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1062B -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1062B
CN101871062B CN201010154114.3A CN201010154114A CN101871062B CN 101871062 B CN101871062 B CN 101871062B CN 201010154114 A CN201010154114 A CN 201010154114A CN 101871062 B CN101871062 B CN 101871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aluminum alloy
heat exchangers
clad sheet
alloy cl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41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1062A (zh
Inventor
松尾弘树
宫地治彦
根仓健二
山下尚希
久富裕二
伊藤泰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71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1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1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1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0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silico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all layers being exclusively metallic
    • B32B15/01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all layers being exclusively metallic all layers being formed of aluminium or aluminium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zinc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2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 F28F19/06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of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9Coatings, claddings or bonding layer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5/00Heat exchange
    • Y10S165/905Materials of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93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 Y10T428/12736Al-base component
    • Y10T428/12764Next to Al-base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合作为铝合金制换热器的部件,特别是作为管材或槽、封头材料使用的钎焊接合性和外表面耐腐蚀性优异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所述铝合金制换热器是在非活性气体环境中通过采用氟化物焊剂的钎焊制造的铝合金制换热器。该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是在芯材的一侧的表面包覆第一表层材料(1),在该芯材的另一侧的表面包覆第二表层材(2)而成的三层包覆材料,且将上述第一表层材料(1)作为外侧面使用,其中,所述芯材由含有Si:0.5~1.2%、Cu:0.2~1.0%、Mn:1.0~1.8%、Ti:0.05~0.30%,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所述第一表层材料(1)由含有Si:3~6%、Zn:2~8%,进而还含有Mn:0.3~1.8%、Ti:0.05~0.30%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所述第二表层材料(2)由含有Si:6~13%,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Description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铝合金制换热器的管材或槽(tank)、封头材料使用的钎焊接合性和外表面耐腐蚀性优异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所述铝合金制换热器是在非活性气体环境中通过采用氟化物焊剂的钎焊制造的铝合金制换热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蒸发器、冷凝器等汽车用换热器中,一直使用轻量且导热性良好的铝合金。通常,这些换热器的制造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例如通过将板材弯曲、或者由压力加工成型的板材加以层叠,从而形成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剂的通路管,并以规定的结构安装翅片等部件,在非活性气体环境中用氟化物焊剂等进行钎焊接合而进行。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轻量化,上述汽车用换热器也被要求轻量化,推进了换热器用材料的薄壁化。因此,确保制冷剂通路管用板材的高强度化、薄壁材料的成型性、钎焊性能以及耐腐蚀性成为了课题。
关于耐腐蚀性,就蒸发器而言,使用中由于冷凝而产生的露水其外表面暴露在腐蚀环境中,就冷凝器而言,行驶中由于含融雪盐的道路飞溅物等其外表面同样暴露在腐蚀环境中,由于来自外表面的腐蚀,使得制冷剂通路管中过早地产生穿通时,制冷剂泄露,无法起到作为换热器的功能,因此,以往一直在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实施防腐蚀处理,由此延长换热器的寿命。
作为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防腐蚀法,以往,采用将Al-Zn系合金作为牺牲阳极材料包覆于板材外表面,且将该板材成型为偏平管状而使用的方法;或把挤压多孔管作为制冷剂通路管使用的方法。然而,多数换热器的结构是在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接合翅片的结构,由于在该方法中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不存在钎料,因此,必须使用包覆了钎料的翅片材。此时,由于受到残留于翅片表面的钎料的影响,翅片材自身的耐腐蚀性能降低,另外包覆翅片材的制造成本比裸翅片高,因此导致换热器制造成本的上升。
在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接合的翅片中使用裸材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翅片的自身耐腐蚀性,且通过使用高传导材料,还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性能,与包覆翅片材相比,也能够降低成本,但此时需要在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赋予钎料,因此,就要在上述Al-Zn系合金的表面涂覆粉末状的钎料,或者,就要使用外表面包覆有在Al-Si系合金钎料中添加了Zn的物质的板材。前者的情况下,由于粉末钎料的成本高,因此导致换热器制造成本的增加,在后者的情况下,由于钎焊中含有Zn的熔融钎料的流动,因此,造成钎焊后在制冷剂通路管外表面残留的Zn量没有达到作为牺牲阳极材料所需要的Zn量,导致无法得到制冷剂通路管的足够的防腐蚀效果,或者,由于含有Zn的熔融钎料流动到接合部,导致接合部的优先腐蚀。
