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0687A - 环式以太网系统、环式交换集线器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式以太网系统、环式交换集线器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0687A CN101800687A CN201010110389A CN201010110389A CN101800687A CN 101800687 A CN101800687 A CN 101800687A CN 201010110389 A CN201010110389 A CN 201010110389A CN 201010110389 A CN201010110389 A CN 201010110389A CN 101800687 A CN101800687 A CN 1018006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ing
- shaped switch
- subring
- handl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式以太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环式交换集线器及其控制方法。设置连接2个子环(51、52)的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通过在这些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上根据相互交换的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进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而一方作为现用系统动作使子环(51、52)间中继连接,同时另一方作为待机系统动作,停止子环(51、52)间的中继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注册商标)通信技术,特别涉及采用了多个子环的环式以太网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在对大楼设备、工厂设备进行监控的监控系统中,以具有信息收集功能、控制功能等各种功能的通信设备作为节点,经由通信网络进行连接,根据来自这些节点的信息,利用中央监视装置对各个设备进行监控。在这样的监控系统中,以太网被用为通信网络。
利用以太网连接多个节点时,基本上是使各节点分别连接在集线器、交换集线器上的星形配线方式。这样的星形配线方式适合于规模比较小的办公环境,但未必适合于大楼设备、工厂设备等大规模设备。其理由是因为在星形配线方式中,需要分别通过单独的配线集线器和交换集线器与各节点连接,在大范围设置节点时,连结节点间的配线复杂化,配线工程、维护的作业负担增大。
在这样的以太网中,用搭接配线方式连接各节点的环式以太网被提出。此环式以太网利用回避通信路径内的环拓扑引起的通信错误的STP(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IEEE 802.1D)功能、和对其进行改善的RSTP(快速STP:Rapid STP/IEEE 802.1w)功能等网络控制功能,能够实现系统的冗余化。
图9是典型的环式以太网系统的构成例。这里,多个节点N经由环式以太网交换集线器被连接到环L。通常,利用被搭载在以太网交换集线器上的RSTP、STP等网络控制功能,从环连接的节点中选择1个根节点R,通过在此根节点R和其他节点间交换被称为BPUD(Bridge Protocol DataUnit:网桥协议数据单元)的网络控制信息,并根据节点间的环成本设定树拓扑的现用系统通信路径。
此时,对现用系统通信路径以外的无需路径,通过阻塞该节点的端口,而设定为故障时的备用系统通信路径。
在图9的例子中,作为从根节点R到节点N1的路径,可考虑逆时针转和顺时针转。此时,当逆时针转的成本比顺时针转低时,选择逆时针转的路径作为现用系统通信路径。因此,从节点N1到节点N2的路径变为无需路径,位于此无需路径的端点上的任一个的节点N1或节点N2被阻塞。因此,由环拓扑组成的原来的环L被变更为由从根节点R到节点N1及到节点N2的2个分支路径组成的树拓扑。
因此,即使是物理上形成了环拓扑的网络,也能回避数据环路的发生。另外,当任一节点上变得不能接收根节点R定期发送的BPUD时,可判断在根节点R和该节点间的路径上发生了故障。这样的情况下从该节点向与根节点R相反的方向发送再构筑请求。对应此再构筑请求的接收,阻塞的节点解除该阻塞。由此,被阻塞的备用系统通信路径被利用,新通信路径被再构筑。
因此,在图9的例子中,当地点P发生了故障时,从节点N3发送再构筑请求,通过节点N1地点B的阻塞被解除,从根节点R到节点N3的新路径被再构筑。
利用此环式以太网,用1个环实现了大楼设备、工厂设备等中采用的大规模以太网时,由于所有的节点共有1个环,所以作为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作为解决这样的课题的技术,提出了将各节点分配连接到多个子环上,利用一般的交换集线器,相互连接这些子环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由此,风险被分散到各子环上,所以作为系统的可靠性被改善。
在这样的以往技术中,由于物理上独立的子环通过一般的交换集线器连接,所以在子环间不仅是用户数据、即使是网络控制用数据也能够相互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不仅是以太网通信,在网络控制上也形成了1个域。
因此,根据上述以往技术,在任意子环上发生的故障向其他子环传播,所以即使在正常的子环上也因网络控制功能而执行通信路径的再构筑动作,所以存在暂时阻碍正常的子环所连接的节点间的以太网通信的问题。
图10是以往技术的环式以太网的构成例。这里,构成了3个子环L1~L3,分别被连接于交换集线器。此交换集线器与搭载在节点上的RSTP、STP等的网络控制功能对应,具有将此网络控制功能中采用的BPUD、或再构筑请求在子环L1~L3间转发的功能。
因此,在网络控制功能上,子环L1~L3被视为1个环,从子环L1的根节点R发送的BPUD也被转发给其他的子环L2、L3。
这里,例如在环L1的地点P发生了故障时,从节点N1向节点N2发送再构筑请求,位于节点N1和节点N2间的地点B上的阻塞被解除。由此,利用连结被阻塞的节点N1和节点N2的备用系统通信路径,再构筑从根节点R到节点N1的新通信路径。
此时,为了再构筑新的通信路径,即使在被连接到发生故障的子环L1以外的子环L2、L3上的各节点上也进行再构筑动作,所以与正常的子环连接的节点间的以太网通信会被暂时地阻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4422号公报
作为解决如上以往技术课题的关联技术,在环连接控制电路上,当从子环上接收到包含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其他子环输出的方法被考虑。
图11是由关联技术组成的具有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环式以太网的构成例。在此环式交换集线器60上,对应2个子环51、52地设置的环连接控制电路61A、61B通过交换集线器部62连接。
在环连接控制电路61A、61B中,当从子环51、52一端的端口接收到包含与子环51、52有关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交换集线器部62输出,同时使该MAC帧输出给子环51、52的另一端的端口。
由此,对于经由交换集线器部62连接的其他子环来说,能够抑制子环51、52上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的影响。因此,即使任意的子环上发生了故障时,也能够维持正常的子环上的以太网通信。
然而,在这样的关联技术中,由于环式交换集线器承担子环间的桥接,所以变成了以太网全体为非常关键的电路构成。因此,当在此环式交换集线器上发生了故障时,存在子环间的通信断绝的问题。特别是大规模的环式以太网的场合,当主环上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发生了故障时,与该主环连接的其他子环的各节点都不能进行通信。因此,利用这样的关联技术也不能在环式以太网中取得充分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环式交换集线器上发生了故障时,也能够维持子环间的以太网通信的环式以太网系统、环式交换集线器、环连接控制电路、环式以太网系统控制方法、环式交换集线器二重冗余化控制方法及环连接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环式以太网系统,通过在使分别不同的多个通信设备连接成环状的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来实现被连接到第1子环的通信设备和被连接到第2子环的通信设备间的以太网通信,该环式以太网系统具备:被串联连接到第1子环交换集线器、并且被串联连接到第2子环的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和被串联连接到第1子环、并且被串联连接到第2子环的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这些第1及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根据相互交换的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进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由此一方作为现用系统动作,在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同时另一方作为待机系统动作,停止第1及第2子环间的中继连接。