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3273A -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3273A
CN101903273A CN2007801019944A CN200780101994A CN101903273A CN 101903273 A CN101903273 A CN 101903273A CN 2007801019944 A CN2007801019944 A CN 2007801019944A CN 200780101994 A CN200780101994 A CN 200780101994A CN 101903273 A CN101903273 A CN 101903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recruitment
car
evaluation number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19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3273B (zh
Inventor
小场由雅
铃木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3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3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3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B66B2201/103Destination call input before entering the elevator c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2Travel time
    • B66B2201/213Travel time where the number of stops is limi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使用评价值确定分配轿厢,提高了轿厢整体的运行效率,该评价值是根据把利用层站操作板新产生的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各个轿厢时的、各个轿厢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而求出的。该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具有:层站输入单元,其被设置在层站,能够进行目的地楼层呼梯登记;以及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其包括独立运算多个轿厢的各个评价值的多个评价值运算单元,根据各个评价值确定最终评价值,选择最佳的分配轿厢。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包括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3),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3)根据将新产生的新层站呼梯和新层站呼梯的目的地楼层即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多个轿厢中的各个轿厢时的、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设定增加量变量,根据增加量变量来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Description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多个电梯高效率地运行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当在楼房内设置有多个电梯的情况下,为了使多个电梯高效率地运行来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采用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并且,这种电梯组群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缩短到达乘客的目的地楼层的输送完成时间和缩短服务完成时间,以取代略微允许延长乘客的等待时间。
现有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作为轿厢呼梯的最佳分配装置,在层站设置与层站呼梯一起登记乘客的目的地楼层呼梯的呼梯登记单元、和确定分配给各个轿厢的轿厢呼梯的最大数的最大数确定单元,在超过最大数时分配给其他轿厢,减少到达乘客的目的地楼层的停靠楼层数,实现服务完成时间的缩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5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述的现有系统的分配动作的说明图,表示在把楼层1F~10F作为服务楼层的楼房内设置有多个电梯#A~#C的轿厢3A~3C的情况。
在图5中,例如假设在楼层4F产生层站呼梯5A,并产生朝向楼层5F、6F的目的地楼层呼梯6A、6B的情况下,根据到达预计时间评价值等优先顺序,分配给轿厢3A。
并且,然后在轿厢3B登记朝向楼层4F、10F的轿厢呼梯7A、7B,在楼层4F新产生朝向楼层10F的层站目的地呼梯8。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轿厢3B已确定停靠在楼层4F和10F,但是将产生新的层站目的地呼梯8未被分配给轿厢3B而被分配给轿厢3A的现象。
即,假设对轿厢3A允许的停靠数的“最大数”是“4”时,在轿厢3A的停靠数达到“4”之前一直分配给轿厢3A,因而导致当在楼层4F新产生的层站呼梯8的目的地楼层呼梯是“楼层10F”时,仍被分配给轿厢3A。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18484号公报
现有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虽然能够高效率地根据在层站新产生的目的地楼层呼梯来分配给其他轿厢,但是在对来自某个层站的目的地楼层呼梯分配1台轿厢时,在应该停靠的目的地楼层数达到预定值之前一直分配给1台轿厢,因而存在不能充分实现高效率的运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组群管理系统,抑制各个轿厢的停靠楼层数,并且每当产生新的层站目的地呼梯时选出最佳轿厢进行分配,由此充分实现高效率的运行。
本发明的管理多个轿厢运行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具有:层站输入单元,其被设置在一个以上的层站,能够进行目的地楼层呼梯登记;以及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其包括独立运算多个轿厢的各个评价值的多个评价值运算单元,根据各个评价值确定最终评价值,并选择最佳的分配轿厢,其中,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包括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根据将新产生的新层站呼梯和新层站呼梯的目的地楼层即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多个轿厢中的各个轿厢时的、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设定增加量变量,根据增加量变量来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评价值确定分配轿厢,因而能够提高多个轿厢整体的运行效率,该评价值是根据把利用层站操作板新产生的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各个轿厢时的、各个轿厢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而求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的框图。(实施例1)
图2是具体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内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的框图。(实施例1)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实施例1)
图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的轿厢分配处理的说明图。(实施例1)
图5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的分配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的框图,表示在楼房内设置有多个电梯的轿厢3A~3C的情况。另外,在此作为一例示出了设置有3台轿厢3A~3C的情况,当然可以设置任意数量的轿厢。
