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3962A - 绕制方法及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绕制方法及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3962A
CN101903962A CN2008801215107A CN200880121510A CN101903962A CN 101903962 A CN101903962 A CN 101903962A CN 2008801215107 A CN2008801215107 A CN 2008801215107A CN 200880121510 A CN200880121510 A CN 200880121510A CN 101903962 A CN101903962 A CN 101903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ing
spool
wire rod
mand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15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3962B (zh
Inventor
佐佐木幸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BEKE CORP
Nippon Serbi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BEK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BEKE CORP filed Critical SABEK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3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3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9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adjustable in configuration, e.g. expansible
    • B65H75/2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adjustable in configuration, e.g. expansible axially adjustable reels or bobb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2848Arrangements for aligned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82Devices for guiding or positioning the winding material on the form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制方法及绕线机,其在线材细线化、绕线芯轴小径化、绕线芯轴截面多样化等进程中,尤其能够维持第一层的整齐性、交叉点位置稳定性等,因此,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绕制,并且在变更产品时的程序上也不花费时间。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层绕制中,直至绕制结束,固定侧卷轴(32)、线材导板(40)以及未图示的张紧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同样,至该第一层绕制结束,绕线芯轴(17)以及可移动侧卷轴(14),相对于固定侧卷轴(32)按特定量间歇性地分离,并通过该分离,此时在线材(39)绕制的位置,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39)和固定侧卷轴(32)之间,维持有适合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G)。在这种状态下,由张紧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被绕制在绕线芯轴(17)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Description

绕制方法及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绕制方法及绕线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使用细线的小型空心线圈绕制的绕制方法及绕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空心线圈的小型化也正在向前推进。相应地,作为原料的线材(金属线)正逐年被细线化。绕线芯轴的小径化、截面形状的多样化也正在向前推进。相应地,维持线圈第一层的整齐性变得越加重要。因为如果整齐性差就会容易引起第二层以后的乱线。在此,所谓截面形状的多样化,并不是指绕线芯轴截面呈圆形或略椭圆形,而是指椭圆率较高的椭圆、与长边相比短边较短的长方形或多边形,且这些边为曲线形状等。
本发明以提高上述线材的整齐性为目的,例如提供一种如专利文献4中所述的绕线机。本申请人也已申请了专利文献5中所述的绕线机。其它还有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绕线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4-753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47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公平7-1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8-225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29454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仅是绕线机,只要是生产设备通常都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线材的细线化、绕线芯轴的小径化以及截面形状的多样化等都会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障碍。
上述障碍之原因可以解释如下。首先,关于线材的细线化,随着其直径的变细,对线材绕制位置的控制变得越难,容易使线材整齐性劣化。在此,所谓线材绕制位置,是指通过了线材导板的线材准确地绕制在绕线芯轴上的那个位置。
另外,若线材越细,其强度越弱。因此,如果要提高为提高生产速度的线材供给速度,则线材的通过路线,例如在线材起始位置的线轴与张紧装置之间、张紧装置与线材导板之间、线材导板与绕制位置之间等处,容易产生线材的摇晃或振动。
这将导致线材绕制位置的轻微偏离及进给速度的不稳定,造成线材整齐性劣化。特别是,在线材导板前后产生的摇晃及振动,将对整齐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此外,绕线芯轴的小径化、截面形状的多样化也容易成为提高生产率的障碍。那是因为,这些可能会使防止乱线的重要注意事项即交叉点的位置不稳定,并使线材的整齐性劣化,或者导致在程序上花费时间。
即,在绕线机中,为了使交叉点的位置稳定,而准确地调整定位夹具的旋转角及绕线芯轴的旋转角。在图7中举出了一例。在图中,91是定位夹具、92是夹具罩、93是绕线芯轴。
