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0396B - 起重机用吊运车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用吊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0396B
CN101830396B CN2010100001364A CN201010000136A CN101830396B CN 101830396 B CN101830396 B CN 101830396B CN 2010100001364 A CN2010100001364 A CN 2010100001364A CN 201010000136 A CN201010000136 A CN 201010000136A CN 101830396 B CN101830396 B CN 101830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ulley
reel
mobile
mobile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01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0396A (zh
Inventor
朴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RK SIL-LYONG
Original Assignee
PARK SIL-LY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K SIL-LYONG filed Critical PARK SIL-LYONG
Publication of CN101830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0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0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03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16Rope, cable, or chain drives for trolleys; Combinations of such drives with hoisting gear
    • B66C11/20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differential gears, enabling simultaneous or selective operation of travelling and hoisting gear; Arrangements using the same rope or cable for both travelling and hoisting, e.g. in Temperley c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2Arrangements of means for transmitting pneumatic, hydraulic, or electric power to movable parts of devices
    • B66C13/14Arrangements of means for transmitting pneumatic, hydraulic, or electric power to movable parts of devices to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motors associated therewi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700/00Cranes
    • B66C2700/01General aspects of mobile cranes, 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gantry cranes, loading bridges, cranes for building ships on slipways, cranes for foundries or cranes for public works
    • B66C2700/012Trolleys or runway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用吊运车,其包括:机架、一对卷筒、卷筒马达、卷筒动力传递机构、一对右侧固定滑轮、一对左侧固定滑轮、移动台车、台车马达、一对台车滑轮、吊钩、移动滑轮组合体、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其中,第一钢丝绳卷绕在第一卷筒上,并且与第一移动滑轮、第一右侧固定滑轮、第一台车滑轮、吊钩、第一左侧固定滑轮及第二移动滑轮连结;第二钢丝绳卷绕在第二卷筒上,并且与第三移动滑轮、第二右侧固定滑轮、第二台车滑轮、吊钩、第二左侧固定滑轮及第四移动滑轮连结。此外,第一钢丝绳及第二钢丝绳连结在移动滑轮组合体上,以使通过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沿机架的宽度方向作用于移动滑轮组合体上的张力相互抵消。

Description

起重机用吊运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用吊运车,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大型起重机用吊运车,在卷筒上使作用于通过移动滑轮的钢丝绳上的张力相互抵消,降低作用于上述移动滑轮上的非对称力小,从而不需要支承机架,吊钩可以沿起重机的行驶方向移动。
背景技术
大型起重机用于在造船厂等组装多个单位模块部件等结构物而建造船舶。图9是在造船厂等使用的具备2个吊运车的大型起重机的示意图。在图9的起重机中,下吊运车81和上吊运车83等两个吊运车进行一边沿起重机的行驶方向移动、一边使吊钩上升或下降而把持单位模块部件等结构物移动的作业。图10是用于图9所示起重机的现有吊运车的剖面图。图10所示的吊运车的结构是,钢丝绳85卷绕在卷筒87上,若利用电机89从卷筒87上松开钢丝绳85,则吊钩91下降,若在卷筒87上卷绕钢丝绳85,则吊钩91上升。吊运车进行使吊钩91把持结构物之后,通过移动吊运车来移动结构物的作业。
