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5437B - 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5437B
CN101765437B CN2008801005645A CN200880100564A CN101765437B CN 101765437 B CN101765437 B CN 101765437B CN 2008801005645 A CN2008801005645 A CN 2008801005645A CN 200880100564 A CN200880100564 A CN 200880100564A CN 101765437 B CN101765437 B CN 101765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blood
container
blood storage
sepa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5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5437A (zh
Inventor
大森正芳
田中圣真
冈本恭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65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5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02Blood transfusion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93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using separ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densities of components, e.g. centrifu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14Blood; Artificial blood
    • A61K35/16Blood plasma; Blood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02Blood transfusion apparatus
    • A61M1/029Separating blood components present in distinct layers in a contain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12M1/24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tube or bottle typ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更简单地调制血清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该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包括:血液贮存部(2),贮存至少含有源自血液的液性成分和血小板的流动体;成分收容部(3),收容贮存在血液贮存部中的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以及连接部(4),无菌地连接血液贮存部和成分收容部,其中,血液贮存部包括:筒状的血液贮存容器(21),具有挠性;流动体导入路径(27),向血液贮存容器导入流动体;以及成分导出路径(28),从血液贮存容器导出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成分收容部包括:成分导入路径(37),用于导入从血液贮存容器(21)导出的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连接部连接成分导出路径(28)和成分导入路径(37)。

Description

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再生医疗领域,正在进行通过将从对象者采集的干细胞在体外进行增殖或分化后移植到对象者上,从而促进对象者的组织再生的研究。作为具有在各种组织或器官中分化的多分化能力,并掌握再生医疗的关键的细胞,干细胞备受瞩目。 
众所周知,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增殖中,只要向培养基添加血清,就会非常有效。但是,在以治疗人体为目的的情况下,为了安全起见,必须避免使用来自人体以外的动物的血清,要求使用来自人体、尤其是利用从对象者本人采集的血液调制的血清。并且,与血液检查相比,再生医疗领域的干细胞培养需要更多的血清。而且,为了调制估计适合人体的血清,需要在封闭系统中无菌地分离、收容血清。 
本申请人提出了能适应上述各种要求的血清调制装置,其首先包括用于贮存血液的血液贮存部和与该血液贮存部无菌且气密地连接的成分收容部,上述血液贮存部包括与上述血液接触且用于促进凝固的血液凝固促进个体,该血液凝固促进个体用于无菌地制造血清(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88479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述的血清调制装置既可确保高安全性又可迅速且高效地生产血清。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血清调制装置中,为了将贮存在血液贮存部的血液分离成含有红血球等血球成分的血块和作为液性成分的血清,需要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分离。此时,为了防止血清等被微生物等污染,需要将包括血液贮存部和与其无菌连接的成分收容部的整个血清调制装置放置在离心分离机上。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血清调制装置上,血液贮存部和成分收容部都是由重叠两张聚氯乙烯片(sheet)并熔敷其周边部从而形成袋状的挠性袋体而构成。为了将具有多个这样的袋体的整个血清调制装置放置在离心分离机上,需要使用保持并控制这些多个袋体的姿势的专用保护袋。因此,整个血清调制装置增大,需要比较大型的离心分离机,未必能广泛应用。并且,由于血液贮存部由挠性袋体形成,因此,很难保持血液贮存部的姿势,在分离血液成分后,容易打乱分离后的血清与沉淀的血球成分之间的界面。而且,由于血液贮存部由挠性袋体形成,因此,不太容易确认血液贮存部内的含量。因此,需要能更简单地调制血清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更简单地调制血清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本发明通过提供下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来实现上述目的,该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包括:血液贮存部,用于贮存至少含有源自血液的液性成分和血小板的流动体;成分收容部,用于收容贮存在所述血液贮存部中的所述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以及 连接部,用于无菌地连接所述血液贮存部和所述成分收容部,其中,所述血液贮存部包括:筒状的血液贮存容器,具有挠性;流动体导入路径,用于向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导入所述流动体;以及成分导出路径,用于从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导出所述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所述成分收容部包括:成分导入路径,用于导入从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导出的所述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成分导出路径和所述成分导入路径。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更简单地调制血清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3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来进行血液成分的分离收容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收容操作中的贮存工序的示意图; 
