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4948B -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948B
CN101754948B CN200880025210.9A CN200880025210A CN101754948B CN 101754948 B CN101754948 B CN 101754948B CN 200880025210 A CN200880025210 A CN 200880025210A CN 101754948 B CN101754948 B CN 101754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compound
parts
sulfenyl
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52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948A (zh
Inventor
宫崎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4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9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7/00Sulfones; Sulfoxides
    • C07C317/44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sulfur atom bound to a hetero atom
    • A01N41/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sulfur atom bound to a hetero atom containing a sulfur-to-oxygen double bond
    • A01N41/10Sulfones; Sulfox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sulfur atom bound to a hetero atom
    • A01N41/1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sulfur atom bound to a hetero atom not containing sulfur-to-oxygen bonds, e.g. poly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7/00Sulfones; Sulfoxides
    • C07C317/44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317/46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对有害节肢动物具有优良控制作用的由(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代表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链烯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炔基等,R2代表氰基等,R3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C1-C4烷基,R4代表C1-C5氟烷基,和n代表0、1或2。

Description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研发出许多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杀虫组合物并在实践上应用。此外,JP-A2004-130306公开了某种含氟有机硫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为提供对有害节肢动物具有优良控制作用的新型化合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来寻找对有害节肢动物具有优良控制作用的化合物。结果他们发现了下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对有害节肢动物如有害昆虫和有害螨类具有优良控制作用。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了: 
(1)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118544660000011
其中, 
R1代表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链烯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链烯基氧基烷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链烯基硫基烷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炔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炔基氧基烷基或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炔基硫基烷基, 
R2代表氰基、C(=Q)OR5或C(=Q)N(R6)2, 
R3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C1-C4烷基, 
R4代表C1-C5氟烷基, 
Q代表氧原子或硫原子, 
R5代表C1-C4烷基, 
R6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C1-C4烷基,或两个R6在它们的末端相互连接形成C2-C7亚烷基,和 
n代表0、1或2(下文中有时称作本发明化合物); 
(2)根据以上第(1)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 
(3)根据以上第(1)项或第(2)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取代的C3-C10链烯基; 
(4)根据以上第(1)项或(2)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炔基; 
(5)根据以上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Q为氧原子; 
(6)根据以上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氰基; 
(7)根据以上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和R6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C4烷基; 
(8)根据以上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和R6为氢原子; 
(9)根据以上第(1)项-第(8)项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3为卤原子; 
(10)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根据以上第(1)项-第(9)项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下文中有时称作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本发明组合物); 
(11)一种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害节肢动物或有害节肢动物的栖息地施用有效量的根据以上第(1)项-第(9)项中 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 
(12)根据以上第(1)项-第(9)项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用于制备杀虫组合物的用途;等。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表述“C1-C4”等意指构成各取代基团的碳原子的总数。 
在式(I)中,由R1代表的“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链烯基”的实例包括2-丙烯基、3-丁烯基、4-戊烯基、5-己烯基、6-庚烯基、7-辛烯基、1-丙烯基、2-丁烯基、3-戊烯基、4-己烯基、5-庚烯基、6-辛烯基、2-甲基-1-丙烯基、3-甲基-2-丁烯基、4-甲基-3-戊烯基、5-甲基-4-己烯基、6-甲基-5-庚烯基、1-甲基-1-丙烯基、2-甲基-2-丁烯基、3-甲基-3-戊烯基、4-甲基-4-己烯基、5-甲基-5-庚烯基、1,2-二甲基-1-丙烯基、2,3-二甲基-2-丁烯基、3,4-二甲基-3-戊烯基、4,5-二甲基-4-己烯基、5,6-二甲基-5-庚烯基、1-甲基-2-丙烯基、2-甲基-3-丁烯基、3-甲基-4-戊烯基、4-甲基-5-己烯基、5-甲基-6-庚烯基、2-甲基-2-丙烯基、3-甲基-3-丁烯基、4-甲基-4-戊烯基、5-甲基-5-己烯基、6-甲基-6-庚烯基、3,3-二氟-2-丙烯基、4,4-二氟-3-丁烯基、3,4,4-三氟-3-丁烯基、5,5-二氟-4-戊烯基、6,6-二氟-5-己烯基、7,7-二氟-6-庚烯基、4,4,4-三氟-2-丁烯基、4-溴-4,4-二氟-2-丁烯基、3-氯-4,4,4-三氟-2-丁烯基、5-溴-4-氯-4,5,5-三氟-2-戊烯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3-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3-甲基-4,4,5,5,5-五氟-2-戊烯基、3-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3-(三氟甲基)-2-戊烯基、3-乙基-4,4,5,5,5-五氟-2-戊烯基,和3-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 
在本发明中,“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链烯基”的优选实例为由下式代表的基团:(CH2)p-CH=CR10(CF3)或(CH2)p-CF=CF2,其中R10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甲基或乙基,p代表0-3的整数。 
由R1表示的“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链烯基氧基烷基”的实例包括(2-丙烯基氧基)甲基、(3-丁烯基氧基)甲基、(4-戊烯基氧基)甲基、(5-己烯基氧基)甲基、(6-庚烯基氧基)甲基、(7-辛烯基氧基)甲基、(2-丁烯基氧基)甲基、(3-戊烯基氧基)甲基、(4-己烯基氧基)甲基、(5-庚烯基氧基)甲基、(6-辛烯基氧基)甲基、(3-甲基-2-丁烯基氧基)甲基、(4-甲基-3-戊烯基氧基)甲基、(5-甲基-4-己烯基氧基)甲基、(6-甲基-5-庚烯基氧基)甲基、(2-甲基-2-丁烯基氧基)甲基、(3-甲基-3-戊烯基氧基)甲基、(4-甲基-4-己烯基氧基)甲基、(5-甲基-5-庚烯基氧基)甲基、(2,3-二-甲基-2-丁烯基氧基)甲基、(3,4-二甲基-3-戊烯基氧基)甲基、(4,5-二甲基-4-己烯基氧基)甲基、(5,6-二甲基-5-庚烯基氧基)甲基、(1-甲基-2-丙烯基氧基)甲基、(2-甲基-3-丁烯基氧基)甲基、(3-甲基-4-戊烯基氧基)甲基、(4-甲基-5-己烯基氧基)甲基、(5-甲基-6-庚烯基氧基)甲基、(2-甲基-2-丙烯基氧基)甲基、(3-甲基-3-丁烯基氧基)甲基、(4-甲基-4-戊烯基氧基)甲基、(5-甲基-5-己烯基氧基)甲基、(6-甲基-6-庚烯基氧基)甲基、(3,3-二氟-2-丙烯基氧基)甲基、(4,4-二氟-3-丁烯基氧基)甲基、(3,4,4-三氟-3-丁烯基氧基)甲基、(5,5-二氟-4-戊烯基氧基)甲基、(6,6-二氟-5-己烯基氧基)甲基、(7,7-二氟-6-庚烯基氧基)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甲基、(4-溴-4,4-二氟-2-丁烯基氧基)甲基、(3-氯-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甲基、(5-溴-4-氯-4,5,5-三氟-2-戊烯基氧基)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甲基、(3-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甲基、(3-甲基-4,4,5,5,5-五氟-2-戊烯基氧基)甲基、(3-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甲基、(3-(三氟甲基)-2-戊烯基氧基)甲基、(3-乙基-4,4,5,5,5-五氟-2-戊烯基氧基)甲基、(3-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甲基、(2-丙烯基氧基)甲基、(3-丁烯基氧基)乙基、(4-戊烯基氧基)乙基、(5-己烯基氧基)乙基、(6-庚烯基氧基)乙基、(7-辛烯基氧基)乙基、(2-丁烯基氧基)乙基、(3-戊烯基氧基)乙基、(4-己烯基氧基)乙基、(5-庚烯基氧基)乙基、(6-辛烯基氧基)乙基、(3-甲基-2-丁烯基氧基)乙基、(4-甲基-3-戊烯基氧基)乙基、 (5-甲基-4-己烯基氧基)乙基、(6-甲基-5-庚烯基氧基)乙基、(2-甲基-2-丁烯基氧基)乙基、(3-甲基-3-戊烯基氧基)乙基、(4-甲基-4-己烯基氧基)乙基、(5-甲基-5-庚烯基氧基)乙基、(2,3-二甲基-2-丁烯基氧基)乙基、(3,4-二甲基-3-戊烯基氧基)乙基、(4,5-二甲基-4-己烯基氧基)乙基、(5,6-二甲基-5-庚烯基氧基)乙基、(1-甲基-2-丙烯基氧基)乙基、(2-甲基-3-丁烯基氧基)乙基、(3-甲基-4-戊烯基氧基)乙基、(4-甲基-5-己烯基氧基)乙基、(5-甲基-6-庚烯基氧基)乙基、(2-甲基-2-丙烯基氧基)乙基、(3-甲基-3-丁烯基氧基)乙基、(4-甲基-4-戊烯基氧基)乙基、(5-甲基-5-己烯基氧基)乙基、(6-甲基-6-庚烯基氧基)乙基、(3,3-二氟-2-丙烯基氧基)乙基、(4,4-二氟-3-丁烯基氧基)乙基、(3,4,4-三氟-3-丁烯基氧基)乙基、(5,5-二氟-4-戊烯基氧基)乙基、(6,6-二氟-5-己烯基氧基)乙基、(7,7-二氟-6-庚烯基氧基)乙基、(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乙基、(4-溴-4,4-二氟-2-丁烯基氧基)乙基、(3-氯-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乙基、(5-溴-4-氯-4,5,5-三氟-2-戊烯基氧基)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乙基、(3-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乙基、(3-甲基-4,4,5,5,5-五氟-2-戊烯基氧基)乙基、(3-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乙基、(3-(三氟甲基)-2-戊烯基氧基)乙基、(3-乙基-4,4,5,5,5-五氟-2-戊烯基氧基)乙基、(3-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乙基、(2-丙烯基氧基)甲基、(3-丁烯基氧基)丙基、(4-戊烯基氧基)丙基、(5-己烯基氧基)丙基、(6-庚烯基氧基)丙基、(7-辛烯基氧基)丙基、(2-丁烯基氧基)丙基、(3-戊烯基氧基)丙基、(4-己烯基氧基)丙基、(5-庚烯基氧基)丙基、(6-辛烯基氧基)丙基、(3-甲基-2-丁烯基氧基)丙基、(4-甲基-3-戊烯基氧基)丙基、(5-甲基-4-己烯基氧基)丙基、(6-甲基-5-庚烯基氧基)丙基、(2-甲基-2-丁烯基氧基)丙基、(3-甲基-3-戊烯基氧基)丙基、(4-甲基-4-己烯基氧基)丙基、(5-甲基-5-庚烯基氧基)丙基、(2,3-二甲基-2-丁烯基氧基)丙基、(3,4-二甲基-3-戊烯基氧基)丙基、(4,5-二甲基-4-己烯基氧基)丙基、(5,6-二甲基-5-庚烯基氧基)丙基、(1-甲基-2-丙烯基氧基)丙基、(2-甲基-3-丁烯基氧基)丙基、(3-甲基-4-戊烯基氧基)丙基、 (4-甲基-5-己烯基氧基)丙基、(5-甲基-6-庚烯基氧基)丙基、(2-甲基-2-丙烯基氧基)丙基、(3-甲基-3-丁烯基氧基)丙基、(4-甲基-4-戊烯基氧基)丙基、(5-甲基-5-己烯基氧基)丙基、(6-甲基-6-庚烯基氧基)丙基、(3,3-二氟-2-丙烯基氧基)丙基、(4,4-二氟-3-丁烯基氧基)丙基、(3,4,4-三氟-3-丁烯基氧基)丙基、(5,5-二氟-4-戊烯基氧基)丙基、(6,6-二氟-5-己烯基氧基)丙基、(7,7-二氟-6-庚烯基氧基)丙基、(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丙基、(4-溴-4,4-二氟-2-丁烯基氧基)丙基、(3-氯-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丙基、(5-溴-4-氯-4,5,5-三氟-2-戊烯基氧基)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丙基、(3-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氧基)丙基、(3-甲基-4,4,5,5,5-五氟-2-戊烯基氧基)丙基、(3-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丙基、(3-(三氟甲基)-2-戊烯基氧基)丙基、(3-乙基-4,4,5,5,5-五氟-2-戊烯基氧基)丙基和(3-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氧基)丙基。 
由R1代表的“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链烯基硫基烷基”的实例包括(2-丙烯基硫基)甲基、(3-丁烯基硫基)甲基、(4-戊烯基硫基)甲基、(5-己烯基硫基)甲基、(6-庚烯基硫基)甲基、(7-辛烯基硫基)甲基、(2-丁烯基硫基)甲基、(3-戊烯基硫基)甲基、(4-己烯基硫基)甲基、(5-庚烯基硫基)甲基、(6-辛烯基硫基)甲基、(3-甲基-2-丁烯基硫基)甲基、(4-甲基-3-戊烯基硫基)甲基、(5-甲基-4-己烯基硫基)甲基、(6-甲基-5-庚烯基硫基)甲基、(2-甲基-2-丁烯基硫基)甲基、(3-甲基-3-戊烯基硫基)甲基、(4-甲基-4-己烯基硫基)甲基、(5-甲基-5-庚烯基硫基)甲基、(2,3-二甲基-2-丁烯基硫基)甲基、(3,4-二甲基-3-戊烯基硫基)甲基、(4,5-二甲基-4-己烯基硫基)甲基、(5,6-二甲基-5-庚烯基硫基)甲基、(1-甲基-2-丙烯基硫基)甲基、(2-甲基-3-丁烯基硫基)甲基、(3-甲基-4-戊烯基硫基)甲基、(4-甲基-5-己烯基硫基)甲基、(5-甲基-6-庚烯基硫基)甲基、(2-甲基-2-丙烯基硫基)甲基、(3-甲基-3-丁烯基硫基)甲基、(4-甲基-4-戊烯基硫基)甲基、(5-甲基-5-己烯基硫基)甲基、(6-甲基-6-庚烯基硫基)甲基、(3,3-二氟-2-丙烯基硫基)甲基、(4,4-二氟 -3-丁烯基硫基)甲基、(3,4,4-三氟-3-丁烯基硫基)甲基、(5,5-二氟-4-戊烯基硫基)甲基、(6,6-二氟-5-己烯基硫基)甲基、(7,7-二氟-6-庚烯基硫基)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甲基、(4-溴-4,4-二氟-2-丁烯基硫基)甲基、(3-氯-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甲基、(5-溴-4-氯-4,5,5-三氟-2-戊烯基硫基)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甲基、(3-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甲基、(3-甲基-4,4,5,5,5-五氟-2-戊烯基硫基)甲基、(3-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甲基、(3-(三氟甲基)-2-戊烯基硫基)甲基、(3-乙基-4,4,5,5,5-五氟-2-戊烯基硫基)甲基、(3-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甲基、(2-丙烯基硫基)甲基、(3-丁烯基硫基)乙基、(4-戊烯基硫基)乙基、(5-己烯基硫基)乙基、(6-庚烯基硫基)乙基、(7-辛烯基硫基)乙基、(2-丁烯基硫基)乙基、(3-戊烯基硫基)乙基、(4-己烯基硫基)乙基、(5-庚烯基硫基)乙基、(6-辛烯基硫基)乙基、(3-甲基-2-丁烯基硫基)乙基、(4-甲基-3-戊烯基硫基)乙基、(5-甲基-4-己烯基硫基)乙基、(6-甲基-5-庚烯基硫基)乙基、(2-甲基-2-丁烯基硫基)乙基、(3-甲基-3-戊烯基硫基)乙基、(4-甲基-4-己烯基硫基)乙基、(5-甲基-5-庚烯基硫基)乙基、(2,3-二甲基-2-丁烯基硫基)乙基、(3,4-二甲基-3-戊烯基硫基)乙基、(4,5-二甲基-4-己烯基硫基)乙基、(5,6-二甲基-5-庚烯基硫基)乙基、(1-甲基-2-丙烯基硫基)乙基、(2-甲基-3-丁烯基硫基)乙基、(3-甲基-4-戊烯基硫基)乙基、(4-甲基-5-己烯基硫基)乙基、(5-甲基-6-庚烯基硫基)乙基、(2-甲基-2-丙烯基硫基)乙基、(3-甲基-3-丁烯基硫基)乙基、(4-甲基-4-戊烯基硫基)乙基、(5-甲基-5-己烯基硫基)乙基、(6-甲基-6-庚烯基硫基)乙基、(3,3-二氟-2-丙烯基硫基)乙基、(4,4-二氟-3-丁烯基硫基)乙基、(3,4,4-三氟-3-丁烯基硫基)乙基、(5,5-二氟-4-戊烯基硫基)乙基、(6,6-二氟-5-己烯基硫基)乙基、(7,7-二氟-6-庚烯基硫基)乙基、(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乙基、(4-溴-4,4-二氟-2-丁烯基硫基)乙基、(3-氯-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乙基、(5-溴-4-氯-4,5,5-三氟-2-戊烯基硫基)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乙基、(3-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乙基、(3-甲基-4,4,5,5,5- 五氟-2-戊烯基硫基)乙基、(3-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乙基、(3-(三氟甲基)-2-戊烯基硫基)乙基、(3-乙基-4,4,5,5,5-五氟-2-戊烯基硫基)乙基、(3-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乙基、(2-丙烯基硫基)甲基、(3-丁烯基硫基)丙基、(4-戊烯基硫基)丙基、(5-己烯基硫基)丙基、(6-庚烯基硫基)丙基、(7-辛烯基硫基)丙基、(2-丁烯基硫基)丙基、(3-戊烯基硫基)丙基、(4-己烯基硫基)丙基、(5-庚烯基硫基)丙基、(6-辛烯基硫基)丙基、(3-甲基-2-丁烯基硫基)丙基、(4-甲基-3-戊烯基硫基)丙基、(5-甲基-4-己烯基硫基)丙基、(6-甲基-5-庚烯基硫基)丙基、(2-甲基-2-丁烯基硫基)丙基、(3-甲基-3-戊烯基硫基)丙基、(4-甲基-4-己烯基硫基)丙基、(5-甲基-5-庚烯基硫基)丙基、(2,3-二甲基-2-丁烯基硫基)丙基、(3,4-二甲基-3-戊烯基硫基)丙基、(4,5-二甲基-4-己烯基硫基)丙基、(5,6-二甲基-5-庚烯基硫基)丙基、(1-甲基-2-丙烯基硫基)丙基、(2-甲基-3-丁烯基硫基)丙基、(3-甲基-4-戊烯基硫基)丙基、(4-甲基-5-己烯基硫基)丙基、(5-甲基-6-庚烯基硫基)丙基、(2-甲基-2-丙烯基硫基)丙基、(3-甲基-3-丁烯基硫基)丙基、(4-甲基-4-戊烯基硫基)丙基、(5-甲基-5-己烯基硫基)丙基、(6-甲基-6-庚烯基硫基)丙基、(3,3-二氟-2-丙烯基硫基)丙基、(4,4-二氟-3-丁烯基硫基)丙基、(3,4,4-三氟-3-丁烯基硫基)丙基、(5,5-二氟-4-戊烯基硫基)丙基、(6,6-二氟-5-己烯基硫基)丙基、(7,7-二氟-6-庚烯基硫基)丙基、(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丙基、(4-溴-4,4-二氟-2-丁烯基硫基)丙基、(3-氯-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丙基、(5-溴-4-氯-4,5,5-三氟-2-戊烯基硫基)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丙基、(3-甲基-4,4,4-三氟-2-丁烯基硫基)丙基、(3-甲基-4,4,5,5,5-五氟-2-戊烯基硫基)丙基、(3-甲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丙基、(3-(三氟甲基)-2-戊烯基硫基)丙基、(3-乙基-4,4,5,5,5-五氟-2-戊烯基硫基)丙基和(3-乙基-4,4,5,5,6,6,6-七氟-2-己烯基硫基)丙基。 
