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9020A - 手持电动装置用背带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动装置用背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9020A
CN101869020A CN201010154029.7A CN201010154029A CN101869020A CN 101869020 A CN101869020 A CN 101869020A CN 201010154029 A CN201010154029 A CN 201010154029A CN 101869020 A CN101869020 A CN 101869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backplate
user
braces
scapu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40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9020B (zh
Inventor
森亮太
蜂须贺智弘
伊藤正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63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5268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63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884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63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5268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80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305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69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9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9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90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835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A01D34/9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carrying by the operator
    • A01D34/902Ergonomic provi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2Shoulder-pads
    • A45F2003/122Back cushioning parts or details of backpacks, e.g. with ventilation
    • A45F2003/125Back cushioning parts or details of backpacks, e.g. with ventilation with venti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45F2003/146Pack-carrying harnesses

Abstract

一种背带,包括后板、多条带子和连接件。护板放置在使用者的后背上。多条带子构成为每个带子的其中一端与后板连接而另一端在使用者的前方彼此相连的结构。连接件由护板和多条带子中的至少一个支承,并且构成为与电动装置相连。护板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内表面上的并且延伸至护板边缘处的通风槽,从而使得空气能够很容易的从使用者和后板之间穿过。

Description

手持电动装置用背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使用者穿戴的用于保持手持电动装置的背带。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5-143453公开了一种由使用者穿戴的用于保持例如割灌机或鼓风机等手持电动装置的背带。该背带包括构成为置于使用者后背上的后板、与该后板相连的多条带子、构成为与手持电动装置相连的连接件、以及构成为设置在穿着背带的使用者和连接在连接件上的手持电动装置之间的护板。使用者可以通过穿上背带并将装置连接在连接件上,轻松地握持着装置。此时,护板位于使用者和装置之间,可以避免装置直接接触到使用者。
对于传统的背带而言,由于后板的内表面与使用者的后背紧密接触,因此在后板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会存留热量和湿气,这会使使用者感到不舒服。
对于传统的背带而言,由于后板的形状是扁平的,所以后板与使用者的后背形状不匹配,从而造成背带不能牢靠地保持手持电动装置。
传统的背带中,与后板相连的带子放在使用者的肩上,所以使用者需要用肩膀来支承手持电动装置的几乎全部的重量。因此,存在着使用者的肩膀承受的负担过重的问题。
就传统的背带而言,位于使用者和装置之间的护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从装置传至使用者的振动与冲击。然而,仅通过在使用者与装置之间设置护板并不能有效地抑制从装置传至使用者的振动和冲击。因此,传统的背带在与使用者接触的护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衬垫,这样可以减弱从装置传至使用者的振动和冲击。根据该结构,尽管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护板的构造却变得复杂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改进传统背带的至少一个问题的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新型且有益的背带。例如,提供用于缓解使用者由于与后板接触而产生的不适感的教导。或者,提供用于使后板的形状与使用者的后背的形状相一致以提高后板的配合度的教导。或者,提供用于降低由手持装置的重量在使用者的肩上产生的负重的教导。或者,提供用于抑制从装置传递至使用者的振动和冲击同时不用在护板上增加例如衬垫等减震部件的教导。
在其中的一个教导中,所述背带包括:后板、多条带子和连接件。所述后板构成为置于使用者的后背上。每条带子的其中一端均与后板相连,而另一端在使用者的前方彼此相连。连接件由后板或多条带子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并且构成为与装置相连。
在本教导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所述后板的内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通风槽。在此处后板的内表面是指,当后板置于使用者的后背上时后板上的将与使用者的后背相接触的那一面。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形成在后板内表面上的通风槽来提高后板与使用者的后背之间的通风性。在该结构中,很难在后板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存留热量和湿气,因此降低了由后板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感。
在本教导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所述后板具有沿使用者高度方向上的向后凸起部,该向后凸起部沿高度方向相对于使用者向后凸出。另外,作为一种优选,也可以在使用者的宽度方向上使得后板的所述向后凸起部的侧边部比位于所述侧边部之间的后板的向后凸起部的中部更加向后凸出。
由于使用者的后背是沿着胸椎的弯曲形状在高度方向上以凸出的形状向后弯曲的,所以通过使得后板在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沿高度方向以凸出的形状相对于使用者向后弯曲的向后凸起部,可以提高后板的配合度。此外,由于使用者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即肩胛骨所处的位置,比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更加向后凸出,所以,采用后板上设有上述向后凸起部的结构,可以通过使得后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部比宽度方向上的中部更加突出,从而进一步提高后板的配合度。
在本教导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所述背带进一步包括与后板一体形成的用于置于使用者肩上的肩板。根据该结构,使用者肩上的负重可以由后板分布到使用者的后背上,因此使用者肩上的负重能够得以减轻。
所述背带可以包括构成为设置在穿着背带的使用者和连接在连接件上的手持电动装置之间的护板。在这种情况下,护板优选包括形成在护板边缘处的至少一个突出部。该至少一个突出部可以朝着与连接件相连的手持电动装置一侧突出,由此使得手持电动装置能够与所述护板在至少一个突出部处接触。
