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3257A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3257A
CN101803257A CN200880107597A CN200880107597A CN101803257A CN 101803257 A CN101803257 A CN 101803257A CN 200880107597 A CN200880107597 A CN 200880107597A CN 200880107597 A CN200880107597 A CN 200880107597A CN 101803257 A CN101803257 A CN 101803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order
channel
signal
signal detec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7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上智造
吉本贵司
山田良太
示泽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3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3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J11/004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grouping or ordering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B1/71072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送装置,其与接收装置进行通信,具备:发送参数控制部,其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和发送部,其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7年9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245649号主张优先权,并且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无线接口的基本技术所采用的MC-CDMA(Multi-Carrier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载波码分多址)方式、OFCDM(OrthogonalFrequency 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码分多路复用)方式的发送侧中,使信息码元(symbol)在扩展因子份量的连续的副载波上重复(复制),并且对所重复的副载波乘以扩展码(下面称其为频率轴扩展)。
对于副载波的码元,以可分离的扩展码进行频率轴扩展,因此能够进行码多路复用。在接收侧中,采用将所期望的信息码元扩展而得到的扩展码来进行解扩,由此提取出所期望的信息码元、并且复原以各个副载波所传送的信息,进而进行解调处理。
关于如上所述那样动作的MC-CDMA方式、OFCDM方式,例如在非专利文件1中已记载。MC-CDMA方式、OFCDM方式的接收侧中,为了从码多路复用后的信号中高精度地获得信息码元,需要良好地维持扩展码序列之间的正交性。然而,在移动体通信环境中,因频率选择性衰落而出现用于表示信息码元的信号的振幅、相位发生变动、并且码间的正交性被破坏的情况。
图18是表示从发送机向接收机发送的信号不会衰落时的解扩处理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8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频率f,纵轴表示接收功率p。
如图18所示,针对各个副载波,对信道CH1分别乘以C8.1的扩展码(1,1,1,1,1,1,1,1)、对信道CH2分别乘以C8.2的扩展码(1,1,1,1,-1,-1,-1,-1)。并且,通过将信道CH1、信道CH2码多路复用的信号不会衰落的传播路径,在接收侧中进行接收。在图18中示出了针对该多路复用后的信号,以与信道CH1相乘的C8.1的扩展码(1,1,1,1,1,1,1,1)来进行了解扩处理的情况。
解扩处理的结果,乘以C8.1的扩展码(1,1,1,1,1,1,1,1)的信道CH1的分量成为8,乘以C8.2的扩展码(1,1,1,1,-1,-1,-1,-1)的信道CH2的分量成为0,于是,能够提取出信道CH1的信号。也就是,信道CH2相对于信道CH1维持正交性。
图19是表示从发送机向接收机发送的信号发生衰落时的解扩处理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9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频率f,纵轴表示接收功率p。
如图19所示,可以被视为衰落的结果,针对各个副载波,对信道CH1分别乘以C′8.1的扩展码(1,1,1,1,0.25,0.25,0.25,0.25)、对信道CH2分别乘以C′8.2的扩展码(1,1,1,1,-0.25,-0.25,-0.25,-0.25),通过将信道CH1、信道CH2码多路复用的信号发生衰落的传播路径,在接收侧中进行接收。在图19中示出了针对该多路复用后的信号,以信道CH1的C8.1的扩展码(1,1,1,1,1,1,1,1)来进行了解扩处理的情况。
解扩处理的结果,信道CH1的分量成为5、信道CH2的分量成为3,结果虽然可获得5+3=8的大小的解调信号但是对CH1产生CH2的干扰分量进而正交性被破坏。
如图19所示,在接收侧中,如果在扩展码序列之间的正交性被破坏的状态下进行解扩处理,则所期望的信息码元以外的信号所产生的干扰分量增大,并且无法高精度地提取出信息码元、存在传送质量恶化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手段,提出了如非专利文件2、非专利文件3所示的逐次型干扰消除器(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er)。非专利文件2、非专利文件3所公开的SIC采用了下述步骤:在码多路复用后的接收信号之中、从各个信道信号的接收信号功率、或者、接收信号功率与干扰功率以及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Ratio,信干噪比)大的信道信号起、依次进行解扩、解调、解码,并获得信息码元的判定信号,进而从接收信号中减去采用该判定结果来生成的副本(replica)信号。
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步骤,能够高精度地去除所期望的信道信号以外的信号,能够抑制因扩展码序列之间的正交性被破坏而引起的特性恶化。
通过这样,根据按照由各个信道的接收信号功率或者SINR所决定的信号检测顺序来依次减去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的输出信号所得到的信号,计算出各个信道的信息信号,由此能够抑制扩展码序列的正交性被破坏而引起的特性恶化。
【非专利文件1】前田、新、安部田、佐和橋著「2次元拡散を用いるVSF-OFCDMとその特性」、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報告RCS2002-61、2002年5月
【非专利文件2】石原、武田、安逹著「DS-CDMA周波数領域MAIキヤンセラ」、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報告RCS2004-316、2005年1月
【非专利文件3】秋田、須山、府川、鈴木著「MC-CDMAの送信電力制御を用いた下行链路中的干渉キヤンセラ」、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報告RCS2002-35、2002年4月
然而,在非专利文件2、非专利文件3所示的SIC中,必须根据各个信道信号的接收信号功率、SINR等接收状态的估计结果来决定信道信号检测顺序。因此,在无线接收装置侧中,需要比较接收状态估计结果来决定检测顺序的处理,存在处理量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发送装置接收到将多个信道多路复用的信号的接收装置能够以适当的顺序来检测各个码信道(code channel),并且能够减少接收装置中的处理量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进行通信,具备:发送参数控制部,其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和发送部,其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在本发明中,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因此从发送装置接收到将多个信道多路复用的信号的接收装置能够以适当的顺序来检测各个码信道,并且能够减少接收装置中的处理量。
(2)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该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采用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发送参数,决定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所决定的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3)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该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决定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采用所述信号检测顺序,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4)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
(5)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中,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是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表示发送参数的发送参数控制信息,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所述发送参数控制信息。
(6)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中,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是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所述数据信号。
(7)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功率与其他信道的发送功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所述发送部采用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差异,来发送所述信号检测顺序。
(8)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该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将所述信号检测顺序设为发送功率设定得越高的信道其信号检测顺序越早。
(9)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与其他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所述发送部采用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差异,来发送所述信号检测顺序。
(10)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将所述信号检测顺序设为越是设定了传送速率越低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道其信号检测顺序越早。
