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1975B -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1975B
CN101901975B CN2010101870047A CN201010187004A CN101901975B CN 101901975 B CN101901975 B CN 101901975B CN 2010101870047 A CN2010101870047 A CN 2010101870047A CN 201010187004 A CN201010187004 A CN 201010187004A CN 101901975 B CN101901975 B CN 101901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lug
socket
coupling par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70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1975A (zh
Inventor
宫崎洋二
大仓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1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1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8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with identically-shaped contact, e.g. for hermaphroditic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84Hermaphroditic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组,包括:插头和插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接合器。该接合器在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耦接该插座和插头,使得该插座和插头彼此平行。所述接合器包括: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于该接合器的两端部分处并且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设置在插头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一连接部分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于该接合器的两端部分处并且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设置在插座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二连接部分接合。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组中的接合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多个连接器的接合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诸如移动电话的便携式终端的尺寸减小和功能升级正在进行,而且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的最小化和集成化以及印刷线路板的尺寸减小也变得日益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连接器,已经出现了需要具有200个导体的超多导体连接器的装置。间距最终变得更小,并且可以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空间进一步变得更小。即使轻微的尺寸减小也变得日益严重。
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用于各种应用的各种连接器。如图16所示,存在这样一种连接器的实例,该连接器包括插座1010和插头1030,并且该连接器使得印刷线路板(例如,FPC(柔性印刷电路)和硬基板)之间进行电连接,所述插座1010和插头1030安装在该印刷线路板上(参见,例如,JP-A-2002-008753)。
该插座1010包括:插座主体1011,该插座主体1011由限定为平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的模制树脂件制成;以及多个插座触点1020,该多个插座触点1020在树脂模制处理期间被插入到插座主体1011中并且通过弯曲条状金属材料而形成。
插头1030包括:插头主体1031,该插头主体1031由树脂模制件制成;以及多个插头触点1040,该多个插头触点1040在树脂模制处理期间被插入到插头主体1031中并且通过弯曲条状金属材料而形成。
为了与插头主体1031建立连接,插槽1012沿着插座主体1011的纵向而形成在该插座主体1011中。插头主体1031插入到该插槽1012中,从而使插座触点与插头触点彼此进行电连接。
将插头1030插入到插座1010的插槽1012中,于是,该插头1030的伸出量配合在该插座1010的插槽1012中。此外,插座触点1020的接触部分开始与插头触点1040的接触部分弹性连接。因此,使安装有插座1010的印刷线路板与安装有插头1030的印刷线路板电连接在一起。
已经提出了一种耦接件以及耦接型连接器,其中将多个该连接器耦接且布置在电路板上。该耦接型连接器包括在纵向上耦接在一起的多个连接器(JP-A-2005-294036),并且该耦接件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连接器(JP-A-8-250836)。
另一种所提出的连接器包括多个表面安装连接器,该多个表面安装连接器并联设置并且通过金属吸收板而耦接在一起(JP-A-11-003752)。当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安装在例如印刷线路板的电路板上的时候,该表面安装连接器防止了由在回流焊工序期间产生的热而引起变形的发生,或者防止了连接器受到由在回流焊工序之后的移除工序期间产生的损坏,从而保持了触点的平面度并且使吸收板可循环利用。
在该表面安装连接器中,吸收板的接合部分以及由该吸收板支撑的连接器的接合部分每个都设置有间隙空间(余地空间)。当将连接器放置在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的水平表面上时,该连接器能够在三维方向上轻微移动。通过保证该间隙空间,防止了在回流焊工序期间产生的翘曲和上升的发生,以从而提升在连接器的安装之后所实现的该连接器的平面度。
发明内容
然而,关于需要具有200个导体或更多导体的超多导体连接器的设备,间距变得越细微,并且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空间变得越小。同时,提升尺寸精度的需求增大,并且尺寸减小和精密化成为重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当试图通过单个连接器来实现该具有200个导体或更多个导体的超多导体连接器的时候,模制件由于连接器的伸长而变得易于翘曲。由于该原因,需要其中多个连接器并联安装的连接器组。关于JP-A-11-003752中描述的、使用并联安装的两个或更多个连接器的结构的连接器组,保证了具有高等级的平面度的安装性能。然而,就安装精度和安装空间的减小而言,该超多导体连接器是不足的,并且为了满足进一步小型化的需求,该超多导体连接器遇到了诸如前述的难题。
在关于JP-A-11-003752中描述的连接器中,将该连接器保持为使其夹在金属吸收板之间。具体地,使整个插座变得更大且需要占用空间。因此,使其他元件或者其他插座不能安装在相邻位置处,并且在提高组装密度方面遇到了限制。由于吸收板由金属制成,所以在用于将连接器安装于例如印刷线路板的安装板的回流焊工序期间,该吸收板很可能将热量传递到连接器,从而引起了连接器自身易受翘曲等的问题。
如上所述,JP-A-11-003752描述了当提供有称为间隙空间的余地空间的时候,提高了平面度。然而,最终引起了与该间隙空间等量的偏移。出于这个原因,当其上安装有插座的印刷线路板(电路板)和其上安装有插头的例如柔性线路板的线路板(基板)通过该插座与插头的接合而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在电路板之间产生位置偏移的原因,可能引起例如接合失效的问题。因此,必须在连接器上设置位置偏移吸收机构,这转而造成了进一步增加了占用空间的问题。
JP-A-8-250836描述了耦接件,该耦接件在其纵向两端处具有多个接合部分,并且该耦接件由树脂制成。该耦接件用于将多个连接器耦接在一起。因此,该耦接件被描述为能够保持端子的平面度,而不会导致连接器的翘曲或者扭转。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当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时候,在耦接件的接合部分与连接器之间设置有活动空间(间隙空间),从而该连接器可以自由的移动与该自由空间相当的程度,如JP-A-11-003752那样。不可能实现与近来所需的印刷线路板的最小化相关的使得连接器的占用空间减少的最小化。