由R1代表的“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炔基”的实例包括2-丙炔基、3-丁炔基、4-戊炔基、5-己炔基、6-庚炔基、7-辛炔 基、1-甲基-2-丙炔基、2-甲基-3-丁炔基、3-甲基-4-戊炔基、4-甲基-5-己炔基、5-甲基-6-庚炔基、6-甲基-7-辛炔基、1-甲基-5-己炔基、1-乙基-5-己炔基、1,1-二甲基-5-己炔基、2-甲基-5-己炔基、2-乙基-5-己炔基、2,2-二甲基-5-己炔基、3-甲基-5-己炔基、3-乙基-5-己炔基、3,3-二甲基-5-己炔基、4-甲基-5-己炔基、4-乙基-5-己炔基、4,4-二甲基-5-己炔基、1-丙炔基、2-丁炔基、3-戊炔基、4-己炔基、5-庚炔基、6-辛炔基、3,3,3-三氟-1-丙炔基、4,4,4-三氟-2-丁炔基、5,5,5-三氟-3-戊炔基、6,6,6-三氟-4-己炔基、7,7,7-三氟-5-庚炔基和8,8,8-三氟-6-辛炔基。 
在本发明中,“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炔基”的优选实例为由下式代表的基团:(CH2)q-C≡CH,其中q代表2-5的整数。 
由R1表示的“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炔基氧基烷基”的实例包括(2-丙炔基氧基)甲基、(3-丁炔基氧基)甲基、(4-戊炔基氧基)甲基、(5-己炔基氧基)甲基、(6-庚炔基氧基)甲基、(7-辛炔基氧基)甲基、(1-甲基-2-丙炔基氧基)甲基、(2-甲基-3-丁炔基氧基)甲基、(3-甲基-4-戊炔基氧基)甲基、(4-甲基-5-己炔基氧基)甲基、(5-甲基-6-庚炔基氧基)甲基、(6-甲基-7-辛炔基氧基)甲基、(2-丁炔基氧基)甲基、(3-戊炔基氧基)甲基、(4-己炔基氧基)甲基、(5-庚炔基氧基)甲基、(6-辛炔基氧基)甲基、(4,4,4-三氟-2-丁炔基氧基)甲基、(5,5,5-三氟-3-戊炔基氧基)甲基、(6,6,6-三氟-4-己炔基氧基)甲基、(7,7,7-三氟-5-庚炔基氧基)甲基、(8,8,8-三氟-6-辛炔基氧基)甲基、(2-丙炔基氧基)乙基、(3-丁炔基氧基)乙基、(4-戊炔基氧基)乙基、(5-己炔基氧基)乙基、(6-庚炔基氧基)乙基、(7-辛炔基氧基)乙基、(1-甲基-2-丙炔基氧基)乙基、(2-甲基-3-丁炔基氧基)乙基、(3-甲基-4-戊炔基氧基)乙基、(4-甲基-5-己炔基氧基)乙基、(5-甲基-6-庚炔基氧基)乙基、(6-甲基-7-辛炔基氧基)乙基、(2-丁炔基氧基)乙基、(3-戊炔基氧基)乙基、(4-己炔基氧基)乙基、(5-庚炔基氧基)乙基、(6-辛炔基氧基)乙基、(4,4,4-三氟-2-丁炔基氧基)乙基、(5,5,5-三氟-3-戊炔基氧基)乙基、(6,6,6-三氟-4-己炔基 氧基)乙基、(7,7,7-三氟-5-庚炔基氧基)乙基、(8,8,8-三氟-6-辛炔基氧基)乙基、(2-丙炔基氧基)丙基、(3-丁炔基氧基)丙基、(4-戊炔基氧基)丙基、(5-己炔基氧基)丙基、(6-庚炔基氧基)丙基、(7-辛炔基氧基)丙基、(1-甲基-2-丙炔基氧基)丙基、(2-甲基-3-丁炔基氧基)丙基、(3-甲基-4-戊炔基氧基)丙基、(4-甲基-5-己炔基氧基)丙基、(5-甲基-6-庚炔基氧基)丙基、(6-甲基-7-辛炔基氧基)丙基、(2-丁炔基氧基)丙基、(3-戊炔基氧基)丙基、(4-己炔基氧基)丙基、(5-庚炔基氧基)丙基、(6-辛炔基氧基)丙基、(4,4,4-三氟-2-丁炔基氧基)丙基、(5,5,5-三氟-3-戊炔基氧基)丙基、(6,6,6-三氟-4-己炔基氧基)丙基、(7,7,7-三氟-5-庚炔基氧基)丙基和(8,8,8-三氟-6-辛炔基氧基)丙基。 
由R1表示的“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炔基硫基烷基”的实例包括(2-丙炔基硫基)甲基、(3-丁炔基硫基)甲基、(4-戊炔基硫基)甲基、(5-己炔基硫基)甲基、(6-庚炔基硫基)甲基、(7-辛炔基硫基)甲基、(1-甲基-2-丙炔基硫基)甲基、(2-甲基-3-丁炔基硫基)甲基、(3-甲基-4-戊炔基硫基)甲基、(4-甲基-5-己炔基硫基)甲基、(5-甲基-6-庚炔基硫基)甲基、(6-甲基-7-辛炔基硫基)甲基、(2-丁炔基硫基)甲基、(3-戊炔基硫基)甲基、(4-己炔基硫基)甲基、(5-庚炔基硫基)甲基、(6-辛炔基硫基)甲基、(4,4,4-三氟-2-丁炔基硫基)甲基、(5,5,5-三氟-3-戊炔基硫基)甲基、(6,6,6-三氟-4-己炔基硫基)甲基、(7,7,7-三氟-5-庚炔基硫基)甲基、(8,8,8-三氟-6-辛炔基硫基)甲基、(2-丙炔基硫基)乙基、(3-丁炔基硫基)乙基、(4-戊炔基硫基)乙基、(5-己炔基硫基)乙基、(6-庚炔基硫基)乙基、(7-辛炔基硫基)乙基、(1-甲基-2-丙炔基硫基)乙基、(2-甲基-3-丁炔基硫基)乙基、(3-甲基-4-戊炔基硫基)乙基、(4-甲基-5-己炔基硫基)乙基、(5-甲基-6-庚炔基硫基)乙基、(6-甲基-7-辛炔基硫基)乙基、(2-丁炔基硫基)乙基、(3-戊炔基硫基)乙基、(4-己炔基硫基)乙基、(5-庚炔基硫基)乙基、(6-辛炔基硫基)乙基、(4,4,4-三氟-2-丁炔基硫基)乙基、(5,5,5-三氟-3-戊炔基硫基)乙基、(6,6,6-三氟-4-己炔基硫基)乙基、(7,7,7-三氟-5-庚炔基硫基)乙基、(8,8,8-三氟-6-辛炔基硫 基)乙基、(2-丙炔基硫基)丙基、(3-丁炔基硫基)丙基、(4-戊炔基硫基)丙基、(5-己炔基硫基)丙基、(6-庚炔基硫基)丙基、(7-辛炔基硫基)丙基、(1-甲基-2-丙炔基硫基)丙基、(2-甲基-3-丁炔基硫基)丙基、(3-甲基-4-戊炔基硫基)丙基、(4-甲基-5-己炔基硫基)丙基、(5-甲基-6-庚炔基硫基)丙基、(6-甲基-7-辛炔基硫基)丙基、(2-丁炔基硫基)丙基、(3-戊炔基硫基)丙基、(4-己炔基硫基)丙基、(5-庚炔基硫基)丙基、(6-辛炔基硫基)丙基、(4,4,4-三氟-2-丁炔基硫基)丙基、(5,5,5-三氟-3-戊炔基硫基)丙基、(6,6,6-三氟-4-己炔基硫基)丙基、(7,7,7-三氟-5-庚炔基硫基)丙基和(8,8,8-三氟-6-辛炔基硫基)丙基。 
在式(I)中,由R4代表的“C1-C5氟烷基”的实例包括C1-C2氟烷基,如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1-氟乙基、2-氟乙基、1,1-二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1,1,2,2,2-五氟乙基;C3氟烷基,如1-氟丙基、1,1-二氟丙基、2-氟丙基、2,2-二氟丙基、3-氟丙基、3,3-二氟丙基、3,3,3-三氟丙基、1,1,2,2,3,3,3-七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或2,2,3,3-四氟丙基;C4氟烷基,如1-氟丁基、1,1-二氟丁基、2-氟丁基、2,2-二氟丁基、3-氟丁基、3,3-二氟丁基、4-氟丁基、4,4-二氟丁基、4,4,4-三氟丁基、3,3,4,4,4-五氟丁基、2,2,3,4,4-五氟丁基或2,2,3,3,4,4,4-七氟丁基;和C5氟烷基,如1-氟戊基、1,1-二氟戊基、2-氟戊基、2,2-二氟戊基、3-氟戊基、3,3-二氟戊基、4-氟戊基、4,4-二氟戊基、5-氟戊基、5,5-二氟戊基、5,5,5-三氟戊基、4,4,5,5,5-五氟戊基、3,3,4,4,5,5,5-七氟戊基、2,2,3,3,4,4,5,5-八氟戊基和2,2,3,3,4,4,5,5,5-九氟戊基。 
在本发明中,“C1-C5氟烷基”的优选实例为由下式代表的基团:(CH2)r-CtF(2t+1),其中r代表0-4的整数和t代表1-3的整数,条件是r+t为5或更小。 
在式(I)中,由R3表示的“C1-C4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 
在式(I)中,由R5表示的“C1-C4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 
在式(I)中,由R6表示的“C1-C4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由两个R6在它们末端连接形成的“C2-C7亚烷基”的实例包括亚乙基、1,3-亚丙基、1,4-亚丁基和1,6-亚己基。 
由N(R6)2表示的基团的实例包括非环状氨基如氨基、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氨基、2-丙基氨基、丁基氨基、异丁基氨基、叔丁基氨基和二甲基氨基;和环状氨基如1-氮杂环丙烷基(aziridino)、1-氮杂环丁烷基、1-吡咯烷基和哌啶子基。 
本发明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Q为氧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氰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OR5或C(=Q)N(R6)2;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和R6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C4烷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和R6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为由下式表示的基团: 
(CH2)p-CH=CR10(CF3), 
(CH2)p-CF=CF2,或 
(CH2)q-C≡CH 
[其中R10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甲基或乙基,p代表0-3的整数,和q代表2-5的整数];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3为氟原子、氯原子或烷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4为由下式代表的基团: 
(CH2)r-CtF(2t+1)[其中r代表0-4的整数和t代表1-3的整数,条件是r+t为5或更小];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4为C1-C3氟烷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4为三氟甲基、1,1,2,2,2-五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1,1,2,2,3,3,3-七氟丙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4为三氟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4为1,1,2,2,2-五氟乙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4为2,2,2-三氟乙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4为1,1,2,2,3,3,3-七氟丙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Q为氧原子,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Q为氧原子,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Q为氧原子,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Q为氧原子,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氰基,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氰基,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氰基,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氰基,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OR5或C(=Q)N(R6)2,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OR5或C(=Q)N(R6)2,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OR5或C(=Q)N(R6)2,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OR5或C(=Q)N(R6)2, 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氰基,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氰基,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氰基,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氰基,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3 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氢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卤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氟原子或氯原子;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n为2,R2为C(=Q)N(R6)2,R6为氢原子,R3为甲基;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为由下式表示的基团: 
(CH2)p-CH=CR10(CF3), 
(CH2)p-CF=CF2,或 
(CH2)q-C≡CH 
[其中R10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甲基或乙基,p代表0-3的整数,和q代表2-5的整数],R2为氰基、C(=O)OR5或C(=O)N(R6)2,R3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氟原子或氯原子,R4为三氟甲基、1,1,2,2,2-五氟乙基、2,2,2-三氟乙基或1,1,2,2,3,3,3-七氟丙基,R5为甲基,和R6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甲基;和 
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为由下式表示的基团: 
(CH2)p-CH=CR10(CF3), 
(CH2)p-CF=CF2,或 
(CH2)q-C≡CH 
[其中R10代表氢原子、卤原子、甲基或乙基,p代表0-3的整数,和q代表2-5的整数],R2为氰基、C(=O)OR5或C(=O)N(R6)2,R3为氢原子或氯原子,R4为三氟甲基,R5为甲基,和R6为氢原子。 
接下来,将说明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化合物可通过例如以下制备方法1-11制备。 
制备方法1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2)(其中R3为C1-C4烷基的式(I)化合物)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a)与化合物(I-1)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161
其中R1、R2、R4和n如上定义,R3-1代表C1-C4烷基,X代表离去基团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甲磺酰氧基、对甲苯磺酰氧基或三氟甲磺酰氧基。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I-1),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I-1),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a)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10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2)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2)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2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3)(其中R3为氢原子或C1-C4烷基 的式(I)化合物)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c)与化合物(d)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171
其中R1、R2、R4、n和X如上定义,R3-2代表氢原子或C1-C4烷基。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d),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d),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c)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10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3)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3)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3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4)(其中R3为卤原子的式(I)化合物)可例如在碱存在下通过如下使化合物(I-1)与卤化剂(e)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181
其中R1、R2、R4和n如上定义,R3-3代表卤原子。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I-1),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在反应中使用的卤化剂(e)的实例包括卤代烃如四氯化碳和六氯乙烷,卤素如氟、氯、溴和碘,卤代琥珀酰亚胺如N-氯代琥珀酰亚胺、N-溴代琥珀酰亚胺、N-碘代琥珀酰亚胺,N-氟代吡啶鎓盐如三氟甲磺酸1-氟-2,4,6-三甲基吡啶鎓盐和二(四氟硼酸)1,1’-二氟-2,2’-联吡啶鎓,和无机盐如氯化铜(II)和溴化铜(II)。 
相对于1mol化合物(I-1),在反应中使用的卤化剂(e)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10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4)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4)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4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5)(其中R2为C(=O)OR5或C(=O)N(R6)2的式(I)化合物)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i)与化合物(j)反应来制备: 
其中R1、R3、R4和n如上定义,Z代表卤原子,R56代表OR5或N(R6)2,其中R5和R6如上定义。 
步骤4-1: 
化合物(i)可通过使化合物(g)与卤化剂(h)反应来制备。 
该反应可在无溶剂或在溶剂中进行。 
在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卤代烃类如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氯苯,和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 
在反应中使用的卤化剂(h)的实例包括草酰氯、亚硫酰氯、亚硫酰溴、三氯化磷、三溴化磷和五氯化磷。 
相对于1mol化合物(g),在反应中使用的卤化剂(h)的量通常为1mol至足以作为溶剂的量。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可通过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浓缩。分离的化合物(i)可通过蒸馏等进一步纯化。 
步骤4-2: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i),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i),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j)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5)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5)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5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5)(其中R2为C(=O)OR5或C(=O)N(R6)2的式(I)化合物)还可通过如下使化合物(g)与化合物(j)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01
其中R1、R3、R4、R56和n如上定义。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缩合剂存在下进行。 
在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和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 
在反应中使用的缩合剂的实例包括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3-二甲基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和羰基二咪唑。 
