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2129B - 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2129B
CN101852129B CN2010101366017A CN201010136601A CN101852129B CN 101852129 B CN101852129 B CN 101852129B CN 2010101366017 A CN2010101366017 A CN 2010101366017A CN 201010136601 A CN201010136601 A CN 201010136601A CN 101852129 B CN101852129 B CN 101852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actuating mechanism
oil
clutch actuating
crank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66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2129A (zh
Inventor
水野欣哉
塚田善昭
大关孝
竹内和浩
藤本靖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52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2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2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21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48/04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providing power assist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48/0206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in a system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18Reservoirs for clutch control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10System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102Actuator
    • F16D2500/1026Hydraul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10System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11Application
    • F16D2500/1107Vehicles
    • F16D2500/1117Motor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70Detail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704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arget parameters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70402Actuator parameters
    • F16D2500/70406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在内燃机上设置:通过液压间歇地传递曲轴的旋转驱动力的液压离合器机构、和对用于使液压离合器机构间歇动作的液压进行控制的离合器执行机构,防止使液压式离合器动作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在动作时的噪音传到外部。在离合器执行机构(74)的周围设置存储油的储油部(79),将离合器执行机构(74)设置在所述储油部(79)内。

Description

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内燃机的液压离合器动作的离合器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虽然有在内燃机的曲轴箱外侧安装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例子,但由于该构造在离合器执行机构动作时,阀门开闭时发出的动作音传到外部,因此不理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虽然有将离合器执行机构设置在曲轴箱内侧的例子,但该构造也是由于声音传到薄的离合器盖上引起回音,动作音还是会传到外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57620号公报(图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38541号公报(图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使内燃机的液压式离合器动作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在动作时的动作音传到外部。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在内燃机上设置:通过液压间歇地传递曲轴的旋转驱动力的液压离合器机构、和对用于使上述液压离合器机构间歇动作的液压进行控制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周围设置存储机油的储油部,将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设置在上述储油部内。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储油部设置在曲轴箱或曲轴箱罩上,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安装在该储油部的内侧,以覆盖上述储油部的方式固定盖部件。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机构由多个离合器构成,从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向上述离合器机构分别大致平行地形成多条油路。