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8728A - 缝纫机和线张力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和线张力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8728A
CN101798728A CN201010110114A CN201010110114A CN101798728A CN 101798728 A CN101798728 A CN 101798728A CN 201010110114 A CN201010110114 A CN 201010110114A CN 201010110114 A CN201010110114 A CN 201010110114A CN 101798728 A CN101798728 A CN 101798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tension
tension value
assigned address
cpu73
op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8728B (zh
Inventor
八木茂
杉原良英
蒲野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98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8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8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8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调整线张力的缝纫机和用于设定线张力的线张力设定方法。缝纫机的位置指定部指定缝制花样中设定或变更线张力值的位置即指定位置。移送机构根据位置指定部的指定来移送加工布,藉此使加工布上的指定位置移动到落针地点。操作者能一边观察确认加工布上的实际落针地点一边容易且可靠地设定线张力值。

Description

缝纫机和线张力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调整线张力的缝纫机和用于设定线张力的线张力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许公开2003年第311061号公报和日本特许公开2003年第326011号公报公开了操作者能设定线张力的缝纫机。上述公报的缝纫机使用字符或图形,在显示部中显示构成缝制花样的多个缝制工序。操作者利用字符或图形在视觉上识别缝制工序,并按每个缝制工序设定线张力。因此,操作者能设定期望的缝制工序中的线张力。
上述缝纫机只是在显示部中显示缝制工序。因此,操作者很难识别加工布上的实际的落针地点。操作者有时想根据加工布的状态(例如加工布的厚度、材质、重叠的片数等)来变更线张力。上述缝纫机存在无法把握位于实际落针地点的加工布的状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者能一边容易地识别加工布上的实际的落针地点一边设定线张力的缝纫机和线张力设定方法。
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包括:线张力调整机构,其对赋予线的线张力进行调整;线张力值设定部,其对上述线张力调整机构赋予线的上述线张力的线张力值进行设定或变更;以及移送机构,其根据用于缝制缝制花样的缝制数据来移送加工布,上述缝纫机包括:位置指定部,其指定上述缝制花样中利用上述线张力设定部设定或变更上述线张力值的位置即指定位置;以及移送控制部,其对上述移送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安装于针杆下端部的缝针所插穿的地点即落针地点位于上述位置指定部所指定的上述指定位置。
操作者指定进行线张力值的设定或变更的任意指定位置时,加工布移动,以使落针地点位于加工布上的指定位置。因此,操作者能一边观察确认实际的落针地点一边容易且可靠地设定线张力值。操作者能防止产生线张力值的设定差错。操作者能高效地进行作业。缝纫机无需包括显示缝制工序的液晶画面等。
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中,上述缝制数据包含使上述缝制花样中的位置和与上述缝针上下运动的次数即针数相关的数据相对应的信息。上述位置指定部包括第一指定部,其通过指定针数来将与所指定的针数对应的位置作为指定位置。上述移送控制部对上述移送机构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加工布上的上述落针地点位于与上述第一指定部所指定的上述指定位置对应的上述缝制花样中的位置。因此,操作者能一边根据针数移动加工布一边容易地设定或变更线张力值。
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中,上述缝制数据包含表示上述线张力值发生变化的点即区分点的信息。上述位置指定部包括第二指定部,其通过指定上述区分点来将所指定的区分点作为上述指定位置。上述移送控制部对上述移送机构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二指定部所指定的上述区分点位于上述落针地点。因此,操作者能一边正确地把握加工布上的区分点的位置一边容易地设定或变更线张力。
