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3873B - 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3873B
CN101813873B CN201010117398.9A CN201010117398A CN101813873B CN 101813873 B CN101813873 B CN 101813873B CN 201010117398 A CN201010117398 A CN 201010117398A CN 101813873 B CN101813873 B CN 101813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camera
vibration
fmd200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73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3873A (zh
Inventor
加藤茂
野中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367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9328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667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991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0255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63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13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3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3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38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03B17/54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1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mage capture systems, e.g. camer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nformation/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该照相机可以使佩戴型显示装置进行既能享受到作为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的观察器装置的优点,又不会带给用户不舒适感的图像显示。本照相机具有:摄像部(104),其通过拍摄被摄体而获得图像;振动检测部(109),其检测照相机(100)的振动;发送可否判定部(101),其在通过振动检测部(109)未检测到照相机(100)的振动时,允许将由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发送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200),在通过振动检测部(109)检测到照相机(100)的振动时,禁止将由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发送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200);通信部(108),其在允许发送由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时,将由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发送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200)。

Description

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可佩戴在用户眼部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连动工作的照相机以及与这种照相机协同工作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设备的小型化和高功能化的进展加速,这些高性能设备也可以被携带到室外等。在这样的倾向中,以FMD(眼罩显示器)和HMD(头盔显示器)等名称提出了在室外也可以实现大画面的感觉下的图像鉴赏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209037号公报中提出了将这种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用作照相机的取景器装置。
使用这种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进行的摄影具有如下优点。
(1)可通过大画面的感觉确认图像。
(2)可不受外光的影响确认鲜艳色彩的图像。
(3)照相机在摄影时的朝向和移动的自由度提升。
此时,考察将FMD等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用作取景器装置的情况时,如果摄影时照相机出现小幅度振动,则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也伴随该振动而振动。这种图像可能带给用户不舒适感。另外,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上的图像是通过照相机获得的图像。如上所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中照相机在摄影时的朝向和移动的自由度较高,在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未必是与用户所观看的方向对应的图像。因此用户可能会产生混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佩戴型显示装置进行既能享受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取景器装置的优点,又不会带给用户不舒适感的图像显示的照相机。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佩戴型显示装置进行既能享受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取景器装置的优点,又能考虑到将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用作取景器装置时的成帧容易度的图像显示的照相机以及与该照相机协同工作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照相机,其与构成为可自由佩戴在用户眼部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协同工作,该照相机具有:摄像部,其通过拍摄被摄体而获得图像;振动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照相机的振动;发送可否判定部,其在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允许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在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禁止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以及通信部,其在允许发送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的情况下,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照相机,其与构成为可自由佩戴在用户眼部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协同工作,上述照相机具有:摄像部,其通过拍摄被摄体而获得图像;振动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照相机的振动;以及通信部,其在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允许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在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以比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的图像发送速率慢的图像发送速率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3方式根据第1方式所述的照相机,上述照相机具有:移动方向检测部,其检测对通过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多个图像的各方进行拍摄时的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图像合成部,其生成将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多个图像与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合成而得到的合成图像;以及通信部,其将通过上述图像合成部获得的合成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A和图2B是表示光学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A、图3B、图3C是FMD的外观图。
图4A、图4B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时的情形的图。
图5A是表示用户正确放置照相机时的情形的图。
图5B是表示用户正确放置时应显示于FMD上的图像的图。
图6A是表示照相机产生振动时的情形的图。
图6B是表示照相机产生振动时显示于FMD上的图像的图。
图6C是表示即使产生振动也应在FMD上显示图像的状况的图。
图7A、图7B、图7C是表示振动检测部的振动检测手法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播放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FMD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11A、图11B、图11C是用于说明照相机的振动与构图变更的不同之处的图。
图12是表示播放模式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光学系统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4A、图14B是表示变形例的光学系统的外观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FMD的光学系统、辅助摄像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A、图17B是第2实施方式的FMD的外观图。