在此,假设定位夹具91、夹具罩92以及绕线芯轴93之旋转角的各基准线一致指向正上方。利用L1代表上述基准线。原本应该从夹具罩92的旋转中心向上方延伸,但为了显示与线材导入槽94之间的角度,使上述位置与绕线芯轴93纵向侧的直线边缘相一致。在夹具罩92的内表面中央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椭圆形表示绕线芯轴93的抵接位置。
在各基准线一致指向正上方时,线材导入槽94指向仅偏离该基准线7~10度的逆时针方向(图7)。这样,线圈的交叉点位置得以稳定。
因此,若要改变生产品种,在更换各夹具91、92及绕线芯轴93时,有必要很好地维持上述夹具罩92与绕线芯轴93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
然而,上述绕线芯轴的小径化、截面形状的多样化使维持上述关系变得困难。那是因为,或是因为小径或是因为截面形状复杂,可能会轻微地影响对线材绕线芯轴的渐进角,使交叉点位置不稳定。
另外,定位夹具91、夹具罩92以及绕线芯轴93,分别以各自的主轴旋转(主轴仅图示定位夹具侧的95)。这也是导致交叉点位置不稳定的一种原因。当然,各个主轴同步地旋转。但是,无论是采用电性同步还是采用机械性同步,调整旋转角或维持旋转角都需要相应的技巧与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绕制方法及绕线机,从而在线材的细线化、绕线芯轴的小径化、绕线芯轴截面的多样化等进程中,尤其能够维持第一层的整齐性及交叉点位置的稳定性等,所以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绕制,并且在变更产品时的程序上也不花费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的绕制方法,其具备:第1卷轴、与上述第1卷轴对向配置的第2卷轴、可滑动地插入上述第2卷轴的绕线芯轴、引导向上述绕线芯轴绕制的线材的线材导板、以及向上述线材导板供给线材的供给装置。在第一层绕制中,直至绕制结束,上述第2卷轴、上述线材导板及上述供给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同样,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结束,上述绕线芯轴及上述第1卷轴,随着上述绕制的进行依次从上述第二卷轴分离,并通过该分离,在此时于线材被绕制的位置上,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和上述第二卷轴之间,维持有适合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在这种状态下,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1之构成的权利要求2的绕制方法,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从其开始之前至结束期间,上述第1卷轴暂时向上述第2卷轴施力。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2之构成的权利要求3的绕制方法,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的结束,间歇性地进行上述绕线芯轴及上述第1卷轴从上述第2卷轴的分离。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构成的权利要求4的绕制方法,线材每绕制1次或者特定次,在其每1次或特定次的绕制接近结束时,上述第1卷轴及绕线芯轴暂时向上述第2卷轴施力,然后立即恢复至上述施力之前的位置。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构成的权利要求5的绕制方法,即使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其位置关系也保持不变,并且,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也相对于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移动上述第一卷轴、上述第二卷轴以及绕线芯轴,实施该层的绕制。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构成的权利要求6的绕制方法,上述第1卷轴向上述绕线芯轴施力,而当上述绕线芯轴移动时,上述第1卷轴也被压向上述绕线芯轴而移动。
另外,权利要求7的绕线机,其具备:第1卷轴、与上述第1卷轴对向配置的第2卷轴、可滑动地插入上述第2卷轴的绕线芯轴、引导向上述绕线芯轴绕制的线材的线材导板、向上述线材导板供给线材的供给装置以及使上述各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在第一层的绕制中,直至绕制结束,上述第2卷轴、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同样,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结束,上述绕线芯轴及上述第1卷轴,随着上述绕制的进行依次从上述第2卷轴分离,并通过该分离,在此时于线材被绕制的位置上,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和上述第二卷轴之间,维持有适合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在这种状态下,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7之构成的权利要求8的绕线机,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从其开始之前至结束期间,上述第1卷轴暂时向上述第2卷轴施力。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8之构成的权利要求9的绕线机,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的结束,间歇性地进行上述绕线芯轴以及上述第1卷轴从上述第2卷轴的分离。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构成的权利要求10的绕线机,线材每绕制一次或特定次,在其每一次或特定次的绕制接近结束时,上述第一卷轴及绕线芯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然后立即恢复至上述施力之前的位置。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构成的权利要求11的绕线机,即使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其位置关系也保持不变,并且,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也相对于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移动上述第一卷轴、上述第二卷轴以及绕线芯轴,实施该层的绕制。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1中任一构成的权利要求12的绕线机,上述第1卷轴向上述绕线芯轴施力,而当上述绕线芯轴移动时,上述第1卷轴也被压向上述绕线芯轴而移动。
另外,在引用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构成的权利要求13的绕线机,上述绕线芯轴与上述第一卷轴啮合,使旋转角度不变且在轴向上的滑动自如。
发明效果
包括上述各公报记载的发明在内,在以往的绕制方法或绕线机中,并未特别关注上述线材路径中线材的摇晃或振动情况。
即,在以往的绕制方法或绕线机中,在第一层绕制时,使所谓的线材导板横穿。即,随线材绕制位置的移动而移动线材导板。
