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5527A -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5527A
CN101245527A CNA2008100025643A CN200810002564A CN101245527A CN 101245527 A CN101245527 A CN 101245527A CN A2008100025643 A CNA2008100025643 A CN A2008100025643A CN 200810002564 A CN200810002564 A CN 200810002564A CN 101245527 A CN101245527 A CN 101245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ving
braiding
shuttle
yarn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25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伯明
周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OLONG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BOLONG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BOLONG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BOLONG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0025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55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5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5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它是有选择地控制某些梭子纵列的纵向移位的有无,相应地形成编织体的合分来形成的,具体地是将三维网状编织织物在结构上分成网带分离段和网带两两相连的网结段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来编织的:在编织网带分离段时,按照同时编织多根纵向条带的方式进行编织,这时,只要使对应于各条带之间的分离位置的梭子纵列不产生纵向移位即可;在编织网结段时,有选择地使原本不产生纵向移位的某些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即可。以此循环,就可形成整体的三维网状编织织物。因为网状织物原本就具有的良好的空间尺寸适形性,使本发明编织物同时就具有了三维异型的形成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织物技术,具体为三维网状格栅编织物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网状材料通常是平面结构。平面网状材料的特性是轻质、透通、比强度较高,抗撕裂强度较好,另外,还具有良好的空间尺寸适形性,容易方便地形成三维异型形态。但目前在纺织现有技术中,网状材料通常是由经编的方式制造,例如土工格栅的织造。
三维编织物作为纺织复合材料增强体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重视,因其复合成型后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良好的不分层、不开裂的性能,在军工及产业界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使用。
但三维编织物通常为无接缝的整体结构,未见整体厚度的网状结构的研究报道。
如果能以三维编织的方式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整体网状织物,那么,它除了具有平面网状材料的一般特性外,还由于纤维的空间交错,在作为纺织复合材料增强体使用时,受力后不易产生在结点处的拉裂或破损,树脂基体容易浸透,这些都有利于产品的成形和最终的复合后的材料的力学等性能的提高,因而应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维编织在方法上,应用得较为典型的有两类:二步法三维编织和四步法三维编织。其中,目前得到较多应用的是四步法三维编织。在原理上,基本的四步编织法是使每根纱线在织物中按不同的路径,通过长、宽、厚三个方向,并且都不和织物成型方向平行,这样来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三维四向结构。本发明仅涉及四步法三维编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的网状织物在制造技术上的不足,为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三维网状编织织物,提出相应实现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将三维网状编织织物在结构上分成网带分离的网柱段和网带两两相连的网结段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在编织网带分离的网柱段时,按照同时编织多根纵向条带的方式进行纱线的排布和编织,这时,只要使对应于各条带之间的分离位置的梭子纵列不产生纵向移位,并将这些不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按各自的左右条带的边纱的常规规律安排纱线的有无即可;在编织网结段时,有选择地使原本不产生纵向移位的某些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并将这些恢复了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按实体编织的常规规律安排纱线的有无即可。以此循环,就可形成整体的三维网状编织织物。
网状织物原本就具有的良好的空间尺寸适形性,使三维异型形态的复合材料的形成成为容易方便的事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发明提出的三维网状编织织物的形成方法,能够在很少改造现有三维编织机器的条件下,制成各种网眼、网柱尺寸的具有整体厚度的三维网状编织物,原理及方法易于理解、操作制造方便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表示为方形四步法三维编织的示意图。