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环式交换集线器是在上述环式以太网系统中用作第1(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具备与第1子环串联连接的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与第2子环串联连接的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及中继连接这些第1及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的交换集线器部,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包含:经由交换集线器部与第2(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间交换内部动作监视帧,由此确认相互的正常性的内部动作监视功能;根据来自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信号,确认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的对方电源确认功能;通过第1(第2)子环与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交换被扩展的BPUD帧,由此确认相互的动作状态的对方动作监视功能;当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以待机系统中动作时,根据由内部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对方电源确认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及由对方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是否将动作切换成现用系统的动作模式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
此时,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还包含:比较由BPUD帧取得的对方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的MAC地址比较功能;根据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刚接通后或故障刚修复后,由内部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对方电源确认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由对方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及由MAC地址比较功能比较的MAC地址的比较结果,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在现用系统或待机系统的哪一个系统的动作模式下开始动作的初始化处理功能。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环连接控制电路是在上述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中用作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的环连接控制电路,具备:与第1(第2)的子环的一端连接,与通信设备间收发MAC帧的第1MAC处理部;与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连接,与该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收发MAC帧的第2MAC处理部;与第1及第2MAC处理部连接,根据快速生成树协议进行对第1(第2)子环的冗余化控制处理,并且包含内部动作监视功能、对方电源确认功能、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的RSTP处理部;与交换集线器部连接、收发MAC帧的第3MAC处理部;将分别由第1MAC处理部、第2MAC处理部及第3MAC处理部接收到的MAC帧根据该MAC帧中包含的目的地信息,转发给第1MAC处理部、第2MAC处理部及第3MAC处理部之一的转发处理部。第1及第2MAC处理部,在从第1(第2)子环接收到包含与第1(第2)子环有关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转发处理部输出,同时将该MAC帧输出给RSTP处理部。
有关本发明的环式以太网系统控制方法,是在通过在使分别不同的多个通信设备连接成环状的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实现被连接到第1子环的通信设备和被连接到第2子环的通信设备间的以太网通信的环式以太网系统中采用的环式以太网系统控制方法,环式以太网系统具备:被串联连接到第1子环、并且被串联连接到第2子环的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和被串联连接到第1子环、并且被串联连接到第2子环的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执行:这些第1及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相互交换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的步骤,通过这些第1及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进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由此执行一方作为现用系统动作,在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同时另一方作为待机系统动作,停止第1及第2子环间的中继连接的步骤。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二重冗余化控制方法,是在上述环式以太网系统中作为第1(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中被采用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二重冗余化控制方法,环式交换集线器具备与第1子环串联连接的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与第2子环串联连接的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和中继连接这些第1及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的交换集线器部,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执行:经由交换集线器部与第2(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间交换内部动作监视帧,由此确认相互的正常性的内部动作监视步骤;根据来自第2(第1)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信号,确认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的对方电源确认步骤;经由第1(第2)子环与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交换被扩展的BPUD帧,由此确认相互的动作状态的对方动作监视步骤;当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以待机系统动作时,根据由内部动作监视步骤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对方电源确认步骤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及由对方动作监视步骤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是否将动作切换成现用系统的动作模式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步骤。
此时,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还可以执行:MAC地址比较步骤,比较由BPUD帧取得的对方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初始化处理步骤,根据在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刚接通后或故障刚修复后,由内部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对方电源确认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由对方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及由MAC地址比较功能比较的MAC地址的比较结果,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在现用系统或待机系统中的哪一个系统的动作模式下开始动作。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环连接控制方法,是在上述环式交换集线器中作为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的环连接控制电路中采用的环连接控制方法,具备:第1MAC处理步骤,第1MAC处理部经由第1(第2)子环的一端,与通信设备间收发MAC帧;第2MAC处理步骤,第2MAC处理部与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收发MAC帧;STP处理步骤,RSTP处理部与第1及第2MAC处理部连接,根据快速生成树协议,进行对第1(第2)子环的冗余化控制处理,而且包含内部动作监视功能、对方电源确认功能、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第3MAC处理步骤,第3MAC处理部与交换集线器部间收发MAC帧;转发处理步骤,转发处理部相互交换第1及第2MAC处理部接收的来自第1(第2)子环的MAC帧和第3MAC处理部接收的来自交换集线器部的MAC帧,在第1及第2MAC处理步骤中,在从第1(第2)子环接收到包含与第1(第2)子环有关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转发处理部输出,并且将该MAC帧输出给RSTP处理部。
