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3172B - 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3172B
CN101763172B CN200910260158.1A CN200910260158A CN101763172B CN 101763172 B CN101763172 B CN 101763172B CN 200910260158 A CN200910260158 A CN 200910260158A CN 101763172 B CN101763172 B CN 101763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ement
signal
steering order
operation signal
sensi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01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3172A (zh
Inventor
山本一幸
间宫敏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63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3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3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3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30User interface
    • G08C2201/32Remote control based on movements, attitude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所述输入装置包括: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其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控制指令生成构件,其生成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的并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指令;操作信号输出构件,其检测未期望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的用户操作,并且输出基于该操作的操作信号;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其根据所述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以及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目标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本发明能够防止做出用户未期望的操作。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12月2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8-330554相关的主题,在此将该日本在先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作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的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指示装置,具体是指鼠标和触摸板(touchpad),被用作广泛用于个人计算机(PC)的GUI的控制器。GUI不只是作为相关技术的PC的人机界面(HI),现在已经开始用作在起居室等内使用的视听(AV)设备和游戏机的界面,例如用作作为图像媒体的电视机的界面。曾经提出了让用户能够进行三维操作的各种指示装置来作为这类GUI的控制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56743(第(0030)段、第(0031)段和图3;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特许No.3,264,291(第(0062)段和第(0063)段)。 
而且,近年来,正在开发一种用于摄取用户手部自身的移动(手势)并且根据该移动来控制GUI的技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6-53698)。 
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两个轴的角速度陀螺仪(gyroscope),即两个角速度传感器。例如,当用户用手握持该输入装置并垂直地和水平地摆动它时,这些角速度传感器检测绕两个正交轴的角速度,并且根据该角速度来生成作为被显示构件显示的光标等的位置信息的信号。该信号被发送给控制装置,并且该控制装置根据该信号来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光标在画面上移动。 
另外,除了设有用于检测位置变化的各传感器之外,三维操作输入装置通常还设有主要以鼠标的左键和右键或滚轮键为代表的指令输入键。当想对作为操作目标的图标发出某种指令时,用户就操作输入装置以把指示器放在任意图标上并按压指令输入键。但是,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即在按压指令输入键时所带来的操作会使输入装置自身移动,并且指示器因此随输入装置而移动。因此,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即进行了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让指示器从作为操作目标的图标移开并且不能将指令发出。 
而且,在摄取用户手部自身的移动(手势)并根据该移动来控制GUI的技术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例如,在用户进行手势操作(例如,用于确定、选择和文字输入的手势操作)以发出与对画面上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指令的情况下,恐怕该手势操作会被误认为是用于控制画面上图像的移动的手势操作(例如,用于让指示器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的手势操作),于是导致进行了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进行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的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检测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输出操作信号,该操作信号是由用户操作生成的并且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无关。在此情况下,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包括传感器,或者包括传感器和用于根据由该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值进行运算的构件。所述“移动信号”的示例包括角速度值、角加速度值、速度值和加速度值,但并不局限于这些。 
所述“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是指在整个画面上或一部分画面上显示的图像。所述“图像”包括指示器、图标、网页图像、地图、电子节目指南(Electronic Program Guide,EPG)等。所述“图像的移动”的示例包括指示器的移动以及图像的滚动、缩放、旋转和其它移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与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让灵敏度发生变化的控制指令,因此,例如可以在生成操作指令之后、在生成操作指令之前和之后、或者直到生成操作指令为止使图像的移动变得不敏感。换言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例如可以与操作指令的生成相关联地使图像的移动变得不敏感,所以能够防止进行用户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指令未被执行等情况。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控制构件可以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灵敏度在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的期间内发生变化。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可以在从生成操作指令起的预定时间段的期间内使图像的移动变得不敏感,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发出操作指令之后输入装置发生移动而导致画面上的图像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移动。 
利用该结构,可以适当地改变图像移动灵敏度发生变化的时间段(灵敏度变化期)。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以根据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时间。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以控制时间,使得时间随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 
例如,擅于进行指示操作的用户可能会摆动输入装置,从而在开始 向操作部的输入以后(或者在该输入被取消以后)生成操作指令之后随即使指示器移动。在此情况下,移动信号的输出值随着用户摆动输入装置时该输入装置的移动而增大。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随着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灵敏度变化期,因此,用户可以在开始向操作部的输入以后(或者在该输入被取消以后)顺利地切换到指示操作。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以控制时间,使得时间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 
所述“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是指在与手部移动相对应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例如,不擅于进行细致的图像操作的用户可能会带来大幅度的手部移动。在这种用户的情况下,当在开始向操作部的输入以后(或者在该输入被取消以后)从生成操作指令算起的一定时间量内使灵敏度变化期保持住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操作感。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灵敏度变化期能够随着与手部移动相对应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延长,因此,即使是带来了大幅度的手部移动的用户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指示操作,因此可以改善操作感。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控制构件可以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灵敏度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或者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检测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包括用于输出由用户操作生成的且与输入装置的移动无关的操作信号的操作部,并且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在输入所述操作 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的第一时间段和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的第二时间段之一,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变化。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在输入操作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生成让灵敏度变化的控制指令,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开始向操作部的输入之后(或在取消该输入之后)输入装置被移动而导致图像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移动。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控制构件可以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让所述灵敏度在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的第一时间段的期间内、或者在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的第二时间段的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所述控制指令。 
第一时间段(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和第二时间段(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控制构件还可以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让所述灵敏度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直到输入所述操作信号为止、或者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直到取消所述操作指令的输入为止发生变化的所述控制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式装置,其包括显示部、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检测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包括用于输出由用户操作生成的且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无关的操作信号的操作部,并且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式装置,其包括显示部、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检测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输出由用户操作生成的并且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无关的操作信号。在此情况下,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在输入所述操作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的第一时间段和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的第二时间段之一,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输入装置的移动;输出与所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输出操作信号,该操作信号由用户操作生成并且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无关;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检测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输出操作信号,该操作信号由用户操作生成并且与输入装置的移动无关。在此情况下,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与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 关联地停止图像的移动,因此,例如能够防止进行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指令未被执行等情况。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控制构件可以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在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的期间内停止所述图像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能够在从生成操作指令起的预定时间段的期间内停止图像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发出操作指令之后输入装置的移动而导致画面上的图像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移动。 
利用该结构,可以适当地改变从生成操作指令起让图像的移动停止的时间段。 
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控制构件可以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或者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停止所述图像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式装置,其包括显示部、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检测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显示部的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输出操作信号,该操作信号由用户操作生成并且与手持式装置的移动无关。在此情况下,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输入装置的移动;输出与所检测到的所述输入装置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输出操作信号,该操作信号由用户 操作生成并且与输入装置的移动无关;根据所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的生成,从而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信号输出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信号输出构件检测与对所述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并且输出基于该操作的操作信号。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根据所述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目标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的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所述“目标”包括输入装置本身、用户的身体部分(例如手部和手指)等。 