为了连接该耦接件,必须准备装配有适用于各类型的保持部分的耦接件,诸如连接器的插座部分和插头部分,并且需要适用于该插座部分和插头部分的至少两种类型的耦接件。此外,在使用两种类型的耦接件的情况下,该耦接件之间的公称尺寸误差可能造成具有狭窄间距的连接器的插入和移除上的困难,这转而导致连接可靠性的变差。
此外,用于插座部分的耦接件连接于一个电路板,而用于插头部分的耦接件连接于另一个电路板。在形状和尺寸方面,该两个耦接件彼此不同。因此,当将用于插座部分的耦接件和用于插头部分的耦接件安装在各自的电路板上的时候,很可能引起由于回流焊工序的热量所导致的变形。出于这个原因,当试图通过用于插座部分的耦接件和用于插头部分的耦接件的接合来连接作为成品的电路板的时候,由于翘曲或者扭曲,在接合方面可能遇到困难。
考虑到该情况制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该连接器组通过一种类型的插座保证了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并且该连接器组具有细微间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该连接器组能够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并且消除了形成间隙空间、变形吸收部分等的必要性,并且该连接器组保证了在电路板之间的高精度超细微连接;以及提供了一种用于该连接器组的接合器(耦接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紧凑的、高尺寸精度的连接器组,即使在细微间距的连接器的情况下,该连接器组也显示出高连接可靠性;以及提供一种用于该连接器组的接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包括:插头和插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接合器,其中该插头包括:绝缘的插头主体;以及多对插头触点,该插头触点设置在插头主体上并且沿着第一布置方向布置以便彼此平行,其中该插头主体包括在第一布置方向上设置在插头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一连接部分,其中所述插座包括:具有插槽的绝缘的插座主体,该插槽具有能够使所述插头可移除地插入到其中的形状;以及多对插座触点,该插座触点设置在插座主体上并且沿着第二布置方向布置以便彼此平行,其中插座主体包括在第二布置方向上设置在该插座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二连接部分,并且其中当将插头插入在插座的插槽中时,该多对插座触点布置成接触所述多对插头触点,其中将接合器构造成耦接所述插头和插座,使得插头的第一布置方向和插座的第二布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还使得插头和插座定向成以便当插头和插座用接合器耦接的时候,该插头和插座电连接于电路板,并且其中该接合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接合器主体;设置于在第一方向上的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构造成与第一连接部分接合;以及设置于在第一方向上的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构造成与第二连接部分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包括:插头,该插头包括:绝缘的插头主体,该绝缘的插头主体包括设置在该插头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一连结部分,以及多对插头触点,该插头触点将接触第一电路板,并且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上;插座,该插座包括:绝缘的插座主体,该插座主体具有插槽,该插槽具有能够使所述插头可移除地插入到该插槽中的形状;并且包括设置在该插座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二连接部分,以及多对插座触点,这些插座触点将接触所述第一电路板,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上,使得当将所述插头插入在所述插座的插槽中时,所述多对插座触点布置成接触所述多对插头触点;以及接合器,该接合器被构造成耦接所述插头和插座,使得所述插头和插座平行,该接合器包括:接合器主体,该接合器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在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倾斜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倾斜透视图(当将接合器从该连接器组移除时);
图3是当从接合器的正面观看时,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该接合器的倾斜透视图;
图4A是当从接合器的背面观看时,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该接合器的倾斜透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所示的线IVB-IVB切割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构成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插座和插头与接合器相接合的图示;
图6是示出了插座和插头与接合器的接合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描述图,该插座和插头构成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组;
图7A至图7C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示意图,其中图7A是该连接器组的俯视图,图7B是该连接器组的主视图,而图7C是该连接器组的侧视图;
图8A至图8C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安装在电路板上,即,接合器从该连接器组移除的示意图,其中,图8A是该连接器组的俯视图,图8B是该连接器组的主视图,而图8C是该连接器组的侧视图;
图9A至图9D是示出了将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安装于电路板的过程以及连接该连接器组的电路板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安装于电路板以及连接该连接器组的电路板的过程的倾斜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安装于电路板以及连接该连接器组的电路板的过程的倾斜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安装于电路板以及连接该连接器组的电路板的过程的剖视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了在电路板上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尺寸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插座和连接器的倾斜透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在电路板上的现有技术实例的连接器组的尺寸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了现有技术实例的连接器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至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的便携式终端,并且实现了在端子之间具有0.35mm的间距的超细间距的连接。
首先描述本实施例的基本构造。如图1和图2的倾斜透视图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是这样一种连接器组,其将一个电路板连接于另一个电路板,例如,将柔性印刷线路板连接于其为坚硬基板的印刷线路板。图1示出了连接有接合器的连接器组,而图2示出了将接合器从连接器组移除的该连接器组。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组通过利用由树脂模制件制成的接合器50将插座10固定地连接于插头30而形成。插座10包括插座主体11和在该插座主体11上平行布置的多个插座触点20。该插头30包括插头主体31以及在该插头主体31上平行布置的多个插头触点40。该插头触点40接触且电连接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相应插座触点20。接合器50包括用于移除该接合器50的棘爪56。该连接器组的长度用参考标记L表示,而该连接器组的宽度用参考标记W0表示。该连接器组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没有由接合器50形成的凸起。也就是说,将接合器50布置成不从插座和插头的外缘伸出。当利用接合器50形成连接器组的时候,使得该接合器50的上表面(吸收表面)大致水平,以便在安装操作期间该连接器组能够容易地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结果,由于使得该接合器的上表面大致水平,所以即使当调节插头的高度或者扩展接合器的凹槽的时候,也能够容易地安装该连接器组。
