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8721A - 叠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8721A
CN101778721A CN200880102286.7A CN200880102286A CN101778721A CN 101778721 A CN101778721 A CN 101778721A CN 200880102286 A CN200880102286 A CN 200880102286A CN 101778721 A CN101778721 A CN 101778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fed
shaped
throughput direc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22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沢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78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8Print finishing devices, e.g. for glossing pr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0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chanical grippers engaging the leading edge only of the articles
    • B65H29/06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chanical grippers engaging the leading edge only of the articles the grippers being carried by rotat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2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both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4Printing or colouring
    • B32B38/145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7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transport devices
    • B65H2301/4471Grippers, e.g. moved in paths enclosing an area
    • B65H2301/44714Grippers, e.g. moved in paths enclosing an area carried by rotat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7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transport devices
    • B65H2301/4474Pair of cooperating moving elements as rollers, belts forming nip into which material is transpor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21Industrial-size printers, e.g. rotary printing pr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叠合装置具有叠合部(100),所述叠合部(100)包括:叠合滚筒(110)和出纸轮(121)等,用于输送单张纸(1);上下续纸辊(181、183)等,用于传接来自叠合滚筒(110)和出纸轮(121)的单张纸(1),向覆膜部(40)输送;以及叠合滚筒(110)的叼纸牙托架(113)的上升部(113a)、喷射台(116)或吸引导向件(131)等,用于使利用上下续纸辊(181、183)输送的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移动,朝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后续的单张纸(1)。

Description

叠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装置,所述叠合装置配置在比对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覆膜构件更靠向薄片形件输送方向的上游,将前一张的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并送向覆膜构件。
背景技术
对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现有的覆膜构件,例如把薄膜覆膜在单张纸上的现有的覆膜装置,通过把单张纸从供纸装置向一对加压辊之间一边部分叠合一边连续送出,同时把带状的薄膜向上述加压辊之间送出,当把薄膜粘接在单张纸的表面上后,把裁刀插入到叠合后的单张纸之间来切断该薄膜,使单张纸能够各自分离后向出纸装置排出,从而能够不浪费带状薄膜并有效地把薄膜覆膜在单张纸上(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27237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038677号
发明内容
可是,在把薄膜覆膜在利用印刷机印刷后的单张纸上的情况下,以往是把排出到印刷机出纸装置的印刷后的单张纸,转移放置到如上所述的覆膜装置的供纸装置,然后进行如上所述的薄膜覆膜,所以非常麻烦。
因此,考虑连接印刷机和覆膜装置,但利用印刷机印刷的单张纸是每张之间隔开间隔被输送,而利用覆膜装置覆膜的单张纸是一边部分叠合一边被输送,所以必须缩短每张隔开间隔被输送的单张纸之间的间隔,一边部分叠合一边输送,但是却难以一边将印刷后的单张纸的一部分可靠地重叠,一边对该单张纸进行薄膜覆膜。
上述问题并不限于对利用印刷机印刷后的单张纸进行薄膜覆膜的情况,只要是对每张之间隔开间隔输送的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个发明的叠合装置配置在比对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覆膜构件更靠向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上游,将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输送构件,用于输送所述薄片形件;下游输送构件,用于传接来自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薄片形件,并送向所述覆膜构件;以及分离构件,用于使利用所述下游输送构件输送的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移动,朝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
第二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个发明中,所述分离构件包括吸引构件,所述吸引构件用于吸引所述薄片形件,使所述薄片形件朝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
第三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个发明中,所述分离构件包括空气喷射构件,所述空气喷射构件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上,用于向上吹起所述薄片形件,使所述薄片形件朝向与沿输送方向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离开该上游输送构件。
第四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个发明中,所述上游输送构件包括输送滚筒,所述输送滚筒具有用于支承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的支承构件,所述分离构件使解除由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支承后的所述薄片形件朝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移动。
第五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个发明中,所述上游输送构件包括出纸轮,所述出纸轮与所述输送滚筒相对配置,所述出纸轮与该输送滚筒协同动作,来夹持从利用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被释放后的所述薄片形件,并向所述下游输送构件输送所述薄片形件,所述分离构件使从利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和所述出纸轮协同动作而被夹持的夹持状态释放后的所述薄片形件,朝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移动,离开该输送滚筒。
第六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五个发明中,所述分离构件包括空气喷射构件,所述空气喷射构件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上,位于比该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更靠向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下游,用于朝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喷出空气。
第七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个发明中,所述分离构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上,从该输送滚筒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第八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七个发明中,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配置在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的切口部上,是用于叼住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部的叼纸牙装置,所述叼纸牙装置具有能够从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叼纸牙,所述分离构件的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叼纸牙上。
第九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个发明中,所述叠合装置包括叼纸牙装置,所述叼纸牙装置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的切口部上,用于叼住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部,所述叼纸牙装置具有能够从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叼纸牙,所述分离构件利用所述叼纸牙向所述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的移动,使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移动。
第十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个发明中,通过使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产生相对速度差,将前一张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