根据上述护板的结构,手持电动装置与形成在护板边缘处的突出部接触,而不会接触到护板的中部。而使用者是从电动装置的另一侧与护板的中部相接触的。换句话说,就该护板而言,电动装置与护板接触的区域不同于使用者与护板接触的区域。因此,在该结构中,从装置经由护板传递给使用者的振动和冲击明显减弱。此外,护板会在装置带来的振动和冲击的作用下被动地变形弯曲,由此可以吸收振动和冲击。换句话说,将护板作为板簧使用。根据该护板,从装置传给使用者的振动和冲击可以得到抑制,同时还不用另外添加例如衬垫等减震部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后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上并且延伸至后板的边缘处的通风槽。根据该结构,当后板置于使用者的后背上时,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通风槽的其中一端与外界空气相通,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通风槽的通风性能。
所述后板可以包括一个开口。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优选,所述后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上并且从环绕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延伸至后板的外边缘的通风槽。根据该结构,由使用者产生的热量和湿气可以通过形成在后板上的开口以及与该开孔相连通的通风槽有效地排出。在该结构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由后板对使用者产生的不适感。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后板包括多个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后板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上并且从环绕一个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延伸至环绕另一个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的通风槽。根据该结构,由使用者产生的热量和湿气可以通过形成在后板上的多个开口和与多个开口相通的通风槽而得到更加有效地排出。在该结构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由后板对使用者产生的不适感。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包括至少两个形成在内表面上的彼此交叉的通风槽。后板内表面上的一些通风槽通常会被使用者的衣服等堵住。在这种情况下,被堵住的通风槽的通风能力会明显降低。然而,如果与被堵住的通风槽不同的另一个通风槽与其彼此交叉,并且两者彼此连通,那么被堵住的通风槽的通风能力可以通过与之连通的另外一个通风槽来弥补。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包括第一开口和多个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二开口。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后板的内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一通风槽和第二通风槽。每个第一通风槽可以从环绕第一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环绕第二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或者后板的外边缘中的一个呈直线状延伸至另一个。另一方面,每个第二通风槽可以沿周向从环绕第二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并且,优选至少一个第一通风槽和第二通风槽彼此交叉。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的通风槽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大致呈半圆形。当后板上形成有通风槽时,后板在该通风槽处的厚度会减小,因此应力会集中,从而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变形。在该结构中,如果所述通风槽的截面大体为半圆形,那么产生在后板上的局部应力集中可以得到缓解,从而使得后板更加耐用。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采用透光材料制成。背带经常用在户外,因此后板会在阳光的高温下受热,从而使用者会感觉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若后板具有透光特性,则能够抑制后板的温度升高,由此可以降低使用者的不适感。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的向后凸起部的中部沿宽度方向相对于使用者进一步向前凸出,所述后板的向后凸起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沿宽度方向进一步向后凸出。根据该结构,使得后板的形状能够更好的符合使用者在宽度方向上的曲线形状,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后板的配合度。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上边缘向下形成弧形。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过使用者的后背的上部都会因第七颈椎骨而产生局部突起。因此,当后板与该第七颈椎骨形成的突起接触时,在后板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会形成空隙,从而造成后板的配合度明显下降。为此,通过将后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上边缘向下形成弧形,可以避开由第七颈椎骨产生的突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后板的配合度。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包括开口,该开孔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形成在后板的向后凸起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内。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过在使用者的后背上沿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都会由胸椎产生一个或多个局部突起。因此,当后板与胸椎形成的突起接触时,在后板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会形成空隙,从而造成后板的配合度明显下降。为此,可通过在后板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上形成第一开口来避开由胸椎形成的突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后板的配合度。
作为优选,所述肩板具有超过使用者的肩膀继续延伸的长度。根据该结构,使用者肩膀上的大部分负重可以分布到使用者的后背上。
作为优选,所述肩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其内表面上或外表面上的凹槽,该凹槽与肩板的长度方向交叉延伸。根据该结构,肩板可以自由的弯曲,以便符合使用者的肩膀的形状。由此肩板的配合度得以提高,进一步减小了使用者的肩膀上的负重。
作为优选,所述肩板的厚度小于后板的厚度。肩板的厚度优选相对较小,可以提高其柔韧性,因此提高了肩板的配合度。而后板的厚度相对较大,提高了后板的强度,从而可将来自肩板的负重分布到整个后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肩板沿着肩板的长度方向在使用者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凸出形成弧形。根据该结构,当肩板置于使用者的肩上时,在肩板和使用者的颈部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由此避免了肩板与使用者的颈部之间发生干涉。
所述背带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构成为置于使用者肩上的肩带,肩板优选包括多个可供肩带穿过的带孔。根据该结构,即使使用者不停地移动位置,连接在后板上的肩带也可以避免从肩板上脱开。
作为优选,所述护板包括一对形成在护板两侧边缘上的突出部。根据该结构,装置会与护板的两侧边缘接触,从而在中部与使用者接触的护板可以随着装置带来的振动和冲击而产生明显的弯曲变形。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突出部不仅可以形成在护板的两侧边缘处,也可以形成在其上、下边缘处。
作为优选,在所述护板的弯曲的边缘处至少形成一部分突出部。根据该结构,可以增强护板的强度,从而可以有效地吸收相对较强的振动和冲击。此外,该结构也使得在护板的厚度和重量减轻的同时,仍可以保持该护板的强度。
在护板具有一对分别形成在护板的两侧边缘部的突出部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将两侧边缘部的下部向护板的中间弯曲。根据该结构,可以提高护板的强度,并且也可以避免使用者以及他/她的衣服碰到护板。
