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47C -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147C CN1180147C CNB021123993A CN02112399A CN1180147C CN 1180147 C CN1180147 C CN 1180147C CN B021123993 A CNB021123993 A CN B021123993A CN 02112399 A CN02112399 A CN 02112399A CN 1180147 C CN1180147 C CN 118014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rp
- parallel
- inlet
- layer
- mo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5/00—Smallware looms, i.e. looms for weaving ribbons or other narrow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输送带是由n(1≤n≤4)个入口,每个入口分别送入两对经线,使用四根综丝,每根综丝上有n个综眼,两综眼间的距离为一个梭口高度,整个系统可形成n+1个菱形梭口,引入n+1根纬线,经线轮流交替对n+1层纬线按相同的运动规律进行捆扎而构成n+1层纬线的输送带。本发明采用多梭口形成与多剑杆引纬相结合,使用垂直织造工艺,从而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和等级,使用一根综丝上有多个综眼的工艺,极大减少综丝数量和织造中的引纬循环次数,它能生产宽幅高强重型输送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输送带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运输工具,在铁路公路港口矿山井下,甚至在工农业的生产线上,都可以见到输送带的应用。输送带是由织物(带芯)经塑料浸涂塑化或粘贴橡胶硫化制成,带芯中的橡胶或塑料是用来将带芯中的纤维粘合在一起,带芯外表的橡胶或塑料则是保护带芯不被所输送的东西损坏。输送带输送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输送带中带芯强度的高低,如强度高,则可输送重量大的东西,或单位时间内能运送更多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强度输送带更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织造输送带芯所使用的方法是通用的传统方法——绝大多数织物织造都使用的方法——单梭口织造工艺,见图1,这是织造平布的工作过程图,左端是织出的织物,水平弯曲的线条是经线,圆圈表示纬线,织物结构十分简单只有两根经线和两根纬线,经线一上一下相互交叉就构成平布,在织造时,由入口送入两根经线,穿在综丝上的综眼里,综丝的上下运动,就带动经线也上下(开口)运动,故而使经线形成一个菱形空间——梭口,接着将纬线引入梭口(引纬)中,再由钢筘将纬线打进织口(打纬),完成经纬交织。目前国内外织造整芯输送带的带芯,都使用这种方法。通用的传统织造法是可行的织造法,但不是最好的织造方法。最明显的缺点是一个工作循环只开一个梭口,只引一根纬线故产量低,就国内的输送带织机而言还要增加两条缺点,一是由于开口机构的能力有限,不能生产有五层纬线的高强度输送带,二是织机门幅较小,不能生产宽幅输送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多梭口形成与多剑杆引纬相结合的并使用垂直织造工艺的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输送带是由第一入口送入四根经线,第一根经线、第四根经线和第二根经线、第三根经线轮流交替对第一层纬线和第二层纬线进行捆扎而构成;在第一排处,第一根经线在第一层纬线上,第四根经线在第二层纬线下,而第二根经线和第三根经线在第一层纬线和第二层纬线中间,这时第一根经线和第四根经线正在捆扎两层纬线;在第二排处,第一根经线下降和第四根经线上升到两层纬线中间,而第二根经线上升到第一层纬线之上,第三根经线下降到第二层纬线之下进行捆扎两层纬线,这样轮流交替捆扎一直要进行到第四排的两根纬线捆扎之后,捆扎循环才重复,构成一个有二层纬线的输送带;它采用双梭口双剑杆织造,每次开两个梭口用两根剑杆引两根纬线,由于要对纬线进行轮流捆扎,在两层纬线的输送带中,经线要处在三个位置上停留,即在第一层纬线之上,在两层纬线当中和在第二层纬线之下,四根综丝的综眼分别穿入第一、二、三、四根经线,开口机构控制综丝在运动中能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停留,且运动规律为上—中—下—中。
综合上述,如织三层输送带时,有三层纬线A、B、C有第一和第二两个经线输入口送入8根经线,每根综丝上有两个综眼,控制8根经线使用四根综丝,如要织四层纬线的输送带,则就再增加一层纬D,在C、D纬线层间增加一个第三经线入口,送入4根(两对)经线用于捆扎纬线C和D,刚增加的4根经线不另加综丝,只是在已有两个综眼的4根综丝的下方,各再增加一个综眼就可织造了,同样,如要织5层纬线的输送带,则就再增加一层纬线E,在D、E层间增加一个第四经线入口,送入4根(两对)经线用于捆扎纬线D和E,刚增加的4根经线也不另加综丝,只是在已有三个综眼的4根综丝的下方,各再增加一个综眼就可织造了。