换句话说,将接合器50构造成连接插座10和插头30,使得插座触点20布置的方向与插头触点40布置的方向与接合器50的纵向(即,第一方向A)平行,并且使得插座10和插头30(更具体地,插座触点20和插头触点50)定向成以便当插座10和插头30被接合器50耦接的时候,该插座10和插头30电连接于电路板。
具体地,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接合器50包括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52a,52b)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53a,53b)。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52a,52b)分别与用作插头30的接合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分2(2a,2b)接合。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53a,53b)与用作插座10的接合部分的第二连接部分3(3a,3b)接合。因此,接合器50以高精度可靠地保持了插座10与插头30的位置精度。图3是当从接合器的正面观看时该接合器的倾斜透视图;图4A是当从接合器的背面观看时该接合器的倾斜透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所示的线IVB-IVB切割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了构成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的插座和插头与接合器相接合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了第二连接部分3(3a,3b)与接合各自的第二连接部分3(3a,3b)的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53a,53b)之间的接合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A至图7C是连接器组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以及图8A至图8C是示出了连接器组安装在电路板上,即,接合器从该连接器组移除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
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该接合器50包括接合器主体51、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52a,52b)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53a,53b)。接合器主体在第一方向A上延伸。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52a,52b)形成在接合器主体51的两端处,以便在在俯视图中在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第二方向L1上延伸,并且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52a,52b)被构造成与形成在插头30上的第一连接部分2a,2b接合。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53a,53b)形成在接合器主体51的两端处,以便在在俯视图中在与第一方向A垂直且与第二方向L1相反的第三方向L2上延伸,并且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53a,53b)被构造成与形成在插座10上的第二连接部分3a和3b接合。
接合器50由树脂模制件形成,该树脂模制件由与插座主体11和插头主体31相同的绝缘树脂形成,例如环氧树脂。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接合器主体51具有宽度为2.0mm的平坦表面,以及形成在平坦表面的相反侧上的凹槽部分。如图4B所示,接合器主体51包括具有大约0.3mm的宽度D1的厚框架部分54以及具有大约0.3mm的厚度D2的薄凹槽部分50。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保持希望长度的同时减小接合器50的重量,而没有翘曲或者扭转。接合器50还包括棘爪部分56。当在用于固定该连接器组的回流焊工序之后将接合器50移除的时候,棘爪部分56使得能够用小的力移除接合器50。
如上所述,接合器主体51包括具有预定宽度的平坦表面。结果,即使当通过自动安装操作来处理该连接器组的时候,利用具有比接合器主体51的平坦表面的宽度更小的直径的真空吸嘴,也能够不失效地保持并且运送该接合器50。因此,能够将接合器50可靠地插入到插座10和插头30中以及从该插座10和插头30移除,使得接合器50的自动连接变得容易可行。
图6是示出了与连接器组的接合器连接部分53的连接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第二连接部分3a与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a之间的连接的示意图。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a定义为凸部,并且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a的内侧表面是锥形的,使得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a的厚度朝其末端减小。因而,在接合器50的插入期间该接合器50易于插入,并且该接合器50不会与连接器组的内部相干扰,从而该接合器50易于移除,该干扰诸如是在移除该接合器50期间与连接器组50的内部接触。
如图7和图8所示,插头30包括多对插头触点40和绝缘的插头主体31。插头触点40设置成使其能够与第一电路板100(见图12)电连接,并且包括镀有镍层和金层的铜合金。在绝缘的插头主体31上,多对插头触点40沿着第一方向A平行地布置。绝缘的插头主体31包括设置在该插头主体31的两端处的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分2a和2b。
如图7和图8所示,插座10包括多对插座触点20和绝缘的插座主体11。插座触点20设置成使其能够与第一电路板100(见图12)电连接,并且包括镀有镍层和金层的铜合金。第二连接部分3a和3b定义为形成在插座主体11的两端处的凹槽。插头30的第一连接部分2a和第二连接部分2b可移动地插入到该凹槽中。多对插座触点20平行地且沿着第一方向A布置,以便当将形成在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30上的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分2a和2b插入到第二连接部分3a和3b中的时候,该多对插座触点20接触且电连接于安装在第二电路板200(见图12)上的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30的多对插头触点40。
关于凸凹关系,第一连接部分2a和2b具有与第二连接部分3a和3b相反的形状,以便他们彼此配合。
现在参考图9A至9D来描述用于组装该连接器组的方法。图9A至9D是示出安装连接器组的过程的剖视图(相当于图1所述的截面A-A的视图)。
首先,如图9A所示,利用真空吸嘴(未示出)将接合器50从上面放置在插座10和插头30上,该插座10和插头30平行布置并且容置在托盘(未示出)中。因此,接合器50的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52a,52b)接合插座10的第二连接部分2a,2b。而且,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53a,53b)接合插头30的第一连接部分3a,3b。
如图9B所示,将连接器组的端子定位到第一电路板100的连接盘101,并且该连接器组受到回流焊工序,从而该连接器组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00的连接盘101上。图10是示出了该状态的倾斜透视图。此时,由于以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连接器相连接的情况相同的方式,通过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2和53使连接器组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2和3固定,所以能够将变形防止到最小值,以便至少利于与连接器的连接。
如图9C所示,在第一电路板100的连接盘与连接器组的端子固定地连接之后,移除接合器。图11是移除接合器50之后,固定到电路板的连接盘上的连接器组的倾斜透视图。