技术方案4所述的线张力设定方法包括位置指定工序、移送工序和线张力值设定工序。位置指定工序中,指定缝制花样中对赋予线的线张力的线张力值进行设定或变更的位置即指定位置。移送工序中,驱动根据用于缝制上述缝制花样的缝制数据来移送加工布的移送机构,使上述位置指定工序中所指定的上述加工布上的上述指定位置移动到安装于针杆下端部的缝针所插穿的地点即落针地点。线张力值设定工序中,对调整上述线张力的线张力调整机构赋予线的上述线张力的上述线张力值进行设定或变更。
操作者指定进行线张力值的设定或变更的任意指定位置时,加工布移动,以使落针地点位于加工布上的指定位置。因此,操作者能一边观察确认实际的落针地点一边容易且可靠地设定线张力值。操作者能防止产生线张力值的设定差错。操作者能高效地进行作业。缝纫机无需包括显示缝制工序的液晶画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缝纫机1内部构造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从缝纫机1前方观察设于机臂部4的夹线装置21的剖视图。
图4是操作面板6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缝纫机1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RAM74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76内的缝制数据的数据构成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缝纫机1进行的线张力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线张力设定处理中执行的第一指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线张力设定处理中执行的第二指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线张力设定处理中执行的缝制数据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缝纫机1进行的缝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缝纫机1根据图7所示缝制数据进行缝制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
参照图1,概略地对缝纫机1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下面的说明中,图1的左斜下侧、右斜上侧、右斜下侧、左斜上侧分别是缝纫机1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
缝纫机1包括底座部2、立柱部3和机臂部4等。底座部2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底座部2固定于台子65的作业台66之上。底座部2在其上表面上固定有针板5。立柱部3从底座部2的后端部朝上方延伸。机臂部4从立柱部3的上端部朝前方延伸。机臂部4包括后述的针杆10(参照图2)、压布装置13(参照图2)和夹线装置21等。
台子65的作业台66在底座部2的右侧固定有操作面板6。操作面板6接受操作者的操作指示。作业台66在其右部的下侧包括控制箱7。控制箱7收纳后述的控制部71(参照图5)。启动停止开关8为踏板式,配置于支撑台子65的地板面上。在指示缝纫机1开始或结束缝制时,操作者用脚来操作启动停止开关8。
参照图2,对针杆10和压布装置13进行说明。
机臂部4包括针杆10和挑线杆(未图示)。针杆10和挑线杆上下往复移动。针杆10设于机臂部4的前端部。针杆10朝机臂部4下端的下方突出。针杆10在其下端包括缝针11。机臂部4在其内部包括主轴(未图示)。针杆10和缝针11通过主轴的旋转进行上下运动。底座部2(参照图1)在其内部包括摆梭(未图示)。摆梭与针杆10和缝针11的上下运动同步地往复摆动。缝纫机1通过使缝针11上下运动并使摆梭往复摆动来缝制加工布W。
压布装置13主要包括送料板14、按压柄15、压布板16和螺线管连接部17。送料板14的前侧形状呈矩形框状。送料板14沿着底座部2的上表面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按压柄15从送料板14的后端部朝前方弯曲延伸。压布板16的形状与送料板14的前侧形状相同,呈矩形框状。压布板16能升降地设于按压柄15的前端部。机臂部4在其内部包括螺线管18。螺线管连接部17连接按压柄15上部的后端侧和螺线管18。
螺线管18未驱动时,压布板16因弹簧(未图示)的力的作用而位于送料板14的上方。操作者将加工布W插入送料板14与压布板16之间。操作者操作按压开关9(参照图5),指示螺线管18的动作。其结果是,压布板16克服上述弹簧的力而下降。送料板14和压布板16将加工布W夹持并固定。
压布装置13在彼此正交的X轴、Y轴这两个方向上独立地移动。其结果是,压布装置13使固定着的加工布W移动。底座部2在其内部包括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参照图5)。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是步进马达。X轴驱动马达88在X轴方向上移动压布装置13。Y轴驱动马达91在Y轴方向上移动压布装置13。缝纫机1根据缝制数据,一边移送加工布W一边使针杆10和缝针11上下运动。同时,缝纫机1根据缝制数据驱动夹线装置21,藉此调整面线的线张力。因此,缝纫机1能一边适当调整线张力一边在加工布W上缝制出缝制花样。压布装置13、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相当于移送机构。
参照图3,对夹线装置21进行说明。图3的纸面正面侧、纸面背面侧、右侧、左侧分别是缝纫机1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