相对于1mol化合物(g),在反应中使用的缩合剂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g),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j)的量通常为 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5)可通过处理如浓缩来分离。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5)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6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1)(其中R3为氢原子的式(I)化合物)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c)与化合物(k)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11
其中R1、R2、R4、X和n如上定义。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k),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k),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c)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10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1)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1)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7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8)(其中R2为C(=O)N(R6)2和n为2的式(I)化合物)可通过如下使化合物(I-7)(其中R2为C(=O)OR5和n为2的式(I)化合物)与化合物(p)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21
其中R1、R3、R4、R5和R6如上定义。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进行。 
在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和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 
相对于1mol化合物(I-7),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p)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8)可通过处理如浓缩来分离。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8)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8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9)(其中R2为C(=S)OR5或C(=S)N(R6)2的式(I)化合物)还可通过如下使化合物(I-5)(其中R2为C(=O)OR5或C(=O)N(R6)2的式(I)化合物)与硫化剂(q)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22
其中R1、R3、R4、R56和n如上定义。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进行。 
在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和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 
在反应中使用的硫化剂(q)的实例包括无机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五硫化二磷,和有机含硫化合物如2,4-双(4-甲氧基苯基)-1,3-二硫杂-2,4-二磷杂环丁烷和2,4-二硫化物。 
相对于1mol化合物(I-5),在反应中使用的硫化剂(q)的量通常为0.5-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0-250℃,反应时间通常为1-72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9)可通过处理如浓缩分离。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9)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9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10)(其中n为0的式(I)化合物)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r)与化合物(m)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31
其中R1、R2、R3-2、R4和X如上定义。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r),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r),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m)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10)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10)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10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10)(其中n为0的式(I)化合物)还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s)与化合物(o)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41
其中R1、R2、R3-2、R4和X如上定义。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o),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o),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s)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10)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 分离的化合物(I-10)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制备方法11 
在本发明化合物中,化合物(I-11)(其中n为1或2的式(I)化合物)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I-10)氧化来制备: 
其中R1、R2、R3-2和R4如上定义,n’代表1或2。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氧化剂存在下进行。 
在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类如甲醇和乙醇,卤代烃类如二氯甲烷和氯仿,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脂肪族羧酸类如乙酸和三氟乙酸,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反应中使用的氧化剂的实例包括有机过氧化物如过乙酸、三氟过乙酸和间氯过苯甲酸,卤素分子如氯和溴,含卤素的酰亚胺类如N-氯代琥珀酰亚胺,卤化物如高氯酸(或其盐)和高碘酸(或其盐),高锰酸盐类如高锰酸钾,铬酸盐类如铬酸钾,和过氧化氢。 
相对于1mol化合物(I-10),在反应中使用的氧化剂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50至200℃,反应时间通常为1-72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I-11)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I-11)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接下来,将通过引用参考制备方法来说明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参考制备方法1 
化合物(g)可通过如下使化合物(I-6)水解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61
其中R1、R3、R4和n如上定义,R5-3代表甲基或乙基。 
该反应通常在有机溶剂中、在酸或碱以及水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醇类如甲醇和乙醇,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脂肪族羧酸类如甲酸和乙酸,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酸的实例包括无机酸如盐酸和硫酸。 
相对于1mol化合物(I-6),在该反应中使用的酸或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g)可通过后处理分离,如有必要,例如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和/或酸,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g)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参考制备方法2 
在化合物(d)中,化合物(d-1)(其中R3-2为C1-C4烷基的化合物(d))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a)与化合物(k)反应来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62
其中R2、R4、R3-1、n和X如上定义。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k),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k),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a)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d-1)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d-1)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参考制备方法3 
在化合物(k)中,化合物(k-1)(其中n为0的化合物(k))与化合物(k-2)(其中n为1或2的化合物(k))可通过如下流程制备: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271
其中R2、R4、X和n’如上定义。 
步骤III-1-a: 
化合物(k-1)可通过例如使化合物(1)与化合物(m)反应来制备。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 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1),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1),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m)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k-1)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k-1)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步骤III-1-b: 
化合物(k-1)可例如通过如下使化合物(n)与化合物(o)反应来制备。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碱存在下进行。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N-二甲基甲酰胺,醚类如乙醚和四氢呋喃,有机含硫化合物类如二甲亚砜和环丁砜,卤代烃类如氯仿、1,2-二氯乙烷和氯苯,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该反应中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无机碱如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碱金属烷氧化物如甲醇钠和叔丁醇钾,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二异丙基氨基锂,和有机碱如三乙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碳烯。 
相对于1mol化合物(o),在反应中使用的碱的量通常为1-10mol。 
相对于1mol化合物(o),在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n)的量通常为 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20至100℃,反应时间通常为1-24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k-1)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k-1)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步骤III-2: 
化合物(k-2)可通过使化合物(k-1)氧化来制备。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在氧化剂存在下进行。 
在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类如甲醇和乙醇,卤代烃类如二氯甲烷和氯仿,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脂肪族羧酸类如乙酸和三氟乙酸,水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反应中使用的氧化剂的实例包括有机过氧化物如过乙酸、三氟过乙酸和间氯过苯甲酸,卤素分子如氯和溴,含卤素的酰亚胺类如N-氯代琥珀酰亚胺,卤化物如高氯酸(或其盐)和高碘酸(或其盐),高锰酸盐类如高锰酸钾,铬酸盐类如铬酸钾,和过氧化氢。 
相对于1mol化合物(k-1),在反应中使用的氧化剂的量通常为1-10mol。 
反应温度的范围通常为-50至200℃,反应时间通常为1-72小时。 
在反应完成后,化合物(k-2)可通过后处理分离,例如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混合物,随后浓缩。如有必要,分离的化合物(k-2)还可经柱色谱、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以上化合物(o)和(r)各自可根据例如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7(1),第93-95页(1962)和HETEROCYCLES,24(5),第1331-1346页(1986)中所述方法制备。 
以上化合物(a)、(c)、(j)、(m)、(n)和(p)为已知或可根据已知方法制备。 
本发明化合物对其表现出控制作用的有害节肢动物的实例包括 有害昆虫和有害螨类,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节肢动物。 
半翅目: 
飞虱科(Delphacidae)如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叶蝉科(Deltocephalidae)如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二点黑尾叶蝉(Nephotettix virescens)和绿茶叶蝉(Empoasca onukii); 
蚜科(Aphididae)如棉蚜(Aphis gossypii)、烟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异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土豆沟无网蚜(Aulacorthum sol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褐橘声蚜(Toxoptera citricidus)和梅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 
蝽科(Pentatomidae)如花角绿蝽(Nezara antennata)、豆蜂缘蝽(Riptortus clavetus)、中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尖角二星蝽(Eysarcoris parvus)和茶翅蝽(Halyomorpha mista); 
粉虱科(Aleyrodidae)如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和黄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蚧科(Coccidae)如红肾圆盾蚧(Aonidiella aurantii)、圣琼斯康盾蚧(Comstockaspis perniciosa)、柑橘尖盾蚧(Unaspis citri)、红龟蜡蚧(Ceroplastes rubens)、澳洲吹绵蚧(Icerya purchasi)、紫藤臀纹粉蚧(Planococcus kraunhiae)、长尾粉蚧(Pseudococcus longispinis)和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网蝽科(Tingidae); 
叶蜂(cimices)如柳黄毛叶蜂(Cimex lectularius); 
木虱科(Psyllidae);等。 
鳞翅目: 
螟蛾科(Pyralidae)如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稻纵卷叶野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棉卷叶野螟 (Notarcha derogata)、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菜心野螟(Hellula undalis)和蓝草螟蛾(Pediasiateterrellus); 
夜蛾科(Noctuidae)如棉贪夜蛾(spodoptera litura)、贪夜蛾(Spodoptera exigua)、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小地老虎(Agrous ipsilon)、黑点孤独翅夜蛾(Plusianigrisigna)、Thoricoplusia spp.、阳苔蛾属(Heliothis spp.)和夜蛾属(Helicoverpa spp.); 
粉蝶科(Pieridae)如菜粉蝶(Pieris rapae); 
卷蛾科(Tortricidae)如褐带卷蛾属(Adoxophyes spp.)、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日豆小卷蛾(Matsumuraeses azukivora)、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fasciata)、褐带卷蛾属(Adoxophyes spp.)、荼长卷蛾(Homnonamagnanima)、苹果黄卷蛾(Archips fuscocupreanus)和苹果皮小卷蛾(Cydia pomonella); 
细蛾科(Gracillariidae)如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和金纹小潜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eella)); 
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如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 
潜蛾科(Lyonetiidae)如潜蛾属(Lyonetta spp.); 
毒蛾科(Lymantriidae)如毒蛾属(Lymantria spp.)和黄毒蛾属(Euproctis spp.); 
巢蛾科(Yponomeutidae)如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麦蛾科(Gelechiidae)如红铃麦蛾(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和马铃薯麦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 
灯蛾科(Arctiidae)如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谷蛾科(Tineidae)如袋谷蛾(Tinea translucens)、幕谷蛾(Tineolabisselliella);等。 
缨翅目: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棕黄蓟马(Thrips parmi)、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烟蓟马(Thrips tabaci)、丽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等。 
双翅目: 
库蚊属(Calicidae)如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三带喙(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致乏库蚁(Culex quinquefasciatus); 
伊蚊属(Aedes spp.)如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 
按蚊属(Anopheles spp.)如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摇蚊科(Chironomidae); 
蝇科(Muscidae)如家蝇(Musca domestica)和厩腐蝇(Muscinastabulans); 
丽蝇科(Calliphoridae); 
麻蝇科(Sarcophagidae); 
厕蝇科(Fanniidae); 
花蝇科(Anthomyiidae)如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和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 
潜蝇科(Agromyzidae)如日本稻潜苍蝇(Agromyza oryzae)、大麦毛眼水蝇(Hydrellia griseola)、蔬菜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杆蝇科(Chloropidae)如稻杆蝇(Chlorops oryzae); 
实蝇科(Tephritidae)如瓜寡鬃实蝇(Dacus cucurbitae)和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 
果蝇科(Drosophilidae); 
蚤蝇科(Phoridae)如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 