同时,另一个连接器组也同样安装在第二电路板200的连接盘上。
此外,在第二电路板200的连接盘与连接器组的端子固定地连接之后,移除接合器。
此后,分别与连接器组连接的第一电路板100和第二电路板200能够经由插入在其之间的连接器组而连接在一起,以便彼此面对(图9D)。当第一电路板100和第二电路板200连接的时候,连接于第二电路板200的连接器组的插头30的第一连接部分2a插入到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00的连接器组的插座10的第二连接部分3a中,并且连接于第二电路板200的连接器组的插座10的第二连接部分3a插入到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00的连接器组的插头30的第一连接部分2a中。
在图9A至图9D所示的实例中,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a不设置有锥面,这与图6中所示的不同,并且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a全部接触第二连接部分3a的那部分具有与该第二连接部分3a的该部分配合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至少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a和53b包含更加有弹性的材料或者更柔软的材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于倾斜地移除接合器而引起的在触点上遭受损坏。
如图12和13所示,插座触点20和插头触点40在连接器组的中间区域中彼此弹性接触,从而实现了可靠的连接。图12和图13是相当于图1所示的截面B-B的视图。
如图13所示,关于所安装的200个导体的连接器组在电路板上所占用的宽度W1,可以将插座10与插头30之间的空间W5减小为将端子焊接到连接盘所需的最小空间。此外,由于连接器组相当于插座10与插头30的结合,所以连接器组的宽度成为插座宽度W3、插头宽度W4以及插座10与插头30之间的空间W5的总和。参考标记W6表示插座10的中心与插头3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反地,如图15所示,当将现有技术的插座或者插头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需要两个宽的插座的宽度,即,2×W3。因此,如图15所示,在电路板上由连接器组占用的宽度W11达到7.5mm。由于需要与在平行布置的两个插座1010之间的间隔等量的空间,所以还必须增大插头103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W16,并且该空间成为等于两个插座1010的宽度W3和两个插座1010之间的空间W15的和。因此,在电路板上由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占用的宽度W1达到7.0mm。当与在电路板上由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组占用的宽度W11为7.5mm相比,可以将宽度减少多达0.5mm。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使插座10和插头30平行设置。分别设置在插座10和插头30的两端处的并且形成用于连接电路板的接合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2,3,与形成在接合器50的两端处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2,53接合。结果,当利用连接器组使电路板连接的时候,在插座10和插头30的最初用于接合的部分处,利用接合器50使插座10和插头30固定,使得能够将电路板和连接器组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以相当优异的位置精度来固定插座10和插头30,并且没有必要形成间隙空间以及变形吸收部分。结果,能够获得更高等级的位置精度,并且细微间距变为可能。此外,能够减小插座10与插头30之间的空间。由于必要要求是将插座10和插头30布置成保证连接电路板时所需的空间,所以能够防止增加占用空间,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强连接性。由于在最初接合连接器组的位置处,连接器组在被接合器连接且固定的同时通过回流焊工序而连接到电路板上,所以能够维持高等级的位置精度。
具体地,在通过接合器50的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来固定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2和3的同时,执行运送过程和诸如回流焊工序的安装过程,当电路板实际上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2和3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第二和第一连接部分3和2相接合。因此,能够防止在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期间由于位置偏移所引起的在插入和移除方面的困难,该位置偏移由例如翘曲的变形而导致。
此外,由于连接器组是插座10与插头30的结合,所以在将被接合的配对电路板上通过插入和移除设置插座10与插头30的相同结合。由于在例如回流焊工序的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变形的程度也是相同的,所以更不可能引起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引起的偏移,并且在电路板的插入和移除时显示出更优异的接合可操作性。
在连接器组中,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52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3中定义为凸部的那个具有锥面,使得该锥面的厚度朝其末端减小。因此,能够防止接合器50与插头触点40的凸部相干扰以及损坏该插头触点40的凸部,该干扰和损坏是在已经将连接器组焊接到电路板上之后移除接合器50时由该接合器50的倾斜移除所引起的。
根据该构造,能够防止插座10或插头30的触点由于与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2,53的凸部相干扰而引起的损坏,该干扰是在已经将连接器组焊接到电路板上之后移除接合器50时所引起的。
凸部可以具有与该凸部的顶表面垂直的侧表面,而不是锥面。
在本实施例中,接合器50通过利用金属模一体模制而形成。然而,接合器50不是必须由整体模制制成。在接合器50的某些区域,接合器主体51以及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2,53还可以由不同的树脂制成。例如,接合器主体51可以由环氧树脂制成,而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52,53可以由例如聚酰亚胺树脂的轻柔树脂制成。此外,接合器主体51可以由金属板制成,而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可以由树脂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定义为凹部的第二连接部分3形成在插座10的两端处,而定义为凸部的第一连接部分2形成在插头30的两端处。然而,凹部和凸部可以形成在插座10与插头30的每一个的各端部处。在这种情况下,接合器50从而具有对称的几何形状,使得能够防止在接合器50中发生扭转,并且能够很好地抑制在回流焊工序期间产生的变形。
最后详细描述形成连接器组的插座10和插头30。
如图14所示,插座10的插座主体11由树脂模制件形成,以便具有大致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平直形状。插座主体11沿其纵向限定矩形凹入的插槽12。当通过树脂模制形成插座主体11的时候,插入该多个插座触点20,并且该多个插座触点20在侧壁13、13上布置成两列,该侧壁13、13设置在插座主体11的沿其纵向延伸的插槽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C状的导向壁15形成在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30相对的插座主体11的表面上,以便从第二连接部分3(3a,3b)的两个纵向端部的边缘朝着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30伸出。该导向壁15具有倾斜表面15a,使得伸出量从第二连接部分3(3a,3b))))朝着该第二连接部分3(3a,3b))))的外侧增加。根据该构造,当将用作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30的伸出接合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分2(2a,2b)插入到插座主体11的第二连接部分3(3a,3b)中的时候,通过沿着第二连接部分3(3a,3b))))的周缘设置的导向壁15的倾斜表面15a来引导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30,从而该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30被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中。因此,即使当插座主体11与插头主体31之间的相对位置略微移位的时候,也能容易地将该插头30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中。
