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9796A - 门开闭机构以及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门开闭机构以及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9796A
CN101819796A CN201010121733A CN201010121733A CN101819796A CN 101819796 A CN101819796 A CN 101819796A CN 201010121733 A CN201010121733 A CN 201010121733A CN 201010121733 A CN201010121733 A CN 201010121733A CN 101819796 A CN101819796 A CN 101819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equipment body
open
upper plate
gauge t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1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9796B (zh
Inventor
久住龙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1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9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9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97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3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onto a chassi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门开闭机构以及记录和/或回放设备。一种门开闭机构,包括:设备主体;构造为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的侧面的门;构造为将门从打开侧面的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侧面的关闭位置的关闭机构;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控制开关,从在侧面上开口的操作孔操作该控制开关;以及控制按钮,其设置在门中并且构造为在门的关闭位置处从操作孔按压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设置在从操作孔朝向设备主体的内部偏移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门开闭机构以及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回放设备,更具体地,涉及设置在设备主体前面的门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No.3718933公开了一种用于执行盘状记录介质(诸如CD、DVD或BD)的记录和/或回放的记录/回放设备。记录/回放设备设置有枢转地支撑在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上的基本矩形的门。通过将门向下转动,设备主体的前表面暴露到外侧。设备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各种控制按钮、用于将盘状记录介质送入或送出设备主体的盘托的插入开口。
在装载和卸载盘状记录介质时,盘托朝向设备主体的前侧滑动,并且从后方推动门,由此将门转动到打开位置,以暴露设备主体的前表面。当门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控制按钮暴露到外侧并被允许操作。对于盘状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回放来说,盘托被拉入设备主体中,并且手动地或自动地将门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以关闭设备主体的前表面。
为了自动地将门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以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的前表面,用于门的转动机构和动力源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内部。这增加了设备主体的尺寸,并还增加了组件的数目和制造成本。相反,当使用者手动地打开门时,减少了对于使用者的可用性。因此,存在对于设置有通过简单结构将门转动到关闭位置的机构的记录/回放设备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具有将门转动到关闭位置的机构的记录/回放设备中,当在门布置在打开位置并且盘托滑动到设备主体的前侧的状态下按压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上的回放按钮时,盘托被收回并且之后门自动地转动到关闭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使用者按压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上的控制按钮,所以如果门转动到关闭位置,使用者的手指可能被夹在门中。
当门仅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前表面的盘托拉入和拉出的位置时,使用者的手指不会被门夹住。但是,设备主体的前表面分割为门和与门类似的边,并且增加了组件的数目。此外,因为分割线出现在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上,所以外观受到影响。
此外,因为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前表面上的控制按钮通过布置在关闭位置处的门而暴露到外侧,所以当在门中设置将控制按钮配合到其中的开口时,门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在门枢转运动期间开口的移动区域与控制按钮之间发生干涉。因此,灰尘从开口进入并且积累在开口和控制按钮处。此外,因为在控制按钮与开口之间形成的大的间隔,所以外观受到影响。
期望提供一种门开闭机构以及其中门自动地转动到关闭位置处的记录和/或回放设备,在由门打开时,禁止对设备主体的前表面进行操作,并且使当设备主体的前表面关闭时控制按钮通过其暴露到外侧的开口的尺寸最小化。
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开闭机构,包括:设备主体;构造为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的侧面的门;构造为将门从打开侧面的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侧面的关闭位置的关闭机构;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控制开关,从在侧面上开口的操作孔操作该控制开关;以及控制按钮,其设置在门中并且构造为在门的关闭位置处从操作孔按压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设置在从操作孔朝向设备主体的内部偏移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和/或回放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构造为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的侧面的门;构造为将门从打开侧面的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侧面的关闭位置的关闭机构;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的控制开关,从在侧面上开口的操作孔操作该控制开关;以及控制按钮,其设置在门中并且构造为在门的关闭位置处从操作孔按压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设置在从操作孔朝向设备主体的内部偏移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开关设置在从操作孔朝向设备主体的内部偏移的位置处,并且在门布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不能通过控制按钮按压控制开关。因此,可以避免出现以下情形:在门设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由于操作控制开关而使得门自动移动到关闭位置而将使用者的手指夹在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记录/回放设备的外部立体图;