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3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上的油排出孔向上述储油部开口。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具有连接多条油路的筒状部件、和在上述筒状部件中动作且转换上述油路的连通状态的滑动部件,通过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动作,上述筒状部件和上述滑动部件进行滑动,由此从上述排出孔排出来自离合器的回油。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将从油泵向由上述筒状部件和滑动部件形成的阀部供给机油的供给油路分支延长,作为离合器润滑用的油路。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部件上,在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上部形成回油孔。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位于上述离合器前方的斜下方,被配置在设置于曲轴箱罩上的储油部内侧。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被设置在上述曲轴的后方的斜上方,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被设置在上述曲轴的下方。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离合器机构同轴的主轴设置在上述曲轴的后方的斜上方,曲轴箱的上壁在上述曲轴和上述主轴之间形成朝向前方斜上方的倾斜面,发动机吊架突出形成在上述曲轴箱的上壁的上述倾斜面上。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设置上述储油部,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设置在上述储油部内,因此,可降低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动作时发出的阀开闭时的声音,降低传到外部的声音。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可用简单的结构形成储油部。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可平行地形成多条油路,因此,尽管设置多条油路,也可以高效率地设置。并且,可统一加工方向,因此可提高加工性。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存储从离合器执行机构排出的油,可得到技术方案1的效果,因此不需要其他的供油手段,可削减零件数量。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通过滑动部件的滑动,从上述排出孔排出回油,因此可利用排出油对滑动部进行润滑。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相比另外形成与润滑用油路连接的离合器润滑用油路,使供给油路分支延长、形成离合器润滑油路的方法更简单,可减少加工工时。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利用盖部件在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上部形成回油孔,因此,可将离合器执行机构完全置于油中,既可发挥降低动作音的效果又可将多余的油迅速回收到内燃机内。
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离合器执行机构设置在储油部内侧,该储油部设置在曲轴箱罩上,因此,离合器执行机构和离合器机构都向内燃机的侧方突出,但从内燃机侧面观察离合器执行机构位于离合器机构前方的斜下方,因此,可在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后方,离合器机构下方的最适当的位置确保驾驶者的搁脚空间。
另外,由于在曲轴箱罩上设置安装有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储油部,因此,不会因储油部而缩小曲轴箱内的空间。
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上述离合器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设置在上述曲轴的后方的斜上方,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设置在曲轴的下方,因此,曲轴的后方的斜下方位置成为驾驶者的搁脚位置,但内燃机横置地装载在车身内的两轮摩托车的情况下,作为驾驶者的搁脚位置,该位置是最合适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中,与离合器机构同轴的主轴设置在曲轴的后方的斜上方,曲轴箱的上壁在上述曲轴和上述主轴之间形成朝向前方斜上方的倾斜面,发动机吊架突出形成在该倾斜面上,无需向曲轴箱的最上部位的更上方突出设置发动机吊架,可将内燃机紧凑地装载在车身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上述内燃机变速器的剖视图。
图3是离合器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右曲轴箱罩的外面图。
图5是右曲轴箱罩的内面图。
图6是用盖部件覆盖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的状态图。
图7是表示离合器执行机构的构造和作用图。
图8是向离合器执行机构供油的供给油路的剖视图。
图9是与第一离合器的加压室连接的控制油路的剖视图。
图10是与第二离合器的加压室连接的控制油路的剖视图。
图11是与第一离合器的压力调整室连接的润滑油路的剖视图。
图12是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件覆盖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的状态图。
图13是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件安装在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上的状态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右侧视图。
