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1686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1686A
CN101801686A CN200880106594A CN200880106594A CN101801686A CN 101801686 A CN101801686 A CN 101801686A CN 200880106594 A CN200880106594 A CN 200880106594A CN 200880106594 A CN200880106594 A CN 200880106594A CN 101801686 A CN101801686 A CN 101801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
circumferential groove
traverse furrow
forms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6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渕聪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1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1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11/132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asymme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88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由横沟提高吸收声音效果的充气轮胎,为此,在轮胎接地面(2)上具有沿轮胎接地面(2)周向连续形成的周向沟和从周向沟延伸形成的横沟,横沟形成为一端与周向沟相连而另一端封闭,其特征在于,横沟(7)具有从周向沟(5)向轮胎侧缘向一个方向延伸的一方向沟(11)以及从周向沟(5)向轮胎侧缘向另一方向延伸的另一方向沟(14),由共用沟(15)形成一方向沟(11)的与周向沟(5)接近的根部(11a)以及另一方向沟(14)的与周向沟(5)接近的根部(14a),由从共用沟(15)的前端相互分岔而成的沟(19)形成一方向沟(11)的前端部(11b)以及另一方向沟(14)的前端部(5)。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充气轮胎的轮胎接地面形成的沟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轮胎接地面具有沿轮胎接地面周向一圈连续形成的周向沟和从周向沟延长形成的横沟,横沟的一端与周向沟相连,另一端封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上述横沟的结构为具有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朝一个方向延伸的一方向沟以及从一方向沟的前端向轮胎接地面的周向的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两翼状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9305号公报
如上述现有技术所述,在横沟为具有两翼状沟的结构的情况下,吸收噪音的沟的长度为到两翼状沟中较长的一方的前端的距离,较短的一方随之起到增大容积的作用,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增大总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由横沟提高吸收声音效果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轮胎接地面具有沿轮胎接地面周向连续形成的周向沟和从周向沟延伸形成的横沟,横沟形成为一端与周向沟相连而另一端封闭,横沟具有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一方向沟以及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沿另一方向延伸的另一方向沟,由共用沟形成一方向沟的距周向沟较近的根部以及另一方向沟的距周向沟较近的根部,由从共用沟的前端从相互分岔而成的沟形成一方向沟的前端部以及另一方向沟的前端部。因此,用另一方向沟的沟容积来增加由一方向沟的总长度获得的吸收声音效果,因此能由横沟提高吸收声音效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轮胎接地面具有沿轮胎接地面周向连续形成的周向沟和从周向沟延伸形成的横沟,横沟形成为一端与周向沟相连而另一端封闭,横沟具有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向一个方向延伸的一方向沟、从一方向沟的前端向周向沟延伸的折返沟以及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向另一方向延伸的另一方向沟,由共用沟形成一方向沟的与周向沟接近的根部和另一方向沟的与周向沟接近的根部,由从共用沟的前端相互分岔而成的沟形成一方向沟的前端部以及另一方向沟的前端部。因此,能用折返沟在有限的空间上确保一方向沟的长度较长,因此能由横沟提高吸收声音效果。
由于横沟的延伸长度形成为1.0cm~20cm,因此,在因沟长不同而使吸收声音的频率不同的横沟中,能吸收宽度范围较大的频率区域的声音。
一方向沟形成为从周向沟向轮胎一侧缘和周向的一方向向一个方向延伸,折返沟形成为从一方向沟的前端向轮胎另一侧缘和周向的另一方向向一个方向延伸。因此,在沿周向设有多个横沟时,能使沿周向彼此相邻的横沟的端部彼此位于与轮胎赤道面正交的面上,因此,能在轮胎接地面的周向设置较多的横沟,能由较多的横沟提高吸收声音效果。
折返沟和一方向沟所成的角度为20°~45°,因此能沿轮胎接地面的周向设置更多的横沟。
一方向沟的延伸长度与另一方向沟的延伸长度形成为不同的长度,因此,能由延伸长度较长的沟吸收特定频率的声音,能由延伸长度较短的沟提高延伸长度较长的沟带来的吸收声音效果。
一方向沟与另一方向沟均形成为向轮胎接地面的周向的一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使延伸长度较长的沟与周向沟的锐角角度小于延伸长度较短的沟与周向沟的锐角角度。因此,由沿周向延伸的倾向得到增加的延伸长度较长的沟提高吸收声音效果,由向另一侧缘延伸的倾向得到增加的延伸长度较短的沟提高轮胎边缘效应。