图18A是表示用户朝向的方向与照相机的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18B是表示用户朝向的方向与照相机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FMD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21A、图21B、图21C是表示合成显示的例子的图。
图22A、图22B是表示合成显示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合成显示的第2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具有照相机100和眼罩显示器FMD)200。照相机100和FMD200以彼此可自由通信的方式连接起来。通过将由照相机100获得的图像发送给FMD200,可以通过FMD200鉴赏通过照相机100获得的图像。
照相机100具有控制部101、操作部102、摄影镜头103、摄像部104、显示部105、时钟部106、记录部107、通信部108、振动检测部109。
控制部101由构成为照相机用的LSI等构成,接受用户对操作部102的操作而进行对图1的照相机100内部的各块的控制。另外,控制部101还对由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实施白平衡校正等图像处理和压缩解压缩处理等。
操作部102是用于由用户进行照相机100的操作的操作部。操作部102例如包括用于切换照相机100的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的电源按钮、用于指示摄影的准备或执行的快门释放按钮、用于由用户指示图像播放的播放按钮、用于由用户进行有关照相机100的各种选择操作的选择按钮等。如果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则进行AF等摄影准备的指示,如果全按下则指示执行摄影。
摄影镜头103是用于使来自未图示的被摄体的光束射入摄像部104的镜头。摄像部104将基于来自摄影镜头103的光束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而获得图像。进而,摄像部104将图像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输出到控制部101。
显示部105例如设置在照相机100的背面。该显示部105显示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和记录于记录部107的图像等各种图像。显示部105例如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部105确认被摄体的构图和快门时机。
时钟部106对进行图像摄影的日期时刻等计时。记录部107记录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在控制部101进行了压缩的图像。在该记录部107中,以附加了由时钟部106计时得到的摄影日期时刻等摄影条件的图像文件的形式来记录图像。
通信部108是用于进行与FMD200的通信的通信电路。该通信部108按照控制部101的控制向FMD200发送图像。对于照相机100与FMD200的通信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照相机100与FMD200之间既可以使用通过USB电缆等来连接而进行通信的有线通信,也可以使用无线LAN等的无线通信。
振动检测部109检测照相机100的振动。当未通过振动检测部109检测到产生振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允许通过通信部108向FMD200发送图像,当通过振动检测部109检测到产生振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01禁止通过通信部108向FMD200发送图像。
本实施方式的FMD200具有作为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能,可自由佩戴在用户眼部。该FMD200具有控制部201、通信部202、记录部203、显示驱动部204、快门驱动部205、光学系统206、操作部207。
控制部201对FDM200的各块进行控制。该控制包含通信部202的动作控制、记录于记录部203的图像的解压缩处理、显示驱动部204和快门驱动部205的动作控制等。
通信部202是用于进行与照相机100的通信的通信电路,按照控制部101的控制从照相机100接收图像。记录部203记录由通信部202接收的图像。
显示驱动部204按照控制部201的控制,驱动光学系统206中包含的显示部。快门驱动部205按照控制部201的控制,驱动光学系统206中包含的快门。光学系统206是包含用于显示由通信部202接收的图像或记录于记录部203中的图像的显示部的光学系统。后面叙述该光学系统206。
操作部207是用于进行FMD200的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FMD200的动作模式的切换的各种操作部。
图2A、图2B是表示光学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A、图2B所示,光学系统206具有显示部301、光学部302、快门303。
显示部301是用于显示通过通信部202接收的图像或记录于记录部203的图像的显示部。图2A、图2B表示显示部301是液晶显示装置(LCD)的情况的例子。此时的显示部301具有LCD面板301a和背光灯301b。LCD面板301a是将包含液晶的像素进行2维排列而构成的,按照显示驱动部204的控制改变各像素的光的透过率。背光灯301b例如以白色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按照显示驱动部204的控制从LCD面板301a的背面进行光照射。在图2A、图2B的例子中使用LCD作为显示部301,而显示部301不限于LCD。例如也可以使用有机EL显示装置(OELD)作为显示部301。
光学部302具有自由曲面棱镜302a,该自由曲面棱镜302a包括与来自FMD200外部的光的入射方向(图示箭头方向)成45度角的曲面。在形成于该自由曲面棱镜302a上的自由曲面部分上涂覆有半透半反镜302b,进而在半透半反镜302b上接合有用于校正自由曲面棱镜302a的光焦度的校正棱镜302c。
快门303配置于来自FMD200外部的光的入射光路上。当在显示部301上没有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背光灯301b为非点亮状态的情况),快门303如图2A所示成为开放状态。这种情况下,来自FMD200外部的光通过光学部302射入用户眼睛400。因此,用户不会由于戴着FMD200而遮蔽视野,能够获得自然的视场。
另一方面,当在显示部301上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背光灯301b为点亮状态的情况),快门303如图2B所示成为遮光状态。这种情况下,来自FMD200的外部的光被快门303所遮挡,并且基于显示于显示部301上的图像的光沿图2B的箭头所示的光路射入用户眼睛400。由此,用户可以观看到显示于显示部301上的图像。
图3A至图3C是FMD200的外观图。本实施方式的FMD200的外观是如图3A所示的单眼的眼镜状。用户与眼镜同样将形成于FMD200上的弦部200a挂在耳朵上,将鼻子抵接部200b抵靠在鼻子上,从而佩戴FMD200。如上所述,当从照相机100发送的图像显示于FMD200上的时候,如图3B所示快门303关闭。图3A中表示了仅能戴单眼的FMD200,也可以构成为戴在双眼上。此时,图2A、图2B所示的光学系统206需要设置一对。
另外,图3A和图3B表示FMD200的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FMD200设有通信部202的天线202a。另一方面,当FMD200的通信方式为有线通信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FMD200上连接了电缆202b。
图4A、图4B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时的情形的图。当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使用FMD200作为取景器的情况下,如图4A和图4B所示,用户将FMD200戴在眼部上。如果没有从照相机100向FMD200发送图像,则如图4A所示,快门303成为开放状态,用户可以通过平光镜观看外界。另一方面,如果从照相机100向FMD200发送了图像,则如图4B所示,快门303成为遮光状态,用户可通过大画面那样的间隔确认从照相机100发送来的图像。即便FMD200的显示部301的显示画面较小也能在用户眼睛附近进行显示。因此用户可以获得在2米之外能观看到几十厘米的图像的观感。
此时,如图5A所示,在正确放置了照相机100的状态下,用户欲观察的方向与摄影范围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下,用户具有拍摄图片的意图或意识。因此此时如图5B所示,优选在FMD200的显示部301上进行与照相机100的摄影结果吻合的显示。另一方面,当图6所示那样没有稳定地保持照相机100的状态下,如图6B所示,显示于FMD200的显示部301上的图像也发生晃动。因此,这种情况下优选不在FMD200的显示部301上显示图像。其中,如图6C所示,当在半按下照相机100的快门释放按钮102a的状态下,用户即将进行摄影,因而更为优选的是不管是否存在照相机100的振动,都在FMD200的显示部301上显示图像。
图7A至图7C是表示检测照相机100的振动的振动检测部109的振动检测手法的例子的图。振动检测部109例如基于根据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而运算出的运动矢量,检测照相机100的振动。如果摄像部104所获得的图像没有时间变化则可认为照相机100没有晃动。运动矢量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块匹配法对使摄像部104连续动作而获得的图像间的被摄体像的偏移(偏移方向和偏移量)进行运算来求出。如图7A所示,如果运动矢量在图像整体中大致相同,则可判定为被摄体没有运动,而是图像整体在运动,亦即照相机100在运动。在照相机100的移动频繁变化(图像整体的运动矢量的变化大于阈值)的状况下,如图6B所示,显示于FMD200上的图像发生晃动,因而认为照相机100发生了振动。
照相机100的振动还可以使用角速度传感器等振动传感器来进行检测。
另外,如图7B所示,可以在照相机100中设置具有背面镜头109a、背面摄像部19b的振动检测部109。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测经由背面镜头109a在背面摄像部109b中获得的图像中的运动矢量,从而检测照相机100的振动。进而还可以根据照相机100与FDM200之间的光信号的授受状态来检测照相机100的振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7C所示,在照相机100中设置光电二极管110,并且在FMD200中设置发光二极管208。在该图7C的结构中,仅当发光二极管208与光电二极管110彼此相向的状态下,来自发光二极管208的光才被光电二极管110所接收。因此,在从光电二极管110输出信号的期间可以判定为用户放置好了照相机100,照相机100没有产生振动。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详细动作。
首先说明照相机100的工作。图8是表示照相机100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00具有摄影模式和播放模式作为工作模式。摄影模式是用于用户拍摄记录用的图像的工作模式。播放模式是用于播放所记录的图像的模式。这些工作模式的切换例如可通过操作部102的选择按钮的操作来进行。