图2表示为梭子在边缘处运动方向回转的示意图。
图3表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整体厚度的三维网状编织物及形成的示意图。
图4表示为编织体的拆分示意图。
图5表示为实施例一的编织时段“I”的梭子排布图。
图6表示为实施例一的编织时段“II”的梭子排布图。
图7表示为实施例一的编织时段“III”的梭子排布图。
图8表示为实施例一的编织时段“IV”的梭子排布图。
图9表示为实施例一的梭子及纱线初始排布图。
图中:1、2、3、4.纵向条带;I、III.各条带分离的网柱编织时段;II、IV.条带两两相连的网结编织时段;a、b、c.网结;A.编织纱线双向运动区域;B.编织纱线单向运动区域;S.主体纱线区域;h.在编织中无上下运动的梭子纵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格栅结构和编织原则:
图3表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格栅结构和编织原则:在编织时段“I”和“III”,按照同时编织多根纵向条带的方式进行网柱编织,例如图3中的各纵向条带1、2、3、4,这时,只要使对应于各条带之间的分离位置的梭子纵列不产生纵向移位,并将这些不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按各自的左右条带的边纱的常规规律安排纱线的有无即可。在编织网结的时段“II”和“IV”,有选择地使原本不产生纵向移位的某些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并配合着将这些恢复了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按实体编织的常规规律安排纱线的有无即可。例如,在编织网结的时段“II”,纵向条带1和2之间的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形成网状编织物的连接网结“a”,同样地,纵向条带3和4之间的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形成连接网结“c”;在编织时段“IV”,纵向条带2和3之间的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形成连接网结“b”。以此类推,循环编织,就形成图3所示的三维网状编织织物。
上述是根据四步法三维编织的以下的“纱线边缘回转”原理:图1中的区域A为纱线编织主体区,形成编织实体,在这个区域A内的梭子带着编织纱线双向运动,即沿纵向和横向交替运动,形成编织物的主体,也如图2中的区域A所示;图1中的区域B为边缘编织区,在此区域,梭子带着编织纱线只可能有单方向运动,并且该运动方向垂直于该边缘区,纱线从区域A运行到在该区域就形成转向,使纱线回到编织实体,此时就形成编织物的边缘,也如图2中的区域A的外边部分所示。图2中,左图表示为某根纱线4次经过表面回转,右图表示为某根纱线2次经过棱角回转。根据以上的“纱线边缘回转”原理就可以推论出“编织体分合可控”的状态:如果使编织主体区域的某一纵列中的梭子在需要时由双向运动改变为单方向运动,即这一纵列中的梭子只可能有横向运动,那么此时编织物就必然产生拆分,由一个整体编织物编织状态拆分成两个纵向并行的编织物的状态,结果如图4所示。
实施例一:
该实施例中,编织体原料的选择和四步法三维编织运动规律如同常规的,此处只叙述本发明的格栅编织方法。
首先进行纱线的排布。本例中使用12K碳纤维为原料。图9表示实施例一的梭子及纱线的排布选用。由图9可以看出,是按照将编织的格栅织物假想成网格消除后的矩形实体来排布纱线和进行编织的,可以将所有编织纱线分成主体编织纱线和边纱两部分,图9中矩形框S内的纱线为主体编织纱线,矩形框S外的纱线为边纱。本实施例中矩形框S内的主体编织纱线的纵列数为23,横行为5,边纱在排列时没有特定的规则,但要保证有主体纱和边纱所形成的每一行(或每一列)上的纱线根数要和另一行(或另一列)上的纱线根数相同,本例中边纱的排列如图9所示。
然后进行格栅的编织。图5、图6、图7和图8分别按操作步骤表示了实施例一的格栅的具体编织过程和纱线排布的变化。在实施例一中,构成格栅的各纵向条带的宽度由5根纱线组成,条带厚度由2根纱线组成。
编织时,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一个完整的格栅结构的循环编织。
步骤1(图5),编织实施例一的格栅的时段“I”(参见图3)。在该时段“I”,各条带互不相连,形成分散网柱。按图5所示来进行具体纱线排布,图中每个“○”代表该梭子上穿有一根编织纱线,图中“h”梭子纵列表示为该纵条内的所有梭子及纱线在编织中无上下运动,而只有左右运动;结果是,该“h”纵条范围内的各梭子在其它梭子按通常的四步法规律按照同时编织多根纵向条带的方式进行编织的同时,因为不产生上下运动,就只能起到“h”纵条的左右的各纵向条带编织体的边纱作用。如此,就编织成多根纵向条带。该例中条带的宽度由5根纱线组成,条带厚度由2根纱线组成,相应于图3中的各纵向条带1、2、3、4。可以看出,此时的图5中“h”纵条是对应于各条带之间的分离位置的梭子纵列。该步骤1的编织长度就决定了格栅的该时段“I”的分散网柱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一中为20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步骤2(图6),编织实施例一的格栅的时段“II”(参见图3)。在该时段“II”,各条带以一隔一的规律相连,形成网柱间的连接,或称网结。按图6所示来进行具体纱线排布,使原本不产生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以一隔一的规律有选择地恢复纵向移位,并配合着将这些恢复了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按实体编织的常规规律安排纱线的有无。图6中阴影线表示的纱线,是相比于图5的所增加工作的那些纱线。这样,在编织时段“II”时,参见图3,纵向条带1和2之间的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形成对纵向条带1和2的并合,这就形成了网状编织物的连接网结“a”,同样地,纵向条带3和4之间的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形成对纵向条带3和4的并合,这也就形成连接网结“c”。如此推广至整幅宽度的编织体。该步骤2的编织长度就决定了格栅的该时段“II”的网结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一中定为4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步骤3(图7),编织实施例一的格栅的时段“III”(参见图3)。