形成含有低浓度Si且流动性低的钎料,从而保持与接合部件的钎焊性能的方法已被人们所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在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包覆的Al-Zn系牺牲阳极材料中含有比Al-Si系合金钎料的Si浓度更低浓度的Si,通过使牺牲阳极材料的一部分熔融,接合裸翅片材,且通过使熔融的液相量比以往的Al-Si系合金钎料减少,抑制钎焊时牺牲阳极材料中的Zn的流动,钎焊后使足够量的Zn残留于制冷剂通路管外表面,由此得到使得牺牲阳极能充分发挥其效果的方法。
然而,在这些方法中,若添加的Si量不合适,则得不到接合裸翅片材所需的足够的液相量,若Si以外的添加元素不合适,则使自身耐腐蚀性能降低。另外,即使Si添加量合适,且不存在不合适的添加元素,由于也会因为熔融,使得钎焊后生成的凝固组织成为初晶和共晶的两相,其中,由于共晶的电位比初晶低,因此,在共晶部优先产生腐蚀,引起作为牺牲阳极材料起作用所必需的初晶部的过早脱落,降低了耐腐蚀性。
在先技术文献
JP特开2004-225061号公报
JP特开2005-16937号公报
JP特开2005-307251号公报
JP特开2005-314719号公报
JP特开2007-178062号公报
JP特开2008-3034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点提高外表面钎焊接合性和外表面耐腐蚀性,对外表面包覆材料的组成、外表面包覆材料与外表面裸翅片材的钎焊性能以及外表面包覆材料的牺牲阳极特性之间的关系反复试验、探讨所得到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作为铝合金制换热器的部件,特别是适合作为管材或槽(tank)、封头材料使用的钎焊接合性和外表面耐腐蚀性优异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所述铝合金制换热器是在非活性气体环境中通过采用氟化物焊剂的钎焊制造的铝合金制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是在芯材的一侧表面包覆第一表层材料,在该芯材的另一侧表面包覆第二表层材料而成的三层包覆材料,且将上述第一表层材料作为外侧面使用,其中,所述芯材由含有Si:0.5~1.2%(质量%、以下相同)、Cu:0.2~1.0%、Mn:1.0~1.8%、Ti:0.05~0.30%,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所述第一表层材料由含有Si:3~6%、Zn:2~8%,进而还含有Mn:0.3~1.8%、Ti:0.05~0.30%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所述第二表层材料由含有Si:6~13%,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Mg:0.5%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In:0.001~0.10%、Sn:0.001~0.10%中的一种或两种。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中,将Ni的含量限制在低于0.05%。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表层材料还含有Cu:0.1~0.5%。
进而,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是在芯材的一侧面包覆第一表层材料而成的两层包覆材料,且将上述第一表层材料作为外侧面使用,其中,所述芯材由含有Si:0.5~1.2%、Cu:0.2~1.0%、Mn:1.0~1.8%、Ti:0.05~0.30%,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所述第一表层材料由含有Si:3~6%、Zn:2~8%,进而还含有Mn:0.3~1.8%、Ti:0.05~0.30%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Mg:0.5%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In:0.001~0.10%、Sn:0.001~0.10%中的一种或两种。
另外,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中,将Ni的含量限制在低于0.05%。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作为在非活性气体环境中通过使用氟化物焊剂的钎焊制造的铝合金制换热器部件使用的、钎焊接合性和外表面耐腐蚀性优异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特别适合作为管材或槽(tank)、封头材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层包覆材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两层包覆材料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由三层包覆材料成型的制冷剂通路管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由三层包覆材料成型的制冷剂通路管材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两层包覆材料成型的制冷剂通路管材的示意图。
图6为钎焊试验中使用的倒T字试片的钎焊前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钎焊试验中使用的倒T字试片的钎焊后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腐蚀试验中使用的腐蚀试片的钎焊前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铝合金三层包覆材料是在芯材3的一侧表面包覆第一表层材料1,在另一侧表面包覆第二表层材料2的材料,如图3所示,以第一表层材料1成为凸面、第二表层材料2成为凹面的形式对该包覆材料进行成型加工,以凹面之间相互面对面的形式加以组合并进行钎焊,由此形成制冷剂通路管。因此,当完成制冷剂通路管时,第一表层材料1侧与空气接触,第二表层材料2侧与制冷剂接触,在制冷剂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也可以在制冷剂通路内配置经过波纹加工的裸翅片。
作为其他形式,如图4所示,以第一表层材料1成为凸面、第二表层材料2成为凹面的形式对该包覆材料进行成型加工,对裸翅片F进行波纹加工并将其配置在第二表层材料2侧,以凹面之间相互面对面的形式加以组合并进行钎焊,由此形成制冷剂通路管。当完成制冷剂通路管时,第一表层材料1侧与空气接触,第二表层材料2侧与制冷剂与接触,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铝合金两层包覆材料是在芯材的单面包覆了第一表层材料1的材料,如图5所示,以第一表层材料1成为凸面、芯材成为凹面的形式对该包覆材料进行成型加工,对两面包覆了钎料的钎焊翅片BF进行波纹加工并将其设置在芯材侧,以凹面之间相互面对面的形式加以组合并进行钎焊,由此形成制冷剂通路管。此时,通过使第一表层材料1和芯材相互重叠,使得能够进行钎焊接合。当完成制冷剂通路管时,第一表层材料1侧与空气接触,芯材侧与制冷剂接触,在制冷剂和空气之间的进行热交换。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铝合金包覆材料的合金成分的意义以及限定理由。