图5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收容操作中的促进活化工序的示意图; 
图6是在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收容操作的离心工序中,将血液成分分离收容容器收容在离心架上的状态图; 
图7是在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收容操作的血液成分分离工序中,对压力调整空间进行加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在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收容操作的血液成分分离工序中,对压力调整空间加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放大图;以及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2血液贮存部 
21血液贮存容器 
22第一收容容器 
23第一盖体 
24第一连接部 
25第二连接部 
26压力调整空间 
27流动体导入路径 
28成分导出路径 
29注入孔 
3成分收容部 
31成分收容容器 
32第二收容容器 
33第二盖体 
34成分采集口 
35第三连接部 
36第四连接部 
37成分导入路径 
38通气路径 
4连接部 
41连接管 
5采血管 
6血液凝固促进个体 
7通气管 
71通气过滤器 
80采血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根据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包括:血液贮存部2,贮存至少含有来自血液的液性成分和血小板的流动体;成分收容部3,收容贮存在该血液贮存部的上述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以及连接部4,无菌地连接该血液贮存部2和该成分收容部3。 
在此,“血液”是指由血球(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和作为液体成分的血浆(血清)构成的全血、以及至少含有其中一种的液体(例如通过成分献血所采集的血液)。并且,“血清”是指一旦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放置,则流动性降低,然后会从红色的凝固块(血块)中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本发明中的“血清”是指不从血块中分离,生成方法与一般的血清不同,但其中含有的凝固因子和增殖因子实际上是与一般的血清相同的对培养细胞有用的血液中的液性成分。 
“来自血液的液性成分”是指“血球以外的血液成分”或“在血球以外的血液成分中添加了抗凝剂等药剂的混合液”。 
如图2所示,血液贮存部2包括血液贮存容器21、收容血液贮存容器21的第一收容容器22、以及与血液贮存容器21和第一收容容器22连接的第一盖体23。 
如图2所示,血液贮存容器21是纵长的圆筒形,侧面由挠性材料形成。并且,血液贮存容器21的径向剖面呈椭圆形。 
为了能够视觉确认贮存在血液贮存容器21内的流动体,优选由透明材料形成血液贮存容器21的侧面。作为具有挠性的材料,可以使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硅酮、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合成橡胶和各种弹性体等软质合成树脂。血液贮存容器21的一端即上端呈开口,并与第一盖体23嵌合地密封。底盖210与血液贮存容器21的另一端即下端嵌合,并利用粘接剂相接合。 
底盖210具有筒状的嵌合部211和与该嵌合部连接的底部212。嵌合部211的径向剖面呈椭圆形,其外径与血液贮存容器21的内径大致相同。底盖210的嵌合部211与血液贮存容器21的下端部嵌合。底部212具有直径向下面递减然后底面平坦的形状。 
如图2所示,第一收容容器22与血液贮存容器21一样是纵长的圆筒形,其直径和高度都比血液贮存容器21大一圈。第一收容容器22的一端即上端也呈开口,可与第一盖体23嵌合从而密封。在第一收容容器22的另一端即下端部附近,第一收容容器22的直径向下面递减然后形成底面平坦的将圆锥台形状(戴頭円錐形状)上下翻转后的形状。 
为了能够视觉确认贮存在血液贮存容器21内的流动体,优选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形成第一收容容器22,并且优选由刚性较大的材料形成第一收容容器22。作为构成第一收容容器22的材料,具体可以列举有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甲基戊烯、甲基丙烯酸酯、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ET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等硬质合成树脂。另外,硬质合成树脂是指后述的具有不会因流体的注入而使容器的内部空间发生压力变化,从而容易变形的硬度的合成树脂。 
在第一收容容器22的上端附近的外侧面上形成螺纹,可旋合具有与该螺纹形状对应的螺纹槽的罩盖(cover cap)(无图示)。通过将罩盖与第一收容容器22旋合,从而可防止后述的第一盖体23在进行血液分离收容操作中从第一收容容器22上脱落。 
第一盖体23的平面形状是圆形,其直径与第一收容容器22的外径大致相同(参照图2)。第一盖体23在其一个表面即下表面上具有可与第一收容容器2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4、以及可在第一连接部24的内侧与血液贮存容器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5。第一连接部24和第二连接部25具有向下面突出的形状。 
第一连接部24的外径与第一收容容器22的开口的内径大致相同,第一收容容器22的开口附近可与第一连接部24的外周面嵌合(被嵌)。第二连接部25的外径与血液贮存容器21的开口内径大致相同,血液贮存容器21的开口附近可与第二连接部25的外周面嵌合。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血液贮存容器21以及将其收容的第一收容容器22都与第一盖体23嵌合地形成。并且,通过与第一盖体23嵌合来密封第一收容容器22。并且,由此,在血液贮存容器21的外侧和第一收容容器22的内侧之间形成独立于血液贮存容器21的内部空间的空间、即压力调整空间26。 
在第一连接部24的外周面与第一收容容器22的开口附近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压力调整空间26的密封性的密封部件(无图示)。由此,可确保压力调整空间26的更可靠的密封结构。 