第十一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个发明中,通过使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比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慢,将前一张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
第十二个发明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个发明中,所述叠合装置用于传接来自对所述薄片形件进行印刷的印刷构件的该薄片形件,送向所述覆膜构件。
按照本发明的叠合装置,由于分离构件使利用下游输送构件输送的前一张的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移动,朝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后续的薄片形件,所以能够将薄片形件的一部分可靠地重叠后,对该薄片形件进行薄膜覆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叠合装置的单张纸印刷机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简图。
图2是抽出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3是抽出图2的叠合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从图3的箭头V方向看的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3的去皱辊的剖视图。
图9是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是图3的叠合滚筒和出纸辊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继续图10的作用说明图。
图12是继续图11的作用说明图。
图13是图3的喷射台的作用说明图。
图14是图3的叼纸牙托架的上升部的作用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叠合滚筒的相位和续纸辊的圆周速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叠合滚筒的相位和单张纸的输送距离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叠合部中的单张纸的输送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叠合部中叠合的单张纸的状态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主要实施方式
根据图1~9对本发明具有叠合装置的单张纸印刷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单张纸印刷机的整体结构简图,图2是抽出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图3是抽出图2的叠合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从图3的箭头V方向看的图,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图3的去皱辊的剖视图,图9是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在作为薄片形件供给构件的供给部10中设置有供纸板11,用于把作为薄片形件的单张纸1一张张地输送到传纸滚筒21a。
所述传纸滚筒21a与作为印刷构件的印刷部20的第一胶印单元20a的压印滚筒22a相对配置。橡皮滚筒23a与压印滚筒22a的比传纸滚筒21a更靠向转动方向下游的部位相对配置。印版滚筒24a抵接在橡皮滚筒23a上。在第一胶印单元20a中,设置有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图中省略了一部分),所述油墨供给装置具有向印版滚筒24a提供油墨的墨斗装置25a等,所述给水装置用于向印版滚筒24a提供润湿水。
在比所述第一胶印单元20a的压印滚筒22a的橡皮滚筒23a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b配置第二胶印单元20b的压印滚筒22b。该第二胶印单元20b与所述第一胶印单元20a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b、印版滚筒24b以及具有墨斗装置25b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二胶印单元20b的压印滚筒22b的橡皮滚筒23b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c配置第三胶印单元20c的压印滚筒22c。该第三胶印单元20c也与所述第一、第二胶印单元20a、20b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c、印版滚筒24c以及具有墨斗装置25c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三胶印单元20c的压印滚筒22c的橡皮滚筒23c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d配置第四胶印单元20d的压印滚筒22d。该第四胶印单元20d也与所述第一~第三胶印单元20a~20c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d、印版滚筒24d以及具有墨斗装置25d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四胶印单元20d的压印滚筒22d的橡皮滚筒23d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e配置第五胶印单元20e的压印滚筒22e。该第五胶印单元20e也与所述第一~第四胶印单元20a~20d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e、印版滚筒24e以及具有墨斗装置25e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五胶印单元20e的压印滚筒22e的橡皮滚筒23e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f配置第六胶印单元20f的压印滚筒22f。该第六胶印单元20f也与所述第一~第五胶印单元20a~20e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f、印版滚筒24f以及具有墨斗装置25f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在比第六胶印单元20f的压印滚筒22f的橡皮滚筒23f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隔着骨架型传纸滚筒31配置作为干燥构件的干燥部30的支承滚筒32。在支承滚筒32的比所述传纸滚筒31更靠向转动方向下游,配置有用于使印刷后的单张纸1上的油墨干燥的干燥器33。作为叠合构件(叠合装置)的叠合部100的传纸滚筒101抵接在所述支承滚筒32的比所述干燥器33更靠向转动方向下游的部位,该叠合部100具有如下结构。
如图1~3所示,作为输送滚筒的叠合滚筒110与作为传递滚筒的传纸滚筒101的比所述支承滚筒32更靠向转动方向下游的部位相对。该叠合滚筒110的直径尺寸做成比该传纸滚筒101的直径尺寸稍小(尺寸为大约十分之九),由于用齿轮等与该传纸滚筒101连接驱动,使该叠合滚筒110与该传纸滚筒101以相同的转数转动,即,当该传纸滚筒101转动一周时该叠合滚筒110也转动一周,所以叠合滚筒110以比上述传纸滚筒101慢的圆周速度转动。如图3~5所示,在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的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间隔180°形成两个)沿轴向并朝向长边方向的切口部111a。
在所述滚筒主体111的所述切口部111a内,沿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并朝向轴向的叼纸牙轴112被支承成可以转动。在叼纸牙轴112上沿该叼纸牙轴112的轴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安装有多个叼纸牙托架113。在叼纸牙托架113的沿所述滚筒主体111转动方向的上游端部,即,在叼纸牙托架113的前端部上分别设置有叼纸牙114。在所述滚筒主体111的所述切口部111a的沿该滚筒主体111转动方向上游的边缘端上,沿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叼纸牙台115,所述叼纸牙台115位于与所述叼纸牙114对应的部位上。
即,通过使所述叼纸牙114向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径向移动,使其接近或离开所述叼纸牙台115,当所述滚筒主体111处于预先设定的转动相位时,使所述叼纸牙轴112转动,从而支承或放开单张纸1的端部(在后面进行具体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叼纸牙轴112、所述叼纸牙托架113、所述叼纸牙114等,可以使叼纸牙从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移动,利用该叼纸牙、所述叼纸牙台115等构成作为支承单张纸1的支承构件的叼纸牙装置。
在所述叼纸牙托架113的沿所述滚筒主体111径向外侧设置有上升部113a,所述上升部113a是从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成圆弧形的突出部,该叼纸牙托架113的该上升部113a支承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使该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与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当伴随所述滚筒主体111的转动使所述叼纸牙轴112转动从而使所述叼纸牙114离开所述叼纸牙台115时,伴随该叼纸牙轴112的转动使该叼纸牙托架113的该上升部113a从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移动,能够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移动,进一步从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向该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离开(在后面进行具体说明)。
由于所述上升部113a从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向该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与形成在所述传纸滚筒101的外圆周面上的切口部相对,所以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不会与该传纸滚筒101的外圆周面接触。
在所述滚筒主体111的所述切口部111a的沿该滚筒主体111转动方向的上游,即,比所述叼纸牙托架113等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沿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整个长度设置喷射台116,所述喷射台116具有朝向该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的喷射口116a,沿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该喷射台116,在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上使所述喷射口116a与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位于大体相同的位置上。