(芯材)
Si、Cu和Mn:
通过向芯材添加Si、Cu、Mn,能够得到提高强度的效果。优选的含量是Si:0.5~1.2%、Cu:0.2~1.0%、Mn:1.0~1.8%的范围,若其中任一个的含量少于下限时,提高强度的效果就小。关于Si、Cu,若含量超过上限,则产生芯材融点的降低。关于Mn,若含量超过上限,则压延加工性能降低。进一步优选的含量范围是Si:0.65~1.1%、Cu:0.2~0.7%、Mn:1.1~1.7%。
Cr和Zr:
通过向芯材添加Cr、Zr,能够得到芯材的结晶粒粗大化效果。通过结晶粒粗大化,能够得到抑制钎焊时因熔融钎料向结晶粒界渗透而产生的侵蚀的效果。优选的含量是Cr:0.30%以下、Zr:0.30%以下的范围,若其中的任一个含量超过0.30%,铸造时生成粗大结晶物,难以制造出稳定的板材。
Ti:
通过向芯材添加Ti,能够在板材中使Ti浓度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沿着板厚方向层状地分布,由于Ti浓度低的部分比Ti浓度高的部分优先腐蚀,因此,腐蚀在板厚方向上呈现层状,由此能够抑制腐蚀向板厚方向的进展。优选的含量是0.05~0.30%的范围,若低于0.05%,则其效果小,若含量超过0.30%,则铸造时生成粗大结晶物,难以制造出稳定的板材。
Mg:
通过向芯材添加Mg,能够得到提高强度的效果。然而,Mg在钎焊时从芯材向钎料方向扩散,与表面涂覆的氟化物焊剂反应而形成高融点的化合物,从而降低焊剂的活性,降低钎焊性能。Mg的优选含量是0.5%以下的范围,若含量超过0.5%,上述影响变得明显。进一步优选的含量范围是0.3%以下。
通常,芯材中作为杂质含有0.1~0.2%左右的Fe,但可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钎焊性能而强制性地将Fe控制在低于0.1%,也可以为了提高强度而以1.0%以下的浓度添加Fe。另外,即使分别含有0.3%以下的V、Mo、Ni,0.1%以下的Pb、Li、Ca、Na,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效果。为了防止氧化,还可以添加0.1%以下的B。为了扩散在钎料中从而有助于钎料凝固组织的微细化效果,还可以添加0.1%以下的Sr。
第一表层材料1(外表面包覆材料)
Si:
通过向第一表层材料1添加Si,使得钎焊时在第一表层材料1中产生少量的液相,能够在外表面结合裸翅片材。但是,由于大多数部分没有熔融,因此不会流动而停留在表面,钎焊后也作为含有锌的牺牲阳极层残留在包覆材料的外表面,因此,能够提高包覆材料的耐腐蚀性。Si的优选的含量是3~6%的范围,当含量低于3%时,不能产生足够的液相,在与裸翅片材的接合部无法形成稳定的焊角(fillet)。若含量超过6%,则第一表层材料1的大部分发生熔融,钎焊时所添加的Zn也流动,导致第一表层材料1无法作为牺牲阳极材料起到作用。进一步优选的含量范围是3.5~5.5%。
Zn:
通过向第一表层材料1添加Zn,钎焊时第一表层材料1的Zn向芯材中扩散,在芯材的板厚方向形成Zn的浓度梯度。由此,第一表层材料1的电位比芯材的电位低,能够作为牺牲阳极材料起作用,因此,,能够抑制腐蚀向板厚方向的发展。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第一表层材料1中添加有Si,Si通过固溶提高电位,因此,与Zn的降低电位效果相抵消。另外,芯材中添加有Cu,钎焊时Cu向第一表层材料1的方向扩散。Cu也通过固溶提高电位,因此,通过所扩散的Cu也可以抵消Zn的效果。进而,由于因添加Si而产生的液相中含有Zn,因此,一部分发生流动而降低残留的Zn量。Zn的优选含量是2~8%的范围,当低于2%时,Zn的降低电位效果不充分。若含量超过8%,虽然能够得到充分的该效果,但是,导致与相对应材料的接合部上形成的焊角的过早腐蚀。Zn的进一步优选的添加量范围是3~7%。
Mn: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中添加有Si,钎焊时一部分发生熔融,钎焊后成为凝固组织。因此,外表面包覆材料即第一表层材料1成为初晶α相和共晶相的两相,由于共晶部的电位比初晶部的电位低,因此,比初晶部优先腐蚀。若共晶部发生腐蚀,则初晶部的周围消失,因此,初晶部就会在粒状的状态下发生脱落。具有牺牲阳极效果的初晶部的脱落,意味着牺牲阳极材料在没有发挥其效果的状态下消失,因此,导致芯材的过早腐蚀,以至发生穿通腐蚀。为了抑制该现象,有必要使初晶粗大化,以便即使产生共晶的优先腐蚀也难以使初晶脱落的同时,在初晶中也形成电位低的部分。通过向外表面包覆材料添加Mn,使得初晶的粗大化,因此能够抑制初晶的脱落,且初晶中形成Al-Mn-Si系化合物,在Al-Mn-Si系化合物的周围形成的Mn、Si的欠缺层成为电位低的部分,能够相对地抑制共晶部的优先腐蚀。Mn的优选含量是0.3~1.8%的范围,若低于0.3%,则其效果小,若超过1.8%,则由于Al-Mn-Si化合物的形成,外表面包覆材料的Si浓度明显降低,所生成的液相量降低。Mn的进一步优选的含量范围是0.3~1.3%。
Ti:
与Mn同样地,向第一表层材料1添加Ti能够使初晶粗大化。因此,能够得到抑制初晶脱落的效果。Ti的优选含量是0.05~0.30%的范围,当低于0.05%时,其效果小,若超过0.30%,则形成粗大的结晶物,阻碍稳定的外表面接合。
Sr:
通过向第一表层材料1添加Sr,使得第一表层材料1中的Si粒子微细分散,钎焊时生成的熔融钎料的液相容易相互结合。由此能够提高所产生的液相的均一性,因此达到均匀的熔融状态,钎焊后残留的外钎焊层的厚度变得均匀,从而能够提高耐腐蚀性。若Sr的添加量低于0.005%,则局部存在粗大的Si粒子,钎焊时粗大的Si粒子存在的部分的熔融比例显著提高,局部的牺牲材料层减少或消失,耐腐蚀性能显著降低。若Sr的添加量超过0.05%,则生成粗大的Al-Si-Sr系化合物,因此,同样会使耐腐蚀性能降低。
Cr和Zr:
通过向第一表层材料1添加Cr、Zr,得到初晶的粗大化效果,因此,能够得到抑制初晶脱落的效果。优选的含量是Cr:0.30%以下、Zr:0.30%以下的范围,若其中任意一个的含量超过0.30%,则形成粗大的结晶物,阻碍外表面稳定地接合。
In和Sn:
通过少量添加In、Sn能够得到降低电位的效果,因此,通过向外表面包覆材料即第一表层材料1添加In、Sn,使得外表面包覆材料的电位比芯材的电位低,因此,能够得到牺牲阳极效果。优选的含量是In:0.001~0.10%、Sn:0.001~0.10%的范围,若含量分别低于0.001%时,其效果小,若超过0.10%,则自身耐腐蚀性能降低。In和Sn的进一步优选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01~0.04%。
Ni:
若在外表面包覆材料即第一表层材料1中含有Ni,则形成Al-Ni系化合物,Al-Ni系化合物作为阴极起作用,因此,降低作为牺牲阳极材料的外表面包覆材料的自身耐腐蚀性,促进腐蚀消耗,导致过早发生腐蚀穿通。若含量为0.05%以上时,该现象变得明显,因此,控制在低于0.05%较理想。
通常,第一表层材料1中作为杂质含有0.1~0.2%左右的Fe。为了进一步提高钎焊性能可强制性地将Fe控制在低于0.1%,为了提高强度,也可以添加1.0%以下浓度的Fe。另外,即使分别含有0.3%以下的V、Mo,0.1%以下的Pb、Li、Ca、Na,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第二表层材料2(内表面包覆材料)
Si:
当将本发明的包覆材料作为制冷剂通路管使用时,需要将所成型的包覆材料相互面对面地加以组合,或者,与其他的部件接合而形成制冷剂通路。当将所成型的包覆材料相互面对面地加以组合而形成制冷剂通路时,或其他的部件不具有钎料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内表面赋予钎料。因此,在内表面包覆材料即第二表层材料2中,为了使其形成为普通的Al-Si系合金钎料,有必要添加Si。第二表层材料2中Si的优选含量为6~13%的范围,当低于6%时,所熔融的钎料量不足,作为钎料的作用变得不充分。当超过13%时,初晶Si发生结晶,难以制造稳定的包覆材料。
Sr:
通过向第二表层材料2添加Sr,内表面包覆材料即第二表层材料2中的Si粒子发生微细分散,钎焊时生成的熔融钎料液相变得容易相互结合。由此,使得液相的流动性得到提高,钎焊性能变得良好。优选的含量是0.005~0.05%的范围,当低于0.005%时,其效果小,当超过0.05%时,则生成Al-Si-Sr系化合物,降低其效果。
Cu:
在第二表层材料2(内表面包覆材料)和第一表层材料1(外表面包覆材料)靠近的部位,第一表层材料1中的Zn集中于接合部使电位降低,从而使得接合部容易优先腐蚀。通过向内表面包覆材料即第二表层材料2中添加具有提高电位效果的Cu,抵消Zn的降低电位的效果,从而能够抑制接合部的优先腐蚀。优选的含量是0.1~0.5%的范围,当低于0.1%时,其效果小,当超过0.5%时,电位提高过大,接合部成为阴极,加快周围的腐蚀。Cu的进一步优选的含量范围是0.2~0.4%。
通常,第二表层材料2中作为杂质含有0.1~0.2%左右的Fe。为了进一步提高钎焊性能可强制性地将Fe控制在低于0.1%,为了提高强度,也可以添加1.0%以下浓度的Fe。另外,即使分别含有0.3%以下的V、Mo、Ni,0.1%以下的Pb、Li、Ca、Na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效果。为了铸造组织的微细化,也可以添加0.3%以下的Ti,为了防止氧化,还可以添加0.1%以下的B。
实施例
下面,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对比而加以说明。这些实施例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试验A)
通过连续铸造,对用作具有表1、表2所示组成的第一表层材料1(外表面包覆材料)的铝合金,对用作表3、表4所示芯材的铝合金和用作表5、表6所示第二表层材料2(内表面包覆材料)的铝合金进行铸锭,根据常规方法对所得到的铸锭进行均质化处理,对用作第一表层材料1的铝合金和用作第二表层材料2的铝合金进一步进行热轧后,与用作芯材的铝合金的铸锭以表7、表8所示进行组合,以第一表层材料1为20%、芯材为70%、第二表层材料2为10%的厚度比率加以重叠后,进行热包覆压延,接着进行冷轧(根据情况实施中间退火),经过最终退火,制造出厚度为0.20mm的三层包覆材料(H14材调质)。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将所得到的三层包覆材料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以下所示的试验1~4。
试验1:
按照100×250mm的大小切割后,在包覆材料的两面涂覆约5g/m2的氟化物系焊剂,加以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中、以50℃/min的平均升温速度加热至600℃(到达温度),即进行钎焊加热。然后,为了测定拉伸强度,加工成JIS Z2201的5号试片,在常温下根据JIS Z2241进行拉伸试验。将拉伸强度120MPa以上者评价为良好(○),将低于120MPa者评价为不良(×)。
试验2:
以50×50mm的大小分别切割出两张试片,以第一表层材料1和第二表层材料2重叠10mm的形式用夹具夹住(图8),在包覆材料的两面涂覆约5g/m2的氟化物系焊剂,并进行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中、以50℃/min的平均升温速度加热至600℃(到达温度),即进行钎焊加热。然后,将第二表层材料2侧包括其端面加以掩蔽,进行SWAAT试验(ASTM-G85-A3)。腐蚀试验时间设定为12周,将从第一表层材料1没有穿通的评价为良好(○),将有穿通的评价为不良(×)。另外,将在腐蚀试验期间的8周中,重叠接合部没有发生腐蚀剥离的评价为良好(○),重叠结合部发生腐蚀而剥离的评价为不良(×)。
试验3:
以25×50mm的大小切割后,以第二表层材料2作为试验面的水平板,将25×50mm的3003-1.0mmt的O材作为垂直板,进行倒T字试验(图6)。将接合的试片截面(图7)埋入树脂中,测定在与垂直板的接合面上形成的焊角的截面积。然后,计算钎料流动的比例(钎焊后焊角的截面积/钎焊前的第二表层材料2的截面积),将其作为倒T字试验的流动系数。将倒T字试验的流动系数的值为0.3以上者评价为良好(○),将低于0.3者评价为不良(×)。
试验4:
以25×100mm的大小切割后,将两张试片上下重叠,使得第一表层材料1位于与经过波纹加工的裸翅片材接合的一侧,将翅片高度调节为10mm,翅片间距调节为4mm后,用夹具夹住,喷涂约5g/m2的氟化物系焊剂,并加以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中、以50℃/min的平均升温速度加热至600℃(到达温度),即进行钎焊加热。翅片材使用AA3203-添加1.5%Zn、板厚0.07mm、调质H14的翅片材。将钎焊后的以微核心(Mini Core)状接合的试片截面埋入树脂中,测定在与翅片的接合面上形成的焊角的截面积。然后,计算钎料流动的比例(钎焊后的焊角的截面积/钎焊前的第一表层材料1的截面积),将其作为微核心试验的流动系数。将微核心试验的流动系数的值为0.05以上者评价为良好(○),将低于0.05者评价为不良(×)。
将试验1~4的评价结果示于表9、表10中。如表9所示,本发明的试验材料1~25的钎焊后拉伸强度均在120MPa以上,第一表层材料1的倒T字试验中的流动系数均为0.3以上,微核心试验中的流动系数均为0.05以上,具有优异的钎焊后强度和钎焊接合性。另外,在重叠接合试片的SWAAT试验的12周中,没有产生穿通的试片,在SWAAT试验的8周中,也没有产生重叠接合部剥离的试片,显示出优异的耐腐蚀性。
【表9】
【表10】
与此相对,如表10所示,试验材料26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Si浓度低,因此微核心的流动系数低于0.05,由于芯材的Si浓度低,因此,拉伸强度低于120MPa。试验材料27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Si浓度高,导致含有Zn的第一表层材料1的合金成分大量流动到其他部分,因此,得不到足够的耐腐蚀性,在单板的SWAAT试验的12周中就产生了穿通腐蚀。试验材料28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Zn浓度低,因此,无法得到足够的耐腐蚀性,在单板的SWAAT试验12周中就产生了穿通腐蚀。另外,由于芯材的Cu浓度低,因此,拉伸强度低于120MPa。试验材料29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Zn浓度高,因此Zn集中在焊角上,在SWAAT试验的8周中重叠接合部就发生了剥离。试验材料30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Mn浓度低,因此形成于第一表层材料1上的初晶的尺寸变小,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发生了穿通。另外,由于芯材的Mn浓度低,因此,强度低于120MPa。试验材料31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Mn浓度高,因此流动系数低,在微核心中翅片接合部上形成的焊角小于0.05。
试验材料32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Ti浓度低,因此,第一表层材料1上形成的初晶的尺寸变小,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试验材料33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Ti浓度高,因此,在微核心中形成于翅片接合部的焊角小于0.05。试验材料34,由于芯材的Si浓度高,因此,产生了局部熔融,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试验材料35中,由于芯材的Cu浓度高,因此发生了局部熔融,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试验材料36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Cr浓度高,芯材的Mn浓度高,因此,压延时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37中由于芯材的Ti浓度低,因此,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发生了穿通。试验材料38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Zr浓度高,芯材的Ti浓度高,因此,压延时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39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In浓度高,因此,重叠部的腐蚀严重,在SWAAT试验的8周中产生了剥离。而且,由于第二表层材料2的Sr浓度过高,因此,无法确认钎焊后的第二表层材料2的Si粒子的微细化。
