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7674B -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7674B
CN101837674B CN2010101386472A CN201010138647A CN101837674B CN 101837674 B CN101837674 B CN 101837674B CN 2010101386472 A CN2010101386472 A CN 2010101386472A CN 201010138647 A CN201010138647 A CN 201010138647A CN 101837674 B CN101837674 B CN 101837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ylinder
transfer
printing
pul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86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7674A (zh
Inventor
中村贵彦
山下东士夫
Original Assignee
Ryob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yobi Ltd filed Critical Ryob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37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7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7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76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2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embossing
    • B41F19/06Printing and embossing between a negative and a positive forme after inking and wiping the negative forme; Printing from an ink band treated with colour or "gold"
    • B41F19/06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3/00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 G05D13/62Control of linear speed; Control of angular speed;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g. of a prime move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e.g. use of a tachometric dynamo, use of a transducer converting an electric value into a dis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9/00Printing presses using a heated printing foil
    • B41P2219/2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the printing f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9/00Printing presses using a heated printing foil
    • B41P2219/40Material or products to be decorated or printed
    • B41P2219/42Sheet-lik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07Running or continuous length work
    • Y10T156/1023Surface deformation only [e.g., embos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39Surface deformation only of sandwich or lamina [e.g., embossed pane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其要点是,当不需要形成全息图(不进行表面处理)时,能停止膜的行进,并简化用于从停止状态再次开始膜行进的转印装置的驱动控制结构。其中,在本发明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中,在要将相对于旋转状态的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用膜从第一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二行进路径使转印用膜在对接状态下行进时,基于与对应滚筒的旋转次数输出的脉冲信号不同的脉冲信号,使转印装置开始运转,同时进行协调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的协调控制,以使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与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致,在两者的速度一致后,基于来自滚筒的脉冲信号,切换为使滚筒的旋转速度和上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同步的同步控制。