作为优选,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形状沿着护板的边缘而改变。根据该结构,与突出部的截面形状一样的情况相比,该护板的强度更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突出部可以是护板的周边部分相对于护板的中部折弯的折弯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折弯部的弯折角度优选沿着护板的边缘而改变。根据该结构,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形状沿着护板的边缘改变,从而提高了护板的强度。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突出部可以是护板的周边部分相对于护板的中部弯曲弯曲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优选沿着护板的边缘而改变。根据该结构,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沿着护板的边缘而改变,从而提高了护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带的透视图。
图2是从另一个角度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带的透视图。
图3是包括肩板的后板的主视图。
图4是包括肩板的后板的左视图。
图5是包括肩板的后板的后视图。
图6是沿图5中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肩板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肩板的左视图。
图10是沿图8中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不包括肩板的后板的主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后板的腰带安装孔的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带的透视图。
图15表示一种手持电动装置割灌机的一个实例。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护板的主视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护板的右视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护板的透视图。
图19是沿图16中XIX-XIX线的剖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护板的截面形状。
图20是沿图16中XX-XX线的剖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护板的截面形状。
图21是表示位于使用者和割灌机之间的护板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护板的截面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护板的截面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护板的截面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1的背带10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表示整个背带10的透视图。背带10是由使用者穿戴的用于保持例如割灌机200(参见图15)或鼓风机等手持电动装置的安装工具。
如图1和图2所示,背带10包括后板20。当使用者(图中未示出)穿上背带10时,所述后板20置于使用者的后背上。此时,图1所示的后板20的内表面20a朝向使用者的后背,图2所示的后板20的外表面20b暴露于使用者的后背的后方。
在后板20上形成有一对肩板40。该对肩板40从后板20的上部开始延伸。当使用者穿上背带10时,肩板40分别置于使用者的两肩上。肩板40由与后板20相同的材料与所述后板20一体形成。每个肩板40上都设有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肩垫56。
后板20和肩板40由聚乙烯(一种合成树脂)制成,硬度和柔韧性适中。需要注意的是,后板20和肩板40并不限于由聚乙烯制成,也可采用例如其他的合成树脂或纤维增强材料等复合材料制成。
当进行例如室外工作时,后板20和肩板40可能会暴露在阳光下高温受热。为此,后板20和肩板40优选采用光吸收系数低的材料制成。光吸收系数低的材料包括例如透光或半透光的材料和高反光率的带颜色(如白色)的材料。对于本实施例的背带10而言,后板20和肩板40由透光的聚乙烯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背带10包括一对肩带52、一对腰带54和用于连接这些带子的扣环60。扣环60由插槽61和插头62构成,插头62可插在插槽61内,或从上拔下来。
当使用者穿上背带10时,肩带52和肩板40一起分别位于使用者的两肩上。肩带52由合成纤维制成。肩带52的基端52a固定在后板20上。在后板20上形成有肩带固定孔22,用于固定肩带52的基端52a。而肩带52的末端52b则固定在扣环60的插槽61上或者插头62上。
当使用者穿上背带10时,腰带54分别位于使用者的腰上。该腰带54由与肩带52相同的合成纤维制成。腰带54的基端54a固定在后板20上。在后板2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腰带54的基端54a的腰带安固定孔24c、24d。而腰带54的末端54b则固定在扣环60的插槽61或插头62上。
当使用者穿上背带10时,扣环60位于使用者的腰部。肩带52的一个末端52b和腰带54的一个末端54b固定在扣环60的插槽61上。肩带52的另一个末端52b和腰带54的另一个末端54b固定在扣环60的插头62上。使用者在穿上背带10时,可通过将插槽61和插头62连接到一起从而将带子52、54的末端52b、54b连接起来。采用这种方式将背带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上。相对应地,使用者可通过松开插槽61和插头62之间连接很容易地将背带10脱下来。
如图1和图2所示,背带10包括连接件70和护板80。连接件70和护板80设在位于使用者右侧的腰带54上。当使用者穿上背带10时,连接件70和护板80位于使用者的右侧大腿的外侧。连接件70和护板80通过后板20、肩板40和多条带子52、54牢固地连在使用者身上。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者右侧的腰带54长于使用者左侧的腰带54。这样,当使用者穿着背带10时,连接件70和护板80可以相对于使用者移动。
连接件70是用于连接手持电动装置(图中未示出)的金属件。此处的金属件并不限于用金属制成,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制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接头(snap)作为连接件70使用,从而使装置很容易地连接到连接件70上和从其上取下。如图1所示,当背带10用于割灌机200时,割灌机200的操作杆230连接在连接件70上。请参见图15,在割灌机200的操作杆230的前端设置有灌木切割单元220,在操作杆230的后端设有主单元240,在操作杆230的中间设有手柄234。使用者可以穿上背带10、将操作杆230和连接件70连接到一起,然后握住手柄234,从而不费力地将割灌机200稳稳地握在手中。
护板80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板形构件。本实施例中的护板80例如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具有适中的强度和柔韧性(弹性)。值得注意的是,护板80也可以用其他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等制成,或者由具有别的柔韧性(弹性)等级的材料制成。护板80也并不限于用特定的材料制成。护板80位于连接在连接件70上的割灌机200(或其他手持电动装置)和穿着背带10的使用者之间,用以避免割灌机200与使用者直接接触。在该结构中,从割灌机200传递给使用者的振动和冲击得以减轻。
上面描述了背带10的整体结构。下面对背带10的每个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3、图4、图5、图6和图7对后板20的形状进行说明。图3是包括肩板40的后板20的主视图。图4是包括肩板40的后板20的左视图。图5是包括肩板40的后板20的后视图。图6是沿图5中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后板20的形状为独特的曲面,以便与使用者的后背形状相一致。特别地,在后板20的沿高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内,设有向后凸起部26,其沿着后板2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使用者向后(朝向后板20的外表面20b一侧)凸出。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使用者的后背都是随着胸椎的弯曲而向后凸出的。因此,就本实施例的后板20而言,在后板20的上部设置向后凸起部26,以便后板20与使用者的后背形状相匹配。通过在设置后板20上设置向后凸起部26,使得该后板20可以准确地与使用者的后背形状相一致。此外,位于所述向后凸起部26下方的部分沿着后板2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使用者向前(朝向后板20的内表面20a一侧)凸出,从而整个后板20在高度方向上呈S形形状弯曲。