毛蠓科(Psychodidae)如毛蠓(Clogmia albipunctata); 
蚋科(Simuliidae); 
虻科(Tabanidae)如三角虻(Tabanus trigonus); 
厩螯蝇(Stomoxys calcitrans)等; 
鞘翅目(Coleoptera): 
叶甲属(Diabrotica spp.)如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virgifera)和黄瓜十一星叶甲(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 howardi); 
金龟科(Scarabaeidae)如古铜异丽金龟(Anomala cuprea)、古铜异丽金龟(Anomala rufocuprea)和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 
象虫科(Curculionidae)如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稻水象(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稻象(Echinocnemus squameus)、棉铃象(Anthonomus grandis)和Sphenophorus venatus;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如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和赤拟谷稻(Tribolium castaneum); 
叶甲科(Chrysomelidae)如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黄曲条菜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和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皮蠹科(Dermestidae)如小圆皮蠢(Anthrenus verbasci)和白腹皮蠹(Dermestes maculates); 
窃蠹科(Anobiidae)如烟草窃蠢(Lasioderma serricorne); 
瓢虫科(Epilachna)如马铃薯瓢虫(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小蠹科(Scolytidae)如褐粉蠹(Lyctus brunneus)和纵坑切梢小蠢(Tomicus piniperda); 
长蠹科(Bostrichidae); 
蛛甲科(Ptinidae); 
天牛科(Cerambycidae)如白斑星天牛(Anoplophora malasiaca); 
叩甲属(Agriotes spp); 
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等; 
直翅目(orthoptera):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东方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短翅稻蝗(Oxya yezoensis)、日本稻蝗(Oxya japonica)等。 
蚤目(Siphonaptera): 
猫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犬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canis)、人蚤(Pulex irrit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等; 
虱目(Anoplura): 
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阴虱(Phthirus pubis)、牛血虱(Haematopinus eurysternus)、羊虱(Dalmalinia ovis)、猪血虱(Haematopinus suis)等; 
膜翅目(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如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丝光褐林蚁(Formica fusca japonica)、无毛凹臭蚁(Ochetellus glaber)、双针蚁(Pristomyrmex pungens)、宽结大头蚁(Pheidole noda)、切叶蚁属(Acromyrmex spp.)和火蚁属(Solenopsis spp.); 
胡蜂科(Vespidae); 
Betylidae; 
叶蜂科(Tenthredinidae)如菜叶蜂(Athalia rosae)和日本菜叶蜂(Athalia japonica)等; 
蜚蠊科(Blattodea): 
蟑螂如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褐斑大蠊(Periplanetabrunnea)、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等。 
白蚁科(Termitidae)如地下白蚁如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speratus)、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小楹白蚁(Incisitermesminor)、单瘤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cus)、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恒春新白蚁(Neotermes koshunensis)、赤树白蚁(Glyptotermes satsumensis)、Glyptotermes nakajimai、黑树白蚁(Glyptotermes fuscus)、Glyptotermes kodamai、Glyptotermeskushimensis、尖叉原白蚁(Hodotermopsis japonica)、广州乳白蚁 (Coptotermes guangzhoensis)、奄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 miyatakei)、欧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 amamianus)、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kanmonensis)(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 sp.))、高山象白蚁(Nasutitermes takasagoensis)、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nitobei)、台华歪白蚁(Sinocapritermes mushae)等; 
蜱螨目(Acarina): 
叶螨科(Tetranychidae)如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和小爪螨属(Oligonychus spp.); 
瘿螨科(Eriophyidae)如橘刺皮瘿螨(Aculops pelekassi)、Phyllocoptruta citri、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龙首丽瘿螨(Calacarus carinatus)、茶尖叶瘿螨(Acaphylla theavagran)和中国瘿螨(Eriophyes chibaensis)和斯氏刺瘿螨(Aculus schlechtendali); 
跗线螨科(Tarsonemidae)如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 
细须螨科(Tenuipalpidae)如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 phoenicis); 
杜克螨科(Tuckerellidae); 
蜱科(Ixodidae)如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变异革蜱(Dermacentor variabilis)、褐黄血卑(Haemaphysalis flava)、台湾革蜱(Dermacentor taiwanicus)、变异革蜱(Dermacentor variabilis)、卵形硬蜱(Ixodes ovatus)、全沟硬蜱(Ixodespersulcatus)、Ixodes scapularis、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m)、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和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sanguineus); 
蚤螨科(Psoroptidae)如狗耳螨(Otodectes cynotis); 
疥螨科(Sarcoptidae)如人疥螨(Sarcoptes scabiei); 
蠕形螨科(Demodicidae)如犬蠕形螨(Demodex canis); 
粉螨科(Acaridae)如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和拟食酪 螨(Tyrophagus similis); 
麦食螨科(Pyroglyphidae)如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和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renyssnus); 
肉食螨科(Cheyletidae)如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马六甲肉食螨(Cheyletus malaccensis)和马六甲肉食螨(Cheyletus moorei); 
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如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林禽刺螨(ornithonyssus sylviarum)和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 
恙螨科(Trombiculidae)如红维恙螨(Leptotrombidium akamushi); 
蜘蛛目(Araneae)如日本红螯蛛(Chiracanthium japonicum)、赤背蜘蛛(Latrodectus hasseltii)等; 
唇足纲(Chilopoda):Thereuonema hilgendorfi、越南巨人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等; 
倍足纲(Diplopoda):雅丽酸带马陆(Oxidus gracilis)、胖枝带马陆(Nedyopus tambanus)等; 
等足目(Isopoda):平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等; 
腹足纲(Gastropoda):Limax marginatus、黄蛞蝓(Limax flavus)等。 
虽然,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为本发明化合物本身,但是本发明杀虫组合物通常包括本发明化合物和固体载体、液体载体和/或气体载体,且如需要还包括表面活性剂或其他制剂添加剂并采用乳剂、油剂、香波制剂、可流动制剂、粉剂、可湿性粉末、颗粒剂、糊剂、微囊剂、泡沫制剂、气雾剂、二氧化碳气体制剂、片剂、树脂制剂等形式。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制备成毒饵、蚊香(mosquito coil)、电蚊片(electricmosquito mat)、烟雾剂、熏剂或薄片,并随后使用。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通常包含0.1-95%重量的本发明化合物。 
固体载体的实例包括细粉或粘土颗粒(例如,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Fubasami粘土、酸性粘土等)、合成水合氧化硅、滑石、陶瓷、其他无机矿物(例如,绢云母、石英、硫、活性碳、碳酸钙、水 合二氧化硅等)、化学肥料(例如,硫酸铵、磷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等)等。 
液体载体的实例包括芳香族或脂肪族烃类(例如,二甲苯、甲苯、烷基萘、苯基二苯基乙烷、煤油、轻质油、己烷、环己烷等)、卤代烃类(例如,氯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醇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己醇、乙二醇等)、醚类(例如,乙醚、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四氢呋喃、二噁烷等)、酯类(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腈类(例如,乙腈、异丁腈等)、亚砜类(例如,二甲亚砜等)、酰胺类(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吡咯烷酮类(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辛基-2-吡咯烷酮等)、碳酸亚丙酯、乳酸乙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植物油(例如,豆油、棉籽油等)、植物精油(例如,橙油、海索油、柠檬油等)、水等。 
气体载体的实例包括丁烷气体、氟氯化碳、LPG(液化石油气)、乙醚、二氧化碳气体等。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芳基醚及其聚氧乙烯化衍生物、聚乙二醇醚类、多元醇酯和糖醇衍生物。 
其他制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粘合剂、分散剂、稳定剂等,其具体实例包括酪蛋白、明胶、多糖类(例如,淀粉、阿拉伯胶、纤维素衍生物、海藻酸等)、木素衍生物、膨润土、糖类、合成水溶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等)、PAP(酸式磷酸异丙酯)、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A(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和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的混合物)、植物油、矿物油、脂肪酸和脂肪酸酯。 
用于树脂制剂的基础物质的实例包括氯乙烯聚合物、聚氨酯等。如有需要,可往基础物质中加入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例如,邻苯 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己二酸酯、硬脂酸等。通过使用常规的捏合设备将本发明化合物捏合至基础物质中,随后成型如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压制成型等得到树脂制剂。如需要,得到的树脂制剂可经进一步的成型、切割等步骤制成板、膜、带、网、线等形状。这些树脂制剂可以例如动物项圈、动物耳标、片状制剂、导管(lead)或园艺用桩(horticultural post)的形式使用。 
毒饵的基础物质包括谷粉、植物油、糖、微晶纤维素等。如有需要,可往基础物质中加入抗氧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或去甲二氢愈创木酸、防腐剂如脱氢乙酸、防止儿童或宠物误食的试剂如辣椒粉、吸引害虫的香料如奶酪香料、洋葱香料或花生油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例如直接施用于有害节肢动物和/或置于有害节肢动物的栖息地(例如,植物、动物、土壤等)。 
当农业和林业中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控制害虫时,其施用量通常为1-10,000g活性成分/公顷,优选10-500g活性成分/公顷。当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为乳剂、可湿性粉末、可流动制剂或微囊的形式时,其通常在用水稀释后使用,这样使得活性成分浓度为0.01-1,000ppm。当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为粉末或颗粒的形式时,其通常以原样使用。以原样或稀释形式的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直接喷洒于植物来防止有害节肢动物。或者,可用原样或稀释形式的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处理土壤来控制土壤中存活的有害节肢动物。种植的苗床或栽植穴或种植中的植物根部(feet)同样可用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原样或作为稀释液进行处理。此外,可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片状制剂缠绕在作物上,或置于作物周围,放置在作物根部周围的土壤表面上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在作物植地如耕地、稻田、草坪和果园中使用。本发明的杀虫剂可控制作物植地中的有害节肢动物且不造成作物植地中种植的农作物的药物损害。 
这些农作物的实例包括: 
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高粱、棉花、 大豆、花生、sarrazin(生长在北美东部的一种草本作物)、甜菜、油菜籽、向日葵、甘蔗、烟草等; 
蔬菜:茄科植物(茄子、番茄、青椒、辣椒、马铃薯等)、葫芦科植物(黄瓜、南瓜、西葫芦、西瓜、甜瓜等)、狮子花科植物(日本萝卜、芜菁、山葵、大头菜、中国甘蓝、甘蓝、黑芥子、椰菜、花椰菜等)、菊科植物(牛蒡、茼蒿、朝鲜蓟、莴苣等)、百合科植物(大葱、洋葱、大蒜、芦笋等)、伞形科植物(胡萝卜、欧芹、旱芹、欧洲防风草等)、藜科植物(菠菜、甜菜等)、唇形科植物(日本罗勒、薄荷、罗勒等)、草莓、红薯、山药、芋头等; 
花卉和观赏植物; 
观叶植物; 
果树:苹果类水果(苹果、普通梨、日本梨、中国木瓜、木瓜等)、核果类(stone fleshy fruit)(桃、李子、油桃、日本李子、樱桃、杏、洋李等)、柑橘类植物(无核蜜橘、柑、柠檬、酸橙、柚子等)、坚果(栗子、胡桃、榛子、杏仁、阿月浑子树、腰果、澳大利亚坚果等)、浆果(越橘、橘子、黑莓、悬钩子等)、葡萄树、柿子、橄榄树、枇杷、香蕉、咖啡树、枣椰树、椰子等; 
非果树的树:茶树、桑树、开花的树和灌木、人行道树(白蜡树、桦树、山茱萸、桉树、银杏树、丁香、枫树、橡树、白杨、紫荆、枫树、法国梧桐树、光叶榉树、日本崖柏属树、杉树、日本毒芹、针状刺柏、松树、云杉、紫杉)等。 
前述作物包括通过经典育种方法、遗传工程技术等赋予了除草剂抗性的作物,除草剂例如HPPD抑制剂例如异噁氟草(isoxaflutole)、ALS抑制剂例如咪草烟(imazethapyr)或噻磺隆(thifensulfuron-methyl)、EPSP合成酶抑制剂、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或溴苯腈(bromoxynil)。 
通过经典育种方法赋予除草剂抗性的作物的实例包括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例如咪草烟)有抗性的Clearfield(注册商标)油菜、对磺酰 脲类ALS抑制剂除草剂(例如噻磺隆)有抗性的STS大豆等。通过经典育种方法赋予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例如trioxime或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除草剂)抗性的作物的实例包括SR玉米等。例如,赋予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抗性的作物参见Proc.Natl.Acad.Sci.USA1990,87,第7175-7179页。另外,抗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突变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已知的,例如参见Weed Science 53:第728-746页,2005。当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将编码突变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基因导入作物中时,或者当将与赋予抗性有关的突变导入编码作物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基因中时,便可生产出抗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作物。此外,可通过嵌合法(chimeraplasty)(参见Gura T.1999,Repairing the Genome′s Spelling Mistakes(修复基因组的拼写错误),Science 285:316-318),将引入碱基置换突变的核酸导入作物细胞,以诱导作物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或除草剂所靶定基因的定点氨基酸突变,从而产生抗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或除草剂的作物。 
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赋予除草剂抗性的作物的实例包括具有草甘膦(glyphosate)或草铵膦(glufosinate)抗性的玉米栽培品种。这类玉米栽培品种中有一些以RoundupReady(注册商标)、LibertyLink(注册商标)等商品名销售。 
前述作物包括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赋予产生杀虫毒素的能力的作物,例如已知由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产生的选择性毒素。 
通过这类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植物产生的杀虫毒素的实例包括由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日本甲虫芽孢杆菌(Bacilus popilliae)得到的杀虫蛋白;由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得到的δ-内毒素,例如Cry1Ab、Cry1Ac、Cry1F、Cry1Fa2、Cry2Ab、Cry3A、Cry3Bb1和Cry9C;由苏云金芽孢杆菌得到的杀虫蛋白,例如VIP 1、VIP 2、VIP 3和VIP 3A;由线虫类得到的杀虫蛋白;由动物产生的毒素,例如蝎毒素、蜘蛛毒素、蜜蜂毒素和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真 菌毒素;植物凝集素;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剂,例如胰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atati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木瓜蛋白酶抑制剂;核糖体失活蛋白(RIP),例如蓖麻毒蛋白、玉米RIP、相思豆毒蛋白、肥皂草蛋白和briodin;类固醇代谢酶,例如3-羟基类固醇氧化酶、脱皮甾类-UDP-葡糖基转移酶和胆固醇氧化酶;脱皮激素抑制剂;HMG-COA还原酶;离子通道抑制剂,例如钠通道抑制剂和钙通道抑制剂;保幼激素酯酶;利尿激素受体;芪合酶;联苄合酶;几丁质酶;以及葡聚糖酶。 
