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3900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13900B CN101813900B CN200910252796.9A CN200910252796A CN101813900B CN 101813900 B CN101813900 B CN 101813900B CN 200910252796 A CN200910252796 A CN 200910252796A CN 101813900 B CN101813900 B CN 1018139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image processing
- processing system
- middle transfer
- record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16—Special arrangement of entire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图像保持体,其分别保持图像;多个显影装置,其分别在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图像;中间转印体,其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分别呈现在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分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图像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排出装置,其将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排出;以及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其堆放排出的记录介质,其中,多个图像保持体沿着中间转印体的下侧设置。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中间转印体上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专利申请NO.2003-202728披露了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生成部件,其配备有各自包括感光体的多个图像生成单元;光学投射部件,其将图像光学投射在图像生成部件中的感光体上;中间转印带,在图像生成部件中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定影部件,其对承载在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排出部件,其将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从该装置中排出;调色剂容器部件,其容纳要供给到图像生成部件中的图像生成单元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件,其设置有包括多个电气单元的电气部件;以及纸张输送部件,其输送要传送到图像形成部件中的纸张,其中,图像生成部件中的图像生成单元沿着中间转印带下侧的行进表面平行地设置,并且随着图像生成单元的位置向行进中的带的下游方向逐渐降低,中间转印带下侧的行进表面倾斜。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专利申请NO.2006-154134披露了一种具有控制基板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控制基板被分成第一控制基板和第二控制基板,两个控制基板中的一个相对于图像处理装置机壳的底部竖直地设置,而两个控制基板中的另一个相对于图像处理装置机壳的底部水平地设置。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专利申请NO.2000-132060披露了一种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在壳体中包含处理部件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壳体中限定有矩形开口,并且设置有闸板,该闸板可以在使开口敞开的敞开位置和开口被闸板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当处理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闸板转动到敞开位置。随着闸板转动到敞开位置,可以限定被闸板和壳体的外侧表面围绕的通风管道。
日本已公开的未经审查专利申请NO.2006-139068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传送通道,其传送转印有图像的材料;曝光单元;图像形成部件;定影单元;带体;框体;以及护罩,其相对于框体被打开和关闭,其中,护罩包括保护部件,在护罩关闭的状态下,保护部件停留在其已经从带体上退避的位置,在护罩打开的状态下,保护部件移动到其保护带体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能够缩短布线的长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提供一种能够在狭窄空间中限定空气通道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图像保持体,其分别保持图像;多个显影装置,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图像;中间转印体,其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分别呈现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分别依次以叠加方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复合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向其上转印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将所述复合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上定影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排出;以及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其堆放排出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下侧设置,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至少分别向所述多个显影装置供电,并且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至少分别向所述多个一次转印装置供电。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潜像生成装置,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潜像,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位于所述潜像生成装置下方。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和所述记录介质堆放部分之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外部空气供给装置,其向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供给外部空气。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根据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显影剂去除器,其从所述中间转印体去除显影剂颗粒,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于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打开/关闭部分,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被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堆放部分被限定在所述打开/关闭部分上,并且所述打开/关闭部分至少装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和所述中间转印体。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于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转印体倾斜地设置为这样: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与所述二次转印装置相邻的一个端部位于比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低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中间转印体,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传送部件,其传送图像或承载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及保护部分,其保护所述传送部件;其中,所述保护部分在所述保护部分至少遮盖所述传送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一位置和限定空气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于根据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部件安装为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并且所述保护部分随着所述传送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打开的动作而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所述保护部分随着所述传送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关闭的动作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于根据第十或第十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密封部件,在所述保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空气通道。