如图6和图7所示,对于后板20的向后凸起部26而言,其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26b比宽度方向上的中部26a更加向后凸出。使用者的后背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即肩胛骨所处的位置比宽度方向上中间的部分,即胸椎所述的位置,更加向后凸出。因此,正如上文所述,对于后板20的向后突起部26而言,通过使得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26b比宽度方向上的中部26a更加凸出,可以进一步提高后板20的配合度。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对于后板20的向后凸起部26而言,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26a相对于使用者向前(向着后板20的内表面一侧)凸出,而两个侧部26b则相对于使用者向后(向着后板20的外表面20b一侧)凸出。根据该结构,后板20的向后凸起部26的形状可以匹配使用者的后背在宽度方向上的从胸椎到肩胛骨的曲线形状。在该结构中,后板20的配合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图3和图5所示,后板20的中部20c的上边缘28向下呈弧形弯曲。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在使用者的后背的上部都有由第七颈椎骨产生的局部凸起。因此,当后板20与第七颈椎骨产生的凸起接触时,在后板20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会产生空隙,从而明显地降低了后板20的配合度。此外,使用者也常常感到不舒服。因此,通过将后板20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20c的上边缘28向下形成弧形,可以避开由第七颈椎骨产生的凸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后板20的配合度。
在后板20的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20c处,形成有沿后板20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32。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在使用者的后背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都会有一个或多个由胸椎产生的局部凸起。因此,当后板20与胸椎产生的凸起接触时,在后板20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会产生空隙,从而明显降低了后板20的配合度。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也常常会感到不舒服。因此,通过将后板20的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20c形成第一开口32,可以避开由胸椎产生的凸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后板20的配合度。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在后板20的中部20c上的第一开口32的一部分延伸到了向后凸起部26所处的区域。
由于后板20具有上述形状,所以当使用者穿上背带10时,后板20能够与使用者的后背匹配。采用该结构,使用者可以稳定地握持手持电动装置。
下面参照图8、图9和图10对肩板4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肩板40的主视图,图9是肩板40的左视图,图10是沿图8中X-X线的剖视图。可以这样构造背带10,即肩板40与后板20一体形成,这样使用者肩上的负载会经由后板20分布到使用者的后板上,从而减轻了使用者肩膀上的负重。特别地,可将背带10这样构成,即,肩板40具有超过使用者的肩膀的最高点向使用者的前方延伸的长度,从而可将使用者肩膀上的大部分受力分布到使用者的后背上。
在肩板40上形成有多个带环孔44,以供肩带52穿过。图2中示出了肩带52穿过肩板40的带环孔44的状态。通过使肩带52穿过肩板40的带环孔44,可避免肩带52从肩板40上脱开。如图2所示,肩板40位于肩带52(除了其中一部分之外)的下方,并且介于使用者和肩带52之间。采用该结构,施加在肩带52上的负载可以经由肩板40传递给后板20。因此,传给后板20的负载可以通过与使用者的后背匹配的后板20分布到使用者的后背上。此时,肩带52是固定在后板20上的,而没有固定在肩板40上。话句话说,即使肩带52被用力拉,其拉伸力也不会施加到肩板40上。因此,即使施加到肩带52上的负载非常大,肩板40也不会断。此外,即使肩板40断了,由于肩带52是固定在后板20上的,所以背带10也不会从使用者身上掉下来。
在肩板40的内表面40a上,形成有多个沟槽42。该沟槽42在与肩板40的纵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多个沟槽42在肩板4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通过在肩板40上设置沟槽42,使得肩板40可以更加易于随着使用者的肩膀弯曲变形。肩板40的配合度得以提高,同时施加到使用者肩膀上的力也能够可靠地被肩板40吸收。在此,如图10所示,形成在肩板40上的沟槽42不限于在内表面40a上,也可以形成在与其相反一侧的外表面40b上。沟槽42不管是设在内表面40a上还是在外表面40b上,肩板40都可以轻松地产生变形,因此配合度得以提高。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如图9所示,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肩板40是朝向外表面40b一侧凸出的。
如图9所示,肩板40的厚度t2小于后板20的厚度t1。换句话说,肩板40的厚度t2相对较小,因此柔韧度更高。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肩板40的配合度。相反,后板20的厚度t1相对较大,因此后板20的耐用性更强。采用这种结构,可将从肩板40传递过来的负载分布到整个后板20上。
如图8所示,肩板40从位于后板20一侧的基部40c开始沿着朝向与后板20相反一侧的末端40d的方向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凸出。根据该结构,当肩板40置于使用者的肩上时,在肩板40和使用者的颈部之间可以形成足够的空隙。这样,肩板40可以避免与使用者的颈部产生干涉,从而提高了肩板40的配合度。
由于肩板40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当使用者穿上背带10时,肩板40可以准确地与使用者的肩部匹配,从而明显地减轻了使用者肩部的负担。
下面,参照图11和图12对后板20的通风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没有肩板40的情况下的后板20的主视图,图12是沿图11中XII-XII线的剖视图。当后板20置于使用者的后背上时,后板20的内表面20a朝向使用者的后背,并且与之紧密接触。因此,在后板20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很容易存有热量和湿气,使得使用者常常会感到不舒服。因此,为了提高后板20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的通风性,在本实施例中的后板20上采用下述结构。
如图11所示,在后板20的内表面20a上形成有多个通风槽36、38。在该结构中,即使后板20与使用者的后背紧密接触,也可以借助于后板20和使用者之间的通风槽36、38形成空气通道。采用该结构,可以避免在后板20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存留热量和湿气。
在此,每个通风槽36、38的两端均延伸至后板20的边缘处。在该结构中,当后板20置于使用者的后背上时,通风槽36、38的两端会通到外面。换句话说,即使后板20的内表面20a与使用者的后背紧密接触,通风槽36、38也会与外界的空气连通。这样,可将大量的热量和湿气从后板20和使用者后背之间排出。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后板20的边缘,是指后板20的外周边缘和形成在后板20上的开口的边缘等。
如图11所示,在后板20上形成有大致位于后板20中心的第一开口32以及沿第一开口32的圆周设置的多个第二开口34。在该结构中,使用者的后背产生的热量和湿气可以通过开口32、34排出来。此外,由于在开口32、34之间连接有通风槽36、38,所以使用者后背上的热量和湿气可以通过通风槽36、38排放到开口32、34处,然后从开口32、34排放到空气中。
多个通风槽36、38可大致地分成多个第一通风槽36和多个第二通风槽38,其中,第一通风槽36以相对于第一开口32大致呈放射状的方式延伸,第二通风槽38以相对于第一开口32大致呈环形的方式延伸。每个第一通风槽36均以直线的方式从第一开口32延伸至后板20的外边缘,或者从第一开口32延伸至第二开口34,或者从第二开口34延伸至后板20的外边缘。而每个第二通风槽38则以弧形的方式从一个第二开口34延伸至另一个第二开口34。因此,通过结合以放射状方式延伸的第一通风槽36和以环形方式延伸的第二通风槽38,可有效地提高后板20与使用者的后背之间的通风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一部分第一通风槽36和第二通风槽38是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形成的。在形成于后板20的内表面20a上的通风槽36、38中,有些经常被使用者的衣服等堵住。例如,第一通风槽36被堵住,导致严重降低第一通风槽36的通风能力。然而,如果第二通风槽38与第一通风槽36相交,并且与之相通,那么就可以通过与第一通风槽36相连的第二通风槽38来弥补被堵住的第一通风槽36的通风能力。
如图12所示,第一通风槽36的截面大致呈半圆形。此外,尽管未图示,但是第二通风槽38的截面形状和第一通风槽36的一样大致呈半圆形。当后板20上形成有通风槽36、38时,后板20在设置有通风槽36、38的位置处的厚度会减小,因此会产生应力的集中,从而易于产生严重的变形。关于这一点,如果通风槽36、38的截面为大致半圆形,那么可以减轻产生在后板20上的局部应力集中,使得后板20更加耐用。
由于后板20具有上述结构,所以提高了后板20和使用者的后背之间的通风性,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使用者由于与后板20的紧密接触而产生的不适感。