在图1中,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中连接有独立控制各个轿厢3A~3C的轿厢控制装置2A~2C、和设置于层站的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单元4A、4B。
轿厢控制装置2A~2C针对设置于楼层内的每个轿厢3A~3C而设置,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的控制下分别控制多个电梯。
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单元4A、4B构成能够在层站中进行目的地楼层呼梯的登记(目的地楼层的登记信息的发送)的层站输入单元(层站操作板),具有数字键等操作键和显示面板。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单元4A、4B当在层站产生层站呼梯及其目的地楼层呼梯(层站目的地呼梯)时,显示通过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分配的最佳轿厢的序号,通知利用者(乘客)应该搭乘的轿厢。
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具有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呼梯登记存储单元12、呼梯检测单元13、分配轿厢确定单元14和交通模式确定单元15,进行将层站目的地呼梯分配给最佳轿厢的处理。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内的各个单元11~15互相连接。
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具有预计等待时间运算单元111、其他评价值运算单元112和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
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构成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追加的特征要素,预计等待时间运算单元111和其他评价值运算单元112是在现有系统中采用的构成要素。
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内,呼梯确定单元13检测利用能够进行目的地楼层呼梯登记的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单元4A、4B产生的层站目的地呼梯,将新产生的层站呼梯及其目的地楼层呼梯输入到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
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根据呼梯登记存储单元12的存储内容,由当前的已分配层站呼梯和在各个轿厢3A~3C登记的轿厢呼梯,运算分配评价值。
分配轿厢确定单元14根据各个轿厢3A~3C的分配评价值的运算结果,确定最适于分配新产生的层站目的地呼梯的最佳轿厢。
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向各个电梯的轿厢控制装置2A~2C中由分配轿厢确定单元14确定的轿厢控制装置输入指示,使与各个轿厢控制装置2A~2C对应的轿厢3A~3C响应层站目的地呼梯。
图2是具体表示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内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的框图。
在图2中,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具有停靠数增加量检测部113a、停靠数增加量变量设定部113b和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部113c。
停靠数增加量检测部113a根据分配给各个轿厢3A~3C的已登记层站呼梯和在各个轿厢3A~3C登记的轿厢呼梯,针对每个轿厢3A~3C,检测在将新层站呼梯及其目的地楼层呼梯暂时分配给各个轿厢3A~3C时的停靠数的增加量。
停靠数增加量变量设定部113b根据把由停靠数增加量检测部113a检测到的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作为自变量的预定函数,设定增加量变量。
并且,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部113c根据由停靠数增加量变量设定部113b设定的增加量变量,运算各个轿厢3A~3C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下面,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处理动作。
在图3中,首先,当在层站产生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时(步骤S1),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将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轿厢3A(car=1)(步骤S2)。
然后,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运算分配给轿厢3A时的分配评价值(步骤S3)。
具体地讲,在步骤S3中,由预计等待时间运算单元111运算预计等待时间(步骤S31),由其他评价值运算单元112运算其他评价值a、b(步骤S32、S33),同时由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步骤S34),计算将多个评价值进行合计得到的值,作为被暂时分配的轿厢3A的分配评价值。
然后,把在步骤S3中计算出的分配评价值设定为被暂时分配的轿厢3A的分配评价值Val(1)(步骤S4),关于设置在楼房内的全部轿厢3A~3C(car=1、2、3),判定分配评价值的运算是否已完成(步骤S5)。
在步骤S5中,如果判定为分配评价值的运算没有完成(即,否),把暂时的分配轿厢变更为轿厢3B(car=1+1)(步骤S6),反复执行分配评价值的运算处理(步骤S3)。
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如果判定为分配评价值的运算已完成(即,是),选出全部分配评价值Val(car)中评价值(与停靠数增加量对应)最小的轿厢(car)(步骤S7)。
最后,把在步骤S7中选出的轿厢(car)确定为针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的最佳分配轿厢(步骤S8),结束图3的处理程序。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由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进行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的运算处理。
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是这样求出的评价值,即,是根据在各个轿厢3A~3C已经登记的层站呼梯和轿厢呼梯的登记状况、和新产生的新层站目的地呼梯,在将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各个轿厢3A~3C的情况下,考虑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而求出的。
关于在产生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时的停靠数,有可能是在层站增大“1”、在目的地楼层增大“1”,因而最大增大“2”。
但是,在确定层站或目的地楼层的任意一方是根据已经登记的层站呼梯或者轿厢呼梯而停靠的情况下,增加量为“1”。并且,在确定层站和目的地楼层都已经停靠的情况下,增加量为“0”。
下面,列举使用关于停靠数增加量的上述条件来求出评价值的示例。
首先,使用加权系数W1、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后的预计停靠总数A、和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前的预计停靠总数B,利用下面的式(1)计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1。
V1=W1×(A-B)…(1)
其中,在式(1)中,加权系数W1是确定根据其他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时的评价分配的系数。
并且,使用加权系数W2,根据将预计停靠总数的差分(A-B)进行平方得到的幂值,利用下面的式(2)计算还考虑到停靠数的增加量值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2。
V2=W2×(A-B)^2…(2)
并且,使用加权系数W3,根据预计停靠总数的各自平方后的差分(A^2-B^2),利用下面的式(3),计算不仅考虑增加量值而且考虑已登记的层站呼梯和轿厢呼梯的次数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3。
V3=W3×(A^2-B^2)…(3)