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包括传感器,或者包括传感器和用于根据由该传感器所检测的检测值进行运算的构件。所述“移动信号”的示例包括角速度值、角加速度值、速度值和加速度值,但并不局限于这些。 
所述“与对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例如是指用于确定、选择和进行字母输入的输入操作。 
所述“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是指在整个画面上或一部分画面上显示的图像。所述“图像”包括指示器、图标、网页图像、地图、EPG(电子节目指南)等。所述“图像的移动”的示例包括指示器的移动以及图像的滚动、缩放、旋转和其它移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与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让灵敏度变化的控制指令,因此,例如可以在生成操作指令之后、在生成操作指令之前和之后、或者直到生成操作指令为止使图像的移动不敏感。换言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例如可以与操作指令的生 成相关联地使图像的移动不敏感,所以能够防止进行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指令未被执行等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信号输出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信号输出构件检测与对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并且输出基于该操作的操作信号。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根据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在输入所述操作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目标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的第一时间段和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的第二时间段之一,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变化。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在输入操作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生成让灵敏度变化的控制指令,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与对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操作开始之后(或在取消操作之后)目标被移动而导致图像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检测与对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输出基于所述操作的操作信号;根据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与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让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目标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包括移动信号输出构件、控制指令生成构件、操作信号输出构件、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控制构件和时间控制构件。所述移动信号输出构件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图像的移动。所述操作信号输出构件检测与对图像的 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并且输出基于该操作的操作信号。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构件根据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所述时间控制构件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与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图像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进行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指令未被执行等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相对应的移动信号。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检测与对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输出基于所述操作的操作信号。根据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的生成,从而与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在以上说明中,被描述为“...构件”的元件可通过硬件来实现,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来实现。在通过软件和硬件来实现的情况下,硬件至少包括用于存储软件程序的存储装置。 
通常,通过选择性地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WNIC(无线NIC)、调制解调器(modem)、光盘、磁盘和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上述硬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防止进行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的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根据下面对如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输入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了输入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的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了用户握持着输入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解释输入装置的移动方式以及指示器在画面上相应的移动方式的典型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了传感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控制系统的典型操作的流程图; 
图10A、图10B和图10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控制装置主要控制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13A、图13B和图13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4A、图14B和图14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5A、图15B和图15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控制装置主要控制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18A和图18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 序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控制装置主要控制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21A和图21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22A和图2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24A和图2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25A和图2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又再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7A、图27B、图27C和图27D是用于说明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和倒计数量ΔC(ω)之间关系的示例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控制装置主要控制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了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示例的图,用于说明根据用户的手部移动而在画面上移动的指示器的移动;以及 
图32是示出了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示例的图,用于说明根据用户的手部移动而在画面上移动的指示器的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图。控制系统100包括显示装置5、控制装置40和输入装置1。 
图2是示出了输入装置1的立体图。该输入装置1具有用户能够握持的尺寸。该输入装置1包括壳体10。而且,该输入装置1包括操作部23(参照图6),该操作部23包括:设置在壳体10的上部中央处的按钮11;与按钮11相邻的按钮12;以及滚轮键13。 
通常,按钮11和按钮12各自为按压式按钮,也可以使用推式按钮或者电容型接触按钮。该操作部23并不局限于按压式按钮,也可以使用以一端作为支点进行操作的棒状操作部,或者滑动式操作部。该操作部23包括内置开关(未图示),该内置开关检测用户对操作部的操作并输出操作信号。也可以使用光学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作为用于输出操作信号的上述开关。 
例如,按钮11具有与作为PC的输入装置的鼠标的左键相对应的功能,并且与按钮11相邻的按钮12具有与鼠标的右键相对应的功能。例如,可以通过点击按钮11来实现选择图标4的操作(参照图5),并且可以通过双击按钮11来实现打开文件的操作。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输入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图。图4是示出了输入装置1的电结构的框图。 
该输入装置1包括传感器单元17、控制单元30和电池14。 
图8是示出了传感器单元17的立体图。该传感器单元17是检测壳体10的移动即输入装置1的移动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单元17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该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用于检测例如沿两个正交轴(X′轴和Y′轴)等的彼此不同角度上的加速度。具体地,该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包括两个传感器,即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61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62。 
该传感器单元17还包括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该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用于检测绕两个正交轴的角加速度。具体地,该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包括两个传感器,即第一角速度传感器151和第二角速度传感器152。该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被封装和安装在电路板 25上。 
作为各个第一角速度传感器151和第二角速度传感器152,可以使用用于检测与角速度成比例的科里奥利(Coriolis)力的振动陀螺仪传感器。作为各个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61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62,可以使用诸如压阻传感器、压电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等任何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151和152都不局限于振动陀螺仪传感器,也可以使用旋转型顶部陀螺仪传感器(rotary top gyro sensor)、环状激光陀螺仪传感器(ring lasergyro sensor)、气流式陀螺仪传感器(gas rate gyro sensor)等。 
在图2和图3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壳体10的纵长方向被称作Z′方向,壳体10的厚度方向被称作X′方向,并且壳体10的宽度方向被称作Y′方向。在此情况下,将传感器单元17装配入壳体10中,且使得电路板25的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的那个表面基本上平行于X′-Y′平面。如上所述,传感器单元16和15各自检测关于两个轴即X′轴和Y′轴的物理量。在下面的说明中,与输入装置1一起移动的坐标系,即相对于输入装置1固定不变的坐标系用X′轴、Y′轴和Z′轴来表示,而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变的坐标系,即惯性坐标系用X轴、Y轴和Z轴来表示。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输入装置1的移动,绕X′轴的转动方向有时称作俯仰(pitch)方向,绕Y′轴的转动方向有时称作偏转(yaw)方向,并且绕Z′轴(滚动轴)的转动方向有时称作滚动方向。 
控制单元30包括主基板18、安装在主基板18上的MPU 19(或CPU)、晶体振荡器20、收发器21和印制于主基板18上的天线22。 
MPU 19包括所用的内置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来自传感器单元17的检测信号、来自操作部23的操作信号等被输入给MPU 19,并且MPU 19执行各种运算处理以生成响应于这些输入信号的预定控制信号(指令)。上述存储器也可以与MPU 19分开设置着。 
通常,MPU 19生成与传感器单元17所检测到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控制指令以及与从操作部输出的操作信号相对应的操作指令,以作为控制信号。 
通常,传感器单元17输出模拟信号。在此情况下,MPU 19包括A/D(模拟/数字)转换器。但是,传感器单元17也可以是包括该A/D转换器的单元。 
收发器21经由天线22把在MPU 19中所生成的控制信号作为RF(射频)无线电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40。收发器21也能够接收从控制装置40发送出的各种信号。 
晶体振荡器20生成时钟并将其供给到MPU 19。可以使用干电池、充电电池等作为电池14。 
控制装置40包括MPU 35(或CPU)、RAM 36、ROM 37、视频RAM 41、显示控制部42、天线39和收发器38。 
收发器38经由天线39(接收构件)接收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控制信号。收发器38也能够将各种预定信号发送给输入装置1。MPU 35分析该控制信号并执行各种运算处理。显示控制部42在MPU 35的控制下主要生成将要在显示装置5的画面3上显示的画面数据。视频RAM 41用作显示控制部42的工作区域并且暂时存储所生成的画面数据。 
控制装置40可以是对于输入装置1的专用装置,或者可以是PC等。控制装置40并不局限于是对于输入装置1的专用装置,也可以是与显示装置5一体形成的计算机、视听设备、投影仪、游戏机或汽车导航系统等。 
显示装置5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和电致发光(EL)显示器,但并不局限于此。可替代地,显示装置5可以是与显示器一体形成的并且能够接收电视广播等的装置,或者是其中集成有这种显示器和控制装置40的装置。 
图5是示出了在显示装置5上显示的画面3的示例的图。诸如图标4和指示器2等GUI被显示于画面3上。这些图标是画面3上的表示计算机中的程序功能、执行指令、文件内容等的图像。应当指出,在画面3上,水平方向被称作X轴方向,垂直方向被称作Y轴方向。 
图6是示出了用户握持着输入装置1的状态的图。如图6所示,除了包括按钮11、12和13作为操作部23之外,输入装置1例如还包括设 置在诸如用于操作电视等的遥控器上的操作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29和电源开关28来作为操作部23。当用户在如该图所示握持着输入装置1的状态下,在空中移动输入装置1或者操作操作部23时,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被输出给控制装置40,并且控制装置40控制GUI。 
下面,对输入装置1的移动方式以及相应地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的方式的典型示例进行说明。图7A和图7B是对此的说明图。 
如图7A和图7B所示,用户手持着输入装置1,使得输入装置1的按钮11和12设置侧对准显示装置5侧。用户这样手持着输入装置1,即如同握手一样,大拇指位于上侧并且小指位于下侧。在此状态下,传感器单元17的电路板25(参照图8)近似平行于显示装置5的画面3,并且作为传感器单元17的检测轴的两个轴分别与画面3上的水平轴(X轴)和垂直轴(Y轴)对应。下文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输入装置1的位置被称作基准位置。 
如图7A所示,当用户在垂直方向上即从基准位置在俯仰方向上移动手腕或手臂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62检测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ay,并且第二角速度传感器152检测绕X′轴的角速度ωθ。基于这些物理量,控制装置40控制指示器2的显示,使得指示器2在Y轴方向上移动。 
同时,如图7B所示,当用户在水平方向上即从基准位置在偏转方向上移动手腕或手臂时,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61检测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ax,并且第一角速度传感器151检测绕Y′轴的角速度ωψ。基于所检测到的物理量,控制装置40控制指示器2的显示,使得指示器2在X轴方向上移动。 
对操作的说明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控制系统100的操作。 
首先,简要说明在指示器2根据用户对输入装置1所做的三维操作在画面3上移动的情况下控制系统100的操作。图9是示出了在此情况下控制系统100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例如,当用户按压电源开关28并且因此将输入装置1 的电源接通时,从角速度传感器单元输出了两个轴的角速度信号。MPU19从这些角速度信号中获取角速度值(ωψ,ωθ)(步骤ST101)。 
而且,当输入装置1的电源接通后,就从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输出两个轴的加速度信号。MPU 19从该两个轴的加速度信号中获取加速度值(ax,ay)(步骤ST102)。 