下面,参照图13对腰带安装孔24c、24d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文所述,在后板20上形成有腰带安装孔24c、24d,用于固定腰带54的基端54a。图13是固定有设在使用者左腰处的腰带54的腰带安装孔24c的左侧的视图。如图13所示,位于左侧的腰带安装孔24c不同于位于右侧的腰带安装孔24d,而是设有弧形弯曲的开口。
当穿上背带10时,左侧的腰带54肯定会被牢牢地拉紧。当腰带54拉紧时,由于使用者的腰部的位置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所以腰带54的位置也会随着扣环60的连接位置而发生改变。关于这一点,当腰带安装孔24c以弧形弯曲时,腰带54的方向会随着腰带54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因此,使用者可以牢牢地拉紧腰带54,同时腰带54上也不会产生折痕或松弛。与之相比,右侧的腰带安装孔24d并不是弧形的,以便使连接件70和护板80保持稳定。
<实施例2>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2的背带110。图14是表示整个背带110的透视图。背带110是一种由使用者穿戴的安装工具,用于保持图15所示的割灌机200。请注意,图2仅表示割灌机200的一个例子,背带110的用途并不限于图15所示的割灌机200。除此之外,背带110也并不限于割灌机200,例如也可以用于其它手持电动装置,例如鼓风机等。
与实施例1的背带10相比,实施例2的背带110仅在护板180的形状上发生了改变。而对于后板20等其它结构而言,背带110与实施例1的背带10是大体相同的。因此,下面仅详细描述护板180的形状、特征和作用,而对于其它结构而言,请参照对实施例1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在护板180的两个侧边部180a、180b形成有突出部184,而不是在整个长度方向上采用平板材料。该突出部184朝着与连接件30相连的割灌机200一侧突出。在该结构中,割灌机200的操作杆130会在突出部184处与护板180接触。在此,将使用者穿上背带110时护板10的位置作为参照点,护板180的两个侧边部180a、180b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护板180的两侧的周缘的部分。
图16是护板180的主视图,图17是护板180的右视图,图18是护板180的透视图。如前文所述,沿护板180的两个侧边部180a、180b形成有突出部184。而位于两侧突出部184之间的中部182则是平的。在平的中部182上形成有用于保持连接件30的钩状部183。
如图16所示,当从前侧观看护板180时,护板180的每个侧边部180a、180b都是呈曲线弯曲的,上述突出部184形成在每个侧边部180a、180b上。根据该结构,即使突出部184形成在直线形状的周围边缘上,也可以增强护板180的强度。此外,护板180的每个边缘部180a、180b的下侧的部分B是朝着护板180的中间弯曲变形的。根据该结构,可以避免使用者和他/她的衣物碰到护板180。
如图19和图20所示,就本实施例的突出部184而言,包括护板180的两个侧边部180a、180b在内的侧边边缘部分是相对于中部182折弯的。此时,若将图19中所示的截面与图20中所示的截面相比,突出部184所处位置的折弯角度C1、C2是不同的,角度C2大于角度C1。换句话说,突出部184的折弯角度是沿着边缘部180a、180b变化的,该角度值越向下越大。其结果是,突出部184的截面形状沿着侧边部180a、180b连续变化。根据该结构,与突出部184具有一样的截面形状的情况相比,护板180的强度更高。通过提高护板180的强度,可以在维持必要的强度和柔韧性(弹性)的同时,降低护板180的厚度和重量。
此外,如图16所示,位于突出部184和中部182邻接位置处的折线186也可以是沿着弯曲的护板180的侧边部180a、180b而呈曲线弯曲的。若该折线186是弯曲的,那么与该折线186以直线延伸的情况相比,护板180的强度也更高。
图21示出了位于使用者300和割灌机200之间的护板180(截面图)。如图21所示,割灌机200与护板180的两个侧边部180a、180b的突出部184接触,而不是与护板180的中部182相接触。相反,使用者300则从割灌机200的另外一侧与护板180的中部182接触。换句话说,就本实施例的护板180而言,护板180上与割灌机200接触的区域不同于与使用者300接触的区域。在该结构中,经由护板180从割灌机200传递过来的振动和冲击得以明显减弱。此外,护板180随着割灌机200而被动产生的弯曲也会吸收振动和冲击。换句话说,护板180可以用作位于割灌机200和使用者300之间的板簧。根据该护板180,不用增加例如衬垫等减震部件就可以吸收来自割灌机200的振动和冲击,防止了振动和冲击向使用者300传递。不过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也可以在护板180上另外设置例如衬垫等减震部件。此时,在上述护板180的形状以及减震部件的作用下,来自割灌机200的振动和冲击可以得到有效的吸收。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特殊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举例说明了采用本发明的典型的可能性,而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主题包括上述特殊实施例的变型和修改。
例如,如图22所示,护板180的突出部184也可以是弯曲部,护板180在这里是弯曲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成曲率半径R是沿着每个侧边部180a、180b变化的。根据该结构,突出部184的截面形状沿着每个侧边部180a、180b变化,因此提高了护板180的强度。此外,如图23所示,也可以将整个护板180设置成弯曲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中部182的曲率半径R1不同于突出部(侧边部)184的曲率半径R2,可以调节护板180的变形率。
此外,护板180的突出部184也不限于护板180折弯或弯曲的情况,如图24所示,也可以通过使护板180部分加厚来形成突出部184。此外,突出部184可以与护板180一体形成,或者通过在护板180上另外连接部件来形成。此外,突出部184也不限于形成在护板180的两个侧边部180a、180b上,也可以形成在护板180的某一部位上或者整个护板板180上。此时,可以这样形成突出部184所在的区域,即,使得割灌机200被阻止与护板180的中部182接触。
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技术要素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到一起使用,并且不限于递交申请时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组合方式。此外,在此公开的主题也可以用于同时实现多个目标或仅实现一个目标。

Claims (27)

1.一种供使用者穿戴以便支承手持电动装置的背带,具有:
后板,其构成为放置在使用者的后背上;
多个带子,其一端连接在后板上,另一端构成为在使用者的前方彼此相连;
连接件,其由所述后板和所述带子中的至少一个保持,构成为连接在所述电动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后板内表面上的通风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槽包括延伸至后板边缘的通风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还具有开口,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槽包括从环绕所述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延伸至后板的外边缘的通风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还具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槽包括从环绕其中一个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延伸至环绕另一个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的通风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槽包括两个彼此交叉的通风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板具有第一开口和多个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二开口,
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槽包括多个第一通风槽和多个第二通风槽,
每个第一通风槽从环绕第一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环绕第二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以及后板的外边缘中的一个呈直线延伸至另一个,
每个第二通风槽从环绕第二开口的后板的内边缘中的一个呈环形延伸至另一个,