因为此处织物结构与格栅的时段“I”的完全一样,各条带互不相连,形成分散网柱,所以,其具体的纱线排布和编织过程和步骤1所述也完全一样。该步骤3的编织长度就决定了格栅的该时段“III”的分散网柱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一中考虑到网的结构形态的对称,和步骤1中的一样,也为20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步骤4(图8),编织实施例一的格栅的时段“IV”(参见图3)。在该时段“IV”,各条带以与格栅的时段“II”互补的另一隔一的规律相连形成网结。按图8所示来进行具体纱线排布,使原本不产生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以与格栅的时段“II”互补的另一隔一的规律有选择地恢复纵向移位,并配合着将这些恢复了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按实体编织的常规规律安排纱线的有无。图8中阴影线表示的纱线,是相比于图7的所增加工作的那些纱线。这样,在编织时段“IV”时,参见图3,纵向条带2和3之间的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形成连接网结“b”。如此推广至整幅宽度的编织体。该步骤4的编织长度就决定了格栅的该时段“IV”的网结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一中考虑到网的结构形态的对称,和步骤2中的一样,也为4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然后以此类推,循环编织,就可连续地形成图3所示的三维网状编织织物,该织物构成格栅的各纵向条带的宽度由5根纱线组成,条带厚度由2根纱线组成,每个网柱的长度为20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而网结的长度为4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实施例二:
首先进行纱线的排布。本例中使用每股由三根纱线线密度为67.5g/km并合而成的玻璃纤维为原料(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产,产品代号G75)。按照将编织的格栅织物假想成网格消除后的矩形实体来排布纱线和进行编织,可以将所有编织纱线分成主体编织纱线和边纱两部分,本例中主体编织纱线的纵列数为229,横行为20,边纱按照保证有主体纱和边纱所形成的每一行(或每一列)上的纱线根数要和另一行(或另一列)上的纱线根数相同的原则排列。
然后进行格栅的编织。实施例二的格栅的具体编织过程和纱线排布的变化如以下的操作步骤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构成格栅的各纵向条带的宽度由20根纱线组成,条带厚度由10根纱线组成。
编织时,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一个完整的格栅结构的循环编织。
步骤1,编织实施例二的格栅的时段“I”(参见图3)。在该时段“I”,各条带互不相连,形成分散网柱。将从左到右的每第10个梭子纵列,即从左到右开始凡是能被10整除的梭子纵列,定为无上下运动,而只有左右运动的梭子纵列,起分离纵条的作用,如此,就可编织格栅的时段“I”(参见图3),即网柱。在本实施例二中,网柱的长度为60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步骤2,编织实施例一的格栅的时段“II”(参见图3)。在该时段“II”,各条带以一隔一的规律相连,形成网柱间的连接,或称网结。使原本不产生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以一隔一的规律有选择地恢复纵向移位,即将从左到右开始第10、第30、第50、第70、第90、第110、第130、第150、第170、第190、第210的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编织成条带两两相连的网柱,而第20、第40、第60、第80、第100、第120、第140、第160、第180、第200、第220的梭子纵列仍然为无上下运动而只有左右运动的梭子纵列,起分离纵条的作用。该步骤2的编织长度就决定了格栅的该时段“II”的网结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二中定为12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步骤3,编织实施例一的格栅的时段“III”(参见图3)。因为此处织物结构与格栅的时段“I”的完全一样,各条带互不相连,形成分散网柱,所以,其具体的纱线排布和编织过程和步骤1所述也完全一样,也为从左到右开始凡是能被10整除的梭子纵列,定为无上下运动,而只有左右运动的梭子纵列,起分离纵条的作用。该步骤3的编织长度就决定了格栅的该时段“III”的分散网柱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二中考虑到网的结构形态的对称,和步骤1中的一样,也为60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步骤4,编织实施例一的格栅的时段“IV”(参见图3)。在该时段“IV”,各条带以与格栅的时段“II”互补的另一隔一的规律相连形成网结。使原本不产生纵向移位的梭子纵列以与格栅的时段“II”互补的另一隔一的规律有选择地恢复纵向移位,即将从左到右开始的第20、第40、第60、第80、第100、第120、第140、第160、第180、第200、第220梭子纵列恢复纵向移位,编织成条带两两相连的网柱,而第10、第30、第50、第70、第90、第110、第130、第150、第170、第190、第210的梭子纵列仍然为无上下运动而只有左右运动的梭子纵列,起分离纵条的作用。,该步骤4的编织长度就决定了格栅的该时段“IV”的网结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二中考虑到网的结构形态的对称,和步骤2中的一样,也为12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然后以此类推,循环编织,就可连续地形成图3所示的三维网状编织织物,该织物构成格栅的各纵向条带的宽度由20根纱线组成,条带厚度由10根纱线组成,每个网柱的长度为60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而网结的长度为12个常规的“四步法编织”循环。

Claims (6)