MPU 19通常同步地进行获取角速度值(ωψ,ωθ)的处理(步骤ST101)和获取加速度值(ax,ay)的处理(步骤ST102)。但是,获取角速度值(ωψ,ωθ)的处理和获取加速度值(ax,ay)的处理并不总是需要同步(同时)进行。例如,可以在获得角速度值(ωψ,ωθ)之后再获得加速度值(ax,ay),或者可以在获得加速度值(ax,ay)之后再获得角速度值(ωψ,ωθ)。 
根据该加速度值(ax,ay)和角速度值(ωψ,ωθ),MPU 19通过预定运算来计算速度值(第一速度值Vx和第二速度值Vy)(步骤ST103)。第一速度值Vx是沿X′轴方向的速度值,第二速度值Vy是沿Y′轴方向的速度值。 
作为计算速度值的方法,有这样一种方法,即MPU 19通过将加速度值(ax,ay)除以角加速度值(Δωψ,Δωθ)来获得输入装置1的移动的回转半径(Rψ,Rθ),并且通过将回转半径(Rψ,Rθ)乘以角速度值(ωψ,ωθ)来计算速度值。可替代的,回转半径(Rψ,Rθ)可以通过将加速度变化率(Δax,Δay)除以角加速度变化率(Δ(Δωψ),Δ(Δωθ))来获得。当通过将加速度变化率(Δax,Δay)除以角加速度变化率(Δ(Δωψ),Δ(Δωθ))来计算回转半径(Rψ,Rθ)时,能够去除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作为计算速度值(Vx,Vy)的方法的另一示例,有这样一种方法,即MPU 19例如通过对加速度值(ax,ay)求积分来计算速度值,并且把角速度值(ωψ,ωθ)作为该积分运算的辅助。 
通过利用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出速度值,可以获得与用户的直觉相符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感,而且,画面3上的指示器2的移动也与输入装置1的移动精确相符。但是,并不总是需要通过上述计算方法来计算速度值(Vx,Vy)。例如,也可以通过仅对加速度值(ax,ay)求积分来计算速度值(Vx,Vy)。可替代地,所检测的角速度值(ωψ,ωθ)也可以当作速度值 (Vx,Vy)来使用。 
MPU 19经由收发器21和天线22将计算出的速度值(Vx,Vy)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40(步骤ST104)。 
控制装置40的MPU 35经由天线39和收发器38接收该与速度值(Vx,Vy)的信息(步骤ST105)。在此情况下,因为输入装置1每隔预定时钟数即每隔预定时间就发送速度值(Vx,Vy),所以控制装置40每隔预定时钟数就接收到速度值。 
当接收到速度值后,控制装置40的MPU 35通过利用下面的等式(1)和(2)将速度值与坐标值相加来生成新坐标值(X(t),Y(t))(步骤ST106)。MPU 35控制画面上的显示,使得指示器2移动到与所生成的坐标值相对应的位置(步骤ST107)。 
X(t)=X(t-1)+Vx    (1) 
Y(t)=Y(t-1)+Vy    (2) 
应当指出,可以通过控制装置40来执行速度值(Vx,Vy)的计算。在此情况下,输入装置1经由收发器21和天线22将角速度值(ωψ,ωθ)和加速度值(ax,ay)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40。根据经由天线39和收发器38所接收的角速度值(ωψ,ωθ)和加速度值(ax,ay)的信息,控制装置40计算速度值(Vx,Vy)。计算速度值的方法如上所述。 
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各实施例
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一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一实施例。图10A、图10B和图10C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图10A示出了在按下按钮11时操作信号的输出,图10B示出了确定指令的生成。而且,图10C示出了灵敏度变化期。这里所使用的灵敏度变化期是指示器2的移动相对于输入装置1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的时间段。应当指出,在下面的说明中,除非另作说明,对设于输入装置1上的操作部23中的按钮11被按压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流程图。 
输入装置1的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步骤ST201)。当判断出用户还没有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来自于开关(未图示)的操作信号的输入也未开始时(在步骤ST201中为“否”),MPU19获取角速度值(ωψ,ωθ)的信号和加速度值(ax,ay)的信号(步骤ST202)。根据该角速度值(ωψ,ωθ)的信号和加速度值(ax,ay)的信号,MPU 19通过预定运算来计算速度值(Vx,Vy)(步骤ST203)。当计算出速度值(Vx,Vy)后,MPU 19经由收发器21和天线22将速度值的信息作为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装置40(步骤ST204)。 
另一方面,当用户开始按压住按钮11时,从上述开关输出操作信号并且开始该操作信号的输入(参照图10A)。当操作信号的输入已经开始时(在步骤ST201中为“是”),MPU 19生成确定指令(操作指令的一种类型)(步骤ST205)。在此情况下,将确定指令生成为矩形短脉冲(参照图10B),并且所生成的确定指令经由收发器21和天线22被发送给控制装置40。当控制装置40接收到该确定指令后,例如在指示器2放置于图标4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的MPU 35执行与图标4相对应的处理。 
当生成确定指令后,MPU 19接通计时器(未图示)并且开始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这里灵敏度变化期可以以被生成为短脉冲的确定指令的上升沿(0→1)作为触发而开始,或者可以以该上升的脉冲返回到标准状态(1→0)作为触发而开始(参照图10B)。 
当接通计时器后,MPU 19获取角速度值(ωψ,ωθ)的信号和加速度值(ax,ay)的信号(步骤ST207)并且根据所获取到的角速度值和加速度值来计算速度值(Vx,Vy)(步骤ST208)。然后,MPU 19通过将计算出的速度值(Vx,Vy)乘以预定的权重因子k来计算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209)。这里,权重因子k通常约为0.1,但并不局限于此。 
Vx′=kVx    (3) 
Vy′=kVy    (4) 
当计算出灵敏度变化值(Vx′,Vy′)时,MPU 19经由收发器21和天线22将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40(步骤ST210)。 当经由天线39和收发器38接收到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信息后,控制装置40的MPU 35将灵敏度变化值(Vx′,Vy′)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然后,根据所生成的新坐标值,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使得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 
在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信息时,输入装置1的MPU 19判断从生成确定指令起是否已经过去了灵敏度变化期(步骤ST211)。灵敏度变化期是对灵敏度变化值(Vx′,Vy′)进行发送的时间段并且通常为0.2秒。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灵敏度变化期可以小于0.2秒或者大于0.2秒。 
当判断出从生成确定指令起尚未过去灵敏度变化期时,MPU 19返回到步骤ST207并且重复步骤ST207~步骤ST211的处理。 
当判断出从确定指令的生成起已经过去了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211中为“是”),MPU 19返回到步骤ST201并且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 
通过如图11所示的处理,可以在从确定指令的生成起的预定时间段的期间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不敏感。因此,当用户按压按钮11并且因此生成确定指令时,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也可以防止由于按压按钮11时所带来的操作使得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从而进行用户所不希望的移动。 
图11中所示的处理可以主要由控制装置40来执行。图12是示出了控制装置40主要控制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40的MPU 35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到确定指令(步骤ST301)。当用户没有对按钮11进行操作并且因此没有接收到确定指令时(在步骤ST301中为“否”),MPU 35根据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生成指示器2的坐标值(X(t),Y(t))(步骤ST302)。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使得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ST303)。 
另一方面,当用户对按钮11进行操作并且因此从输入装置1接收到 确定指令时(在步骤ST301中为“是”),MPU 35接通计时器并且开始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304)。当接通计时器后,MPU 35通过用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乘以权重因子k来计算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305)。MPU 35将灵敏度变化值(Vx′,Vy′)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步骤ST306)。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使得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ST307)。 
然后,MPU 35判断从接收到确定指令起是否已经过去了灵敏度变化期(步骤ST308)。当判断出尚未过去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308中为“否”),MPU 35重复步骤ST305~步骤ST308的处理。当判断出从接收到确定指令起已经过去了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308中为“是”),MPU 35再次执行步骤ST301及其后续步骤的处理。 
图12中所示的处理与输入装置1控制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还应当指出,在后文所述的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主要地执行处理。 
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二实施例。图13A、图13B和图13C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 
上述实施例已经说明了MPU 19在输入操作信号之后紧接着的时刻处生成确定指令的情况。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B所示,在从输入操作信号起经过预定时间段的时刻处生成确定指令。 
从上部箭头起依次说明如图13C所示的灵敏度变化期。 
(1)MPU 19以被生成为短脉冲的确定指令的上升脉冲返回到标准状态(1→0)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在该灵敏度变化期中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2)MPU 19以被生成为短脉冲的确定指令的上升沿(0→1)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在该灵敏度变化 期中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3)MPU 19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开始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在该灵敏度变化期中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该灵敏度变化期是比在输入操作信号之后MPU 19生成确定指令所需要的时间段长的时间段。应当指出,对于MPU19,不仅可以在输入操作信号之后紧接着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也可以在从输入操作信号起经过片刻(例如约0.05秒)之后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这是因为,只要仅是片刻的情况,就不会产生问题。 
(4)MPU 19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开始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以确定指令的上升脉冲返回到标准状态(1→0)作为触发,结束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应当指出,对于MPU 19,也可以在从输入操作信号起经过片刻之后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 
(5)MPU 19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开始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以脉冲的上升沿(0→1)作为触发,结束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应当指出,MPU 19不需要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对于MPU 19,也可以在从输入操作信号起经过片刻之后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 
通过以上(1)项~(5)项,可以在生成确定指令之后、在生成确定指令之前和之后或者直到生成确定指令为止(即与确定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使得指示器2的移动不敏感。因此,当用户按压按钮11时,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也可以防止由于按压按钮11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上移动。 
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三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三实施例。上述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在开始输入来自于开关的操作信号之后紧接着生成确定指令或者从输入操作信号起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生成 确定指令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在来自于开关的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时生成确定指令。 
图14A、图14B和图14C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如图14B所示,MPU 19在用户释放了对按钮11的按压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之后紧接着生成确定指令。 
如图14A、图14B和图14C所示,当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并且生成确定指令时,MPU 19开始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灵敏度变化期可以以被生成为短脉冲的确定指令的上升沿(0→1)作为触发而开始,或者以上升脉冲返回到标准状态(1→0)作为触发而开始。MPU 19在灵敏度变化期内通过将速度值(Vx,Vy)乘以权重因子k来计算灵敏度变化值(Vx′,Vy′)并且发送该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信息。 
当接收到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信息后,控制装置40的MPU 35将灵敏度变化值(Vx′,Vy′)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 
因此,当用户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并且生成确定指令时,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也可以防止由于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上移动。 
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四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四实施例。图15A、图15B和图15C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 
上述第三实施例已经说明了MPU 19在来自于开关的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之后紧接着生成确定指令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B所示,从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起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生成确定指令。 
从上部箭头起依次说明如图15C所示的灵敏度变化期。 
(1)MPU 19以被生成为短脉冲的确定指令的上升脉冲返回到标准状态(1→0)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在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2)MPU 19以被生成为短脉冲的确定指令的上升沿(0→1)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在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3)MPU 19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取消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在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该灵敏度变化期是比在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MPU 19生成确定指令所需的时间段长的时间段。应当指出,对于MPU 19,不仅可以在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紧接着开始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也可以在从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起经过片刻之后开始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4)MPU 19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取消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以上升脉冲返回到标准状态(1→0)作为触发,结束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应当指出,对于MPU 19,也可以在从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起经过片刻之后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 