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全新的整芯输送带生产方法,不仅能生产五层纬线的高强度输送带,而且产量高,织机的操作方便。这就是多梭口形成与多剑杆引纬相结合,配合使用垂直织造的新工艺,本发明的特点如下:1)每个工作循环,可同时形成二个、三个、四个或五个菱形梭口,相应引入二根、三根、四或五根纬线;2)使用一根综丝上有几个综眼的新技术,极大的减少综丝数量,同时也极大的减少一个织造循环中的引纬次数,这为使用结构简单有利高速的凸轮开口机构创造了条件;3)织造工艺垂直进行,带芯在上,经线在下,钢筘垂直运动,从下向上将纬线打进织口;4)由于钢筘垂直运动,多根剑杆可平放在钢筘上,有钢筘的支持,剑杆运行可靠,织机可高速;5)可织出二层、三层、四层或五层纬线等多种规格的输送带。使用现有原料,能生产宽幅高强重型输送带,如强度高于2000N/mm的输送带;6)可从机前机后观察经线和刚织出的输送带带芯,必要时还可在地道中看管和处理经线,疵点易发现并及时排除;7)由于每一工作循环可同时引入多根纬线,织机的产量可大幅度提高;8)由于是多梭口,全部经线分布在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平面中,经线分布密度下降,拥挤情况改善,摩擦、起毛、断头减少,输送带质量提高,织机停机时间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平布织物组织及织造方法示意图;
图2是两层纬线输送带织物组织及织造方法示意图;
图3是三层纬线输送带织物组织及织造方法示意图;
图4是四层纬线输送带织物组织及织造方法示意图;
图5是五层纬线输送带织物组织及织造方法示意图;
图6是五层纬线输送带织物棉经线组织及织造方法示意图;
图7是图5与图6叠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五梭口与五剑杆垂直织造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输送带是由第一入口a送入四根经线1a、2a、3a、4a,第一根经线1a、第四根经线4a和第二根经线2a、第三根经线3a轮流交替对第一层纬线A和第二层纬线B进行捆扎而构成;在第一排处(水平方向是层,垂直方向是排),第一根经线1a在第一层纬线A上,第四根经线4a在第二层纬线B下,而第二根经线2a和第三根经线3a在第一层纬线A和第二层纬线B中间,这时第一根经线1a和第四根经线4a正在捆扎两层纬线A、B;在第二排处,第一根经线1a下降和第四根经线4a上升到两层纬线A、B中间,而第二根经线2a上升到第一层纬线A之上,第三根经线3a下降到第二层纬线B之下进行捆扎两层纬线A、B,这样轮流交替捆扎一直要进行到第四排的两层纬线A、B捆扎之后,捆扎循环才重复,从而构成一个有二层纬线的输送带;它采用双梭口双剑杆织造,每次开两个梭口用两根剑杆引两根纬线,由于要对纬线进行轮流捆扎,在两层纬线的输送带中经线要处在三个位置上停留,即在第一层纬线A之上,在两层纬线A、B当中和在第二层纬线B之下,四根综丝1、2、3、4的综眼分别穿入第一、二、三、四根经线1a、2a、3a、4a,开口机构控制综丝在运动中能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停留,且运动规律为上—中—下—中,采用双梭口、双剑杆能织造两层纬线的输送带。这时菱形梭口的形状与图1不同,成为有对角线的菱形梭口,短对角线的长度是两个梭口高度。织四排纬线,就完成一个引纬循环,如果是传统工艺,就要织8根纬线,才能完成一个引纬循环。
如图3所示,输送带再增加一个第二入口b,再送入四根经线1b、2b、3b、4b,再增加一层纬线C,经线1b、4b和2b、3b是对第二层纬线B和第三层纬线C两层纬线进行轮流交替的捆扎,即第二层纬线B既在第一层纬线A和第二层纬线B中捆扎又在第二层纬线B和第三层纬线C中捆扎,第二层纬线B就把两个两层输送带单元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有三层纬线的输送带;经线1a和1b、2a和2b、3a和3b、4a和4b都有完全相同的运动规律,只不过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一、二层纬线A、B间运动,而入第二口b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二、三层纬线B、C间运动,在空间的位置上,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与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之间的距离是一层纬线,它采用三梭口、三剑杆织造,三根剑杆引三根纬线,四根综丝1、2、3、4上各装有两个综眼,两个综眼间的距离为一个梭口的高度。从图1可见一层纬线对应到综眼处综丝的动程正好是一个梭口高度,这样,织三层纬线的输送带用不着八根综丝,只要在每根综丝的综眼下,相距一个梭口高度处再安装一个综眼,每根综丝上就有两个综眼,把第二入口b送入的四根经线穿入对应的综眼里,见图右端,第一入口a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细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细实线表示,第二入口b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粗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粗实线表示,一根综丝,就能控制两根经线做同步运动,织四排纬线就完成一个引纬循环,如果是传统工艺就要织12根纬线才能完成一个引纬循环。