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于根据第十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以及定影装置,其至少利用热量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其中,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传送部件,其传送图像或承载图像的记录介质,所述传送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其限定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与所述传送部件结为一体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以及定影装置,其至少利用热量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其中,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包括保护部分作为该空气通道限定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保护部分用于保护所述传送部件。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在于根据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包括封闭部分作为该空气通道限定部分的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封闭部分封闭供电基板。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图像保持体,其分别保持图像;多个显影装置,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图像;中间转印体,其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保护部分,其保护所述中间转印体;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分别呈现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分别依次以叠加方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复合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向其上转印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将所述复合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上定影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排出;以及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其堆放已排出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下侧设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并且所述保护部分在所述保护部分至少遮盖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一部分的第一位置和限定空气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多个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分别保持图像;多个显影装置,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图像;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中间转印体,其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所述中间转印体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其限定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结为一体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分别呈现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分别依次以叠加方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复合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向其上转印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将所述复合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上定影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排出;以及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其堆放已排出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下侧设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并且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中间转印体,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保护部分,其保护所述中间转印体;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其中,所述保护部分在所述保护部分至少遮盖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一部分的第一位置和限定空气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保持图像;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定影装置,其至少利用热量将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中间转印体,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其限定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结为一体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其中,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仅仅包括单个电源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了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能够缩短布线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多条布线不会彼此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实现的效果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很好地利用在潜像生成装置下方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和中间转印体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对第二电源单元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与不是如此构造成的类似装置相比较,可以阻止从定影装置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显影剂去除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容易地进行第二电源单元和中间转印体的维护。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不是如此构造成的类似装置相比较,可以使该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变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仅仅包括单个电源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了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能够缩短布线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与为空气通道和保护部分设置单独部件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在该空气通道和该保护部分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省去用于设置空气通道的额外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十或第十一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减少从空气通道的空气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十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与不是如此构造成的类似装置相比较,可以阻止从定影装置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接纳显影剂颗粒的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阻止定影装置的热量传递到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保护部分可以用作空气通道限定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除了产生通过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实现的效果之外,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封闭部分可以用作空气通道限定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