另一方向沟与折返沟相平行地形成,因此即使在轮胎沿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相等的边缘效应。
沿轮胎接地面的周向并排设有多个横沟,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横沟的端部彼此位于与轮胎赤道面正交的面上,因此,能沿轮胎的周向设置较多的横沟,能用较多的横沟提高吸收声音效果。
形成横沟的沟壁的至少一部分是由与轮胎接地面所成角度为钝角的倾斜面形成的,因此,能减少横沟内夹石子,即使在石子进入了横沟的情况下,也能由倾斜面从横沟内容易地排出石子,因此,提高了防止夹石子效果,且能由于不容易夹石子而获得了噪音抑制效果。
横沟形成在比轮胎赤道面上的位置向轮胎侧缘侧偏离的位置,以使形成有横沟一侧位于车辆的侧部侧的方式安装充气轮胎,因此能获得操纵稳定性和静音性优良的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轮胎接地面的沟结构图(实施方式1)。
图2是轮胎接地面的沟结构图(实施方式2)。
图3是轮胎接地面的沟结构图(实施方式3)。
图4是轮胎接地面的沟结构图(实施方式4)。
图5是表示横沟的折返沟与另一方向沟的关系的图(实施方式1)。
图6是表示形成横沟的沟壁的倾斜面的剖视图(实施方式4)。
图7是表示轮胎接地面的沟结构图(比较例)。
图8是对性能进行比较的实施方式4和比较例的各轮胎尺寸参数的图。
图9是表示对实施方式4和比较例的轮胎性能进行比较的结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2轮胎接地面,3、4、5、6周向沟,7横沟,7a沟壁,8一端,9另一端,10x一侧缘(侧缘),10y另一侧缘,11一方向沟,11a根部,11b前端部,12前端,13折返沟,14另一方向沟,14a根部,14b前端部,15共用沟,19分岔而成的沟,A轮胎赤道面,B与轮胎赤道面正交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5表示实施方式1,图1表示充气轮胎的轮胎接地面的沟结构(胎面花纹),图5表示横沟的折返沟与另一方沟的关系。
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1(以下简称为轮胎1)的轮胎接地面(胎面部)2具有多个周向沟3、4、5、6以及多个横沟7、7......。各周向沟3、4、5、6是分别沿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绕一圈连续形成的。多个横沟7是从在距轮胎1的赤道面A最近的位置形成的一个周向沟5延长而形成的。周向沟5形成在从轮胎1的赤道面A向轮胎1的一方侧缘即一侧缘10x侧偏离的位置。横沟7形成为其一端8与周向沟5的与一侧缘10x接近的一侧的沟壁10a相连,而另一端9封闭。轮胎1的赤道面A是指横截轮胎1的一侧缘10x和轮胎1的另一侧缘即另一侧缘10y之间的中央以及轮胎1的中心轴线的面。另外,图1中,CL是轮胎接地面的宽度,TX是胎肩部。
横沟7具有:一方向沟11,其从周向沟5的与一侧缘10x接近的一侧的沟壁10a向轮胎1的一侧缘10x的方向以及轮胎1的周向的一方向a向一个方向延伸的一方向沟11;折返沟13,其从一方向沟11的前端12向周向沟5的方向以及轮胎1的周向的另一方向b延伸;另一方向沟14,其从周向沟5向轮胎1的一侧缘10x和轮胎1的周向的一方向a朝与一方向沟11的一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延伸。由共用沟15形成了一方向沟11的与周向沟5接近的根部11a和另一方向沟14的与周向沟5接近的根部14a,由从共用沟15的前端相互分岔而成的沟19形成了一方向沟11的前端部11b和另一方向沟14的前端部14b。另一方向沟14的前端与周向沟6的另一沟壁61之间由被称为刀槽花纹的0.1~0.5mm左右的沟宽的线状沟62连接。
沿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并排设有多个横沟7,在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横沟7、7的端部彼此位于与轮胎1的赤道面A正交的面B上。换言之,在轮胎1的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横沟7、7的端部彼此是位于一方面C与另一方面D之间的横沟混合区域E,该一方面C是与轮胎1的赤道面A正交且与沿在周向相邻的一方横沟7的周向的方向上的一端8连接的面,该另一方面D是与轮胎1的赤道面A正交且与沿在周向相邻的另一方横沟7的周向的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的面、即与一方向沟11的前端12连接的面。即,多个横沟7并不是沿着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隔开周向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构造,而是使2个横沟7、7的端部在一方面C与另一方面D之间的横沟混合区域E重叠布置的构造。位于横沟混合区域E的横沟7的端部长度为横沟7的周向长度的10%~50%。因为采用了上述结构,与多个横沟7是沿着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隔开周向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构造相比,能沿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设置更多的横沟7。即,由于能沿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设置更多的横沟7,因此能由横沟7提高吸收声音效果。另外,横沟混合区域E的刚性起伏变小。即,由于横沟混合区域E内的刚性差异变小,因此能获得振动抑制效果。
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形成为比另一方向沟14的延伸长度长。即,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形成为与另一方向沟14的延伸长度不同的长度。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为2cm~19cm,折返沟13的延伸长度为1cm~10cm,另一方向沟14的延长长度为1cm~10cm。例如,通过使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为10cm,折返沟13的延伸长度为3cm,另一方向沟14的延伸长度为3cm,从而由一方向沟11承担吸收声音效果,相对于一方向沟11而言,折返沟13和另一方向沟14起到承担提高沟长度和沟容积的作用。另外,由于折返沟13和另一方向沟14还具有边缘效应,因此能够获得平衡地发挥吸收声音效果和边缘效应的效果。通过使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为10cm,使折返沟13的延伸长度为5cm,从而能确保承担吸收声音效果的沟的长度较长,能够获得能吸收频率更低的声音的效果。通过使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为10cm,使另一方向沟14的延伸长度为5cm,能够提高起到吸收声音效果的沟的容积,因此能获得能够提高一方向沟11的吸收声音效果的效果。
