔上部的孔相连。该结构适于将梁侧连结部件结合于已经被固定的横梁体的情况。作业者将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或者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插入贯通孔下部,并使梁侧连结部件朝地板下方方向下降,由此,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从贯通孔下部滑动至贯通孔上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对第二固定部件进行固定的作业。
以上,通过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构造,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梁侧连结部件和横梁体的连接具备足够的强度、且能够提高将梁侧连结部件安装于横梁体的作业性的结合装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连接部也可以在上述贯通孔上部的地板下方方向具有凸部,该凸部限制上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的朝向地板下方方向移动的动作。
详细地说,本发明所涉及的凸部设在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一连接部的贯通孔上部的地板下方方向。当将柱状体连结于横梁体时,连结着柱状体的柱侧连结部件被固定于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二连接部,但是,梁侧连结部件沿梁侧连结部件方向垂直地对与柱侧连结部件接触的面施力,存在被固定于贯通孔上部的第二固定部件下降至贯通孔下部、横梁体脱落的可能性。作为防止上述情况的构造,在贯通孔上部的地板下方方向具有凸部,该凸部限制被固定于贯通孔上部的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的动作,由此,能够构成具有与从地板朝上方延伸的柱状体之间的连接牢固的梁侧连结部件的结合装置。
以上,通过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构造,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相对于柱状体和横梁体之间的连结具备足够的强度的结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结合横梁体和柱状体的结合装置中,能够提高空间构造体的调整的施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横梁体、梁侧连结部件、柱状体以及柱侧连结部件的连结的情形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梁侧连结部件的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梁侧连结部件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梁侧连结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梁侧连结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梁侧连结部件中的沿着图4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柱侧连结部件的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柱侧连结部件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柱侧连结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柱侧连结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结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结装置中,横梁体和柱状体连结在一起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结合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四根横梁体2和一根柱状体3之间的连接的情形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结合装置1是主要由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构成的结合装置1,上述梁侧连结部件4用于连接一根或者多根横梁体2,上述柱侧连结部件5用于连接柱状体3。横梁体2和柱状体3之间的结合经由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进行。并且,在使用吊件将横梁体2设置在固定于天花板等的悬吊螺栓的空间构造体中也能够使用结合装置1。
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结合装置1的梁侧连结部件4进行说明。图2是从上方观察梁侧连结部件4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梁侧连结部件4的立体图。图4是梁侧连结部件4的俯视图。图5是梁侧连结部件4的侧视图。图6是梁侧连结部件4的沿着图4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地说,如图2和图3所示,梁侧连结部件4具有大致四边形的侧面,侧面的相对于地板处于水平方向的侧边朝轴心方向凹进,如图4所示,从上面观察时为十字型的构造。在梁侧连结部件4的侧面具有第一连接部6。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连接部6中,在下方具有缺口部,且在中心附近设有贯通孔12。贯通孔12被分成贯通孔下部17和贯通孔上部16。贯通孔下部17形成为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能够进入的大小,贯通孔上部16形成为第二固定部件20的轴部能够进入、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无法进入的大小。并且,如图6所示,贯通孔12在各贯通孔下部17的靠梁侧连结部件4内侧的边缘在两个部位设有凸部18。另外,如图3所示,对于梁侧连结部件4,在梁侧连结部件4的底面设有第二连接部7。在第二连接部7具有四个部位的螺纹孔10。并且,第二连接部7从轴心方向朝向四个部位的螺纹孔10开设有十字型的孔,形成凹部22。另外,螺纹孔10和凹部22不连接。并且,第二固定部件20形成为具有轴部和直径比轴部的直径大的头部的形状,例如使用螺钉。
