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90C -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190C CN1093190C CN00135851A CN00135851A CN1093190C CN 1093190 C CN1093190 C CN 1093190C CN 00135851 A CN00135851 A CN 00135851A CN 00135851 A CN00135851 A CN 00135851A CN 1093190 C CN1093190 C CN 109319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rp thread
- fabric
- heald
- layer
- fabric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层层连织物。它由经纱1、2与纬纱5交织,形成织物的上层;经纱3、4与纬纱6交织,形成织物的下层;其特征在于仅有层经纱7与所述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并将所述上、下层织物连接为一个整体织物,且该层经纱7连接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为20mm-600mm。本发明同时设计了适用于该织物的双眼综丝的穿综和开口等织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该方法的包括两片双眼综丝综框的三片综织机。本发明织物主要用于作工程复合材料的骨架。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多层机织物,具体为双层层连织物,国际专利主分类拟为D03D11/00。
层连织物是一种特殊的机织物。传统的平绒就属于双层层连织物(参见附图3)。在该织物中,经纱1、2与纬纱5交织,形成织物的上层;经纱3、4与纬纱6交织,形成织物的下层;双层织物之间连接的经纱(以下简称层经纱)7、8按一定规律与所述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即可制成层连织物。经割绒,即为平绒织物。在这种层连织物中,层经纱7、8在上、下层织物间的长度,一般小于上下层织物本身的厚度,而其织物的总厚度,一般也不会超过6mm。由于条件的限制,超过6mm的层连织物,采用普通织机和织造方法,无法织造;就是特种织机(如织造长毛绒的织机),超过20mm的层连织物,也无法织造。这种层连织物的用途是针对或者说是仅限于服装业。而对于作建筑或装饰等业复合材料的骨架而言,因层间厚度不够或空间不足而根本不适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连织物,其上下层间的连接空间远大于双层织物本身的厚度,取名中空层连织物,主要用于作工程复合材料的骨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同时提供一种织造中空层连织物的织造方法,以及适用于这种织造方法的设备(即织机),利用该设备和织造方法可以顺利地生产出上下层间的连接空间远大于双层织物厚度本身的中空层连织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下实现的:设计一种层连织物,它由上层织物经纱与上层织物纬纱交织,形成织物的上层;下层织物经纱与下层织物纬纱交织,形成织物的下层,其特征在于仅有一根层经纱与所述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交织,并将所述的上、下层织物连接为一个整体织物,且该层经纱连接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为20mm-600mm。
为此,本发明一并设计织造所述层连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穿综设计为:使用三根综丝,其中两根是双眼综丝,一根是单眼综丝。上、下层织物的经纱应分别穿入双眼综丝的上综眼和下综眼之中,单根层经纱应穿入单眼综丝的综眼之中;
开口设计为:单眼综丝和一个双眼综丝为一组,另一个双眼综丝为另一组,两组综的运动方向相反。在一根双眼综丝上综眼所携带的一根经纱和单眼综丝上的层经纱与另一根双眼综丝所携带的另一根经纱之间形成上梭口;在一根双眼综丝下综眼所携带的一根经纱与另一根双眼综丝下综眼所携带的另一根经纱之间形成下梭口;
引纬设计为:双剑杆同时引纬进入上、下梭口;
打纬交织后,所述的两组综丝分别向各自的反方向运动。又可在一根双眼综丝上综眼所携带的一根经纱与另一根双眼综丝上综眼所携带的另一根经纱之间形成上梭口;在一根双眼综丝下综眼所携带的一根经纱与另一根双眼综丝下综眼所携带的另一根经纱和单眼综上的层经纱之间形成下梭口;经再次引纬、打纬、交织,构成所述层连织物的一个织造循环。
同时,本发明还设计了适用于所述织造方法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织机配备三片综框,其中两片综框分别装配所述的双眼综丝;一片综框装配单眼综丝。
本发明的中空层连织物(以下简称层连织物或织物)着眼于作非服用的工程复合材料骨架之目的,所以其双层织物的中间层连空间至关重要,必须要比现有的双层织物远大得多-根据实际需要,其最大厚度设计为600mm,是现有平绒织物最大厚度6mm的100倍,也是现有长毛绒织物最大厚度20mm的30倍。因而本发明织物不但是现有技术或产品中所无,而且也是现有织造设备和织造方法所根本不能完成的。本发明由于独特设计了双眼综丝,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织机,配套采用三片综组合(即两片双眼综和一片单眼综组合),不需改动普通织机的其它机件,就可构成织造本发明所述中空层连织物的专用设备。对比现有平绒织物织机而言,其结构反而简单,维护保养更为方便,操作也不需培训;因而开发成本极低。本发明针对所述织物而设计的工艺方法也明显很简单,三片综所对应的织物组织要比需要6片综的现有平绒织物组织简单得多;同时穿综所用时间也大为缩短,如果穿每片综的时间相等,三片综的穿综所用时间比6片综是穿综时间可以节省1/2,或者说同样的时间内节省人力资源1/2。由于本发明方法织造双层层连织物仅用三片综,比传统技术少用了两片综,因而可以使织机开口更清晰,动力消耗减少,车速相对提高,而操作却更为简单。综上,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和产品的应用。