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向印刷后的印刷纸按压转印用膜而转印金箔、压印图案或全息图案等来提高印刷面的附加价值的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使转印用膜从行进停止状态开始运转、并对开始运转后的转印用膜的行进速度进行控制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如上所述的对印刷后的印刷纸赋予附加价值的上光装置。其具有在由印刷单元进行了印刷的印刷纸上涂敷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varnish)的清漆单元和用于在由该清漆单元涂敷了清漆的印刷纸上按压转印用膜而进行转印的全息图形成单元,上述全息图形成单元包括输送印刷纸的压印滚筒、将膜按压到该压印滚筒上的印刷纸的一对按压辊、以及在由按压辊将膜按压到印刷纸上时使清漆固化的紫外线照射部,其中,上述一对按压辊构成为能够与移动到压印滚筒的上方侧的退让位置和接近压印滚筒的按压位置接触或脱离,在不进行全息图形成(表面处理)的情况下,使按压辊位于移动到压印滚筒的上方侧的退让位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5229号公报(参见图1及图2)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上光装置,由于构成为使膜的膜行进速度和滚筒的旋转速度同步,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地使膜离开压印滚筒而不在印刷纸上转印膜上图案的情况下,也因膜与印刷机同步处于空行进的状态,而不仅不利于膜的耐用性,还存在运转成本高的弊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其在不需要形成全息图(不进行表面处理)时,不仅能停止膜的行进,还能简化用于从停止状态再次开始膜行进的转印装置的驱动控制结构。
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是该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控制方法,其中,该转印装置包括:膜行进机构,能够使转印用膜分别在转印用膜离开滚筒的第一行进路径和接近该滚筒的第二行进路径两者上行进;以及转印部,在通过该膜行进机构使上述转印用膜在第二行进路径上行进的同时,将上述转印用膜按压到由滚筒输送的印刷纸上,从而向该印刷纸转印该转印用膜的图案,在该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中,在要将相对于旋转状态的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用膜从第一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二行进路径而使该转印用膜在对接状态下行进时,基于与对应于滚筒的旋转次数输出的脉冲信号不同的脉冲信号,使上述转印装置开始运转,同时进行协调上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的协调控制,以使上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与上述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致,在两者的速度一致后,基于来自上述滚筒的脉冲信号,切换为使该滚筒的旋转速度和上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同步的同步控制。
并且,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是该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控制装置,其中,该转印装置包括:膜行进机构,能够使转印用膜分别在转印用膜离开滚筒的第一行进路径和接近该滚筒的第二行进路径两者上行进;以及转印部,在通过该膜行进机构使上述转印用膜在第二行进路径上行进的同时,将上述转印用膜按压到由滚筒输送的印刷纸上,从而向该印刷纸转印该转印用膜的图案,在该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中,包括:行进状态切换单元,用于使上述滚筒以一定速度进行旋转,另一方面,使转印用膜在上述第一行进路径上处于行进停止状态;旋转次数检测单元,为了控制该滚筒的旋转速度,输出对应于上述滚筒的旋转次数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生成单元,在要将相对于上述旋转状态的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用膜从第一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二行进路径而使上述转印用膜在对接状态下行进时,生成用于使相对于上述旋转状态的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用膜开始行进的脉冲信号;协调控制单元,使用由上述脉冲信号生成单元生成的脉冲信号进行速度控制,以使开始了该行进的转印用膜的行进速度与上述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致;以及同步控制单元,在两者的速度一致后,根据来自上述滚筒的脉冲信号,对该滚筒的旋转速度和该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进行同步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转印装置处于行进停止状态,对膜的耐用性及运转成本都有利。并且,对相对于旋转状态的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装置而言,仅通过将与来自滚筒的脉冲信号不同的脉冲信号输出给转印装置,即可使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与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致。并且,在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与滚筒的旋转速度取得一致后,可以基于驱动滚筒旋转的脉冲信号,对转印装置进行同步控制。在本发明中,由于例如可以由接口基板等构成产生用于进行转印装置的运转的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生成单元,因此,与通过不同的控制装置来控制转印装置和滚筒的结构相比,不仅可以简化结构,还可以在滚筒的旋转速度和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取得同一步调后,通过进行同步控制来进行高精度的速度控制。
