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1744A -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1744A
CN101831744A CN 200910128180 CN200910128180A CN101831744A CN 101831744 A CN101831744 A CN 101831744A CN 200910128180 CN200910128180 CN 200910128180 CN 200910128180 A CN200910128180 A CN 200910128180A CN 101831744 A CN101831744 A CN 101831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ld
harness
warp thread
heddle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281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1744B (zh
Inventor
周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91012818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1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1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1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1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17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1/00Loo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weaving chenille yarn; Details peculiar to these looms
    • D03D41/008Looms for weaving flat ya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使在多层机织物幅宽上的处于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的多根经纱开口运动不一致的形成方法。它是将在织物幅宽上的处于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的多根经纱,穿入前后呈叠合排列但其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两根梯形综丝中来实现的:每根梯形综丝在结构上由成距离分布的多个综眼组成,每两个相邻综眼之间则为长孔状的综眼间孔;穿过第二综丝的综眼的经纱从第一综丝的综眼间孔中穿过,而穿过第二综丝的综眼间孔的经纱从第一综丝的综眼中穿过;当第一综丝控制其综眼内的经纱进行开口运动时,第二综丝可以使其综眼内的经纱在第一综丝的综眼间孔中选择性地向上滑移或向下滑移。

Description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尤其是能使在多层机织物幅宽上的处于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的多根经纱开口运动不一致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中所提及的机织物是指由经纬纱线以沉浮方式交织而成的织物。多层机织物是指由多组经纱对多组纬纱进行沉浮交织形成的具有厚度的整体结构的机织物。多层机织物通常用作具有高力学性能的纺织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已成为现代纺织技术及新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多层机织物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将限制或影响到最终复合材料的结构的复杂性与性能的好坏。
多层机织物的多组经纱之所以在制织时能够对多组纬纱进行沉浮交织,是受控于经纱穿入其中的综丝的开口运动所致,因而综丝的结构及开口运动方式就决定了多层机织物的组织结构及其复杂程度。
目前,现用的综丝的结构不外乎有两种:单综眼综丝和多综眼综丝。单综眼综丝是在一根综丝上只有一个综眼,通常穿入并控制一根经纱进行开口运动,这是现在得到最多使用的方式;多综眼综丝是在一根综丝上间隔配置多个综眼构成的,能够穿入并控制多根经纱进行开口运动,但通常穿入这根综丝的各综眼内的所有经纱就只能以统一的运动方式开口,例如在专利CN1180147C中所述的那样。
现在,无论是单综眼综丝还是多综眼综丝,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综丝就必须占据织物在幅宽方向上的一个纵向截面;或者,换句话说,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同一个纵向截面上的所有经纱,都只能以统一的开口运动对纬纱进行沉浮交织。如此就限制了织物,尤其是多层织物在结构上的进一步的合理化和复杂化,影响了织物中经纱的排列密度及整体织物的体积密度,使织物的性能及最终用途难以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综丝的开口运动使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同一个纵向截面上的所有经纱都只能以统一的开口运动对纬纱进行沉浮交织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能够使在多层机织物幅宽上的处于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的多根经纱开口运动不一致,从而能够使经纱在织物宽度方向上的排列密度得到增加,使多层机织物具有进一步合理化、复杂化以及性能提高的可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虽然也如普通布机上的那样,经纱穿入综框中的综丝中,由综框的上下运动形成经纱的开口运动,但具有如下的特征:将在多层机织物的幅宽上的处于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的多根经纱,穿入前后呈叠合排列但其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