通过本发明,使连接2个子环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二重冗余化,所以即使一方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上发生了故障,利用正常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也能维持子环间的以太网通信。
因此,通过在每个子环上设置环连接控制电路,限制包含与各个子环有关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向另一个子环转发,即使在抑制各个子环中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的影响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子环间的以太网通信取得充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环式以太网系统及二重冗余化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环连接控制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RSTP处理部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二重冗余化控制部分的构成例。
图4是内部动作监视帧的构成例。
图5是扩展BPUD帧的构成例。
图6是表示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模式的状态转换图。
图7是表示环连接控制电路的初始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环连接控制电路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典型的环式以太网系统的构成例。
图10是以往技术组成的环式以太网的构成例。
图11是关联技术组成的环式以太网的构成例。
附图标记说明
1—环式以太网系统
10—环式交换集线器
10X—环式交换集线器(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
10Y—环式交换集线器(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
11—环连接控制电路
11A—环连接控制电路(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
11B—环连接控制电路(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
12—交换集线器部
21—MAC处理部(第1MAC处理部)
22—MAC处理部(第2MAC处理部)
23—RSTP处理部
24—MAC处理部(第3MAC处理部)
25—转发处理部
31—内部动作监视功能
32—对方电源确认功能
33—对方动作监视功能
34—MAC地址比较功能
35—初始化处理功能
36—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
50—子环
51—子环(第1子环)
52—子环(第2子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
首先,参照图1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环式交换集线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环式以太网系统及二重冗余化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构成的框图。
该环式以太网系统1中设有:被串联连接到子环(第1子环)51、并且被串联连接到子环(第2子环)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10X;和被串联连接到子环(第1子环)51、并且被串联连接到子环(第2子环)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10Y。
由此,环式以太网系统1,具有中继连接2个子环51、52的环式交换集线器通过2个环式交换集线器10X和环式交换集线器10Y被二重冗余化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些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中,根据相互交换的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进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一方作为现用系统动作使子环51、52间中继连接,同时另一方作为待机系统动作,停止子环51、52间的中继连接。
环式交换集线器10(10X、10Y)上设有2个环连接控制电路(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11A和环连接控制电路(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11B及中继连接这些电路的交换集线器部12。在环连接控制电路11A、11B上分别被设置了2个端口P1、P2。
在子环51上多个通信设备(根节点R、节点N)被串联连接成环状,其环端点被连接到位于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上的端口P2和位于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上的端口P2。同样,在子环52上多个通信设备(根节点R、节点N)被串联连接成环状,其环端点被连接到位于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B上的端口P2和位于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B上的端口P2。
另外,位于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上的端口P1和位于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上的端口P1通过中继路53A连接,通过子环51到一方环端点的帧通过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及中继路53A被中继到另一端。同样,位于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B上的端口P1和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B上的端口P1通过中继路53B连接,通过子环52到一个环端点的帧,通过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及中继路53B被中继到另一端。
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根据自己及对方的动作状态,一方在现用系统中动作,另一方在待机系统中动作。在现用系统中动作时,通过交换集线器部12环51和环52间的通信变为可能,在待机系统中动作时,通过交换集线器部12,环51和环52间的通信被阻断。
在本发明中,将现用系统中动作时的动作模式称为激活(ACTIVE)模式,将作为待机系统动作时的动作模式称为备用(BACKUP)模式。另外,电源投入后不久或故障恢复后不久执行的初始化处理中的动作模式称为初始(INITIAL)模式,故障发生时的动作模式称为故障(FAILURE)模式。
电源投入后不久或故障恢复后不久的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的动作模式,在初始化处理中自动地被决定。作为此动作模式决定方法,例如有从对方的BPDU中取得对方MAC地址与自己的MAC地址比较,MAC地址小的一方在激活模式下开始动作,MAC地址大的一方在备用模式下开始动作的方法。
另外,初始化处理后,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中在备用模式下动作的一侧执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所以当在激活模式下动作中的一方发生了故障时,在备用模式下动作中的另一方开始在激活模式下动作。动作模式切换后,当故障修复时,用一方的环式交换集线器执行初始化处理,在备用模式下再开动作。
[环连接控制电路]
下面,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中采用的环连接控制电路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环连接控制电路的构成的框图。
此环连接控制电路11(11A、11B)由形成在半导体芯片上的电子电路构成,具有将环状地串联连接多个通信设备(根节点R、节点N)的子环50(51、52)连接到环式交换集线器10(10X、10Y)时的连接控制功能。
在环连接控制电路11上作为主要的处理部,设有MAC处理部(第1MAC处理部)21、MAC处理部(第2MAC处理部)22、RSTP处理部23、MAC处理部(第3MAC处理部)24及转发处理部25。