并且,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也可以为:当在使上述转印用膜在上述对接状态下行进的期间输出运转结束信号时,在使上述转印用膜从第二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后或在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的过程中,基于与来自上述滚筒的脉冲信号不同的脉冲信号,进行减速并使该转印用膜的行进停止。
并且,本发明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也可以为:上述第二行进路径的行进距离被设定为比上述第一行进路径的行进距离长的行进距离,当在使上述转印用膜在上述对接状态下行进的期间输出紧急停止信号时,基于来自上述滚筒的脉冲信号,边使上述转印用膜的行进速度与该滚筒的旋转速度同步,边使该转印用膜的行进停止,停止后,在使该转印用膜从第二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后或在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的过程中,基于与来自上述滚筒的脉冲信号不同的脉冲信号,使该转印用膜在再次开始规定时间的行进后停止行进。
如上所述,在将第二行进路径的行进距离设定为比第一行进路径的行进距离长的行进距离的情况下,使转印装置停止后,当将转印用膜从第二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时,转印用膜会松弛。因此,基于与来自滚筒的脉冲信号不同的脉冲信号,使转印用膜在再次开始规定时间的运转后停止行进,可以卷绕已松弛的转印用膜或要松弛的转印用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以提供如下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不仅通过使转印装置处于行进停止状态从而对膜的耐用性及运转成本都有利,而且对相对于旋转状态的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装置而言,由于仅通过将与来自滚筒的脉冲信号不同的脉冲信号输出给转印装置,就使得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与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致,并且取得一致后只需切换为同步控制即可,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使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用膜开始行进,并能使转印用膜的行进速度与印刷纸的输送速度一致且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印刷机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转印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框图;
图4是示出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组装有转印装置6的印刷机的一个例子,该转印装置6可以通过对印刷纸的印刷面涂敷树脂清漆而使其具有光泽,然后在其上进一步转印金箔、压印图案或全息图案等,从而对印刷纸的印刷面进行加工。该印刷机包括:供纸部1,用于通过供纸装置或纸张分离装置等从堆纸台逐张送出印刷纸2;印刷部3,用于对来自该供纸部1的印刷纸2进行五色印刷;清漆涂敷部4,在由该印刷部3印刷的印刷纸2上涂敷(coating)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转印部F,用于在由该清漆涂敷部4涂敷了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的印刷纸2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上按压由具有复原能力的伸缩自如的材料(例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所谓PET及其他材料)构成的转印用膜5,以对该印刷纸2进行表面加工;以及出纸部7,用于排出由该转印部F进行了表面加工的印刷纸2。这里,印刷部3包括五台印刷单元8、9、10、11、12,从而可进行五色印刷,但也可以为可进行五色以外的颜色即一色或两色以上的印刷的印刷部。另外,上述出纸部7由包括咬纸夹(clipper)的链输送装置构成,但印刷机也可以没有该出纸部7,并且构成印刷机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并不仅限于图示结构。另外,作为印刷纸,使用了单张纸,但也可以为连续的长尺寸的纸张。另外,除了将上述转印装置6组装到印刷机中进行使用之外,还可以不组装到印刷机中而单独使用。
在对上述印刷面粘着金箔时,通过被称作foiler的贴箔机对印刷物进行按压,从而金箔从基体材料剥离而粘着在印刷物的涂有浆料(也可以为清漆)的部分上。也可以在上述印刷面上粘着金箔以外的材料。
上述印刷单元8~12具有印刷用压印滚筒8A~12A,在这些印刷用压印滚筒8A~12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分别具有用于向各印刷用压印滚筒传递印刷纸2的传递滚筒8B~12B。另外,将上述传递滚筒8B~12B中的位于输送方向起始端侧的直径小的传递滚筒8B也称作供纸滚筒,由该传递滚筒8B和供纸装置或纸张分离装置等构成上述供纸部1。并且,虽未图示,在上述印刷用压印滚筒8A~12A及传递滚筒9B~12B的各个滚筒上分别在圆周方向的两处(也可以为一处或三处以上)具备用爪座和爪来把持送出的印刷纸2的咬纸夹。并且,上述直径小的传递滚筒8B在圆周方向的一处具备未图示的用爪座和爪来把持印刷纸2的咬纸夹。另外,上述清漆涂敷部4具备提供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的清漆滚筒4A和与其相对配置、用于在印刷后的印刷纸2上涂敷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的压印滚筒4B。