图2为记录/回放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上板的后侧立体图;
图4为上板所连接的机架的上表面的后侧立体图;
图5A到图5D为示出了将上板连接到机架的步骤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了上板与机架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俯视截面图;
图7为示出了上板与机架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8为示出了上板与机架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俯视截面图;
图9为示出了设备主体内部的立体图;
图10为前面板、盘驱动装置以及门开闭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前面板的后侧立体图;
图12A和图12B为示出了门和前面板的支撑状态的立体图;
图13为门的后侧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为枢转轴的立体图;
图15为控制按钮的平面图;
图16为示出了控制按钮夹在门与透明板之间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7为现有技术的控制按钮的平面图;
图18为使用相关技术的控制按钮的门的截面图;
图19为其中门转动到设备主体的前表面的打开位置的记录/回放设备的截面图;以及
图20为其中门转动到设备主体的前表面的关闭位置的记录/回放设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要在下文中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执行光盘的记录和/或回放的记录和/或回放设备的详细描述。将要以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设备主体
(2)上板的安装方法
(3)门开闭机构
<1.设备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和/或回放设备1执行光盘(诸如CD、DVD或BD)的记录和/或回放。通过连接具有AV功能的电子设备(诸如液晶电视或PC、摄影机或扬声器),记录和/或回放设备1将电视节目或记录在摄影机中的图像记录在光盘上,或者回放记录在光盘上的图片并从监视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参照图1和图2,举例来说,记录和/或回放设备1包括设备主体2,设备主体2成形为类似大致矩形箱状的形状并且以使得设备主体2的长边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并且短边的方向作为深度方向的方式设置设备主体2。此外,在设备主体2的设置门开闭机构10的一个侧面作为朝向使用者的前表面2a。右侧表面2b设置在前表面2a的右侧,左侧表面2c设置在前表面2a的左侧,后侧表面2d设置在前表面2a的相反侧。
设备主体2在其内部包括盘驱动装置3以及成形为类似矩形箱状形状的机架4,其中盘驱动装置4用于执行光盘的记录和/或回放,各种电子组件(诸如CPU和存储器)安装到机架4中(见图9)。设备主体2的外部由分别连接到机架4的前侧、上侧、右侧和左侧的前面板5、上板6、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限定。如下文中将要详细描述的,前面板5设置有门开闭机构9,其中用于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门10枢转地支撑在门开闭机构9中。
<机架>
接下来,将要描述设备主体2的机架4。通过耦合一对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来形成机架4,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中的每个都是由钢板冲压而成并且折叠为基本矩形箱状的形状。如图2所示,机架4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具有右安装壁15和左安装壁16,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分别连接到其上。右安装壁15和左安装壁16具有多个保持孔17,在保持孔17中将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的保持爪抓住。
右安装壁15和左安装壁16具有啮合部分18,设置在上板6上的左肋部30和右肋部31通过该啮合部分18啮合。啮合部分18由左安装壁15和右安装壁16一部分的凹入机架4内而形成,并且肋部30和31落入啮合部分18中并且从外侧与其啮合。啮合部分18具有啮合孔19,从肋部30和31突出的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啮合。当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啮合时,机架4和上板6定位在短边方向上的前侧,并且防止上板6在上下方向上掉出。啮合孔19在上板6的短边方向上比肋部爪32和33更宽。当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啮合时,肋部爪32和33的侧面部分32a和33a在前表面2a附近与啮合孔19的侧边缘相接触,并且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的在后表面2d附近的侧边缘之间形成间隔。在下文中将要详细描述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之间的啮合状态。
啮合部分18也具有钩孔28,侧面板7和8的钩部48(下文中对其进行说明)将要插入其中。钩孔28在比啮合孔19更靠近后表面2d的位置开口。
用于滑动地引导上板6的肋部30和31的一对引导槽26在啮合部分18的附近设置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上。通过拉延而形成引导槽26,并且其宽度从前表面2a朝向后表面2d逐渐减小。此外,引导槽26的在后表面2d那一侧的端部连接到安装壁15和16的啮合部分18,安装壁15和16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长边方向上的内侧上。因此,当上板6与机架4的上表面4a连接时,通过从前表面2a朝向后表面2d滑动,可以将肋部30和31引导到啮合部分18。肋部30和31由引导槽26引导并且落入啮合部分18中,使得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啮合。