试验材料40中,虽然第一表层材料1的Sn浓度低,由于具有恰当的Zn浓度,因此,在SWAAT试验中没有影响其耐腐蚀性,但由于第二表层材料2的Si浓度低,因此,倒T字试验的流动系数小于0.3。试验材料41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Sn浓度,因此重叠部的腐蚀严重,在SWAAT试验的8周中产生了剥离。试验材料42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Ni浓度高,因此,第一表层材料1层的腐蚀速度快,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试验材料43中,由于芯材的Cr浓度高,导致压延时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44中,由于芯材的Zr浓度高,导致压延时的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45中,由于芯材的Mg浓度高,导致无法完成重叠钎焊接合,无法进行SWAAT腐蚀试验。试验材料46中,由于第二表层材料2的Cu浓度高,因此焊角变大,在SWAAT腐蚀试验中焊角附近的牺牲阳极材料过早腐蚀,在12周后发生了穿通。
(试验B)
根据常规方法对试验1中铸锭出的表1、表2所示的用作第一表层材料1的铝合金铸锭,表3、表4所示的用作芯材的铝合金铸锭进行均质化处理,对用作第一表层材料1的铝合金进一步进行热轧后,与用作芯材的铝合金的铸锭以表11、表12所示进行组合,并以第一表层材料1为20%、芯材为80%的厚度比率加以重叠后,进行热包覆压延,接着进行冷轧(根据情况实施中间退火),经过最终退火,制造出厚度为0.20mm的两层包覆材料(H14材调质)。对所得到的两层包覆材料,进行以下所示的试验1~3。
【表11】
【表12】
试验1:
以100×250mm的大小切割后,在包覆材料的两面涂覆约5g/m2的氟化物系焊剂,加以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中、以50℃/min的平均升温速度加热至600℃(到达温度),即进行钎焊加热。然后,为了测定拉伸强度,加工成JIS Z2201的5号试片,在常温下根据JIS Z2241进行拉伸试验。将拉伸强度为120MPa以上者评价为良好(○),将低于120MPa者评价为不良(×)。
试验2:
以50×50mm的大小分别切出两张试片,用夹具夹住,以使第一表层材料1与第二表层材料2重叠10mm(图8),在包覆材料的两面涂覆约5g/m2的氟化物系焊剂,并加以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中、以50℃/min的平均升温速度加热至600℃(到达温度),即进行钎焊加热。然后,对第二表层材料2侧包括其截面进行掩蔽,进行SWAAT试验(ASTM-G85-A3)。将腐蚀试验时间设定为12周,没有从第一表层材料1的穿通的评价为良好(○)、有穿通的评价为不良(×)。另外,将在腐蚀试验期间的8周中,在重叠接合部没有腐蚀剥离的评价为良好(○)、重叠接合部腐蚀而发生剥离的评价为不良(×)。
试验3:
以25×100mm的大小切割后,将两张试片上下重叠,使得第一表层材料1位于与经过波纹加工的裸翅片材接合的一侧,将翅片高度调节为10mm,翅片间距调节为4mm后,用夹具夹住,喷涂约5g/m2的氟化物系焊剂,并加以干燥后,在氮气环境中、以50℃/min的平均升温速度加热至600℃(达到温度),即进行钎焊加热。翅片材使用AA3203-添加1.5%Zn、板厚0.07mm、调质H14的翅片材。将钎焊后的以微核心(Mini Core)状接合的试片截面埋入树脂中,测定在与翅片的接合面上形成的焊角的截面积。然后,计算钎料流动的比例(钎焊后的焊角的截面积/钎焊前的第一表层材料1的截面积),将其作为微核心试验的流动系数。将微核心试验的流动係数的值为0.05以上者评价为良好(○)、将低于0.05者评价为不良(×)。
将试验1~3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3、表14中。如表13所示,本发明的试验材料47~71的钎焊后拉伸强度均在120MPa以上,微核心试验中的流动係数均为0.05以上,具有优异的钎焊后强度和钎焊接合性。另外,重叠接合试片的SWAAT试验12周中没有产生穿通的试片,在微核心的SWAAT试验4周中没有翅片脱落的试片,显示出优异的外表面耐腐蚀性。
【表13】
【表14】
与此相对,如表14所示,在试验材料72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Si浓度低,因此,微核心试验中的流动系数低于0.05。而且,由于芯材的Si浓度低,因此,拉伸强度低于120MPa。在试验材料73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Si浓度高,因此,含Zn的第一表层材料1的合金成分大量流动到其他部分,得不到足够的耐腐蚀性,在单板的SWAAT试验12周中就产生了穿通腐蚀。在试验材料74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Zn浓度低,得不到足够的耐腐蚀性,在单板的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腐蚀。另外,由于芯材的Cu浓度低,因此,拉伸强度低于120MPa。在试验材料75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Zn浓度高,因此,Zn集中在焊角上,在SWAAT试验的8周中重叠接合部产生了剥离。在试验材料76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Mn浓度低,因此,形成于第一表层材料1上的初晶尺寸变小,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腐蚀。而且,由于芯材的Mn浓度低,因此,拉伸强度低于120MPa。在试验材料77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Mn浓度高,因此,在微核心试验的流动系数低,在微核心中形成于翅片接合部上的焊角小于0.05。在试验材料78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Ti浓度低,形成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初晶的尺寸变小,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腐蚀。在试验材料79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Ti浓度高,在微核心中形成于翅片接合部的焊角小于0.05。试验材料80中,由于芯材的Si浓度高,因此,产生局部熔融,在SWAAT试验12周中产生了穿通。