所述喷射台116的所述喷射口116a连通用于送出空气的未图示的空气压缩机,利用该空气压缩机的动作,使空气从该喷射口116a向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喷射,向上吹起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使其从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向该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离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上所述的所述喷射台116、所述空气压缩机等构成空气喷射构件。
出纸轮121面对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比所述传纸滚筒101更靠向转动方向下游的部位,所述出纸轮121与该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协同动作,具有用于夹持单张纸1的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和比该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更靠向径向内侧位置的小直径外圆周面121b,沿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该出纸轮121,在该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上使该出纸轮121与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位于相同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出纸轮121分别支承在支承轴120上,所述支承轴120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
如图3所示,所述出纸轮121的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的圆周方向长度Lw,比上游夹持位置和下游夹持位置之间的单张纸1的输送距离Lc稍长,所述上游夹持位置是指用该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和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来夹持单张纸1的位置,所述下游夹持位置是指用后面叙述的上续纸辊181和下续纸辊182来夹持单张纸1的位置,并且,利用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和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来夹持单张纸1的夹持开始位置与轴心的连线、以及利用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和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来夹持单张纸1的夹持终止位置与轴心的连线之间所成的角度θ,即,使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成为圆弧的扇形的中心角(圆弧角度)θ为110°以下。
所述出纸轮121在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的转动方向下游和所述小直径外圆周面121b的转动方向上游之间的端面上,形成用于避免与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部接触的切口部121c。此外,驱动所述出纸轮121,使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与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的圆周速度相同(在后面进行具体说明)。
在利用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来夹持单张纸1的上游夹持位置附近,沿该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吸引导向件131,所述吸引导向件131在与该叠合滚筒110相对的导向面131a上形成多个吸引口131b,在所述支承轴120的轴向上使所述吸引导向件131与该出纸轮121和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位于不同的位置上,即,位于相邻的出纸轮121之间或相邻的叼纸牙托架113之间。所述多个吸引导向件131分别支承在由框架1000支承的支承杆130上。
所述吸引导向件131的所述导向面131a从利用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来夹持单张纸1的上游夹持位置附近向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下游延伸。所述吸引导向件131的所述吸引口131b通过在所述支承杆130内形成的连通孔130a连通未图示的吸引泵,利用该吸引泵的动作,该吸引导向件131可以一边吸引单张纸1使单张纸1从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向该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离开,一边利用所述导向面131a进行导向。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支承杆130、所述吸引导向件131、所述吸引泵等构成吸引构件,利用该吸引构件、所述空气喷射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叼纸牙装置)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分离构件,通过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移动,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所述叠合滚筒110的外圆周面,从而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从支承在所述叠合滚筒110上的后续的单张纸1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
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上,沿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沿圆周方向的带槽111b,在该滚筒主体111的轴向使所述带槽111b与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位于不同的位置上,即,位于相邻的叼纸牙托架113之间。
在比利用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来夹持单张纸1的上游夹持位置更靠向该叠合滚筒110的转动方向下游,沿该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带轮144,所述带轮144通过轴141、臂142、轴143而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在该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上使带轮144与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位于不同的位置上,即,位于相邻的叼纸牙托架113之间,换句话说,与该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所述带槽111b位于相同的位置上。
作为导向带的下恒速输送带157分别绕挂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所述带槽111b上,该下恒速输送带157也绕挂在所述带轮144上,并且如图3、6、7所示,该下恒速输送带157也绕挂在带轮148上,所述带轮148通过轴145、臂146、轴147而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
即,伴随叠合滚筒110的转动,下恒速输送带157一边经由所述带轮144、148一边行进移动从而引导单张纸1,更具体地说,上述下恒速输送带157在绕挂于叠合滚筒110的带槽111b的范围内,与该叠合滚筒110整体行进移动,并与该叠合滚筒110的外圆周面一起支承单张纸1,而且在从该叠合滚筒110到后面叙述的续纸辊181、182之间的范围内,引导单张纸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夹持输送构件包括所述叠合滚筒110、所述支承轴120、所述出纸轮121等,上游输送构件包括:该上游夹持输送构件;所述传纸滚筒101;所述轴141、143、145、147;所述臂142、146;所述带轮144、148;以及具有导向构件功能的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等。
如图3~5所示,在比所述带轮144更靠向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配置具有引导单张纸1的导向面151a的第一导向台151。在第一导向台151的沿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间隔开配置具有引导单张纸1的导向面152a的第二导向台152。在第二导向台152的沿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配置具有引导单张纸1的导向面153a的第三导向台153。
在所述导向台151~153的所述导向面151a~153a上,分别形成多个吸引口151b~153b。沿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导向台151和所述第三导向台153的所述吸引口151b、153b,随着所述吸引口151b、153b从位于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上游到位于下游,所述吸引口151b、153b逐渐从位于宽度方向的内侧到位于外侧。
在所述导向台151~153的下表面上分别安装有内部中空的吸气盒154~156,所述吸气盒154~156支承在框架1000上,与上述吸引口151b~153b连通,该导向台151~153通过该吸气盒154~156支承在框架1000上。
未图示的吸引泵连接在所述吸气盒154~156上,利用该吸引泵的动作,可以通过该吸气盒154~156从所述导向台151~153的所述吸引口151b~153b把单张纸1吸引在所述导向面151a~153a上,并且利用所述导向台151、153的所述吸引口151b、153b的上述排列方式,可以通过向宽度方向外侧绷紧的方式,对在该导向台151、153的所述导向面151a、153a上输送的单张纸1进行吸引。
在所述吸引导向件131的沿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行进方向下游端部附近,沿该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带轮161,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上使所述带轮161与所述出纸轮121位于相同的位置上,即,位于相邻的吸引导向件131之间。所述多个带轮161分别可以转动地支承在由框架1000支承的支承轴160上。
在所述第一导向台151的导向面151a的上方,沿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带轮163,在所述支承轴160的轴向上使所述带轮163与所述带轮161位于相同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带轮163分别可以转动地支承在由框架1000支承的支承轴162上。
上变速输送带158分别绕挂在所述带轮161、163之间,如图3、7所示,在所述第一导向台151的上方一侧,该上变速输送带158也通过轴164、臂165和轴166绕挂在带轮167上,所述带轮167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
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导向台151的上方一侧的驱动辊168按压在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上,通过驱动该驱动辊168转动,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可以行进移动。