下面,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结合装置1的柱侧连结部件5进行说明。图7是从上方观察柱侧连结部件5的立体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柱侧连结部件5的立体图。图9是柱侧连结部件5的俯视图。图10是柱侧连结部件5的侧视图。
具体地说,柱侧连结部件5在其底面设有第四连接部9。如图8和图9所示,在该第四连接部9的中心具有螺纹孔13。并且,柱侧连结部件5在其上表面设有第三连接部8。如图9所示,在该第三连接部8具有四个部位的螺纹孔11。该螺纹孔11位于与设于梁侧连结部件4的螺纹孔10对应的位置。并且,在第三连接部8,在从螺纹孔11朝向轴心方向的位置具有四个部位的凸部23。另外,螺纹孔11和凸部23不连接。
其次,图11是使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结合后的图。使位于梁侧连结部件4的底面的第二连接部7和位于柱侧连结部件5的上表面的第三连接部8对准。并且,图12是示出一根横梁体2和一根柱状体3的结合的剖视图。
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对于梁侧连结部件4,在梁侧连结部件4的底面设有第二连接部7,该第二连接部7与柱侧连结部件5的第三连接部8连接。在该第二连接部7具有与柱侧连结部件5连结的螺纹孔10。对于该螺纹孔10,当设置于设在柱侧连结部件5的上表面的第三连接部8时,该螺纹孔10位于与第三连接部8所具有的和梁侧连结部件4连接的螺纹孔11对应的位置。对准后的螺纹孔10和螺纹孔11由第一固定部件19固定。该第一固定部件19从地板朝向上方并从柱侧连结部件5的第三连接部8侧插入,从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的外侧进行固定。
并且,与柱侧连结部件5连接的梁侧连结部件4的第二连接部7和与梁侧连结部件4连接的柱侧连结部件5的第三连接部8形成嵌合构造。图2、图3所示的梁侧连结部件4的第一连接部6的下方的缺口部和图7所示的柱侧连结部件5的第三连接部8嵌合。进一步,图4所示的梁侧连结部件4的第二连接部7的凹部22和图9所示的柱侧连结部件5的第三连接部8所具有的凸部23嵌合。
并且,如图1所示,在使用吊件将横梁体2设置在固定于天花板等的悬吊螺栓、并使梁侧连结部件4与横梁体2连接的情况下,作业者的手所能够动作的范围狭窄,因此会产生施工上的困难性。当将梁侧连结部件4连接于已经安装于悬吊天花板等的横梁体2时,如图12所示,将第二固定部件20插入贯通孔下部17,并使梁侧连结部件4朝地板下方方向下降,由此,第二固定部件20滑动至贯通孔上部16,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第二固定部件20固定于贯通孔上部16的作业。
如图6、图12所示,在设于第一连接部6的贯通孔12中,在贯通孔下部17的边缘在两个部位设有凸部18。当将柱状体3连接于已经设置于悬吊天花板等的横梁体2时,与柱状体3连接的柱侧连结部件5被固定于位于梁侧连结部件4的底面的第二连接部7。由此,梁侧连结部件4对与柱侧连结部件5接触的面沿梁侧连结部件4方向垂直地施力。固定于贯通孔上部16的第二固定部件20有可能下降至贯通孔下部17,在贯通孔12设有限制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的动作的凸部18。
其次,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横梁体2在横梁体2的端面中央部具有与梁侧连结部件4固定的螺纹孔14。当固定横梁体2和梁侧连结部件4时,第二固定部件20被插入至横梁体2的与梁侧连结部件4连接的螺纹孔14的中途。一直插入至中途的第二固定部件20从梁侧连结部件4的外侧从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插入梁侧连结部件4的第一连接部6所具有的贯通孔下部17。使横梁体2的端面与梁侧连结部件4的第一连接部6对准,并使第二固定部件20滑动至贯通孔上部16。从梁侧连结部件4的内侧插入第二固定部件20,直到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与梁侧连结部件4的贯通孔上部16接触,从而对横梁体2和梁侧连结部件4进行固定。
对于将第二固定部件20插入梁侧连结部件4的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可以将第二固定部件20从第二固定部件20的轴部插入到面对与横梁体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的相反侧的第一连接部6的贯通孔下部17,并使其一直贯通至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第二固定部件20的轴部在插入与横梁体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的贯通孔下部17之后与横梁体2连接,并滑动至贯通孔上部16。一直插入至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与贯通孔上部16接触为止,从而对横梁体2和梁侧连结部件4进行固定。
并且,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柱状体3在柱状体3的端面中央部具有与柱侧连结部件5连结的螺纹孔15。当连结柱状体3和柱侧连结部件5时,第三固定部件21从柱侧连结部件5的内侧插入第四连接部9所具有的螺纹孔13,并与柱状体3固定。