(11)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的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的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与其他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所述发送部采用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的差异,来发送所述信号检测顺序。
(12)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具备多路复用部,其对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进行码多路复用。
(13)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装置具备多路复用部,其对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进行空间多路复用。
(14)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具备:检测顺序获取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获取信号检测顺序;和信号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检测顺序获取部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
(15)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中,所述多个信道被码多路复用,所述接收装置具备分离部,其将分配给所述多个信道的信号进行分离。
(16)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中,所述多个信道被空间多路复用,所述接收装置具备分离部,其将分配给所述多个信道的信号进行分离。
(17)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发送装置具备:发送参数控制部,其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和发送部,其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所述接收装置具备:检测顺序获取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获取信号检测顺序;和信号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检测顺序获取部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
(18)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装置具备发送参数控制部,该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所述发送装置的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所述接收装置的检测顺序获取部从所述检测顺序信息中获取信号检测顺序,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检测部根据所述检测顺序获取部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
(19)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装置的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发送参数的发送参数控制信息,所述发送参数是作为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所述接收装置的检测顺序获取部从所述发送参数控制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发送参数建立关联的信号检测顺序。
(20)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装置的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所述发送参数是作为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所述接收装置的检测顺序获取部对所述数据信号所采用的发送参数进行估计,并且从所估计的发送参数中获取信号检测顺序。
(21)另外,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发送方法采用了与接收装置进行通信的发送装置,所述发送装置执行下述过程:发送参数控制过程,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和发送过程,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中,从无线发送装置接收到将多个信道多路复用的信号的无线接收装置能够以适当的顺序来检测各个码信道,并且能够减少无线接收装置中的处理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MCS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检测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图4)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逐次消除器部502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m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发送装置100b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b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表格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表格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功率获取部1203(图14)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表格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18是表示从发送机向接收机发送的信号不会衰落时的解扩处理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从发送机向接收机发送的信号发生衰落时的解扩处理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中:
100a…无线发送装置、101-u…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2…复用部、103…IFFT部、104…GI插入部、105…D/A转换部、106…无线发送部、107…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8…通知信息生成部、109…导频生成部、110…无线接收部、111…A/D转换部、112…解复用部、113…解调部、114…解码部、115…编码部、116…调制部、117…扩展部、200a…无线接收装置、401…接收天线、402…无线接收部、403…A/D转换部、404…GI去除部、405…FFT部、406…解复用部、407…接收数据检测部、408…传播路径估计部、409…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10…MCS决定部、411…报告信息生成部、412…编码部、413…调制部、414…复用部、415…D/A转换部、416…无线发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涉及在移动电话系统中利用了从基站装置至移动台装置的下行链路的新的数据传送系统。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各自具有收发功能,但是本发明如上所述那样其要点是从基站装置至移动台装置的无线通信,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将前者称为无线发送装置,将后者称为无线接收装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无线发送装置100a(也称为发送装置)具有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u、复用部102(也称为多路复用部)、IFFT(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部103、GI(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插入部104、D/A(数字/模拟:Digital/Analog)转换部105、无线发送部106(也称为发送部)、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也称为发送参数控制部)、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也称为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导频生成部109、无线接收部110、A/D(模拟/数字:Analog/Digital)转换部111、解复用部112、解调部113、解码部114。
另外,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u各自具有编码部115、调制部116、扩展部117。
此外,所设置的码信道信号生成部的总数为u个,以与第u用户有关的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u为代表来表示。
第u用户的发送数据首先被输入到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u,并且生成各个码信道信号。在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u中,由编码部115采用卷积码、turbo码等纠错码来进行纠错编码。纠错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在调制部116中被映射到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16QAM(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正交振幅调制)等的调制码元。
编码部115中的编码率、调制部116中的调制方式是根据从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所输出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来决定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是表示例如每个发送数据、每个作为发送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无线接收装置、每个信道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heme:调制及编码形式)的信息,在以后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发送参数控制信息)为表示每个码信道的MCS的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未必限于此。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MCS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MCS表示调制方式与编码率的组合,随着MCS的数值的增大而传送速率也增大。在此,例如当MCS为1的情况下,对应着调制方式为QPSK、每一码元的信息量为2比特、编码率为1/3。