(5)MPU 19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取消作为触发,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以确定指令的脉冲的上升沿(0→1)作为触发,结束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应当指出,MPU 19不需要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对于MPU 19,也可以在从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起经过片刻之后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 
通过以上(1)项~(5)项,可以在生成确定指令之后、在生成确定指令之前和之后或者直到生成确定指令为止使得指示器2的移动不敏感。因此,当用户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并且生成确定指令时,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也可以防止由于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上移动。 
输入装置1的处理可以通过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MPU 19的处理之一与在上述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说明的MPU19的处理之一的组合来执行。 
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使指示器的移动停止的实施例
上述各实施例已经说明了使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不敏感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使指示器2的移动停止。因而,主要说明这一点。应当指出,可以在由上述各实施例(图10C、图13C、图14C和图15C或者它们的组合)中的箭头所表示的各时间段中的任一个时间段中使指示器2的移动停止。本实施例说明了在图10C中的箭头所表示的时间段的期间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停止的情况的示例。 
图16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流程图。 
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步骤ST401)。当用户还没有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也未开始时(在步骤ST401中为“否”),MPU 19获取角速度值(ωψ,ωθ)和加速度值(ax,ay)(步骤ST402)。根据所获取的角速度值(ωψ,ωθ)和加速度值(ax,ay),MPU 19计算速度值(Vx,Vy)(步骤ST403)然后发送所计算出的速度值(Vx,Vy)(步骤ST404)。 
当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在步骤ST401中为“是”),MPU 19生成确定指令(步骤ST405)。当生成确定指令后,MPU 19接通计时器并开始对限制时间段计时(步骤ST406)。这里所使用的限制时间段是从生成确定指令起让指示器2的移动停止的时间段。该限制时间段通常为0.2秒,但并不局限于此。应当指出,该限制时间段可以以被生成为短脉冲的确定指令的上升沿(0→1)作为触发而开始,或者可以以上升脉冲返回到标准状态(1→0)作为触发而开始。 
当接通计时器后,MPU 19停止发送速度值(Vx,Vy)(步骤ST407)。可替代地,MPU 19可以将设为0的速度值(Vx,Vy)发送给控制装置40。然后,MPU 19判断是否已经过去了限制时间段(步骤ST408)。当判断出还未过去限制时间段时(在步骤ST408中为“否”),MPU 19继续 停止发送速度值(Vx,Vy)或者将设为0的速度值发送给控制装置40。 
当判断出从生成确定指令起已经过去了限制时间段时(在步骤ST408中为“是”),MPU 19开始发送速度值(Vx,Vy)(在步骤ST401中为“否”,直至步骤ST404)。 
由于通过上述处理在生成确定指令时限制指示器2的移动,所以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也可以防止由于开始按压按钮11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上移动。应当指出,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在从生成确定指令起经过限制时间段之后开始发送速度值(Vx,Vy)的信息,所以例如能够执行拖拽处理(drag processing)。 
图16所示的处理可以主要由控制装置40来执行。图17是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操作的流程图。 
控制装置40的MPU 35判断是否接收到确定指令(步骤ST501)。当用户还没有对按钮11进行操作并且还未接收到确定指令时(在步骤ST501中为“否”),MPU 35把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步骤ST502)。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ST503)。 
当用户对按钮11进行操作并且从输入装置1接收到确定指令时(在步骤ST501中为“是”),MPU 35接通计时器并且开始对限制时间段计时(步骤ST504)。当接通计时器后,MPU 35将0(0,0)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步骤ST505)。在此情况下,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未被用来生成坐标值(X(t),Y(t))。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控制指示器2的显示(步骤ST506)。 
然后,MPU 35判断从收到确定指令起是否已经过去了限制时间段(步骤ST507)。当判断出还未过去限制时间段时(在步骤ST507中为“否”),MPU 35再次将0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当判断出从收到确定指令起已经过去了限制 时间段时(在步骤ST507中为“是”),MPU 35再次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到确定指令。 
上述处理与用输入装置1来主要地控制限制时间段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 
在以上说明中,作为使指示器2的移动停止的实施例的示例,已经说明了在由图10C中的箭头所表示的时间段的期间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图13C、图14C和图15C所示的各时间段中的任一个时间段或者这些时间段的组合的期间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停止。在此情况下,控制装置40当然可以主要执行该处理。 
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各实施例
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一实施例 
上述各实施例已经说明了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或停止)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说明与操作信号相关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的灵敏度。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图18A示出了在按下按钮11时操作信号的输出,图18B示出了灵敏度变化期。应当指出,在下面的说明中,在输入操作信号之后开始的灵敏度变化期被作为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而在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开始的灵敏度变化期被作为第二灵敏度变化期。 
图19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流程图。如图19所示,MPU 19判断是否已经输入了操作信号(步骤ST601)。当用户还未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也未开始时(在步骤ST601中为“否”),MPU 19计算速度值(Vx,Vy)并且发送速度值(Vx,Vy)的信息(步骤ST602~步骤ST604)。 
当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来自于开关的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在步骤ST601中为“是”),MPU 19接通计时器并且开始对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606)(参照图18B)。换言之,无论是否生 成确定指令,MPU 19都以操作信号的输入作为触发而开始对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计时。第一灵敏度变化期通常为0.2秒,但并不局限于此。应当指出,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可以在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之后紧接着开始或者可以在从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起经过片刻之后再开始。 
当接通计时器后,MPU 19通过将计算出的速度值(Vx,Vy)乘以预定的权重因子k来计算灵敏度变化值(Vx′,Vy′)并且发送该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607~步骤ST610)。当接收到灵敏度变化值(Vx′,Vy′)后,控制装置40的MPU 35将该灵敏度变化值(Vx′,Vy′)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之后,根据新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在屏幕3上移动。 
当发送出灵敏度变化值(Vx′,Vy′)时,输入装置1的MPU 19判断是否已经过去了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步骤ST611)。当判断出还未过去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611中为“否”),MPU 19重复步骤ST607~步骤ST611的处理。当判断出已经过去了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611中为“是”),MPU 19执行步骤ST601及其后续步骤的处理。 
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按压按钮11时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上3移动。当在输入操作信号的时刻生成确定指令时,也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 
图19所示的处理可以主要由控制装置40来执行。图20是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20所示,控制装置40的MPU 35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步骤ST701)。当未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操作信号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也未开始时(在步骤ST701中为“否”),MPU 35根据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生成指示器2的坐标值(X(t),Y(t))(步骤ST702)。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ST703)。 
当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时,开始发送来自于输入装置1的操作信号。 控制装置40经天线39和收发器38接收操作信号,并且该操作信号被输入给MPU 35。当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在步骤ST701中为“是”),MPU 35接通计时器并且开始对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704)。 
当接通计时器后,MPU 35通过用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乘以权重因子k来计算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705)。MPU 
35将该灵敏度变化值(Vx′,Vy′)与前一次坐标值(X(t-1),Y(t-1))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步骤ST706)。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ST707)。 
然后,MPU 35判断从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起是否已经过去了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步骤ST708)。当判断出还未过去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708中为“否”),MPU 35重复步骤ST705~步骤ST708的处理。当判断出已经过去了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708中为“是”),MPU 35再次执行步骤ST701及其后续步骤的处理。 
如图20所示的处理与用输入装置1控制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效果。应当指出,同样地,在后文所述的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0也可以主要执行该处理。 
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灵敏度变化期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取消作为触发而开始。 
图21A和图21B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已经取消时,MPU 19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在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第二灵敏度变化期通常为0.2秒,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可以与第一灵敏度变化期相同或者不同。应当指出,MPU 19可以在从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经过片刻之后开始计算 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 
因此,可以防止由于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时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上3移动。当在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的时刻生成确定指令时,也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 
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三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从输入操作信号之后开始的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和从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开始的第二灵敏度变化期的期间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发生变化。 
图22A和图22B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图2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流程图。 
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步骤ST801)。当用户还未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也未开始时(在步骤ST801中为“否”),MPU 19发送根据角速度值(ωψ,ωθ)和加速度值(ax,ay)计算出的速度值(Vx,Vy)的信息(步骤ST802)。 
当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在步骤ST801中为“是”),MPU 19接通计时器并且开始对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803)。之后,MPU 19通过用根据角速度值(ωψ,ωθ)和加速度值(ax,ay)计算出的速度值(Vx,Vy)乘以权重因子k来计算灵敏度变化值(Vx′,Vy′),并且发送所计算出的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804)。 
当发送出灵敏度变化值(Vx′,Vy′)后,MPU 19判断是否已经过去了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步骤ST805)。当判断出还未过去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805中为“否”),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步骤ST806)。当用户还未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未被取消时(在步骤ST806中为“否”),MPU 19再次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 
当在操作信号的输入未被取消(步骤ST806中为“否”)的前提下 已经过去了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805中为“是”),MPU 19发送速度值(Vx,Vy)的信息(步骤ST807)。换言之,当用户继续按压按钮11且让按压的时间段等于或长于第一灵敏度变化期时,MPU 19从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转变为发送速度值(Vx,Vy)。 
当发送出速度值(Vx,Vy)的信息后,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步骤ST808)。当用户还未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未取消时(在步骤ST808中为“否”),MPU 19再次发送速度值(Vx,Vy)。另一方面,当用户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时(在步骤ST808中为“是”),MPU 19接通计时器并且开始对第二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809)。 