此外,如图3所示,设定所述带轮144和所述带轮161的位置和直径尺寸等,使在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和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的高度方向之间产生间隙。此外,设定所述吸引导向件131和所述带轮161的位置和尺寸等,使该吸引导向件131的所述导向面131a和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在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上连续地相连接。
如图3~5所示,在所述导向台151的沿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上游端部一侧,沿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带轮172,相对于所述轴141,所述带轮172通过臂170、轴171被支承成可以转动,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上使所述带轮172与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位于相同的位置上,即,与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位于相同的位置上,换句话说,位于相邻的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之间。
在所述第二导向台152和所述第三导向台153之间的所述导向面152a、153a上,沿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带轮174,在所述轴141的轴向上使所述带轮174与所述带轮172位于相同的位置上。所述多个带轮174分别可以转动地支承在由框架1000支承的支承轴173。
下变速输送带159分别绕挂在所述带轮172、174之间,可以使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在所述第一、第二导向台151、152的导向面151a、152a上行进移动,如图3、7所示,该下变速输送带159也绕挂在带轮178上,在所述导向台151~153的下方一侧,所述带轮178通过轴175、臂176和轴177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
被支承成可以转动的驱动辊179按压在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上,通过驱动该驱动辊179转动,可以使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行进移动。
即,利用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和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在所述带轮172和所述带轮163之间重叠地行进移动,可以夹持单张纸1进行输送。
如图3~5所示,在所述带轮161和所述带轮163之间的比所述带轮144更靠向行进方向上游的所述叠合滚筒110附近,上续纸辊181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在上续纸辊181上形成引导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行进的槽,在所述支承轴160、162的轴向上使所述槽与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位于相同的位置上。
在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带轮144之间的该叠合滚筒110附近,与所述上续纸辊181抵接的下续纸辊182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在下续纸辊182上形成引导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行进的槽,在该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上使所述槽与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和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位于相同的位置上。
设定所述上续纸辊181和所述下续纸辊182的高度位置,使它们在与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的输送面相同高度的位置处抵接,通过驱动所述辊181、182转动,可以夹持在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和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之间引导并输送来的单张纸1,从而可以向该上变速输送带158和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之间送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夹持输送构件包括所述续纸辊181、182等,下游输送构件包括:该下游夹持输送构件;所述轴160、162、164、166、171、173、175、177;所述带轮161、163、167、172、174、178;所述臂165、176;所述驱动辊168、179;以及所述变速输送带158、159等。
在所述第一导向台151和所述第二导向台152之间的下方,承受辊191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在承受辊191上形成引导所述下变速带159行进的槽,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轴向上使所述槽与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位于相同的位置上。该承受辊191被配置成使其外圆周面的上方位置与上述导向台151、152的所述导向面151a、152a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
在所述第一导向台151和所述第二导向台152之间的上方配置有去皱辊195,使所述去皱辊195与所述承受辊191抵接,至少使所述去皱辊195的外圆周面用橡胶或树脂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制成。
在所述去皱辊195的外圆周面上,沿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用于避免所述去皱辊195的外圆周面与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接触的带槽195a。此外,在去皱辊195的外圆周面上,通过沿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相对于径向从外圆周面一侧向轴向中央一侧倾斜的斜槽195b,从而沿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从轴向中央一侧向外侧延伸的挠曲部195c(参照图8)。上述去皱辊195通过轴192、臂193和轴194可以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000上,并且被所述承受辊191按压。
即,通过在所述去皱辊195和所述承受辊191之间按压单张纸1,使所述挠曲部195c向轴向外侧挠曲,并且伴随被输送来的单张纸1的行进使所述去皱辊195被带动转动,可以对该单张纸1向宽度方向施加张力,进行去皱。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上述承受辊191、轴192、臂193、轴194和去皱辊195等构成去皱构件。
此外,如图1~3所示,在所述第三导向台153的所述导向面153a的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的上方,配置有向该导向面153a按压该单张纸1的按压辊102。如图1、2所示,在所述第三导向台153的沿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成对配置作为覆膜构件的覆膜部40的第一覆膜辊41a、41b。在第一覆膜辊41a、41b转动方向下游,成对配置第二覆膜辊42a、42b。在第二覆膜辊42a、42b转动方向下游,成对配置输送辊43a、43b。
在所述辊41a、41b、42a、42b、43a、43b的上方位置上,配置有用于送出薄膜2的进给轴44,所述薄膜2为卷成滚筒形的带状覆膜材料。在所述进给轴44的附近配置有:一对薄膜进给辊45a、45b,用于送出支承在该进给轴44上的滚筒形薄膜2;卷取轴46,用于从由该薄膜进给辊45a、45b送出的薄膜2上卷取剥离纸3。在所述卷取轴46附近配置多个导向辊47a、47b,用于把从上述薄膜进给辊45a、45b送出的薄膜2导向所述第一覆膜辊41a、41b之间。
在所述导向辊47a、47b之间配置能够升降移动的跳动辊48,该导向辊47a、47b之间的所述薄膜2绕挂在所述跳动辊48上,该跳动辊48根据提供给所述第一覆膜辊41a、41b的所述薄膜2的速度进行升降移动,从而可以使从所述进给轴44送出的薄膜2的速度和在所述卷取轴46卷取的剥离纸3的速度保持一定。
即,上述覆膜部40用薄膜进给辊45a、45b把支承在进给轴44上的薄膜2送出,一边用卷取轴46卷取回收剥离纸3,一边通过所述导向辊47a、47b和所述跳动辊48等把上述薄膜2送到第一覆膜辊41a、41b之间和第二覆膜辊42a、42b之间,在所述叠合部100中,可以把该薄膜2连续覆膜在将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叠合而送出的这些单张纸1上,并从输送辊43a、43b之间送出。此外,在图2中,引导剥离纸3的导向辊是49。
在所述输送辊43a、43b转动方向下游配置作为切断构件的切断部50的刀具装置51,该刀具装置51通过把刀51a插入前一张的单张纸1和后续的单张纸1重叠的端部之间,并使该刀51a向该单张纸1的宽度方向移动,能够以每张单张纸1为单位来切断连续覆膜的薄膜2(具体参照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等)。
在所述刀具装置51的沿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配置有作为拉开构件的拉开部60的带型输送装置61。在输送装置61的沿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配置有用比该输送装置61的输送速度快的速度送出单张纸1的一对加速辊62a、62b。在上述加速辊62a、62b的转动方向下游配置有导向构件63,所述导向构件63引导从该加速辊62a、62b之间送出的所述单张纸1的送出方向。
即,以每张单张纸1为单位用所述切断部50的刀具装置51把连续的薄膜2切断后的该单张纸1,利用输送装置61被送到加速辊62a、62b之间,通过使送出速度比上述输送装置61的输送速度快,把前一张的单张纸1和后续的单张纸1拉开,从而一张张送出。
在所述导向构件63的沿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连接有作为薄片形件排出构件的出纸部70的带型输送装置71。在输送装置71的沿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的下方配置出纸台73。在输送装置71的沿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配置出纸凸轮72,所述出纸凸轮72使利用该输送装置71输送的单张纸1落到所述出纸台73上。
即,利用所述拉开部60的加速辊62a、62b被一张张拉开的单张纸1,用输送装置71一张张输送,并利用出纸凸轮72被一张张地排出到出纸台73上。
此外,如图9所示,作为相位检测构件的旋转编码器104通过检测单张纸印刷机的相位来检测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转动相位,所述旋转编码器104与作为控制构件的控制装置105电连接。变速一侧驱动源103与该控制装置105电连接,所述变速一侧驱动源103使如下构件同步动作: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驱动辊168、179;所述覆膜部40的所述辊41a、41b、42a、42b、43a、43b;所述切断部50的所述刀具装置51;所述拉开部60的所述输送装置61的带驱动辊等。此外,该控制装置105分别与下述构件电连接:作为薄片形件长度设定构件的单张纸尺寸输入装置106,用于设定单张纸1印刷方向(输送方向)的长度;以及作为重叠带长度设定构件的重叠带长度输入装置107,用于设定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与后续的单张纸输送方向前端一侧的沿覆膜方向(输送方向)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并且,该控制装置105可以根据来自上述旋转编码器104和上述输入装置106、107的信息,控制所述变速一侧驱动源103的动作,成为所设定的上述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在后面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在图9中,与控制装置105电连接并驱动单张纸印刷机的主机驱动源是108。