在权利要求1的绕制方法及权利要求7的绕线机,在第一层的绕制中,上述线材导板不被横穿。即,在上述各发明中,首先,直至第一层绕制结束,第2卷轴、线材导板以及供给装置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线材绕制。
据此,线材的缠绕路径保持不变。即使是较弱的线材也不容易发生摇晃或振动。
此外,在权利要求1的绕制方法或权利要求7的绕线机中,在第一层绕制时,替代上述线材导板的横穿,进行第1卷轴及绕线芯轴从第2绕线芯轴的分离(移动)。在事先已经在此进行绕制的线材与第2卷轴之间,为了维持适合上述线材外径的间隙,实施上述分离。随线材导板而来的线材进入该间隙。
上述两个构成相辅相成,并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7的绕制方法或绕线机中,第一层线材的整齐性变得更加精致,能够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绕制线材。
另外,线材即使在相当于绕线芯轴一卷的长度中,外径上也存在轻微的大小差异。这也会对线材的整齐性产生影响。在本申请人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294549号公报的发明中,在第一层的线材绕制时,每卷一次矫正上述位置,使第一层的各一卷保持所谓不即不离的位置关系(有关详细内容,援引上述公报的记载。)
在本发明中,也会出现与此相同的情形。为此,当每旋转一次时,只要略微调整第1卷轴及绕线芯轴的分离量即可。即,如果是实施例,只要略微调整绕线芯轴的抽出量即可。例如,首先,关于上述线材,在相当于一卷的长度中,测量其外径的偏差。在多处进行上述测量,然后求出其平均值。将上述平均值视作相当于一卷的绕线芯轴的抽出量。
这样,每一卷的各个线材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以使其在上述一卷中的某些旋转角中相互粘着,而在其他的旋转角中稍微分离。实际上,通过多次试验来设定适当的抽出量。
上述不即不离的状态,确实能够实现得优于以往的发明。那是因为,第2卷轴、线材导板以及供给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在本发明中,被分离的是绕线芯轴。即,是到此时为止被绕制的线材。向绕线芯轴缠绕的线材本身,其缠绕路径不变。因此,绕制位置稳定,其位置更加准确,如所愿能够实现不即不离的微妙状态。
另外,将线材导板的位置设置成从正对位置略微靠近第2卷轴处也可。这样,线材将一边与第2卷轴的内表面产生着轻微的摩擦一边被绕制在绕线芯轴上。绕制位置将变得更加准确,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此,所谓正对位置是指,此时绕制的线材与绕线芯轴的旋转轴垂直的位置。
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暂时使第1卷轴向第2卷轴施力(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8)也可。即,虽然由于各个卷轴的结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但是绕制在绕线芯轴的线材,从起始端向线材导入槽38、然后向绕线芯轴绕制的过程中,将改变其方向。
在第1卷轴与第2卷轴之间,只有相当于约1根线材的空间,因此线材将形成为如在此维持的间隙的形状。但是,将会遗留一些缺点。假定放置成自由的状态,则向绕线芯轴绕制的部分线材将在第2卷轴侧形成一些弧形。
因此,如果在绕制的最初,就这样暂时使第1卷轴向第2卷轴施力,则线材将被夹持在两个卷轴之间,上述弧形部分被修正为直线形。据此,假定即使将第1卷放置成自由的状态,也会沿着第1卷轴的内表面形成平坦的环形。
因此,第1卷线材与第2卷线材整体粘着,提高线圈的整齐性。特别是,第一卷的绕制起始部分与第2卷线材处于完全平行的状态,两者良好地粘着在一起。这样,形成起始端不易分散的空心线圈。
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如上所述,在暂且使第1卷轴向第2卷轴施力的同时,直至第一层绕制结束,使上述绕线芯轴及上述第1卷轴间歇性地从上述第2卷轴分离(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9)也可。
如上所述,在绕制的最初,如果暂且使第1卷轴向第2卷轴施力,则第1卷形成为平坦的环形。这与相对于第1卷轴的内表面同样,相对于第2卷轴的内表面也保持平行。存在于正在绕制的线材的前方的间隙,即第1卷线材与第2卷轴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在其全周保持大体相同的宽度。
因此,若如此间歇性地进行分离,则直至上述第2卷绕制接近结束,将会更准确地维持间隙,绕制位置变得更加准确。第3卷之后也同样。
每绕制一次线材,在其一次绕制接近结束时,也可以暂时使第一卷轴及绕线芯轴向第二卷轴施力(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10)。
这样,此时被绕制的一卷线材,被瞬间按压在此前绕制的线材上。此时,线材表面的热融合层被加热,处于特定的熔化状态,通过上述按压,两者的热融合层在其全周融合。
此后,立即使第一卷轴和绕线芯轴恢复至该暂时施力之前的位置。此时绕制的线材,通过上述融合的各个融合层的弹力而被推回,与第二卷轴之间的间隙将恢复至特定的间隙。
并非每绕制一次,而是在每绕制两次或者三次的特定次数时,也可以实施该暂时施力。此后,立即使第一卷轴和绕线芯轴恢复至该暂时施力之前的位置。同样,此时绕制的线材与第二卷轴之间的间隙,将恢复至特定的间隙。
即使通过上述形式也能期待大体相同的效果。但是,如果上述特定次数过多,则将很难期待由暂时施力所产生的融合效果。
在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7的发明中,在第一层绕制时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即使在第二层之后的绕制中,也使位置关系保持不变为宜(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11)。即,首先,关于第二层以后,如果其之前层的排列整齐,则不易产生乱线。因此,与以往相同,使线材导板横穿也可以。若线圈的宽度较窄,也许不横穿也可以。
然而,如果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也使供给装置、线材导板及绕制位置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则线材的排列将会变得更加准确。这可以通过使第一卷轴、第二卷轴及绕线芯轴一同移动来实现。这样,至供给装置→线材导板→此时的绕制位置的线材的通行路径,在第二层以后也保持不变,第二层以后的排列将会变得更加准确。而且,还能够承受快速的绕制。
此外,也可使第一卷轴向绕线芯轴施力(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12)。这样,在绕线芯轴移动时,受其挤压,第一卷轴也移动,所以不需要设置移动第一卷轴的机构。
为使旋转角度不变且在轴向上使之滑动自如,也可以将绕线芯轴啮合在第一卷轴上(权力要求13)。例如,利用向旋转轴方向延伸的键槽和与之相啮合的键,将两者啮合。这样,两者在旋转轴方向上以可滑动的状态一同旋转。
这样,可以利用一个主轴旋转上述两者。因此,能够将第一卷轴和卷轴作为一套组件。这样,就没有必要像以往那样去注意调整定位夹具(的线材导入槽)与绕线芯轴之间的旋转角。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案各发明第1实施例的绕线机的正视图。