试验材料81中由于芯材的Cu浓度高,产生局部熔融,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试验材料82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Cr浓度高,芯材的Mn浓度高,因此,压延时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83中由于芯材的Ti浓度低,因此,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腐蚀。在试验材料84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Zr浓度高,芯材的Ti浓度高,因此,压延时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85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In浓度高,因此,重叠部的腐蚀严重,在SWAAT试验的8周中产生了剥离。而且,由于第二表层材料2的Sr浓度过高,因此,无法确认钎焊后第二表层材料2的Si粒子的微细化。试验材料86中,虽然第一表层材料1的Sn浓度低,但由于具有恰当的Zn浓度,因此,在SWAAT试验中没有影响其耐腐蚀性,但由于第二表层材料2的Si浓度低,因此倒T字试验的流动系数小于0.3。试验材料87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Sn浓度高,因此重叠部的腐蚀严重,在SWAAT试验的8周中产生了剥离。试验材料88中,由于第一表层材料1的Ni浓度高,因此,第一表层材料1层的腐蚀速度快,在SWAAT试验的12周中产生了穿通。试验材料89中由于芯材的Cr浓度高,因此,压延时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90中由于芯材的Zr浓度高,因此,压延时边缘破裂严重,无法制造包覆材料。试验材料91由于芯材的Mg浓度高,因此,无法进行重叠钎焊,无法进行SWAAT腐蚀试验。

Claims (23)

1.一种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是用于形成铝合金制换热器的制冷剂通路的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
是在芯材的一侧的表面包覆第一表层材料,在该芯材的另一侧的表面包覆第二表层材料而成的三层包覆材料,且对于该三层包覆材料,以使第一表层材料为与空气接触的外侧面、第二表层材料为与制冷剂接触的内侧面的方式进行成型加工,将经过波纹加工的裸翅片材钎焊配置于第一表层材料侧,由此形成制冷剂通路,其中,
所述芯材由含有Si:0.5~1.2%、Cu:0.2~1.0%、Mn:1.0~1.8%、Ti:0.05~0.30%,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所述第一表层材料由含有Si:3~6%、Zn:2~8%,Mn:0.3~1.8%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所述第二表层材料由含有Si:6~13%,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Mg:0.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In:0.001~0.10%、Sn:0.001~0.10%中的一种或两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中,将Ni的含量限制在低于0.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表层材料还含有Cu:0.1~0.5%。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表层材料还含有Ti:0.05~0.30%。
15.一种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是用于形成铝合金制换热器的制冷剂通路的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
是在芯材的一侧的表面包覆第一表层材料而成的两层包覆材料,且对于该两层包覆材料,以使第一表层材料为与空气接触的外侧面、芯材为与制冷剂接触的内侧面的方式进行成型加工,将经过波纹加工的裸翅片材钎焊配置于第一表层材料侧,由此形成制冷剂通路,
其中,
所述芯材由含有Si:0.5~1.2%、Cu:0.2~1.0%、Mn:1.0~1.8%、Ti:0.05~0.30%,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所述第一表层材料由含有Si:3~6%、Zn:2~8%,Mn:0.3~1.8%,且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还含有Mg:0.5%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Sr:0.005~0.05%。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Cr:0.30%以下、Zr: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In:0.001~0.10%、Sn:0.001~0.10%中的一种或两种。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层材料中,将Ni的含量限制在低于0.05%。
23.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层材料还含有Ti:0.05~0.30%。
CN201010154114.3A 2009-04-21 2010-04-21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 Active CN101871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2819 2009-04-21
JP2009102819A JP5302751B2 (ja) 2009-04-21 2009-04-21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1062A CN101871062A (zh) 2010-10-27
CN101871062B true CN101871062B (zh) 2014-11-12

Family

ID=42357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4114.3A Active CN101871062B (zh) 2009-04-21 2010-04-21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12033B2 (zh)
EP (1) EP2243850B1 (zh)
JP (1) JP5302751B2 (zh)
CN (1) CN101871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9858B2 (ja) * 2009-04-21 2014-02-26 株式会社Uacj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060639B2 (en) 2011-07-13 2015-06-23 All-Clad Metalcrafters Llc Multi-ply aluminum bonded cookware
JP5815325B2 (ja) * 2011-08-09 2015-11-17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EP2769162A1 (en) * 2011-10-18 2014-08-27 Carrier Corporation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alloy system
JP6001897B2 (ja) * 2012-03-28 2016-10-05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耐圧強度に優れるタンク材及び熱交換器
DK2836783T3 (da) * 2012-04-12 2019-09-02 Carrier Corp Ikke-genanvendeligt aluminiumsfinner til fejltilstandsbeskyttelse af en aluminiumsvarmeveksler.
CN203550722U (zh) * 2012-05-10 2014-04-16 美铝公司 热交换器、管及铝板产品
US9631878B2 (en) * 2012-08-01 2017-04-25 Uacj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uminum alloy tube having sacrificial anticorrosion layer and joining layer