每个插座触点20都是由条状金属材料制成。每个插座触点20连续地、一体地包括:保持部分21、弹性部分(第一接触部分)22,以及条状端子部分23。保持部分21弯曲成U形形状,并且保持在插座主体11上,以便夹住沿着插座主体11的插槽12延伸的侧壁13的边缘,该插座主体11的插槽12沿着该插座主体11的纵向延伸。弹性部分22从保持部分21的位于插槽12的内部的位置处的一端延伸,以便定义为与保持部分21一起形成S形状。弹性部分22在保持部分21与该弹性部分22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方向上(即,在与将插头30插入到插槽12中以及将插头30从插槽12移除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以弯曲。端子部分23从保持部分21的位于插槽12的外部的一端向外弯曲,以从而在与侧壁13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伸出。将端子部分23焊接到连接盘101(见图9B),该连接盘101是例如印刷线路板的电路板100的印刷电路。在弹性部分22中,使在与保持部分21分离的方向上伸出的接触凸起24弯曲,并且该接触凸起24在与插入和移除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弹性伸出。
插座加强件14通过夹物模压而同时模制在插座主体11的纵向端部16上。该插座加强件14包括:从端部16的底部向侧面伸出的固定片14a;嵌入在端部16中的U形连接片(未示出);以及L形的延伸片(未示出)。固定片14a连接于延伸片的外侧,并且该固定片14a设置成大致与端子部分23齐平。当将插座触点20的端子部分23固定地焊接于由诸如印刷线路板的电路板100的印刷电路制成的连接盘101时,固定片14a被固定地焊接于连接盘(未示出),从而插座加强件14能够使作用在插座主体11的电路板上的固定力加强,并且能够减小连接器的装配期间作用在插座触点20上的应力。此外,由于插座加强件14嵌入在插座主体11中,所以能够增强插座主体11的机械强度。此外,插座加强件14通过夹物模压而设置在插座主体11上,插座主体11不需要保证例如在通过压配合来保持该插座加强件14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厚度。
插头30的插头主体31是由树脂模制件制成,该树脂模制件具有狭长的、大致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在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座主体11相对的插头主体31的表面的横向中心处,安装槽32在插头触点40所将设置的区域中形成在纵向上。插头主体31还包括在安装槽32的两侧上在与沿着侧壁33,33的背侧(即,侧壁的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座10相对的那侧)上的边缘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侧壁33伸出的凸缘部分34。多个插头触点40沿着插头主体31的纵向在插头主体31的各侧壁33,33的外部表面上平行布置成两列。此外,连接彼此相对的侧壁33、33的横跨安装槽32的多个分隔壁35与插头主体31一体地形成,以便从安装槽32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32的开口。每个分隔壁35都在插头主体31的纵向上插入在相邻的插头触点40之间。
每个插头触点40都通过弯曲条状金属材料而形成,并且同时通过夹物模压模制在插头主体31上。插头触点40形成为沿插头主体31的侧壁33的外壁设置,并且包括:将与插座触点20的接触凸起24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41;端子部分42,该端子部分42形成为在与侧壁33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凸缘34向外伸出并且将被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导电图上;以及曲部43,该曲部43形成为从侧壁33的最高点附近横跨该侧壁33并且到达凹部32的底部附近的大致颠倒的U形形状。将曲部43的外表面侧的曲率半径设立为最小的曲率半径,使得插座触点20的弹性部分(第一接触部分)22很难发生由于与曲部43剐蹭而弯曲。
此外,凸起44和凹面45设置在插头触点40的第二接触部分41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处插座触点20的接触凸起24滑动。具体地,凸起44形成于在高度方向上比插头触点40的中心略向上的位置处(端子部分42的凸起的相对侧)。倾斜面44a形成在凸起44的外表面上,使得凸起的尺寸在越靠近端子部分42的部分处变得越大。凹面45具有沿着插头触点4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沟渠形状,并且具有两个倾斜面,该两个倾斜面的深度为了靠近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而变得更深,使得插头触点40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即,与高度方向成直角相交的方向上的截面成为大致V形形状。
凹面45在插头触点4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形成为比凸起44的宽度尺寸更宽,而比接触凸起24的宽度尺寸更小。此外,凹面45在插头触点4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和位置设立在插座触点20的接触凸起24在第二接触部分41上滑动的范围内。
根据该构造,在如图13所示的将插头30完全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中的状态下,接触凸起24接触凹面45的两侧部分,并且凸起44从接触凸起24定位在插槽12的底面侧。此外,在用于将插头30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中的过程中,在插头触点40的第二接触部分41中,接触凸起24弹性接触凹面45的两侧。另外,接触凸起24接触所述凸起44的区域没有与接触所述凹面45的两侧的区域重叠。因而,即使在插座10与插头30连接之前,外来物质粘合在插座触点20的接触凸起24或者插头触点40的第二接触部分41上,该外来物质也能够在接触凸起24在第二接触部分41的表面上滑动的过程中掉落在凹面45中。因此,与插头触点40的第二接触部分41上不设置有凹面45的情况相比,外来物质楔入在接触凸起24与第二接触部分41之间的可能性变得更低。换句话说,通过在插头触点40的第二接触部分41上设置凸起44和凹面45,能够防止由于外来物质而引起的插座触点20与插头触点40之间的不良接触。此外,接触凸起24在凹面45的两侧上的两个点处接触,使得能够增加插座触点20与插头触点40的接触可靠性。另外,在接触凸起24的滑动的范围内,凹面45设置在插头触点40的第二接触部分41上,使得与凹面45设置在接触凸起24的滑动范围之外的部分处的情况相比,粘合在接触凸起24上的外来物质能够确定地掉落在凹面45中。
此外,当在将插头30从插座10的插座12拉出的方向上将力施加于该插头30的时候,插座触点20的接触凸起24接触插头触点40的凸起44,使其受到来自凸起44的阻力。因此,存在插头30很难从插座10的插槽12拉出的优点。通过这种方式,当将插头30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中的时候,插座触点20的接触凸起24接触该插头触点40的凸起44。然而,由于斜面44a形成在凸起44上,使得该伸出尺寸在越靠近端子部分42的位置处变得越大,所以将插头30插入到插槽12中时的阻力变得比将插头30从插槽12拉出时的阻力更小。此外,由于将凹面45的位置和形状设立成使得接触该凸起44的范围没有与接触凸起24上的接触所述凹面45的两侧的范围重叠,所以在接触凸起24在凸起44的表面上滑动的同时,由接触凸起24推动的外来物质掉落在凹面45中,并且几乎不会楔入在接触凸起24与第二接触部分41之间。
此外,插头加强金属件46通过夹物模压在插头主体31的在纵向上的两端部分中而与插头主体31一体地嵌入。插头加强金属件46形成在与插头触点40相同的基底金属上,并且如图14所示具有大致相同的横截面形状。换句话说,插头加强金属件46对应于所谓的损耗插脚(loss pins),该损耗插脚没有电连接在插头触点40之中。然而,插头加强金属件46的对应于第二接触部分41的部分被嵌入在插头主体31的两端部分中,以便不露出该部分。如图14所示,可以将对应于端子部分42的插头加强金属件46的固定片46a切断为比插头触点40的端子部分42更短,以便与插头主体31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基本相同。凸起44和凹面45设置在每个插头加强金属件46上,类似于插头触点40。利用将该插头加强金属件46插入到插头主体31中,形成插头主体31的树脂紧密地接触在凸起44和凹面45的表面上,使得增加了插头加强金属件46和插头主体31之间的固定强度,并且增加了插头主体31的机械强度。此外,由于将插头加强金属件46插入到插头主体31中,所以与将插头加强金属件压配合到插头主体中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插头主体31在纵向上的两端部分更小。