如图4所示,输送带再增加一个第三入口c,再送入四根经线1c、2c、3c、4c,再增加一层纬线D,经线1c、4c和2c、3c,是对第三层纬线C和第四层纬线D两层纬线进行轮流交替的捆扎,即第三层纬线C既在第二层纬线B和第三层纬线C中捆扎又在第三层纬线C和第四层纬线D中捆扎,第三层纬C就把一个三层输送带和一个两层输送带单元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有四层纬线的输送带;经线1a、1b和1c,2a、2b和2c,3a、3b和3c,4a、4b和4c都有完全相同的运动规律,只不过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一、二层纬线A、B间运动,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二、三层纬线B、C间运动,而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三、四层纬线C、D间运动,在空间的位置上,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与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之间的距离是一层纬线,它采用四梭口、四剑杆织造,四根剑杆引四根纬线,四根棕丝1、2、3、4上各装有三个综眼,两个综眼间的距离为一个梭口的高度。采用图3使用过的方法,在每根综丝的综眼下,相距一个梭口高度处再安装一个综眼,使每根综丝有三个综眼,把第三入口c送入的四根经线穿入对应的综眼里,见图右端,第一入口a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细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细实线表示,第二入口b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粗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粗实线表示,第三入口c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细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细实线表示,一根综丝上有三个综眼,就能控制三根经线做同步运动,织四排纬线就完成一个引纬循环,如果是传统工艺就要织16根纬线才能完成一个引纬循环。
如图5所示,输送带再增加一个第四入口d(入口数目n一般为1≤n≤4)再送入四根经线1d、2d、3d和4d,再增加一层纬线E,经线1d、4d和2d、3d是对第四层纬线D和第五层纬线E两层纬线进行轮流交替的捆扎,即第四层纬线D既在第三纬线C和第四层纬线D中捆扎又在第四层纬线D和第五层纬线I中捆扎,第四层纬线D就把一个四层纬线输送带和一个两层纬线输送带单元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有五层纬线的输送带;经线1a、1b、1c和1d,2a、2b、2c和2d,3a、3b、3c和3d,4a、4b、4c和4d都有完全相同的运动规律,只不过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一、二层纬线A、B间运动,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二、三层纬线B、C间运动,而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三、四层纬线C、D间运动,而入第四口d送入的经线是在第四、五层纬线D、E间运动,在空间的位置上,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与第四入口d送入的经线之间的距离是一层纬线,它采用五梭口、五剑杆织造,五根剑杆引五根纬线,四根棕丝1、2、3、4上各装有四个综眼,两个综眼间的距离为一个梭口的高度。采用图4使用过的方法,在每根综丝的综眼下,相距一个梭口高度处再安装一个综眼,使每根综丝有四个综眼,把入第四口d送入的四根经线穿入对应的综眼里,见图右端,第一入口a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细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细实线表示,第二入口b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粗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粗实线表示,第三入口c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细实线表示,对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细实线表示,第四入口d送入的四根经线用粗实线表示,相应穿入的综眼也用粗实线表示,一根综丝有四个综眼,就能控制四根经线做同步运动,织四排纬线就完成一个引纬循环,如果是传统工艺就要20根纬线才能完成一个引纬循环。
如图6所示,在输送带最上方增加一个第五上入口e送入一对棉经线5e、6e,分别穿入新增加的综丝5、6的上综眼里,棉经线5e、6e只对最上面的第一层纬线A的捆扎,其运动规律是每织二排交换一次捆扎位置;在输送带最下方增加一个第六下入口f送入一对棉经线5f、6f分别穿入新增加的综丝5、6的下综眼里,棉经线5f、6f只对最下面的第五层纬线E的捆扎,其运动规律是每织二排交换一次捆扎位置;综丝5、6上各装有两个综眼,两综眼间距离为四个梭口的高度。棉经线只同输送带外表的纬线交织,因棉经线是短纤维,容易与带芯表面的橡胶粘牢。图7是图5与图6叠加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是五梭口与五剑杆垂直织造工艺示意图。它的织造工艺是垂直进行,即采用带芯在上,经线在下,钢筘垂直运动,钢筘从下向上把纬线打进织口,剑杆平放在钢筘上作引纬运动,综丝也在水平面内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引纬运动垂直。