图8中,照相机100的控制部101首先判定照相机100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101)。在步骤S101的判定中,如果电源接通,则控制部101结束图8的处理。在电源断开时通信部108也工作,当通过通信部108发出了来自FMD200的电源接通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101使照相机100的电源接通。也可以从照相机100侧使FMD200的电源接通。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的判定中,当电源接通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定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摄影模式(步骤S102)。在步骤S102的判定中,当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进行曝光校正(步骤S103)。在该曝光校正中,控制部101根据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和专用的测光传感器的输出,测定被摄体的明亮度。然后控制部101根据测定出的被摄体明亮度,校正图像的明亮度,以使得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的明亮度为适当的明亮度。
接着,控制部101根据通信部108的通信状态判定是否可以进行与FMD200的通信(步骤S104)。在步骤S104的判定中,如果可以进行与FMD200的通信,则控制部101判定是否由操作者半按下了操作部102的快门释放按钮(步骤S105)。在步骤S105的判定中,如果没有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则控制部101根据振动检测部109的输出,判定照相机100是否在振动(步骤S106)。
当在步骤S105的判定中半按下了快门释放按钮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106的判定中照相机100没有振动的情况下,为了在FMD200的显示部301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控制部101将由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通过通信部108发送给FMD200(步骤S107)。
首先,当在步骤S104的判定中判定为无法与FMD2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或步骤S106的判定中判定为照相机100振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在显示部105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108)。此时,由于随拍或后述的构图变更也会产生照相机100的振动。但是,该振动的情况下优选在FMD200上进行显示。因此,步骤S108中判定的振动是用户无意识下产生的不规则的振动。并且在后面会叙述该振动的判定手法。在该照相机100侧的实时取景显示中,控制部101使摄像部104进行连续工作,使显示部105实时地显示通过该连续动作经由摄像部104依次获得的图像。
通过步骤S107或S108中进行的实时取景显示,用户可以确定构图和快门时机。可以在FMD200的实时取景显示时关闭照相机100的显示,实现照相机100的消耗电力的降低。另外,在图8的例子中,如果在步骤S106的判定中判定为照相机100振动的情况下,不进行FMD200的实时取景显示。与此相对,也可以进行减慢FMD200的实时取景显示的显示速率的处理。关于该处理,可考虑例如减慢从通信部108向FMD200的图像发送速率的处理等。
实时取景显示之后,控制部101判定摄影者是否全按下了操作部102的快门释放按钮(步骤S109)。在步骤S109的判定中,判定为没有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101。该情况下,控制部101再次判定照相机100的电源是否接通。另一方面,当步骤S109的判定中判定为按下了快门释放按钮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进行曝光控制(记录用图像的取入)(步骤S110)。取入图像之后,控制部101对所取入的图像实施压缩处理等图像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图像附加由时钟部106所计时的摄影日期时刻等摄影条件,生成图像文件。然后,控制部101将生成的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部107中(步骤S111)。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101。
另外,在步骤S102的判定中,如果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不是摄影模式,则控制部101判定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播放模式(步骤S112)。在步骤S112的判定中,如果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不是播放模式,则处理返回步骤S10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2的判定中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是播放模式,则控制部101进行播放模式的处理(步骤S113)。播放模式的处理之后,处理返回步骤S101。
图9是表示播放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中,控制部101将记录于记录部107中的图像文件中的最后记录的图像文件设定为播放的候选图像(步骤S201)。接着,控制部101判定是否结束播放模式的处理、即是否由用户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步骤S202)。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是指例如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的切换操作等。如果在步骤S202的判定中判定为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则控制部101结束图9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步骤S202的判定中判定为没有进行过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01根据通信部108的通信状态判定是否可以进行与FMD200的通信(步骤S203)。
在步骤S203的判定中判定为无法与FMD2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101从记录部107读取与候选图像对应的图像文件,对图像文件内的图像实施解压缩处理,然后使其在显示部105上显示(步骤S204)。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的判定中判定为可以与FMD2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101从记录部107读取与候选图像对应的图像文件,以进行FMD200中的图像的播放。然后控制部101把读取出的图像文件通过通信部108发送给FMD200(步骤S205)。此时,显示部105可不进行显示。进行这种处理是考虑到用户戴着FMD200并放置好了照相机100,不会注视照相机100的显示部105。
播放图像之后,控制部101判定是否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即是否通过用户对操作部102的操作进行了播放图像的切换操作(步骤S206)。如果在步骤S206的判定中判定为不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201。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1再次判定是否结束播放模式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6的判定中判定为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将记录于记录部107中的图像文件中的摄影日期时刻其次新的图像文件设定为下一个候选图像(步骤S207)。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201。
图10是表示FMD200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此处,本实施方式的FMD200的工作模式具有取景器模式、播放模式、平光镜模式。取景器模式是将FMD200用于照相机100的取景器的工作模式。另外,播放模式是用于播放记录于FMD200的记录部203中的图像的工作模式。进而,平光镜模式是显示部301上不显示图像的情况下快门303为开放状态的工作模式。可以通过FMD200的操作部207来进行取景器模式与播放模式之间的切换。
图10中,控制部201首先判定FMD200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301)。如果在步骤S301的判定中电源断开,则控制部201结束图10的处理。这种情况下,不进行FMD200的图像显示。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1的判定中电源接通,则控制部201控制快门驱动部205,使快门303处于开放状态(步骤S302)。在这种平光镜模式下,用户可以获得平光镜视场。
接着,控制部201判定是否通过通信部202从照相机100接收了图像(步骤S303)。如果在步骤S303的判定中从照相机100接收了图像,则控制部201控制快门驱动部205,使快门303处于遮光状态(步骤S304)。之后,控制部201控制显示驱动部204,使显示部301显示通过通信部202接收到的图像(步骤S305)。
接下来,控制部201判定FMD2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取景器模式(步骤S306)。如果在步骤S306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是取景器模式,则处理返回步骤S303。然后控制部201等待接收来自照相机100的下一张图像。由于在取景器模式中从照相机100逐次发送图像,因此通过在显示部301上显示该图像,从而也可以在FMD200中进行与照相机100相同的实时取景显示。
另外,如果在步骤S306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并非取景器模式、而是播放模式,则控制部201将通过通信部202接收的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部203中(步骤S307)。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301。