具备用于向该压印滚筒4B传递印刷纸2的传递滚筒14。同样地,在这些滚筒14、4B上也在圆周方向上的两处(也可以为一处或三处以上)具备未图示的用爪座和爪把持送出的印刷纸2的咬纸夹。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转印装置6包括:压印滚筒19,从为了传递来自上述滚筒4B的印刷纸2而设置的传递滚筒18接收印刷纸2;以及膜转印机构20,用于向压印滚筒19上的印刷纸2按压上述转印用膜5而对转印用膜5的图案进行转印。上述膜转印机构20是执行如下处理的机构:将由清漆涂敷部4涂敷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用作粘接剂并将上述转印用膜5按压到印刷纸2上,从转印用膜5向印刷纸2转印金箔、压印图案或全息图案等。通过向上述印刷纸2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按压转印用膜5,可以使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的涂敷面平滑,可以提高光泽度。并且,通过从所按压的转印用膜5之上照射来自紫外线照射灯21、22(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的紫外线来固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清漆。同样地,上述传递滚筒18也在圆周方向上的两处(也可以为一处或三处)具备把持印刷纸2的咬纸夹。并且,上述压印滚筒19为直径大于上述传递滚筒18的被称作所谓三倍滚筒的滚筒,与上述内容同样,该压印滚筒19在圆周方向上的三处(未图示)具备咬纸夹,当压印滚筒19旋转一次时,传递滚筒18旋转1.5次,由此,可以如上所述地向压印滚筒19侧的咬纸夹传递来自传递滚筒18的咬纸夹的印刷纸2。通过将上述压印滚筒19设置成直径大于其它滚筒的滚筒(三倍滚筒),从而具有如下优点:不仅可以确保进行紫外线照射的干燥处理区间更多,还可以确保与清漆涂敷部4之间的距离更长,但压印滚筒19的直径也可以与其他滚筒相同。
下面,对上述转印装置6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供给辊13,可以边卷绕上述转印用膜5边将其送出;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按压辊15、16,向上述压印滚筒19上的印刷纸2按压从该供给辊13送出的转印用膜5;以及卷绕用辊17,由该按压辊15、16按压上述转印用膜5后,对从印刷纸剥离的该转印用膜5进行卷绕。并且,图2所示的R1~R10是配置于供给辊13与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按压辊15之间的膜引导用辊。并且,R13~R16是配置于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按压辊16与卷绕用辊17之间的膜引导用辊。将位于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按压辊16配置于从压印滚筒19向上方间隔设定距离的位置是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转印用膜5与印刷纸2之间的分离(剥离),但也可以是使按压辊16处于与压印滚筒19压接的状态。
上述供给辊13利用用于供给辊的电动电机M1的动力而驱动旋转,上述卷绕用辊17利用用于卷绕用辊的电动电机M2而驱动旋转,这两个电动电机M1,M2和驱动用于对转印用膜5进行拉力(tension)调整的辊R9、R5旋转的两个电动电机28、30这四个电动电机基本上同步运转,而当转印用膜5产生松弛或产生所需以上的张力时,通过控制作为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的电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可以良好地解除松弛或所需以上的张力。通过这样进行拉力调整,可以调整转印用膜5相对于印刷纸2的位置。上述四个电动电机M1、M2、28、30构成了能使转印用膜5在后述的第一行进路径S1和第二行进路径S2中的任一行进路径上行进的膜行进机构。
并且,包括用于使上述转印部F离开或接近上述压印滚筒19的驱动单元,如图2所示,通过在气缸31的伸缩杆31A上形成与旋转自如地固定在转印装置6的壳体6A上的齿轮32啮合的齿部,并将包括用于将通过上述伸缩杆31A的伸缩进行旋转的齿轮32的旋转力转换为上下移动力的齿部的齿条33的下端连接到安装有上述按压辊15、16等的支承部件34的印刷纸输送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上端来构成该驱动单元。因此,在不进行表面处理、即膜5的图案转印时,或在印刷作业结束后随之切断电源时,通过将气缸31的伸缩杆31A伸长至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齿轮32逆时针旋转从而将齿条33移动至双点划线所示的上方位置,同时使支承部件34移动至上方位置。由此,可使转印部F(按压辊15、16及悬挂在两个按压辊15、16之间的膜5)离开压印滚筒19。并且,为了使转印部F下降,通过使上述气缸31的伸缩杆31A缩短至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可以使转印部F(按压辊15、16及悬挂在两个按压辊15、16之间的膜5)接近压印滚筒19(参见图2中的实线)。这里,示出了将上述转印部F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但接近或离开滚筒19的方向可以自由变更。图中所示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形成为使位于转印装置6的下端的转印部F离开压印滚筒19的结构,可以使用于实现离开的结构小型化,但也可以形成为使转印装置6整体离开压印滚筒19的结构。