再有,在图2中,当MCS为2时,调制方式为QPSK、每一个码元的信息量为2比特、编码率为1/2。当MCS为3时,调制方式为16QAM、每一个码元的信息量为4比特、编码率为1/3。当MCS为4时,调制方式为QPSK、每一个码元的信息量为2比特、编码率为3/4。当MCS为7时,调制方式为64QAM、每一个码元的信息量为6比特、编码率为3/4。当MCS为8时,调制方式为64QAM、每一个码元的信息量为6比特、编码率为3/4。也就是说,随着MCS由1增加到8,基于调制方式的每一个码元的信息量与编码率之积也增加、传送速率也增加,但是接收质量却下降。
返回到图1,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u的输出,与其他码信道信号生成部的输出一起输入到复用部102,并且与作为通知信息生成部108的输出的控制信号(用于向接收装置通知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息)和检测顺序的信息的信号)、以及作为导频信号生成部109的输出的导频信号一起被多路复用。也就是,采用新的无线资源来发送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和检测顺序的信息的信号。
对于复用部102的输出,在IFFT部103中进行频率时间变换后,在GI插入部104中插入保护间隔,并且在D/A转换部105中进行D/A转换,在无线发送部106中变换为射频之后,从天线118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
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是基于例如从作为移动台装置的对象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来生成。首先,对于由天线118所接收的信号,在无线接收部110中变换为基带信号后,在A/D转换部111中进行A/D变换。
对于A/D转换部111的输出,在解复用部112中分离为数据码元序列和报告信息用码元序列。对于从解复用部112输出的数据码元序列,在解调部113实施解调处理,并且在解码部114中实施纠错解码处理,取出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将从解复用部112输出的报告信息用码元序列输入到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根据报告信息用码元序列所示的报告信息,生成例如调制方式、编码率那样的用于进行自适应调制的信息(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并且将所生成得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输出到编码部115和调制部116。再有,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向通知信息生成部108输出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在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中决定检测顺序,并生成用于向无线接收装置通知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和表示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的控制信号。此外,在此说明了首先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决定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之后,通知信息生成部108根据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来决定检测顺序的情况,但是未必按此顺序进行。例如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决定检测顺序之后,根据所决定的检测顺序来生成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也可。在该情况下,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不需要决定检测顺序,只要生成用于表示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所决定的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即可。关于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与检测顺序之间的关系,将在后面叙述。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检测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中将与码信道对应的码号C1、C2、C3、…、CN与检测顺序1、2、3、…、N对应起来。示出了当作为码信道采用了与从码号C1到码号CN的N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扩展码对应的信道的情况下,按照码号C1→C2→C3→…→CN的顺序、也就是传送速率的由低到高的顺序来进行检测的情况,检测顺序信息是表示这些顺序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发送装置100a中,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不同的方式,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进行设定,并且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参照图3),但不限于此。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信息生成部108采用多路复用的信道的发送参数,来决定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并且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用于表示通知信息生成部108所决定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信息生成部108决定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并且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采用该信号检测顺序,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之后,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用于表示该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信号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于表示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设为用于表示与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发送参数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发送参数控制信息),并且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于表示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设为采用与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从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数据信号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功率与其他信道的发送功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无线发送部106采用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差异来发送信号检测顺序也可。例如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将信号检测顺序设为发送功率设定得越高的信道其信号检测顺序越早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与其他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无线发送部106采用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差异,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信号检测顺序也可。例如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将信号检测顺序设为越是设定了传送速率低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道其信号检测顺序越早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与其他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无线发送部106采用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的差异,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信号检测顺序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既可以由复用部102对多路复用的信道进行码多路复用,也可以复用部102对多路复用的信道进行空间多路复用。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无线接收装置200a(也称为接收装置)是例如作为第u用户的移动台装置的通信目的地的终端。无线接收装置200a具有接收天线401、无线接收部402(也称为检测顺序获取部)、A/D转换部403、GI去除部404、FFT(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部405、解复用部406(也称为分离部)、接收数据检测部407(也称为信号检测部)、传播路径估计部408、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MCS决定部410、报告信息生成部411、编码部412、调制部413、复用部414、D/A转换部415、无线发送部416。
在无线接收装置200a中,由天线401接收从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码多路复用后的信号。对于所接收的信号,在无线接收部402中变换为基带信号后,在A/D转换部403中进行A/D变换,并在GI去除部404中去除保护间隔,在FFT部405中进行时间频率变换。
FFT部405的输出,被输入到解复用部406后,在无线发送装置100a侧分离多路复用后的导频信号和控制信号。导频信号被输入到传播路径估计部408,而控制信号被输入到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传播路径估计部408根据导频信号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并计算每个副载波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另外,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息)以及检测顺序信息。传播路径估计值被输入到接收数据检测部407、MCS决定部410,而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以及检测顺序信息被输入到接收数据检测部407。
在MCS决定部410中,根据所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来决定MCS,并将表示MCS的信息输出至报告信息生成部411。在报告信息生成部411中,生成用于将表示MCS的信息报告给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报告用信息码元序列,并且输出至复用部414。