图15是装载了该内燃机的两轮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图16是图1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两轮摩托车的局部主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内燃机,7变速器,8曲轴,9主轴,10副轴,17右曲轴箱罩,21离合器,21A第一离合器,21B第二离合器,73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4离合器执行机构,74A上侧执行机构,74B下侧执行机构,75供给油路,76A控制用油路,76B控制用油路,77润滑用油路,78盖部件,79储油部,80连通油路,85阀盒,86阀芯,91回油排出油路,
100内燃机,102A上曲轴箱,102S倾斜面,102B下曲轴箱,108曲轴,109主轴,110副轴,112离合器,115、116、117发动机罩,120右曲轴箱罩,121储油部,122离合器执行机构,
130两轮摩托车,132车身架,133头管,134主车架,135中央车架,136下车架,137座椅支柱,138中间车架,147前后座椅,150踏板托架,151脚踏板,
P驾驶者,Pf脚,S凹入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的右侧视图。该内燃机1是并列双气缸内燃机。箭头F是与该内燃机1装载在两轮摩托车上时的车辆的前方对应地指向前方。
内燃机1的主要外壳由上曲轴箱2A和下曲轴箱2B形成的曲轴箱2、缸体3、气缸盖4以及油盘6构成。变速器7一体地装入上述曲轴箱2内。
在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曲轴箱2的对接面的轴承上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曲轴8、变速器的主轴9以及副轴19。
在与下曲轴箱2B的下端连接的油盘6上设置具有过滤器11的吸入管12,控制用油泵13和与控制用油泵13连接的控制用油过滤器14与吸入管12的上部连接。
在该内燃机1内也设置有润滑用油泵,但在图中进行了省略。
润滑用油过滤器15如图所示。控制用油泵13的排出压力是用于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因此压力高,与控制用油泵相比,润滑用油泵的排出压力低。
收容在上述内燃机1的曲轴箱2后部的变速器7是常啮合式双离合变速器。
并且,使上述变速器的速度级进行变化的变速鼓16等变速机构收容在曲轴箱2的后部。
右曲轴箱罩17覆盖曲轴箱的右侧部。在右曲轴箱罩17的外表面,各油路的外侧部以褶皱状鼓出。
此外,从副轴10获得动力驱动车辆的输出轴18设置在曲轴8的下方。
图2是上述变速器7的剖视图。
图中省略了由变速鼓、拨叉形成的变速机构。
图中的箭头L、R表示与将内燃机1装载在车辆上时的车辆的左右对应的左右方向。
变速器7包括主轴9、副轴10、初级从动齿轮20以及由第一离合器21A和第二离合器21B构成的一对离合器21。
主轴9的左端通过球轴承22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2上,中央部通过球轴承23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2上。
主轴9的右端通过球轴承24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右曲轴箱罩17上。
副轴的左端通过球轴承25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2上,右端通过滚针轴承26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2上。
主轴9由长的主轴内轴9A、主轴外轴9B和离合器部外轴9C构成。
主轴外轴9B通过滚针轴承27可相对旋转地覆盖主轴内轴9A的一部分。
通过C形挡圈28限制主轴外轴9B的左端向左方移动。
主轴外轴9B的右端通过环形衬套29与离合器部外轴9C抵接,其向右方移动被限制。在主轴9上设置M1至M6六个齿轮,在副轴10上与上述齿轮M1至M6对应地设置总是与它们啮合的C1至C6六个齿轮。
M是主轴附属齿轮,C是副轴附属齿轮,旁边的数字1至6表示决定1速至6速的变速比的齿轮。
奇数速度级的齿轮M1、M5、M3设置在主轴内轴9A上,偶数速度级的齿轮M4、M6、M2设置在主轴外轴9B上。
在图2中,上述齿轮符号旁的下标x表示与轴形成一体的固定齿轮,下标w表示保持在轴上且在轴上的规定位置可相对轴进行相对旋转的空转齿轮,下标s表示可在轴向滑动的滑动齿轮。
滑动齿轮通过花键30保持在轴上,是相对轴在圆周方向不进行相对旋转而可在轴向滑动的齿轮。
固定齿轮(下标x)以及滑动齿轮(下标s)进行啮合的相对方的齿轮必须是空转齿轮(下标w)。
空转齿轮(下标w)单独地不发挥齿轮的作用,为了发挥齿轮的作用,必须通过设置在旁边的滑动齿轮(下标s)固定在轴上。
在滑动齿轮上设置卡合槽G,与变速机构(未图示)的拨叉卡合,通过与其卡合的拨叉,滑动齿轮(下标s)在轴向移动。
图3是离合器21周边的放大图。
离合器部外轴9C设置在主轴内轴9A的右半部分。
离合器部外轴9C通过滚针轴承31A、31B以可绕主轴内轴9A的轴端部旋转的方式覆盖主轴内轴9A的轴端部。
离合器部外轴9C的右端通过环形衬套32与其他部件抵接,与该部件一起通过主轴内轴9A的轴端的垫圈33和螺母34离合器部外轴9C的右端的移动被限制。
离合器部外轴9C的左端通过环形衬套29与主轴外轴9B的右端抵接,C形挡圈28限制主轴外轴9B左端的移动(图2)。
初级从动齿轮20、第一离合器21A和第二离合器21B的离合器外部件37A、37B分别通过花键38和C形挡圈39固定在上述离合器部外轴9C上。
初级从动齿轮20通过花键19不能旋转地嵌装在离合器部外轴上。
初级从动齿轮2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被离合器外部件37A、37B限制。
初级从动齿轮20是总与设置在曲轴8上的初级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的齿轮,受到来自曲轴8的旋转驱动力,旋转驱动离合器部外轴9C。
与此相应地,一对离合器21的离合器外部件37A、37B一起旋转。
这些离合器21的离合器内部件40A、40B分别与其他部件连接。
第一离合器21A的离合器内部件40A在主轴内轴9A的右端与花键41嵌合,通过垫圈33和螺母34固定在主轴内轴9A上。
第二离合器21B的离合器内部件在主轴外轴9B的右端与花键42嵌合而被固定。
上述一对离合器21A、21B都是多盘离合器。
在上述一对离合器21的各离合器外部件37A、37B的外周部的内侧设置有相对该离合器外部件37不能相对旋转且可在轴向相对移动地卡合的多个驱动摩擦片43。
在上述一对离合器21的各离合器内部件40的外侧设置相对该离合器内部件40不能相对旋转且可在轴向相对移动地卡合的多个被动摩擦片44。
上述驱动摩擦片43和被动摩擦片44交错设置,构成摩擦片组45。
在上述各离合器21的离合器外部件37A、37B的端板部37x和摩擦片组45之间设置有加压板46,加压板46的外周部的端部与摩擦片组45一端的驱动摩擦片43抵接。
通过C形挡圈47限制上述摩擦片组45的另一端的驱动摩擦片43的移动。
在加压板46和离合器内部件40之间设置弹簧座部件48。
通过设置在离合器外部件的凸起部37y上的C形挡圈49限制弹簧座部件48的内周端的移动。