现有的吊运车一边沿着起重机的横行方向移动、一边使吊钩上升或下降。因此,吊钩也可以沿着起重机的横行方向移动。但是,由于吊钩被固定在吊运车上,所以不能沿起重机的行驶方向移动。利用起重机操作的结构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再加上吊钩的位置被固定在起重机的行驶方向上、或者移动距离微小,如果要移动各种大小的结构物,吊耳设计及安装较困难,所以存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另外,卷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从卷筒连接到滑轮。这时,通过从卷筒伸出的钢丝绳,可能沿一个方向在滑轮上作用过度的载荷。这时,会存在为了固定滑轮而需要可承受上述过度载荷的如机架这样的其他装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运车,吊钩可以沿吊运车的长度方向移动,所以,吊钩可以沿着起重机的行驶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殊的吊运车,通过从卷筒伸出来的钢丝绳,可以相互抵消作用于滑轮的载荷,从而不需要笨重的另外的支承机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用吊运车,包括:机架、一对卷筒、卷筒马达、卷筒动力传递机构、一对右侧固定滑轮、一对左侧固定滑轮、移动台车、台车马达、一对台车滑轮、吊钩、移动滑轮组合体、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上述一对卷筒具备在上述机架上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卷筒及第二卷筒。上述卷筒马达使上述一对卷筒旋转。上述卷筒动力传递机构利用上述卷筒马达的旋转力使上述一对卷筒以相同速度朝相反的方向旋转。上述一对右侧固定滑轮具备固定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位于上述一对卷筒的右侧的第一右侧固定滑轮及第二右侧固定滑轮。上述一对左侧固定滑轮具备固定设置在上述机架上、且位于上述一对卷筒的左侧的第一左侧固定滑轮及第二左侧固定滑轮。上述移动台车可以在上述一对左侧固定滑轮和上述一对右侧固定滑轮之间沿着上述机架移动。上述台车马达使上述移动台车移动。上述一对台车滑轮具备设置在上述移动台车上的第一台车滑轮及第二台车滑轮。上述移动滑轮组合体具备第一移动滑轮、第二移动滑轮、第三移动滑轮及第四移动滑轮。而且,位于上述一对卷筒之间,可以与上述一对卷筒的旋转速度联动地沿着上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移动。上述第一钢丝绳卷绕在上述第一卷筒上,并且与上述第一移动滑轮、上述第一右侧固定滑轮、上述第一台车滑轮、上述吊钩、上述第一左侧固定滑轮及第二移动滑轮连结。上述第二钢丝绳卷绕在上述第二卷筒上,并且与上述第三移动滑轮、上述第二右侧固定滑轮、上述第二台车滑轮、上述吊钩、上述第二左侧固定滑轮及第四移动滑轮连结。在此,上述第一钢丝绳及上述第二钢丝绳连结在上述移动滑轮组合体上,以使以使通过上述第一钢丝绳和上述第二钢丝绳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作用于上述移动滑轮组合体上的张力相互抵消。
在上述起重机用吊运车中,优选的是,上述移动滑轮组合体还具备滑轮固定部和滑轮移动部。在上述滑轮固定部上,可旋转地固定有上述第一移动滑轮、上述第二移动滑轮、上述第三移动滑轮及上述第四移动滑轮。上述滑轮移动部从上述卷筒动力传递机构接受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使上述滑轮固定部移动。
此外,在上述起重机用吊运车中,优选的是,上述滑轮移动部具备旋转杆和旋转杆联结部。上述旋转杆从上述卷筒动力传递机构接受上述马达的旋转力而旋转,并且在外部形成有螺纹。上述旋转杆联结部的一侧与上述滑轮固定部结合,并且,其与上述旋转杆螺纹结合,以便在上述旋转杆的旋转时使上述滑轮固定部沿上述旋转杆的轴方向移动。
另外,在上述起重机用吊运车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移动滑轮和上述第二移动滑轮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且与上述第三移动滑轮、上述第四移动滑轮相对称地结合在上述滑轮固定部。而且,这时,上述第一钢丝绳连结在上述第一移动滑轮及上述第二移动滑轮上,上述第二钢丝绳连结在上述第三移动滑轮及上述第四移动滑轮上,使得上述第一钢丝绳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作用于上述第一移动滑轮及上述第二移动滑轮上的张力,和上述第二钢丝绳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作用于上述第三移动滑轮及上述第四移动滑轮上的张力,以相反方向作用。
根据本发明,吊钩可以沿吊运车的长度方向(即起重机的行驶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操作各种大小的结构物。
而且,根据本发明,通过第一钢丝绳及第二钢丝绳作用于移动滑轮组合体上的外力相互抵消,所以可以减小作用于移动滑轮组合体上的外力的合力,从而可以制作成不需要另外的笨重的支承机架的单纯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大型起重机用吊运车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吊运车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吊运车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涉及的移动滑轮组合体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移动滑轮组合体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涉及的卷筒和卷筒动力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钢丝绳及第二钢丝绳的连接状态的第一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钢丝绳及第二钢丝绳的连接状态的第二示意图。