由本发明设计所织造出的中空层连织物,经模具或支架固定,浸泡树脂,固化干燥成型后,即成为以本发明织物为骨架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上下两层织物可成为刚性板材,而两层板材中间的层经纱也因树脂固化成为刚直线材或片材,并将上下两层织物与之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可取名中空层连复合材料(或型材或板材)。该材料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明显具有体积大,却重量轻;空心化,却整体性好,高强、耐压、隔热、抗冲击和抗断裂性能均优良等诸多优点,可广泛用作建筑业装饰业的隔热材料、间隔材料、填充材料和包装材料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即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低密度层经纱结构的中空层连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高密度层经纱结构的中空层连织物结构示意图。其与对比的现有层连织物(即平绒)的结构相类似,但后者的层经纱的长度要短得多;
图4是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即交叉层经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即不连续层经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双眼综丝19、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18为单眼综丝示意图;
图7(包括a、b)是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的三片综织造工艺设计示意图;
图8(包括a、b)是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的四片综织造工艺设计示意图;
图9是以本发明图1所示中空层连织物为骨架的复合材料示意图;
图10是以本发明图5所示中空层连织物为骨架的复合材料示意图。
本发明的层连织物(参见图1)是由经纱1、2与纬纱5交织(以简单的平纹组织交织为例,下同),形成层连织物的上层织物;经纱3、4与纬纱6交织,形成层连织物的下层织物。利用本发明一并设计的织造方法和设备,使连接上下两层织物的层经纱7按一定规律与所述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相交织,即可将所述的上、下层织物连接为一个整体织物,且该层经纱7连接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可达到20mm-600mm。
层经纱7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控制取决于本发明独特设计的双眼综丝(参见图6)。双眼综丝19的双综眼14、15(参见图7)与双眼综丝19的中心线等距,或者说对称。其距离决定了层经纱7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换言之,双眼综丝综眼的中心距决定了本发明织物的最大厚度。虽然按实际应用的一般要求所给出的层经纱7长度范围是20mm-600mm,但用本发明方法和设备同样可以织造出层经纱7长度小于20mm的层连织物,配备特制的综框和织机,同样也可以织造出层经纱7长度大于600mm的层连织物,以供可能的特殊实际需要。双眼综丝20与双眼综丝19规格完全一样,仅为叙述方便而分别标记。图中所示的单眼综丝18为普通综丝。
本发明所述的的层经纱根据需要,既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当层经纱设计仅有一根,例如仅有层经纱7时,本发明的层连织物可如图1、2、5所示,该织物的织造设备需要三片综,织造工艺方法如图7所示;当层经纱设计有两根,即在层经纱7的基础上增加层经纱8,且其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与所述的层经纱7相等,但交织方向与所述的层经纱7的交织方向相对称时,本发明的层连织物可如图3、4所示,该织物的织造设备需要四片综,织造工艺方法如图8所示。但本发明的层连织物并不受上述例图的限制,根据需要,利用本发明所述的织造方法和设备,还可以设计和织造出多种多样的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
根据最终用途的需要,图1、2、5所示的本发明织物为低密度结构设计,也即仅采用一根层经纱7作为上下两层织物的连接。所述的层经纱7与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时,可以采用在同一层织物中间隔1-6根纬纱5或6的方法与之交织(其中,图1所示为间隔1根纬纱5或6;图2所示为间隔2根纬纱5或6;图5所示为间隔1根与间隔4根纬纱5或6交替结构)。尽管图5示意画出的相邻两根层经纱之间,也即间隔交织的纬纱最多只有4根,但很容易理解和作到相邻两根层经纱之间间隔交织的纬纱根数为除4根以外的卜-6根,即使是大于6根,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只是取决于最终产品的设计需要。当相邻两根层经纱7之间间隔交织的纬纱5或6多于1根时,可以称这种织物结构设计为层经纱的不连续设计。
本发明所述层连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参见图7):
穿综设计为:三根综丝,且其中两根综丝为双眼综丝19、20;另一根综丝为单眼综丝18。上、下层织物的经纱1、2和3、4应分别穿入双眼综丝19、20的上综眼14、16和下综眼15、17之中,而层经纱7则应穿入单眼综丝18的综眼13之中;