密封部件例如可使用由硅橡胶形成的环形部件。另外,密封部件只要是能套在第一连接部24的外周面上的结构即可,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硅橡胶,可使用各种橡胶、各种弹性体等弹性部件。 
并且,密封部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5的外周面与血液贮存容器21的开口附近的内周面之间。 
在血液贮存部2设置有将流动体导入血液贮存容器21的流动体导入路径27、以及从血液贮存容器21导出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的成分导出路径28。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流动体导入路径27和成分导出路径28设置在第一盖体23上。通过形成从第一盖体23的上表面贯穿至其下表面的通孔,将流动体导入路径27和成分导出路径28设置在第一盖体23上。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盖体23的下表面中面向血液贮存容器21的内部空间的那部分的形状优选直径向上面递减的形状。并且优选在其顶部设置作为通孔的成分导出路径28的结构。如果是上述结构,则在将血液贮存容器21内所分离的血清导出到成分收容容器31中时,可不浪费地导出血清。 
在流动体导入路径27上连接有采血管5,从对象者采集的血液经过采血管5和流动体导入路径27被无菌地贮存在血液贮存部2(血液贮存容器21)内。通过使采血管5的端部与第一突起部231卡合来连接流动体导入路径27和采血管5,其中,该第一突起部231设置在第一盖体23上的形成有流动体导入路径27的部分的上表面侧。 
血液贮存容器21中收容着与流动体接触、用于促进该流动体凝固的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优选含有可使纤维蛋白或血小板等血液凝固因子活化这样的程度的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并且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对血液具有不溶解性。由于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对血液具有不溶解性,所以可避免杂质混入所得到的血清中。 
并且,在从血液中调制血清的情况下,在使血小板和血液凝固因子等被活化因子活化后进行离心分离,但为了抑制这种情况下的红血球被破坏(溶血)或血液贮存部破损,优选事先将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的外观形状设置成大致球形。而且,为了迅速活化上述被活化因子,优选利用由二氧化硅化合物形成的层来形成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的表面。 
作为二氧化硅化合物,可从玻璃、硅石、硅藻土、高岭土等中选择至少一种以上使用,但不局限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使用大致球形的玻璃加工体。 
为了既促进活化又抑制溶血,优选相对于血液贮存容器21可贮存的血液量以0.1~25mm2/ml的关系来设置血液贮存容器21内的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的表面积。 
如图2所示,血液贮存部2具有可向压力调整空间26注入流体的注入孔29。并且,注入孔29具有与注入孔29连接、用于向压力调整空间26注入流体的注入单元(无图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注入孔29设置在第一盖体23上。具体地,注入孔29是设置在第一盖体23上的通孔,形成在第一盖体23上的第二连接部的外侧且第一连接部的内侧的区域。 
流体注入管291的一端与注入孔29连接,注入单元与流体注入管291的另一端连接。作为注入单元可使用泵或注射器等。 
并且,通过用注入单元从注入孔29注入流体,从而对压力调整空间26进行加压。此时,形成压力调整空间26的外侧的第一收容容器22由于不具有挠性,因此具有挠性的血液贮存容器21受到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影响,被压瘪变形。并且,通过对加压后的压力调整空间26进行减压,因压力调整空间26被加压而被压瘪 变形的血液贮存容器21还原到原来的形状。这样,通过对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或减压使血液贮存容器21变形,从而可无菌且容易地进行后述的向成分收容部3导出血清等成分和采血操作。 
注入压力调整空间26的流体可以是空气等气体,也可以是水等液体。并且,流体也可使用凝胶状物质。在使用水等液体或凝胶状物质作为流体的情况下,流体的体积不因注入时的加压而变化,因此,能正确掌握导出至成分收容部3的血清等的量。 
如图2所示,连接部4无菌地连接血液贮存部2和成分收容部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由连接管41构成,连接形成在第一盖体23上的成分导出路径28、和形成在后述的第二盖体33上的成分导入路径37。通过使连接管41的一端与第二突起部232卡合来进行连接管41和成分导出路径28的连接,其中,该第二突起部232设置在第一盖体23上的形成有成分导出路径28的部分的上表面侧。 
如图2所示,成分收容部3具有成分收容容器31、收容成分收容容器31的第二收容容器32、以及与成分收容容器31和第二收容容器32接合的第二盖体33。 
成分收容容器31是纵长的圆筒形,侧面由挠性材料形成。作为具有挠性的材料,可使用与上述的血液贮存容器21相同的材料。成分收容容器31的一端即上端呈开口,与第二盖体33连接而密封。在成分收容容器31的另一端即下端部形成有成分采集口34,该成分采集口34用于采集收容在成分收容容器31中的血液成分。 
通过在成分收容容器31的一部分底面上设置厚度较薄的薄膜状区域来形成成分采集口34。并且,在成分采集口34的形成区域上形成有从成分收容容器31的底面向下面突出的空心圆筒部341。可以通过利用注射针等穿刺工具刺破成分采集口34,从而采集收容在成分收容容器31内的血液成分。此时,由于在形成成分采集口34的形成区域上形成有空心的圆筒部341,因此,可以可靠地将穿刺工具向成分采集口34穿刺。
另外,如图2所示,成分收容容器31的底面形状优选是直径向下面递减的形状。而且,优选在其顶部设置成分采集口34。如果是上述结构,则在采集成分收容容器31内的血清时,可不浪费地采集血清。 
而且,优选将设置在成分收容容器31底部的成分采集口34的位置与第二收容容器32的内面底部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可收容上述穿刺工具的距离。如果是上述结构,则可在将穿刺工具穿刺到成分收容容器31的成分采集口34中的状态下,将穿刺工具收容在第二收容容器32内部。如果具有能适当连通穿刺工具的开关机构,则可根据需要采集、保存成分收容容器31内的血清。 
第二收容容器32是纵长的圆筒形,其直径和高度都比成分收容容器31大一圈。第二收容容器32的一端即上端呈开口,可与第二盖体33嵌合而密封。在第二收容容器32的另一端即下端部附近,第二收容容器32的直径向下面递减然后形成底面平坦的倒圆锥台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收容容器32由与上述的第一收容容器22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其形状和大小也与第一收容容器22相同。 
在第二收容容器32的上端附近的外侧面也与第一收容容器22一样形成有螺纹,可旋合具有与该螺纹形状对应的螺纹槽的罩盖(无图示)。 