所述第一通风槽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通风槽中的至少一个彼此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槽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半圆形或大体为半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由透光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在相对于使用者的高度方向上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于使用者向后凸出的向后凸起部,其中,在沿使用者宽度方向上,所述后板的向后凸起部的侧边部比位于侧边部之间的后板的向后凸起部的中部更加向后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向后凸起部的中部沿宽度方向相对于使用者更加向前凸出,所述后板的向后突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部沿宽度方向越来越向后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上边缘向下呈弧形弯曲。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具有沿高度方向上的开口,所述开口至少部分形成在所述后板的向后凸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所述后板一体成形且构成为放置在使用者肩上的肩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板具有超过使用者的肩膀的最上部分继续延伸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板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肩板表面上的且沿与肩板的纵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沟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后板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板沿肩板的纵向在使用者的宽度方向上呈弧形向外凸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带子包括构成为放置在使用者肩上的肩带,所述肩板具有多个可供所述肩带穿过的带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构成为设置在穿着背带的使用者和连接在连接件上的手持电动装置之间的护板,其中,
所述护板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护板边缘的突出部,该至少一个突出部向连接在连接件上的手持电动装置一侧突出,所述手持电动装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处与护板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包括一对分别形成在护板的两个侧边部上的突出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突出部形成在所述护板的弯曲的边缘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突出部包括一对分别形成在护板的两个侧边部上的突出部,侧边部下边的部分朝向护板的中心弯曲。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的截面形状沿着护板的边缘而变化。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是折弯部,在该折弯部处护板的周边部分相对于护板的中间部分折弯,并且
所述折弯部的折弯角度沿着护板的边缘而变化。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是弯曲部,在该弯曲部处护板的周边部分相对于护板的中间部分弯曲,并且
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沿着护板的边缘而变化。
27.一种供使用者穿戴以便支承手持电动装置的背带,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件,其构成为连接在电动装置上,和
护板,其构成为设置在穿着所述背带的使用者和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手持电动工具之间,所述护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护板边缘处的突出部,该至少一个突出部向连接在连接件上的手持电动装置一侧突出,所述手持电动装置在该至少一个突出部处与所述护板接触。
CN201010154029.7A 2009-04-24 2010-04-23 手持电动装置用背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9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6329A JP2010252689A (ja) 2009-04-24 2009-04-24 可搬式作業機用のハーネス
JP2009-106327 2009-04-24
JP2009-106329 2009-04-24
JP2009-106328 2009-04-24
JP2009106328A JP5188446B2 (ja) 2009-04-24 2009-04-24 可搬式作業機用のハーネス
JP2009106327A JP2010252687A (ja) 2009-04-24 2009-04-24 可搬式作業機用のハーネス
JP2009280096A JP5230591B2 (ja) 2009-12-10 2009-12-10 可搬型作業機用のハーネス
JP2009-280096 2009-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9020A true CN101869020A (zh) 2010-10-27
CN101869020B CN101869020B (zh) 2013-01-30

Family

ID=4231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402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9020B (zh) 2009-04-24 2010-04-23 手持电动装置用背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25774B2 (zh)
EP (3) EP2243347B1 (zh)
CN (1) CN101869020B (zh)
AT (1) ATE539601T1 (zh)
RU (1) RU2523299C2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163A (zh) * 2011-04-12 2012-10-17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
CN103099340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株式会社牧田 护具
CN103355107A (zh) * 2013-08-01 2013-10-23 太仓市逸香林业专业合作社 多功能调节绿篱机
CN103371021A (zh) * 2012-04-19 2013-10-30 株式会社山彦 便携式作业机用肩吊带
CN103371020A (zh) * 2012-04-19 2013-10-30 株式会社山彦 便携式作业机用肩吊带
CN106192834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风机系统及风机装置
CN106192837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风机系统
CN109788839A (zh) * 2016-09-13 2019-05-21 佩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胸部紧固件的承载带具
CN111511192A (zh) * 2018-11-30 2020-08-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作业机用垫的支撑结构
CN111511193A (zh) * 2018-11-30 2020-08-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作业机用支撑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8768B2 (ja) * 2011-11-11 2015-10-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ーネス
AU2013204737A1 (en) * 2012-05-09 2013-11-28 Minelab Electronics Pty Limited A support arrangement for an implement
FR3002419B1 (fr) * 2013-02-22 2015-03-27 Varlepic Participations Dispositif de harnais
US10194733B2 (en) * 2013-02-22 2019-02-05 Plano Molding Company Backpack system
USD765916S1 (en) * 2014-10-21 2016-09-06 Draeger Safety Uk Limited Ventilation garment
US10589143B1 (en) * 2014-12-03 2020-03-17 James Christopher Smythe Weight lifting support system
DE102015000731A1 (de) * 2015-01-21 2016-07-2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nordnung mit einem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 und mit einer Abstützvorrichtung und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WO2017024246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Granite Gear Llc Adjustable backpack