根据图10~18对本实施方式的单张纸印刷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图3的叠合滚筒和出纸辊的作用说明图,图11是继续图10的作用说明图,图12是继续图11的作用说明图,图13是图3的喷射台的作用说明图,图14是图3的叼纸牙托架的上升部的作用说明图,图15是表示叠合滚筒的相位和续纸辊的圆周速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16是表示叠合滚筒的相位和单张纸的输送距离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17是叠合部中的单张纸的输送状态的说明图,图18是叠合部中叠合的单张纸的状态说明图。
首先,在所述输入装置106、107中输入并设定单张纸1在印刷方向(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和单张纸1在覆膜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然后,把堆积在供给部10中的单张纸1通过供纸板11送到所述传纸滚筒21a,则该单张纸1被传递到印刷部20的第一胶印单元20a的压印滚筒22a,并通过橡皮滚筒23a转印从所述油墨供给装置和所述给水装置提供给印版滚筒24a的油墨和润湿水,在进行第一色组的印刷后,通过所述传纸滚筒21b传递给第二胶印单元20b的压印滚筒22b,与上述第一胶印单元20a相同,在该第二胶印单元20b中进行第二色组的印刷,以下相同,在第三~第六胶印单元20c~20f中进行第三~第六色组的印刷后,通过所述传纸滚筒31传递给干燥部30的支承滚筒32,利用所述干燥器33对在上述印刷单元20a~20f中印刷的油墨进行干燥。
在所述干燥部30中使单张纸1的油墨干燥后,通过叠合部100的传纸滚筒101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叼纸牙114和叼纸牙台115叼住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由叠合滚筒110支承并输送单张纸1。
此时,上述叠合滚筒110由于所述滚筒主体111的直径比上述传纸滚筒101小,所以圆周速度比上述传纸滚筒101慢,由于输送速度比上述传纸滚筒101慢,即,由于减速输送单张纸1,所以具有作为薄片形件减速构件的功能。
上述单张纸1由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支承并输送,当经过所述出纸轮121时,被按压在该出纸轮121的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上,利用该出纸轮121的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和该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协同动作而被夹持(参照图10)。此外,设定上述出纸轮121的相位,可以使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不与所述叼纸牙114接触,在该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上从该叼纸牙114的附近开始按压上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
这样,在使出纸轮121的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与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进行协同动作来夹持单张纸1后,通过使该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叼纸牙轴112转动,所述叼纸牙114离开所述叼纸牙台115,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从利用该叼纸牙114和该叼纸牙台115被叼住变成被释放(参照图11)。
其中,单张纸1被出纸轮121和叠合滚筒110夹持后,由所述叼纸牙114和所述叼纸牙台115叼住的状态被解除,所以可以不产生偏离地进行输送。
然后,所述单张纸1在所述出纸轮121上被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夹持的位置,伴随该叠合滚筒110和该出纸轮121的转动,向转动方向下游移动,即,向单张纸1输送方向下游移动。伴随于此,上述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逐渐离开上述叠合滚筒110的上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参照图12)。
伴随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的进一步转动,上述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前端一侧被送向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和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之间。
此时,利用所述吸引泵的动作,所述吸引导向件131从所述吸引口131b进行吸引,使前一张的单张纸输送方向后端一侧被该吸引导向件131吸附,从而把上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送向前一张单张纸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的下方,以使上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不会与前一张单张纸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碰撞。
这样,从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送出的单张纸1伴随该叠合滚筒110和该出纸轮121的进一步转动,一边被引导到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和所述上变速输送带158之间,一边被输送到所述续纸辊181、182之间。
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被夹持在所述续纸辊181、182之间后,所述出纸轮121的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离开该单张纸1,从与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夹持该单张纸1变成释放该单张纸1。
其中,由于设定成具有用所述续纸辊181、182夹持该单张纸1后、从利用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进行夹持变成释放的交接期间,即,具有利用所述续纸辊181、182与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同时夹持输送相同的单张纸1的交接期间,所以能不产生偏离地把该单张纸1传递给该续纸辊181、182。
当利用所述续纸辊181、182夹持所述单张纸1,并且从利用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夹持所述单张纸1变成释放所述单张纸1后(图15中的相位α),所述控制装置105根据来自所述旋转编码器104的信息检测该状态的相位,控制所述变速用驱动源103的动作,暂时使所述续纸辊181、182、所述变速输送带158、159、所述承受辊191、所述覆膜部40的所述覆膜辊41a、41b、42a、42b和所述输送辊43a、43b、所述切断部50的所述刀具装置51以及所述拉开部60的所述输送装置61等的速度,降到由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来输送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以下(也包括停止状态)后,直到使后续的单张纸1支承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上并被其与所述出纸轮121的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夹持时(图15中,相位β:1个周期完成时),使该续纸辊181、182、上述变速输送带158、159、上述承受辊191、上述覆膜部40的上述覆膜辊41a、41b、42a、42b和上述输送辊43a、43b、上述切断部50的上述刀具装置51以及上述拉开部60的上述输送装置61等的速度增加,重新返回到由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来输送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
由此,使所述续纸辊181、182、所述变速输送带158、159以及所述承受辊191等的速度降低到由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来输送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以下,所以由所述构件158、159、181、182、191等输送的前一张的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比由上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输送的后续的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慢,使后续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与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重叠。
然后,使速度暂时降低或停止的上述构件158、159、181、182、191等重新增速到与由上述出纸轮121和上述叠合滚筒110来输送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相同的速度,由上述构件158、159、181、182、191等来输送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变成与由上述出纸轮121和上述叠合滚筒110来输送后续的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相同,在后续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与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重叠的状态下,后续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被上述续纸辊181、182夹持。
由于上述构件158、159、181、182、191等的速度变成与由上述出纸轮121和上述叠合滚筒110来输送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相同,所以当上述续纸辊181、182与上述出纸轮121和上述叠合滚筒110同时夹持相同的单张纸1(后续的单张纸1)时,由于以相同的速度输送该单张纸1,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与后端一侧不产生速度差,所以不会使该单张纸1弯曲,从而可以不卡纸地输送单张纸1。
即,所述控制装置105根据设定的单张纸1上下方向(输送方向)长度和单张纸1上下方向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把所述续纸辊181、182、所述变速输送带158、159、所述承受辊191、所述覆膜部40的所述覆膜辊41a、41b、42a、42b和所述输送辊43a、43b、所述切断部50的所述刀具装置51以及所述拉开部60的所述输送装置61等的速度变化比例,设定成图15所示的状态。