图2是用于列举说明第1实施例的可移动侧卷轴14、绕线芯轴17、固定侧卷轴32等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例中第一层线材的绕制步骤的正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有关第二层线材绕制的第1实施例的步骤,即,使线材导板40横穿的绕制步骤的正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有关第二层线材绕制的第2实施例的步骤,即,使可移动侧卷轴14、绕线芯轴17以及固定侧卷轴32一同移动时的绕制步骤的正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有关第一层线材绕制的第3实施例的步骤,即,绕线芯轴抽出型的正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绕线机中定位夹具91与绕线芯轴93之间旋转角关系的立体图。
图8是正视图,说明在第1实施例,每绕制一次线材39,在其一次绕制接近结束时,使可移动侧卷轴14及绕线芯轴17暂时向固定侧卷轴32施力。
标号说明
L1 垂直线
G  间隙
1  基底部
2  主轴体左侧
3  主轴体右侧
4  主轴
5  主电机
6  套筒
7  第一垂直板
8  主轴滑动用电机
9  驱动用螺纹
10  套管左侧
11  支撑螺丝
12  花键轴母模
13  可移动侧主轴
14  可移动侧卷轴
16  绕线芯轴滑动杆
17  绕线芯轴
18  堤状的键
19  槽
21  可移动侧主轴旋转用皮带轮
22  花键轴母模皮带轮
23  可移动侧传送带
24  支撑臂
26  第二垂直板
27  气缸
28  驱动杆
29  套管右侧
31  固定侧主轴
32  固定侧卷轴
33  绕线芯轴插入孔
34  固定侧主轴旋转用皮带轮
36  主轴右侧皮带轮
37  传送带右侧
38  线材导入槽
39  线材
40  线材导板
42  绕线芯轴
43  固定侧卷轴
44  可移动侧卷轴
45  绕线芯轴收容孔
50  绕线机
91  定位夹具
92  夹具罩
93  绕线芯轴
94  线材导入槽
95  主轴(定位夹具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表示实施例中绕线机50的正面。原则上,各部分以截面表示,但是因为很难看清,所以不采用剖面线。图3~图6也同样。图2表示可移动侧卷轴14、固定侧卷轴32、绕线芯轴17等。关于该图2,仅以标号标示,省略其说明。另外,关于绕线机的结构,以上述各公报为中心,通过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16657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58029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304628号公报等已众所周知。因此,在此仅说明被认为对实施例的说明所必需的部分。
图1中,1为基底部,在其左侧和右侧分别立设有主轴体左侧2和主轴体右侧3。在主轴体左侧2的上部,插入固定有套管左侧10。在此还可滑动地固定有套筒6。套管左侧10的左侧上下方短的双点划线表示螺丝钉或者螺栓。关于其他双点划线也相同。
在套筒6的左端,安装有第一垂直板7。在其中央下方,配置有主轴滑动用电机8。在其输出轴中连接有驱动用螺栓部9。在主轴体左侧2上插入固定有支撑螺栓11。驱动用螺栓部9与其相拧接。如果主轴滑动用电机8旋转,则第一垂直板7及套筒6向左右移动。
在第一垂直板7的下方支撑有可自如旋转的花键轴母模12。在主轴体左侧2的下方插入有主轴4。其左侧为截面四角形的花键轴。在上述花键轴母模12上插入有花键轴。据此,主轴4旋转自如且滑动自如地被第一垂直板7所支撑,其旋转传输到花键轴母模12。主轴4的右侧插入主轴体右侧3并旋转自如地被支撑。
主轴4通过配置在主轴体右侧3的右侧的主电机5而转动。包括该主电机5的旋转控制在内,各零部件的动作控制将通过由微电脑构成的未图示之控制装置来实施。
在套筒6的内侧,旋转自如地支撑有可移动侧主轴13。如上所述,套筒6的左侧被插入固定在第一垂直板7上。因此,通过主轴滑动用电机8的转动,该可移动侧主轴13及其安装在其右端的可移动侧卷轴14也向左右移动。
在可移动侧主轴13的中心插入有绕线芯轴滑动杆16。在可移动侧卷轴14的中心,可滑动地固定有绕线芯轴17。该绕线芯轴17与上述绕线芯轴滑动杆16相连接。
在绕线芯轴17的左侧,在图的上下对称地形成有堤状键18。与此相对应,在可移动侧主轴13的内周,在图的上下对称地形成有轴向延伸的槽19。在此处,啮合有上述堤状键18。据此,绕线芯轴17虽然能够轴向滑动,但并不单独旋转,而与可移动侧主轴13一同旋转。
在可移动侧主轴13的左侧,安装有可移动侧主轴旋转用皮带轮21。在位于其下方的花键轴母模12上,安装有花键轴母模皮带轮22。在这与上述可移动侧主轴旋转用皮带轮21之间,安装有可移动侧传送带23。这样,可移动侧卷轴14及绕线芯轴17通过主电机5旋转。
在第一垂直板7的上部,安装有向左延伸的支撑臂24。在支撑臂24上滑动自如地支撑有第二垂直板26。在第一垂直板7的更上方,安装有气缸27。该驱动杆28与第二垂直板26相连接。此外,在第二垂直板26的下方,旋转自如地连接有上述绕线芯轴滑动杆16。因此,通过对气缸27的供排气,绕线芯轴17向左右滑动。
在主轴体右侧3的上部,插入固定有套筒右侧29。在其上旋转自如地支撑有固定侧主轴31。在其左侧安装有固定侧卷轴32。在其中心穿设有绕线芯轴插入孔33。在这里插入有绕线芯轴17。
在固定侧主轴31的右侧,安装有固定侧主轴旋转用皮带轮34。在主轴4的右侧,也安装有主轴右侧皮带轮36,在主轴右侧皮带轮36与固定侧主轴旋转用皮带轮34之间安装有传送带右侧37。据此,固定侧主轴31与安装在其中的固定侧卷轴32旋转。另外,39为线材、40为线材导板。另外,图2所示的“7°~10°”的角度表示绕制开始位置中相对于绕线芯轴表面的线材导入槽38的角度。
图3、图4表示第一层的绕制步骤。另外,与各卷轴14、32相比,线材39的外径相当小。若按原样表示,则很难看清。在这里,把它表示得相当粗。
首先,在上一次的线圈绕制结束时,线材39的起始端被未图示的起始端把持机构所把持。最初,线材39被导入至可移动侧卷轴14与固定侧卷轴32之间,并在绕线芯轴17上仅绕制些许的状态下,暂时使可移动侧卷轴14向固定侧卷轴32施力(与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8相对应)。
即,虽然由于各个卷轴的结构不同而有些差异,但是被绕制在绕线芯轴17的线材39,在从被把持的起始端向线材导入槽38以及绕线芯轴17绕制的过程中,其方向发生改变。
在可移动侧卷轴14与固定侧卷轴32之间,只有相当于约1根线材的空间,所以线材39将形成为在此维持的间隙的形状。但是,将会遗留一些缺点。假定放置成自由的状态,则向绕线芯轴17绕制的部分的线材39,在固定侧卷轴32侧会形成一些弧形。
因此,如果就这样使可移动侧卷轴14暂时向固定侧卷轴32施力,则线材39将被夹持在两个卷轴之间,其弧形部分被修正为直线形。据此,假定即使将第1卷放置成自由的状态,也会沿着第1卷轴的内表面形成平坦的环形。
其结果,第一卷与下一次绕制的第二卷的线材39整体粘着,提高线圈的整齐性。特别是,线圈的第一卷绕制开始部分与第二卷的线材39处于完全平行的状态,两者良好地粘着在一起。这样,形成起始端不易分散的空心线圈。
另外,向可移动侧卷轴14的固定侧卷轴32的施力,在从第一卷绕制开始之前至第一卷绕制结束期间实施为宜。另外,根据线材的规格和线圈的规格,没有必要修正到这种程度时,可以省略该暂时施力。
暂时施力之后,可移动侧卷轴14从固定侧卷轴32仅分离适合于此时线材39之外径的特定距离(图3中带圆圈的数字1。由于带圆圈的数字在说明书中无法使用,故以下用带括弧的数字来表示)。
所谓特定距离是指,与上述一根线材大体相等的距离,是个别地规定的距离。不言而喻,线材外径为规定值,但是在进行绕制时,其融合层为熔化状态,该融合层与此前绕制的线材39的融合层粘着。在这里所说的特定距离是指,考虑这种融合层的熔化温度、融合层的厚度、其他上述线材的规格而个别地规定的距离。必要时,通过多次试绕制来予以规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侧卷轴32,其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即,在图的左右、主轴13、31的轴向上不滑动。此外,向线材导板40供给线材39的未图示的张紧装置,其位置也保持不变。