夹线装置21包括夹线机构22、螺线管31、中间杆40和驱动杆45。夹线机构22设于机臂部4的右侧。螺线管31固定于机臂部4的左侧。中间杆40和驱动杆45能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地设于机臂部4的内部。中间杆40和驱动杆45将螺线管31的驱动力传递给夹线机构22的按压夹线片23。
夹线机构22主要包括按压夹线片23、被按压夹线片24、夹线台25、夹线轴26和固定螺母27。夹线台25的外形呈大致圆柱状。机臂部4在其右侧具有圆筒状的固定孔28。夹线台25插入固定孔28内,并用螺钉29固定于机臂部4。夹线轴26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夹线台25的内部。夹线轴26朝夹线台25的右方突出。按压夹线片23和被按压夹线片24呈环状。突出着的夹线轴26插穿按压夹线片23和被按压夹线片24。固定螺母27从按压夹线片23和被按压夹线片24的右侧螺旋固定于夹线轴26。夹线轴26在其内部包括能沿左右方向移动的驱动杆45。驱动杆45朝右方移动时,驱动杆45的右端与按压夹线片23的左侧面接触。缝制时,面线穿过按压夹线片23与被按压夹线片24之间。
螺线管31是比例螺线管。通过供给驱动电压,螺线管31将与输出轴32连接的中间杆40朝右方按压。通过改变提供给螺线管31的驱动电压,夹线机构22能改变对按压夹线片23的按压力。
中间杆40从螺线管31的输出轴32朝右方延伸。机臂部4具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孔。孔具有左侧的大直径部34和右侧的小直径部35。中间杆40插穿大直径部34和小直径部35。中间杆40在位于大直径部34的部分具有凸缘41。台阶部36将大直径部34与小直径部35连接。环状的垫圈37配置于台阶部36。压缩螺旋弹簧43存在于垫圈37与中间杆40的凸缘41之间。压缩螺旋弹簧43朝左方对中间杆40施力。中间杆40朝右方移动时,中间杆40的右端与驱动杆45的左端接触。
下面对夹线装置21的动作进行说明。螺线管31未驱动时,中间杆40因压缩螺旋弹簧43的力的作用而位于左方的非工作位置。这种情况下,中间杆40的右端与驱动杆45的左端不接触。因此,向右的力不作用于驱动杆45和按压夹线片23。这种情况下,夹线装置21不对穿过按压夹线片23与被按压夹线片24之间的面线赋予张力。
缝制开始时,控制部71(参照图5)根据缝制数据对螺线管31供给驱动电压。其结果是,中间杆4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3的力而朝右方移动。驱动杆45的左端与中间杆40的右端接触。驱动杆45将按压夹线片23朝右方按压。其结果是,夹线装置21能赋予面线张力。作用于中间杆40、驱动杆45和按压夹线片23的力根据提供给螺线管31的驱动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操作者将期望的线张力值预先输入缝制数据。其结果是,缝纫机1以操作者所希望的线张力自动地进行缝制作业。
下面对缝纫机1中线张力的设定和变更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缝纫机1中,加工布W的移送、缝针11的上下运动和夹线装置21对线张力的调整全都根据缝制数据进行控制。操作者进行缝制数据的线张力值的设定和变更时,缝纫机1使缝制花样中进行线张力值的设定或变更的指定位置朝落针地点移动。落针地点是缝针11刺入加工布W的地点。其结果是,操作者能一边确认实际的落针地点一边容易且可靠地设定线张力值。
具体而言,缝制数据包含针数信息。针数是使缝针11上下运动的次数。通过将使针数前进的指示或使针数返回的指示输入操作面板6,操作者能指定进行线张力值的设定和变更的指定位置。缝纫机1沿着缝制路径移送加工布W,使加工布W的指定位置朝落针地点移动。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判断将缝制路径中的哪个部分作为指定位置。操作者能输入每给出一次使针数前进的指示或使针数返回的指示时移动的针数的单位(下面称为移动针数单位)。缝纫机1针对一次指示以移动针数单位量来移送加工布W。在细微地移动指定位置时,操作者将移动针数单位设定为较小的值即可。在大幅度移动指定位置时,操作者将移动针数单位设定为较大的值即可。
缝制数据包含表示线张力值的设定值发生变化的点即区分点的信息。各区分点的数据包含区分点编号的信息。区分点编号的值随着缝制路径的前进而依次变大。通过输入区分点编号,操作者能将区分点作为指定位置。缝纫机1移送加工布W,以使操作者所指定的区分点位于落针地点。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将以相同的线张力进行缝制的区间的起点或终点指定为指定位置。操作者能实际观察确认区分点的位置并变更线张力值。另外,操作者指定指定位置来进行线张力值的设定时,缝纫机1设定从指定位置到下一区分点的区间的线张力值。
参照图4,对操作面板6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操作面板6在其上部包括移动针数单位显示部51、移动针数单位增减键52、当前指定位置针数显示部53和前进后退键54。移动针数单位显示部51显示移动针数单位的设定值。移动针数单位是以针数来表示每给出一次使针数前进的指示或使针数返回的指示时移动的加工布的移动量的值。移动针数单位增减键52是操作者输入移动针数单位的增减指示的键。当前指定位置针数显示部53显示与当前的指定位置对应的针数。前进后退键54是输入使针数前进的指示和使针数返回的指示的键。