在式(2)、式(3)中,如果把预计停靠总数的差分(A-B)替换为D,则式(2)、式(3)可表示为下面的式(4)、式(5)。
V2=W2×D^2…(4)
V3=W3×(D^2+2×D×B)…(5)
其中,在根据式(4)计算出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2中,基于加权系数K2的调整幅度较小,在根据式(5)计算出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3中,基于加权系数K3的调整幅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改变式(5)。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加权系数W4和预定系数K和楼房内的服务楼层总数S,根据下面的式(6)计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4。
V4=W4×(D^2+K×D×B/S)…(6)
在式(6)中,服务楼层总数S是在楼房内各个轿厢3A~3C能够停靠的楼层数。
即,即使是相同的增加量值,由于增加量值的影响程度根据楼房内的服务楼层总数S而变化,因而需要按照式(6)那样除以服务楼层总数S。由此,能够抑制服务楼层总数S较多时的影响程度。
另外,在普通楼房内,作为某种交通模式,例如在上班时产生许多人从门厅所在楼层进入电梯并向各个办公楼层移动的定型的交通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输送效率,需要使各个电梯输送尽可能多的乘客,而且在输送乘客后在短时间内返回到门厅楼层,因而抑制停靠数的增加量比较重要。
相反,在下班时产生下述定型的交通模式,即,各种人从上层楼层进入电梯,乘客几乎都是向门厅楼层移动,而不会产生在中途楼层下电梯的轿厢呼梯。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从哪个楼层产生层站呼梯,由于目的地楼层相同(门厅楼层),因而无论分配给哪个轿厢,停靠数的增加量都不会产生差异。因此,与由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运算出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相比,重视由预计等待时间运算单元111运算出的预计等待时间评价值等其他评价值为好。
因此,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通过交通模式检测单元15检测当前的交通模式检测单元,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根据交通模式可变地设定评价值运算用的上述式(1)~(6)中的加权系数W1~W4。
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内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在上班时将加权系数W1~W3设定为较大的值,增强基于停靠数的增加量“1”的影响程度,相反,在下班时将加权系数W1~W3设定为较小的值,减弱基于停靠数的增加量“1”的影响程度,由此实现与交通模式的变化对应的高效率运转。
图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的轿厢分配处理的说明图。在图4中,对与前述(参照图5)相同的部分标注与前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具体说明。另外,在此作为一例示出了适用于把楼层1F~10F设为服务楼层的楼房的情况,但也能够适用于任意楼层层数的楼房。
与前述相同,首先,当在楼层4F登记了朝向楼层5F、6F的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分配给轿厢3A~3C中具有最高评价值的轿厢3A。
然后,假设当在轿厢3B登记了朝向楼层4F、10F的轿厢呼梯后,重新登记了层站呼梯8及其目的地楼层呼梯9的情况。
此时,新的层站呼梯8和目的地楼层呼梯9在被分配给轿厢3A时,停靠数增大“1”,在分配给轿厢3B时,停靠数的增加量为“0”,在分配给轿厢3C时,停靠数增大“2”。
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根据上述停靠数增加量,通过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在轿厢3A的分配评价值VA和轿厢3B的分配评价值VB逆转(VA>VB)的情况下,按照图4内的虚线箭头所示,将新的层站呼梯8和目的地楼层呼梯9分配给轿厢3B。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管理多个轿厢3A~3C运行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具有:层站输入单元(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单元4A、4B),其被设置在一个以上的层站,能够进行目的地楼层呼梯登记;以及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其包括独立运算多个轿厢3A~3C的各个评价值的多个评价值运算单元(预计等待时间运算单元111、其他评价值运算单元112),根据各个评价值确定最终评价值,选择最佳的分配轿厢。
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11包括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根据将新产生的新层站呼梯和新层站呼梯的目的地楼层即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多个轿厢3A~3C中的各个轿厢时的、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设定增加量变量,根据增加量变量来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包括:停靠数增加量检测部113a,其检测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停靠数增加量变量设定部113b,其根据把检测到的增加量作为自变量的预定函数,设定增加量变量;以及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部113c,其根据设定的增加量变量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把从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A减去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B得到的增加量值(A-B=D),作为增加量变量,运算各个轿厢3A~3C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1(参照式(1))。
并且,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把从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A减去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B得到的增加量值D,相乘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D^2,作为增加量变量,运算各个轿厢3A~3C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2(参照式(2)、式(4))。
并且,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把从第1幂值减去第2幂值得到的增加量值(A^2-B^2)作为增加量变量,运算各个轿厢3A~3C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3,所述第1幂值是将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A相乘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所述第2幂值是将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B相乘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参照式(3)、式(5))。
并且,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把将幂值D^2和相乘值相加得到的值作为增加量变量,运算各个轿厢3A~3C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V4(参照式(6)),所述幂值D^2是把从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A减去对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B得到的增加量值D,再相乘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所述相乘值是把将第2预计停靠总数除以服务楼层总数S得到的值、增加量值D、和预定系数K相乘得到的相乘值。