具体地说,在设定的单张纸1上下方向长度短的情况下或单张纸1上下方向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105设定成速度降低比例增大的变化比例,来控制所述变速用驱动源103的动作(图15中的单点划线)。
此外,在设定的单张纸1上下方向长度长的情况下或单张纸1的上下方向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105设定成速度降低比例减小的变化比例,来控制所述变速用驱动源103的动作(图15中的实线)。
此外,在设定的单张纸1上下方向长度非常短的情况下或单张纸1上下方向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非常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105设定成暂时停止的变化比例,来控制所述变速用驱动源103的动作(图15中的虚线)。
此外,上述控制装置105根据从所述输入装置106、107输入的单张纸1上下方向长度和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利用从预先存储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上述变化比例的方式,或者从预先存储的多个变化比例模式中选择与从所述输入装置106、107输入的单张纸1上下方向长度和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对应的变化比例模式的方式等,来控制上述变速用驱动源103的动作。
因此,如图16所示,由于用所述续纸辊181、182来输送上述单张纸1的每单位时间的输送距离比用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来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输送距离小,所以可以把上述单张纸1与后续的单张纸1的间隔缩短为距离C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后续的单张纸1与前一张的单张纸1叠合。
然后,伴随所述叠合滚筒110的进一步转动,当所述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离开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则利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动作从该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喷射台116的所述喷射口116a喷射空气,如图13所示,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被向上吹起至所述吸引导向件131一侧,向垂直沿输送方向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即,以朝向叠合滚筒110的径向外侧离开该叠合滚筒110的方式移动,所以可以防止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返回到该叠合滚筒110的外圆周面上。
其中,相对于前一张的上述单张纸1,之前为后续的上述单张纸1在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叠合了新的后续的单张纸1之后,成为新的前一张的单张纸1。
然后,当所述叠合滚筒110继续转动,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位于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的下方,所以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利用所述上升部113a被支承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与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可以可靠地离开利用该叠合滚筒110支承并输送的后续的单张纸1。
并且,与前一张的单张纸1相同,后续的单张纸1支承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上,用所述出纸轮121的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夹持后,如上所述,通过转动所述叼纸牙轴112,使该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叼纸牙114离开所述叼纸牙台115,如图14所示,由于该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叼纸牙托架113的所述上升部113a向该叠合滚筒110的径向外侧移动,所以前一张的上述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与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离开该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并且由于向所述吸引导向件131一侧上升,所以可以在前一张的上述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与由该叠合滚筒110支承并输送的后续的单张纸1之间可靠地形成空间。
即,前一张的单张纸1通过从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喷射台116的所述喷射口116a喷射空气(参照图13)、利用所述叼纸牙托架113的所述上升部113a上升(参照图14)以及利用所述吸引导向件131的所述吸引口131b的吸引(参照图11),使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上升,从而可以可靠地离开由该叠合滚筒110输送的后续的单张纸1,被可靠地吸附在该吸引导向件131的所述导向面131a上。
因此,前一张的单张纸1一边保持离开后续的单张纸1的状态,一边利用所述续纸辊181、182进行输送,所以可以可靠地把后续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送入到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的下方,从而能够叠合。
此时,在所述出纸轮121的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转动方向上游和所述小直径外圆周面121b转动方向下游之间的端面上形成切口部121c,由于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与上述出纸轮121不接触地被输送,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被损伤。
此后,如图17、18所示,相对于前一张的单张纸1,通过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输送后续的单张纸1,前一张的单张纸1A和后续的单张纸1B之间的间隔被缩短,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A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的下表面,即,与进行覆膜的面相反的一面重叠在后续的单张纸1B输送方向前端一侧的上表面上,即,重叠在后续的单张纸1B的进行覆膜的面上,从所述续纸辊181、182之间送出前一张的单张纸1A和后续的单张纸1B。
如上所述,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一侧的端部一侧一边被重叠,一边从所述续纸辊181、182之间被送出,送入到所述变速输送带158、159之间,在所述导向台151上被输送。
在所述导向台151上被输送的单张纸1利用隔着所述吸气盒154~156的所述吸引泵被所述导向台151~153的所述吸引口151b~153b吸引,同时利用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被送到所述承受辊191和所述去皱辊195之间。
此时,如上所述,沿该输送方向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导向台151的所述吸引口151b,随着所述吸引口151b从位于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上游到位于下游,吸引口151b逐渐从位于宽度方向内侧到位于外侧,所以吸引上述单张纸1使其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被拉伸,从而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去皱。
然后,单张纸1被送到所述承受辊191和所述去皱辊195之间,如上所述,当可靠地向宽度方向外侧去皱后,继续利用所述下变速输送带159并经由所述导向台152的所述导向面152a上,被送到所述导向台153的所述导向面153a上,一边利用所述按压辊102按压一边被送到所述覆膜部40的所述第一覆膜辊41a、41b之间。
此时,如上所述,沿单张纸1的输送方向形成多个所述第三导向台153的所述吸引口153b,并且随着所述吸引口153b从位于单张纸1输送方向上游到位于下游,所述吸引口153b逐渐从位于宽度方向内侧到位于外侧,所以吸引上述单张纸1使其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被拉伸,从而进一步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被去皱。
单张纸1被送到所述第一覆膜辊41a、41b之间,叠合成鳞状后,通过把支承在所述进给轴44上的薄膜2如上所述地送到该第一覆膜辊41a、41b之间进行连续覆膜,在利用所述第二覆膜辊42a、42b按压后,被送入到所述输送辊43a、43b之间,与上述薄膜2一起连续从该输送辊43a、43b之间送出。
单张纸1与所述薄膜2一起连续从所述输送辊43a、43b之间送出后,所述切断部50的刀具装置51的所述刀51a进入到叠合部分之间,即,进入到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的下表面与后续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如上所述地沿宽度方向切断所述薄膜2,以每张所述单张纸1为单位把连续覆膜在所述单张纸1上的所述薄膜2切断(具体参照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等)。
这样,把带状的所述薄膜2切断后的该单张纸1,一边利用所述拉开部60的所述输送装置61被输送,一边被送到所述加速辊62a、62b之间,通过使送出速度比该输送装置61的输送速度快,该单张纸1被一张张拉开送出,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和后续的单张纸1之间隔开间隔,利用所述导向构件63一张张送到所述出纸部70的所述输送装置71中,从而利用所述出纸凸轮72被一张张排出到所述出纸台73上。
此后,通过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在用油墨印刷后的单张纸1上连续覆膜薄膜2。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合部100通过使来自印刷部20的前一张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和后续的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产生相对差,针对隔开间隔输送来的前一张单张纸1和后续的单张纸1,可以把前一张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的下表面和后续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前端一侧的上表面重叠后,送向覆膜部40。
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走纸一次的过程中(in line),在对单张纸1进行印刷后迅速且节省空间地将薄膜2覆膜在单张纸1上,并且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使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比所述传纸滚筒101的直径小,所以可以使该叠合滚筒110转动的圆周速度比该传纸滚筒101的圆周速度慢,并且由于当输送到所述续纸辊181、182之前,可以降低单张纸1的输送速度,所以可以确保单张纸1在该续纸辊181、182中的输送速度能够变化的时间延长,因此,即使在单张纸1上下方向长度非常短的情况下或单张纸1上下方向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非常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降低印刷速度可靠地叠合单张纸1,不降低处理量就可以把薄膜2可靠地覆膜在单张纸1上。