仅仅包括单个电源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了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能够缩短布线的长度,并且与为空气通道和保护部分设置单独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在该空气通道和该保护部分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减少部件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仅仅包括单个电源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了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能够缩短布线的长度,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阻止定影装置的热量传递到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仅仅包括单个电源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了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能够缩短布线的长度,并且与为空气通道和保护部分设置单独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在该空气通道和该保护部分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减少部件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仅仅包括单个电源单元的情况相比较,该图像形成装置避免了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能够缩短布线的长度,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阻止定影装置的热量传递到容器。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示出主打开/关闭部分相对于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是如何打开/关闭的以及感光体单元是如何安装在主体中和如何从主体中拆卸的;
图4是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感光体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图5A和图5B示出包含在图4所示感光体单元中的闸板部件的移动,其中,图5A是该闸板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横截面视图,而图5B是该闸板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显影剂去除器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第二电源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示出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供电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在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带单元的透视图;
图12是在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第二电源单元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在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保护部件的第一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14是在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保护部件的第二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和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
前打开/关闭部分18利用铰链20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铰接,以便使该前打开/关闭部分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和关闭。此外,主打开/关闭部分26利用铰链28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铰接,以便使该主打开/关闭部分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和关闭。操作面板32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前方。
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表面的区域,例如主打开/关闭部分26的上表面用作纸张输出部分14,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被排出到该纸张输出部件上。
供给用打开/关闭部分22安装在前打开/关闭部分18中,以便使打开/关闭部分22能够被打开和关闭。如图1和图2所示,供给用打开/关闭部分22通常相对于前打开/关闭部分18被关闭。当用户想要使用与储存在后面将要描述的纸张输送器510中的纸张不同的纸张时,供给用打开/关闭部分22相对于前打开/关闭部分18被打开。
主打开/关闭部分26通常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关闭。主打开/关闭部分26被打开,以便将后面将要描述的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和200K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为了防止后面将要描述的组装在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的支撑辊70、中间转印带62等与前打开/关闭部分18干涉,在打开主打开/关闭部分26之前,前打开/关闭部分18应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
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前打开/关闭部分18时,在关闭前打开/关闭部分18之前,主打开/关闭部分26应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关闭。主打开/关闭部分26的上表面用作纸张输出部件,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被排出到该纸张输出部件上。
副打开/关闭部分30安装在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以便使该副打开/关闭部分能够相对于主打开/关闭部分26被打开和关闭。副打开/关闭部分30能够独立于主打开/关闭部分26被打开和关闭;当主打开/关闭部分26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关闭时,副打开/关闭部分30能够被打开。副打开/关闭部分30被打开,以便将后面将要描述的显影剂去除器350的全部或者部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安装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
例如,操作面板32包括用以输入在其上进行图像形成的纸张的数目的数字键盘、按下以启动图像形成操作的启动按钮等。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设置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40。例如,图像形成部分40包括四个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和200K。
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和200K分别用作图像形成结构并分别具有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各个感光体单元都能够单独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和200K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后侧(图2中的右侧)按照作为第一个单元的感光体单元200Y、第二个单元200M、第三个单元200C和最后一个单元200K的顺序设置。后面将详细描述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和200K。
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分别用作保持图像的图像保持体。
图像形成部分40还包括用作潜像形成装置的光学投射装置44。光学投射装置44用光照射各个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并且在各个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图像形成部分40还包括显影装置46Y、46M、46C和46K。显影装置46Y使用储存在其中的黄色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Y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M使用储存在其中的品红色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M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C使用储存在其中的蓝绿色(青色)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C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K使用储存在其中的黑色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210K上的潜像进行显影。
图像形成部分40还包括转印装置58。转印装置58包括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二次转印装置84。中间转印带单元60包括中间转印带62。