如图5所示,沟壁10a与一方向沟11所成角度中的锐角角度α1同沟壁10a与另一方向沟14所成锐角角度α2的关系为α1<α2。即,延伸长度较长的一方向沟11相对于沟壁10a的锐角角度α1小于延伸长度较短的另一方向沟14相对于沟壁10a的锐角角度α2。另外,一方向沟11与折返沟13所成的角度α3形成为20°~45°。特别地,角度α3优选是形成为25°左右。
另一方向沟14的延伸方向与折返沟13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即,另一方向沟14与折返沟13形成为基本平行。即,另一方向沟14与折返沟13形成为平行或形成为接近于平行的状态。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轮胎1是以使形成有横沟7的轮胎的一侧缘10x侧位于未图示的车辆的侧部侧且使轮胎的另一侧缘10y侧位于车辆的中央侧的状态安装在车辆上。
另外,周向沟3、4形成为在轮胎接地面2上比赤道面A更接近另一侧缘10y。周向沟5、6形成为在轮胎接地面2上比赤道面A更接近一侧缘10x。另外,轮胎接地面2具有:一方向沟22,其从周向沟5的与另一侧缘10y接近的另一侧沟壁10b向另一侧缘10y及周向的另一方向b向一个方向延伸,且与周向沟4的一沟壁21相连;一方向沟24,其从周向沟4的另一沟壁23向另一侧缘10y及周向的另一方向b向一个方向延伸;线状沟26,其被称为刀槽花纹,从周向沟3的另一沟壁25向另一侧缘10y向一个方向延伸;一方向沟27,其从线状沟26的前端向另一侧缘10y向一个方向延伸;一方向沟31,其从周向沟3的一个沟壁30向一侧缘10x及周向的一方向a向一个方向延伸;一方向沟64,其从周向沟6的一个沟壁63向一侧缘10x向一个方向延伸。一侧缘10x侧的胎肩部TX具有沟65,在沿周向设有多个一方向沟64,每隔一个一方向沟64就设有从其端部向周向的一方向a延伸的上述沟65。另一侧缘10y侧的胎肩部TX具有在胎肩部TX上从一方向沟27的前端朝周向的一方向a和另一方向b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分岔沟28、29。一方向沟11、一方向沟22、一方向沟24、线状沟26和一方向沟27形成为能位于圆弧的弧线上。
采用该实施方式的轮胎1,由于在轮胎接地面2上具有由一方向沟11、折返沟13和另一方向沟14构成的横沟7,因此,能提高制动性能(traction)和排水性能,且能由横沟7分散因周向沟5形成管状空间而产生的气柱管共鸣音的特定频率,提高了吸收声音效果。
具有共用沟15,该共用沟15形成具有在周向沟5开口的开口部18的根部,还具有在共用沟15的前端分岔延伸的一方向沟11和另一方向沟14。即,由于具有在接近开口部18的位置分岔的一方向沟11和另一方向沟14,因此,能由延伸长度较长的一方向沟11吸收特定频率的声音,并且利用延伸长度较短的另一方向沟14的沟溶积,使另一方向沟14提高一方向沟11的吸收声音效果。
一方向沟11形成为从周向沟5向轮胎1的一侧缘10x及周向的一方向a向一个方向延伸,折返沟13形成为从一方向沟11的前端12向轮胎1的另一侧缘10y和周向的另一方向沿一个方向延伸,因此,在沿周向设有多个横沟7的情况下,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横沟7的端部彼此能位于与轮胎1的赤道面A正交的面B上,因此,能沿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设置较多的横沟7,能由较多的横沟7提高吸收声音效果。
通过使一方向沟11和折返沟13所成的角度α3形成为20°~40°,特别是,形成为25°左右,从而能沿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设置更多的横沟7,能进一步提高吸收声音效果。
由于延伸长度较长的一方向沟11与沟壁10a的锐角角度α1形成为小于延伸长度较短的另一方向沟14与沟壁10a的锐角角度α2,因此,一方向沟11在周向延伸的倾向变大,由该一方向沟11提高轮胎1的吸收声音效果,并且,另一方向沟14向一侧缘10x延伸的倾向变大,由另一方向沟14提高轮胎1的边缘效应。
另一方向沟14和折返沟13形成为基本平行,因此,即使在轮胎1沿周向的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相等的边缘效应。
由于周向上相邻的横沟7、7的端部彼此位于与轮胎1的赤道面A正交的面B上,因此,能在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设置较多的横沟7,能由较多的横沟7提高吸收声音效果。
通过采用使在轮胎1的周向上相邻的横沟7、7的端部彼此位于横沟混合区域E的结构,能沿轮胎接地面2的周向设置较多的横沟7,能由较多的横沟7提高吸收声音效果,并且减少了横沟混合区域E内的刚性差异,提高了振动抑制效果。
通过使形成有横沟7的轮胎1的一侧缘10x侧位于车辆的侧部侧地将轮胎1安装在车辆上,能获得操纵稳定性和静音性优良的轮胎1。
实施方式2
如图2所示,横沟7由一方向沟11和折返沟13形成,且其他结构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的具有轮胎接地面2的充气轮胎1。
采用该实施方式2,由于横沟7是由一方向沟11和折返沟13形成,因此能确保承担吸收声音效果的沟的总长度,因此,能由横沟7提高吸收声音效果。在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通过使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为9cm,使折返沟13的延伸长度为4cm,能确保承担吸收声音效果的沟的总长度较长,因此,与仅设有一方向沟11的情况相比,能获得能吸收更低频率的声音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如图3所示,横沟7由一方向沟11和另一方向沟14形成,且其他结构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的具有轮胎接地面2的充气轮胎1。