如图2所示,通过如上所述地使转印部F离开或接近上述压印滚筒19,呈现出上述膜5离开滚筒19的第一行进路径S1(双点划线所示)和行进距离设定得大于该第一行进路径S1的行进距离且上述膜5与滚筒19接近的第二行进路径S2(实线所示)。并且,能够分别在这两个行进路径S1、S2两者上行进的膜行进机构为四个电动电机M1、M2、28、30,通过启动这四个电动电机M1、M2、28、30,可以在转印部F的上升位置及下降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上使膜5行进。而且,如后所述,在使转印部F从下降位置移动到上升位置时,控制四个电动电机M1、M2、28、30的驱动,以使膜5不松弛,而在使转印部F从上升位置移动到下降位置时,控制四个电动电机M1、M2、28、30的驱动,以使膜5上不被施加所需以上的拉力。另外,使四个电动电机M1、M2、28、30同步地进行驱动,直到位于解除了转印部F与滚筒19的对接(docking)的上升位置,然后停止其驱动。所谓对接是指使转印部F与滚筒19接触的状态。
并且,如图3所示,上述转印装置6可以通过控制装置U来控制转印用膜5的行进速度。
即、在转印用膜5的行进速度和滚筒19的旋转速度一致的情况下,基于从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输出的脉冲信号,在转印装置6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1、M2和滚筒19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3的速度同步的状态下驱动转印装置6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1、M2和滚筒19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3。此外,在转印用膜5的行进速度和滚筒19的旋转速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具体地说,当转印用膜5处于行进停止状态时,由于无法基于来自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的脉冲信号驱动转印装置6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1、M2,因此基于由脉冲信号生成单元K模拟生成的脉冲信号(也称作模拟脉冲信号)开始转印装置6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1、M2的驱动,如果转印用膜5的行进速度与滚筒19的旋转速度一致,则停止来自脉冲信号生成单元K的脉冲信号,并基于从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输出的脉冲信号,切换为在转印装置6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1、M2和滚筒19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3的速度同步的状态下驱动转印装置6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1、M2和滚筒19的驱动用电动电机M3的状态。上述脉冲信号生成单元K由接口基板等构成,用于在将相对于旋转状态的滚筒19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上述转印用膜5从第一行进路径S1移动到第二行进路径S2而使上述转印用膜5在对接状态下行进时,生成用于使相对于上述旋转状态的滚筒19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用膜5开始行进的脉冲信号。
以下,进行详细的说明,构成上述控制装置U的微处理器M包括:行进状态切换单元35,用于使上述滚筒19以一定速度旋转,而另一方面,使转印用膜5在上述第一行进路径S1中处于行进停止状态;协调控制单元36,利用由上述脉冲信号生成单元K生成的脉冲信号进行速度控制,以使该转印用膜5的行进速度与上述滚筒19的旋转速度一致;以及同步控制单元37,在两者的速度一致后,基于来自上述滚筒19的脉冲信号,对该滚筒19的旋转速度及转印装置6的膜行进速度进行同步控制。并且,从微处理器M输出的信号经由接口I输出到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在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与接口I之间连接有上述脉冲信号生成单元K。上述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由输出与滚筒19的旋转相对应的脉冲信号的旋转编码器构成,但也可以为检测旋转次数的其他传感器。
根据图4的流程图,说明通过上述协调控制单元36对电动电机M1、M2进行协调控制,在取得同一步调后进行同步控制的情况。
首先,当微处理器M进入印刷机的速度协调控制(步骤S1)时,确认是否是连接运转开始(步骤S2),如果不是连接运转开始,则确认是否是连接运转结束(步骤S3),如果不是连接运转结束,则确认是否是连接运转紧急停止(步骤S4),如果不是连接运转紧急停止,则判断转印用膜5的行进速度和滚筒19的旋转速度一致,获取来自滚筒19的脉冲信号(步骤S5)。根据所取得的脉冲信号,在转印装置6和滚筒19的速度一致的状态下对转印装置6和滚筒19进行同步控制(步骤S6)。即、基于所取得的脉冲信号,控制电动电机M1、M2的驱动,以使转印装置6的膜行进速度与滚筒19的输送速度一致。
上述连接运转是指下述状态:在滚筒19以一定速度旋转的状态下,驱动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转印装置6来使转印部与滚筒19对接,从而使转印装置6和滚筒19一起被驱动。此外,连接运转结束是指:当印刷作业结束或仅进行印刷作业时,使转印装置6离开滚筒19而停止行进。此外,连接运转紧急停止是指:在发生故障时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使印刷机紧急停止的情况下,使滚筒19及转印装置6同步停止。