复用部414将由编码部412、调制部413进行了纠错编码并调制后的发送数据与报告信息用码元序列进行多路复用。对于从复用部414所输出的信号,在D/A转换部415中进行D/A转换后,在无线发送部416中由基带信号变换为射频,并且由天线401向无线发送装置100a加以发送。
在接收数据检测部407中,检测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所发送的数据。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图4)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接收数据检测部407具有检测顺序获取部501、逐次消除器部502。
在无线接收装置200a中,由各个无线发送装置100a自适应调制后的信号被多路复用而所接收。检测顺序获取部501从检测顺序信息中获取码信道的检测顺序。作为一个例子,将传送速率小的检测顺序设为最前,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通知将传送速率大的检测顺序设为之后这样的检测顺序。
通常,在采用逐次消除器来检测信号之际,从可靠性高的信号起依次进行检测时,可得到更良好的检测结果。此外,传送速率小的一方,其信号检测的可靠性更高。
此时,可靠性依赖于无线发送装置100a所设定的发送参数。因此,根据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通知的检测顺序,由无线接收装置200a检测信号,由此能够提高接收质量。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对接收数据正确接收的比例上升,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其中,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所通知的检测顺序是可靠性高到低的顺序,但是对此可以实施有些变更。例如也可以通知优先检测码号C1和码号C2的码信道、接着优先检测码号C3和码号C4的码信道、最后检测其他码信道这样的顺序。在该情况下,接收装置既可以按照码号C1→C2→C3→C4→…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检测,也可以按照码号C2→C1→C4→C3→…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测。
另外,也可以将接收功率、SINR更大的一方的优先级设为更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与随机检测的情况相比,更加提高接收质量。逐次消除器部502被输入将多个数据进行多路复用所获得的接收信号、作为检测顺序获取部501的输出的信号检测顺序通知信号、作为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的输出的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408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并且检测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发送的数据。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逐次消除器部502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逐次消除器部502具有传播路径补偿部601-1、601-2~601-N、码信道信号检测部602-1、602-2~602-N、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1~603-(N-1)、MCI副本生成部604-1、604-2~604-(N-1)、减法部605-2~605-N。此外,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N-1)未被图示。
另外,码信道信号检测部602-1、602-2~602-N具有解扩部606-1、606-2~606-N、解调部607-1、607-2~607-N、解码部608-1、608-2~608-N。
逐次消除器部502按照由信号去除顺序通知信号所设定的顺序,按每个码信道信号进行数据检测以及干扰去除。下面,如图3所示那样将信号去除顺序作为以码号C1~CN的顺序所设定并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从解复用部406(图4)输入的信号,在传播路径补偿部601-1中,根据传播路径估计部408(图4)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利用采用了公知的ZF(Zero-Forcing:迫零)基准、MMSE(Minimum MeanSquare Error:最小均方误差)基准等的权重系数,进行传播路径补偿。
之后,码信道信号检测部602-1检测出对C1的数据。也就是,对于传播路径补偿后的信号,在解扩部606-1中采用码号C1的扩展码进行解扩,并且在解调部607-1中按照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所包含的调制方式来进行解调处理后,输出编码位LLR(Log 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
在解码部608-1中,针对编码位LLR按照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所包含的编码率来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向逐次消除器部502的外部输出对C1的信息位,并且向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1输出编码位LLR。
解码部608-1所输出的编码位LLR被输入到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1,并且生成以采用图1来说明的码信道信号生成部101-u的码号C1的扩展码进行了码扩展的输出的副本。
对于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1的输出,在MCI副本生成部604-1中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408(图4)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相乘,并生成对码号C1的MCI副本。在减法部605-2中从解复用部406(图4)所输入的信号中减去对码号C1的MCI副本,由此进行干扰去除。
采用减去了该对码号C1的MCI副本所得到的信号,检测出对码号C2的数据。
在码号C2的情况下,也进行与码号C1的情况同样的处理。其中,解扩部606-2所采用的扩展码、解调部607-2所采用的调制方式、解码部608-2所采用的编码率分别与码号C2对应。
码信道信号检测部602-2向逐次消除器部502的外部输出对C2的信息位,并且向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2输出编码位LLR。
与码号C1的情况同样,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2根据编码位LLR来生成对码号C2的码信道副本,并且MCI副本生成部604-2生成对码号C2的MCI副本。并且,在减法部605-3(省略图示)中,从减去了对码号C1的MCI副本后所得到的信号中,减去对码号C2的MCI副本。
采用减去了对码号C2的MCI副本后所得到的信号,检测出对码号C3的数据。进行这样的数据检测、MCI副本生成、MCI去除这样的处理,直到检测出对所有码信道C1~CN的信息位。
也就是,最后在减法部605-N中,从解复用部406所输入的信号中减去依次减去与码号C1~Cn-1对应的MCI副本所得到的信号。将减法部605-N的输出输入到传播路径补偿部601-N后,对此乘以来自传播路径估计部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并且对于该值在解扩部602-N中将对码号CN的数据作为信息位进行输出。
其中,解扩部606-N所采用的扩展码、解调部607-N所采用的调制方式、解码部608-N所采用的编码率分别对应于码号CN
接着,说明解调部607-1(图6)的处理。在此,对于采用QPSK调制的情况进行说明。将无线发送装置100a侧所发送的QPSK码元设为X,将无线接收装置200a侧的解扩后的码元设为Xc。将构成X的比特设为b0、b1(b0、b1=±1),则X可由下式(1)来表示。
【式1】
X = 1 2 ( b 0 + jb 1 ) . . . ( 1 )
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根据X的无线接收装置200b侧的估计值Xc,通过下式(2),可计算出比特b0的LLRλ(b0)。
【式2】
λ ( b 0 ) = 2 Re ( X c ) 2 ( 1 - μ ) . . . ( 2 )
其中,Re()表示复数的实部。M是传播路径补偿后的等效振幅,例如将第k副载波中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设为H(k)、将相乘的MMSE基准的传播路径补偿权重设为W(k),则μ为W(k)H(k)。
此外,可通过将式(2)的λ(b0)的实部与虚部置换,来计算出λ(b1)。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m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其中m=1~(N-1)。
码信道副本生成部603-m具有码元副本生成部701、扩展部703。
码元副本生成部701根据所输入的编码位LLR按照所通知的调制方式,生成调制码元的副本。接着,对于调制码元的副本,在扩展部703中以与Cm对应的扩展码来进行扩展并输出。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码元副本生成部701(图7)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此,对于采用QPSK调制的情况进行说明。将构成QPSK调制码元的比特的LLR设为λ(b0)、λ(b1),则QPSK的调制码元的副本可由下式(3)表示。
【式3】
1 2 tanh ( λ ( b 0 ) / 2 ) + j 2 tanh ( λ ( b 1 ) / 2 ) . . . ( 3 )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中,无线接收部402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获取信号检测顺序,并且接收数据检测部407根据无线接收部402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
此外,解复用部406对分配给码多路复用或空间多路复用后的多个信道的信号进行分离。
图8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首先,从检测顺序信息中获取信号检测顺序(步骤S801)。在以后的步骤中,按照步骤S801中决定的信号检测顺序对每个用户逐次进行干扰去除以及数据检测。
首先,从信号检测顺序为最上位的用户起进行处理(步骤S802)。步骤S802中进行干扰去除。其中,关于最上位的用户,无法生成干扰副本,因此将干扰副本的值设为零并进行干扰去除。
干扰去除后的信号进行传播路径补偿、解扩、解调处理、解码处理,来进行数据检测(步骤S803)。
并且,进行是否检测了所有用户的数据的判定(步骤S804),当检测到所有用户的数据的情况下,结束图8的流程图的处理。当尚未检测到所有用户的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步骤S804的数据检测中的解码处理时所获得的LLR来生成干扰副本(步骤S805)。并且,步骤S802中利用该干扰副本进行干扰去除,并且进行下一检测顺序的用户的数据检测。
通过这样,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通知检测顺序,无线接收装置200a中,按照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所通知的顺序逐次进行数据检测以及去除,由此用户的接收质量提高,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当从无线发送装置向无线接收装置通知检测顺序时,采用用于发送检测顺序信息的新的通信资源的情况。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将MCS信息与检测顺序建立关联的信息,由此与MCS信息建立关联来通知检测顺序信息,而不会使用新的通信资源。