另外,如果在步骤S303的判定中,没有从照相机100接收到图像,则控制部201通过通信部202向照相机100发送电源接通的指示(步骤S308)。接受到该指示的情况下,照相机100的电源被接通。接着,控制部201判定FMD2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播放模式(步骤S309)。如果在步骤S309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并非播放模式,则处理返回步骤S30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09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是播放模式,则控制部201控制快门驱动部205,使快门303处于遮光状态(步骤S310)。此后,控制部201对记录于记录部203中的图像文件中的最后记录的图像文件内的图像进行解压缩,然后使其显示在显示部301上(步骤S311)。播放了图像之后,控制部201判定是否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即判定是否通过用户对操作部207的操作进行了播放图像的切换操作(步骤S312)。如果在步骤S312的判定中不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则处理转移到步骤S314。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12的判定中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则控制部201将记录于记录部203中的图像文件中的记录日期时刻其次新的图像文件设定为下一个候选图像,使其显示在显示部301上(步骤S313)。
在步骤S312或步骤S313之后,控制部201判定是否结束播放模式的处理、即判定是否通过用户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步骤S314)。如果在步骤S314的判定中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则处理返回步骤S301。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14的判定中没有进行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则处理返回步骤S312。此时控制部201继续进行候选图像的播放。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照相机100产生振动的期间内不会向FMD200发送图像,因此能够降低对戴着FMD200的用户带来不舒适感的可能性。另外,在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内即使产生振动也会向FMD200进行图像的发送,由此用户可以在摄影时在需要的定时始终对FMD200的图像进行确认。
此时,从如图11A那样放置照相机100的状态起如图11B那样改变照相机100的朝向而导致的动作不同于抖动等造成的照相机100的振动。因而优选继续在FMD200上显示照相机100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运动矢量来检测照相机100的振动。在从图11A向图11B进行构图变更的情况下,如图11C所示,运动矢量的变化方向是恒定的方向。因此,可以分开检测构图变更和抖动。由此,即便在改变位置的同时对较小的被摄体进行摄影的状况下,用户也不必转动,仅凭移动照相机100即可,能够专心于确定构图。认为这种情况下将FMD200用作取景器装置的效果较好。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首先可以在照相机100播放图像时通过图12所示的处理,在FMD200上显示候选图像。也就是说,虽然在摄影时要求实时图像显示,然而在播放时不要求实时性,因此并非发送播放中的候选图像本身,而是发送记录于记录部107中的已压缩过的图像。由此可缩短图像的发送时间,实现节省能源。
图12的流程图是图9的流程图的置换。图12中,控制部101将记录于记录部107中的图像文件中的最后记录的图像文件设定为播放的候选图像(步骤S401)。接着,控制部101对设定为候选图像的图像文件内的图像进行解压缩,然后使其显示在显示部105上(步骤S402)。此后,控制部101判定是否可与FMD200进行通信(步骤S403)。
如果在步骤S403的判定中可以与FMD200进行通信,则控制部101通过通信部108将与设定为候选图像的图像对应的图像文件发送给FMD200,以进行FMD200中的图像播放(步骤S404)。
另外,如果在步骤S403的判定中无法与FMD200进行通信,则控制部101判定是否结束播放模式的处理、即是否通过用户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步骤S405)。如果在步骤S405的判定中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则控制部101结束图12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05的判定中没有进行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则控制部101判定是否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即是否通过用户对操作部12的操作进行了播放图像的切换操作(步骤S406)。如果在步骤S406的判定中不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则处理返回步骤S405。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1再次判定是否结束播放模式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06的判定中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则控制部101将记录于记录部107中的图像文件中的摄影日期时刻其次新的图像文件设定为下一个候选图像(步骤S407)。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401,控制部101播放新设定为候选图像的图像文件。
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即使在照相机100的显示部105上正在显示图像的时候也能向FMD200发送图像文件。
另外,图2所示的光学系统206是以在用户未放置好照相机100的状态下快门303成为开放状态而获得平光镜视场的光学系统为例的。但光学系统206的构成不限于图2所示的内容。例如可以将图13所示的辅助照相机210设置于FMD200中。该辅助照相机210具有摄影镜头210a、摄像部210b、摄像处理部210c。摄影镜头210a具有与摄影镜头103相同的功能,是用于使来自FMD200的外部的被摄体的光束射入到摄像部210b的镜头。具有作为辅助摄像部的功能的摄像部210b具有与摄像部104相同的功能,将基于来自摄影镜头210a的光束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来获得图像。进而,摄像部210b将图像作为数字数据输出到摄像处理部210c。摄像处理部210c对通过摄像部210b获得的图像实施图像处理,并输出给显示驱动部204。
图13所示的结构中,仅凭适当切换显示于显示部301上的图像,就能实现与图2所示的光学系统相同的功能。即,只要进行以下控制即可:在从照相机100接收图像或播放记录于记录部203中的图像的时候以外的时间,在显示部301显示通过辅助照相机210获得的图像。
此时,在图13的结构中,无需在自由曲面棱镜302a上涂覆半透半反镜302b,仅涂覆反射镜302d即可。另外还不需要校正棱镜302c。进而,也不需要快门303,用罩304代替快门303来进行遮光即可。即,通过使用图13的结构,相比图2的结构可简化光学系统206的结构。
还可以使图13的FMD200为图14A所示的双眼对应的FMD,或为图14B那样完全不影响视野的类型的眼镜佩戴型FMD200。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图1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下面仅说明图15中不同于图1的部分。
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01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作为图像合成部的功能。在进行FMD200的图像显示时,该控制部101按照需要合成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生成合成图像。
移动方向检测部119在进行了用户对照相机100的移动操作时,检测其移动方向。该移动方向检测部119例如基于根据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而运算出的运动矢量,检测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运动矢量可以例如通过块匹配法对通过摄像部104获得并使其连续动作而获得的图像间的被摄体像的偏移(偏移方向和偏移量)进行运算来求出。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还可以使用专用的传感器来进行检测。
辅助摄像部217对FMD200外部的被摄体的像进行摄像,将摄像得到的图像作为数字数据输出给显示驱动部204。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系统206、辅助摄像部217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6所示,光学系统206具有显示部311、光学部312、遮光罩313。
显示部311是用于显示通过通信部202接收的图像或记录于记录部203中的图像的显示部。具有与图2A所示的显示部301相同的结构。
光学部312具有自由曲面棱镜312a,该自由曲面棱镜312a形成有曲面,以将来自显示部311的光反射到用户眼睛400。在该自由曲面棱镜312a的自由曲面部涂覆有反射镜312b。
遮光罩313以不会妨碍从FMD200外部向自由曲面棱镜312a射入光的方式配置在自由曲面棱镜312a的前表面上。
另外,如图16所示,辅助摄像部217具有摄影镜头217a、摄像部217b、摄像处理部217c。
摄影镜头217a具有与摄影镜头103相同的功能,是用于将来自FMD200外部的被摄体的光束射入摄像部217b的镜头。摄像部217b具有与摄像部104相同的功能,将基于来自摄影镜头217a的光束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来获得图像。进而,摄像部217b将图像作为数字数据输出给摄像处理部217c。摄像处理部217c对通过摄像部217b获得的图像实施图像处理,输出给显示驱动部204。
根据这种结构,当正在显示部311上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背光灯311b为点亮状态的情况),基于显示于显示部311上的图像的光通过图16的箭头所示的光路射入用户眼睛400。由此,用户可以观看显示于显示部311上的图像。此时,如果显示于显示部311上的图像是来自辅助摄像部217的图像,则用户可以确认存在于本身视线所朝向的方向上的FMD200的外部的像。另一方面,如果显示于显示部311上的图像是从照相机100发送来的图像,则用户可以确认在该时刻照相机100所朝向的方向上存在的像。
图17A、图17B是FMD200的外观图。本实施方式的FMD200的外观是如图17A所示的仅单眼的大致眼镜状,用户与眼镜同样将形成于FMD200上的弦部200a挂在耳朵上,将鼻子抵接部200b抵靠在鼻子上,从而佩戴FMD200。
此时,图17A表示FMD200的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FMD200中设有通信部202的天线202a。另一方面,当FMD200的通信方式为有线通信的情况下,如图17B所示,FMD200上连接有电缆202b。图17A、图17B中表示了仅可单眼佩戴的FMD200,也可以构成为可双眼佩戴。此时需要设置一对图16所示的光学系统206。
此时,如图18A所示,在用户放置好了照相机100的状态下,用户欲观察的方向与照相机100的摄影范围是一致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在FMD200的显示部311上显示存在于用户正观看的方向上的被摄体的图像。与此相对,如图18B所示,当用户仅移动照相机100的情况下,显示与用户正观看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观看到的图像。如果显示这种图像,则用户就有可能出现混乱。尤其在使用将FMD200佩戴在双眼的方式的情况下,用户仅能凭显示部311的图像来识别外界状况,因而出现混乱的可能性更高。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将FMD200用作取景器时,如果存在照相机100的移动,则在FMD200的显示部311上显示表示照相机的移动情形的图像。由此使用户认知到照相机100所朝的方向。