当微处理器M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连接运转开始时,通过由接口基板K生成的脉冲信号(模拟脉冲信号)驱动电动电机M1、M2,进行转印装置6的加速运转(步骤S7)。加速运转后,当微处理器M确认到滚筒19的旋转速度和转印装置6的行进速度一致时(步骤S8),如上所述,根据由旋转编码器(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获取的脉冲信号,在转印装置6和滚筒19的速度一致的状态下对转印装置6和滚筒19进行同步控制(步骤S6)。
此外,当微处理器M在步骤S3中判断为连接运转结束时,使转印装置6上升(步骤S9)。上升后,通过来自接口基板K的脉冲信号,使转印装置6的转印用膜5的行进减速后停止(步骤S10)。另外,也可以在使转印装置6上升的过程中使转印用膜5的行进减速。
此外,当微处理器M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连接运转紧急停止时,基于来自旋转编码器(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的脉冲信号,与滚筒19的减速同步地使转印装置6的转印用膜5的行进减速后停止(步骤S11)。停止后,使转印装置6上升(步骤S12)。随着该上升,转印用膜5的行进路径变短,因此如果转印用膜5的行进已停止,膜5就会松弛。为了消除该现象,基于来自接口基板K的脉冲信号,再次开始转印装置6的转印用膜5的行进,经过规定时间后,使转印用膜5的行进停止(步骤S13)。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转印装置6的上升过程中的任意时间再次开始转印装置6的转印用膜5的行进。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口基板K设置在接口I与旋转编码器(旋转次数检测单元E)之间,但也可以构成为接口基板K设置在其他位置而与接口I连接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印装置6为将卷绕到一个辊上的转印用膜5卷绕到另一个辊上的类型,但也可以构成为将转印用膜以无端状的方式卷绕到多个辊上的环状类型(endless type)。
附图标记说明
1供纸部                2印刷纸
3印刷部                4清漆涂敷部
4A清漆滚筒             4B压印滚筒
5转印用膜              6转印装置
6A壳体                 7出纸部
8~12印刷单元          8A~12A印刷用压印滚筒
8B~12B滚筒            13供给辊
14滚筒                 15、16按压辊
17卷绕用辊             18滚筒
19压印滚筒(三倍滚筒)   20膜转印机构
21、22紫外线照射灯     28、30电动电机
31气缸                 31A伸缩杆
32齿轮                 33齿条
34支承部件             35行进状态切换单元
36协调控制单元         37同步控制单元
F转印部                M1、M2、M3电动电机
S1、S2行进路径         U控制装置

Claims (4)

1.一种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所述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是该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转印装置包括:膜行进机构,能够使转印用膜分别在该转印用膜离开输送印刷纸的滚筒的第一行进路径和接近所述滚筒的第二行进路径两者上行进;转印部,在通过所述膜行进机构使所述转印用膜在第二行进路径上行进的同时,将所述转印用膜按压到由滚筒输送的印刷纸上,从而向所述印刷纸转印所述转印用膜的图案;以及作为脉冲信号生成单元的接口基板,生成与根据滚筒的旋转数而输出的脉冲信号不同的模拟脉冲信号,所述模拟脉冲信号用于在使第一行进路径中相对于转动状态的所述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所述转印用膜从所述第一行径路径移动到所述第二行进路径并在所述滚筒和所述转印部对接状态下行进时,开始行进停止状态的所述转印用膜的行进,所述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行进路径使所述转印用膜相对于旋转状态的所述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行进停止状态的所述转印用膜从所述第一行进路径移动到所述第二行进路径并使所述转印用膜在所述滚筒和所述转印部对接状态下行进时,基于通过所述接口基板生成的模拟脉冲信号,使所述转印装置开始运转,同时进行协调所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的协调控制,以使所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与所述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致,
在两者的速度一致后,基于根据所述滚筒的旋转数而输出的脉冲信号,切换为使所述滚筒的旋转速度和所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同步的同步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转印用膜在所述对接状态下行进的期间输出运转结束信号时,在使所述转印用膜从第二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后或在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的过程中,基于与来自所述滚筒的脉冲信号不同的所述模拟脉冲信号,进行减速,同时使所述转印用膜的行进减速并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进路径的行进距离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行进路径的行进距离长,当在使所述转印用膜在所述对接状态下行进的期间输出紧急停止信号时,基于来自所述滚筒的脉冲信号,边使所述转印用膜的行进速度与所述滚筒的旋转速度同步,边使所述转印用膜的行进停止,停止后,在使所述转印用膜从第二行进路径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后或在移动到第一行进路径的过程中,基于与来自所述滚筒的脉冲信号不同的所述模拟脉冲信号,使所述转印用膜在再次开始规定时间的行进后停止行进。