此外,在可移动侧卷轴14分离到大体线材一根程度时,开始进行第一层绕制。可移动侧卷轴14、固定侧卷轴32以及绕线芯轴17同步旋转。此时,线材导板40的位置也同样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的固定侧卷轴3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二卷轴。同样,未图示的张紧装置相当于供给装置。在这里所说的位置关系,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上述第二卷轴、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固定侧卷轴32的位置保持不变,与此相反,直至第一层绕制结束,绕线芯轴17及可移动侧卷轴14,按大体相当于线材外径的特定量向左移动。根据该移动,此时线材39绕制的位置,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39与上述固定侧卷轴32之间,维持适合于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G(图3(2)、(3))。
据此,从线材导板40供给的线材39,进入上述所维持的大体一根线材程度的特定宽度的间隙G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17上。如此,实施第一层绕制(图3(1)(2)、(3))。
实施例的可移动侧卷轴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一卷轴。因此,在这里所述的动作,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上述绕线芯轴及上述第一卷轴,随着上述绕制的进行而从上述第二卷轴依次分离,并通过该分离,此时线材被绕制的位置,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与上述第二卷轴之间,维持适合于该线材外径的特定的间隙G,在这种状态下,从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向可移动侧卷轴14及绕线芯轴17的左方向抽出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所谓连续式是指,使之与绕线芯轴17的旋转角成比例,抽出可移动侧卷轴14及绕线芯轴17。
所谓间歇式是指,在进入下一圈之前,例如在靠近下一次绕制的45度附近,短时间内将绕线芯轴17及可移动侧卷轴14仅抽出上述特定的间隙G。
在绕制的最初进行上述可移动侧卷轴14的暂时施力,在此基础上,如果以该间歇式实施可移动侧卷轴14和绕线芯轴17的抽出方法(与权力要求3、权力要求9相对应。),则线材39的粘着性将会更加提高。整齐性也会得到提高。即,如上所述,暂时施力使线材39开始绕制时将固定侧卷轴32的弧形部分修正为直线形。这样,一旦进行第一圈的绕制,则线材39大体在其全周与可移动侧卷轴14相接触。此时,即使分离可移动侧卷轴14,也会形成平面圆形而不是螺旋状。
在此状态下,在第一卷接近结束时,进行间歇进给。线材39一边改变路线一边向第二卷移动。在这里,事先已经开始绕制的第一卷线材39,如上所述,其大体全周与可移动侧卷轴14相接触,即,得到支撑。另一方面,固定侧卷轴32,其位置保持不变。即,对正在进行绕制的线材39而言,前方空出有很好的路线。正在进行绕制的线材39,将流畅地向该路线(槽)嵌入。
此时,第一卷线材39与固定侧卷轴32,起到如同夹住此时绕制的第二卷线材39的作用。据此,第一卷线材39与上述第二卷线材39,大体在其全周粘着。因此,上述第二卷也成为平面状。第三卷以后也进行相同的动作。各一卷均呈平面状,各自在大体全周粘着。由于各一卷从最初开始即为平面状,所以也提高整齐性。
在这里,采取更进一步的办法为宜。即,从该第二卷开始,线材39每绕制一次,即在上述一次绕制接近结束时,使可移动侧卷轴14及绕线芯轴17暂时向固定侧卷轴32施力为宜(图8(2)、(3)箭头a、b。与权力要求4、权力要求10相对应)。
这样,此时绕制的一卷线材39,瞬间被按压在此前绕制的线材39上。此时,线材表面的热融合层被加热,处于特定的熔化状态,并通过该按压,两个融合层在其全周融合。
此后,立即使可移动侧卷轴14与绕线芯轴17恢复至该暂时施力之前的位置。此时绕制的线材39,因上述融合的各个融合层的弹力而被推回,与固定侧卷轴32之间的间隙,恢复到特定的间隙G。
并非每绕制一次,而是在每绕制两次或者三次的特定次数时,也可以实施该暂时施力。此后,立即使可移动侧卷轴14和绕线芯轴17恢复至该暂时施力之前的位置。同样,此时绕制的线材39与固定侧卷轴32之间的间隙,将恢复到特定的间隙G。
通过该形式,也可期待大体相同的效果。然而,如果该特定次数过多,则将很难期待各线材间的融合效果。
如上所述,一旦第一层绕制结束,则将向第二层绕制移动。第二层的绕制方法可考虑两种。第一种是与以往同样使线材导板40进行往复运动。第二种是将线材导板40设为不动,而使可移动侧卷轴14、固定侧卷轴32以及绕线芯轴17一同进行往复运动。
图4表示使线材导板40往复运动的第一种方法。图5表示将线材导板40设为不动,而使可移动侧卷轴14、固定侧卷轴32以及绕线芯轴17往复运动的第二种方法(第二实施例)。
在图4的使线材导板40往复运动的方法中,详图4-1-1用于说明异数模式。绕线芯轴17及可移动侧卷轴14,被停留在第一层最后一次绕制结束的位置,直接实施第二层绕制。线材导板40与绕线芯轴17的旋转角成比例地向左转移。这样,第二层线材39在第一层线材与线材之间的沟槽中绕制下去。第三层以后也进行同样的绕制。绕制结束后,直到绕线芯轴17的右端从固定侧卷轴的绕线芯轴插入孔33中脱离出来,向左移动可移动侧卷轴14和绕线芯轴17,并仅将绕线芯轴17拉向更左侧。已完成的线圈将自然下落。
图4的详图4-1-2表示同样在使线材导板40横穿时设置成同数模式的情形。绕线芯轴17及可移动侧卷轴14,从第一层最后一次绕制结束的位置进一步向左转移特定量的一半,即线材外径的大体一半(0.5P)。在这种状态下实施第二层绕制。线材导板40与绕线芯轴17的旋转角成比例地向左转移。这样,第二层线材39向第一层线材的正上方绕制下去。第三层以后也实施同样的绕制。
另外,使第二层以后的这些线材导板40的往复运动,比正对位置延后为宜。这样,在此绕制的线材39一面略微压向此前绕制的线材一面进行绕制。线材之间的粘着性将得以提高。另外,关于同数绕线,还有防止线材39陷入位于绕制位置前端的线材沟槽中的效果。
关于第二层以后的绕制,通过图5所示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第二实施例)。该方法,将线材导板40设为不动,而使可移动侧卷轴14、固定侧卷轴32以及绕线芯轴17一同往复运动。
另外,若要实施该方法,需要滑动固定侧卷轴32的机构。该机构可以利用与使可移动侧卷轴14滑动的机构同样的机构来实现。
即使在上述第二方法中,也可以考虑异数绕线和同数绕线。图5的详图4-2-1表示异数绕线。图5的详图4-2-2表示同数绕线。
首先在异数绕线中,绕线芯轴17及可移动侧卷轴14,被停留在第一层最后一次绕制结束的位置。然后,直接实施第二层绕制。该绕线芯轴17、可移动侧卷轴14以及固定侧卷轴32,与绕线芯轴17的旋转角成比例地一同向右移动(详图4-2-1。双点划线表示连动。)。
此时,它们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相对于线材导板40及未图示的张紧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一同移动。这样,第二层线材39进行绕制。线材39纳入第一层线材与线材间的沟槽中。第三层以后也进行同样的绕制。
详图4-2-2表示同一方法中的同数绕线。绕线芯轴17及可移动侧卷轴14,从第一层最后一次绕制结束的位置进一步向左转移特定量的一半,即线材外径的大体一半(0.5P)。
在这种状态下实施第二层绕制。绕线芯轴17、可移动侧卷轴14以及固定侧卷轴32,与绕线芯轴17的旋转角成比例地一同向右转移(详图4-2-2。双点划线)。
此时也同样,它们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相对于线材导板40以及未图示的张紧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一同移动。这样,第二层线材39向第一层线材的正上方绕制下去。第三层以后也进行同样的绕制。