这里,当操作信号的输入在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内(步骤ST805中为“否”)被取消时(在步骤ST806中为“是”),MPU 19使计时器复位并且开始对第二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809)。换言之,当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在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内释放了对按钮11的按压时,MPU 19开始对第二灵敏度变化期计时。 
当接通计时器后,MPU 19发送通过用速度值(Vx,Vy)乘以权重因子k而计算出的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810)。当发送出灵敏度变化值(Vx′,Vy′)后,MPU 19判断是否已经过去了第二灵敏度变化期(步骤ST811)。当判断出尚未过去第二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811中为“否”),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步骤ST812)。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还未开始时(在步骤ST812中为“否”),MPU19再次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810)。 
当在操作信号的输入还未开始(步骤ST812中为“否”)的前提下已经过去了第二灵敏度变化期时(在步骤ST811中为“是”),MPU 19返回到步骤ST801并且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开始。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尚未开始时,MPU 19发送速度值。换言之,当在用户尚未开始按压按钮11的情况下已经过去了第二灵敏度变化期时,MPU 19从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转变为发送速度值(Vx,Vy)。 
当操作信号的输入在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内(步骤ST811中为“否”) 开始时(在步骤ST812中为“是”),MPU 19使计时器复位并且开始对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803)。换言之,当用户释放了对按钮11的按压并且在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内开始再次按压按钮11时,MPU19开始对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计时。 
因此,通过图22A、图22B和图23中所示的处理,可以防止由于开始按压按钮11时和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时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指示器2在画面上3移动。即便在开始操作信号的输入时通过输入装置1生成了确定指令的情况下或者即便在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时通过输入装置1生成了确定指令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处理。 
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四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四实施例。图24A和图24B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 
首先,说明由图24B中的上部箭头所表示的灵敏度变化期。在此情况下,灵敏度变化期以操作信号的输入作为触发而开始,并且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取消作为触发而结束。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已经取消时,结束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通过如上所述的处理,从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的时刻到用户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的时刻使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不敏感。因此,可以防止从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的时刻到用户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的时刻指示器2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移动。当在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的时刻生成确定指令时,也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 
下面,说明由图24B中的下部箭头所表示的灵敏度变化期。在此情况下,从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的时刻到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的时刻的时间段以及从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的时刻到第二灵敏度变化期结束的 时刻的时间段对应于让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改变的时间段。 
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已经取消时,在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之后的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因此,例如当输入装置1在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的时刻生成确定指令时,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 
应当指出,在参照图24A和图24B所述的处理中,可以在从按压按钮11的时刻到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的时刻的时间段的期间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不敏感。因而,例如,当用户一直按下按钮11以不希望指示器2移动太多时,可以在一直按压住按钮11的同时使指示器2的移动不敏感。下文中,具有能够使用户任意控制指示器2的移动的功能的按钮被称为移动控制键。在本实施例中,按钮11可以被设置为既用作确定键(与鼠标左键相对应的功能)又用作移动控制键。 
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五实施例 
下面,说明与操作信号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五实施例。图25A和图25B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时序图。 
首先,说明由图25B中的上部箭头所表示的灵敏度变化期。在此情况下,灵敏度变化期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取消作为触发而开始,并且以操作信号的输入的开始作为触发而结束。输入装置1的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已经取消时,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结束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通过如上所述的处理,可以在从用户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的时刻到开始对按钮11进行按压的时刻的时间段的期间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的灵敏度不敏感。换言之,按钮11具有移动控制键的功能,并且用户能够在 按压按钮11的同时让指示器2在正常灵敏度下移动。另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释放对按钮11的按压来使指示器2的移动不敏感。 
因此,通过参照图25A和图25B所述的处理,当输入装置1在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的时刻生成确定指令时,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 
下面,说明由图25B中的下部箭头所表示的灵敏度变化期。在此情况下,从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的时刻到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的时刻的时间段以及从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的时刻到第一灵敏度变化期结束的时刻的时间段对应于让指示器2的移动灵敏度改变的时间段。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已经取消时,开始计算和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并且当判断出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在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之后的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因此,例如当输入装置1在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的时刻生成确定指令时,可以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在画面3上未被执行的情况。 
灵敏度变化期可变的各实施例
灵敏度变化期可变的情况的第一实施例 
上述各实施例已经说明了灵敏度变化期或限制时间段是恒定值的情况。本实施例与后续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灵敏度变化期或限制时间段被可变地控制。于是,主要说明这一点。这里,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果是对灵敏度变化期(或者限制时间段)进行计时的实施例,则灵敏度变化期(或者限制时间段)能够被可变地控制。在本实施例与后续实施例中,将会说明在与操作指令相关联地改变指示器移动灵敏度的情况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0A、图10B和图10C)中所述的灵敏度变化期被可变地控制的情况的示例。 
例如,擅于进行指示操作的用户可能会这样移动输入装置:在按压按钮11之后立刻使指示器2移动。在此情况下,当用户摆动输入装置1时,角速度值(ωψ,ωθ)随着输入装置1的移动而增大。关于这一点,在本 实施例中,通过随角速度值的增大而缩短灵敏度变化期,来改善操作感。 
图26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流程图。 
如图26所示,输入装置1的MPU 19判断来自于开关的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步骤ST901)。当用户还未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也未开始时(在步骤ST901中为“否”),MPU 19发送速度值的信息(步骤ST902)。 
当用户开始按压按钮11并且从开关输出了操作信号时,开始向MPU19输入操作信号。当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在步骤ST901中为“是”),MPU 19生成确定指令(步骤ST903)。之后,MPU 19为计数器(未图示)设置初始计数值C0并且开始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904)。这里所使用的初始计数值C0是要用作后文所述的倒计数的初始值的值。计数值C(t)的倒计数从初始计数值C0开始。如后文所述的步骤ST909中所示,计数值C(t)的倒计数表示从计数值C(t)中减去输入装置1的角速度的函数值ΔC(ω)。因此,计数值C(t)在各个倒计数步骤中递减。 
当设定了初始计数值C0后,MPU 19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905)。如上所述通过用速度值(Vx,Vy)乘以预定的权重因子k来计算出该灵敏度变化值(Vx′,Vy′)。 
当发送出灵敏度变化值(Vx′,Vy′)后,MPU 19判断计数值C(t)是否大于0(步骤ST906)。当判断出计数值C(t)大于0时(在步骤ST906中为“是”),MPU 19获取从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输出的两个轴的角速度值(ωψ,ωθ)。之后,MPU 19计算该两个轴的角速度值(ωψ,ωθ)的均方值并且计算这些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步骤ST907)。可替代地,在步骤ST907中,第一角速度值ωψ的绝对值|ωψ|和第二角速度值ωθ的绝对值|ωθ|中较大的那一个可以用作代表值,以代替这些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 
当计算出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后,MPU 19确定与该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大小相对应的倒计数量ΔC(ω)(步骤ST908)。倒计数量ΔC(ω)是随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而增大的值。后文将详细说明倒计数量ΔC(ω)和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之间的关系。 
当确定了倒计数量ΔC(ω)后,MPU 19让前一次计数值C(t-1)减去倒计数量ΔC(ω)从而计算出新的计数值C(t),由此执行了倒计数(步骤ST909)。当计算出新的计数值C(t)后,MPU 19再次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905)并且判断该新的计数值C(t)是否大于0(步骤ST906)。换言之,MPU 19重复步骤ST905~步骤ST909的处理直到计数值C(t)变为0以下。 
当计数值C(t)已经变为0以下时(在步骤ST906中为“否”),MPU19再次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步骤ST901)。 
通过如图26所示的处理,灵敏度变化期被控制为随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而缩短。因此,当用户摆动输入装置1以在点击按钮11之后立刻开始使指示器2移动时,灵敏度变化期迅速结束。因此,由于用户能够在对按钮11进行操作之后顺利地转换到指示操作,所以可以改善操作感。 
下面,说明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和倒计数量ΔC(ω)之间的关系。 
图27A~图27D是分别示出了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和倒计数量ΔC(ω)之间的关系的示例。如图27A~图27D所示,倒计数量ΔC(ω)随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而增大。倒计数量ΔC(ω)可以通过基于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操作来得到,或者可以通过查找表(1ookup table)来得到。 
图27A是示出了倒计数量ΔC(ω)随着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呈一次函数地增大的情况的示例的图。倒计数量ΔC(ω)也可以随着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地增大,或者可以呈多次函数地增大,或者可替代地可以呈指数函数地增大。而且,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为预定值以上时,倒计数量ΔC(ω)可以被设定为恒定值(最大值),而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小于预定值时,倒计数量ΔC(ω)可以被设定为恒定值(最小值)。 
在图27B所示的示例中,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小于预定阈值ω1时,倒计数量ΔC(ω)被设定为恒定值。因此,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小于阈值ω1时,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大小不会影响对灵敏度变化期的计时。应当指出,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小于该阈值时,倒计数量ΔC(ω) 不为0,而是例如为1。因此,可以防止在没有进行倒计数的情况下灵敏度变化期无穷尽地持续下去。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等于或大于阈值ω1时,倒计数量ΔC(ω)呈一次函数地增大。倒计数量ΔC(ω)也可以随着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地、呈多次函数地或者呈指数函数地增大。此外,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为预定值以上时,倒计数量ΔC(ω)可以被设定为恒定值(最大值)。根据灵敏度变化期、倒计数量ΔC(ω)和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之间的关系适当地设置预定阈值ω1。 
图27C是示出了倒计数量ΔC(ω)随着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呈多阶状增大的情况的示例的图。阶数不受具体限制。 
图27D是示出了倒计数量ΔC(ω)随着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增大呈两阶状增大的情况的示例的图。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小于预定阈值ω2时,倒计数量ΔC(ω)被设成例如为1的恒定值。另一方面,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ω2时,倒计数量ΔC(ω)被设为初始计数值C0。可替代地,倒计数量ΔC(ω)被设为等于或大于初始计数值C0的值。因此,当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ω2时,能够结束灵敏度变化期。根据灵敏度变化期、倒计数量ΔC(ω)和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之间的关系适当地设置预定阈值ω2。 
图26、图27A、图27B、图27C和图27D已经说明了灵敏度变化期随角速度值的增大而缩短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灵敏度变化期可以随速度值的增大而缩短。可替代地,灵敏度变化期可以随着从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输出的加速度值的增大而缩短。此外,例如可以使用角加速度值、角加速度变化率的值及加速度变化率的值。通常,使用这些值的绝对值。 