MAC处理部21通过环连接用的端口P2与子环50的一端连接,具有:与通信设备(根节点R、节点N)间收发MAC帧的功能;从子环50接收到包含与子环50相关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转发处理部25输出的功能;及将包含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输出给RSTP处理部23的功能。
MAC处理部22通过环连接用的端口P1与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端口P1连接,并具有:与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间收发MAC帧的功能;从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上接收到与子环50有关的包含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转发处理部25输出的功能;及将包含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输出给RSTP处理部23的功能。
RSTP处理部23分别与MAC处理部21、22连接,具有根据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进行对子环50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的功能和进行环式交换集线器的二重冗余化控制的功能。
冗余化控制处理例如有如上述的图9说明的、现用系统通信路径的设定处理、及对应现用系统通信路径上的故障发生的阻塞解除引起的向备用系统通信路径的切换处理等。
图3是RSTP处理部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二重冗余化控制部分的构成例。RSTP处理部23上作为用于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的主要功能,设有内部动作监视功能31、对方电源确认功能32、对方动作监视功能33、MAC地址比较功能34、初始化处理功能35及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
内部动作监视功能31是通过交换集线器部12,在环连接控制电路11A、11B间交换内部动作监视帧(IHCF:Internal Health Check Frame),而确认相互的正常性的功能。
图4是内部动作监视帧的构成例。在此内部动作监视帧的构成例中,在包含目的地MAC地址、发送方MAC地址及帧长的一般的MAC帧头上,被附加了表示自己的环连接控制电路的动作状态的状态信息。
对方电源确认功能32是根据来自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信号(POS:Power ON Status)确认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的功能。
对方动作监视功能33是通过中继路53A、53B,与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间通过扩展BPDU帧(BPDU_e: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external)交换相互的动作状态的功能。
图5是扩展BPUD帧的构成例。此扩展BPUD帧的构成例中,在标准BPDU定义上被附加了表示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的状态信息。
MAC地址比较功能34,是比较通过对方动作监视功能33由扩展BPDU帧取得的对方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的功能。
初始化处理功能35是电源刚接通后或故障刚恢复后执行初始化处理,根据自己及对方的动作状态,决定动作开始时的自己的动作模式的功能。
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是在初始化处理以后执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根据自己及对方的动作状态切换自己的动作模式的功能。
MAC处理部24,与非环连接用的端口P3连接,具有收发MAC帧的功能、和收发在通过交换集线器部12被连接的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与RSTP处理部23间交换的内部动作监视帧的功能。
转发处理部25,具有将由MAC处理部21、22、24输出的MAC帧根据包含在该MAC帧中的目的地信息,转发给这些MAC处理部21、22、24中的任一个的功能,和根据被RSTP处理部23设定、被存储部(未图示)保持的自己的动作模式,控制对与MAC处理部24的MAC帧的交换限制的功能。
此时,当自己在激活模式下动作时,转发处理部25解除与MAC处理部24的MAC帧的交换限制,使经由交换集线器部12的环51和环52间的通信变为可能,当自己在备用模式下动作时,转发处理部25限制与MAC处理部24的MAC帧的交换,阻断经由交换集线器部12的环51与环52间的通信。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6~图8,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及环连接控制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模式的状态转换图。图7是表示环连接控制电路的初始化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环连接控制电路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按照图6的状态转换图,转换4个动作模式。环式交换集线器10X、10Y,在电源刚连通后或故障刚恢复后进行初始化处理的初始模式中,当通过内部动作监视功能31自己检测到内部故障时,向故障模式转移。另外,未检测到内部故障,利用初始动作决定功能,当对方的MAC地址比自己大时,转换到激活模式,相反时转换到备用模式。
另一方面,在激活模式及备用模式中,通过内部动作监视功能31自己检测到内部故障时,向故障模式转换。另外,在备用模式中,通过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检测到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上的故障的时刻,向激活模式转换。
[初始化处理]
接着,参照图7,对环连接控制电路的初始化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这里,以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中的初始化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在电源刚连通后或故障刚修复后,通过RSTP处理部23的初始化处理功能35执行图7的初始化处理。此时,即使在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B中,也通过RSTP处理部23的初始化处理功能35,并行执行图7的初始化处理。
设在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上的RSTP处理部23的初始化处理功能35,在初始化处理中首先将存储部(未图示)中保持的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初始模式(步骤100)。
接着,初始化处理功能35通过内部动作监视功能31,使内部动作监视帧通过交换集线器部12、与环式交换集线器10X内的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RSTP处理部23间交换,确认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正常动作(步骤101)。
这里,在不能确认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正常动作时(步骤101:否),初始化处理功能35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故障模式(步骤110),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
另一方面,在能确认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正常动作时(步骤101:是),初始化处理功能35借助对方电源确认功能32,根据来自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信号,确认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步骤102)。
这里,作为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当电源被确认为关闭时(步骤102:否),初始化处理功能35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激活模式(步骤108),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
另一方面,作为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当能够确认接通时(步骤102:是),初始化处理功能35借助对方动作监视功能33,经由MAC处理部22及中继路53A,与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RSTP处理部22间交换扩展BPDU帧,确认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步骤103)。