采用实施方式3,由于横沟7由一方向沟11和另一方向沟14形成,因此,沟长度较长的一方向沟11承担吸收特定频率的声音的效果,另一方向沟14用其沟容积增大横沟7的总的沟容积,因此,能由横沟7提高吸收声音效果。在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通过使一方向沟11的延伸长度为9cm,另一方向沟14的延伸长度为4cm,从而与仅设有一方向沟11的情况相比增大了总的沟容积,因此能获得提高横沟7的吸收声音效果。
实施方式4
如图4和图6所示,形成横沟7的沟壁7a的至少一部分是由与轮胎接地面2所成角度为钝角α5的倾斜面40形成,其他结构可以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的具有轮胎接地面2的充气轮胎1。
采用实施方式4,除了具有第1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有如下的技术效果,即,由于形成横沟7的沟壁7a的至少一部分是由倾斜面40形成,因此,能减少横沟7夹石子的情况,即使在石子进入了横沟7的情况下,倾斜面40也能容易地从横沟7内排出石子,因此能提高防止夹石子的效果,且由于不容易夹石子而能获得抑制噪音效果。
验证结果
对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轮胎性能与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轮胎性能进行验证比较。实施方式4的轮胎及比较例的轮胎的轮胎接地面宽度CL为166mm,图8示出轮胎的沟的各参数。在图8中,横沟的宽度是指平均值,沟角度是指沟壁相对于铅垂的假想沟壁的角度。图9是对实施方式4的轮胎与比较例的轮胎进行比较评价而得到的结果。图9表示在将比较例的轮胎的评价作为100时对实施方式4的轮胎的评价。如图9所示,可知,在干燥路面操纵稳定性、噪音抑制效果、防止花纹块夹石子效果中,实施方式4的轮胎均优于比较例的轮胎。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示出了仅在周向沟5上设有横沟7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多个周向沟上分别形成横沟7。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轮胎接地面具有沿轮胎接地面周向连续形成的周向沟和从周向沟延伸形成的横沟,横沟形成为一端与周向沟相连而另一端封闭,其特征在于,
横沟具有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一方向沟以及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沿另一方向延伸的另一方向沟,由共用沟形成一方向沟的距周向沟较近的根部以及另一方向沟的距周向沟较近的根部,由从共用沟的前端相互分岔而成的沟形成一方向沟的前端部以及另一方向沟的前端部。
2.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轮胎接地面具有沿轮胎接地面周向连续形成的周向沟和从周向沟延伸形成的横沟,横沟形成为一端与周向沟相连而另一端封闭,其特征在于,
横沟具有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一方向沟、从一方向沟的前端向周向沟延伸的折返沟以及从周向沟向轮胎侧缘向另一方向延伸的另一方向沟,由共用沟形成一方向沟的与周向沟接近的根部和另一方向沟的与周向沟接近的根部,由从共用沟的前端相互分岔而成的沟形成一方向沟的前端部以及另一方向沟的前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横沟的延伸长度形成为1.0cm~2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一方向沟形成为从周向沟向轮胎一侧缘和周向的一方向沿一个方向延伸,折返沟形成为从一方向沟的前端向轮胎另一侧缘和周向的另一方向沿一个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折返沟和一方向沟所成的角度为20°~4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一方向沟的延伸长度与另一方向沟的延伸长度形成为不同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一方向沟与另一方向沟均形成为向轮胎接地面的周向的一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使延伸长度较长的沟相对于周向沟的锐角角度小于延伸长度较短的沟相对于周向沟的锐角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另一方向沟与折返沟相平行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沿轮胎接地面的周向并排设有多个横沟,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横沟的端部彼此位于与轮胎赤道面正交的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形成横沟的沟壁的至少一部分是由与轮胎接地面所成角度为钝角的倾斜面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横沟形成在比轮胎赤道面上的位置向轮胎侧缘侧偏置的位置,以使形成有横沟一侧位于车辆的侧部侧的方式安装充气轮胎。
CN200880106594A 2007-09-12 2008-09-09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018016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6329 2007-09-12
JP2007236329A JP4813436B2 (ja) 2007-09-12 2007-09-12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08/066207 WO2009034959A1 (ja) 2007-09-12 2008-09-09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1686A true CN101801686A (zh) 2010-08-11

Family

ID=40451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6594A Pending CN101801686A (zh) 2007-09-12 2008-09-09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9567B2 (zh)
EP (1) EP2193937B1 (zh)
JP (1) JP4813436B2 (zh)
CN (1) CN101801686A (zh)