JP6115892B2 (ja) * 2012-10-26 2017-04-19 株式会社Uacj フィン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KR101831505B1 (ko) * 2013-03-15 2018-02-22 노벨리스 인크. 브레이징 용도를 위한 클래드 시트 합금
JP5973948B2 (ja) * 2013-03-28 2016-08-2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ろう材と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
JP2015009244A (ja) * 2013-06-27 2015-01-1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クラッド材、ろう付パイプ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ろう付パイプ
JP6186239B2 (ja) * 2013-10-15 2017-08-23 株式会社Uacj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
CN103796347B (zh) * 2014-03-03 2016-05-25 南通华特铝热传输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家用空调ptc发热器的复合铝条
JP6649889B2 (ja) 2014-07-30 2020-02-19 株式会社Uacj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
DE102015010310A1 (de) * 2015-08-08 2017-02-09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Gelöteter Wärmetausch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6474589B2 (ja) * 2014-11-21 2019-02-27 株式会社Uacj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JP6483412B2 (ja) * 2014-11-21 2019-03-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WO2016093017A1 (ja) 2014-12-11 2016-06-16 株式会社Uacj ろう付方法
US10473411B2 (en) 2014-12-17 2019-11-12 Carrier Corporation Aluminum alloy finned heat exchanger
WO2016102209A1 (de) * 2014-12-23 2016-06-30 Hydro Aluminium Rolled Products Gmbh Si-PRIMÄRPARTIKELFREIE ALUMINIUMLOTLEGIER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N104630572A (zh) * 2014-12-31 2015-05-20 无锡冠云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合金板锭
CN107429333B (zh) * 2015-03-12 2019-12-27 三菱铝株式会社 钎焊之后的耐腐蚀性优秀的钎焊片
JP5945361B1 (ja) * 2015-03-20 2016-07-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ろう材および熱交換器用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
JP6186455B2 (ja) 2016-01-14 2017-08-23 株式会社Uacj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679986B (zh) * 2016-01-25 2018-11-27 广东九九华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铜镍复合汇流片的制作方法
JP6312968B1 (ja) 2016-11-29 2018-04-18 株式会社Uacj 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56299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延伸率硅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7053281B2 (ja) 2017-03-30 2022-04-12 株式会社Uacj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36482A (zh) * 2017-06-05 2017-08-11 深圳市鸿富诚屏蔽材料有限公司 全包覆式散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JP6916715B2 (ja) 2017-11-08 2021-08-11 株式会社Uacj 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32101B2 (ja) * 2018-03-29 2021-09-08 株式会社Uacj 排気再循環システム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
JP2019174064A (ja) * 2018-03-29 2019-10-10 株式会社Uacj 排気再循環システム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
JP7291714B2 (ja) 2018-09-11 2023-06-15 株式会社Uacj 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086207B2 (ja) * 2018-10-03 2022-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劣化抑制方法
CN109536784B (zh) * 2018-11-28 2020-07-17 宁波铭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下水室
CN110579131A (zh) * 2019-09-20 2019-12-17 江阴市亚龙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高度防腐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84019B1 (ko) 1993-08-03 1999-05-01 도모마쯔 겐고 알루미늄 합금 브레이징 재료, 열교환기용 알루미늄 합금 브레이징 박판 및 알루미늄 합금 열교환기 제조방법
JP3360026B2 (ja) 1998-05-28 2002-12-24 住友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のろう付け方法
JP3772035B2 (ja) * 1998-10-15 2006-05-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耐エロージョン・コロージョン性に優れた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US6316126B1 (en) * 1999-02-23 2001-11-13 Denso Corporation Aluminum alloy clad material for heat exchangers exhibiting excellent erosion-corrosion resistance