操作面板6包括复位键55、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线张力值显示部58、线张力值增减键59、线张力值设定开始键60、输入键61和结束键62。复位键55是给出不确定输入而取消的指示的键。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显示线张力值的设定值发生变化的点即区分点的编号。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是输入被指定为指定位置的区分点的编号增减的键。线张力值显示部58显示线张力值。线张力值增减键59是操作者输入线张力值的增减的键。线张力值设定开始键60是输入开始线张力值的设定和变更的指示的键。输入键61是操作者确定输入的键。结束键62是输入结束线张力值的设定和变更的指示的键。
参照图5,对缝纫机1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控制箱7(参照图1)包括控制部71。如图5所示,控制部71为缝纫机1的控制构成的核心。控制部71包括CPU73、RAM74、ROM75和能进行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76。CPU73管理缝纫机1整体的控制。RAM74临时存储各种数据。ROM75存储驱动缝纫机1的程序和初始值等。非易失性存储器76存储缝制数据(参照图7)等。
控制部71与操作面板6、启动停止开关8、按压开关9和主轴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78连接。主轴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78检测缝纫机1的主轴(未图示)的相位角度。控制部71与驱动回路81、83、85、87、90连接。驱动回路81驱动使主轴旋转的缝纫机马达82。驱动回路83驱动使压布板16(参照图2)下降的螺线管18。驱动回路85驱动对线张力进行调整的螺线管31。驱动回路87驱动X轴驱动马达88。X轴驱动马达88在X轴方向上移动送料板14。驱动回路90驱动Y轴驱动马达91。Y轴驱动马达91在Y轴方向上移动送料板14。X轴驱动马达88与检测输出轴的旋转的X轴编码器89连接。X轴编码器89将检测结果朝控制部71输出。Y轴驱动马达91与Y轴编码器92连接。Y轴编码器92将检测结果朝控制部71输出。
参照图6,对RAM74存储的各种数据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RAM74包括当前指定位置针数存储区域741、当前区间存储区域742、移动针数单位存储区域743、输入区分点编号存储区域744、输入线张力值存储区域745、数据顺位计数存储区域746等各种存储区域。
当前指定位置针数存储区域741存储与当前时刻操作者所指定的指定位置对应的缝制数据的针数。当前区间存储区域742存储当前时刻的指定位置所属的区间。如上所述,上述区间是以相同的线张力进行缝制的区间。区间的起点和终点成为区分点。移动针数单位存储区域743存储移动针数单位。输入区分点编号存储区域744存储操作者所输入的输入区分点编号。输入区分点编号是操作者在利用区分点编号指定指定位置时输入的区分点编号。输入线张力值存储区域745存储操作者在设定线张力值时输入的输入线张力值。数据顺位计数存储区域746存储:在由多个控制数据形成的缝制数据(参照图7)中,对进行处理的控制数据的数据顺位进行特别指定的计数的值。
参照图7,对缝制数据的一例进行说明。缝制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76内。一个缝制数据由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数据形成。各控制数据包含表示处理的顺序的“数据顺位”、表示控制数据的种类的“数据种类”以及作为缝纫机1的动作内容的“数据内容”。
“数据种类”是线张力值数据、线迹数据和结束数据这三种。线张力值数据的“数据内容”包括区分点编号和线张力值。区分点编号是以值随着缝制路径的前进而变大的方式依次赋予区分点的编号。线张力值表示到下一区分点为止的区间内的线张力值。图7所示的例子中,数据顺位“0”的线张力值数据表示:缝制开始位置的区分点编号为“0”,且以到区分点编号“1”为止的区间的线张力值为“10”的状态进行缝制。线迹数据的“数据内容”包括表示送料板14的X轴方向移动量的数据以及表示Y轴方向移动量的数据。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根据线迹数据进行驱动。结束数据表示一次缝制的结束。由于针数与线迹数据的顺位相同,因此通过对缝制数据的线迹数据进行计数来求解针数。因此,线迹数据是与针数相关的数据。另外,缝制数据也可存储针数。
下面,参照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进行的处理。首先,对线张力值设定处理进行说明。线张力值设定处理是操作者进行线张力的设定和变更时的处理。设定或变更线张力值时,操作者选择非易失性存储器76内的缝制数据中的一个,并将线张力值设定开始键60(参照图4)按下规定时间。CPU73根据存储在ROM75内的程序,执行图8所示的线张力值设定处理。
CPU73开始线张力值设定处理时,在操作面板6上显示各值(S1)。具体而言,CPU73在移动针数单位显示部51中显示移动针数单位的初始值。初始值预先存储在RAM74的移动针数单位存储区域743(参照图6)内。CPU73在当前指定位置针数显示部53中显示与作为最初的指定位置的缝制开始位置对应的针数“1”。CPU73在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中显示从区分点“0”到区分点“1”的区间即区间“0”的开始位置的区分点编号“0”。CPU73在线张力值显示部58中显示对区间“0”设定的线张力值(图7所示的例子中为“10”)。