第二盖体33与第一盖体23一样,平面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与第二收容容器32的外径大致相同。第二盖体33在其一个表面即下表面上具有可与第二收容容器32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5、以及可在第三连接部35的内侧与成分收容容器31连接的第四连接部36。第三连接部35和第四连接部36具有向下面突出的形状。 
第三连接部35的外径与第二收容容器32的开口内径大致相同,第二收容容器32的开口附近可与第三连接部35的外周面嵌合。第四连接部36的外径与成分收容容器31的开口内径大致相同,成分收容容器31的开口附近可与第四连接部36的外周面嵌合。 
另外,虽然如图2所示,通孔29a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但也可以不设置该通孔29a。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成分收容容器31以及将其收容的第二收容容器32都与第二盖体33嵌合形成。并且,成分收容容器31通过与第二盖体33嵌合而被密封,第二收容容器32也通过与第二盖体33嵌合而被密封。 
成分收容部3具有成分导入路径37,该成分导入路径37用于导入从血液贮存容器21导出的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成分导入路径37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通过形成从第二盖体33的上表面贯穿至其下表面的通孔,将成分导入路径37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 
在成分导入路径37上连接有连接管41,从血液贮存容器21导出的血清等无菌地收容在成分收容部3(成分收容容器31)中。通过使连接管41的端部与第三突起部331卡合来连接成分导入路径37和连接管41,其中,该第三突起部331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的形成有成分导入路径37的部分的上表面侧。 
在成分收容部3中设置有使空气在成分收容容器31内进出的通气路径38,在通气路径38上再连接有具有通气过滤器71的通气管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气路径38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具体地,通气路径38是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的通孔,其形成在第二盖体33中的第四连接部36的内侧区域上。 
通气管7的一端与通气路径38连接,空气过滤器71与通气管7的另一端连接。通气过滤器71是具有如下性质的过滤器:气体可通过,但液体不能通过,且细菌等也不能通过。即,可以使空气从连接了通气过滤器71的通气路径38无菌地进出成分收容容器31内。通过使通气管7的端部与第四突起部332卡合来连接通气路径38和通气管7,其中,该第四突起部332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的形成有通气路径38的部分的上表面侧。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中,血液贮存部2(血液贮存容器21)、连接部4(连接管41)以及成分收容部3(成分收容容器31)无菌地连接,并且血液贮存容器21、连接管41以及成分收容容器31各自的内部空间也保持无菌状态。因此,由于使空气从通气路径38无菌地进出,所以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既可保持无菌状态,又可将血液贮存容器21、连接管41以及成分收容容器31各自的内部空间的压力调整成任意的压力。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的各构成材料的优选大小等进行说明。 
血液贮存容器21的血液收容量优选为5ml~200ml,更优选为5ml~50ml。具体是,血液贮存容器21的内径优选为10mm~30mm,其高度优选为50mm~150mm。 
为了可靠地收容从血液贮存容器21所收容的血液中分离出的液性成分,成分收容容器31的血液成分收容量优选为血液贮存容器21的血液收容量的40%~100%。 
第一收容容器22和第二收容容器32只要是能分别收容血液贮存容器21和成分收容容器31的大小即可,其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但其直径优选为10mm~30mm,其高度优选为50mm~150mm。 
并且,第一收容容器22和第二收容容器32优选使用众所周知的离心分离管。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离心分离管作为第一收容容器22和第二收容容器32,从而在后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操作中的离心分离工序中,可利用能够使用该离心分离管的一般的离心分离机来简单地进行分离操作。 
在采用众所周知的离心分离管作为第一收容容器22和第二收容容器32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离心分离工序中的通用性,离心分离管的容量优选5ml~50ml。 
以下,利用图3至图8,对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操作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操作大致由七个工序(S1~S7)构成。 
首先在贮存工序S1中,如图1所示,将采血针80扎入对象者(患者),采集血液。此时,采血针80采集的血液通过采血管5贮存在血液贮存部2(血液贮存容器21)内(参见图4)。另外,在采血时,通过从位于设置于成分收容部3的通气管7的前端的通气过滤器71吸入空气,向成分收容容器31内以及与其连通的血液贮存 容器21内加载负压,从而易于将血液导入血液贮存部2。并且,也可在采血管5上设置防止在采血期间血液向对象者倒流的防倒流阀(无图示)。 
并且,在贮存工序S1之后,为了防止采集到血液贮存部2中的血液流入成分收容部3,可以利用钳子(无图示)等在血液贮存部2的根基侧封闭连接管41的路径。鉴于采血时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贮存工序S1在采集所需量后结束。在此所说的所需量在患者的体格和身体状况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为5ml~50ml左右。 
在贮存工序S1之后,从采血对象拔出采血针80,熔断连接采血针80和血液贮存部2的采血管5的一部分,且同时熔敷该熔断端(熔断工序S2)。熔断采血管5可使用被称为封口机的熔断机(无图示)。 
接着,如图3和图5所示,在结束贮存工序S1之后,振动血液贮存部2(活化促进工序S3)。在活化促进工序S3中,利用振动装置100平稳地搅拌贮存有所采血液的血液贮存部2,使血液贮存部2与收纳于血液贮存容器21内部的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接触。并且,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和凝固因子在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的表面活化,从活化的血小板释放出源自于其的增殖因子。 
另一方面,经过活化促进工序S3与采血对象分离的血液贮存部2与成分收容部3、连接管41以及通气管7等一起被放置在离心分离机上(离心分离工序S4)。此时,在采用众所周知的离心分离管作为血液贮存部2(第一收容容器22)和成分收容部3(第二收容容器32)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将血液贮存部2和成分收容部3插入用于离心分离机的离心架110,可简单地进行离心分离。另外,与贮存工序S1时一样,利用钳子等(无图示)将连接管41的路径保持成封闭状态。 