这里,在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为故障模式时(步骤103:是),初始化处理功能35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激活模式(步骤108),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
另外,当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不是故障模式(步骤103:否)而是激活模式时(步骤104:是),初始化处理功能35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备用模式(步骤108),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
另一方面,即使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既不是故障模式也不是激活模式(步骤104:否)而是备用模式时(步骤105:是),初始化处理功能35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激活模式(步骤108),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
另外,当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既不是故障模式也不是激活模式,又不是备用模式、即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也为初始化处理状态时(步骤105:否),初始化处理功能35借助MAC地址比较功能34,比较利用对方动作监视功能33由扩展BPDU帧取得的对方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步骤106)。
这里,当自己的MAC地址比对方MAC地址小时(步骤107:是),初始化处理功能35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激活模式(步骤108),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另一方面,当自己的MAC地址比对方MAC地址大或相等时(步骤107:否),初始化处理功能35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备用模式(步骤109),结束一连串的初始化处理。
[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
下面,参照图8对环连接控制电路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详细地进行说明。这里,以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中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环式交换集线器10X的环连接控制电路11A在初始化处理后,自己以备用模式动作时,通过RSTP处理部23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执行图8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
设在环连接控制电路11A上的RSTP处理部23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在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中首先借助内部动作监视功能31,使内部动作监视帧经由交换集线器部12与环式交换集线器10X内的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RSTP处理部23间交换,确认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正常动作(步骤120)。
这里,当不能确认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正常动作时(步骤120:否),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故障模式(步骤124),结束一连串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当能够确认对方环连接控制电路11B的正常动作时(步骤120:是),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借助对方电源确认功能32,根据来自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信号,确认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步骤121)。
这里,作为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当电源被确认为关闭时(步骤121:否),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激活模式(步骤123),结束一连串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当作为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电源状态,能够确认电源接通(步骤121:是)时,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借助对方动作监视功能33,经由MAC处理部22及中继部53A,与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RSTP处理部23间交换控制BPDU帧,确认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步骤122)。
这里,当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不是故障模式时(步骤122:否),返回到上述的步骤120中。
另一方面,当对方环式交换集线器10Y的动作状态为故障模式时(步骤122:是),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36将自己的动作状态设定为激活模式(步骤123),结束一连串的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这样,本实施方式将连接2个子环的环式交换集线器进行了二重冗余化,所以即使一个环式交换集线器上发生了故障时,也能够用正常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维持子环间的以太网通信。
因此,通过在每个子环上设置环连接控制电路,对包含与各个子环有关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限制向其他子环的转发,即使在抑制各个子环上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的影响这样的场合,也能够使子环间的以太网通信得到充分的可靠性。
Claims (8)
1.一种环式以太网系统,通过在使分别不同的多个通信设备连接成环状的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来实现被连接到上述第1子环的通信设备和被连接到上述第2子环的通信设备间的以太网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1子环、并且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2子环的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
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1子环、并且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2子环的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
这些第1及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根据相互交换的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进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由此一方作为现用系统动作,在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同时另一方作为待机系统动作,停止第1及第2子环间的中继连接。
2.一种环式交换集线器,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式以太网系统中用作上述第1(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式交换集线器具备与上述第1子环串联连接的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与上述第2子环串联连接的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以及中继连接这些第1及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的交换集线器部,
上述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包含:
内部动作监视功能,经由上述交换集线器部与上述第2(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间交换内部动作监视帧,由此确认相互的正常性;
对方电源确认功能,根据来自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信号,确认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