当将插头触点40的端子部分42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图上的时候,将插头加强金属件46的固定片46a同时焊接在电路板的连接盘101(见图9B)上。从而,能够加强插头主体31到电路板的固定强度。此外,通过插头加强金属件46的固定片46a,能够减小当插座10与插头30连接的时候所施加于插头触点40的应力。换句话说,插头加强金属件46用作插头触点40的端子加强金属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组包括插座、插头以及接合器的组合。然而,即使当连接器组包括接合器以及插座和插头中的仅仅一个但是该接合器如本实施例具有能够将插座和插头二者耦接的结构的时候,这种连接器组也能够提供本实施例的优点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诸如在安装过程中插座10和插头30中的其中之一的精确的位置精度,以及高的连接可靠性。换句话说,该连接器组可以包括接合器,以及插座和插头中的至少一个。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包括插座和插头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接合器,该接合器被构造成耦接插座的两端部分与插头的两端部分,以便将该插座和插头平行布置。关于该插座和该插头,在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期间形成接合部分的第一个第二连接部分与形成在接合器的两端处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相接合。结果,当使电路板连接时,该插座的最初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头的部分接合的那部分,以及插头的最初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插座的部分接合的那部分,通过该接合器而固定在一起,从而电路板和连接器组被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包括插头和插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接合器。插头包括:绝缘的插头主体;以及多对插头触点,该插头触点设置在插头主体上并且沿着第一布置方向布置,以便彼此平行。该插头主体包括在第一布置方向上设置在插头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一连接部分。该插座包括:限定了插槽的绝缘的插座主体,该插槽具有能够使所述插头可移除地插入到其中的形状;以及多对插座触点,该插座触点设置在插座主体上并且沿着第二布置方向布置,以便彼此平行。插座主体包括在第二布置方向上设置在该插座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二连接部分。当将插头插入在插槽中时,该多对插座触点布置成接触所述多对插头触点。该接合器被构造成耦接所述插头和插座,使得插头的第一布置方向和插座的第二布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并且还使得插头和插座定向成以便当插头和插座用接合器连接的时候,该插头和插座电连接于电路板。该接合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接合器主体;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该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构造成与第一连接部分接合;以及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该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构造成与第二连接部分接合。
根据该构造,接合器能够耦接插座和插头,以将它们布置成彼此平行。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分别设置在插座的两端处和插头的两端处,并且该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还在电路板的连接的时候形成接合部分。该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与形成在接合器两端处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接合。结果,在利用连接器组连接电路板的时候,在最初用于接合的插座和插头的那部分处,接合器能够将插座和插头固定,并且该连接器组能够连接于电路板。因此,能够以相当优异的位置精度来固定插座和插头,并且没有必要形成间隙空间以及变形吸收部分。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等级的位置精度,并且细微间距变为可能。此外,能够减小插座与插头之间的空间。由于必要要求是将插座和插头布置成确保将电路板连接在一起时所需的空间,所以能够防止增加占用空间,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强连接性。由于在连接电路板时最初用于接合的位置处,连接器组在被接合器连接且固定的同时通过回流焊工序而连接到电路板上,所以能够维持高等级的位置精度。具体地,在通过接合器的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固定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和的同时,执行诸如回流焊工序的运送过程和安装过程,当电路板上实际上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和与另一个连接器组的第二和第一连接部分和相接合。因此,能够防止在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期间由于位置偏移所引起的在插入和移除方面的困难,该位置偏移由例如翘曲的变形而导致。
此外,当连接器组包括插座与插头的结合时,在将被接合的配对电路板上通过插入和移除来设置插座与插头的相同结合。由于一个电路板与另一个电路板之间在例如回流焊工序的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变形的程度也是相同的,所以更不可能引起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引起的偏移,并且在电路板的插入和移除时显示出更优异的接合可操作性。
在连接器组中,分别至少在接触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的部分以及至少在接触连接部分的部分中,插头连接部分和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分别至少在接触第二接合器连接器部分的部分中以及至少在接触第一连接部分的部分中,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
根据该构造,当插座的连接部分和连接器组的插头与接合器的连接部分接合的时候,插座和插头的接触该接合器的部分具有与该接合器的部分相同的形状。因此,在接合器的配合于该连接器组的部分中,接合器连接部分呈现与连接器组的插座和插头的连接部分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能够更彻底地防止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移位,并且能够以与执行连接器连接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维持插座和插头,从而,能够以高精度维持插座触点的位置和插头触点的位置。
第二连接部分可以是凹部,而第一连接部分可以是配合到该凹部中的凸部。
根据该构造,具有更大宽度的插座能够形成为具有凹部,并且插头能够形成为具有凸部。因此,插座和插头能够被固定,同时保持为无间隙地紧密接触,使得实现了稳定的连接。
接合器可以是树脂模制件。
根据该构造,具有相同形状的多个接合器可以通过金属模制形成,这可以实现低成本、少加工误差,以及高尺寸精度的增强。此外,当与金属接合器相比的时候,树脂接合器在移除期间更不易于裂缝。
接合器主体可以具有给定宽度的平坦平面以及与该平坦表面相对的不规则表面。
根据该构造,在自动安装操作的情况下,利用具有管嘴的真空吸嘴,能够容易地将接合器自动安装,该管嘴的宽度小于接合器主体的平坦表面。此外,接合器在其背侧上具有不规则的表面,并且从而能够在维持接合器的预定强度的同时实现更轻量的接合器,以便防止发生翘曲和扭转。
插座主体和插头主体可以由与接合器相同的绝缘树脂制成。
根据该构造,能够使热膨胀系数恒定。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等级的位置精度。如果插座主体和插头主体用不同的绝缘树脂制成,那么接合器可以用与该绝缘树脂中的任一个相同的材料制成。