JP2017172454A (ja) 2016-03-23 2017-09-28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送風作業装置
JP2017172198A (ja) * 2016-03-23 2017-09-28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送風作業装置
US10905907B1 (en) * 2016-11-14 2021-02-02 Alexander Dol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verage-assisted tool and harness
DE102017008754A1 (de) * 2017-09-15 2019-03-2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Tragvorrichtung zum Tragen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es durch einen Benutzer
US11452344B2 (en) 2017-09-27 2022-09-27 Globe (jiangsu) Co., Ltd. Chest buckle for a harness
US10548389B1 (en) * 2018-07-31 2020-02-04 Jose Luis Santana-Zaizar Backpack system
JP1630388S (zh) * 2018-10-11 2019-05-07
CN109578787B (zh) 2018-12-03 2024-01-02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具携带装置
US11337509B2 (en) * 2018-12-20 2022-05-24 Chrome Industries, Inc. Backpack with airflow system
US11528982B2 (en) * 2019-09-03 2022-12-20 Vista Outdoor Operations Llc Padded sling system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69199A (en) * 1932-12-23 1934-08-07 Allen M Battles Pack carrier
DE19608794A1 (de) * 1996-03-07 1997-09-18 Stihl Maschf Andreas Rückentrage für ein motorangetriebenes Arbeitsgerät, insbesondere ein Freischneidegerät
WO2008076009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sqvarna Aktiebolag Arrangement for carrying a hand-held motor-driven tool on a harness
CN101402194A (zh) * 2007-10-06 2009-04-08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用于携带手持式工具机的背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31694A (en) * 1925-09-03 1927-06-07 Spalding & Bros Ag Shoulder pad
US2271136A (en) * 1939-05-31 1942-01-27 Ralph I Geiger Fisherman's rig and accessories
US2651441A (en) * 1950-04-11 1953-09-08 Atlantic Builder S Supply Corp Carrier for plate-form building material
US3938718A (en) * 1974-04-11 1976-02-17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Backpack frame and assembly
AT338453B (de) * 1975-03-19 1977-08-25 Arno Grunberger Schultasche
JPS57146828A (en) 1981-03-03 1982-09-10 Takashi Takee Oil-pressure drop hammer for driving pile
DE3108007C2 (de) 1981-03-03 1984-03-01 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GmbH, 8000 München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JPS58141933A (ja) 1982-02-17 1983-08-23 Komatsu Ltd 油圧機械式変速及び操向機のエンジン回転数制御方法
US4420103A (en) * 1982-09-07 1983-12-13 Wilderness Group Inc. Backpack
US4483070A (en) * 1982-09-21 1984-11-20 Joane G. Tannehill Portable backpacked cutter
FR2575049B1 (fr) * 1984-12-20 1987-03-06 Millet Sacs Sac a dos
DE8524342U1 (de) * 1985-08-24 1986-02-27 Knut Jaeger Marketing & Production Big Pack GmbH, 7311 Bissingen Tragegestell für Rückenlasten, insbesondere für Rucksäcke
SE458820B (sv) * 1986-05-12 1989-05-16 Panth Produkter Ab Anordning vid roejsaagssele
JPS63145419A (ja) 1986-11-29 1988-06-17 Koa Sekiyu Kk 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GB8923453D0 (en) 1989-10-18 1989-12-06 Karrimor Int Ltd A rucksack harness shoulder pad
SE469544B (sv) * 1989-12-06 1993-07-26 Electrolux Ab Roejsaagsele
SU1695847A1 (ru) * 1990-01-15 1991-12-07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идромелиоратив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Ручна косилка
EP0542739B1 (de) * 1990-08-10 1995-03-01 Ulrich Dausien Rucksack
US5131576A (en) * 1990-09-17 1992-07-21 Kent Turnipseed Backpack support device
JPH062341A (ja) 1992-06-23 1994-01-11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油圧回路構造
SE500322C2 (sv) * 1992-10-29 1994-06-06 Panth Produkter Ab Anordning vid röjsågssele
US5320262A (en) * 1992-11-03 1994-06-14 Mountain Equipment, Inc. Internal frame pack and support device therefor
US5553759A (en) * 1994-07-12 1996-09-10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Backpack assembly
US5620121A (en) * 1995-05-17 1997-04-15 Watson; Elton G. Quick releasing support for line trimmers
DE19634670C2 (de) * 1996-08-28 1998-12-03 Stihl Maschf Andreas Gurtanordnung zum Tragen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es
US5836489A (en) * 1996-12-09 1998-11-17 Johnson Worldwide Associates, Inc. Belt assembly for a load carrying system
JP3398303B2 (ja) * 1997-06-27 2003-04-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背負い式作業機
US5911348A (en) * 1997-09-02 1999-06-15 Shook; James M. Hard shell no-sweat backpack
SE9801973L (sv) * 1998-06-03 1999-05-31 Electrolux Ab Bäranordning för ett motordrivet arbetsredskap
FR2808663B1 (fr) * 2000-05-15 2003-04-11 Salomon Sa Piece d'appui d'un sac a porter
SE519075C2 (sv) 2001-05-31 2003-01-07 Electrolux Ab Lösgörbar infästning till upphängningskrok, för röjsåg eller trimmer