开口设计为:单眼综丝18和双眼综丝19与双眼综丝20的运动方向相反;在经纱1和层经纱7与经纱2之间形成上梭口21,在经纱3与经纱4之间形成下梭口22;
引纬设计为:双剑杆同时引纬进上、下梭口21、22;
钢筘23将上、下纬纱打向织口24、25。
打纬交织后,单眼综丝18和双眼综丝19与双眼综丝20分别向各自的反方向运动;又在经纱2与经纱1之间形成上梭口21,在经纱4与经纱3和层经纱7之间形成下梭口22;再次引纬、打纬、交织,构成所述层连织物的一个织造循环。
更具体的织造过程叙述(参见图7)是:在第一次开口时(见图7(a)),综丝18、19处于梭口的上方,综丝20处于梭口的下方。这样在钢筘23与上下织口24、25之间便形成两个三角形的梭口,用双层剑杆21、22同时引入两根纬纱(为简化,21、22亦可被认为代表两根纬纱)。综丝18、19与20交换上下位置后(如图7(b)所示),钢筘23向右推动,将新纳入的两根纬纱推向织口25、24,完成经纱与纬纱之间的交织。在此期间,处于梭口上层的纬纱21与层经纱7在织口处交织,将层经纱7固定住,即在上、下层织物中间留下了层经纱7。当钢筘23完成打纬,向左返回到图7(b)所示的位置时,钢筘23与织口24、25之间又形成两个新的三角形梭口21、22,再次同时用双层剑杆引入两根新纬纱21、22,然后综丝18、19和20交换上下位置,回到图7(a)所示的位置。钢筘23向右推动进行打纬,也返回到图7(a)所示的初始位置。在此期间,处于梭口下层的纬纱22与层经纱7在织口处交织,将层经纱7固定,从而在上下层织物中间留下了层经纱7,这样便完成了一个织造循环,如此连续织造下去,便形成所述的中空层连机织物。在形成的织物中,纬纱5(图7(a))与经纱1、2交织,形成织物的上层;纬纱6与经纱3、4交织,形成织物的下层,而层经纱7则间断地与上下两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就可以获得在两层织物中间留下长长的层经纱7的本发明层连织物。
这里所述的织造方法是以图1所示的本发明基本结构层连织物为例,其它结构层连织物的织造方法与之设计原理相同。或者说,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给出图2、5所示的层连织物以及没给出图例的层连织物的织造工艺方法。因为本发明的织造方法的关键是如何使用双眼综丝和如何设计织机的开口,并以此在所述的上下层织物之间可以留下长度远超过上下层织物本身厚度的层经纱。
本发明还设计了适用于所述织造方法的织机(参见图7),其特征在于该织机配备三片综框9、11、12,且其中两片综框11、12分别装配双眼综丝19、20;一片综框9装配单眼综丝18。除独特设计的双眼综丝19、20外,织机的主要机构及其运动,诸如开口机构和运动、打纬机构和运动、送经机构和运动、卷取机构和运动以及驱动机构并没有任何改变,因而利用现有织机实施本发明十分方便。实验表明,用该装置织造的织物厚度可达到0.6m,能够满足一般填充、间隔、隔热及建筑材料的要求。相对于现有平绒织物的织机必须使用6片综而言,本发明织机节省了一半的综框和综丝,使机构得到简化,不但使设备的维养方便,能耗减少,噪声下降,而且也使织造工艺的穿综简单,开口清晰,车速提高,产量增加。
从上述的本发明织造方法和所得的层连织物可以看出,由于其仅使用了一根层经纱7,因而它与上下层织物之间连接方式的更正确说法,应当不是像传统平绒织物那样由两根层经纱7、8于上下层织物之间相向“交织”,而是仅由一根层经纱7在上下层织物之间单向地“穿织”或“绕织”,甚至还可以说不是“织”,而是“缝”。这主要取决于本发明织物的最终用途,即希望其在上下层织物之间获得更大或合适的中部连接空间。
另一方面,也正是基于这一最终用途目的,因而本发明织物并不排除由两根层经纱7、8于上下层织物之间相向“交织”而获得的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在上述的织造方法和设备的基础上,引入或增加一个单眼综丝26和综框10即可简单的实现这进一步目的。
相对于单根层经纱7构成的织物而言,由双根层经纱7、8所构成的织物可称为高密度中空层连织物。图3、4所给的示意图代表了两种高密度层经纱的设计,即上下两层织物中间采用了对称交织的两根层经纱7和8的设计。图3表示了每隔上下一组双纬纱5和6就有两根层经纱7和8相向交织而过,并连接了上下两层织物的设计。这种情况与现有技术平绒结构基本类似,但层经纱的长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图4表示了另外一种高密度设计情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经纱7、8与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时,采用各自在同一层织物中间隔3根纬纱5或6的方法与之交织。虽然图4中画出的间隔纬纱5或6是3根,但依据相同的原理,很容易设计间隔纬纱5或6的根数为除3根以外的1--6根,甚至更多根数的织物。这种织物设计的力学性能更为优良。但也应当指出,除非需要,尽量不使用这种设计。因为它毕竟比低密度设计多用了1倍的层经纱,织造工艺也多使用了1片综,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成本。
织造高密度的层连织物应当配合有所述的的织造方法使用相应的设备,该方法的特征是(参见图8):在所述的织造方法基础上,再使用一根单眼综丝26,层经纱8穿入单眼综丝26的综眼27中,并使其与所述的双眼综丝20构成开口交织运动的一组。其详细具体的织造过程,也即在上下层织物中间同时也留下长长的层经纱8的过程与前述低密度织物中留下层经纱7的织造过程相同,不再赘述。
同样,适用于所述四根综丝织造方法的织机的特征在于该织机还配备有综框10,且其装配单眼综丝26,即该织机配备四片综框9、10、11、12,且其中两片综框11、12分别装配双眼综丝19、20;另两片综框9、10装配单眼综丝18、26。四片综的配置方法可以参考图8。其使用过程与所述的三片综没有本质区别。