限定凸部的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或者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中的一个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朝着其末端变得更薄。
根据该构造,能够防止插座或者插头的触点与第一或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的凸部相干扰以及损坏该第一或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的凸部,该干扰和损坏是在已经通过焊接将连接器组连接到电路板上之后将接合器移除时,该接合器的倾斜移除所引起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在上述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使插座与插头之间的空间减小,并且还能够实现位置精度的提升以及减小发生翘曲和扭转的几率。从而,变形吸收部分也变得没有必要,并且能够生产具有真正细微间距的小型连接器。
本发明基于2009年5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26553,上述申请的整个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此。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组,包括:
插头和插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接合器,
其中所述插头包括:
绝缘的插头主体;以及
多对插头触点,这些插头触点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上并且沿着第一布置方向布置,以便彼此平行,
其中,所述插头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分,该第一连接部分在所述第一布置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的两端部分处,
其中所述插座包括:
具有插槽的绝缘的插座主体,该插槽具有能够使所述插头可移除地插入到该插槽中的形状;以及
多对插座触点,该插座触点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上并且沿着第二布置方向布置,以便彼此平行,
其中,所述插座主体包括第二连接部分,该第二连接部分在所述第二布置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的两端部分处,并且
其中,当将所述插头插入在所述插座的插槽中时,所述多对插座触点布置成接触所述多对插头触点,
其中,所述接合器被构造成耦接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使得所述插头的所述第一布置方向和所述插座的所述第二布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并且使得所述插头和插座定向成当该插头和插座被所述接合器连接的时候,该插头和插座电连接于电路板,并且
其中,所述接合器包括:
接合器主体,该接合器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接合;以及
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基本相同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是凹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是凸部,该凸部具有与所述凹部相配合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其中,所述接合器是树脂模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其中,所述接合器主体具有平坦表面和与该平坦表面相对的不规则表面,该平坦表面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具有给定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其中,所述插座主体和插头主体由与所述接合器相同的绝缘树脂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的其中之一包括具有倾斜表面的凸部,该倾斜表面朝其末端变得更薄。
8.一种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9.一种连接器组,包括:
插头,该插头包括:
绝缘的插头主体,该绝缘的插头主体包括设置在该插头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一连结部分,以及
多对插头触点,该插头触点将接触第一电路板,并且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上;
插座,该插座包括:
绝缘的插座主体,该插座主体具有插槽,该插槽具有能够使所述插头可移除地插入到该插槽中的形状;并且包括设置在该插座主体的两端部分处的第二连接部分,以及
多对插座触点,这些插座触点将接触所述第一电路板,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插座主体上,使得当将所述插头插入在所述插座的插槽中时,所述多对插座触点布置成接触所述多对插头触点;以及
接合器,该接合器被构造成耦接所述插头和插座,使得所述插头和插座平行,该接合器包括:
接合器主体,该接合器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接合;以及
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该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接合器主体的两端部分处,在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二接合器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具有所述第一接合器连接部分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接触的那部分基本相同的形状。
CN2010101870047A 2009-05-26 2010-05-26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Active CN101901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6553A JP4951651B2 (ja) 2009-05-26 2009-05-26 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ジョインタ
JP2009-126553 2009-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1975A CN101901975A (zh) 2010-12-01
CN101901975B true CN101901975B (zh) 2012-11-07

Family

ID=43220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70047A Active CN101901975B (zh) 2009-05-26 2010-05-26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029294B2 (zh)
JP (1) JP4951651B2 (zh)
KR (1) KR101119768B1 (zh)
CN (1) CN101901975B (zh)
TW (2) TWI4466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3338B2 (ja) * 2011-04-05 2015-04-0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884036B2 (ja) 2011-08-31 2016-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6717643B2 (ja) * 2016-04-08 2020-07-01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8093981A1 (en) * 2016-11-17 2018-05-24 Molex, Llc Floating socket connector