传统织造工艺,大多数都是在水平高度为0.8~1.3米的平面内进行,这对大多数产品来说,是恰当的,但对厚度达13MM左右的带芯来说,水平织造的传统工艺的确不好,首先,如此厚的带芯,织造时一旦出现了疵点,如果疵点在上表面,能看见并排除它,如果疵点出现在下表面,根本就看不见它,更不要说排除它,带芯的质量肯定受影响。同样,经线上有问题也一样,一旦下面的经线有问题,根本看不清楚,排除就非常困难。如果带芯的宽度超过1.6米,同样,站在带芯边外,眼睛就看不清带芯中央经线上飞花、毛羽、接头等问题,如果要用手去处理它,手的长度可能就短了些。还有,织造带芯在我国,较多的情况是不用经轴而用筒子架,这样筒子架就在机后就妨害了工人用眼观察和用手处理靠近带芯中部经线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良好的“人机交换界面”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条件,如果将织造工艺路线改成垂直,如图8所示,上述问题都不会发生。
Claims (6)
1.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带是由第一入口(a)送入四根经线(1a、2a、3a、4a),第一根经线(1a)、第四根经线(4a)和第二根经线(2a)、第三根经线(3a)轮流交替对第一层纬线(A)和第二层纬线(B)进行捆扎而构成;在第一排处,第一根经线(1a)在第一层纬线(A)上,第四根经线(4a)在第二层纬线(B)下,而第二根经线(2a)和第三根经线(3a)在第一层纬线(A)和第二层纬线(B)中间,这时第一根经线(1a)和第四根经线(4a)正在捆扎两层纬线(A、B);在第二排处,第一根经线(1a)下降和第四根经线(4a)上升到两层纬线(A、B)中间,而第二根经线(2a)上升到第一层纬线(A)之上,第三根经线(3a)下降到第二层纬线(B)之下进行捆扎两层纬线(A、B),这样轮流交替捆扎一直要进行到第四排的两根纬线(A、B)捆扎之后,捆扎循环才重复,构成一个有二层纬线的输送带;它采用双梭口双剑杆织造,每次开两个梭口用两根剑杆引两根纬线,由于要对纬线进行轮流捆扎,在两层纬线的输送带中,经线要处在三个位置上停留,即在第一层纬线(A)之上,在两层纬线(A、B)当中和在第二层纬线(B)之下,四根综丝(1、2、3、4)的综眼分别穿入第一、二、三、四根经线(1a、2a、3a、4a),开口机构控制综丝在运动中能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停留,且运动规律为上—中—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带再增加一个第二入口(b),再送入四根经线(1b、2b、3b、4b),再增加一层纬线(C),第一对经线(1b、4b)和第二对经线(2b、3b)是对第二层纬线(B)和第三层纬线(C)两层纬线进行轮流交替的捆扎,即第二层纬线(B)既在第一层纬线(A)和第二层纬线(B)中捆扎又在第二层纬线(B)和第三层纬线(C)中捆扎,第二层纬线(B)就把两个两层输送带单元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有三层纬线的输送带;第一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a)和第二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b)、第一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a)和第二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b)、第一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a)和第二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b)、第一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a)和第二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b)都有完全相同的运动规律,只不过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一、二层纬线(A、B)间运动,而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二、三层纬线(B、C)间运动,在空间的位置上,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与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之间的距离是一层纬线,它采用三梭口、三剑杆织造,三根剑杆引入三根纬线,四根综丝(1、2、3、4)上各装有两个综眼,两个综眼间的距离为一个梭口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带再增加一个第三入口(c),再送入四根经线(1c、2c、3c、4c),再增加一层纬线(D),第一对经线(1c、4c)和第二对经线(2c、3c)是对第三层纬线(C)和第四层纬线(D)两层纬线进行轮流交替的捆扎,即第三层纬线(C)既在第二纬线(B)和第三层纬线(C)中捆扎又在第三层纬线(C)和第四层纬线(D)中捆扎,第三层纬(C)就把一个三层输送带和一个两层输送带单元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有四层纬线的输送带;第一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a)、第二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b)和第三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c),第一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