弹簧支架部件48的外周端通过密封部件50可滑动地与加压板46的外周部的内侧接触。
加压板46被一端与弹簧座部件48接触的螺旋弹簧51向离合器外部件的端板部37x推压。
在离合器外部件的端板部37x和加压板46之间形成加压室52(52A、52B)。
在弹簧座部件48和加压板46之间形成压力调节室53(53A、53B)。
压力调节室53的作用是通过施加在压力调节室53的油上的离心力形成的压力增加,与因离心力形成的加压室52的压力增加相抵消,可使离合器断开(OFF)。
在主轴内轴9A上设置向左侧开口的主轴左侧中心孔56和向右侧开口的主轴右侧中心孔57。
右侧中心孔57成为具有多阶内径的阶梯孔。
在右侧中心孔57上插入同轴的两根管即内侧管58和外侧管59。
内侧管58的左端部通过密封部件60A插装在右侧中心孔57的细径部,内侧管58的右端部通过密封部件60B被右曲轴箱17支承,内侧管58的内外通过这些密封部件60A、60B隔开。
外侧管59的左端部通过密封部件61A插装在右侧中心孔57的大径部,外侧管59的右端部通过密封部件61B被右曲轴箱17支承,外侧管59的内外通过这些密封部件61A、61B隔开。
将形成在内侧管58的外侧、外侧管59的内侧以及右侧中心孔57的中径部内侧之间的油路称为主轴端第一油路62A,将连接内侧管58的内孔和右侧中心孔57的细径部的油路称为主轴端第二油路62B,将形成在外侧管59的外侧和右侧中心孔57的大径部的内侧之间的油路称为主轴端第三油路62C。
主轴端第一油路62A通过在径向贯通主轴内轴9A和离合器部外轴9C而连通的油路63,与第一离合器21A的加压室52A连通。
主轴端第二油路62B通过在径向贯通主轴内轴9A和离合器部外轴9C而连通的油路64,与第二离合器21B的加压室52B连通。
主轴端第三油路62C通过在径向贯通主轴内轴9A的油路65、径向贯通滚针轴承31A、主轴内轴外周间隙油路66以及径向贯通离合器部外轴9C的油路67,与第一离合器21A的压力调整室53A连通。
另外,主轴左侧中心孔56通过径向贯通主轴内轴9A的油路68、滚针轴承31B、主轴内轴外周间隙油路69以及径向贯通离合器部外轴9C的油路70,与第二离合器21B的压力调整室53B连通。
图4是右曲轴箱罩17的外面图。
在设置于右曲轴箱罩17的内表面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3内收容一对离合器执行机构74,即上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A和下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B。
在向右曲轴箱罩17的外表面以褶皱状鼓出的各管体部中设置一条从控制用油泵13经由控制用油过滤器14向离合器执行机构74的供给油路75、从离合器执行机构74向离合器21的控制用油路76A、76B以及润滑用油路77。
从上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A起的控制用油路76A到达图3的主轴端第一油路62A,从上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A向第一离合器21A的加压室52A输送控制用油。
从下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B起的控制用油路76B到达主轴端第二油路62B,从下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B向第二离合器21B的加压室52B输送控制用油。
从供给油路75通过连通油路80分支延伸出的润滑用油路77到达主轴端第三油路62,从供给油路75向第一离合器21A的压力调整室53A总是供给作为润滑用油的控制用油。
此外,在第二离合器21B的压力调整室53B,从与润滑用油泵相连的主轴左侧中心孔56输送润滑用油。
在上述各油路中,油与离合器的通断相应地进行往复。
但是,供给油路的油和主轴左侧中心孔56的润滑油不进行往复。
图5是右曲轴箱罩17的内面图。润滑用油路77通过连通油路80与供给油路75连通。收容有离合器执行机构74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3被图6所示的盖部件78覆盖。
图6是右曲轴箱罩17的内面图,表示上述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3被盖部件78覆盖的状态。
内部作为储油部79的发挥功能,来自离合器21的回油向该储油部79排出。
由于在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3的上部设置有间隙95,因此多余的油从该间隙95向曲轴箱2内排出。
图7是表示离合器执行机构74的构造和作用的图。
如上所述地设置两个具有该结构的离合器执行机构74。
在图7中,离合器执行机构74由收容在线圈盒82内的电磁线圈83、受到电磁线圈83的电磁力的铁片84、阀盒85、收容在阀盒85内的阀芯86、连结上述铁片84和阀芯86的连接杆87、回位弹簧88以及支承回位弹簧88的外端的弹簧托盖89构成。
铁片84、连接杆87以及阀芯86形成一体,在阀盒85内进行直线运动。在阀盒85内设置供给油路75、控制用油路76、润滑用油路77(图11)、连通油路80(图11)、从控制用油路分支并到达阀芯端部的调压油路90以及回油排出油路91。
图7(a)表示离合器执行机构74关闭时阀芯86的位置。
在图7中,密的剖面线部H表示高压油,稀疏的剖面线部L表示低压油。从油泵13供给高压油的供给油路75的靠阀侧的端部被阀芯86截断,停止供油。
图7(b)表示向电磁线圈83通电,离合器执行机构74成为打开的瞬间的阀芯86的位置。
阀芯86抵抗回位弹簧88的弹压力而向图中的铁片移动空间92的右端移动。示出了供给油路75和阀芯86的细径部86a连通,高压油开始向控制用油路76流动的升压中的状态。
图7(c)表示升压结束后的状态。
从控制用油路76分支的调压油路90的压力也升高,该调压油路90的高压施加在阀芯86的端部侧,因此阀芯86被推回一些。
这样,由于供给油路75的靠阀侧的端部被阀芯86截断,因此,停止向控制用油路76供给高压油,同时控制用油路76的靠执行机构侧的端部也被关闭,因此离合器21的加压室52(图3)保持高压,推动加压板,多盘离合器21成为连接状态。
如果向离合器执行机构74发出断开的指示,则电磁线圈83的通电停止,因此推动阀芯86的电磁力消失,阀芯86利用回位弹簧88的弹压力返回图7(a)的位置。
控制用油路76与回油排出油路91连通,通过离合器21的压力调整室53的螺旋弹簧51的作用,油从离合器21返回,从回油排出油路91排出。这样,多盘离合器21成为断开状态。
上述排出的油存储在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3的储油部79。
离合器执行机构74浸在该油中。
油从弹簧托盖89的间隙进入阀盒85和阀芯86之间,对滑动面进行润滑。
并且,由于离合器执行机构74浸在油中,因此隔断离合器执行机构74发出的动作音,减少向外部的传递。
图8是从控制用油泵13经由控制用油过滤器14向离合器执行机构74供油的供给油路75的剖视图。
该供给油路75形成在曲轴箱罩17的壁体内。