通过这类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植物产生的杀虫毒素还包括不同杀虫蛋白的杂合毒素,例如Cry1Ab、Cry1Ac、Cry1F、Cry1Fa2、Cry2Ab、Cry3A、Cry3Bb1和Cry9C等δ-内毒素;VIP 1、VIP 2、VIP 3和VIP3A等杀虫蛋白以及其中构成杀虫蛋白的部分氨基酸缺失或经修饰的毒素。杂合毒素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将杀虫蛋白的不同结构域结合来制备。其中构成杀虫蛋白的部分氨基酸缺失的毒素的实例包括其中部分氨基酸缺失的Cry1Ab。其中构成杀虫蛋白的部分氨基酸经修饰的毒素的实例包括其中天然存在的毒素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取代的毒素。 
杀虫毒素和经遗传工程改造的具有产生杀虫毒素能力的作物参见例如EP-A-0 374 753、WO 93/07278、WO 95/34656、EP-A-0 427 529、EP-A-451878、WO 03/052073等。 
经遗传工程改造的具有产生杀虫毒素能力的作物特别对鞘翅目害虫、双翅目害虫或鳞翅目害虫的攻击具有抵抗力。 
经遗传工程改造的具有一个或多个抗虫基因从而产生一种或多种杀虫毒素的植物也是已知的,其中一些是市售的。这类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植物的实例包括YieldGard(注册商标)(表达Cry1Ab毒素的玉米栽培品种)、YieldGard Rootworm(注册商标)(表达Cry3Bb1毒素的玉米栽培品种)、YieldGard Plus(注册商标)(表达Cry1Ab和Cry3Bb1毒素的玉米栽培品种)、Heculex I(注册商标)(表达Cry1Fa2毒素的玉 米栽培品种)和用于赋予草铵膦抗性的膦丝菌素N-乙酰转移酶(PAT))、NuCOTN33B(注册商标)(表达Cry1Ac毒素的棉花栽培品种)、Bollgard I(注册商标)(表达Cry1Ac毒素的棉花栽培品种)、Bollgard II(注册商标)(表达Cry1Ac和Cry2Ab毒素的棉花栽培品种)、VIPCOT(注册商标)(表达VIP毒素的棉花栽培品种)、NewLeaf(注册商标)(表达Cry3A毒素的马铃薯栽培品种)、NatureGard Agrisure GTAdvantage(注册商标)(GA21草甘膦抗性特征)、Agrisure CBAdvantage(注册商标)(Btll玉米螟(CB)特征)、Protecta(注册商标)等。 
前述作物包括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赋予了产生抗病原物质能力的作物。 
抗病原物质的实例包括PR蛋白(参见EP-A-0 392 225中的PRP);离子通道抑制剂,例如钠通道抑制剂和钙通道抑制剂(例如由病毒产生的KP1、KP4、KP6毒素等);芪合酶;联苄合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由微生物产生的物质,例如肽抗生素、含杂环的抗生素;以及参与植物抗病性的蛋白质因子(称为植物抗病基因,参见WO03/000906)等。这类抗病原物质和经遗传工程改造的产生抗病原物质的植物参见EP-A-0 392 225、WO 05/33818、EP-A-0 353 191等。 
当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用于传染病控制时,对于施用于空间,施用量通常为0.001-10mg活性成分/m3,对于施用于平面,施用量通常为0.001-100mg活性成分/m2。乳剂、可湿性粉末或可流动制剂形式的杀虫组合物通常在用水稀释后使用,这样使得其通常含有0.001-10,000ppm的活性成分。以油剂、气雾剂、烟雾剂或毒饵形式的节肢动物控制组合物通常以原样使用。 
当本发明杀虫组合物被用于控制家畜(如牛、马、猪、绵羊、山羊和小鸡)或小动物(如狗、猫、大鼠和小鼠)的体外寄生虫时,其可通过兽医领域已知的方法应用于所述动物。特别是,当意欲全身控制时,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以例如片剂、与饲料的混合物、栓剂或注射剂(例如,肌内、皮下、静脉内、腹膜内等)给予。当意欲非全身控制时, 使用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油性或水性液体的形式用杀虫组合物喷洒、浇淋处理或点贴处理,以香波制剂形式的杀虫组合物洗涤动物,以树脂制剂的形式将由杀虫组合物制备的项圈或耳标与动物附着。当给予动物时,本发明化合物的量通常的范围为每1kg动物体重0.1-1,000mg。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与其他杀虫剂、杀线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剂、肥料、土壤调节剂、动物饲料等混合或组合使用。 
这些杀虫剂的活性成分的实例包括 
(1)有机磷化合物: 
高灭磷、磷化铝、特嘧硫磷、硫线磷、壤虫氯磷、毒虫畏、毒死蜱、甲基毒死蜱、杀螟腈(CYAP)、二嗪农、DCIP(二氯二异丙醚)、除线磷(ECP)、敌敌畏(DDVP)、乐果、甲基毒虫畏、乙拌磷、EPN、乙硫磷、灭克磷、氧嘧啶磷、倍硫磷(MPP)、杀螟松(MEP)、噻唑酮磷、安果、磷化氢、丙胺磷、异噁唑磷、马拉硫磷、甲亚砜磷、杀扑磷(DMTP)、久效磷、二溴磷(BRP)、异砜磷(ESP)、对硫磷、伏杀磷、亚胺硫磷(PMP)、虫螨磷、打杀磷、喹噁磷、稻丰散(PAP)、丙溴磷、丙虫磷、丙硫磷、吡唑硫磷(pyraclorfos)、蔬果磷、乙丙硫磷、嘧丙磷、双硫磷、杀虫威、特丁磷、甲基乙拌磷、敌百虫(DEP)、蚜灭多、甲拌磷、硫线磷,等; 
(2)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棉铃威、噁虫威、丙硫克百威、BPMC、甲萘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除线威、苯虫威、丁苯威、苯硫威、双氧威、呋线威、异丙威(MIPC)、速灭威、灭多虫、灭虫威、NAC、甲氨叉威、抗蚜威、残杀威(PHC)、XMC、硫双灭多威、灭杀威、涕灭威等; 
(3)合成除虫菊酯化合物: 
氟酯菊酯、丙烯除虫菊酯、benfluthrin、β-氟氯氰菊酯、氟氯菊酯、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RS)-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烯炔菊酯、 溴氰菊酯、高氰戊菊酯、醚菊酯、甲氰菊酯、杀灭菊酯、氟氰戊菊酯、三氟醚菊酯(flufenoprox)、氟氯苯菊酯、氟胺氰菊酯、卤醚菊酯、咪炔菊酯、苄氯菊酯、右旋丙炔菊酯、除虫菊酯、灭虫菊、σ-氯氰菊酯、灭虫硅醚、七氟菊酯、四溴菊酯、四氟菊酯、胺菊酯、苯醚菊酯、苯醚氰菊酯、α-氯氰菊酯、ζ-氯氰菊酯、λ-(RS)-氯氟氰菊酯、γ-(RS)-氯氟氰菊酯、消虫菊、τ-氟胺氰菊酯、metofluthrin、2,2-二甲基-3-(1-丙烯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基苄酯、2,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苄酯、2,2-二甲基-3-(2-氰基-1-丙烯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苄酯、2,2,3,3-四甲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苄酯,等; 
(4)沙蚕毒素化合物: 
巴丹、杀虫磺、硫环杀、杀虫单、杀虫双,等; 
(5)新烟碱类化合物: 
吡虫啉、硝胺烯啶、吡虫清、噻虫嗪(thiamethoxam)、噻虫啉(thiacloprid)、dinotefuran、噻虫胺(clothianidin),等; 
(6)苯甲酰脲化合物: 
定虫隆、bistrifluron、杀螨硫隆、伏虫脲、氟啶蜱脲、氟螨脲、氟虫脲、氟铃脲、八氟脲、双苯氟脲、noviflumuron、伏虫隆、杀虫隆、triazuron,等; 
(7)苯基吡唑化合物: 
乙酰虫肼(acetoprole)、乙虫清(ethiprole)、锐特劲、氟吡唑虫、pyriprole、pyrafiuprole,等; 
(8)Bt毒素杀虫药: 
由苏云金芽孢杆菌所获得的活孢子和由苏云金芽孢杆菌所产生的晶体毒素及其混合物; 
(9)肼化合物: 
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特丁苯酰肼、甲氧苯酰肼、双苯酰肼,等; 
(10)有机氯化合物: 
艾氏剂、狄氏剂、除螨灵、硫丹、甲氧滴滴涕,等; 
(11)天然杀虫药: 
机油、硫酸烟碱,等; 
(12)其他杀虫药: 
齐墩螨素-B、溴螨酯、噻嗪酮、溴虫清(chlorphenapyr)、环丙三氨三嗪、D-D(1,3-二氯丙烯)、苯甲酸埃玛霉素(emamectin-benzoate)、喹螨醚、吡氟硫磷(flupyrazofos)、蒙512、蒙515(methoprene)、噁二唑虫(indoxacarb)、恶虫酮、milbemycin-A、拒嗪酮、啶虫丙醚(pyridalyl)、蚊蝇醚、艾克敌、氟虫胺、唑虫酰胺(tolfenpyrad)、唑蚜威、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lepimectin、砷酸、benclothiaz、氰氨钙、石硫合剂、氯丹、DDT、DSP、flufenerim、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flurimfen、伐虫脒、安百亩、威百亩、甲基溴、油酸钾、protrifenbute、螺甲满酯(spiromesifen)、硫、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spirotetramat、pyrifluquinazone、spinetoram、chlorantraniliprole、tralopyril、由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451
其中Xa1代表甲基、氯、溴或氟,Xa2代表氟、氯、溴、C1-C4卤代烷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Xa3代表氟、氯或溴,Xa4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任选取代的C3-C4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3-C4炔基、任选取代的C3-C5环烷基或氢,Xa5代表氢或甲基,Xa6代表氢、氟或氯,和Xa7代表氢、氟或氯; 
由下式(B)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461
其中Xb1代表Xb2-NH-C(=O)、Xb2-C(=O)-NH、Xb3-S(O)、任选取代的吡咯-1-基、任选取代的咪唑-1-基、任选取代的吡唑-1-基或任选取代的1,2,4-三唑-1-基,Xb2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卤代烷基如2,2,2-三氟乙基或任选取代的C3-C6环烷基如环丙基,和Xb3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如甲基; 
由下式(C)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462
其中Xc1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如3,3,3-三氟丙基、任选取代的C1-C4烷氧基如2,2,2-三氯乙氧基或任选取代的苯基如苯基,Xc2代表甲基或三氟甲硫基,和Xc3代表甲基或卤素;等。 
杀螨药的活性成分的实例包括灭螨醌、虫螨脒、苯螨特(benzoximate)、联苯肼酯、溴螨酯、灭螨猛、乙酯杀虫螨、CPCBS(杀螨酯)、四螨嗪、丁氟螨酯(cyflumetofen)、开乐散(三氯杀螨醇)、特苯噁唑、杀螨锡、苯硫威、唑螨酯、嘧螨酯(fluacrypyrim)、苄螨醚(fluproxyfen)、噻螨酮、克螨特(BPPS)、杀螨霉素、哒螨酮、嘧胺苯醚、吡螨胺、三氯杀螨砜、螺满酯(spirodiclofen)、螺甲满酯(spiromesifen)、spirotetramat、amidoflumet、cyenopyrafen,等。 
杀线虫药的实例包括DCIP、噻唑酮磷、盐酸保松噻(levamisol)、氰土灵、酒石酸莫仑太尔、imicyafos,等。 
这些杀真菌剂的活性成分的实例包括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化合物,例如嘧菌酯;;有机磷酸酯化合物如甲基立枯磷;唑类化合 物如氟菌唑、稻瘟酯和噁醚唑;四氯苯酞、氟酰胺、有效霉素、噻菌灵、哒菌清、戊菌隆、棉隆、春雷霉素、IBP、咯喹酮(pyroquilon)、喹菌酮、三环唑、嘧菌腙、丙氧灭锈胺、EDDP、稻瘟灵、氯环丙酰胺、双氯氰菌胺(diclocymet)、呋吡唑灵、氟噁菌、杀菌利和乙霉威 
实施例
下文,将通过以下制备实施例、制剂实施例和测试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首先,将示出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制备实施例1 
在室温下,往1.0g 6-氯-1-己炔和2.0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5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3g氢化钠(60%在油中)。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搅拌12小时,在60℃下搅拌2小时,随后在90℃下搅拌10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至接近室温,随后往其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1.50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 
本发明化合物(1):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471
1H-NMR(CDCl3,TMS):δ(ppm)3.87(s,3H),3.82-3.88(m,1H),3.25-3.50(m,2H),2.60-2.76(m,2H),2.03-2.28(m,4H),1.96(t,1H),1.45-1.65(m,4H). 
制备实施例2 
在室温下往0.6g本发明化合物(1)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 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0.5g三氟甲磺酸1-氟-2,4,6-三甲基吡啶鎓,并搅拌16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32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 
本发明化合物(2):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481
1H-NMR(CDCl3,TMS):δ(ppm)3.96(s,3H),3.25-3.49(m,2H),2.60-2.80(m,2H),2.19-2.54(m,4H),1.97(t,1H),1.45-1.76(m,4H). 
制备实施例3 
在室温下,往0.2g本发明化合物(2)在20ml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0.3ml氨(7M甲醇溶液),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12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 
本发明化合物(3): 
1H-NMR(CDCl3,TMS):δ(ppm)6.54(bs,1H),6.00(bs,1H),3.27-3.55(m,2H),2.63-2.80(m,2H),2.19-2.54(m,4H),1.97(t,1H),1.50-1.76(m,4H). 
制备实施例4 
在室温下,往1.0g本发明化合物(1)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04g N-氯代琥珀酰亚胺,随后搅拌6小时。 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89g 2-氯-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4))。 
本发明化合物(4):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491
1H-NMR(CDCl3,TMS):δ(ppm)3.94(s,3H),3.47-3.80(m,2H),2.55-2.80(m,3H),2.19-2.32(m,3H),1.97(t,1H),1.55-1.84(m,4H). 
制备实施例5 
在室温下往0.8g本发明化合物(4)在30ml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1.0ml氨(7M甲醇溶液)。将该混合物加热至60℃,随后搅拌20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至接近室温,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51g 2-氯-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5))。 
本发明化合物(5):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492
1H-NMR(CDCl3,TMS):δ(ppm)6.92(bs,1H),6.22(bs,1H),3.37-3.80(m,2H),2.55-2.81(m,3H),2.13-2.32(m,3H),1.98(t,1H),1.45-1.88(m,4H). 
制备实施例6 
在室温下往1.0g本发明化合物(1)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0.5g甲基碘并搅拌1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 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95g 2-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6))。 
本发明化合物(6):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01
1H-NMR(CDCl3,TMS):δ(ppm)3.85(s,3H),3.26-3.61(m,2H),2.60-2.78(m,2H),1.96(t,1H),1.88-2.29(m,4H),1.56(s,3H),1.25-1.69(m,4H). 
制备实施例7 
在室温下往0.9g本发明化合物(6)在30ml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1.2ml氨(7M甲醇溶液)。将该混合物加热至60℃并搅拌20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至接近室温,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69g 2-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7))。 
本发明化合物(7):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02
1H-NMR(CDCl3,TMS):δ(ppm)6.54(bs,1H),5.69(bs,1H),3.15-3.45(m,2H),2.61-2.74(m,2H),1.98(t,1H),1.86-2.29(m,4H),1.58(s,3H),1.35-1.68(m,4H). 
制备实施例8 
在室温下往2.0g对甲苯磺酸3-丁炔基酯和2.1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4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4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 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90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5-己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8))。 
本发明化合物(8): 
1H-NMR(CDCl3,TMS):δ(ppm)4.08-4.17(m,1H),3.88(s,3H),3.30-3.50(m,2H),2.26-2.78(m,6H),2.07(t,1H). 
制备实施例9 
在室温下往0.8g本发明化合物(8)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0.9g三氟甲磺酸1-氟-2,4,6,-三甲基吡啶鎓并搅拌1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62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5-己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9))。 
本发明化合物(9):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12
1H-NMR(CDCl3,TMS):δ(ppm)3.96(s,3H),3.25-3.50(m,2H),2.35-2.81(m,6H),2.04(t,1H). 
制备实施例10 
在室温下往0.5g本发明化合物(9)在30ml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0.7ml氨(7M甲醇溶液),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20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23g 2-氟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5-己炔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0))。 
本发明化合物(10):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21
1H-NMR(CDCl3,TMS):δ(ppm)6.52(bs,1H),5.84(bs,1H),3.30-3.60(m,2H),2.35-2.83(m,6H),2.04(t,1H). 
制备实施例11 
在室温下往2.0g对甲苯磺酸4-戊炔基酯和2.0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1.2g碳酸钾。在60℃下将该混合物搅拌4小时,随后在90℃下搅拌1小时,随后让其放置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90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6-庚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1))。 
本发明化合物(11):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22
1H-NMR(CDCl3,TMS):δ(ppm)3.87(s,3H),3.85-3.93(m,1H),3.26-3.50(m,2H),2.60-2.77(m,2H),2.15-2.34(m,4H),2.02(t,1H),1.59-1.71(m,2H). 