图26所示的处理可以主要由控制装置40来执行。图28是示出了控制装置40的操作的流程图。 
控制装置40的MPU 35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到确定指令(步骤ST1001)。当未收到确定指令时(在步骤ST1001中为“否”),MPU 35把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与前一次坐标值相加,于是生成新坐标值(X(t),Y(t))(步骤ST1002)。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 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ST1003)。 
当用户对按钮11进行操作并且从输入装置1接收到确定指令时(在步骤ST1001中为“是”),MPU 35为计数器设置初始计数值C0并且开始对灵敏度变化期计时(步骤ST1004)。然后,MPU 35通过用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速度值(Vx,Vy)乘以权重因子k来计算灵敏度变化值(Vx′,Vy′)(步骤ST1005),并且通过将灵敏度变化值(Vx′,Vy′)与坐标值相加来生成新坐标值(X(t),Y(t))(步骤ST1006)。之后,根据所生成的坐标值(X(t),Y(t)),显示控制部42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ST1007)。 
之后,MPU 35判断计数值C(t)是否大于0(步骤ST1008)。当判断出计数值C(t)大于0时(在步骤ST1008中为“是”),MPU 35根据从输入装置1发送出的两个轴的角速度值(ωψ,ωθ)来计算这些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步骤ST1009)。当计算出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后,MPU 35确定与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的大小相对应的倒计数量ΔC(ω)(步骤ST1010)(参照图27A、图27B、图27C和图27D),以便执行倒计数(步骤ST1011)。MPU 35重复步骤ST1005~步骤ST1011的处理直到计数值C(t)变为0以下。当计数值C(t)为0以下时(在步骤ST1008中为“否”),MPU 35再次执行步骤ST1001及其后续步骤的处理。 
图28中所示的处理与图26中所示的处理具有相同的效果。应当指出,后文所述的对灵敏度变化期进行可变地控制的实施例也可以主要由控制装置40来执行。 
灵敏度变化期可变的情况的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灵敏度变化期可变的情况的第二实施例。图29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与图26所示的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输入装置1不仅与角速度值相关联地而且与角加速度值相关相关联地对灵敏度变化期进行可变地控制。于是,主要说明这一点。应当指出,把与角速度值相关的倒计数量作为第一倒计数量ΔC(ω)进行说明,把与角加速度值相关的倒计数量作为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进 行说明。 
如图29所示,在步骤ST1101~步骤ST1108中,执行与图26的步骤ST901~步骤ST908类似的处理。当确定了与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相对应的第一倒计数量ΔC(ω)(步骤ST1108)后,MPU 19通过对两个轴的角速度值(ωψ,ωθ)求微分来计算两个轴的角加速度值(Δωψ,Δωθ)。MPU 19计算该两个轴的角加速度值(Δωψ,Δωθ)的均方值以获得这些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步骤ST1109)。可替代地,在步骤ST1109中,第一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ψ|和第二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θ|中较大的那一个可以用作代表值,以代替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 
当计算出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后,MPU 19确定与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的大小相对应的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步骤ST1110)。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是随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的增大而增大的值。角加速度的绝对值|Δω|与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上述图27A、图27B、图27C或图27D所示的关系。在此情况下,只需要用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来代替图27A~图27D中的横坐标轴所表示的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 
当确定了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后,MPU 19从前一次计数值C(t-1)中减去第一倒计数量ΔC(ω)及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以计算出新计数值C(t)(步骤ST1111)。之后,MPU 19重复步骤ST1105~步骤ST1111的处理直到计数值C(t)变为0以下。然后,当计数值C(t)已经变为0以下时(在步骤ST1106中为“否”),MPU 19返回到步骤ST1101并且执行步骤ST1101及其后续步骤的处理。 
因为在图29所示的处理中不仅与角速度值相关联地而且与角加速度值相关联地对灵敏度变化期进行可变地控制,所以能够适当地缩短灵敏度变化期。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单独地确定第一倒计数量ΔC(ω)和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查找表来确定一个与角速度值或角加速度值相对应的倒计数量ΔC(ω,Δω)。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根据角速度值和角加速度值可变地控制 灵敏度变化期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速度值和加速度值可变地控制灵敏度变化期。可替代地,也可以通过角速度值、角加速度值、速度值、加速度值以及与输入装置1的移动相对应的其它值中的两者的组合来可变地控制灵敏度变化期。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根据两个不同物理量的信号来可变地控制灵敏度变化期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根据三个以上不同物理量的信号来可变地控制灵敏度变化期。 
灵敏度变化期可变的情况的第三实施例 
下面,说明灵敏度变化期可变的情况的第三实施例。 
例如,存在着不擅于对指示器2进行细致操作的用户可能会带来大幅度的手部移动的情况。在这种用户的情况下,由于在按压按钮11之后灵敏度变化期持续较长的时间段,所以可以获得较好的操作感。于是,在本实施例中,灵敏度变化期被控制为随着角速度值的各信号中在对应于手部移动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增大而延长。因此,主要说明这一点。 
图30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的操作的流程图。如图30所示,在步骤ST1201~步骤ST1210中,执行与图29中的步骤ST1101~步骤ST1110相同的处理。当确定了与角加速度值的绝对值|Δω|相对应的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步骤ST1210)后,MPU 19对两个轴的角速度值(ωψ,ωθ)进行频率分析。MPU 19检测出这些角速度值(ωψ,ωθ)的信号中的在对应于手部移动的频率范围(例如1~20Hz)内的峰值。MPU 19计算该两个轴的角速度值的峰值的平均值,并且确定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步骤ST1211)。可替代地,可以使用两个峰值中较大的那一个作为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 
可替代地,在步骤ST1211中,可以不用频率分析而是利用通过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或者高通滤波器(highpass filter)之后而获得的角速度值的绝对值|ω|来确定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 
当确定了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后,MPU 19确定与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对应的手部移动倒计数量ΔC(P)(步骤ST1212)。手部移动倒计数量ΔC(P)是随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的增大而增大的值。手部移动倒计数量 ΔC(P)可以随着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的增大呈一次函数地、呈多次函数地或呈指数函数地增大。可替代地,手部移动倒计数量ΔC(P)可以随着手部移动量代表值P的增大呈两阶状或多阶状增大。 
然后,MPU 19让前一次计数值C(t-1)减去第一倒计数量ΔC(ω)及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并且加上手部移动倒计数量ΔC(P),于是计算出新的计数值C(t)(步骤ST1213)。之后,MPU 19重复步骤ST1205~步骤ST1213的处理直到计数值C(t)变为0以下。然后,当计数值C(t)已经变为0以下时(在步骤ST1206中为“否”),MPU 19返回到步骤ST1201并且执行步骤ST1201及其后续步骤的处理。 
通过图30所示的处理,灵敏度变化期被控制为随手部移动的幅度变大而延长。因此,即使是带来大幅度的手部移动的用户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指示操作,这样就能够改善操作感。 
下面的公式(5)中所示的限制可以赋予给在步骤ST1212中确定的手部移动倒计数量ΔC(P)。 
ΔC(P)≤ΔC(ω)+ΔC(Δω)-1      (5) 
换言之,可以对手部移动倒计数量ΔC(P)进行限制,使得即使在最大值处,也不会超过比第一倒计数量与第二倒计数量之和小1的值。因此,在带来了大幅度的手部移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未进行步骤ST1213中所示的倒计数而让灵敏度变化期无穷尽地持续。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是单独确定第一倒计数量ΔC(ω)、第二倒计数量ΔC(Δω)和手部移动倒计数量ΔC(P),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查找表来确定一个倒计数量ΔC(ω,Δω,P)。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利用两个不同物理量(角速度值和角加速度值)的信号和手部移动量的信号来执行对灵敏度变化期的计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利用一个物理量(例如角速度值)的信号和手部移动量信号来执行对灵敏度变化期的计时。可替代地,也可以只利用手部移动量信号来执行对灵敏度变化期的计时。 
上述各实施例已经说明了与确定指令的生成相关联地开始对灵敏度变化期的计时并且对灵敏度变化期进行可变地控制的情况。但是,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输入操作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开始对灵敏度变化期的计时并且对灵敏度变化期进行可变地控制。可替代地,也可以与确定指令的生成相关联地开始限制时间段(该限制时间段中是让指示器的移动停止的时间段)并且可变地控制该限制时间段。应当指出,在这些情况下,控制装置40可以主要执行该处理。 
对滚轮键或缩放键进行操作的情况的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把按钮11(具有与鼠标的左键对应的功能的按钮(确定键))作为用户所操作的操作部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将会把滚轮键(未图示)或缩放键(未图示)作为用户所操作的操作部进行说明。 
这里,滚轮键是当被按压或未被按压时在画面上执行滚动功能的按钮。例如,当用户在按压滚轮键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摆动输入装置1时,图像根据该操作在画面3的垂直方向上滚动。当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输入装置1时,控制装置40可以执行使图像在画面3的水平方向上滚动的处理。 
缩放键是当被按压或未被按压时在画面上执行缩放功能的按钮。例如,当用户在按压缩放键的同时向上摆动输入装置1时,图像在画面3上被放大(zoom in)。另一方面,当用户向下摆动输入装置1时,图像在画面3上被缩小(zoom out)。应当指出,可以适当地改变输入装置1的操作方向与图像的滚动方向和/或缩放之间的关系。 
作为滚动或缩放的目标的图像示例包括在画面3上所显示的网页图像、地图和EPG(电子节目指南)。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对滚轮键或缩放键进行操作的情况。 
作为示例,将说明当按压滚轮键或缩放键时执行图24B中所示的处理的情况。应当指出,灵敏度变化期被设为图24B中的下部箭头所表示的时间段。 
MPU 19判断来自于滚轮键的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开始。当用户 还未按压滚轮键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也未开始时,MPU 19发送速度值(Vx,Vy)的信息。当接收到速度值(Vx,Vy)的信息后,控制装置40的MPU35就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图像根据该速度值在画面3上滚动。 
当用户按压滚轮键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MPU 19开始计算并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当接收到灵敏度变化值(Vx′,Vy′)后,控制装置40的MPU 35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图像根据该灵敏度变化值(Vx′,Vy′)在画面3上滚动。MPU 19判断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当用户释放了对滚轮键的按压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时,MPU19开始对第二灵敏度变化期计时。MPU 19在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之后的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通过如上所述的处理,用户可以在让手指离开滚轮键的状态下通过摆动输入装置来使图像以正常的滚动速度滚动,并且通过按压滚轮键来使滚动速度不敏感。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用户释放了对滚轮键的按压之后开始的第二灵敏度变化期内使滚动速度不敏感。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用户释放对滚轮键的按压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滚动。 
应当指出,当图24B的下部箭头所示的处理被应用于缩放键时,用户能够在让手指离开缩放键的状态下通过摆动输入装置来使图像以正常的缩放速度放大/缩小。而且,通过按压缩放键,能够使缩放速度不敏感。此外,可以防止由于用户释放对缩放键的按压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缩放。 
接着,作为另一个示例,将说明当按压滚轮键或缩放键时执行图25B所示的处理的情况。应当指出,灵敏度变化期被设为图25B中的下部箭头所表示的时间段。 
MPU 19判断来自于滚轮键的操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已经取消。当用户按压着滚轮键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未被取消时,MPU 19发送速度值(Vx,Vy)的信息。 
当用户释放了对滚轮键的按压并且因此操作信号的输入被取消时,MPU 19开始计算并发送灵敏度变化值(Vx′,Vy′)。然后,MPU 19判断操 作信号的输入是否开始。当用户开始按压滚轮键并且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时,MPU 19开始对第一灵敏度变化期计时。MPU 19在操作信号的输入开始之后的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内重复进行灵敏度变化值(Vx′,Vy′)的计算和发送。 
通过如上所述的处理,用户能够在按压滚轮键的同时通过摆动输入装置来使图像以正常的滚动速度滚动,并且能够通过释放对滚轮键的按压来使滚动速度不敏感。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用户开始按压滚轮键之后开始的第一灵敏度变化期内使滚动速度不敏感。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用户按压滚轮键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滚动。 
应当指出,当图25B的下部箭头所示的处理被应用于缩放键时,用户能够在按压缩放键的同时通过摆动输入装置来使图像以正常的缩放速度放大/缩小。而且,通过释放对缩放键的按压,能够使缩放速度不敏感。此外,可以防止由于用户开始按压缩放键时所带来的操作使输入装置1移动因而导致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缩放。 
以上各示例已说明了根据对滚轮键和缩放键的操作来使滚动速度和缩放速度不敏感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对滚轮键和缩放键的操作来限制滚动和缩放(参照图16和图17)。 
本实施例已说明了关于滚动和缩放的操作。但是,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旋转操作和其它操作。而且,在上述各实施例和本实施例中,是在假设作为用户操作的目标的操作部23是按钮11、滚动键或缩放键的情况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当对按钮12和13或者诸如设置在用于操作电视等的遥控器上的操作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29进行操作时,也可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处理。 
各种变型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可以作出各种变型。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包括显示部的手持式装置。在此情况下,当 用户移动该手持式装置的主体时,显示部上所显示的指示器移动。可替代地,用户通过移动该手持式装置的主体来使画面上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滚动或者放大/缩小。手持式装置的示例包括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ce,个人数字助理)、手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数码相机。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输入装置1向控制装置40无线地发送输入信息。但是,也可以有线地发送该输入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输入装置1的移动而在画面上移动的指示器2被表示为箭头的图像。但是,指示器2的图像并不局限于箭头,也可以是简单的圆圈、正方形等,或者是字符图像或任何其它图像。 