a)、第二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b)和第三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c),第一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a)、第二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b)和第三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c),第一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a)、第二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b)和第三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c)都有完全相同的运动规律,只不过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一、二层纬线(A、B)间运动,而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二、三层纬线(B、C)间运动,而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三、四层纬线(C、D)间运动,在空间的位置上,第二入口(a)送入的经线与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之间的距离是一层纬线,它采用四梭口、四剑杆织造,四根剑杆引入四根纬线,四根综丝(1、2、3、4)上各装有三个综眼,两个综眼间的距离为一个梭口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输送带再增加一个第四入口(d),再送入四根经线(1d、2d、3d、4d),再增加一层纬线(E),第一对经线(1d、4d)和第二对经线(2d、3d)是对第四层纬线(D)和第五层纬线(E)两层纬线进行轮流交替的捆扎,即第四层纬线(D)既在第三层纬线(C)和第四层纬线(D)中捆扎又在第四层纬线(D)和第五层纬线(E)中捆扎,第四层纬线(D)就把一个四层输送带和一个两层输送带单元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有五层纬线的输送带;第一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a)、第二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b)、第三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c)和第四入口的第一根经线(1d),第一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a)、第二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b)、第三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c)和第四入口的第二根经线(2d),第一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a)、第二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b)、第三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c)和第四入口的第三根经线(3d),第一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a)、第二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b)、第三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c)和第四入口的第四根经线(4d)都有完全相同的运动规律,只不过第一入口(a)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一、二层纬线(A、B)间运动,第二入口(b)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二、三层纬线(B、C)间运动,而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是在第三、四层纬线(C、D)间运动,而第四入口(d)送入的经线是在第四、五层纬线(D、E)间运动,在空间的位置上,第三入口(c)送入的经线与第四入口(d)送入的经线之间的距离是一层纬线,它采用五梭口、五剑杆织造,五根剑杆引入五根纬线,四根棕丝(1、2、3、4)上各装有四个综眼,两个综眼间的距离为一个梭口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送带的最上面增加一个第五上入口(e)送入一对棉经线(5e、6e),分别穿入新增加的两根综丝(5、6)的上综眼里,一对棉经线(5e、6e)只对最上面的第一层纬线(A)的捆扎,其运动规律是每织二排交换一次捆扎位置;在输送带的最下面增加一个第六下入口(f)送入一对棉经线(5f、6f)分别穿入新增加的两根综丝(5、6)的下综眼里,棉经线(5f、6f)只对最下面的第五层纬线(E)的捆扎,其运动规律是每织二排交换一次捆扎位置;综丝(5、6)上各装有两个综眼,两综眼间距离为四个梭口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艺是垂直进行,即采用带芯在上,经线在下,钢筘垂直运动,钢筘从下向上把纬线打进织口,剑杆平放在钢筘上作引纬运动,综丝也在水平面内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引纬运动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123993A CN1180147C (zh) | 2002-07-02 | 2002-07-02 |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123993A CN1180147C (zh) | 2002-07-02 | 2002-07-02 |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4992A CN1394992A (zh) | 2003-02-05 |