1.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有选择地控制某些梭子纵列的纵向移位的有无,相应地形成编织体的合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梭子纵列纵向移位的控制的选择是根据格栅网格的尺寸来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三维编织机是方型编织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三维编织机是四步法编织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梭子纵列纵向移位的控制是手动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是:梭子纵列纵向移位是机器程序自动控制的。
CNA2008100025643A 2008-01-08 2008-01-08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1245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025643A CN101245527A (zh) 2008-01-08 2008-01-08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025643A CN101245527A (zh) 2008-01-08 2008-01-08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5527A true CN101245527A (zh) 2008-08-20

Family

ID=39946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25643A Pending CN101245527A (zh) 2008-01-08 2008-01-08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55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9083B2 (en) 2008-12-30 2014-10-14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Quasi-isotropic three-dimensional prefor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109652918A (zh) * 2018-11-30 2019-04-19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异型曲面准三向织物及其编织工艺方法与应用
CN112302359A (zh) * 2020-04-08 2021-02-02 山东滨州龙峰化纤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加工安装网口的化纤绳网生产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9083B2 (en) 2008-12-30 2014-10-14 Albany Engineered Composites, Inc. Quasi-isotropic three-dimensional prefor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109652918A (zh) * 2018-11-30 2019-04-19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异型曲面准三向织物及其编织工艺方法与应用
CN112302359A (zh) * 2020-04-08 2021-02-02 山东滨州龙峰化纤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加工安装网口的化纤绳网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22C (zh) 网格状织造的3d织物
Boussu et al. General definition of 3D warp interlock fabric architecture
Unal 3D woven fabrics
Behera et al. 3-Dimensional weaving
JP3860222B2 (ja) 3次元織物
Gokarneshan et al. Weaving of 3D fabrics: A critical appreciation of the developments
CN103061003B (zh) 一种新结构立体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294327A (zh) 新型三维织机
CN102517741A (zh) 一种立体织机开口装置
CN114606623B (zh) 一种三维编织接结经纱螺旋交织结构预制件的制备方法
RU2013144024A (ru) Заготовки угловой вставки и способ их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10485046A (zh) 一种经编单贾卡多色镂空鞋面提花工艺
CN101245527A (zh) 一种三维异型编织格栅的形成方法
CN202380169U (zh) 立体织机开口装置
KR20160130259A (ko) 복합 재료용 강화 텍스타일 구조체
CN1095001C (zh) 中空层连织物复合材料
CN103290601A (zh) 一种角度可调整的法向纱增强的2.5d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2560867A (zh) 经编单轴向增强复合材料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3361879A (zh) 一种经编和机织技术组合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方法
CN106149168A (zh) 一种2.5d类缎纹结构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3265758B (zh) 一种地梳空针配贾卡对拉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210481653U (zh) 一种新型抗菌除臭网布
CN104233584B (zh) 层间交织板材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3802245A (zh) 一种三维针绞织织造工艺
CN106987963B (zh) 一种双层带孔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