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还具有交通模式检测单元15,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113在根据增加量变量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时,乘以根据交通模式检测单元15的检测结果而设定的加权系数W1~W4。
即,由于增加量比其他轿厢小的轿厢已经被分配了新产生层站呼梯的楼层、或朝向该层站呼梯的目的地楼层的呼梯(具有新产生的层站呼梯和朝向与目的地楼层呼梯相同的目的地楼层的呼梯),因而评价将新层站呼梯和目的地楼层呼梯暂时分配给各个轿厢3A~3C时的停靠数的增加量,相加成最终的评价值,然后分配给评价值(增加量)较小的轿厢,由此抑制停靠数的增加量(轿厢整体的重复停靠),与其他轿厢相关的应该停靠的楼层数减少。
因此,能够减少组群管理系统内的轿厢整体的停靠楼层数。
并且,通过根据交通模式选定分配轿厢,例如在上班时,抑制基于上升轿厢翻转的顶层呼梯的到达楼层的平均值,因而能够减小轿厢整体的行进距离,获得节能效果,并且各个电梯能够输送尽可能多的乘客,而且在输送乘客后在短时间内返回到门厅楼层,能够提高输送效率。
并且,通过减少停靠楼层数和行进距离,能够缩短各个轿厢3A~3C在楼房内往返的循环时间,降低乘客长时间(例如60秒以上)地持续等待轿厢到达的“长期等待呼梯”的产生率,能够提高运转效率。

Claims (7)

1.一种对多个轿厢进行运行管理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具有:
层站输入单元,其被设置在一个以上的层站,能够进行目的地楼层呼梯登记;以及
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其包括分别运算所述多个轿厢的各评价值的多个评价值运算单元,根据所述各评价值确定最终评价值,选择最佳的分配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评价值运算单元包括运算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
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根据将新产生的新层站呼梯和作为所述新层站呼梯的目的地楼层的新层站目的地呼梯暂时分配给所述多个轿厢中的各个轿厢时的、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设定增加量变量,根据所述增加量变量来运算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包括:
停靠数增加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应该停靠的楼层数的增加量;
停靠数增加量变量设定部,其根据以检测到的所述增加量作为自变量的预定函数,设定所述增加量变量;以及
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部,其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增加量变量来运算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把从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减去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得到的增加量值,作为所述增加量变量,运算所述各个轿厢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把从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减去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得到的增加量值,再相乘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作为所述增加量变量,运算所述各个轿厢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把从下述第1幂值减去下述第2幂值得到的增加量值,作为所述增加量变量,运算所述各个轿厢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所述第1幂值是将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相乘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所述第2幂值是将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相乘所述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把将下述幂值和下述相乘值相加得到的值作为所述增加量变量,运算所述各个轿厢的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所述幂值是把从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后的第1预计停靠总数减去对所述新层站目的地呼梯进行暂时分配前的第2预计停靠总数得到的增加量值,再相乘预定次数得到的幂值,所述相乘值是把将所述第2预计停靠总数除以服务楼层总数得到的值、所述增加量值和预定系数相乘得到的相乘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组群管理系统还具有交通模式检测单元,
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运算单元在根据所述增加量变量运算所述停靠数增加量评价值时,乘以根据所述交通模式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设定的加权系数。
CN2007801019944A 2007-12-20 2007-12-20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Active CN101903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74563 WO2009081464A1 (ja) 2007-12-20 2007-12-20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3273A true CN101903273A (zh) 2010-12-01
CN101903273B CN101903273B (zh) 2013-08-21

Family

ID=4080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19944A Active CN101903273B (zh) 2007-12-20 2007-12-20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86756B2 (zh)
EP (1) EP2221266B1 (zh)
JP (1) JP5159794B2 (zh)
CN (1) CN101903273B (zh)
WO (1) WO200908146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8948A (zh) * 2011-07-15 2014-03-19 奥的斯电梯公司 限制每位乘客的停靠数的电梯轿厢指派策略
CN105084137A (zh) * 2014-05-19 2015-11-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8964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12955394A (zh) * 2018-11-14 2021-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7478B2 (ja) * 2009-11-27 2014-0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0661A (en) * 1978-12-13 1980-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roup controller for elevators
JPS55161760A (en) * 1979-06-05 1980-1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roup controller for elevators
JPH0610069B2 (ja) * 1984-12-05 1994-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H0720238B2 (ja) 1985-07-26 1995-03-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回路
US4691808A (en) * 1986-11-17 1987-09-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Adaptive assignment of elevator car calls