根据以上的说明,对于本实施方式,通过从外侧利用第一固定部件19对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进行固定,从而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能够装卸。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横梁体2和柱状体3的空间构造体进行调整。进一步,由于梁侧连结部件4和柱侧连结部件5之间的连接是嵌合构造,因此是相对于地板耐受沿水平方向的摆动的构造。并且,对于本实施例,将第二固定部件20插入梁侧连结部件4的贯通孔下部17、并使第二固定部件20滑动至贯通孔上部16从而对第二固定部件20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提高将梁侧连结部件4安装于横梁体2的作业性。进一步,在贯通孔上部16的地板下方方向具有凸部18,该凸部18限制固定于贯通孔上部16的第二固定部件20的头部的动作,由此,能够构成具有与从地板朝上方延伸的柱状体3之间的连接牢固的梁侧连结部件4的结合装置1。

Claims (4)

1.一种结合装置,该结合装置用于结合从地板朝上方延伸的柱状体和相对于该地板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根或者多根横梁体,所述结合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装置具备:
梁侧连结部件,该梁侧连结部件将所述横梁体彼此连接起来;以及
柱侧连结部件,该柱侧连结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梁侧连结部件装卸,并连接所述柱状体,
所述梁侧连结部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横梁体和所述梁侧连结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利用第一固定部件从所述梁侧连结部件和所述柱侧连结部件的外侧连接所述梁侧连结部件和所述柱侧连结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梁侧连结部件和所述柱侧连结部件,
所述柱侧连结部件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梁侧连结部件的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柱侧连结部件,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柱状体和所述柱侧连结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形成限制相对于地板的沿水平方向的动作的嵌合构造,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将所述梁侧连结部件和所述柱侧连结部件以嵌合状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装置,其中,
所述横梁体和所述梁侧连结部件由第二固定部件固定,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是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横梁体的固定部件,该第二固定部件具有轴部和直径比该轴部的直径大的头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插入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具有贯通孔下部和贯通孔上部,
所述贯通孔下部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能够进入、且该第二固定部件的至少轴部插入的贯通孔下部,
所述贯通孔上部连接在所述贯通孔下部的上侧,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能够进入、且该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无法进入的贯通孔上部,该第二固定部件的轴部从该贯通孔下部滑动,直到该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与该贯通孔上部接触,由此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贯通孔上部的地板下方方向具有凸部,该凸部限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头部的朝向地板下方方向移动的动作。
CN2008801232085A 2007-12-28 2008-07-16 结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1195A JP5301150B2 (ja) 2007-12-28 2007-12-28 結合装置
JP2007-341195 2007-12-28
PCT/JP2008/062803 WO2009084260A1 (ja) 2007-12-28 2008-07-16 結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0650A true CN101910650A (zh) 2010-12-08
CN101910650B CN101910650B (zh) 2012-08-29

Family

ID=4082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32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0650B (zh) 2007-12-28 2008-07-16 结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301150B2 (zh)
KR (1) KR101497177B1 (zh)
CN (1) CN101910650B (zh)
HK (1) HK1148053A1 (zh)
MY (1) MY162702A (zh)
TW (1) TWI440776B (zh)
WO (1) WO20090842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0235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杨华龙 集成房屋的主框架结构总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13141511A (ru) * 2011-02-25 2015-03-27 С Е С Контрол Энкложе Системз Гмбх Углово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полых профилей