根据贮存的血液量以及分离的成分种类来设置针对血液贮存部2的离心分离条件,例如可以设置为2250g×10min、4℃。 
如图7所示,经过活化促进工序S3之后被离心分离的血液在血液贮存部2(血液贮存容器21)内大致被分离划分为血清81、白血球82、红血球83三层。并且,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以血小板和凝固因子的凝固体附着在其表面的状态沉淀在血液贮存容器21底部。 
经过活化促进工序S3和离心分离工序S4所得到的血清含有如上所述地在活化促进工序S3中从血小板和凝固因子充分释放出的源自于其的增殖因子。 
通过活化促进工序S3和离心分离工序S4活化的血小板和凝固因子等被活化因子附着在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的表面,形成块状从血液分离(分离工序S5)。 
然后,如图8所示,在导出工序S6中,将在分离工序S5中在血液贮存容器21内分离的血清81导出至成分收容部3的成分收容容器31。 
将在血液贮存容器21内分离的血清81导出至成分收容容器31时,如图8所示,首先从注入孔29向形成在血液贮存部2的血液贮存容器21和第一收容容器22之间的压力调整空间26注入流体,由此对压力调整空间26进行加压。注入流体的注入单元可利用泵或注射器等,流体可使用空气等气体、水等液体或凝胶状的物质等。在此,由于形成压力调整空间26的外侧的第一收容容器22比较具有刚性,因此,具有挠性的血液贮存容器21受到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影响,被压瘪变形,作为分离后的上清部分的血清81通过 连接管41从成分导出路径28导出,并导入成分收容部3(成分收容容器31)内。 
另外,在导出工序S6中,在对上述压力调整空间26进行加压的同时,也可以从通气过滤器71吸入空气,其中,该通气过滤器71位于设置在成分收容部3上的通气管7的前端。通过从通气过滤器71吸入空气,从而向成分收容容器31内和与其连通的连接管41内加载负压,可使血清81更容易地从血液贮存容器21导入成分收容容器31。 
在向成分收容容器31填充了所需量的血清后,熔断并熔敷连接管41和通气管7(熔断工序S7)。该熔断和熔敷可使用与在离心分离工序S4之前熔断并熔敷采血管时相同的方法。另外,在熔断工序S7结束之后,也可通过对收容有血清的成分收容容器31进行所谓的非功能化处理(非働化処理)(在56℃下加温30分钟),从而使血清中的补体失活。并且,对在成分收容容器31内填充有血清的成分收容部3进行冷冻保存等保存处理。在此,由于收容成分收容容器31的第二收容容器32由硬质合成树脂形成,因此,在运输、保存所收容的血清时,即使外力施加给成分收容部3,也可防止成分收容容器31破损。并且,在保存成分收容部3时,也可容易地贴上记载了收容物信息的标签等。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由于血液贮存部2包括具有挠性的筒状血液贮存容器21,因此,可更容易地分离血液成分。并且,由于血液贮存部2、成分收容部3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部4无菌地连接,因此,血液或血清不会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调制的血清被微生物等污染的危险性也降低,可调制安全性高的血清。 
并且,通过将血液贮存容器21形成为纵长的筒状,从而即使在采集的血液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分离血液成分,并且,可容易地从血液贮存容器21导出所分离的成分。这样,即使是较少量的血液也能容易地分离和收容血液成分,这在从可采集的血液量有限制的对象者的血液中调制血清时尤其有效。另外,在此,较少量的血液具体是指5ml~50ml左右的血液量。 
并且,通过在血液贮存部2上的血液贮存容器21和第一收容容器22之间形成压力调整空间以及向该压力调整空间注入流体的注入孔29,从而可对该压力调整空间26加压,使血液贮存容器21压瘪变形。这样,通过对压力调整空间26加压使血液贮存容器21变形,从而可无菌且容易地向成分收容部3导出血清等成分。 
并且,通过对压力调整空间26加压而压瘪变形的血液贮存容器21通过对加压后的压力调整空间26进行减压还原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在采血之前,通过对压力调整空间26加压使血液贮存容器21压瘪变形,在采血时通过对压力调整空间26进行减压使血液贮存容器21还原到原来的形状,使血液贮存容器21内形成负压,从而也可容易地进行采血。 
并且,将血液贮存容器21的径向剖面形成椭圆形状。由此,血液贮存容器21易于向椭圆形的短轴方向变形,可更容易地将血清等成分导出至成分收容部3。 
并且,通过将血液贮存部2的第一收容容器22以及成分收容部3的第二收容容器32形成纵长的筒状,从而易于保持包括血液贮存部2和成分收容部3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的整体姿势,血液成分分离收容的操作性得以提高。并且,通过将第一收容容器22和第二收容容器32形成相同形状且形成规定的形状,从而可不使用专用的辅助设备,就可将第一收容容器22和第二收容容器32 收容到通常使用的离心架上用于离心分离机,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的通用性得以提高。而且,由于通过将血液贮存部2和成分收容部3收容到离心架,从而可保持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的姿势,因此,也可在从血液贮存工序S1到熔断工序S7的一系列工序中,将离心架作为可通用的操作用辅助设备来使用。另外,所谓规定的形状例如是指与市场销售的50ml的离心沉淀管相同形状的情况等。 
并且,由于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收容在血液贮存容器21内,因此,在调制血清时血块附着在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的表面,并分取血清时,可防止纤维蛋白或血块混入血清中。 
以下,就本发明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主要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相同点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未特别说明的内容相应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除了设置于血液贮存部2的注入孔29以外,还在成分收容部3上设置第二注入孔29a。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上,成分收容部3在成分收容容器31的外表面和第二收容容器3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具有可注入流体的第二注入孔29a。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注入孔29a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具体是,第二注入孔29a是设置在第二盖体33上的通孔,形成在第二盖体33上的第四连接部36的外侧且第三连接部35的内侧的区域。并且,第二流体注入管291a的一端与第二注入孔29a连接。第二流体注入管291a的另一端与流体注入管291的两端部之间的规定部位连接,该流体注入管291的一端与注入孔29连接,另一端与流体注入单元(无图示)连接。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1,通过向在成分收容部3上的成分收容容器31的外表面和第二收容容器3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注入流体,从而不仅可调整血液贮存部2上的压力调整空间26的压力,而且可调整形成在成分收容容器31的外表面和第二收容容器32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的压力。因此,例如在血液贮存工序S1中进行采血时,在从通气过滤器71吸入空气从而向成分收容容器31内和与其连通的血液贮存容器21内加载负压时,通过从通气过滤器71吸入空气的同时利用流体注入单元从注入孔29和第二注入孔29a吸引流体,也可向形成在成分收容容器31的外表面和第二收容容器32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以及血液贮存部2上的压力调整空间26附加负压。这样,通过从通气过滤器71吸入空气的同时向形成在成分收容容器31的外表面和第二收容容器32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以及压力调整空间26双方负载负压,从而可防止因从通气过滤器71吸入空气而压瘪成分收容容器31和血液贮存容器21,且可防止向血液贮存部2导入血液的效果降低。 