在图5的这些各详图4-2-1、4-2-2所示的第二方法(第二实施例),相当于权利要求5或者权力要求11的发明的一实施例。即,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线材导板40及未图示的张紧装置,其位置关系也保持不变,并且,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也相对于线材导板40及张紧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一同移动可移动侧卷轴14、固定侧卷轴32以及绕线芯轴17,实施该绕制。由此可防止线材39的摇晃,与以往相比不易产生乱线。相应地,可以提高绕制速度。
另外,关于这些第二层以后由绕线芯轴17、可移动侧卷轴14以及固定侧卷轴32进行的往复运动,也先使其偏离正对位置为宜。因为与使线材导板40往复运动时相反,故它们被置于比此时绕制位置的正对位置稍前的位置。据此,进行绕制的线材39一面略微压向此前绕制的线材39一面进行绕制,线材之间的粘着性将得以提高。此外,在同数绕线中,还有防止线材陷入位于绕制位置前端的线材沟槽中的效果。
图6表示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即所谓的绕线芯轴抽出型。这里的绕线芯轴42向右侧抽出。在此,固定侧卷轴43配置在左侧,可移动侧卷轴44配置在右侧。此外,可移动侧卷轴44通过未图示的压缩弹簧向绕线芯轴42向左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绕线芯轴42向右抽出的同时实施第一层绕制。受其按压可移动侧卷轴44也向右移动((1)→(2)→(3))。在这里,固定侧卷轴43、线材导板40以及未图示的张紧装置的位置关系也固定不变。第二层以后,以图4或者图5所示的结构实施绕制。此时,在应用图5的方法时,因为也使固定侧卷轴43向左右往复运动,故设置该机构(未图示。)。
另外,绕制结束后向左拉回绕线芯轴42,取出已完成的线圈。此时,有未图示弹簧的施力。因此,线圈被固定侧卷轴43和可移动侧卷轴44夹持。在使用取出装置取出时,这样做较为方便,但欲使其自然下落时会成为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可移动侧卷轴44不向超出特定位置以上偏左滑动,而事先设置限制结构。直至绕线芯轴42的前端从该被限制的固定侧卷轴的绕线芯轴收容孔45中脱离出来,在将绕线芯轴42和固定侧卷轴43向左滑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绕线芯轴17拉回左侧。这样,绕线芯轴17从线圈中脱落,线圈自然下落。
本第三实施例,相当于权利要求6或者权力要求12的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此,左侧的固定侧卷轴43相当于第二卷轴,右侧的可移动侧卷轴44相当于第一卷轴。若采用该结构,则不需要驱动右侧可移动侧卷轴44的机构。
为慎重起见,事先提及有关权力要求所述的供给装置。如上所述,未图示的张紧装置相当于该供给装置。在不使用该张紧装置时,向线材导板40供给线材的供给部件及供给结构等相当于供给装置。连这些皆无时,绕制有线材的线轴本身也可以成为供给装置。
总之,在第一层绕制时,固定侧卷轴32以及线材导板40,相对于线材抵达此处时的供给路径,或者相对于绕线机的外框,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另外,包括该供给装置在内,这些权力要求所述的构成,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述的构成。可同样适用于众所周知的各种构成。

Claims (13)

1.一种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卷轴、与该第一卷轴对向配置的第二卷轴、可滑动地插入该第二卷轴中的绕线芯轴、引导向该绕线芯轴绕制的线材的线材导板、以及向该线材导板供给线材的供给装置,
在第一层绕制中,直至绕制结束,上述第二卷轴、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同样,直至该第一层绕制结束,上述绕线芯轴及上述第一卷轴,随着上述绕制的进行依次从上述第二卷轴分离,并通过该分离,在此时于线材被绕制的位置上,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与上述第二卷轴之间,维持有适合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
在这种状态下,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从其开始之前至结束之间,上述第一卷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结束,间歇性地进行上述绕线芯轴以及上述第一卷轴从上述第二卷轴的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线材每绕制一次或特定次,在其一次或特定次的绕制接近结束时,上述第一卷轴以及绕线芯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然后,立即恢复至上述施力之前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即使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其位置关系也保持不变,并且,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也相对于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移动上述第一卷轴、上述第二卷轴以及绕线芯轴,实施该层的绕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卷轴向上述绕线芯轴施力,而当上述绕线芯轴移动时,上述第一卷轴也压向该绕线芯轴而移动。
7.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卷轴、与该第一卷轴对向配置的第二卷轴、可滑动地插入该第二卷轴中的绕线芯轴、引导向该绕线芯轴绕制的线材的线材导板、向该线材导板供给线材的供给装置、以及使上述各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
在第一层绕制中,直至绕制结束,上述第二卷轴、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同样,直至该第一层绕制结束,上述绕线芯轴以及上述第一卷轴,随着上述绕制的进行依次从上述第二卷轴分离,并通过该分离,在此时于线材被绕制的位置上,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和上述第二卷轴之间,维持有适合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
在这种状态下,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从其开始之前至结束期间,上述第一卷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结束,间歇性地进行上述绕线芯轴以及上述第一卷轴从上述第二卷轴的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线材每绕制一次或特定次,在其一次或特定次的绕制接近结束时,上述第一卷轴以及绕线芯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然后,立即恢复至上述施力之前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即使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其位置关系也保持不变,