机架4的与上板6结合的上表面4a设置有与设置在上板6上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凸起部40和41相啮合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设置上表面4a的长边方向上的几乎中央的位置,并且在短边方向上彼此间隔。在设备主体2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以及短边方向上的后侧上,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与上板6的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彼此接触,由此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和短边方向上的后侧定位机架4和上板6。
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具有矩形的凹陷部分22,其在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那一侧开口,并且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和短边方向上的后侧闭合,并且开口部分23连接到矩形凹陷部分22的开口端并具有使得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通过其插入和取出的足够宽度。矩形凹陷部分22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当与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啮合时,矩形凹陷部分22夹住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并且由此在长边方向上将上板6相对于机架4定位。
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附近的第一定位孔20的矩形凹陷部分22与第一定位凸起部40相啮合,使得其靠近后表面2d的边缘与第一定位突起部40相接触,由此在短边方向上的后侧上将上板6相对于机架4定位。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后表面2d附近的第二定位孔21的矩形凹陷部分22在短边方向上比第一定位孔20的矩形凹陷部分22略微更长,并且其靠近后表面2d的侧边缘不与第二定位突起部41相接触。
当从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那一侧连接上板6时,从上板6突出的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插入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的开口部分23中,并且通过将上板6朝向设备主体2的后侧滑动使其与矩形凹陷部分22啮合。
机架4的上表面4a也具有多个保持开口25,在保持开口25中将设置在上板6上的保持件42抓住。当上板6连接到机架4时,上板6的保持件42从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那一侧与保持开口25相啮合,由此防止上板6从机架4上掉出。
<上板>
接下来,将要给出连接到机架4的上表面4a的上板6的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上板6成形为具有与机架4的上表面4a几乎相同的尺寸的平板形状,并且由与机架4的材料不同的材料(诸如,合成树脂)模制而成。在通过模制形成之后,上板6受到例如镜面打磨以改善外观。
右肋部30和左肋部31设置在上板6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和短边方向上的几乎中央上。右肋部30和左肋部31与机架4的右安装壁15和左安装壁16的啮合部分18相啮合。肋部爪32从右肋部30的朝向机架4的右安装壁15的侧表面突起,以与啮合孔19相啮合。此外,肋部爪33从左肋部31的朝向机架4的左安装壁16的侧表面突起,以与啮合孔19相啮合。通过与啮合孔19啮合,肋部爪32和33在短边方向上的前侧上相对于机架4定位上板6,并且防止上板6在上下方向上掉出。肋部爪32和33分别具有侧面部分32a和33a以及锥形面部分32b和33b。侧面部分32a和33b以使其接近地与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相对的方式,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短边方向上的前侧上。锥形面部分32b和33b以使其能够在短边方向上朝向后侧滑动的方式,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后表面2d附近。
当上板6从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那一侧连接到机架4时,肋部爪32和33的锥形面部分32b和33b在安装壁15和16的啮合部分18中滑动,并且插入啮合孔19并与其相啮合。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和图6所示,当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相啮合时,与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相对的侧面部分32a和33a与啮合孔19的一侧边缘相接触。此外,肋部爪32和33的靠近上板6的上表面的端面与啮合孔19的另一侧边缘相对。通过肋部爪32和33的侧面部分32a和33a与啮合孔19的一侧边缘的接触,机架4和上板6定位在短边方向上的前侧上。此外,因为肋部爪32和33的端面与啮合孔19的另一侧边缘相对,所以防止上板6在上下方向上掉出。
肋部爪32和33具有即使当通过由上板6与机架4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扭曲而使得上板6在长度方向上向外弯曲时,也使其不从啮合孔19中掉出的高度。例如,肋部爪32和33的高度为1.4mm。
如图3所示,肋部30和31在其靠近上板6的基部分别具有狭缝35和36。狭缝35和36提供允许肋部30和31在长边方向上向外弯曲的弹性。当上板6在狭缝35和36的基部处在长边方向上向外弯曲时,肋部爪32和33从啮合孔19脱离,使得上板6可以与机架4脱离。
肋部30和31也分别具有切口37和38,切口37和38以使其从设备主体2的后表面2d朝向前表面2a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比狭缝35和36更靠近上板6的位置处。如图7所示,当上板6连接到机架4时,切口37和38可以在啮合部分18的附近扣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中,由此防止上板6在上下方向上掉出。
如图3所示,肋部30和31在竖直方向上的前沿部处也具有锥形部分39。当肋部30和31与啮合部分18相啮合时,锥形部分39在安装壁15和16上滑动。锥形部分39在安装壁15和16上滑动的同时下落,并且肋部爪32和33可以插入并与啮合孔19相啮合。因此,肋部30和31可以平滑地与啮合部分18相啮合。
与设置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上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相啮合的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从上板6的背面突起。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都成形为类似于圆柱体柱的形状,在上板6的长边方向上的几乎中间处突起,并且在短边方向上彼此间隔。如图4所示,在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附近突起的第一定位突起部40与设置在机架4的前表面附近的第一定位孔20相啮合。此外,在设备主体2的后表面2d附近突起的第二定位突起部41与设置在机架4的后表面附近的第二定位孔21相啮合。
此外,上板6的背面具有多个保持件42,保持件42突出以被扣在设置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中的保持开口25中。与保持开口25相对应,保留件42分散在上板6的整个表面上。同样,保持件42几乎成形为从上板6的背面直立并且具有朝向设备主体2的后表面2d垂下的类似于钩状的引导部分。当上板6从前表面2a那一侧连接到机架4的上表面4a时,如图4所示,保持件42的钩状引导端部穿过保持开口25插入机架4中并且由保持开口25的侧边缘扣住,防止保持件42与肋部30和31的切口37和38类似地在上下方向上掉出。