JP4183150B2 (ja) 1999-04-21 2008-11-19 住友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耐エロージョン・コロージョン性に優れた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EP1090745B1 (en) 1999-10-04 2002-06-19 Denso Corporation Aluminum alloy clad material for heat exchangers exhibiting high strength an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NO20012206D0 (no) 2001-05-03 2001-05-03 Norsk Hydro As Aluminiumsplate
KR100951504B1 (ko) * 2001-09-28 2010-04-07 후루카와 스카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알루미늄 또는 알루미늄 합금재의 납땜방법 및 알루미늄 합금제 브레이징 시트
NO20016355D0 (no) 2001-12-21 2001-12-21 Norsk Hydro As Aluminium kjöleribbe med forbedret styrke og bestandighet
JP4166613B2 (ja) * 2002-06-24 2008-10-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および該フィン材を組付けてなる熱交換器
JP2004076145A (ja) * 2002-08-22 2004-03-11 Calsonic Kansei Corp 熱交換器用犠牲材及び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クラッド材
JP4190295B2 (ja) 2003-01-20 2008-12-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耐食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チューブ材および該クラッドチューブ材を組付けた熱交換器
JP2005016937A (ja) 2003-06-06 2005-01-20 Denso Corp 耐食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製熱交換器
CN1933928A (zh) * 2004-02-12 2007-03-2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复层材料,用于制造所述复层材料的方法以及用于制造所述复层材料的装置
JP4236183B2 (ja) 2004-04-20 2009-03-11 住友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JP4236185B2 (ja) 2004-04-27 2009-03-11 住友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JP4698416B2 (ja) * 2005-12-28 2011-06-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ドロンカップ型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アルミニウムクラッド板材およびドロンカップ型熱交換器
JP2008303405A (ja) * 2007-06-05 2008-12-18 Mitsubishi Alum Co Ltd 熱交換器ヘッダプレート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材料および熱交換器用ろう付け体
JP4477668B2 (ja) * 2007-12-25 2010-06-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
JP4473908B2 (ja) * 2007-12-27 2010-06-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29858B2 (ja) 2009-04-21 2014-02-26 株式会社Uacj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309837A 2000.11.07 *
JP特开2008-303405A 2008.12.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12033B2 (en) 2015-04-21
EP2243850A3 (en) 2011-08-03
CN101871062A (zh) 2010-10-27
EP2243850A2 (en) 2010-10-27
EP2243850B1 (en) 2017-02-15
JP5302751B2 (ja) 2013-10-02
US20100266871A1 (en) 2010-10-21
JP2010255012A (ja) 201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1062B (zh)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
CN101871063B (zh)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78382B (zh) 热交换器用铝合金硬钎焊板
JP5610714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
JP5750237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5670100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08699637B (zh) 铝合金钎焊片的制造方法
WO2010137649A1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および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ろう付け体
JP6483412B2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CN107002184B (zh) 换热器用铝合金包覆材料
JP5498213B2 (ja) ろう付け性に優れた高強度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WO2010150728A1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熱交換器および該熱交換器に使用する冷媒通路管の製造方法
JP5632140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自動車用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2175B2 (ja) ろう付け性に優れた高強度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JP2013103265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およびろう付け方法
WO2023063065A1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US20070000969A1 (en) Brazed aluminum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JP6184804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材料のろう付け方法及びろう付け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