JP5734822B2 (ja) * 2011-12-07 2015-06-17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連結金具の接合構造
US9765805B2 (en) * 2012-03-06 2017-09-19 Gary J. Pond Bracket assembly and systems
WO2014132449A1 (ja) * 2013-03-01 2014-09-04 株式会社内田洋行 水平ブレース構造、水平ブレースの支持部材、及び水平ブレースの接続部材
CN104903521A (zh) * 2013-03-01 2015-09-09 株式会社内田洋行 梁的结合构件和结合装置
KR101387702B1 (ko) * 2013-11-15 2014-04-22 (주) 툇마루 한옥의 기둥에 보를 연결하는 구조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09057020A (zh) * 2018-08-24 2018-12-21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稳固型钢梁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200402U (zh) * 1988-01-22 1988-12-07 牛玉荣 金属构架联接件
JP2000304018A (ja) * 1999-04-20 2000-10-31 Chiyuuritsu Denki Kk 継手部材、及び支柱の継手構造
JP3659401B2 (ja) * 2000-04-28 2005-06-15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構造物における支柱と梁との連結構造
JP4386591B2 (ja) * 2001-02-02 2009-12-16 コクヨ株式会社 構造体
JP2002250327A (ja) * 2001-02-22 2002-09-06 Takeshita:Kk 連結金具
JP2003049814A (ja) 2001-08-07 2003-02-21 Makiko Suematsu 角パイプジョイント部品
JP2004027591A (ja) * 2002-06-25 2004-01-29 Panahome Corp 軸組み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0235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杨华龙 集成房屋的主框架结构总成
CN103790235B (zh) * 2012-10-30 2016-03-30 杨华龙 集成房屋的主框架结构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84260A1 (ja) 2009-07-09
MY162702A (en) 2017-07-14
JP2009161958A (ja) 2009-07-23
TW200928125A (en) 2009-07-01
TWI440776B (zh) 2014-06-11
KR101497177B1 (ko) 2015-02-27
KR20100106431A (ko) 2010-10-01
CN101910650B (zh) 2012-08-29
HK1148053A1 (en) 2011-08-26
JP5301150B2 (ja)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650B (zh) 结合装置
US4593829A (en) Articulated railway car connection with guided slack adjusting wedges
KR101436128B1 (ko) 궤도 차량의 주행 기어 프레임
JP7421540B2 (ja) モジュール式フレーム用の位置決めピンアセンブリ
CN101088815A (zh) 将风挡擦拭器片连接到臂上的装置
JP2010195055A (ja) 2つの結合要素を備える、1つの結合装置を始め、少なくとも1つのベローズを有する接続部を備える、レール式乗り物又は連結式バスのような2つの結合される乗り物。
CN103671444A (zh) 将附件固定在车辆车身上的固定部件和相应的固定结构
US9650017B2 (en) Adapter for side hook arm
CN110145085A (zh) 一种可调节异形曲面铝板安装结构
CN106994916A (zh) 具有锁定系统的车辆座椅导轨
US8747981B2 (en) Form and force locking connection of special graphite parts to form multi-part graphite components
CN21533052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KR20210016872A (ko) 조립식 가구의 프레임 연결장치
KR20130060346A (ko) 강시판 및 그 강시판에 의해 형성된 강시판벽
CN109966757A (zh) 玩具轨道系统
ITMI970635U1 (it) Dispositivo meccanico regolabile per il supporto e per il collegamento di parti costitutive di mobili
JP4328429B2 (ja) 連結具
CN219364962U (zh)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连接点
CN100593068C (zh) 用于平架式集装箱的标准化铰链
CN200943017Y (zh) 船台小车纵梁连接装置
CN101119661A (zh) 工具盒挂座
GB2151573A (en) Railway car coupling arrangements
CN219219387U (zh) 装配式钢结构咬合拼接结构
JP2012041095A (ja) 乗客コンベア
CN210763789U (zh) 一种电梯轨道纵向夹紧连接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80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80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