下面说明该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详细动作。
首先说明照相机100的工作。图19是表示照相机100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此处,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具有摄影模式和播放模式。
图19中,照相机100的控制部101首先判定照相机100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501)。如果在步骤S501的判定中电源断开,则控制部101结束图19的处理。即使在电源断开时通信部108也工作,当通过通信部108发出了来自FMD200的电源接通指示时,控制部101接通照相机100的电源。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01的判定中电源接通,则控制部101判定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摄影模式(步骤S502)。如果在步骤S502的判定中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是摄影模式,则控制部101进行曝光校正(步骤S503)。
接着,控制部101根据通信部108的通信状态判定是否可以进行与FMD200的通信(步骤S504)。如果在步骤S504的判定中可以进行与FMD200的通信,则控制部101判定是否由操作者半按下了操作部102的快门释放按钮(步骤S505)。如果在步骤S505的判定中半按下了快门释放按钮,则控制部101使摄像部504工作,将通过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记录于记录部107(步骤S506)。此后,控制部101根据移动方向检测部119的输出判定是否存在照相机100的移动(步骤S507)。在根据运动矢量检测移动方向的情况下,至少需要2张图像。因此第一次在步骤S507中的判定中判定为不存在照相机100的移动。
如果在步骤S507的判定中检测到照相机100的移动,则控制部101根据移动方向检测部119的输出检测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步骤S508)。接着,控制部101合成在步骤S505中记录于记录部107中的图像,生成合成图像,将该合成图像通过通信部108发送给FMD200(步骤S509)。后面将叙述该图像的合成。
另外,如果在步骤S505的判定中半按下了快门释放按钮、或者在步骤S507的判定中不存在照相机100的移动,则控制部101在FMD200的显示部311上进行通常的实时取景显示。因而控制部101将由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通过通信部108发送给FMD200(步骤S510)。
另外,当在步骤S504的判定中不能与FMD2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在显示部105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步骤S511)。在该照相机100的实时取景显示中,控制部101使摄像部104连续工作,将通过该连续工作由摄像部104逐次获得的图像实时地显示于显示部105上。
在进行了实时取景显示或合成图像显示之后,控制部101判定摄影者是否全按下了操作部102的快门释放按钮(步骤S512)。如果在步骤S512的判定中没有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则处理返回步骤S501。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1再次判定照相机100的电源是否接通。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12的判定中全按下了快门释放按钮,则控制部101进行曝光控制(步骤S513)。取入图像之后,控制部101对所取入的图像实施压缩处理等图像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图像附加由时钟部106所计时的摄影日期时刻等摄影条件,生成图像文件。然后,控制部101将生成的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部107中(步骤S514)。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501。
另外,如果在步骤S502的判定中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并非摄影模式,则控制部101判定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播放模式(步骤S515)。如果在步骤S515的判定中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并非播放模式,则处理返回步骤S50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15的判定中照相机100的工作模式是播放模式,则控制部101进行播放模式的处理(步骤S516)。播放模式处理之后,处理返回步骤S501。播放模式的处理与图9所示的处理相同。
图20是表示FMD200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其中,本实施方式的FMD200的工作模式具有取景器模式、播放模式、外部显示模式。取景器模式和播放模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外部显示模式是通过在显示部311上显示来自辅助摄像部217的图像,从而可确认FMD200的外部状况的工作模式。
图20中,控制部201首先判定FMD200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601)。如果在步骤S601的判定中电源断开,则控制部201结束图20的处理。这种情况下不进行FMD200中的图像显示。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01的判定中电源接通,则控制部201控制辅助摄像部217。然后控制部201把在辅助摄像部217中获得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311上(步骤S602)。由此用户可以观察FMD200的外部状况。
接着,控制部201判定是否通过通信部202从照相机100接收了图像(步骤S603)。如果在步骤S603的判定中从照相机100接收到了图像,则控制部201停止来自辅助摄像部217的图像的显示(步骤S604)。此后,控制部201控制显示驱动部204,在显示部311上显示通过通信部202接收到的图像(步骤S605)。
接着,控制部201判定FMD2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取景器模式(步骤S606)。如果在步骤S606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是取景器模式,则处理返回步骤S603。然后控制部201等待接收到来自照相机100的下一张图像。
另外,如果在步骤S606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并非取景器模式、而是播放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1把通过通信部202接收到的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部203中(步骤S607)。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601。
另外,如果在步骤S603的判定中没有从照相机100接收到图像,则控制部201通过通信部202向照相机100发送电源接通的指示(步骤S608)。接收到该指示的情况下,照相机100的电源接通。接着,控制部201判定FMD200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播放模式(步骤S609)。如果在步骤S609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不是播放模式,则处理返回步骤S60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09的判定中FMD200的工作模式是播放模式,则控制部201停止来自辅助摄像部217的图像的显示(步骤S610)。之后,控制部201对记录于记录部203中的图像文件中的最后记录的图像文件内的图像进行解压缩,然后使其显示于显示部311上(步骤S611)。播放图像之后,控制部201判定是否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即判定是否通过用户对操作部207的操作而进行了播放图像的切换操作(步骤S612)。如果在步骤S612的判定中不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则处理转移到步骤S614。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12的判定中进行播放图像的切换,则控制部201把记录于记录部203中的图像文件中的记录日期时刻其次新的图像文件设定为下一个候选图像,并使其显示于显示部311上(步骤S613)。
在步骤S612或步骤S613之后,控制部201判定是否结束播放模式的处理、即是否由用户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步骤S614)。如果在步骤S614的判定中进行了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则处理返回步骤S60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14的判定中没有进行播放模式的结束操作,则处理返回步骤S612。此时控制部201继续进行候选图像的播放。
下面说明步骤S509中的图像合成。如图19中说明的那样,当不存在照相机100的移动的情况下,将通过照相机100的摄像部104获得的图像发送到FMD200,如图21A所示在FMD200的显示部311上显示从照相机100发送来的图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在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时存在照相机移动,则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合成在步骤S106所记录的所有图像,并显示在FMD200的显示部311上。以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所获得的图像作为进行合成的图像是由于认为在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用户具有进行成帧的意图。关于图像的合成,未必一定要仅对在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所拍摄的图像进行。
其中,例如通过按照摄影顺序配置多张图像来进行合成。进而把作为表示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的图像的标记合成在所合成的图像附近。图21B、图21C表示合成显示的例子。