(2)由于是在利用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夹持单张纸1后,解除利用所述叼纸牙114和所述叼纸牙台115叼住支承单张纸1的状态,所以不会出现单张纸1不被叠合滚筒110支承的状态,从而可以使单张纸1不产生偏离地进行输送,能够获得高精度且没有波动的稳定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并且可以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对齐的状态下叠合单张纸1。
(3)由于设定成在用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续纸辊181、182夹持单张纸1后,才把单张纸1从利用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来夹持的状态释放,即,具有利用所述续纸辊181、182以及所述出纸轮121和所述叠合滚筒110同时夹持相同的单张纸1进行输送的交接期间,所以不会出现不被该续纸辊181、182、或者该出纸轮121和该叠合滚筒110支承的状态,从而可以将该单张纸1不产生偏离地传递给该续纸辊181、182,可以获得高精度且没有波动的稳定的叠合量(重叠带长度),并且可以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对齐的状态下叠合单张纸1。
(4)由于在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出纸轮121的所述大直径外圆周面121a转动方向下游和所述小直径外圆周面121b转动方向上游之间的端面上形成切口部121c,所以可以防止利用所述续纸辊181、182减速后的前一张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与该出纸轮121接触,从而可以防止产生纸张损坏。
(5)由于利用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吸引导向件131从所述吸引口131b进行吸引,可以使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即朝向所述叠合滚筒110的径向外侧离开该叠合滚筒110,所以当从上述叠合滚筒110送出后续的单张纸1时,可以防止后续的单张纸1碰撞前一张的单张纸1,从而可以防止在印刷面上产生擦痕等造成纸张损伤,并且通过向前一张单张纸1的下方送出后续的单张纸1,可以使这些单张纸1可靠地叠合。
(6)由于从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喷射台116的所述喷射口116a喷射空气,把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所述吸引导向件131一侧吹起,使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垂直沿输送方向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即,朝向上述叠合滚筒110的径向外侧离开该叠合滚筒110,所以可以防止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返回到上述叠合滚筒110的外圆周面上,从而可以可靠地叠合前一张单张纸1和后续的单张纸1,并且可以可靠地把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吸附在所述吸引导向件131的所述导向面131a上。
(7)由于在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上设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上升部113a,可以支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使位于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的前一张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与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之间产生间隙,所以可以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垂直沿输送方向的平面的方向移动,可靠地离开该叠合滚筒110的外圆周面,并且当释放利用该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叼纸牙114和所述叼纸牙台115叼住的后续的单张纸1时,由于可以伴随该释放动作而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上升,并使前一张的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进一步向垂直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的平面的方向离开该叠合滚筒110,所以可以可靠地在该叠合滚筒110的外圆周面和前一张单张纸1之间形成空间,从而可以可靠地叠合前一张单张纸1和后续的单张纸1,并且可以可靠地把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吸附在所述吸引导向件131的所述导向面131a上。
(8)由于沿单张纸1输送方向形成多个所述第一、第三导向台151、153的所述吸引口151b、153b,且随着所述吸引口151b、153b从位于单张纸1输送方向上游到位于下游,所述吸引口151b、153b逐渐从位于宽度方向内侧到位于外侧,因而可以吸引单张纸1使其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被拉伸,所以可以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对单张纸1进行去皱,从而可以把薄膜2沿整个面均匀而紧密地覆膜在单张纸1上,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覆膜加工。
(9)由于用可挠性材料制成的去皱辊195沿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斜槽195b,且所述斜槽195b相对于径向从外圆周面一侧向轴向中央一侧倾斜,可以向轴向外侧挠曲,通过一边把去皱辊195向承受辊191按压,一边对单张纸1进行去皱,所以可以可靠地对输送来的单张纸1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去皱,从而可以把薄膜2沿整个面均匀而紧密地覆膜在单张纸1上,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覆膜加工。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直径比传纸滚筒101小的叠合滚筒110,并使该叠合滚筒110和出纸轮121转动的圆周速度比该传纸滚筒101的圆周速度慢,不过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使用直径与所述传纸滚筒101相同的叠合滚筒,并使该叠合滚筒和出纸轮转动的圆周速度与该传纸滚筒101的圆周速度相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出纸轮121与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协同动作,来夹持单张纸1,不过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所述出纸轮121与绕挂在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滚筒主体111上的所述下恒速输送带157协同动作,来夹持单张纸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所述续纸辊181、182和所述变速输送带158、159等下游输送构件的速度变化一致,并使所述承受辊191、所述覆膜部40的所述覆膜辊41a、41b、42a、42b和所述输送辊43a、43b、所述切断部50的所述刀具装置51以及所述拉开部60的所述输送装置61等的速度也进行相同的变化,不过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如果使所述续纸辊181、182和所述变速输送带158、159等下游输送构件的速度变化一致,并至少使所述承受辊191、所述覆膜部40的所述覆膜辊41a、41b、42a、42b和所述输送辊43a、43b、所述切断部50的所述刀具装置51的速度进行相同的变化,则即使不使所述拉开部60的所述输送装置61的速度进行变化而是保持恒定,也不会破坏单张纸1的叠合状态,可以进行薄膜2的覆膜,并能够以每张单张纸1为单位可靠地切断该薄膜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传纸滚筒101,把经过干燥部30的来自印刷部20的单张纸1利用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送向所述续纸辊181、182,不过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省略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传纸滚筒101,而把经过干燥部30的来自印刷部20的单张纸1直接传递给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或者进一步省略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而把经过干燥部30的来自印刷部20的单张纸1直接送向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续纸辊181、182,即,也可以把印刷构件或干燥构件等兼作叠合构件中的上游输送构件。
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如果通过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传纸滚筒101,把经过干燥部30的来自印刷部20的单张纸1利用所述叠合滚筒110和所述出纸轮121送向所述续纸辊181、182,则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由于可以不会使单张纸1产生偏离地输送该单张纸1或者送向所述续纸辊181、182,所以是优选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叠合部100的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叼纸牙托架113上设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上升部113a,不过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省略上述上升部113a,即,如果使用普通的叼纸牙托架,则当所述叠合滚筒110的所述叼纸牙114处于关闭状态时,尽管不能支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以使位于所述滚筒主体111的径向外侧的前一张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该滚筒主体111的外圆周面之间产生间隙,但当从利用该叠合滚筒110的该叼纸牙114和所述叼纸牙台115叼住后续的单张纸1到释放后续的单张纸1时,伴随该释放动作使上述叼纸牙114向叠合滚筒110的径向外侧转动,虽然上升幅度小但也能够上升,可使得前一张单张纸1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垂直沿该单张纸1输送方向的平面的方向离开该叠合滚筒110。
本发明的叠合装置能够将薄片形件的一部分可靠地重叠后对该薄片形件进行薄膜覆膜,所以非常有利于应用在以印刷产业等为主的各种产业中。

Claims (12)

1.一种叠合装置,配置在比对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覆膜构件更靠向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上游,将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游输送构件,用于输送所述薄片形件;