上述各实施例说明了两个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单元和两个轴的角速度传感器单元。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输入装置1例如可以包括三个正交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和三个正交轴的角速度传感器,并且即使只利用上述二者中的一者,也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示的处理。可替代地,也可以构思出这样的实施例:即,输入装置1包括单轴的加速度传感器或单轴的角速度传感器。当设有单轴的加速度传感器或单轴的角速度传感器时,通常可以是这样的画面:即,在该画面上,作为在画面3上所显示的指示器2的指示目标的多个GUI沿单轴排列着。 
可替代地,输入装置1可以包括地磁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以代替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 
传感器单元17的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各自的检测轴并非必须像上述的X′轴和Y′轴一样彼此正交。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来得到分别投影到彼此正交的轴向上的加速度。类似地,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来得到绕彼此正交的轴的角速度。 
已经说明了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传感器单元17的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的X′和Y′检测轴与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的X′和Y′检测轴一致的情况。但是,这些检测轴并非必须一致。例如,在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被安装在基板上的情况下,可以让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在基板的主表面内偏转预定转角并由 此安装好,因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的检测轴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的检测轴不一致。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来得到关于各轴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三维地操作输入装置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壳体10的一部分与桌面相接触的状态下对输入装置进行操作。 
而且,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能够捕获用户自身的手部移动(手势)并根据该移动来控制GUI的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 
图31和图32是各自示出了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示例的图,用于说明根据用户的手部移动而在画面上移动的指示器的移动。图31示出了用户使他/她的手部平行于画面3(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情况。图32示出了用户使他/她的手部垂直于画面3(在Z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情况。 
该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包括摄像部6和控制部(未图示),该摄像部6设置在显示装置5的正侧上部处并且摄取用户的手部移动的图像,该控制部根据从摄像部6所得到的信息来识别用户的手部移动并且使指示器2在画面上移动。 
该摄像部6包括诸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该摄像部6把通过图像传感器得到的用户手部(手指)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控制部。 
该控制部从来自于摄像部6的图像信息中提取亮度信息,于是得到用户的手部移动的信息。 
控制部对显示进行控制,从而使指示器2根据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信息在画面3上移动(参照图31)。 
而且,控制部根据Z轴方向上的移动信息生成确定指令。通常,当控制部判断出用户的手部与画面相距预定距离以下时,控制部就生成确定指令。当生成了确定指令后,控制部就在预定时间段内使指示器2的移动相对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手部移动不敏感。可替代地,当生 成了确定指令后,控制部在预定时间段内停止指示器的移动。 
这里,如图32所示,假设用户已经将指示器2放在图标4上并且使他/她的手靠近画面3以输入确定指令,当用户不慎使他/她的手在斜向前的方向上移动即在稍微偏离了与画面3垂直的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时,用户的手部移动除了包含Z轴方向上的分量之外还包含X轴方向上和Y轴方向上的分量。 
在此情况下,在用户的手部仅与画面相距预定距离时,控制部发出确定指令,并且由于该确定指令的发出而使指示器2的移动在预定时间段内不敏感(或停止)。于是,因为在发出确定指令之后有效地消除了指示器2根据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用户的手部移动而做出的移动,所以即使当用户不慎使他/她的手部在斜向前的方向上移动时,也能保持指示器2位于图标4上。因此,能够防止做出用户所不期望的操作,例如防止指示器2被移动而离开图标4以及防止用户所期望的处理未被执行。 
如上所述,甚至当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输入装置1和控制装置40的处理被应用成该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处理时,也能够实现与输入装置1和控制装置40相同的目的,并且因此可以获得相同的操作效果。 
应当指出,在对图31和图32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说明了把参照图10A~图10C说明的输入装置1等的处理应用成该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处理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输入装置1和控制装置40的处理全部都可以被应用成该手势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 

Claims (14)

1.一种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其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控制指令生成构件,其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
操作信号输出构件,其检测与对所述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并且输出基于该操作的操作信号;
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其根据所述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目标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以及
时间控制构件,用于根据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使得所述预定时间段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灵敏度在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发生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灵敏度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或者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发生变化。
4.一种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其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控制指令生成构件,其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
操作信号输出构件,其检测与对所述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并且输出基于该操作的操作信号;
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其根据所述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在输入所述操作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目标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以及
时间控制构件,用于根据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的第一时间段和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的第二时间段中的一者,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中的该一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灵敏度在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的第一时间段内、或者在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的第二时间段内发生变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灵敏度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直到输入所述操作信号为止、或者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直到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为止发生变化。
7.一种手持式装置,所述手持式装置包括:
显示部;
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其检测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控制指令生成构件,其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
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其包括用于输出由用户操作生成的且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无关的操作信号的操作部,并且根据所述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以及
时间控制构件,用于基于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使得所述预定时间段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8.一种手持式装置,所述手持式装置包括:
显示部;
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其检测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控制指令生成构件,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用于控制在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
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其包括用于输出由用户操作生成的且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无关的操作信号的操作部,并且根据所述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在输入所述操作信号之后或者在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之后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以及
时间控制构件,用于基于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的第一时间段和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的第二时间段中一者,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中的该一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或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变化。
9.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
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
检测与对所述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
输出基于所述操作的操作信号;
根据所述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让所述图像的移动相对于所述目标的移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以及
基于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使得所述预定时间段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所述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10.一种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其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控制指令生成构件,其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
操作信号输出构件,其检测与对所述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并且输出基于该操作的操作信号;
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其根据所述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以及
时间控制构件,用于基于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使得所述预定时间段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在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停止所述图像的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构件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从输入所述操作信号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或者从取消所述操作信号的输入算起至少到生成所述操作指令为止停止所述图像的移动。
13.一种手持式装置,所述手持式装置包括:
显示部;
移动信号输出构件,其检测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并且输出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控制指令生成构件,其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在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
操作指令生成构件,其包括用于输出由用户操作生成的且与所述手持式装置的移动无关的操作信号的操作部,并且根据所述输出的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构件使其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以及
时间控制构件,用于基于所述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使得所述预定时间段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14.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为了控制在画面上显示的图像的移动而检测目标的移动;
输出与所述目标的移动对应的移动信号;
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移动信号对应并且被生成为用于控制所述图像的移动;
检测与对所述图像的移动的控制无关的用户操作;
输出基于所述操作的操作信号;
根据所述操作信号生成操作指令;
控制所述控制指令的生成,使得与所述操作指令的生成时刻在时间上相关联地停止所述画面上的所述图像的移动;以及
基于移动信号来可变地控制从生成所述操作指令算起的预定时间段,使得所述预定时间段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的增大而缩短或者随着所述移动信号的输出值中的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输出的增大而延长,其中灵敏度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变化。
CN200910260158.1A 2008-12-25 2009-12-25 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763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30554 2008-12-25
JP2008330554 2008-12-25
JP2009-240592 2009-10-19
JP2009240592A JP4702475B2 (ja) 2008-12-25 2009-10-19 入力装置、ハンドヘルド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3172A CN101763172A (zh) 2010-06-30
CN101763172B true CN101763172B (zh) 2014-09-17

Family

ID=4210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0158.1A Active CN101763172B (zh) 2008-12-25 2009-12-25 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13077B2 (zh)