SE519076C2 (sv) * 2001-05-31 2003-01-07 Electrolux Ab Anordning vid en bärsele för handverktyg
DE20109203U1 (de) * 2001-06-01 2001-08-23 Stihl Maschf Andreas Tragvorrichtung zum Tragen eines Hochentasters
JP4014868B2 (ja) 2001-12-27 2007-11-28 株式会社ドクターエル シート用背凭れ板およびシート
US6857820B2 (en) * 2002-03-01 2005-02-22 Deepoutdoors, Llc Diving back plate
JP4162552B2 (ja) 2003-08-11 2008-10-08 需 唐橋 ハンディタイプ作業機の吊支構造
US20050035170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Bianchi International Backpack having framesheet assembly
WO2005048769A1 (en) * 2003-11-19 2005-06-02 Sancheong Co., Ltd. Backpack
JP4109611B2 (ja) 2003-11-19 2008-07-02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携帯型作業機の支持装置
JP4369349B2 (ja) * 2004-11-24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刈払機の吊具構造
US20060144885A1 (en) * 2004-12-15 2006-07-06 Joris Smeuninx Backpack with segmented construction body protecting features
US7644847B2 (en) * 2005-05-31 2010-01-12 Howell Frank A Flexible pack frame
DE102006010557A1 (de) 2006-03-06 2007-09-13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Traganordnung
US7717310B2 (en) * 2006-03-16 2010-05-18 E. Mishan & Sons, Inc. Air-cushion backpack
US20080121674A1 (en) * 2006-11-28 2008-05-29 Fu-Yuan Yang Three-dimensional ventilating pad for backpack
WO2008079854A2 (en) * 2006-12-20 2008-07-03 Howell Frank A Backpack frame
US8006877B2 (en) * 2007-04-18 2011-08-30 Sperian Respiratory Protection Usa, Llc Backpack for self 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WO2008147256A1 (en) * 2007-06-01 2008-12-04 Husqvarna Aktiebolag Back plate for a harnes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69199A (en) * 1932-12-23 1934-08-07 Allen M Battles Pack carrier
DE19608794A1 (de) * 1996-03-07 1997-09-18 Stihl Maschf Andreas Rückentrage für ein motorangetriebenes Arbeitsgerät, insbesondere ein Freischneidegerät
WO2008076009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Husqvarna Aktiebolag Arrangement for carrying a hand-held motor-driven tool on a harness
CN101402194A (zh) * 2007-10-06 2009-04-08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用于携带手持式工具机的背带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163B (zh) * 2011-04-12 2017-03-0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
CN102726163A (zh) * 2011-04-12 2012-10-17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由工作器械和承载组件形成的组件
CN103099340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株式会社牧田 护具
CN103099340B (zh) * 2011-11-11 2015-06-24 株式会社牧田 护具
CN103371021A (zh) * 2012-04-19 2013-10-30 株式会社山彦 便携式作业机用肩吊带
CN103371020A (zh) * 2012-04-19 2013-10-30 株式会社山彦 便携式作业机用肩吊带
CN103355107A (zh) * 2013-08-01 2013-10-23 太仓市逸香林业专业合作社 多功能调节绿篱机
CN106192834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风机系统及风机装置
CN106192837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风机系统
CN106192837B (zh) * 2015-05-25 2020-01-3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风机系统
CN109788839A (zh) * 2016-09-13 2019-05-21 佩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胸部紧固件的承载带具
CN111511192A (zh) * 2018-11-30 2020-08-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作业机用垫的支撑结构
CN111511193A (zh) * 2018-11-30 2020-08-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作业机用支撑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70344A1 (en) 2010-10-28
EP2412225B1 (en) 2013-03-20
ATE539601T1 (de) 2012-01-15
RU2010116259A (ru) 2011-10-27
US8925774B2 (en) 2015-01-06
RU2523299C2 (ru) 2014-07-20
CN101869020B (zh) 2013-01-30
EP2570018B1 (en) 2014-05-14
EP2570018A1 (en) 2013-03-20
EP2243347B1 (en) 2012-01-04
EP2412225A2 (en) 2012-02-01
EP2412225A3 (en) 2012-04-04
EP2243347A1 (en) 201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9020B (zh) 手持电动装置用背带
US20070163031A1 (en) Size adjustable safety and comfort liner for a helmet
KR100986665B1 (ko) 마스크
EP1784094B1 (en) Helmet ear loop
CN110824704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EP1745707B1 (en) Unisex underwear
US7174899B2 (en) Hair accessory
KR20110012655A (ko) 헬멧
WO2004046795A3 (en) Optical sheet for optically correct visor
WO2013100238A1 (ko) 이중 챙이 형성된 모자
EP3679782B1 (en) Support belt for work tool
CN112434540B (zh) 一种穿戴式扫描器
CN101357004B (zh) 伸缩件及具有伸缩件的护具
USD522178S1 (en) Helmet/head restraint with leg straps
CA2394478A1 (en) Ornamental bending device for a baseball cap visor
EP4153297A1 (en) Light therapy wearable
CN213370032U (zh) 一种装配式口罩的耳带
JP5188446B2 (ja) 可搬式作業機用のハーネス
CN101138443B (zh) 一种使用舒适的内衣连接扣及其加工方法
EP1256285A3 (en) Cover for helmets
USD476124S1 (en) Steam iron
EP3685655B1 (en) Work machine pad
KR100367199B1 (ko) 롤러블레이드
CN109730820A (zh) 一种矫形程度可调的插片式脊柱侧弯矫形器
CN214283331U (zh) 一种一片式无钢圈文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