本发明中空层连织物的最终用途是作工程复合材料的骨架。图9给出了利用图1所示本发明织物作骨架所制成的工程复合材料示意图。28为工程树脂。制造以本发明织物作骨架制成工程复合材料的方法与现有的方法基本一致,没有本质区别。即织物下机后,经模具或支架固定,浸泡树脂,固化干燥成型,即可成为以本发明织物为骨架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上下两层织物可成为刚性板材,而两层板材中间的层经纱也因树脂固化成为刚直线材或片材,并将上下两层织物与之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积大,却重量轻,中间虽有足够或合适的厚度空间,但整体性良好,高强、耐压、隔热、抗冲击和抗断裂性能等也均优良,并可一定程度的加工,适合作建筑、装饰等业的隔热材料、间隔材料、填充材料和包装材料。
由于本发明所述的这一最终目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是所述的层连织物中至少层经纱7采用高性能长丝纱线。这意味着可以仅层经纱7或8(既对于单根层经纱7或8而言,也对于双根层经纱7和8而言)采用高性能长丝纱线,也可以层经纱7和8同时采用高性能长丝纱线,还可以上下层织物中的经纱1、2、3、4中的一根或多根单独或同时采用高性能长丝纱线,同时还包括与经纱交织的纬纱也采用高性能长丝纱线。所谓的高性能长丝是指玻璃纤维、高强度涤纶、高强度锦纶、高强度聚乙烯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石英纤维等工业用长丝纤维。采用不采用高性能长丝,以及采用多少根高性能长丝,主要取决于对复合材料性能的要求和成本控制,对本发明织物的织造方法和设备没有任何影响。
Claims (9)
1.一种层连织物,它由经纱(1)、(2)与纬纱(5)交织,形成织物的上层;经纱(3)、(4)与纬纱(6)交织,形成织物的下层,其特征在于仅有层经纱(7)与所述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并将所述的上、下层织物连接为一个整体织物,且该层经纱(7)连接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为20mm-6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连织物,其特征在于还有层经纱(8)与所述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且其在上下层织物之间的长度与所述的层经纱(7)相等,但交织方向与所述的层经纱(7)的交织方向相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连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经纱(7)与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时,采用在同一层织物中间隔1-6根纬纱(5)或(6)的方法与之交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连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经纱(7)、(8)与上、下层织物中的纬纱(5)、(6)交织时,采用各自在同一层织物中间隔1-6根纬纱(5)或(6)的方法与之交织。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层连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层连织物中至少层经纱(7)采用高性能长丝纱线。
6.一种织造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层连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穿综设计为:三根综丝,且其中两根综丝为双眼综丝(19)、(20);另一根综丝为单眼综丝(18);上、下层织物的经纱(1)、(2)和(3)、(4)应分别穿入双眼综丝(19)、(20)的上综眼(14)、(16)和下综眼(15)、(17)之中,而层经纱(7)则应穿入单眼综丝(18)的综眼(13)之中;
开口设计为:单眼综丝(18)和双眼综丝(19)与双眼综丝(20)的运动方向相反;在经纱(1)和层经纱(7)与经纱(2)之间形成上梭口(21),在经纱(3)与经纱(4)之间形成下梭口(22);
投梭引纬设计为:双梭剑杆同时引纬进上、下梭口(21)、(22);
打纬交织后,单眼综丝(18)和双眼综丝(19)与双眼综丝(20)分别向各自的反方向运动;又在经纱(2)与经纱(1)之间形成上梭口(21),在经纱(4)与经纱(3)和层经纱(7)之间形成下梭口(22);再次引纬、打纬、交织,构成所述层连织物的一个织造循环。
7.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织造方法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织机配备三片综框(9)、(11)、(12),且其中两片综框(11)、(12)分别装配双眼综丝(19)、(20);一片综框(9)装配单眼综丝(1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层连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使用单眼综丝(26),层经纱(8)穿入单眼综丝(26)的综眼(27)中,并使其与所述的双眼综丝(20)构成开口交织运动的一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织造方法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该织机还配备有综框(10),且其装配单眼综丝(2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0135851A CN1093190C (zh) | 2000-12-25 | 2000-12-25 |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00135851A CN1093190C (zh) | 2000-12-25 | 2000-12-25 |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97074A CN1297074A (zh) | 2001-05-30 |