弹出按钮45和电源按钮46设置在上板6的在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处的侧表面上。弹出按钮45与电源按钮46在长边方向上彼此间隔。弹出按钮45允许盘驱动装置3的盘托91滑动进出设备主体2。电源按钮46使记录/回放设备1的电源通断。
<2.上板的安装方法>
接下来,将要描述机架4到上板6的安装。在记录/回放设备1中,在支撑门10的前面板5连接到通过耦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而限定的机架4之后,将上板6连接到机架4。如图5A所示,首先,上板6的肋部30和31从机架4的前表面2a滑动到设置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上的引导槽26中。因为引导槽26的宽度朝向后表面2d减小,所以将上板6的肋部30和31可靠地引导到啮合部分18。
因为引导部分18由右安装壁15和左安装壁16的凹陷部分所限定,所以当肋部30和31滑动到引导槽26的靠近后表面2d的端部时,如图5B所示,它们落入啮合部分18。在这种情况下,在肋部30和31的竖直方向上的前沿部处的锥形部分39在啮合部分18上滑动。因为肋部30和31由于狭缝35和36而可以在长边方向上向外弯曲,所以它们可以平滑地落入啮合部分18中。
当肋部30和31落入啮合部分18中时,上板6的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插入设置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中的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的开口部分23中。同样,上板6的保持件42的钩状前沿端部插入设置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中的保持开口25中。此外,通过落入啮合部分18的肋部30和31的在长边方向上弹性地向内返回的力,肋部爪32和33在啮合部分18上向下滑动到与啮合孔19相同的高度。
如图5C所示,当上板6朝向后表面2d滑动时,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相啮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肋部爪32和33在后表面2d那一侧上具有锥形面部分32b和33b,所以上板6可以朝向后表面2d平滑地滑动。当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相啮合时,如图6所示,设置在前表面2a那一侧上的侧面部分32a和33a与啮合孔19的在前表面2a那一侧上的一侧边缘相接触。这种接触在短边方向上的前侧上将上板6相对于机架4定位,并且限制上板6在短边方向上朝向前侧的运动。
当上板6朝向后表面2d滑动时,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的矩形凹陷部分22相啮合。矩形凹陷部分22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几乎相同的宽度。因此,当矩形凹陷部分22与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相啮合时,它们夹住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0和4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使得上板6在长边方向上相对于机架4定位,并且限制上板6在长边方向上的移动。
因为第一定位突起部40与第一定位孔20的矩形凹陷部分22的在后表面2d那一侧的边缘相接触,所以在短边方向上的后侧上相对于机架4定位上板6,并且限制了上板6朝向短边方向的后侧的移动。
通过在长边方向上的几乎中间处啮合第一定位突起部40与第一定位孔20的矩形凹陷部分22,第一定位突起部20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侧面都由矩形凹陷部分22夹住,使得上板6在长边方向上定位。在上板6中,肋部30和31在长边方向上是弹性的,并且肋部爪32和33从长边方向上的外侧与啮合孔19相啮合。因此,即使当由具有比机架4更高的线性膨胀率材料制成的上板6膨胀时,长边方向上的膨胀不受到限制,并且可以防止上板6由于内应力而扭曲。
换言之,在设备主体2中,上板6可能由于安装环境的改变(例如,室温的快速改变)而膨胀或收缩。因为在大致矩形的上板6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上容易发生膨胀或收缩,如果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处通过例如螺纹连接牢固地将上板6固定到机架4的安装壁15和16上,那么膨胀或收缩的应力没有释放并且表现为上板6的扭曲。此外,拧紧螺纹的部分可能变白或破损。当上板6受到镜面抛光时,上板6的扭曲显著地显现为反射图像的扭曲,并且严重地影响外观。
相反,设置在上板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上的肋部30和31在长度方向上是有弹性的,并且肋部爪32和33在长边方向上从外侧与啮合孔19相啮合。因此,即时当膨胀或收缩发生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上时,可以将应力释放并且使上板6不被扭曲。此外,因为没有使用螺纹件,所以不会发生拧紧螺纹的部分变白或破损的问题。此外,因为第一定位突起部40与第一定位孔20的矩形凹陷部分22在上板6的长边方向上的几乎中央处相啮合,所以限制了上板6在长边方向上的位置。因此,上板6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通过由安装环境的温度的改变所引起的膨胀或收缩而相等地改变。由于这个原因,外观不受到影响。此外,可以使与长边方向上的两侧上的改变的量相对应的从啮合孔19突出的肋部爪32和33的高度相等并最小化。
因为第一定位突起部40与第一定位孔20的在短边方向上靠近前表面2a的矩形凹陷部分22相啮合,所以第一定位突起部40的短边方向上的后侧与矩形凹陷部分22相接触。此外,肋部爪32和33的侧面部分32a和33a在前表面2a的那一侧上与啮合孔19的侧边缘相接触。因此,上板6在短边方向上定位。
以下两个位置在短边方向上彼此接近:在短边方向上的后侧上的第一定位突起部40由第一定位孔20限制的位置;以及肋部爪32和33的在短边方向上的前侧上的侧面部分32a和33a由啮合孔19的前表面2a那一侧上的侧边缘限制的位置。因此,限制位置几乎不通过由温度改变所引起的膨胀或收缩而在短边方向上改变。此外,第一定位孔20的矩形凹陷部分22的在后表面2d那一侧的边缘与第一定位突起部40相接触,并且矩形凹陷部分22的靠近前表面2a的边缘由开口部分23打开。啮合孔19的在前表面2a那一侧的一个侧边缘与肋部爪32和33的侧面部分32a和33a相接触,在啮合孔19的后表面2d的那一侧的另一个侧边缘与锥形面部分32b和33b之间设置间隔。因此,即使当上板6膨胀时,短边方向上的膨胀不受到限制,并且防止上板6由应力的限制而扭曲。
上板6和机架4的位置可以由第一定位突起部40和第一定位孔20限制,而不形成第二定位突起部41和第二定位孔21。在这种情况下,上板6和机架4定位在短边方向上靠近后表面2d、在长边方向上几乎中央的位置处,或者定位在短边方向上靠近前表面2a、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处。这允许可靠地限制上板6的安装位置。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上板6与机架4之间,不会发生由于设计尺寸错误而引起的第二定位突起部41与第二定位孔21之间的错配以及由于错配而引起的上板6的扭曲。
如图5D所示,当上板6朝向后表面2d滑动并且肋部爪32和33与啮合孔19相啮合时,啮合爪32和33的上侧表面与啮合孔19的上侧边缘相接触,使得防止上板6在向上的方向上掉出。同样,设置在上板6的肋部30和31中的切口37和38由机架4的上表面4a的端部扣住,如图7所示。这也防止了上板6与肋部爪32和33类似地在向上的方向上掉出。