两根梯形综丝中;每根梯形综丝在结构上由成距离分布的多个综眼组成,每两个相邻综眼之间则为长孔状的综眼间孔;穿入综眼内的经纱受该根综丝的开口运动控制,而穿入综眼间孔内的经纱则可在综眼间孔的长孔中滑移,不受该根综丝的开口运动控制;多根经纱穿入前后叠合的两根梯形综丝方式是,依照多层织物在厚度上的上下位置的排列关系,依次穿入前后呈叠合排列但其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两根梯形综丝中,并且符合以下规律,穿过第二综丝的综眼的经纱从第一综丝的综眼间孔中穿过,而穿过第二综丝的综眼间孔的经纱从第一综丝的综眼中穿过;前后叠合排列的两根梯形综丝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状态为,当第一综丝控制其综眼内的经纱进行开口运动时,第二综丝可以使其综眼内的经纱在第一综丝的综眼间孔中选择性地向上滑移或向下滑移;向上滑移时使第二综丝综眼内的经纱与第一综丝的上位综眼内的经纱并合在一起,向下滑移时使第二综丝综眼内的经纱与第一综丝的下位综眼内的经纱并合在一起。第一综丝可以是指代这前后叠合的两根综丝中的前综丝,也可以是指代后综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同一个纵向截面上的所有经纱能够以不统一的运动方式开口,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制织复杂多层织物结构的经纱开口运动的需要,达到开发新型结构多层机织物及拓展其制品用途的目的,而且方便了复杂多层机织物在织造过程中的操作,还有助于增加织物的纤维体积密度,这对以此织物为增强体的纺织复合材料而言,也必然会提高它们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使之更能适应航天航空等高技术用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根多眼综丝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综框的构成及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织物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后叠合排列的两根梯形综丝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综框的开口运动规律图。
图中1.多眼综丝;11、12、13、14.综框;111、112、113、114、115.穿入综框11的综丝内的经纱;121、122、123、124.穿入综框12的综丝内的经纱;131、132、133、134、135.穿入综框13的综丝内的经纱;141、142、143、144.穿入综框14的综丝内的经纱;a.综眼;b.综眼间孔;c.构成综丝的边条;d.多眼综丝1的宽度;J.综丝的综眼距离;W.织物的幅宽方向;L.织物的长度方向;h.织物的厚度方向;S1.综框11相对于综框13的下位置的平纹开口状态;S2.综框11相对于综框13的上位置的平纹开口状态;S3.综框12相对于综框14的下位置的层与层连接的开口状态;S4.综框12相对于综框14的上位置的层与层连接的开口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使用宽度为8毫米,厚度为0.8毫米的12K碳纤维预浸带为经纱和纬纱。
图1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根多眼综丝1。在综丝结构上,是将7个扁平形状综眼a成一定距离均匀排布固结在两根边条c上构成的,其外形呈梯形,称该距离为综眼距离J,本实施例中综眼距离J设计成20毫米,这也是本实施例在织造时的综丝开口距离;每两个相邻综眼a之间则为长孔状的综眼间孔b;多眼综丝1的宽度d为8毫米。
图2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综框的构成及组合。由4根图1所示的多眼综丝1以综丝宽度d为横向间隔组装成1个综框11,综框12、13、14与综框11的构成方法相同;再后将这4个综框11、12、13、14以如下的相互组合的方式安装在织机上:综框11、12以其上的综丝在织物幅宽上成相对齐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综框13、14也以其上的综丝在织物幅宽上成相对齐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再将综框11、12的组合体与综框13、14的组合体以它们的综丝在织物幅宽上成相错开的方式并合安装,结果如图2中的右部所示。
图3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织物的结构。图中W表示织物的幅宽方向,L为织物的长度方向,h为织物的厚度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织物宽度上的一个完全组织循环是由两个相邻的纵向截面构成,如图3中的中图和右图所示;而左图表示了织物纵向截面的叠合效果,是由中图和右图并合而成的;如此的完全组织在织物宽度方向上循环排列就构成整幅织物。对应于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综框的构成及组合,其织物幅宽是由四个这样的循环排列构成的。从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多层织造要求:在同一织物纵向截面中,经纱重叠,且层与层相连。
图2和图3的结合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穿纱方式。对在多层机织物幅宽上的一个织物纵向截面而言,首先,使综框11和12相互之间相差半个综眼间孔高度(如图5中的左图所示),以便于穿纱,综框13和14相互之间也相差半个综眼间孔高度;然后将经纱111、112、113、114和115以图2中的由上而下的次序穿过综框12的各个综眼间孔后再穿入综框11的各个综眼中,经纱121、122、123和124以图2中的由上而下的次序穿入综框12的各个综眼后再穿过综框11的各个综眼间孔,经纱121、122、123和124分别位于经纱111、112、113、114和115之间,并与经纱111、112、113、114和115处在这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对在多层机织物幅宽上的相邻的另外一个织物纵向截面而言,将经纱131、132、133、134和135以图2中的由上而下的次序穿过综框14的各个综眼间孔后再穿入综框13的各个综眼中,经纱141、142、143和144以图2中的由上而下的次序穿入综框14的各个综眼后再穿过综框13的各个综眼间孔,经纱141、142、143和144分别位于经纱131、132、133、134和135之间,并与经纱131、132、133、134和135处在这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