以上,虽然基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实施状态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状态,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更改。 
例如,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23与血液贮存容器21或第一收容容器22的连接、以及第二盖体33与成分收容容器31或第二收容容器32的连接都是通过嵌合连接,但它们之间的连接例如也可以是旋合连接。 
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密闭部件设置在第一盖体23和第一收容容器22之间,但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密闭部件设置在第二盖体33和成分收容容器31之间。 
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血液贮存容器21的下端部由底盖210构成,但也可以在血液贮存容器21的下端部熔敷、密封构成侧面的挠性部件来形成下端部。 
并且,也可利用构成侧面的挠性部件形成底盖210。 
这样,通过用挠性部件构成底盖210,从而使得血液贮存容器21由于压力调整空间26的加压而在下端部也容易变形,可更容易地向成分收容部3导出血清等成分。 
并且,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流体注入管291和第二流体注入管291a相互连接,但两者也可以不连接。并且,也可连接流体注入管291、第二流体注入管291a以及通气管7三方。 
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血液凝固促进个体6是玻璃加工体,但也可以用空气代替玻璃加工体,也可以同时使用玻璃加工体和空气。 
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从血液贮存容器21到成分收容容器31的血清输送是通过对压力调整空间进行加压使血液贮存容器21变形来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从通气路径吸入空气向成分收容容器31内以及与其连通的血液贮存容器21内加载负压以使血液贮存容器21变形来进行。 
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注入孔29设置在第一盖体23上,但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收容容器22的侧面。 
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血液贮存容器21、成分收容容器31的下端部分别与第一收容容器22、第二收容 容器32各自的内侧分离地形成,但也可以是通过抵接或嵌合等方法将两者固定的结构。 
并且,也可以是在血液贮存容器21的下端部与第一收容容器22的底部之间、以及成分收容容器31的下端部与第二收容容器32的底部之间设置衬垫(spacer)(无图示)的结构。 
如果是上述结构,可在本装置的血液成分分离操作中的离心分离工序时,减轻分别施加在血液贮存容器21、成分收容容器31上的负荷。 
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9所示,第二盖体33下表面中面向成分收容容器31的内部空间的部分的形状是直径向上面递减的形状,并且形成了在其顶部设有作为通孔的成分导入路径37的结构。 
但是,本结构也可以是在第二盖体33的顶部设有作为通孔的通气路径38的结构(参照图10)。 
由此,当从通气路径38吸气以进行成分收容容器31内的减压操作时,不吸引收容在成分收容容器31内的成分(例如血清)就可进行减压操作。 
并且,也可在成分导出路径28、连接管41或成分导入路径37中的任何一个的空心部分设置血球清除过滤器(无图示)。由此,可利用血球清除过滤器捕捉血液贮存容器21中的血球成分,防止血球成分混入成分收容容器31。 

Claims (11)

1.一种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包括:血液贮存部,用于贮存至少含有源自血液的液性成分和血小板的流动体;成分收容部,用于收容贮存在所述血液贮存部中的所述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以及连接部,用于无菌地连接所述血液贮存部和所述成分收容部,所述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贮存部包括:筒状的血液贮存容器,具有挠性并且在一端侧形成有开口;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血液贮存容器的开口嵌合,所述第一盖体用于密封所述血液贮存容器;流动体导入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并且用于向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导入所述流动体;以及成分导出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并且用于从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导出所述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连接部分,具有从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个表面突出的形状,并且所述血液贮存容器的开口附近与所述突出的形状的外周面嵌合,
所述成分收容部包括:成分导入路径,用于导入从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导出的所述流动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成分,
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成分导出路径和所述成分导入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贮存部还包括:筒状的第一收容容器,用于收容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在所述第一收容容器的一端形成有开口,
所述第一收容容器的开口在所述第一盖体的与所述血液贮存容器的连接部分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盖体嵌合以进行密封,