图21B表示在初始时刻即图21A的下一个摄像时刻,照相机100向右向移动的情况下的合成显示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如图21B所示,与初始时刻获得的图像501相邻(图21B中为左侧相邻)地配置下一个图像502来进行合成。在该合成时,优选使作为最新图像的图像502的尺寸大于图像501的尺寸来进行合成。这样用户就能立即认知最新的图像(即当前时刻由照相机100所拍摄到的图像)。进而,在合成显示时,以能够明了从图像501的摄像时起到图像502的摄像时这期间的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的方式将标记502a合成在图像502的附近(图21B的例子中为图像502的上部)。由此用户还可以认知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
图21C表示照相机100在图21B中的下一个摄影时刻进一步向右移动的情况下的合成显示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如图21C所示,以将下一个图像503配置于图像502左侧相邻处的方式进行合成。此时使最新的图像503的尺寸大于图像501、502的尺寸来进行合成。进而,以能够明了在从图像502的摄像时起到图像503的摄像时这期间的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的方式将标记503a合成在图像503的附近(图21C的例子中为图像503的上部)。
关于第4张及第4张之后的合成也相同。即,把最新的图像以大于其他图像的尺寸合成在其前面一个拍摄的图像左侧相邻处,并且把表示移动方向的标记合成在该最新的图像的附近。
通过在FMD200的显示部311上显示如上说明的图21B、图21C那样的图像,从而用户可以认知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和伴随该移动的图像迁移。由此可提升成帧的简易度。
其中,在图21A至图21C的例子中,表示了将最新图像依次在左方向上进行合成的例子。然而只要是按照时间序列配置图像即可,对合成方向不做特别限定。另外,标记的合成位置只要是能明了和各图像的对应关系的位置即可,不做特别限定。
另外,在从图21A至图21C的例子中,将在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获得的所有图像进行合成。与此相对,也可以例如仅合成半按下快门释放按钮之后最初获得的图像和最新的图像。图22A、图22B表示了这种情况下的合成图像的显示例。
图22A表示在初始时刻即图21A的下一个摄像时刻照相机100向左移动的情况下的合成显示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如图22A所示,将下一个图像602配置在初始时刻所获得的图像601的相邻处(图22A为右侧相邻处)来进行合成。在进行该合成时,也与从图21A到图21C的情况下的例子相同,更为优选的是使作为最新图像的图像602的尺寸大于图像601的尺寸来进行合成。进而,在合成显示时,以能够明了在从图像601的摄像时起到图像602的摄像时这期间的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的方式将标记602a合成在图像602附近(图22A的例子中为图像602的上部)。
图22B表示照相机100在图22A的下一个摄像时刻进一步向右移动的情况下的合成显示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如图22B所示,将图像602的下一个图像603配置在图像601的右侧相邻处来进行合成。此时也使最新的图像603的尺寸大于图像601的尺寸来进行合成。另外,以能够明了在从图像602的摄像时起到图像603的摄像时这期间的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的方式将标记603a合成在图像603附近。该移动方向也可以显示的是与作为最初图像的601之间的移动方向。
进而,在图22A、图22B的例子中,可以按照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来确定最新图像的合成位置。例如从最初的图像摄像时起照相机100向右移动的情况下,如图22A和图22B所示,把最新的图像合成在图像601右侧相邻处。另外,例如照相机100从最初的图像摄像时起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将最新的图像702合成在最初的图像701上方。如果进行这样的合成显示,则用户可以仅根据显示于显示部311上的图像就能认知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此时不将标记702a合成在图像702的上部,例如将其合成在图像702的左部。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实时取景显示和合成图像显示分别为独立的处理,也可以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同时,再将合成图像重叠显示于该实时取景显示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照相机100侧进行图像合成。然而也可以仅将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内记录的图像和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从照相机100发送到FMD200,由FMD200进行图像合成。还可以由FMD200来检测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作为此时的照相机100的移动方向的检测手法,可考虑例如检测在通过辅助摄像部217获得的图像中照相机100的运动矢量的变化这样的手法。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本发明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Claims (12)

1.一种照相机,其与构成为可自由佩戴在用户眼部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协同工作,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具有:
摄像部,其通过拍摄被摄体而获得图像;
振动检测部,其检测在摄影时伴随因没有稳定地保持上述照相机而使该照相机发生姿势变化的情况的、上述照相机的振动;
发送可否判定部,其在摄影时根据上述振动检测部检测的输出结果判断为未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允许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在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判断为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禁止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以及
通信部,其在允许发送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的情况下,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检测部基于运动矢量来检测上述照相机的振动,上述运动矢量是根据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而运算出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的整体的运动矢量相等而且图像的整体的运动矢量的变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照相机产生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照相机还具有用于指示摄影准备的快门释放按钮,
上述发送可否判定部在通过上述快门释放按钮指示了摄影准备的期间,不管上述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如何都允许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5.一种照相机,其与构成为可自由佩戴在用户眼部的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协同工作,其特征在于,上述照相机具有:
摄像部,其通过拍摄被摄体而获得图像;
振动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照相机的振动;以及
通信部,其在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允许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在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以比通过上述振动检测部未检测到上述照相机的振动的情况下的图像发送速率慢的图像发送速率将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照相机具有:
移动方向检测部,其检测对通过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多个图像中的各图像进行拍摄时的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以及
图像合成部,其生成将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多个图像与示出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的图像合成而得到的合成图像,
上述通信部将通过上述图像合成部获得的合成图像发送给上述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照相机还具有用于指示摄影准备的快门释放按钮,
上述移动方向检测部检测通过上述快门释放按钮指示了摄影准备的期间的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
上述图像合成部生成合成图像,该合成图像是将在通过上述快门释放按钮指示了摄影准备的期间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多个图像与表示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的图像合成而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合成部按照摄像顺序配置在通过上述快门释放按钮指示了摄影准备的期间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多个图像,并且将表示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的标记合成在上述多个图像中的各图像的附近,由此生成上述合成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合成部将在通过上述快门释放按钮指示了摄影准备的期间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多个图像中的摄像顺序为最后的图像与摄像顺序为最先的图像相邻配置,并且把表示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的标记合成在上述摄像顺序为最先的图像和上述摄像顺序为最后的图像各自的附近,由此生成上述合成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合成部以使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与上述摄像顺序为最后的图像的合成位置对应的方式来生成上述合成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合成部以使上述摄像顺序为最后的图像的尺寸大于其他图像的尺寸的方式来生成上述合成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方向检测部基于运动矢量来检测上述照相机的移动方向,该运动矢量是根据由上述摄像部获得的图像而运算出的。