4.一种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所述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是该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装置包括:膜行进机构,能够使转印用膜分别在该转印用膜离开输送印刷纸的滚筒的第一行进路径和接近所述滚筒的第二行进路径两者上行进;以及转印部,在通过所述膜行进机构使所述转印用膜在第二行进路径上行进的同时,将所述转印用膜按压到由滚筒输送的印刷纸上,从而向所述印刷纸转印所述转印用膜的图案,所述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行进状态切换单元,用于使所述滚筒以一定速度进行旋转,而使转印用膜在所述第一行进路径上处于行进停止状态;
旋转次数检测单元,为了控制所述滚筒的旋转速度,输出对应于所述滚筒的旋转次数的脉冲信号;
作为脉冲信号生成单元的接口基板,生成与根据所述滚筒的旋转数而输出的脉冲信号不同的模拟脉冲信号,所述模拟脉冲信号用于使在所述第一行进路径中相对于转动状态的所述滚筒处于行进停止状态的所述转印用膜从所述第一行径路径移动到所述第二行进路径并在所述滚筒和所述转印部对接状态下行进时,开始相对于转动状态的所述滚筒处于所述行进停止状态的所述转印用膜的行进;
协调控制单元,使用由所述接口基板生成的所述模拟脉冲信号进行速度控制,以使开始了所述行进的转印用膜的行进速度与所述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致;以及
同步控制单元,在两者的速度一致后,基于根据所述滚筒的旋转数而输出的脉冲信号,对所述滚筒的旋转速度和所述转印装置的膜行进速度进行同步控制。
CN2010101386472A 2009-03-19 2010-03-18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7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7867A JP5401136B2 (ja) 2009-03-19 2009-03-19 転写装置の速度制御方法及び速度制御装置
JP2009-067867 2009-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7674A CN101837674A (zh) 2010-09-22
CN101837674B true CN101837674B (zh) 2012-11-28

Family

ID=42736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864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7674B (zh) 2009-03-19 2010-03-18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46769B2 (zh)
JP (1) JP5401136B2 (zh)
CN (1) CN101837674B (zh)
DE (1) DE10201000300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09402A1 (de) * 2009-03-26 2010-09-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Kaltfolientransfer mit dynamischer Folienspannung
JP7055407B2 (ja) * 2019-10-30 2022-04-18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方法
JP7055408B2 (ja) * 2019-10-30 2022-04-18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9950A1 (de) * 1981-12-17 1983-07-07 Akerlund & Rausing, Verpackung GmbH, 6203 Hochheim Vorrichtung zum uebertragen von druckdekoren
JP2878129B2 (ja) * 1994-09-13 1999-04-05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装置の転写材剥離装置
US6334248B1 (en) * 1996-09-20 2002-01-01 Total Register,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high speed rotary application of stamping foil
JPH11123863A (ja) * 1997-10-24 1999-05-11 Edm Kk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3571199B2 (ja) * 1997-11-17 2004-09-29 Tdk株式会社 蓄光印刷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82140B2 (ja) * 1999-09-14 2001-07-03 株式会社東京機械製作所 多色刷平版輪転機における胴逃がし・胴入れ制御装置
JP3400773B2 (ja) * 2000-04-28 2003-04-28 株式会社東京機械製作所 輪転機の同期制御装置
ATE376495T1 (de) * 2000-09-11 2007-11-15 Zipher Ltd Bandlaufwerk und druckvorrichtung
JP2004292799A (ja) * 2003-02-25 2004-10-21 Totsuken:Kk 樹脂硬化装置
JP3944199B2 (ja) 2003-10-16 2007-07-1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カバー