两个离合器执行机构74上下地被收容在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3内。
向它们的中间部供油,并分别向上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A和下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B供油。
由于在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73和覆盖其开口部的盖部件78之间的上部结合部设置有间隙95,因此多余的油向曲轴箱2内排出。
图9是从上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A向第一离合器21A的加压室52A连接的控制用油路76A的剖视图。
该油路经由右曲轴箱罩内空间93A和主轴端第一油路62A,通过油路63与第一离合器21A的加压室52A连接。
向第一离合器21A的加压室52A供给高压油时,加压板46抵抗螺旋弹簧51的弹压力,向摩擦片组45移动,压接摩擦片,离合器外部件37A的旋转被传递到离合器内部件40A,从而主轴内轴9A被旋转驱动。
图10是从下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B向第二离合器21B的加压室52B连接的控制用油路76B的剖视图。
该油路经由右曲轴箱罩内空间93B和主轴端第二油路62B,通过油路64与第二离合器21B的加压室52B连接。
向第二离合器21B的加压室52B供给高压油时,加压板46抵抗螺旋弹簧51的弹压力,向摩擦片组45移动,压接摩擦片,离合器外部件37B的旋转被传递到离合器内部件40B,从而主轴内轴9B被旋转驱动。
图11是从下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B向第一离合器21A的压力调整室53A连接的润滑用油路77的剖视图。
该油路是在下侧离合器执行机构74B的阀盒85和板94之间,通过连通供给油路75和润滑用油路77地形成的连通油路80,将经由供给油路75供给的高压油总是向润滑用油路77供给。
在板94上设置节流孔81,用于降低向润滑用油路77供给的油的压力。
润滑用油路77经由右曲轴箱罩内空间93C和主轴第三油路62C,通过油路65、滚针轴承31A、油路66、67,与第一离合器21A的压力调整室53A连接,向压力调整室53A供给高压油。
通过该油润滑滚针轴承31A。
另外,从主轴左侧中心孔56通过油路68、滚针轴承31B、油路69、70向第二离合器21B压力调整室53供给低压的润滑用油。
上述一对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一方为连通(ON)时,另一方则断开(OFF)。
电子控制单元(未图示)自动判断将一对离合器执行机构中的哪一方连通。
在发动机启动时为了确认执行机构的动作状况而进行工作。可将此时排出的油存储在储油部79。
因此,即使长期不使用车辆的情况下,在发动发动机时,由于成为存储了油的状态,因此可防止动作音传到外部并有助于润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离合器机构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防止执行机构的动作音传到外部的技术也可用于其他液压控制机构。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执行机构是横置的,也可纵置。执行机构不仅可设置在右曲轴箱罩上,也可设置在曲轴箱内的任何地方。
图12是右曲轴箱罩17的内面图,是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件97覆盖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99的状态图。
该收容箱99不设置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上部间隙,取而代之,在上侧执行机构74A的上方位置设置回油孔98,使多余的油可向曲轴箱2内排出。
图13是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件97安装在离合器执行机构收容箱99上的状态剖视图。多余的油从回油孔98排出。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是曲轴8被轴支承在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上曲轴箱2A和下曲轴箱2B的对接面的轴承上,同时,变速器的主轴9和副轴10也被轴支承在相同的对接面上,曲轴8、主轴9、副轴10以该顺序以大致相同的高度依次向后方排列。
并且,在形成于右曲轴箱罩17的内表面的储油部79内设置的离合器执行机构74从图1所示的内燃机的侧面观察位于曲轴8的上方。
与该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图14至图1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并列双气缸内燃机100是曲轴108和副轴110被轴支承在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上曲轴箱102A和下曲轴箱102B的对接面的轴承上,而主轴109在曲轴108和副轴110之间设置在对接面的上方。
并且,在形成于右曲轴箱罩120的内表面的储油部121内设置的离合器执行机构122从图14所示的内燃机的侧面观察位于曲轴108的下方。
双离合器112设置在主轴109的右端部,右曲轴箱罩120从右方覆盖该离合器112,因此右曲轴箱罩120的离合器112部分向右方鼓出。
右曲轴箱罩120中,从内燃机的侧面观察,在曲轴118下方设置有离合器执行机构122的储油部121向右方鼓出地形成。
即,右曲轴箱罩120中,从内燃机的侧面观察,设置在曲轴108的后斜上方的离合器112的部分和设置在曲轴108的下方的离合器执行机构122的储油部121向右方鼓出。
因此,在右曲轴箱罩120的离合器执行机构122的后方,在离合器122的下方形成凹入空间S,可将该空间S作为驾驶者放置脚的空间使用。
本内燃机100中,上曲轴箱102A的上壁因曲轴108和位于其后斜上方的主轴109的位置关系,在前方形成向着斜上方的倾斜面102s,从该倾斜面102s的前部起以前倾姿势突出设置缸体103、气缸头104、气缸盖105。
从曲轴108和主轴109之间的倾斜面102s的后部起向上方突出形成发动机吊架115。
并且,发动机吊架116、117也从上曲轴箱102A和下曲轴箱102B的各后壁向后方突出。
如图15所示,装载了本内燃机100的两轮摩托车130中,车身架132具有头管133、从头管133向斜后方延伸的主车架134、从主车架134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中央车架135、从头管133向下方延伸的下车架136、从中央车架135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座椅支柱137以及架设在中央车架135的后部和座椅支柱137的后部的中间车架138。