制备实施例12 
在室温下往1.0g本发明化合物(11)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1.0g三氟甲磺酸1-氟-2,4,6,-三甲基吡啶鎓,随后搅拌10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 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95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6-庚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2))。 
本发明化合物(12): 
1H-NMR(CDCl3,TMS):δ(ppm)3.97(s,3H),3.25-3.52(m,2H),2.28-2.82(m,6H),2.02(t,1H),1.51-1.86(m,2H). 
制备实施例13 
在室温下往0.5g本发明化合物(12)在20ml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0.7ml氨(7M甲醇溶液),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6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22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6-庚炔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3))。 
本发明化合物(13):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32
1H-NMR(CDCl3,TMS):δ(ppm)6.51(bs,1H),5.87(bs,1H),3.29-3.58(m,2H),2.29-2.80(m,6H),2.03(t,1H),1.61-1.88(m,2H). 
制备实施例14 
在室温下往3.0g对甲苯磺酸6-庚炔基酯和2.6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5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1.6g碳酸钾。将该混合物加热至90℃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6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至接近室温,随后往其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80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8-壬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4))。 
本发明化合物(14):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41
1H-NMR(CDCl3,TMS):δ(ppm)3.87(s,3H),3.80-3.90(m,1H),3.24-3.50(m,2H),2.59-2.76(m,2H),2.08-2.26(m,4H),1.96(t,1H),1.38-1.60(m,6H). 
制备实施例15 
在室温下往0.6g本发明化合物(14)在5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0.5g三氟甲磺酸1-氟-2,4,6,-三甲基吡啶鎓并搅拌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45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8-壬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5))。 
本发明化合物(15):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42
1H-NMR(CDCl3,TMS):δ(ppm)3.96(s,3H),3.21-3.50(m,2H),2.58-2.79(m,2H),2.15-2.53(m,4H),1.96(t,1H),1.30-1.70(m,6H). 
制备实施例16 
在室温下往0.4g本发明化合物(15)在30ml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0.5ml氨(7M甲醇溶液),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20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8-壬炔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6))。 
本发明化合物(16): 
1H-NMR(CDCl3,TMS):δ(ppm)6.49(bs,1H),5.85(bs,1H),3.25-3.55(m,2H),2.62-2.79(m,2H),2.15-2.51(m,4H),1.96(t,1H),1.38-1.65(m,6H). 
制备实施例17 
在室温下往2.4g对甲苯磺酸4,4,4-三氟-2-丁烯基酯和2.0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5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1.2g碳酸钾,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6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1.40g6,6,6-三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4-己烯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7))。 
本发明化合物(17):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52
1H-NMR(CDCl3,TMS):δ(ppm)6.26-6.40(m,1H),5.76-5.89(m,1H),3.91-3.98(m,1H),3.88(s,3H),3.35-3.52(m,2H),2.90-3.04(m,2H),2.61-2.76(m,2H). 
制备实施例18 
在室温下往1.3g本发明化合物(17)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2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0.5g N-氯代琥珀酰亚胺,随后搅拌1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1.10g 2-氯-6,6,6-三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 基)-4-己烯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8))。 
本发明化合物(18):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61
1H-NMR(CDCl3,TMS):δ(ppm)6.35-6.45(m,1H),5.85-5.96(m,1H),3.96(s,3H),3.55-3.88(m,2H),3.08-3.48(m,2H),2.65-2.81(m,2H). 
制备实施例19 
在室温下往1.7g对甲苯磺酸4,4,4-三氟-2-丁烯基酯和1.2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2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95g 6,6,6-三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4-己烯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19))。 
本发明化合物(19):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62
1H-NMR(CDCl3,TMS):δ(ppm)6.35-6.48(m,1H),5.92-6.05(m,1H),4.02(dd,1H),3.44-3.62(m,2H),2.90-3.13(m,2H),2.72-2.88(m,2H). 
制备实施例20 
在室温下往2.0g 6-溴-1-己烯和2.9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5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5g氢化钠(60%在油中)。将该混合物加热至60℃,搅拌4小时,随后让其放置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 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3.10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烯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0))。 
本发明化合物(20):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71
1H-NMR(CDCl3,TMS):δ(ppm)3.87(s,3H),3.82-3.88(m,1H),3.25-3.50(m,2H),2.60-2.76(m,2H),2.03-2.28(m,4H),1.96(t,1H),1.45-1.65(m,4H). 
制备实施例21 
在室温下往2.0g本发明化合物(20)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3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0分钟。在室温下往该混合物中加入1.8g三氟甲磺酸1-氟-2,4,6,-三甲基吡啶鎓,随后搅拌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1.90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烯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1))。 
本发明化合物(21):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72
1H-NMR(CDCl3,TMS):δ(ppm)3.96(s,3H),3.25-3.49(m,2H),2.60-2.80(m,2H),2.19-2.54(m,4H),1.97(t,1H),1.45-1.76(m,4H). 
制备实施例22 
在室温下往1.2g本发明化合物(21)在50ml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1.5ml氨(7M甲醇溶液),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3天。将反应混合物 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75g 2-氟-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烯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2))。 
本发明化合物(22):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81
1H-NMR(CDCl3,TMS):δ(ppm)6.54(bs,1H),6.00(bs,1H),3.27-3.55(m,2H),2.63-2.80(m,2H),2.19-2.54(m,4H),1.97(t,1H),1.50-1.76(m,4H). 
制备实施例23 
在室温下往1.0g 6-氯-1-己炔和1.7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2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1.2g碳酸钾。在60℃下将该混合物搅拌4小时,随后在90℃下搅拌2小时,随后让其放置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70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3))。 
本发明化合物(23):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82
1H-NMR(CDCl3,TMS):δ(ppm)3.87-3.95(m,1H),3.38-3.58(m,2H),2.70-2.85(m,2H),2.08-2.31(m,4H),2.00(t,1H),1.60-1.92(m,4H). 
制备实施例24 
在室温下往1.0g对甲苯磺酸6-庚炔基酯和0.8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2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5g碳酸钾。在室温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小时,随后在60℃下搅拌2天。让反应混合物 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23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8-壬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4))。 
本发明化合物(24): 
1H-NMR(CDCl3,TMS):δ(ppm)3.92(dd,1H),3.42-3.58(m,2H),2.70-2.87(m,2H),1.44-2.29(m,10H),1.98(t,1H). 
制备实施例25 
在室温下往1.0g对甲苯磺酸7-辛炔基酯和0.7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5g碳酸钾。在室温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小时,在60℃下搅拌2小时,随后在90℃下搅拌6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28g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9-癸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5))。 
本发明化合物(25):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592
1H-NMR(CDCl3,TMS):δ(ppm)3.91(dd,1H),3.38-3.57(m,2H),1.35-2.87(m,14H),1.97(t,1H). 
制备实施例26 
在室温下往0.5g本发明化合物(23)在2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0.5 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2g N-氯代琥珀酰亚胺并搅拌1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38g 2-氯-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6))。 
本发明化合物(26):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01
1H-NMR(CDCl3,TMS):δ(ppm)3.60-3.81(m,2H),2.74-2.92(m,2H),1.60-2.60(m,8H),1.99(t,1H). 
制备实施例27 
在室温下往1.0g甲磺酸3-甲基-5-己炔基酯和1.1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2g氢化钠(60%在油中)。在60℃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3天,随后在90℃下搅拌2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69g 5-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7))。 
本发明化合物(27):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02
1H-NMR(CDCl3,TMS):δ(ppm)3.85-3.94(m,1H),3.38-3.58(m,2H),2.70-2.85(m,2H),1.38-2.35(m,7H),2.01(t,1H),1.06(dd,3H). 
制备实施例28 
在室温下往1.0g甲磺酸4-甲基-5-己炔基酯和1.1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7g碳酸钾。在60℃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天。让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45g 6-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8))。 
本发明化合物(28):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11
1H-NMR(CDCl3,TMS):δ(ppm)3.87-3.95(m,1H),3.35-3.56(m,2H),1.45-2.85(m,9H),2.09(t,1H),1.24(dd,3H). 
制备实施例29 
在室温下往0.7g甲磺酸3-乙基-5-己炔基酯和0.7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2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5g碳酸钾。在60℃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天。让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40g 5-乙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29))。 
本发明化合物(29):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12
1H-NMR(CDCl3,TMS):δ(ppm)3.85-3.97(m,1H),3.35-3.58(m,2H),2.63-2.85(m,2H),1.30-2.41(m,9H),2.00(t,1H),0.93(dt,3H). 
制备实施例30 
在室温下往3.0g甲磺酸3-乙基-5-己炔基酯和3.4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2.0g碳酸钾。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60℃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1天。让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1.30g 5-乙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0))。 
本发明化合物(30):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21
1H-NMR(CDCl3,TMS):δ(ppm)3.87(s,3H),3.76-3.88(m,1H),3.23-3.52(m,2H),2.58-2.78(m,2H),1.30-2.30(m,9H),1.96(t,1H),0.89(dt,3H). 
制备实施例31 
在冰冷却下,往1.0g本发明化合物(30)在5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0.5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4g N-氯代琥珀酰亚胺,随后搅拌2小时。往其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75g 2-氯-5-乙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1))。 
本发明化合物(31):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22
1H-NMR(CDCl3,TMS):δ(ppm)3.93(s,3H),3.42-3.82(m,2H),1.32-2.84(m,11H),1.95(t,1H),0.90(dt,3H). 
制备实施例32 
在室温下往0.7g本发明化合物(31)在30m1甲醇中的溶液中加入0.7ml氨(7M甲醇溶液),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2天。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40g 2-氯-5-乙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酰胺(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2))。 
本发明化合物(32):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31
1H-NMR(CDCl3,TMS):δ(ppm)6.86(bs,1H),5.95(bs,1H),3.33-3.82(m,2H),1.30-2.80(m,11H),1.97(t,1H),0.90(dt,3H). 
制备实施例33 
在室温下往1.0g甲磺酸3,3-二甲基-5-己炔基酯和1.0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2g氢化钠(60%在油中)。在60℃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天。让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38g 5,5-二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7-辛炔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3))。 
本发明化合物(33): 
1H-NMR(CDCl3,TMS):δ(ppm)3.89(dd,1H),3.39-3.58(m,2H),2.66-2.86(m,2H),1.48-2.25(m,4H),2.14(s,1H),2.13(s,1H),2.04(t,1H),1.040(s,3H),1.036(s,3H). 
制备实施例34 
在室温下往1.5g对甲苯磺酸4,4,4-三氟-2-丁烯基酯和1.2g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丙腈在3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2g氢化钠(60%在油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80g 6,6,6-三氟-2-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4-己烯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4))。 
本发明化合物(34): 
1H-NMR(CDCl3,TMS):δ(ppm)6.37-6.48(m,1H),5.90-6.13(m,1H),3.40-3.57(m,2H),2.70-3.11(m,4H),1.78(s,3H). 
制备实施例35 
(步骤1) 
在冰冷却下,往4.5g 4,4,4-三氟-3-甲基-2-丁烯酸乙酯在5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滴加48ml二异丁基氢化铝(1.02M溶液,在己烷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随后用叔丁基甲基醚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粗制的4,4,4-三氟-3-甲基-2-丁烯-1-醇。 
将粗品和4.7g对甲苯磺酰氯溶解在50ml四氢呋喃中。在室温下往该溶液中滴加3ml三乙胺。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混合物搅拌2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 缩,得到粗制的对甲苯磺酸4,4,4-三氟-3-甲基-2-丁烯基酯。 
(步骤2) 
在室温下往1.0g粗制的对甲苯磺酸4,4,4-三氟-3-甲基-2-丁烯基酯和0.7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2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17g 6,6,6-三氟-5-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4-己烯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5))。 
本发明化合物(35): 
1H-NMR(CDCl3,TMS):δ(ppm)6.10-6.18(m,1H),3.95-4.02(m,1H),3.40-3.60(m,2H),2.70-3.08(rm,4H),1.92(s,3H). 
制备实施例36 
在室温下往3.0g对甲苯磺酸3-三氟甲基-2-戊烯基酯和2.3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在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溶液中加入0.4g氢化钠(60%在油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0小时,随后在60℃下搅拌6小时,随后在90℃下搅拌1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1.86g 5-三氟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4-庚烯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6)),其为(E)和(Z)型异构体的混合物。 
本发明化合物(36):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61
1H-NMR(CDCl3,TMS):δ(ppm)5.96(t,0.4H),5.65(t,0.6H),3.80-3.95(m,1H),3.87(s,3H),3.30-3.51(m,2H),2.92-3.15(m,2H),2.59-2.78(m,2H),2.15-2.35(m,2H),1.08(dt,3H). 
制备实施例37 
在冰冷却下往1.0g本发明化合物(36)在5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0.5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3g N-氯代琥珀酰亚胺并搅拌1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55g 2-氯-5-三氟甲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4-庚烯酸甲酯(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7)),其为(E)和(Z)型异构体的混合物。 
本发明化合物(37): 
1H-NMR(CDCl3,TMS):δ(ppm)6.11(t,0.4H),5.75(t,0.6H),3.97(s,1.2H),3.96(s,1.8H),3.07-3.89(m,4H),2.61-2.80(m,2H),2.20-2.35(m,2H),1.10(dt,3H). 
制备实施例38 
在室温下往0.9g甲磺酸2-(2-丙炔基氧基)乙酯和1.0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在30ml二甲亚砜中的溶液中加入0.7g碳酸钾。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6小时,随后在60℃下搅拌6小时。让 反应混合物放置冷却至接近室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20g 4-(2-丙炔基氧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丁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8))。 
本发明化合物(38):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71
1H-NMR(CDCl3,TMS):δ(ppm)4.29(dd,1H),4.19(s,2H),3.71-3.92(m,2H),3.43-3.58(m,2H),2.70-2.85(m,2H),2.21-2.64(m,2H),2.51(t,1H). 
制备实施例39 
在室温下往0.5g本发明化合物(38)在2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氢化钠(60%在油中)。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0分钟。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0.3g甲基碘并搅拌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0.40g 2-甲基-4-(2-丙炔基氧基)-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丁腈(下文称作本发明化合物(39))。 
本发明化合物(39):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72
1H-NMR(CDCl3,TMS):δ(ppm)4.20(s,2H),3.80-3.93(m,2H),3.43-3.56(m,2H),2.70-2.88(m,2H),2.15-2.56(m,2H),2.50(t,1H),1.87(s,3H). 