中间转印带62用作中间转印体,图像(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转印到该中间转印体上。中间转印带62是环形的,并且以张紧的状态跨在支撑辊64、66、68、70、72上,以便使该中间转印带能够沿着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来自电动机90(见图7)的驱动力经由后面将要描述的齿轮92(见图7)被传递到支撑辊70,并且支撑辊70受到来自电动机90的驱动力驱动而转动,以将驱动力传递到中间转印带62。
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还包括用作一次转印装置的一次转印辊80Y、80M、80C和80K。一次转印辊80Y、80M、80C和80K将分别形成在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上的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后面将对中间转印带单元60给以进一步描述。
二次转印装置84包括二次转印辊86。二次转印辊86进一步将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的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转印装置58包括显影剂去除器350。显影剂去除器350包括刮除部件354。显影剂去除器350的一部分利用通过打开副打开/关闭部分30而形成的开口可以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后面将要详细描述显影剂去除器350。
在组成转印装置58的部件中,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显影剂去除器350组装在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在转印装置58的部件中,二次转印辊86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上。此外,中间转印带62倾斜地设置为这样:中间转印带62的与二次转印装置84相邻并与支撑辊70接触的一个端部沿着重力方向位于比该中间转印带的与支撑辊64接触的相反端部低的位置。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设置有定影装置50,该定影装置将由二次转印辊86转印到纸张上的复合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定影装置50包括加热器51。定影装置50通过在施加由加热器51产生的热量的同时将显影剂图像按压在纸张上来将复合显影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还设置有废调色剂接收器300。从显影装置46Y、46M、46C和46K排出的劣化的废显影剂颗粒收集到废调色剂接收器300中。例如,废调色剂接收器300与感光体单元200K结为一体。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安装有纸张输送器510以将纸张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纸张输送器510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前侧(图2中的左侧)拉出,以便使得纸张输送器510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拉出后给该纸张输送器补充纸张。
纸张输送器510具有堆放一叠例如普通纸张等纸张的纸张容器512。纸张输送器510包括输送辊514,输送辊514抽出存放在纸张容器512中的纸张叠的顶部的纸张并将抽出的纸张朝向图像形成部分40输送。纸张输送器510还包括阻滞纸张的阻滞辊516,阻滞辊516用以防止紧贴在一起的多张纸张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
此外,用以传送纸张的传送路径530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传送路径530包括主传送路径532、翻转传送路径534以及副传送路径536。
主传送路径532用以将从纸张输送器510输送来的纸张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并将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排出。沿着主传送路径532从传送纸张的方向的上游按照顺序设置有上述输送辊514和阻滞辊516、定位辊542、上述二次转印辊86、上述定影装置50以及排出辊544。
定位辊542暂时使从纸张输送器510输送来的纸张的前缘停止,并且将纸张朝向二次转印辊86传送,以便使纸张与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的定时同步地进入辊子,即二次转印辊86和支撑辊70之间。
排出辊544将已经通过定影装置50在其上定影有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排出。
翻转传送路径534是这样的传送路径,该传送路径用以翻转在其一个面上定影有复合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并将该纸张再次朝向图像形成部分40供给。例如,沿着翻转传送路径534设置有两对翻转传送辊548。在翻转传送路径534中,一旦纸张的后缘夹在排出辊544之间,则纸张被再次供给,通过排出辊544的反向旋转而向后移动(即纸张的后缘向前),从而所供给的纸张被翻转传送辊548传送到定位辊542的上游的位置。
副传送路径536是将与储存在纸张输送器510中的纸张不同的纸张朝向图像形成部分40供给的传送路径。随着供给用打开/关闭部分22被打开,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前侧供给到副传送路径536。沿着副传送路径536设置有传送辊522和阻滞辊554。传送辊522将供给到副传送路径536的纸张朝向图像形成部分40传送。阻滞辊554用以阻滞供给到副传送路径536的纸张并防止紧贴在一起的多张纸被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40。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电源单元410。第一电源单元410包括高压电源电路并将电力供给到例如显影装置46Y、46M、46C和46K。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第二电源单元420位于中间转印带62上方。第二电源单元420安装在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并将电力供给到例如一次转印辊80Y、80M、80C和80K等。
在图2中可以看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中间转印带62位于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上。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第一电源单元410位于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下方。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第二电源单元420位于中间转印带62上方。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光学投射装置44位于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下方,而第一电源单元410位于光学投射装置44下方。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纸张输出部分14位于中间转印带62上方,而第二供给单元420位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2和纸张输出部分14之间的空间内。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显影剂去除器350和定影装置50位于第二供给单元420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图3示出主打开/关闭部分26如何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关闭的以及感光体单元200如何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和如何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的。
如图3所示,当主打开/关闭部分26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时,转印装置58中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显影剂去除器350以及第二电源单元420与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一起移动。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单元60、显影剂去除器350以及第二电源单元420作为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的组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和关闭。
当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间转印带单元60、显影剂去除器350以及第二电源单元42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时,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形成有开放空间36。通过开放空间36,各个感光体单元200Y、200M、200C和200K可以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正如已经提到的,废调色剂接收器300与感光体单元200K结为一体。因此,废调色剂接收器300与感光体单元200K一体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
图4示出了感光体单元200Y。尽管各个感光体单元使用不同颜色的显影剂,然而由于感光体单元200M、200C和200K具有与感光体单元200Y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对感光体单元200M、200C和200K的描述。