通常,在采用逐次消除器来检测信号时,从可靠性高的信号起按照顺序检测时可得到更良好的检测结果。此时,可靠性依赖于无线发送装置所设定的MCS。也就是,存在传送速率较小的一方的解码后的数据的可靠性较高、而传送速率较大的一方的解码后的数据的可靠性较低的倾向。
因此,无线接收装置按照传送速率较小的顺序来检测信号,由此能够提高接收质量。
此外,在此,对于采用传送速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传送速率是通常由调制以及编码方式(还包含速率匹配方式)来决定的,通过这些组合,有时会发生传送速率较小的一方的解码后的数据的可靠性未必更高的情况,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获知解码后的数据的可靠性的顺序即可。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无线发送装置100a中,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从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中,无线接收部402从无线发送装置100a获取信号检测顺序,接收数据检测部407根据无线接收部402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无线接收部402从检测顺序信息中获取信号检测顺序,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根据无线接收部402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作为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表示与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发送参数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发送参数控制信息),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无线接收部402从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中获取与发送参数建立关联的信号检测顺序也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无线发送部106向无线接收装置200a发送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其中发送参数作为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而与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无线接收部402对数据信号所采用的发送参数进行估计,从该估计的发送参数中获取信号检测顺序也可。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发送装置100b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无线发送装置100b由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发送装置(图1)大致相同的构成,因此对其省略详细说明。
其中,无线发送装置100b的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以及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b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无线接收装置200b由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接收装置(图4)大致相同的构成,因此对其省略详细说明。
其中,无线接收装置200b中的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以及接收数据检测部407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根据报告信息用码元序列所示的报告信息,生成例如调制方式、编码率这样的用于进行自适应调制的信息(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
此时,多路复用的多个码信道中,选择至少两种MCS。所生成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输出至编码部115和调制部116。再有,向通知信息生成部108输出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
在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中,生成用于向无线接收装置通知从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输出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并且输出至复用部102。
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息),并且输出至接收数据检测部407。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表格的图。该表格中,对应地记录有MCS(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码号、检测顺序。在无线发送装置100b与无线接收装置200b之间预先共享该图11所示的表格。例如采用与码号C1~C7的7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将与分配给各个信道的发送数据对应的MCS级别设为1~7。在此,MCS级别与图2所示的相同。在该情况下,无线发送装置100b向无线接收装置200b通知与码号C1~C7分别对应的MCS级别,由此无线接收装置200b能够根据图11所示的表格和与码号C1~C7分别对应的MCS级别,按码号C1→C2→C3→C4→C5→C6→C7的顺序进行检测。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200b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接收数据检测部407具有检测顺序获取部1001、逐次消除器部1002。在无线接收装置200b中,由无线发送装置200a自适应调制后的信号被多路复用而加以接收。
检测顺序获取部1001存储有图11所记载的MCS-检测顺序对应信息,根据MCS-检测顺序对应信息和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息),获取所通知的码信道的检测顺序。作为获取检测顺序的方法,能够采用如上所述的采用图11的例子那样的方法。
其中,从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和MCS-检测顺序对应信息中所获得的检测顺序不是唯一决定的顺序也可。例如在码号C1和码号C2的码信道中MCS级别为1、接着在C3和C4的码信道中MCS级别为2、在其他码信道中MCS级别为3的情况下,无线接收装置200b既可以按C1→C2→C3→C4→…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测,也可以按C2→C1→C4→C3→…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测。
检测顺序获取部1001获取检测顺序以后,将表示检测顺序的信号检测顺序通知信号和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输出至逐次消除器部1002。逐次消除器部1002被输入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的接收信号、作为检测顺序获取部1001的输出的信号检测顺序通知信号以及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408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并且进行从无线发送装置100b所发送的数据的检测。此外,逐次消除器部1002能够以与逐次消除器部502同样的构成实现,因此对其省略说明。
通过这样,从无线发送装置100b向无线接收装置200b通知建立关联的检测顺序与用于通知MCS的信息,在无线接收装置200b中按照从无线发送装置100b所通知的顺序来逐次进行数据检测以及去除,由此提高用户的接收质量,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将MCS信息与检测顺序建立关联的信息(参照图11),由此将检测顺序信息与MCS信息建立关联后进行通知而不会使用新的通信资源的情况。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将发送功率与检测顺序建立关联的信息,由此将检测顺序信息与发送功率建立关联后进行通知而不会使用新的通信资源。
通常,在采用逐次消除器来检测信号时,从可靠性高的信号起按顺序检测时,可得到更良好的检测结果。此时,可靠性依赖于无线发送装置中设定的发送功率。也就是,存在发送功率大的一方的解码后的数据的可靠性较高、而发送功率小的一方的解码后的数据的可靠性较低的倾向。
因此,无线接收装置按照发送功率(无线接收装置中接收功率)的顺序检测信号,由此能够提高接收质量。
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发送装置(图1)和无线接收装置(图4)大致相同,因此对其省略说明。
其中,无线发送装置(图1)中的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以及调制部116、无线接收装置(图4)中的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以及接收数据检测部407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根据报告信息用码元序列所示的报告信息,生成例如调制方式、编码率这样的用于进行自适应调制的信息(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和用于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信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振幅控制信息)。此时,在多路复用的多个码信道中,至少设定两种发送功率。所生成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输出至编码部115、调制部116以及通知信息生成部108,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输出至调制部116。
在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中,生成用于将从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输出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通知给无线接收装置的控制信号,并且输出至复用部102。
调制部116将从编码部115输出的信号映射到QPSK、16QAM等调制码元,并且根据从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输出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变更输出调制码元的振幅。此时,进行如下处理等: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表示增大某一码信道中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将调制码元的振幅较大地变更,如果表示减小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将调制码元的振幅较小地变更。