CPU73对操作者是否操作了移动针数单位增减键52进行判断(S2)。操作者操作了移动针数单位增减键52时(S2:是),CPU73对存储在RAM74的移动针数单位存储区域743(参照图6)内的移动针数单位进行更新(S3)。之后,CPU73进行S1的处理,使更新后的移动针数单位显示在移动针数单位显示部51中。
操作者未操作移动针数单位增减键52时(S2:否),CPU73对是否存在前进后退键54的操作进行判断(S4)。操作者操作了前进后退键54时(S4:是),CPU73执行第一指定处理(S5)。
图9所示的第一指定处理是使操作者进行线张力值的设定或变更的位置即指定位置移动移动针数单位的处理。CPU73对存储在RAM74的当前指定位置针数存储区域741内的值进行更新(S11)。当前指定位置针数存储区域741存储与当前的指定位置对应的缝制数据的针数。例如,假定与更新前的指定位置对应的针数为“500”,移动针数单位为“30”,且存在使针数前进的键的操作。这种情况下,CPU73将存储在当前指定位置针数存储区域741内的值从“500”更新为“530”。
CPU73将存储在RAM74的当前区间存储区域742内的区间更新为指定位置所属的区间(S12)。区间在指定位置更新前后未变更时,CPU73不进行区间的更新。CPU73通过控制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沿着缝制路径移送送料板14,以使加工布W的指定位置位于落针地点(S13)。其结果是,操作者能容易地对设定缝制路径的哪个部分的线张力值进行确认,适当设定线张力值。第一指定处理结束时,处理返回图8的S1。CPU73使更新后的指定位置和更新后的区间的开始位置的区分点编号显示在操作面板6上(S1)。
回到图8的说明。当不存在前进后退键54的操作时(S4:否),CPU73对是否存在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的操作进行判断(S6)。操作者操作了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时(S6:是),CPU73执行第二指定处理(S7)。
图10所示的第二指定处理是使指定位置朝操作者所输入的区分点移动的处理。CPU73使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闪烁(S21)。CPU73将操作者所输入的输入区分点编号存储在RAM74的输入区分点编号存储区域744内。CPU73将输入区分点编号显示在闪烁的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中(S22)。CPU73对是否存在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的操作进行判断(S23)。存在操作时(S23:是),CPU73再次进行输入区分点编号的存储和显示(S22)。当不存在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的操作时(S23:否),CPU73对是否存在复位键55的操作进行判断(S24)。当不存在复位键55的操作时(S24:否),CPU73对是否存在输入键61的操作进行判断(S25)。当不存在输入键61的操作时(S25:否),处理返回S23的判断。
操作者操作了复位键55时(S24:是),CPU73清除输入区分点编号存储区域744(S27)。CPU73使闪烁的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返回亮灯状态(S28)。处理返回S1(参照图8)。CPU73清除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中闪烁显示的输入区分点编号。CPU73显示存储在当前区间存储区域742内的区间的开始位置的区分点编号(S1)。
操作者操作了输入键61时(S25:是),CPU73将与输入区分点编号对应的缝制数据的针数存储在RAM74的当前指定位置针数存储区域741内(S30)。CPU73将存储在当前区间存储区域742内的值更新为与输入区分点编号相同的值(S31)。CPU73通过控制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沿着缝制路径移送送料板14,以使输入区分点位于落针地点(S32)。其结果是,操作者能容易地将线张力值发生变化的点即区分点指定为指定位置,变更线张力值。CPU73使闪烁的区分点编号显示部56返回亮灯状态(闪烁结束)(S33)。CPU73使当前的指定位置和区分点编号显示在操作面板6上(S1、参照图8)。
返回图8的说明。当不存在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的操作时(S6:否),CPU73对是否存在线张力值增减键59的操作进行判断(S8)。操作者操作了线张力值增减键59时(S8:是),CPU73进行缝制数据变更处理(S9)。当不存在线张力值增减键59的操作时(S8:否),CPU73对是否存在结束键62的操作进行判断(S10)。操作者操作了结束键62时(S10:是),CPU73结束线张力值设定处理。当不存在操作时(S10:否),处理直接返回S1。
图11所示的缝制数据变更处理是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76内的缝制数据变更为包含操作者设定或变更的线张力值信息在内的数据的处理。CPU73使线张力值显示部58闪烁(S41)。CPU73将操作者所输入的线张力值存储在RAM74的输入线张力值存储区域745内。CPU73在闪烁的线张力值显示部58中显示操作者所输入的线张力值(S42)。CPU73对是否存在线张力值增减键59的操作进行判断(S43)。存在上述操作时(S43:是),CPU73再次进行输入线张力值的存储和显示(S42)。当不存在线张力值增减键59的操作时(S43:否),CPU73对是否存在复位键55的操作进行判断(S44)。当不存在复位键55的操作时(S44:否),CPU73对是否存在输入键61的操作进行判断(S45)。当不存在输入键61的操作时(S45:否),处理返回S43的判断。