JP2018129150A (ja) * 2017-02-07 2018-08-1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942074B2 (ja) * 2018-03-05 2021-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109303B2 (ja) * 2018-08-07 2022-07-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1009760B (zh) * 2018-11-21 2021-09-17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20220046204A (ko) * 2020-10-07 2022-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폐 커넥터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22072290A (ja) * 2020-10-29 2022-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14744423A (zh) * 2020-12-24 2022-07-12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套件以及封盖
CN114744424A (zh) * 2020-12-24 2022-07-12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套件以及连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750A (zh) * 2002-07-23 2004-11-10 ���µ繤��ʽ���� 薄型连接器
CN1771634A (zh) * 2004-03-31 2006-05-1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188A (ja) 1991-07-31 1993-02-09 Atom Kk 医療用液体ポンプ
JP2937728B2 (ja) * 1993-12-13 1999-08-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 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JP3593734B2 (ja) 1995-03-08 2004-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印刷配線板の追加部品実装構造
JPH08250236A (ja) * 1995-03-15 1996-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ー表面実装用の連結部材
JP3167934B2 (ja) * 1995-09-29 2001-05-2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用キャップ
JPH113752A (ja) 1997-06-11 1999-01-06 Honda Tsushin Kogyo Kk 実装用コネクタ
JP3237580B2 (ja) * 1997-08-18 2001-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2008753A (ja) 2000-06-16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2002319441A (ja) * 2001-04-20 2002-10-31 Jst Mfg Co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間接続構造
JP2004055306A (ja) * 2002-07-18 2004-02-19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4220400B2 (ja) 2004-01-13 2009-02-0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58050B2 (ja) 2006-09-29 2012-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621751B2 (en) * 2006-09-29 2009-11-24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Pickup cap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1117933Y (zh) * 2007-08-21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809816B2 (ja) 2007-08-31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5750A (zh) * 2002-07-23 2004-11-10 ���µ繤��ʽ���� 薄型连接器
CN1771634A (zh) * 2004-03-31 2006-05-1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8-250236A 1996.09.27
JP特开平9-153384A 1997.06.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77716A (ja) 2010-12-09
TWI446645B (zh) 2014-07-21
TWI437774B (zh) 2014-05-11
US20100304584A1 (en) 2010-12-02
KR101119768B1 (ko) 2012-06-05
TW201223010A (en) 2012-06-01
JP4951651B2 (ja) 2012-06-13
TW201106552A (en) 2011-02-16
KR20100127732A (ko) 2010-12-06
US20120003859A1 (en) 2012-01-05
US8277228B2 (en) 2012-10-02
US8029294B2 (en) 2011-10-04
CN101901975A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1975B (zh) 连接器组以及在该连接器组中使用的接合器
US9577379B2 (en) Connector
US6227870B1 (en)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a connecting terminal assembly
JP3745381B2 (ja) 低背コネクタ
US7131875B2 (en)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20605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contacts
CN100385744C (zh) 柔性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TW200843215A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absorbing an error in mounting position
US20090197440A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CN101345361A (zh) 连接器
KR100556571B1 (ko) 커넥터
US2005003764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1014365A (ja) 水平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
EP1646114A2 (en) Cable connector
JP5673786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216695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及び回路基板
KR101029668B1 (ko) 표면장착 헤더 조립체
KR100236434B1 (ko) 둥근 납땜 미부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단자(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having a round soldering tail)
JP2007165015A (ja)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表面実装方法
US20240022024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6050851A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5307743B2 (ja) Icコネクタ
EP0886348A2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2011228309A (ja) 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ジョインタ
JPH0727072U (ja) 複合同軸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