如图4所示,感光体单元200Y具有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并且上述感光鼓210Y安装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感光鼓210Y的一部分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外部露出作为露出部分212Y。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用作在其中安装有感光鼓210Y并使感光鼓的一部分露出的外壳。
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内部安装有给感光鼓210Y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的充电装置220Y。充电装置220Y包括与感光鼓210Y接触的充电辊222Y。光学投射装置44(见图1)将潜像投射在经过充电装置220Y均匀地充电的感光鼓210Y的表面上。
此外,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内部安装有用作清洁装置的刮除部件224Y。在一次转印辊80Y(见图1)将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之后,刮除部件224Y刮除残留在感光鼓210Y的表面上的黄色调色剂颗粒。
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内部还设置有废调色剂室226Y,在该废调色剂室中收集有通过刮除部件224Y从感光鼓210Y的表面上刮除的黄色调色剂颗粒。
此外,在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中,经由例如支撑部件232Y安装有闸板部件230Y。闸板部件230Y用作移动部件。闸板部件230Y还与联动机构404连接,并且闸板部件230Y经由联动机构404与上述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连接。
图5A和图5B示出了闸板部件230Y的移动。闸板部件230Y在图5A所示用作第二位置的位置和图5B所示用作第一位置的位置之间移动。
图5A所示第二位置是闸板部件230Y遮盖感光鼓210Y的露出部分212Y的位置(下文中称为遮盖位置)。图5B所示第一位置是闸板部件230Y使露出部分212Y从感光体单元主体202Y露出的位置(下文中称为露出位置)。
在感光体单元200Y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拆卸的状态下,闸板部件230Y位于图5A所示的遮盖位置。在感光体单元200Y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的状态下,闸板部件230Y仍然位于图5A所示的遮盖位置,但是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打开。然而,在感光体单元200Y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并且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被关闭的状态下,闸板部件230Y位于图5B所示的露出位置。
闸板部件230Y通过上述联动机构404与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连接。通过联动机构404的作用,闸板部件230Y随着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的动作而从露出位置移动到遮盖位置。通过联动机构404的作用,闸板部件230Y随着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的动作而从遮盖位置移动到露出位置。
图6示出了显影剂去除器350。
显影剂去除器350包括被固定到主打开/关闭部分26(见图1)上的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以及可以被安装在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中并且可以从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中拆卸的接纳容器370。上述刮除部件354安装在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上。供显影剂颗粒通过的通孔356设置在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中。排出部件358安装在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内部。
排出部件358如图6中箭头所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便通过通孔356将由刮除部件354从中间转印带62的表面上刮除的显影剂颗粒排出到接纳容器370。此外,检测接纳容器370是否充满的满度检测传感器360安装在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中。
刮除部件354从中间转印带62去除并由排出部件358排出的显影剂颗粒累积在接纳容器370中。供由排出部件358排出的显影剂颗粒通过的通孔372设置在接纳容器370中的与通孔356对应的位置。此外,显影剂排出部件372安装在接收容器370内部。显影剂排出部件372通过如图6中所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来将显影剂颗粒朝向满度检测传感器360排出。
当接纳容器370充满时,可以将其更换。也就是说,当接纳容器370充满时,应当将接纳容器370从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中拆卸并利用通过打开副打开/关闭部分30(见图2)而形成的开口将该接纳容器取出,而应当又将另一个接纳容器370安装在显影剂去除器主体352中。
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累积在接纳容器370中的显影剂颗粒由于由例如定影装置50(见图1)产生的热量而熔化。如果接纳容器370中的显影剂颗粒熔化,则在熔化之后随后硬化的显影剂能够使得显影剂排出部件372停止而不再旋转。转而,例如,即使在接纳容器370中仍然有用于接纳显影剂颗粒的一些空间,显影剂排出部件372的停止也会使得不可能进一步接纳显影剂颗粒。
图7示出了中间转印带单元60。
如图7所示,中间转印带单元60包括右侧板102、左侧板104以及将右侧板102与左侧板104连接的连接部件106。右侧板102、左侧板104以及连接部件106用作支撑中间转印带62的中间转印体支撑部件。也就是说,安装有其端部被紧固到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上的上述支撑辊64、66、68、70、72(见图1)。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经由支撑辊64、66、68、70、72支撑中间转印带62。
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还支撑上述一次转印辊80Y、80M、80C和80K(见图1)。
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辊70的轴上的齿轮92(见图1)。来自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90的驱动力传递到齿轮92,齿轮92转而使支撑辊70旋转,从而驱动力传递到中间转印带62。
中间转印带单元60还与上述联动机构404(见图4)连接。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各个闸板部件230Y、230M、230C和230K经由联动机构404连接。因此,如上所述,闸板部件230Y、230M、230C和230K随着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打开和关闭而被打开和关闭。
第二电源单元420被安装成其短边被紧固到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上。也就是说,第二电源单元420的供电基板422的两个短边被紧固到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上。
此外,中间转印带单元60包括外部空气供给装置460。
外部空气供给装置460用作朝向第二电源单元420供给外部空气的装置并且包括进气管道462、鼓风机464以及排气管道466。进气管道462和鼓风机464安装在左侧板104上,而排气管道466安装在右侧板102上。在外部空气供给装置460中,随着鼓风机464的旋转,外部空气通过进气管道462进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见图1)并通过排气管道466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排出。
图8示出了第二电源单元420。
如已经提到的,第二电源单元420包括供电基板422。电源单元420还具有位于供电基板422下方的底板424、位于供电基板422前方的前板426以及位于供电基板422后方的后板428。包围供电基板422的空间S由底板424、前板426、后板428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限定。如此限定的包围供电基板422的空间S设计用来防止用户与供电基板422接触从而防止电击以及类似事故。
空气通过进气管道462(见图7)进入空间S,而空间S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管道466(见图7)排出。因而,在图8中,在空间S内部从后向前产生气流。这样,空间S用作空气流经的通道。
空间S内部的气流使供电基板422冷却并且使在空间S下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62冷却。在空间S内产生的气流阻止热量从气流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而,这会阻止从位于第二电源单元420前方的定影装置50(见图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位于第二电源单元420后方的显影剂去除器350。因此,接收在显影剂去除器350中的显影剂颗粒难以受热熔化。
图9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供电的框图。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控制电路600,并且第一电源单元410和第二电源单元420被控制电路600控制。
第一电源单元410向显影装置46Y、46M、46C和46K以及二次转印装置84供给高压。这样,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的第一电源单元410向同样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的显影装置46Y、46M、46C和46K以及二次转印装置84供电。