操作者操作了复位键55时(S44:是),CPU73清除输入线张力值存储区域745(S47)。CPU73使闪烁的线张力值显示部58返回亮灯状态(闪烁结束)(S48)。处理返回S1(参照图8)。CPU73清除线张力值显示部58中闪烁显示的输入线张力值。CPU73使对当前的指定位置设定的线张力值显示在线张力值显示部58中(S1)。
操作者操作了输入键61时(S45:是),CPU73使闪烁的线张力值显示部58返回亮灯状态(闪烁结束)(S50)。CPU73对当前的指定位置是否是区分点进行判断(S51)。若当前的指定位置不是区分点(S51:否),则CPU73必须重新设定区间。CPU73在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76内的缝制数据(参照图7)中的与当前指定位置对应的部位,追加表示区分点编号和线张力值的线张力值数据。CPU73对所追加的线张力值数据分配区分点编号和数据顺位。相应地,CPU73使相对于所追加的控制数据而言数据顺位在后的控制数据的数据顺位逐一退后。CPU73将相对于所追加的控制数据而言数据顺位在后的区分点的编号分别加“1”(S52)。CPU73对所追加的线张力值数据的线张力值设定操作者所输入的线张力值(S53)。处理返回图8的S1。
若当前的指定位置是区分点(S51:是),则CPU73也可不重新追加区间。CPU73对当前的指定位置即区分点的线张力值数据设定操作者所输入的线张力值(S54)。处理返回图8的S1。
参照图12,对缝纫机1进行的缝制处理进行说明。开始缝制时,操作者选择非易失性存储器76内的缝制数据中的一个,指示缝制开始。CPU73根据存储在ROM75内的程序来执行缝制处理。
如图12所示,CPU73对存储在RAM74的数据顺位计数存储区域746内的计数N的值进行初始化,将其置“0”(S61)。CPU73开始驱动缝纫机马达82(S63)。CPU73读入缝制数据(参照图7)中的顺位N的控制数据(S64)。
CPU73对所读入的控制数据是否是线迹数据进行判断(S65)。若是线迹数据(S65:是),则CPU73对是否是送料板14的移送开始时期进行判断(S66)。CPU73从主轴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78检测出主轴旋转角度,对是否是移送开始时期进行判断。CPU73反复进行上述判断,直到成为移送开始时期(S66:否)。一旦成为移送开始时期(S66:是),CPU73便根据线迹数据来驱动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S67)。CPU73在计数N的值上加“1”(S68)。处理返回S64。
若所读入的控制数据不是线迹数据(S65:否),则CPU73对所读入的控制数据是否是线张力值数据进行判断(S70)。若是线张力值数据(S70:是),则CPU73根据线张力值数据表示的线张力值来变更螺线管31的输出,藉此变更面线的张力(S71)。CPU73在计数N的值上加“1”(S68)。处理返回S64。
若所读入的控制数据既不是线迹数据(S65:否),也不是线张力值数据(S70:否),则所读入的控制数据是结束数据。这种情况下,CPU73对计数N的值进行初始化,将其置“0”(S73)。CPU73停止缝纫机马达82的驱动(S74)。缝制处理结束。
参照图13,对根据线张力值设定处理(参照图8)中设定的缝制数据进行缝制的结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3表示根据图7所示的缝制数据进行缝制的结果。开始缝制处理时,CPU73读入数据顺位“0”的控制数据。数据顺位“0”的控制数据是线张力值数据。因此,CPU73朝螺线管31输出与线张力值“10”相应的驱动电压,藉此变更线张力。下一数据顺位“1”的控制数据是线迹数据。因此,CPU73根据缝针11的动作,在X轴方向上“3”移送送料板14。之后,CPU73根据线迹数据反复进行四次处理。
下一数据顺位“6”的控制数据是线张力值数据。因此,CPU73根据线张力值“25”来变更螺线管31的输出。之后,CPU73根据数据顺位“7”~“10”的线迹数据来移送送料板14。数据顺位“11”的控制数据是结束数据。CPU73在该时刻结束缝制。根据上面的处理,缝纫机1在从区分点“0”到区分点“1”的区间“0”内以线张力值“10”进行缝制。缝纫机1在从区分点“1”到缝制结束的区间“1”内以线张力值“25”进行缝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在操作者指定进行线张力的设定或变更的任意指定位置时移送加工布W,以使加工布W上的实际指定位置位于落针地点。因此,操作者能一边确认实际的落针地点一边容易且可靠地设定线张力值。操作者能防止产生线张力值的设定差错。操作者在将缝制完成的加工布W固定于压布装置13的状态下对变更线张力值的指定位置进行指定。其结果是,缝制完成的加工布W上的指定位置移动到实际的落针地点。因此,操作者根据一个缝制数据来进行多次缝制时,能一边容易地把握应对缝制完成的加工布W的哪个部分的线张力进行调整一边更适当地调整线张力。操作者能以期望的线张力进行下次以后的缝制。缝纫机1无需包括用于显示缝制花样中的指定位置的液晶画面等。
操作者能将与期望的针数对应的位置指定为指定位置。操作者指定指定位置时,加工布W移动,以使与所指定的针数对应的位置位于落针地点。因此,操作者能一边根据针数移动加工布W一边容易地设定或变更线张力值。若操作者输入移动针数单位,则缝纫机1针对一次指定位置的指定以移动针数单位量来移送加工布。因此,在细微地移动指定位置时,操作者将移动针数单位设定为较小的值即可。在大幅度移动指定位置时,操作者将移动针数单位设定为较大的值即可。操作者通过将移动针数单位设定为期望的值,能容易地将期望的位置指定为指定位置。