图9是表示具备2个吊运车的大型起重机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现有吊运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架  11:第一卷筒
13:第二卷筒  15:卷筒马达
20:卷筒动力传递机构  21:第一右侧固定滑轮
23:第二右侧固定滑轮  25:第一左侧固定滑轮
26:第二左侧固定滑轮  30:移动台车
31:第一台车滑轮  33:第二台车滑轮
35:台车马达  37:吊钩
40:移动滑轮组合体  41:第一移动滑轮
42:第二移动滑轮    43:第三移动滑轮
44:第四移动滑轮    46:滑轮固定部
50:滑轮移动部    51:旋转杆
53:旋转杆联结部  55:第一钢丝绳
57:第二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大型起重机用吊运车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是其侧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涉及的移动滑轮组合体的俯视图,图5是其主视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涉及的卷筒和卷筒动力传递机构的俯视图,图7及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钢丝绳及第二钢丝绳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起重机用吊运车的一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的起重机用吊运车包括:机架10、一对的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卷筒马达15、卷筒动力传递机构20、一对的第一右侧固定滑轮21及第二右侧固定滑轮23、一对的第一左侧固定滑轮25及第二左侧固定滑轮26、移动台车30、台车马达35、一对的第一台车滑轮31及第二台车滑轮33、吊钩37、移动滑轮组合体40、第一钢丝绳55和第二钢丝绳57。
机架10设置在起重机上,可以沿着起重机的长度方向移动。
一对的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在机架10上。
卷筒马达15设置在机架10上,使一对的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旋转。
卷筒动力传递机构20具有利用卷筒马达15的旋转力使上述一对的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以相同的速度朝相反方向旋转的功能。即,若卷筒马达15进行驱动,则卷筒马达15的旋转力通过卷筒动力传递机构20传递,使第一卷筒11向一方向旋转,使第二卷筒13以与第一卷筒11相同的速度向上述一方向的反方向旋转。
一对的第一右侧固定滑轮21及第二右侧固定滑轮23垂直固定在机架10上,并且位于上述一对的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的右侧。
一对的第一左侧固定滑轮25及第二左侧固定滑轮26水平固定在机架10上,并且位于上述一对的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的左侧。
移动台车30设置成可以在一对的第一右侧固定滑轮21及第二右侧固定滑轮23和一对的第一左侧固定滑轮25及第二左侧固定滑轮26之间沿着机架10移动。
台车马达35具有使移动台车30移动的功能。因此,移动台车30在台车马达35的作用下沿着机架10移动。
一对的第一台车滑轮31及第二台车滑轮33垂直设置在移动台车30上。
吊钩37设置成连接在钢丝绳55、57上,可把持结构物。
移动滑轮组合体40位于第一卷筒11和第二卷筒13之间,具备第一移动滑轮41、第二移动滑轮42、第三移动滑轮43、第四移动滑轮44、滑轮固定部46和滑轮移动部50。滑轮固定部46由上下层叠的一对平板47、48构成。第一移动滑轮41、第二移动滑轮42、第三移动滑轮43及第四移动滑轮44被固定为可以在上述一对平板47、48之间旋转,并且设置成与机架10平行。此外,配置成:第一移动滑轮41及第二移动滑轮42沿着机架10的宽度方向与第三移动滑轮43及第四移动滑轮44相对称,并且,第一移动滑轮41及第三移动滑轮43沿着机架1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移动滑轮42及第四移动滑轮44相对称。滑轮移动部50具备旋转杆51和旋转杆联结部53。旋转杆51的一端52通过皮带(未图示)连接在卷筒动力传递机构20上。因此,若卷筒动力传递机构20在卷筒马达15的作用下旋转,则旋转杆51也旋转。并且,在旋转杆51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旋转杆联结部53与旋转杆51螺纹结合,被固定成不能以旋转杆51为中心转动。另外,在旋转杆联结部53结合有滑轮固定部46。因此,若旋转杆51向一方向旋转,则旋转杆联结部53随着旋转杆51前进而使滑轮固定部46移动,若旋转杆51向另一方向旋转,则旋转杆联结部53随着旋转杆51后退而使滑轮固定部46朝相反方向移动。
第一钢丝绳55卷绕在第一卷筒11上。并且,卷绕在第一卷筒11的第一钢丝绳55的一端55a连结第一移动滑轮41之后,从下向上卷绕过第一右侧固定滑轮21而连结在第一台车滑轮31上,之后卷绕在与吊钩37连接的滑轮37a上。并且,连结在第一台车滑轮31上,并卷绕第一左侧固定滑轮25而连结第二移动滑轮42之后,与第一钢丝绳55的另一端55b连接,并且卷绕在第一卷筒11上。
第二钢丝绳57卷绕在第二卷筒13。并且,卷绕在第二卷筒13上的第二钢丝绳57的一端57a连结第三移动滑轮43之后,从下向上卷绕过第二右侧固定滑轮23而连结在第二台车滑轮33上,之后卷绕在与吊钩37连接的滑轮37b上。并且,连结在第二台车滑轮33上,并卷绕第二左侧固定滑轮26而连结第四移动滑轮44之后,与第二钢丝绳57的另一端57b连接,并且卷绕在第二卷筒13上。