并且,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也相对于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移动上述第一卷轴、上述第二卷轴以及绕线芯轴,实施该层的绕制。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卷轴向上述绕线芯轴施力,而当上述绕线芯轴移动时,上述第一卷轴也压向该绕线芯轴而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绕线芯轴与上述第一卷轴啮合,使旋转角度不变且在轴向上的滑动自如。
CN2008801215107A 2007-12-18 2008-12-16 绕制方法及绕线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3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6129 2007-12-18
JP2007-326129 2007-12-18
PCT/JP2008/072891 WO2009078416A2 (ja) 2007-12-18 2008-12-16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3962A true CN101903962A (zh) 2010-12-01
CN101903962B CN101903962B (zh) 2012-08-29

Family

ID=40795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151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3962B (zh) 2007-12-18 2008-12-16 绕制方法及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32628B2 (zh)
CN (1) CN101903962B (zh)
WO (1) WO2009078416A2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6927A (zh) * 2011-12-19 2012-05-02 吴江市合成电子机械厂 一种绕线机
CN105118659A (zh) * 2015-07-28 2015-12-02 安徽亿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绕线机
CN107708054A (zh) * 2017-11-20 2018-02-16 马斯利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单周为矩形或类矩形音圈的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N107954256A (zh) * 2017-11-30 2018-04-2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卷取装置
CN109068259A (zh) * 2018-08-03 2018-12-2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的绕制工装以及音圈的绕制方法
CN110931244A (zh) * 2019-12-05 2020-03-27 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组绕线装置
CN111294720A (zh) * 2018-12-07 2020-06-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音圈组合、制作方法、扬声器、绕线设备及其附加结构
CN111210989B (zh) * 2020-04-23 2020-07-14 上海介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滑动缠绕机构、缠绕装置及缠绕件的缠绕方法
CN111702110A (zh) * 2020-06-09 2020-09-25 杭州弹簧垫圈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垫圈卷切联合一体成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85371A (zh) * 2019-11-18 2021-12-10 日特有限公司 绕线机和绕线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0977B2 (ja) * 2011-01-14 2015-03-04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巻線装置及びコイル巻線方法
JP5757658B2 (ja) * 2011-07-08 2015-07-29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多本線巻線装置及び多本線巻線方法
CN102789885B (zh) * 2012-09-12 2014-02-05 深圳市泰顺友电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头绕线机余线夹机构
JP6277651B2 (ja) * 2013-09-30 2018-0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製造装置
CN107068386B (zh) * 2017-06-12 2018-10-26 乐清柳航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全自动电压互感器绕线机
CN107887158A (zh) * 2018-01-16 2018-04-06 苏州洪振鑫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绕线模头机构
CN110459346B (zh) * 2019-09-03 2024-05-14 深圳市金泰科环保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抗弯折线材及其加工方法
CN111653423B (zh) * 2020-07-01 2021-10-01 广安华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网络变压器磁铁芯线圈的自动穿线机用机头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948Y2 (zh) * 1985-11-22 1990-05-31
JPH071744B2 (ja) * 1987-10-27 1995-0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H071746B2 (ja) * 1988-07-07 1995-0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製造装置
JPH071747B2 (ja) * 1988-07-27 1995-0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2877913B2 (ja) * 1990-07-17 1999-04-05 株式会社モステック 高周波用縦▲ま▼きコイル及びコイル製造方法
JP2788205B2 (ja) * 1995-02-21 1998-08-20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巻線方法並びに装置