下游输送构件,用于传接来自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薄片形件,并送向所述覆膜构件;以及
分离构件,用于使利用所述下游输送构件输送的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移动,朝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包括吸引构件,所述吸引构件用于吸引所述薄片形件,使所述薄片形件朝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离开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包括空气喷射构件,所述空气喷射构件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上,用于向上吹起所述薄片形件,使所述薄片形件朝向与沿输送方向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离开该上游输送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输送构件包括输送滚筒,所述输送滚筒具有用于支承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的支承构件,
所述分离构件使解除由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支承后的所述薄片形件朝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输送构件包括出纸轮,所述出纸轮与所述输送滚筒相对配置,所述出纸轮与该输送滚筒协同动作,来夹持从利用所述支承构件的支承被释放后的所述薄片形件,并向所述下游输送构件输送所述薄片形件,
所述分离构件使从利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和所述出纸轮协同动作而被夹持的夹持状态释放后的所述薄片形件,朝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移动,离开该输送滚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包括空气喷射构件,所述空气喷射构件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上,位于比该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更靠向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下游,用于朝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喷出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构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上,从该输送滚筒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所述支承构件配置在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的切口部上,是用于叼住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部的叼纸牙装置,
所述叼纸牙装置具有能够从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叼纸牙,
所述分离构件的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叼纸牙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合装置包括叼纸牙装置,所述叼纸牙装置配置在所述上游输送构件的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的切口部上,用于叼住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部,
所述叼纸牙装置具有能够从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周面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叼纸牙,
所述分离构件利用所述叼纸牙向所述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的移动,使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向该输送滚筒的径向外侧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产生相对速度差,将前一张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比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慢,将前一张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该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装置用于传接来自对所述薄片形件进行印刷的印刷构件的该薄片形件,送向所述覆膜构件。
CN200880102286.7A 2007-08-31 2008-08-28 叠合装置 Pending CN1017787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5102 2007-08-31
JP2007-225102 2007-08-31
PCT/JP2008/065394 WO2009028602A1 (ja) 2007-08-31 2008-08-28 重ね合わ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8721A true CN101778721A (zh) 2010-07-14

Family

ID=4038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2286.7A Pending CN101778721A (zh) 2007-08-31 2008-08-28 叠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8197A1 (zh)
EP (1) EP2206603A4 (zh)
JP (1) JP2009073668A (zh)
CN (1) CN101778721A (zh)
WO (1) WO20090286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135A (zh) * 2010-09-08 2013-05-08 鲍勃斯脱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向传送烫印箔的系统导入烫印箔的方法及其实施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8066A (zh) * 2018-12-28 2019-06-14 深圳双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胶与屏幕的贴合装置
JP2023179198A (ja) 2022-06-07 2023-1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ミネー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6837B2 (zh) * 1974-12-27 1978-06-03
US4139190A (en) * 1975-06-13 1979-02-13 Pitney-Bowes, Inc. Feeding and shingling apparatus
JPH03192048A (ja) * 1989-12-21 1991-08-21 Tokyo Kiyuushiki Kk 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装置
US5514233A (en) * 1993-02-16 1996-05-07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splice device
DE19831062A1 (de) * 1998-07-10 2000-01-13 Gaemmerler Ag Fördersystem
JP2001038677A (ja) 1999-07-30 2001-02-13 Reon Seigyo Kiki Kk フィルムカッター
JP2003127237A (ja) 2001-10-25 2003-05-08 Kyowa Lamicoat:Kk 印刷物ラミネート方法
DE10222545A1 (de) * 2002-05-17 2003-11-27 Roland Man Druckmasch Auslegevorrichtung an einer Bogenverarbeitungsmaschine
DE102006005156A1 (de) * 2006-01-14 2007-07-19 Kolbu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legen von einzeln aufeinanderfolgend zugeführten Druckprodukten in einer geschuppt übereinanderliegenden Form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135A (zh) * 2010-09-08 2013-05-08 鲍勃斯脱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向传送烫印箔的系统导入烫印箔的方法及其实施装置
CN103097135B (zh) * 2010-09-08 2016-01-20 鲍勃斯脱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向传送烫印箔的系统导入烫印箔的方法及其实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08197A1 (en) 2011-05-12
EP2206603A1 (en) 2010-07-14
WO2009028602A1 (ja) 2009-03-05
EP2206603A4 (en) 2010-12-01
JP2009073668A (ja) 200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414A (zh) 单张纸印刷机
CN104803229B (zh) 单张纸重叠机构、折页机、印刷机和单张纸重叠方法
JP4191732B2 (ja) 輪転印刷機用折機
CN101778721A (zh) 叠合装置
CN101772416A (zh) 叠合装置
JPH0339943B2 (zh)
JP2516640Y2 (ja) 紙かわし装置
US20060011078A1 (en) Delivery device on a 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CN101772415A (zh) 叠合装置
WO2010061843A1 (ja) 折機並びに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JP5252356B2 (ja) 印刷物作成装置
WO2010068792A1 (en) Ribbo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388660B2 (ja) 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JP5896731B2 (ja) ラベル供給装置
JP2657264B2 (ja) 枚葉物の仕分装置
JP2777769B2 (ja) 枚葉シートの集積装置
JP3652886B2 (ja) 加工紙搬送装置における減速排紙機構
JP3621945B1 (ja) 載荷コンベヤ
JP2009096630A (ja) シートの積層形成装置及び輪転印刷機
JP6448271B2 (ja) シート折り畳み装置及び方法と印刷機
JP2003025273A (ja) 引込み裁断を用いて製品を裁断するための装置
JPH0418242A (ja) 小切れ貼込み装置
JPH11217145A (ja) 印刷装置
JPH0610063B2 (ja) 枚葉シートの集積搬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