若卷筒马达15向一方向61旋转,则第一卷筒11通过动力传递机构20向另一方向65旋转,第二卷筒13以与第一卷筒11相同的速度向一方向63旋转。这样,第一钢丝绳55及第二钢丝绳57从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松开,吊钩37下降。在第一钢丝绳55及第二钢丝绳57从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松开时,在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上,第一及第二钢丝绳55、57的位置从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的右侧向左侧移动。这时,在卷筒动力传递机构20的作用下,旋转杆51同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的旋转一起朝一方向67旋转,所以,第一至第四移动滑轮41、42、43、44随着旋转杆51朝箭头68的方向前进。因此,第一至第四移动滑轮41、42、43、44与第一及第二钢丝绳55、57一起移动,所以第一及第二钢丝绳55、57可以顺利地从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上松开。另外,通过第一钢丝绳55a、55b的张力作用于滑轮固定部46的载荷为F1,通过第二钢丝绳57a、57b的张力作用于滑轮固定部46的载荷为F2。通过第一钢丝绳55a、55b作用的载荷F1和通过第二钢丝绳57a、57b作用的载荷F2朝相反的方向作用,所以相互抵消。因此,如果向两侧分离第一及第二卷筒11、13,并且将第一至第四移动滑轮41、42、43、44对称设置而对称连接各钢丝绳55、57,则可以使作用于移动滑轮组合体40的外力最小化。另一方面,若朝相反方向旋转卷筒马达15,则使第一钢丝绳55及第二钢丝绳57卷绕在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上,吊钩37上升。
再者,若驱动台车马达35,则可以使移动台车30沿机架10移动。若移动台车30沿机架10移动,则吊钩37随机架10移动。
因此,可以旋转第一卷筒11及第二卷筒13而上下移动吊钩37,可以使移动台车30移动而沿着起重机的宽度方向移动吊钩37。而且,以上说明的第一及第二卷筒11、13、卷筒马达15、卷筒动力传递机构20、第一及第二右侧固定滑轮21、23、第一及第二左侧固定滑轮25、26、移动台车30、台车马达35、第一及第二台车滑轮31、33、吊钩37、移动滑轮组合体40和第一及第二钢丝绳55、57对称地设置在机架10的左右。

Claims (4)

1.一种起重机用吊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一对的第一卷筒及第二卷筒,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在上述机架上;
卷筒马达,用于使上述一对卷筒旋转;
卷筒动力传递机构,通过上述卷筒马达的旋转力使上述一对的第一及第二卷筒以相同的速度朝相反方向旋转;
一对的第一右侧固定滑轮及第二右侧固定滑轮,固定设置在上述机架上,并且位于上述一对卷筒的右侧;
一对的第一左侧固定滑轮及第二左侧固定滑轮,固定设置在上述机架上,并且位于上述一对卷筒的左侧;
移动台车,在上述一对左侧固定滑轮和上述一对右侧固定滑轮之间可沿上述机架移动;
台车马达,用于使上述移动台车移动;
一对的第一台车滑轮及第二台车滑轮;设置在上述移动台车上;
吊钩;
移动滑轮组合体,具备第一移动滑轮、第二移动滑轮、第三移动滑轮及第四移动滑轮,位于上述一对卷筒之间,并且与上述一对卷筒的旋转速度联动地,可沿上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一钢丝绳,卷绕在上述第一卷筒上,并且连结上述第一移动滑轮之后,从下向上卷绕过上述第一右侧固定滑轮而连结在上述第一台车滑轮上,之后卷绕在与上述吊钩连接的滑轮上,然后连结在上述第一台车滑轮上,并卷绕上述第一左侧固定滑轮而连结上述第二移动滑轮之后,卷绕在上述第一卷筒上;以及
第二钢丝绳,卷绕在上述第二卷筒上,并且连结上述第三移动滑轮之后,从下向上卷绕过上述第二右侧固定滑轮而连结在上述第二台车滑轮上,之后卷绕在与上述吊钩连接的滑轮上,然后连结在上述第二台车滑轮上,并卷绕上述第二左侧固定滑轮而连结上述第四移动滑轮之后,卷绕在上述第二卷筒上;
其中,上述第一钢丝绳及上述第二钢丝绳连结在上述移动滑轮组合体上,以使通过上述第一钢丝绳和上述第二钢丝绳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作用于上述移动滑轮组合体上的张力相互抵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用吊运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滑轮组合体还具备:
滑轮固定部,可旋转地固定有上述第一移动滑轮、上述第二移动滑轮、上述第三移动滑轮及上述第四移动滑轮;
滑轮移动部,从上述卷筒动力传递机构接受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使上述滑轮固定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用吊运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轮移动部具备:
旋转杆,从上述卷筒动力传递机构接受上述马达的旋转力而旋转,并且在外部形成有螺纹;
旋转杆联结部,其一侧与上述滑轮固定部结合,并且,其与上述旋转杆螺纹结合,以便在上述旋转杆的旋转时使上述滑轮固定部沿上述旋转杆的轴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用吊运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移动滑轮和上述第二移动滑轮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且与上述第三移动滑轮、上述第四移动滑轮相对称地结合在上述滑轮固定部;
上述第一钢丝绳连结在上述第一移动滑轮及上述第二移动滑轮上,上述第二钢丝绳连结在上述第三移动滑轮及上述第四移动滑轮上,使得上述第一钢丝绳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作用于上述第一移动滑轮及上述第二移动滑轮上的张力,和上述第二钢丝绳沿上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作用于上述第三移动滑轮及上述第四移动滑轮上的张力,以相反方向作用。
CN2010100001364A 2009-01-29 2010-01-05 起重机用吊运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0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07087 2009-01-29