支承前轮139的前叉140被头管133可操纵地支承,转向把手141与前叉140的上部连接。
并且,支承后轮142的后叉143通过中央车架135的枢轴螺栓145被可上下摆动地支承。
油箱146装载在左右的主车架134之间,在油箱146的后方的左右的座椅支柱137上安装有可供驾驶者P和乘员前后落坐的串列式座椅147。
内燃机100设置在由油箱146的下方的主车架134、中央车架135以及下车架136围成的空间内。
如图16所示,从内燃机100的上曲轴箱102A的上壁的倾斜面102s突出的发动机吊架115通过支架134b吊设在主车架134上,从上曲轴箱102A和下曲轴箱102B的各后壁突出的发动机吊架116、117被中央车架135支承,内燃机100悬架在车身架132上。
如图15所示,在车身右侧面、中央车架135的下部,在与中间车架138的连接部上设置有踏板托架150,脚踏板151突设在该踏板托架150上。
在车身左侧面左右对称的位置也设置脚踏板151(参照图17)。
驾驶者P坐在串列式座椅147上,将脚Pf放在脚踏板151上,如图15和图16所示,脚Pf的脚尖放在曲轴的后方斜下方的位置,即在离合器112的下方、离合器执行机构122后方的凹形空间S内。
覆盖内燃机100的曲轴箱102A、102B右侧的右曲轴箱罩120中,离合器112的部分和离合器执行机构122的储油部向右方鼓出,在该鼓出的离合器112部分的下方,驾驶者P的脚Pf放在储油部121的后方的凹形空间S,由此,如图7所示,不会使驾驶者P的脚Pf向左右外侧过多地伸出而能够确定在最适当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效果。
(1)在图5、图6、图8中,在执行机构74的周围设置存储油的储油部79,执行机构74设置在储油部79内(参照图5、图6、图8),因此,可减弱执行机构74动作时发出的阀开闭时的声音,降低向外部传出的声音。
(2)执行机构74安装在设置于曲轴箱罩17上的储油部79内侧,覆盖上述储油部79地固定盖部件78(参照图6),因此可用简单的结构形成储油部79。
(3)离合器机构由一对离合器12A、21B构成(参照图3),三条油路76A、76B、77从上述执行机构74起向上述离合器机构分别大致平行地形成(参照图4),因此,尽管设置了多条油路,也可高效率地设置,并且,由于统一了加工方向,因此可提高加工性。
(4)设置在执行机构74上的油排出油路91向上述储油部79开口,因此,可存储从执行机构74排出的油、发挥上述(1)的效果,无需其他供油机构,可削减零件数量。
(5)上述执行机构74包括连接多条油路的筒状的阀盒85和在上述阀盒85中滑动且转换上述油路的连通状态的阀芯86(参照图7),通过上述执行机构74的动作,阀芯86在上述阀盒85内滑动,通过这样从上述排出油路91排出来自离合器的回油,因此可利用排出油对滑动部进行润滑。
(6)将从油泵13向由上述阀盒85和阀芯86构成的阀部供油的供给油路分支延长,作为离合器润滑用油路77和连通油路80(参照图5、图11),与形成另外的与润滑用油回路连接的离合器用油路相比,分支延长供给油路75、形成离合器润滑用油路77的方法更容易,可削减加工工时。
(7)由于向一对执行机构74A、74B供油的供给油路75是一条,因此结构简单。
(8)与将执行机构74A、74B安装在曲轴箱外侧的情况(现有技术)相比,设计性提高。并且,具有即使在车辆翻倒的情况下,执行机构也不会损坏的优点。
(9)穿过曲轴箱罩17的壁体被冷却的储油部79的油也对执行机构进行冷却,因此冷却性提高。
(10)离合器112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设置在曲轴108的后方的斜上方,离合器执行机构122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设置在曲轴108的下方(参照图16),因此,可确保在离合器112的下方、离合器执行机构122后方的凹形空间S作为驾驶者最适当的搁脚位置。
(11)由于发动机吊架115突出形成在上曲轴箱102A上壁的倾斜面102s上(参照图16),因此,无需向曲轴箱的最上部位的更上方突出形成发动机吊架,可将内燃机100紧凑地装载在车身上。

Claims (9)

1.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在内燃机上设置:通过液压间歇地传递曲轴的旋转驱动力的液压离合器机构、和对用于使所述液压离合器机构间歇动作的液压进行控制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周围设置存储油的储油部,
所述储油部设置在曲轴箱或曲轴箱罩上,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储油部的内侧,以覆盖所述储油部的方式固定盖部件,
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被该电磁线圈驱动的阀芯,
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和所述电磁线圈一起配置在所述储油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由多个离合器构成,从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向所述离合器机构分别大致平行地形成多条油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上的油排出孔向所述储油部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具有连接多条油路的筒状部件、和在所述筒状部件中动作且转换所述油路的连通状态的滑动部件,通过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动作,所述筒状部件和所述滑动部件进行滑动,由此从所述排出孔排出来自离合器的回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从油泵向由所述筒状部件和滑动部件形成的阀部供油的供给油路分支延长,作为离合器润滑用的油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件上,在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上部形成回油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位于所述离合器机构前方的斜下方,被配置在设置于曲轴箱罩上的储油部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被设置在所述曲轴的后方的斜上方,
所述离合器执行机构从内燃机侧面观察被设置在所述曲轴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离合器机构同轴的主轴设置在所述曲轴的后方的斜上方,
曲轴箱的上壁在所述曲轴和所述主轴之间形成朝向前方斜上方的倾斜面,