WO (1) WO200903495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630A (zh) * 2015-01-29 2016-08-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5835632A (zh) * 2015-01-29 2016-08-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6573501A (zh) * 2014-08-12 2017-04-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794717A (zh) * 2014-09-05 2017-05-3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655516A (zh) * 2018-01-30 2020-09-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8622B1 (en) * 2007-10-12 2012-07-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JP4548551B2 (ja) * 2008-11-18 2010-09-2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94161B1 (ja) * 2009-04-17 2010-01-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1077562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ソシエテ 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ミシュラ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トレッド
WO2011077561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ソシエテ 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ミシュラ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トレッド
JP5140146B2 (ja) * 2010-12-09 2013-0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11808B2 (ja) * 2013-04-12 2017-04-1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501082A (ja) 2013-12-26 2017-01-12 ブリヂストン アメリカズ タイヤ オペレ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可撓性ゲート装置を有するタイヤトレッド
JP7081229B2 (ja) * 2018-03-13 2022-06-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1516435A (zh) * 2020-05-15 2020-08-11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防夹石轮胎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4381B1 (en) * 1999-07-26 2002-11-0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axial grooves
US20070051448A1 (en) * 2003-05-21 2007-03-08 Keita Yumii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read pattern of the tire
JP2007112218A (ja) * 2005-10-18 2007-05-1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トレッドの傾斜溝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8199A (en) * 1976-04-05 1979-12-11 Uniroyal, Inc. Noise reduction in pneumatic tires
JP3226966B2 (ja) * 1992-06-25 2001-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205395B2 (ja) * 1992-07-22 2001-09-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171316A (ja) * 1992-12-04 1994-06-2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5526860A (en) * 1993-08-27 1996-06-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644970B2 (ja) * 1993-12-27 1997-08-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336512B2 (ja) * 1994-01-28 2002-10-2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34208A (ja) * 1994-03-14 1996-02-06 Kumho & Co Inc 雨下路面の排水を良くしたトレッド・パターン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IT1287154B1 (it) * 1996-11-12 1998-08-04 Pirelli Fascia battistrada di pneumatico,particolarmente per autoveicoli fuoristrada