第二电源单元420向一次转印装置80Y、80M、80C和80K供给高压。这样,安装在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的第二电源单元420向同样被安装在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中的一次转印装置80Y、80M、80C和80K供电。与例如以从第一电源单元410向一次转印装置80Y、80M、80C和80K分配电力的方式布线并且布线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内部沿着竖直方向从第一电源单元410延伸的情况相比较,这种供电方案避免了用于供电的密集布线并且缩短了布线长度。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在下面的描述中,省略了对与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相同的部件的描述,仅仅描述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部件。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
如图10所示,除了具有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所包括的所有部件之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保护部件74,保护部件74用作保护部分,保护作为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一部分的中间转印带62。
图11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一体化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0。
如图11所示,除了具有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所包括的所有部件之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构造为这样:联动机构406与例如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左侧板104连接。上述保护部件74(见图10)与联动机构406连接。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单元60和保护部件74互相连接。到联动机构406的连接可以经由与中间转印带单元60结为一体的主打开/关闭部分26来实现。
图12示出了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第二电源单元420。
如上所述,第二电源单元420具有供电基板422。电源单元420还具有位于供电基板422下方的底板424、位于供电基板422前方的前板426以及位于供电基板422后方的后板428。包围供电基板422的空间S1由底板424、前板426、后板428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限定。如此限定的包围供电基板422的空间S1设计用来防止用户与供电基板422接触从而防止电击以及类似的事故。
空气通过进气管道462(见图7)进入空间S1,而空间S1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管道466(见图7)排出。因而,在图8中,在空间S1内部从后向前产生气流。这样,空间S1用作空气流经的通道。
空间S1内部的气流使供电基板422冷却并且使在空间S1下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62冷却。在空间S1内产生的气流形成所谓的气幕,并且防止热量相对于沿着与空气流动方向相交的方向形成气流的位置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而,这会防止由位于第二电源单元420前方的定影装置50(见图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位于第二电源单元420后方的显影剂去除器350。因此,接收在显影剂去除器350中的显影剂颗粒难以受热而熔化。
图13和图14示出了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保护部件74。
保护部件74利用铰链76与例如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4铰接,以便使保护部件74能够在图13所示第二位置和图14所示第一位置之间转动和移动。这里,保护部件74可以与主打开/关闭部分26铰接,主打开/关闭部分26与中间转印带单元60结为一体。
保护部件74的与其由铰链76支撑的端部相反的一个端部装配有密封部件78。可以将因受到外部推压而变形的海绵等材料用于密封部件78。
保护部件74与联动机构406连接。这里,联动机构406与例如中间转印带单元60的左侧板104连接。从而,保护部件74随着包括中间转印带62的部件相对于图像形成主体12的打开和关闭而移动。更具体地,保护部件74随着中间转印带62相对于图像形成主体12打开而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保护部件74随着中间转印带62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关闭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如图14所示保护部件74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保护部件74遮盖中间转印带62的一部分以保护中间转印带62。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主打开/关闭部分26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时(见图3),保护部件74遮盖用户在工作期间容易以从装置的前方伸过来的手触及到的带的前方区域。更为具体地,保护部件74遮盖并保护中间转印带62的位于支撑辊68和支撑辊70之间的带区域。从而,当中间转印带单元6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打开时,保护部件74可以防止操作者直接触及中间转印带62。
在如图13所示保护部件74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保护部件74的装配有密封部件78的端部经由密封部件78接触前板426。由于保护部件74与前板426接触,所以限定了由保护部件74、前板426以及底板424包围的空间S2。
空间S2用作空气通道。也就是说,鼓风机464(见图7)从图13和图14中的后部供给空气,并且空气从图13和图14中的前部流出。例如,也可以使用与鼓风机464不同的风扇,以代替使用鼓风机464将空气供给到空间S2内。
空间S2内部的气流使在空间S2下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62冷却。在空间S2内产生的气流形成所谓的气幕,从而阻止热量相对于沿着与空气流动方向相交的方向形成气流的位置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而,这会阻止从位于空间S2前方的定影装置50(见图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位于空间S2后方的显影剂去除器350。因此,接收在显影剂去除器350中的显影剂颗粒难以受热而熔化。
如前所述,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在未背离本发明的要旨或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实施为其他的具体形式。在各个方面,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都应当仅仅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由前述描述来限定。落入本发明的要义和由权利要求的等同内容限定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保持体,其分别保持图像;
多个显影装置,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
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分别呈现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分别依次以叠加方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复合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向其上转印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将所述复合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上定影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排出;以及
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其堆放排出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下侧设置,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以及
外部空气供给装置,其向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供给外部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源单元至少分别向所述多个显影装置供电,并且所述第二电源单元至少分别向所述多个一次转印装置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潜像生成装置,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潜像,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单元位于所述潜像生成装置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和所述记录介质堆放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显影剂去除器,其从所述中间转印体去除显影剂颗粒,其中,所述显影剂去除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打开/关闭部分,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被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堆放部分被限定在所述打开/关闭部分上,并且所述打开/关闭部分至少装入所述第二电源单元和所述中间转印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体倾斜地设置为这样: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与所述二次转印装置相邻的一个端部位于比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反的另一个端部低的位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以及