图4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后叠合排列的两根梯形综丝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状态。当前综框11的综丝控制其综眼内的经纱112、113进行开口运动时,后综框12的综丝可以使其综眼内的经纱122在前综丝的综眼间孔中选择性地向上滑移或向下滑移;图4的左图表示了后综框12的综丝向上滑移时使后综丝综眼内的经纱122与前综框11的综丝的上位综眼内的经纱112并合在一起的状态;图4的右图表示了后综框12的综丝向下滑移时使后综框12的综丝的综眼内的经纱122与前综框11的综丝的下位综眼内的经纱113并合在一起的状态。
图5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综框开口运动规律。在图5中,为图示清楚起见,将图2中的右图的综框11、12、13、14的组合状态进行了简略表示。图5中的左图为综框的排布及起始状态,表示为使用了四个综框11、12、13、14,综框11和12相互之间相差半个综眼高度,综框13和14相互之间也相差半个综眼高度,以便于穿纱。随着织造的继续,或者说,沿着织物的长度方向L,各综框按其综眼内所穿入的经纱的沉浮规律进行自身的开口运动,即综框11、12、13、14分别按其综眼内所穿入的经纱111、121、131、141的沉浮规律进行各自的开口运动,本实施例中,各经纱的沉浮规律如图3所示,以织物的长度方向L的两个横排为一个完整组织的循环;相应地,一个完整组织的循环中的各综框的开口运动规律就如图5所示。图5的中图和右图的综框11和综框13的高低位置的变化就表示了本实施例的平纹组织规律的一个开口循环,可以看出是只围绕一层的纬纱进行交织的开口;在图5的中图中,综框11位置低,而综框13位置高,形成综框11的经纱111(或者112、113、114、115)相对于综框13中的经纱131(或者132、133、134、135)的下位置的平纹开口状态S1;在图5的右图中,综框11位置高,而综框13位置低,形成综框11的经纱111(或者112、113、114、115)相对于综框13中的经纱131(或者132、133、134、135)的上位置的平纹开口S2。图5的中图和右图的综框12和综框14的高低位置的变化就表示了本实施例的在平纹组织之间的层与层连接规律的一个开口循环,可以看出是围绕相邻两层的纬纱进行交织的开口;在图5的中图中,综框12位置低,而综框14位置高,形成综框12的经纱121(或者122、123、124)相对于综框14中的经纱141(或者142、143、144)的下位置的在平纹组织之间的层与层连接的开口状态S3;在图5的右图,综框12位置高,而综框14位置低,形成综框12的经纱121(或者122、123、124)相对于综框14中的经纱141(或者142、143、144)的上位置的在平纹组织之间的层与层连接的开口状态S4。如此,将上下两个平纹组织层与层连接在一起。按此继续,就满足了图3的在同一织物纵向截面中经纱重叠且层与层相连的整体多层织造要求。

Claims (6)

1.一种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在机织布机上,经纱穿入综框中的综丝中,由综框的上下运动形成经纱的开口运动,其特征是:将在多层机织物幅宽上的处于同一个织物纵向截面中的多根经纱,穿入前后呈叠合排列但其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两根梯形综丝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每根梯形综丝在结构上由成距离分布的多个综眼组成,每两个相邻综眼之间则为长孔状的综眼间孔;穿入综眼内的经纱受该根综丝的开口运动控制;而穿入综眼间孔内的经纱则可在综眼间孔的长孔中滑移,不受该根综丝的开口运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多根经纱穿入前后叠合的两根梯形综丝方式是,依照多层织物在厚度上的上下位置的排列关系,依次穿入前后呈叠合排列但其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两根梯形综丝中,并且符合以下规律,穿过第二综丝的综眼的经纱从第一综丝的综眼间孔中穿过,而穿过第二综丝的综眼间孔的经纱从第一综丝的综眼中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前后叠合排列的两根梯形综丝开口运动相对独立的状态为,当第一综丝控制其综眼内的经纱进行开口运动时,第二综丝可以使其综眼内的经纱在第一综丝的综眼间孔中选择性地向上滑移或向下滑移;向上滑移时,使第二综丝综眼内的经纱与第一综丝的上位综眼内的经纱并合在一起;向下滑移时,使第二综丝综眼内的经纱与第一综丝的下位综眼内的经纱并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第一综丝为前综丝,第二综丝为后综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机织物的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第一综丝为后综丝,第二综丝为前综丝。
CN 200910128180 2009-03-09 2009-03-09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1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28180 CN101831744B (zh) 2009-03-09 2009-03-09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28180 CN101831744B (zh) 2009-03-09 2009-03-09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1744A true CN101831744A (zh) 2010-09-15
CN101831744B CN101831744B (zh) 2013-03-20

Family