CN1093190C true CN1093190C (zh) | 2002-10-23 |
Family
ID=459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1358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190C (zh) | 2000-12-25 | 2000-12-25 |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19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07501B1 (de) * | 2004-06-18 | 2007-07-25 |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achbildung jacquardgemusterter Polkettfäden auf einer Doppelflorwebmaschine |
CN101831744B (zh) * | 2009-03-09 | 2013-03-20 | 周頔 |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
CN102234859A (zh) * | 2010-05-07 | 2011-11-09 | 盐城悦弘织造有限公司 | 中空透气双层布的织造方法 |
CN102094280A (zh) * | 2010-11-30 | 2011-06-15 | 吴江市凌志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立体面料 |
CN103924360B (zh) * | 2014-03-27 | 2015-09-30 |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
CN115961409A (zh) * | 2022-11-01 | 2023-04-14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起圈的三维机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6785A (zh) * | 1998-09-28 | 1999-05-19 | 天津纺织工学院 | 多层机织物复合材料及成型模具和方法 |
CN1244223A (zh) * | 1994-12-06 | 2000-02-09 | 维韦克斯公司 | 多层成形织物 |
-
2000
- 2000-12-25 CN CN00135851A patent/CN109319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4223A (zh) * | 1994-12-06 | 2000-02-09 | 维韦克斯公司 | 多层成形织物 |
CN1216785A (zh) * | 1998-09-28 | 1999-05-19 | 天津纺织工学院 | 多层机织物复合材料及成型模具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97074A (zh) | 2001-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930913B2 (ja) | 網状構造様の3次元織物 | |
Unal | 3D woven fabrics | |
JP3860222B2 (ja) | 3次元織物 | |
JP2008523264A5 (zh) | ||
CN1095001C (zh) | 中空层连织物复合材料 | |
CN101058914A (zh) | 蜂窝状三维立体整体空芯机织物的结构构建及织造方法 | |
CN1093190C (zh) |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 |
CN114606623B (zh) | 一种三维编织接结经纱螺旋交织结构预制件的制备方法 | |
CN1066220C (zh) | 用于复合材料的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 |
CN113403727B (zh) | 利用普通织机织造变直径三维机织管状织物的方法 | |
CN1068607A (zh) | 一种三轴向正交立体织物的新的织造方法 | |
CN107419408B (zh) | 一种纱罗组织及其织造方法 | |
CN111155225B (zh) | 立体提花织物编织工艺及其立体提花织物 | |
CN1325711C (zh) | 一种综丝 | |
CN108603314B (zh) | 使用多个经线柱和综丝柱织造多层产品 | |
JI et al. | Developments in multiaxial weaving for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 |
CN203890587U (zh) | 一种适用于多层织物织造的开口引纬机构 | |
CN115161852B (zh) | 一种加强纬纱接结的三维立体机织间隔织物制备方法 | |
CN1932103A (zh) | 在布机上织造双间隔空芯织物的方法 | |
CN101245527A (zh) |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 |
CN1180147C (zh) |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 |
CN201785575U (zh) | 内设三层纵向支撑面的管状立体织物 | |
JP2012224964A (ja) | 炭素繊維補強織物 | |
CN116005317B (zh) | 一种利用普通织机织造仿竹结构三维机织管状织物的方法 | |
CN113502585B (zh) | 用三维多层仿形机织物制作的提花机提刀、预制体及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