JP2006315229A (ja) * 2005-05-11 2006-11-24 Shinohara Machinery Co Ltd ホログラム形成ユニット付き印刷機
JP2006345229A (ja) * 2005-06-09 2006-12-21 Fujitsu Ltd 映像配信方法、映像視聴装置、映像制御装置及びエンコード装置
DE102007020226A1 (de) * 2007-04-28 2008-10-3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bildgebenden Transferschichten
DE102008028949B4 (de) * 2007-06-28 2012-04-12 Ryobi Ltd. Oberflächenbehand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bedrucktes Blatt
JP2009067867A (ja) 2007-09-12 2009-04-02 Hitachi Chem Co Ltd 接着剤組成物、この接着剤組成物を用いた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5080916B2 (ja) * 2007-09-20 2012-11-21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枚葉紙への転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0003003A1 (de) 2010-11-18
US20100236699A1 (en) 2010-09-23
CN101837674A (zh) 2010-09-22
JP2010221402A (ja) 2010-10-07
DE102010003003B4 (de) 2014-01-23
US8246769B2 (en) 2012-08-21
JP5401136B2 (ja)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3315C (zh) 组合印刷的方法及设备
US9694573B2 (en) Cold foil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11520650A (ja) 加工機内において枚葉紙材料にコールドフィルム材料を付着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3827003B (zh) 卷筒纸印刷机的卷筒纸开卷装置
CN101837674B (zh) 转印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及速度控制装置
CN103264575A (zh) 一种节约冷烫箔的冷烫装置及方法
RU2656971C1 (ru) Печат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ценных бумаг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с одним печатным агрегатом,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рак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02873990B (zh) 热转印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91512B (zh) 向单张纸转印的方法
JP2012071605A (ja) 可変カットオフ印刷機及びダブル印刷のための方法
CN105015156B (zh) 间歇式正向跳步印刷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跳步牵引装置
CN101837673B (zh) 在印刷纸上进行转印的转印装置以及转印方法
CN206085954U (zh) 一次性压纹成型印刷设备
JP5028325B2 (ja) 印刷用紙の表面処理装置
JP2009255370A (ja) 箔転写及び箔面に印刷可能にした間欠送り印刷装置
EP2234810B1 (fr) Procédé de changement d'édition sur une presse rotative et presse rotative
EP08690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on opposite sides of a web
JP2005131782A (ja) 打抜きシステムまたは印刷システム
CN210161749U (zh) 烫印机构及丝网预涂胶单张烫金机
US6644185B1 (en) Flexographic rotary platen printing press
CN210161748U (zh) 烫印单元及预涂胶双轴输送电化铝箔烫金机
CN114454632B (zh) 一种定点镭射转移膜的制作方法及其制作设备
WO2022181718A1 (ja)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CN101391509B (zh) 印刷机的表面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H0688401B2 (ja) 輪転印刷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YOBI MHI GRAPHIC TECHNOLOGY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YOBI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5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21

Address after: Hiroshima County

Patentee after: Ryobi Ltd.

Address before: Hiroshima County

Patentee before: Ryobi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