CN201010117398.9A 2009-02-19 2010-02-12 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3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5553.2A CN103763472B (zh) 2009-02-19 2010-02-12 照相机、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摄影系统以及摄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6755 2009-02-19
JP2009036755A JP2010193287A (ja) 2009-02-19 2009-02-19 カメラ
JP2009-066714 2009-03-18
JP2009066714A JP5199156B2 (ja) 2009-03-18 2009-03-18 カメラ及び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5553.2A Division CN103763472B (zh) 2009-02-19 2010-02-12 照相机、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摄影系统以及摄影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3873A CN101813873A (zh) 2010-08-25
CN101813873B true CN101813873B (zh) 2014-02-26

Family

ID=425595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739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3873B (zh) 2009-02-19 2010-02-12 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CN20141002555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3472B (zh) 2009-02-19 2010-02-12 照相机、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摄影系统以及摄影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555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3472B (zh) 2009-02-19 2010-02-12 照相机、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摄影系统以及摄影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325263B2 (zh)
CN (2) CN101813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2488B2 (en) 2004-12-22 2013-07-09 Oakley, Inc. Data input management system for wearable electronically enabled interface
US20120105740A1 (en) 2000-06-02 2012-05-03 Oakley, Inc. Eyewear with detachable adjustable electronics module
US7013009B2 (en) 2001-06-21 2006-03-14 Oakley, Inc. Eyeglasses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eatures
EP2095178B1 (en) 2006-12-14 2015-08-12 Oakley, Inc. Wearable high resolution audio visual interface
JP2011186636A (ja) * 2010-03-05 2011-09-2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20194692A1 (en) * 2011-01-31 2012-08-02 Hand Held Products, Inc. Terminal operative for display of electronic record
US20120229378A1 (en) * 2011-03-11 2012-09-13 Robert Paul Morris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to a user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 motion
US11145215B1 (en) 2011-03-11 2021-10-12 Sitting Man,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to a user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in motion
US20120259638A1 (en) * 2011-04-08 2012-10-11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levance of input speech
CA2864691C (en) 2012-02-17 2018-05-01 Oakle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ably coup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eyewear
JP2014126753A (ja) 2012-12-27 2014-07-07 Seiko Epson Corp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6082272B2 (ja) * 2013-02-25 2017-02-1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支援情報表示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の保守支援方法、支援情報表示制御装置、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973533A4 (en) 2013-03-15 2016-11-30 Oakley Inc ELECTRONIC ORNAMENTATION FOR EYEWEAR
US10057547B2 (en) * 2013-05-20 2018-08-21 Acp Japan Co., Ltd. Medical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5411380B1 (ja) * 2013-05-20 2014-02-12 正一 中村 医療用撮像記録装置
US9516230B2 (en) * 2013-05-20 2016-12-06 Acp Japan Co., Ltd. Medical image recording/playback device
WO2014201213A1 (en) 2013-06-12 2014-12-18 Oakley, Inc. Modular heads-up display system
KR102088020B1 (ko) * 2013-09-26 2020-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및 제어 방법
US10248856B2 (en) 2014-01-14 2019-04-0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mart necklace with stereo vision and onboard processing
US9578307B2 (en) 2014-01-14 2017-02-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mart necklace with stereo vision and onboard processing
US9915545B2 (en) 2014-01-14 2018-03-1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mart necklace with stereo vision and onboard processing
US9629774B2 (en) 2014-01-14 2017-04-2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mart necklace with stereo vision and onboard processing
US10360907B2 (en) 2014-01-14 2019-07-2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mart necklace with stereo vision and onboard processing
US10024679B2 (en) * 2014-01-14 2018-07-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mart necklace with stereo vision and onboard processing
US9931248B2 (en) * 2014-06-16 2018-04-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n-invasive vision enhancement
US10024667B2 (en) 2014-08-01 2018-07-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earpiece for provid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US9922236B2 (en) 2014-09-17 2018-03-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eyeglasses for provid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US10024678B2 (en) 2014-09-17 2018-07-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clip for provid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USD768024S1 (en) 2014-09-22 2016-10-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Necklace with a built in guidance device
US9576460B2 (en) 2015-01-21 2017-02-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smart device for hazard detection and warning based on image and audio data