发动机吊架突出形成在所述曲轴箱的上壁的所述倾斜面上。
CN2010101366017A 2009-03-31 2010-03-11 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2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6482 2009-03-31
JP2009-086482 2009-03-31
JP2009-269500 2009-11-27
JP2009269500A JP2010255840A (ja) 2009-03-31 2009-11-27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2129A CN101852129A (zh) 2010-10-06
CN101852129B true CN101852129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26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66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2129B (zh) 2009-03-31 2010-03-11 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7908B2 (zh)
EP (1) EP2236849B1 (zh)
JP (1) JP2010255840A (zh)
CN (1) CN101852129B (zh)
BR (1) BRPI1000591A2 (zh)
ES (1) ES2425053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1812B2 (ja) * 2011-02-25 201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758224B2 (ja) 2011-08-09 2015-08-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油圧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JP5856939B2 (ja) * 2012-09-27 2016-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装置
JP6132300B2 (ja) * 2013-03-28 2017-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JP6048347B2 (ja) * 2013-08-29 2016-12-2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848738B2 (ja) 2013-09-27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6414810B2 (ja) 2014-03-31 2018-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A2941384A1 (en) 2014-03-31 2015-10-08 Honda Motor Co., Ltd. Oil supply structure for power unit, and power unit
US11156154B2 (en) * 2015-12-09 2021-10-26 Honda Motor Co., Lt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2010017B1 (ko) * 2016-02-05 2019-08-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과충전 방지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 모듈
JP6779953B2 (ja) * 2018-09-27 2020-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ンジン上部構造
FR3094426B1 (fr) * 2019-03-29 2021-02-19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NL2026152B1 (en) * 2020-07-28 2022-03-29 Punch Powertrain Psa E Trans N V Shaft assembly for use in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improved lubrication and other improved part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11964557B2 (en) 2022-06-09 2024-04-23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Clutch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the clutch assembl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80417A1 (de) * 1964-02-11 1969-04-17 Volkswagenwerk Ag Einrichtung zum Abbauen des Fliehkraftdruckes der rotierenden OElfuellung in Automatik-Kraftfahrzeugkupplungen
CN101293480A (zh) * 2007-04-27 2008-10-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液压离合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1160A (en) * 1978-10-02 1980-04-14 Honda Motor Co Ltd Working oil feeder of oil pressure working system transmission for car
US4673190A (en) * 1984-09-27 1987-06-16 Ahlberg Russell W Protective bar assembly for motorcycle
US5058455A (en) * 1989-08-31 1991-10-22 Kanzaki Kokyukoki Mfg., Ltd.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tractor