CN1180147C true CN1180147C (zh) | 2004-12-15 |
Family
ID=474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123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147C (zh) | 2002-07-02 | 2002-07-02 |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14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1744B (zh) * | 2009-03-09 | 2013-03-20 | 周頔 | 一种经纱开口运动的形成方法 |
CN104947292B (zh) * | 2015-06-02 | 2017-07-18 | 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编织成型的四叉织带及其编织方法和织机 |
CN114250542B (zh) * | 2021-12-23 | 2024-02-23 | 无锡宝强工业织造有限公司 | 耐高温输送带用耐压缩芳纶浸胶帆布织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457488A (zh) * | 2022-01-24 | 2022-05-10 | 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梭口织机及多层立体间隔的座椅用弹性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
-
2002
- 2002-07-02 CN CNB021123993A patent/CN118014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4992A (zh) | 2003-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nal | 3D woven fabrics | |
CN102226305B (zh) | 多层布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 |
CN202124720U (zh) | 一种纬接结机织间隔织物 | |
EP2330238A3 (en) |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
CN1751146B (zh) | 用于制造平纹和纱罗组织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织机 | |
CN114606623B (zh) | 一种三维编织接结经纱螺旋交织结构预制件的制备方法 | |
CN1180147C (zh) | 整芯输送带带芯的织造方法 | |
CN103924360B (zh) | 一种多层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 |
CN202380169U (zh) | 立体织机开口装置 | |
CN107419408B (zh) | 一种纱罗组织及其织造方法 | |
CN103849974A (zh) | 一种适用于多层织物织造的开口引纬机构 | |
CN1827877B (zh) | 经纬平交加z向纱交织平面织法织机及其织造方法 | |
JI et al. | Developments in multiaxial weaving for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 |
CN106149168A (zh) | 一种2.5d类缎纹结构织物的织造方法 | |
CN113122986B (zh) | 一种超高密度开口装置 | |
CN201424553Y (zh) | 经编机编织机构 | |
CN1093190C (zh) | 层连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和设备 | |
CN115262210A (zh) | 一种物理抗菌运动巾生产工艺 | |
CN210481653U (zh) | 一种新型抗菌除臭网布 | |
CN203890587U (zh) | 一种适用于多层织物织造的开口引纬机构 | |
CN1594696B (zh) | 用于在双面绒头织物织机上生产双面绒头织物的方法 | |
CN218804514U (zh) | 一种高强度抗起球沙发布 | |
CN203021738U (zh) | 一种提供高强度新型组织结构玻璃纤维增强布的织机 | |
CN216373593U (zh) | 一种高弹性耐磨复合梭织布 | |
CN2885902Y (zh) | 经纬平交加z向纱交织平面织法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2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