接下来,将示出本发明化合物的具体实例。 
式(I-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0681
其中R1、R2、R3和R4代表表1至表72中所示的组合。 
[表1]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691
[表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701
[表3] 
[表4]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721
[表5]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731
[表6] 
[表7]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751
[表8]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761
[表9]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771
[表10] 
[表11]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791
[表1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801
[表13]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811
[表14] 
 [表15]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831
[表16]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841
[表17] 
[表18]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861
[表19]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871
 [表20] 
[表21] 
[表2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01
 [表23]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11
 [表24] 
[表25]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31
[表26] 
[表27]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51
[表28]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61
 [表29]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71
[表30]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81
[表31]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0991
[表3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001
[表33]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011
 [表34] 
 [表35]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031
 [表36]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041
[表37] 
[表38] 
[表39]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071
[表40]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081
[表41] 
[表4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01
 [表43]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11
 [表44]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21
[表45]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31
[表46]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41
[表47]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51
[表48]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61
[表49] 
[表50]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81
[表51]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191
[表5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01
 [表53] 
[表54] 
[表55]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31
[表56]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41
[表57]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51
[表58]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61
[表59]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71
[表60]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81
 [表61]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291
[表6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01
[表63]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11
[表64]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21
[表65]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31
[表66]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41
[表67]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51
[表68]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61
[表69]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71
[表70]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81
[表71]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391
[表72] 
Figure 2008800252109100002001401
式(I-B)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01
其中R1、R2、R3和R4代表以上表1至表72中所示的组合。 
式(I-C)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R1、R2、R3和R4代表以上表1至表72中所示的组合。 
接下来,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制备实施例将以参考制备实施例示出。 
参考制备实施例1 
在冰冷却下,往10g巯基乙酸甲酯和21g 1-碘-3,3,3-三氟丙烷在20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溶液中加入13g碳酸钾,随后在室温下搅拌20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将得到的残余物溶解在100ml冰醋酸中,在冰冷却下往其中加入50ml过乙酸(32%(w/w)乙酸溶液)。在60℃下将该混合物搅拌16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至接近室温,将其倾入水中,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14.1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 
(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酸甲酯: 
1H-NMR(CDCl3,TMS):δ(ppm)4.05(s,2H),3.84(s,3H),3.49-3.57(m,2H),2.66-2.79(m,2H). 
参考制备实施例2 
在冰冷却下往9.6g 1-溴-3,3,3-三氟丙烷和5g硫代苯甲酸在30ml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溶液中加入1.45g氢化钠(60%在油中),随后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6.90g硫代苯甲酸S-(3,3,3-三氟丙酯)。 
硫代苯甲酸S-(3,3,3-三氟丙酯):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21
1H-NMR(CDCl3,TMS):δ(ppm)7.97(d,2H),7.58-7.62(m,1H),7.47(dd,2H),3.24(t,2H),2.44-2.56(m,2H). 
参考制备实施例3 
在冰冷却下往10g硫代苯甲酸S-(3,3,3-三氟丙酯)在5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8.4ml甲醇钠(28%(w/w)甲醇溶液),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滴加5.1g溴乙腈。在室温下将该混合物搅拌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将得到的残余物溶解在40ml冰醋酸中,随后在冰冷却下往其中加入20ml过乙酸(32%(w/w)。在60℃下将该混合物搅拌10小时。让反应混合物放置至接近室温,将其倾入水中,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的残余物经硅胶色谱纯化,得到7.04g(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 
(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乙腈: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22
1H-NMR(CDCl3,TMS):δ(ppm)4.06(s,2H),3.48-3.55(m,2H),2.72-2.84(m,2H). 
参考制备实施例4 
根据参考制备实施例3得到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丙腈,不同之处在于用2-氯丙腈代替溴乙腈。 
2-(3,3,3-三氟丙基磺酰基)丙腈: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31
1H-NMR(CDCl3,TMS):δ(ppm)4.00(q,1H),3.39-3.58(m,2H),2.70-2.88(m,2H),1.83(d,3H). 
参考制备实施例5 
在室温下往2.9g 3-甲基-5-己炔-1-醇和3.0g甲磺酰氯在5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滴加4ml三乙胺。在相同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残余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3.88g甲磺酸3-甲基-5-己炔基酯。 
甲磺酸3-甲基-5-己炔基酯: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32
1H-NMR(CDCl3,TMS):δ(ppm)4.22-4.35(m,2H),3.03(s,3H),2.21(dd,2H),2.00(s,1H),1.52-1.99(m,3H),1.06(d,3H). 
参考制备实施例6 
根据参考制备实施例5得到甲磺酸4-甲基-5-己炔基酯,不同之处在于用4-甲基-5-己炔-1-醇代替3-甲基-5-己炔-1-醇。 
甲磺酸4-甲基-5-己炔基酯: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33
1H-NMR(CDCl3,TMS):δ(ppm)4.27(t,2H),3.01(s,3H),2.41-2.53(m,1H),2.07(s,1H),1.41-2.07(m,4H),1.21(d,3H). 
参考制备实施例7 
根据参考制备实施例5得到甲磺酸3-乙基-5-己炔基酯,不同之处在于用3-乙基-5-己炔-1-醇代替3-甲基-5-己炔-1-醇。 
甲磺酸3-乙基-5-己炔基酯: 
1H-NMR(CDCl3,TMS):δ(ppm)4.33(t,2H),3.02(s,3H),2.26(dd,2H),1.97(s,1H),1.60-1.92(m,3H),1.38-1.50(m,2H),0.92(t,3H). 
参考制备实施例8 
根据参考制备实施例5得到甲磺酸3,3-二甲基-5-己炔基酯,不同之处在于用3,3-二甲基-5-己炔-1-醇代替3-甲基-5-己炔-1-醇。 
甲磺酸3,3-二甲基-5-己炔基酯: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42
1H-NMR(CDCl3,TMS):δ(ppm)4.31(t,2H),3.01(s,3H),2.13(s,2H),2.05(s,1H),1.83(t,2H),1.05(s,6H). 
参考制备实施例9 
(步骤1) 
在冰冷却下往10g 3-三氟甲基-2-戊烯酸乙酯的(E)和(Z)异构体的混合物在10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中滴加100ml二异丁基氢化铝(1.02M溶液,在己烷中),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搅拌2小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随后用叔丁基甲基醚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得到粗制的3-三氟甲基-2-戊烯-1-醇,其为(E)和(Z)型异构体的混合物。 
(步骤2) 
将在步骤1中得到的粗品(E)和(Z)异构体的混合物和9.7g对甲苯磺酰氯溶解在100ml四氢呋喃中。在室温下往该溶液中滴加7ml三乙 胺。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混合物搅拌4天。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盐酸,随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依次用10%盐酸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经无水硫酸镁干燥,随后减压浓缩。残余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7.50g对甲苯磺酸3-三氟甲基-2-戊烯基酯,其为(E)和(Z)异构体的混合物。 
对甲苯磺酸3-三氟甲基-2-戊烯基酯: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51
1H-NMR(CDCl3,TMS):δ(ppm)7.80(d,2H),7.36(d,2H),6.03(t,0.4H),5.70(t,0.6H),4.72-4.80(m,1.2H),4.63-4.72(m,0.8H),2.46(s,3H),2.10-2.24(m,2H),1.04(t,3H). 
接下来,将示出制剂实施例。术语“份”意指重量份。 
制剂实施例1 
将9份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和4份选自下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组[A]: 
磷化铝、特嘧硫磷、硫线磷、壤虫氯磷、毒虫畏、毒死蜱、甲基毒死蜱、杀螟腈(CYAP)、二嗪农、DCIP(二氯二异丙醚)、除线磷(ECP)、敌敌畏(DDVP)、乐果、甲基毒虫畏、乙拌磷、EPN、乙硫磷、灭克磷、氧嘧啶磷、倍硫磷(MPP)、杀螟松(MEP)、噻唑酮磷、安果、磷 化氢、丙胺磷、异噁唑磷、马拉硫磷、甲亚砜磷、杀扑磷(DMTP)、久效磷、二溴磷(BRP)、异砜磷(ESP)、对硫磷、伏杀磷、亚胺硫磷(PMP)、虫螨磷、打杀磷、喹噁磷、稻丰散(PAP)、丙溴磷、丙虫磷、丙硫磷、吡唑硫磷(pyraclorfos)、蔬果磷、乙丙硫磷、嘧丙磷、双硫磷、杀虫威、特丁磷、甲基乙拌磷、敌百虫(DEP)、蚜灭多、甲拌磷、硫线磷; 
棉铃威、噁虫威、丙硫克百威、BPMC、甲萘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除线威、苯虫威、丁苯威、苯硫威、双氧威、呋线威、异丙威(MIPC)、速灭威、灭多虫、灭虫威、NAC、甲氨叉威、抗蚜威、残杀威(PHC)、XMC、硫双灭多威、灭杀威、涕灭威; 
氟酯菊酯、丙烯除虫菊酯、benfluthrin、β-氟氯氰菊酯、氟氯菊酯、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RS)-氯氟氰菊酯、烯炔菊酯、溴氰菊酯、高氰戊菊酯、醚菊酯、杀灭菊酯、氟氰戊菊酯、三氟醚菊酯(flufenoprox)、氟氯苯菊酯、氟胺氰菊酯、卤醚菊酯、咪炔菊酯、右旋丙炔菊酯、除虫菊酯、灭虫菊、σ-氯氰菊酯、灭虫硅醚、七氟菊酯、四溴菊酯、四氟菊酯、胺菊酯、λ-(RS)-氯氟氰菊酯、γ-(RS)-氯氟氰菊酯、消虫菊、τ-氟胺氰菊酯、2,2-二甲基-3-(1-丙烯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基苄酯、2,2-二甲基-3-(2-甲基-1-丙烯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苄酯、2,2-二甲基-3-(2-氰基-1-丙烯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苄酯、2,2,3,3-四甲基环丙烷甲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苄酯; 
巴丹、杀虫磺、硫环杀、杀虫单、杀虫双; 
吡虫啉、硝胺烯啶、吡虫清、噻虫嗪(thiamethoxam)、噻虫啉(thiacloprid); 
定虫隆、bistrifluron、杀螨硫隆、伏虫脲、氟啶蜱脲、氟螨脲、氟虫脲、氟铃脲、八氟脲、双苯氟脲、novifiumuron、伏虫隆、杀虫隆、triazuron; 
乙酰虫肼(acetoprole)、锐特劲、氟吡唑虫、pyriprole、pyrafluprole,等; 
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特丁苯酰肼、甲氧苯酰肼、双苯酰肼; 
艾氏剂、狄氏剂、除螨灵、硫丹、甲氧滴滴涕; 
烟碱硫酸盐; 
齐墩螨素-B、溴螨酯、噻嗪酮、溴虫清(chlorphenapyr)、环丙三氨三嗪、D-D(1,3-二氯丙烯)、苯甲酸埃玛霉素(emamectin-benzoate)、喹螨醚、吡氟硫磷(flupyrazofos)、蒙512、蒙515(methoprene)、噁二唑虫(indoxacarb)、恶虫酮、milbemycin-A、拒嗪酮、啶虫丙醚(pyridalyl)、艾克敌、氟虫胺、唑虫酰胺(tolfenpyrad)、唑蚜威、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lepimectin、砷酸、benclothiaz、氰氨钙、石硫合剂、氯丹、DDT、DSP、flufenerim、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flurimfen、伐虫脒、安百亩、威百亩、甲基溴、油酸钾、protrifenbute、螺甲满酯(spiromesifen)、硫、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spirotetramat、pyrifluquinazone、chlorantraniliprole、tralopyril、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71
其中Xa1代表甲基、氯、溴或氟,Xa2代表氟、氯、溴、C1-C4卤代烷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Xa3代表氟、氯或溴,Xa4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任选取代的C3-C4链烯基、任选取代的C3-C4炔基、任选取代的C3-C5环烷基或氢,Xa5代表氢或甲基,Xa6代表氢、氟或氯,和Xa7代表氢、氟或氯; 
由下式(B)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81
其中Xb1代表Xb2-NH-C(=O)、Xb2-C(=O)-NH、Xb3-S(O)、任选取代的吡咯-1-基、任选取代的咪唑-1-基、任选取代的吡唑-1-基或任选取代的1,2,4-三唑-1-基,Xb2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卤代烷基如2,2,2-三氟乙基或任选取代的C3-C6环烷基如环丙基,Xb3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如甲基; 
由下式(C)代表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800252109D01482
其中Xc1代表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如3,3,3-三氟丙基、任选取代的C1-C4烷氧基如2,2,2-三氯乙氧基或任选取代的苯基如苯基,Xc2代表甲基或三氟甲硫基,Xc3代表甲基或卤素; 
灭螨醌、虫螨脒、苯螨特(benzoximate)、联苯肼酯、溴螨酯、灭螨猛、乙酯杀虫螨、CPCBS(杀螨酯)、四螨嗪、丁氟螨酯(cyflumetofen)、开乐散(三氯杀螨醇)、杀螨锡、苯硫威、唑螨酯、嘧螨酯(fluacrypyrim)、苄螨醚(fluproxyfen)、噻螨酮、克螨特(BPPS)、哒螨酮、嘧胺苯醚、吡螨胺、三氯杀螨砜、螺满酯(spirodiclofen)、螺甲满酯(spiromesifen)、spirotetramat、amidoflumet和cyenopyrafen。 
制剂实施例3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 剂。 
制剂实施例4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5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4)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6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5)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7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6)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8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7)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9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8)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 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0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9)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1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0)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2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1)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3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2)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4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3)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5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4)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6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5)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7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6)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8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7)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19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8)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0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9)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 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1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0)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2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2)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3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2)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4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3)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5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4)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6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5)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7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6)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8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7)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29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8)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0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29)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1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0)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 乳剂。 
制剂实施例32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1)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3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2)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4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3)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5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4)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6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5)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7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6)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 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8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7)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39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8)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40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39)和4份选自组[A]的化合物溶解在37.5份二甲苯和37.5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往其中加入10份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和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得到乳剂。 