在所述血液贮存容器的外侧和所述第一收容容器的内侧之间形成有压力调整空间,所述压力调整空间是独立于所述血液贮存容器的内部空间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贮存部包括:注入孔,用于向所述压力调整空间注入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还包括:注入单元,与所述注入孔连接且用于向所述压力调整空间注入流体,
所述血液贮存容器因所注入的所述流体发生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贮存容器中收容有与所述流动体接触且用于促进所述流动体凝固的血液凝固促进个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收容部包括:挠性的筒状的成分收容容器,在所述成分收容容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筒状的第二收容容器,用于收容所述成分收容容器,在所述第二收容容器的一端具有开口;以及第二盖体,与所述成分收容容器上的开口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收容容器上的开口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收容部包括用于使空气在所述成分收容容器内进出的通气路径,在所述通气路径上还连接有包括通气过滤器的通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收容容器在底面部包括成分采集口,所述底面部是所述成分收容容器中的与设置有开口的一端不同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容容器和所述第二收容容器的形状大致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贮存部和所述成分收容部具有独立的形状。
CN2008801005645A 2007-07-30 2008-07-25 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Active CN101765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7787 2007-07-30
JP2007-197787 2007-07-30
PCT/JP2008/063366 WO2009017041A1 (ja) 2007-07-30 2008-07-25 血液成分分離収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5437A CN101765437A (zh) 2010-06-30
CN101765437B true CN101765437B (zh) 2012-11-21

Family

ID=4030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5645A Active CN101765437B (zh) 2007-07-30 2008-07-25 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705B2 (zh)
EP (1) EP2174676B1 (zh)
JP (1) JP5266929B2 (zh)
KR (2) KR101389773B1 (zh)
CN (1) CN101765437B (zh)
HK (1) HK1141744A1 (zh)
TW (1) TWI417087B (zh)
WO (1) WO2009017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3395B2 (en) 2010-01-29 2014-01-07 Forsight Vision4, Inc. Implantable therapeutic device
EP2394678A1 (en) 2009-02-04 2011-12-14 JMS Co., Ltd. Liquid component collecting device
DE102009022793A1 (de) * 2009-05-27 2010-12-02 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sse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lutprodukten
EP3861969A1 (en) 2010-08-05 2021-08-11 ForSight Vision4, Inc. Injector apparatus for drug delivery
EP4249059A3 (en) 2011-06-28 2023-11-29 ForSight Vision4, Inc. An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 sample of fluid from a reservoir chamber of a therapeutic device for the eye
SI2755600T1 (sl) 2011-09-16 2021-08-31 Forsight Vision4, Inc. Naprava za izmenjavo tekočine
CN104853786B (zh) * 2012-12-13 2016-10-26 株式会社Jms 血液成分分离容纳装置和多血小板血浆的制造方法
JP6175841B2 (ja) * 2013-03-26 2017-08-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血液成分移送用ポ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血液成分分離容器
WO2014168409A1 (ko) 2013-04-11 2014-10-16 (주)굿모닝바이오 자가 혈소판 추출을 위한 혈액 분리 용기
CN104399134B (zh) * 2014-11-20 2016-12-07 丽水市人民医院 一种自体血回收的压力控制管及其压力控制管的使用方法
EP3092987A1 (de) * 2015-05-11 2016-11-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ystem zur wundbehandlung mit serum
EP3093032B1 (de) 2015-05-11 2018-09-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serum
WO2017156375A1 (en) 2016-03-10 2017-09-14 Arthre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a thrombin serum
AU2017230810B2 (en) 2016-03-10 2022-03-10 Arthre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protein enhanced serums
CN106475164B (zh) * 2016-10-24 2019-01-11 深圳市孔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离心装置
WO2019103906A1 (en) 2017-11-21 2019-05-31 Forsight Vision4, Inc. Fluid exchange apparatus for expandable por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11504653B2 (en) * 2018-11-30 2022-11-22 Hans-Werner Heinrich Biological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separation system