JP4518641B2 (ja) * 2000-07-18 2010-08-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458583S1 (en) * 2001-12-21 2002-06-1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JP4122179B2 (ja) * 2002-06-18 2008-07-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58059B2 (ja) * 2003-07-02 2011-08-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22790B2 (ja) * 2004-08-31 2010-08-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15895B2 (ja) * 2005-07-07 2012-04-1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の製造法
JP4721892B2 (ja) * 2005-12-13 2011-07-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84096B2 (ja) * 2005-12-14 2011-05-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182147A (ja) * 2006-01-06 2007-07-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574765S1 (en) * 2007-11-26 2008-08-12 Bridgestone Firestone North American Tire, Llc Tire trea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4381B1 (en) * 1999-07-26 2002-11-0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axial grooves
US20070051448A1 (en) * 2003-05-21 2007-03-08 Keita Yumii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read pattern of the tire
JP2007112218A (ja) * 2005-10-18 2007-05-1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トレッドの傾斜溝構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3501A (zh) * 2014-08-12 2017-04-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573501B (zh) * 2014-08-12 2019-01-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794717A (zh) * 2014-09-05 2017-05-3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794717B (zh) * 2014-09-05 2019-05-1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835630A (zh) * 2015-01-29 2016-08-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5835632A (zh) * 2015-01-29 2016-08-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5835630B (zh) * 2015-01-29 2019-07-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11655516A (zh) * 2018-01-30 2020-09-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34959A1 (ja) 2009-03-19
EP2193937B1 (en) 2012-07-04
EP2193937A4 (en) 2011-05-18
EP2193937A1 (en) 2010-06-09
JP4813436B2 (ja) 2011-11-09
US8789567B2 (en) 2014-07-29
US20100212796A1 (en) 2010-08-26
JP2009067173A (ja)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1686A (zh) 充气轮胎
CN105172478B (zh) 充气轮胎
EP3147139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2837564B (zh) 充气轮胎
RU2471639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CN101554829B (zh) 充气轮胎
US8267133B2 (en) Pneumatic tire
US9738120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2218976B (zh) 充气轮胎
JP54405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546075B1 (en)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KR101754428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5564160A (zh) 充气轮胎
KR101475670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JP44881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AU2010202370A1 (en) Pneumatic tyre
CN110509724B (zh) 轮胎
KR20170074999A (ko) 공기입 타이어
EP2990230B1 (en) Pneumatic tire
US10814678B2 (en) Tire
CN107791751A (zh) 轮胎
CN110337374A (zh) 重型拖车的轮胎胎面
JP201307901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3015408A1 (ja) タイヤ
CN101352996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