对方动作监视功能,通过上述第1(第2)子环与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交换被扩展的BPUD帧,由此确认相互的动作状态;
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当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以待机系统动作时,根据由上述内部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上述对方电源确认功能确认的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及由上述对方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是否将动作切换成现用系统的动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还包含:
MAC地址比较功能,比较由上述BPUD帧取得的对方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
初始化处理功能,根据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刚接通后或故障刚修复后,由上述内部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上述对方电源确认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由上述对方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及由上述MAC地址比较功能比较的MAC地址的比较结果,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在现用系统或待机系统中的哪一个系统的动作模式下开始动作。
4.一种环连接控制电路,在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中用作上述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MAC处理部,其与上述第1(第2)子环的一端连接,与上述通信设备间收发MAC帧;
第2MAC处理部,其与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连接,与该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收发MAC帧;
RSTP处理部,其与上述第1及第2MAC处理部连接,根据快速生成树协议进行对上述第1(第2)子环的冗余化控制处理,并且包含上述内部动作监视功能、上述对方电源确认功能、上述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
第3MAC处理部,其与上述交换集线器部连接,收发MAC帧;
转发处理部,其将分别由上述第1MAC处理部、上述第2MAC处理部及上述第3MAC处理部接收到的MAC帧,根据该MAC帧中包含的目的地信息,转发给上述第1MAC处理部、上述第2MAC处理部及上述第3MAC处理部之一,
上述第1及第2MAC处理部,在从上述第1(第2)子环接收到包含有关上述第1(第2)子环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上述转发处理部输出,并且将该MAC帧输出给上述RSTP处理部。
5.一种环式以太网系统控制方法,在通过在使分别不同的多个通信设备连接成环状的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而实现被连接到上述第1子环的通信设备和被连接到上述第2子环的通信设备间的以太网通信的环式以太网系统中被采用,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式以太网系统具备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1子环、并且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2子环的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和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1子环、并且被串联连接到上述第2子环的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
执行:这些第1及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相互交换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的步骤;通过这些第1及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动作状态进行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由此执行一方作为现用系统动作,使上述第1及第2子环间进行中继连接,同时另一方作为待机系统动作,停止上述第1及第2子环间的中继连接的步骤。
6.一种环式交换集线器控制方法,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式以太网系统中作为上述第1(第2)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中被采用,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式交换集线器具备与上述第1子环串联连接的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与上述第2子环串联连接的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以及中继连接这些第1及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的交换集线器部,
上述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执行:
内部动作监视步骤,经由上述交换集线器部,与上述第2(第1)环连接控制电路间交换内部动作监视帧,由此确认相互的正常性;
对方电源确认步骤,根据来自上述第2(第1)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信号,确认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
对方动作监视步骤,经由上述第1(第2)子环,与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交换被扩展的BPUD帧,由此确认相互的动作状态;
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步骤,当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以待机系统动作时,根据由上述内部动作监视步骤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上述对方电源确认步骤确认的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及由上述对方动作监视步骤确认的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是否将动作切换成现用系统的动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式交换集线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还执行:
MAC地址比较步骤,比较由上述BPUD帧取得的对方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
初始化处理步骤,根据在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刚连通后或故障刚修复后,由上述内部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的正常性、由上述对方电源确认功能确认的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电源状态、由上述对方动作监视功能确认的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的动作状态及由上述MAC地址比较功能比较的MAC地址的比较结果,决定自己的环式交换集线器在现用系统或待机系统中的哪一个系统的动作模式下开始动作。
8.一种环连接控制方法,在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环式交换集线器中作为上述第1(第2)环连接控制电路的环连接控制电路中被采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MAC处理步骤,第1MAC处理部经由上述第1(第2)子环的一端,与上述通信设备间收发MAC帧;
第2MAC处理步骤,第2MAC处理部与上述第2(第1)环式交换集线器间收发MAC帧;
STP处理步骤,RSTP处理部与上述第1及第2MAC处理部连接,根据快速生成树协议,进行对上述第1(第2)子环的冗余化控制处理,同时包含上述内部动作监视功能、上述对方电源确认功能、上述二重冗余化控制处理功能;
第3MAC处理步骤,第3MAC处理部与上述交换集线器部间收发MAC帧;
转发处理步骤,转发处理部相互交换上述第1及第2MAC处理部接收的来自上述第1(第2)子环的MAC帧、和上述第3MAC处理部接收的来自上述交换集线器部的MAC帧,