WO2020112502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Heinrich Hans Werner Separ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AU2021356704A1 (en) 2020-10-09 2023-06-01 Icu Medical, Inc. Fluid transfe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for same
CN113081298B (zh) * 2021-03-18 2022-12-30 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智能化可控温的兽医采样箱
CN114159638B (zh) * 2021-12-16 2023-10-24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解决血液净化引血不畅的自动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9219A (en) * 1976-05-14 1980-06-11 Baxter Travenol Lab Disposable centrifugal separator
EP0026417B1 (de) 1979-09-22 1983-12-14 Firma Andreas Hettich Zentrifuge mit Blutbeutelsystem zur Trennung von Blutkomponenten
JPS5749461A (en) * 1980-09-10 1982-03-23 Asahi Chemical Ind Blood treating vess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platelet
JPH02501356A (ja) * 1986-10-31 1990-05-17 バクスター、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血液成分分離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容器
US5224921A (en) * 1990-05-31 1993-07-06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Small volume collection chamber
SE9002255D0 (sv) * 1990-06-26 1990-06-26 Eric Westberg Metod och anordning vid framstaellning av blod
JPH0636831Y2 (ja) * 1990-06-30 1994-09-28 政徳 鶴岡 注腸透視用の薬液充填装置
JPH05305137A (ja) * 1992-04-30 1993-11-19 Terumo Corp バッグ連結体
US5275585A (en) * 1992-06-03 1994-01-04 Zimmer Patient Care Autotransfusion system with portable detachable vacuum source
JP3231086B2 (ja) * 1992-06-30 2001-11-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液体分離装置
JP2002538900A (ja) * 1999-03-15 2002-11-19 インプラント・イノヴェーション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血小板採取装置
JP3559966B2 (ja) * 2001-07-11 2004-09-02 堀井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注腸造影法に用いる造影剤容器
JP3788479B2 (ja) * 2003-05-21 2006-06-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血清調製用容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血清調製方法
EP1683578A1 (fr) * 2005-01-25 2006-07-26 Jean-Denis Rochat Separateur centrifuge pour liquide physiologique en particulier pour le sa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4676B1 (en) 2016-01-27
CN101765437A (zh) 2010-06-30
HK1141744A1 (en) 2010-11-19
US20100211041A1 (en) 2010-08-19
KR101138894B1 (ko) 2012-05-14
TWI417087B (zh) 2013-12-01
KR20110124346A (ko) 2011-11-16
US8419705B2 (en) 2013-04-16
JP5266929B2 (ja) 2013-08-21
EP2174676A1 (en) 2010-04-14
KR20100028646A (ko) 2010-03-12
WO2009017041A1 (ja) 2009-02-05
JP2009050696A (ja) 2009-03-12
EP2174676A4 (en) 2014-06-18
KR101389773B1 (ko) 2014-04-28
TW200911220A (en) 200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5437B (zh) 血液成分分离收容装置
CN102300595B (zh) 液态成分采集装置
US4915847A (en) Cryoglobulin separation
JP6256352B2 (ja) 血液成分分離収容装置及び多血小板血漿の調製方法
US20220203628A1 (en) Flow path sealing structure, bag-shape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040307B2 (ja) 赤血球保存液、保存液収納容器、赤血球保存液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血液バッグシステム
CN202892429U (zh) 一种用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的血袋
JP5223562B2 (ja) 血液成分調製用容器及び血液成分分離収容装置
CN205796144U (zh) 一种输液装置
CN205339713U (zh) 一种气体过滤输液容器
WO2020196347A1 (ja) 細胞濃縮用容器
JP7282679B2 (ja) 細胞含有試料からの細胞の遊離方法
JP5163395B2 (ja) 血液成分調製用容器及び血液成分分離収容装置
JP6175841B2 (ja) 血液成分移送用ポ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血液成分分離容器
CN105664281A (zh) 一种气体过滤输液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17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17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