在将上板6连接到机架4之后,通过将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螺纹连接到机架4的后表面上,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分别连接到右安装壁15和左安装壁16。如图1所示,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为与右安装壁15和左安装壁16具有几乎相同的尺寸的外部组件。从连接到安装壁15和16的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的内侧表面,多个保持爪(未示出)突出,以被扣在保持孔17中。保持爪插入保持孔17中并且其钩状前沿端部由安装壁15和16保持,使得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连接到机架4。
从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的内侧表面,钩48突出以被插入设置在左安装壁15和右安装壁16的啮合部分18的钩孔28中。如图8所示,钩48的钩状前沿端朝向前表面2a弯曲,并且通过钩孔28插入机架4,使其从机架4的内部支撑啮合部分18。
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也具有设置在钩48的基部附近的支撑突起部49,以使其支撑上板6的肋部30和31。如图8所示,当右侧面板7和左侧面板8连接到安装壁15和16时,支撑突起部49从外侧支撑肋部30和31。
钩48和支撑突起部49防止上板6的肋部30和31掉出,但是不通过与其接触来牢固地夹住啮合部分18和肋部30和31。因此,即使当肋部30和31由钩48和支撑突起部49支撑时,它们在长边方向上保持向外的弹性,并且可以释放由膨胀或收缩所引起的应力。
虽然在记录/回放设备1中,上板6设置有第一定位突起部40和第二定位突起部41,并且机架4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0和第二定位孔21,但是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可以设置在机架4的上表面4a上,并且第一和第二定位凹陷部可以设置在上板6的背面上,其中第一和第二定位突起部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凹陷啮合。
此外,虽然上板6通过从前表面2a滑动来连接到机架4的上表面4a,但是可以通过从后表面2d朝向前表面2a滑动来连接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得矩形凹陷部22与第一和第二定位孔20和21的开口部分23的方位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位相反。这也可以应用到引导凹槽26。
虽然在记录/回放设备1中,肋部爪32和33从上板6的肋部30和31突起,并且啮合孔19设置在机架4的安装壁15和16的啮合部分18中,但是相反地,啮合孔可以设置在上板6的肋部30和31中,并且与啮合孔相啮合的啮合突起部可以设置在安装壁15和16的啮合部分18中。
虽然通过狭缝35和36使上板6的肋部30和31具有弹性,但是他们也可以通过减小肋部的基部的厚度来使它们具有弹性。
<3.门开闭机构>
<前面板>
接下来,给出对于用于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盖开闭机构9的描述。首先,给出连接到机架4的前表面2a并且设置有门开闭机构9的前面板5的描述。如图9到图11所示,前面板5成形为类似于基本矩形箱状的形状,并且具有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以及基本与机架4相等的高度。形成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主表面部分5a包括托盘插入口51、显示部分52以及操作孔53,其中盘驱动装置3的盘托91通过口51插入,显示部分52用于显示诸如操作条件和内容信息,按键55(55a和55b)从后方朝向操作孔53并且控制按钮80插入操作孔53中。
托盘插入口51设置在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的几乎中央处,并且具有用于盘托91从其中插入的足够的尺寸。在显示部分52处,保护膜或透明板粘在主表面部分5a的表面上。
例如,操作孔53并排布置在主表面部分5a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在从主表面部分5a的表面向后偏移的位置处,按键55的上表面55a朝向操作孔53。操作孔53小到使用者的手指不能放入其中,使得不能从外侧按下按键55。
设置在前面板5中的门开闭机构9包括门10、控制开关56以及控制按钮80,其中门10打开和关闭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靠近设备主体2的后侧设置的控制开关56由按键55按下来开始和停止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的再现,控制按钮80设置在门10中以经由按键55操作控制开关56。
在门开闭机构9中,按键55连接到前面板5的后表面5b,控制开关56设置在按键55的后方(参见图19和20)。当在门10与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紧密接触并且布置在关闭位置以关闭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状态下按下控制按钮80时,经由按键55按下控制开关56。此外,当门10与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分开并且布置在打开位置以打开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时,使得控制开关56的经由按键55的操作失效,并且阻止光盘的回放。
<门>
门10由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枢转地支撑。通过关闭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门10关闭设置在前面板5中的托盘插入口51,防止灰尘等进入设备主体2并防止盘驱动装置3的驱动声音泄露出来。透明板60粘到门10的与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相同的表面10a上。
门10成形为具有与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几乎相同的尺寸的类似于矩形板形状,并且包括对应于显示部分52的显示窗口61以及对应于操作孔53的插入孔62(见图16)。控制按钮80的操作突起部84配合到插入孔62中。如图13所示,枢转支撑件63设置在门10的朝向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的后表面10上,并且其中布置有控制按钮80的凹陷面部分64设置在门10的前表面10a上。
如图13所示,枢转支撑件63设置在门10的下边缘处,以及长边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例如,三个位置(即,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和几乎中央处的三个位置)处。枢转支撑件63包括轴承孔68和弹性保持部分70,其中,轴承孔68配合到设置在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的下部分中的插入口67中,螺旋弹性件69通过弹性保持部分70保持在一端,螺旋弹性件69用于使门10转动并将门10推进到前表面2a的关闭方向上。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当枢轴支撑件63插入前面板5的插入口67中时,设置在前面板5的后表面5b上的轴承部分72与轴承孔68连接并且由枢转轴73枢转地支撑,从而枢转地支撑门10。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枢转轴73包括支撑轴75以及螺纹孔部分76,其中支撑轴75插入枢轴支撑件63的轴承孔68以及前面板5的轴承部分72中,螺纹孔部分76螺纹固定到前面板5的后表面5b。当枢轴支撑件63插入到插入口67中时,支撑轴75插入轴承孔68和轴承部分72,并且螺纹孔部分76螺纹固定到设置在前面板5的后表面5b中的螺纹孔。通过这样,枢转轴73固定到前面板5的后表面5b,并且支撑轴75支撑门10,使得门10可以朝向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枢转。图14A示出了在右侧表面附近使用的枢转轴73,图14B示出了用在几乎中央以及靠近左侧表面2c处的枢转轴73。