外部空气供给装置,其向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供给外部空气。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传送部件,其传送图像或承载图像的记录介质;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
外部空气供给装置,其向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供给外部空气;以及
保护部分,其保护所述传送部件;
其中,所述保护部分在所述保护部分至少遮盖所述传送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一位置和限定空气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安装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并且
所述保护部分随着所述传送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打开的动作而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所述保护部分随着所述传送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关闭的动作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密封部件,在所述保护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空气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以及
定影装置,其至少利用热量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以及
定影装置,其至少利用热量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传送部件,其传送图像或承载图像的记录介质,所述传送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
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其限定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与所述传送部件结为一体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
外部空气供给装置,其向所述第二电源单元供给外部空气;
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以及
定影装置,其至少利用热量将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包括保护部分作为该空气通道限定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保护部分用于保护所述传送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包括封闭部分作为该空气通道限定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封闭部分封闭供电基板。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保持体,其分别保持图像;
多个显影装置,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
保护部分,其保护所述中间转印体;
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分别呈现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分别依次以叠加方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复合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向其上转印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将所述复合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上定影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排出;以及
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其堆放已排出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下侧设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并且
所述保护部分在所述保护部分至少遮盖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一部分的第一位置和限定空气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多个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分别保持图像;
多个显影装置,其分别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生成图像;
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
中间转印体,其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所述中间转印体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
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其限定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结为一体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
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分别呈现在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分别依次以叠加方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转印的复合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向其上转印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来将所述复合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将其上定影有所述复合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排出;以及
记录介质堆放部分,其堆放已排出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着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下侧设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并且
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其保持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保护部分,其保护所述中间转印体;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
其中,所述保护部分在所述保护部分至少遮盖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一部分的第一位置和限定空气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图像保持体,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保持图像;
容器,其接纳显影剂颗粒;
定影装置,其至少利用热量将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中间转印体,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并且显影剂图像从所述图像保持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空气通道限定部分,其限定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限定部分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结为一体并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打开和关闭;
第一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图像保持体下方;以及
第二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方,
其中,所述容器和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相对的长侧壁外侧附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42287 | 2009-02-25 | ||
JP2009042287A JP2010197702A (ja) | 2009-02-25 | 2009-02-25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42286A JP4784785B2 (ja) | 2009-02-25 | 2009-02-25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42286 | 2009-0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13900A CN101813900A (zh) | 2010-08-25 |