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息),并且输出至接收数据检测部407。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表格的图。在该表格中,对应地记录发送功率偏置与检测顺序。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该图13的表格。例如采用与C1、C2、C3的3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将与分配给各个信道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发送功率级别(接收功率测量值、发送功率偏置值)设为+2、+1、0。在该情况下,无线发送装置向无线接收装置通知与C1、C2、C3分别对应的发送功率偏置值(或者无线接收装置仅仅测量接收功率),无线接收装置能够根据图13所示的表格和与C1、C2、C3分别对应的发送功率偏置值,按照C1→C2→C3顺序进行检测。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接收数据检测部407具有检测顺序获取部1201、逐次消除器部1202、接收功率获取部1203。
在无线接收装置中,由各个无线发送装置自适应调制后的信号被多路复用而加以接收。接收功率获取部1203根据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408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和解复用部406所分离的信号,生成接收功率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偏置值)的信息),并且输出至检测顺序获取部1201。
检测顺序获取部1201存储发送功率偏置值-检测顺序对应信息(图13参照),根据发送功率偏置值-检测顺序对应信息和接收功率信息,获取所通知的码信道的检测顺序。作为获取检测顺序的方法,能够采用如上所述的采用了图13的例子那样的方法。其中,根据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和发送功率偏置值-检测顺序对应信息所获得的检测顺序并不是唯一决定的。
例如在C1和C2的码信道中发送功率偏置值为+2、接着在C3和C4的码信道中发送功率偏置值为+1、在其他码信道中发送功率偏置值为0的情况下,接收装置既可以按照C1→C2→C3→C4→…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测,也可以按照C2→C1→C4→C3→…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测。
检测顺序获取部1201获取检测顺序之后,输出用于表示检测顺序的信号检测顺序通知信号。逐次消除器部1202被输入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的接收信号、作为检测顺序获取部1201的输出的信号检测顺序通知信号、作为自适应解调控制409的输出的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408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并且进行从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检测。此外,逐次消除器部1202能够以与逐次消除器部502同样的构成来实现,因此对其省略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功率获取部1203(图14)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接收功率获取部1203具有传播路径补偿部1301、解扩部1302-1~1302-N、功率算出部1303-1~1303-N。
传播路径补偿部1301根据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408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作为解复用部406的输出的接收信号实施传播路径补偿,将补偿后的接收信号输出至解扩部1302-1~1302-N。
解扩部1302-1~1302-N采用扩展码C1~CN分别对从传播路径补偿部1301输出的补偿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解扩处理。功率算出部1303-1~1303-N根据解扩部1302-1~1302-N所解扩的信号的振幅,计算出与扩展码C1~CN对应的码信道各自中的接收功率(例如取振幅的二次方、或者计算振幅的对数后乘以规定的系数等),输出用于表示所计算出的接收功率的信息即接收功率信息。
此外,传播路径补偿部1301以及解扩部1302-1~1302-N能够分别以与图6中的传播路径补偿部601以及解扩部606-1~606-N同样的模块来实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决定发送功率,在调制部116中变更发送功率的情况,但是变更发送功率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为在复用部414中多路复用之后变更规定的副载波的振幅这样的方法,也可以为在其他时刻变更振幅这样的构成。
通过这样,无线发送装置将检测顺序与信道的发送功率建立关联后通知给无线接收装置,在无线接收装置中按照从无线发送装置所通知的顺序逐次进行数据检测以及去除,由此提高用户的接收质量,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将MCS信息与检测顺序建立关联的信息,由此将检测顺序信息与MCS信息建立关联后进行通知而不会使用新的通信资源的情况。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将发送功率与检测顺序建立关联的信息,由此将检测顺序信息与发送功率建立关联后进行通知而不会使用新的通信资源的情况。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发送功率MCS信息的组合、检测顺序的信息,由此将检测顺序信息与发送功率和MCS信息的组合建立关联后进行通知而不会使用新的通信资源。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图4)是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发送装置(图1)和无线接收装置(图4)大致同样的构成,因此对其省略说明。其中,无线发送装置(图1)中的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以及调制部116、无线接收装置(图4)中的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以及接收数据检测部407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根据报告信息用码元序列所示的报告信息,生成例如调制方式、编码率这样的用于进行自适应调制的信息(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和用于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信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振幅控制信息)。此时,在多路复用的多个码信道中,将发送功率和MCS的组合设定为至少两种。所生成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输出至编码部115、调制部116以及通知信息生成部108,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输出至调制部116。
在通知信息生成部108中,生成用于向无线接收装置通知从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输出的自适应调制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并且输出至复用部102。
调制部116将从编码部115输出的信号映射到QPSK、16QAM等的调制码元,并且根据从自适应调制控制部107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变更输出调制码元的振幅。此时,进行如下处理等: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在表示增大某码信道中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较大地变更调制码元的振幅,在表示减小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较小地变更调制码元的振幅。
自适应解调控制部409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息),并且输出至接收数据检测部407。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表格的图。在该图16的表格中对应地记录有发送功率偏置值、MCS、检测顺序。在无线发送装置与无线接收装置之间预先共享该图16所示的表格。例如采用与C1、C2、C3、C4的3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将与分配给各个信道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发送功率级别(接收功率测量值、发送功率偏置值)设为+2、+1、0、+1,将MCS级别设为1、2、1、3。在该情况下,发送装置将与C1、C2、C3、C4分别对应的发送功率偏置值以及MCS级别通知给接收装置(或者仅仅通知MCS级别,无线接收装置测量接收功率),由此无线接收装置能够根据图16所示的表格和与C1、C2、C3、C4分别对应的发送功率偏置值和MCS级别的组合,按照C1→C2→C3→C4的顺序进行检测。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数据检测部407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接收数据检测部407具有检测顺序获取部1501、逐次消除器部1502、接收功率获取部1503。
在无线接收装置中,由各个无线发送装置自适应调制后的信号被多路复用而加以接收。
接收功率获取部1503根据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408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和解复用部406所分离的信号,生成接收功率信息(表示与各个扩展码对应的信道中的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偏置值)的信息),并且输出至检测顺序获取部1501。
检测顺序获取部1501存储发送功率偏置值-MCS-检测顺序对应信息,从发送功率偏置值-MCS-检测顺序对应信息和接收功率信息以及作为自适应解调控制部的输出的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中,获取所通知的码信道的检测顺序。作为获取方法,能够采用如上所述的采用了图16例子那样的方式。
其中,从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和发送功率偏置值-MCS-检测顺序对应信息中所获得的检测顺序也可以不是唯一决定的。例如在C1和C2的码信道中发送功率偏置值为+2、MCS级别均为1、接着在C3和C4的码信道中发送功率偏置值为+1、MCS级别均为2、在其他码信道中发送功率偏置值为0、MCS级别均为3的情况下,接收装置既可以按照C1→C2→C3→C4→…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测,也可以按照C2→C1→C4→C3→…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测。
检测顺序获取部1501在获取检测顺序之后,输出用于表示检测顺序的信号检测顺序通知信号。逐次消除器部1502被输入将多个数据多路复用的接收信号、作为检测顺序获取部1501的输出的信号检测顺序通知信号、作为自适应解调控制409的输出的自适应解调控制信息、作为传播路径估计部408的输出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并且进行从无线发送装置所发送的数据的检测。此外,接收功率获取部1502和逐次消除器部1502分别能够以与接收功率获取部1202和逐次消除器部502同样的构成实现,因此对其省略说明。
通过这样,无线发送装置将检测顺序与信道的发送功率及MCS级别建立关联后通知给无线接收装置,在无线接收装置中按照从无线发送装置所通知的顺序逐次进行数据检测以及去除,由此提高用户的接收质量,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发送参数例示了对发送数据实施的MCS(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无线发送装置中对多个不同信道采用了多种发送参数,由此通知信道的检测顺序,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通知的检测顺序进行信号检测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扩展因子、发送天线权重、所使用的扩展码等、对解码结果的可靠性带来影响的其他发送参数。