在由枢转轴73支撑的门10中,螺旋弹性件69通过枢轴支撑件63的弹性保持部分70保持在一端处。螺旋弹性件69通过前面板5的后表面5b的底部而保持在另一端处,并且将枢轴支撑件63向下推动。通过螺旋弹性件69的推动力,使门10转动并以靠近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即,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方向推动门10。
门10的后表面10a也设置有托盘滑动件71,托盘滑动件71由在托盘滑动件71上滑动的盘托91压下。多个托盘滑动件71以使其在门1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的方式突出。盘托91沿着托盘滑动件71滑动进出设备主体2。
当盘驱动装置3的盘托91滑出设备主体2时,门10由盘托91的前表面按下,并且以打开前表面2a的方向转动。相反,当盘托91滑进设备主体2时,通过螺旋弹性件69的推动力,门10以关闭前表面2a的方向转动。以此方式,前表面2a响应于盘托91进出设备主体2的运动,自动地打开和关闭。因此,在弹出盘托91并将门10以打开前表面2a的方向转动之后,使用者不用手动地关闭前表面2a。这改善了可用性。此外,因为通过螺旋弹性件69使门10返回,所以与使用驱动电机等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组件和组装步骤的数目、空间以及噪音。
例如,除了为全部枢轴支撑件63设置螺旋弹性件69之外,根据弹力,可以由在门10的两端处的两个枢轴支撑件63保持螺旋弹性件69并且在中央的枢轴支撑件63处不设置螺旋弹性件。螺旋弹性件69的合力设置为比用于弹出盘驱动装置3的盘托91的力更弱,并且不妨碍盘托91的滑动和门10的返回。
在设置在门10的前表面10a中的凹陷面部分64中,设置了控制按钮80。凹陷面部分64和透明板60将控制按钮80夹在中间。凹陷面部分64具有插入孔62,插入孔62在门10转动到关闭前表面2a的位置时与前面板5的操作孔53相连通。
举例来说,透明板60由丙烯酸板制成。在前表面2a关闭时布置在前侧的透明板60的前表面涂有半镜面膜(half mirror film),并且允许识别前面板5的显示部分52。透明板60也具有按钮窗口78,夹在透明板60与门10之间的控制按钮80从按钮窗口78暴露到外侧。透明板60通过粘合剂等连接到门10的前表面10a并与其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将位于凹陷面部分64中的控制按钮80夹在透明板60与门10之间。控制按钮80的按钮部分81从按钮窗口78向外侧突出。
<控制按钮>
接下来,将要给出夹在门10与透明板60之间的控制按钮80的说明。如图15所示,控制按钮80包括按钮部分81和用于支撑按钮部分81的按钮框架82。按钮部分81以使其被按压的方式由设置在按钮框架82中的多个铰链部分83支撑。
如图10和图15所示,按钮框架82具有与凹陷面部分64相符合的基本矩形的形状,并且支撑两个按钮部分81。按钮部分81中的一个作为回放按钮81a,另一个作为停止按钮81b。如上所述,通过将按钮框架82夹在门10与透明板60之间,使其保持在凹陷面部分64中。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按钮80不固定在凹陷面部分64中,并且由在布置在凹陷面部分64中的按钮框架82和配合到透明板60的按钮窗口78中的按钮部分81支撑。
由按钮框架82通过多个铰链部分83在圆周方向上支撑按钮部分81。因此,与如图17所示的其中每个按钮部分87由单个铰链部分86支撑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于按下按钮部分81的面积最小化。换言之,当每个按钮部分87由一个铰链部分86支撑时,如图17所示,画出了铰链部分86上的枢转轨迹。因此,如图18所示,为了避免与按下的按钮部分产生干涉,透明板89的按钮窗口88比按钮部分87更大。因此,在按钮部分87与按钮窗口88之间形成的大的间隔。因此,影响了外观,并且灰尘等进入该间隔中并在其中积聚。
在记录/回放设备1中,因为按钮部分81由多个铰链部分83在圆周方向上支撑,所以当按压时画出了水平轨迹。因此,在被按压时,按钮部分81不与透明板60的按钮窗口78产生干涉。如图16所示,由于这个原因,按钮窗口78可以具有允许将按钮部分81配合进去的最小的可能尺寸。
因为控制按钮80的按钮框架82不固定到凹陷面部分64,所以通过将按钮部分81配合进按钮窗口78中来将其定位在凹陷面部分64中。因此,考虑到按钮框架82与凹陷面部分64之间的错配余量,透明板60的按钮窗口78不比按钮部分81更大,并且按钮窗口78可以具有允许将按钮部分81配合进去的最小的可能尺寸。
由于这个原因,在按钮部分81与按钮窗口78之存在较小的间隔。这改善了外观并防止灰尘进入和粘附。
由诸如丙烯酸板的透明材料以环形形状制造按钮部分81,并且按钮部分81的从按钮窗口78向外侧突出的前面部分受到半镜面抛光处理。按钮部分81具有操作突起部84,当被布置在凹陷面部分64中时,操作突起部84配合进门10的凹陷面部分64的插入孔62以及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侧的操作孔53中。
如图20所示,在门10布置在前表面2a的关闭位置处的状态下,按钮部分81的操作突起部84配合进设置在前面板5的主表面部分5a中的操作孔53中,并且其前沿端部与按键55相接触。因此,可以通过压下按钮部分81来直接地按压按键55。因为没有发生由于两次按压而引起的不舒适的感觉,可以改善操作的感觉。
通过将照明装置(诸如LED)布置在设备主体2的按键55的附近并且形成透明材料(诸如丙烯酸)的按键55,可以在门10关闭前表面2a时照明控制按钮80的按钮部分81。
<盘驱动装置>
设置在机架4内的盘驱动装置3执行在各种盘状记录介质(诸如CD、DVD和BD)上或从其而来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并且包括驱动壳体90和滑动进出驱动壳体90的盘托91。
如图9所示,驱动壳体90固定到机架4的下壳12。盘托91从驱动壳体90朝向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滑动并且通过前面板5的托盘插入口51移动进出设备主体2。盘放置在水平地移动进出驱动壳体90的盘托91中,并且在盘托91收回时,自动地装载到驱动壳体90中的转盘上。
<门开闭操作>
接下来,给出对于门10的响应于将盘片装载到记录/回放设备1中或从记录/回放设备1中卸载的开闭操作的描述。当设置在上板6上的弹出按钮45被按下时,盘驱动装置3的盘托91滑出设备主体2。
参照图19,当盘托91从设备主体2弹出时,其推动布置在靠近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位置处的门10,并且逆着螺旋弹性件69的推动力来将门10转动到打开位置。当盘托91布置在设备主体2的外侧时,盘托91位于门10的枢转区域来限制门10的枢转运动,并且打开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
当门10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控制按钮80的操作突起部84从前面板5的操作孔53缩回,使得操作孔53暴露到外侧。但是,因为用于按下控制开关56的前面板5的按键55从操作孔53朝向主表面部分5a的内侧移动,所以使用者难以通过从外侧直接按压按键55来操作控制开关56。因此,可以避免出现以下情形:当使用者在盘托91从设备主体2中弹出并且门10设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按下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上的回放按钮81a时,盘托91收回到设备主体2中并且门10转向关闭位置并且夹住使用者的手指。