在上述第1及第2MAC处理步骤中,在从上述第1(第2)子环接收到包含与上述第1(第2)子环有关的冗余化控制处理用的控制信息的MAC帧时,限制该MAC帧向上述转发处理部输出,并且将该MAC帧输出给上述RSTP处理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24734A JP5395450B2 (ja) | 2009-02-05 | 2009-02-05 | リング型スイッチおよびリング型スイッチ制御方法 |
JP2009-024734 | 2009-02-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0687A true CN101800687A (zh) | 2010-08-11 |
CN101800687B CN101800687B (zh) | 2013-05-29 |
Family
ID=4239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03897A Active CN101800687B (zh) | 2009-02-05 | 2010-02-03 | 环式以太网系统、环式交换集线器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20387B2 (zh) |
JP (1) | JP5395450B2 (zh) |
KR (1) | KR101093310B1 (zh) |
CN (1) | CN101800687B (zh) |
TW (1) | TWI39338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4992A (zh) * | 2012-05-30 | 2013-12-18 | 西门子公司 | 网络设备、网络装置和用于运行网络装置的方法 |
CN103733572A (zh) * | 2011-06-30 | 2014-04-16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Rstp 网络的双环交换机 |
CN111694270A (zh) * | 2020-06-29 | 2020-09-22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一种应对核电厂控制系统通讯双断点的单环网络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721771A2 (de) * | 2011-06-20 | 2014-04-23 | Hirschman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GmbH | Verfahren zur rückwirkungsfreien, redundanten kopplung von kommunikationsnetzen mittels des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s |
JP5912923B2 (ja) * | 2012-06-29 | 2016-04-27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リング/スター型イーサネットシステム、リング/スター型スイッチ、およびフレーム転送制御方法 |
KR102083927B1 (ko) * | 2014-01-03 | 2020-03-03 |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 네트워크카메라 및 네트워크 영상 감시 시스템 |
JP6464932B2 (ja) * | 2015-06-05 | 2019-02-0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中継装置 |
US9843495B2 (en) * | 2015-08-26 | 2017-12-12 | Fujitsu Limited | Seamless migration from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to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protocol |
US20190215386A1 (en) * | 2018-01-09 | 2019-07-11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Low cost, high bandwidth redunda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102149599B1 (ko) * | 2019-03-29 | 2020-08-31 | 주식회사 퀀텀솔루션 | 2중 회선 기반 경로 우회 기술이 적용된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95047A1 (en) * | 2006-06-29 | 2008-04-2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oping back traffic in qiq ethernet rings and 1:1 protected pbt trun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95745B2 (ja) * | 1989-11-17 | 1995-10-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トークンパツシングシステム |
JPH09307576A (ja) * | 1996-05-17 | 1997-1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リング網ノード |
US6108300A (en) * | 1997-05-02 | 2000-08-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ly providing a failover network device |
US7545755B2 (en) * | 2000-03-03 | 2009-06-09 | Adtran Inc. | Routing switch detecting change in session identifier before reconfiguring routing table |
KR100342426B1 (ko) * | 2000-10-04 | 2002-07-03 | 윤덕용 | 파장분할 다중방식 환형 광통신망의 장애수리후 복귀방법 |
JP2003018171A (ja) * | 2001-07-05 | 2003-01-17 | Toshiba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 |
US7113699B1 (en) * | 2001-08-15 | 2006-09-26 | Ciena Corporation | Fault forwarding in an optical network |
JP3887195B2 (ja) * | 2001-09-21 | 2007-02-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リング切替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6694271B1 (en) * | 2001-10-29 | 2004-02-17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 Integrated circuit breaker protection software |
JP2003258822A (ja) * | 2002-02-27 | 2003-09-12 | Nec Corp | パケット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ケット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間の接続方法 |
WO2004036399A2 (en) * | 2002-10-15 | 2004-04-29 | Powerdsine Ltd. | Direct current power pooling |
KR100542123B1 (ko) | 2002-12-11 | 2006-01-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중화된 이더넷 스위치 보드의 이더넷 채널 이중화 장치 |
US7599315B2 (en) * | 2002-12-16 | 2009-10-06 | Alcatel-Lucent Canada Inc. | Topology discovery in a dual ring network |
JP2005269059A (ja) * | 2004-03-17 | 2005-09-29 | Fujitsu Ltd | データ中継装置、データ中継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プログラム |
JP2006174422A (ja) | 2004-11-19 | 2006-06-29 | Yamatake Corp | 通信装置および障害通知方法 |
US7564779B2 (en) * | 2005-07-07 | 2009-07-21 | Alcatel Lucent | Ring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
US7120360B2 (en) * | 2005-01-06 | 2006-10-10 | Fujitsu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traffic in a hubbed optical ring network |
DE102005016596A1 (de) * | 2005-04-11 | 2006-10-19 |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 Teilnehmer, Master-Einheit,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eiben |