US10037712B2 (en) * 2015-01-30 2018-07-3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ision-assis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detecting a classification of an object
US10217379B2 (en) 2015-01-30 2019-02-2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odifying vision-assist device parameters based on an environment classification
US10490102B2 (en) 2015-02-10 2019-11-2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aille assistance
US9586318B2 (en) 2015-02-27 2017-03-0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odular robot with smart device
US9811752B2 (en) 2015-03-10 2017-11-0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smart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ndant object identification
US9677901B2 (en) 2015-03-10 2017-06-1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at optimal times
US9972216B2 (en) 2015-03-20 2018-05-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and playback of information for blind users
US9898039B2 (en) 2015-08-03 2018-02-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odular smart necklace
US10024680B2 (en) 2016-03-11 2018-07-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tep based guidance system
US9958275B2 (en) 2016-05-31 2018-05-0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arable smart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10561519B2 (en) 2016-07-20 2020-02-1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a curved back to reduce pressure on vertebrae
US10432851B2 (en) 2016-10-28 2019-10-0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photography
US10012505B2 (en) 2016-11-11 2018-07-0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earable system for providing walking directions
US10521669B2 (en) 2016-11-14 2019-12-3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uidance or feedback to a user
US10248191B2 (en) * 2016-12-12 2019-04-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Virtual rigid framework for sensor subsystem
US10172760B2 (en) 2017-01-19 2019-01-08 Jennifer Hendrix Responsive route guidance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11656683B2 (en) * 2018-08-10 2023-05-23 Sony Corporation Signal generation device,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reproduction devic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7191A (en) * 1993-12-08 1996-03-05 Goldstar Co., Ltd. Image shake compensation circuit for a digital video sig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4234A (ja) * 1997-04-24 1998-11-13 Sony Corp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JP2001209037A (ja) * 2000-01-26 2001-08-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可変ホログラム素子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US7113204B2 (en) * 2000-02-04 2006-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4139626B2 (ja) * 2002-05-29 2008-08-27 株式会社エルモ社 資料提示装置
US7068444B2 (en) * 2002-09-24 2006-06-27 Kenji Nishi Image display unit and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TWI280036B (en) * 2003-03-11 2007-04-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A digital camera with screen detachable from camera
JP2004304270A (ja) * 2003-03-28 2004-10-28 Nikon Corp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310239B2 (ja) * 2004-06-03 2009-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WO2005122128A1 (ja) * 2004-06-10 2008-04-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装着型情報提示装置
US20060050070A1 (en) * 2004-09-07 2006-03-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image combined with virtual image
CN101231752B (zh) * 2008-01-31 2011-03-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标记真三维全景显示与交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7191A (en) * 1993-12-08 1996-03-05 Goldstar Co., Ltd. Image shake compensation circuit for a digital video signal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09037A 2001.08.03
JP特开2004-304270A 2004.10.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25263B2 (en) 2012-12-04
CN103763472B (zh) 2017-03-01
CN103763472A (zh) 2014-04-30
CN101813873A (zh) 2010-08-25
US20100208121A1 (en) 201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3873B (zh) 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US7102686B1 (en)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image capturing units
CN102860019B (zh) 立体图像再生装置及方法、立体摄像装置、立体显示器装置
US8767083B2 (en) Remote display glasses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CN108535868B (zh)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080010362A (ko) 촬영 장치 및 촬영 방법
JP4979136B2 (ja) 放送受信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415074A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控制方法
US20110267432A1 (en) Camera and camera system
JP5199156B2 (ja) カメラ及び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JP4338500B2 (ja) 撮像装置
JP2009077090A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読み出しシステム
CN103329549B (zh) 立体视频处理器、立体成像装置和立体视频处理方法
CN102081294A (zh) 摄像装置
KR20070113067A (ko) 휴대용 입체 카메라
JP2005311983A (ja) 画像処理装置
KR101799599B1 (ko) 뷰 파인더의 조작성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촬상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0193287A (ja) カメラ
JP2007017746A (ja) 撮像システム、カメラ本体およびレンズ
JP2002218501A (ja) 撮像装置
JP5444483B2 (ja) カメラ及び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033395A (ja) 撮像装置及び立体撮像システム
JP2005110162A (ja) カメラ
JP2010026090A (ja) 外付け用モニタ装置及びカメラのシステム
JP2009017106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