制剂实施例41 
往40份本发明化合物(1)至(39)中任一化合物中加入5份SORPOL 5060(由TOH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注册的商品名)并充分混合。随后往其中加入32份CARPLEX#80(由Shionogi & Co.,Ltd.注册的商品名,合成的无水氧化硅细粉)和23份300目硅藻土并用果汁混合器混合,得到可湿性粉末。 
制剂实施例42 
将3份本发明化合物(1)至(39)中任一化合物、5份合成的含水氧化硅细粉、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份膨润土和57份粘土通过充分搅拌混合。往该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将该混合物继续搅拌,用 制粒机制粒,随后风干,得到颗粒。 
制剂实施例43 
4.5份本发明化合物(1)至(39)中任一化合物、1份合成的含水氧化硅细粉、1份作为絮凝剂的Dorires B(由Sankyo生产)和7份粘土用研钵充分混合,随后用果汁混合器搅拌。往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86.5份切碎的粘土并充分搅拌,得到粉末。 
制剂实施例44 
将10份本发明化合物(1)至(39)中任一化合物、35份含50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盐的白碳和55份水混合,随后用湿磨法细微分散,得到制剂。 
制剂实施例45 
将0.5份本发明化合物(1)至(39)中任一化合物溶解在10份二氯甲烷中。将该溶液与89.5份Isopar M(异链烷烃:由Exxon Chemical注册的商品名)混合,得到油状物。 
制剂实施例46 
将0.1份本发明化合物(1)至(39)中任一化合物和49.9份NEO-THIOZOL(Chuo Kasei Co.,Ltd.)置于气雾剂罐中。将气雾剂阀门与罐装配,随后往罐中装入25份乙醚和25份LPG。将驱动器与罐装配,得到油性气雾剂。 
制剂实施例47 
往气雾剂容器中装入0.6份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0.01份BHT、5份二甲苯、3.39份脱臭煤油与1份乳化剂[Atmos300(由Atmos Chemical Ltd.注册的商品名)]的混合物和50份蒸馏水。将阀门部分与容器连接,随后加压通过阀门往容器中装入40份推进剂(LPG),得到水性气雾剂。 
制剂实施例48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溶解在80份二甘醇单乙醚中。往其中加入15份碳酸亚丙酯并混合,得到点贴型(spot-on) 液体制剂。 
制剂实施例49 
将10份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溶解在70份二甘醇单乙醚中。往其中加入20份2-辛基月桂醇并混合,得到倾倒型(pour-on)液体制剂。 
制剂实施例50 
往0.5份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中加入60份NIKKOL TEALS-42(42%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盐的水溶液,NikkoChemicals)和20份丙二醇。将该混合物充分搅拌,得到均质溶液。往其中加入19.5份水并充分搅拌,得到均质香波制剂。 
制剂实施例51 
长4.0cm、宽0.4cm和厚1.2cm的多孔陶瓷板用0.1g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在2ml丙二醇中的溶液浸透,得到加热型发烟剂。 
制剂实施例52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和95份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在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比例:10%重量,ACRYFT WD301,Sumitomo Chemical)熔化并在密闭的加压捏合机(Moriyama Manufacturing Co.,Ltd.)中捏合。使用挤出机使得到的捏合产物经模头挤出,得到长15cm和直径3mm的模制棒。 
制剂实施例53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1)-(39)中任一化合物和95份软性聚氯乙烯树脂熔化并在密闭加压捏合机(Moriyama Manufacturing Co.,Ltd.)中捏合。使用挤出机使得到的捏合产物经模头挤出,得到长15cm和直径3mm的模制棒。 
接下来,将通过测试实施例表明本发明化合物作为杀虫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有效性。 
测试实施例1 
将根据制剂实施例44得到的本发明化合物(3)、(4)、(5)、(6)、(7)、(8)、(9)、(10)、(13)、(16)、(18)、(22)、(24)、(26)、(27)、(28)、(29)、(31)、(32)、(33)、(34)、(35)、(38)和(39)的制剂稀释,这样使得活性成分浓度为55.6ppm,得到测试溶液。 
与此同时,将50g培养土壤、Bonsol No.2(由Sumitomo ChemicalCo.,Ltd.生产)置于在底部有5个直径5mm洞的聚乙烯杯中并在其中播下10至15粒稻谷种子。使稻谷植株生长直至长出第二营养叶,随后通过让植株从杯底部吸收测试溶液用45ml测试溶液处理。将稻谷植株在25℃温室中放置6天,随后切成5cm的相同高度。在25℃的温室中释放30只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的一龄幼虫并放置6天。随后,检查在稻谷植株上的寄生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数量。 
结果,用本发明化合物(3)、(4)、(5)、(6)、(7)、(8)、(9)、(10)、(13)、(16)、(18)、(22)、(24)、(26)、(27)、(28)、(29)、(31)、(32)、(33)、(34)、(35)、(38)和(39)处理的植株上,寄生害虫的数量为3只或更少。 
测试实施例2 
将根据制剂实施例44得到的本发明化合物(1)、(2)、(3)、(4)、(5)、(6)、(7)、(8)、(9)、(10)、(13)、(18)、(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8)和(39)的制剂稀释,这样使得活性成分浓度为500ppm,得到测试溶液。 
将直径5.5cm的滤纸平铺在直径5.5cm的聚乙烯杯的底部并在滤纸上滴加0.7ml测试溶液。将作为饵的30mg蔗糖均匀置于滤纸上。将10只家蝇(Musca domestica)雌性成虫释放在聚乙烯杯中并将杯加盖密封。在24小时后,检查存活的家蝇(Musca domestica)数量并计算害虫的死亡率。 
结果,在用本发明化合物(1)、(2)、(3)、(4)、(5)、(6)、(7)、(8)、(9)、(10)、(13)、(18)、(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8)和(39)处理的试验中,害虫的死亡率为70%或更多。 
测试实施例3 
将根据制剂实施例44得到的本发明化合物(3)、(4)、(5)、(6)、(7)、(9)、(10)、(13)、(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8)和(39)的制剂稀释,这样使得活性成分浓度为500ppm,得到测试溶液。 
将直径5.5cm的滤纸平铺在直径5.5cm的聚乙烯杯的底部并在滤纸上滴加0.7ml测试溶液。将作为饵的30mg蔗糖均匀置于滤纸上。将2只德国小蠊(Blattalla germanica)雄性成虫释放在聚乙烯杯中并加盖密封。在6天后,检查存活的德国小蠊(Blattalla germanica)数量并计算害虫的死亡率。 
结果,在本发明化合物(3)、(4)、(5)、(6)、(7)、(9)、(10)、(13)、(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8)和(39)处理的试验中,害虫的死亡率为100%。 
测试实施例4 
将根据制剂实施例44得到的本发明化合物(1)、(2)、(3)、(4)、(5)、(6)、(7)、(13)、(14)、(15)、(16)、(18)、(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8)和(39)的制剂稀释,使得活性组分浓度为500ppm,以获得测试溶液。 
往100mL离子交换水中加入0.7ml测试溶液(活性组分浓度:3.5ppm)。将20只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末龄幼虫释放在该溶液中。在1天后,检查存活的淡色库蚊(Cule xpipiens pallens)数量并计算害虫的死亡率。 
结果,在用本发明化合物(1)、(2)、(3)、(4)、(5)、(6)、(7)、(13)、(14)、(15)、(16)、(18)、(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8)和(39)处理的试验中,害虫的死亡率为90%或更多。 
测试实施例5 
将5mg本发明化合物(19)、(23)、(24)、(27)、(28)、(29)、(32)、(33)、(35)、(38)和(39)中任一化合物溶解在10mL丙酮中。将1ml丙酮溶液均匀地施用于滤纸(TOYO No.2;5×10cm)的一面,这样滤纸用100mg/m2本发明化合物处理。在风干后,将滤纸对折,将其边缘夹住做成袋。将非吸血性蜱幼虫(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10只蜱/组)置于袋中,并用夹子密封袋。在2天后,检查存活的蜱数量并计算害虫的死亡率。 
结果,用本发明化合物(19)、(23)、(24)、(27)、(28)、(29)、(32)、(33)、(35)、(38)和(39)处理的试验中,蜱的死亡率为90%。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方法对节肢动物具有优良的控制作用,并因此用作杀虫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Claims (7)

1.式(I)表示的有机硫化合物:
Figure FSB0000111708160000011
其中,
R1代表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链烯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炔基或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3炔基氧基烷基,
R2代表氰基,
R3代表氢原子、卤原子或C1-C4烷基,
R4代表C1-C5氟烷基,和
n代表2。
2.权利要求1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取代的C3-C10链烯基。
3.权利要求1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1为被至少一个卤原子任选取代的C3-C10炔基。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3为卤原子。
5.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作为活性组分的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
6.一种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有害节肢动物或有害节肢动物栖息地施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中该方法不以人体或动物体为对象。
7.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有机硫化合物在制备杀虫组合物中的用途。
CN200880025210.9A 2007-05-18 2008-05-16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4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2613 2007-05-18
JP132613/2007 2007-05-18
PCT/JP2008/059498 WO2008143338A1 (en) 2007-05-18 2008-05-16 Organic sulfur compound and its use for controlling harmful arthropod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5206.9A Division CN103121963B (zh) 2007-05-18 2008-05-16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948A CN101754948A (zh) 2010-06-23
CN101754948B true CN101754948B (zh) 2014-05-14

Family

ID=3968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52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1963B (zh) 2007-05-18 2008-05-16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CN20088002521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4948B (zh) 2007-05-18 2008-05-16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52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1963B (zh) 2007-05-18 2008-05-16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8247595B2 (zh)
EP (1) EP2152668B1 (zh)
JP (1) JP2009001552A (zh)
KR (1) KR20100016605A (zh)
CN (2) CN103121963B (zh)
AR (1) AR066611A1 (zh)
AT (1) ATE495150T1 (zh)
AU (1) AU2008253954B2 (zh)
BR (1) BRPI0811615A2 (zh)
DE (1) DE602008004509D1 (zh)
EG (1) EG26007A (zh)
ES (1) ES2357729T3 (zh)
MX (1) MX2009012350A (zh)
MY (1) MY146597A (zh)
RU (1) RU2469022C2 (zh)
TW (1) TW200904329A (zh)
WO (1) WO20081433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6317486B9 (en) * 2005-11-22 2011-08-0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and use thereof as arthropodicides
JP2009001551A (ja) 2007-05-18 2009-01-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有機硫黄化合物及びその有害節足動物防除用途
JP5298631B2 (ja) * 2007-05-18 2013-09-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硫黄化合物及びその有害節足動物防除用途
JP2010116368A (ja) * 2008-11-14 2010-05-2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有害生物防除組成物
EP2664613A1 (en) * 2009-08-10 2013-11-20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mide compounds
US8846569B2 (en) 2009-12-04 2014-09-30 Merial Limited Pesticidal bis-organosulfur compounds
JP2011153129A (ja) 2009-12-28 2011-08-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動物外部寄生虫防除組成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9321A (ja) * 2003-12-24 2005-07-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ベンジルスルフィド誘導体ならびにその有害節足動物防除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13172A (en) * 1965-09-27 1970-05-19 Stauffer Chemical Co 3-phenyl-5-(3,4,4-trifluoro-3-butenylthio)1,2,4-thiadiazole
US3666818A (en) * 1965-09-27 1972-05-30 Stauffer Chemical Co Trifluorobutenyl sulfides
US3692912A (en) * 1969-11-20 1972-09-19 Stauffer Chemical Co Bis (3,4,4-trifluoro-3-butenyl) sulfide as a nematocide
US3654293A (en) * 1969-11-20 1972-04-04 Stauffer Chemical Co 2- and 4-(3 4 4-trifluoro-3-butenyl-thio)pyridines
US3697536A (en) * 1969-11-20 1972-10-10 Stauffer Chemical Co Composition of matter
US3780050A (en) * 1969-11-20 1973-12-18 Stauffer Chemical Co 2-thiobenzoxazolyl and 2-thiobenzothiazolyl trifluoro butenyl compounds
DE2051117A1 (en) * 1970-10-17 1972-04-20 Farbenfabriken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Tri-and tetrachloroalkyl sulphones - with fungicidal, bactericidal, a and rodent - and ruminant-repellant properties
US3700646A (en) * 1971-05-03 1972-10-24 Allied Chem Polyfluoroisoalkoxy-alkyl sulfides and polysulfides
US3891662A (en) * 1971-12-08 1975-06-24 Stauffer Chemical Co N-(3,4,4-trifluorobutene-3)thiazalodine dione
FR2171497A5 (en) * 1972-02-02 1973-09-21 Rhone Poulenc Sa 1,5-dimethyl-1,5-hexadienylidene sulphone derivs - - intermediates for terpenes
FR2181131A5 (zh) * 1972-04-18 1973-11-30 Rhone Poulenc Sa
FR2516920B1 (fr) 1981-11-25 1986-03-14 Inst Nat Rech Chimique Nouveaux composes a chaine perfluoree, leur application notamment comme transporteurs industriels et/ou biologiques de gaz dissous et leur procede d'obtention
EP0134200B1 (de) 1983-08-12 1987-03-04 Ciba-Geigy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erkaptanen
GB8625897D0 (en) * 1986-10-29 1986-12-03 Ici Plc Insecticidal thioethers derivatives
DE3724923A1 (de) * 1987-07-28 1989-02-09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Neue schwefelverbindung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arzneimittel
FR2619811B1 (fr) 1987-08-26 1989-12-08 Inst Nat Rech Chimique Nouveaux amides ethoxyles, leurs procedes de synthese et leurs applications
DE4445792A1 (de) * 1994-12-21 1996-06-27 Bayer Ag Fluorbutenyl(thio)ether
DE19526146A1 (de) * 1995-07-07 1997-01-09 Schering Ag Triphenylethyle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iese Triphenylethylene enthaltene pharmazeutische Präparate sowie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Arzneimitteln
DE19622457A1 (de) * 1996-05-24 1997-11-27 Schering Ag 7alpha-(5-Methylaminopentyl)-estratrie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harmazeutische Präparate, die diese 7alpha-(5-Methylaminopentyl)-estratriene enthalt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Arzneimitteln
DE19635525A1 (de) 1996-08-20 1998-02-26 Schering Ag 7alpha-(xi-Aminoalkyl)-estratrien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harmazeutische Präparate, die diese 7alpha(xi-Aminoalkyl-estratriene enthalt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Arzneimitteln
EP0944613B1 (en) 1996-12-13 2002-10-09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Benzopyran derivatives
PE20000129A1 (es) 1997-12-23 2000-03-11 Schering Ag 11 beta-halogeno-estratrienos sustituidos en 7 alfa, asi como el procedimiento para elaborar preparados farmaceuticos que contienen tales 11 beta-halogeno-estratrienos sustituidos en 7 alfa
DE19807791A1 (de) 1998-02-19 1999-08-26 Schering Ag Kombinationspräparat aus Östrogen und Antiöstrogen
DE19833786A1 (de) 1998-07-18 2000-01-20 Schering Ag Benzocyclohepten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pharmazeutische Präparate, die diese enthalt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Arzneimitteln
MY138097A (en) * 2000-03-22 2009-04-30 Du Pont Insecticidal anthranilamides
NZ525744A (en) * 2000-11-17 2004-10-29 Dow Agrosciences Llc Compounds having fungicidal activity and processes to make and use same
JP4545405B2 (ja) 2002-08-16 2010-09-15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保油処理剤、これを用いた保油処理方法、および該保油処理方法により保油処理した時計
JP2004130306A (ja) 2002-09-19 2004-04-30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フッ素系界面活性剤
AU2006317486B9 (en) 2005-11-22 2011-08-0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and use thereof as arthropodicid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9321A (ja) * 2003-12-24 2005-07-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ベンジルスルフィド誘導体ならびにその有害節足動物防除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8004509D1 (de) 2011-02-24
AU2008253954B2 (en) 2012-08-09
WO2008143338A1 (en) 2008-11-27
CN103121963A (zh) 2013-05-29
US20100160434A1 (en) 2010-06-24
JP2009001552A (ja) 2009-01-08
BRPI0811615A2 (pt) 2014-11-11
RU2009147004A (ru) 2011-06-27
MX2009012350A (es) 2009-12-01
KR20100016605A (ko) 2010-02-12
EP2152668B1 (en) 2011-01-12
CN103121963B (zh) 2014-08-27
ES2357729T3 (es) 2011-04-29
ATE495150T1 (de) 2011-01-15
TW200904329A (en) 2009-02-01
AR066611A1 (es) 2009-09-02
CN101754948A (zh) 2010-06-23
EP2152668A1 (en) 2010-02-17
EG26007A (en) 2012-12-09
US8247595B2 (en) 2012-08-21
AU2008253954A1 (en) 2008-11-27
RU2469022C2 (ru) 2012-12-10
MY146597A (en)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0511B (zh) 含卤素的有机硫化合物和其用途
CN101842358B (zh) 含氟有机硫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54950B (zh)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防治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RU2468008C2 (ru) Фторсодержащее сераорганическ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и его пестицид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CN101754948B (zh)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控制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CN101808984B (zh) 含氟有机硫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54949B (zh) 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防治有害节肢动物的用途
CN102333760B (zh) 含卤素的有机硫化合物及其用于防治节肢害虫的用途
CN102036951B (zh) 腈化合物和其用于控制节肢害虫的用途
ES2414632T3 (es) Compuesto que contiene azufre y uso del mismo para controlar plagas de artrópodos
RU2471778C2 (ru) Галогенсодержащие сераорганические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6