KR1020090007087A KR101064000B1 (ko) 2009-01-29 2009-01-29 크레인용 트롤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0396A CN101830396A (zh) 2010-09-15
CN101830396B true CN101830396B (zh) 2013-01-16

Family

ID=4271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013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0396B (zh) 2009-01-29 2010-01-05 起重机用吊运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064000B1 (zh)
CN (1) CN101830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0625B1 (ko) * 2013-01-25 2014-10-15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트롤리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00426A1 (ru) * 1978-06-29 1979-11-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7255 Кранова тележка
CN1212233A (zh) * 1998-09-23 1999-03-31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的单小车
CN1785782A (zh) * 2005-11-29 2006-06-14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01250071Y (zh) * 2008-08-26 2009-06-03 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 焦罐搬运起重机的起升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1469A (ja) 2002-11-15 2004-06-1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クレーン
JP2007045560A (ja) 2005-08-09 2007-02-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ロープトロリ式クレーン装置
KR100649728B1 (ko) 2006-02-10 2006-11-28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트롤리의 안티 스웨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00426A1 (ru) * 1978-06-29 1979-11-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7255 Кранова тележка
CN1212233A (zh) * 1998-09-23 1999-03-31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的单小车
CN1785782A (zh) * 2005-11-29 2006-06-14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01250071Y (zh) * 2008-08-26 2009-06-03 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 焦罐搬运起重机的起升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0396A (zh) 2010-09-15
KR101064000B1 (ko) 2011-09-08
KR20100087987A (ko) 201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2977B1 (en) Gantry crane for handling containers
WO2012055255A1 (zh) 一种集装箱起重机起升机构和集装箱起重机
KR101455296B1 (ko) 풀인 윈치 시스템
JP2014125283A (ja) 荷役装置
CN112239153A (zh) 一种港口大型货物机械搬运设备
CN112850516B (zh) 带有可动防晃架的船用起重装置
CN101830396B (zh) 起重机用吊运车
JP2003040577A (ja) 橋形クレーン
KR20010021248A (ko) 크레인 장치
CN102838038B (zh) 一种起重机小车及起重机
CN101314457B (zh) 防止吊运钢包倾翻的铸造起重机起升机构钢丝绳缠绕方法
CN201587824U (zh) 冶金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07671559U (zh) 一种硬臂起重机
CN102887442B (zh) 一种岸边起重臂的俯仰传动系统
CN201952147U (zh) 一种起重设备用排绳装置
CN103264959A (zh) 四卷筒驱动起重机
KR20140030084A (ko) 항타기
CN100344523C (zh) 臂桥架变幅机构
CN203199908U (zh) 四卷筒驱动起重机
RU2288163C1 (ru)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ая тележка с канатной тягой
CN202912592U (zh) 一种岸边起重臂的俯仰传动系统
CN202754712U (zh) 八绳抓斗卸船机的抓斗驱动机构
CN102897660B (zh) 超高扬程起重机小车
CN215101677U (zh) 双卷筒起重机起升装置
KR102255738B1 (ko) 크레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