以上,说明了码多路复用时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IDMA(Interleaved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交织多址)等用户多路复用方式中的信号检测中。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载波传送的情况,但是在单载波传送的情况下、例如在进行码多路复用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情况下,也能够实现。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应用于具有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以外的通信系统。例如也能够应用于PLC(Power LineCommunications:电力线通信)等有线通信系统中。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用于实现图1的无线发送装置100a的各部以及图4的无线接收装置200a的各部的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将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读入到计算机系统并执行,由此进行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的控制也可。此外,这里的所谓“计算机系统”包含OS、外围设备等硬件。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再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含如通过互联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刻之内、动态保存程序的、成为此时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一定时刻保存程序的部件。另外,上述程序既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够与将上述的功能已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的程序。
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从发送装置接收到将多个信道多路复用的信号的接收装置能够以适当的顺序检测各个码信道,并且能够减少接收装置中的处理量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等。

Claims (21)

1.一种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参数控制部,其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和
发送部,其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该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采用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发送参数,决定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所决定的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该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决定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
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采用所述信号检测顺序,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是表示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发送参数的发送参数控制信息,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所述发送参数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表示所述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是采用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所述数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功率与其他信道的发送功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
所述发送部采用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差异,来发送所述信号检测顺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该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将所述信号检测顺序设为发送功率设定得越高的信道其信号检测顺序越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与其他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
所述发送部采用信道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差异,来发送所述信号检测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决定部将所述信号检测顺序设为越是设定了传送速率低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信道其信号检测顺序越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与其他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
所述发送部采用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和发送功率的差异,来发送所述信号检测顺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路复用部,其对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进行码多路复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路复用部,其对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进行空间多路复用。
14.一种接收装置,与发送装置进行通信,所述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顺序获取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获取信号检测顺序;和
信号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检测顺序获取部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被码多路复用,
所述接收装置具备分离部,其将分配给所述多个信道的信号进行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信道被空间多路复用,
所述接收装置具备分离部,其将分配给所述多个信道的信号进行分离。
17.一种通信系统,具备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具备:
发送参数控制部,其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和
发送部,其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具备:
检测顺序获取部,其从所述发送装置获取信号检测顺序;和
信号检测部,其根据所述检测顺序获取部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具备发送参数控制部,该发送参数控制部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
所述发送装置的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检测顺序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的检测顺序获取部从所述检测顺序信息中获取信号检测顺序,
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检测部根据所述检测顺序获取部所获取的检测顺序,从多个信道中检测出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的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所述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和用于表示发送参数的发送参数控制信息,所述发送参数是作为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
所述接收装置的检测顺序获取部从所述发送参数控制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发送参数建立关联的信号检测顺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的发送部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采用发送参数所生成的数据信号,所述发送参数是作为用于表示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与所述信号检测顺序建立关联而设定的,
所述接收装置的检测顺序获取部对所述数据信号所采用的发送参数进行估计,并且从所估计的发送参数中获取信号检测顺序。
21.一种发送方法,采用了与接收装置进行通信的发送装置,所述发送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执行下述过程:
发送参数控制过程,按照在多路复用的信道中至少一个信道的发送参数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和
发送过程,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用于表示所述多路复用的信道的信号检测顺序的信息。
CN200880107597A 2007-09-21 2008-09-19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Pending CN1018032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5649 2007-09-21
JP2007-245649 2007-09-21
PCT/JP2008/066991 WO2009038178A1 (ja) 2007-09-21 2008-09-19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3257A true CN101803257A (zh) 2010-08-11

Family

ID=40467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7597A Pending CN101803257A (zh) 2007-09-21 2008-09-19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95597A1 (zh)
EP (1) EP2192710A1 (zh)