JP4474614B2 (ja) * | 2005-05-09 | 2010-06-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多重化システム |
US7778205B2 (en) * | 2005-08-30 | 2010-08-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virtual ports within ring networks |
US20080050117A1 (en) * | 2006-06-12 | 2008-02-28 | Bikash Kole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hotonic resiliency of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
US20100238813A1 (en) * | 2006-06-29 | 2010-09-2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Q-in-Q Ethernet rings |
JP4855878B2 (ja) | 2006-09-11 | 2012-01-18 | 富士通テレコム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JP5354052B2 (ja) * | 2012-04-11 | 2013-11-27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局回線終端装置及び局回線終端装置の制御方法 |
-
2009
- 2009-02-05 JP JP2009024734A patent/JP5395450B2/ja active Active
- 2009-12-21 TW TW98143849A patent/TWI393386B/zh active
-
2010
- 2010-01-25 US US12/693,229 patent/US832038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2-02 KR KR20100009543A patent/KR10109331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2-03 CN CN2010101103897A patent/CN1018006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95047A1 (en) * | 2006-06-29 | 2008-04-2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oping back traffic in qiq ethernet rings and 1:1 protected pbt trunks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3572A (zh) * | 2011-06-30 | 2014-04-16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Rstp 网络的双环交换机 |
CN103454992A (zh) * | 2012-05-30 | 2013-12-18 | 西门子公司 | 网络设备、网络装置和用于运行网络装置的方法 |
CN103454992B (zh) * | 2012-05-30 | 2016-12-07 | 西门子公司 | 网络设备、网络装置和用于运行网络装置的方法 |
US11108590B2 (en) | 2012-05-30 | 2021-08-3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Network mechanism, network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network arrangement |
CN111694270A (zh) * | 2020-06-29 | 2020-09-22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一种应对核电厂控制系统通讯双断点的单环网络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36374A (en) | 2010-10-01 |
JP5395450B2 (ja) | 2014-01-22 |
US8320387B2 (en) | 2012-11-27 |
US20100195660A1 (en) | 2010-08-05 |
KR101093310B1 (ko) | 2011-12-14 |
KR20100090199A (ko) | 2010-08-13 |
TWI393386B (zh) | 2013-04-11 |
JP2010183332A (ja) | 2010-08-19 |
CN101800687B (zh) | 2013-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0687B (zh) | 环式以太网系统、环式交换集线器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
CN101652963B (zh) | 重配通信网络的方法 | |
JP4776374B2 (ja) | 二重化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の冗長化切替え方法 | |
JP2009206891A (ja) | レイヤ2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とその管理方法 | |
US8031727B2 (en) |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 |
US8249084B2 (en) | Ring connection control circuit, ring switching hub, ring ethernet system, and ring connection controlling method | |
CN103107940B (zh) | 用于设备级环网的冗余网关系统 | |
JP2008136013A (ja) | 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装置 | |
CN1825832B (zh) | 快速环生成树协议 | |
US8184527B2 (en) | Method for conducting redundancy checks in a chain network | |
JP2008167315A (ja) | 回線冗長接続方法および広域通信網ノード装置 | |
CN102158383A (zh) | 一种e1双向环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848128B (zh) | 在多个环形拓扑间实现稳定通信的方法、系统及拓扑结构 | |
CN101641915B (zh) | 重构通信网络的方法 | |
US8724478B2 (en) | Network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 |
JP5004758B2 (ja) | レイヤ2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 | |
WO2006075402A1 (ja) | オープンループ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装置及びオープンループ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 | |
Wisniewski et al. | A survey of ethernet redundancy methods for real-time ethernet networks and its possible improvements | |
JP4287734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
JP2011188414A (ja) | リング型スイッチ、リング型イーサネットシステム、リング型スイッチ制御方法、およびリング型イーサネット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 |
JP2011024000A (ja) | ノード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 | |
JP5213805B2 (ja) | ノード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 | |
JP5167183B2 (ja) | ノード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 | |
JP5167173B2 (ja) | ノード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 | |
CN102195801A (zh) | 具有延展性的网络系统及其备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AZBIL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MATAKE K. K. Effective date: 20120524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zbi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matake Corp.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