此外,因为用于按下控制开关56的按键55位于操作孔53的内侧并且由此难以由使用者从外侧看到,所以使用者没有动机按下操作孔53中的按键55。此外,因为操作孔53小到使用者的手指不能够插入其中,所以使用者难以仅通过接触操作孔53而按下按键55。因此,可以防止在其中门10保持在打开位置并且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打开的状态下执行回放操作。因此,防止通过自动地将门10转向关闭位置而将使用者的手指夹在门10中。
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设置有托盘插入口51、显示部分52和其中设置有按键55的操作孔53,但是不具有操作机构。换言之,记录/回放设备1不是在使用者在门10保持在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接触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假设下构造的,而是假设操作是通过遥控控制或者按下设置在上板6上的弹出按钮45来实现的。在门10位于打开位置时,使用者不接触前表面2a,并且这防止使用者的手指被夹在门10中。
在将盘片装载或卸载之后,当弹出按钮45被按下或者从遥控控制给出弹出或回放指令时,盘托91滑动到设备主体2中,并且移动到门10的枢转区域之外。因此,盘托91释放对于门10的枢转运动的限制,并且允许通过螺旋弹性件69的推动力而将门10转动到关闭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的位置。
以此方式,弹出按钮45和电源按钮46设置在上板6上,并且包括回放按钮81a和停止按钮81b的控制按钮80设置在门10上。其他的操作机构不设置在设备主体2中,并且记录/回放设备1假设其他操作(诸如慢放或选择回放位置)基本通过遥控控制来执行。因此,门10通过盘托91自动地转向打开位置,并且在盘托91弹出到设备主体2外侧的状态下通过遥控控制而选择回放操作,来将盘托91缩回并将门10自动地转向关闭位置。这省去了使用者手动地使门10转动的麻烦。
此外,通过门10在整个宽度上打开和关闭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因此,设备主体2的前表面2a不被分隔为门10和例如与门10类似的边。因此,不增加组件和制造步骤的数目,并且因为在前表面2a上不出现分割线,所以外观不受到影响。
当盘托91滑动到驱动壳体90中并且门10转向关闭位置时,控制按钮80中的按钮部分81的操作突起部84插入前面板5的操作孔53中,并且与按键55的上表面55a相接触。因此,可以通过按压控制按钮80的按钮部分81来经由按键55按下控制开关56。
本申请包括2009年2月26日递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09-044213中所公开的主题,并通过引用将其全部结合在这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作出各种修改、结合、子结合以及替换,只要它们权利要求和等价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门开闭机构,包括:
设备主体;
门,构造为打开和关闭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面;
关闭机构,构造为将所述门从打开所述侧面的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所述侧面的关闭位置;
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从在所述侧面上开口的操作孔操作所述控制开关;以及
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门中并且构造为在所述门的所述关闭位置处从所述操作孔按压所述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从所述操作孔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偏移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开闭机构,还包括:
驱动装置,用于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的记录介质,并且构造为通过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侧面插入或弹出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通过在所述驱动装置中的记录介质运送托盘推动所述门,使得所述门从所述关闭位置转动所述打开位置,并且通过推动构件使所述门转动并从所述打开位置返回所述关闭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开闭机构,还包括:
按键,构造为按压所述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控制按钮经由所述按键按压所述控制开关,并且
所述按键设置在从所述操作孔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偏移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开闭机构,其中,当所述门处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按键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开闭机构,其中,所述控制按钮的周围由多个铰链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开闭机构,其中,所述控制按钮夹在所述门与粘在所述门的侧面上的透明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开闭机构,其中,所述门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侧面的整个宽度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开闭机构,其中,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侧面不具有操作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开闭机构,还包括:
照明装置,构造为照明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门中的所述控制按钮。
10.一种记录和/或回放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门,构造为打开和关闭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面;
关闭机构,构造为将所述门从打开所述侧面的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所述侧面的关闭位置;
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从在所述侧面上开口的操作孔操作所述控制开关;以及
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门中并且构造为在所述门的所述关闭位置处从所述操作孔按压所述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从所述操作孔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偏移的位置处。
CN2010101217332A 2009-02-26 2010-02-20 门开闭机构以及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9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4213A JP4900405B2 (ja) 2009-02-26 2009-02-26 扉開閉機構、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9-044213 2009-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9796A true CN101819796A (zh) 2010-09-01