EP (1) EP2202607A2 (zh)
JP (1) JP4702475B2 (zh)
KR (1) KR20100075767A (zh)
CN (1) CN101763172B (zh)
TW (1) TWI428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4416B2 (ja) 2008-10-31 2014-04-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152493A (ja) 2008-12-24 2010-07-08 Sony Corp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及び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
EP2455841A3 (en) * 2010-11-22 2015-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item using movement of object
US8994646B2 (en) 2010-12-17 2015-03-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cting gestures involving intentional movement of a computing device
US8988398B2 (en) 2011-02-11 2015-03-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touch input device with orientation sensing
US8982045B2 (en) * 2010-12-17 2015-03-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ing movement of a computing device to enhance interpretation of input events produced when interacting with the computing device
US9244545B2 (en) 2010-12-17 2016-01-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ouch and stylus discrimination and rejection for contact sensitive computing devices
KR101212629B1 (ko) * 2010-12-30 2013-01-09 (주)누리봄 체감형 콘텐츠 제공 시스템
US9201520B2 (en) 2011-02-11 2015-1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otion and context sharing for pen-based computing inputs
CN102184549B (zh) * 2011-04-29 2012-10-10 闫文闻 一种运动参数确定方法、装置和运动辅助设备
KR101805922B1 (ko) * 2011-08-01 2017-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포인터 이동 값 보정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3d 포인팅 디바이스
US20130103446A1 (en) 2011-10-20 2013-04-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democratization for co-located group meetings
CN102495681B (zh) * 2011-11-23 2014-07-09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触摸按键的控制设备
US8902181B2 (en) 2012-02-07 2014-12-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touch-movement gestures for tablet computing devices
US9423877B2 (en) * 2012-02-24 2016-08-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Navigation approaches for multi-dimensional input
JP5550124B2 (ja) * 2012-08-17 2014-07-16 Necシステ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機器、入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49475B1 (ko) * 2013-01-08 2020-0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FR3002338A1 (fr) * 2013-02-15 2014-08-22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segmentation temporelle d'un geste instrumente, dispositif et terminal associes
US9294539B2 (en) 2013-03-14 2016-03-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operative federation of digital devices via proxemics and device micro-mobility
JP6277786B2 (ja) * 2014-03-11 2018-02-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操作装置
US9870083B2 (en) 2014-06-12 2018-01-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device multi-user sensor correlation for pen and computing device interaction
US9727161B2 (en) 2014-06-12 2017-08-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nsor correlation for pen and touch-sensitive computing device interaction
US9817109B2 (en) * 2015-02-27 2017-11-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Gesture recognition using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FMCW) radar with low angle resolution
CN105487685A (zh) * 2015-11-20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空鼠遥控器的优化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EP3518222B1 (en) 2018-01-30 2020-08-19 Alexander Swatek Laser pointer
US11329722B2 (en) 2020-03-27 2022-05-10 Relative Dynam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terminals
CN111679748B (zh) * 2020-06-04 2021-06-22 苏州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滚轮装置及使用该滚轮装置的移动式电子设备
US11270547B2 (en) * 2020-06-18 2022-03-08 Feiloli Electronic Co., Ltd. Contactless game controller
CN113312102B (zh) * 2021-05-27 2024-03-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4980A (en) * 1993-03-12 1996-09-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mote contro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3758A (en) 1992-07-31 1995-09-26 Sony Corporation Input apparatus
JP3264291B2 (ja) 1993-05-14 2002-03-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JP3857504B2 (ja) 1993-05-21 2006-1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EP0763299B1 (en) * 1995-03-03 2003-05-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comprising a handheld control device
KR100694238B1 (ko) * 2000-09-28 2007-03-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구조편집방법, 영상구조편집방법, 오브젝트의 내용구조관리방법, 오브젝트의 내용구조표시방법, 컨텐츠관리방법 및 기록매체
JP4121730B2 (ja) * 2001-01-19 2008-07-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及び携帯型情報機器
US8460103B2 (en) * 2004-06-18 2013-06-11 Igt Gesture controlled casino gaming system
US8745541B2 (en) * 2003-03-25 2014-06-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ling a computer using hand gestures
EP1743322A4 (en) * 2004-04-30 2008-04-30 Hillcrest Lab Inc METHOD AND DEVICES FOR REMOVING UNINTENDED MOVEMENTS IN FREE-AIR INDICATORS
US7158118B2 (en) * 2004-04-30 2007-01-02 Hillcrest Laboratories, Inc. 3D pointing devices with orientation compensation and improved usability
US7519223B2 (en) * 2004-06-28 2009-04-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cognizing gestures and using gestures for interacting with software applications
JP4438557B2 (ja) 2004-08-10 2010-03-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761814B2 (en) * 2004-09-13 2010-07-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Flick gesture
KR100687737B1 (ko) * 2005-03-19 2007-02-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양손 제스쳐에 기반한 가상 마우스 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224994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eventing inadvertent selection within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4166767B2 (ja) * 2005-05-25 2008-10-15 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ポインタの移動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7380722B2 (en) * 2005-07-28 2008-06-03 Avago Technologies Ecbu Ip Pte Ltd Stabilized laser pointer
US7574628B2 (en) * 2005-11-14 2009-08-11 Hadi Qassoudi Clickless tool
US20070113207A1 (en) * 2005-11-16 2007-05-17 Hillcrest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sture classification in 3D pointing devices
KR100772909B1 (ko) * 2006-05-30 2007-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검색 방법 및 장치
US8196052B2 (en) * 2006-06-30 2012-06-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display a web page as scheduled by a user
KR101486442B1 (ko) * 2007-10-19 2015-01-26 레이저 (아시아-퍼시픽) 피티이 엘티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상에서 물체의 의도하지 않은 이동을 막는 방법 및 포인터 장치
US8696458B2 (en) * 2008-02-15 2014-04-15 Thales Visionix, Inc. Motion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camera and non-camera sensors
US7975243B2 (en) * 2008-02-25 2011-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levision control using hand gestures
US8184092B2 (en) * 2008-05-22 2012-05-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mulation of writing on game consoles through the use of motion-sensing technology
US8516561B2 (en) * 2008-09-29 2013-08-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ser authorization from motion of a gesture-based control uni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4980A (en) * 1993-03-12 1996-09-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mote control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119791A 2006.05.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70527A (ja) 2010-08-05
US20100169843A1 (en) 2010-07-01
TWI428792B (zh) 2014-03-01
JP4702475B2 (ja) 2011-06-15
CN101763172A (zh) 2010-06-30
KR20100075767A (ko) 2010-07-05
TW201035816A (en) 2010-10-01
EP2202607A2 (en) 2010-06-30
US8413077B2 (en) 2013-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3172B (zh) 输入装置、手持式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1763182B (zh)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电器和控制方法
CN101907936B (zh) 控制设备、输入设备、控制系统、手持式设备和控制方法
USRE47070E1 (en) Input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611371B (zh) 输入设备、控制设备、控制系统、手持设备和控制方法
US9292102B2 (en) Controlling and accessing content using motion processing on mobile devices
TWI543018B (zh) An input device, an input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90262074A1 (en) Controlling and accessing content using motion processing on mobile devices
JP4266953B2 (ja) 携帯用電子装置に情報を入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98981A (zh) 输入装置、控制系统、手持装置和校准方法
CN105183187A (zh) 手势遥控、接收装置、无线遥控系统和操作终端设备方法
CN102591550A (zh) 终端界面内容的缩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61825A1 (zh) 一种滚动截屏的使用方法和终端
US8614671B2 (en) Input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3765367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584242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操作装置、タッチパネル操作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86255A (zh) 基于陀螺仪对光标的移动处理方法与系统、用户终端
JP2010152587A (ja) 入力装置、制御システム、ハンドヘルド装置及び校正方法
KR100888632B1 (ko) 관성 센서를 이용한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애플리케이션 구동장치 및 방법
CN102722236A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输入装置及其输入方法
RU2648938C2 (ru) Инерци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ы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ыми системами
CN116974375A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输入设备及控制系统
JP2011108270A (ja) 入力装置、ハンドヘルド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TW201112105A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dynamic operation of interactive objects
JP2015213263A (ja) 情報端末、近距離通信による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