JP3674995B2 (ja) * 1995-09-20 2005-07-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平角線のエッジワイズ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JP3456076B2 (ja) * 1995-11-24 2003-10-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2001358029A (ja) * 2000-06-12 2001-12-26 Besutec:Kk 巻線機
JP4092107B2 (ja) * 2002-01-10 2008-05-28 Fdk株式会社 エッジワイズコイル用巻線装置
US7314195B2 (en) * 2002-08-28 2008-01-01 Tanaka Seiki Co., Ltd. Winding device for wire material with rectangular section
JP4167480B2 (ja) * 2002-12-12 2008-10-15 東京コイ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バンク巻線方法
JP2005310955A (ja) * 2004-04-20 2005-11-04 Hitachi Ltd 巻線方法および巻線装置
CN2901530Y (zh) * 2006-02-24 2007-05-16 刘次近 绕线机模具自动调节装置
JP4740023B2 (ja) * 2006-04-21 2011-08-03 日本サービック株式会社 巻線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6927A (zh) * 2011-12-19 2012-05-02 吴江市合成电子机械厂 一种绕线机
CN105118659A (zh) * 2015-07-28 2015-12-02 安徽亿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绕线机
CN107708054B (zh) * 2017-11-20 2023-06-13 马斯利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单周为矩形或类矩形音圈的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N107708054A (zh) * 2017-11-20 2018-02-16 马斯利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单周为矩形或类矩形音圈的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N107954256A (zh) * 2017-11-30 2018-04-2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卷取装置
CN107954256B (zh) * 2017-11-30 2024-05-2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卷取装置
CN109068259A (zh) * 2018-08-03 2018-12-2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的绕制工装以及音圈的绕制方法
CN111294720A (zh) * 2018-12-07 2020-06-1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音圈组合、制作方法、扬声器、绕线设备及其附加结构
CN111294720B (zh) * 2018-12-07 2021-08-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音圈组合、制作方法、扬声器、绕线设备及其附加结构
CN113785371A (zh) * 2019-11-18 2021-12-10 日特有限公司 绕线机和绕线方法
CN110931244A (zh) * 2019-12-05 2020-03-27 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组绕线装置
CN111210989B (zh) * 2020-04-23 2020-07-14 上海介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滑动缠绕机构、缠绕装置及缠绕件的缠绕方法
CN111702110A (zh) * 2020-06-09 2020-09-25 杭州弹簧垫圈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垫圈卷切联合一体成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78416A2 (ja) 2009-06-25
CN101903962B (zh) 2012-08-29
JP5732628B2 (ja) 2015-06-10
WO2009078416A3 (ja) 2009-09-11
JP2009170894A (ja) 200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3962B (zh) 绕制方法及绕线机
CN101542656B (zh) 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JP6352286B2 (ja) 電気機械用コア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378212A (zh) 绕线装置
CN103515086B (zh) 非圆形线圈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WO2014045808A1 (ja)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US1431947A (en) Coil-winding apparatus
JP5147056B2 (ja) コイルの取出しと成形に係る方法又は装置
JP2005116657A (ja) コイル巻線機
JPS58192641A (ja) 密着引張コイルばねの精密製造装置
CN109079057A (zh) 一种金属加热丝的绕线及打圈装置及其绕线及打圈方法
JP7178856B2 (ja) 線材の巻線装置及びその巻線方法
JP2007325490A (ja) 巻線方法、巻線機及び多極電機子用ワーク
JP2018048019A (ja) 電線巻取装置、電線巻取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巻取電線
CN203091615U (zh) 一种自动弹簧机
US1975620A (en) Coil winding machine
JP2760190B2 (ja) 巻線機
JP2788205B2 (ja) コイル巻線方法並びに装置
ITMI20140197U1 (it) Dispositiv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passanti
ITBO20110048A1 (it) Metodo e apparecchiatura per realizzare armature per cemento armato
JP5781907B2 (ja) 分割コアの巻線方法
CN208889477U (zh) 一种绕线机
US2699902A (en) Coil winding machine
JPS6347605B2 (zh)
US2704103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reless banked multilayer coi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