US4901822A (en) * 1987-08-06 1990-02-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Group supervisory apparatus for elevator
JP2607597B2 (ja) * 1988-03-02 1997-05-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601500B2 (ja) 1988-03-11 1997-04-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US5024295A (en) * 1988-06-21 1991-06-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lative system response elevator dispatcher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vary bonuses and penalties
DE59004881D1 (de) * 1989-09-27 1994-04-14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in Aufzugskabinen abgesetzten Zielrufen.
JPH085596B2 (ja) * 1990-05-24 1996-0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H06263334A (ja) * 1993-03-16 1994-09-2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H07117941A (ja) * 1993-10-26 1995-05-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3239587B2 (ja) 1994-02-23 2001-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3073650B2 (ja) * 1994-05-18 2000-08-07 株式会社東芝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H08198529A (ja) * 1995-01-25 1996-08-06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KR100202720B1 (ko) * 1996-12-30 1999-06-15 이종수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 제어방법
US7093693B1 (en) * 1999-06-10 2006-08-22 Gazdzinski Robert F Elevator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4312392B2 (ja) * 1999-08-03 2009-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DE69923002T2 (de) * 1999-10-21 2005-12-01 Mitsubishi Denki K.K. Aufzugs-gruppesteuerung
US7267202B2 (en) * 2003-05-13 2007-09-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ispatching with guaranteed time performance using real-time service allocation
JP4949722B2 (ja) * 2006-04-13 2012-06-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KR101260144B1 (ko) * 2008-09-19 2013-05-0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그룹 관리 장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8948A (zh) * 2011-07-15 2014-03-19 奥的斯电梯公司 限制每位乘客的停靠数的电梯轿厢指派策略
CN103648948B (zh) * 2011-07-15 2016-08-17 奥的斯电梯公司 限制每位乘客的停靠数的电梯轿厢指派策略
CN105084137A (zh) * 2014-05-19 2015-11-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084137B (zh) * 2014-05-19 2017-04-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8964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10589642B (zh) * 2018-06-12 2021-12-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12955394A (zh) * 2018-11-14 2021-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81464A1 (ja) 2011-05-06
WO2009081464A1 (ja) 2009-07-02
EP2221266A1 (en) 2010-08-25
EP2221266A4 (en) 2014-05-21
JP5159794B2 (ja) 2013-03-13
EP2221266B1 (en) 2016-09-21
US20100282544A1 (en) 2010-11-11
CN101903273B (zh) 2013-08-21
US8286756B2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497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2275787B (zh) 目的地楼层预约式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KR101260144B1 (ko) 엘리베이터 그룹 관리 장치
JP5351510B2 (ja) 乗り場行先階予約式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02421689B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N101402427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0413770C (zh) 调度建筑物中电梯系统多个轿厢的方法和电梯调度器
CN110589642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CN102730500B (zh) 具有多个电梯组的群管理电梯
CN101903273B (zh)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KR20100028547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 관리 제어 장치
JP626935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1670961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2009155042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性能評価装置
JP435865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3276961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WO201819381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利用者移動予測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利用者移動予測装置
JP435724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WO2010061427A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JP2013220933A (ja) 群管理学習装置
JPWO2019016937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5691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2002120972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42021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117411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