CN101813900B true CN101813900B (zh) | 2014-12-17 |
Family
ID=4262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52796.9A Active CN101813900B (zh) | 2009-02-25 | 2009-12-18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01052B2 (zh) |
CN (1) | CN1018139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82055B2 (ja) | 2011-02-14 | 2014-09-0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459588B2 (en) * | 2013-08-26 | 2016-10-04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mechanism for cooling a circuit board |
JP6237613B2 (ja) * | 2014-12-25 | 2017-11-2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32144B2 (ja) * | 2015-05-27 | 2018-05-3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6842872A (zh) * | 2017-04-24 | 2017-06-13 | 贵州省仁怀市西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硒鼓显影粉清理装置 |
CN106950810A (zh) * | 2017-04-24 | 2017-07-14 | 贵州省仁怀市西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清理硒鼓显影粉的方法 |
JP7302328B2 (ja) * | 2019-06-26 | 2023-07-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010C (zh) * | 1998-10-30 | 2004-02-18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690882A (zh) * | 2004-04-27 | 2005-11-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18051B2 (ja) | 1998-10-28 | 2005-0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31924A (ja) | 2000-07-14 | 2002-01-31 | Canon Inc | 電装部ロック機構 |
JP4190237B2 (ja) | 2001-10-22 | 2008-12-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3850774B2 (ja) | 2002-08-27 | 2006-11-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564958B1 (ko) | 2002-09-12 | 2006-03-30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 컬러 화상 형성 장치 |
JP4076427B2 (ja) | 2002-10-30 | 2008-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57463A (ja) | 2002-11-08 | 2004-06-03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18649B2 (ja) | 2003-07-07 | 2010-02-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50892B2 (ja) * | 2004-01-30 | 2007-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309278A (ja) | 2004-04-26 | 2005-11-0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351938A (ja) | 2004-06-08 | 2005-12-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302209B2 (en) | 2004-06-30 | 2007-11-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cilitating removal of recording material from opening/closing portion |
JP4860947B2 (ja) | 2004-06-30 | 2012-0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13482A (ja) | 2004-10-18 | 2006-04-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39068A (ja) | 2004-11-12 | 2006-06-0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154134A (ja) | 2004-11-26 | 2006-06-15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 |
JP4760365B2 (ja) | 2005-12-26 | 2011-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33433A (ja) | 2007-02-09 | 2007-05-3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9
- 2009-12-07 US US12/632,309 patent/US8301052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2-18 CN CN200910252796.9A patent/CN1018139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010C (zh) * | 1998-10-30 | 2004-02-18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690882A (zh) * | 2004-04-27 | 2005-11-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13900A (zh) | 2010-08-25 |
US8301052B2 (en) | 2012-10-30 |
US20100215393A1 (en) | 2010-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1390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941069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ir inlets and outlets for cooling gears disposed in the process cartridge | |
US783566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CN101414152B (zh) | 成像设备 | |
CN10416632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8437653B2 (en) | System for cooling a developer roll inside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
US9170561B2 (en) |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0219336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145024A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US769786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forming unit nearly orthogonal to developer supply unit | |
KR100896262B1 (ko) | 현상기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 |
JP490889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134279A (ja) |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該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が装填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77414B2 (ja) | 排気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1297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29862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88093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478478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314445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807022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053523B (zh) | 成像设备及其送纸方法 | |
CN103809404A (zh) |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 |
CN101794096B (zh) | 充电装置 | |
CN101620390B (zh) |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 |
JP514418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