ID=4271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2818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1744B (zh) 2009-03-09 2009-03-09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17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523834A (ja) * 2016-05-16 2019-08-29 ジョージア テック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織布複合材料の連続的な製造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90C (zh) * 2000-12-25 2002-10-23 天津工业大学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CN1325711C (zh) * 2000-12-25 2007-07-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综丝
CN1180147C (zh) * 2002-07-02 2004-12-15 王光华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DE10309260A1 (de) * 2003-03-03 2004-09-16 Berger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webes und Weblitze, insbesondere zur Verwendung hierbei
DE10342577B4 (de) * 2003-09-15 2005-07-21 Groz-Beckert Kg Litze mit vermindertem Spiel
EP1795636B1 (de) * 2005-12-08 2010-03-24 Groz-Beckert KG Weblitze für bandartige Kettfäden
CN201071421Y (zh) * 2007-07-06 2008-06-11 乐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织布机的综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523834A (ja) * 2016-05-16 2019-08-29 ジョージア テック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織布複合材料の連続的な製造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458633A4 (en) * 2016-05-16 2020-02-19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WOVEN COMPOSITE MATERIALS
JP7106457B2 (ja) 2016-05-16 2022-07-26 ジョージア テック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織布複合材料の連続的な製造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1473223B2 (en) 2016-05-16 2022-10-18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fabrication of woven composite materials
EP4170078A1 (en) * 2016-05-16 2023-04-26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fabrication of woven composite materi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1744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8510B (zh) 一种表里换层单面经起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CN201567411U (zh) 一种开口运动装置
CN113403727B (zh) 利用普通织机织造变直径三维机织管状织物的方法
CN103924360B (zh) 一种多层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CN201027234Y (zh) 棉涤交织提花织物
CN202380169U (zh) 立体织机开口装置
CN101831744B (zh)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CN1068607A (zh) 一种三轴向正交立体织物的新的织造方法
CN211227534U (zh) 一种双层真丝绉
CN204982242U (zh) 重平垂纱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结构设计织造装置
US1925459A (en) Method of weaving patterned terry fabric and the resulting product
CN110820127A (zh) 一种双层真丝绉及其生产方法
CN203007557U (zh) 一种用于试织纱罗组织的小样织机
CN113279104B (zh) 一种可单向加大摩擦力的纺织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3122986B (zh) 一种超高密度开口装置
CN204058804U (zh) 交织方式的喷水织机
CN106884247B (zh) 一种用提花机织造的双层带孔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06868683B (zh) 一种提花机织造的带孔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06987963B (zh) 一种双层带孔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EP4317556A2 (en) Multiple woven leno-jacquard fabric and shoe upper manufactured therefrom
CN1325711C (zh) 一种综丝
CN205839248U (zh) 一种特殊织物用综框结构
CN114672911B (zh) 机织三维间隔织物的梭口张力模型构建与张力分析方法
CN114457488A (zh) 一种双梭口织机及多层立体间隔的座椅用弹性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CN220703918U (zh) 一种梭织镂空孔状渐变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