JP3021932B2 (ja) * 1992-03-19 2000-03-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高速オンオフ電磁弁の取付構造
JP3688752B2 (ja) * 1995-04-04 2005-08-31 株式会社 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作業車両における油供給装置
JP2000104761A (ja) * 1998-09-28 2000-04-11 Nippon Soken Inc 電磁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クラッチ機構用油圧制御装置
JP4065068B2 (ja) * 1998-12-07 2008-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内燃機関
JP2001099187A (ja) * 1999-10-01 2001-04-10 Honda Motor Co Ltd 油圧クラッチ構造
JP4086488B2 (ja) * 2001-09-19 2008-05-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式自動変速機付き内燃機関
JP3784797B2 (ja) * 2003-10-15 2006-06-1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油圧制御弁のダンパ装置
JP4522906B2 (ja) * 2005-04-14 2010-08-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構造
JP4801813B2 (ja) 2006-08-30 2011-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JP4754453B2 (ja) * 2006-09-29 2011-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装置
JP4704308B2 (ja) * 2006-09-29 2011-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JP4358222B2 (ja) 2006-11-30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エンジン
JP5123642B2 (ja) * 2007-10-31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鞍乗り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80417A1 (de) * 1964-02-11 1969-04-17 Volkswagenwerk Ag Einrichtung zum Abbauen des Fliehkraftdruckes der rotierenden OElfuellung in Automatik-Kraftfahrzeugkupplungen
CN101293480A (zh) * 2007-04-27 2008-10-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液压离合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99187A 2001.04.10
JP特开2003-90260A 2003.03.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55840A (ja) 2010-11-11
BRPI1000591A2 (pt) 2011-03-22
CN101852129A (zh) 2010-10-06
EP2236849B1 (en) 2013-05-15
US20100243396A1 (en) 2010-09-30
ES2425053T3 (es) 2013-10-11
US10167908B2 (en) 2019-01-01
EP2236849A1 (en)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2129B (zh) 离合器执行机构构造
CN101501358B (zh) 双离合器装置
US4244242A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differential gear unit
CN100587295C (zh)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US8166840B2 (en) Twin clutch type speed change control system
CN101517281B (zh) 换档装置
US8397596B2 (en) Gear shift device
WO2013076878A1 (ja) 車両用電動駆動装置
JP5368253B2 (ja)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の変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US8015891B2 (en) Engine including speed-change actuator
CN101397046B (zh) 跨骑式车辆用动力单元中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配置结构
US20080023291A1 (en) Power unit
US20050139401A1 (en) Vehicular drive system
US7878085B2 (en) Configuration of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 power unit of a vehicle
CA2585994C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vehicle
CN102297247B (zh) 双离合器式变速装置
CN105593047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2198795B (zh)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CN101445142B (zh) 机动两轮车用动力单元
CN100408821C (zh) 内燃机
CN103133664A (zh) 变速器的通气结构
CN101353077A (zh) 自动变速控制设备、动力单元和跨乘式车辆
JP2018054110A (ja) 変速機
JP5190430B2 (ja) 常時開放型クラッチ構造
JP2008075713A (ja) 車輌用エンジ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