操作者通过指定线张力值发生变化的点即区分点,能容易地指定进行线张力值的设定或变更的指定位置。操作者指定指定位置时,加工布W移动,以使操作者所指定的区分点位于落针地点。因此,操作者能一边把握加工布W上的区分点的位置一边容易地设定或变更线张力。具体而言,在变更特定区间的线张力时,操作者指定作为区间起点的区分点即可。其结果是,操作者能确认区间起点位于实际的加工布W的哪个位置并调整该区间的线张力。
根据缝纫机1,即使在缝制数据未预先包含线张力值数据时,操作者也能一边确认实际的加工布W的缝制位置一边设定线张力值。即使在以相同的线张力进行缝制的区间内,操作者也能将区间内的期望的位置作为指定位置并设定线张力值。其结果是,指定位置成为新的区分点。缝制数据中增加新的线张力值数据。因此,操作者能一边确认加工布W的缝制位置一边自由地设定线张力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线装置21相当于本发明的“线张力调整机构”。根据操作面板6的操作进行图11所示的缝制数据变更处理的CPU73作为本发明的“线张力值设定部”发挥作用。在图9的S 13和图10的S32中控制X轴驱动马达88和Y轴驱动马达91的CPU73相当于本发明的“移送控制部”。根据移动针数单位增减键52和前进后退键54的操作进行图9的S11、S12的处理的CPU73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指定部”发挥作用。根据区分点编号增减键57和输入键61的操作进行图10的S30、S31的处理的CPU73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指定部”发挥作用。图9的S11、S12和图10的S30、S31所示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位置指定工序”。图9的S13和图10的S32所示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移送工序”。图11所示的缝制数据变更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线张力值设定工序”。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和处理只是例示,当然可进行各种变更。在移送加工布W以使指定位置位于落针地点时,上述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沿着缝制花样的缝制路径移送加工布W。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识别缝制花样的哪个位置被作为指定位置。但是,加工布W的移送方法是可变更的。例如,缝纫机1也可经由最短路径来移送加工布W。具体而言,若移送前的X、Y坐标是(A,B),移送后的坐标是(C,D),则缝纫机1也可对X轴驱动马达88给出移送(C-A)的指示并对Y轴驱动马达91给出移送(D-B)的指示。这种情况下,缝纫机1能迅速地移动加工布W。操作者能在短时间内设定线张力。
指定位置的指定方法是可变更的。例如,操作者也可直接输入针数的值。缝纫机1也可将与操作者直接输入的针数对应的位置作为指定位置来进行处理。

Claims (4)

1.一种缝纫机,包括:
线张力调整机构,该线张力调整机构对赋予线的线张力进行调整;
线张力值设定部,该线张力值设定部对所述线张力调整机构赋予线的所述线张力的线张力值进行设定或变更;以及
移送机构,该移送机构根据用于缝制缝制花样的缝制数据来移送加工布,
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指定部,该位置指定部指定所述缝制花样中利用所述线张力设定部设定或变更所述线张力值的位置即指定位置;以及
移送控制部,该移送控制部对所述移送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安装于针杆下端部的缝针所插穿的地点即落针地点位于所述位置指定部所指定的所述指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制数据包含使所述缝制花样中的位置和与所述缝针上下运动的次数即针数相关的数据相对应的信息,
所述位置指定部包括第一指定部,该第一指定部通过指定针数来将与所指定的针数对应的位置作为所述指定位置,
所述移送控制部对所述移送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加工布上的所述落针地点位于与所述第一指定部所指定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缝制花样中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制数据包含表示所述线张力值发生变化的点即区分点的信息,
所述位置指定部包括第二指定部,该第二指定部通过指定所述区分点来将所指定的区分点作为所述指定位置,
所述移送控制部对所述移送机构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落针地点位于所述第二指定部所指定的所述区分点。
4.一种线张力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指定工序,在该位置指定工序中,指定缝制花样中对赋予线的线张力的线张力值进行设定或变更的位置即指定位置;
移送工序,在该移送工序中,驱动根据用于缝制所述缝制花样的缝制数据来移送加工布的移送机构,使所述位置指定工序中所指定的所述加工布上的所述指定位置移动到安装于针杆下端部的缝针所插穿的地点即落针地点;以及
线张力值设定工序,在该线张力值设定工序中,对调整所述线张力的线张力调整机构赋予线的所述线张力的所述线张力值进行设定或变更。