CN101819796B CN101819796B (zh) 2013-09-25

Family

ID=4263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17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9796B (zh) 2009-02-26 2010-02-20 门开闭机构以及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30453B2 (zh)
JP (1) JP4900405B2 (zh)
CN (1) CN101819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53881A (ko) * 2011-11-16 2013-05-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용 베이스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20130059589A (ko) * 2011-11-29 2013-06-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용 베이스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US9039486B2 (en) 2012-09-07 2015-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xturing of a storage cell for reduced friction retention of a data storage cartridge
US9355652B2 (en) 2012-09-07 2016-05-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ed friction retention of a data storage cartridge within a storage cell
KR102087654B1 (ko) * 2013-04-22 2020-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화음 누출을 방지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687A (zh) * 2005-05-12 2006-1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子器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4293A (ja) * 1983-09-29 1985-04-26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体育館照明制御装置
JPS6074293U (ja) 1983-10-27 1985-05-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カセツトテ−プデツキ
JP3533681B2 (ja) * 1993-09-20 2004-05-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イジェクト機構
JP2001084747A (ja) * 1999-09-10 2001-03-30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2747668Y (zh) * 2004-08-06 2005-12-21 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回转式仓门自锁装置
JP2008152885A (ja) * 2006-12-20 2008-07-03 Onkyo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イヤの扉開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687A (zh) * 2005-05-12 2006-1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子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9796B (zh) 2013-09-25
JP4900405B2 (ja) 2012-03-21
JP2010198701A (ja) 2010-09-09
US20100218203A1 (en) 2010-08-26
US8230453B2 (en) 2012-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9796B (zh) 门开闭机构以及记录和/或回放设备
EP1197444B1 (en) Cassette storing case
US7917917B2 (en) Tray ejecting mechanism and medium drive device that prevents an ejection switch from being pressed when an ejectable tray is open
US5646807A (en) Magnetic disk cartridge and shutter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for the same
JP4219844B2 (ja)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JP5245912B2 (ja) 電子機器
KR100764032B1 (ko) 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및 기억매체의 로딩방법
TW569190B (en) Disc case
JP4264402B2 (ja)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JP401620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用収納ケース
KR100942578B1 (ko) 휴대형 디스크 재생기의 도어개폐장치
KR100445592B1 (ko) 기록매체 저장케이스 수납장
JPH06314480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10116486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操作部のシャッタ開閉機構
JP3100482U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トレイパネル開閉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プレーヤ一体型テレビ受像機
JP4079692B2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
US6886768B2 (en) Recording tape cartridge
KR200265258Y1 (ko) 기록매체 저장케이스 수납장
JP3661607B2 (ja) 情報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H10116534A (ja) 電子機器の操作ボタン機構
JPH11273293A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79774A (ja)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JP2007320627A (ja) 情報媒体収容ケース
JP2005339608A (ja)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JPH0917084A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