JP (1) JP5111512B2 (zh)
CN (1) CN101803257A (zh)
WO (1) WO20090381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5647A (zh) * 2017-09-21 2018-01-3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音视频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4643B2 (en) * 2009-08-06 2013-12-24 Truepath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US8391429B2 (en) 2009-08-26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econstruction weights in a MIMO system with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335286B2 (en) 2009-08-26 2012-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decoding order in a MIMO system with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JP5498767B2 (ja) * 2009-12-01 2014-05-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EP2497192B1 (de) * 2009-12-23 2016-04-20 Power Plus Communications AG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von notching-parametern in einem plc-system sowie ein plc-system
JP2012105523A (ja) * 2010-10-15 2012-05-31 Sony Corp 通信装置、配電制御装置、及び配電制御システム
JP5484637B2 (ja) * 2011-06-22 2014-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3009037A (ja) * 2011-06-22 2013-01-10 Sharp Corp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送信プログラム、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受信プログラム
JP2015053668A (ja) 2013-08-08 2015-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逐次干渉キャンセル処理方法、及び逐次干渉キャンセル制御方法
JP2016100855A (ja) * 2014-11-26 2016-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5501A (zh) * 2004-02-13 2007-05-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设备、调制方法及其程序
CN1968067A (zh) * 2005-11-16 2007-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简化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9998A (ja) * 1997-01-20 1998-08-07 Sony Corp 復調装置
JP3576880B2 (ja) * 1999-09-09 2004-10-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動変調方式識別装置及び自動変調方式識別方法
JP4119696B2 (ja) * 2001-08-10 2008-07-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6801580B2 (en) * 2002-04-09 2004-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processing for multipath channels
KR100585933B1 (ko) * 2003-08-20 2006-06-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0520159B1 (ko) * 2003-11-12 2005-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간섭신호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JP4785736B2 (ja) * 2004-05-11 2011-10-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515155B2 (ja) * 2004-05-25 2010-07-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
GB0423567D0 (en) * 2004-10-23 2004-11-2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imo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imo system
WO2006080506A1 (ja) * 2005-01-31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方法
JP4290660B2 (ja) * 2005-02-14 2009-07-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空間多重信号検出回路及び空間多重信号検出方法
KR100827371B1 (ko) * 2005-11-30 2008-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JP4714588B2 (ja) * 2006-01-16 2011-06-29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基地局装置と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JP2007245649A (ja) 2006-03-17 2007-09-27 Nippon Denki Shinku Glass Kk セラミック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JP2007274042A (ja) * 2006-03-30 2007-10-18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
JP2007274159A (ja) * 2006-03-30 2007-10-18 Toshiba Corp 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886549B1 (ko) * 2007-03-02 2009-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간 간섭억제를 위한 서브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5501A (zh) * 2004-02-13 2007-05-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设备、调制方法及其程序
CN1968067A (zh) * 2005-11-16 2007-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简化最大似然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5647A (zh) * 2017-09-21 2018-01-3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音视频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38178A1 (ja) 2011-01-06
US20100195597A1 (en) 2010-08-05
WO2009038178A1 (ja) 2009-03-26
JP5111512B2 (ja) 2013-01-09
EP2192710A1 (en)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3257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US914820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s
CA2902072C (en) Cqi report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15317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radio communicating method
US8699319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0501617B1 (ko) 3gpp 표준에 따라 부호화된 신호의 수신 방법 및 수신기
US2003011274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operating a code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91178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4594359B2 (ja) 空間的位相符号を使用して遠隔の送信機/受信機と通信するための送信機/受信機とその通信方法
JP2008072722A (ja) Mimo−ofdm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TWI520531B (zh) 使用多接收器仲裁之干擾參數估測方法及裝置
CN104272691A (zh) 支持高级无线接收器的信令以及相关设备和方法
JP2010087707A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189713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装置、接收方法
KR100845498B1 (ko) 다중사용자 다중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처리 장치 및전처리 방법
KR102160148B1 (ko) 다중 안테나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060024297A (ko) 고속 전송률을 가지는 차등 시공간 블록 부호 장치 및 방법
EP11970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with transmit diversity
CN101523735B (zh) 用于mimo系统的信道随机化和时间分集
JPWO2013171823A1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20100246553A1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0583678C (zh) 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
KR100945101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017341A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品質測定方法
Ivanov et al. Performance of 5G SU-MIMO Employing OFDM Bandwidth and Per-Subcarrier Preco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