CN2010101101143A 2009-02-09 2010-01-22 缝纫机和线张力设定方法 Active CN101798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6931A JP2010179014A (ja) 2009-02-09 2009-02-09 ミシン及び糸張力設定プログラム
JP2009-026931 2009-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8728A true CN101798728A (zh) 2010-08-11
CN101798728B CN101798728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59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01143A Active CN101798728B (zh) 2009-02-09 2010-01-22 缝纫机和线张力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179014A (zh)
CN (1) CN1017987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7214A (ko) * 2011-12-29 2013-07-09 주식회사 썬스타 자동 실장력 조절 장치
CN113882091B (zh) * 2021-10-12 2023-07-21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缝料固定夹具及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57879A5 (en) * 1984-01-05 1986-09-30 Mefina Sa Sewing machine controller with stitch and material selectors - with digital displays and card reader
JP2009011544A (ja) * 2007-07-04 2009-01-22 Juki Corp 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8728B (zh) 2012-09-05
JP2010179014A (ja) 201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28403A (en) Sewing machine for sewing continuous pattern consisting of plurality of partial patterns
US7949421B2 (en) Multi-needle type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including a computer control program for the multi-needle type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US8738168B2 (en) Sewing machine
US7878133B2 (en)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sewing machine operation program
CN101545178A (zh) 缝纫机
KR20050041939A (ko) 재봉틀
CN102041643B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JP2006187417A (ja) ミシン
CN101798728B (zh) 缝纫机和线张力设定方法
CN104514096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5702091B2 (ja) ミシン
CN101302687B (zh) 缝纫机控制装置及具有缝纫机控制装置的缝纫机
KR100878602B1 (ko) 재봉틀 프로그램 작성 장치
CN101153433B (zh) 缝纫机及其控制装置
JP2014068899A (ja) ミシン
US5228402A (en) Sewing machine for sewing continuous pattern consisting of plurality of partial patterns
JP2016193019A (ja) ミシン
CN102653902A (zh) 缝纫机
JP2003326011A (ja) ミシン
CN1164819C (zh) 用于在断线时使绣花框逆向移动的绣花机及方法
US5752458A (en) Stitching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apable of optionally displaying stitching period of time
KR20030022048A (ko) 재봉기
US5740748A (en) Embroidery stitching device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stitching a computation of stitching time
JP2007289349A (ja) 布表面の膨出部に対する刺繍模様の刺繍方法及び刺繍物
JP2003053074A (ja) ミシンの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